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茶馆》导学案

17《茶馆》导学案
17《茶馆》导学案

17《茶馆》导学案

隆回县三阁司镇长铺中学孙抒丽编写

一、学习目标

1、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2、了解清末政治黑暗的现实。

二、学习重点

剧本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着:这是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就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三、学习难点

《茶馆》的结构较之其他话剧比较独特,它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统一的情节线索,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分析课文时,不能硬性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这就是学习本课文的难点。

四、新课导引

1、把握课题信息。

《茶馆》全剧共三幕,分别截取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展现出气势庞大的历史画面。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这一幕没有中心故事,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件,再用茶馆老板王利发将它们贯穿起来,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必然灭亡。第二幕的事件发生在民国初年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此时与第一幕相隔十多年。经过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开张,王利发与妻子抱怨生意艰难,时局混乱,茶馆前景暗淡。这时巡警来向王利发讨要公粮,王利发交不出,只好贿赂巡警免交。一群大兵来到茶馆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说起自己十多年前只因说了“大清国要完”这句话,就被抓去坐了一年多的牢,并述说了自己十多年来的经历。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着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了每月给他们送钱。十多年前被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账。原国民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又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中国非亡不可”。刘麻子贩卖妇女,

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祥子以抓逃兵为名,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国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已败落不堪,难以维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砸掉茶馆。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把儿子、儿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国民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度日的常四爷,一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送葬。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

2、知识链接。

(1)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2)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或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3、走近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老舍7岁进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后,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

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

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共800多万字。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宝库。

4、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搭讪.()蛊.惑()沏.茶()茶盅.()

咂.摸()神龛.()嗜.好()趿拉

..()

5、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6、细读课文回答问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2)这一幕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3)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4)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5)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7、请把尚未完全理解的疑点写在下面并带进课堂。

五、课外延伸

1、你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人物评论:我看王利发。

2、分若干小剧组(每一组由同学推举一个小导演,教者对小导演应作充分指导)准备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定的一个或几个片段,下一课进行表演并作评比。

听说课导学案模板(第二课时)

课题What would you do ? 第2课时 设计人荆丽梅审核人王蕾课型阅读课授课时间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energic,confident,creative 等的用法。 2.学会用虚拟语气提建议。 3.听力训练 2).理解并运用短语: Enjoy +doing ,get nervous ,take a big exam ,too…to…,help sb with sth,take a walk, 3)掌握并运用句型: I get nervous before big parties. You shouldn’t worry about … I don’t know … What if …? What should I do? 2、过程与方法: group co-operation and self study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What is the others’ attitude toward money? How do they deal with worries/problems?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 njoy +doing ,get nervous ,take a big exam ,too…to…,help sb with sth,take a walk, 2、难点: Second conditional and Should for advice

四.教学方法task-baced language teaching 五.教学准备:一案两单,新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预习检测】 I.复习巩固:(听写单词、短语或句子;检查课文背颂;口语训练等)百万___________ 研究______________ 烦恼______________ 医疗的_____________ II.预习检测: 1.词汇自检:丘疹___________有活力的____________ 自信的 允许______________ 2.英译汉:1.If I were you ,I’d take a long walk before going to b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f I were you,I’d talk to someone who looks friend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引领,明确目标】 I.预习交流,生成问题: Go to page 28. Read the problems in the boxes and match them with the correct advice. And now write down all the expressions into your phrase book. Thinking and role playing Next you are going to think of different advice for the problems in activity 3a. Role play conversations with your partner.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17、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导入: 毛主席曾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李白曾在黄河壶口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壶口,两岸石壁峭立,河口狭如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它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2、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3.资料链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明代有位诗人《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明代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雄伟多姿的龙门、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位于龙门与壶口之间)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号称黄河三绝。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合作探究 1.给加点字注音。 轧.钢()轧.账()倾轧.()迂.回()推推搡搡.() 霎.时()刹.那()潺.潺()寒噤.()怒不可遏.()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噤若寒蝉:弥漫: 【整体感知】 3.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4.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自主质疑】 5.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我还有哪些内容不太理解?请写下你的困惑。 我的发现: 我的疑点: 四、精讲点拨 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4.作者在描写雨季和枯水期的壶口瀑布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品味体悟】 6.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②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五、学生小结 六、达标测试 七、布置作业:

17课导学案(教师)

《有趣的生命时钟》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 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说出自己对“盗窃”的理解;看图理解“大螯”。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1段抓总结概述句,第2段抓过渡句,第3~5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第1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1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我们也俗称“生物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第1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导学案及答案

17、《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搜集作者及关于克隆知识的资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 ..()蝌.蚪()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孵.化()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濒临: 神通广大: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 课堂探究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课文的有关介绍,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4、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5、“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6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 当堂检测 一、辩论会 克隆猴的成功意味着克隆人本身没有技术障碍,于是就有一位法国女科学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大胆的提出了克隆人的设想,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我们来一场小辩论好不好?注意辩论的要求。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语言要简明扼要,要针锋相对。 二、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泌(mì) 渗透(sèn) 胚胎(pēi) B.两栖(xī) 乳腺(xiàn) 哺乳(bǔ) C.脊椎(jǐ) 爪蟾(chán) 濒临(bīn) D.草莓(méi) 繁衍(yǎn) 匍匐茎(jìng)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这里指想象,假想)

七年级历史第十七课导学案

第十七课君主集权的强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括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等史实。 2、说出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说出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认识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 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自主学习: (一)、满洲的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学生阅读99-100页“导入框”及本目课文、插图等,作读书批注并思考回答: 1、努尔哈赤在历史上起了哪些作用? 2、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作“后金”? 3、除了阿骨打之外,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努尔哈赤和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4、皇太极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5、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6、清朝为什么能够入主中原?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生阅读100-101页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批注并思考回答: 1、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怎么设立?雍正帝和乾隆帝怎样调整中央政权机构? 2、联系102页“自由阅读卡·沈阳故宫”和100页插图(乾清宫、军机处),说说中央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3、清政府怎样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4、根据101页“动脑筋”:“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描绘的情境有什么问题吗? 5、文字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6、温故知新:列举秦、汉、明、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三)、组内讨论: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的措施有哪些利弊?(提示:从正反方面分析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措施的利弊;君主集权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利,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金属晶体__第2课时_导学案

