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源学

11.咬住子弹
如今已有相当时间,似乎谁也没有一个能解决通货膨胀的方案。没有一种方案能使人人满意。但是福特总统在其执政期间,曾在全国电视广播中,提出过一种解决办法。他使用了“咬住子弹”(“咬紧牙关”)这一说法。这并不是个新词,却不胫而走、传遍全国。
福特先生号召美国人“咬住子弹”,做出个人牺牲。他说这将有助于制止通货膨胀。
他敦促美国人少吃点东西,少用点汽油,少花点钱,多储蓄一些。他呼吁人们,不管如何不便,也要采取必要的行动,与通货膨胀做斗争。
这就是“咬住子弹”的含义——迅速地、毫不迟疑地去做某件事而不管这样做会有多大痛苦。
但是,咬住子弹和这些含义又有何相干呢?问得有理。解释如下:众所周知,人们在极度疼痛时,有时会攥紧 拳头,咬紧牙关,或使劲地咬手指头。这样做好似可以减轻点痛苦。多年以前,在战场上是没有止痛药的。据说,在接受紧急手术时,士兵就咬住一颗子弹来减轻痛苦。
这个旧成语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复活了。1986年,前任总统尼克松用了这个说法。他要求国会“咬住子弹”,批准他增加税收的计划——对所得税征收百分之十的附加税。

12.“咬苹果”游戏


13.冒牌
任何“冒牌”货都是假玩艺儿。这种东西总想冒充真的,甚至看起来也相似,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关于“冒牌”这个词组只有一点是真,那就是,这是地地道道的美国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叶。
没有人能肯定这个词出自何处。它于1827年俄亥俄州第一次出现在出版物中。那时,警察破获了一个铸造假币的集团。一大群人围拢来看制造假币的奇怪机器。人群中有个人说,这台机器看起来似一个“冒牌货”。第二天,当地报纸用了这个词,它也就成为美语的一部分了。制造假币的人所用的机器叫做“冒牌造币机”。于是假钱或伪币不久也叫“冒牌钱”。随着时间的流逝,任何不是真品的东西都叫做“冒牌货”了。
但这仅仅是关于“冒牌”一词出处的一种说法。一家早已停刊的报纸《波士顿信使报》曾说,这个词出自一个出名的骗子,他有一个意大利名字叫博尔盖什。
这家报纸说博尔盖什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专开空头支票,到银行或商店里去兑换现金,然后赶紧离开。到1837年,博尔盖什由于开了一大堆不值一文的支票、汇票和其他票据而在整个南部和西部出了名。这家报纸说,过了一段时间,博尔盖什的名字就简化成“冒牌”了。
如今,我们用“冒牌”来代替假的东西:冒牌钱、冒牌矿、假发、冒牌钻石等等。

14

.剔光骨头
人体是靠骨头支撑的。触及骨头,就深入到最里层,到了人体的骨架了。所以,把一个人“削到只剩骨 ”(“彻底削减”,或“一笔购销”),或“累得骨头发酥”(“使其精疲力竭”)之后,谁也无法加码了。
世上第一个男人是亚当,他称夏娃为“我的骨中之骨”。标志着男女之间关系的开始,这一关系延续至今,是丰富而有成果的,但也经历了种种曲折。
有时候,这一关系导致某些严重的“争端”——引起了争论和口角。这种“争端”从未彻底消除,时至今日,越演越烈,造成了一场影响一切、颇有成效的妇女革命运动。她们压根儿不接受亚当所说“骨中之骨”之类的说法。她们要彻底结束这种被奴役的关系。她们和社会、和社会的统治力量——一句话,就是和男人们“有块骨头要剔”。
“有块骨头要剔”这一说法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简单说来,它的意思就是有争议要解决,有不满要申诉。德国人管这称作“有鸡毛要拔”,法国人则说“有个扣儿要解开”。
女人受男人不公正对待之苦,年头长的谁也记不清了;她们常常“毫无顾忌地”直言不讳并表示她们要反抗了,今天的情况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其如此。她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钻研”,懂得究竟是什么使她们如此长时间地遭受压制。
她们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起来。她们在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里将不再“犯傻”,不再犯错误。
“犯傻”这个说法起源于过去美国流动游艺班子的演出。表演时总有两个人手持两小块骨头作为敲打乐器,因此被称为“骨头先生”。别的演员则向他们提问,由他们做出愚蠢、逗乐的回答。这个节目就称作“犯傻”。后来,这一成语的意思变了,不再表示得到一个人发笑的回答,而指犯了严重错误,即需要为之付出很高的代价的错误。而犯这种错误的人常常被人称作“傻蛋”。
有一些因为犯傻而造成严重灾难的事情是由军事将领们干出来的。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的将领们“一次又一次的犯傻”。他们之所以并未输掉这场战争是因为德国将领们比他们还要“犯傻”。
在希特勒以前,历史上因为犯傻而铸成大错的事例之一是伟大的拿破仑干下的,他进行了进攻莫斯科的战役。他的军队从莫斯科撤退以后的遭遇,是人所共知的。
只有希特勒在进攻斯大林格勒时犯下的错误比这更糟。看来,他并没有从拿破仑的失败中吸取什么教训。在斯大林格勒前沿的冰天雪地里,希特勒的德国第六军终于全军覆没。
希特勒所代表的很多事物,任何文明人一想起来就

不能不感到恶心。但他首先是个地地道道的“傻蛋”,而且是历史上这类角色中最坏的之一。这就是我们从一些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那里得出的印象——他是个疯子,但基本上还是个“傻蛋”。为此我们真感谢上帝。

15.打破坚冰
在许多地方,人们用冰就跟吃面包一样普遍,所以便有了许多与冰有关的独特用语,也就不足奇了。
这些用语都与河有关系。冬天,小河常结上很厚的一层冰,使一些船只无法行驶。过去,船上的水手用手斧破冰,给船开出一条路来。后来改用动力机器将厚厚的冰层打破。于是产生了“打破坚冰”这个说法。它的意思是迈出第一步,或初次做某事;要不打破坚冰,就会 一事无成 。
譬如,有时会听到推销员说,他尚为打破坚冰。他实际上是说他连头一件货物还没销出,他的生意还未开张。
后来,这个说法又有了另外的意思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同某个人之间的坚冰尚未打破,那就是指你还没有铺平道路,赢得他对你的信任和友谊。在这之前,你对他来说仍是个外人。你必须消除隔阂、接近他,就想小船必须破除河里的冰障一样。
“打破坚冰”这个用语是由英国传入的,而“锯不了冰”(“没有成效”,“不起作用”)这个说法却是美国水域的产物。下面有个典故:
十九世纪初叶,一个美国商人灵机一动,把冰运往即使在冬天也不结冰的炎热地方。他的做法大获成功,他用船把冰运到美国南部城市去卖,发了大财。
据说,其他许多人不久像搬运庄稼一样,搬运冰了。于是,大批的人用长锯锯冰。这活很苦,而天气又常常冷得要命。
许多干这种活的人,自然喜欢烤起篝火取暖,缓缓冻僵的手指。他们烤着暖和的篝火,从来也没个够。
有些人烤火的时间也许稍长了点,被发觉了。他们只好说正准备回去干活,别的还能说些什么呢?
但这并没有平息老板的怒气。他口气很严肃地对他们说,像这样在火边消磨时间是“锯不了冰”的。
由此产生了今天使用的这个成语。现在,如果你对一个人说,他在你这儿“锯不了冰”,你就是明确地在跟他讲,你一点都没被他打动、感动或影响。你是在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他从你这儿什么也别想得到。
“如履薄冰”则又是一个意思。这个词语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正在干危险的事或说冒险的话,可能会得罪人,使自己陷入麻烦。薄冰支持不了多大的分量,他要不小心点,就很可能掉到冰窟窿里。
在体育运动或其它竞赛里,你会听到人们说:“比赛已放在冰上了”或“已经冻上了”,意思是,比赛已成定局,一方面遥

