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hemiluminesent Immunoassay,CLIA)是免疫测定技术继酶免技术(EIA)、放免技术(RIA)、荧光免疫技术(FI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之后发展的一项新兴测定技术。要谈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就必须先谈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技术是近二、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测定方式,其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激发中间体(常用碱性磷酸酶-金刚烷胺),使其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当中间体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释放等能级的光子,对光子进行测定而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发光具有荧光的特异性,同时不需要激发光,就避免了荧光分析中激发光杂散光的影响有很高的灵敏度,并且不象放射分析那样存在强烈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定量分析方法。

虽然化学发光具备很高的特异性和很小的干扰,但化学分析本身的不特异性,制约了整个方法的使用。因此,如同RIA、FIA等一样利用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化学发光本身的信号特异性形成了目前所说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技术。

CLIA是一种高度敏感的微量测定技术,凡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包括半抗原)都可以用CLIA测定。其起步于80年代初,快速发展于90年代,在国外CLIA的应用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其具备以下特点

①高度敏感,极限达10-17-10-19M/L,远高于RIA、EIA,与TRFIA相当但比TRFIA便宜。

②特异性强,重复性好C.V.<5%。

③测定范围宽,可达7个数量级。

④试剂稳定性好,无污染有效期6-12月。

⑤操作简单,易于自动化。

在对环保很重视的国家,CLIA成了取代RIA的首选方法。

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特点

最先进的分析原理

专利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ECL)。ECL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包括了两个过程。发光底物二价的三联吡啶钌及反应参与物三丙胺在电极表面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氧化的三丙胺失去一个H成为强还原剂,将氧化型的三价钌还原成激发态的二价钌,随即释放光子恢复为基态的发光底物。

最好的发光标记物-三联吡啶钌

分子量小,结构简单。可以标记于抗原,抗体,核酸等各种分子量,分子结构的物质。从而具有最齐全的检测菜单。三联吡啶钌为水溶性,且高度稳定的小分子物质。保证电化学发光反应的高效和稳定,而且避免了本底噪声干扰。

最先进的包被技术

采用罗氏公司专利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包被技术。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是最牢固和特异的结合。保证了牢固的包被效果和特异的检测结果。

特殊的磁性微粒子载体以及磁性分离技术

由聚苯乙烯包被的磁性微粒子为载体,直径仅为2.8um。同类型产品最小;

提供类均相的反应环境,增加反应面积,提高反应速度;

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高灵敏度;

利用磁性分离技术,实现全自动化分析;

与其它几种标记免疫测定技术相比,电化学发光具有以下的优点:

1. 高灵敏度,检测下限达1pmol;

2. 线形范围宽,达7个数量级;

3. 快速,出第一个结果的时间仅需数分钟;

4. 应用范围广,可以同样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检测各种物质,包括DNA;

5. 试剂稳定,无污染和衰变问题;

6. 自动化程度高。

――――――――――――――――――――――――――――――――――――――――――――――

概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将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免疫分析技术。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化学发光分析的高灵敏度和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而且还具有分离简便特点,可以实现自动化分析,使之成为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中一种新的重要的免疫学分析手段。

发光与化学发光剂

1〃发光

一种物质由电子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释放出的能量表现为光的发射,称为发光(luminescence)。根据形成激发态分子的激发能可将发光分为三种类型:光照发光、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

1光照发光(photoluminescence) 发光剂经短波长入射光照射后进入激发态,当回复至基态时发出较长波长的可见光。

2)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 典型例子为萤火虫发光。反应底物为萤火虫荧光素(firefly luciferin),在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催化下利用ATP产能,生成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oxyluciferin),后者在回复到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3)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在常温下经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发射光。化学发光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其机制为某些化合物(发光剂或发光底物)可以利用一个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使其产物分子或反应中间态分子上升至电子激发态。当此产物分子或中间态分子衰退至基态时,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即发光)。

2〃化学发光剂

发光剂是指在发光反应中参与能量转移并最终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的化合物,根据上述发光特点可将发光剂分为荧光素、生物发光剂和化学发光剂三种。下面主要叙述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中常用的化学发光剂或发光底物。

1)酶促反应的发光底物是指经酶的降解作用而发出光的一类发光底物,目前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中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HRP的发光底物为鲁米诺或其衍生物和对-羟基苯乙酸。AP 的发光底物为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甲基-4-(3-磷酸氧基)-苯基-1,2-二氧乙烷(AMPPD)和4-甲基伞形酮磷酸盐(4-MUP,荧光底物)。

(1)鲁米诺或其衍生物: 鲁米诺的氧化反应在碱性缓冲液中进行,通常以0.1mol/L pH8.6Tris缓冲液作底物液。要注意是:首先,鲁米诺和H2O2在无HRP催化时也能缓慢自发发光,而在最后光强度测定中造成空白干扰,因而宜分别配制成2瓶试剂溶液,只在用前即刻混合;其次, HRP发光增强剂如某些酚试剂(如邻-碘酚)或萤火虫荧光素酶可增强HRP催化鲁米诺氧化的反应和延长发光时间,提高发光敏感度。

(2)对-羟基苯乙酸(HPA): 对-羟基苯乙酸(HPA)在H2O2存在下被HRP氧化或氧化二聚体(荧光物质),在350nm激发光作用下,发出450nm波长的荧光,可用荧光光度计测量。

(3)AMPPD: AMPPD在碱性条件下,被ALP酶解生成相当稳定的AMP-D阴离子,其有2-30min的分解半衰期,发出波长为470nm的持续性光,在15min时其强度达到高峰,15-60min内光强度保持相对稳定。

(4)4-MUP: 4-MUP被ALP催化生成4-甲基伞形酮,在360nm的激发光的作用下,发出448nm的荧光,用荧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2)直接化学发光剂这类发光剂不需酶的催化作用,只需改变溶液的pH等条件就能发光的物质,如吖啶酯(acridinium, AE)在有过氧化氢的稀碱溶液中即能发光。

3)电化学发光剂是指通过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化学反应而发出光的物质。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Ru(bpy)3]2+(图16-7)和电子供体三丙胺(TPA)在阳性电极表面可同时失去一个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二价的[Ru(bpy)3]2+被氧化成三价,成为强氧化剂,TPA失去电子后被氧化成阳离子自由基TPA+,它很不稳定,可自发地失去一个质子(H+),形成自由基TPA.,成为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将一个高能量的电子递给三价的[Ru(bpy)3]3+使其形成激发态的[Ru(bpy)3]2+.。激发态的三联吡啶钌不稳定,很快发射出一个波长为620nm的光子,回复到基态的三联吡啶钌。这一过程可在电极表面周而复始地进行,产生许多光子,使光信号增强。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主要根据发光剂不同分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发光酶免疫测定技术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其中发光酶免疫测定技术又可分为荧光酶免疫测定技术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技术;也可根据分离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和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等,本章主要根据不同发光剂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进行介绍。

