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_赵彦云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_赵彦云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_赵彦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JO U RN A L O F REN M IN UN IV ERSIT Y OF CHIN A

No.4 2006

[收稿日期] 2006-05-25

[基金项目]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3JZD0016)

[作者简介] 赵彦云(1957-),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

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评价和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产业竞争力;余 毅(1983-),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产业竞争力;马文涛(1982-),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产业竞争力。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赵彦云,余 毅,马文涛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摘 要] 文化产业兼顾市场和公共服务的双重导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中国36个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结果显示了四个梯队的水平分布格局,上海、广东、浙江、深圳和北京为竞争力最强的第一梯队,但是多数省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并不均衡。竞争力优势分布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广东、浙江等第一梯队的省市,基本上集中了大部分的优势要素,而另外一些较弱省份则集中了大部分的劣势要素。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大力发展公共类和艺术类文化产业;强化协会的管理作用;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关键词] 文化产业;结构模型;竞争力评价;要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G 124;F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20(2006)04-0072-11

一、研究背景

新世纪伊始,文化以它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亲合力逐步渗透进整个经济社会和大众生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互动和融会,使得经济文化

化和文化经济化逐渐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从而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化前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网络文化和多媒体文化,这些文化传播的新

媒体、新载体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以高科技为

支持的信息生产和复制技术,使得文化产品和服

务以产业化的规模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应运而生,文化产业的发展势不可挡。

除了无可比拟的巨大的经济驱动力和高增长、高投入产出比的特点之外,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类型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产业内涵和演进轨迹。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可以从“文化”和“产业”两个层面来理解。在产业层面,它兼顾市场和公共服务的双重导向,在市场化经营的大力推进下,产业的经济效率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在文

72—

化层面上,它则有着其他产业所没有或少有的魅力,诸如社会影响力,对民众的熏陶、诱导和教化力,艺术感染力,创意,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等精神方面的内容。欧美文化产业强国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成熟的市场策略、富蕴的科技含量、崭新的表现形式,并裹挟着本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政治主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文化产业的推进,不仅获得了经济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垄断,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产品输入国的文化影响,使得文化产品成为经济收益和文化影响的双重载体。[1]

文化产业竞争力已经逐渐成长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一极。所以,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总体水平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和方法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基本理论

从文化产业概念诞生以来,在文化产业究竟包括哪些行业这一问题上,至今世界各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主要是因为对文化产业进行界定和分类,既涉及文化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也涉及国家文化政策的制定和调整。[2]在我国,目前纳入政府统计口径并有较为详实的统计数据支持的文化产业包括:艺术表演业(表演团体和表演场所)、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图书馆业、群众文化业、文化遗产和古迹的保护和展览。在延伸产业层,诸如广告、旅游、设计及工艺品制造等,与其他产业有所交叉和重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统计口径将其纳入政府统计的范畴。

与其他传统类型的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无论是发展内涵、发展脉络还是产出的社会效应,都有其特殊的产业个性。国际上一般把文化产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强烈大众需求的通俗性娱乐,对这类文化产业的生产组织,一般强调其营利目的而不过分强调其艺术价值。这类产业需要完全市场机制的商业运作。另一类是文化艺术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包括音乐、戏剧、诗词欣赏、古典与现代舞蹈、文学出版、美术、艺术电影、高雅艺术等,该类文化产品更强调其艺术价值,同时对人的精神影响也更大。对这类产业组织来说,在文化消费市场没有形成一定的消费规模时,组织自身在市场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处境也很艰难,考虑到产业发展未来的收益,政府应给予扶持。这也是发达国家对文化产业所采取的政策的基本导向。

理论与实践表明,决定文化产业需求的是文化消费者的艺术趣味和欣赏水平,而这种艺术趣味和欣赏水平具有积累性和不可逆性。人们为音乐、文学、戏剧及表演的欣赏及其消费而愿意付出的代价,取决于人们对该种艺术所具备的知识与理解。这种文化趣味要通过教育与经验来获得。[3]因此,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以免费或象征性收费的方式向公众提供阅读、咨询和定期的文化文娱活动,从公益性来看,它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更是对文化消费市场和文化受众艺术欣赏和趣味的培育。公共文化机构的发展壮大和公共文化活动的丰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新更好的发展平台,因此需要政府的进一步鼓励和财政支持。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基于文化产业需求与供给活动的内在发展能力,包括文化内容的竞争力和文化产业活动的竞争力。文化产业是最重视内容和最具有原创力的产业,具体表现在每一件文化产品或服务都是建立在本民族的文化立场、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之上,并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创意,无法进行简单的模仿。文化创造力是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发展要素。据此,致力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英国政府把文化产业称作创意产业。之所以用“创意”这个词代替“文化”,是为了强调人的修养、技能、才华和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因素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的强大能力。

和任何产业的生产过程一样,必须有原料的投入才会有产出,文化产业的原料就是该国可利用和发掘的文化资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历史越悠久,文化积淀越深厚,那么,该国文化产业发展可利用的资源就越丰富。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与文明历史,如何有效地保护和进一步发掘华夏文明不断演进所沉积的文化财富,并将其有效地转化成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73

的巨大潜在竞争力。

基于上述理论和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诸多要素。图1展示了我们对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结构解说

图1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结构关系图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

在分析文化产业竞争力内涵和诸多要素的各项特质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4)》[4]

