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源 专题2

新资源 专题2

专题2 速度的意义及计算

1-5 ABCDD 6-10 DCCBB 11-15 BDCAC 16-18 CCD

19.10;190;18. 20.西. 21.8;0.7;变慢.

22.0.15h.23.83.72km/h.

24.解:由v=得:导火线完全燃烧所用时间t1===4s,

人跑到安全区所用时间t2===100s,所以t1<t2,说明不能跑出去.

25.解:(1)7000m;(2)20m/s.

26.解:设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t车,v车=72km/h=20m/s,

汽车到达岔路口时的时间为t车===5s;

同学完全通过公路所需时间:t人===8s,

因为t人>t车,行人不能安全到达,所以该同学在汽车到达路口前不能完全通过公路.

XXX云资源池安全建设方案

XXX云资源池安全建设方案 1.需求分析 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作为增强系统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政策,是综合性的安全系统工程,等级保护制度同样适用于云环境,在云环境中,各私有云之间和各用户之间的边界模糊化,无法划分区域,从而导致无法根据不同区域面临的防护需求制定不同的安全策略,无法满足等保要求。 云和虚拟化的安全首先是要解决虚拟环境中网络流的调度,其次根据网络流所属的安全域,提供不同的检测和防护手段,最后应能满足云环境中弹性扩展对安全管理策略弹性迁移的的要求。 XXX云资源池对安全的需求为: ?实现集中采集 根据XXX云资源池的网络结构和应用特点,应采用“流量集中采集、安全 产品自主分流”的方式,避免多头采集带来的性能损耗。 ?实现集中管理和部署 实现对安全产品的统一管理。使得网络的安全管理人员能在一个入口上 完成不同安全产品的配置、修改和查询,而不必面对多个管理入口,从 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虚拟安全域可视化 能够直观的展现虚拟安全域的网络流连接情况,使得网络安全管理人员 可以从不同层次查看虚拟安全域的IP资产情况,资产之间的实际流量连 接关系拓扑等。从而有效的避免虚拟资产黑箱化的风险。 ?实现虚拟流量的入侵检测 能够对虚拟流量中的病毒、蠕虫、木马、DDoS、扫描、SQL注入、XSS、缓冲区溢出、欺骗劫持等攻击行为以及网络资源滥用行为(如P2P上传 /下载、网络游戏、视频/音频、网络炒股)等威胁进行检测能力,防止 利用虚拟机被作为攻击跳板的行为。 ?实现虚拟流量的网络及数据库行为审计 能够对业务环境下的网络操作行为和数据库操作行为进行解析、分析、

记录、汇报,用来帮助用户事前规划预防,事中实时监视、违规行为响 应,事后合规报告、事故追踪溯源,促进核心资产数据库、服务器等的 正常运营。 ?实现虚拟环境下访问控制 能够提供针对租户南北向的访问控制,集防火墙、VPN等多种安全技术 于一身,同时全面支持各种路由协议、QoS等功能,为租户网络边界提供 了访问控制以及远程VPN接入实现数据的全程加密访问。 2.设计原则 根据以上对XXX云安全需求的分析,XXX云安全资源池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多样产品组合,产生协同效应:单一的安全产品是无法满足高级别的安全合规要求(例如等保),安全资源池支持多个虚拟安全产品并行运 行,不同种类的安全产品组合在一起,产生协同效应,不但可以产生出 新的安全价值,而且可以更好的满足安全合规要求。 ?高效利用资源,节省运维成本:安全资源池可以将多个安全产品以虚拟机的方式运行在一台硬件设备中,充分发挥了硬件性能,提高了硬件使 用效率。另外,在节约了硬件成本的同时,还节省了以往多台硬件消耗 的机架租金、电力、人力维护等运维成本。多个安全产品部署在同一台 设备中,可节约交换机物理端口资源的占用,缩短了产品上线时间。 ?快速部署实现,即时应急响应:安全资源池可以从安全市场获得各种安全产品虚机映像,通过虚机映像可以快速创建各种虚拟化的安全产品, 这个过程最多十几分钟,最快甚至只需要1~2分钟,从而实现了快速部 署安全产品。使得用户在面对安全威胁时,迅速以安全产品组织防御体 系,帮助用户做到对安全事件的及时响应,维护用户利益。 ?产品平滑升级,保障系统稳定:安全产品会经常面临特征库或软件版本的升级。有些谨慎的用户,希望在保障业务的前提下进行升级操作。如 升级中发现问题,用户希望能迅速回退到最近的正常状态。使用安全资

