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在当代的中国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整理版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在当代的中国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整理版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在当代的中国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整理版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在当代的中国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整理版

[古园]

从读书开始到现在,一直认为现在中国的景观设计似乎有一些矫枉过正,似乎是已经完全抛弃了中国辉煌的古典园林,而跳上了西方园林的船,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特别象街头绿地,居住区景观设计等等尤其突出,不可否认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开放空间中有其局限性,但是完全抛弃是不对的,毕竟这是扎根于中国本土的园林形式,不去开发她是一种犯罪。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日本的建筑师的那种精神,基于本土学习别人然后消化咀嚼,形成新日本的风格,一场新的景观革命应该在中国开始,应该从模仿阶段进入扬弃的阶段了。

你所说的矫枉过正是和园林自身功能在中国的演变分不开的,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问题。过去的中国园林,除去皇家园林以外,是给几个文人墨客修身怡情用的,它需要精巧、幽深、含蓄。而现代园景是现代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项,它面向的是民众,它隐含着民主、开放的精神。所以问题转换成另一个:中国传统园林其精神实质、其空间形式是否与现代社会、现代景观的设计思想相共容?如果是,在哪些方面?

我并不排除从传统园林中汲取养分的好处和可能性。而且从西方来的景观设计本身也强调在整体的开放空间中加进有一定围合感、私密性的空间。这应该是一个切入点。看看上海人民广场的设计就能体会到疏密无致、层次不分明的后果。但这体现出的不仅是摈弃传统的不当,还有其本身设计的功力欠缺。

我认为设计精当的园景,不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能使人身心受益。问题是,我们现在做哪一样都不到家。所以要在讨论中说服人,拿出好的作品来!那将是最好的武器。

景观与建筑一样,都应该要以人为本,但是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来说的话就是要引导人,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代社会节奏飞快,人们的心态日趋浮躁,对许多事情来不及咀嚼与深化就又投入下一个迎面扑来的信息之中。景观设计者不应该迎合这种现象而是应该把民众引导入一个更高的精神的层次上,看看上海近几年来建造的众多的景观,有多少是人们留恋忘返的,有多少是象西湖那样令人激动不已的呢?我认为是没有的,因为它们在时间这个纵向的方向上产生了断裂。有一个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当代这个西学东渐,向西方看齐的时段的脱节,其中虽然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比如冯纪中先生的方塔园,但是很多都是依样画葫芦,只知形不知意的抄袭,更有人迎合甲方的庸俗的口味做大量的堆砌和拼贴,还高举后现代主义的幌子。在国人眼中西方园林的特色是大场面,大气魄,所有的信息在一瞬间涌入眼中,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激动过后留下的没有回味,就象看现在的好莱坞的电影,看了一遍就不想再看。而中国的古典园林却是融入了诗书画等艺术的各种形式,不光从视觉上还从意境上把整个园林提升更高,每一次的游览都会因为当时的心情,当时的天气,当时的季节而不同。我并不反对西方的园林,我认为西方的园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学习并不是抄袭,相反西方园林还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些做法,象法国的拉.维勒特的台地园,在一片绿树掩映的平静的水面的驳岸上刻下了“美丽的天鹅你垂下了头”这样优美的

诗句,虽然没有一只天鹅,但是给人留下的遐想的空间是无限的,每一个游览者的脑海中都会有自己的体会,整个平淡的水面顿时变的绚丽。看看现在的上海的景观似乎没有这样令人遐想的景点,所以我觉得学习中国的古典园林并不是要在当今开放的社会中体现不民主的封闭的庭院,这是不符合当代实际情况的,但是古典园林的许多俯首皆是的闪光点,许多的设计手法是应该在现代中国园林设计中应用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讨论的重点不是应不应该学习我国古典园林的优秀传统,而应放在怎样学,学什么的问题上。毕竟全面否定中国古典园林和主张“全盘西化”的人在这儿都不多。

我设计的地域,我希望能得到使用者生活中的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的使用甚至荒废不用。基于此,在设计之初,我并不怎么在乎其平面构图,也没有刻意去追求所谓的古典园林中的深邃意境,甚至我都不太在意空间形态。我认为这些东西都是设计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我们应为现代人新生活而设计。以这样为出发点的设计,当然是中国化的,但不一定是古典形式的。这样我们也才能够理解古典私家园林为什么是这个样的,皇家园林为什么又是那个样的,而寺庙园林为什么又不同于这两者?

我国私家园林在挖掘封建文人生活上已经达到了我们现在难以企及的完美境界,我们要学的,就是这种对生活挖掘的力度,从文人的性格、追求、交往、娱乐、排场、礼教、自我修养、甚至其人性的灰暗都有涉及并表现。而不仅仅去模仿它的小桥、水口、匾额、倾斜扭曲的树干等等形式。----我不否认,很多“技法”我们是要研究并学习的。

城市绿地景观由于使用者是一个复杂综合体,已经不可能在个人需求上达到我国古典园林的深度了。但是那是另外一种生活,全新的,还需要我们去发掘,去引导的生活。当然,现代私家园林的设计那又是另外一个课题了。

我同意以生活为出发点做设计,但要把思想落实在基地上,更需要创造性的美学素养,所谓“匠心”。不同的设计师所做的设计当然不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知识背景、对文化的理解、美学思维方式都不同。当代中国的设计师自身的尴尬之处在于,传统的、西方的东西都接受了一些,但都所学不精。运用起来自然不能自如。我看到在欧洲英式园林兴起的时候,也曾有过刻意模仿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气,那结果可想而知:蹩脚得可笑。我们现在面临着同样的境地。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让自己和现代中国园景一起成长起来。

诸位的论点我都认为是有其正确性的,其实就其根本而言,中国的现代的园林之所以处在一个徘徊的十字路口重要的原因是,当代中国缺少扎根于本土的现代的哲学思想,至少是缺少各种流派的哲学思想,西方的建筑在20世纪之后为什么会有这种爆炸式的流派纷呈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其哲学思想的滥殇。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被认为是解构主义在现代景观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是因为法国的一位哲学家(名字我暂时忘了)的哲学思想对其的深刻影响,而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则是二千多年中对儒家思想,对老庄思想以及佛学的不断的糅合与锤炼的结果,而当今中国社会的思想领域却是浮躁一片,许多的各种的不成熟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前卫)被主流社会所排斥与压制,而不是兼容并蓄。西方的哲学思想对当代的中国来说其作用应该是一种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是它们的这种探索的精神,

只有在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各种思想包括中国的的包容与整合去粗存精,为大众所接受,被整个社会所认同,这样中国当代的园林才会有坚实的根基。

haoshi兄是说到点子上了,我深以为然。可是我们总不能等着这个社会形成了主流哲学思想以后再来做景观吧?所以这个矛盾,我们还是得面对的。

这个矛盾确实需要面对,但是如何去解决,时不我待呀。希望诸位大侠群策群力,出出注意,总不想就这么混饭吃吧!

