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负荷水平下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算法

多负荷水平下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算法
多负荷水平下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算法

第34卷第12期电网技术V ol. 34 No. 12 2010年12月Power System Technology Dec. 2010 文章编号:1000-3673(2010)12-0085-05 中图分类号:TM 714.3 文献标志码:A 学科代码:470·4051

多负荷水平下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算法

张程1,王主丁1,张宗益2,赵俊光1,樊亚辉3(1.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市沙坪坝区 400044;

2.重庆大学电力能源技术经济研究院,重庆市沙坪坝区 400044;

3.普洱供电局,云南省 普洱市 665000)

An Algorithm for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Capacitor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Under Multi-Load Levels

ZHANG Cheng1, WANG Zhuding1, ZHANG Zongyi2, ZHAO Junguang1,FAN Yahui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 System Security and New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400044, China; 2. Electric Energy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nstitute, Chongqing University,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400044, China; 3. Puer Electric Power Supply Bureau, Puer 400039, Yun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An algorithm for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capacitor bank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under multi-load levels is proposed. Firstly, under high load level the initial solutions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including the positions of compensation points and corresponding compensation capacity, are determined; then based on these initial solutions the switching capacities of capacitor banks, which make the network loss minimal under medium- and low load levels, are solved by analytical method to implement effective configuration of each capacitor bank at each compensation point under various load levels; finally, by use of genetic algorithm the feasible solution of reactive compensation is optimized by generation to attain optimal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scheme. Simulation results of IEEE 33-bus system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KEY WORDS: multi-load levels; distribution networks; optimal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genetic algorithm; capacitor configuration

摘要:提出了多负荷水平下的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算法。首先,在大负荷水平下,根据节点补偿容量上限确定无功补偿初始解;然后,基于各初始解采用解析法求得中小负荷水平下使系统损耗最小的电容器投切容量,实现了各补偿点电容器在不同负荷水平下的有效配置;最后应用遗传算法对无功补偿可行解进行逐代优化,求得最优无功补偿方案。IEEE 33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负荷水平;配电网络;无功规划优化;无功补偿;遗传算法;电容器配置

基金项目: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06C26225110507)。0 引言

配电网无功规划优化通过选择无功补偿设备的最优安装位置和容量,使系统以最经济的投资维持在合理的电压水平,并降低系统网损,是一个多变量、多约束条件的混合非线性规划问题[1]。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2-5]。文献[6]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补偿容量动态上限和遗传算法的既有序又随机的配电网无功规划优化方法,该方法使初始种群尽可能多地包括可行解,提高了寻优效率和质量。但仅依据单一负荷水平进行无功配置所得方案对其它负荷水平不一定经济,因此进行无功规划优化时需要考虑多种负荷水平的影响[7-10]。文献[10]分析了常用损耗计算方法的误差,指出随着最大负荷小时数的减小,最大负荷损耗时间法求得的损耗误差将增大。文献[11]把免疫算法[12-14]和最优覆盖原理应用到多负荷水平下的配电网无功规划优化中,无功规划优化问题中变量与约束条件种类多且类型不一,该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解决了变量求解困难的问题,但该方法存在一定不足:1)未明确提出待补偿点的确定方法,而这正是解决配电网无功规划优化问题的关键;2)基于最大覆盖原理求取中小负荷补偿容量理论的严密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无功不能倒送的条件(通常现有导则仅要求最小负荷时无功不能倒送)。

为扩大配电网无功规划优化适用范围,本文将不局限于某一负荷水平,提出多负荷水平下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算法,以降低系统损耗,减少无功

86 张程等:多负荷水平下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算法 V ol. 34 No. 12

补偿设备投资。

1 数学模型

1.1 目标函数

本文将配电网系统负荷分为大、中、小3个水平,考虑配电网因无功补偿减少的电能损耗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新增无功补偿设备所需增加投资后,以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因此,目标函数包含了各负荷水平下的电能损耗

3

e 1

v c f max [()] ()(k k k k i i i i M

C C P P T C Q aC αβ=∈′=????

