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辆基础教学大纲

智能车辆基础教学大纲
智能车辆基础教学大纲

《智能车辆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41062

课程名称:智能车辆基础

英文名称:INTELLIGENT VEHICLE GENERATION

开课学期:2005~2006 1

学时/学分:36/ 2 (其中实验学时:4)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开课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

《智能车辆----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A.布洛基M.布图兹A.法斯莉G.康特著王武宏沈中杰侯福国易冰编译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2002

主要参考书:

1.《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赵亦林著[美] 谭国真译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一版1999

2.《智能车辆定位导航系统及应用》张其善吴今培杨东凯著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2002

3.《卫星导航系统概论》边少锋李文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05

4.《GPS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刘基余编著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03

5.《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袁建平罗建军岳晓奎方群著中国宇航出版社第一版

2003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1028702.html,

http://www.nissan.co.jp/ms95/future/techno/safety/asv-tech.html

丰田汽车ASV网页,http://www.toyota.co.jp/jp/tech/safety/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1028702.html,.tw/tech_1.asp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1028702.html,/GPS_belt/ion_articles.asp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1028702.html,/gps/gps.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6611028702.html,/thales/product/products.asp

执笔人:张志君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机械设计专业本科生,是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在机械设计专业中是专业选修课。智能车辆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许多高新技术综合集成的载体。智能车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必将成为交通工具发展的必然趋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汽车厂商的兴趣,也是目前研究方兴未艾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重要部分。

本课程涵盖了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车辆的发展历史,叙述了世界上不同研究机构对智能车辆的研究方法,力求对智能车辆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进行较详细的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智能车辆的内容和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开拓知识面,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车辆的起源,初步掌握智能车辆的基本概念、产生和发展,了解智能车辆的研究方向,研究范围及其研究意义。

2、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框架,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初步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掌握感知环境和机器视觉概念。

3、了解智能车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掌握智能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关键技术,车道检测及障碍物检测。

4、掌握导航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分类,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及应用,初步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特点。了解美国的SA政策,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掌握GPS 定位的基本原理。了解导航常用坐标系与时间系统,智能车辆定位导航系统的组成与原理,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制作。初步掌握电子地图的地图匹配与路径分析,电子地图的更新。

5、了解智能车辆车载电子设备,初步掌握碰撞避免系统、巡航控制系统、导航和线路诱导系统、通讯系统构成。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1.1 智能车辆的产生与发展

1.2 智能车辆的研究方向

1.3 智能车辆的研究范围

1.4 智能车辆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智能交通系统ITS (3学时)

2.1智能交通系统简介

2.1.1世界ITS的研究现状

2.1.2我国ITS的研究现状

2.1.3我国ITS的发展框架

2.2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

2.2.1鲁棒性

2.2.2可靠性

2.2.3生产价格和运用价格

2.2.4外观设计

2.2.5实用性

2.3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

2.3.1 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

2.3.2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2.3.3 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

2.3.4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2.3.5 先进的商用车辆运营系统

2.3.6 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

2.4感知环境

2.4.1视觉传感器类

2.4.2雷达传感器类

2.4.3激光传感器类

2.4.4声音传感器类

2.4.5触觉传感器类

2.5机器视觉

2.5.1 主动式传感器

2.5.2 视觉传感器

2.5.3 机器视觉的模块

第3章智能车辆的研究现状(8学时)

3.1智能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关键技术

3.1.1车道检测

3.1.2障碍物检测

3.2典型的智能车辆研发

3.2.1 意大利MOB-LAB的研究

3.2.2意大利菲亚特的研究

3.2.3德意志联邦大学的研究

3.2.4奔驰公司的研究

3.2.5法兰克福工学院的研究

3.2.6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试验中心的研究

3.2.7英国国防部门的研究

3.2.8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

3.2.9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3.2.10 密歇根州大学的研究

3.2.1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

3.2.12韩国理工大学进行的研究

3.2.13清华大学研究

3.2.14 吉林大学研究

第四章智能车辆定位导航系统(16学时)

