三度学复习提纲

三度学复习提纲
三度学复习提纲

第1章辐射度量、光辐射度量基础

重要定义或概念:

辐亮度与亮度;辐照度与照度;辐射强度与光强度;光视效能(K);明视觉、暗视觉; 中间视觉;绝对视觉阈;阈值对比度(亮度差灵敏度);视觉锐度(分辩力) 颜色三属性:明度、色调(色相)、饱和度(彩度);

常见的颜色现象:恒常性、色对比

颜色视觉理论:“三色”学说;“四色(对立色)”学说;

1.1 辐射度量

1.立体角——以锥体的基点为球心作一球表面,锥体在球表面上所截取部分的表

面积d S和球半径r平方之比,

2

22

d sin d d

d sin d d

S r

r r

θθ?

θθ?Ω===

2.辐射度量的名称、定义、符号及单位

(1) 辐射能(Q )

简称辐能,描述以辐射的形式发射、传输或接收的能量,单位焦耳(J)。 (2) 辐能密度(w )

定义为单位体积元内的辐射能,即

dQ

w dv

=

(3) 辐射通量(Φ, P )

定义为以辐射的形式发射、传输或接收的功率,用以描述辐能的时间特性。 (4) 辐射强度(I)

定义为在给定传输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内光源发出的辐射通量,即

d I d Φ

=

Ω

(5)辐亮度(L)

定义为光源在垂直其辐射传输方向上单位表面积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通量,即

2cos cos d dI

L d dA dA θθ

Φ==Ω

(6)辐射出射度 (M )

定义为离开光源表面单位面元的辐射通量,即

d M dA

Φ

=

(7) 辐照度(E )

定义为单位面元被照射的辐射通量,即

d E dA

Φ

=

1.2 光度量

2. 基本光度量的名称、符号和定义方程

3. 光通量ΦV 和辐射通量Φe 可通过人眼视觉特性进行转换,即

()()()V m e K V λλλΦ=Φ

0()()V m e K V d λλλ∞

Φ=Φ?

K m 是最大光谱光视效能(常数),为了描述光源的光度与辐射度的关系,通常引入光视效能K,其定义为目视引起刺激的光通量与光源发出的辐射通量之比,单位为lm /W 。

()()()m e V

m e

e K V d K K V d λλλ

λλ

ΦΦ=

==ΦΦ??

其中,/m V K K =为光视效率,无量纲。

1.3 人眼视觉特性

1. 人眼的黑白视觉特性 (1) 成像功能 (2) 视觉的适应

人眼视觉响应可分为三类:

● 明视觉响应:当人眼适应大于或等于3 cd/m 2的视场亮度后,视觉由锥体细胞起作用。 ● 暗视觉响应:当人眼适应小于或等于3×10-5cd/m 2视场亮度之后,视觉只由杆体细胞起

作用。由于杆体细胞没有颜色分辨能力,故夜间人眼观察景物呈灰白色。

● 中介视觉响应:随着视场亮度从3cd/m 2降至3×10-5cd/m 2,人眼逐渐由锥体细胞的明

视觉响应转向杆体细胞的暗视觉响应。

当视场亮度发生突变时,人眼要稳定到突变后的正常视觉状态需经历一段时间,这种特性称

为‘适应’,适应主要包括明暗适应和色彩适应二种。

(3) 人眼的绝对视觉阈

在充分暗适应的状态下,全黑视场中,人眼感觉到的最小光刺激值,称为人眼的绝对视觉

阈。以入射到人眼瞳孔上最小照度值表示时,人眼的绝对视觉阈值在10-9lx数量级。

(4) 人眼的阈值对比度

把人眼视觉在一定背景亮度下可探测的最小衬度对比度称为阈值对比度,或称亮度差灵

敏度。

(5) 人眼的分辨力

人眼能区别两发光点的最小角距离称为极限分辨角 ,其倒数则为眼睛的分辨力,或称

为视觉锐度。

(6)人眼对间断光的响应

人们观察周期性波动光刺激时,对波动频率较低的光,可明显感到光亮闪动;频率增高,

产生闪烁感;进-步增高频率,闪烁感消失,波动光被看成是恒定光。周期性波动光在主观

上不引起闪烁感时的最低频率叫做临界闪烁频率。

(7) 视觉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TF)

(8) 色差灵敏度

人眼能恰好分辨色度差异的能力叫做色差灵敏度,人眼刚能分辨光线颜色变化时波长改变

量称为色差阈值。

2.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

(1) 彩色的特性及其表示

彩色一般可用明度、色调和饱和度三个特性来描述。也可用其它类似的三种特性表示。

明度:人眼对物体的明暗感觉。

光物体的色调决定于它的光辐射的光谱组成。非发光物体的色调决定于

照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本身的光谱反射(透射)的特性。

饱和度:指彩色的纯洁性。可见光谱的单色光是最饱和的彩色。颜

色饱和度决定于物体反射(透射)特性。如果物体反射光的光谱带很窄,

则饱和度就高。

用一个三维空间纺锤体可将颜色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这三个基

本特性表示出来(如图1-16)。立体的垂直轴代表白黑系列明度的变化;

圆周上的各点代表光谱上各种不同的色调(红、橙、黄、绿、蓝、紫

等);从圆周向圆心过渡表示饱和度逐渐降低。

图1-16 颜色的三维空间纺锤体(2) 视网膜的颜色区

(3) 颜色恒常性

尽管外界的条件发生变化,人们仍然能根据物体的固有颜色和亮度来感知它们。外界条件

变化后,人们的色知觉仍然保持相对的不变,这种现象称为颜色恒常性。

(4) 色对比

如果将两种颜色按适当比例相混合后,能产生灰色,则称这两种颜色互为补色。例如红和绿、蓝和黄都是互补色。

在视场中,相邻区域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叫做颜色对比,包括明度对比、色调对比和饱和度对比。一般视场中相邻不同颜色间的影响是上述三种对比的综合结果,对比的结果是增强了相邻颜色间的差异。

(5) 色适应

当人眼对某一色光适应后,观察另一物体的颜色,不能立即获得客观的颜色印象,而带有原适应色光的补色成分,需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才会获得客观的颜色感觉,这就是色适应过程。

(6) 明度加法定理

对于混合光,不论光谱成份如何,它所产生的表观明度等于混合光各个光谱成份分别产生的表观明度之和。这一规律称为明度加法定理。

(7) 色觉缺陷

3.颜色视觉理论

(1) 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

三色学说能够很好地说明各种颜色的混合现象,但是对有些现象不能满意地解释,例如色盲现象。

(2) 赫林的“对立”颜色学说

四色说能很好地解释色盲现象,但对三原色能混合出各种颜色这一现象没有给予说明,而这正是近代色度学的基础。

(3) 颜色视觉理论的发展

1.4 朗伯辐射体及其辐射特性

重要定义或概念:

朗伯辐射体?

