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有源天线阵多波束相位分布控制方法

非线性有源天线阵多波束相位分布控制方法
非线性有源天线阵多波束相位分布控制方法

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高的推算方法

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高的推算方法 无论是现在流行的卫星定位测量,还是传统的全站仪测量,都需要量取仪器高,而这个高并非就是仪器到测量基准点的实际高,而是一个斜距。GPS接收机的仪器高实际上就是天线相位中心沿铅垂线到基准点的距离,在实际工作中天线相位中心不能够直接标定出来,也无法直接量取。文章通过理论推导出实际天线高的计算公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公式进行了论证,分析了量取天线高的误差对实际天线高误差精度的影响。 标签: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天线高误差传播 1引言 GPS接收机天线主要用来接收卫星信号,是GPS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GPS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就是GPS定位的中心,而实际工作中,采用对中整平仪器,量取天线高,来计算出GPS接收机所架设测量控制点的坐。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办法用尺子直接量取从天线相位中心沿铅垂线到基准点的距,也就是无法直接量取实际天线高,量取的天线高实际上是控制点标识中心到GPS天线护圈中心(视仪器而定,此处以Trimble R8仪器为例)的斜距,不是真正意义上到天线相位中心的天线高,这个斜距需要经过改正计算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天线高,那么GPS接收机的天线相位中心的高度到底是如何计算的呢? 2 GPS实际天线高推算方法 GPS接收机天线经过对中整平后,它的天线相位中心与测量控制点的连线与过天线相位中心的铅垂线是重合的,与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所在的平面是垂直的,他们刚好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时天线高的值实际上就是,从天线相位中心沿着铅垂线到测量控制点标识中心的距离,而用尺子量取的天线高是斜距,根据勾股定理,只要再知道GPS接收机天线的半径就可以计算出实际的天线高。而实际工作中,仅仅根据勾股定理还不能直接得到天线高,还必须给计算出的天线高加一个常数,这也就是说天线相位中心所在的水平面与量取天线高标识面所在的水平面上并不重合,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应该加上的常数。 如图1所示,设量取天线高斜距为s,实际天线高为h,天线半径为r,常数为k,则实际天线高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r可以通过查阅仪器说明书获得,而k的值仪器说明书则没有提供,这里可以通过数学统计参数估计的方,多次精确地量取天线高s和仪器自己计算出来的实际天线高h的值,来反算出k的值,从而得出完整的计算公式,也就确定了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 3 GPS天线高推算方法验证

多波束天线

多波束天线,能产生多个锐波束的天线。这些锐波束(称为元波束)可以合成一个或几个成 形波束,以覆盖特定的空域。 能产生多个锐波束的天线。这些锐波束(称为元波束)可以合成一个或几个成形波束,以覆盖特定的空域。多波束天线有透镜式、反射面式和相控阵式等三种基本形式。此外还有以相控阵作为反射面或透镜馈源的混合形式。 多波束天线 多波束透镜天线利用透镜把馈源所辐射的能量汇聚起来形成一个锐波束,当透镜焦点附近设置多个馈源时,便相应形成指向不同的多个元波束(图1a)。控制各馈源的激励振幅和相位,能使这些元波束合成为具有特定形状的成形波束。图1a还表示出用19个元波束覆盖地球的配置情况。这19个元波束可由排成六边形的19个馈源喇叭产生(图1b右下角)。对各馈源激励的控制是利用波束形成网络来实现的。图1b中是一种典型的波束形成网络,它主要由可变功率分配器和移相器组成,能向馈源阵激励所需的振幅和相位分布。由于馈源偏离透镜焦点会引起彗形像差而使旁瓣电平升高,馈源的偏焦角不能过大,但可适当组合多个喇叭的辐射来压低波束的旁瓣电平。 多波束天线 多波束反射面天线它在反射面焦点附近有多个馈源来形成多波束。为避免馈源系统对反射面口径的遮挡,通常采用偏置单(双)反射面形式。这类天线与多波束透镜天线工作情形相似,但较为轻便简单,是较常用的多波束天线形式。图2为最早用于商用通信卫星的偏置抛物面多波束天线,馈源阵由88个方形喇叭组成。辐射右旋圆极化波时,形成两个“半球波束”;同时辐射左旋圆极化波形成两个“区域波束”(图2)。这4个成形波束都工作于4吉赫频段而互不干扰,因而能增加通信容量(四重频谱复用)。 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由许多辐射元排阵构成,用波束形成网络向阵列单元激励所需的振幅和相位,以形成不同形状的成形波束。它的优点是可对波束数目和形状进行灵活控制,并可控制波束作快速扫描;但结构较复杂,造价高。 多波束天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元波束窄而且增益高,若用多个发射机同时向各波束馈电,可获得较远的作用距离;②合成波束能覆盖特定形状的空域;③能以组合馈源方式实