遥领先,而另一方无法追上。胜负已毫无疑问了。

16.破釜沉舟
美国人说“破釜沉舟”是指采取行动,自断后路,没有改弦更张的可能了。
当你有了新的工作时,你可破釜沉舟。譬如说,你决定接受这份新的工作。你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原来的老板。你还对他说,你要走了,心里多么高兴。你说这些话,就是破釜沉舟,自断后路了。你的老板是不会让你回去干原来的工作的。
“破釜沉舟”这词语源自战争。一支被迫后撤的军队过河之后可能决定把桥烧掉,以此来阻止敌军过河。但是,毁了桥的军队也无法再回到河对岸了。
今天,大多数自断后路的人并不是军人。但是,他们同破釜沉舟的军队一样,在一条新开辟的路上前进,不走回头路。
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突然结束了,新生活开始了。新的生活继续开拓着自己的路,旧的道路上遗留下来的只是对往事的缅怀。
还有另一个与桥有关的词语,是所有破釜沉舟的人们不应该忘记的。这个词语告诫我们:“不到桥头别想过桥的事。”它的意思很清楚:时候到了再采取行动也不晚。

17.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指的是严格按条文执行规章制度或命令。按“教条主义”办事的人不会发挥创造性或想象力来“歪曲”条例。相反,他要求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
一名陆军中士命令士兵悬挂旗帜以便举行某种特殊仪式。中士说:“按规则做。” 他要士兵完全按军规的要求悬挂旗帜,士兵必须照章办事。
法官也可能用“教条主义”这个词。在法官或陪审团确认某人有罪之后,法官必须给罪犯判刑。罪犯可能请求宽大处理。辩护律师可能要求给予特殊考虑。然而,法官可能不予理睬。他可以严格按法律行事,判处罪犯长期徒刑。如果法官这么做,他就是“按本本办”。
“教条主义”一般是指一个人严格按命令行事,但也可以指一个人以书为依据办事情。最典型的例子是菜谱。每年有数百万美国人购买菜谱,阅读之后试着做菜,这就是“按本本办”。
另一类受欢迎的书是生活指南,专门讲解如何装配汽车,如何装修一间房,如何在庭院里种菜等等。当然,读了这些书之后,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板一眼按书里写的去办。修门窗的人对于什么是最佳办法可能有自己的见解。每天晚上做饭的妇女,可能会改动菜谱中规定的程序或分量。
这些人不“教条主义”。他们独立思考,富有想象力。谁说得来呢?如果他们有很好的见解,说不定他们自己也会著书立说的。

18.小道消息
有些最吸引人的消息是从“小道”传来

的。这是因为“小道”传来的消息算是保密的,都是“悄悄话”。知道你不会传给别人才贴在你耳边轻轻告诉你。你感到荣幸和激动,因为你是知道这消息的少数特殊人物之一。你坐不住了,非得赶紧找些人披露这个消息不可。于是,尽管是保密消息也就传开了,谁也不知道会传播多广。
“小道消息”这个习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却一点没有过时。在美语中,这是用得最广泛的词语之一。
主要是美国发明家塞缪尔?F?B莫尔斯促成了这个习语的产生。他试验的项目之一是搞电报,就是用电流通过电线传递信息。莫尔斯在终于完成电报机以后,便到国会去表演这种机器的性能。他通过电线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了一份电报,内容是:“上帝创造了何等伟绩。”这是1844年5月24日的事。
电报就这样问世了。每个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激动。看来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沃尔登》的作者亨利?戴维?梭洛。他怀疑人们能有什么是值得用电发出的话。但梭洛是个喜欢遐想、独来独往的人。没有几个人和他的想法一样。
各公司立即开始架设各地之间的电报线。似乎到处都有人在竖杆子、拉电线。但工作质量很差,电报线常常拉不直。
有一处的电报线拉得很糟,人们拿它开玩笑,说它像条葡萄藤。很多电报线到处拉、弯弯曲曲、活像葡萄藤一样,看起来也同样可笑。这样就产生了“顺着葡萄藤来的”(“从小道传来的”)这个说法。
有些作者认为,要不是发生了南北战争,这个习语本来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的。战争爆发后不久,军事指挥官开始用电报发回战地报告。后来,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除了这些真的报告之外,各地都听到了各种各样荒诞无稽的传说和谣言。这些谣言传得挺快,快得使人们认为存在着“小道电报”,从不同的一些地方发生消息。
不久人们就听到了“小道消息”这个说法,它既指真的战地报告,也指战地传来的谣言。这些报告有某种神秘性。人们想知道许多这种秘密消息是从哪儿来的。简直像是猜谜游戏:是真的吗?是谁说的?
南北战争的年代早已过去,但是直到现在通过小道得到消息仍和那时一样,多少有点像是场游戏。一位朋友给你带来一条奇怪的消息,内容也许十分惊人。你说:“不!这根本不可能是真的。谁告诉你的?”回答是:“嘘,小道消息”
要想分析“从小道”得来的消息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还真得有点儿天赋才行。但是,用一个古老的美国谚语来说,老在拉葡萄藤的人总会摇落几粒葡萄吧。

