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

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
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

建筑学报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00 No.2 P.61-64

光、空间与形式

——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

王建国

摘 要:本文依据详尽的案例分析,论述了安藤忠雄独特的建筑用光理念和设计手法。

关键词:安藤忠雄 建筑空间 光▲

任何参观过安藤建筑作品的人,哪怕仅仅是欣赏拜读过他的作品图集,也许都会对安藤在建筑中用光的设计意匠和娴熟技术叹为观止。确实,安藤的一系列建筑在与光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特别是在光的教堂、水御堂、小邸等作品中,他对光的处理可谓炉火纯青,堪称是一位光的大师。

光是世间万物之源。光的存在是在世间万物表现自身和反映相互关系的先决条件。

建筑与光历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建筑是对阳光下的各种体量的精确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早在60多年前,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埃就这样赞叹过光对建筑设计和造型的重要作用。其后,随着他的新建筑五点原则的影响的逐渐扩大,特别是新型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如玻璃幕墙在建筑中的应用,使现代建筑形象在“轻、光、挺、薄”的视觉效果方面达到极致。在创作实践方面,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路易斯.康的金贝尔美术馆、埃罗.沙里宁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克瑞斯基小教堂(图1)、约翰逊的水晶教堂均充分利用了自然阳光的特性,塑造出一种神圣脱俗的空间氛围,在现代建筑用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1 克瑞斯基小教堂

然而,安藤在建筑用光方面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其建筑作品亦因此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与现代建筑的先驱者们相比,安藤对建筑用光的发展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安藤通过一系列的建筑作品,而非个别作品诠释和体现用光的设计理念。如住吉的长屋、小邸、井筒邸、石原邸、伊东邸、光的教堂、直言宗水御堂和古墓博物馆等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安藤在建筑用光方面的设计造诣。第二,与其他大师不同,安藤不仅在公共建筑设计、而且在众多私人邸宅设计中,都同样重视光在塑造空间环境和理想生活方式中的作用。他最早的作品住吉长屋、城户崎邸及其后的六甲山教堂的获奖,应该讲是与他在建筑中成功地运用光的要素是分不开的。

同时,安藤对建筑与光的关系有着自己的系统观点和主张。他认为,光使物体的实存成为可能。“建筑空间之中一束独立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在背景中施下阴影。随着时间的变幻和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度发生着变化,物体的形象也随之改变。”而正是在不断变幻之中,光重新塑造着我们的世界。但是,“光并没有变得物质化,其本身也不是既定的形式,除非光被孤立出来或被物体吸引。光在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获得意义。……在光明和黑暗的边界线上,个体变得清晰并获得了形式。”

英国著名建筑师罗杰斯在一次“光与建筑”的展览会上说,“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光需要可使其展示的建筑。”安藤同样认为,建筑设计就是要“截取无所不在的光,”并在一特定的场合去表现光的存在,“建筑将光凝缩成其最简约的存在。建筑空间的创造即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

安藤游历日本传统建筑时获的空间体验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日本传统的茶室建筑中,光线是以撑张在精致框之中的纸来进行分割的。当光穿过这样的分割时,在室内静静地漫散开,便与黑暗混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单色退晕的空间。传统日本建筑就是凭籍这种感性的方式,将精细微妙的变化赋予建筑室内空间。安藤指出,“采光的方式及与设计的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叠合的关系 对传统的日本建筑非常重要。光随着时间而发生着变化,建筑中的不同部分由此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2〕。

确实,光在日本传统建筑中是最有生命力的。单纯而简洁的光,以及冷灰色的色调能够营造出一种沉静安宁和寂静的心境,而这种情绪的纯粹和净化则让人们更能感悟到外界的细微变化和内在的生活品味。

西方古代建筑,如罗马万神庙(Pantheon)以及中世纪的宗教寺院建筑,也曾是形成安藤光的理念的重要来源。罗马万神庙室内是一个直径达43.3m的半圆穹空间,每当穹顶开敞的圆洞(直径为8.9m)将自然光线和雨水泄入这个寂静而幽暗的空间时,建筑才真正显示出永恒的意义(图4)。法国塞纳克修道院同样如此。由于宗 教上的戒律,该建筑全部采用厚重的毛石块砌筑而成,建筑装饰和材料使用俭朴到了极点。但 安藤认为,其内部“蕴含着一种伟大的力量,在场所深深的寂静中,我体会到光是一种具有 穿透力的东西。”而这与传统日本数寄屋茶室中的气氛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

4 罗马万神庙

总的说,从中世纪到工业革命,无论在日本,还是在西方,尽管当时建筑技术水平有限,但 人们对光的驾驭和思考仍然是极其审慎、细致而考究的,因而人们在这样的建筑中能够强烈 地意识到人和自然接近的感受。

然而在今天,许多人并未认识到传统建筑这种文化特质。安藤认为,“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 通过与西方继续进行文化融合使我们贫瘠的传统重新获得价值的时候了。在我的观念中,日 本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缺失是黑暗所具有的深度和丰富性的理解。如果我们越来越缺少这种 黑暗的感觉,那将会遗忘空间的回应和光影创造的微妙感。”现代建筑将窗户从结构限制中 解放出来,但是,现代建筑却彻底消除了黑暗,创造了一个“过分透明的世界”--一个“ 泛光的世界”。“这种光晕般扩散的光的世界,就象绝对的黑暗一样,意味着空间的死亡… …。今天,技术的扩张使建筑照明变得轻易和缺乏感性,导致了人们无法去感受场所的独特 性。事实上,在人工照明之中,人已经无法意识到他和自然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观点,安藤在20年的建筑实践生 涯中,一直致力于在作品中表现最基本的 自然要素--光与建筑空间的完美交融、乃至营造一种戏剧性的效果,而其最突出的设计手 法便是,利用单纯的混凝土材

料和几何化的空间组合创造大面积的明暗对比和富有动感的光 影变化,特别是用黑暗来反衬光的魅力和场所意义。“在到处布满着均质光线的今天,我仍 然追求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相互渗透的关系。在黑暗中,光闪现出宝石般的美丽,人们似乎可 以把它握在手中,光挖空黑暗并穿透我们的躯体,将生命带入‘场所’”〔3〕。

以光为主要代表的自然要素是安藤一系列私人邸宅建筑设计中的主角,如住吉的长屋、小邸、吉田邸、宫下邸、井筒邸、石原邸、伊东邸等……。他的住宅表面上看 去,具有明显的均一单调的特质,细部和装饰可以讲是匮乏的。但是,安藤所关注的是给人 以深层次的空间 体验。通过这种交换,建筑开始揭示出人们生活与自然(如光)共生中的亲密性,揭示出安藤 那种由连贯的清水混凝土构成的空间连续性。世间万物当它们被光照亮撩开神秘的面纱时, 便有了精神上的存在,甚至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亦成为建筑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 他们看似乎无形,然却更具令人难忘的印象。