专题十一 区域能源、资源综合开发.doc

专题十一区域能源、资源综合开发 考点读设问、研考情、找规律、明考向备考导航 自然资源对 人类生存与 发展的意义 (2015·全国卷Ⅰ,7~9)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 的是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 的是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1.命题规律 从考查方式来看, 选择题和非选择 题都有,多以区域 图、统计图为材 料。通常给定某一 矿区(尤其是能源 矿区)的信息材 料,要求分析该矿 区矿产或能源开 发的特点、可能存 在的问题,并提出 合理化建议。 2.命题趋势 今后高考,试题将 会更加注重地理 知识在实际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区域自然资 源开发 [2017·全国卷Ⅱ,36(2)、(3)]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 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 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2016·全国卷Ⅲ,37)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 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 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 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高频考点一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典题领悟] 【典例】(2015·新课标Ⅰ,7~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对接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渤海湾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海洋和陆地区域特征的差异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详细

XXXXXX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目录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1) (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1)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1) 二、课程资源建设内容 (2) (一)互联网金融方向核心课教材开发 (2) 1.教材开发需求分析 (2) 2.教材开发的特点 (2) 3.实施规划与流程 (3) (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包 (4) 1.课程资源包开发要求 (4) 2.课程资源包开发分工 (6) 三、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9)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9) (二)落实经费,资源互补,加强合作 (9)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在国家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职业学校都需要针本校特色开发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资源。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注重资源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应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本校金融事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行业合作,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特色课程资源,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本着“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理念,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考虑学校课程设置的特色,将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任务,经过加工设计,转换成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学习资料,形成包含课程标准、多媒体电子书、学习工作页、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动画、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7 资源的开发利用

微专题精选17: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归纳】资源的开发利用(用“四有”意识,解决“开发”问题)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

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回答3 ~5题: 3.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劳动力 4.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5.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轻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内蒙古武川县在打造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率先迈出坚定的步伐,同时,该县正在着力引进光伏发电,形成“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部”提供支持。下图中“白道”是沟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历来是一条经商之路。读图,回答6~7题: 6.武川县打造风电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②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 ③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④产业技术基础好,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武川县发展“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 ) A.可以降低风能利用率 B.可以使电力输出更平稳 C.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D.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安徽省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长期采煤已导致20%左右地面沉陷,积水成湖,平均沉陷可达七米左右。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150兆瓦漂浮式光伏电站在淮南市刘龙采煤沉陷区正式并网发电。据此回答8~10题: 8.在淮南市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的主要区位条件不包括( ) A.淮南市太阳能资源丰富 B.淮南市科技力量雄厚 C.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大 D.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政策 9.淮南市漂浮式光伏电站( ) A.发电稳定性比传统火力发电强 B.可根本性解决淮南市能源不足的难题 C.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水资源 D.有利于淮南市成为中国未来“光谷”

【精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专题六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一、基本点 (一)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含一次能源)。根据地域分类,分为宇宙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四种,根据属性分类,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即矿产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共同特点: a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生产规模要适度,资源开采量不应超过环境供给量或资源的再生量,要节约、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潜力的无限性(科技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改进生产、勘探、开采及资源回收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挖掘潜力。 c分布的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制约,一般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制约,也有规律可循)――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利用资

源要因地制宜、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地域组合的整体性――对资源的利用,必须综合利用,统筹兼顾。 3.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轨道资源及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的环境)、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如月球上的氦3)。空间资源开发属于高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科学和政治意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空间技术列为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 (联系: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嫦娥探月计划、三大卫星发射基地、3S技术的应用等) 4.气候资源:指太阳辐射(光照)、热量、降水和风等,是一种普遍存在、具有数值特征和较大变率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内容见前几个专题(6-10)。气象经济:获得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进而趋利避害,从而增加效益或减少和避免损失。德尔斐气象定律揭示,气象投入与产出之比高达1:98以上。 5.陆地资源:指陆地上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中国和世界的情况见中国、世界地理知识总结相关内容,水资源见水专题,生物资源见自然带专题. 6.海洋资源:①海洋生物资源:影响因素――阳光+营养盐类,分布――大陆架浅海、温带海区、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和中国的大渔场的分布与成因.②海洋矿产资源:滨海――砂矿和金属矿产,大陆