发光酶免疫测定

原理:发光酶免疫测定技术(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say, LEIA)属于酶免疫测定中一种。只是最后一步酶反应所用底物为发光剂,通过发光反应发出的光在特定的仪器上进行测定。常用的标记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根据酶促反应底物不同,可分为荧光酶免疫测定技术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技术。

荧光酶免疫测定技术就是利用理想的酶荧光底物,生成的产物稳定并有强的荧光强度,通过测定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图16-9);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技术就是利用酶对发光底物催化作用而直接发光,通过光强度的测定而直接进行定量。

图1荧光酶免疫测定技术反应原理

图2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技术反应原理

技术类型:

1〃分离技术:

(1) 磁颗粒分离法:用抗原或抗体包被磁颗粒,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和酶标的抗体或抗原通过一定模式的免疫学反应后,最终通过磁场将结合酶标记物免疫复合物和游离酶标记物进行分离的技术.

(2) 微粒子捕获法:与磁颗粒分离法所不同是所用颗粒是无磁性微粒子作为抗体或抗原的包被载体, 然后用纤维膜柱子进行酶标记物的结合状态和游离状态的分离.

(3) 包被珠分离法:将用聚苯乙稀等实验材料制成小珠, 在小珠上包被抗原或抗体,经抗原抗体反应后,将结合状态和游离状态的酶标记物进行分离.

2.免疫学反应模式

主要有以下三类,其它免疫学反应模式请参考有关章节内容。

(1) 双抗体夹心法:用微粒子固相抗体和酶标的抗体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原反应,生成微粒子抗体-抗原-酶复合物,经纤维膜柱子分离,加入底物,经酶促反应后发出光,其发光量与待测标本中抗原含量呈正比。

(2) 双抗原夹心法:该法常用于抗体的检测,用包被在微粒子上抗原和酶标记抗原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体反应,生成微柱子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经纤维膜柱子分离,加入底物进行酶促发光其发光量与待测标本中抗体含量呈正比。

(3) 固相抗原竞争法:该法常用于多肽类小分子抗原的测定,用已知抗原包被微粒子制成微粒子抗原,和待测标本的相应抗原与恒定的相对不足的酶标记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反应,反应平衡后经纤维膜柱分离微粒子,抗原与酶标抗体形成复合物,被截留在膜上。通过加入底物进行酶促发光反应,其发光量与待测标本中抗原含量呈反比。

1.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将已包被了抗体的乳胶微粒和待测标本加入反应杯中,经温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温育一定时间后,形成固相包被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

2. 结合和游离部分分离将复合物转移到玻璃纤维上,用缓冲液洗涤,没结合的抗原、被洗涤下去,酶标抗体-抗原-胶乳微粒抗体复合物则被保留在纤维膜上。

3. 酶促发光反应加入底物4-MUP,酶标抗体上ALP将4-MUP分解,脱磷酸根基团后形成4-甲基伞形酮(4-MU),它在360nm激发光的照射下,发出448nm的荧光,经荧光读数仪记录,放大,最后根据标准曲线由电脑计算出所测物质的含量。

方法学评价:

1.洗涤要彻底,以免因血清中其他来源的过氧化物酶类物质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而影响测定结果。

2.酶标抗体或酶标抗体因非特异性吸附而造成的较高本底,实验评价应引起注意。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化学发光剂标记物),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磁颗粒性的抗原或抗体反应,通过磁场把结合状态(沉淀部分)和游离状态的化学发光剂标记物分离开来,然后加入发光促进剂进行发光反应,通过对发光强度的检测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

图3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反应原理

技术类型:

1.分离方法常用磁颗粒分离技术

2.免疫学反应模式同酶发光免疫测定技术,主要也有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和固相抗原竞争法三种主要模式,所不同只是相应标记抗原或抗体上标记的是吖啶酯而不是酶。

技术要点:

1.常用的实验材料

(1)化学发光剂标记物:临床上最常用的发光剂是吖啶酯类发光剂。吖啶酯类具有显著的优点:①氧化反应不需催化剂,只要碱性环境中就可以进行。反应物在加入H2O2后再加氢化钠溶液,发光反应迅速,本底低。②在氧化反应过程中,结合物被分解,因此游离的吖啶酯的发光不受抑制。③试剂稳定性好。

(2)免疫磁颗粒:指由抗原或抗体包被的磁颗粒。

(3)反应试剂:指发光物发光时所需的氧化剂(H2O2)和PH纠正液(NaOH)。

(4)定标液和质控液。

2〃双抗体夹心法其主要步骤为:

(1)抗原抗体反应:将包被单克隆抗体的磁颗粒和待测标本加入到反应管中,标本中待测抗原与磁颗粒上抗体结合,再加上吖啶酯标记抗体,经过温育,形成磁颗粒抗体-抗原-吖啶酯标记抗体复合物。

(2)游离和结合部分的分离:在电磁场中进行2-3次洗涤后,很快地将未结合的多余抗原和标记抗体洗去。

(3)化学发光反应:经过洗涤的磁性颗粒中,加入氧化剂(H2O2)和PH纠正液(NaOH),使其呈碱性,这时吖啶酯在不需要催化剂的情况下分解并发光,由集光器进行接收,经光电倍增管放大作用,记录1秒钟内所产生的光子能,这部分光的积分与被测AFP含量成正比,根据标准曲线,仪器可以自动计算出其AFP含量。

方法学评价:

1.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的优点是其低背景噪音、化学反应简单、快速而无催化剂。

2.吖啶酯用作标记物时,其与大分子的结合并无减少所产生的光量,从而增加灵敏

度,灵敏度可达10-15g/ml。

3.吖啶酯标记试剂有效期长,可达一年。

4.固相分离剂为极为幼细的磁粉,除增大包被面积,加快反应外,亦同时使清洗及

分离更简易、快捷。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标记物的发光原理与一般化学发光(CL)不同,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包括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二个过程。ECL与CL的差异在于ECL是电启动发光反应,而CL是通过化合物混合启动发光反应。用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Ru(bpy)3]2+标记抗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磁颗粒分离技术,根据三联吡啶钌在电极上发出的光强度的大小对带测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

图4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反应原理

技术类型:

1.分离方法磁颗粒分离技术

2.免疫学反应模式其反应模式与酶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相同,主要也有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和固相抗原竞争法三种主要模式,所不同的只是相应标记抗原或抗体上标记的是三联吡啶钌而不是酶。