安藤在解释他的成名作--住吉的长屋设计时曾指出,“我设计的庭院占据基地的1/3,并位居中央。它揭示了日常的自然界的各个方面,是住宅生活的中心。也是一个引唤现代生活中正日趋消逝的光、风、雨等自然物的装置。”在这里,光线从天空渗入院中,在内庭四周的壁体上投下深深的阴影,通过光线的变化,人们可以感到日、月和地球的运动和气候的变化,并体验到,这里决不是一个普通的、只可观赏一株树木的庭园,而是会有一种触动更深层的情感和遭遇外部自然界的感觉。于是,光使美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图2)。

2 住吉的长屋内庭院

石原邸设计也极具特色。与其它许多住宅类似,该住宅外壁用材仍然是纯粹的清水混凝土, 安藤用它与周边混杂暄闹的环境形成领域上的划分。而石原邸最有魅力的是内院部分,设计运用了大片玻璃砖,精心构思营造了一个完全以“光”为主题

的“光井”(Light well)。在白天,柔和的阳光透过“光井”,使自然光线渗透到住宅的每一层,照亮了室内环境;而入夜,室内灯光则反过来照亮了“光井”外的庭院空间,住宅亦变成一个“光的容器”。

在小邸中,安藤则在内部空间中独具匠心地考虑了顶光的效果,这时的顶窗光线,实际上 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光光源。顶侧缝隙渗泄进来的自然光线照亮了“纤柔若丝”的混凝土壁面 ,沟通了建筑与自然的内在关联。于是,安藤心目中那种来自万神庙和塞纳克修道院的空间体验又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印证(图3)。

3 小邸鸟瞰

在安藤同样所擅长的宗教建筑设计中,更是让光行使了一种反映特定精神内涵的象征功能。

光的教堂是他这类建筑中的重要代表作。该建筑具有高度的艺术纯粹性,充分体现了安藤有 着光明与黑暗对比并存的设计理念。这个矩形的混凝土方盒子经由一带有雨篷的入口进去, 然后穿过一片微光依稀的楔形空间,最终导向一黝黑的教堂室内。就在这处非常抽象的文脉中,光被安藤用来创造了一种出乎人们想象的用途--一个巨大的、火焰般燃烧的“光的十字”缝隙,被深深切刻在圣坛背后的墙壁上,不禁使人感到它仿佛连接了另一个神秘的精神世界(图5、6)。

5 光的教堂平面

6 光的教堂室内

1991年落成的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是安藤致力于表现有色光的巅峰之作。

水御堂地处兵库县淡路岛,是日本真言宗的分支寺院--本福寺的增筑和扩建。当人们经过 一段长长的上山路,通过原先的庙宇,就进入了一片与一组高3m的混凝土壁体融合一体的“白 沙之海”。对参拜者而言,白色具有纯化视网膜、澄清心中意念的作用。在这里,完全可以感受到一种如同伊势神社前白色的卵石小道和数寄屋荷茶庭小径那样的设计意图。当人们走过线形壁体的端部时,就看到了远处波光粼粼的大海,转过墙端,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覆满绿荷的椭圆形水池。池中散布的星星点点的荷花,似乎暗示着佛的存在(图7)。然而,这时人们突然发现前进的通路消失了,因此,只能沿着荷池中间狭窄缝隙中的梯道向下走去,从白昼到黑暗,当人们的眼睛经过一段调适,就发现这个黑暗的缝隙中依移有着天空微弱蓝光。梯道底端分为两条路,右边是一个感觉暧昧朦胧的接待室,而真正吸引人注意的是左边的以红色为色彩基调的水御堂正厅。每当夕阳余辉从大厅西侧的御堂内阵映入室内,列柱格栅便落下长长的投影,大厅充溢着一片强烈的绛红色光线,人们瞬间受到到一种静寂神秘和超凡脱俗的深刻体验(图8)。

7 水御堂外景

8 水御堂正厅室内

普拉默(H.Plunmer)在“日本建筑中的光”一文曾对水御堂的用光设计给予高度评价。

“水御堂中体验到的这种空间序7 水御堂外景列,并不仅仅意味着要达到一种内在的精神,而且也通过 一种光色的逐渐引导变化,最终给参拜者以理想境界的感受。这种礼仪化的行程实际上是神 秘而迷茫的,它构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探险,而这对于灵魂的洗礼是必要的。这一行程始于一 纯化的白色通道,它使人们摆脱尘世,进入一个空灵的世界;接着,伴随着微弱的蓝色光线 和逐渐加重的黑色,人们进入到地面以下。在这里,最终出现了一种象征性的死亡和再生, 我们和我们的世界沉没消亡在黑暗之中。而当我们突然看到一片强烈的、超自然的明媚红光 时,瞬时死而复苏”。 今天的安藤对光的追求并没有止步。从1994年的大阪府立飞鸟历史博物馆、兵库县木材博物 馆、鹿儿岛稻盛会馆直到后来巴黎UNESCO的瞑想之庭(图9),他仍在不断地探索光的意义及其在建 筑中新的表现形式。光与建筑,作为安藤“与自然对话”设计理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他确实投入了极大的探索热情,倾竭全力。尽管对安藤的设计手法存在种种看法,但是在与自然要素的结合方面,他作出的独特贡献仍然赢得了世界性的广泛好评,安藤在一系列宗教建筑中揭示出来的精神价值,被认为具有一种“20世纪后期人文主义的启蒙意义”。

9 暝想之庭顶棚仰视

注 释

〔1〕Tadao Ando Complete Works, Phaidon Press, London, 1995.458

〔2〕Tadao Ando Complete Works, Phaidon Press, London, 1995.470

〔3〕Light in Japanese Architecture. A+U Extra Ed, 1995.84■

作者单位:王建国(东南大学建筑系)

参考文献:

[1]New Forms--Architecture in the 1990's Taschen Verlag Gmbh. Koln, 1997

[2]Philip Jodidion. Tadao Ando.Taschen Verlag Gmbh. Koln, 1997

[3]The Hyatt Foundation. 1995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Laureate Media Kit,1 995

[4]Tadao Ando Complete Works, Phaidon Press Ltd, London, 1995

[5]GA DOCUMENT EXTRA01--TADAO ANDO,A.D.A.EDITA Tokyo Co. Ltd,1995 [6]GA ARCHITECT 12--TADAO ANDO (1988-93)A.D.A.EDITA Tokyo Co.Ltd.1993 [7]Architectural Monographs 14 TADAO ANDO. Academy Ed./St. Martin's Press. Lon don,1990

[8]Light in Japanese Architecture. A+U Extra Ed,1995

收稿日期:1999年8月

光、空间与形式--析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光环境的创造

作者:王建国, Wang Jianguo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系

刊名:

建筑学报

英文刊名:ARCHITECTURAL JOURNAL

年,卷(期):2000,""(2)

被引用次数:6次

参考文献(11条)

1.New Forms--Architecture in the 1990's Taschen Verlag Gmbh 1997

2.Philip Jodidion Tadao Ando 1997

3.The Hyatt Foundation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Laureate Media Kit 1995

4.Tadao Ando Complete Works 1995

5.GA DOCUMENT EXTRA01--TADAO ANDO,A.D.A.EDITA Tokyo Co. Ltd 1995

6.GA ARCHITECT 12--TADAO ANDO (1988-93)A.D.A.EDITA Tokyo Co.Ltd 1993

7.Architectural Monographs 14 TADAO ANDO. Academy Ed./St 1990

8.Light in Japanese Architecture 1995

9.Tadao Ando Complete Works 1995

10.Tadao Ando Complete Works 1995

11.Light in Japanese Architecture 199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龙建芝浅谈水在公共建筑空间处理中的影响-科技资讯2010,""(2)

唐朝诗人刘禹锡让我们知道"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而这次的参观实习,让我感受到"建筑有水则活,空间有水则灵".本文通过旅馆的整体,讲述了几个水存在的形式.