++∑∑) (1)

式中:

C e 为电能损耗边际值,万元/kW ?h ;?P k 、k P ′?分别为补偿前后第k 个负荷水平下的系统功率损耗;T k 为在第k 个负荷水平下系统运行时间;α、β分别为折旧维修率和投资回收率;C i v 为节点i 处补偿电容器单位容量价格,万元/kvar ;C i f 为节点i 补偿电容器的固定投资费用,万元;M 为补偿节点的

集合;

Q i c 为大负荷水平下节点i 处的电容器补偿总容量,kvar ;a 为补偿系数,若节点i 为新增补偿点,则a =1,否则a =0。 1.2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包括节点功率平衡方程和节点电压上下限

b

b

G D 1G D 1[(cos sin )]0

[(cos sin )]0

N i i i i j ij ij ij ij j N i i i i j ij ij ij ij j P P P U U G B Q Q Q U U G B δδδδ==?

?=??+=??

???=???=??

∑∑(2) min max i i i U U U ≤≤ (3)

式中:P G i 、Q G i 为注入节点i 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 D i 、Q D i 为节点i 的负荷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U i 、U j 为节点i 、j 的电压幅值;G ij 、B ij 、δij 分别为节点i 、j 间的电导、电纳和电压相角差;N b 表示所有与节点i 直接相连的节点集合;U i max 、U i min 为节点i 电压幅值的上、下限。 1.3 适应度函数

3

e v c i

f 1

()()(k k i i k i M

G C P T C Q aC αβ=∈′=?+++∑∑)

(4) 由式(1)(4)可知,要使式(1)越大,则式(4)越小越好。遗传算法中适应度越大越好,本文的适应度函

数f 为

1/f G = (5)

2 初始补偿方案确定

2.1 大负荷水平下初始解生成

2.1.1 节点补偿容量上限的确定

假设整个配电网中仅有1个补偿点,大负荷水平下在节点i 处进行无功补偿所带来的净收益A i 可近似表示为

22

c e max 2

v c f ()[] ()()

b b i i b b H b

i i i Q Q Q A C T R U C Q C αβ∈′??=?′++∑ (6)

式中:T max 为大负荷水平下系统运行时间;H 为从源节点出发到节点i 最短路径上所有支路的集合;Q b 为无功补偿前支路b 末端的无功功率;Q ′i c 为大负荷水平下对节点i 进行单点补偿时的电容器补偿容量;R b 为支路b 的电阻;U b 是支路b 末端节点 电压。

将A i 对Q ′i c 求导可得

e max c v 2

2[()]()i b i b i b H

b C T A Q Q R C U αβ∈′=??+∑ (7) 令0i

A

= ,可得最佳补偿容量: c,max v [2()()]/(2)i b b i b b H

b H

Q A Q R C A R αβ∈∈=?+∑∑ (8)

式中2

e max /b A C T U =。

若将式(8)代入式(1) 可得最大净收益*i A ,则节点i 补偿效益的灵敏度可表示为

*c,max /i i i S A Q = (9)

根据式(9)计算得到各候选补偿点的补偿效益灵敏度,并进行排序,按此顺序对各节点逐次补偿生成初始解,并作为遗传算法初始种群中的解。 2.1.2 初始解动态生成策略

初始解动态生成策略具体步骤为:

1)按照补偿效益灵敏度确定的补偿顺序对补

偿节点i 进行补偿。

2)确定节点i 的动态最大补偿容量Q i c,max ,其

大小与其上游支路的最新(动态)无功潮流Q b 相关,则补偿电容器组数上限m i c,max 可表示为

c,max c,max cs /i i m Q Q = (10) 式中Q cs 为电容器标准容量。由于电容器无功补偿以组为单位,而m i c,max 可能不是整数,本文对其上限取整数。

3)在[0, m i c,max ]之间产生一个随机整数,将其

作为在该解中此节点的补偿电容器组数,用该组数乘以Q cs 可得此节点无功补偿的近似容量。由于该容量与节点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可考虑使用该节点

第34卷 第12期 电 网 技 术 87

的最小可能电压进行修正,以便保守地使下个补偿节点有一个可能大的补偿容量上限值。

4)使用节点优化编号[15]中得到的父节点(某节

点上游或电源方向上离该节点最近的节点)信息找到此节点上游的所有支路,将这些支路的无功功率分别减去该节点的无功补偿容量即为相应支路更新后的无功功率。

5)如果节点i 为源节点或补偿效益灵敏度为0,

则停止补偿;否则,转到步骤2),按大小次序对下一个补偿点进行补偿。

6)对配电网所有节点经上述操作后即可得到

初始种群中的一个解。

2.2 中小负荷水平下电容器投切容量确定

得到大负荷水平下的待补偿点位置和补偿容量后,采用解析法可快速得到中小负荷水平下的电容器最佳投切容量。

设n 为支路总数,m 为补偿点总数,αj 为从源节点出发到节点j 的最短路径上所有支路的集合。

未安装并联电容器时,由无功功率流动引起的配电网总损耗为

2L 1N

(

)n

i i i Q

P U

==∑ (11) 式中:P L 为配电网总损耗;Q i 为线路i 上流动的无功功率;R i 为线路i 的电阻;U N 为线路额定电压。系统接入并联电容器后,支路功率满足