和《中国统计年鉴(2004)》[5]

及部分省市的2004年年鉴,收集到36个省市(31个省及直辖市,加上青岛、大连、深圳、宁波、厦门五个副省级城市)文化产业相关竞争力指标及数据,设计出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中,我们主要考虑和遵循了综合性、层次性、对称性和公允性四项原则。(1)综合性是指在对文化产业的产业内涵、总体结构和影响要素的分析与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可得数据,用比较全面和立体的指标体系,来反映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各个领域和侧面,从而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全方位的信息平台。(2)层次性是指整个竞争力体系分为三级来呈现。在文化竞争力下设七个文化产业竞争力要素,在每个要素下根据具体内涵又分别设置若干子要素。在子要素下设置相关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对具体竞争力指标,我们以正态分布的标准化方式,直接显示各个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的具体水平特征。各个要素及下属子要素的竞争力水平,通过对其所涵盖的全部指标的标准化数值进行汇总与平均而得出。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则是对指标体系内所有竞争力指标水平的汇总平均。这种做法展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竞争力信息平台,说明整体竞争力的所有层次和关系,有利于系统地进行评价和分析。(3)指标的对称性是指,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充分利用定性的分析理论,设计好对称性层次和要素结构,在理论上保证每个指标的对称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解释多个指标构成的竞争力评价网状结构,强调各个“网点”对竞争力的平行贡献和均衡作用,避免某个方面对整体竞争力产生过大的影响。(4)指标的公允性是指,由于参与评价的地区有省份也有城市,为了使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具有可比性,我们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除了引用一些必要的体现规模效应的总量指标外,更多考虑的是强度指标,比如地区内单位机构的发展情况,产出收益与GDP 的比值,以及地区内的人均指标,从而使不同级别行政区的规模优势对评价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使人口规模不同,总量规模也不同的地区可以得到公

74—

正合理的评价。

综合上述考虑之后,我们设计出由7个要素, 27个子要素,共106个指标构成的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下:

1.文化实力竞争力。包括:(1)总体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总产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总产出占GDP的比重、人均文化产业总产出。

(2)发展潜力: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占GDP的比重、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当年完成投资占GDP的比重、人均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人均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当年完成投资、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文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当年完成投资。(3)就业规模: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占就业人口比重、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占第三产业人口比重、单位文化产业组织从业人员数、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

(4)文化消费需求:人均消费支出、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和服务支出、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和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

2.市场收益竞争力。包括:(1)文化出版市场:图书纯销售收入、定点印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图书纯销售收入占GDP的比重、定点印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GDP的比重、人均图书纯销售收入占GDP的比重、人均定点印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GDP的比重。(2)文物市场:文物业经营收入占GDP的比重、文物业经营收入、文物商店销售收入、文物商店销售收入占GDP的比重、人均文物业经营收入、人均文物商店销售收入。(3)艺术演出市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入、艺术表演场所业务收入、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入占GDP的比重、人均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入、艺术表演场所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人均艺术表演场所业务收入。(4)音像传播市场:音像制品销售收入、音像制品销售收入占GDP的比重、人均音像制品销售收入。(5)娱乐经营市场:文化娱乐业营业收入、文化娱乐业营业收入占GDP的比重、人均文化娱乐业营业收入。

3.文化产出竞争力。包括:(1)艺术演出市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艺术表演场所演出场次、人均艺术表演团体观众人次、人均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人均艺术表演场所观众人次、人均艺术表演场所演出场次。(2)文物业市场:文物机构业务活动数(陈列和展览)、文物机构总参观人次、人均文物机构业务活动数(陈列和展览)、人均文物机构总参观人次。(3)音像发行市场:录像制品出版数量、录音制品出版数量、人均录像制品出版数量、人均录音制品出版数量。(4)出版市场:图书总印数、杂志总印数、报纸总印数、人均图书总印数、人均杂志总印数、人均报纸总印数。

4.公共文化消费竞争力。包括:(1)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平均解答咨询人次、图书馆平均代检索课题人次、图书馆平均总流通人次、图书馆平均为读者举办活动人次。(2)公共文艺服务:文化馆平均举办展览个数、文化馆平均组织文艺活动次数、文化馆平均举办训练班结业人次。(3)公共文化活动:人均文化俱乐部个数、人均群众业余演出团队个数、人均农村集镇文化中心个数。

5.人才和研创竞争力。包括:(1)人力资本:文物业机构平均拥有高级职称人数、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拥有高级职称人数、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拥有高级职称人数。(2)文化科研: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完成科研项目、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获国家和省部级奖的科研项目、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创办刊物种数。(3)文化装备: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设备购置费、文物单位平均保护专项经费、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设备购置费。

(4)文化教育: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在校生数、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毕业生数。

6.政府文化竞争力。包括:(1)文化艺术:艺术表演团体平均财政与上级补助、艺术表演场所平均财政与上级补助。(2)群众文化:图书馆平均财政与上级补助收入、群众文化艺术馆平均财政与上级补助。(3)科研教育:文化文物科研单位平均财政与上级补助、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财政与上级补助。

7.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竞争力。包括:(1)文化资源:人均文物藏品数量、人均图书总藏量、人均文化馆藏书。(2)图书馆设施:图书馆平均书库和阅览室面积、图书馆平均阅览室坐席、公共文化艺术馆平均固定资产、公共图书馆平均固定资产。(3)文物与文化教育设施:文物业机构平均展