这个题目有些像建筑那里那些传统之去留辩论的园林版,不过咱们这里都比较实在,三言两语就说到了根子上,然后就谈不下去了。

我想中国基本的传统哲学思想还是比较明确的,尤其在有关咱们这个领域内:相对于西方以人尤其是个体人为出发点进行的主动性很强的“操作”以及求新求变,我们老祖宗更多地体现出的是对外部因素(包括现有秩序和自然环境)的臣服/大局观和数千年如一日的稳定性(所以我才说宣扬城市中个体建筑服从整体效果的bihippo是搞传统的,他还不承认)。表现在建筑上就是西方的喜欢站出来大喊:看我!我在这儿!东方的习惯躺/摊在地上,藏在自然里或环境里。

具体到园林-我的拙见呵-中国古典园林在本质上是一种将自然缩微/模拟的尝试,盆景是这种尝试的一个形象化的说明,“圆冶”讲的是如何在方寸之地营造出山水丘壑,皇家园林则想把海上仙山的意境压缩在数公顷内,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封建知识分子对自然生活一种有些叶公好龙的渴慕(真是要到了荒郊野外,像徐霞客一样风餐露宿,他们还真受不了)。因此才会发展到苏州园林的高峰,在有限的院落内营造出无穷层次的空间,它们中的很多手法即使在今天我觉得仍然很有价值,尤其是在拥挤的城市和建筑内庭院里。

然而有限终归是有限,在感觉力趋于极限时,我们古代的造园者开始诉诸使用者的想象力,文字这时就成了最好的媒介和手段,给使用者一条超脱于此时此地的时空限制从而登临彼岸的桥梁,只是上乘的文字没有直白的,一般都要拐上几个弯:“月到风来”则让你站在水池中的亭子里,试体会月到中天,风来水面的爽致,“海棠春坞”不管季节如何,都让你想象隔壁小院里的春光似海-当然春季最佳,复杂点的如“濠濮间”,则非有“庄子惠子同游濠濮之上”的典故知识,不足以站在那里以古代高人自诩。只是这些要求鉴赏者有相当高的文史素养,像咱们这样的可能会徜徉其间,物我两忘,一日游的老百姓们只能是在狮子林迷宫一样的假山系统里急匆匆地绕来绕去,一面心里暗骂设计者把他们当猴子遛。文字在今日中国还是有市场的,中国老百姓历来有对象征和意义的癖好--虽然那场浩劫把大多数传统都催枯拉朽了(万帮主传的文学旅游的帖子,虽然看似有些无稽,事实上相当合国情)--看看新开发的景点里,百丈山崖上大红油漆刷写的“飞龙”“卧虎”,就可以知道传统仍未死,只是由一位长须飘飘的智者退化成一个傻小子了。

大家可以试试让他变回那个智者-只是需要细心的教导:如果你在大石上刻上一段文字,一定要耐心地注解上它们的出处,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培养出一群精神贵族的人民需要几代呢?

好在我们有的是浩瀚的传统,不用扔了也还挺可惜的很早以前古典园林曾是我的至爱,当初选建筑专业有一大半是因为她,时过境迁,刚开始遇上这个题目时,竟有些无从说起。事实上,中国园林的基础源于中国的士阶层文化,而当今的社会这个阶层已经不存在了,当然,恬不知耻的讲,咱们也是士阶层,可是这回事

吗?天低下有这么多的士吗?而我们中间有有几个够的上士呢?夸张的讲,除了读书上的作者,我们都不是士。然而他们是否还有过去的那种特权呢?我们难道要为了园林的复活,而去把中国人民都培养成士大夫,而这有有多少可能性?当然我并不是要愚民,但这种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都只是一种童话。

如果我们修个花园就可以满足大家的需要,我门又何必非要去做一些假而无庸的东西呢?

当一种事物的服务对象已经消失后,这种事物的存在就只有历史意义了。

胡说一通,因为这个问题以前想过,所以今天不吐不快。

桃兄的话让我们这个帖子开始进入正题了!桃兄的帖子,使我深受启发。

我90%同意桃兄的看法。只有一点,和桃兄商榷。就是关于古典园林的欣赏问题,在三年前,我和你的看法可以说如出一辙,最近有了些其他的想法,在这里说出来同诸位讨论。

我现在觉得我们好像都把自己看的过高了,我以前也总认为不了解典故、不玩味山水画的意境就无法欣赏古典园林,这在某些角度上是正确的。但是这只是一种欣赏结果。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层次,对于古典园林,我最近做过一个调查,吃惊的发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它都很欣赏,虽然在为什么欣赏、欣赏什么这些问题上偏离了造园者的初衷,但是他们确实真的感受到了愉悦,也就是说欣赏到了美的存在。所以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许多世界上公认的艺术珍品,也是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的热爱。

刚好在这时,我碰巧又看到了刘心武的一篇文章,讲述同样类似的一种情况,不过欣赏的对象换成了柴科夫斯基的《船歌》,内容是说一个搬煤工坐在他家门坎上听这首曲子入迷的情景。

我还真听到有人对狮子林的评价了:“那些洞真好玩儿!”

所以我最近老在想:我们对居民的要求真的了解吗?我们所追求的那些个东西真是老百姓们心里想要的吗?

其实环境就是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的一种更高的生活追求,所以这种追求总是想更上一层楼的,虽然有个花园(我不太清楚您指的花园是?)已经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了,但是如果有更好的环境,恐怕您也不会拒绝吧?就像住宅一样,两室一厅也能满足要求了,可为什么个个都想住别墅呢?