朗伯余弦定律;I=?

朗伯体辐射出射度M与辐亮度L的关系;

距离平方反比定律;(E=?)

点源向圆盘发射的辐射通量(P=?);

面辐射在微面元上的辐照度(立体角投影定律:E=?)

朗伯辐射体产生的辐照度(E=?)

成像系统像平面的辐照度(E0=?)

除了漫反射体以外,对于某些自身发射辐射的辐射源,其辐亮度与方向无关,即辐射源各方向的辐亮度不变,这类辐射源称为朗伯辐射体。绝对黑体和理想漫反射体是两种典型的朗伯体。

1.朗伯余弦定律

0cos

I I θθ

=

在理想情况下,朗伯体单位表面积向空间规定方向单位立体角内发射(或反射)的辐射通

量和该方向与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α的余弦成正比——朗伯余弦定律。 2. 朗伯体辐射出射度与辐亮度的关系

P M L ds π=

=或M L π

= 对于处在辐射场中反射率为ρ的朗伯漫反射体(ρ=1为理想漫反射体),不论辐射从何方向入射,它除吸收(1-ρ)的入射辐射通量外,其它全部按朗伯余弦定律反射出去。因此,反射表面单位面积发射的辐射通量等于入射到表面单位面积上辐射通量的ρ倍。即M =ρE ,故

E

L ρ

π

=

例已知太阳辐亮度L 0等于2×107W/m 2/sr ,太阳的半径r 0等于6.957×108m ,地球的半径r e 为6.374×106m ,太阳到地球的年平均距离l 为1.496×1011m ,求太阳的辐射出射度M 0、辐射强度I 0、辐射通量Φ0以及地球接收的辐射通量Φe 、地球大气层边沿的辐照度E e 。 解:太阳可假定为朗伯光源,则太阳的辐射出射度M 0=πL 0=6.2832?107 (W/m 2)

若认为太阳是一均匀发光体,则太阳的辐射通量Φ0=4π2

0r M 0=3.821?1026 (W)

太阳的辐射强度: I 0=Φ0/4π=3.041?1025 (W/sr) 地球对太阳的立体角:Ω=2

2

/e r l π=5.703?10-9 (sr)

也就是说,地球只接收了太阳总辐射能的5.7×10-9/4π=4.54×10-10。 地球接收到的太阳的辐射通量: Φe = I 0Ω=1.734?1017 (W) 地球大气层边沿的辐照度: E e = I 0 / l 2=1358.79 (W/m 2)

1.5 几种典型光辐射量的计算公式

1. 点源对微面元的照度

如果不考虑传播中的能量损失,则微面元的照度为

2

cos dP I E dA l α=

= (1-26) 即点源对微面元的照度与点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并与面元对辐射方向的倾角有关。当点源在微面元法线上时,(1-26)式变为

2

I

E l =

(1-27) 这就是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2. 点源向圆盘发射的辐射通量

当圆盘距点源足够远时,即l 0>>R ,l ≈l 0,cos α≈1,则圆盘接收的通量为

22200

I I P R S l l π=

= (1-30) 即圆盘可认为是微面元,圆盘上各点辐照度相等。

3. 面辐射在微面元上的辐照度

对各方向亮度相等的朗伯辐射源,(1-33)式可简化为

cos s A

E L d L αωω==? (1-34)

式中, cos s A

d ωαω=

?

是立体角d ω在Q 平面的投影, 故称(1-34)式为立体角投影定律。

4. 朗伯辐射体产生的辐照度

若圆盘可近似作为点源,则其在同一点产生的辐照度为

02

0LA E l =

5. 成像系统像平面的辐照度

在一般应用中,光学系统的数值孔径D / f '较小,因此,常采用如下简化式

2001()4D E L f πτ='

第2章热辐射定律及辐射源

黑体(或称绝对黑体)是一个能完全吸收入射在它上面的辐射能的理想物体

2.1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

1. 基尔霍夫定律

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 和吸收本领a 的比值M /a 与物体的性质无关,都等于同一温度下绝对黑体(a =1)的辐射出射度M 0—基尔霍夫定律

12

012

...()M M M f T a a ==== 基尔霍夫定律不但对所有波长的全辐射,而且对波长为λ的任何单色辐射都是正确的,即

12012...(,)M M M f T a a λλλλλ

λ==== 辐射发射率或比辐射率ελ的定义为,在相同温度下,辐射体的辐射出射度与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之比

00e M

e M λλλλλ

ε=

=

按照ελ的不同,一般将辐射体分为三类(如图2-2):

A. 黑体,ελ=1;

B. 灰体,ελ=ε<1,与波长无关;

C. 选择体,ελ<1且随波长和温度而变化。 一般地,对于任意物体的辐射,可以表示为

0()()()M T T M T λλλε=

2. 黑体辐射定律 1. 普朗克辐射定律

普朗克公式最常用的形式是以波长表示的方式

1

)/exp(1

),(251

0-=

T c c T M λλλ (2-5)

其中, 第一辐射常数c 1=2πhc 2=3.7418×10-16(W ?m 2); 第二辐射常数c 2=hc /k =1.4388×10-2(m ?K); k 为波尔兹曼常数; c 为光速。

普朗克定律描述了黑体辐射的光谱分布规律,揭示了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和辐射波长及黑体温度的依赖关系,是黑体辐射理论的基础。

2.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黑体辐射出射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4441004

2

()(,)15c M T M T d T T c πλλσ∞

===?