技术要点:

1〃常用的实验材料

1)三联吡啶钌的标记物:通过三联吡啶钌的N羟基琥珀酰胺酯(NHS)将其与抗原或抗体连接,制成三联吡啶钌标记物。

2)免疫磁珠:可将抗原或抗体直接或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包被在磁珠颗粒上,制成免疫磁珠。

3)三丙胺溶液。

4)定标液和质控液。

2〃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其主要步骤为:

1)三联吡啶钌标记抗体和生物素标记抗体与待测标本同时加入一个反应杯中孵育反应。

2)将链霉亲和素包被磁珠加入反应杯中,再次孵育,使生物素通过与亲和素的结合将磁珠、抗体连接为一体,形成双抗体夹心法。

3)蠕动泵将形成的[Ru(bpy)3]2+-抗体-抗原-抗体-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磁珠复合体吸入流动测量室,此时,磁珠被工作电极下面的磁铁吸附于电极表面。同时,游离的抗体(与生物素结合的和与[Ru(bpy)3]2+结合的抗体)也被吸出测量室。

4)蠕动泵加入含三丙胺(TPA)的缓冲液,同时电极加电压,启动ECL反应过程。该过程在电极表面周而复始地进行,产生许多光子,光电倍增管检测光强度,光强度与[Ru(bpy)3]2+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故可测出待测抗原的含量。

5)最后,终止电压,移开磁珠,加入清洗液冲洗流动测量室,准备下一个样品测定。

方法学评价:

1.标记物的再循环利用,使发光强度更高、时间更长、易于测定。

2.具有灵敏度高,可达pg/ml水平;线性范围宽;反应时间短;试剂稳定好等特点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与敏感性的化学发光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一)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属于标记抗体技术的一种,它以化学发光剂、催化发光酶或产物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当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发光底物受发光剂、催化酶或参与产物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释放可见光或者该反应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最后用发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二)特点 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分离简便、快速、试剂无毒、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三)分类 1、从反应原理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酶促反应化学发光。 1.1直接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剂在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不需酶的催化作用,直接参与发光反应,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有产生发光的特有基团,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直接化学发光速度快、试剂稳定性好,但灵敏度略低于酶促发光。 代表性的发光剂有:吖啶酯、三联吡啶钌。 1.1.1 吖啶酯 在碱性条件下被H2O2氧化时,发出波长为470的光,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其激发态产物甲基吖啶酮是该发光反应体系的发光体。 这类化合物的发光为闪光型,加入发光启动试剂后0. 4s 左右发射光强度达到最大,半衰期为0.9s左右。 特点: ①发光反应中在形成电子激发态中间体之前,联结于吖啶环上的不发光的取代基部分从吖啶环上脱离开来,即未发光部分与发光部分分离,因而其发光效率基本不受取代基结构的影响。 ②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发光不需要催化剂,在有H2O2 的稀碱性溶液中即能发光。因此应用于化学发光检测具有许多优越性。

超灵敏凝胶及化学发光成像系统

超灵敏凝胶及化学发光成像系统 配置及技术参数 1.暗箱 1.1 尺寸:≤35×28×72cm 1.2 结构:箱体面板由高分子材料模具成型,机箱由不锈钢材料冲压成型,确保光密闭及抗干扰。1.3 抽屉式载样 1.4 电源220V/50HZ *1.5内置数据处理系统,10寸触摸屏 2.进口高灵敏度制冷CCD相机 2.1分辨率:605万像素,2750 x 2200 2.2像素大小:4.54X4.54um 2.3像素密度:16bit(真实65536灰阶) 2.4 量子效率:≥75% 2.5致冷:三级半导体热电式(TEC)致冷,常温以下65度 2.6 接口:单一USB线完成图像传输及控制,无需串口线,可靠性强。 3.自动反馈镜头: 3.1 F0.95大光圈快速镜头,识别不同样品台时实现自动聚焦,无需人为调节 4.滤镜系统: *4.1八位置自动滤镜系统,荧光光源与滤镜自动联动,无需人为切换,可自动根据不同样品自动识别,标配590nm滤镜 5.辅助光源: 5.1 LED反射灯*2; 6.样品台: 6.1化学发光样品台:双层特殊涂层暗背景化学发光样品载样台 6.2紫外样品台:UVSmart超薄紫外样品台, 6.3可见光样品台:高亮度LED白光透射 *6.4无损伤LED蓝光透照台 7.操控方式:

7.1触摸屏/外接电脑一键切换方案,大大提高仪器操作的扩展性 8.图像采集软件功能 8.1通过USB或1394等数字接口直接采集获取样品图像 8.2 高精度自动曝光功能,无需揣摩曝光时间,一键完成western成像 8.3软件有自动1-99帧图像累积功能,具备时间序列图像采集,连续集成等功能,从而避免反复曝光,可从中挑选最中意的图像保存。 *8.4一次拍摄无需任何操作即可将marker图像与化学发光图像自动叠加并且自动生成三种不同效果的化学发光图像; *8.5拍摄完成后自动生成专业CLX文件格式,富含原始数据信息(如:marker图、化学发光图、叠加图、曝光时间、拍摄时间等) 8.6采用先进的像素合并技术1X1,2X2,3X3,4X4,5X5等选项,提高灵敏度和信噪比。 9.图像分析软件功能 9.1具有支持16bit图像的旋转,裁切,等处理功能,确定最适的图像视野。 方便实用的图像导航浏览功能,通过调整窗宽,窗位,获取最佳图像显示效果。 9.2自动识别泳道条带,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删除,调整泳道,实现泳道的精确分离。 9.3自动计算泳道中各条带的密度积分和峰值,方便计算分子量大小及条带的迁移率。 9.4对指定区域进行光密度计算,适用于蛋白定量分析。 9.5去除背景模式,以获取优化的高清晰图像。 9.6 彩色图像合成:应能显示不同调色板图像;应能根据荧光发射光谱将多个通道荧光图像合成为彩色图像;应能进行序列图像的合成。 9.7分析结果可根据选择范围输出至Excel文件。 10. 应用范围: 10.1 印迹膜检测 10.2 蛋白检测 10.3 核酸检测 10.4 其他应用 各种杂交膜,蛋白转印膜,培养皿菌落计数,酶标板,点杂交,蛋白芯片,TLC

肌红蛋白测定试剂盒(直接化学发光法)产品技术要求ja

肌红蛋白测定试剂盒(直接化学发光法) 组成: 适用范围:本试剂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中的肌红蛋白(MYO)的含量。

