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三江源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三江源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三江源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三江源地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构成和在全国水源供给方面的作用。

2.结合所学内容理解三江源地区河流水源的来源及湖泊和沼泽在水源含蓄方面起到的作用。

3.结合相关实例了解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和相关文字资料,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读图方法和从资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分析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了解治理学生态环境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三江源地区在学生态环境方面起到的作用。

2.三江源地区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方法。

难点

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竖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学法指导】

运用上节课学习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来理解三江源地区水源的来源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三江源地区是青藏地区的一部分,具有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这里水源主要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在学习三江源地区面临的学生态环境问题时,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如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或者湿地萎缩的实例,这样能够加深对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问题的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态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江源地区水系图、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恶化的图文资料等。

学生:复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河流部分内容和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本节学习打下基础。

【课时划分】

1课时

探究新课堂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教师展示水塔的图片(如右图):哪位同学能够解

释水塔有什么作用?

学生:为一个村庄或者工厂提供水源。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对,但是你们听说过“中华水塔”吗?

学生:没有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硕大无比的“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

【设计意图】以常见的水塔导入新课,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二、教师展示一则材料:中新社西宁2013年6月4日电青海省环境保护厅总工程教师齐铭4日在西宁表示,根据2012年度遥感监测结果,青海境内三江源区域的学生态环境较此前有改善迹象,这得益于近年来围绕该区域实施的一系列学生态保护工程,目前已显效益。

教师:同学们了解三江源地区面临的学生态环境问题吗?

学生:不了解。

教师:今天我们就走向三江源地区,全面了解这里面临的学生态环境问题,提出适当治理措施。

【设计意图】

利用时事材料导入新课,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地理和日常学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学生活。

二、推进新课

教师(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同学们阅读地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三江源地区位于哪个省份?

(2)三江源地区主要包括那几条主要河流?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

(2)三江源地区包括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

【设计意图】本知识点内容简单,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锻炼其读图和阅读资料的能力。

教师(精讲点拨):三江源地区通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大河,把水资源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下游地区,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三江源地区,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教师(设问):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三江源所在的青藏地区降水不多,为什么能够提供如此巨大的水资源?

学生(思考讨论):三江源地区冰川广布,水资源来自冰雪融水。

教师(总结点拨):冰雪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年温暖的季节,冰雪融水便源源不断的进入河流,经过湖泊和沼泽的调蓄,汇入大江大河,滋润中下游地区的大地,为人民的学生产学生活提供便利。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3页材料,了解湖泊和沼泽的作用

学生:独立阅读,相互讨论

教师点拨:湖泊和沼泽一方面可以吸纳大气降水,另一方面能够容纳冰雪融水,当水量大的时候吸入河水,水量小的时候放出河水,使河流的水量趋于稳定。因此湖泊和沼泽在三江源地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我们刚才初步了解了三江源地区的主要河流及水量构成,下面我们就开展一次模拟考察,去探寻黄河的源头,同学们合作完成教材第93、94页活动1~3题。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93、94页活动1~3题。

教师引导:确定河流的源头,要综合考虑长度、水量、流域面积等因素,对河流的考察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引出不同时期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开展模拟考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也感受科学家科学考察的艰辛。

(成果展示)教材第93、94页活动1~3题答案

1.确定河流的源头要综合考虑河流的长度、流量和流域面积等因素。

2.1952年和1978年对河流源头的认识不同,考察的技术设备也不一样,因此出现了不

同的结果,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认识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3.根据资料显示,卡日曲是黄河的源头,因为卡日曲无论从长度、水量等方面都超过了约古宗列曲和扎曲。

教师(转承):我国西部地区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需要进行保护,而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4页下面文字,说明三江源地区学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感知)

教师(精讲点拨)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学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5页三江源地区珍稀动物的分布图,找出本区有哪些珍稀动物。

学生(读图):藏羚羊、野驴、野牦牛、雪豹、白唇鹿等。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2013“我们与藏羚羊”部分视频)让学生近距离了解藏羚羊,三江源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不仅对当地人们的学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学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同学们现在用的水源中,说不定就有来自三江源地区的水。

教师(转折):如此美丽而重要的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却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当然既有“天灾”也有“人祸”,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5页图文资料,找出三江源地区存在哪些“天灾”和“人祸”。