智能天线综述

文章编号:1006-7043(2000)06-0051-06 智能天线综述 肖炜丹,楼 吉吉,张 曙 (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智能天线技术作为ITM -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phone -2000,2000年全球移动电话)的核心技术之一,受到国内外移动通信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了综合论述,并讨论了其相关技术及应用和发展前景,最后对智能天线技术研究中的难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发表了看法.① 关 键 词: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移动通信;ITM -2000;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图分类号:TN911.25 文献标识码:A Summ arization of Sm art Antennas XIAO Wei-dan ,LOU Zhe ,ZAN G Shu (Dept.of Electronic Eng.,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Great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antennas by mobile communication trade both here and abroad as one of the key techniques for ITM -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phone -2000).The paper presented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the smart antennas ,including its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discussed cor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Finally ,the authors ’opinions were presented about the difficulties an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research of smart antennas. K ey w ords :smart antenna ;software radio ;mobile communication ;ITM -2000;2G;3G 近年来全球通信事业飞速发展,通信业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新概念的出现,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理想目标是有极大的通信容量,有极好的通信质量,有极高的频带利用率.在复杂的移动通信环境和频带资源受限的条件下达到这一目标,主要受3个因素的限制:1)多径衰落;2)时延扩展;3)多址干扰.为克服这些限制,仅仅采用目前的数字通信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开始研究的移动通信的智能技术,即智能移动通信技术,包括智能天线、智能传输、智能接收和智能 化通信协议等,为克服和减轻这些限制,达到或接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理想目的,提供了最有力的技术支持,已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技术保证.而其中的智能天线技术以其独特的抗多址干扰和扩容能力,不仅是目前解决个人通信多址干扰、容量限制等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也被公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为便于广大通信爱好者能够对智能天线技术有所了解,本文将从智能天线的概念、原理、相关技术及其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①收稿日期:2000-06-01;修订日期:2000-11-15 作者简介:肖炜丹(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第21卷第6期 哈 尔 滨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Vol.21,№.62000年12月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Dec.,2000

多波束天线

多波束天线综述 多波束天线(MBA———Multiple Beam Antenna)由于其能够高增益地覆盖较大的地面区域而且又能根据需要调整波束形状而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于卫星通信系统。多波束天线是能够同时产生多个子波束(点波束),从而覆盖地面上所关心的区域的天线系统,根据不同的通信需要,子波束和总波束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固定区域点波束覆盖,非固定区域点波束覆盖和赋形束覆盖。多波束天线与传统天线不同,它只在指定的区域有较高的增益值,而在其他地方增益很低,所以能减少覆盖区域外地面站对多波束系统造成的干扰,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信道容量,提供有效全辐射功率和接收系统品质因素G/T值,并使卫星地面站终端设备得到简化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的曲率,卫星覆盖下的区域到达卫星的路径并不相等,星下点路径最短,远离星下点的区域路径较远,这就引起了远近效应的问题对于通信卫星系统而言,等通量覆盖是保证系统性能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恰恰是多波束天线的优势因为多波束天线是通过几个高增益的窄波束合成一个等效的高增益宽波束,所以可以通过调整每个波束的增益大小,实现对地面的等通量覆盖。 (1)固定区域点波束覆盖: 固定区域点波束覆盖是指所有的点波束彼此独立地照射地面上不同的固定区域,总的波束则覆盖有关国家和地区,这种点波束方式往往用于同步卫星通信系统,近年来也应用于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称为所谓“凝视天线”。这种系统,当卫星移动时,天线始终照射着某一固定区域并保持波束覆盖图不变,直到该区域边缘的仰角小于最小仰角。 (2)赋形束覆盖 赋形束覆盖是指点波束在地面上相互迭加,得到的辐射方向图形成所需要的图形─赋形束,这种方式也往往用于同步卫星通信系统.赋形束的概念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其天线由反射面和单个馈元或由少量的馈元组成的馈元阵组成(后者可以看成多波束天线).任何形状的方向图都可以通过设计反射面的形状,在光学口面产生所需的振幅和相位分布来实现,而