批特异性:每批校准品的值、质控品的质控范围具有特异性,详见瓶签。 以上校准品(选配1)、校准品(选配2)须选择一项获取校准信息。 2.1 物理性状 2.1.1外观 本试剂盒中的组分齐全、完整,液体试剂澄清,无异物、沉淀物、絮状物和无渗漏。各组分标签字迹清晰、无破损。质控品、校准品为淡黄色冻干品,用蒸馏水复溶后应为淡黄色液体。 2.1.2 装量 液体装量不少于标示值。 2.2线性 在[2,3000]ng/mL范围内,用线性拟合公式拟合,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900。 2.3准确度 将已知浓度的肌红蛋白(MYO)加入到低值样本中,其回收率应在85%-115%。 2.4空白限

本试剂盒的空白限不大于2ng/mL。 2.5重复性 分别用高、低2个浓度的样本,各重复检测10次,其变异系数(CV)不大于8.0%。 2.6 批间差 用3个批号试剂盒分别检测高、低2个浓度的样本,则3个批号试剂盒之间的批间变异系数(CV)不大于15%。 2.7 质控品、校准品批内瓶间差 质控品、校准品批内瓶间差CV(%)应不高于10%。 2.8特异性 检测表2中相应浓度的交叉反应物,检测结果应小于2ng/mL。 表2 被测物常见的交叉反应物 2.9 质控品赋值有效性 质控品测定结果应在本试剂盒规定的范围内。 2.10 校准品溯源性 应根据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提供所用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校准信息可溯源至本公司工作校准品,工作校准品与已上市肌红蛋白检测系统比对赋值。 2.11 稳定性 2.11.1效期稳定性 将试剂盒在2℃~8℃的环境中放置12个月后,分别检测2.1、2.2、2.3、2.4、2.5、2.9项,结果应符合各项目的要求。 2.11.2复溶稳定性 质控品复溶后在2℃~8℃条件下储存28天后,产品性能应符合2.7、2.9规定的要求。校准品复溶后在2℃~8℃条件下储存28天后,产品性能应符合2.7规定的要求。

凝胶成像系统

凝胶成像系统 凝胶成像即对dna/rna/蛋白质等凝胶电泳不同染色(如eb、考马氏亮蓝、银染、sybr green)及微孔板、平皿等非化学发光成像检测分析。 凝胶成像系统可以应用于分子量计算,密度扫描,密度定量, PCR定量等生物工程常规研究。 总体上来说凝胶成像可应用于:凝胶成像系统可以用于:蛋白质、核酸、多肽、氨基酸、多聚氨基酸等其他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结果作定性分析 (1)分子量定量 对于一般常用的DNA胶片,利用分子量定量功能,通过对胶上DNA Marker条带的已知分子量注释,自动生成拟合曲线,并以它衡量得到未知条带的分子量。通过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较肉眼观察估计要准确很多。 (2)密度定量 一般常用的测定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浓度的方法是紫外吸收法,但它只能测定样品中的总核苷酸浓度,而不能区分各个长度片段的浓度。利用凝胶成像系统和软件,先将DNA胶片上某一已知其DNA含量的标准条带进行密度标定以后,可以方便的单击其他未知条带,根据与已知条带的密度做比较,可以得到未知DNA的含量。此方法也适用于对PA GE蛋白胶条带的浓度测定。 (3)密度扫描 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研究中,最常用到的是对蛋白表达产物占整个菌体蛋白的百分含量的计算。传统的方法是利用专用的密度扫描,但利用生物分析软件结合现在实验室常规配备的扫描仪或者直接用白光照射的凝胶成像就能完成此项工作。 (4)PCR定量 PCR定量主要是指,如果PCR实验扩增出来的条带不是一条,那么可以利用软件计算出各个条带占总体条带的相对百分数。就此功能而言,与密度扫描类似,但实际在原理上并不相同。PCR定量是对选定的几条带进行相对密度定量并计算其占总和的百分数,密度扫描时并对选择区域生成纵向扫描曲线图并积分。 凝胶成像种类 (1)普通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可以对蛋白电泳凝胶,DNA凝胶样品进行图象采集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样品包括:EB、SYBR Green、SYBR Gold、Texas Red、GelStar、Fluoroscecin、 Radiant Red等染色的核酸监测;以及Coomassie Blue、SYPRO Orange、各种染色的蛋白质凝胶如考染等。(或UV,EB和有色及可见样品成像); (2)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系统:成像范围涵盖UV,EB,化学发光、紫外-荧光、有色及可见样品成像; (3)多色荧光成像分析系统:成像范围涵盖UV,EB,化学发光、多色荧光荧光、有色及可见样品成像; (4)多功能活体成像分析系统:UV,EB,化学发光、多色荧光荧光、有色及可见样品成像和离体组织和小型动物,及大型型动物。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技术综述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是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与敏感性的化学发光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一)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属于标记抗体技术的一种,它以化学发光剂、催化发光酶或产物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当标记抗体或标记抗原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发光底物受发光剂、催化酶或参与产物作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释放可见光或者该反应激发荧光物质发光,最后用发光光度计进行检测。 (二)特点 特异性高、敏感性高、分离简便、快速、试剂无毒、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三)分类 1、从反应原理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酶促反应化学发光。 直接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剂在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不需酶的催化作用,直接参与发光反应,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有产生发光的特有基团,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直接化学发光速度快、试剂稳定性好,但灵敏度略低于酶促发光。 代表性的发光剂有:吖啶酯、三联吡啶钌。 吖啶酯 在碱性条件下被H2O2氧化时,发出波长为470nm的光,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其激发态产物N-甲基吖啶酮是该发光反应体系的发光体。 这类化合物的发光为闪光型,加入发光启动试剂后0. 4s 左右发射光强度达到最大,半衰期为左右。 特点: ①发光反应中在形成电子激发态中间体之前,联结于吖啶环上的不发光的取代基部分从吖啶环上脱离开来,即未发光部分与发光部分分离,因而其发光效率基本不受取代基结构的影响。 ②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发光不需要催化剂,在有H2O2 的稀碱性溶液中即能发光。因此应用于化学发光检测具有许多优越性。 优点主要有: ①背景发光低,信噪比高; ②发光反应干扰因素少;