4.1 卫星导航系统概论

4.1.1 导航的基本概念和发展

1) 航标方法。

2) 航位推测法。

3) 天文导航。

4) 惯性导航。

5) 无线电导航。

6) 卫星定位导航。

4.1.2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特点

4.1.3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分类

4.1.4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概况

4.1.4.1 美国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

4.1.4.2 全球定位系统

4.1.4.3 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

4.1.4.4 北斗导航系统

4.1.4.5 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

4.1.5 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4.1.6 导航常用坐标系与时间系统

4.2 智能车辆定位导航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4.3 电子地图

4.3.1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制作

4.3.1.1地图数据库

4.3.1.2 地图数据的采集

4.3.1.3电子地图的分层

4.3.1.4电子地图的操作与管理

4.3.2 地图匹配与路径分析

4.3.2.1 地图匹配

4.3.2.2地图匹配算法

4.3.2.3基于模式识别的地图匹配算法及其实现

4.3.2.4路径分析

4.3.3电子地图的更新

第五章电子控制技术(6学时)

5.1 车辆电子和控制

5.2 碰撞避免系统

5.3 巡航控制系统

5.4 导航和线路诱导系统

5.5 通讯系统

四、实验:

1.实验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实验验证所学理论,加深理解智能车辆的基本概念,掌握智能车辆智能控制原理和GPS卫星导航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GPS卫星导航的工作原理,初步掌握GPS接收机的操作。

掌握智能遥控挖掘机的控制原理。

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智能车辆----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A.布洛基M.布图兹A.法斯莉G.康特著王武宏沈中杰侯福国易冰编译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2002

《卫星导航系统概论》边少锋李文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05

《GPS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刘基余编著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03

五、考核方式:

(1)考查课;

(2)平时成绩占30%,期末作业成绩占70%。每缺一次课扣成绩10分,累计四次以上为不及格。

六、备注:

1.本大纲仅列出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课程内容,不限制讲述的体系、方式和方法,列出的内容并非要求都讲,有些内容,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2.CAI软件辅助教学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传递更多的信息量。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指标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指标 一、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设备选型: 临平城区320国道以南的信号控制系统必须接入已建的SCATS管理平台,与杭州接壤的主要道路采用能与支队联网的控制设备,其它地区的信号控制系统必须接入已建的浙大中控Intelliffic ACS-300管理平台;均配置16灯组以上(含)。 系统功能: 规范路口交通环境。通过系统化的路口交通工程设计,规范路口的渠化、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分布,均衡路网中的交通分布; 安装标准的、稳定可靠及功能灵活的交通控制设备和系统,使系统能满足各种交通控制的需求; 系统运行时可连续准确地采集大量现场交通数据,通过对交通数据的采集、保存和处理,不仅直接用于交通控制,还可以为交通指挥调度和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准确的量化依据; 从区域或全局的角度实时优化交通控制,缓解交通拥挤,缩短通行时间,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 主要部件要求: 1、信号灯杆: 标志立柱和横梁:凡钢管外径 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和横梁,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焊接钢管,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下同)的要求。凡钢管外径在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采用一般的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的规定。标志立杆柱帽,采用普通碳素钢结构钢板,板厚3mm,并符合《碳素结构钢》的要求。 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包括相应螺母、垫圈)应采用40B式45号钢,并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的规定。地脚螺栓(包括相应螺母、垫圈)应采用普通碳素钢结构钢(Q235),并符合《碳素结构钢》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基础材料混凝土强度应不少于25Mpa。并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

课程教学大纲-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课程代码:MEAU2012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 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 必修课程)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物理化学、传热学、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陈长军 大纲执笔人:陈长军大纲审核人:倪俊芳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结构和机械零件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和性能特点,并使其初步具备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正确制定零件的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教学目标:工程材料为工程学基础课。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材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解决工程实践中关于如何选用材料、确定热处理方法、安排某零件的工艺路线等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2)了解强化材料的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基本工艺 4)熟悉钢的牌号、性能、用途,正确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绪论(1学时) 目标及要求: 1)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2)课程目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课程内容,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 习方法和主要参考资料。 讨论内容: 讨论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业内容: 掌握材料的概念及其基本的分类。 2、第一章工程材料的性能(2学时) 1.1静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2动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3断裂韧性 目标及要求: 1)掌握材料的拉伸强度指标,硬度的表达方法; 2)了解材料的冲击韧度与疲劳强度; 3)了解材料的断裂韧性; 讨论内容:

汽车运用基础综合试题一

汽车运用基础复习题 填空题一.。最大爬坡度加速时间、最高车速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有、 半径;而作运动学静力rs3、在对汽车作动力学分析时,应用车轮的 半径代替,作粗略分析时,通常不计rr分析时应用滚动半径,但是一般以滚动半径。其差别,统称为车轮 两大部分。摩擦阻力压力阻力和4、空气阻力包括还要产生惯性力偶矩。产生惯性力,旋转质量5、汽车加速行驶时不仅产生平移质量 。6、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是;Fr+Fw+Fi<=Ft<=Fxg驱动力<=附着力 、8、用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来确定汽车的动力性时,可以确定汽车的最高车速 。、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9、汽车行驶中,其每一瞬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所消耗的功率。全部运动阻力 。汽车使用因素14、影响汽车的燃料消耗的因素概括起来有汽车技术状况和 、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在一定车速范围内,既可以用最高档行驶,15 行驶。也可以用次高档行驶,应选用最高档 档。;所以超速档又称降低油耗节能、变速器设置超速档的目的是16、目前扩大选用柴油机已成为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柴油机之所以具有高于18。压缩比大汽油机的经济性能,最主要的原因是 。抗水衰退、21、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包括抗热衰退制动最大效能阶段阶段驾驶员行动反应22、汽车制动全过程由阶段制动系统协调 、和附着系数的增加25、汽车制动距离随制动初速度的增加、车重的 减小而增长。、跑偏26、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丧失方向稳定的情况有、侧滑 三类。失去转向能力制动器27、汽车的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力,同时要受到地面条件的限制。附着系数=、当汽车车轮作纯滚动时,滑移率0;当汽车车轮抱死时,28S。S滑移率=1制动距离和、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最基本指标是29制动减速度 、车胎噪声传动系噪声、36、汽车噪声主要由发动机噪声、 等。车身干扰空气及喇叭声、触头失效、托尾失效等。40、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纵向通过角41、通过性的几何参数主要有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与离去角等。转弯通过圆 ,而在硬路面上行驶时,44、汽车在松软的路面上行驶时,轮胎气压应降低轮胎气压。适当提高;汽车的离、汽车的接近角越大,汽车接近障碍物时,越不容易发生45触头 拖尾失效去角越大,汽车驶离障碍物时,越不容易发生。等和总成摩擦严重48、汽车在低温条件行驶的主要问题是发动机起动困难 判断题一.)1、从加速角度分析,1档起步一定比2X档起步快。()X(5、传动系内损失的功率可分为机械损失功率和轴承摩擦损失功率两大类。、汽车行驶时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是在任何行驶条件下均存在。上坡阻力和加6)

隧道工程教学大纲

《隧道工程01》教学大纲 (Tunnel Engin eeri ng) 适用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 前修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课程目的: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培养的 学生具有坚实的隧道工程学科领域内的专业理论与工程应用基础知识,成为高素质的隧道工 程技术人才。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胜任各类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维 修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隧道工程的理论知识。包括交通 (铁路、 公路与城市道路)隧道的基本概念与功能、隧道勘测设计、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围岩分类与 围岩压力、衬砌结构的设计与计算、隧道施工方法与工艺、新奥法理论与技术、高速铁路隧 道的基本知识、隧道的营运管理与养护维修等。 绪论 1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介绍隧道工程的特点与历史发展;对本课程的学习特 点与课程主要内容作概括性的简介。 重点: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第一章:隧道工程勘测设计 4 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隧道工程地质调查的方法与内容;对隧道位置与线路的关系及选择方法、洞 口位置合理选定以及隧道线路设计的内容作全面的介绍。 重点:隧道工程勘测的重要性、隧道洞口位置的选定。 难点:隧道工程勘测方法的选择、实施的方法,以及勘察成果的分析 第二章:隧道主体建筑结构 4 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隧道限界与净空的关系;讲述隧道衬砌断面设计、隧道洞身支护结构、洞门 结构及明洞结构等结构方面的内容。 重点:隧道限界与净空、隧道洞身支护结构、隧道洞门结构 难点:不同隧道结构的适用条件及其比较 第三章:隧道附属建筑 2 学时 基本要 求:介绍铁路隧道与公路隧道的各种附属建筑物;介绍隧道防排水设施的类型与设置。 课程编号:_01 学分:3总学时:48 、教学内容 理论总学时:38学时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吕柏林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材料 2.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总学时:48学时 5.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为机械类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以及材料选用等方面的技术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校内金工教学实习,使学生通过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材料处理,材料选用基础的学习,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为进一步学习毛坯成型和零件加工知识以及其它有关课程及课程设计,制造工艺方面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 2.掌握金属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二元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3.掌握运用铁碳合金相图,等温转变曲线,分析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4.熟悉各种常规热处理工艺以及材料的表面热处理技术. 5.掌握常用工程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与选用原则.(二)理论教学内容 1.绪论(2学时)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学习要求与方法 2.工程材料的机械性能(2学时) 强度,刚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 3.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6学时) 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 ;金属实际结构及晶体缺陷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4.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6学时)