2.学位论文沈朝晖安藤踞难建筑设计理念及其文化背景1999

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他以简洁抽象的构成语言,创造出丰富的建筑空间.安藤的建筑设计是建立在独特的"几何自然"建筑设计理念基础上,他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一种用抽象的形式语言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这一理论充分体现在他的建筑空间模式-"微观宇宙"和运用"光"这一建筑空间的抽象要素两个方面.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理念有三个方面的文化背景,首先是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注,其次是他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是以禅宗哲学为基础的,再次他的建筑美学观念来源于现代建筑形式构成语言与日本传统美学的相互融合.该篇论文通过上述的论述,试图揭示出安藤忠雄建筑设计理念及其文化背景,以及这一理念的现实意义.

3.期刊论文曾琦芳.林煌斌.Zeng qi fang.Lin huang bin基于不同空间设计手法的建筑情感表达方式--路易斯·巴拉干与安藤忠雄空间设

计手法比较-南方建筑2006,""(3)

路易斯·巴拉干与安藤忠雄,两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是西方与东方地域建筑大师中的典型代表.尽管他们的空间设计手法不同,但在各自的作品中都绝妙地体现了建筑空间的情感与精神.本文将对路易斯?巴拉干与安藤忠雄在运用光营造建筑空间、运用色彩表达空间情感和运用构成元素继承建筑传统文脉方面进行比较,并分析他们作品的空间所体现的特殊建筑情感.

4.期刊论文徐璐璐.苏继会.Xu Lulu.Su Jihui安藤忠雄与他的诗意建筑-安徽建筑2006,13(3)

人们在使用建筑空间的同时,都不自觉的与建筑产生一种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交流,是因为空间是有情的.安藤忠雄是塑造情感空间的大师,作为2005年UIA金奖的获得者,他所受到的评价是:"他一直在创造着一种安藤式的诗意建筑,并且不在意流派与项目的尺度,他把这种建筑的天赋与敏感传播到全世界……"文章就安藤的建筑在材料的选用、光影的追求、空间的塑造以及与环境和传统的融合展开论述,希望建筑创造出一些能永驻于人们心中的场所.

5.期刊论文王玫.Wang Mei从视觉心理角度解读建筑-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1)

将视觉心理学界定为基于视觉知觉基础上的思维组织,形成对空间、形态、光线、色彩等的理性与感性感知.以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为例,从视觉心理角度感知建筑的空间形态,分析光在知觉建筑空间的实体和虚空间的媒介作用,探讨不同形状的建筑空间的导向性.结果表明光可以选择性地引导知觉从感知实体过渡到感知虚空,矩形建筑空间具有最强的视觉导向性.结合赖特的<流水别墅>,感知建筑实体形状的平衡和水平方向,发现打破建筑实体的常规构图,更可引起知觉注意.

6.期刊论文马佳.钱晨.MA Jia.QIAN Chen安藤忠雄的方盒子-山西建筑2007,33(3)

分析了安藤早期的四种住宅方案的建筑形式及空间组织上的特点,应用实例从空间的基本形式、结构方式解读了安藤建筑空间的表达方法,对于建筑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期刊论文胡世贤.HU Shi-xian评析安藤忠雄设计作品-山西建筑2005,31(13)

对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做了简介,阐述了设计作品分析是提高设计理念、手法的深层次手段,通过对安藤忠雄设计作品的分析,以了解建筑空间组成元素及其对空间独特的感悟.

8.学位论文贺林空间中的水——水构成要素与建筑空间塑造的关联性研究2009

在建筑与环境和谐相融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水作为环境要素中的一部分

对塑造建筑空间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在建筑空间中饰演着重要的串联过

渡的角色,而且它能通过与其它要素的组合,创造出诗意而又富有人性的空间。

在建筑空间中巧妙地利用水体,能将建筑这一人工物体,与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介于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过渡空间。进而,满足人们贴近自然的心理,真

正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论文期望能够从当前国内外的建筑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建筑与环境相统一的

关系入手,进一步研究水作为环境要素中的一部分如何对塑造建筑空间起作用。

首先通过建筑的几种限定方式明确了研究对象,进而从水体的空间特性入手,采

用纵向与横向类比分析结合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水与建筑空间结合的几种方式,

重点分析了水是如何成功地塑造建筑空间的方法和规律,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

包括水对完善空间形态、渲染空间意境、提升空间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由此引出

对现代建筑空间中水体运用模式、方法以及表达效果的探讨。文章采用大量当前

较新的建筑实例来阐述国内外水体与建筑空间融合共生的新趋势,其中第五章专

门比较分析了两位普利策建筑大师路易斯·巴拉干和安藤忠雄的作品,他们都是

用水塑造空间的专家。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丰富当代建筑设计手法产生殊途同归

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空间 水体 空间形态 空间意境 空间品质

9.期刊论文张威.姚刚.Zhang Wei.Yao Gang建筑创作中的空间情节——水御堂空间情节与电影创作的关联性思考-华中建筑2009,27(8)

该文运用电影剧本的创作手法及情节展示,以水御堂为例,对安藤忠雄的建筑创作思路和空间情节表达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建筑中空间情节创作的方法,及引发人们场所记忆、使建筑空间能够编排成为有内在逻辑秩序的可能途径.

10.期刊论文程澜.CHENG Lan建筑与自然因素的融合-山西建筑2007,33(2)

通过对安藤忠雄光、水、风系列教堂设计的分析,得出建筑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建筑、自然因素的内在联系,以创造出令人难忘的建筑空间感受,给建筑带来新的活力.