全能型化学发光荧光成像系统序号技术要求

全能型化学发光荧光成像系统 序号技术要求 11工作条件 1.1工作电压:0.5A,100–240V AC,50/60Hz 1.2湿度:≤75%相对湿度 2技术规格 2.1检测模式:生物、化学发光; 2.2板型:不少于96孔微孔板; 2.3可实现辉光,闪光读数; *2.4检测器:光子计数和模拟式双模式,光电倍增管(PMT); 2.5光谱应答范围:350nm-700nm; 2.6灵敏度(以萤光素酶摩尔数计算):≤1.5×10-21; 2.7线性范围:≥9数量级; 2.8交叉干扰:小于3×10-5; *2.9控制:外接平板电脑(标配),已预置ATP发光检测操 作程序,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程序等,可免费升级; 2.10进样器:不少于2个,可视化;处理体积:5-200ul, 不大于1ul增量; 2.11数据输出:USB存储设备直接输出或无线网络输出; 2.12平板电脑:屏幕不小于7寸,7.93in.x11.5in.x0.36 in,Windows?8操作系统,RAM不小于2GB,主存储容量不小 于64GB

组织芯片仪 序号技术参数 1.简体中文操作系统,界面简洁,操作方便 2.全自动组织芯片系统,钻孔、取样、注芯等操作在计算机上设定程序 后系统全部自动完成,全程无需人为手动干预。 3.蜡块耗材:标准普通蜡块(28mm x34mm),开放式耗材,且配备专用 模具自制受体蜡块,无需向厂家单独购买。 *4.数据安全:项目数据自动备份保存,即使完全断电,系统重新启动后也可自动重新 5.核芯和孔径尺寸:不少于0.6mm、1mm、1.5mm、2mm4种规格。 6.受体蜡块设计: 6.1钻孔行数和列数可选; 6.2钻孔之间距离可选; 6.3钻孔位置可选(水平和竖直); 6.4受体蜡块尺寸可选(长宽高); 6.5可保存、加载、修改受体蜡块微阵列数据。 7.供体蜡块识别: 7.1内置高清数码摄像头可实时显示供体蜡块组织表面图像; 7.2内置高清数码摄像头可自动对包埋盒标签拍照; 7.3可自动读取一维和二维码标签; 7.4可导入事先编辑好的XLS数据。 8.供体蜡块取样点定位: 8.1常规定位:系统内置高清数码摄像头,自动对HE切片或供体蜡块 拍 照后在JPG图像上标记取样点; 8.2精确定位:将供体蜡块预切的HE切片用同品牌病理切片扫描仪扫 描后,在HE高清数字切片上精确标记出取样点并将数据导入到全自动组织芯片仪中,系统自动到供体蜡块对应位置进行精确取样注芯。(提供证明文件) 9.数据保存内容: 9.1针对每个TMA核芯唯一对应的ID; 9.2供体蜡块信息; 9.3受体蜡块信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简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简介 20 世纪60 年代即有人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水样中细菌含量和菌尿症患者尿液检查。1977 年Halman 等将化学发光系统与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结合,创建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保留了化学发光的高度灵敏性,又克服了它特异性不足的缺陷。近年来对技术与仪器的不断改进,使此技术已成为一种特异,灵敏,准确的自动化的免疫学检测方法。1996 年推出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反应原理上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两种技术目前已在国内一些大型医院实验室用于常规免疫学检验。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 CLlA) 是把免疫反应与发光反应结合起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既具有发光检测的高度灵敏性,又具有免疫分析法的高度特异性。在CLIA中,主要有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系统。免疫反应系统与放射免疫测定中的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同化学发光系统则是利用某些化合物如鲁米诺( luminol) 、异鲁米诺(isolu-minol) 、金刚烷( AMPPD) 及吖啶酯( AE) 等经氧化剂氧化或催化剂催化后成为激发态产物,当其回到基态时就会将剩余能量转变为光子,随后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的产额。将发光物质直接标记于抗原(称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或抗体上(称为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经氧化剂或催化剂的激发后,即可快速稳定的发光,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与所测抗原的浓度可成比例。亦可将氧化剂(如碱性磷酸酶等)或催化剂标记于抗原或 抗体上,当抗原抗体反应结束后分离多余的标记物,再与发光底物反应,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也与待测抗原的浓度成比例。发光免疫分析的灵敏度高于包括RIA 在内的传统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宽,测试时间短,仅需30 - 60min 即可。试

KODAK Gel Logic 2200成像系统

KODAK Gel Logic 2200成像系统 最新推出的KODAK Gel Logic 2200成像系统具有高灵敏制冷CCD,整合了紫外和白光光源,应用于多方面成像如凝胶,杂交,平板样品等等。现在只要购买一个成像系统就可以满足您所有成像需要。 高灵敏度高精确度成像 ?制冷CCD(绝对–29 °C)保证了低噪音高灵敏度的成像 ? 220万像数、f1.2镜头、六倍变焦比其它相同价位CCD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可进行多功能实验 ?可进行化学发光,荧光,显色 ?可选照射与透射光源能够进行更多方面成像,凝胶,点杂交,微孔板,克隆平板等等 图像定量功能 ?检测荧光信号到Pmol- fmol水平,化学化光与胶片一样灵敏 ?单帧16位以及多帧累积的功能提供的优秀的线性范围,能够清楚准确的定量条带 Kodak Mi分子成像软件为GL2200提供强大的分析功能 ?导航式操作界面方便用户的使用,自动找到条带生成分子量,OD值,光密度等数据 ?图像注解,直接输出功能图象,分析结果的搜索和比较功能,快速衡量出表达比率。 ? DNA/RNA、蛋白胶自动1D分析、分子量、Rf值、柱形图、3D柱形图、定量PCR、W标准曲线、2D斑点密度分析、4到1225孔ARRAY及杂交分析、自动/手动彩色菌落计数、显微照片、放射自显影照片、Slot 杂交分析、TLC培养板、组织切片、PCR定量、胶评分及物体距离测量标尺等 荧光、化学发光样品分析(包括Western,Northern,Southern)。 ?自动条带匹配、检测,遗传树分析,类比矩阵分析,微笑条带校正;存储/加载质量标准文件等