75

览服务用房、文物业机构平均固定资产、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教学用房、文化部门教育机构平均固定资产。(4)娱乐表演设施:艺术表演场所平均坐席个数、文化娱乐业机构平均固定资产、艺术表演业固定资产、艺术表演团体平均操练和练功用房。

(三)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是以我国36个省(市)为对象,测度各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现状水平,分析其存在的竞争力优势和劣势。

对36个省(市)的各竞争力指标数据进行统计正态标准化,换算成0到100之间的标准化数值。这种测度结果,可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各省(市)在竞争力指标上的客观水平。数值80及以上是非常优秀的竞争力,数值20以下是非常差的竞争力,数值50反映了一般的竞争力水平。

具体方法是:在每一个竞争力指标内,将各省市的指标值视为一个正态分布的样本。计算出样本的均值μ和标准差σ。在假定样本服从正态分布N(μ,σ)的基础上,计算出样本中每一个单元x 的下侧累计概率值P(X<=x),再将其乘以100得到最后的正态标准化数值。由于概率值P在0和1之间分布,因此最后的标准化数值的范围为0到100。由于指标设计时遵循了对称性的原则,因此在每个指标标准化数值的基础上,将要素内的指标进行等权平均即得到上一级的要素竞争力水平,再逐级汇总得到最终的整体竞争力水平。

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主要是从文化竞争力7个要素及其子要素的竞争力水平和排名出发,作出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具体操作是在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中,从综合竞争力的各要素的排名出发,将某地排名在前十位和后十位的要素定义为该省区的优势要素和劣势要素,由此展开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劣势分析。在要素竞争力的分析中,我们将优势子要素的定义范围缩小到前六位。

按照产业竞争力原理,不均衡的要素结构是不利于竞争力系统的持续发展和提升的。为此,我们设计了竞争力均衡度分析模型。具体操作为:计算出各省市在不同要素层次上的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是指样本的标准差和均值的比值,是刻画样本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将其定义为该地区的竞争力结构均衡度,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和评判。

三、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一)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在本指标体系中,文化实力竞争力、文化市场竞争力、文化生产竞争力、公共文化消费竞争力、人才和研创竞争力、政府文化竞争力、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竞争力基本包括了对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相对重要影响的因素。从横向来看,这些要素及下属指标覆盖了文化产业中商业类、艺术类和公共文化类3个主要产业类别的发展情况,并涉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情况,文化消费者即文化受众的消费能力和意向,文化市场的发展水平,产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和研创能力,产业发展的原料资源和设施,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等文化产业系统的诸多侧面。从纵向来看,这些要素也构成了“生产者+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设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商业和公共文化消费市场”这一完整的产业内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本文将7个要素全部纳入,对各要素竞争力的水平采取等权平均的方法,得到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见图2)。

从图2中可以发现,各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水平总体分四个梯队:以上海、广东、浙江、深圳和北京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以天津、厦门和江苏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宁波、湖南和山东为代表的第三梯队,以广西、内蒙古和西藏为首的第四梯队。由于指标体系中以强度和人均指标为主,因此省份和城市之间也有了可比性。从结果来看,首次纳入评价体系的5个副省级城市都有上佳的表现。深圳以较高的数值位于第三位,可见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不断得以壮大。厦门和大连凭借强度和人均指标的良好表现,克服了总量上的不足,分别跻身于所在省份的前列。从各省和直辖市的表现来看,经济较发达和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的省份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同样也有一定的优势。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和天津处于最前列,江苏、山东和湖南紧随其后。

76

上述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反映了总体综合实力的大小。但总值高并不代表各要素的水平一致。要素发展的不均衡将导致文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发展的不稳定,短板要素的存在,将会影响整体竞

争力的提升。我们以七个要素的标准化数值为基础,计算出综合竞争力变异系数,作为反映某地竞争力发展的平衡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指标(见图3

)。

在竞争力总水平与竞争力综合变异系数的排名中,各省市的位次有了一定的变化。在竞争力总水平中进入前十位的省市,同样能进入变异系数前十位的只剩下4个,分别是天津、广东、浙江和山东。而上海、陕西、深圳和厦门在变异系数的排名中竟然落到了后十位。这说明尽管有些省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在总体上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在竞争力内部的要素水平分布上严重不均衡,或者存在一定的短板要素。而且从5个副省级城市的表现来看,除了厦门的变异系数稍好一点之外,其他4个城市的均衡度都处在参与评价省市的末端。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 我们借助优劣势分析的方法来进一步分析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找出问题所在。

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势排名的结果表明,竞争力总体排名比较靠前的省市,在文化产业各要素的均衡发展上有着很强的实力,在优势要素的占有上还是比较集中的。比如第一梯队的广东、北京、浙江和上海四个省市,优势要素高达6~7个。天津、深圳、江苏和宁波也都有3~4个优势要素,其他地区的优势要素占有量则比较分散。优势要素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文化实力竞争力、政府文化竞争力和资源与基础设施竞争力三

77

个要素的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前十个经济较发达的省市。从各地区的优势要素占有情况来看,除了前四个拥有6个以上优势要素的地区,5个副省级城市在公共文化竞争力和政府消费竞争力上有较大的优势外,由于文化生产、文化市场和人才研创竞争力与总量指标和产业规模有关,因此,主要分布在一些人口规模较大或有着一定传统优势积累的省份。