19.猫
在欧洲和美国,人类虐待猫,可以说同虐待狗和几乎任何别的动物一样深重。只有人受

自己同类残暴的残暴才更为厉害。
从流传至今的许多特殊习语中,我们痛苦地看到对猫儿所施加的酷刑。人们或者把它捆在口袋里,或者揪住它的尾巴抡。这有时不免使人怀疑:猫难道就是为了这一目的才被赐予尾巴的吗?
下面这些用语可以使你清楚地看到猫的这种遭遇:“连抡只猫的地方都没有”,“让老猫死了吧”,“看看猫往哪边跳”,以及“放猫出袋”。
当一个人感到拥挤,觉得活动的地方不够时,他可能会抗议说:“我连抡只猫的地方都没有!” 谁也没有把握这个说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人认为:男人们,大概是小伙子们吧,一度觉得揪着猫的尾巴在自己头的上方轮转是件好玩的事。这是很可信的。要这么玩,确实得有一定的空间。也有人提出异议。他们认为这个用语来源于一种古老的体育游戏。首先将一活猫捆在皮口袋里,挂在树上。然后,人们从一定的距离之外向这只摆动的口袋射箭。猫在口袋内挣扎,使口袋甩来甩去。有的射手发出怨言说需要更多的地方才能从事这项运动。莎士比亚剧中有一个角色曾说过:“把我像猫一样放在瓶子里吊起来,然后向我射箭吧。”
人们认为,“让老猫死了吧”这种说法,也源于同一项体育游戏。当你想让一件摆动的物体静止下来时,就可以用这个习语。“看看猫往哪边跳”一语大概也来自类似的或同样残酷的体育游戏。不过,有人认为这里讲的猫,不是真猫,而实际上是一根棍子,使劲敲它的一头,棍子就会跃入空中。不管来历怎样,这句话是用于劝人静观事态发展,以便采取正确的行动。
“放猫出袋”的意思是说出一项长期严守的秘密真相。这是虐待猫的又一例证。这一用语出自买卖人的老把戏:把一只猫藏在口袋里,设法把它冒充猪卖掉。当然,精明的买主会打开口袋看看:猫跳出来,真相也就大白了。
据说,今天人人皆知的“雨大得下猫下狗”(“大雨如注”)的说法,是著名的十八世纪爱尔兰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造的。另一作家认为,这样形容下雨,是因为雷雨听起来像猫狗打架的声音。
另一个广为使用的讲法“像基尔肯尼的猫一样打架”,在很大程度上也归于斯威夫特的创造。
据斯威夫特说,有一条小溪穿过基尔肯尼镇。镇子的一边主要由爱尔兰人居住,叫做爱尔兰区。另一边主要由英格兰人居住,称作英格兰区。双方不断格斗,越演越烈,终于使全镇毁灭。

20.颜色
美国人用颜色的名称创造了许多日常用语。
我们身体健康时就说自己肤色“红润”或“粉红”。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样搭配。我们的

脸色呈现一层好看的、鲜嫩的、粉红的颜色,表明我们身体健康。如果我面色苍白、灰暗,我可能需要看病去了。
红与粉红相比,给人一种火辣辣的感觉,因此美国人用它来表示高温和激情。许多墨西哥食品中添加的小辣椒色泽红、味道辣,英语就叫 “红辣子”。我们还赞誉那种节奏快、激昂的音乐,特别是那种叫做 “得克斯兰得”的南方爵士乐是“火热的”。
蓝色是一种冷色调。美国黑人历来弹唱的蓝色音乐或叫布鲁斯音乐就与火热的音乐迥然不同。这种布鲁斯音乐缓慢、忧伤,充满感情。杜克?埃林顿领导的管弦乐队录制了一首有名的歌曲,就叫《深蓝的情调》。歌词中有一句是:“你没有陷入深蓝的情调中,还不算真正的忧伤。“蓝色自然成了忧伤的代名词。
绿色是树木的自然色,落在人的身上却是异常的。有人因为晕船之类的原因感觉不适时,我们就说他面色苍白。有人因为别人有了他没有的东西而发怒,我们就说他“忌妒得眼都绿了”。有的人“忌妒得眼都绿了”,是因为别人有更多的“绿背钞票”,即美元。美元称为“绿背钞票”,因为美元纸币的背面呈绿色。
黑色也是常用之词。人们把事事不如意的一天称为“黑色的一天”,把家中或团体中似乎永远不走运的人称为“黑羊”。“黑名单”现在已属非法,但是在以前,有些雇主合伙搞“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的人就不雇用。并非所有与“黑”字连用的词都含有贬义。一个“黑字经济”的企业就是盈利的企业,一个 “赤字经济”的企业就是亏损的企业。在财政报表上,亏损数字用红墨水写,盈利数字用黑墨水写。如果有人对你说,要有“白纸黑字”为证,他就是要你写成文字。
有时,颜色只表示一种境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夜间把所有灯光熄灭,使轰炸机难以找到目标的灯火管制,英语用“显黑”两字即可。美国人在电压下降,灯光昏暗时,也不过用上“显棕”两字。
美国妇女有时用化妆品涂抹面颊,好显得容光焕发,她们对红胭脂的“红”字,常常用法语来说。他们在晚上外出时特别爱打扮一番,如美国一些人所说,她们“涂抹得满城皆红”。
黄色有时用来形容胆小怕事,一个人要是“黄”了,必定是丧失了勇气。一个人要是患一种肝病,皮肤也会呈黄色。得了黄热病也有这种症状。在过去,轮船如有乘客患了黄热病,就要升起一种黄色的信号旗。
在美国,有一个关心社会的老年组织叫做“灰豹”。起这样的名字是因为成员头发灰白,而又象狮子或豹子一样好斗。

21. 英语字的来源
1.在英语里,一年中每个月份的名

字来源于拉丁语。JANUARY(一月)、MARCH(三月)、MAY(五月)和JUNE(六月)都是用罗马神的名字来命名的。JANUARY(一月)得名于神宙斯。宙斯是个奇特的神,他有两张脸能看两个方向。他能同时看到前面和后面,所以,他是开
始和结束的神。JANUARY(一月),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向前展望新年的时刻,也是向后回
顾旧年的时刻。

2.FEBRUARY(二月)的名字来源于一个罗马庆典日子(FEBRUA)。该日庆祝清洁。接近二月底,在漫长的冬季月份之后,人们开始考虑春天的清洁。这大概是FEBRUARY(二月)这个名字的起源吧。除了每四年一次的额外多的一天,二月仅仅有二十八天。这是因为每一年实际上有365天6小时。在四年的年底,把每年额外的6小时累加,恰好是24小时,或者说是完整的一天。这个二月有29天的第四年被称为闰年。

3.MARCH(三月),一年中的第三个月,得名于罗马战神玛斯(MARS),玛斯是一位强壮的神,罗马人把它与雷鸣电闪联系在一起。玛斯的像头部总是被画上闪电。三月以这个神命名是很自然的,因为北美洲的许多地方,三月是强风、大雨和暴风雪的季节。在三月,经常有雷鸣和闪电发生。
4.APRIL(四月)这个词的确切来源并不为人所知。这个词也许来源于拉丁语的APERIRE,意思是‘‘打开”。今天意大利语中的“打开”是APRIRE,西班牙语则是ABRIR。在APRIL(四月),天空似乎打开并赐给我们雨水,雨水给树木、草、花朵等带来生机。