高山不爬不能到顶,竞走不跑不能取胜,永恒的幸福不争取不能获得。 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先必须做一名奋斗者。 《选修三第三章第三节 金属晶体》导学案(第2课时) 高二 班 第 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_______ 【课标要求】 1、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2、了解金属晶体性质的一般特点 3、理解金属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重点难点】 1、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 【新课导学】 二、金属晶体 1、金属晶体: (1)定义: 和 通过 形成的晶体。 (2)构成微粒: 。(3)微粒间相互作用: 。 2、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Ⅰ、概念 ①紧密堆积: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使微粒间尽可能地相互接近,使它们占有最小的空间 ②空间利用率:空间被晶格质点占满的百分数。用来表示紧密堆积的程度 ③配位数:在晶体中,与离子直接相连的带异电荷的离子数称为配位数 Ⅱ、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1) 金属原子在二维平面里有两种方式为非密置层和密置层 __层,配位数为 _______层,配位数为 (2)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里有四种堆积方式 ①简单立方体堆积,非密置层排列的金属原子,在空间内可能的排列。 这种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是一个 ,每个晶胞含 个原子,被称为 堆积。 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 ,只有金属钋采取这种堆积方式。 ②体心立方(A 2型)堆积----钾型 如果是非密置层上层金属原子填入下层的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每层均照此堆积,如下图: 这种堆积方式所得的晶胞是一个含 个原子的立方体,一个原子在立方体的 ,另一个在立方体的 ,称为体心立方堆积,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 )显然比简单立方堆积的 多了,许多金属是这种堆积方式,如碱金属,简称为钾型。 ③六方最密堆积(A 3)型和面心立方(A 1型)最密堆积 对于密置层的原子按钾型堆积方式堆积,会得到两种基本堆积方式---- 和 ,即:镁型和铜型。六方最密堆积如下图左侧,按 的方式堆积;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图右侧,按 的方式堆积.这两种堆积方式都是金属晶体的 堆积,配位数均为 ,空间利用率均为 , 但所得的晶胞的形式不同。 3、混合晶体-------石墨 石墨不同于金刚石,它的碳原子不像金刚石的碳原子那样呈sp 3杂化.而是呈 杂化,形成 ____________结构,因此石墨晶体是 结构的,每一层内部碳原子间是靠 相维系,层内的碳原子的核间距为142pm 层间距离为335pm ,说明层间没有化学键相连,是靠 维系的;石墨的二维结构内,每一个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有一个末参与杂化的2p 电子,它的原子轨道垂直于碳原子平面。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还有范德华力,不能简单地归属于其中任何一种晶体,是一种混合晶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导学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主备人:刘美善总课时:审核: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目标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疑问与笔记t 教学内容 一、课前回顾 ※温故知新:明朝前期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 二、预习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⑴条件:明朝前期,国力; ⑵目的:①扩大明朝的; ②加强与的联系。 2、概况 ⑴时间:1405—1433年; ⑵次数:先后次; ⑶航海规模(第一次):人多,船艘; ⑷到达范围: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沿岸。 3、意义和影响 ⑴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和; ⑵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 ⑶是世界史上的空前壮举; ⑷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⑴倭寇:明朝初年,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 ⑵、危害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脏。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遭到巨大损失。 2、戚继光抗倭 ⑴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①16世纪中叶,戚继光受命组织抗; ②戚继光组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开赴台州抗倭; ③荡平境内的倭寇; ④赴福建、广东和共同作战,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⑵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②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③“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 ④戚继光具有卓越的才能。 ⑶评价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位英雄。 二、展现提升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影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四、梳理巩固:『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五、达标检测 1.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皇帝是() 三一学校_七__年级___历史__学科导学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导学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 2.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史实,知道满洲的兴起和入主中原。 【重点难点】 重点:明朝的灭亡。 难点:明朝灭亡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1.讨论明末农民起义顺利进军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 2.李自成起义军最大的功绩是什么?如何评价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当堂达标】 1.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他经过三十多年征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他是() A.铁木真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3.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兵入关的明军将领是()

A.李自成 B.吴三桂 C.多尔衮 D.吴应熊 4.决定李自成成败的关键性战役是() A.山海关战役 B.台州战役 C.澶州之战 D.郾城大捷 5.建立清朝的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 D.乾隆帝 6.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 A.崇祯帝 B.明神宗 C.朱元璋 D.朱棣 7.阅读材料: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中的“闯王”是谁?他有什么功绩? (2)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什么口号?起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略。 【合作探究】 1.顺利进军的原因:明末农民战争最典型的战术是流动作战,具有优越性,起义军时分时合,神出鬼没,使明军疲于奔命。明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因为军政腐败,军队没有战斗力,且分兵作战,常常失败,起义军军纪严明,战斗力较强,与明军形成鲜明对比。 失败原因: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明末农民起义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进入北京后,军事首领滋长了腐化思想,政治上处理不当,军队纪律松弛,战斗力下降,在明清军队进攻下功败垂成。 2.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评价: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起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遏制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发展,起义中提出均田口号,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当堂达标】 1.A 2.C 3.B 4.A 5.B 6.A 7.(1)李自成;1643年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 (2)均田免赋;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与清军夹击李自成起义军。