化学发光菌落计数96孔板Gel Logic 2200参数

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技术参数

化学发光成像系统 配置及技术参数 1.暗箱 1.1 尺寸:30×24×46cm 1.2 结构:双层结构,微处理器控制暗箱,确保完全密闭。 1.3 抽屉式载样 1.4 电源220V/50HZ 2.美国原装进口高灵敏度制冷CCD相机 2.1 CCD芯片尺寸:12.49X9.99mm 2.2分辨率:605万像素,2750 x 2200 2.3像素大小:4.54X4.54um 2.4像素密度:16bit(真实65536灰阶) 2.5 量子效率:≥75% 2.6 暗电流: <0.001 e-/pixel/sec. @ -30oC 2.7 读出燥声: 5.5e- RMS at 12 MHz 2.8致冷:三级半导体热电式致冷,常温以下60度 2.9 接口:单一USB线完成图像传输及控制,无需串口线,可靠性强。 3.镜头: 3.1 F0.95大光圈快速镜头,4/3英寸靶面 4.辅助光源: 4.1 LED反射灯*2; 5.样品台: 5.1轨道式化学发光样品台 6.图像采集软件功能 6.1通过USB或1394等数字接口直接采集获取样品图像。 *6.2 高精度自动曝光功能,无需揣摩曝光时间,一键完成western成像 6.3软件有自动1-99帧图像累积功能,具备时间序列图像采集,连续集成等功能,从而避免反复曝光,可从中挑选最中意的图像保存。 *6.4拍摄完成后自动生成专业16bit文件格式,富含原始数据信息,(如:曝光时间、拍摄日期、时间等),且不可修改 *6.5拍摄完成的图像提供三种不同灰阶范围的显示效果并可手动调整 *6.6拍摄完成的所有图像在图像采集界面以小窗口显示,方便查找、浏览及将marker图像与化学发光图像叠加功能 6.7采用先进的像素合并技术1X1,2X2,3X3,4X4等选项,提高灵敏度和信噪比。 6.8方便实用的图像导航浏览功能,通过调整窗宽,窗位,获取最佳图像显示效果。 6.8具有支持16bit图像的旋转,裁切,反色等处理功能,进行图像优化处理。 7.图像分析软件功能 7.1具有支持16bit图像的旋转,裁切,等处理功能,确定最适的图像视野。 方便实用的图像导航浏览功能,通过调整窗宽,窗位,获取最佳图像显示效果。 7.2自动识别泳道条带,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删除,调整泳道,实现泳道的精确分离。 7.3自动计算泳道中各条带的密度积分和峰值,方便计算分子量大小及条带的迁移率。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二、适用范围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化学发光物质的类型和发光特点,可分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发光剂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鲁M诺氧途径免疫分析。目前,各类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常见发光剂包括:电化学发光剂为三联吡啶钌[()],直接化学发光剂为吖啶酯(),酶促化学发光剂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M诺(氨基苯二甲酰肼,)及其衍生物或者碱性磷酸酶催化(′螺旋金刚烷)甲氧基(″磷酰氧基)苯二氧杂环丁烷(),鲁M诺氧途径发光剂为酞箐、二甲基噻吩衍生物及螯合物。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根据反应过程中标记物是否需要分离可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均相反应主要应用于鲁M 诺氧途径免疫分析中,而非均相反应则应用于其他类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通过采用固相分离、过滤分离、珠式分离、顺磁性颗粒分离等方式实现游离标记物和免疫复合物标记物的分离,其中顺磁性颗粒分离较其他分离方式更为常用。目前,基于鲁M诺氧途径免疫分析原理的产品还比较少,临床常用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更多地采用非均相反应模式。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上述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反应

化学发光简介

化学发光和金纳米簇简介 化学发光概述 化学发光现象是在某些化学反应过程中,体系中的反应物、生成物或中间体吸收了反应产生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在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光子。依据发光体的不同,化学发光通常分为两种: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直接吸收能量被激发然后跃迁回基态,释放光子,这是直接发光;而在间接发光中,反应产生激发态的中间体,中间体跃迁回基态的同时将能量传递给另一种物质(能量接受体)使其被激发,最后当其回到基态的时候放出光子产生发光。 化学发光分析是基于化学发光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借助体系中某一种物质含量不同时化学发光强度的大小不同来确定这种物质的含量。上个世纪20年代末,Albrecht发现,鲁米诺在碱性介质中存在明显的化学发光行为,成为了化学发光作为一种高效分析方法被广泛研究的里程碑。化学发光分析与荧光分析最大的区别是,化学发光分析并不需要光源,因此不受到背景光和杂散光的干扰,线性范围大,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现在化学发光分析正被广泛研究,尤其是将化学发光与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传感技术等结合,可以建立许多高灵敏度,高自动化的精密分析方法。其中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建立极大地增加了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和其精密度。目前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分析、材料分析、环境检测、食品

检验等各个方面。 在化学发光中,对于400-750nm可见光区域的发光,反应能需要达到168~295kJ/mol,而一般情况下具备这种能量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目前化学发光研究领域最常见的化学发光体系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例如目前最普遍的化学发光体系:过氧草酸酯类,钌(II)-联吡啶配合物,鲁米诺,铈(IV),光泽精以及高锰酸钾反应体系,这些发光体系均为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以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能量作为化学发光反应的能量来源。而这些化学发光体系通常由于选择性不好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如何提高这些化学发光方法的选择性成为了化学发光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合成新的纳米材料来催化增强化学发光信号,开发寻找新的高效的化学发光体系、发光试剂。 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体系 鲁米诺(5-氨基邻苯二甲酰肼)是一种酰肼类物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结构简单,性质稳定,无毒,且易于合成。是目前化学发光研究领域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物质。鲁米诺具有还原性,在强碱性溶液中,在强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次氯酸盐、氧气、铁氰化钾、高锰酸钾的存在下被氧化,氧化产物吸收能量被激发,发射蓝光,并且回到基态。同时,许多物质对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存在增强或抑制作用,因此,鲁米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学发光反应中。而根据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作用对象和原理的不同,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通常被分为直接测定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 鲁米诺(5-氨基-2,3-二氢-1,4-二杂氮萘二酮,也称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俗名发光氨luminol,因其结构简单、易合成、水溶性好,以及发光量子效率高等特点,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晶体或者米黄色粉末,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化学试剂,化学式C8H7N3O2 。鲁米诺是最常用的液相化学发光试剂之一。自从1928年albrecht首次报道了鲁米诺与氧化剂在碱性溶液中的化学发光反应以来,人们对该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就一直十分活跃,使得该化学发光体系被应用于许多领域之中。通常用于酶促化学发光实验以及刑侦上的微量血迹检测。由于其结构简单、易合成、发光量子效率高的特点,现也被用于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中。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分析应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应用最为广泛。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李正平等发现铁蛋白催化,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信号,建立简便灵敏的检测铁蛋白的化学发光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10μg/l,检出限为0.36μg/l,为铁蛋白作为纳米粒子标记物及直接检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戴路等报道了一种新的测定雌性激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方法。在碱性条件下,金银复合纳米粒子能显著地增强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而雌性激素能明显地抑制该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建立了测定天然雌激素(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的化学发光方法。该方法已用于孕妇尿样中雌激素总量的测定。刘振波等基于人的血清白蛋白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叶绿素铜钠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可连续测定人的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 二、