不错,我们现在正是在讨论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意义。(我姑且同意“古典园林的存在现在只剩下历史意义了”的观点)

另外:园林一直是活的,所以不存在“复活”

前面说得有点片面,加点补充

文字/匾额/提注有时还起景点的“使用手册”或“产品说明书”的作用,像“万壑松涛”提醒人用听觉,“四面荷风”提醒人用嗅觉...等等

一方面,在新做的景观里试着教育教育老百姓,给他们灌点陈年小酒。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真要是培养出一些古人的超脱心态,没准还能活得轻松点。

一方面,再深入挖掘抽象提炼一下古典园林中,超越时空与文化背景的一些比较本质的东东,和今日老百姓们能欣赏到的、想要的东东,想来会很有趣下面恭录一篇呓味深长那里白丑先生(名字好像与我有关呵-“漠北双熊?!)的文章,体现了对古典园林的一种非主流的解读方式-虽然白丑君可能也是我辈中人

苏州我在苏州园林里转的时候有两样东西一直打动我:

一是各种精致而丰富的自然或人为的肌理:密密的码得整整齐齐而又弯弯扭扭的瓦片,排成各种图案的光溜溜的黄的灰的绿的各样颜色的小卵石铺地,仿佛是自然的被精雕细刻啄磨过的小灌木的无数小叶片组成的树冠,老的白墙上的被雨水和岁月画上的一道道或深或浅的黑线,还有那阳光滤过树叶投在白墙上的斑驳的影子等等。

二是随意:长长的廊子和高高的白墙有一种随意:若即若离,无在乎碰上还是离开;假山和路有一种随意:或者钻过去或者爬过去或者绕过去,实在不行我不过去,就在此嘎然而止也无不可;室内和室外有一种随意:有顶的是室内?可偏偏屋顶盖着湿湿泥土,而泥土上还长着小草,飘着雨的是室外?门围着的是室内?说不清的,因为那是随意。

有很多的书上在讨论园林的空间,所谓起承转合,所谓虚实转换,还有园林的手法,有对景,取景,借景,还有好多。可他们仿佛忘了园林的空间是为了造景,而这里面最关键的当然是景本身。

我看苏州园林的景(并不狭意的指哪些景,一柱一墙一铺地即可成景),其妙处就在于它的随意和那精致的肌理,或者说精致的随意,或者也可说是对随意的尊重。

如果要批评十么现在的建筑或景观,不要看他说十么用了传统空间或学了园林手法,只要看精致否?随意否?呵呵,一班粗糙的做作而已!偶有精致的做作就算不错啦

我认同你的观点,在时时处处要突出个性的今天社会,共性就越明显了。很多人都说建筑要结合本土文化特点,日本,中国都在做这件事情,可是日本是成功的典范,而中国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让人看了既难受,又难过。是中国的建筑师不行吗?做出来的东西不是太土了,就是四不象。

尴尬的中国建筑界。

园林艺术的成功是人们对它所依存的文化根基的了解,熟练应用。

建筑师在担当一个如此重要的角色种,要真正做出有本土特色的东西,就要深挖本土的哲学的思想。空间的运用是建筑的实质,可是看看国内的建筑案例,变化的形式让人看了过后,没几个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西,更多是形式上的转与,借用,直白得都雷同了。我想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建筑为什么和国际口味接不上口的原因吧。

借鉴和学习不可少,但更主要的借鉴的时那种运用的方法,同时民族的东西,日本人把它变成建筑的语汇,或者联想,或者象征,更多的体现在空间的运用法则上,不是很赞赏日本的东西,但是不觉得好的东西。

古城市布局的"里分"思想影响了中国建筑很长一段时期了,直到现在人们还是在用它,聪明的建筑师,不是在形式上的想象,而是变为抽象的建筑语汇用到自己的建筑中。

一句话,扎实的学习,深挖国内文化的深刻内涵才能做出好的东西来。

诸位讲得都非常正确,所谓仁者见仁。都很值得我学习,工作之后,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拥有的时间却太少,宝贵的时间都花在赶图中了,没有空自我完善,看看周围的同行们似乎都陷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中,为了自己的腰包而奔忙,我觉的诸位能上网来讨论这些问题,本身就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足和自我提高的心态,我们一起努力。

我以为概括得非常好,而且似乎触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另一个质的方面:

试与日本园林相比较:我刚接触日本园林时,很为之叹服,以为中国园林往现代发展终会如此,然而时间一长--借用白丑兄的话--精致则精致尔,随意似乎不够随意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漫步皇居东御苑时,看着周围修剪的圆滚滚的、精致的灌木,不知为什么觉得心里有点发紧,不像在苏州的园子里一样,感觉可以在任何一条长廊边,任何一条“美人靠”上放松的躺下去,躺上一整天。

也许是因为像陈从周先生说得那样:日本是自然中见人工,中国是人工中见自然?

也许这里反映着大国的气度?和小国的经济?

也许“随意”一些,比较适合一些我们的民族性格和粗放的管理?

也许“随意”到了极致,就是不见设计斧凿的最高境界?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POPOKA兄的话,确实很有道理。

我们现在面临的这种优秀的历史遗产与尴尬的现状这种巨大的反差,事实上究其根源还是在于社会的主流哲学思想与社会现实的抵触上:一方面是日益明显的社会阶层的分化,另一方面在文化与哲学思想上的强制性的趋同,这种矛盾通常都将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环境中出现强烈的碰撞。所以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本来是普通市民生活与交流场所的城市各种绿地,但是其内容和形式却往往被并不经常使用这些场所的社会的另一阶层所左右。于是,夹杂在其中的设计师们就成了最痛苦的一群人。

反观中国的古典园林,其使用者的社会阶层针对性十分明显,因此从内容和形式上,针对这一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的挖掘相对而言就十分彻底。

所以,我还是这样认为,对古典园林的研究,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其对使用者生活表现的这种“发掘”精神和技巧上,而不仅仅是某些表现内容和形式。

仔细阅读之后,大家谈得很有深度,且涉及的面也很宽。在这里,受人鼓励,在此我补充一点拙见供各位批评指正。

的确,在设计领域受到社会另一阶层--“长官意识”庸俗观点的束缚,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受其影响。因此,谈“随意”、谈“精致”不可避免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认为景观设计可反其道而行之,主动迎合“长官意识”的口味,深刻挖掘他们这一社会阶层对景观的价值取向,但同时也要普通市民在景观设计地域中积极参与,关键所在是处理好“度”与“量”的关系。楼上的同仁们都赞同景观设计要从“生活”出发,以人为本,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实质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之中。而现在人浮于世,先须引导上层人物,改变他们庸俗的品味和一些政治目的,这需要从事园林和景观理论和设计领域的同仁们群策群力。新加坡这一国家公民对景观的认识是至上而下的,所以我个人观点是,在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历史文化的同时,中国景观革命也须至上而下。否则,最痛苦的永远是普通市民和我们这些设计师们。

各位说的太全面了,以想插都插不进,就本人而言,环境好难设计!