第17课 干戈不息导学案

第17课干戈不息导学案 课型:新课执笔:九年历史组审核:历史组时间:2013-3-21、 【学习目标】: 1、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2、掌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危机和科索沃战争及其影响,。 重点:科索沃战争 【学习流程】: 一、自学与交流: (一)和平路漫漫: 1、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中东地区的 _____ 民族和______ 民族矛盾尖锐。民族问 题、宗教问题也是阿以矛盾的重要根源。____ 、____ 、____ 等国的干预,使巴以问题更加错综复杂。1948年至1982年,阿以双方进行了五次战争。 2、____ 年,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________ 的原则基础上举行,1993年,以色列和 巴勒斯坦在美国的_____ 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然而,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表明,人们所希望看到了和平出现于中东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二)海湾战争:1991年1月,在安理会的支持下,以_____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战争。 (三)非接触性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发动了空中打击。战争爆发了。 (四)伊拉克战争:发生于年,是联合对伊拉克宣战。 二、展示与质疑: 三、点拨与归纳: 和平路漫漫 海湾战争 非接触性战争 伊拉克战争 教学反思: 四、巩固与检测: 1.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爆发,这件事充分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C、国际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D、和平和经济不可兼得 2.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这两段材料说明:() A、世界局势呈现多样化趋势 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 C、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步入全盛时期 D、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新秩序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这一次所打出的幌子是() A、种族清洗和人权问题 B、人道主义干涉 C、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 D、清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未摆脱战争的阴影,特别是中东地区,政局更是动荡不安,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为了争夺巴勒斯坦主权问题,曾经几次将战火在此地区点燃?()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5、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矛盾尖锐、冲突不断,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根源,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 A巴勒斯坦主权问题B民族问题 C 宗教问题D西方大国干预 6\1999年,美国凭借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发动的一场非接触性战争是? 下一节课展示活动: 学习后记:

统编(2020年秋季版)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猫》导学案新人教版部编

26.《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自主预习案】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3、本文选自(__ ),作者(__ ),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 4、快速阅读,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部分,找出每部分的起止段落,并写出段落大意。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 课前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 二、理解感知。 1学生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3“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结构:设疑、讨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4小结、板块过渡: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活现的猫跃然纸上。“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三、品味 1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师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3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学生齐读。 (4)品味语言。 A“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B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C“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D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E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3.3社戏 第二课时导学案(答案)

《社戏》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筛选信息,运用文中的文字介绍平桥村。(A、B、C都要完 成) 2.作者围绕看社戏的过程,有大量的笔墨写周围的环境,写得很美。请你 大声地读出来,并试做赏析。(A、B完成,C试着完成) 学习过程: 一、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1、作者在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平桥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在文中圈画出来,并把它用工整的文字梳理一下吗。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2、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作者除了上面的叙述之外,又是怎样评价的?你能在文中找出来吗?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3、在这片乐土的优待:有“我”是全村的客人;打了太公,也不会被骂“犯上”;钓虾归我吃;众伙伴陪我看社戏;六一公公送豆等。作者详写的是众伙伴陪我看社戏。 二、精读片段写景,理解赏析其妙。 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作者从嗅觉、触觉和视觉来写景,将“碧绿”“漆黑”“皎洁”“朦胧”融合在一幅画面之中,给人以视觉的新鲜感。还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如表现船之快,把连山写成了跑着的兽脊,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2、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作者将描写和抒情结合起来,情景交融。作者先从听觉描写,继而又运用嗅觉,写出了“我”听到笛声的优美、动听,让自己沉静和陶醉;表达“我”能去看社戏的美好心境。 3、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现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作者运用“仙境”这样的词写乡村,充满了抒情的笔调,表现出作者近到赵庄看戏的喜悦心情。同时作者用色鲜明,红红绿绿、乌黑,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4、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似幻的情景。 如果你觉得还有其他语句写得也很美,可以把它抄下来,开学后我们再交流。 作业自助区: ABC 阅读课文,筛选信息,运用文中的文字介绍平桥村。 AB 朗读片段,试做赏析。 A 链接阅读朱自清的《歌声》,感受作者打通感官描写的妙处。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含答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2.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史实 3.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__________,恢复中国安理会_______________的席位。 2.20世纪年代初,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1)1971年,_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2)1972年,_________访华,会见了_________,并与________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_____》。(3)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5.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的基础上, 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6.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 7.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稳定与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归纳中美关系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的?