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系统习题题库

8-1考虑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a )在确定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时,要求非线性元件不是时间的函数,并要求有斜对称性,这是为什么 (b )什么样的非线性元件是无记忆的什么样的非线性元件是有记忆的它们的描述函数各有什么特点 (c )线性元件的传递函数与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线性元件可以有描述函数吗非线性元件可以有传递函数吗 (d )非线性系统线性部分的频率特性曲线与非线性元件的负倒描述函数曲线相交时,系统一定能够产生稳定的自激振荡吗 8-2设非线性元件的输入、输出特性为 35135()()()()y t b x t b x t b x t =++ 证明该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为 2413535 ()48 N A b b A b A =++ 式中A 为非线性元件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值。 8-3某非线性元件的输入、输出特性如图所示。 图 习题8-3图 (a )试求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 (b )将图所示非线性元件表示为有死区继电器和有死区放大器的并联,用非线性元件并联描述函数的求法求它的描述函数,并与(a )中的结果相比较。 8-4滞环继电特性如图(a )所示,证明它的描述函数可以表示为 4()arcsin M a N A A A π??= ∠ ???

且负倒描述函数的虚部为常值,负倒描述函数曲线如图(b )所示。 (a ) (b ) 图 习题8-4图 8-5大对数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后面都带有限幅器。对图(a )所示PI 调节器输出带有限幅器的情况,在输入信号发生大的阶跃变化时,系统输出将出现比较大的退饱和超调。所谓退饱和超调是指,在大的误差信号e 作用下,PI 调节器的输出将很快将到达饱和值,经限幅器限幅后控制作用u 维持在最大值max u 。在max u 的作用下,输出c 逐渐增大,误差e 逐渐减小,但只要误差未改变符号,PI 调节器的积分项就将继续增大,0e =时积分项的值一般要远大于限幅器的限幅值max u 。当输出超调以后,误差的符号变负,调节器积分项的值开始下降,但在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在很大的数值上,因此会导致很大的超调。 为降低或消除上述系统的退饱和超调,可以有图(b )或图(c )所示的限幅器设计方案,可以保证调节器的积分项被限制在限幅值以内,试分别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a ) (b )

MIMO系统的波束形成技术及其仿真

MIMO 系统的波束形成技术研究及其仿真 杨尚贤1,王明皓2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沈阳110136;2.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5) 摘要:概述了智能天线中的波束形成技术和MIMO 系统中空时分组码原理,基于传统的最小均方(LMS )算法和MI - MO 系统中空时分组码,研究分析了两者相结合的可行性。 关键词:智能天线;LMS 算法;MIMO ;空时分组码;误码率中图分类号:TN82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36(2012)24-0093-03 MIMO systems beamforming technology and its simulation YANG Shang -xian 1,WANG Ming -hao 2 (1.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China ; 2.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Institute ,Shenyang 110035;China ) Abstract:The overview of beamforming technology in the smart antenna and space -time block code principle in th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ation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least mean square (LMS )algorithm and th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space -time block codes.Key words:smart antenna ;LMS algorithm ;MIMO ;STBC ;BER 收稿日期:2012-09-03 稿件编号:201209021 作者简介:杨尚贤(1985—),男,辽宁大石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航空电子信息系统。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用户的数目迅速增加,有限的频谱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市场对于移动通信的巨大需求。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 )技术充分利用频域资源实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有效提高,已经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1-4]。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径衰落和各种干扰是普遍存在的。智能天线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同信道干扰、多址干扰等各类型的干扰。而空时编码技术可以在不损失带宽的情况下获得很高的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从而实现抗多径衰落的目的。因此,如果将空时编码技术与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将会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文中将对空时编码技术与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1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一定的准则和 算法自适应地调整阵列天线阵元激励的权值,使得阵列接收信号通过加权叠加后,输出信号的质量在所采取的准则下最优。波束形成原理图,如图1所示。 经典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有最小均方算法(LMS )和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LS ),采样矩阵求逆(SMI )算法,最小二乘横模算法(LS-CMA ),基于DOA 估计的空间线性约束最小方差算法(LCMV )、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MVDR )算法、特征子空间(ESB )算法等,以上算法各有其优缺点[5-9]。本文将以LMS 算法为基础探讨研究波束形成技术。W (n +1)=W (n )+12 μ[-Δ W (E {ε2(n )})]=W (n )+μ[r xd -R xx W (n )](1) 其中,W 是加权向量,μ是常数,称为步长因子,ε(n )是输出信号与有用信号之间的误差,r xd 是输入信号与有用信号的互相关矩阵,R xx 是输入向量自相关矩阵。 因为r xd ,R xx 都是统计量,因此实际计算需要用估计值代替,LMS 算法的原理[10]是:采用瞬时采样值进行这两项的估 计,即在第n 个快拍,r xd 和R xx 的估计值R 赞xd 和R 赞xx 为r 赞xd =d *(n )x (n )(2)R 赞xx =x (n )x H (n )(3) 于是将式(2)、(3)代入式(1)得, W (n +1)=W (n )+μ[d *(n )x (n )-x (n )x H (n )W (n )]=W (n )+μx (n )[d *(n )-y *(n )]=W (n )+μx (n )ε*(n ) (4) 电子设计工程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第20卷Vol.20第24期No.242012年12月Dec.2012 图 1 波束形成原理图 Fig.1 Principle diagram of beamforming