new c

′′=?Q Q DQ (12) 式中:Q new 为n 维列向量,表示支路最新无功功率;Q 为n 维列向量,表示补偿前支路无功功率;D 为

n ×m 阶矩阵,若支路i ∈αj ,则D ij =1,否则D ij =0;Q ″c 为m 维列向量,表示待补偿点处电容器补偿

容量。

根据支路最新无功功率,补偿系统总损耗为

22L c N 1

1

{[()/]}n

m

i ij j i i j P Q D Q U R ==′′′=?∑∑ (13)

由式(11)和式(13)可得系统损耗减少量为 2

L L c c 1

1

1

N

1

{2()[()]}n

m

m

i ij j ij j i i j j S P P Q D Q D Q R U ===′′′′′=?=?∑∑∑(14) 将S 对c j Q ′′求导,并令其值均为0,则 1c

2c

c /0/0 /0m

S Q S Q S Q ′′??=??′′??=??

??′′??=?# (15) 若式(15)写成线性方程形式,则

c

′′=AQ B (16) 因此,补偿点位置确定以后,采用解析法可快速得到中小负荷水平下系统电容器最佳投切容

量(c

′′Q ),即 1c

?′′=Q A B (17) 式中:A 为m ×m 阶矩阵;B 为m 维列向量。A 、B 中的元素为

2

N ()/j

jj i i A R U α∈=∑ (18)

2

N ()

(

)/j k jk i i A R U αα∈∩=∑

(19)

2

N [()]/j

j i i i B Q R U α∈=∑ (20)

由式(18)—(20)可知,A 与B 只与补偿前系统支路电阻和无功功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

1)若大负荷水平下m i c,max =0,即i 节点无需补

偿时,A 将变为(m ?1)维方阵,B 将变为(m ?1)维列向量,待补偿点最佳容量也会发生变化。

2)中小负荷水平下电容器无功补偿组数的选

取采取四舍五入法则,若得出的组数大于大负荷水平的补偿组数,则投切组数取大负荷水平下的补 偿组数。

2.3 中小负荷水平下网络损耗减小量近似计算

当中小负荷水平下的投切容量确定后,便可近似求出网络损耗减小量

22

c 2

[2,3]N

()(){[]}k k k b b b k b k b H Q Q Q S T R U ∈∈??=∑∑ (21) 式中:(2,3)k T k =为中小负荷水平运行时间;

(2,3)k

b Q k =为无功补偿前中小负荷水平下支路b

末端的无功功率;c (2,3)k b Q k =表示中小负荷水平

下配电网接入补偿装置后流过支路b 的无功功率。

因仅需计算一次补偿前交流潮流获得的k

b Q 便

可得到各计算方案的损耗节约量,所以中小负荷水平下的网络损耗近似计算可大大提高优化速度。

3 应用遗传算法优化目标函数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 ,GA)为模拟生物遗传进化机制的随机搜索自适应寻优算法,该算法适用于离散机制和非线性结构优化问题,理论上可从整个可行解空间寻找到最优解。参数编码、初始种群生成、适应度函数设计、遗传操作这4个要素组成了遗传算法的核心内容,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1)参数编码。

本文以十进制整数代替二进制数编码,基因信息

88 张程等:多负荷水平下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算法V ol. 34 No. 12

包括无功补偿点的位置、大负荷水平下在[0, m i c,max]之间随机产生的补偿电容器组数、中小负荷水平下由解析法得出的补偿电容器组数。当某个节点的补偿组数为0时,表示此节点不需要进行无功补偿。

2)初始种群生成。

在初始种群产生过程中,若中小负荷水平下的补偿组数大于大负荷水平下的补偿组数,则基因信息取大负荷水平下的补偿组数随机值。初始种群形成后,把初始种群中的解放入种群P中,P为与初始种群规模(人口数)相同的另一个种群,使种群P 和初始种群的解相同。

