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工业4.0

解密工业4.0
解密工业4.0

解密德国工业4.0之旅

2015年重磅推出德国探秘之行

★解密德国工业 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入德国多个企业与机构全面剖析德国工业4.0战略,引发企业家对国内制造业转型的方式、方法的思考。

★四家代表性企业参访学习——参观北威州北部智能技术网络企业,了解宝马、通快、华凌在制造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现场感受德国制造的精准生产,并进一步学习德国工业4.0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两所一流大学授课——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德国工业4.0及工业信息技术;科隆大学,了解综合性信息系统即工业4.0等。

★两家德国重要组织协会沟通交流——德国联邦中小企业协会,了解德国工业4.0对中小企业的意义;德国资讯技术和通讯新媒体协会,联邦政府战略计划工业4.0如何得以付诸实施;

★德国政府机构参访交流——走进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从联邦政府的角度介绍德国工业4.0,全方位了解工业4.0在德国各个领域的实施及跨界协作等。

★游览德国历史建筑,尽享惬意时刻——勃兰登堡门、胜利柱、帝国大厦、柏林墙、西西林宫、科隆大教堂等观光;欧洲最大奥特莱斯尽情购物,乘游艇游览莱茵河,品德国美酒,感受德国风土人情!

一、特邀专家

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博士、曾为联邦德国经济部高级官员的魏陆慈Werner 博士,与研习学员同行、交流指导。

魏陆慈Werner 博士在从业的三十年中,负责联邦经济部的国际合作事务。退休前担任联邦经济技术部亚洲司副司长,有十年的德中合作经验。Werner 博士亲自参加过中德两国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活动,有着多年的德中经济交往工作经验,熟知德中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

他本人对中国非常友善,热衷于促进两国交往事业,非常乐意在现在的业务中增加对中国的相关业务。

二、研习内容与行程

为期13天的研习行程,9次研修学习:

1、四家代表性企业参访学习

智能系统技术网(It’s OWL)——参观北威州北部智能技术网络企业,了解德国工业4.0在企业的具体应用。

华凌有限责任公司(HUALINGLU)——深入探讨德国“精准智造”的秘密。

通快公司——德国世界领先激光机床生产家族企业,学习对德国工业 4.0的认识和成功运用。

宝马——参观宝马汽车全自动生产线,感受最先进、最震撼的现代化生产技术。

2、两所一流大学授课

柏林工业大学——介绍德国工业4.0及工业信息技术。

科隆大学——了解综合性信息系统即工业4.0。

3、两家德国重要组织协会沟通交流

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学习德国中小企业在德国经济中的作用;德国工业4.0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德国资讯技术和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联邦政府战略计划工业4.0如何得以付诸实施。

4、德国政府机构参访交流

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从联邦政府的角度介绍德国工业4.0。

5、途经德国9个城市,游览德国历史建筑

柏林、波茨坦、帕德博恩、杜塞尔多夫、科隆、波恩、科布伦茨、斯图加特、

慕尼黑

6、欧洲最大的奥特莱斯爽心购物

7、乘坐游艇游览莱茵河,品德国啤酒、葡萄酒

三、组织学习

1、学习最大化——控制学员人数20-25名,保证导师与学员间充分互动,做细

做精,促使学习效果最大化;

2、课前——企业研修前做好课前交流会,完成预习功课,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并确定每次研习要达成的目标;

3、课中——课堂互动时间充足,尽可能保证一半时间为学员提问,增加学员与授课企业高管、老师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习质量;

4、课后——企业研修后导师对学员进行进一步引导、梳理、细化、升华,启发

学员把所学知识与自身企业相结合;

5、贯穿全程——带领企业家学员“边走、边看、边讲”,随时组织学员交流分享、点评收获和感悟,及时为学员答疑解惑。

四、开阔视野,掌握新知

建议企业老总带核心高管一起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管理认识,在研修过程中

促进内部思想统一与交流,更有利于推动企业日后的建设发展。

五、结交同学,拓展人脉

搭建高端学员交流平台。学员可加入我们EDP国际交流微信群,随时与相关专家沟通解决企业问题。大家互相分享各自的管理经验及交流合作项目。

一、关心什么?

