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这对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人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学者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自主创业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借鉴美英两国的经验,政府、学校和社会都应关心、关注和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越来越表现出活跃的一面,尤其是在推动就业,提高自主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创业教育走进我国是在1989年11~12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事业心和开拓教育”,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也就是后来说的“创业教育”。而我国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其中提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教育部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关注的热点。由此,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开始跨步向前。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概念研究

创业(Entrepreneurship)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二三百年前的法国。1775年,法国的经济学家Richard Cantillon将创业者和经济中承担的风险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创业的第一次定义,即创业代表着承担风险。

不同的历史时期学者对创业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如Gartner(1985)认为创业是新组织的创建过程。Stevenson,Roberts和Grousbeck(1989)认为:“创业是一个不管是独立的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其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Timmons (1999)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不仅要受机会的困扰,还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Shame和Siropolis把创业定义为:创业者根据自己的思想(ideas)和努力工作(hard work)来开创一个新企业,包括新公司的成立,以及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提供,来实现创业者的理想。

国内的学者也对创业有诸多的解释,复旦大学的李志能博士(2006)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王会龙对阿马〃毕哈德(Amarv〃Bhide)、Shane和Venkataram(2000)、Gartner(1985)的创业定义加以总结得出:创业是一个过程,机会追求是创业的核心要素,创业在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此外,陈震红等人(2006)认为:“创业是个体在动态的时间与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发掘

并利用潜在机会来创造价值的过程。”

对于大学生创业,王健(2005)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工资形式就业以外的“自我就业”能力,这种能力须与市场行为相结合。陈琛(2008)认为,自主创业指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个人或一个团队,为了一种共同的创业目标,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创业者不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周璐(2008)认为,创业者就是在追求个人富足和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创造社会财富和吸纳劳动力,切实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的群体。大学生创业者的内涵应包含三个方面:大学生创业者既是创新者,又是继承者;大学生创业者既是实践者,又是宣传者;大学生创业者既是管理者,又是参与者。陈康敏(2009)认为,创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是指创新立业,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新企业。大学生创业,主要是指创办新企业。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研究

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王健(2005)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求更多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和张扬个性的要求将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胡艳芳(2006)认为,当今社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提供了诸多的创业条件和环境:制度条件、政策条件和时代条件。戴树根(2007)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徐耀生(2009)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为别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能充分展示当今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陈康敏(2009)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可减轻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促进经济繁荣和经济活力的保持。张俊、颜吾芟(2008)从国家层面出发,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张毓华(2007)认为“创业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姬道兴(2007)从大学生的角度,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美英两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1、美国高教创业教育的发展。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教授率先在美国高校为MBA学生开设了《新创业管理》,之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美国经济结构开始转型,新兴的中小型企业为美国的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代很多著名的美国高科技大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进入21世纪,美国创业教育已形成了一个有力的组织支撑网络,具有完整且成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稳定,可以说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已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

2、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1)社会和学校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已形成社会化的创业教育网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创业学已成为美国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高校创业教育得到了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美国政府还专门设立国家创业教学基金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美国大学内部也基本上都设创业中心,把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成果转移给企业或者直接创办的企业及非盈利组织。创业教育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体系和社会化的创业教育网络,其中包括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家协会、智囊团、创业研究会、家庭企业研究所等组织机构。(2)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稳定性高。雄厚的师资力量是美国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各院校都有稳定的教师队伍。美国高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鼓励和选派教师进行创业实践体验,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水平。(3)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效果明显,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十分丰富,创业教育思想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形成系统化教学,大概有几十门专业和跨学科课程,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英国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共同保障大学生创业