3)进行遗传操作。

遗传算法可以看作为一个由可行解组成的群体逐步进化的过程,其中选择、交叉和变异构成了遗传算法的遗传操作。

4)进行适应度评估。

根据式(5)的适应度函数对中间种群和种群P中的解进行适应度评估,并进行排序,选择适应度高的、个数等于种群P人口数的解替换种群P中原来的解。

5)进行收敛判断。

如果某代中解的平均适应度与最优适应度的相对误差小于0.01,且连续5代的最优解保持不变,则输出该最优解,算法结束;如果在最大遗传代数限定范围内没有满足收敛判据的解,则输出当前最优解,算法结束;否则重复步骤3)—5)。

按照上述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本文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流程见图1。

4 算例

应用本文算法与文献[4]算法对IEEE 33节点网络进行电容器配置。网络参数为:系统运行时间以1a计,大负荷(1.0pu)运行时间为2000h,中负荷(0.5pu)运行时间为4760h,小负荷(0.25pu)运行时间为2000h,Q cs=4kvar,C e=0.45元/kW?h,C i v= 50元/kvar,C i f =5000元。

大负荷水平下,应用本文算法得到的补偿点为母线29和13,应用文献[4]算法得到的补偿点为母线29和16。采用本文算法对系统进行补偿前后其部分节点电压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后,各负荷水平下的节点电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算例共有33个节点,大负荷水平下补偿前有16个节点的电

图1配电网电容器优化配置流程

Fig. 1 Flow chart of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capacitor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表1 补偿前后部分节点电压

Tab. 1 Nodes’ voltages before and after compensation

大负荷水平下

节点电压/kV

中负荷水平下

节点电压/kV

小负荷水平下

节点电压/kV 节点

补偿前补偿后补偿前补偿后补偿前补偿后

11 10.2310.2710.37 10.39 10.44 10.44

13 9.99 10.0910.26 10.30 10.38 10.40

17 9.20 9.58 9.89 10.00 10.20 10.26

29 9.26 9.64 9.92 10.08 10.22 10.30

32 9.17 9.56 9.88 10.04 10.20 10.28

压低于0.95pu(基准电压为10kV),补偿后各节点电压均符合标准;小负荷水平下补偿前后均无节点电压高于1.05pu。采用文献[4]算法对系统进行无功规划优化后,小负荷水平下补偿后有11个节点的电压超过约束条件,占总节点数的33%。

采用本文算法与文献[4]算法得到的补偿容量和投资费用见表2,其中大负荷水平下2种算法的网损和投资收益见表3。

由表3可知,本文算法得到的投资效益高于文献[4],且1 a内就可把用于无功补偿的投资费用收回,经济效益可观,补偿效益显著。

表2电容器容量配置与投资费用

Tab. 2 Capacitor capacity configuration and

investment costs

算法补偿节点补偿容量/kvar 投资费用/万元

29 852 4.76

本文

13 428 2.64

29 900 5.00

文献[4]

16 296 1.98

第34卷第12期电网技术 89

表3补偿前后结果比较

Tab. 3 Results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compensation 项目补偿前网损/kW 补偿后网损/kW 投资收益/万元

本文 318 217.9 8.224 文献[4] 318.16 220.22 7.123

5 结论

本文结合配电网特点建立了多负荷水平下配电网无功规划优化模型,目标函数考虑了大、中、小3种负荷水平下的系统损耗和补偿设备综合投资,较好地反映了系统运行情况。本文在补偿方案求解过程中,将遗传算法与解析法结合起来,有效压缩了遗传算法搜索空间,提高了算法求解速度。本文电容器优化配置方案降低了系统网损,减少了无功补偿设备投资,可为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程浩忠,张焰.电力网络规划的方法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2:1-3.

[2] 胡海燕,刘健,武晓朦.配电网低压侧自动无功补偿装置安装位

置的优化规划[J].继电器,2004,32(19):24-28.

Hu Haiyan,Liu Jian,Wu Xiaomeng.Optimal placement of automatic

reactive compensation equipment on the low voltage side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s[J].Relay,2004,32(19):24-28(in Chinese).[3] Huang Y C,Yang H T,Huang C L.Solving the capacitor placement

problem using tabu search approach[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1996,11(4):1868-1873.