现在的设计,我想还是要溶入自然,但是,今天的自然好象已不存在,只好创造自然,创造园林!

既然谈到了这个深度,我想是不是可以问问这两个问题了:

1.我们的人民生活幸福吗?

2.我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能作些什么,可以使他们生活得更美好一些?

从来没有试过以布道者的热情,向领导们为百姓谋求一方空间;也是因为心里从未踏实--我作的这个是老百姓们真正想要的吗?

那么,从行为学的角度、心理学的角度、类型学的角度、生态的角度、美学的角度......什么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而我们又能做到的呢?而我们又如何能了解到这些呢?

--一直没有深入地想想这些问题,直到看见楼上很久兄和随风兄的两张帖子

这个标题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广大的从业人员。当然,不是那些只为腰包而奔波的人们,他们太累了!!诸位仁兄的高谈阔论深深的震撼了我,看来我发言也需要几分大胆。

我的一位导师告诉我:去苏州我们是去朝圣。

谈到古典园林,我们就不能谈到历史的沉淀。也许多个世纪以后,许多被我们嗤之以鼻“中国现代园林”也会成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先不管后人如何评价,但是现在的我们确实很矛盾。效益,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它左右着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我们是在无奈中寻求突破,在矛盾中寻求自己的方向。赶工的日子,留给你的只有作图的时间。空闲的时间,留给我们的又只有开不了锅危机。确实,那份随意成了我们的一种想往。也许,我们都倚在“美人靠”上,再来谈这个话题,也许更有深度,更加全面。正如:“如果没有了钞票,我们会生活得更加轻松,但是能没有钞票吗?不能,所以我们也不能生活得很轻松。”如果我们都成为王国维一样的人物,那么我们就能有古人一份随意,但是,我们能成为王国维吗?能,只是那样,我们就不能接到工程来做了。在我看来,现在我国的园林已经迈开了融合的步伐。因为大家一看都是知道,哪个是日本人作的园林,哪个是欧洲人做的,那个是美国人做的。至少大家会知道哪个不是中国人做的。这就是区别,将来都可以放在教科书里,谈谈各种风格园林了。在开放的时代,我们对泊来的都有一种亲切感。可喜的是,现在有了碰撞。碰撞一:到底是刻意还是随意。刻意,反映了设计师的独具匠心,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专业人士。随意,那是我们所憧憬的,但又有曲高和寡的担心。还是桃兄那句话,人工中见自然。刻意中见随意就是开启古典园林如何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的思维导向。我不赞成按照“长官意识”去严格区分现代式和古典式。在这一点上,太极的原理很值得借鉴。忘记本来就是一种创新。

碰撞二:文脉主义和场所精神。这就是我看了桃兄的一篇高论,我在这里就冒昧的借用了。(桃兄,我可付不起版权费,呵呵)大家去看看,应该回比我有更深刻的体会。(在这里我先谢谢桃兄的良苦用心)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传统意识的继承和新文明环境的树立很明显是对立统一的。在目前阶段,针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我暂且认为是对立多于统一。其实也就是迎合与引导的焦灼。在这一点上,我苦无定向,就好像我热爱高雅艺术,但对流行音乐更有兴趣。不要取笑我,我还年轻呢!!呵呵!!

语言累赘了点,大家不要见怪!

传统与创新本来就是矛盾的,要保留传统,就很难创新,而设计师的天职就是创新。关于这个我希望大家读一读陈志华先生的《北窗杂记》,他对建筑历史和园林式都有很深造诣,他说引经据典是没有用的,我在此也无意引经据典,只是很赞同他的说法。既要传统,又要传统,这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这就好比是我们又要穿西装,又要中国特色一样荒唐。要传统就不可能进步,要进步就必须抛掉

传统。柯布西耶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我认为景观师也应该向现代主义建筑来学习,创造出真正的现代的景观来。彼德沃克说景观界的现代主义进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建筑界的现代主义是一个革命的过程。现在中国的园林还停留在一个折衷主义阶段,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与世界的差距造成了一个历史上的断层,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现代主义,而这时后现代主义又进来了,与中国的折衷主义结合,剩下的孩子不伦不类,这个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Nini的说法我很赞成。

前言: 中国有悠久灿烂的文化,由于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体系,是世界建筑史上一颗七彩的明珠。而近代的国力衰落,中国建筑业院院落在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后面。中国建筑的现状与昔日的辉煌极不相称。未来如何走?怎样面对传统与现代这一最为重要的问题将影响到中国建筑未来的命运。

顶尖城市规划设计大师名单十大排名 中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戴帆(DAI FAN)

顶尖城市规划设计大师名单十大排名中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戴帆(DAI FAN) 21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戴帆(DAI FAN)将宇宙生态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提出了"宇宙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宇宙城市"理论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 戴帆(DAI FAN)是共振城市规划集团的规划和建筑总监。 共振城市规划集团,总部位于美国,中国的总部在北京,共振城市规划集团是世界一流设计事务所之一,引领21世纪城市和建筑思潮。 共振城市规划集团是全球一流的城市规划、园区规划、文旅规划、产业园区策划、园区规划、园区建筑设计、产业园区景观设计、产业园区商业运营全产业链集团,打造举世瞩目的全球性地标姓,国际顶尖的园区生态综合性平台集团,荣获环球设计大奖、亚洲设计大奖等几十项国际大奖