英国的创业教育起源早,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和借鉴英国的经验,有利于探索适合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政府激励大学生创业。1987年,英国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这是英国政府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开端。此后,英国政府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政策,对高校的创业教育给予支持和引导。1999年,英国政府贸工部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2000年4月,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小企业服务”中心,主要为创业提供建议和援助。2004年9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小企业服务中心”共同出资70万英镑作为基金,成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英国创业教育资金80%来自于公共资源。l998年由政府、卫康基金等共同出资设立了“大学挑战基金”。该基金共设有种子基金5000万英镑,其中政府出资2000万英镑。1999年,英国政府设立了科学创业挑战基金。截至目前,总投资额已经超过了5700万英镑。2001年英国政府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截至目前,该项基金向产业和社区延伸基金共计为1.4亿英镑。同时,政府还出台减税政策,鼓励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投资。从1990年起,英国政府出台诸多法规鼓励创业投资。此外,政府启动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创业。

早在l983年,在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大力倡导以及王子基金的支持下,英国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1998年,英国政府又启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2004年,英国贸工部下属的“小企业服务”中心拨款15万英镑,设立了“创业远见”组织,发起英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创业竞赛活动“显示你的成功——开始谈论创意”,至今已进行过6000多次竞赛,参与人员超过百万。

2、高校积极构建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政府和学会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学术和资金支持。首先,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利用学会的各种小组以及各个学科中心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学术支持。其次,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为提高大学教与学的质量,启动教与学优异中心基金。在委员会的支持下,创业教育的教与学优异中心相继成立,如利兹首都大学设立“创业协会”、诺丁汉大学成立“综合学习进步中心”。创业教育初期,英国一些高校兴起了功利性创业教育。该教育模式是以岗位职业培训为内涵,以企业家速成为目标。随着时间的发展,创业教育逐渐演进为非功利的系统性教育活动,主要是培养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有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变革。目前,英国许多高校都设立有专门创业教育机构,配备专职教职人员,很多高校的校院级管理者部在创业教育体系中担任重要职务。目前,英国有96%的高校开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包含着三层目标。第一层是通过学习了解创业;第二层是通过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的人;第三层是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英国创业教育课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关于”课程,一种是“为”课程。除了开设创业课程,学校还对学生们进行实质性的创业指导。如,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在全校推行带薪实习项目,就是在本科课程中,开展“学习+带薪实习+学习”方式,让大学生得到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而大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体会专业知识的价值所在,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明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3、社会各界高度参与创业教育。在英国,诸多校外力量,如政府、企业和传媒等都积极参与支持创业教育,为创业提供项目、经费和研究等方面的支持。如英国首相创新计划专门拔出巨款,资助英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半政府性质的英国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民间学团性质的英国创业教育者联盟,都致力于促进英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又如,剑桥大学、沃尔克大学、南安普敦大学和苏格兰创业研究所的学生成立了针对全国学生的创业网络,通过提供包括在线的英国创业计划和中心的目录、创业大事列表等资源来支持学生创立自己的企业。

四、大学生教育自主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模式

有效的途径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意义显而易见,目前国内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理念上要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思想。二是在政策方面上,政府和社会应为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三是在课程体系上,应该建立合理的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在创业教育课程设臵原理的基础上,设臵以实践为特点的模块课程,加强模块课程的相互融合,对课程体系的运作予以保障、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四是在师资队伍上,应该优化资源配臵,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打造一批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五是在实施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可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氛围来实现。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些学者提出的模式也尚处在理论提出阶段,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但对于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现把存在的一些模式归纳如下:一是学习创业教育模式,认为“学习不仅是整个创业过程的第一阶段,而且也贯穿在创业实践的整个过程。学习创业的教育模式,是让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掌握创业的本领,培养创业精神。”二是尝试创业教育模式,认为“创业尝试的深刻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如下途径:(1)组织创业计划竞赛尝试创业。(2)安排寒暑假打工和勤工俭学机会,让学生到企业、公司从事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3)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环境里,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实际的创业尝试过程。(4)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将获得的科技成果申报专利,然后通过技术市场或其他场所进行成果转让,在技术成果转让过程中尝试创业滋味。(5)在开始创业前,借助已有的便利条件,先进行一番试验性经营以检验自己的创业能力和培养企业运作的技巧。三是自主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1)确立创业方向与目标。(2)进行创业可行性分析。(3)自立门户,建立适合自己创业的企业或公司。四是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模式。创业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更新思想观念,鼓励大学生创业;优化创业舆论环境和进行。并且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来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五是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创业教育交流与互动,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大学生自主创业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4):75-78.