[4] 李亚男,张粒子,舒隽,等.结合专家知识的遗传算法在无功规

划优化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1,25(7):14-17.

Li Yanan,Zhang Lizi,Shu Jun,et al.Application of expert knowledge

adopted genetic algorithm to optimization of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1,25(7):14-17(in Chinese).[5] 张粒子,舒隽,林宪枢,等.基于遗传算法的无功规划优化[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6):5-8.

Zhang Lizi,Shu Jun,Lin Xianshu,et al.Reactive power planning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0,20(6):5-8 (in Chinese).

[6] 江洁,王主丁,张宗益,等.基于有效生成初始种群的配电网无

功规划优化遗传算法[J].电网技术,2009,33(8):60-65.

Jiang Jie,Wang Zhuding,Zhang Zongyi,et al.Effective initial population generation based genetic algorithm for optimal capacitor placement in radial distribution network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9,33(8):60-65(in Chinese).

[7] 余健明,杜刚,姚李孝.结合灵敏度分析的遗传算法应用于配电

网无功补偿优化规划[J].电网技术,2002,26(7):46-49.

Yu Jianming,Du Gang,Yao Lixiao.Applic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

combining sensitivity analysis to optimized planning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2,26(7):46-49(in Chinese).

[8] 王成山,张义.基于Bender’s分解和内点法的无功优化规划[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3,15(4):46-50.

Wang Chengshan,Zhang Yi.Optimal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using bender’s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and interior point method[J].Proceeding of the EPSA,2003,15(4):46-50(in Chinese).

[9] 杨丽徙,徐中友,朱向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网无功优化

规划[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34(1):26-30.

Yang Lixi,Xu Zhongyou,Zhu Xiangqian.Optimization of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based on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J].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2007,34(1):26-30(in Chinese).

[10] 霍佳丽,王主丁,聂崇峡.常用电能损耗近似计算方法的误差分

析[J].电网技术,2009,33(18):50-56.

Huo Jiali,Wang Zhuding,Nie Chongxia.Error analysis of widely used electric energy loss calculation method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9,33(18):50-56(in Chinese).

[11] 王佳贤,程浩忠,胡泽春.多负荷水平下的配电网无功优化规划

方法[J].电网技术,2008,32(19):56-61.

Wang Jiaxian,Cheng Haozhong,Hu Zechun.Optimal reactive power planning for distribution systems considering multi-load levels[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8,32 (19):56-61(in Chinese).[12] 钟红梅,任震,张勇军,等.免疫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

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4,28(3):16-19.

Zhong Hongmei,Ren Zhen,Zhang Yongjun,et al.Immune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4,28(3):16-19(in Chinese).[13] 贺峰,熊信艮,吴耀武.改进免疫算法在电力系统电源规划中的

应用[J].电网技术,2004,28(11):38-44.

He Feng,Xiong Xinyin,Wu Yaowu.Application of modified immune algorithm in power system generation expansion planning[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4,28(11):38-44(in Chinese).

[14] Endoh S,Toma N,Yamada K.Immune algorithm for n-TSP[C]//199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San Diego,USA:IEEE,1998:3844-3849.

[15] Zhuding Wang, Farrokh Shokooh,Jun Qiu.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assessing reliability indexes of general distribution systems[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2002,17(3):608-614.

收稿日期:2010-03-25。

作者简介:

张程(1986),男,硕士,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运

行与优化研究,E-mail:chongqing.zc@https://www.360docs.net/doc/6311429454.html,;

王主丁(1964),男,教授,IEEE高级会员,主

要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优化研究;

张宗益(1964),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等。

张程

(编辑徐梅)

基于前推回代法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孙聪学号:0903010909 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任务起止时间:2013 年2月25 日至2013年 6 月20 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前推回代法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毕业设计工作内容: 1、查阅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要求阅读20篇以上文献,了解当今电力 系统的发展状况,及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2、复习并熟练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步骤及计算过程; 3、自学前推回代法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4、熟悉C语言,编写配电网潮流计算程序; 5、通过实际算例验证所编写程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撰写论文,准备答辩。 资料: 1、王守相,王成山.现代配电系统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刘健,毕鹏翔,董海鹏.复杂配电网简化分析与优化[M].北京:中 国电力出版社,2002. 3、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上册)(第三版)[M] .武汉:华中科 技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光琦.电力系统暂态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系主任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教务处制表