共振城市规划集团在国际上荣获诸多设计大奖,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始终致力于多领域创意性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与实验工作,旨在通过动感的、演进式的实践,回应不断变化的现代生活的社会、文化、政治与技术等方方面面。「共振」也是用宇宙观念来分析建筑、建构物体以验证自己理念的先驱。其作品从单体住宅到市政建筑,再到城市规划都体现出特有的哲思和结构张力,著名作品包括台州海城新区城市规划、美国德克萨斯州泰勒市占地面积400公顷的“太空城”、巴黎新浪潮多媒体音乐厅、印度阿萨姆邦机场等。 共振城市规划集团是少数进行全方位设计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其对建筑项目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设计、方案设计到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道路设计全面负责。R + C 城市规划设计集团「共振」覆盖了城市规划及建筑相关学科全部领域,例如城市产业规划、旅游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规划、城市概念规划、交通规划、生物区域划分、暴雨处理、停车、城市总体设计、城市声学和平面造型,它是当代城市设计和包括社会、环境和经济数据的城市自然规划的重要团队。 共振城市规划集团在通州大运河新区城市规划中,重新发掘城市创意,将运河文化塑造为城市特点,以形形色色的创意激活城市问题,以新的创意改变城市的创新思维,想象一座城市的创意蜕变,在商业项目中深植创意文化:“创意城市创举”,发掘潜藏的传统和习俗资源,在非创新环境中的创新,播下创新种子,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并勇于冒险,对新时期的都市生活,还有都市如何进行全球性的创意交流与运作等等,需要对传统进行颠覆,实质性地重建重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新兴产业和传统文化体系的积极结合,体认到良好的构想只要化作都市景观文化便能激发潜力等,采取这些属于新时期的开创性策略便能够很好地达到建设创意城市的效果。 共振城市规划集团的创始人和规划总监戴帆(DAI FAN),引领着当今国际最先端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思潮,戴帆(DAI FAN)也是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设计大师之一,其作品冲击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意境分析 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审美中最重要的核心范畴,是东方艺术魅力的神奇所在。中国传统的“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意境理念,不仅推动了我国艺术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我国a-~建筑的审美发展。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构成;意境 1.楼阁建筑意境分析 楼阁是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是极为常见的园林建筑。楼阁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高峻宏敞是其重要的特征。同时,古人对楼阁的追求有两种倾向:“欲与南山齐”与“高处不胜寒”。 首先,楼阁的特点是壮美与优美。和其他艺术类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也体现在了和谐与对抗中。中国自古以来推崇高大阳刚之美,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所在。登高远眺,会使人领略到平地上不能体会的感受,加深对人生以及世界的理解与体验。中国美学的传统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强调“大壮适形”的中和之美。楼阁之美在“高大”与“和谐”之中找到了平衡,展现其独特的风味。 其次,楼阁强调形与势。在楼阁建筑的设计中,风水形势说对其有深刻影响。风水形势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理论,它通过对建筑环境景观中空间构成的各个方

面的把握,诸如高下大小、远近离合、主从虚实、整体局部等视觉效果及内在规律的调和,使得建筑观感能够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引起审美愉悦。在单体建筑的尺度控制上,风水形势说尤为重要。 2.亭和塔的建筑意境分析 塔本为佛教中的墓塔,传人中国后逐渐演变成高层观景建筑和宗教标志建筑。“亭者,停也”,是供人驻足休息的一种小型建筑。亭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形式美之精华,有很高的观赏性与实用性。 亭和塔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既是观景建筑,也是点景建筑。亭和塔一般成为激发山水意境或建筑意境的点睛之处,它们作为主要空间因素,虽然是意境中、视觉上的“画框”的中心,但却与欧洲集中式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在环境中不能独立地构成景观,一般从属于既定的环境之中,联系植物山石和周围建筑共同构建景观,成为景观结构的枢纽――“点”。 亭和塔的空间意境从建筑本身结构到环境空间的结合都体现出“动静相映、虚实相生”的意境。首先是空间的虚实交错,由于亭和塔经常是空间的中心,甚至可以认为是空间中的“点”的垂直拉伸,因此常常被作为“实景”。但亭本身有着通透的视觉感受,空间分割感不强,使空间虚实变化丰富。其次是动静结合,作为在线性上和空间形态中的

世界十大知名景观设计大师教学教材

世界十大知名景观设计大师作为一名景观爱好者,或许你会对景观设计巨擘们的名字很熟悉。我指的是那些在 景观设计史中留下足迹而家喻户晓的人——例如勒?诺特、万能的布朗、奥姆斯特德及布雷?马克斯等,均是过去几个时代里行业中极为睿智优秀的设计师。如果你对这些名 字不熟悉,那么你应该了解下! 但谁是当代景观设计行业的领导者和具有远见卓识的人?请关注下面这些人的名字,他们多拥有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作家和教授的多重身份,他们是当今世界 景观设计学领域里最优秀的10个人物或团队。 1. 戴帆共振景观设计集团(R + G景观设计集团) 共振景观设计集团(R + G景观设计集团)是世界知名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集团之一,工作领域涉及土地规划、城市设计和规划、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旅游规划、产业规划、工程设计、战略研究等方面。共振在城市规划、建筑理论与设计语言 创新方面的贡献是21世纪世界建筑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集团一直站在世界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最前沿,代表着当今国际最先端的设计思潮。自成立以来,它已经 在亚、欧、美多个国家完成了城市设计和规划、旅游区规划、工业园区规划、新兴商 业区规划、美术馆、博物馆、商业综合体、音乐厅、城市交通枢纽设计、住宅、园林 景观、桥梁、广场、宗教教堂等一系列极具革新性的工程项目。事务所的规模逐步扩大,拥有300多名城市规划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和工程师。共振进入中国已 经有10多年的历史,目前正在中国飞速发展。21世纪的中国,建筑事业方兴未艾,建筑师们一直在苦苦思索、探求自己的建筑之路。