引证文献(6条)

1.杨泗光浅析安藤忠雄建筑中自然光的运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8(10)

2.陆林海建筑空间的动感与光影[期刊论文]-浙江建筑 2006(6)

3.曾琦芳.林煌斌基于不同空间设计手法的建筑情感表达方式--路易斯·巴拉干与安藤忠雄空间设计手法比较[期刊论文]-南方建筑

2006(3)

4.王奉慧论禅宗与景观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4

5.汤晋"墙"--建筑造型与环境的创造[期刊论文]-安徽建筑 2002(1)

6.肖辉乾突出城市夜景照明特色初探[期刊论文]-照明工程学报 2001(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68578617.html,/Periodical_jzxb200002018.aspx

授权使用:三江学院图书馆(sjxytsg),授权号:ebd694bb-7769-446e-aa6a-9e2800bd1504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8日

朴实还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

朴实还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 关键词:清水混泥土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教堂三部曲 摘要: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 1.安藤的建筑历程 2.安藤的建筑理念(例子) 2.1.建筑三要素 2.2.住吉的长屋 3.安藤对世界建筑的影响 4.结语 5.参考文献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不是参天大楼奢华建筑就是最好的建筑,安藤忠雄用他的建筑告诉我们,朴实的房子也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激荡。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论安藤哲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论安藤哲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论安藤哲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摘要:在现代主义建筑的浪潮中,安藤忠雄并没有随波逐流,每一个作品都倾注了他的个性品质,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通过现代建筑的外形表现传达了一种内在美,一种哲学,很好地将传统美学融入其中并一直的延续着。这种建筑哲学对于今天的建筑设计应该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启发。 关键词:安藤哲学传统美学延续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安藤作品中的禅宗哲学“直观”与“内省” 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建筑师。集智慧和艺术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非常实用,有着一种禅意;他有超强的洞察力,摆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及其建筑风格的影响,使他的建筑设计作品的传统美与实用性相统一。阅读安藤的建筑作品,扑面而来的是超脱浮华的深沉气质,从不足百平米的区区斗室到宏伟的都市构想,安藤的每个作品都带给我们一种东方式的平静和沉思。安藤忠雄展现给我们的是建筑在自然中丰富的表现力。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东方式的思维方式“禅”的眼光去阅读安藤的作品,去理解安藤的自然观,这不仅仅是因为禅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安藤正是这一文化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是禅对于自然的理解和态度,对于世界本源的哲学思考而早已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它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相融合,并最终形成安藤独特的东方式的建筑“哲学”。禅宗哲学包括“直观”世界和“内省”自身这两种认识活动的基础。在安藤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种禅宗意味的空间,一种封闭的,几何的空间。安藤试图创造封闭的与世隔绝的封闭空间,让住在建筑里面的人感觉不到世俗的喧嚣和工业化城市的干扰,他并不是注重建筑外在的形式变化,而是追求内在的人与自然情感的沟通。他想尽一切办法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 序——构思的源泉 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那时,我想随他去吧,“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这就是我所选择的一种游击战式的人生观,也是自我意志的一种表白。那是1965年,我24岁。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能否有紧迫感的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 对我来说,20几岁同样是自我意识形成,与人和社会交往碰撞的重要时期。 战后经过了15年的岁月,日本社会终于诞生了“市民”的概念。 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通过媒体,而是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其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我想,所谓的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过程。在旅行中,多余的不需要的东西被甩掉,面对轻装的自己,反反复复地进行思考,这样就会逐渐地使自己坚强起来。 从与自然对抗似的矗立着的形象中,感觉到欧洲建筑背后渗透着人的理性,存在着一种秩序感。我被它强烈的力量感所震撼了。同时,通过观赏完全不同的西欧,反而更强烈地意识到了日本。 日本的建筑设计是依靠传统的技巧与感觉,从局部开始构思。与此相反,欧洲建筑则是从逻辑构成的原理出发,即从整体出发,然后逐步向局部展开。 彼得·诶森曼认为不仅是现代主义建筑,而且建筑的历史积累可以说全部都是重复旧习的根源。甚至对我提出的,应该继承那些该继承的东西也进行了驳斥,主张应该在全新价值观的基础上,重新构筑现代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意义,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注重简单几何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结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直白一点讲,设计的依据是引用哲学、语言学等理论进行武装之后,再凭借设计者的直觉进行设计。我想,他也只是将杰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理论语言中的某种有破坏性的尖锐的感觉引用于建筑形态而已。 最终,所谓建筑的解构主义不应该与现代主义对峙,可以说它也只是现代主义潮流中一种展开设计的形式之一。 所谓建筑的解构主义,在理论上是否真正与其语言相协调另当别论,但是他们的确提示了建筑表现的一种可能性。而且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对他们在建筑商表现出的纯粹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与国匠城2014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在讲授城市规划原理时,很容易有干巴巴的感觉,这样则丰富了课本内容。所以算是大开眼界了。 回想起在大学时,读书时不加选择,全凭兴趣,至今还非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虽然当时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由于兴趣经常在摇摆,这样挺好,那样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没有在一个专门的领域有什么作为,但我希望能像安藤那样在20多岁认识的各领域的朋友后来成为其工作的对象或者奠定了基础一样,他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通关了,我也能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将自己对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的兴趣和能力打成通关,收获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篇一:邓稼先读后感 今天,我读到了《邓稼先》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心里对邓稼先爷爷更加敬佩,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爷爷的光荣事迹: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 指导教授:杨裕富研究生:江涵榛 一、前言: 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最大的重叠,或是我们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7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造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作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要常作案例分析(case study)来体验建筑,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他觉得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建议亲身的体验空间是绝对必要的。 二、安藤忠雄简介 图: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有一双胞胎弟弟。他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於1962~69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返国後於1969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是从旅行中一点一滴地体验而来的,在日本各地包括京都、东京、广岛等地,他所接触到京都庙宇龙安寺的枯山水,体验到传统日本建筑的空、间、寂的奥义,这种榻榻米模矩化空间,看似简单又有变化,让他深受感动;当他旅行至广岛参观丹下健三於1995年所设计的和平纪念公园时,看到清水混凝土的面材质感,也受到莫名的感动。由於丹下健三的作品风格师承柯比意,他在自学建筑期间,买了一整套柯比意的作品全集来临摹,开始了「向大师学习」建筑的过程。