天线相位中心测量

喇叭天线相位中心的测试方法 史够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9研究所 西安710065) 摘要 本文介绍了运用远场相位比较法[1]和近场移动参考点法,测量C / X 双频段光壁喇叭天线的相位中心,讲述了如何根据相位方向图寻找喇叭天线的相位中心并对对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将测试计算结果与软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完全一致。 关键词 喇叭天线 相位中心 相位比较法 移动参考点法 Reserch on Phase Center Measurement of Horn Antenna shigouli (The 39th Rserch Institute of CETC xi ’an710065)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how use comparison method in far field and the changing reference poind method in near field to reserching phase center of C/X tow band horn. Based on the measured of the horn ’s phase patten detailed how to reserching the phase center of horn antenna . The measurement resule and simulationg were filtted extracttly. Keywords: Horn Antenna Phase center comparison method hanging reference poind method 1概述 喇叭天线作为反射面天线的馈源,需要精确测定相位中心位置,使天线可获得最佳相位照射效率。天线相位中心测量一般采用转台旋转比较法,还可以采用近场测量,通过近远场转换移动参考点测量法进行测量,测量中不移动天线实际位置,而使用测试系统软件虚拟移动参考点,计算出参考点位移值。本文运用转台旋转比较法和移动参考点测量法,对C / X 双频段光壁喇叭天线的相位中心进行了测量。 2测量原理 天线的远场辐射方向图可以表示为[2] (,)?(,)jkr j u e E e r ψθ?θ?-=E u (1) 式中(,)u θ?E 为幅度方向图,(,)ψθ?为相位方向图,2/k πλ=为波数。若天线上或邻近区域内存在某点以它为参考点的(,)ψθ?为常数,则该点为天线的相位中心。对于绝大多数天线来说并没有这样一个点,但一般总可以找到某个点,以它为参考点在一个远场截面的主瓣范围内相位函数为常数,定义此点为该截面的相位中心。 当天线参考点偏离测量系统原点时,对于新参考点的远场表达式为

多点波束天线卫星 (中英翻译)