有效整合资源,提升综合思维——以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专题为例

有效整合资源,提升综合思维——以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专题为例 发表时间:2019-10-28T09:44:06.017Z 来源:《新疆教育》2019年7月作者:黄向标[导读] [摘要]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综合性体现在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割裂其他要素而单独存在。 晋江市南侨中学黄向标 [摘要]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综合性体现在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割裂其他要素而单独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地理问题时需要从影响地理要素的各个要素出发,探讨各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影响,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以“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专题为例,探讨地理教学中如何整合资源,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资源;能源;综合思维新课标要求以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积极吸收当前资源开发(技术)与利用的新成果、新知识和新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体现对学生资源观教育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尤其在观念上,应将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含环境保护)上升到维护国家资源、生态安全的层面来认识,提高学生保护资源与环境、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1 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高考中涉及到能源与资源开发利用的考察主要有:分析资源的类型、分布状况、成因、评价资源的开发条件(开发或利用中的技术问题)、资源调配(影响、意义)、分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持续发展策略,而这些内容在人教版必修一、二、三教科书中是分散到各个章节如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涉及资源的成因,必修二第三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涉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修3第三章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若教学中我们不能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学困生容易将这些知识混淆,错误认为地理只是一味的记忆。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线索,将所有的考点串联起来,一方面方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厘清知识结构,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 构建思维导图 构建地理知识的逻辑体系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核心。思维导图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思维过程,将复杂的地理过程、原理、成因等知识有序化、系统化、脉络化。通过学生自主梳理思维导图,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和因果关系的理解,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针对学生梳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引导,纠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1 资源开发条件(开发或利用中的技术) 2.2 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影响(意义) 2.3 开发中可能在的问题 2.4 资源开发的意义(影响)

专题7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类

专题7 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 (一)自然资源 1、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要素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不均匀性 2、有限性:①自然资源的总量②自然资源的开采 3、综合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照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生物、水、太阳能等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大量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2、按照赋存条件分: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四)主要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1.光照资源 (1)定义:是指到达地球地面的太阳辐射 (2)衡量指标: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 (3)因素:①纬度(中低纬度光照资源多)②气候(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资源多) ③地形(高山、高原地区光照资源多)④天气状况(阴雨多雾地区光照资源少) (4)分布:①世界上:各大陆的南北回归线附近及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 ②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光照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光照资源最少的地区是在四川盆地

2.热量资源(因素:太阳辐射) (1)定义:某一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辐射能量 (2) 衡量指标:气温、积温、无霜期 (3)意义:是决定农作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4)分布:①世界上: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丰富 ②中国:以海南岛最多,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较少 例题: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光照资源丰富而热量资源却很少? 光照资源丰富原因: 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路程较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

资源库建设方案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资 源 库 建 设 方 案 南郑县职教中心 二〇一二年十月 目录 一、建设意义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二)建设思路 三、建设规划 (一)资源库的集中建设 (二)资源库的应用推广 (三)资源库的持续更新