5.MAY(五月)得名于年轻美丽的原野女神玛雅(MAIA)。玛雅是神麦克瑞(MERCURY)的母亲。另外一个美丽的女神朱诺(JUNO)是丘比特的妻子,她给了我们JUNE(六月)的名字。

6.一年中的第七个月,JULY(七月),得名于以朱利斯?凯撒(JULIUSCAESAR)。凯撒是一个著名的将军,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独裁者。在凯撒帝国之前,每年开始于三月而不是一月。凯撒创造了一部新历法,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这部历法。凯撒自己也出生于JULY(七月),既新历法的第七个月。

7.在凯撒之后,他的外孙奥古斯塔斯(AUGUSTUS)成为罗马的统治者。奥古斯塔斯的真名叫屋大维。但是当他成为君主后,人们为取悦他,给了他奥古斯塔斯的头衔,意思是“贵族”。在他之后,人们称一年的第八个月为AUGUST(八月)。

8.SEPTEMBER(九月)、OCTOBER(十月)、NOVEMBER(十一月)和:DECEMBER(十二月)需要一些小小的解释。它们在我们今天的日历里是一年的第九,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个月,但是在凯撒以前的古历法中,它们是一年的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个月。因此,它们名字源自拉丁文的第七(SEPTEMBER),第八(OCTOBER),第九(NOVEMBER),和第十(DECEMBER)。

9.一个星期中每一天的英文名

字来源于拉丁语、挪威语、古德语、和古英语。大多数天以古代神话中神和女神的名字命名。在英国人成为基督徒之前,他们崇拜古挪威的神。

10.在古英语,SuNNANDAEG这个词意味着“太阳之日”。所有远古的人们都崇拜太阳,并且认为应该有一天以它命名。大约1600年前,SUNDAY(星期日)在基督教世界里成了一个假日。人们在礼拜日不允许工作。

11.许多古代神话里,说月亮是太阳的妻子。结果,人们认为也应该有一天以她的名字命名。古英语词汇中“月亮之日”的词源就是MONANDAE。那个时期人们信仰的之一,是他们不应该在星期一这天杀他们将要吃的动物。他们认为这将给他们带来厄运。他们还害怕“月亮之日”吃药。他们认为这天药不起作用,非但如此,药还会使他们发疯。罗马的月亮女神名字叫卢纳(LUNA)。还有两个英语单词词意有疯狂的意思:LUNATIC(疯子)、LOONY
(疯狂)。

12.在挪威神话里,有一个神名叫蒂尔(TYR)。在古英语中这个词应写为TIW。这个神与罗马的战神玛斯有许多相似。人们希望他有自己的一天,所以他们称每个星期的第三天为TIWESDAEG,或者“TIW”。今天,它被称为TUESDAY(星期二)。在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法语里,星期二的词源自MARS(玛尔斯)。

13.WEDNESDAY(星期三)有一个独特的拼读。人们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他们认为它一定拼写为“WENSDAY”。古德国的神WODEN(沃登)的名字被给了这一天。沃登是蒂尔(TYR)的父亲,是暴风雨之神。他很像罗马神话里的麦克瑞(MERClJRY):他能飞似的跑,能讲一口漂亮的话。WEDNESDAY(星期三)这个词的拼法在古英语里是WODNESDAEG,或者DAY OF WODEN。数百年来它的拼读只有微小的改动。

14.THURSDAY(星期四)以最强壮和勇敢的挪威神THOR(托尔)命名。托尔很像罗马神朱庇特。如同蒂尔,托尔是沃登(WODEN)的儿子,他是司雷鸣和电闪之神。人们恐惧它,所以把它命名于星期五之前。

15.FRIDAY(星期五)被以弗丽佳(FRIGG)的名字命名,弗丽佳是沃登(WODEN)的妻子,是蒂尔(TYR)和托尔(THOR)的母亲。这个挪威女神很像罗马女神维纳斯(VENUS)。在古英国,FRIDAY(星期五),或称FRIGEDAEG(弗丽佳)日,是一个幸运日,因为人们认为所有的神在星期五都是快乐的。

16.SATURDAY(星期六)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SATURN(土星)之日”。它被奖励给司播种和农业的罗马神。播种,或者撒种,对全世界人们来说都是重要的。大约600年前,人们认为土星是沉重的和缓慢的,就像金属铅。人们开始认为铅来源于土星。

17.PANIC这个词不是一年中的某月或一周中的某天,但是它来源于古神的名字。潘(PAN)是希腊牧羊人的神。潘(PAN)是个半人半兽的

神,住在森林里。它喜欢打猎和用它的特殊的长笛演奏音乐。当它演奏着特殊的长笛穿过丛林时,它使人受惊。它有非常奇特的外表。每当旅行者遇到它,他们会非常害怕,不知道该做什么。他们陷入“PANIC(慌乱)”。

18.PANIC(慌乱)这个词,故此含有“害怕和混乱”的意思。一个人陷入慌乱不知道该做什么,通常反映为愚蠢。有趣地是,PANIC(慌乱)这个词不仪出现在英语里,还出现在很多其他语言里。

22.双指重叠
“双指重叠”的意思是指祝某人走运。
当一位朋友告诉你,他要去见某个可能给他工作干的人,你也许会说:“我双指重叠。”或者你会让他“双指重叠”。你们两人都希望,这种祝愿的方式有助于他获得工作。有时候,这位朋友真的把双指重叠,在多数情况下,他只是说说而已。这么说说据说就足以带来好运气。
在祝愿时双指重叠的习俗已有几百年历史了。这是从古代基督教关于十字架有驱赶妖魔和带来上帝慈悲的能力的信仰演变而成的。
很多基督教徒在危急的时刻或成败未卜的紧张局势中在胸前画十字。士兵在打仗前会这么做。游泳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前,棒球运动员在准备击球时也在胸前画十字。
很久以前就有人认为,孩子如果在说无关紧要的谎言时把双指重叠就不会受到惩罚。据认为,只要恶作剧者双指重叠,这种无足轻重的欺骗行为就不会带来什么伤害。

23.黑马
一匹事先已被专家断定没有获胜希望的马,却在赛马中跑出了出人意料的速度,夺得了第一名,这就叫做“黑马”。
在政治生活中,名不见经传的候选人在竞选公职时赢得了提名或选举,也被称为“黑马”。
人们认为,英国首相本杰明?狄斯雷利是第一个使用这个词汇的人。狄斯雷利在他于1831年出版的小说《年轻的公爵》一书中描述了一场赛马,叙述了本来呼声最高的两匹马为什么落到了后面,而“一匹从未有人注意过的黑马却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冲过看台取得了胜利”。
从赛马到政治,只是一步之隔。“黑马”一词作为政治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844年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这匹“黑马”乃是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后来当选为美国第十一任总统。
波尔克曾于1835年至1839年担任众议院领袖,还当过田纳西州州长。但在全国性的政界领袖中,他只是个无名小卒。
尽管如此,他却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提名,并当选为总统。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位前总统,纽约的马丁?范布伦,本来似乎稳操胜券。但他反对让得克萨斯领地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个州,因为得克萨斯保留了奴隶制度。