基于前推回带法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研究 摘要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潮流计算也是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的基础。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系统运行条件来计算系统各个部分的运行状况,主要包括电压和功率的计算。 配电网潮流计算是配电管理系统高级应用软件功能组成之一。本课题在分析配电网元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由于配电网的结构和参数与输电网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配电网的潮流计算必须采用相适应的算法。配电网的结构特点呈辐射状,在正常运行时是开环的;配电网的另一个特点是配电线路的总长度较输电线路要长且分支比较多,配电线路的线径比输电网细导致配电网的R/X较大,且线路的充电电容可以忽略。配电网的潮流计算采用的方法是前推回代法,文中对前推回代法的基本原理、收敛性及计算速度等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经过C语言编程,运行算例表明,前推回代法具有编程简单、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的特点,此方法是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有效算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潮流计算;前推回代法

电力运行安全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分析

电力运行安全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0T10:29:30.3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作者:郁春苗陈卓轶吴艳红秦小妹 [导读] 摘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临泉县供电公司安徽阜阳 236400) 摘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的对策研究是保证电力系统配电网安全和保证供电可靠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电力系统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意义、电力系统配电网安全运行问题、原因及加强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管理 1.电力系统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意义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才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据统计,我国因为配电网故障而引起的停电事故占到了整个停电事故的 80%以上。所谓配电网也就是将供电系统与用户相连接的一种电力传输设施,当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使用,这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生活、工作与学习。 2.电力系统配电网安全运行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配电网的安全设计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配电网的建设也越来越多,有些配电网的建设时间相对比较长,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将未来的用电需求考虑在其中,所以这类配电网往往缺乏整体性,管理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从目前的配电网建设来看,大多都是采用放射式网状结构进行布局,通过实践,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这种结构在运行过程中不够安全可靠,当发生故障时,其影响范围极为广泛。 2.2 电力系统配电网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配电网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过程当中,对设备、线路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前我国配电网的覆盖而积广泛,承担的输电任务重大,然而受到自动化水平的限制配电网运行事故的处理过程依然需要技术人员的协助。当前,负责配电网日常维护与检修工作的维修管理人员的数量已经无法满足配电网安全运行维护的需求。 2.3环境因素对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 外部的环境情况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配电网的安全性。 2.4设备问题 在我国仍然还有一些地区因资金不足、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不高而导致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设备缺陷主要是指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是设备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电网运行发生故障,例如接管过热直接烧断导线等。 2.5人为因素 人为外力主要是指人通过一系列行为来损毁电网系统,使得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而人们的这些行为大多数是因为疏忽和蓄意致使的。 2.6自然因素 主要是指狂风、暴雨、雷击和冰雪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坏,最终致使电网无法正常运行。 2.7 调度缺乏科学性 虽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广泛运用于电网运行中,但由于实际运行与管理电网调度系统的经验不足,加上没有制定全面且系统的管理制度,导致电网调度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安全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展开电网调度工作时,因调度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使得调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且极易产生错误操作与错误调度情况,给电网调度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性危害。 3.如何加强配网安全管理 针对上面提出的一些配网安全管理的问题,需要找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我国城市电网安全管理的水平,保证城市生产、居民生活的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3.1及时更新硬件设施 对于老城区的电网要及时更新,并检查其硬件的安全运行情况。系统地整理设备的运行期限,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管理,对一些超期运行的电缆、变压器等设备,要有计划地更换,使电网系统能够平稳运行,提高供电可靠率。运行人员要做好线路设备的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避免发生供电安全事故,完成闭环管理。对于薄弱的网架要定期进行检测,及时更换网架,把好设备选型以及设备质量的关卡,要选用寿命长、质量好、无安全隐患的网架。 3.2使用自动化配网管理 我国城市应当使用自动化系统管理电网。对配网运行过程机器设备、事故状态的监测保护进行控制,对配网运行实行信息自动化管理,有效地减少配网的工作流程以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配网电量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合理规定正常的供应,加强客户端用电检查,严禁超负荷用电,从而降低配网运行事故的风险。建立电网自动检测系统以及安全事故、安全隐患自动提醒服务,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故障检测和排查效率,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率。扩大整个电网自动化管理的范围,利用网络监控的手段对配网的安全运行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配网工作的效率。 3.3对配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定期对配网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配网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在实际工作中,配网人员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按照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不能单凭经验做事,要严格使用管理表单,做好事前的安全风险评估,消除安全隐患。对人员进行培训能够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配网安全工作的效率。 3.4健全配网合环设置 我国城市应加强配网基础管理,健全配网设备台账,设置10kV配网合环操作模式并大力推广,这样就能够减少对外停电时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还可以在10kV线路上增加线路开关,更大范围实现合环操作,这对于提高电网安全有重要意义。