安藤忠雄的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的经典建筑分析 蔡文彬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 【摘 要】文章从空间组织与布局、光色设计、形体特征三方面系统介绍了安藤忠雄的建筑代表作品——水御堂,从色彩构成的角度分析水御堂的光色设计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空间组织与布局;光色设计;形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07)10-0019-02 (一)安藤忠雄简介 1995年获得世界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大奖后,安藤忠雄迈向了事业的巅峰。安藤忠雄出生在日本一个普通家庭,成年后自学建筑,经过多年奋斗,终于在世界建筑界得到广泛赞誉。 (二)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及建筑特征 在安藤忠雄看来,现代主义和地域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至关重要的,要实现两者的结合,就必须对传统建筑进行有效的继承。在日本建筑界,对传统的继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继承传统建筑的形式,代表人物是丹下健三。另一种是继承传统建筑中所体现的精神,安藤忠雄是这种继承的代表人物。日本传统文化中,有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自然观和审美倾向。一种是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绳文文化传统。另一种是以水田农耕为中心的弥生文化传统。安腾要继承的传统便是弥生文化的精神传统。古代中国的水稻农耕文化是弥生文化的源头。只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农作物才能顺利生长,水稻农耕文化才能得以延续。弥生文化对应的是崇尚自然和人类自我压缩的自然观,强调人和自然的结合。因此,弥生文化的本质是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对弥生文化的尊崇,决定了安藤忠雄的设计哲学中的核心部分是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安藤忠雄的建筑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以几何形为最基本的建筑造型语言 2.清水混凝土作为文化的载体 3.建筑中注重对光线的表现 建筑中的几何形 几何学超越自然,是人类理性的象征。几何引入建筑空间,为建筑带来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生气,使建筑获得自制和沉静,建筑之力和自然之力因此和谐共生。对纯粹几何形空间的追求和向往,形成了安腾在设计上的形式出发点。 清水混凝土作为文化的载体 安藤忠雄声称,材料本身无贵贱之分,只要能使一种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真实特征,便是对材料成功的运用。清水混凝土是安腾最欣赏的一种建筑材质。安藤忠雄将由西方国家传入日本的混凝土使用方式“日本化”,就其精确度而言类似于数寄屋中的木头,增强了空间内部的高贵与稠密。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混凝土并不给人以重量和实体感,而是塑造出均质而轻盈的表面,成功地表现日本文化中特定的文脉。 注重对光线的表现 安藤忠雄意识到 “光线在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获得意义”,光线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建筑中的不同部分由此而建立相互联系。光在日本传统建筑中有生命力,为人营造出沉静和安宁的心境,具有精神性价值。现代文化中光明和黑暗是不可分割的,过分强调光明的价值就意味着空间的缺失,必须使用黑暗来反衬光明的魅力。安腾的建筑中,光线对空间的介入十分节制,光明和黑暗在动态中追求一种和谐精神上的平衡。 (三)建筑概况和场地分析 真言宗是日本北岭佛教的一个分支,真言宗在兵库县淡路岛上有一座分支寺院“本福寺”。本福寺座西面东,西面背靠一座小山丘,东面临大阪海湾。“水御堂”是本福寺的扩建工程,就坐落于本福寺西面的小山丘上。全部工程由安藤忠雄主持设计,于1991年竣工。 “水御堂”由地上部分入口引导空间和半埋入地下的椭圆形的建筑主体两部分构成。入口引导空间包括:一片直线墙体和一片曲线墙体,以及由这两片墙体所限度的空间。圆形的建筑主体包括:建筑顶部的椭圆形水池,水池底部的水御堂正厅。水御堂与本福寺的朝向基本一致,入口引导空间朝东,入口空间的西面是椭圆形的建筑主体。小山丘上有茂密的植被包围着水御堂。 (四)建筑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沿本福寺的后院小径顺山到达山丘顶部, 可见一片高3m 的直墙,由于墙体的隔断,空间在此处戛然而止。面墙而立,转过身来,便看见整个大阪海湾的壮美景色,空间完全敞开。穿过直墙左侧的长方形孔洞,便进入一个狭隘的空间,这个空间由直墙和对面的另一片等高的弧面墙体限定而成。向右转,在狭隘的空间内沿缓坡而上,随着弧面墙体弧度的增加,狭隘的空间逐渐宽阔,然后再次终止于前方的一片高大树林。到达弧面墙体的端部,左转,一个椭圆形大水池迎面呈现,池中种植着疏密有序的睡莲。道路向前延伸,顺着弧线墙体和圆形水池外壁所限定出的曲线形空间缓步前行,发现水池 【收稿日期】2007-08-03 【作者简介】蔡文彬(1978-),男,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教师。 - 19 -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讲解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 ——旅行中理解建筑 “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多体验多思考是设计师智慧的源泉之一。 ——摘自《安藤忠雄论建筑》 之前下载的建筑学专业推荐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这本书相当于安藤的演讲录,用口头语言记录了安藤的建筑思想。这种口语表达形式,读者可以读得很轻松。 安藤的传奇故事,始于他“一个人的旅行”。这是一段可以想像有多艰难的旅程。历时整整7个月的车船劳顿才从大阪抵达巴黎,带着省吃俭用以身体为代价做拳击手攒下的些许路费。也许是面包,也许是自来水,也许甚至风餐露宿。只为了能亲手触摸浸染着前辈心血的砖墙、能亲眼看到那束光芒从天顶泄下、能亲身感受无法言表的空间奥秘。奋斗在梦想中的他,无疑是饱足的。在欧洲旅游时,安藤经历了巴黎文化革命(1968年),亲眼目睹了愤怒的市民组成游行队伍的抗争行为。那时候社会意识与抗争行为带来的冲击,使他更加关注、思考社会,逐步地,用自己的作品反思各种社会问题。 1 【序】——构思的源泉 1.1 对待各种历史与风格的态度 “任何时代、任何文化的建筑都有共同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对各种思潮流派异常熟悉的安藤并没有明确地表达过绝对批判的意见。我们在旧有的思路中寻找突破口,为的不是否定,而是为了开辟另外一条道路。如果没有之前的道路的引导,我们根本无法到达我们现在的位置,我们在创新前先要学会尊重过去

安藤忠雄光影

安藤忠雄建筑中对光线的运用特点之解析(有图有真相)来源:凌强的日志 安藤忠雄是光线运用的大师,在清水混凝土的盒子中,安藤能够自由的运用自然的光线造成非常丰富的光影效果,并且能够表达一种具有文化特色甚至是带有一些精神力量特质的场所和光线环境。这种极富东方特色的光线处理和看似简单实则极具冲击力的光线处理手法受到了许多初入建筑学的孩子们的喜爱,我个人也非常的欣赏这种把光线和精神的力量紧密的联系起来的处理方法,所以借此次美术馆设计中对光线研究的专题对安藤建筑中的光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安藤忠雄已建成建筑中对于光线和建筑实体阴影及建筑中的暗环境的关系的观点和相关的设计手法,并不涉及到安藤建筑中对体块的组织和对于水,风等其他自然元素的运用。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资料搜集分析和实体模型模拟。 要理解安藤对于光线运用的手法的来源,首先要清楚安藤对于光和影的独到理解,这一点,在他本人的文章《光》中我们可以窥豹一斑。下面引用几段文字进行分析。 1建筑空间中一束独立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在背景中拖下阴影,随着时间的变换和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度发生着变化,物体的形象也随着改变。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安藤对于光和影的理解是与建筑实体分不开的,他认为,建筑实体是光和影之间变换和发生关系的媒介,另外,光线并不是匀质化的,而是应该有着自己的变化和对物体的不同塑造效果,简言之就是场所中随时间变化着的光——物体(建筑实体)——影三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有两段话可以验证这样的分析: ~~~~~光没有变得物质化,其本身也不是既定的形式,除非光被孤立出来或被被物体吸收,光在物体的相互关系中获得意义~~~在光明和黑暗的边界线上,个体变得清晰并获得了形式~~~~ 在到处布满着匀质光线的今天,我仍然追求光明与黑暗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在黑暗中光闪现出宝石一般的魅力,人们似乎可以把它握在手中,光挖空黑暗并穿透我们的躯体,将生命带入“场所”。 2~~当光穿过木框之中的纸分隔时,在室内静静的漫散开,与黑暗混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单色退晕的空间。 这段话明显说明安藤的建筑中受到日本传统建筑中对于光线的独到运用的启发,另外他还说“~~~~在我的观念中,日本现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缺失是对黑暗所具有的深度和丰富性的理解。”这让我们反思,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的光线的独特处理的手法在哪里呢?又该如何总结和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呢? 3~~~~强烈的光束穿透黑暗黑暗中的沉寂,唤起崇高的感觉~~~~而穿透建筑内部的光线创造了一种坚实塑造空间,经过严格构造的洞口精确地抓住了光的运动,就像创作雕塑,空间被穿越黑暗的光束雕刻着,在其表面连续运动而产生变化。~~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水之教堂 Church on the Water