范布伦不愿看到合众国里再增加一个畜奴州。结果,他失去了那些赞成奴隶制度的民主党人的支持。
在1844年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范布伦未能得到足以赢得提名的票数。大会陷入了僵局。于是,民主党的领袖们议定,唯一的明智办法是提名一匹“黑马”,找出一个能使全党团结一致的人。
于是,该党领袖之一乔治?班克罗夫特提名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波尔克获得了大会的提名,全党团结起来支持他。他便击败了他的对手——辉格党的亨利?克雷。
在1844年的大会之后,“黑马”候选人就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项既成事实。
一位历史学家说:“黑马策略的发明,本身就是我国职业政治的非凡产物”。有了它,政党领袖们就可以挑选那些没有特定主张的候选人。这种人什么观点也不代表,因而树敌甚少。
阿伯拉罕?林肯也曾是匹“黑马”。他参加1860年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时,是个没有什么名气的政客。作为一种妥协,该党的头头们挑选林肯作候选人,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黑马”可供选择。后来的事情则已载入史册。
每隔四年,当共和党和民主党开始举行各自的全国代表大会时,总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有时候,大会开幕前就已明确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提名方案。但谁也不能说有绝对把握。突然出现“黑马”抢走头奖的可能性,总使一些名列前茅的候选人感到紧张。

24.死不还钱
有好些字,不知怎么搞的,像风筝尾巴一样缠住了“死”字——如“死相像”(“极相似的人或物”),“死木头”(“无用的人或物”),“死不还钱”,“死胡同”等等。
死是一件极不愉快的事,连想都不要去想它。谁都不应该死。但是“死”这个字却给美国英语增添了一些最为生动的词语。
其中最早的一个似乎是五百多年前在英国出现的。人们流传一个说法“死的像门钉一样”。
很难解释为什么门钉比别的东西还要“死”。我们只能猜想。也许是因为不断地敲打门钉准会使它完蛋吧。反正,怎么猜都行。
然而,这个用法却远涉重洋,在美国人民当中落了户,他们到处都用“死”字。
譬如说,美国人在汽车发动不起来时,说它“死的像门钉一样”。要是汽车终于开起来了,它也许会把你带进“死胡同”。最后你会觉得自己“累死了”,因为你的发动机噪声太大,结果警察就来追你,你和他们搞得“死僵”(“平局”,“难分难解”)。他们也许并不那么友好,他们会疑神疑鬼地盯着你仔细瞧,觉得你同一个逃犯“死相象”,那人原来长的就像你的孪生兄弟。
这种情况令人太不愉快了,只有

“死脑筋”才会拒绝下面建议——把车交回、再买一辆新的,那怕你的确是“死穷”(“分文不名”)也只能如此。
你总可以向朋友们借钱,除非大家都知道你是一个“死不还钱的人”,即一个有借无还的人。你可以证明他们“错得要死”(“错到家了”),只要你把所欠的钱还清。

25.有关狗的习语
有人说,狗咬人上不了报纸的头版,因为这类事太多了。但如果人咬了狗,那倒可能成为头版新闻。 人或许是不咬狗的,但人对狗却曾干过比这更为恶劣的事情。然而,人还是经常赞美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如果你想了解人类是多么敌视、鄙视和侮辱这种可怜的动物的话,只要对多年流传至今的许多独特用语研究几个就行了。
假如有人说你是“一条狗”,你准会揍他;但他如果说你是“一只虎”,你就会眉开眼笑。如果说你“要象狗一样地完蛋”(“垮台”、“堕落”),还可能会惹得你勃然大怒。我们常听人抱怨道:“这简直是狗过的日子,”“这世道像狗一样完蛋了”(“每况愈下”)。有个老头总是哀叹“这世道像狗一样完蛋了”,他孙子听得不耐烦,就情不自禁地接口说道,“这些狗也等得够久了。”
最丑恶的人常被形容为狗。蹩脚演员、破烂汽车、廉价商品都被冠之以“狗”字。可怜的狗儿啊——它不得不忍受众多的非礼和侮辱。所以,人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位美国作家会说,长跳蚤对狗是件好事,它可以忙着对付跳蚤而不必总想着狗的难处了。不过,也还有比做狗更糟的情况。正如圣经所说:“活狗胜于死狮。”
如果说圣经没有给人类忠诚的好朋友提供希望,那么,下面这句非常古老的谚语倒可以对它有所鼓舞:“每条狗都有它出头的日子。”甚至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都曾指出,“猫要叫,狗也会有出头的日子”。精神抑郁的人听到这话也会感到充满希望——自然是他自己有希望,而不是狗,他对狗是不怎么关心的。
有一种人的行为特别激起我们的愤怒。这种人自己不能拥有或享用某种东西 ,也不让别人拥有或享用。我们说这种行为就像“霸着牛槽的狗”一样。这个说法源自古希腊寓言家伊索。他告诉我们,从前有一条狗,每当牛靠近牛槽去吃草时,这条狗就对牛狂吠、乱咬。那狗自己不吃草,因此也不让牛吃草。
饮酒过量的人回家见老婆时,立刻就被打入“狗窝”(“失宠”、“挨克”),在喝了一宿威士忌以后,他可能会发现他的“狗儿们”(即其双脚)已难于支撑他的身体。他还得去上班,但是他肯定要“装狗了”了,即磨洋工,偷懒。遇到这种情况,有人说应该再喝一口

那已使他狼狈不堪的威士忌。这称作“哪只狗咬了你,就从它身上拔一根毛(‘以毒攻毒’)。” 这种想法来自一种十分古老的迷信,认为狂犬咬伤了人之后,要从这只狂犬身上拔一根毛,放到伤口上。人们以为,这可以使人痊愈。
人们对此曾迷信了很久。但这亦不能使它灵验。据说亚伯拉罕?林肯曾经对一个人问道:“如果你把尾巴称作一条腿的话,那么狗有几条腿?五条?不对。把尾巴称作一条腿,亦不能使它真变成一条腿。”
当然,丢弃古老的迷信和根深蒂固的习俗是会惹麻烦的。有时,不再提起旧的争端,以免引起新的不快和冲动,反倒更为明智。这种情况也可以用一句关于狗的习语老表达:“让睡着的狗躺在那儿吧(‘别惹麻烦’)。”