[W/m 2

] (2-9) 图2-2 三种辐射体的光谱辐射

图2-3 黑体辐射曲线

其中,

44

12

/15c c σπ==5.6696?10-8 (W ?m -2?K -4)称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表明: 黑体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能量与黑体温度T 的四次方成正比。 3. 维恩位移定律

黑体光谱辐射是单峰函数,利用极值条件0(,)0M T λλ??=,求得峰值波长λm 满足维恩位移定律

m T b λ= (μm ?K) (2-10)

式中, 常数b =c 2 /4.9651=2898 (μm ?K)。维恩位移定律指出: 当黑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光谱辐射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例:已知太阳峰值辐射波长λm =0.48μm ,日地平均距离L =1.495?108 km ,太阳半径R s =6.955?105 km ,如将太阳和地球均近似看作黑体,求太阳和地球的表面温度。 解:因为太阳黑体,故λm ?T s =2898,即太阳的表面温度T s =6037.5 (K)

太阳发射的辐射强度为2

2420444s s s s s s s M R I M R T R πσππΦ====

地球吸收太阳的辐射通量为4222

022

s s ea e e e I T R ES R R L L

σππΦ=== 同时,地球向外的辐射通量为24244ee e e e e M R T R πσπΦ== 达到平衡时,Φea =Φee ,温度保持平衡,得到

291.19K =18.19C e e T T T =?=? 2.3 辐射体的温度

1. 分布温度

光源的分布温度是在一定谱段范围内光源光谱辐亮度曲线和黑体的光谱辐亮度曲线成比例或近似地成比例时的黑体温度,因而分布温度可描述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特性。

光源的分布温度是在一定谱段范围内光源光谱辐亮度曲线和黑体的光谱辐亮度曲线成比例或近似地成比例时的黑体温度,因而分布温度可描述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特性。

与黑体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发射体可用分布温度的概念,例如白炽灯在可见谱段内的光谱辐射特性和黑体的十分近似。

并非所有的光源都可求其分布温度,例如线状或带状的不连续光谱光源,其光谱辐射特性与黑体相差很大。 2. 色温和相关色温

当发射体和某温度的黑体有相同的颜色时,那末黑体温度就称为发射体的色温。

由不同黑体温度对应的色坐标点所连成的曲线——普朗克轨迹。由不同黑体温度对应的色坐标点所连成的曲线——普朗克轨迹。

相关色温就是发射体和某温度的黑体有最相近的色时黑体的温度。相关色温提供了用黑体色近似地描述光源色的可能性。

3.辐亮度温度

波长在可见光谱范围内用人眼(或具有人眼光谱光视效率响应的探测器)来判断其间亮度相等时,则称为亮度温度,简称亮温。

辐射体的实际温度高于辐亮度温度。

4.辐射温度

辐射体的辐射温度是在整个光辐射的谱段范围内的辐亮度与某温度黑体辐亮度相等时黑体的温度。

2.4 辐射源

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标准照明体规定光谱能量分布,有良好的现实代表性,即是现有大量光源辐照特性的典型代表。

标准光源一种实在的光源,规定了这种光源的基本特性以及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与什么标准照明体相匹配。一种标准照明体有可能只用一种光源就可实现,也有可能要用一种光源的若干标准滤光器的组合才能实现。

为避免由于使用不同光源造成的变化,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了光辐射度量和光度量测量上使用的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标准照明体A:代表绝对温度2856K的完全辐射体的辐射。

标准照明体B:代表相关色温大约4874K的直射日光,它的光色相当中午的日光。

标准照明体C:代表相关色温约6774K的平均昼光。其光色近似于阴天的天空光。

标准照明体E:将在可见光波段内光谱辐射功率为恒定值的光刺激定义为标准照明体E,亦称为等能光谱或等能白光。这是一种人为规定的光谱分布,实际中不存在这种光谱分布的光源。

标准照明体D:代表各时相日光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也叫做典型日光或重组日光。

为了促进色度学的标准化,CIE建议尽量应用D65代表日光,在不能应用D65时则尽量应用D55和D75。

第4章辐射在空间中的传输

1. 当辐射能在传输介质中没有损失时——辐亮度守恒。

2. 辐射通量在介质边界上无反射、吸收等损失——基本辐亮度守恒。L /n 2叫做基本辐亮度。

3. 由表面1发出的总辐射通量Φ1=M 1A 1,表面2接收的辐射通量占光源表面1发出辐射通

量的比值为

12121212122

1112

cos cos 1

A A F dAdA A r θθπΦ=

=Φ?? (4-5) F 12是只与表面1,2的形状、位置、大小、方向有关的无量纲量,称为辐射换热角系数或角系数。

4. 光辐射在光学系统内的传输

G=A 1ΩT 称为光学系统的几何度。几何度是光源表面面积A 1与接收光学系统对光源所张投影立体角的乘积,只与光源几何尺寸、光源到光学系统的距离、光学系统的入瞳尺寸以及系统结构等有关,与光源的辐射量无关。

当光源辐亮度一定时,光学系统接收辐射通量取决于其几何度。因此,几何度成为光学系统接收和传输辐射能能力的度量,几何度大的光学系统,其传输或接收的辐射通量也多。在没有光能损失的光学系统中,光学系统只改变辐射能的会聚和发散程度,而辐射通量不变。

在相同的均匀介质中,由于辐亮度守恒,因此光学系统的几何度也不变。即光辐射在光学系统中传输时,如果中间没有其它辐射能加入或者分光,则任一截面上的几何度都是不变的。当光束的截面积变小时,其投影立体角必然增大,反之亦然。

在有吸收等损失的光学系统中,辐射通量和辐亮度都在传输过程中减小了,但几何度仍是不变的。

在不同介质内,由基本辐亮度守恒,得

222

121(/)

T G n A L L n ΦΦ=

==Ω' (4-9) 式中,n 是介质的相对折射率。n 2A 1ΩT 称为基本几何度,于是,可以把几何度的概念延伸到不同折射率介质的光学系统中,即光学系统的基本几何度是不变的。

第5章色度学的技术基础

5.2 颜色匹配

1. 颜色光的混合称为相加混合。把两个颜色调节到视觉上相同的方法叫做颜色匹配。

2. 颜色匹配恒常律。两个相互匹配的颜色即使处在不同条件下,颜色始终保持匹配,即不管

颜色周围环境的变化或者人眼已对其它色光适应后再来观察,视场中两种颜色始终保持匹配。

3. 颜色匹配实验中选取三种颜色,由它们相加混合能产生任意颜色,这三种颜色称为三原色,

亦称为参照色刺激。在颜色匹配实验中,与待测色达到色匹配时所需要三原色的数量,称为三刺激值。即颜色匹配方程(5-1)式的R 、G 、B 值。

4. 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做一系列类似的匹配实验,可得到对应于各种波长单色光的三刺激值。

如果将各单色光的辐射能量值都保持为相同(对应的光谱分布称为等能光谱),则得到的三刺激值称为光谱三刺激值,用b g r ,,表示。。光谱三刺激值又称为颜色匹配函数,数值只决定于人眼的视觉特性。 5. 三刺激值的计算

如果有两个颜色光(R 1、G 1、B 1)和(R 2、G 2、B 2)相加混合后,混合色的三刺激值为

121212 , , R R R G G G B B B =+=+=+

计算方法是将待测光的光谱分布函数)(λ?,按波长加权光谱三刺激值,得出每一波长的三刺激值,再进行积分,就得出该待测光的三刺激值

()(), ()(), ()()R k r d G k g d B k b d λ

λ

λ

?λλλ?λλλ?λλλ===???