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的综述报告

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的综述报告化学发光分析法是根据化学反应产生的辐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痕量分析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而且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等特点,在分析化学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选择性较差如果将其与流动注射、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电泳(CE)等技术联用,就能较好的克服这一缺点。 化学发光反应体系目前主要使用的有:①鲁米诺、②光泽精、③过氧草酸盐-荧光物质-H2O2等电致发光、④Ce(Ⅳ)、⑤高锰酸钾-还原性有机物等,在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果将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电泳(CE)等技术联用对药物进行分析,是分析化学较为活跃的发展领域,此方法彰示着化学发光法的潜在优势。 下面介绍一些化学发光法的研究成果: 基于碱性介质中敌百虫增强鲁米诺-H2O2体系发光的研究,建立了测定敌百虫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法测定敌百虫的线性范围为 1.0×10-8—1.0×10-5g/mL,根据IUPAC建议计算出检出限为3.2×10-9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10%(1.0×10-7g/mL的敌百虫,n=11)。对蔬菜中的敌百虫进行固相萃取,有效地除去蔬菜中的干扰物质,并对蔬菜样进行加标测定,回收率范围在88.5%—92.6%之间。 阿莫西林在硫酸溶液中的降解产物与Ce(Ⅳ)在罗丹明6G的增敏作用下可产生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阿莫西林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mg·L-1,检出限为

0.008mg·L-1,相对标准偏差(n=11,C=1.0mg·L-1为0.7%。方法用于药物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基于碱性介质中莱克多巴胺对鲁米诺-铁氰化钾体系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研究了各因素对化学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发光条件下,相对发光强度与莱克多巴胺浓度在 4.0×10-9~8.0×10-7 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9 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5.6%。应用该方法成功分析了猪肉和尿样中莱克多巴胺的含量,回收率为69.3%~101.3%,结果令人满意。 在甲醛存在下,高锰酸钾与尿酸能够发生化学发光反应,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据此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利用高锰酸钾甲醛尿酸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尿酸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6×10-6 g/L;相对标准偏差为1. 8% (4. 0×10-4 g/L尿酸,n=11 );线性范围为2. 0×10-5 ~5. 0×10-3g/L。本法用于人体尿液中尿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在碱性条件下,铁氰化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发光,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对该体系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基于此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检出限为8.6ng L(IUPAC) ;线性范围为0 .0 5~10 μg L。对1.0 μg L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6 %。 …… 化学发光法的分析对象可分为无机物(无机离子、N的氧化物、含S化合物)有机物、聚合物、活性氧、纳米分子等

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原理及其应用(精)

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概述 化学发光 (ChemiLuminescence ,简称为 CL) 分析法是分子发光光谱分析法中的一类,它主要是依据化学检测体系中待测物浓度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呈线性定量关系的原理,利用仪器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检测,而确定待测物含量的一种痕量分析方法。化学发光与其它发光分析的本质区别是体系产生发光 ( 光辐射 ) 所吸收的能量来源不同。体系产生化学发光,必须具有一个产生可检信号的光辐射反应和一个可一次提供导致发光现象足够能量的单独反应步骤的化学反应。化学发光体系用化学式表示为: 依据供能反应的特点,可将化学发光分析法分为: 1 )普通化学发光分析法 ( 供能反应为一般化学反 应 ) ; 2 )生物化学发光分析法 ( 供能反应为生物化学反应;简称 BCL) ; 3 )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 ( 供能反应为电化学反应,简称 ECL) 等。根据测定方法该法又可分为: 1 )直接测定 CL 分析法; 2 )偶合反应 CL 分析法 ( 通过反应的偶合,测定体系中某一组份; 3) 时间分辨 CL 分析法 ( 即利用多组份对同一化学发光反应影响的时间差实现多组份测定 ) ; 4 )固相、气相、掖相 CL 。分析法; 5 )酵联免疫 CL 分析法等。 化学发光的系统一般可以表示为:

在整个的检测系统中其关键的部分为 PMT ,其直接影响到仪器的检测性能,其最高检测极限为 10 - 22 mol/L 。不同型号的仪器其检测技术不一样,但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待测组份与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定量关系,而化学发光强度随体系反应进行的速度增强或衰弱。记录仪记录峰形,以峰高定量,也可以峰面积定量。因化学发光多为闪烁式发光 (1—2s 左右 ) ,故进样与记录时差短,分析速度快。 第二部分、化学发光常用的化学试剂及其原理 化学发光是某种物质分子吸收化学能而产生的光辐射。任何一个化学发光反应都包括两个关键步骤,即化学激发和发光。因此,一个化学反应要成为发光反应,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反应必须提供足够的能量( 170 ~ 300KJ / mol ),第二,这些化学能必须能被某种物质分子吸收而产生电子激发态,并且有足够的荧光量子产率。到目前为止,所研究的化学发光反应大多为氧化还原反应,且多为液相化学发光反应。 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效率是指发光剂在反应中的发光分于数与参加反应的分子数之比。对于一般化学发光反应,值约为 10 - 6 ,较典型的发光剂,如鲁米诺,发光效率可达 0 . 01 ,发光效率大于 0 。 01 的发光反应极少见。现将几种发光效率较高的常用的发光剂及其发光机理归纳如下。 1. 鲁米诺及其衍生物 鲁米诺的衍生物主要有异鲁米诺、 4—氨基已基—N 一乙基异鲁诺及 AHEI 和 ABEI 等。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可被一些氧化剂氧化,发生化学发光反应,辐射出最大发射波长为 425nm 的化学发光。 在通常情况下鲁米诺与过氧化氢的化学发光反应相当缓慢,但当有某些催化剂存在时反应非常迅速。最常用催化剂是金属离子,在很大浓度范围内,金属离子浓度与发光强度成正比,从而可进行某些金属离子的化学发光分析,利用这一反应可以分析那些含有金属离子的有机化合物,达到很高的灵敏度。其次是利用有机化合物对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的抑制作用,测定对化学发光反应具有猝灭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其三是通过偶合反应间接测定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其四是将鲁米诺的衍生物如异鲁米诺 (ABEI) 标记到羧酸和氨类化合物上,经过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或液相色谱 (LC) 分离后,再在碱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铁氰化钾反应进行化学发光检测。也可以采用其它分离方法,如将新合成的化学发光试剂异硫氰酸异鲁米诺标记到酵母 RNA 后,通过离心和透析分离,然后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此外应用的还有 N 2(B2 羧基丙酰基 ) 异鲁米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英音:[,kemi,lju:mi'nes?ns] [,imju:n?u?'sei] 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v)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 1.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类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标记方法的不同而分为两种: (1)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 (2)酶标记、以化学发光底物作信号试剂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1.2.1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又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 IA ) , 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常用于标记的化学发光物质有吖啶酯类化合物-acridiniumester (AE) , 是有效的发光标记物,其通过起动发光试剂(NaOH-H2O2) 作用而发光, 强烈的直接发光在一秒钟内完成, 为快速的闪烁发光。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 其化学反应简单、快速、无须催化剂; 检测小分子抗原采用竞争法, 大分子抗原则采用夹心法, 非特异性结合少, 本底低; 与大分子的结合不会减小所产生的光量, 从而增加灵敏度。 1.2.2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从标记免疫分析角度,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CLEIA ) , 应属酶免疫分析, 只是酶反应的底物是发光剂, 操作步骤与酶免分析完全相同: 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进行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复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 在信号试剂作用下发光, 用发光信号测定仪进行发光测定。目前常用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和碱性磷酸酶(AL P) , 它们有各自的发光底物。 12.2.1HRP 标记的CLEIA