[2]胡艳芳,苏霞.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42-43.

[3]戴树根,胡节良,马志奇.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浅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53-155.

[4]陈琛.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弊[J].宜春学院学

报,2008,(3):168-170.

[5]周璐.浅谈高等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9):226-227.

[6]徐耀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理性思考[J].兰州学刊,2009,(3):106-108.

[7]陈康敏,彭小孟.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87-89.

[8]姬道兴.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和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23):95-96.

[9]张俊,颜吾芟.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95-99.

[10]刘素杰.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29-31.

[11]熊礼杭.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97-400.

[12]常建坤,李时椿.美国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2005-12-28(11).

[13]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132-135.

[14]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探悉[J].外国教育研究,2007, (3):62-65.

[15]姜小军.英国:多方支持,保障大学生创业[J].教育与职业,2010,(7):100-101.

[16]王会龙.创业过程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06,(22):97-98.

[17]王会龙,池仁勇.基于一个概念模型的创业过程研究综述[J].中小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2006,(6).

[18]陈震红,刘国新,董俊武.国外创业研究的历程动态与新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2004,(1):21-27.

[19]高占红,刘育兵,高亚南.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72-73.

[20]韩丽霞.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56-57.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doc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仅要求新型的生产方式、要求人要适应新型的生产方式,还要求适应时代的新的教育。 2011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急切要求我们将自主创新摆在突显的地位,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绩。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渐近、资源枯竭等原因,资源驱动经济已经面临增长的极限,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从“资源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资源驱动”重视的是劳动力、生产原材料、资金等要素,而“创新驱动”重视的是全体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与能力。实质就由从原来的对物质资源耗损增加的依赖向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劳动人员素质及创新管理现状依赖的转变。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造就,尤其更离不开高水准、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整体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上所给予的巨大撑持。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时期,将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外,纲要指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换的历史结点上,高等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历史责任,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来大规模地复制和再生产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 题目大学生创业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寄希望于自谋职业,自己创业。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选择之一,一方面可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磨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平台,自主创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推动或阻碍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当前有关创业的众多研究中,直接针对特定区域的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重点较多的集中在人格特质上,对创业意愿的研究,最著名的是博德的创业意愿维度分析,而该分析也并未针对大学生这个主体进行研究,其对大学生创业模型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实意义并不强。因此,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梳理。

个人特质方面 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arit)是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亦是个体对压力源的感受或压力源对个人的主观意识,对个人解决问题之过程有极大的影响。早在1970年,Hornadya和Bunker在《人事心理学》一书中就开始讨论成功创业者的心理特征。钱永红(2007)研究指出个体特质对个体的创业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创业意愿。Murry&MacMillan(1988)研究归纳出了影响创业意愿的主要心理特征有成就欲望、内控信念、风险承担倾向、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模糊性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风格、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选择等,以上特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下面是就每种特质相关研究的归纳:第一、冒险精神。人们通常认为创业者是些喜欢冒险的人。对于冒险性的测量可以分为投射法和自陈法两种方式。对以往采用自陈法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创业者的冒险性高于非创业者(J.Miner&Raju,2004;W.Stewart&Roth,2004;张玉利和杨俊,2003)。国内学者张玉利和杨俊(2003)做了有关的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包括:(1)个体冒险性和能力经验与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之间正相关;(2)在越有利创业的文化环境和越好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家的冒险性就越高,也越自信;(3)企业家个人所具备的创业必须的能力经验越高,其冒险性也越强。 第二、内源控制。Brockhaus(1980)研究认为成功的企业家大多属于内控型人格。他们习惯于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的生活。 第三、风险承担。许多学者想要探讨创业家是否比一般经理人更为偏好风险,其中以Brockhaus在1980年进行的研究最为具有代表性。Brockhaus将创业家与经理人分为两组,透过许多与实际商务行为相同的情境模拟,来观察二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但这项实验的结果却指出,创业家与经理人的风险偏好并无显著差异(李乾文,2004)。计划行为模型方面 许多学者认为人们在采取具体行动之前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倾向(Intention),而这一倾向反过来又会决定具体行为。Bird(1988)指出新企业的成立需要投入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因此计划行为理论很适合用于创业意愿的研究。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模型(TPB),他指出创业意愿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起主导作用:第一、创业态度。Brayfield&Crockett(1955)首次解释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而学者Cialdini等和Cacioppo(1981)进一步做了实证检验,证实了态度与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Shapero(1982)的研究,独立、财富、挑战等都将影响创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课题指.doc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课题指南(草案)1.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2.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3.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4.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关系的研究5.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和用人单位需求关系的研究6.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7.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的调查、分析与研究8.高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9.高职大学生对专业学习与就业的认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10.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的关系的研究11.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的关系研究12.高职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关系的研究13.高职大学生假期打工(工作)与就业创业的关系研究14.高职大学生就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选才标准对接的研究15.高职教育和我国产业发展方向的远程动态吻合的研究 16.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研究17.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与就业的关系研究18.高职大学生维权教育与就业关系的