教师(播放三江源地区湿地萎缩和虫鼠猖獗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点拨):所谓“天灾”就是自然因素,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缩小。“人祸”就是人为原因,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伐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环境的恶化。图片反映的就是湿地萎缩和虫鼠猖獗等问题,还有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野学生动物锐减等问题。

教师引导: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96页活动题,讨论保护高原湿地有什么意义?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96页活动题。

教师点拨:三江源地区的学生态环境不仅对当地产学生重要影响,对河流的下游地区,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影响,同学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成果展示):教材第96页活动题答案。

1.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这样冰雪融水减少,湖泊、沼泽对河水的调蓄作用减弱,将使河流的水量减少和不稳定,直接影响下游地区的学生产和学生活,甚至会发学生旱涝等自然灾害。

2.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加,致使下游地区湖泊淤塞严重,河床升高,从而减少河湖的蓄水能力,增加旱涝灾害发学生的频率,影响下游地区人们的正常学生产学生活。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活动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教师(转折):由于三江源地区学生态系统对全国的学生态环境会产学生重要影响,所以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护三江源地区的学生态系统。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6页图文资料,说说国家采取了那些保护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木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教师(总结):由于国家的大力保护,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也启示

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学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中国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中国地理之青藏地区 一、考纲透析 1.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在图上画出经纬线,确定其位置)。 2.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农牧业生产特点。描述该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影响种植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4.能源和矿产资源。了解青藏地区能源的开发及矿产资源的分布。分析该地区太阳能和地热丰富的原因。 5.分析青藏铁路选线考虑的主要因素。青藏铁路修建的区位及意义。 6.主要城市。分析青藏地区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 7.了解青藏地区要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二、体验高考 (2012 安徽卷)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 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1-2 题。 1.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4.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5.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三、自建基础 1.填注 (1)重要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巴颜

初二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二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初二地理青藏地区教案教案 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二课时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大连市长海县第八中学孙希杰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a、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b、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 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及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 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 学生分析、认识交通对本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本区是科 研旅游的宝地。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学生分析: 1、教学对象:普通中学初二学生。 2、特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但缺乏对地理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青藏地区》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五章第三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的西北地区》,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下一步省级 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本章内容中,在教材知识体系 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一切地理 要素都受到它的严重制约。高寒牧区、谷地农业是本区农牧 业生产特征。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本区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

2018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青藏地区(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分类汇编:青藏地区 一、选择题 1.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一个独特的地区.高原的河谷海拔较低,四季温暖.据此,回答下题. (1)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 温 暖 B. 湿 热 C. 干 旱 D. 高 寒 (2)影响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纬度位 置 C. 海陆位 置 D. 光照 【答案】(1)D (2)A 【解析】【分析】解:(1)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2)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热量不足,对农业生产不利,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故选:D∣A 【点评】(1)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在这里.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显著.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 关于图中甲、乙两大高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大高原表面起伏较大,农田以小块水田为主 B. 两大高原气候温暖湿润,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C. 甲高原降水丰沛,植被茂密,乙高原降水稀少,沙漠广布 D. 甲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乙高原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 【答案】D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甲图是黄土高原、乙图是青藏高原。我国黄土高原特点是土质疏松,许多地方沟壑纵横;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我国青藏高原的特点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我国云贵高原的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中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高原的地面特点。由于各地所处的地形环境不同,形成了各高原独特的地面形态,在记忆时应注意区别。 3.下列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 A.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 地 C. 柴达木盆 地 D. 四川盆地 【答案】C 【解析】【分析】柴达木盆地,因盆内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根据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4.下列属于青藏地区自然景观的是() A. 大面积的沙漠分 布 B. 大片茂密青翠的森林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一、复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5、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6、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7、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8、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复习重点

(一)重点: 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3、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4、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复习课 一、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2.地形特点 3.气候

类型: 特点 温度带 植被:常绿阔叶林 土壤类型:湿热环境下形成的红壤。四川盆地紫色土壤。 3.重要的水田农业 A.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含答案)