三、练习巩固 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的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 2.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采取的政策有() ①封锁②禁运③包围④威胁⑤武装进攻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图中两位巨人的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这“两位巨人” 是() A.基辛格和周恩来 B.尼克松和周恩来 C.卡特和周恩来 D.杜勒斯和周恩来 5.21世纪的第一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上海 B.北京 C.西雅图 D.清迈 6.我国现已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你能列举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会议的相关事例吗? 四、课后反思

17课导学案

智慧表现在下一次该怎么做,美德则表现在行为本身。——约翰逊 第17课 智取生辰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巩固小说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概念及三要素。 2. 了解《水浒》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能力目标 1.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 学习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主动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学法指导] 1. 问题导读法: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 妙点寻踪法:在默读中圈点批注,让学生寻找文章构思或写作巧妙之处。 [知识链接] 杨志是北宋名将金刀杨继业后人,但他本人只是朝廷的一个制使,官职很小。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 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 杨志的故事在《水浒传》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杀死泼皮牛二),得官,失陷生辰纲。杨志故事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 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

第二课时 导学案。

Lesson 10 ARE YOU WASHING YOUR FACE? 导学案 【导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本课单词。 2.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本课句型。 【导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句型并能用替换词造句和运用。 【导学过程】 一、引学(自主学习) 1.复习掌握上课的内容。 2.根据音标试读本课单词。 二、引探(合作探究) 小组之间根据已出示的图片内容互相探讨。 翻译对话小组两个人练习读对话 Tom,where are you? 汤姆,你在哪儿? I’m here,Mom. 我在这儿呢,妈妈。 Are you washing your face? 你在洗脸吗? Yes,Mom.Are you cooking?

是的,妈妈。你在做饭吗? Yes,I am. 是的。 Is Dad helping you? 爸爸在帮你吗? No,he’s cleaning his bike. 没有,他在擦他的自行车。 Let me help you,Mom. 让我来帮你吧,妈妈。 Thank you,Tom. 谢谢你,汤姆 三引练(练习巩固) Are you washing your face? Are you cooking? 四引展(拓展延伸) 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构成:主语+(am、is、are)+ 动词ing 1.直接+ing

2.以不发音字母e结尾的单词去e+ing 3.重读闭音节单词,即辅+元+辅的单词,要双写辅音字母,再加ing 五练习写出下列动词的ing形式 Sing swim run draw rid e read play 六谈收获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 _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_______________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一一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一一渡过湘江一一进军贵州一一强渡乌江一一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年1月在遵义召开。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 的军事最高指挥权。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 ________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__ 的标志。 知识点2 过雪山草地 经过:遵义会议一一四渡 ___________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一一渡过_________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 ――翻雪山一一过草地。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 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_________________ 会师。1936年10 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__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了 ___________________ 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 命_________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___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基础过关】 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 .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 D .武昌起义 2 ?如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 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A. 1933 年 10 月 B. 1934 年 10 月 C. 1935 年 10 月 D . 1936 年 10 月 3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 ?博古 B ?陈独秀C.毛泽东 D ?邓小平

詹天佑二课时导学案

詹天佑教学案 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体会并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问题一: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詹天佑采取了哪两种不同的方法。 问题二:读完课文,詹天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写一写。 三、练练测测 1.看拼音写词语。 Zhān tiān yòu yāo xiéshī gōng zǔnáo jiān k ǔchà dào yìrán ( ) ( ) ( ) ( ) ( ) ( ) () tiě chǎn è liè jī fěng rě rén zhù yìníjiāng jū yōng guān ()()()( ) ( ) ()

3、阅读片段,完成问题。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采取了哪两种凿井的方法?原因是什么? 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下图代表哪处山岭?填写在图下括号里,然后在图上画出詹天佑采取的凿进示意图。 ()()(3)、从文中画线的部分,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或成语?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导学案

胶南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学案命题人;董雪雪审核人:封志霞使用时间:2014年10月21号二次批阅时间:班级:姓名: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及其特点;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 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材料中归纳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用唯物主义方法分 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与人生观。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 1、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 (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是欧洲革命和改革的年代。 (2)、革命或改革的社会现实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_____反应到文学领域,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2、成就: (1)、拜伦 ①拜伦是浪漫主义诗人。 ②代表作品:《》(“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追求个 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被人们称为“英雄”。 《》(未完成、“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③特色:辛辣的讽刺现实社会,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2)雪莱及其代表作品 ①雪莱:英国的诗人。 ②代表作品:《》(“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特色: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憧憬,乐观主义精神 3、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 ⑴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的追寻。 ⑵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影响: (1)积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 (2)局限:用人道主义的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贫富分化、金钱至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