6. 色品坐标和色品图

颜色(C )的色品只决定于三原色的刺激值各自在R +G +B 总量中的相对比例——色品坐标,用符号r , g , b 表示。色品坐标与三刺激值之间的关系如下

, , R G B

r g b R G B R G B R G B

=

==++++++

标准白光(W)的三刺激值为R=G=B=1,故色品坐标为r =g = 0.333。

5.3 CIE 1931标准色度系统

1. CIE 1931-RGB 系统

光谱三刺激值与光谱色色品坐标的关系为

g r g

g b

g r r

r ++=

++=

b g r ,,光谱三刺激值和光谱轨迹的色品坐标有很大一部分出现负值,

其物理意义可从匹配实验来理解,当投射到半视场的某些光谱色用另一半视场的三原色来匹配时,不管三原色如何调节都不能使两视场颜色达到匹配,只有在光谱色半视场的原色用负值来表示,即出现负的色品坐标值。色品图(图5-4)的三角形顶表示红(R)、绿(G)、蓝(B)三原色。在色品图上,负的色品坐标落在原色三角形之外。在原色三角形以内的各色品点的坐标为正值。

图5-5 1931年CIE -RGB 系统色品图图5-5 1931年CIE -RGB 系统色品图

2. CIE 1931 标准色度系统

虽然CIE 1931-RGB 系统的b g r ,,可用于色度学计算,但由于会出现负值,使用不便且不易理解。因此,CIE 改用三个假想的原色X 、Y 、Z 建立了“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简称为“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

CIE 1931标准色度系统三个假想原色的确定主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 规定(X)、(Z)两原色只代表色度,没有亮度,光度量只与三刺激值Y 成比例。XZ 线称为无亮度线,在r-g 色品图上的方程应满足零亮度线的条件。

(2) 在系统中光谱三刺激值全为正值。为此,三原色的选择必须使所形成的颜色三角形能包括整个光谱轨迹。

(3) 光谱轨迹从540nm 附近至700nm ,在RGB 色品图上基本是一段直线,用这段线上的两个颜色相混合可以得到两色之间的各种光谱色,新的XYZ 三角形的XY 边应与这段直线重合,因为在这段线上光谱轨迹只涉及(X)原色和(Y)原色的变化,不涉及(Z)原色。

确定三个原色坐标后,还必须选择一种标准白,以确定三刺激值的单位。XYZ 系统通过相等数量的三原色刺激值匹配等能白E 来定各原色刺激值的单位。等能白点在r -g 坐标系统内为

r =0.3333,g =0.3333

在x -y 坐标系统内为

x =0.3333,y =0.3333

获得三原色和等能白点在r -g 坐标系和x -y 坐标系中的位置后,经过坐标转换,可得到XYZ 系统和RGB 系统三刺激值之间的转换关系

于在XYZ 选择原色时就考虑到只有Y 值既代表色品又代表亮度,而X ,Z 只代表色品,故)(λy 函数曲线与明视觉光谱光视效率)(λV 一致,即)()(λλV y =。

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的数据适用于2?视场的中央视觉观察条件(视场在1?~4?范围内),主要是中央凹锥状细胞起作用。对极小面积的颜色观察不再有效;对于大于4?视场的观察面积,另有10?视场的“CIE 1964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数据”。 3. 色度系统的转换

三刺激值空间的转换是线性变换,色品坐标的转换是平面的影射变换。

5.4 CIE 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5.5 CIE 色度计算方法

1. 色品坐标的计算

要计算颜色的色品坐标,需先求颜色的三刺激值。CIE 色度系统三刺激值计算式为

101010101010101010()(), ()(), ()()()(), ()(), ()()X k x d Y k y d Z k z d X k x d Y k y d Z k z d λ

λ

λ

λ

λ

λ

?λλλ?λλλ?λλλ

?λλλ?λλλ?λλλ

======??????

式中,积分的范围在可见光波段内。实际计算中用求和来近似积分

101010101010101010()(), ()(),

()() ()(), ()(),()()X k x Y k y Z k z X k x Y k y Z k z λλλ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

=?=?=??

?

∑∑∑∑∑∑

(5-27)

式中,?(λ)称为颜色刺激函数,即进入人眼产生颜色感觉的光能量。被测物体是自发光体时,

?(λ)为发光物体辐射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被测物体是非自发光物体时,透明体或不透明体

的颜色刺激函数?(λ)分别为

)()()(λλτλ?S ?=,()()()S ?λβλλ=?,)()()(λλρλ?S ?=

(5-28)

式中,τ(λ)为物体的光谱透射比;β(λ)为物体的光谱辐亮度因数;ρ(λ)为物体的光谱反射比;S (λ)照明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一般采用CIE 规定的标准照明体,例如物体在日光下观察时可用D 65或B 、C 照明体,而在灯光下观察时可用A 照明体。

(5-27)式中的101010,,,,,z y x z y x 是CIE 规定的标准色度观察者的光谱三刺激值。计算时采用,,x y z 或101010,x y z 完全由被测物体要求人眼观察的视角所决定,当要求人眼观察的视角为1?~4?时采用z y x ,,;当要求人眼观察的视角在4?~10?之间则采用101010,z y x 。

(5-27)式中的常数k 和k 10为归一化系数,对自发光物体是将光源的Y 值调整到100;对于非自发光物体是将所选标准照明体的Y 值调整到100,即将完全漫反射体[β(λ)=1]和理想透射物体[τ(λ)=1]的Y 值调整100,即有

1010

100100

, ()()()()k k S y S y λ

λ

λλλλλλ=

=??∑∑

计算出物体颜色的三刺激值后,可计算出物体的色品坐标

10

10

10

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

=

=

=

?

++++++?

??=

=

=

++++++??