光谱化学发光综述剖析

光谱分析化学Spectral Analytical Chemistry 综述题目化学发光综述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及班级分析化学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27日

目录 摘要 (3) 1.理论背景 (4) 1.1化学发光分析 (4) 1.2化学发光的分类 (6) 2.化学发光试剂 (7) 2.1直接化学发光剂 (7) 2.1.1 吖啶酯及吖淀酰胺类 (7) 2.1.2 三联吡啶钌 (9) 2.2 酶促反应发光剂 (10) 2.2.1鲁米诺及其衍生物 (10) 2.2.2(金钢烷)- 1,2- 二氧乙烷及其衍生物 (11) 3.国内外主要的化学发光仪器的生产商 (13) 4.化学发光的应用 (16) 4.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16) 4.2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17) 5.化学发光的市场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临床前景 (18) 5.1国外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生产商及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 (19) 5.2国内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生产商及自动化免疫分析系统 (21) 6.结束语 (22) 参考文献 (22)

化学发光分析 摘要 化学发光作为光谱分析中重要的分析手段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由于其不需要外源性激发光源,避免了背景光和杂散光的干扰,降低了噪声,大大提高了信噪比。并具通过特定的化学发光可以定性定量的测定微量物质,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分析快等特点。本文首先从化学发光的理论依据出发,进行化学发光的分类,化学发光的仪器的国内外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化学发光在免疫分析方面的应用,为扩大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在替它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些启发,最后进行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了市场分析,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光谱,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应用 0.前言 发光是指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由基态(较低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较高能级),然后再返回到基态,并释放光子的过程。根据形成激发态分子的能量来源不同可分为:光照发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等。 光照发光(photoluminescence)是指发光剂(荧光素)经短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后,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在其回复至基态时,发射出较长波长的可见光(荧光)。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是指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发光现象,如萤火虫的发光,反应底物为萤火虫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利用ATP能,生成激发态氧化型荧光素,它在回复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现在学术界也把生物发光最为化学发光的一种)。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是指伴随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某些物质(发光剂)在化学反应时,吸收了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能,使反应的产物分子或反应的中间态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这一现象称为化学发光。 本文主要介绍化学发光方面的理论及其应用。一些化学反应能释放足够的能量把参加反应的物质激发到能发射光的电子激发态,若被激发的是一个反应产物分子,则这种反应过程叫直接化学发光。反应过程可简单地描述如下: A + B C* C* C + hυ 其中γ为光子,C*表示C处于单线激发态;

ImageQuantLAS4000mini化学发光成像仪简易操作指引

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美国GE LAS4000mini 开机 1.启动LAS 4010 机箱电源、个人计算机和控制软件ImageQuant LAS 4000; 2.等待数分钟:当CCD 达到预设温度后,温度栏显示READY,设备即可随 时使用。 化学发光成像 1.将一参考物(例如有字的纸)置于EPI 样品盘内,根据样品大小,放入机 箱合适位置(<105 x 70 mm 置于顶层1 号位,可根据样品盘上暗点确定位置),关闭机箱门。 2.点击控制软件Method/Tray position 按钮。 (1)在Method 纵向栏中选择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 (2)根据样品盘实际位置选择Tray position 。 (3)点击OK 。 3.点击聚焦Focusing 按钮。进行精细聚焦。完毕后点击返回Return按钮。 4.在主界面Exposure Type 菜单中选择单张曝光Precision。 5.在曝光时间Exposure Time菜单中选择自动曝光Auto或者手工设定Manual。 如果选择手工设定,继续设置曝光时间(1/100 秒到30小时)。 6.在Sensitivity/Resolution 菜单中选择灵敏度/分辨率,推荐标准Standard 。 7.取出参考物。A 、B 液孵育转印膜,将转印膜置于EPI 样品盘内,放入机 箱,关闭机箱门。 8.点击开始Start 按钮,开始图像采集。 9.图像采集结束后,调整图像对比度gradation 观察。 10.保存或者打印图像。推荐16 位tiff 格式。 Save selected images :保存单张或多张图像,最多保存16 张。 Save displayed images :保存呈现在Index 窗口中的图像,最多保存16 张。 Save passed images :拍摄图像超过16 张时,保存倒数第16 张以前的图像,最多保存84 张。

荧光与化学发光成像系统chemiscope 3400

ChemiScope 3600 快速使用指南 一、先接通电源开关,然后打开ChemiCapture软件,预冷CCD 约5-10分钟,CCD制冷温度到-20o C以下(设置值为-30o C)。 二、化学发光样品拍摄(WB) 1. 检查镜头光圈值是否在最大(转动调整镜头光圈环到F值0.95 位置) 2. 检查聚焦是否清晰 1) 选择打开光源RW; 2) Camera setting栏选择,(曝光时间约50ms); 3) 选取预览preview,若聚焦不清晰,转动调整镜头聚焦环到最清楚位置; 3. 拍摄样品化学发光图片 1) 将加完发光液的样品放置托盘中央。 2) Camera setting栏选择,设置曝光时间(一般30Sec- 1Min,当样品信号较弱时,可适当延长曝光时间),分辨率为696*520(2*2)模式。 3) 点击拍摄Capture 进行图像采集(可设置连续拍摄张数和累计曝光) 4) Image Display 栏调整图片显示,勾选自动调整Auto fit,也可手动调整 (合适的高度灰阶High值一般为2000--5000)。 4 拍摄样品Marker图片:在Camera setting栏选中, 选择光源RW,设置合适的曝光时间(20-100ms),分辨率为696*520(2*2)模式。点击拍摄Capture进行Marker图片采集。 5 Marker图片与化学发光图片叠加显示: 采集结束后,选中作为背 景的Marker图片(未反色显色),右击鼠标并选择Add frame to background,再点击需要叠加的化学发光图片(反色显色),软件自动显示叠加之后的图像。 若不需要叠加显色,选择Remove background im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