四、建设内容 (一)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二)拓展功能模块建设 五、建设基础与条件 一、建设意义 为加快我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步伐,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示范院校建设和迎评估的实际工作要求,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 本项目的建设,其意义在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方位满足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在职培训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模具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进而推动全校同类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同类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面向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核心课程和平台课程为重点,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兼顾全校性的关键能力课程,建设体现职业教育与培训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同类专业中推广使用,实现共享,带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同类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系统化改革,使之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省内具有示范作用的实用和优质的教学与培训资源。提升我国中职同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先进制造业领域在岗人员数控操作技能的提高和数控技术应用知识的更新、为同类专业毕业生在岗接受继续教育等个性化学习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二)建设思路 1.从需求出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保教学资源研制的有效性。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背景、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全国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充分调研基础上,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将源于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作为专业课程主体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关联。以教案为纽带,建设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的紧密关联的专业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2.构建项目的建设机制,实现共建共享。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能源资源的开发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能源资源的开发 一、单选题 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已处于起步阶段,该项目将有力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获得巨大的时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据此完成1-3题。 1.与该项目密切关联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 A. 特变压设备制造业 B. 飞机制造业 C. 计算机制造业 D. 光纤制造业 2.被该项目带动作用最明显的、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是 ①核电②风电③沼气④光伏电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从理论上来看,目前在新能源开发方面获得时差效益最显著的国家是 A. 中国 B. 美国 C. 加拿大 D. 俄罗斯 【答案】1.C 2.B 3.C 【解析】 1.中国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方向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清洁能源装备等领域。与该项目密切关联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计算机制造业,属于智能装备领域,C对。特变压设备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光纤制造业属于普通装备制造业,A、B、D错。 2.被该项目带动作用最明显的、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是风电、光伏电,清洁无污染,②④对,B对。核电、沼气属于新能源,不是被该项目带动开发的,①、③错,A、B、D错。 3.从理论上来看,目前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加拿大的清洁能源供应充足,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利于加大的能源销售,获得时差效益最显著的国家是加拿大,C对。中国、美国、俄罗斯仍是常规能源为主,能源供应不足,获得时差效益少,A、B、D错。 2017年6月全球最大的海上风能展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与会人员参观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London Arrayoff shore风力发电场,它位于英国东南距海岸20公里之外的泰晤士河口。下图为风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种质资源库建设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配套设施建设 工作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项目总共投资约8655万元。"***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主要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种质库、信息中心。位于***,正式启用后将使*** 乃至西北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得以保存。 ***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3年,建筑面积约560㎡。如运行后具体目标是在第一个5年内达到300种3000份(株),15年内达到1600种1.6万份(株)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库因资金等原因缺少配套设备并未投入运行,只在田间进行中草药种质资源的繁殖工作,为保存现有的种质资源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1、总体科学目标 其总体科学目标是:建成一个依托***、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一流的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实现自动化管理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使中国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将对抢救、保存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填补生物资源种质保存系统的缺陷等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存中药材遗传资源,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背景 ***是全国中草药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产业在全国具 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全省14个市州的70多个县区均有 中药材生产,中草药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有特色,全 省中草药品种9500多种,位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中 药材资源宝库。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1600多种,野生植物 类1270种,其中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目前人工种 植中草药350余种,分布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随着物种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植物种子 保护的重要性,而中药材种质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种质 资源库作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一个重点建设工程。将进一步促进校地科技合作,对***乃至西北的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的中医药产业科 学发展和教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种质资源库是具有重要影响的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保藏设施,保藏能力将达到西北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 代性。目前在临时仓库已收集保存约100种300份野生植 物种子。 ***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 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 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 和“西北药都”之美称;早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本 草经集注》中就有“黄芪第一出***,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的记载;北宋《太平御览》所引的南北朝《秦州记》

高考地理 能源资源的开发专题测试(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专题测试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3.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 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 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 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甲、乙两湖泊的作用有() ①增加云量,防止土地荒漠化②维护生物多样性③蓄洪防洪,调节径流量④缩短汛期,推迟降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中国可燃冰试采在甲海域(如图)连续8天稳定产气,标志着我国这一开采技术“领跑”世界。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预计中国2030年前将实现可燃冰商业性开发利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我国已探明的可燃冰资源分布在 A. 大陆架浅海区域 B. 陆地上永久冻土区 C. 渤海大陆坡海域 D. 低纬度的高海拔区 7.目前,可燃冰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源储量不足 B. 使用不方便 C. 开采难度大 D. 市场需求较小 8.在甲海域开采可燃冰作业时,需要常年防范的是 A. 台风侵袭 B. 海啸袭击 C. 寒潮爆发 D. 高温高湿 读图,回答9~10题。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十九) 区域资源开发(资源调配)