2. 颜色相加的计算

混合色与已知色的色品坐标之间没有线性叠加的关系。而混合色与已知色的三刺激值之间存在着线性叠加的关系。故在颜色相加混合计算时先算三刺激值,再求色品坐标。

混合色的三刺激值

121212, , X X X Y Y Y Z Z Z =+=+=+

(5-31)

式中,X 1,Y 1,Z 1,X 2,Y 2,Z 2为用于混合的两种已知颜色的三刺激值。

当已知颜色的色品坐标x,y 及亮度Y 时也可用下式求得颜色的三刺激值。

1, , x z x y

X Y Y Y Z Y Y y y y

--=

=== (5-32)

3. 主波长和色纯度

颜色的色品除用色品坐标表示外,CIE 还推荐用主波长和色纯度来表示。 颜色的主波长大致相当于颜色知觉中颜色色调,但又不能完全等同起来。 色纯度大致相当于颜色知觉中的色饱和度,但并不完全相同。

5.6 均匀颜色空间

1. 把人眼感觉不出颜色变化的范围称为颜色的宽容量(或称恰可察觉差, 简写j.n.d ),宽容量反

映出人眼的色品分辨力。

2. 由均匀明度标尺和均匀色品标尺组成的空间称为均匀颜色空间。

均匀色品标尺-CIE 1960 UCS 均匀色品图

3. CIE 1964均匀色空间及色差公式

CIE 1964均匀色空间用明度指数W*,色品指数U*、V*三维坐标系来表示

两个颜色*2*

2*2*1*1*1,,,,V U W V U W 和之间的色差计算公式为

E ?==4. CIE 1976 L*u*v*色空间及其色差公式

CIE 改进原有CIE W*U*V*色空间及其色差公式,提出采用L*u*v*色空间。L*称为米制明度,u*、v*称为米制色品。

L*u*v*色空间中求两个颜色色差的公式为

2/1222*

]*)(*)(*)[(v u L E uv ?+?+?=?

在CIE 1976 L*u*v*色空间中,还定义了几个颜色参量:

● 颜色的彩度*

uv C :*

*2

*21/2

()uv C u v =+

● 颜色的饱和度uv S :2

21/2

13[()()]uv n

n S u u v v ''''=-+-

● 颜色的色调角uv h :arctg[()/()]arctg(*/*)uv n

n h v v u u v u ''''=--= ● 两颜色的色调差*uv H ?:*

*

2

2

*

21/2

[()(*)()]uv uv uv H E L C ?=?-?-?

5. CIE 1976 L*a*b*色空间及色差公式

L*为米制明度;a*、b*为米制色品。 L*a*b*色空间中求色差的公式为

*

2221/2[(*)(*)(*)]ab E L a b ?=?+?+?

(5-50)

式中, *L ?称为明度差; *a ?称为红绿色品差(*a 轴为红绿轴); *b ?称为黄蓝色品差(*b 轴为黄蓝轴)。

在CIE 1976 L*a*b*色空间中

● 颜色的彩度*

ab C :*

*2

*21/2

()ab C a b =+

● 颜色的色调角ab h :**

arctg(/)ab h b a =

● 两颜色的色调差*ab H ?:*

*

2

*2

*

21/2

[()()()]ab ab ab H E L C ?=?-?-?

5.7 同色异谱程度的评价

1. 同色异谱色

两种光谱刺激的光谱分布可以不同,但是颜色外貌可以完全相匹配——同色异谱现象,这

样的两种光刺激为同色异谱色。

所谓同色异谱色就是颜色外貌看起来相同,但是光谱组成并不相同的颜色。即两个样品所反射的辐射通量光谱成分不同,而颜色却互相匹配,有相同的三刺激值,在色品图上是同一个色品点。

物体色刺激的同色异谱性质是有条件的,对于特定的照明体和观察者才能成立,当改变照明体或改变观察者,或者两者都改变,都将破坏原来的同色异谱性质。

2.CIE同色异谱程度的评价方法

方法原理:对于特定参照照明体和观察者具有相同的三刺激值(X1=X2,Y1=Y2,Z1=Z2)的两个同色异谱样品,用具有不同相对光谱功率分布的测试照明所造成的两样品间的色差( E)作为特殊同色异谱指数M t。

5.8 CIE光源显色指数计算方法

人眼在不同光谱照明下看到的物体色会改变,感到物体颜色失真,这种影响物体颜色的照明光源特性称为光源显色性。

CIE推荐定量评价光源显色性的“测验色”法规定用黑体或标准照明体D作为参照光源,将其显色指数定为100,并规定了若干测试用的标准颜色样品;通过在参照光源下和待测光源下对标准样品形成的色差,评定待测光源显色性,用显色指数值来表示。

第6章辐射测量的基本仪器

6.2 积分球

和光度导轨一样,积分球并非一个单独的测量设备,它常常和光源、探测器装在一起,作为理想漫射光源和匀光器,广泛地用于光辐射测量中。

设有一束入射辐射通量照在积分球内表面A 上(如图6-6), 这里分析不在A 处的某一表面元d A '上的辐照度值E ∑。当积分球内壁涂以反射比为ρ具有朗伯漫射特性的涂料

当光源在积分球内,积分球是个完整漫射球表面时,

0,n

i

i f

ρρ===∑,则

241E R ρ

πρ

∑Φ=

-

(6-6)

由于光辐射探测器是对辐照度的响应,当它放在球内某一表面处时,其输出信号值就能表示入射到积分球

内的辐射通量值;而当光源在球内时,该信号值表示光源在4π立体角内的总辐射通量。

6.3 单色仪

单色仪用来将具有宽谱段辐射的光源分成一系列谱线很窄的单色光,因而它既可作为一个可调波长的单色光源,也可作为分光器。

单色仪是利用色散元件(棱镜、光栅等)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色散角的原理,将光辐射能的光谱在空间分开,并由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的配合,在出射狭缝处得到所要求的窄谱段光谱辐射。

1. 棱镜单色仪

图6-10是一单棱镜单色仪的简图。光源通过光学系统或直接照射位于第一物镜的焦平面上缝宽可调的入射狭缝,这样由物镜出射的一束平行光照射在用色散较大的透明材料做成的棱镜

上;由棱镜出射的平行光,对不同波长有不同的出射方向;通过第二物镜(其焦距一般和第一物镜相同)会聚后,在位于其焦平面上的出射狭缝平面上得到横向展开的连续光谱像;出射狭缝只使很窄谱段

图6-6 积分球内任一点的辐照度

图6-10 棱镜单色仪的结构

的光出射;转动棱镜,使光谱像在出射狭缝上扫描,于是得到不同波长(窄谱段)单色光的输出。

由子镜头本身有色差,实际入射狭缝的光谱像不会严格在一个平面内,故许多单色仪采用凹面反射镜,其优点是没有色差。此外,反射镜不象透射透镜那样限制光的透过谱段。

单色仪工作的谱段范围主要取决于棱镜所用材料及其色散值,棱镜的色散值应尽可能大。 单色仪中棱镜以最小偏向角状态工作。所谓最小偏向角,即由入射狭缝出来的单色光入射到棱镜与由棱镜射出的光与棱镜两棱边具有相同(或近似相同)的夹角。虽然在最小偏向角时棱镜色散角小,但单色仪的整体工作性能(像质)较好。