多点波束卫星天线 09级无线通信一班 冯贺威 20091526109 摘要:ka波段有效载荷在卫星通信的使用中越来越流行。在ka波段中较宽的波段宽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能力。除了使用更多的资源, 更有效地利用可用的资源将成为卫星服务成功发展的关键。现代天线的概念允许一个高频率方案的重复使用, 卫星通信中最稀有的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波段频率的加宽。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不同类型的这种天线的设计和使用。 关键词:多点波束天线每束单馈每束多馈 1.介绍 2010年12月, 欧洲前两个ka波段多点波束卫星被发射,分别是阿凡提的Hylas-1和Eutelsat的 Ka-Sat。这两个卫星都是欧洲卫星制造商阿斯特里姆公司制造,完全运行在轨道上。虽然大多数ku波段卫星为广播提供了大范围的覆盖, 但是使用ka波段频率的快速宽带卫星服务有更多的利益。典型的应用是个人通信、高速网络、军事通信和移动通信服务。服务区域已经被多至100个区域覆盖。重叠的高增益点波束支持双向(上行和下行)使用小型终端的宽带服务。这种方法允许高度的频率的重复使用,从而导致系统容量的大量增加。覆盖在欧洲的一个多点波束卫星可以提供相同输入功率,类似天线尺寸的普通卫星的10倍容量以上。 对于拥有交叉点的多点波束卫星的创造, 天线系统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可能有两个基本原则。每束但馈(SFB)设计使用一种饲料角为每个点。优点是硬件简单和更好的电气性能,但是孔数目的增长导致了大的费用。为了提供交叉点,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反射孔是必需的,一般是四个。通常,也可以创建一个四色场景仅使用三个反射镜。另外设计使用一个超大形反射器[1],被动或主动[2][3]的镜头都是很可能的。每束多馈(“MFB)设计使用小型子数组为每个点。相邻点分享一些排列元素。在这种情况下,重叠的排列饲料被创建,它允许使用单一反射孔产生重叠点。排列的元素由形成网络的一个复杂正交波束送入。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这两个方面,现在的设计和比较模拟和实测性能数据。多达100个独立重叠点的天线也需要一个新的测试理念。因此,我们也为多点波束天线提供设备和新的有效的测试方法。 2.多点波束方案 为了达到了高度的频率重复使用,目标覆盖率是不再由一个大的单光束覆盖,而是通过大量重叠高增益点波束。图1显示了一个使用四色频率复用方案来广泛覆盖欧洲的原则。这意味着使用了两个不同的低频子带和两个正交性ona极性(通常的右手和左手的循环)。不同的颜色的点有不同频率和极性。因此,在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相同的颜色的点使用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极性,但是在在空间上他们是彼此隔绝,相邻的两个点颜色没有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同颜色的点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四色场景在系统容量和性能上是最佳方案,然而,还有其他的频率重复使用方案,例如,三色或者七色方案也可以使用。

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

非线性控制理论和方法 姓名:引言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进程,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纵深发展过程。在控制领域方面也是一样,最先研究的控制系统都是线性的。例如,瓦特蒸汽机调节器、液面高度的调节等。这是由于受到人类对自然现象认识的客观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限制,因为对线性系统的物理描述和数学求解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线性理论和分析研究方法。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系统都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特性千差万别,目前还没一套可行的通用方法,而且每种方法只能针对某一类问题有效,不能普遍适用。所以,可以这么说,我们对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认识和处理,基本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另外,从我们对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来看,用线性系统理论来处理目前绝大多数工程技术问题,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一个真实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了,或者被用各种线性关系所代替了。这就是线性系统理论发展迅速并趋于完善,而非线性系统理论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控制理论的发展目前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挑战, 其中最明显的挑战来自大范围运动的非线性复杂系统, 同时, 现代非线性科学所揭示的分叉、混沌、奇异吸引子等, 无法用线性系统理论来解释, 呼唤着非线性控制理论和应用的突破。 1.传统的非线性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非线性研究是以死区、饱和、间隙、摩擦和继电特性等基本的、特殊的非线性因素为研究对象的, 主要方法是相平面法和描述函数法。相平面法是Poincare于1885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图解方法。通过在相平面上绘制相轨迹, 可以求出微分方程在任何初始条件下的解。它是时域分析法在相空间的推广应用, 但仅适用于一、二阶系统。描述函数法是 P. J.Daniel于1940

智能天线技术

移动通信原理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与通信工程 学号: 2111703317 姓名:蒋阿康 智能天线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将通过无线电波的方式来进行,有限的频谱资源面对着越来越高的容量需求的压力。对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容量供应困难的现象,小区蜂窝的半径已经很小,而目前作为应用研究重点的3G以及它的业务模式无疑将对网络容量有更高的要求。高速的数据业务将作为3G网络服务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使得网络数据流量尤其是下行方向上将有明显的提高。因此,为了在3G系统中实现与第二代系统明显的差别服务,充分体现3G系统在业务能力上的优势,网络容量将是网络的运营者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智能天线技术将是提高网络容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3G 中以自干扰为主要干扰形式的通信系统。 天线方向图的增益特性能够根据信号情况实时进行自适应变化的天线称为智能天线。与普通天线以射频部分为主不同,智能天线包括射频部分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部分。同时,由于终端在尺寸和成本上的限制,所以目前对于智能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站。 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全向天线或者扇区天线,这些天线具有固定的天线方向图形式,而智能天线将具有根据信号情况实时变化的方向图特性。 图 1 如图1所示,在使用扇区天线的系统中,对于在同一扇区中的终端,基站使用相同的方向图特性进行通信,这时系统依靠频率、时间和码字的不同来避免相互间的干扰。而在使用智能天线的系统中,系统将能够以更小的刻度区别用户位置的不同,并且形成有针对性的方向图,由此最大化有用信号、最小化干扰信号,在频率、时间和码字的基础上,提高了系统从空间上区别用户的能力。这相当于在频率和时间的基础上扩展了一个新的维度,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容量以及与之相关的目录。 1.智能天线技术的概念 智能天线是一种安装在基站现场的双向天线,通过一组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固定天线单元获取方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取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各个链路的方向特性。 智能天线是将无线电的信号导向具体的方向,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DOA(Direction of Arrival),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删除或抑制干