专题过关检测(十九)区域资源开发(资源调配) (2019·河南南阳中学模拟)干热岩是一种新兴地热能源,是一般温度高于200 ℃、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美国、 法国、德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在干热岩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下 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干热岩的发电过程,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 A.生物循环 B.水循环 C.岩石圈物质循环D.大气环流 2.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极低,其制约因素主要是( ) A.地形B.市场 C.技术D.气候 3.与风力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最大优势是( ) A.受天气影响小B.受地域影响小 C.电站建造成本低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 解析:1.B 2.C 3.A 第1题,生物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图中不符合,A不对;根据图示,发电 原理是冷水下压,被岩石加热,变为水汽蒸发到换热器,即是通过水的液态和气态的转化 来实现的,即利用水循环原理,B对;岩石圈物质循环指岩浆转化为岩石,最终再转化为 岩浆的过程,不符合题意,C不对;大气环流指大气的运动,不符合题意,D不对。第2题,从干热岩的发电过程看出,发电过程在地下进行,与地形、气候没有关系,A、D不对;中国对能源需求量大,市场不是限制因素,B不对;根据材料,“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美国、法国、德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在干热岩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说明干热岩发电对技术要求很高,C对。第3题,与风力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 在地下进行,受天气影响小,A正确;干热岩发电必须在有干热岩石分布的地区,受地域 影响大,B不对;干热岩一般埋深数千米,需要建造注水井和蒸汽井,和地上的设施连成 一体,因此电站建造成本高,技术要求高,C、D不对。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一基本点 (一)自然资源概述 1 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含一次能源)。根据地域分类,分为宇宙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四种,根据属性分类,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即矿产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 共同特点: a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生产规模要适度,资源开采量不应超过环境供给量或资源的再生量,要节约、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b潜力的无限性(科技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改进生产、勘探、开采及资源回收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挖掘潜力。 c分布的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制约,一般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制约,也有规律可循)――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利用资源要因地制宜、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地域组合的整体性――对资源的利用,必须综合利用,统筹兼顾。 3 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轨道资源及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的环境)、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如月球上的氦3)。空间资源开发属于高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 科学和政治意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空间技术列为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联系: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嫦娥探月计划、三大卫星发射基地、3S技术的应用等) 4 气候资源:指太阳辐射(光照)、热量、降水和风等,是一种普遍存在、具有数值特征和较大变率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内容见前几个专题(6-10)。气象经济:获得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进而趋利避害,从而增加效益或减少和避免损失。德尔斐气象定律揭示,气象投入与产出之比高达1:98以上。 5 陆地资源:指陆地上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中国和世界的情况见中国、世界地理知识总结相关内容,水资源见水专题,生物资源见自然带专题。 6 海洋资源:①海洋生物资源:影响因素――阳光+营养盐类,分布――大陆架浅海、温带海区、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和中国的大渔场的分布与成因。②海洋矿产资源:滨海――砂矿和金属矿产,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和煤硫磷等,深海盆――锰结核、可燃冰等。③海洋空间资源――用于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如港口建设,填海造陆等。 7海洋权益: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1分经线的长度,约为1.852km)领海主权和200海里(由海岸基线起算)专属经济区的资源管辖权。注意:中日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主权之争问题、台湾问题。要树立海洋意识,开发蓝色国土(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海洋战略利益和海上安全。 (二)资源问题1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紧密联系的,由于无法持续的生产(掠夺性开发)和消费(奢侈浪费)模式、人口数量的空前增长、贫困问题以及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许多基本资源正在枯竭,环境退化正在加剧。 2 世界性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有: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等)、水资源短缺、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和湿地的消失、物种灭绝、矿产资源耗竭、能源危机、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等。 3 中国的资源问题:我国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许多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质量不高,破坏和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尖锐,资源不足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硬约束”。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发展生态农业和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化道路,建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体系。(补充: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减量、再用、循环”(即3R)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其中减量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4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济的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实质是实现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注意: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举措-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要物资如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木材等在全球输运调配的情况。掌握输运线路,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及在此过程中对社会、生态方面的影响。(三)能源资源 1 能源: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能源按来源分为三类: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核能-铀矿、地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的潮汐能;按利用状况分为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其余的为新能源。 2 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发展提供动力,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同时还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依次经历了柴草-煤炭(产业革命后)-石油(二战后)三个时代。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核能与其它新能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有