(二)文化产业各要素竞争力分析

在这部分的分析中,我们采用要素评价与综合评价结果同时显示的方法,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省市某要素水平和综合水平的差别,参见表1。

表12005年我国36个省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

省市综合竞争力文化实力文化市场文化生产公共文化人才和研创政府文化

文化资源

和设施水平排名水平排名水平排名水平排名水平排名水平排名水平排名水平排名

上海74.44182.95288.20175.90171.65340.612881.31280.472广东69.04277.15372.70275.84260.24758.04772.65466.654深圳64.36383.52147.721145.071666.47642.902484.32180.551浙江63.77472.70469.65362.82453.701058.99669.69658.806北京62.20554.88661.15452.81866.52553.491076.49370.093天津54.45648.371151.40747.961558.47862.22258.90753.849厦门54.43765.20550.75944.011850.961152.361271.16546.5412江苏50.35847.411254.96663.60354.27941.632535.832654.768宁波47.83945.141442.042139.612467.85429.133353.27857.747山东47.561041.522046.471559.52547.811650.971339.272047.3511湖南47.071147.011351.35849.781333.203166.42136.992544.5717大连46.951233.943431.143336.882673.07144.172347.691161.745陕西45.651350.75960.52552.66943.282044.892129.013438.4123福建45.201451.36846.531455.46749.481237.883137.942337.7325辽宁45.051542.801744.061752.181245.071846.811939.431944.9915甘肃44.891636.832848.591043.132034.752961.39345.231444.3118山西44.661743.941646.581352.391143.441955.50834.002936.7426湖北44.551838.832342.431952.481033.433052.761142.861549.0310四川44.271944.301544.141644.021739.612360.28440.911736.6127河北43.892037.242639.362448.251448.341559.60534.972839.4621新疆43.672141.901837.692538.482548.461449.991648.421040.7120宁夏41.982235.243133.563233.403149.081350.511546.951245.1514青岛41.422336.892735.762933.473071.86224.583442.061645.3613河南41.142435.843040.042256.53639.742249.941731.963233.9033云南40.652549631043.271831.173437.192650.771438.032234.4831吉林40.062641.232137.492635.162840.642139.372951.31934.7830重庆40.052741.061939.442332.723236.532754.96939.002136.1229广西38.032838.612435.992836.532745.181737.013228.113544.7616内蒙古38.002938.172528.083543.871938.572440.622737.892438.7922西藏37.253053.88747.111240.262128.683319.293635.092736.4628海南36.703139.022234.473135.522936.222840.752633.103037.7924黑龙江36.163234.953227.813632.473338.372544.502240.651834.3832江西35.773336.392942.312040.242231.023239.143027.783633.5334青海35.593434.613329.523431.103520.673645.172045.511343.5619安徽35.073529.933637.282739.782327.423446.841832.933131.3235贵州27.913630.283534.743027.173622.513523.183529.913327.5836

78

1.文化实力竞争力要素分析。文化实力竞争力主要反映的是某地文化产业的规模和相对强度。涉及文化产业的总体增加值、文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规模,以及文化受众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消费规模的绝对量及相对量的大小。从表1中可以发现,深圳、上海、广东、浙江和厦门与其他省市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并且这些地区的文化竞争实力要普遍高于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水平。而紧随其后的北京则在这个要素的数值上低于综合水平。并且,北京在强度指标和相对指标上的数值和前五位的地区相比,水平相对较低。西藏和云南跻身于这个要素的前十位,反映了这些地区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不俗实力。从指标的数值来看,它们主要在规模水平、发展潜力和劳动就业三个子要素的相对指标上数值较高,因此提升了它们的要素水平。

优势分析的结果表明,上海和广东的4个子要素全部进入了优势要素的行列,深圳、西藏和浙江以3个优势子要素的总量紧随其后,厦门为2个,北京、宁波、云南、陕西和新疆则只有1个优势子要素。

2.文化市场竞争力要素分析。文化市场竞争力主要是对各地商业性较强的文化产业行业的市场收益进行测度。在文化市场竞争力中,主要涉及文化出版市场、文物业市场、艺术演出市场、音像市场和娱乐艺术经营市场5个子要素,基本上囊括了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内部有着规模以上收益的行业类型,涉及艺术表演业(表演团体和表演场所)、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文化遗产和古迹的保护和展览。在市场机制下,只有良好的市场收益才会收回成本,取得利润,带来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和继续投资的信心,因此,这是文化产业系统中较为关键的环节。从该要素的数值排名看,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和陕西占据了前五强的位置,上海以较大的优势名列第一。与综合竞争力水平相比较,上海市和陕西省的市场收益数值远远高出综合竞争力水平,反映了相对较高的收益能力。而深圳市在该要素上的表现则较差,要素水平明显低于综合竞争力水平。从子要素的竞争力水平来看,上海市在艺术演出、音像和娱乐经营3个市场上均取得了90以上的竞争力标准化数值,广东省和浙江省的高水平子要素则为音像,北京市在艺术演出市场竞争力水平上表现十分突出。