目录 安藤忠雄简介 个人经历 建筑风格 影响 作品介绍 清水混凝土介绍 水之教堂分析 简介 地形分析与北海道选址 空间构成分析 功能分析 数据分析 交通流线分析 采光分析 水之教堂与基督教文化 模型制作过程 总结

一、安藤忠雄简介 个人经历 日本著名建 筑师,从未受 过正规科班 教育,开创了 一套独特、崭 新的建筑风 格,是当今最 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于1995年获得普列茨克奖。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安藤忠雄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建筑风格 可靠的材料。即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纯粹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 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他追

求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影响 安藤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 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 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 的启迪。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 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 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 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和 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著名大学建 筑系,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 安藤忠雄在当代引起广泛的赞赏不是偶然的。他的作品简约平正, 冷凝深远,含有诗意哲理,在现代建筑的物质手段中传达出日本古 典美学的情趣与底蕴。 作品介绍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建筑师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2011 8 15 假期读了安藤忠雄写的自传建筑家安藤忠雄,感受很多。 双胞胎之一的安藤忠雄,从小被放在外公家长大,学习并不是他的长项,倒是17岁拿到了职业拳击手的执照,可最终他看到了更强大的拳击手,放弃了拳击梦。差不多同时,他开始涉足室内设计,有一天在旧书店里看到的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他被里面充满灵性的建筑草图深深吸引。安藤忠雄反复临摹书里的图画和设计图,渴望成为那样的大师。不能正式上大学,他就去旁听、上夜校,尽可能接触参加设计实践。为了体验广阔的建筑世界,1965年,日本海外旅游开禁的第一年,早已游遍本国著名建筑的安藤忠雄,辞了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工作,以自己所有的积蓄为赌注,开始了漫长的旅行。他从横滨乘船到纳霍德卡(俄罗斯的远东港口城市),又经由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再到芬兰、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绕到开普敦,又去了马达加斯加、印度、菲律宾,这一行花了七个月,成了他“此后的人生中无可取代的财产”。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为建筑师的心意越发坚定。1969年,安藤忠雄开设了他自己的事务所。事情却并非那么简单,有好长时间,他也只是躺在地板上打滚幻想,或是画没有委托方、看似毫无意义的设计图……直到让他在日本声名鹊起的“住吉长屋”建成。 《建筑家安藤忠雄》里,他只将鸡汤故事草草带过,重点讲了自己后面作为建筑师的生活。人生绝非“有理想就去实现”那么简单,他对建筑设计的坚持和全情投入,简直是极端。安藤忠雄毫无愧色地描述自己对事务所工作人员的“残暴”,用上了“拳打脚踢”一词,想想看,他以前可是拳击选手啊!连他自己都说,“他们除了恐怖害怕,大概没有别的感受了”。他对待掌握建筑师收支的业主、审批项目的政府机关也毫不屈服,不惧压力,不顾反对,绝不听取无理的意见,甚至可以在业主入住前完全不让他们看设计图、不透露任何建造的进展。无论哪一个项目,即使没有回报,安藤忠雄都像打仗一样,不惜项目被中止,不在乎耗费几年的时间,拼尽全力去说服去搏斗让事情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推进,最终像他设计的那样建起来。 世界上有这种“拼了”的人存在,真是非常可怕。难怪安藤忠雄那么喜欢清水混凝土,在自己的项目中反复使用,他简直就是个混凝土块嘛。在这部自传里,他没有一丁点的自我解嘲,极少有疑虑,看不到优越感、自豪感,只是像铁的战车,在阴影中一意孤行地搏命前进,不容任何退缩,那些阻挠、困难、压力,即使是“连战连败”也不曾困扰他。 描述强硬之外,安藤忠雄展现了自己身为建筑师的另外一面,他对光、影极为敏感,对空间、温度、气候的考虑要比一般人更复杂、深入。像他的“住吉的长屋”,在窄长的空间里分出三部分,中间是内院,两端是居室,不设空调,下雨时,住家要打伞才能去厨房,人在建筑里被安藤放到了次要的位置。“热了就脱一件”“冷了就穿一件”,也只有他才能这么严肃地对住在里面的人说出这么“无耻”的话来。使用者的舒适让位给了自然、光和空间形成的独立的小宇宙。而且,一栋建筑建成并不算完,安藤带着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用假日回访居住在他们的建筑中的人们,继续接受维修、改建、扩建的委托,买下自己设计建造的房子改做工作室,他对待自己所设计的建筑的态度,恐怕比照顾孩子还更温柔体贴,过分,简直是溺爱。因此,无论是委托他建造住宅、教堂、博物馆,从美学和质量上都会得到靠得住的结果。每一次,他的建筑都证明了“安藤忠雄这个人,虽然强势,却是值得放心托付的”。可是,他啊,简直是个建筑痴,连委托人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不止一次对着空地、对着政府都没想好要如何开发的区域设计,主动拿着设计图去找土地的所有者,看,这是我做的计划,按照我的设计来吧。 在安藤的建筑里,是无所谓人的。那些清水混凝土建造的物体有生命,具有了超然的神奇感,建筑是主人,像是活的神。人成了寄宿者。安藤忠雄像是《1Q84》里的领袖,他连接了两个世界,将建筑的“神”的意志表现出来。他没有其他的想法,唯有接受使命,在严酷的现实里“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一心前进,设计,看着设计变成建筑,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安藤信奉直接经验,"用身体丈量空间、用感官认识技法"。他曾夫子自道:"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眼睛和身体能带来更真实、更深刻的体验了。在旅行中,你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不仅是建筑的问题,历史、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最新设计作品合辑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最新设计作品合辑 做过木工 当过货车司机17岁进入拳坛成了职业拳击手在迷惘的年纪因为一本柯布西耶的作品集爱上了建筑因为作品集里的一 句话:「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拿着打拳打来的奖金游遍世界看建筑1969年,28岁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作为一个非科班的野生建筑师他半路杀进菁英主义的日本 建筑界全靠自学成才开创自己的风格流派获得建筑界的诺 贝尔——普里兹克奖成就了建筑史上的一个传奇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从本月26号开始 诸多关于安藤忠雄癌症晚期的消息刷爆了笔者的朋友圈 在这些报道中作者声称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已经是“癌症晚期” 安藤忠雄是笔者进入建筑领域的领路人而安藤大师的战斗 精神更是鼓励了诸多建筑业的同行者我二十岁出头四处旅 行时,就在想,这个国家真的可以这样吗?对社会或权力的问题也思考了很多。这些现在都成为我做建筑设计的动力,即使有一时的不顺利,在愤怒还没有消失之前,就想“再努力一把也许就……”这也许就是我摆脱不顺利的方法吧。——《安藤忠雄论建筑》