1、德国已实现工业1.0、2.0、3.0,正在向工业4.0迈进,中国企业如何抓住此次机会,在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脱颖而出?

2、德国工业4.0战略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其主要战略目的与产业意图又是什么?德国工业4.0对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有哪些启示与借鉴?

3、德国工业4.0战略何以催发中国加快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推动中国制造业

升级,使之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催化剂?

4、德国工业4.0战略如何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

生产模式,并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改变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重组产

业链分工?

5、德国政府采取何种措施保障工业4.0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何种方式支持德国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二、学习什么?

1、柏林工业大学、科隆大学专家授课,了解德国工业4.0为企业管理理念及供应链带来的影响及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对技术的要求。

2、走进大众汽车生产线、北部智能技术网络、通快公司,提高对德国工业4.0的认识,了解其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3、学习德国企业如何实现创新工业科技产品的科研、开发及对复杂工业过程的

管理,提升中国企业挖掘新型工业化的潜能。

4、感受德国工业在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极高的能力水平以及其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方面的专业、领先技术,对比自身进行改善。

5、了解通讯及软件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德国企业如何对分散的生产设备实行联网,深入探讨德国“精准智造”的内在原因。

三、得到什么启发?

1、“工业4.0计划”对于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而言,更应注重中长期规划;

2、为了更好的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工业4.0的研发与创新,迫切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大力扶持;

3、基于CPS的工业4.0的制造系统涉及高度网络化系统结构,必须升级数据信息安保;同时为保证工业4.0计划的落实,必须建立跨界研究小组或平台;

4、中国要实现向工业4.0转化,必须参与国际分工,这需要一套标准的国际化建设和产品安全设计参考架构;

5、工业4.0简言之就是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而这依赖于配套的工业基础宽带设施,总体要求是简单、可扩展性、安全性、可用性和支付得起。

从中国制造来看中国工业产业未来发展的愿景

从中国制造来看中国工业产业未来发展的愿景 据了解,凭借低价格这一利刃,2010年中国工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中国制造业虽然产出约占世界的20%,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多数产业尚未占据世界产业技术制高点,离工业强国仍有很长一段距离。以我国国民经济动脉电线电缆产业为例,虽然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线缆第一制造大国,现有电线电缆行业制造商已近万家,但大多数企业仍在价格方面进行低层次的竞争,行业集中度低下,甚至有人用了“自相残杀”一词来形容中国线缆市场的价格混战局面。 数据显示,中国排名前十名的线缆企业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10%,即便是行业中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也不过1%~2.5%。反观发达国家的线缆市场格局,美国前十大名线缆制造商(如通用、百通、康宁、南线等)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左右;日本7大线缆企业(如古河、住友、滕仓、日立、昭和等)占市场份额的66%以上;法国5大线缆企业(耐克森、新特等)更是占据了法国市场份额90%以上。 行业集中度低下导致中国线缆产业处于“战国时代”,恶性价格战的硝烟无处不在,线缆企业为了低价抢到订单,不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导致线缆行业质量问题频出,假冒伪劣产品不断。业内人士建议,线缆行业应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不断创新和提升线缆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 虽然现在中国的工业还比不上制造强国美德日,但国家已意识到中国工业面临的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中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高速铁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出口、大型飞机的研制、重型机械的世界市场抢占,无一不在说明中国工业技术在不断发展。所以展望未来,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以下的愿景: 1、中国制造业能够像“德国制造”一样享誉全球。 2011年三一重工制造出全世界最大履带式起重机,最大起重量达3600吨; 2012年中国二重独立自主设计制造的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热负荷试车成功; 2014年,中国重型院自主研发的19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试车成功; …… 以上的例子说明中国在重型机械、高精度机床、航天卫星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生产研制能力在不断发展。虽然现在的“中国制造”意味着“世界工厂”和廉价,但假以时日,随着最大履带式起重机、世界最大模锻液压机等更多高端工业产品的出现,中国制造能够跟德国制造一样成为高端制造业的代名词,那时“MadeinChina”意味着“优质优价”。 2、中国各个制造行业能拥有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在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工业企业意识到技术研发创新的重要性,而国家对技术创新扶持力度每年也在加大中。 德勤有限公司全球制造业组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指出,如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指数高于美国、德国,在当前以及未来五年均位居榜首。 2013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前五名 制造业竞争力排名2013年五年后 1 中国中国 2 德国印度 3 美国巴西