配电网电容电流计算

配电网电容电流计算 一、概述 随着城市电网的扩大,电缆出线的增多,系统电容电流大大增大。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接地电弧不能自熄,极易产生间隙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持续时间一长,在线路绝缘弱点还会发展成两相短路事故。因此,当网络足够大时,就需要采用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这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避免不适当的补偿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带来威胁,首先必须正确测定系统的电容电流值,并据此合理调整消弧线圈电流值,才能做到正确调谐,既可以很好地躲过单相接地的弧光过电流,又不影响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和可靠性。 目前,电容电流的测定方法很多,通常采用附加电容法和金属接地法进行测量和计算,但前者测量方法复杂,附加电容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后者试验中具有一定危险性。目前,根据各种消弧线圈不同的调谐原理,有多种间接测量电网电容电流的方法。其根本思想都是利用电网正常运行时的中性点位移电压、中性点电流以及消弧线圈电感值等参数,计算得到电网的对地总容抗,然后由单相故障时的零序回路,计算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电容电流。 在实际运行中,对于出线数较多、线路较长或包含大量电缆线路的配电系统,当其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容电流会相当大,接地电弧如果不能自熄灭,极易产生间隙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或激发铁磁谐振,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大,线路绝缘薄弱点往往还会发展成两相短路事故。因此,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规定:3~10kV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杆塔的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和所有35kV、66kV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10A时应装设消弧线圈;3~10kV电缆线路构成的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30A,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消弧线圈一般为过补偿运行(即流过消弧线圈的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也就是说装设的消弧线圈的电感必须根据对地电容电流的大小来确定,以防止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而引起弧光过电压。 故障后,消弧线圈必须快速合理地补偿电容电流,以使接地电弧快速自熄,所以消弧线圈应实时跟踪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在电网正常运行时,测量计算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电容电流,以合理调节消弧线圈的出力。显然,电网电容电流的计算精度,将直接影响消弧线圈的调谐和补偿效果。

高压配电网带电作业发展与现状(一)

高压配电网带电作业发展与现状(一) 作者:舒晓枫;王丽娜;高燕琪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提高供电可靠性已成为当前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带电作业检修和维护工作,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高压电网;带电作业;发展方向 保证连续不断供电,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电力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供电可靠率已成为供电单位重点考核指标,提高供电可靠性已成为当前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即使是在配电线路设备上进行维修等而中断供电也变得不允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带电作业检修和维护工作,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一、带电作业的经济效益 带电作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包括可计算和难以计算的两部分。可计算部分可归结为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形式。直接效益系电力部门获得部分;社会效益是由于多供电给厂矿企业,使厂家和地方财政多得到的效益。难以计算的效益则体现在降低供电事故中,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消除不良政治影响、方便人民生活诸多方面。 二、高压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工作环境 工作地点位于城市市区,环境嘈杂,斗臂车噪音等;配电线路设备事故多,操作频繁,线路出现异常情况多;线路复杂,多回路及高低压共杆架设;配电线路设备锈蚀严重;配电线路各相间距离及对地距离较小;高空作业。 因此,由于其作业的环境而决定其作业难度和劳动强度都将大于高电压等级的带电作业。三、带电作业方式 由于工器具设备和防护用具的原因,以往的配电带电作业大都采用屏蔽服,利用高架绝缘斗臂车或地电位间接作业。依据规程所确定的安全距离和配电带电作业的现场环境、电气设备结构条件,可以看出在配电带电作业中,为了确保安全而应以间接作业为主。现在,随着国内外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绝缘服的各项性能和指标越做越好,绝缘防护工具也更加可靠、轻便。特别是国外的绝缘工具产品更优于国内产品,各单位基本上都使用国外绝缘服和绝缘防护用具。另外,国外许多轻便的电动液压检修工具,更是大大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目前多采取全绝缘作业法。 全绝缘作业法,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专业术语用词,我们通过实践,对这种称谓表示怀疑,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此,愿与同行探讨。不管是哪种状态,其绝缘性质都是相对的,真正的安全是要建立正确的安全思想意思、行为意思和严谨的规章制度管理去体现,而不能机械的依耐某些工具去保证安全。 四、高压配电带电作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高压配电带电作业必须首先考虑到安全。高压配电网络的电压较输电网低,三相导线之间的空气间距小,而且配电设施密集,使带电作业人员的范围窄小,作业人员在有限的操作活动范围内作业,加上高电压的不可视性和作业人员在电杆高处作业,作业人员经常会出现一些危险举动,很容易触及处于不同电位的其它电力设施。因此,若生产中安全措施不全面、作业方式不规范、工具使用不当时,便很容易发生单相接地、相间短路,乃至人身伤亡事故。安全防护措施不当问题。安全防护措施是配网带电作业中保证生产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一是在作业中利用良好的绝缘工具隔离或遮蔽带电体和接地体;二是作业人员应穿戴合格的全套绝缘防护用具,问题是目前我国自己生产的绝缘防护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故此,大多使用的是来自国外的一些产品。这些产品中,品种繁多,选择够置时应特别注意其提供的电性参数,根据用途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我们认为,正确使用的方法取决于采用的带电作业方式,根据方式而确定它绝缘和辅助绝缘对象,如采用间接作业法(即地电位法)这时绝缘工具是主绝缘,操作人员穿戴的绝缘防护用具则是辅绝缘,若采