汽车运用工程模拟试题带答案

汽车运用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有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在对汽车作动力学分析时,应用车轮的静力rs 半径;而作运动学 分析时应用滚动半径,但是一般以滚动rr 半径代替,作粗略分析时,通常不计 其差别,统称为车轮半径。 4、空气阻力包括压力阻力和摩擦阻力两大部分。 5、汽车加速行驶时不仅产生平移质量产生惯性力,旋转质量还要产生惯性力偶矩。 6、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是; Fr+Fw+Fi<=Ft<=Fxg 驱动力<=附着力。 8、用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来确定汽车的动力性时,可以确定汽车的最高车速、 最大爬坡度、加速时间。 9、汽车行驶中,其每一瞬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 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14、影响汽车的燃料消耗的因素概括起来有汽车技术状况和汽车使用因素。 15、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在一定车速范围内,既可以用最高档行驶, 也可以用次高档行驶,应选用最高档行驶。 16、变速器设置超速档的目的是降低油耗;所以超速档又称节能档。 18、目前扩大选用柴油机已成为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柴油机之所以具有高于 汽油机的经济性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压缩比大。 21、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包括抗水衰退、抗热衰退。 22、汽车制动全过程由驾驶员行动反应阶段制动系统协调阶段制动最大效能阶段25、汽车制动距离随制动初速度的增加、车重的增加、和附着系数的 减小而增长。 26、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丧失方向稳定的情况有跑偏、侧滑、 失去转向能力三类。 27、汽车的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要受到地面 附着系数条件的限制。 28、当汽车车轮作纯滚动时,滑移率S= 0 ;当汽车车轮抱死时, 滑移率S= 1 。 29、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最基本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营销与维修专业和汽车构造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后市场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操守,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写作、交际方面的素质。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质量、成本、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提高可信度的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 (2)掌握汽车各部分的组成及作用。 (3)具备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修的能力。 (4)熟悉现代先进汽车技术。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在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中,学生掌握了汽车运用基础,汽车电器,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文化,为该门课程的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先修课程: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运用基础等先修课程。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后续实训、维修检测、保养等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以汽车发动机构造等6个项目为载体,设计必选与任选两种类型,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操作与管理的结合,教学内容符合现场生产管理要求。

《岩石力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岩石力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开课院系: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课内总学时:36 学分:4 实验学时:8 设计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工程地质学 执笔:李长洪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系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教授有关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及其实验研究方法、岩体的质量评价及其分类理论方法、地应力及其测量理论和方法、岩石的流变理论和强度理论、岩石地下工程围岩压力与控制理论和方法、边坡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及滑坡防治方法。在学生掌握岩石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岩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后续的隧道工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铁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及其实验研究方法、岩体的质量评价及其分类理论方法、地应力及其测量理论和方法、岩石的流变理论和强度理论、地下工程围岩压力与控制理论和技术、边坡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 2.课程难点: 岩石的流变理论和强度理论、岩体及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地下工程围岩压力与控制理论和技术、边坡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 3.能力培养要求: 在学生掌握岩石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岩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后续的隧道工程、地铁工程、道路边坡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程总学时:36学时;理论讲授:25学时;总复习1学时;考试2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绪论(2学时) 0.1课程性质和任务 0.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0.3岩石力学发展的历史概貌 0.4岩石力学的定义 0.5岩石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0.6岩石力学面临的发展机遇 1.岩石的力学性质(5学时)