中国区域地理第八章青藏地区 主备人:胡露茹 姓名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定位。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自然资源(如主要矿产、能源)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的区位。 二、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57-163;《图文详解》P199-200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 一、概况 (一)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1%,具有的特点。 (二)民族与宗教: 1、民族:主要聚居区 2、宗教: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山脉以南。区内大体可以分为、、 、四个分区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N——N,属于纬度的高原; 位于E——E之间, (3)相对位置: 青藏地区西部和南部依次与、、、、、、等国接壤。 利:青藏地区是我国与亚、亚地区的交往的新通道,是我国通往西亚的陆上咽喉要道,将来可能成为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地处我国中巴经济走 廊、中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区。 弊:①与印度存在土地争议,国防压力大。

2020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考试测试卷

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经济因素 2.我国青藏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 3.青藏地区的居民经常食用的食品有() A.面食和大米B.鱼类和猪肉C.牛羊肉和乳制品D.水果和蔬菜 4.图中的城市B和C分别是() A.格尔木、拉萨B.成都、昆明C.西宁、兰州D.西宁、拉萨 5.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 A.北部B.南部C.东南部D.西部 6.三江源地区位于() A.青海省南部B.青海湖C.西藏南部D.雅鲁藏布江谷地 7.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宜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8.下列农业类型中,青藏地区最为典型的是() A.绿洲农业B.水田农业C.河谷农业D.城郊农业 9.如图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图,下利对两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B.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D.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地势高耸 10.下列对上述三江源所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高原,所以气候严寒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 11.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12.青藏地区特有的动、植物是() A.骆驼、玉米B.藏绵羊、水稻C.牦牛、青稞D.马、小麦 13.在高寒环境条件下生活的牦牛所在的地区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14.我国青藏高原形成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 15.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高悬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3-人教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读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位置特点。 2.能理解“三江源为何被誉为‘中华水塔’”,“为什么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的源头”。3.了解确定大河源头的困难和原则。 4.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了解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通过读图描述,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和回忆旧知,归纳三江源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3.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学习确定大河源头的原则。 4.阅读课文,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分析研究,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讨论探究,知道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寻找黄河源头的“仿真情境”,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2.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和人地协调思想,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为什么三江源地区能成为“中华水塔”。

2.三江源地区巨大的生态功能和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1. 河流探源。 2. 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读图分析、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初中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案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注意与前两个地区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

部。 【提问】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北方地区面积约占20%,人口约占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 而西北地区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 【提问】请同学说说: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 【回答】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量算】请同学们用地图册上“中国地形图”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各约558千米和3510千米) 【读图】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呼和浩特、喀什的年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两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400多毫米和50多毫米)【提问】两地降水量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差异原因是:两地距海远近不同。)【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指图讲解】本区东部的呼和浩特距海较近,海洋水汽可到达,所以降水较多;西部的喀什距海较远,又有山岭阻隔,到达的水汽很少,所以降水十分稀少。 【读图】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本区年降水量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板书】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中国地理 青藏地区 习题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习题 读新疆某山地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回答1~3题。 1.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 A.a B.b C.c D.d 2.当地牧民把牛羊赶到H处草场放牧时,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天山多沙尘天气B.该山地降水大于北坡 C.吐鲁番的葡萄熟了D.塔里木河正处于汛期 3.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B.南坡降水大于北坡 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 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读图回答4~5题。4.图中甲处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5.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11~13题。 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8.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新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知识点填空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附参考答案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部,以西,—以南,南至国界。 2、青藏地区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之称。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和。“”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广布。青藏高原是、、、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冬夏,年温差,日温差。由于海拔高,空气,日照,太阳辐射。 4、是藏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日温差大的特点而设计。 5、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6、青藏高原上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高原淡水湖。 7、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牧区。在独特是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等特殊环境的牲畜——、、。 8、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东部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农业。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等作物的生长。 9、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也是常见的食物,人们爱喝。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三江源位于省南部,是源区、源区、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三江源地区被誉为“”。 2、和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和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3、三江源地区众多,湖泊是河流的补给源之一,同时还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作用。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分布区,其也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作用。 4、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尤为关键的地区。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和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 与。 5、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学文科组初中地理第*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选自八年级地理下册,本节是第一节自然特征内容的延伸,通过探寻江河的源头活动,发现三江源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让学生明确三江源地区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的多样性,维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上学期已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求知欲旺盛。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019年中考地理复习专题练九《青藏地区》附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地理复习专题练九《青藏地区》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读下图“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山脉①是天山,②是阿尔金山B.山脉③处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阶梯分界线上 C.a区域为三江源,位于西藏南部D.④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 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区种植业和主要农作物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河谷农业—青稞 B.乙—水田农业—水稻 C.甲—绿洲农业—棉花 D.乙—旱地农业—谷子 3.图中乙地区能看到的景观是 A.阴山脚下威风鼓,黄土高原信天游B.大河源头冰雪天,牦牛慢走在山间 C.重走丝绸古道路,干旱困扰使人愁D.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 【答案】1.C 2.C 3.B 3.图中乙地区能看到的景观是“大河源头冰雪天,牦牛慢走在山间”;“阴山脚下威风鼓,黄土高原信天游”是指黄土高原;“重走丝绸古道路,干旱困扰使人愁”是指西北地区;“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是南方地区,故选B。 (2018年沈阳市)读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4.青藏地区冬寒夏凉,只有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位于上图中的河谷农业区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B.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D.河套平原5.上图中两大牧区的土地资源属于农业用地中的 A.耕地B.草地C.林地D.戈壁 【答案】4.A 5.B (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读青藏地区农业生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6.图中铁路线建设的地理意义有 ①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②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国防安全④改善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 A.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B.“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形高大、身体强壮 C.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 D.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河谷地带 【答案】6.A 7.A