研究19.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的关系研究20.高职院校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性研究21.金融危机对高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研究22.高职学生社团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研究23.中外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比较研究24.金融危机对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研究25.高职女毕业生的就业研究26.《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高职学生就业的研究27.高职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28.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和就业创业关系的研究 29.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30.家庭状况对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研究31.高职学生到农村就业的调查及展望性研究32.高职学生创业方向、方式选择的调查与研究33.高职学生创业风险的调查与研究 34.高职学生创业心理的调查与研究35.高职学生独自创业与团队创业的比较、分析与研究36.国家优惠政策对高职学生创业影响的调查与研究37.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创业就业相结合的研究38.高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影响的研究39.高职学生创业困难与对策研究40.高职学生“全程就业创业指导与

研究论文: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134267 高等教育论文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高校自从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在校大学生规模扩大,这也直接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3年起逐年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需要人才,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出现了就业鸿沟。要让毕业生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只是就业一种途径,还要鼓励有能力、有胆识的同学去创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创业学生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一批同学就业。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进行系统化的相关教育。当前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很多,对近几年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为后续高校创新创业研究奠定基础。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的本质含义有两层,一是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新东西,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新和改造。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高校创新教育就是为了挖掘大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创立企业,而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冒险精神,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其终极目标还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融入社会。 创新和创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创新是高质量创业的前提,创业是将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途径。创业是形式,创新为实质,二者相辅相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高质量的创业,将新产品、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推向市场。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大数据 (一)文献发表数量及趋势 在中国知网检索条件“主题”中输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模糊检索,可以搜索出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发表的时间及数量如图1所示,进行模糊检索是为了分析相关文献的总体发表趋势。我国高校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到2003年,首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就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2003年相关主题的文献数量是50篇,高等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关“高校创新创业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word版本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 究背景与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仅要求新型的生产方式、要求人要适应新型的生产方式,还要求适应时代的新的教育。 2011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急切要求我们将自主创新摆在突显的地位,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绩。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由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社会渐近、资源枯竭等原因,资源驱动经济已经面临增长的极限,经济发展方式迫切要求从“资源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资源驱动”重视的是劳动力、生产原材料、资金等要素,而“创新驱动”重视的是全体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创新精神与能力。实质就由从原来的对物质资源耗损增加的依赖向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劳动人员素质及创新管理现状依赖的转变。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高等教育对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造就,尤其更离不开高水准、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整体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与文化引领上所给予的巨大撑持。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时期,将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外,纲要指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处于新旧经济发展方式换的历史结点上,高等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历史责任,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来大规模地复制和再生产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大学生创业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大学生创业 姓名汪传坤 学号 2013213990 所在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献类型电子文献 检索词大学生创业文献综述 信息源NoteExpress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 学院:物理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类班级:电信三班 姓名:汪传坤 学号:2013213990 【摘要】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加,2014年毕业生总量压力更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加之往年未就业学生的滚动因素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的就业矛盾较为突出。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寄希望于自谋职业,自己创业。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选择之一,一方面可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磨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平台,自主创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推动或阻碍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当前有关创业的众多研究中,直接针对特定区域的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重点较多的集中在人格特质上,对创业意愿的研究,最著名的是博德的创业意愿维度分析,而该分析也并未针对大学生这个主体进行研究,其对大学生创业模型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实意义并不强。因此,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梳理。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政府高校引导/社会关注/调查报告