资源库建设方案详细

凉州区职业中专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2012年9月

凉州区职业中专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为全面提升本专业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让信息资源服务于平时的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结合专业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成立学前教育专业“信息资源库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高秉友 副组长:同祯 成员:国武、慧、梁萍新颖、菊云、宗恒俊、娟 二、指导思想 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以优质教学资料建设为重点,突出优质教学设计,提炼优质教学课件,丰富教学素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三、建设目标 1、教学课件: 涵盖音乐、舞蹈、美术、琴法、视唱、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计算教学法、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语教法、幼儿卫生学、语文、体育课、英语、数学、计算机、政治、历史的各年级教学课件各一套(ppt格式),优秀教学课件达30%以上。 教学设计: 涵盖各学科电子教学设计各一套(Word格式),优秀电子教学设计达40%以上。 3、教学素材: 每学科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视频达10GB以上。

四、实施策略 1、教学课件制作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骨干教师制作,教育技术处负责技术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的优秀课件上传到教育技术处,具体要求如下。 ①、课件的选题要精彩,定位要准确。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中的难点、疑点、抽象的知识点可重点制作成具体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的课件。 ②课件的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媒体元素能少则少,宜简不宜繁。 ③课件的操作界面不能繁琐,应力求简介明了、美观大方。 ④课件的设计制作切忌是课堂上“满堂灌”的翻版。课件中除了有序言、重难点,讲授、例题、练习、小结等教师主讲的容外,还应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由任课教师制作,全员参与在规定的时间将完成的优秀教学设计上传至教学资源管理处。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助。教学设计要重难点突出、步骤合理、讲究实用、注重实效。 3、教学素材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教师全员参与,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上传至教学资源管理处。 使用及管理: 1、教师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年级教学资源库中,供组教师使用。 2、以教研组为单位收集、汇总教师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

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原卷版)

专题13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2020·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屋顶光伏发电是指在屋顶装设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屋顶光伏发电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屋顶变成一个个“微型发电厂”。这种发电的运行方式以用户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入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屋顶光伏发电可以() ①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②减少电能消耗③增加煤炭使用量④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与西北内陆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制约条件是() A.昼夜温差小B.市场需求少C.煤炭资源丰富D.云雨天气多 (2020·北京朝阳·初三二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漫画反映的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为缓解②问题的加剧,我们应参与的行动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B.购物时选用环保袋 C.控制能源消费数量D.积极推广节水措施 (2020·北京平谷·一模) 2019年起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目前各地垃圾分类的类别有所差异,北京的分类标准为四种。读下图垃圾分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生活中的废旧书本和塑料矿泉水瓶应该放进的垃圾箱是() A.①B.②C.③D.④ 6.关于我国实行垃圾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人多地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B.大量垃圾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 C.垃圾中尚有许多可以再利用的物质D.为了培养大家形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7.(2020·北京平谷·一模)我国政府规定,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切实保障我国耕地保有量在2020年不低于18亿亩这一底线,并且在更长远的时期内要坚守这一红线不动摇。关于我国规定18亿亩耕地红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B.耕地比重小,耕种用地紧张 C.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D.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0·北京初二学业考试)我国是第一个设立土地日的国家,每年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下图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二地理自然资源专题练习题后附答案

自然资源专题练习2019年10月25日星期五大星期作业 1.(2017 ·全国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淖毛湖冬春季节多大风,平均每年8 级以上大风日数达100 多天,降水稀少。技术人 员克服冬春大风、干旱缺水等因素,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无 公害晚熟哈密瓜产地。下图为新疆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淖毛湖煤炭资源非常丰富,2015 年全镇原煤产量 达7000 万吨,目前全镇正全力进行煤炭开发、外销,煤制 甲醇和二甲醚的工厂已经投产。 (1)根据所学知识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解释淖毛湖冬春大 风且风力强劲的原因。 (2)淖毛湖种植哈密瓜与华北地区种植瓜果均用地膜覆盖,对于两地区的作用分别是什么?防止大风将地膜吹翻可采取什么措施? (3)开发淖毛湖煤炭资源一种是外运,另一种是发展煤化工产业,选择一种开发方式分析其利弊。(4)淖毛湖镇近几年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由几千人迅速发展到 3 万多人,请你谈谈淖毛湖镇在今后的 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宏观:冬春季节蒙古- 西伯利亚冷高压(亚洲高压)强盛,淖毛湖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春季我国南方地区气温回升,形成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更强劲。微观:西部准噶尔盆地宽阔,淖毛湖地区狭窄,使风速加大(狭管效应);淖毛湖地区山谷走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2)区别:华北地区覆盖着地膜主要作用是保墒、保温;而淖毛湖覆盖地膜除了保墒、保温之外还主要防止大风侵蚀表土、损毁幼苗。措施:建设防风林、修防风墙,用石块、泥土覆压地膜等。 (3)外运。利:污染较少,资金回笼快。弊: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煤化工产业。利: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弊:耗水量大,且污染环境。(4)淖毛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应适度控制人口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对原煤开发的依赖;淡水资源短缺,应发展节水产业;适度开发旅游资源,开展区域特色旅游。