单色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有:角色散,线色散和光谱分辨率。

角色散表示色散元件分开不同波长辐射能的能力。对于棱镜,角色散为

0d t dn

d a d θλλ

=

(6-8) 式中,t 是三角形棱镜底边尺寸,a 0是沿缝高方向光束的口径(见图6-10),d n /d λ是棱镜材料的色散值。

线色散表示在出射狭缝平面上相邻波长分开的程度。由几何关系不难写出

2dl d f d d θλλ

'= (6-9) 2f '是第二物镜的焦距。

光谱分辨率定义为λ/d λ,表示波长为λ和波长为λ+d λ的色光刚能分开的能力。对于某一波长λ,其与相邻色光刚能分开的d λ越小,说明棱镜的光谱分辨能力越高。

根据方孔衍射极限角分辨率d θ= d λ/a 0,则棱镜的最大理论分辨率

max 0d dn

R a t d d d λθλλλ

=

== (6-10) 即对应狭缝宽度趋近于零时,棱镜的最大理论分辨率和棱镜的尺寸以及棱镜材料的色散成正比。实际上,由于物镜有一定的像差以及要得到一定出射光能量,狭缝需要有一定的宽度,加上杂散光等的影响,实际单色仪的分辨率比R max 小。

因此,在单色仪中,理想情况下要获得最大的光谱分辨率和较大的辐照度,应使入射狭缝宽的像等于出射狭缝宽 2. 光栅单色仪

光谱级之间的重叠发生在

(1)m m λλ'=+

在相当宽的光谱范围内角色散近似均匀——光栅单色仪的优点(棱镜单色仪由于角色散是波长的函数,以致色散小的小谱区因其光谱分辨率低而难以应用)。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的可能性,炫耀光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栅中光谱不重叠(指相同波长重叠)区域叫自由光谱范围。由()m λλ+?(1)m λ=+解得自由光谱区

/m λλ?=

例如一级m =1,当λ=0.7μm 时,自由光谱区?λ也等于0.7μm 。

6.4 分光光度计和光谱辐射计

分光光度计: 主要用于测量材料(反射体/透射体)光谱反射比或光谱透射比的仪器.

光谱辐射计:主要测量光源(自发光体)光谱辐射度量的仪器.

6.5 傅里叶变换光谱辐射计

图6-20 例1中所用的光栅单色仪光学系统

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教育目标分类学 摘要 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他提出了掌握学习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评价理论。本文对其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分类过程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介绍,使师范类学生更好的了解其发展过程、应用等具体情况。 关键字:掌握学习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评价理论 一、布鲁姆和他的教学理念 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是国际教育评价协会评价和课程专家。 面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论、精英主义观显露出来的弊端,布鲁姆因教育提出了目标分类学说,并于1956年出版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布卢姆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曾经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 布鲁姆在教育中的理论可归纳为三点。 (一)、掌握学习论,学习是为了掌握,在学生已有基础上进行教学。布鲁姆说:“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方面都会变得十分相似。”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后天的,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发展的。学生学习能力不是先天的,是由于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造成,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外部的因素,比如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二)、教学评价理论,评价,不只是针对最终的学习结果,而是在学习的各个过程中施以评价,从而对学习行为进行相应的矫正与评估。形成性评价可以让教师的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达成度,应该是学生的未达成度。再通过反馈、矫正等步骤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三)、教育目标分类学,将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类,从而确定其制定其具体的学习程度。其教育目标分类学有效的解决了如何正确评估学生学习行为的标准,给当时的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可量化、可测量。为了使教育评价的起点、评价目标客观标准化,他提出目标的可测量性,为之后的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中医诊断学》复习提纲

《中医诊断学》复习提纲 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整体审查,诊法合参,病症结合 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概念 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脉诊专著《脉经》 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望诊 1.望神的主要内容:目光(重点)、神志、面色、形态等 2.得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面色:面色润泽 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 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 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 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 饮食:正常或稍减 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 3.失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面色:晦暗暴露 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 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 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 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应失常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 4.假神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意义 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颧红如妆 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 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5.常色的概念和特点 常色: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 6.病色的概念、特点及五色的主病 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 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

检体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本课程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诊断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实习,学会采集与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在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方面要求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掌握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熟悉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重点了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掌握血压测量方法。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及常用导联,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象、正常值,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以及几种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了解心脏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最终达到掌握诊断过程的思维方法,能独立进行病史采集、系

统体检、正确选择辅助检查项目并作出初步诊断;能完成格式正确、文笔通顺、简练,有系统分析与符合逻辑的完整病历;初步具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绪论 目的要求 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是临床各科的入门和基础,是由基础过渡临床学习的桥梁课程。因此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 3、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体征、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一些特殊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与书写,通过临床思维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正确的诊断思维 2、熟悉诊断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适当指定参考书及相关杂志)。 问诊 目的要求 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 1.问诊的重要性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问诊的内容 ①一般项目 ②主诉 ③现病史 ④既往史 ⑤系统回顾 ⑥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问诊内容 2、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录像。 水肿 目的要求 1.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 2.掌握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主要内容 1.保持血管内液与组织间液平衡的主要因素及水肿产生的机制2.全身水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大气圈。 大气的分布是如此之广,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地点不在大气的笼罩之下;它又是如此之厚,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山峰能穿过大气层,而且就以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来和大气层的厚度相比,也只能算是“沧海之一粟”。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圈底部的“下垫面”上。大气圈是人类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强大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这个能源首先经过大气圈而后到达下垫面,大气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除决定于大气本身的性质外,都直接或间接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有关。这些现象和过程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至为密切。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气象学。 气象学的领域很广,其基本内容是:(1)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2)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3)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水、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由于生产实践对气象学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很广,气象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气象学上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差异很大,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气象学乃分成许多部门。例如有专门研究大气物理性质及其变化原理的大气物理学;有着重讨论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天气学等,而其中与地理和环境科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气候学。 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气候。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例如从上海近百年的长期观测中总结出,上海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经常会出现阴雨连绵、闷热、风小、潮湿的梅雨天气,但是有的年份(如1958年)会出现少雨的“空梅”,也有的年份(如1954年)6—7月连续阴雨50—60天,出现“丰梅”。“开梅”和“断梅”的迟早也历年不同,这是上海初夏时的气候特征。 由此可见,要了解一地的气候,必须作长时期的观测,才能总结出当地多年天气变化的情况,决不能单凭1958年一年的观测资料,来说上海初夏的气候是干旱无雨,也不能凭1954年一年的情况,就说上海的初夏气候有持续50—60天的阴雨,那都是个别年份出现的具体天气现象,而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doc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 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咯血定义,4 '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1心 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胸痛的病因, 9中心与周围性紫组不同原因,1Q心原性与肾 原性水肿的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H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 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 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 艮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