优势子要素分布结果表明,只有上海市和广东省在5个行业上都占有优势,特别是上海市在除了音像之外的4个行业中都处于第一的位置。浙江、北京和陕西紧随其后,占有3~4个优势行业,天津则有2个优势行业。其他地区优势要素的集中度较小,以占有1个优势子要素为主。从要素的地区分布来看,文化出版、文物和艺术演出市场要素的分布较为集中,而音像和娱乐经营市场要素则相对分散,并且不为大省所垄断,宁波、厦门和深圳等城市都榜上有名。

3.文化生产竞争力要素分析。文化生产竞争力与上述的市场竞争力相对应,也是处于从投入到产出转化的关键环节,只不过是从实物产出的角度得以反映。由于娱乐业的产出活动难以进行量化的统计,因此本要素主要测度的是文化出版市场、文物业市场、艺术演出市场和音像市场的产出情况。从产出竞争力的数值来看,文化产出较高的地区还是以人口规模较大的省份为主,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占据前五名的位置。但是实物产出和市场收益却没有显示出对等的关系。在排名前15位的省市中,除了上海、浙江、北京、陕西的市场收益竞争力水平高于产出竞争力水平,以及广东、湖南和天津两种竞争力水平相当之外,其余大省的收益竞争力都大大低于产出竞争力水平。

与市场收益竞争力要素相比较,在文化生产竞争力方面,各地的优势子要素集中度有所降低,表现最好的上海、广东和江苏也只有3个优势子要素,浙江、山东和陕西都只有2个优势子要素,其余省市均为1个。从优势子要素的地区分布来看,文物业和文化出版业的优势子要素集中分布在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等地,而艺术演出和音像产品生产则没有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

4.公共文化消费竞争力要素分析。我国的公共文化发展以各地的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和各种民间的群众文艺活动组织为依托,以公共产品的形式免费或以象征性收费的方式向公众提供阅读、咨询和定期的文化文娱活动。因此,公共文化消费竞争力的高低,既是该地区公共文化生活繁荣程度的测度,也是各省市对文化消费市场

79

远期培育重视程度的反映。本竞争力要素由图书馆服务、公共文艺服务和公共文化活动组织3个子要素组成。从文化消费竞争力数值来看,5个副省级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表现是十分突出的,大连、青岛和宁波更是处于第一、第二和第四的位置,可见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比较注重市民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从排名前六位的地区来看,它们在各子要素上竞争力水平也比较有特点,大连、上海、北京、深圳在图书馆服务、公共文艺服务的子要素竞争力上表现比较明显,青岛和宁波则在公共文艺服务和公共文化活动组织子要素上更具竞争力优势。

竞争力优势子要素的分布结果表明,即使是排名靠前的省市,也没有包揽全部的优势子要素。总体来说,竞争力优势子要素分布比较平均。但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是,部分省市优、劣子要素都存在。比如上海和深圳,都是图书馆服务和公共文化部分为优势子要素,而在文化活动组织方面为劣势子要素,可见文化活动的民间化、自发化程度还不高。但是北方的一些地区,比如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等地,文化活动组织比较密集,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优势。从地域分布来看,北方的民间文化活动组织繁荣程度要比南方地区高。

5.人才和研创竞争力要素分析。作为一种更加重视内容和创意的产业,文化的原创力凸显为最重要的发展因素。因此,某地区文化人才和研创竞争力的高低是影响文化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在本文的评价体系中,人才和研创竞争力主要由人力资源、文化装备、文化教育和文化科研4个子要素组成,对文化产业研创方面人才、设施、后续人才的教育以及研究成果等各项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从竞争力标准化数值来看,要素竞争力和整体竞争力水平基本不吻合。湖南、天津、四川、甘肃、河北、山西和重庆等地首次进入前十名。而在前面的要素上表现比较突出的地区,除了浙江、广东、北京、厦门继续保持稳定之外,上海、江苏和其他4个副省级城市在该要素上的竞争力水平都大大低于整体竞争力水平。与文化产业的其他环节不同,文化教育和科研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周期更长,影响力和整体实力的形成与提高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经济发展的新兴地区在这个要素上要得到提高,需要长期的培育。

通过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势分析,我们发现各省市竞争力优势子要素的集中度比较分散。优势要素最多的地区也只有2个优势子要素,更多的省市则只有1个。从各竞争力优势要素分布的情况来看,似乎缺少一定的规律性。北京、浙江等要素竞争力数值较高的地区也只有文化装备这一个优势子要素,与其他要素相比,这个子要素和当地的经济实力的相关度更高。

6.政府文化竞争力要素分析。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面向市场,因为文化产业不仅包括可以完全市场化的商业娱乐业和文化艺术附加值较高的诸如音乐、戏剧、古典与现代舞蹈、高雅艺术等行业,还包括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艺术馆等公共机构为主要载体的公共文化业。这些行业在对人的精神熏陶和素质提高,以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些公益性较强的行业是不能完全推给市场培育的,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来进行扶持。因此,在文化产业的政府文化竞争力要素中,我们主要考察了政府对文化艺术、公共文化和科研教育三个主要领域的转移支付情况和资助力度。

从政府文化竞争力要素数值和排名的情况来看,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数值排名靠前的地区要素竞争力普遍高于综合竞争力,而数值靠后的地区则要素竞争力普遍低于综合竞争力。要素竞争力的高低一方面和政府本身的财力有关,另一方面可能和政府本身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关。江苏、陕西、山西、湖南等文化大省的要素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政府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因为这种投入虽然不会立刻见效,但是从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值得投资的。