【主题】 1.就业现状分析:前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07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2.大学生与创业: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3.大学生创业必备条件:首先创业必须先要创新。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业,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带有开拓性的社会变革,是在当今改革开

关于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各学院(部)、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等文件的精神,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助力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特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会对象 1.本校对创新创业教学感兴趣的老师; 2.本校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各专业教师。 二、会议内容 1.探讨国际前沿创新创业教学问题; 2.创新创业教学师资创新思维方式; 3.探索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设计思路和评估方式; 4.了解国际前沿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和内容 5.分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

附:分享嘉宾简介 1.Alison Price Enterprise Evolution UK(创展英国)首席顾问,欧盟双创教育高级顾问,Enterprise Educators UK (EEUK)政策部主任,参与编写《欧盟创新能力标准框架》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监管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南》。Alison师从世界著名创业教育大师 Allan Gibb教授,共同著有“A Compendium of Pedagogies for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提炼总结了44种教学方法,引领开发了英国国际创新创业教育讲师培训项目(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ors Programme, IEEP)。Alison 专注于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双创教育与专业相融合。 2.李建兴台湾义守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兼管理硕博士班EMBA PMBA 执行长、财金系主任兼所长。高雄市投资与创新管理学会理事长、南台湾财金学术联盟执行长,国务院十二五重点项目- 两岸金融研究中心第一届智库委员会委员 (2014.10.30 荣获政协副主席陈元颁证)。近五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SCI发表十余篇论文,研究项目有包括金融科技发展与台湾银行业的因应策略( 台湾银行公会委托) 、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揭露( 台湾证券交易所委托)、垦丁国家公园收费机制与财务创新等20多件。他的实务专长﹕富有人士的企业与家族传承( 犹太人富过三代的规划策略) 、企业产销人发财辅导、企业跨国投资评估、天使与创投基金。 3.孙洪义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系任职终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洪义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和考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33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和PIPE教学方法,并开发配套的教材和慕课。该教育模式曾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2010年度征文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0-2012年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等奖,Emerald创业教育2010年创业教育国际会议最佳实践和政策论文奖等奖项,香港城市大学2012年度杰出教学奖和2017年专业发展奖,2018年IEOM全球工程教育奖等。孙博士在香港城市大学为本科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为研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热潮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战略需求。为此,在探析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PBL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6d8933356.html,ki.1672-3198.2016.11.092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我国在这一年开始在部分省市的学校试点开展创业教育,但这项试点工作未能推广和坚持下去。我国大范围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是随着一系列创业竞赛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的。自1999年举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12月,全国已有约2000所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和建立了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场地,共计有600余万人次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由各省市举办的初赛到举办的全国赛直接带动了全国1800余所高校的20余万名大学生参赛,目前大学校园的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创新创业热潮。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和方案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和探索,形成了一些模式。一是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并通过各种项目载体,拓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放在大学大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展开。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模式。该模式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专门机构开展创业教育,并且聘请具有实战经验的社会创业精英们进行授课,教授学生创业技能,并在创业资金、企业管理、法律等多方面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三是创新教育引导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注重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贯穿在知识讲授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参与各类科研学术竞赛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后再推动创业能力培养。就现状而言,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迎来了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政府政策支持最好的时代,但同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课程重创业管理轻创业基础、创业教育方法缺乏系统性等多方面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培养发展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故本文提出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模式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去,以促使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2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的内涵