智能交通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 (2)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习题集 一、填空题1 1. ITS系统除人、车、路三个要素外,必须又促使其一体化的______。 2.动态交通分配是以______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 ______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中的关键和特殊之处。 4.在静态交通流分配中,______通过交通量和走行时间或费用的关系来反映。 5. ______是交通流诱导的重要信息,实现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的重要基础。 6.交通流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7.事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事件管理的各项活动,减少事件的影响。 8.图像平滑属低通滤波图像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9.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包括哪些? 10.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研究最为先进,其具体研究内容有哪些? 11.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12.与理想用户最优相比,准用户最优的主要特点是? 13.作为协同学研究对象的系统,当外界的控制参量不断改变时,通常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14.城市交通流系统具有哪些系统特征? 15.简述ITS主要应用了哪几类技术? 16.简述GPS的特点? 17.地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8.宏观交通流参数的自动采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19.简述GPS自动车辆具体定位方法? 20.信息融合技术在ITS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 21.出行者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22.出行者信息系统应该具备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3.出行者信息系统的目标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24.简述动态交通流诱导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5.根据诱导信息的决定方式,UTFGS可分为哪三类?并简述其系统特点? 26.简述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的作用? 27.简述什么是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2019专科《汽车运用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3922).doc

2019专科《汽车运用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3922)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用I、II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连续换挡,换至最高挡后至某一预定车速或路程所需的时间,称为()o A.加速时间 B.原地起步加速时间 C.超车加速时间 D.百公里加速时间 2.()是指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程度和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 A.操纵稳定性 B.平顺性 C.安全性 D.通过性 3.()是指被测试项目在规定期间内发生的所有故障,在规定条件下用规定的方法能够正确检测出的百分数。 A.故障检测率 B.故障隔离率 C.虚警率 D.故障重现率 4.汽车从全新状态投入使用开始,直到技术状态劣化到不能按原有用途继续使用为止的时间,可称为()。 A.物理使用寿命 B.技术使用寿命 C.经济使用寿命 D.合理使用寿命 5.一个汽车典型的运输过程包括()、装载、运送和卸载4个工作阶段。 A.出库 B.空载 C.准备 D.回场 6.()不属于汽车的运输费用的类别。 A.变动费用 B.固定费用 c.购置费用D.装卸费用? 7.机油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 A.粘度 B.凝点 C.清洁性 D.防腐性 &选用汽车的汽油燃料时,应考虑汽油的()o A.道路情况 B.辛烷值 C.驾驶技术 D.运输任务

9.同方向行驶的前、后车之闽的安全间距实际主要取决于()o

) 。 16.汽车发动机的构成包括( ) 。 C.润滑系 D.冷却系 A.制动效能 B.制动效能的稳定性 ) 。 15.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的报废年限为( A.驾驶员水平 B.制动初速度 C.制动效能 D.制动停车距离 10?汽车技术状况下降的外观症状不包括()o A.车辆闲置时间较长 -B ?汽车最高行驶速度降低 C.最大爬坡能力下降 D ?燃料与润滑油消耗量增加 11 ?按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各车辆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以上。 A. 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2?汽车维护分为()、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A.出车前维护 B.行车中维护 C.收车后维护 D.日常维护 13 ?从2014年9月1日起,试行()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和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免检制度。 A. 4 B. 5 C. 6 D ? 7 14?()是综合评价运输单位车辆新旧程度。 A.更新率 B.折合率 C.新度系数 D.翻新系数 A. 6年 B. 8年 C. 10年 D ?12年“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 选、错选均不得分0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A.配气机构 B.供给系 17.汽车制动性的主要评价指标有( C.制定时的方向稳定性 D.制动力 18?根据不同的目的及用途,汽车的使用寿命可以分为( A.物理使用寿命 B.技术使用寿命 C.经济使用寿命 D.合理使用寿命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 课程编号:03110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由于任何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地质环境,故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而《工程地质》正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言 1.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的概念、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及发展以及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重点、难点 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2) 理解工程地质和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 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1.教学内容 (1)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性质;