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艮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 怒张的定义 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1桶状胸 义,9深大呼吸,潮式 及间停呼&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吸 Id 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Z 三种呼吸音的 区别 H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 别 的综合体征。 18、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 H 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 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 2Q 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 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B3G 表现。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 24钟摆律,胎心律 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RBBB DG 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 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 H 心尖搏动点的位「 ,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

西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 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 要内容为诊法与辨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 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 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门衔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临 床各科的桥梁课程。 2、【课程教学要求】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08(其中课堂讲授81学时,临床见习 27学时),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 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可适当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便及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见习中要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 一、掌握中医诊断学、诊法、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的含义。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 四诊 第一章 望诊 一、熟悉望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一章引论 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 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这称为气 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 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 压=760mmHg= 问答题 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 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 3.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 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4.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5.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 6.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 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7.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 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 8.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9.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0.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 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11.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 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 12.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 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13.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14. 15. 16.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

兽医诊断学复习资料.doc

一、名词解释 1?稽留热:体温升高到i定高度,可持续数天,而且每天的温羌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i°Co 2?预后良好:是指估计不仅能被完全治愈,I仏口.保持原有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 3?胸式呼吸:呼吸时胸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腹壁的运动极弱。 4.干罗音:由于支气管粘膜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堵塞及粘液腺肿人等)、支气管痉挛及支气管受压迫(如肿瘤压迫),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当气流通过狭窄部吋产生一种狭窄音 5?强迫运动:是指由于大脑,屮脑和小脑的病变引起的不受意识支配和外界坏境影响,而出现的强制发生的有规律的运动。 6.共济失调:在运动时肌郡动作相互不协调所导致动物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表现,称为共济失调7?心杂音:心脏杂音是与心脏活动相联系,在心音以外的附加声音 8.陈一施二氏呼吸:呼吸开始逐渐加强、加深、加快直达高峰,然后乂逐渐变弱、变浅、变慢,最后呼吸中断,乂以上述方式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出现波浪式的呼吸节律, 9.里急后重:病畜不断作排粪姿势并强度努责,呻吟(马,牛),呜叫(犬,猪),而仅排出少量粪便或粘液, 10.尿淋漓:是指排尿不畅,尿液呈点滴状或细流状排出。 临床诊断学习题整理 一、填空题 1.临床的基本检查方法包括视诊,问诊,叩诊,听诊,触诊和嗅诊. 2.吸气时肺泡呼吸音组成只要有:空气进入时的摩擦音,空气进入肺泡产生的漩涡运 动、弹力纤维扩张° 3.尿液物理学检查主要包括球液的透明度,疇,球色,冰匕匣,丿求廊,尿粘稠度。 4.咳嗽的临床分类T咳,湿咳,稀咳,连咳,痉挛咳,痛咳 5.发热期的长短,发热可分为4种(急性热,亚急性热,慢性热,暂时热) 6.临床诊断学包括三部分内容,分为(方法学)(症状学)(诊断的方法论) 7.听诊的应用范围(心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 -般门诊条件下,对个体病畜,一般的检查程序如下(并处登记)(病史调查)(现症检查) 9.心搏动的强度决定于以下三个方面(心脏的收缩力量)(胸樂的厚度)(胸壁与心脏之间的介质 状态) 10.动物呼吸类型冇以下三种类型(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是呼吸) 11.心音的组成因素:瓣膜的振动,心肌的紧张,血液的流动打振动。 12.发热程度可分为(微热)(中热)(高热)(过高热) 13.正常体温值:猪(38~39?5°C )牛(37?5~39.5°C )犬(37. 5~3& 5°C )猫(38. 5~39. 5°C ) 马(37. 5°C~3& 5°C ) 14.呼吸困难的根据病症类型冇(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型呼吸困难) 15.在兽医临床一般检查中,表被状态检查包括3个空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检体诊断学复习资料