大天线和多点波束技术

卫星通信新技术 在目前的通信卫星中,己开始采用许多代表当今世界通信卫星最先进的技术,如氙粒子发动机技术、高能太阳电池技术、大天线和多点波束技术以及卫星星上处理器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代表了21世纪的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些技术的发展、移植和全面利用,将对未来的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产生深刻的影响。 1.氙粒子发动机技术 氙粒子发动机的出现,可以称得上卫星研制历史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氙粒子发动机的作用主要用于卫星的轨道位置保持和机动控制。目前,卫星采用的几种不同的发动机比冲的性能如下: ·双组元发动机(BIPROPELLENT)285秒 ·弧度喷气发动机(ARCJET)550秒 ·稳态等离子发动机(STATIONARY PLASMA)1500秒 ·氙粒子发动机(XENON ION PROPULTION) ·25厘米,160mN氙粒子发动机 3800秒(功耗4500W) ·20-30厘米,25mN氙粒子发动机 2900秒(功耗620W) 由上可以看出,采用氙粒子发动机,其比冲是通常使用的双组元发动机的12倍。比冲是推进效能的衡量指标,对于相同的卫星来说,采用氙粒子发动机只需比双组元推进系统少得多的燃料即可完成卫星的姿控与轨控。通常;一颗卫星的氙粒子发动机是由4个氙气罐(2:2备份)和2个功率处理器组成,从而完成卫星的轨道位置保持。每个氙粒子发动机每年仅消耗2.5kg燃料,因此每年卫星轨道保持仅需消耗5kg燃料。对于一颗15年寿命的卫星而言,采用氙粒子发动机将节省90%的推进剂质量,约280-350kg,因而可以大大节省卫星的发射价格,或可以用于增加更多的卫星转发器,或用来延长卫星的寿命,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氙粒子发动机虽然功耗大,但完全不影响卫星有效载荷的工作,而且功率大,意味着氙粒子运动速度更快;因而产生更高的推力,发动机产生的比冲更大。当使用25厘米的160mN的氙粒子发动机时,每天仅工作30分钟,就可以将卫星的轨道位置保持精度提高到0.005度,从而可以有效地用于多星共位工作的卫星轨位的保持和控制。 氙粒子发动机的研制源于80年代中期,通过研究发现在所有的惰性、无活性的气体中,氙粒子可产生更大的推力,且由于其惰性特点,使得它既不易腐蚀,又安全。90年代中期,这一技术已开始用在各种不同的卫星上,如日本的ETS-3、ETS-6、COMETS卫星及XM-1、GALAXYH和PANAMSTAR等卫星,而且是经过多次飞行验证的完全成熟、可靠的卫星产品。 2.高效率太阳电池和蓄电池技术 卫星平台技术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样得益于卫星电源技术的发展。 硅太阳电池一直在卫星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和使用中占有主要地位;但随着用户对卫星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中、高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直播电视以及多频段、多功能综合卫星的要求,目前一种新的高效电池正在越来越多的卫星上投入使用。这就是砷化钾太阳电池,包括常规的砷化钾太阳电池、双节砷化钾太阳电池和多节砷化钾太阳电池。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为14%,而砷化钾太阳电池、双节砷化钾太阳电池和多节砷化钾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分别可达到18.3%、23%和30%以上。同时,在两个太阳电池翼的两边,都安装有角状太阳能反光板,从而使阳光更多地聚集在太阳电池板上,利用相同面积的太阳翼,便可得到高得多的能源功率,从而为大功率卫星平台(10000-15000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保证卫星在地影中的更高效的工作,一种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具有 7.2WH充电能力的锂粒子蓄电池也开始使用在卫星能源分系统上。锂粒子蓄电池与镍氢蓄电池相比,功率能力密度将提高1倍。