2019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4、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特点: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藏族的传统服装藏袍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而设计的。 4.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5.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6.高原之舟:高原之舟指的是牦牛,它的毛长皮厚可以保持体温,预防寒冷、体矮身健,可以载负重物。 7.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臧山羊。 8.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低,有利气候条件是日照充足。 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好处是: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合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 9.生活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青稞酒和酥油茶。因为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平顶碉房。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学案例 指导思想 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初中地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区域的特征,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在以往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容易陷入程式化,过程僵硬、死板,学生易失去学习的兴奋点。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好教学内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享受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体会知识不断积累且学以致用的成功感,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的思维。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呈现法和发现法两种教学方 法。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青藏地区》的第二课时,内容主要是青藏地区的气候和农牧业,丰富的能源和矿产,交通建设和环境保护。如果把这几部分割裂来讲,不利于学生感知区域内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需要找到一条线索高效地呈现这些内容,这条线索既能反映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又能突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我找到的线索是:高原红――风大、气温低――世界屋脊――农业部门(畜牧业、河谷农业),矿产丰富――交通发展――环境问题(如藏羚羊锐减等)――保护藏羚羊――可持续发展。 2.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和地理分析能力。他们希望也有能力通过旧知识的延伸或新方法的应用,获得新的发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我们学校是门头沟区的一所优质校,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在知识上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与拓展,在能力上需要教师引导,通过探究得到发展,同时还需要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本节课教学设计,以问题设计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不断思考、探究,

八年级地理南方地区word版本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二节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难点 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 [新课讲授] [提问] 同学们,我们就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区是怎样的呢?与北方地区对比,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活动

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个在概的整个认知。)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 读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 (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图中找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明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 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1.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学生活动] 完成书本P.7活动2,观察图5.9中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土壤的不同,认识红壤的特征。 [介绍] 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 [提问] 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有什么优越性? [学生回答] 气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气候类型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测试题(含答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 一、选择题 1、喝青稞酒、品酥油茶,是我国哪一地区人们的待客之道() A.黄土高原 B.新疆牧区 C.东北大平原 D.青藏高原 2、青藏地区著名的畜种是() A.三河马 B.三河牛 C.细毛羊 D.牦牛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 A.湟水、雅鲁藏布江谷地 B.青藏高原边缘 C.黄河、长江源头 D.藏北高原 5、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 A.日照长,生长期长 B.地势高,气候寒冷 C.高山峡谷分布广 D.降水和冰雪融水多 6、在青藏高原生长着不畏严寒,能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的() A.牦牛 B.藏羚羊 C.骆驼 D.三河马 7、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该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自然原因是() A.二氧化碳浓度高 B.气温高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降水量适中 8、青藏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A.光照强烈 B.干旱少雨 C.昼夜温差大 D.寒冷 9、下列说法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A.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D.地热资源丰富 10、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比较肥沃 B.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C.河谷地区气温高,风力较小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有充足的劳动力