该要素竞争力优势分布的结果显示,这个要素上的优势集中度还是相当高的。北京、上海和厦门在全部子要素上都进入了优势行列,广东、浙江、宁波、深圳都以2个优势子要素为主,天津为1个。

7.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竞争力要素分析。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基

80

础,也是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赖以成功的土壤。因为文化以各种形式传播,必须要有一定的媒介与硬件来支持,这些资源和配套设施的强弱,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成长力度。在这个竞争力要素中,我们主要考察了各地区的文化资源、图书馆设施、文物与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娱乐表演设施4个子要素的发展情况。从文化资源和设施的要素竞争力数值来看,各地区的要素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差距不大。从排名上看,各省市的位次和综合竞争力相比没有出人意料的变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东还是处在前四名的位置。几个副省级城市的表现依然强劲,这个要素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实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物力支持水平是有较大联系的。

在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竞争力上,优势要素的分布也是比较集中的,北京和上海都拥有4个优势子要素,广东和深圳也有3个优势子要素。优、劣势要素分布也显示出一定的区域性,优势子要素都集中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劣势子要素分布虽然比较分散,但从分布区域来看以西北和西南地区为主。

四、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对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多角度的描述,我们对于各地区目前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得以凸显。

从各地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水平来看,地区间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水平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优、劣势要素的分布也比较集中。广东、浙江等第一梯队的省市,基本上集中了大部分的优势要素,而另外一些较弱省份则集中了大部分的劣势要素。发展比较好的第二、三梯队的省市,优势要素的分布则比较零散,只是在少数的几个要素上占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在文化产业生产链条上,没有形成系统的较强的实力,甚至在一些环节上还有劣势要素存在。

从优、劣势要素在各地区间的分布来看,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发达地区在政府文化竞争力、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竞争力等与地方经济实力相关性较强的要素上,优势比较明显。但在文化产业的研创能力和产能方面,比如文化市场竞争力、公共文化竞争力和人才研创竞争力上则有明显的不足,甚至存在劣势要素。对于传统的文化大省来说,在体现地区悠久的文化传统的要素上,比如公共文化消费竞争力、人才和研创竞争力,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资金投入及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产出和收益上则实力不强。在文化市场竞争力、文化生产竞争力等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则在公共文化产品提供上有所不足。

如何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处理好文化产业中艺术类、商业类、公共文化类三种竞争力的均衡发展,以及在具体的产业政策上对不同的文化产业类别如何重点施力,这是各地区在文化产业竞争力发展的过程中共同面对的问题。借鉴文化产业起步较早的国家的经验,结合前面分析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应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一是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化创作、生产和经营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对文化和经济、管理有相当的造诣,更需要对文化产业这一特殊产业类型的特点、发展脉络有自己的理解,同时对文化产业下的不同行业领域也要有深刻的认识,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不断产生优秀的创意,真正把文化产业变成一种“以创意为中心”的经济。[6]

二是吸收社会各界的力量,增加多种渠道,发展需要较多资金扶持的公共类和艺术类文化产业。通过立法,鼓励个人和企业赞助文化事业,建立各种文化基金会。为了激励资助者的热情,基金会可以用捐赠者或企业的名字命名,同时政府对赞助的企业和个人还可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引导赞助的投向。

三是组建行业协会,强化协会的管理作用。许多国家通过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如韩国的影像协会、光盘协会,既接受政府的指导,又受政府的委托对音像市场进行监督。在这两个协会中还设立了文化稽查队伍,经常配合警署对一些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管。意大利的戏剧旅游部则是通过四个专业咨询委员会,提出

81

对音乐、戏剧、电影、舞蹈以及流动演出的资助意见,而后由该部审定下达拨款指标,并设有11个专门机构,对这些受到资助的团体进行监督。[7]四是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应实行从办文化到管文化,从行政管理为主到法制管理为主的转型。政府部门应逐步退出对文化产业的计划行政式管理,改为以法律、经济等间接方式为调控的主要手段,工作重点从微观的具体操作转向宏观的产业规划和调控。

五是鼓励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协作,以促进资产、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合理组合,形成以优秀人才、高新技术、名牌产品、高效益经营单位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积极健康地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已成为进入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有重点地加以改进和提高,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水平,这是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花建,等.软权力之争: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潮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课题组.国外关于文化产业统计的界定[J].中国统计,2005,(4).

[3] 沈忱.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4,(12).

[4] 文化部计划财务司.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4)[Z].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5] 中国统计年鉴(200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 孟晓驷.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三大战略举措[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7] 孟晓驷.世界各国文化概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武京闽)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An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ZH AO Yan-y un,YU Yi,M A Wen-tao

(Cen ter for Applied S tatist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

A bstract:Cultural industry is a m ost pro mising industry in the new century w ith a broad space to bo om on both m arket benefit and public services.The result of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sho w s fo ur g rades o f compe titiveness levels existing in China.Shang-hai,Guang do ng,Zhejiang,and Shenzhen city belo ng to the best level of the competitiveness.T he big gap betw een competitiveness streng th and weakness is o bvio usly em bo died on develo ped districts and developing districts of China.Chine se cultural industry should take active and promo ting policies in future.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y;structure model;co mpe titiveness assessment;analysis o f facto rs —