专题11中国的自然资源

专题十一中国的自然资源考纲明细清单 考纲要求1.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3.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续表

续表 备考指导1. 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主要考查我国人均资源不足,提倡开源节流,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环保理念。如2017年广东卷可燃冰的开发; 2016年广东卷可再生资源的开发;2015年广东卷太阳能信号灯考查新能源的开发和发展电动汽车等。 2.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如2014年广东卷通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了解耕地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类型分布产生的影响。 3. 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主要考查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解决措施。如2015年广东卷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来考查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

考点精讲精练 【考点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 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___土地___、阳光、___矿产___、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 自然资源的分类 分类举例 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 ___可再生____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 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煤炭、石油、铁矿等 _____非可再生____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 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 的自然资源 【典型例题】 1. (2017广东)我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海底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可燃冰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可燃冰仅海域储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 000年。可燃冰被认为是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是因为(A) ①清洁环保②分布广③储量大④开发技术难度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2016广东)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有(D) ①太阳能②天然气③核能④风能⑤地热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3. (2015广东)如图11-1所示信号灯顶部的装置是把转化为电能。(A)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题测试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题测试 一、单选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保障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图1为我国天然气2021年产量与消费量差额统计图,图中箭头示意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①、②两地建有风力发电站。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省、市、自治区,属于天然气产量大于消费量的一组是: A.藏、新、滇、黑 B.蜀、陕、新、青 C.川、陕、新、甘 D.川、陕、新、藏 2.我国石油、天然气进口的四大战略通道采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A.管道运输、铁路运输 B.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海洋运输 D.管道运输、海洋运输 3.关于①、②两地发展风力电站的条件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冬、春季风力大 B.①地常规能源缺乏,远离消费市场 C.②地科研水平高,资金足 D.②地土地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 牙买加是加勒比海的一个岛国,铝土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岛屿北部山地,是世界重要的铝土矿生产和出口国,主要出口贸易对象为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矿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采空区的回填复垦。读图2回答4~5题。 4.牙买加铝土矿大量出口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①儲量大,埋藏浅,开采成本低②矿山临近海港,海运便利③距主要贸易对象国距离近④铝土矿开采冶炼技术先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植物可以作为牙买加铝土矿采空区回填复垦的是: A.苹果 B.竹子 C.棉花 D.甜菜 二、综合题 6.图3中甲为怒江流域图(中国境内),乙为近30年来甲图中M 水文站及相应区域平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幅度图,丙为近30年来甲图中N水文站及相应区域平均降水和气温变化幅度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M水文站上游和下游河段的河道特征。 (2)据材料判断M、N两河段附近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M河段3月降水量增加幅度较大但径流增加幅度很小的原因。 (3)据乙、丙图说明怒江流域近3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并分析N河段11月气温和降水增加幅度均较大但径流量反而减小的原因。 (4)关于怒江开发问题已争议10多年,2021年1月25日,云南省委书记在云南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会议上称,云南将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使之成为旅游天堂。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明云南省作出此项决议的理由。 参考答案:1.B 2.D 3.D 4.A 5.B 6.(1)M水文站上游河段河流浅切于青藏高原面上,(除高大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平浅,河道纵比降较小,曲流处河漫滩发育,属于草甸宽谷;M水文站下游河段河流穿行于横断山区,河谷狭窄,山高谷深,河流下切,河道纵比降大,属于高山峡谷(2)类型:M 附近河段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为主;N附近河段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原因:3月气温虽有回升,但降水主要是降雪形式,故对径流影响较小(3)特点:气温和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原因:N河段径流基本不受冰雪融水影响,而气温升高引起蒸发量增加,对径流增加起到阻碍作用(4)①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包括怒江在内的“三江并流”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怒江大峡谷具有多重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保护生态,发展旅游业价值更大;②怒江处于横断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