26.脚踏实地
“讲究实际”的人办事必定诚实,注重现实,容易交往。能与讲究实际的人打交道实在是一种幸事。这种人善于倾听意见,能平等待人,与自高自大者截然不同。
讲究实际的人当然可能是社会上的重要人物,但是,这种人不让自己“陶醉”在功名之中,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有人形容那些自视甚高、目空一切而往往根底浅薄的人“鼻子翘到天上去了”。鼻子翘到天上去的人绝不可能讲究实际。
美国人还有另外一个词,含义跟“讲究实际”几乎一样,那就是“脚踏实地”。脚踏实地的人能很好地理解现实情况,他必然具有世人都有的“常识”,他可能也有幻想,但他不会让幻想与现实混淆起来。
有一种人恰恰相反,往往“心比 天高”。心比天高的人爱胡思乱想,不切实际。有时,可以使这种梦幻者回到现实中来。白日做梦的学生让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往往就会现实一些。
讲究实际的人往往很可能脚踏实地。当我们脚踏实地,讲究实际时,我们就能坦诚地对待他人。我们的生活也就像脚下的大地那样充实。
27.勤奋的海狸
一个人总是心甘情愿,急切地去做其他人要求他做的工作,就会得到“勤奋的海狸”的称号。
假设老师对学生说,第二天来上学之前,每人必须做出一百道数学题。孩子们抱怨留了这么多家庭作业。只有一个学生一声不吭。那么他就是“勤奋的海狸”,他喜欢作数学题,对家庭作业多一点也不介意。
公司的推销员也可能是“勤奋的海狸”。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下班回家。
这个人努力工作,因为他热爱他的工作。他是个真正的“勤奋的海狸”。
这个词组源于一种勤奋的动物-海狸。它模样古怪,比老鼠大,但同属龋齿类。有的海狸体重超过二十五公斤。海狸有一条又长又黑扁平的尾巴,游

泳时用作舵。海狸长着厚厚的棕色皮毛,在寒冷的天气里起保暖作用。海狸的门牙尖利,能够咬断大树。
海狸在水里呆的时间很长,常常忙于筑坝拦水形成小湖或池塘。海狸不停地把树咬断,运走树枝,堆放到溪流上,然后用尾巴和泥固定树枝,把坝筑牢。几乎没有其它的动物像海狸这样勤奋的工作。
历史学家说,欧洲人移居北美时海狸做了重要的贡献。
欧洲移民初到时,北美大陆有数百万只海狸。他们认为海狸皮很有价值。两百多年来,海狸皮事实上一向是北美最珍贵的毛皮。当年人们常常把海狸皮当作钱币使用。
渴望冒险的年轻人横跨这个国家向西走去,寻找海狸。在寻找海狸的过程中,他们开拓了西部大片领土。当年人们用海狸皮在兼做买卖的邮局换取所需商品,邮局附近成了村庄,后来成了小镇和城市。许多捕捞海狸的人成了向导,领着一批批移民到西部的新家园定居。
海狸大多被捕获或杀死了,一时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不过,政府通过了法律保护海狸,使海狸的数目不断增加。实际上,在离华盛顿仅十公里的一个国家公园里,就可以看到海狸正在筑坝呢。
海狸没有灭绝,“勤奋的海狸”这个词语也就没有消失的危险。

28.眼睛及其有关的习语
诗人说眼睛是“心灵的橱窗”。如果确是这样,那么心灵在窗外看到的是一个奇怪的世界,而世界在窗内看到的也同样的奇怪。我们大家都知道,眼睛相当能揭示一个人的内心。每一个好的肖像画家都知道这个简单的真理。用文字来形容一个人是有限的,远不如一幅肖像那样富于表现力,但是仍然创造了很多特殊成语通过人的眼睛来揭示人的个性。
例如我们有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令人讨厌的人:“珠子眼”(“目光贪婪”)和“鱼眼”(“狡猾的眼光”,“可疑的眼神”)。还有这样的说法:“玻璃眼”(“表情呆滞”)、“山猫眼”(“眼睛很尖”)和“猫头鹰眼”(“因惊奇而睁圆了眼睛”)——这里只举几个,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些形容词对人的描述都带有贬义,但是也有许多用于褒义,像“严峻的目光”,形容一个人的坚强而有自制。还有“冷眼”观察事物的人,他总是能控制自己,但和他讲理的余地要比同“目光严峻”的人稍多一些。
有人被说成具有“战神似的眼睛”,能够吓住和指挥别人。诗人们曾就人的眼睛随心所欲地大做文章。他们描绘过“从不畏缩的目光、能记住一切的眼睛、东张西望的目光、哭泣的眼睛、微笑的眼神、怒火燃烧的眼睛”。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说过,“一个人的眼睛说明了他的为人。”

专门有一些成语说明目不转睛的重要性。其中一个是“两眼紧盯着球”。这个说法来自网球、足球和其他体育运动。
但是它后来己超出了原来的涵义,指细心注视,时刻警觉,“踮着脚尖”(“准备行动”)。一个相似的成语是“张开眼皮望着”,即睁大眼睛,密切注视。人们之所以发出这样的警告,是因为有这样一种疑心:随时随地总会有人企图“用羊毛蒙住你的眼睛”(“蒙蔽”),或者往你的眼睛里“撒沙子”(“欺骗”)。有位作家作为认为,古代军队的将军发现飞沙走石的天气有利于隐蔽军队的行动。关于“往眼里撒沙子”的文字记载初次见于十六世纪。一位作家写道,“他们只会扬起一片灰砂迷住自己的眼睛。”
人人都知道:有些人一天到晚都在那里空谈,就是想使你看不到事情的真相。而他们这样做,竟然“连眼皮都不眨一眨”。后面这个说法的意思是,做某件事时连想都不想一下,根本不管这事是对还是错。如果这个人开始想一想他所做的事,感到做错了,那么,可以说这“使他睁开了眼睛”,即这是件令人吃惊、意思不到的事。这个短语也指喝一杯威士忌酒。有时一杯威士忌接一杯威士忌落肚,就会搞成“醉眼惺忪”,或者“上眼皮和下眼皮直打架”。
这样的人已经没有什么依靠了。他的处境不妙,可能已是危机四伏了。然而,嗜酒贪杯的人经历类似的遭遇己有多次,几乎无法使他明白会有怎样的后果。威士忌已成了“他眼中的苹果”(“他的眼珠”)。这一习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以色列人。瞳孔圆圆的形状使他们联想到苹果,因此他们把特别喜爱的一切都称为“我眼中的苹果”,这种说法至今仍有生命力。当你想到苹果带给人类这么多的麻烦时,这一点确实令人感到吃惊。
《圣经》上说,正是因为苹果的缘故,上帝把我们赶出了伊甸乐园,迫使我们“依靠自己的汗水”糊口度日。

29.面对音乐
当某个人说:“哎,看来我得去面对音乐了”,他的意思并不是说他打算去听音乐会。绝没有那么愉快!这八成是指下述类型的事:被叫到老板那里去解释为什么干这件事或那件事,而又为什么没做这件或没做那件事。的确是刺耳的“音乐”,但也只好去面对它。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不得不“面对音乐”,尤其在儿童时期更是如此。我们大家都会记得父亲温怒的声音:“我要跟你谈谈!”而那仅仅是因为我们没听他的话。这可真是件让人难受的事啊!
“面对音乐”这个词,每个美国人,不分老少,都是熟悉的。它至少已有一百年的历史。那么,它出自何处呢?