8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2016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解读

2016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解读 来源: | 时间:2016-01-22|阅读数: 大家好!非常感谢联盟给我这个机会,在这儿讲一下关于2016年的政策解读。今天我给大家交流的是最新即将出版的第十三本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报告的几个内容。今天要讲的也就是这个总报告的题目,叫作《面向“十三五”、走进“新常态”》。今天这个内容是从“十二五”之后两年的发展状况到面向“十三五”的新的发展趋势。我们知道,从2013年11月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就确定面向新时期的大政方针,文化领域进入了政策密集出台的时期,为“十三五”的展开布局。简单说,我们认为从2014年,也就是从“十二五”末期以来,整个的政策发展趋势的特点,或者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叫“面向‘十三五’,走进‘新常态’”。 今天想跟大家讲三个话题:第一个问题是总体判断,为什么把今年的发展“十二五”末期到“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发展状况叫作“走进‘新常态’”?让文化产业回归文化市场,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2014年以来对目前国家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谈到最多的词叫“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政府逐渐降低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以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作用。经济发展的日益回归,从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要素扩张驱动力逐渐减弱,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逐渐增强,从消费角度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逐渐结束,个性化消费成为主流,这是大的宏观形势。 讲几个问题,第一个,首先看一个发展速度来判断走进“新常态”的几个基本的观点。 1新常态”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看发展速度,我国文化产业已经结束十多年来的热运营状态,发展速度持续趋缓,日益回归常态化的一个发展速度。这里边我只讲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21351亿,与GDP的比值是3.63%。跟2012年比较来看,2012年增速是16.5%,2011年的增速还要高,从增速的情况看,应该说从“十二五”以来,文化产业的速度是逐年降低的。到了2013年、2014年增速已经接近GDP的增长速度,大概只是快一两个到两三个点,长期大幅超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增长是一种非常态。从我国实际发展状况看,这种增长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与改革配套出台的鼓励政策有关,因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府提供的外生动力。随着改革告一段落,政策的效益必将递减,产业发展政策必然从政府转向市场发展速度必将下降,这种下降就是回归常态。 第二看发展动向。整个产业的发展动向是越来越融入实体经济,显示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常态化景象。三中全会以后,融入实体经济实际上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动向。最突出的标志是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参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实际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走向了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道路。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一个最突出特征,这个特征在经济学上叫产业关联度。越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越高,和经济的其他部门或者整个国民经济的互渗性越强,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都在50-60%,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到目前为止没有超过20%,所以关联度较低,这是非常态。文化产业孤立于或者孤悬于国民经济之外,独立发展,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我们认为这两年来,文化产业融入实体经济的态势是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常态化的开始。 第三看政策动向。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回归文化市场,法制将成为“新常态”的根本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央文件是最突出的标志,这个文件对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作为战略部署,所以重要的一个变化,文化产业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在这个文件里,我们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文化产业基金

目录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简介 (1) 一、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1) 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范围 (2) 三、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政策 (2) 四、我国各区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介绍 (3) 五、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及运作模式 (7) 六、我国文化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分类分析 (8) 上海市创意(设计)产业投资基金联盟(CIIFA)简介 (10) 一、主要任务 (11) 二、联盟成员: (11) 三、申请投资流程 (11)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简介 一、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大类概念,国外通常称为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 Capital) 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向文化产业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是借鉴成熟资本市场“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由发起人定向募集,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基金资产,主要采取股权投资方式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因此投向以上领域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都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文化产业基金都属于该类基金。

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范围 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 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 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目前,电影、艺术品、动漫、信息传媒和网游领域均涌现各专项的投资基金,其主要情况如下: 三、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政策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 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具体来说,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生态发展。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于日前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据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国内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共12项子计划。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部:2017年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 来自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国办转发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186个产业项目获得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 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 从神本走向人本 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景下应运而生的。 四、秦汉: 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公元前221年,经过多年兼并战争,秦王赢政终于完成“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一统帝国——秦王朝建立。秦始皇统一文化的措施固然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政治为目的,同时也有力地增进了秦帝国版图内各区域人们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统,还包括思想学术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对中国文化其后的历程影响至深至巨。 五、魏晋南北朝: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崛兴、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的相互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这一时期因匈奴、鲜卑、羯、氐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引发的胡汉文化的大规模冲突,更使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在文化的多重碰撞与融合中,中国文化得到多向度的发展和深化,强健而清新的文化精神大放异彩。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及优惠政策

文化产业政策 我国文化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利用税收政策对文化产业进行扶持具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中小企业,税收的支持作用更大。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近日指出,国家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在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关税及其他税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国家税务总局将继续执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减税政策将使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中获得实惠。 这些举措包括:各级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按规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免征营业税;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文化企业在境外演出从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有关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一年的,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 肖捷指出,税收在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肩负着重要职责,要增强税收扶持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切实抓好税务系统思想文化和宣传舆论工作,推进税务文化建设,与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等工作有机结合, 发挥税务文化凝聚力量的作用。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如何构建产业投资基金盈利预测模型doc资料