2.澳派景观设计工作室 悉尼邦迪到勃朗特滨海步行木栈道,澳派景观设计工作室 作为一家澳大利亚的公司,澳派提供创新的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设计服务,在阿德莱德、墨尔本、悉尼和上海均设有办事处。他们最近通过悉尼中心城区巷道改造项目获得了澳大利亚城市设计国家奖。每隔一两年,澳派景观设计工作室甚至会进行公益性服务工作——同具有相同想法的、希望积极影响他们社区的人们进行合作。如果你住在澳大利亚,快去了解他们吧! 3.Pok Kobkongsanti–TROP:terrains+open space景观事务所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中国的历史悠久,古典园林设计也形成了独特的造园艺术,当今在世界园林发展上独树一帜,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如何设计才能吸取与继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念,并满足现代人对休闲与审美的需求,这是目前园林景观事业最值得关心的问题。 标签:现代园林景观;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运用 园林景观设计对现代化城市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象征着城市文化,可将文化特色更好的显现出来。基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中,提炼出与现代城市发展相对应的设计思想,且将其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可大大提升公众对古典园林的认识。鉴于此,园林设计人员可通过古典园林挖掘出更多设计私下你给,以丰富整个园林设计的同时,又可将现代城市园林特色更好的凸显出来。 1 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 我国古典园林已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在世界园林艺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前我国古典园林建设中许多已成为名胜古迹,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缩影,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但在当前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影响,部分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上更注重形式,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视觉冲击力,但缺乏内涵,而且在园林设计上没有将中国人内心对园林景观的感受和理解考虑进去,这对于中华民族景观事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当前在现代化园林设计过程中盲目的引用西方园林设计理论及思想不利于本民族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在现代园林设计上,需要充分的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对其进行继承和创新,使其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出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古典园林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对地域性景观的认识,这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师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所以在现代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以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作为思想脉络的根源,从而营造出具有较强观赏性及适宜居住的景观作品。 2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天人合一”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 中国因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就赋予了其更加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因此,由较多自然资源构成比较独特的乡土景观类型,已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空间主体,重点强调园林景观意境表达,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景观设计效果。古典园林设计过程中,大力推崇和自然较好的融合,顺应自然发展,和自然和谐相处,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基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现代园林设计思想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景观资源均得到较好的开发及利用。但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点是,公众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很多树木被砍伐,加之公众的安全意识相对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浪费较多生态资源。

欧洲古典园林的发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欧洲古典园林的发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在英语中,传统园林称为Garden或Park.从14、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大拓展,园林设计从历史上主要的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重。园林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而是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供休憩、交往和游赏的场所。在西方,园林(Garden或Park)概念自此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更广泛的景观(Landscape)的概念。19世纪下半叶,LandscapeArchitecture一词出现,现在成为世界普遍公认的这个行业的名称。 欧洲古典园林发展过程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为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奠定了基础。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格。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各种装饰变化细腻,喜用瓷砖与马赛克作为饰面。这种类型的园林极大影响到美洲的造园和现代景观设计。 巴洛克园林 17、18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热衷于自然的倾向影响了英国造园,加之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18世纪中叶,作为改进,园林中建造一些点景物,如中国的亭、塔、桥、假山以及其他异国情调的小建筑或模仿古罗马的废墟等,人们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林或英中式园林。 欧洲大陆风景园是从模仿英中式园林开始的,虽然最初常常是很盲目的模仿,但结果却带来了园林的根本变革。风景园在欧洲大陆的发展是一个净化的过程,自然风景式比重越来越大,点景物越来越少,到1800年后,纯净的自然风景园终于出现。 19世纪上半叶的园林设计常常是几何式与规则式园林的综合。19世纪末,更多的设计使用规则式园林来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艺术和建筑业在向简洁的方向发展,园林受新思潮的影响,走向了净化的道路,逐步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设计。 19世纪,造园风格停滞在自然式与几何式两者互相交融的设计风格上,甚至逐步沦为对历史样式的模仿与拼凑,直至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中导致新的园林风格的诞生。 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花园风格更加简洁、浪漫、高雅,用小尺度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构筑花园,并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这种风格影响到后来欧洲大陆的花园设计,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 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具重大影响的学派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众所周知,中国的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的风格著称的。寄畅园之所以能这样吸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要从人性的本原来寻找原因。在社会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生活节奏与生存环境均受到了极大地破坏,因此在闲暇之余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就成了人们的一种追求与奢望。中国园林设计遵循的也正是“法天象地”的自然法则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园林是大自然的艺术,从大自然中摘取自然元素是造园的基本要求。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在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并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的天成之美。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不对称的布局。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约束。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赏析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景观大师作品赏析 摘要:在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传统园林服务于上流社会贵族和富豪阶层,是社会地位、权势与经济实力的象征。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西方社会逐渐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园林的服务对象变为城市自身以及普通市民,因而出现了开放型园林——城市公园与国家公园。它们的出现,拉开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序幕。 关键词:传统园林;城市公园;国家公园;景观设计 奥姆斯特德的主要观点 ?主张充满“人性”的设计 ?用理论影响美国景观行业发展 ?用行动促进美国景观教育进步 奥姆斯特德部分简介: ?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 ?19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185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 (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

?1857年秋获得了纽约市中央公园负责人的位置 ?1865年与沃克斯共同完成他们在中央公园的工 作,并设计了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 ?1895年他退休了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他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规划 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 从公园、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 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 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 可磨灭的影响。 年轻时的奥姆斯特德的不幸遭遇 ?在奥姆斯特德4岁的时候母亲去 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 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 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 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 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 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 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 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 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 正常的学业。 ——上图:纽约中央公园局部景观 不断努力的奥姆斯特德 ?在放弃学业后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 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 贸易旅行了-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