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

提纲 1.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 (1)阶段特征 (2)突出特点 (3)不利因素 2.资产阶级对国家民主化的求索 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 1.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

阶段特征: 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突出事件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厂”等近代民用工业。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现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主要表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现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收回“关税主权”;实行币制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突出特点:

图解工业制氧生产工艺

制氧站生产工艺流程一、制氧/制氮系统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空气

二、工艺流程中各步骤工作原理及用途 1、空气过滤器 空气过滤器的净气室出口与空气压缩机入口相连接,当空气压缩机启动后,内部气压低于大气压,在负压作用下,从大气中红吸入加工空气。空气经过过滤筒,灰尘灰尘会被滤网阻挡,无数小颗粒粉尘会吸附在过滤筒上,干净的空气进入空气压缩机中,所以过滤器中的滤筒需要经常吹扫。此外空气过滤器外安装有一层粗滤网,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 2、空气压缩机 空气压缩机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原动机(通常是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 空气压缩机类型为离心式空气压缩机,一个空压机车间里有两台空气压缩机,当空气压力不够的时候会启动另外一台增加压力。 ⑴EZ45-2+1空压机工作原理(简图如图1所示) 空气走向为: 过滤器 冷却

图 1

⑴ 47YD112空压机工作原理 图2 相同颜色代表管径相同 3、空冷塔和水冷塔 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自空压机压缩后的高温空气②进入空冷塔压缩空气在空冷塔上升过程中,与塔上部喷入低温冷冻水⑧、中部喷入的循环冷却水①进行直接接触换热,将空气冷却后③送入分子筛。从空冷塔中出来的冷却水④返回到冷却水循环系统中。 进入水冷塔的冷却水⑤与从水冷塔底部进入的干燥空气⑥进行逆流接触,干空气吸收水分达到饱和从塔顶释放⑦,冷却水温度降低形成冷冻水⑧,该冷冻水由泵打入空冷塔上部对空气进行冷却。

4、分子筛 分子筛吸附器为卧式双层床结构,下层为活性氧化铝,上层为分子筛,两只吸附器切换工作。由空冷塔来的空气,经吸附器除去其中的水分,CO2及其它一些碳氢化合物后,除一部分工作仪表之外,其余均全部进入分馏塔及增压机。当一台吸附器工作时,另一台吸附器则进行再生,冷吹备用。由分馏塔来的污氮,经两台电加热炉加热至180度后,入吸附器加热再生,解析掉其中的水分和CO2,后经放空消声器派入大气。 5、换热器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 6、膨胀机 增压透平膨胀机,由分子筛吸附器来的洁净空气一部分进入增压器,消耗掉由膨胀机输出的能量,同时使压力得以升高,经增压后的空气入增压机后冷却器,被常温水冷却到38左右,入主换热器冷却到一定温度167K 后入透平膨胀机膨胀,然后经膨胀后换热器进一步冷却入上塔参与精馏。其余空气直接入主换热器冷却到露点100K附近出主换热器,入塔底部参与空气分馏。 7、空气分馏塔 空气分馏塔是一种采用精馏的方法,使各组份分离。从而得到高纯度组份的设备。 空气被冷却至接近液化温度后送入分馏塔的下塔,空气自下向上与温度较低的回流液体充分接触进行传热,使部分空气冷凝为液体。由于氧是难挥发组份,氮是易挥发组份,在冷凝过程中,氧比氮较多的冷凝下来,使气体中氮的纯度提高。同时,气体冷凝时要放出冷凝潜热,使回流液体一部分汽化。由于氮是易挥发组份。因此,氮比氧较多的蒸发出来,使液体中氧纯度提高。就这样,气体由下向上与每一块塔板上的回流液体进行传热传质,而每经过