首先从这些文章引用的消息源开始所有言之凿凿的话都来自一篇NHK的报道这篇报道里提到安藤因为癌症被切除了胆囊和十二指肠之后又被切除了胰腺和脾脏但是这篇文章同时也提到安藤的最后一次手术是在“去年夏天”而NHK的这篇报道的时间是2015年6月也就是说安藤的上一次癌症手术是在两年前 NHK2015年的报道却被中国的自媒体们在2016年用来给安藤判了死刑更何况通读这篇文章压根就没有找到“晚期”或者相应的词! 谣言止于智者!下面看看大师最新的一些设计作品!1.杭州中国最美的社区图书馆春天第一批樱花,在硬朗洁净的建筑前开得肆无忌惮,那是清晨6点钟,偶尔的鸟叫声里,第一束阳光慢慢地在玻璃上闪烁,在花瓣上闪烁,在水面的倒影上闪烁;而7.4公里之外,良渚4千多年前的灰墙,被同样的一束阳光轻飘飘地掠过。 如果我说,这不是一张效果图,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你信吗?其实,在安藤之前,这里曾经也有一座图书馆的。这是原来的图书馆“不要破坏自然,建筑应该与自然共生。”安腾先生若有所思地说。安腾先生做的设计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水泥,有着强烈的几何感、空间感…… 如果从上空俯瞰,一万多平米的多边形建筑,就融在森林之中。而大屋顶和整个庭院上是安藤先生微妙的几何切割,艺

论安藤忠雄及其作品和影响

论安藤忠雄及其建筑作品和影响 摘要:“建筑必须创造这样一种场所,其精神的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对建筑大师康及其作品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安藤的作品与康的作品有着一脉相承的本质,分析了住吉长屋、光之教堂、水御堂、水之教堂等安藤忠雄的作品,以提高人们对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认识,从而提高建筑师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作品,建筑师,场所,精神性 1995年,安藤忠雄在卢浮宫前接受了象征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成为有史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三位日本建筑师。但与其前两位同胞丹下建三和黑川纪章不同,安藤忠雄不是正统建筑教育背景出身,完全属于自学成才。他的“自我提问并寻求解答”的追寻建筑梦想的方式,格外引人注目和发人深思。以至于大奖组委会的评述中也这样说:“安藤忠雄属于那种罕见的,能以一种仅依靠个体方式将艺术和理性感悟结合起来的建筑师。他以这种方式创作的建筑,无论规模大小,都既有适用性,又富于情感。安藤具有很高的洞察力,他摒弃了那些也许是正确的学派,运动或风格。从而用与特定生活方式相关联的形态与构成创作出他自己的建筑。” 谈到安藤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建筑大师——康。毫无疑问,安藤的作品与康的作品有着一脉相承的本质,康的作品一向被认为是初学者最难理解的大师作品。在康的时代,康并不列位于当时的四位大师之列。尽管赖特、柯布西耶等四位建筑大师对现今的建筑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康显然超脱这四位也高于这四位。只有康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只有康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理念:场——人类精神源动力的表现。这是康在苏黎士的一段讲话:“我不曾说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希望有如等质地,有如等力量,一种无可量度的力量,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滋生于无可量度。这里所有的一切有可以量度的可能。有没有一处它们会合的门槛?是否可能有一个薄得可以的门槛,以致可称之为在这些力量,这些现象照耀下的门槛?你所做的一切都已经太厚。我甚至认为一种思想也太厚了。有人会说,由光阴到静谧,由静谧到光明,一准有某种二者浑然一体的门槛。弄清楚了,感觉到了这点,也就有了灵感。很清楚,康一直追求一种力量,一种人文的力量,一种人类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所体现的唯一手段,称之为“场”。无论从光明到静谧,还是从静谧到光明,二者浑然一体的就是场。康在作品中也是这样体现的。埃克斯特学院图书馆的洛克菲勒厅,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试验楼那无限延伸的花园都揭示了这一本质:场的精神力量。现实中人们无法莅临康的作品,但已清楚地感觉到了这种力量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安藤建筑内部空间的非整体性----它们是一组有个性的空间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与国匠城2016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在讲授城市规划原理时,很容易有干巴巴的感

觉,这样则丰富了课本内容。所以算是大开眼界了。 回想起在大学时,读书时不加选择,全凭兴趣,至今还非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虽然当时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由于兴趣经常在摇摆,这样挺好,那样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没有在一个专门的领域有什么作为,但我希望能像安藤那样在20多岁认识的各领域的朋友后来成为其工作的对象或者奠定了基础一样,他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通关了,我也能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将自己对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的兴趣和能力打成通关,收获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分析 提要: 一、结构特点(1)并置的空间结构体系 (2)形态学上的严谨性 (3)封闭与开放的融合 二、路径的重要性——人的活动 三、空间元的魅力 在安藤忠雄为我们熟知的主要建筑作品中不外乎小住宅、教堂、美术馆。因此,本案通过在三个建筑类型中均选取1-2个作品(水之教堂、芝加哥住宅、成羽町美术馆、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加以分析研究,希望在对比综合研究的过程中能更深层次地领会安藤忠雄的创作手法和空间构造理念。 一、结构特点 安藤忠雄在完成自己的建筑作品时经常使用这样的结构——纯几何形式的并置,表面上看起来静态且独立,实际上却在连接点和纵横交接处暗藏玄机。 正如安藤自己所说的,他十分向往最单纯的几何形体,最纯粹的美,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建筑在最初的失败在于其单调性。因此,安藤在追求单纯几何形体的同时,十分注重空间与空间的结构以及空间内部的结构。安藤自己所喜欢的两位画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艾伯斯的《正方形礼赞》和皮拉尼西的《奇趣》也正好能够表明安藤对于 空间结构的追求。 1. 并置的空间结构体系 正方形礼赞

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并不只是存在单纯的一套空间体系。而是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空间体系。 有时是两个建筑结构体系并存,有时是建筑结构体系和外部空间体系并存。而安藤在处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的魅力也在于此,将外部空间与建筑空间放至同等的地位。 而在自然元素的处理上,安藤将自然空间几何化,采用抽象处理的手法。 2. 形态学上的严谨性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对于几何形体之间的数理关系有着执着的追求。当我们去分析每一个作品时,对于作者设计的初衷已经无法考证。然而,当我们面对他的平面图、立面图,当我们凝视它那美妙的比例,无法不被有时清晰可见,有时若隐若现的美感而打动。或许,这是作者未曾想过的,但是,我希望通过作品的分析赋予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创作 的杰作以逻辑和严谨的美以及新的生命力。 3. 封闭与开放的融合 在处理空间的开放与封闭、建筑与自然、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安藤并没有执着于建筑空间以至于忽视外部空间,没有将自然空间当成是建筑空间的附属品,更没有让建筑的开放和封闭成为功能主义的牺牲品,而是将开放和封闭,建筑与自然放在同样的位置加以有序的组织。 二、空间路径 安藤建筑的路径往往是巧妙而富有意义的,无论是进入建筑的路径,抑或是建筑内部 的路径。在安藤的建筑思想中,纯粹而又严谨的建筑结构只是一座建筑的骨架,尚不足以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 成羽町美术馆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结构中的几何关系