美国小说家詹士姆?费尼莫尔?库珀对此首先作了解释。他在1851年说这个词最早是那些在舞台两侧等候上场的演员们用的。他们在得到上场的信号之后,常常会说:“该去面对音乐了。”正是如此——他们出去面对乐池里的乐队。
观众的态度可能友好,也可能带有敌意,演员出场面对观众的时候,可能会怯场或紧张,尤其是在他忘记词的时候。但他必须上场,否则就没戏了。
因此,“面对音乐”就转义为:不得不经受某事,不管它如何令人难受,因为你知道没有别的办法。
其他的解释则来自军队。士兵们要经受军官的视察。他们担心自己的军容。武器装备是否干净锃亮,能否通过视察?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出去,面对军乐队的音乐和军官的视察。难道还有什么别的法子?
另一个来自军队的解释则更接近那种做了某件不该做的事情以后,需要面对和承担其后果的意思。比如,有个士兵由于干了错事而被勒令离开军队,蒙受了耻辱。军乐队并不奏乐。只有军鼓敲着一种凄凉、缓慢的鼓点。那个士兵则被迫面对着这种音乐,眼看着自己的军马被人牵走,而不得不离去。

30.发自内心
谁都知道人需要用词,很多的词,来表达自己的经历、感受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人们总喜欢把思想和感情分开,虽然它们都出自大脑。他们把全部思想都归于大脑,而把感情视为发自内心。从描述头脑和心灵的习语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点。
大脑太复杂,太神秘,太难以理解了。但是心脏只是一块向全身输送血液的肌肉。今天医生们在移植人的心脏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只要想一想关于心的成语有多么丰富,你就会感到描写大脑的语言是多么有限,多么枯燥。
形容笨脑子的词汇又要比形容好脑子的词汇多。除了说一个人脑子好用,头脑敏锐,真了不起,还能说些什么呢?但是再想一想,形容差劲的头脑又有多少形象生动的词语啊!傻瓜、蠢货、笨蛋、脑子迟钝、一脑子浆糊、呆子、没脑子的人、白痴——这样的词语有好几打。由于我们忘了思想、情感等一切全部出自大脑,我们形容大脑语言的确未免过于消极了。
但是我们确实忘了这个事实而把一切感情都归于诸于心灵。我们创造了极为丰富的专门词语来表达这些感情,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这类词语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
什么是爱情呢?按诗人们的说法,那就是两颗心在一起跳动。勇敢的人有着“坚实的心”、“勇敢的心”、“伟大的心”。柔和的人有着“温柔的心”或“柔软心肠”。残忍来自硬心肠,而柔情

则出自热烈的心,决不会是冷酷的心。
善良的人,好心的人,总是“心正”,而人害怕的时候常常发现自己的“心已跳到嘴里”或“沉到脚下”。
“痛心”、“伤心”、“谈心”、“发自内心” 等词语已为我们所熟知。有位诗人说,心“有二室”,一为欢乐,一为悲哀。《圣经》告诫我们好好注意自己的心,因为“整个生命渊源于”它。
人的心脏稳定地跳动着,把血液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分,从而产生了脉搏。说摸到了一个人的脉搏,指的是对他加深了了解,而绝不仅限于他的健康状况。你开始了解他的全面情况了,包括他的意图和他的目的。
很多人都怀疑并且不信任“把心贴在袖子外面”的人,即那些公开表露情感,显示他们的爱慕和忠诚的人。很多都觉得内心的感情应藏在心里,而不应公开表示、让大家都知道。人们广泛认为,把心贴在袖子外面的人,感情不深刻,不真挚。他们的感情来的太容易,太不值钱了。

31.“羊”字的妙用
自古以来就有山羊,人类喝它的奶,吃其肉,尝它的干酪,可谓受益匪浅,但是还动辄踢它,打它,骂它是肮脏的动物、罪恶的化身。山羊不改初衷,继续为人类服务,大大小小的贡献极多。
山羊为人类做出的一个小小贡献,就是在语言上的妙用。人们只须想一想与“羊”字联用而成的一些多彩多姿的词组,就知道它对语言艺术做出什么贡献了。
举一个例子。有的男人长“山羊胡子”,听了便知他和山羊一样,下颏垂着稀疏的胡子。
还有一个词组叫“替罪羊”,也就是替人受过。
在美国,还有一个常见的词组,“偷某人的山羊”,意思就是骚扰、触犯、对抗或激怒某人。当你听到有人说:“这岂不是偷了我的山羊”,你可以听出他气愤之意溢于言表,你感到此人是多么烦恼或不悦。
这个词语不同寻常,语言学家们追溯其起源的努力却都落了空。
法国人也有同样的说法,据说在法国已流传了一百多年了。
美国人使这个词语没有那么久远。专家们认为,美国人不是从法国人那里借用这个词语的。这个词语最早是一九一二年出现在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里。
杰克?伦敦在小说《狂烟》里叙述了两个男人过雪桥的故事。那座用雪堆成的桥仿佛在裂开,其中一人越过桥后大声向另一个人喊道:“别向下看……一看魂就没了。”
关于这个词语的掌故,还有另一种说法,相信的人不多,但颇有趣味。
传说有时在赛马场的马群中出现一头山羊,骑手们认为这头山羊神通广大,能使心神不定的马匹平静下来。要是有人把别人的山羊偷走了,别人的马匹可能会变得心神不定。
偷人

山羊者自己的马就有更大的可能获胜。因此,偷别人的山羊就会被看成是不友好的举动…肯定会使对方生气。

32.墙上的字
“墙上的字”这一说法,向一个人显示他已经完蛋了,警告他气数已尽。这个成语来自《圣经》,现已传入了许多语言。据《圣经》说,正当贝尔沙扎国王在宫殿里大摆筵席、饮酒作乐时,一只神秘的手突然凭空出现在他的面前。这只手在宴会大厅的墙上写下了四个奇怪的字。只有先知丹尼尔懂得这四个字的意思。他告诉国王,墙上的字说明他已面临灭顶之灾。不久,这话果然应验:贝尔沙扎国王战败被杀。
大多数职业拳击家、足球和棒球运动员和其他运动员过了三十五岁以后,每次参加比赛都会看到墙上的字。

33.