新中国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及其基本经验

新中国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及其基本经验(中国改革报 11月23日)新中国对于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是人类历史上的全新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面、科学地看待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需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从工业化的积累、形成阶段与发展阶段的结合来看待发展路径,将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三十年”结合起来,全面地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创新与发展。新中国工业化道路取得的划时代成就工业化是中华民族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必经之路。从历史上看,现代化一般都是发端于工业化,以工业化作为其主要的推动力。早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毛泽东就深刻指出:“中国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工业化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前提。立足于中国广大的自有资源与市场基础,迅速地发展工业化,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保证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巩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新中国60年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成就。工业化使我国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规模空前增长。从历史的视角看,新中国60年的经济增长,超过了中国以往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有学者根据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和安格斯·麦迪森提供的数据及历史资料进行推算后指出,新中国建国以前的500年间(公元1500年至194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增长不到1%,甚至是负增长,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更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导致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下降到4.4%。而建国后的60年,我国国

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5%,远远高于世界平均3%的水平,使我国经济总量重新跃居世界第3位。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建国初期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仅占12.6%,农业手工业占80%多,而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2007年工业占GDP比重已达到43%。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改变生产力落后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业化使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之始,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工业和能源工业、交通设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当时的中国几乎都是空白。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如粗钢、煤、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位次不断前移,仅机电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的就有近40种,出口值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到2014年度细分行业报告汇集制造行业报告互联网行业报告农林牧渔行业报告95%。我国还自主开发了大型船用曲轴、大型钢铁企业成套设备、高性能数控机床、程控交换机、大型计算机、载人航天、J10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了我国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工业化进程使我国实现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工业国的转变。建国60年的历史,是我国从主要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的历史。我国的农村人口从建国初期占有人口的9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55%。从劳动力就业情况看,建国初期,工业劳动力仅占6.7%,农业劳动力占93.7%,而目前7.6亿劳动力人口中则有4亿多在城镇,包括乡村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

从工业10到工业40

什么就是工业4。0? 从工业1。0到工业4、0 事实上,工业4.0就没有标准答案,连德国人自己都没有。 先瞧三个概念: 工业1.0 机械化,以蒸汽机为标志,用蒸汽动力驱动机器取代人力,从此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正式进化为工业。 工业2。0 电气化,以电力得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器取代蒸汽动力,从此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实现分工,工业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 工业3。0 自动化,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PC得应用为标志,从此机器不但接管了人得大部分体力劳动,同时也接管了一部分脑力劳动,工业生产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类得消费能力,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工业4、0 要理解工业4。0,我们得先瞧下目前得状况,我们称之为工业3.X,用修真小说得时髦描述,也就就是3、0中后期,这种状态叫做完全得自动化与部分得信息化、

咱们还得从工厂得业务模式说起。 作为一个工厂,存在得目得只有两个,生产产品,然后卖出去。所以在工业企业中,通常会分为两个大得部门,一个就是生产部门,一个就是业务部门,前者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管理,后者通过ERP(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 这两个系统啥区别呢?ERP更倾向于财务信息得管理,而MES更倾向于生产过程得控制,简单得说,ERP主要告诉您客户需要生产多少个瓶子,哪天下单,哪天要货,而MES主要负责监控与管理生产这些瓶子得每一个步骤与工序如何实现。 在中国工厂得很多车间里,各个生产设备之间、生产设备与控制器之间,都已经基本实现了连通。再牛逼一点得公司里,整个工厂已经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连通起来,而业务部门全部通过ERP连通起来了。 发现问题了不? ERP与MES其实并没有连起来! 所以当ERP给MES下达生产计划指令后,MES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与计划偏差得事项(比如设备坏了,原料不合格等等),MES会根据车间得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就是ERP就是不知道得!所以它会继续按照原本得计划执行订单,时间久了,财务系统与工厂得实际情况就会出现非常大得偏差、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发表日期:2012年8月1日作者:冯飞王晓明王金照【编辑录入:jw】 判断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 (一)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经典理论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是先上升,后保持稳定,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是先略微下降,后基本平稳,再持续上升。 对此现象,国外经济学家钱纳里、库兹涅兹、赛尔奎等人,基于几十、上百个国家的案例,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经验性判据,进而得出了“标准结构”。不同学者对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钱纳里和赛尔奎的方法,他们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判断依据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