安藤忠雄的建筑思想与设计手法的源流

安藤忠雄的建筑思想与设计手法的源流浅析 摘要:安藤忠雄以他独树一帜的建筑思想和设计手法受到世人的瞩目和推崇。本文从安藤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住吉的长屋出发,通过安藤对材料和自然因素的运用以及建筑与环境融合的处理方法 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其建筑思想和设计手法。最后引出对安藤建筑思想与设计手法源流的思考。 关键词: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光;混凝土;源流。abstract: tadao ando with his unique architectural thinking and design methods by the world’s attention and praise highly.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adao ando in long house, by ando on the material and the use of natural factors and fusion processing method of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 analysis,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design methods. finally leads to the tadao ando architectural thinking and design methods origin of thoughts. key words: tadao ando; in the long house; light; concrete; origin 中图分类号: tu52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一名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1.住吉的长屋

安藤忠雄建筑精神的源泉——禅宗哲学

?作者:沈朝辉来源:时代建筑浏览: 607 ?禅定——空间中的意味 禅宗的修行方式“禅定”是指排除一切世俗杂念,参禅自省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禅宗哲学“ 直观”世界和“内省”自身这两种认识活动的基础。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常常可以发现具有禅定意味的空间,具有封闭性、集中性和几何性。这种空间是安藤抵制消费文化泛滥和技术至上霸权的表现。安藤忠雄曾谈到,从表面上看, 自己的建筑是被剥离了人性和功能的抽象空间,因为在他的作品中空间是裸露的,但安藤认为自己并不是打算创造空间抽象物, 在形式背后的本质是创造空间的原型。这一原型是各种不同人们情感的表达,而不仅仅是所谓理性的操作,这种空间是深刻的精神层面的,是关系到人性的基本层面的。安藤抛弃对形式的专注,而转向对其内在精神实质的理念。安藤一再强调自己要创造一种“私人领域”的几乎完全封闭的空间,他把这种空间定义为“情感的基本空间”,并在创造出这种空间后,使之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 而这种封闭空间的基本象征意义则在于为个人留出了精神的方寸之地,安藤忠雄认为在这种新型空间中最基本特征就是,处于其中的个体能体验到什么事真正丰富的个体的生命,怎样去发现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东西。安藤分析到尽管建筑是通过几何学来认识世纪的,但这个世界不是均质的空间,它并非抽象和同一的,而是与历史、文化、气候、类型和城市相关联,并不是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空间,而是一个“日常”的空间,是一个充满各种丰富含义的空间。 安藤认为今天的社会,个人成为社会整体的附庸。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与现有建筑与工业化城市之中,这种附庸关系使人失去了自我,淹没在工业化城市之中,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隔断人屈从与工业社会的不平等关系,为个人建立一种场所,并在这种场所中船里另一种和谐的,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来替代旧的关系。 直观和内省——空间中的认识 禅宗哲学探究世界的方法抛弃了一切概念的借助,直接进入事物的本身,从内部去“直观” 它。安藤忠雄遵循禅宗哲学的理念,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圣体“直观”来了解世界,从而抛弃了既定的思维定势和既定的概念,人们通过感知上下左右,前后来确定这个物理世界的结构,同时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要是对人类自身身体力行的创造活动的了解,通过对周围空间和时间的感知,周围的时空也就变得丰富和具有意义起来了。这样就使得人类的感觉和身体所处的世界时相互依存,人体所感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能动的生命的空间。 安藤忠雄用一个比喻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当“自我”感受到混凝土是冰冷坚硬的食物,同时“自我”也人那是到身体是温暖和柔软的,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与世界的交互关系就转变为“身心统一体”来理解,安藤自认为只有这一“身心统一体”才能真正理解建筑。 色空——空间中的抽象性与表现型 禅宗哲学对安藤忠雄建筑理念还有一个重要影响是来自禅宗哲学中“色与空”这一矛盾又同意的概念,禅宗哲学的“空”并不是没有的空,而是与“色”共同组成一个整体观念的两个方面,没有色或没有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换另一句禅宗哲学用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安藤忠雄在建筑形式的抽象性与建筑内涵的复杂性相互关系中表达出对这一禅学奥一的阐释,安藤忠雄曾说“我发现很难回答建筑空间是抽象的还是表现的,因为我相信建筑是二者俱备的。”

安藤忠雄及其建筑思想

安藤忠雄及其建筑思想 班级:建筑学096 姓名:刘仕杰学号:092081302212 摘要:对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做了简介,阐述了设计作品分析是提高设计理念、手法的深层次手段,通过对安藤忠雄设计作品的分析,以了解建筑空间组成元素及其对空间独特的感悟。 关键词:空间,材料,几何 引言 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很大的重叠,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 月~7 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作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做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他认为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认为亲身的体验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1 安藤忠雄简介 安藤忠雄1941 年9 月13 日出生于日本本州的大阪市。他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于1962 年~1969 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返回日本后,于1969 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1995 年,他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立兹建筑奖,是该奖自1979 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获奖人,也是日本建筑界的第三位得奖者。 2 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建筑必备三要素:1)可靠的材料;2)几何形式;3)自然。 2. 1 可靠的材料 也就是真材实料,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安藤在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建材以混凝土为主,以玻璃、木材、钢材为辅。 2. 2 几何形式 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可以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安藤忠雄的空间几何形式发展如下: 1)二维平面推演: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形、圆形、椭圆形到环形,由简而繁,由直而弧的渐进过程。 2)三维立体推演:从正方体、长方体、角锥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到卵蛋体,即由直角六面到非直角多面的空间变化。 3)空间组织变化:这些几何形几何体相互结合,利用分割、复制、增殖、旋转、平移、插入、重叠、对称、变形、反射等各种不同手法组织,使空间虚实中有相接相含的变化,不论形式变化如何,仍在几何学的范畴下操作,这是安藤忠雄的基本原则。安藤为了使几何空间更具有生命力,改变墙壁的冰冷感,将光线引进制造阴影,他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太阳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它时时刻刻会有不同的画作照映在墙上;在安藤的空间里有各式各样光的表情,有从上方下来,有从侧面射进来,更有从隙缝渗透进来,产生各种变化,所以安藤设计的建筑变成是光的容器。他也利用水的镜面效果来软化建筑的几何性与材料的坚实感,倒影的虚像呈现空间的静意。 2. 3 自然 在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如抽象了的光、风和水。向自然敞开空间之胸怀——这要通过最抽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