机电系统非线性控制方法的发展方向

机电系统非线性控制方法的发展方向 摘要 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经典控制理阶段和现代控制理论阶段。但是两者所针对的主要是线性系统。然而,实际工程问题中所遇到的系统大多是非线性的,采用上述两种理论只能是对实际系统进行近似线性化。在一定范围内采用这种近似现行化的方法可以达到需要的精度。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本质非线性就无法采用前述方法。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采用非线性控制理论。 非线性控制的经典方法主要有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绝对稳定性理论,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输入输出稳定性理论。但是这些经典理论存在着局限性,不够完善。 随着非线性科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方法随之产生。最新的发展成果主要有:微分几何法,微分代数法,变结构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系统的镇定设计,逆系统方法,神经网络方法,非线性频域控制理论和混沌动力学方法。这些新成果对于解决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完善非线性系统理论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今后非线性系统控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非线性控制;最新发展成果;发展方向

引言 迄今为止,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阶段。经典控制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单输入单输出(SISO)线性系统,通过在时域和频域内对系统进行建模实现对系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经典控制理论在工程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经典控制方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典控制方法也暴露出了其自身的缺陷,经典控制方法并不关心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而只是局限于将被控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并不能准确了解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为了克服经典控制方法的这种缺陷,现代控制方法产生了。现代控制理论只要是在时域内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了解系统内部的状态变化,对系统的了解更加全面透彻。该理论主要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线性系统。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结合使得控制理论在线性问题的控制上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在工程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经典控制论和现代控制论所针对的是线性系统,实际问题大多是非线性系统,早期的处理方法是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然后再应用上述两种理论。这种方法在一定的范围和精度内可以很好的满足工程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两种方法遇到了挑战,例如本质非线性问题,这种问题无法进行局部线性化。因此,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要有一套相应的非线性控制理论。 本文通过阐述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理论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特别是针对非线性问题的处理方法,介绍了非线性控制理论要解决的问题,非线性控制的经典方法和最新发展成果,并阐述了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发展方向。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

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 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工智能、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仿生学、神经生理学、进化计算和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高度综合与集成,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不仅包含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运筹学和信息论的内容,而且还从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中汲取营养。什么又是智能控制理论呢? 智能控制的概念和原理是针对被控对象及其环境、控制目标或任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提出来的。对“智能控制”这一术语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也有前辈做过归纳总结的,例如,IEEE控制系统协会归纳为:只能控制系统必须具有模拟人类学习(Learning)和自适应(Adaptation)的能力。智能控制系统是智能机自动完成其目标的控制过程,由智能机参与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称为智能控制系统。定性的说,智能控制系统应具有学习、记忆和大范围的自适应和自组织能力;能够及时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能有效的处理各种信息,以减小不确定性;能够以安全和可靠地方式进行规划、生产和执行控制动作而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良好的性能指标。 智能控制系统一般具有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和艺术学模型表示的混合控制过程。它适用于含有复杂性、不完全性、模糊性、不确定和不存在的已知算法的生产过程。它根据被控动态过程特征辨识,采用开闭环控制盒定性与定量控制相结合的多模态的控制方式。 智能控制器具有分层信息处理和决策机构。它实际上是对人神经

结构或专家决策机构的一种模仿。复杂的系统中,通常采用任务分块、控制分散方式。智能控制核心在高层控制,它对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实现广义求解。要实现此任务需要采集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展示及自动推理和决策的相关技术。底层控制也属于智能控制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采用常规控制。智能控制器也具有非线性。这是因为认得思维具有非线性,作为模仿人的思维进行决策的智能控制也具有非线性。由于智能控制器具有在线特征辨识、特征记忆和拟人特点,在整个控制过程中计算机在线获取信息和实时处理并给出控制决策,通过不断优化参数和寻找控制器的最佳结构方式,以获取整体最有控制性能。 模糊控制系统是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控制器是非线性控制器,许多传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法可以直接采用。任何的控制都有其数学理论和数学基础,模糊控制系统的数学基础是模糊集合、模糊规则和模糊推理。模糊集合就是指具有某个模糊概念所描述的属性的对象的全体,这一概念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L.A.扎德于 1965 年首先提出的。模糊集合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可以用于处理模糊性现象,从而构成了模糊集合论(中国通常称为模糊性数学)的基础。 模糊控制的核心就是利用模糊集合理论,把表达的人控制策略的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能够承受的算法语言的控制算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实现控制,而且能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对一些无法构造的数学模 型的被控对象进行有效的控制。模糊控制与一般的自动控制的根本区