第一课绪论问诊和咳嗽 学习要求: 1、熟悉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了解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2、熟悉问诊的重要性,掌握问诊的内容(特别是主述和现病史)、问诊的方法及技巧,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3、了解咳嗽咳痰的概念,掌握其病因和临床表现,熟悉其发病机制。 课后思考题: 1、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注意症状和体征的概念) (一)采集病史:问诊(interview)询问主观感觉的异常或不适——症状:指疾病引起患者主观感受到的生理功能变化和病理形态改变。 ①病人的陈述(Complaints);②症状诊断(Symptomatic diagnosis) (二)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用感观、简单工具作客观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体征(Signs):医生利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工具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发现疾病所引起的机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上的客观变化。 (三)化验即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三大常规:血、尿、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及其他化验;心电、超声;其他特殊检查 2、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了解) (一)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细致关心、体贴入微才能学到东西;工作的高度灵活性、主动性 (二)重视实践(掌握正确的方法,强调标准化、规范化,接触病人、主动学习) (三)熟悉诊断疾病步骤,了解自己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 ①搜集资料(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化验与特检、观察疾病全过程);②分析资料 3、问诊的内容?(掌握主述和现病史) (一)一般资料(general data) (二)主诉(chief complaints):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即症状或(和)体征加时间。 (三)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即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既往史(past history) (五)系统回顾(systems review) (六)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 (七)婚姻史(merrital history) (八)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 ) (九)生育史(childbearing history) (十)家族史(family history) 4、痰液的性质与疾病的联系?(选择或填空) 铁锈色痰——肺炎球菌肺炎; 黄绿色或翠绿色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痰白粘稠牵拉成丝——真菌感染;大量稀薄黏液痰,粉皮样物——棘球蚴病(包虫病);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 数百至数千ml痰液(浆)——考虑肺泡癌 5、痰量多时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填空) 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底层为坏死组织碎屑6、咳嗽的伴随症状?(选择) 咳嗽咳痰伴发热——感染性呼吸道炎症等 咳嗽伴胸痛——感染性炎症、肿瘤、气胸等 咳嗽咳痰伴体重减轻——结核、肿瘤等 咳嗽伴咯血——结核、肿瘤、炎症等 咳嗽伴呼吸困难——心肺疾患、气胸、胸腔积液等咳嗽伴哮鸣音——支气道哮喘、气道异物、心性哮喘咳嗽咳痰伴杵状指(趾)——支扩、肺脓肿、肿瘤等咳嗽伴大量脓性痰——肺脓肿等 咳嗽伴呕吐——百日咳等 第二课呼吸困难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 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设想,最初是1948年由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年会的一些考试专家在一次正式会议上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领域(affective domain)和动作技能领域(psychomotor domain)。他们的教育目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进行评价,其实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布卢姆等人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把某种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以后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这些信息。知识这一类别所涉及的主要心理过程是记忆。在知识的测验情境中,提问的形式与最初的学习情境中的形式有所不同,这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定程度上的联想和判断过程,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在其他类别的学习和测验中也有记忆,同样这也只是一小部分。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三大类,每一类型又包括若干个小类型。 (1)具体的知识是指对具体的、孤立的片断信息的回忆。它包括:①术语的知识,即具体符号的指称事物的知识,如熟悉的大量词汇的一般意义;②具体事实的知识,指日期、事件、人物、地点等方面的知识,如对某些特定文化中的主要事实的回忆。 (2)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是指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它包括:①惯例的知识,即有关对待和表达各种现象和观念的独特方式的知识,如了解演讲与写作中的正确形式和习惯用法;②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即时间方面各种现象所发生的过程、方向和运动的知识,如最近50年美国政府的发展趋势;③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即有关类别、组织、部类及排列的知识,如各类文献的范围;④准则的知识,即有关检验和判断各种事实、原理、观点和行为所依据的准则的知识,如对某种作品及其阅读目的作出适当判断的准则;⑤方法论的知识,即有关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使用的以及在调查特定的问题和现象时所用的探究方法、技巧和步骤的知识,如有关用科学方法评价健全概念的知识。 (3)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指有关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观念、体系及模式的知识。它包括:①原理和概括的知识,即关于对各种现象的结果进行概括的特定抽象概念的知识,如用来概括我们所接触到的生物现象的重要原理的知识;②理论和结构的知识,即关于为某种复杂的现象、问题或领域提供一种清晰的、完整的、系统的观点的重要原理和概括,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知识,如对进化论进行比较完整阐述的知识。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1—2章 1)简述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就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雪圈与生物圈在内得,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与气候变化得统一物理系统。 太阳辐射就是气候系统得能源。在太阳辐射得作用下,气候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得过程,这些过程在不同得时间尺度上与不同得空间尺度上有着密切得相互作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与能量交换,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复杂得、有机联系得气候系统。 2)名词解释: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天气预报、气象要素、辐射通量密度、比辐射率 答: 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 大气状态:大气得气压、气温与湿度等。 大气现象:大气中得风、云、雨、雪等现象。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与人类活动得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得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得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得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系统:指引起天气变化与分布得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典型特征得大气运动系统。 天气过程:天气系统得发生、发展、消失与演变得全过程。 天气预报:人们根据对天气演变规律得认识,利用多种观测及模拟手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作出主、客观得判断。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就是指表示大气属性与大气现象得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与能见度等等。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得辐射能量称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就是W/m2。 比辐射率就是反映物体热辐射性质得一个重要参数,与物质得结构、成份、表面特性、温度以及电磁波发射方向、波长(频率)等因素有关。 3)哪些自然现象能证实大气圈得存在? 答:a、蓝色得天空。这就是由于大气中得一些非常细小物质成分,如气体、粉尘等,它们得直径较阳光得波长小得多,因此,蓝色得散射量较之于其她任何一种颜色能更多地被选择散射。这种散射称瑞利散射。b、白云。如果形成散射粒子得形状就是球形得,而且其直径并不比阳光得波长小,所有得波长都就是平均地被散射得,这种散射称迈耶散射。因此,云就是白色得。c、风。有风就说明有物质得存在,因为风就是由于大气不同部位得压力差别造成得。如果在真空中就不会有风了。d、流星。流星就就是陨石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其速度太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热使陨石燃烧起来。否则我们得地球也与月球一样“千疮百孔”。 4)大气圈各层得主要物理特性就是怎样得? 答:a、对流层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得75%。

诊断学复习资料整理

诊断学 第一篇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1.发热的机制 ⑴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 ①外源性致热源包括: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多糖体成分及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②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⑵非致热源性发热: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②产热过多③散热减少 2.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分为 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 3.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⑴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 ★(填空)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①骤升型②缓升型 ⑵高热期: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⑶体温下降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4.举例说明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的定义仅为了解,背热型及临床意义即可。) ⑴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⑵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⑶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⑷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⑸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⑹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5.非感染性发热临床常见病因 ⑴无菌性坏死组织⑵抗原抗体复合物⑶内分泌代谢障碍⑷皮肤散热减少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⑹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学习心理学与教学设计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 L.W.安德森 教学是艺术,心理学是科学,目标分类学是目标建模工具 读书笔记

二〇一〇年一月 一分类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 1 绪论 在生活中,目标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和精力,并标明我们想要完成的任务。 1.1 需要分类学 一个教学目标的示例:“描述历史和文化影响与文化选择之间的联系”。产生如下问题: ?什么联系? ?什么影响? ?什么选择? ?描述是什么意思? “这些东西怎样帮助我们教得更好,怎样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分类学是一种特殊的框架。用来清晰的描绘目标是什么。同时,就像建筑图纸中所使用的标准图标、软件工程中的UML(建模语言)一样,在教师、教师培训人员、课程协调者、评估专家、学校行政人员之间的交流中起到标准表述语言的作用。 1.2 分类学应用 增强对分类学的理解,怎样才能帮助我们?教师传统上经常被教育、教学、学习问题所困扰。主要有四个最重要的组织问题: (1)在时间有限的学校和课堂里,学什么对学生是最重要的?(学习问题) (2)怎样计划和传递教学内容才能让大多教学产生高水平的学习?(教学问题) (3)怎样选择和设计评估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正确信息?(评估问题)(4)怎样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之间保持一致?(一致性问题) 2 目标的结构、具体性和争论问题 2.1 目标的结构 泰勒提出“陈述目标的最有用形式是按行为类别和内容两个维度陈述,行为类别指意

欲通过教学发展的学生的行为类型;内容指学生的行为加以运作的教材内容”。

目标的陈述包括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 ?动词,描述我们意欲实现的认知过程(行动)。 ?名词,描述预期学生要学习或建构的知识(内容)。 2.2 目标的具体性 克拉斯沃尔和佩尼鉴别了三种具体性水平: 总体目标、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2.3 目标不是什么 不要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或评估混淆: ?目标描述结果――希望的结果,希望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