如何构建产业投资基金盈利预测模型 执笔人:程静萍 2006年12月30日,随着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正式挂牌,中国国内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宣告成立,这就意味着产业投资基金在经过漫长的探讨和论证之后,终于走上了中国的经济大舞台。 一、什么是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Industrial Investment Fund)是与证券投资基金相对的概念,指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任基金管理人或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投资者按照其出资份额分享投资收益,承担投资风险。 二、如何构建产业投资基金盈利预测模型 1、盈利预测模型的理论依据 产业投资基金的盈利预测模型是建立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基础之上的,可以认为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实业股权投资方面的变种应用。 现代投资理论的基本要点: (1)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化解投资风险的可能性; (2)有些风险是与其他或所有证券的风险具有相关性,在风险以相似方式影响市场上的所有证券时,所有证券都会做出类似的反应,因此投资证券组合并不能规避整个系统的风险;

(3)即使分散投资也未必是投资在数家不同公司的股票上,而是可能分散在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多方面,未必每位投资者都会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 (4)最佳投资组合应当是具有风险厌恶特征的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和资产的有效边界线的交点。 与证券投资相类似,产业投资基金的盈利预测模型也是根据一定的投资组合进行构建的,所不同的是产业投资基金是由若干股权投资和项目投资组合而成的。因此,构建产业投资基金的盈利预测模型应基于如下的投资组合理论: (1)与证券投资相类似,产业基金投资也需要通过构建投资组合,获得预期收益率,但是并不能完全规避投资风险; (2)产业基金投资组合也是取决于所投资公司或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的; (3)产业基金投资以实业股权投资为主要表现形式,相关法规对基金的投降渠道进行了严格限定。 产业投资基金的盈利预测同时还基于国际上通行的私人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PE)J曲线(J Curve)理论。 图1: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评价模型 所谓J曲线理论,是对私人股权投资在投资期间内的投入、产出分别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绘制现金流量曲线,我们会发现,这条曲线呈现出一个“J”的形状,因此称之为J曲线。如上图所示,产业投资基金在投资期间的前段以投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报告 2016年10月

内容简述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产业列入到了当届政府“十二五”的重要工作日程。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诸多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4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跨界并购此起彼伏,文化传媒行业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多个省份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产业园等领域。进入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已经明朗,“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热潮席卷而来。2015年3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各地政府要想壮大文化产业,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十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86分答案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 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 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 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 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 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 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 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 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 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 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 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 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 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国内文化产业基金现状

国内文化产业基金现状 2012-05-31 从概念变为现实,文化产业基金仅仅用了数年时光,那么从起步到疯狂,又需要多久?5月10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这是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后的又一具体行为。 来自高层的强力推进,让敏感的资本嗅到了其中的机遇,产业创投基金成为“开路先锋”。 根据2012年初人民网发布的资料显示,“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总规模超过1330亿元。”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0年文化部管理的文化产业产值也仅为40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产业基金的体积已经至少接近产业实体的20%以上。 “目前文化产业基金已经走向了一个困局。”一位资深的文化产业PE人士告诉记者,“钱太多,好的项目太少,让这个行业整体‘虚胖’。” 记者了解到,项目缺乏导致文化产业投资市场中险象频生,优秀投资项目一级市场中的溢价率已经快要接近二级市场。而有迹象显示,部分资金更以文化产业园区的方式,变相圈地流入房地产,与文化实质脱离。 “据我了解,一些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到了最后沦为变相的圈地。与文化的实质相差甚远。”一位要求匿名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1300亿基金投资4000亿市场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在成为各级政府的新宠儿。 5月16日,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由陕西省财政出资40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的“陕西文投艺术品投资基金”募集到位。第一期基金募集规模为3亿元,未来计划共筹集30亿-50亿元。

与此同时,5月18日,中央级的文化产业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宣布了该基金的第二轮投资,分别与视讯中国、浙江华数、厦门游家、骏梦游戏以及开心麻花等五家文化企业签署投资协议。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爆发和“大跃进”,开始于2011年。根据人民网披露的数据,至2012年初,全国共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111只,资金总规模超过1330亿元。其中2011年1-11月间设立的基金数量达47只,占总数的 42.34%,资金规模达 554.2亿元,占基金总规模的 40.9%。 事实上,国内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其实也仅仅诞生于2009年。当年4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为第一个在发改委获得备案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感觉就像是一瞬间所有的钱和关注度都来了这个行业。”上述PE人士告诉记者,“此前除了在唱片、影像公司倒闭的新闻中,什么时候你听过资本和文化产业挂过钩?”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2010年文化部管理的文化产业产值为4000亿元左右。即便达到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要求,即到2015年,整个文化产业增加值也仅是翻番至8000亿元。 然而,这个数字或难以赶上文化产业融资的速度。在上述官媒披露的信息中,“十二五”期间,国开行将向文化产业提供逾2000亿元的融资总量支持。目前,各方面的融资加起来,预计将超5000亿元。 仅从上述数字而言,资本的投入几乎快要赶上产业实体总量的数额。 热钱制造泡沫 面对火爆的资本,就好像面对“恶魔的诱惑”。上“天堂”的路是廉价资本带来的快速扩张机会;而徘徊在“地狱”门口的,则是过高的溢价率以及整体行业的“通胀”和“虚胖”。

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及解读

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及解读 国家政策: (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规范建设一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物质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 (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三)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课题,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加快发展文化装备制造业,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游戏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发制定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加快建立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研究开发内容制作、传输和使用的各类电子装备、软件和终端产品,支撑文化产业发展。 (四)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