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现状、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现状、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的对比分析 摘要:为了探明中外创业教育研究的不同特点,有效推进我国创业教育进程,研究以“创业教育”和“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为主题词,借助Citespace对667篇CSSCI论文及685篇SSCI论文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外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且主要以创业教育的理论内涵为研究基础,探索创业行为产生的具体路径;相比之下,国内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将重心放在创业教育的理论内涵上,研究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等教育改革方式对人才培养、高校就业率的影响,较国外微观化的研究方向,更倾向于宏观概念的探索。据此提出我国未来创业教育的研究方向,应从宏观概念研究向实质研究过渡,要基于理论内涵,探索创业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具体作用路径等。 关键词:创业教育;知识图谱;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一、引言 以创新、创业为代表的“双创”政策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表明,创业活动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创造以及就业结构改善

具有重要作用。[1]据《2016-2017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活动在全球创新型经济发展及创新效率驱动过程中处于活跃状态。然而,部分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700万的高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人员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该群体的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2]因此,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培养质量的提升成为我国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检索发现,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以中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的创业教育为对象展开研究,且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创业教育的现状[3]、理论比较[4]及生态体系构建[5]等方面,尚未归纳梳理国内外创业教育领域的具体研究差异。同时,多数研究将重心放在创业教育的理论探索方面[6],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创业教育的起源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比较而言,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作为知识要素和组织关系的描述工具,能够清晰准确地描述知识要素的流动过程,梳理知识要素之间的对比关系。 鉴于此,本研究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源,运用Citespace V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国内外权威数据库中创业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挖掘和定性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明确我国创业教育的演进趋势及研究方向,推进我国创业教育紧跟国际前沿,为我国创业教育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借鉴参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

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

浅谈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研究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d8933356.html, 浅谈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研究思路 作者:胡坤陈春红王少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41期 摘要: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对于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文章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趋势、研究内容和思路、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等几个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进行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6;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242-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颁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的背景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卓越计划”为高等院校探索多方协同培养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明确提出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进一步推动开放式办学,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仍是现阶段高等院校新工科专业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积累的现实要求 江苏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建筑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建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常州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等一系列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产学融合。 (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产学融合的现实要求 作为深化創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常州大学自身内涵建设和校企合作发展对实现江苏省建筑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校企科研协同下校方合作能力建设,有利于学校资源梳理、建立专家库、夯实学生基础,从而培养企业急需的综合型人才。学生在企业能干得好、留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大学生就业现状 美国一国企业今年雇用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较去年锐减40%,处於数十年来低档,而根据密西根大学的大学生就业研究中心最新年调,2010年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好不到哪裡。 密西根大学的大学生就业研究中心主任贾德纳表示,情况在过去一年急转直下,但大学以上毕业生就业市场似乎已触底。美国2009年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景气程度确实远超乎预期。1年前,贾德纳预期,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至多年减10%。当时,美国的失业率為6.8%,如今已攀升至10.2%。根据最新年调,美国明年硕士职缺将较今年减少11%,主因会计硕士的就业市场景气更趋低迷。明年博士职缺将增加20%,不过企业管理硕士的职缺将年增11%。美国大型企业拟於明年招募的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较今年减少3%,中型企业拟雇用人数年减11%,小型企业拟雇用人数则比今年多出15%。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在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他们实行市场配置的自由就业模式,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全纳入社会就业体系中,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不负担直接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不进行直接的干预和限制,主要是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在市场运行失灵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宏观调控,并提供完备的服务体系。 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30 年使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增长趋势,这直接刺激了大学生创业。但是目前全球经济正在加速进入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虽然总体的经济形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逐渐的复苏,但是新的风险,新问题新挑战还是不断的发生,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真正的摆脱,人们对经济的担忧正与日俱增。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大学生就业紧张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如2009 年《经济蓝皮书》强调,高校毕业生不能仅仅寄希望于“等、靠、要”就业岗位,而是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研究综述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研究综述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量显著增加,大学生为解决就业压力过大的严峻社会问题,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与个人追求,不断向自主创业领域寻求突破。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受到了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和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类,总结相关经验与不足。研究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主要包含创业教育现状和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两个方面。其次是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开展论述。然后总结归纳了大学生创业政策内涵,主要涵盖创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基本内涵、分析框架和实施模式四个方面。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研究综述理论研究 创业是在当前就业困境环境下,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积极推行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与创业环境。大学生主动探索创业,在推动就业,提高自身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但尽管其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外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依旧存在不足。本文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1] 育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旨在寻求推进大学生创

