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在福建图书馆的读书其乐无穷

通过在福建图书馆读书活动,使我能够寻回流逝的儿时的历史记忆

我是生长在50年代末期的人,现正值中年,回忆起少儿时,那时正值“文革”时代,基本没读什么书,教材内容上基本是千篇一律,诸如学习毛主席著作“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以及歌颂个人英雄主义的“八大样板戏”等等。但这些书我读,至并留下那个时代的精神烙印。少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福建图书馆读“小人书”即“连环画”,如“智取威虎山”“白毛女”“沙家浜”“董存瑞”“王杰”“雷锋”“焦裕禄”“少年张高谦”等等洋洋大观,这些“小人书”封面精美,绘画有声有色,在我的少年时留下很深的记忆,从那时起我就非常崇拜英雄人物,至今在心灵里埋下深深的回忆,一个人喜欢上了读书,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那他就会喜欢一切和书有关的书。少儿时的我在福建图书馆读书,有一套我至今难忘,那就是读初二时读的《十万个为什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福建人民出版社重印,该套书装帧精美,封面上有“工农兵”手棒《毛泽东选集》,站在地球上,长在红旗下,画面四周光芒万丈,散着金光,下方有各种农作物、稻田、村庄、拖拉机、电线杆、人物等,这套丛书内容无所不包,有工业、农业、军事、地理、历史、天文、生物、医学、化学、体育等,该套丛书是1962年第一版,1965年修订本,我这套是1973年再订重版本,体现了当时毛主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反映了工农业生产实际,是一本科学普及读物,当时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宗旨,从这套书中我得到许多益处,在福建图书馆学到了不少生活常识,历史、地理、军事。体育知识等,开拓我少年时的视野,至今我这套书还在翻翻,是我枕头旁常用的生活知识,休闲书,想来已经跟了我三十三年了,影响了我的一生,这套书也成为我女儿书柜上的摆设品,她也经常翻翻,藏书也达到一万余册,一套书影响了两代人,这就是书籍,如同光芒四射的烛光,把人生之路照得耀眼透明,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文革”连环画是当时特殊年代的产物,是智慧的精华,整整影响了我这代人,也影响了我的女儿,下一代人,我女儿非常喜欢绘画,就受到我收藏的连环画的影响,我的藏书兴趣更大了,从此有了目标,组成了几个专题诸如“连环画”专题、“红色文献”专题、“教育”专题等等,我的教育专题就围绕着不同时代儿时读的书进行了收集。如我这时代就围绕着“文革连环画”“文革书籍教材”以及“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知识书籍,我也关注上一代人,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籍,以及上一代人的幼时启蒙读书,如《论语》《百家性》《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神童诗》《三十六计》《名贤集》等书籍,我越收藏,越有味道,深深感悟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福建图书馆读完《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我的语言驾驭能力提高不少,拓展了我的词汇,学到不少历史知识,先后撰写三百多篇文章,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这些实用性强的通俗读物,以介绍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历史方面的常识为主,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开拓了我的视野,这些包罗万象,内容丰富的书籍,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我的专题“中国古代教育”收藏也被福州市博物馆选中,即将在孔庙展出,不同版本的《论语》再现了孔子一生对教育的贡献,以上成绩取得是自己在藏书、阅读、保存、鉴赏、研究和利用等目的而进行的收集、整理、典藏的活动,“藏书”虽然是个人行为,但作为一种文化,通过自己收集的专题办展,是时代精神新风尚的反映,使读书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福建图书馆读书活动,使我能够寻回流逝的儿时的历史记忆,遥望远去的岁月和身影,再现岁月的沧桑与繁华,重读精神的脉搏与源流,每一个人却可以从藏书中获得学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情操的升华,友谊的发展。

作者:福州民革收藏家

通讯地址:福州二中转张祖仁邮编:350001。13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