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标准(见表1)。 具体而言,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人均GDP超过11170万美元(2005年美元,购买力平价);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而且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小于10%;城市化水平超过75%。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标志是: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小于10%,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大于第三产业;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为10%-30%;城市化水平为 60%-75%。 按此标准,美国完成工业化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时间是1955年,当年工业(不包括建筑业)比重为39.1%,达到最高值。日本、韩国进入相同阶段的时间分别为1973年、1995年,工业比重的最高值分别为36.6%、41.9%。 此外,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工业化初期,纺织、食品等轻工业比重较高,之后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化中期,钢铁、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之后开始下降;工业化后期,装备制造等高加工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对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德

最新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现状与趋势资料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在世界工业软件领域居于什么样 的位置?自身发展情况如何?排列靠前的工业软件企业有 哪些?未来中国工业软件的技术?投资与应用的趋势将会 怎样?是工业软件企业,尤其是智能制造工业企业以及相关研究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与先进的工业产品、与国家大力推动的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密切融合到一起,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落地,人们对于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现状与趋势究竟如何,国内外企业的竞争焦点又在何处?根据多年来在工业软件 领域的研究积累,结合企业和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笔者做出以下分析与判断。 中国工业软件市场整体情况 2016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上,美国、欧洲市场逐步回暖,欧美市场继续保持领导地位。美联储加息预期使美元大幅升值,资本回流使得美国信息化建设投入增速加快,在美国政

府大力扶持下,制造业的逐渐回暖使工业软件得到了快速发展。以GE、Oracle、Autodesk等为代表的美国本土工业软件厂商在云计算等领域也加强了企业投资并购和创新技术研发。因此,在技术与市场两端,欧美工业软件企业在与中国工业软件企业的竞争中均具有明显优势。此外,亚太经济延?m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工业软件市场发展较快,与中国一同形成了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同期,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规模达到1247.30亿元,同比增长15.5%,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超过15%,2017年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国内市场中,华北、华东及华南市场仍然占据着整个市场的主体地位,华北、华中地区市场增速较快,东北地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市场增速较慢。 工信部自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之后,稳步推进智能制造落地,先后在标准体系、信息安全、试点示范项目等方面发布了专门的政策文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领域的发展。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量化目标,给出了企业和行业应用工业软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工信部和国标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解决智能制造发展中的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起到了基础性和引导性作