GPS天线相位中心消除偏差方法

GPS天线相位中心消除偏差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GPS接收机相位中心的确定方法和如何减小相位中心偏差的方法,对提高GPS测量精度有一定的作用。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GPS;相位中心;偏差 1.引言 在GPS测量过程中,我们所得到的观测值都是以GPS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为准的.而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其几何中心.在理论上保持一致。可实际上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是随着信号输入的强度和方向不同而时刻变化的,即观测时相位中心的瞬时位置与理论上的相位中心位置将有所不同,这种差别叫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差,它的影响可达数毫米至数厘米。因此.研究天线相位中心及其变化,找到减小这种偏差的方法,对GPS高精度测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GPS天线的相位中心的确定 GPS接收机的相位中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GPS接收机的电气中心,它是一台测量仪的基准点,研究GPS接收机的相位中心的变化规律,是提高测量精度的重要环节。 2.1机内时延 GPS接收机为了使用方便,一般都是天线与主机分开,它们之间通过一根具有一定长度的同轴电缆连接.当信号进入天线经放大、电缆传输、再放大、直到相关解调,于是便有了一个时延,这就是机内时延。

2.2GPS天线的相位中心的确定 在GPS测量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把GPS接收机的天线放在标志点上,通常以天线上表面中心作为GPS接收机的相位中心,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知道.GPS接收机在工作时需要同时接收四颗以上GPS卫星信号进行放大、传输、相关解调、运算.求出时间、位置、速度、方向等参数。相关解调点是指卫星信号到GPS接收机时延的参考点,对于每一颗卫星信号而言,相关解调点是测量的参考点(或起算点)。如此看来GPS接收机的相位中心不在天线上,具体在哪?分析如下: 总路程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内容、研究方法和应用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内容、研究方法和应用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 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 现代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方面有: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和适应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它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为基本和比较成熟的一个分支,着重于研究线性系统中状态的控制和观测问题,其基本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状态空间法。按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线性系统理论通常分成为三个学派:基于几何概念和方法的几何理论,代表人物是W.M.旺纳姆;基于抽象代数方法的代数理论,代表人物是R.E.卡尔曼;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理论,代表人物是H.H.罗森布罗克。 非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理论尚不完善。研究领域主要还限于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双线性系统的控制和观测问题、非线性反馈问题等。更一般的非线性系统理论还有待建立。从70年代中期以来,由微分几何理论得出的某些方法对分析某些类型的非线性系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最优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是设计最优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受控系统在指定性能指标实现最优时的控制规律及其综合方法。在最优控制理论中,用于综合最优控制系统的主要

利用HFSS优化法快速确定天线的相位中心详细教程

利用HFSS优化法快速确定天线的相位中心详细教程 1.什么是天线相位中心天线所辐射出的电磁波在离开天线一定的距离后,其等相位面会近似为一个球面,该球面的球心即为该天线的等效相位中心,如下图(虚线表示该天线的等相位面,在离开天线一定距离后,虚线近似为圆形(最外面一圈),其圆心即为天线的等效相位中心): 2.HFSS优化法快速确定天线的相位中心(1)用后处理变量定义相对坐标系 A.HFSS》Design ProperTIes,打开DesignProperTIes 对话框; B.点击AddVariable,显示定义设计变量的属性对话框,例如定义为PhaseCenterZ,变量类型设定为PostProcessing variable,单位类型Length,本例初值设为1in; C.用Modeler》CoordinateSystem》Create》RelaTIve CS》Offset 命令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用前面设定的变量作为Z坐标。 后面的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变量改变坐标系定义,而无需重新求解模型。 (2)将相对坐标系用于远场设置计算 点击HFSS》RadiaTIon》InsertFar Field Setup》Infinite Sphere ,定义合适的角度范围与间隔,在坐标系选项卡中,选择定义好的采用了后处理变量的相对坐标系; 当相对坐标系位置改变时(通过改变变量PhaseCenterZ的值),远场量会重新计算,而无需重新仿真模型。 (3)设置优化求解 A.添加一个优化(Optimization)设置 B.点击SetupCalculations按钮,打开计算表达式定义的对话框,定义优化目标用于寻找相位中心,这里将优化的是场量rEPhi的峰峰连续角度。 Geometry选择前面定义的InfiniteSphere。 计算表达式为cang_deg(rEPhi),本例中的天线在Phi=0平面是Phi极化(电场沿着y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