34.攻书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特殊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美国一个流行的词语是“攻书”,意思是刻苦学习。
学生怕考,历来如此,考好了才能升级。
攻书的学生往往花很长的时间准备考试。他仔细阅读书本,一遍又一遍地复习。他要确保掌握老师提供的所有资料,对每一个可能出的考题都做好准备,每天晚上都学习。这种状态就叫攻书。
在美国,大多数儿童五岁开始上学。公立学校是免费的,孩子们多数就近上学。头几年的学习生动有趣。孩子们不仅学文化,还做游戏,去远足。没有理由让他们小小年纪就苦读书。
孩子们长大时,情况就有了变化。课程变的难了。学生们开了世界历史、代数和生物等课程。测验成了家常便饭。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们不得不攻书、苦读,力求上进。好学生大多到了中学才真正攻书不息。
希望进大专院校深造的中学生必须参加国家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这种考试分两场。第一场考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场考学生的英语水平。
学业水平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两场考试得分高的学生很有希望进入美国名牌大学。因此,许多学生往往苦读数月应付学业水平考试。
这意味着要奋斗,苦读,攻书。知识 毕竟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奖品。

35.背黑锅
口袋是每个男人和女人生活中使用的最简单物品之一,它却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并不那么简单的古怪用语。有好几个至今仍在美国广泛使用,有些则是多年以前从英国传来的。
其中之一就是“兜着了几只鸟”,意思是用枪把它们打下来。还有 “荷包人”,这说的是一种中间人,负责把钱从一个人的荷包里转到另一个人那里,而且常常是非法地转手。
当你对某件事已有十分的把握时,你会说“这已是囊中之物了。”
上面这个说法好像是同当今商店里包装用的纸口袋一起出现的。以

前,美国人说:“都包好了(‘事办妥了’)。”那时候,买来的东西是用普通黄纸,有是甚至是用旧报纸包起来的。
另一个常见用语是“放猫出袋”,意思是泄露一项保守的很好的秘密。没人能解释猫是怎样钻进袋里去的,以及它为什么呆在里边。但是却有个与此相关的古老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买卖人把货物装在大布口袋里卖。有个女人要买一头猪。买卖人举起了他的布袋,佯称里面有一只活猪。女人要看一看。当骗人的买卖人打开布袋时,跳出来的不是猪,而是一只尖叫的猫。买卖人的底被揭穿了:这时,大伙儿都清楚了,他原来是个奸商。
和“放猫出袋”用得同样广泛的是“被留下来捧口袋”(“代人受过”)。在这个成语里,口袋象征着有罪或应对罪行或错误负责。谁被留下来捧口袋,谁就得受到惩罚来抵罪,而犯罪的同伙却已逃之夭夭。
这个习语的出处,尚不清楚。有人说,乔治?华盛顿将军在美国革命战争时期用过它,还说托马斯?杰弗逊总统也用过。
不管怎样,华盛顿手下的一名军官罗亚尔?泰勒确实在描写丹尼尔?谢斯起义的一出话剧里用过这个成语。那是在1787年,泰勒参加平定谢斯起义之后。
谢斯曾率领一千名参加过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攻打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一座联邦军火库。这些人中有的是连种子都买不起的农民,有的因不能还债而蹲过监狱。
他们是些走投无路、铤而走险的人。他们参加过一场反对英国国王的战争,现在又准备进行一场反对本国政府的战斗。但是大多数起义者却当了俘虏。
谢斯和部分军官逃脱了。泰勒在他写的剧中说谢斯溜走了,让别人替他“捧口袋”(“代他受过”)。

36.另一种颜色的马
人们总忘不了莎士比亚戏剧《查理三世》最后一场的情景。国王在博斯沃思原野上为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拼命奋战。他已失去了战马,不得不徒步格斗。他不断地呼喊着,愿意为换取一匹马而交出自己的王冠。“马!马!”国王高呼,“用我的王国换一匹马!”但是没有战马,只有“一匹别种颜色的马”,“一匹苍白的马”,而骑在马背上的乃是死神。
“一匹别种颜色的马”或“一匹另一种颜色的马”这种说法,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亚以前好几百年;它今天仍然是具有活力的语言。
起初,这个用语的含义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一样,就是一匹另外一种颜色的马。当时,骑士们都打着各自不同颜色的旗帜骑马持枪比武,或进行其它的骑马比赛。如果哪个骑士的坐骑败北,它自然是输给了挥着另一种颜色旗帜的马。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用语的含

义变得更广泛了。今天,说那是“另一种颜色的马”,指的是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新情况,必须首先考虑这种变化,才能做出决定。
例如:有人想买下你的房子,表示愿意付给你一定数目的钱。你觉得价钱合适便接受了。可是这时这个人又说:“我先用现款交一小部分,其余的在今后五年内付清。”
你的回答多半会是:“噢!那可是另一种颜色的马了(‘那就是另一码事了’)”。于是,你不再跟他谈下去了。
没有人知道马到底是在哪个年代被驯服并训练来为人服务的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铜器时代,人们已经懂得骑马。差不多四千年前,埃及就有了赛马。古希腊人赛过马,古罗马人也赛过,不过那是由马拉着双轮战车赛跑。到了十二世纪,赛马在英国成了“国君的娱乐”(“极为奢侈的运动项目”),这个说法至今还用来指赛马。

37.垃圾食品
“零食”是指吃起来味道好,但营养成分不高的食物。
每个人都必须吃东西。我们吃东西是为了长身体和力气。富有营养的食物与我们吸入的空气或饮用的水一样,是维持生命的要素。当然,我们吃东西还因为食品的味道好。
大多数食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零食则不是这样。零食的营养可能很少,但味道却很鲜美。
美国人喜欢吃零食:炸土豆片、玉米片、椒盐脆片、可口可乐、墨西哥点心、热狗、法国式炸土豆、甜饼等等。还可以举出许多种零食。
英语“零食”取了一个古老的葡萄牙字,五百年前这个字的意思是“旧缆绳”。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这个字又演变为任何尚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最后,人们开始用它来形容任何价值不高或没有价值的东西。因此,用这个字与“食品”组成复合词来指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食物。
美国人并不以吃了多少零食为荣。科学家和医生常常告诫人们少吃零食,多吃蔬菜、鱼或水果那样有营养的食物。美国心脏病研究者协会和其他卫生组织断言,过多地吃零食有可能是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的一个病因。

38.攀比(赶上琼斯家)
“赶上琼斯家”这个词语讲的是一种虽然形式各不相同,却在世界各国都能见到的人类经历。
在美国,许多人都听人说过,如果一个人努力干活,再有点运气,那他就会变得富裕、获得成功。但是,变富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人一变富就想让别人知道。甚至他并不怎么富,却想让别人认为他很富。“赶上琼斯家”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它讲的正是一个人如何总想表现得跟他的邻居同样有钱,同样成功。
这个说法是一个名叫阿瑟?莫蒙德的正在奋斗的美国青年于1913年首创的。他讲了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