业的最优对策。[2] 一、大学生创业研究概述 2004年至2013年,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学术论文共计约77888篇,各年研究成果数量所占比例大致如下表所示: 从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是呈现递增趋势的,并且自2008年起有了更热的关注度,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大,稳定在较高水平。这说明,随着时间推移,大学生创业情况正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客观上反映了大学生创业研究的重要性。 由数据可得出,国内外学者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意愿以及大学生创业政策三方面,除此以外,还涉及针对创业环境、创业障碍等方面的研究。 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其内容不仅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模式、实现途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并涉及高校、政府、大学生自身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强弱及其影响因素同样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关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通过不同研究方法得出大学生不同层次的创业意愿。创业政策研究主要讨论了政府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重点针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三大视角,综合分析大学生创业研究现状。[3] 二、大学生创业典型做法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各地区、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方式,从资金、政策、教育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 湛吾委行管2班201207064099 之文献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 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

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 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2004 年,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月平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现状与趋势

1.2国内外高校学生创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使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同时无后顾之忧,目前我们有这样三个目标:1.充分就业 2.物价水平稳定.3.国际收支平衡。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达到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借助这一批热情肯拼、专业知识扎实、具创造性思维的高校毕业生的力量。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传统的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由于其生产经营方式的落后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中国。现今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的劳动力,而是以创新创业为核心、高效整合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新型商业模式的企业。为缓和传统劳动力与现代商业模式之间的巨大矛盾,社会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缓解了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对于社会造成的压力。时代需要创业者,时代呼唤创业者。1.2.1国内高校学生创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1国内大学生创业现状与趋势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自身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尽管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仍令人堪忧。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两点: 一、热情高涨,但付诸于实践者实为少数。自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自主创业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热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无数大学生投身其中。虽然近年来,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仍然不减,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逐年减少。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如清华大学,由于毕业生就业并不是太困难,同时又由于自创业需要承担相当磊的风险,虽然清华大学有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创业环境,但是选择自主创业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献综述

关于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所在单位)【摘要】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全国各领域的竞争也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各高校的招生率也日益上升,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每年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多不胜数。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理压力与自身能力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里,笔者通过阅读近年来的一些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关于就业难问题方面仍存在的不足,也对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综述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 人才供应关系明显变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要求,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待,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热情关怀。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难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指出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不足,并对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大学生就业研究现状综述2012年6月10日,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园网的CNKI以“大学生就业难”为主题对2002年至今的文献进行收索,检测出共有该类文献6828篇。从研究的主题看主要有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及其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总论, 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心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等。笔者从搜索的文献中随机挑选了30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

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课题指南

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课题指南 《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 开发工程》课题指南 21世纪是国际公认的“创业时代”,以资本、劳动力、资源为支撑的传统进展模式正在向以知识、人才、信息为依靠的创新进展模式转变。“创新”、“创业”与“就业”差不多成为经济社会的主流,中国也开始经历一场联动理念、知识、技能、资源的创业革命,并以产业为基点引发出实业界、学界和政界对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摸索和改进尝试。 为加快培养适应经济进展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着力构建以观念创新、技能创新为重点的创业教育体系,中华职业教育社负责承担《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开发工程》(项目编号:2001002002)的课题研究任务。按照课题研究的总体精神和差不多程序,我们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以便各专题或子课题负责人及全体参与研究人员明晰各自职责、确保执行成效,进而提交出一批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产业分工立体化进程明显加速,全球化深度关联的战略性竞争日益聚焦于“创新”、“创业”与“制造”。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差不多成为经济进展的引擎和重要推动力量。 新世纪的中国改革与进展正面临着生产力浓缩与转移、产业创新与技术支撑、人口素养提升与人力资本培养的三大难题,并集中表达于就业市场这一要紧载体。面对日益严肃的就业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重点将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新型生力军。十七大报告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进展理念,着力实施扩大就业的进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