中国工业行业分类

probl em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Some lea ders unwilling t o do masses w ork, masse s concept weak, on masses feeli ngs not deep, pe ndulum not are with masses of relationshi p, thi nk masses w ork is rev oluti onary w ar era of thi ngs, now obsolete ha s, buried busine ss w ork, ig nore d masse s work of situation compare d Ge neral; some lea ders not do ma sses work, old met hod regardl ess of with, new not with, not understand masse s psychologi cal, not understand masse s wishes, not sai d masse s lang uage, w ork method simple stiff, cause d masse s of conflict and anti pathy; some lea ders can't do masses w ork, Face d with a lot of contradi ctions among the pe ople worry a bout fear, pani c set i n e ncounter group eve nts, a nd some are even misma naged, inflam e, so w ork ha s suffered heavy l osse s, a nd so on. These pr oblems we are soberly aware, enhancing t he party's ruli ng ca pability, the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s adva nce d nat ure a nd purity, and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part committees and leadi ng ca dres are good 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 nd is g ood at doi ng mass w ork, has become the new urgent situati on stre ngthe ning t he party's gov erning capa city-buil ding task s. Combined pra ctice of maintaini ng flesh -and-blood ties with the masses, urged the broad masses of party members and ca dres, espe cially all levels ... Pr oce ssing t o improve a s a guide to the country. "" What I di d is summed up these new things, be pr omoted. "This is a vivi d manifestation of the De ng Xia opi ng's mass. De ng also put people "support does not support", "agreed not to agree", "happy happy", "promise not to pr omise" as a starting poi nt and desti nation of devel opi ng guideline s, policie s, and as the only standard for measuri ng complia nce wit h the wi she s of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Under the gui dance of De ng Xi aoping the ory, Central Governme nt adopt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measure s to stre ngthen li nks wit h the masses. In De cember 1989, t he CPC Ce ntral Committe made on a dhering to and perfecti ng the system of multi-party cooperati on a nd politi cal consultation under t he leadershi p of the Chi nese Communist Part y, cl osely for CPC and t he democrati c parties and the relati onship betwee n the part of the masses t hat they conta ct, effectively carryi ng out t he mass line ,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March 1990, the 13 ple nary session adopte d the deci sion on strengtheni ng contacts with the masses of the Party noted t hat "created a nd developed in the long struggle of the party's mass line, is to real ize the party's ideol ogical li ne, he fundamental politi cal and organizational w ork route", can al ways maintain fle sh -and-blood ties and devel opme nt of the masses, is directly relate d to the rise a nd fall of the ri se a nd fall of the party and State. In Se ptember 1994, 14 adopted by the ple 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 on strengthe ning decision on several major issue s of party buil d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cisi on of the party's leadi ng bodie s and leadi ng ca dres should develop a dem ocratic styl e of work, come from the masse s, to the masses, t ogethe r, stick to t he mass li ne. Party of 13 sessi on four in the ple nary yihou, to Jia ng comra de for core of party f third generati on Central led coll ective, banner De ng Xia o-ping's the ory great flag, insiste d liberation t hought, and facts, a nd times, i n both at home and abr oad politi cal storm, a nd e conomic ri sk, severe test before, relie s on party and pe opl e, defende d Chi na features S ociali st, created socialist market new system, created full open new sit uation, adva nce party of construction new of great engineering, founded "thre e a representative" importa nt thought, Conti nue t o steer the shi p of reform and ope ning up forwar d on the right. Comrade Jiang Zemin said: "stre ngthe ning a nd impr oving the party's mass work in t he new situati on, it is of de cisive significa nce t o consolidati ng the r uling Foundation of the party. "Thr oug h our party and some of the worl d's major lessons learne d from the success of the old party of the party, Comra de Jiang Zemin poi nted out:" the biggest political a dv antage of our party is in close conta ct with the ma sses, t he m ost danger ous after the ruli ng party was divorce d from the masses. "He sai d:" our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nly the understanding, support and partici pation of the people, people's e nthusiasm a nd creativity into full play in order to a dvance; t he leadershi p of the party, only t he tie and wi n the masses embra ced, can be consoli dated a nd stre ngthe ne d. "He pointed out t hat strength eni ng and improvi ng the party's work style construction, maintai ning the party's flesh-a nd-bl ood ties wit h the masses is t he core pr oblem, t he key is to do soli d work, im plement, resolutely oppose and over come formalism. Comrade Jia ng Zemin stressed t hat all the work and policie s of the party, are i n complia nce with the f undamental intere 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pe opl e to the highe st degree, t o the majority of pe ople are not satisfied wit h the fundame ntal gui deline s, strive to make our w orkers, farmers, intelle ctual s and ot her pe opl e enjoy ... Si ngle, everyone seemed to k now. But w ell known doe s not mea n perfe ct. Some party members and lea ding cadres, consi der contacti ng their small de partments, within a small cir cle of people, or contact i ndivi dual owners, the entrepre ne ur, is t he masses, thi s ide a is obviously not correct. T 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pe ople shoul d have t hree characteristi cs. First, the people should be the most social , is a Department withi n the scope of the majorit y. Specific to the party a nd Governme nt de partments, e spe cially the cadre s worki ng in t he Ce ntral and State organs, mass i s the 1.3 bill ion Chi nese pe ople, work for th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 s, masse s are the l and withi n the jurisdicti on of the common people. T he se cond chara cteristic of the masses, is t hat we have common interest s. Masses are manifestations of each specific people, but t he cr owd is a comprehe nsive politi cal concept , refers to pe opl e with common political a nd e conomi c interests i 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soci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 he intere sts of the masses i s large, if you do not find the i nterest i n doing mass work, t he party member s and cadre s, will be in a pa ssive positi on. T he thir d characteristi c of the masses 中国工业行业分类 对应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Rev. 3) 1、纺织业 纺织业 269,651,652,653,654,655,656,657,658,659 2、服装羽绒皮革及其他纤维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皮毛羽绒及其制品 611,612,613,831, 841,842,843,844,845,846,848,851 3、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 家具制造业 633,634,635, 821 4、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用品制造业 251,641,642, 892, 894,895,898 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325,334,335 6、化学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232,511,512,513,514,515,516,522,523,524,525,531,532,533,551,553,554,562,571,572,573,574,575,579,591,592,593,597,598 541,542 266,267 621,625,629 581,582,583,893 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61,662,663,664,665,666,667 8、金属冶炼、压延及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 671,672,673,674,675,676,677,678,679,681,682,683,684,685,686,687,689,691,692,693,694,695,696,699,811,812 9、机械设备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711,712,713,714,716,718,731,733,735,737,741,742,743,744,745,746,747,748,749 721,722,723,724,725,726,727,728,774,872,881,882,883 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781,782,783,784,785,786,791,792,793 1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771,772,773,775,776,778,813 12、通信设备、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752,761,762,763,764 1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751,759,871,873,874,884,885