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

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声环境舒适宜人的佳构随处可觅。但像中国古典园林那样,将声音美自觉融入景观营造过程,并同哲学原则、艺术手法,以及人的主观感受糅合为一,并最终成就出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声音意境来的,实属罕见。王世仁先生曾经指出:“利用音响来创造美的环境,中国大概是世界上开掘得最深的 国家了。”[1]这恰当地点出了中国与西方园林在声环境营 造方面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声景观营造特征。 在长期的景观实践中,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声景观营造思想,成就出一大批以声音美为主题的景观佳构。光杭州西湖就有“曲院风荷”、“南屏晚钟”与“柳浪闻莺”三个景点直接以声音美为欣赏对象;苏州拙政园则有“听松风处”、“留听阁”、“听雨轩”、“梧竹幽居”等多处景观分别以风声、雨响、竹韵、梧音为营造主题;承德避暑山庄更有“远近琴声”、“风泉清听”、“万壑松风”等二、三十处声音风景……这些声音景观一方面构成了园林的物理听觉环境,同时更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对宇宙人生特有的领悟与理解,由此而产生的声景观艺术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特色的艺术成就之一。下面,本文就从自然风景、诗画意境以及人生至境三个层面,就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声景观境界特征进行阐释。 1自然风景 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一直指导着古代中国人对待自然的行为方式,培育出一种“道法自然”的风景欣赏品味。在这种“道法自然”的风景审美 意识下,“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2] 等一切自然属性,均具有“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2]的 风景意义。正所谓“天地大园林,园林小天地”。因此,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将声音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欣赏,并在景观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声音风景营造经验。 首先,那些借助风与水的流动,或依赖草木丛集触机而发的园中天籁,自有一种时间性的稍纵即逝与 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 袁晓梅 吴硕贤 终而复始,可以为园中深沉静默的房屋山石平添几分活泼的生气。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所体验到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次,自然界四季交替,风雨显隐等又带来了园林声环境的应时变换,使其恒定的物质空间具有了流动、变化的时间维度,从而将原本有限的物质空间体验拓展到时空四维境界,更加深化和拓展了园林的空间感受。清初陈扶摇所著《秘传镜花?卷六》指出:“花开叶底,若非蝶舞蜂忙,终鲜生趣;至于反舌无声,秋风萧瑟之际,若无蝉噪夕阳、蛩吟晓夜,园林寂寞,秋与何来?”就是对声音这一独特时序特征的风景价值的肯定。 再者,由于“我们能占有的最大空间以我们的听觉 范围为极限。”[3] 故一个良好的声音环境是可以使视觉空 间的物理有限性得以突破,从而拓展出更加丰富的景观层次来的。试读两则古诗: “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4]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 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5]在这里,诗人正是借助了一片化实为虚的蝉声起伏与玉人箫声,将园林景观由眼前的绿柳红亭以及清波亭桥,引向了更为辽阔无垠的境界。明代计成《园冶》中曰:“萧寺可以舶邻,梵音到耳”,就是对声音所具有的空间拓展价值的认同。 另外,人们记忆中典型的环境气氛往往极易被经验中的听觉经验刺激所引发,以至闻声忆旧,随处佳境。张潮《幽梦影》“闻鹅声如在白门;闻橹声如在三吴;闻滩声如在浙江;闻羸马项下铃铎声,如在长安道上”的说法,就很好地展现了声音富于联想性的风景价值。唐代诗僧贯休所作《风琴》:“至境心为造化功,一枝清竹四弦风。寥寥双耳更深后, 如在

著名园林设计大师

著名园林设计大师 迈克尔·范·瓦肯伯格是美国景观建筑设计师协会成员,罗马美国学院的设计成员,还拥有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生院的查尔斯·艾略特教授头衔,自1982年以来就一直在景观设计学研究生院教授景观设计学课程。在1991年到1996年期间,他还担任了景观建筑系主任。 迈克尔·范·瓦肯伯格 迈克尔·范·瓦肯伯格在1973年获得了科内尔大学农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在1977年获得了伊利诺斯大学美术学院的景观建筑硕士学位。现在,迈克尔同时负责管理剑桥大学和纽约事务所两个地方的工作,迈克尔·范·瓦肯伯格景观设计事务所(MVVA)在美国纽约和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均设

有分支机构。迈克尔·范·瓦肯伯格作为公司首席设计师,他的作品多次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设计大奖。2 005年凭借出色的环境设计荣膺库伯·休伊特国家设计奖。2 006年校友谷(Alumnae Valley)改建项目荣膺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优秀奖。 迈克尔·范·瓦肯伯格景观设计事务所涉及的设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城市、公园、大学校园、企业、花园、居住区等各个尺度的景观设计。从古老农庄的大尺度景观到城市公园和庭院中的亲密空间。迈克尔追求着一个终身的目标,那就是在城市、校园、花园以及其他的任何地方,景观都可以成为加深和丰富人们生活的一个活生生的设计媒介。他设计的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海龟溪花园(GARDEN ON TURTLE CREEK Dallas,TX (1997-1999)),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建筑与景观,景观与环境,生态与艺术相互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是现代景观设计美学和环境敏感性相互统一的典型范例。其他主要设计作品有芝加哥蜘蛛岛(SPIDER ISLAND Chicago,IL (1999-2000)),查尔斯顿玛丽恩广场(MARION SQUARE Charleston,SC (1998-2002)),布鲁克林大桥公园(BROOKLYN BRIDGE PARK Brookly n,NY (2003-ongoing))等。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如果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且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话。那么概括地讲有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这两种园林风格是: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前者的特点是: 整齐一律,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放整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联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一句话,就是强调人工美。后者的特点是: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上述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 一个着眼于几何美,另一个着眼于自然美。除了这两种园林外,还有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自特点,但就其对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态度来讲,非侧重于前者,即侧重于后者。 如果说西方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建筑所遵循的构图原则基本一致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则很不相同。传统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它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那么传统园林建筑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情景交融:

世界知名十大园林设计大师之戴帆 山西大同造园

世界知名十大园林设计大师之作品介绍戴帆是共振景观集团(R+G)的设计总监。共振景观集团(R+G)是世界知名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集团之一,工作领域涉及土地规划、城市设计和规划、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旅游规划、产业规划、工程设计、战略研究等方面。共振在城市规划、建筑理论与设计语言创新方面的贡献是21世纪世界建筑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园林起源的精深因素——神话传说,以上是园林形成的物质文化因素,事实上,园林的萌芽离

不开人类的精神活动。在精神活动上,园林的萌芽则源自于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信仰和由此产生的神话。正如《圣经》中的伊甸园,佛教的极乐世界,《古兰经》中的天园一样,中国的古典园林也有一个神话的模板——昆仑神话和蓬莱仙境。这当然是一种冒险,思想既是一种试验、同时也是自由、是去试错的行为。把人的本性描述为去犯错误,其实想说的是宽恕错误,也就是“思想自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戴帆最新的建筑作品“空谷幽兰——中国山西大同造园”将于2014年12月亮相法国里昂“造-建筑中国”建筑设计展。在“空谷幽兰——中国山西大同造园”中,戴帆(DAI FAN)所领衔的共振将前卫的建筑结构观念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建造超现实的建筑意象,将生活、艺术和宗教用一种无法抗拒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模糊了现实与梦境。 在2014年10月举行的“共生国际建筑展”中,戴帆展示了新的建筑概念作品“空间、时间以及超越“,一起参展的还有英国扎哈?哈迪德、奥地利蓝天组、日本矶崎新、美国的理查德?迈耶建筑事务所等在国际上活跃的建筑师,共振的作品表现了卵生的建筑空间哲学,空间万物产生在一个卵形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