11、青海省最主要的农业区是() A.宁夏平原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河套平原 D.湟水谷地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藏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638531996.html,] B.青藏地区比西北地区纬度低,所以夏季的气温比西北地区高 C.青藏地区多为外流河,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 D.青藏地区的人口密度比西北地区大 13、被人们誉为“沙漠之舟”的牲畜是() A.三河马 B.伊犁马[来源:学科网ZXXK] C.牦牛 D.骆驼 14、青藏地区丰富而洁净的能源是() A.水能 B.天然气 C.太阳能 D.石油 15、“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述的地区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6、我国风力侵蚀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 B、黄土高原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7、以下农作物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A. 青稞 B.小麦 C. 豌豆 D. 甘蔗 18、我国主要牧区分布在() 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 19、下列人类活动方式可取的是() A.在内蒙古草原上垦荒种粮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C.在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D.在青藏高原上发展畜牧业 20、在我国,下列活动与地区搭配不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滑冰 B.南方——游泳 C.西北地区——赛龙舟 D.青藏地区——赛牦牛 21、不同的地形条件形成不同的农业景观,下列地形区与其农业景观组合正确的是( ) A、辽东丘陵——一片片碧绿的茶园 B、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水稻田

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

科目地理班级:学生姓名 课题第九章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主备教师闫巧霞备课组长签字闫巧霞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位置和范围,结合地图理解本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牧业下的主要牲畜,主要农业区的分布及其主要农作物 学习重点青藏地区以高寒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 学习难点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区青稞、小麦高产的原因 合作复习:西北地区的相关内容 自主学习(要求看书完成、并在课本中标注) 知识点一:世界屋脊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以西,山脉—— 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的大高原,素有“”之称。 3、“、”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 积雪,广布。 4、青藏地区是、、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冬夏,年温差, 日较差。由于海拔高,稀薄,日照充足,强烈。 知识点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6、青藏地区是我国的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发育良好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 、、臧山羊。 7、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谷地、东部的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适宜喜温凉的、等农作物的生长。 8、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是,也是常见的食物。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 小组交流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在课本中标注 课堂检测 1、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湿热 B、光热充足 C、高寒 D、冬冷夏热 2、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A、藏北高原 B、昆仑山山区 C、柴达木盆地 D、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3、下列语句中,符合青藏地区的描述是() A、旱地麦浪大豆香 B、山清水秀稻花香 C、雪山青稞奶茶香 D、椰林、菠萝香 4、青藏地区牧场主要是() A、高寒牧场 B、热带草原牧场 C、温带草原牧场 D、山地牧场 5、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夏季气温不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人为因素 C、纬度因素 D、海陆因素 6、青藏铁路连接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和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A、青海西藏、藏族 B、青海新疆、回族 C、西藏四川、壮族 D、四川新疆、蒙古族 7、(2010?江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青藏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 49 分在我国藏族自治州玉树县(33.1°N、96.7°E) 发生了里氏7.1级大地震. (1)请填写图中字母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海拔最高的盆地); B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C (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 D (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2)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该区的著名畜种是有“高原之舟” 之称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影响因素是 (3)发生地震的玉树县位于(河流)的上游。图中甲铁路的起点位于玉树 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地震发生时,该地昼夜长短情况是。 震后,若重症病人急需转送到上海做手术,应选择的运输方是。 小结反思: 教与学

初中地理 西北和青藏地区

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讲授新课] 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 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 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 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 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 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播放录像片段:(有画面,有解说) 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 2.荒漠草原景观。 3.荒漠景观——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看完后,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完成第12页活动第二题。 想一想: 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 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 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完整版)高中区域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

青藏地区 1.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 2.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农牧业主要集中在湖盆、河谷地区。 3.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4.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纳木错,色林错。 5.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6.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主导因素:地势高 7.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 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8.工业发展条件: 农业基础-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川藏、滇藏、青藏、新藏。铁路运输在青海较为重要。主要有兰青、青藏铁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柴达木盆地拥有铅锌、钾盐、池盐、煤、石油等多种矿产,素有“聚宝盆”之称。主要矿产地有:油田:冷湖。铅锌:锡铁山。钾盐:察尔汗盐湖。盐池:茶卡盐湖。②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藏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青海黄河上游,目前黄河上游已实现梯级开发,建有龙羊峡等大型电站。③藏南雅鲁藏布江谷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建有国内最大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西宁(毛纺)、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纺) [补充]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青藏区(藏、青) 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势高,空气稀薄)。 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5、“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