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_1980_2008_陈诗一

第10卷第3期2011年4月 经济学(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Vol .10,No .3A pril ,2011 *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通信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200433;E -mail :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 陈诗一 * 摘 要 为了使得对中国工业分行业在整个改革开放期间的增长核算分析成为可能,本文克服了该期间内工业行业分类标准前后不匹配、工业经济指标统计口径1997年前和1998年后不一致、20世纪80年代分行业数据较多缺失等困难,构造了38个工业两位数行业1980—2008年间的投入产出面板统计数据库,包括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资本存量、职工人数、从业人员、能源消费总量、工业中间投入和二氧化碳排放变量。本文对这些变量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 工业分行业,数据估算,统计分析 一、引 言 统计数据是经济计量分析的基础。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从保证数据质量的角度来看十分富有挑战性,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高质量数据的可得性很多时候甚至难过研究分析本身。比如在经济增长核算领域,中国在改革前一直使用的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 PS ),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逐步改用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因而,投入和产出统计数据的构造尚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数据的质量仍然是困扰研究者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知道,与经济增长和发展可持续性分析息息相关的总量生产函数的估计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 )的度量其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产出与投入数据的科学度量,特别是对诸如资本存量和污染排放这种不可直接观察变量的度量。但是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对全国层次、工业全行业水平或者省际层级的总量统计数据进行估算,而最近研究显示,总量数据和总量生产函数并不足以刻画经济增长的全貌,经济增长在不同的部门或行业之间很不相同,必须进行分行业甚至企业水平的增长核算分析(Jorg enson and Stiroh ,2000),

中国工业行业分类

中国工业行业分类对应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Rev. 3)1、纺织业纺织业269,651,652,653,654,655,656,657,658,659 2、服装羽绒皮革及其他纤维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皮毛羽绒及其制品 611,612,613,831, 841,842,843,844,845,846,848,851 3、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 家具制造业 633,634,635, 821 4、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用品制造业 251,641,642, 892, 894,895,898 5、石油加工、炼焦及 核燃料加工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25,334,335 6、化学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232,511,512,513,514,515,516,522,523,524,525,5 31,532,533,551,553,554,562,571,572,573,574,57 5,579,591,592,593,597,598 541,542 266,267 621,625,629 581,582,583,893 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61,662,663,664,665,666,667 8、金属冶炼、压延及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 671,672,673,674,675,676,677,678,679,681,682,6 83,684,685,686,687,689,691,692,693,694,695,69 6,699,811,812 9、机械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711,712,713,714,716,718,731,733,735,737,741,7 42,743,744,745,746,747,748,749 721,722,723,724,725,726,727,728,774,872,881,8 82,883 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81,782,783,784,785,786,791,792,793 1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71,772,773,775,776,778,813 12、通信设备、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 制造业 752,761,762,763,764 1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业 751,759,871,873,874,884,885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0年代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60—70年代 1962年底,红旗车专门用来接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这是红旗第一次承担接待外国高级贵宾的任务。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到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 另外在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首先制成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1985年,已经开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改进,一直生产到90年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使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三个阶段的三个阶段: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3-1996年,呈现出以下特点:产量从24万增至147.5万辆,年均增量不到10万,乘用车产品市场为三大(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小(天汽、北汽和广州标致)两微(贵州云雀和长安奥拓) 把持,竞争格局稳定另外,私人汽车市场尚未形成,公务车主导乘用车市场,汽车价格居高不下,在销售渠道上,以大卖场为主,合资企业双方权力结构比较稳定。第二阶段,1997-2004年:1997年,通用汽车和1998年本田技研进入中国,带来国际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