(2)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介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3) 特殊类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2、重点、难点 (1)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2) 常见岩石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3) 矿物识别的方法及常见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3.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矿物的概念及其主要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指标; (2) 掌握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3) 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分类; (4) 掌握岩浆及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矿物成分和分类原则; (5) 掌握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原则; (6) 掌握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了解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掌握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特征矿物和分类原则; 第三章地质构造 1.教学内容 (1) 地质年代及其划分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3) 褶皱构造(含水平、单斜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4) 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5) 地层的接触关系; (6) 岩石与岩体的基本概念及其质量评价。 2.重点、难点 重点: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褶皱与断层类型及识别标志。 难点:地层产状与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表现形式和构造运动的方向分类,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 (2) 掌握岩层的基本概念,岩层产状与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组合关系;掌握地质构造对岩石(层)工程性质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3) 掌握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杭州市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标准(2016年新版)(DOC)

杭州市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标准 二〇一〇年七月

目录 前言 (5) 第一部分系统定义 (6) 一、杭州市智能交通系统构成: (6) 二、系统定义 (6) 第二部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设置标准 (8) 一、智能交通系统设置标准相关定义 (8) (一)关于设置的定义 (8) (二)关于道路的定义 (8) 二、智能交通系统设置标准 (9) (一)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9) (二)交通监视系统 (9) (三)交通违法监测系统 (9) (四)交通信息屏发布系统 (10) (五)交通流视频检测系统 (10) (六)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 (11) (七)停车诱导系统 (11) (八)智能卡口系统 (11) 第三部分道路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标准 (13) 第一章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指标 (13) 一、SCATS信号控制系统 (13) (一)系统构成 (13) (二)功能要求 (13)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4) 二、单点远程控制交通信号系统 (15) (二)、单点远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指标 (15) 一、系统构成 (15) 二、功能要求 (15)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18) 第二章交通监视系统技术指标 (21) 一、系统构成 (21) 二、功能要求 (21)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2)

第三章交通违法监测系统技术指标 (28) 一、交通信号违法监测系统 (28) (一)中心接入要求 (29) (二)路口设备要求 (30) 二、违法超速行为监测系统 (32) 第四章交通信息屏发布系统技术指标 (37) 一、系统构成 (37) 二、功能要求 (37)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38) 第五章交通流视频检测系统技术指标 (40) 一、系统构成 (40) 二、功能要求 (40)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导 (41) 四、中心平台 (42) 第六章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技术指标 (42) 一、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的标准模式 (42) 二、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的标准结构和功能 (42) 三、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的技术标准 (43) 四、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44) 第七章停车诱导系统技术指标 (46) 一、系统组成 (46) 二、功能要求 (46) 三、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47) 四、中心平台 (48) 第八章智能卡口系统技术指标 (49) 一、智能卡口系统的标准模式 (49) 二、智能卡口系统的标准结构和功能 (49) 三、智能卡口系统的技术标准 (49) 四、智能卡口系统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50) 第九章智能交通系统数据接口规范 (52) 一、交通违法监测系统接口 (52) 二、交通诱导系统中心平台 (55) 三、行程时间检测系统(OD系统)接口 (56) 1、外来黑名单接入 (56) 2、数据格式 (56) 3、数据流程 (58) 四、智能卡口系统接口 (59) 附录A (60)

《汽车运用基础》期末试卷

xxxx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xxxx 系xx 汽修xx 班《汽车运用基础期末考试》A 卷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5×2')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柴油车排出哪种物质比汽油车多( ) A 微粒 B 一氧化碳 C 碳氢化合物 D 氮氧化合物 2、理论上的空燃比是( ) A 14:8 B 24:8 C 14:18 D 24:18 3、下面所述的汽车公害中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 ) A 汽车排气污染 B 汽车噪声 C 电波公害 D 三者都是 4、空燃比越大,空气越充足,燃烧越完全,CO 则( ) A 减少 B 增加 C 不确定 5、公共汽车的噪声一般为80dB ,而摩托车的噪声一般是( ) A 60 dB B 70 dB C 90 dB D 100 dB 6、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汽车的色彩最好选择( ) A 白色和黑色 B 黄色或绿色 C 褐色和红色 D 红色和黄色 7、研究表明,在汽车的各种颜色当中,( )是最耐脏的。 A 黑色 B 褐色 C 银灰色 D 同时具有A 、B 、C 8、现今阶段,轿车的最高车速一般可达到( )Km/h 以上。 A 180 B 190 C 200 D 220 9、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一般在( ) 左右。 A 21° B 31° C 41° D 51° 10、汽车使用者应对汽车的漆面进行护理,及时恢复车身漆面光泽,一般( )进行养 班级:姓名:学号 : 姓名: 班级: 学号:

护一次。 A 每三个月 B 每半年 C 每一年 D 不定期 1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汽车总质量的增加汽车动力性() A 不变 B 提高 C 下降 12、汽车采用()行驶是最经济的。 A 中速 B 低速 C 高速 D 匀速 13、()燃油经济性好。 A 斜交轮胎 B 子午线轮胎 C 带束斜交胎 14、()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A 制动效能 B 制动效能恒定性 C 制动时方向稳定性 15、发动机机械噪声的主要来源是() A 轮胎类型 B 活塞对气缸璧的敲击 C 喷油泵噪声 D 空压机噪声 二、填空(20×1') 1、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包括、。 2、汽车行驶安全性包括、。 3、汽车噪声产生的原因有:发动机工作噪声、、、制动噪声、。 4、机动车辆保险由主险(基本险)和组成,其中主险包括、 和。 5、汽车零件主要损坏可分为:磨损、、、腐蚀和。 6、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指标包括:物理寿命、、、和折旧使用寿命。 7、按配件性质分类,可将汽车配件分为:、汽车标准件和。 8、汽车配件目录包含的内容有:配件插图、、、及备注等。

汽车运用与维修类的说课稿

底盘的构造与维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的教学。下面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 一、说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二、说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三、说教学方法手段 四、说学情及学习方法指导 五、说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理实一体教学 六、说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七、说教学评价 (一)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我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学习现代汽车底盘构造、各总成工作原理、故障诊断、维修等专业知识。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底盘的拆装、检测与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诊断和排除现代汽车底盘各总成常见故障的能力,能从事汽车底盘二级维护作业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对学生从事汽车维修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发动机、电气、汽车运用基础等课程衔接得当。它主要由原来的《汽车构造》(下册)、《汽车维修》、《汽车运用》、《汽车检测技术》四门课程整合而成,按照真实的工作任务,对从事汽车底盘维修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重构该课程内容。 完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需要70学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根据省教育厅技能抽查底盘模块考核目标,将课程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三十个项目”来完成。 “四个学习领域”是: 1、汽车传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2、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 3、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 4、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理实一体教学组织分八讲 第一讲工具、设备的使用 第二讲离合器的拆装与维修 第三讲手动变速器的拆装与维修 第四讲万向传动装置的拆装与维修 第五讲驱动桥的拆装与维修 第六讲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

《隧道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

《隧道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 Tunnel Engineering (A) 课程负责人:朱永全执笔人: 韩现民编写日期:2011年6 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0102070 2.学分:4学分 3.学时:64(理论58,案例6) 4.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的学位课。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各个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门类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后续管理类相关课程及日后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铁路、公路隧道的构造特征,地层围岩的基本特性,隧道的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隧道支护、结构设计与计算的原理和方法,熟练进行不同工程条件下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隧道工程的历史及发展,隧道的概念及种类。 基本要求 (1)掌握隧道的概念及种类。 (2)了解隧道工程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3)了解我国隧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隧道工程地质环境及围岩分级(4学时) 主要内容:隧道工程地质调查、地质超前预报,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围岩分级。 基本要求 (1)了解隧道工程地质调查勘测与超前地质预报。 (2)了解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3)了解围岩分级的方法。 (4)熟练掌握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三)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4学时) 主要内容:隧道位置、洞口位置的选择,隧道平纵断面设计,隧道横断面设计 基本要求 (1)掌握隧道位置、洞口位置选择的原则,隧道平纵断面设计的内容及技术标准. (2)掌握隧道横断面设计的内容。 (3)熟悉隧道衬砌断面设计的原则。

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根据学生初步接触专业设计的实际情况,课堂讲授装饰材料的性能,结合市场调查,掌握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特性、构造特点。使学生对装饰材料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设计中得到合理选用。(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介绍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性能、特征及规格,通过多媒体和图示列举详尽的构造接点,搭接方法以及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懂得运用不同的装饰材料来实现设计意图。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室内设计制图的准备知识 本章重点、难点: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明确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