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

世界五大知名平面设计大师

世界五大知名平面设计大师戴帆用天才向极峰探险

绝对自由的创造: 诙诡谲怪,道通为一”戴帆的平面设计研究 编辑 戴帆是当今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广泛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之一,戴帆的平面设计的价值在于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打破源于西方的当代国际主义风格的常规与教条,也不同于当代日本平面设计的阴柔美学,把平面设计分割成诗歌、观念、宗教的载体,从民族的深层次文化中寻找基石建立自己美学的语言。 戴帆经常用分解、变形、抽象的手法处理物象,分解的极点,或仅具一目一羽;变形的极点,或类于行云流水;抽象的极点,是化为纯粹的曲线。形固有失,神则兼得。将异常的观念展开 于同一个平面之上,边界彼此接续,并勾勒出一条虚线平面远未将多元体的维数缩减,而是对它们重新进行划分,令它们彼此交叉,以便使任意数目的多元体和情节得以并存。融贯的平面是所有具体形式的交叉。平面就是振动,就像海浪一样,就是展现于融贯平面之上的变动不居的边界,每个人都如一股海浪般推进,平面的语言是一股海浪般的振动沿着遍及整个平面的逃逸线而蔓延。 在平面设计的观念中,戴帆认为,平面其实是由许多累积之层(Ayer; F loor; Tier; Storey)所构成,层在于使物质成形,将强度限制于或将特异点固定于系统之中,层与层之间游弋着未成形、未经组织化、未被层化和去层化的意识。昂首、辽阔的造型所构成的冥远、辽阔的空间与深邃、幽昧的平面所构筑的心理空间,地上、地下两个时空都是戴帆关注、谛视、凝想的永恒对象,圆的镜橼,方的扭周,两者之间是广大无垠、旋动不息的宇宙的缩影。

设计师在这里展示的是根本的事实,还有它转化成的想象、悲哀、希望、爱、欲望、美丽。这个时代的中国的平面设计,不紧紧是设计师的,也属于这个国家的缩影,就像一个国家心脏跳动的心电图,是一种彷徨的心电图。在这样的设计前面,你只有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任何细节。美好的东西总是稍瞬即逝,记忆,是建立在经验之上。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许不是看不到美的东西,而是看过之后,再无法忍受不美和平庸的东西。那种气质似曾相识。是的,那是中国当代独有的色彩:曾经拥有深厚和悠长历史的国家在急速发展中所涌现的生命冲动与迷失。或者说,一切能记住的都是抽象的、不可描述的。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应该怎么来保存我们的记忆和最初朴素的感动以及灵魂呢?也许最重要的是一颗敏感、纯净的心灵。纵观戴帆的平面设计,每个项目的概念和表现似乎又各有不同,在这场独属于设计的梦境之中,我们也仿佛也看见自己的影子,被一寸寸深烙于画面中。 戴帆在平面设计领域获得的奖项和展览包括:第23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环球设计大奖、日本TDC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奖、第十一届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香港设计师协会亚洲设计大奖、亚太最佳品牌标志设计年度奖品牌形象类金奖5项提名、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品牌形象类全场金奖、捷克斯洛伐克特尔纳瓦国际海报三年展、2010 大声展、世界设计大会POST__:现代国际海报设计展。

国内外景观设计公司TOP10

EDAW 易道公司,地暖公司,成立于1939 年。它一直都是世界领先的企划公司,获得 过上百项客户和行业奖项。EDAW公司通过其全球26 个办事处协力完成园林建筑、城市设计、环境和经济规划服务一中国总部在北京。易道是最早进入中国 的境外世界级景观设计公司,在中国担纲的大型设计不胜枚举,包括:香港阳 明山庄、北京嘉里中心、世贸中心、苏州星加坡工业园、上海浦东中央公园、 中远两湾城、深圳金海湾花园、天津顺弛世纪城等项目。景观设计经典作品: 香港迪士尼乐园、佛罗里达迪士尼欢乐小镇、欧洲迪斯尼乐园、日本福岗“运 河城”购物中心、香港机场及铁路九龙车站、新加坡克拉克码头商场、波士顿 的码头地区公园和多个奥林匹克项目,包括亚特兰大奥运百年纪念广场、悉尼 奥运村、北京奥运的水上公园和伦敦2012 年奥运会的规划项目。据说大连万科 城市花园也是啊。 EDSA EDSA 是世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领袖企业。美国的,创始人爱德华.斯通。历史、设计面跟 EDAW差不多,但它作的小区项目比较多,也比较有特色。 EDSA Orient 是 EDSA在亚洲地区的分支机构,总部在北京。其专业服务由美国EDSA 来主导。美国 EDSA总裁约瑟夫 .拉里出任 EDSA Orient的董事长, EDSA董事副总裁陈跃中出任EDSA Orient 的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领导着80 余名优秀设计师。目前, EDSA Orient 己成为中国环境景观业界内公认的行业领导者,得到众多房 地产发展商、旅游开发商及政府机构的高度认可。 项目包括: 四季花园(上海)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修编(海南)

金石谷高尔夫俱乐部(大连)亚龙湾度假酒店(三亚) 朗琴园(北京)蔚蓝海岸三期(深圳)圣美利加别墅(大连)西湖髙尔夫别墅 (杭州) 武定门公园(南京) 市政项目规划设计: 中关村科技园东入口(北京)国际休闲中心(北京) SWA 美国 SWA集团是一家全球性景观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公司,在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和景观规划领域享有盛誉,其资深设计师均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系。过去 的40 年,SWA的设计获得过 4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奖项,是建筑 E擎“全球三强”之一。另外,他是彼得沃克创办的,所以“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很正的。 亚洲总部在香港, 06 年在深圳设办事处。 SWA全球经典 Intel 公司总部, IBM 总部大楼, 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Disney World Masterplan) 美国洛杉矶时尚岛购物中心(Fashion Island) 美国亚利桑那中心 (Arizona Center) 美国谷歌总部SGI (Google Headquarters ) 日本东京大学( Tokyo University) 北京金融街 北京联想科技园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特点

珠海绿动园林-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知名服务商 官方:https://www.360docs.net/doc/688687164.html, 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特点 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而对于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绿动园林认为无论项目规模的大小,园林景观设计本身都有着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责任,应将园艺专家、土木工程和生态学家进行有机整合,并参与至项目的全部设计过程当中。追求“活力”与“生态”间更高品质的景观平衡关系,创造“参与性生态”景观。 古代园林参考 皇家园林: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 自然的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花木布置应是形态天然,乔灌木追求天然野趣。 自然的分隔空间: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自然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与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淡泊、恬静的艺术特色。 自然的树木花卉: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基本采用古树名木来搭配。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报告

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 (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 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 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 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 总结..................................................................................................................... 前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