1、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按材料的装饰部位分类:1外墙2内墙3地面4顶棚 (2)按材料的材质分类:1无机材料2有机材料3复合材料 (3)按材料的燃烧性分类:1不燃性2难燃性3可燃性4易燃性 2、建筑材料的选择: (1)材料的外观 (2)材料的功能性 (3)材料的经济性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重点、难点: 1、材料的密度、孔隙率、空隙率等及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材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质。 2、吸水性与吸湿性的区别,三大密度的区别。 教学内容: 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密度 (2)材料的孔隙率 (3)材料的吸声性能 2、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1)材料的强度、比强度 (2)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3)材料的脆性和韧性 (4)材料的硬度、耐磨性 3、材料的耐久性 第三章地面装饰材料 本章重点、难点: 地面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地面装饰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内容: 建筑中常用的地面材料 1、石材地面 (1)天然大理石的特点、性能以及施工工艺

隧道工程 课程教学大纲

隧道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隧道工程 Tunnel Engineering 课程负责人:靳晓光 二、学时与学分:32学时 2.0学分 三、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城市道路桥梁工程方向) 四、课程教材:《隧道工程》,罗固源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或 《隧道工程》,王毅才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五、参考教材: 《岩石地下建筑结构》,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1985年12月第二次印刷《现代隧道设计与施工》,易萍丽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六、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城市道路桥梁工程方向)的专业课之一,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并有地区、行业的差异。本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隧道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隧道的概念及作用 第二节隧道的组成及分类 第三节隧道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第二章道路隧道的勘测设计 第一节道路隧道的工程调查 第二节隧道定位及洞口位置选择 第三节隧道的几何设计 第四节道路隧道勘测设计文件的基本内容及组成 第三章道路隧道结构构造 第一节主体构造物的组成、概念、类型 第二节隧道的附属设施 第三节隧道的防排水设施 第四章道路隧道的运营通风与照明 第一节隧道的营运通风的目的及要求 第二节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及新风量的计算 第三节通风方式、通风机的选择 第四节隧道照明标准、隧道洞口照明、照明设计

(完整版)智能交通系统_习题集(含答案2012.11.20)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智能交通系统》(编号为14020)共有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1,填空题2,填空题3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名词解释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填空题1 1. ITS系统除人、车、路三个要素外,必须又促使其一体化的__信息中心_。 2.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__路网交通流____为对象,以交通控制与诱导为目的开发出来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3. _路段流出函数__是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中的关键和特殊之处。 4. 在静态交通流分配中,路段阻抗特性函数__通过交通量和走行时间或费用的关系来反映。 5. _行程时间_____是交通流诱导的重要信息,实现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的重要基础。 6. 交通流信息的采集主要是通过_交通控制系统_____实现的。 7. 事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__使受到干扰的交通流恢复正常__,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事件管理的各项活动,减少事件的影响。 8. 图像平滑属低通滤波图像处理,其目的是__保留图像空间频率的低频部分,减少图像的高频部分____二、简答题 9.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包括哪些?9.答:(1)控制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车辆的增加,或者改变车型,使车辆数量减少; (2)增加供给,也就是修路; (3)实施智能交通系统。 10.日本在自动公路系统方面研究最为先进,其具体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公路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系统; (2)事故监测与警告; (3)使用视频、雷达监测器进行车辆间距控制;(4)车辆最大速度控制;(5)自动停车控制。 11.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逻辑框架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1)功能域,基本上和服务域等同;(2)系统功能,基本上和服务等同,但进行了功能的重新组合;(3)过程,基本上与子服务相同;(4)子过程,基本的逻辑单元。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 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教学目标:了解岩石的形成和分类,天然石材的工艺性质,能正确合理地选用建筑石材;掌握天然石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掌握土木工程常用石材的品种。 重点:土木工程中常用石材的品种。 难点:石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三)墙体材料(2学时) 教学内容:墙体材料的中各类;砌墙砖的种类及性能;砌块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目标:了解烧结普通砖的性质及特点;掌握蒸养蒸压砖、砌块的主要性质及应用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