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定义式 C=Q/U Q=I*T 电容放电时间计算:C=(Vwork+ Vmin)*l*t/( Vwork2 -Vmin2) 电压(V)= 电流⑴x 电阻(R)电荷量(Q)= 电流⑴x 时间(T)功率(P) = V x I (I=P/U; P=Q*U/T)能量(W) = P x T = Q x V 容量F=库伦(C)/电压(V)将容量、电压转为等效电量电量二电压(V) x 电荷量(C)实例估算:电压5.5V仆(1法拉电容)的电量为5.5C (库伦),电压下限是3.8V,电容放电的有效电压差为5.5-3.8=1.7V ,所以有效电量为1.7C。 1.7C=1.7A*S (安秒)=1700mAS(毫安时)=0.472mAh (安时) 若电流消耗以10mA 计算,1700mAS/10mA=170S=2.83min(维持时间分钟) 电容放电时间的计算 在超级电容的应用中,很多用户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就是怎样计算一定容量的超级电 容在以一定电流放电时的放电时间,或者根据放电电流及放电时间,怎么选择超级电容的容 量,下面我们给出简单的计算公司,用户根据这个公式,就可以简单地进行电容容量、放电电流、放电时间的推算,十分地方便。 C(F):超电容的标称容量; R(Ohms):超电容的标称内阻; ESR(Ohms) 1KZ下等效串联电阻;

Vwork(V):正常工作电压 Vmin(V):截止工作电压; t(s):在电路中要求持续工作时间; Vdrop(V):在放电或大电流脉冲结束时,总的电压降; 1(A):负载电流; 超电容容量的近似计算公式, 保持所需能量=超级电容减少的能量。 保持期间所需能量=1/2l(Vwork+ Vmi n)t ; 超电容减少能量=1/2C(Vwork -Vmin ), 因而,可得其容量(忽略由IR引起的压降) C=(Vwork+ Vmin)*l*t/( Vwork 2 -Vmin 2) 举例如下: 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在掉电后需要用超级电容维持 100mA的电流,持续时间为10s,单片机系统截止工作电压为4.2V,那么需要多大容量的超级电容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由以上公式可知: 工作起始电压Vwork = 5V 工作截止电压Vmin= 4.2V 工作时间t=10s 工作电源I = 0.1A 那么所需的电容容量为:

电容电流计算书

电容电流的计算书 电网的电容电流,应包括有电气连接的所有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发电机、变压器以及母线和电器的电容电流,并应考虑电网5~10年的发展。 1.架空线路的电容电流可按下式估算: I C =(2.7~3.3)U e L×10-3 (F-1) 式中:L——线路的长度(㎞); U e——线路系统电压(线电压KV) I C ——架空线路的电容电流(A); 2.7 ——系数,适用于无架空地线的线路; 3.3 ——系数,适用于有架空地线的线路; 同杆双回线路的电容电流为单回路的1.3~1.6倍。 亦可按附表1所列经验数据查阅。 附表1 架空线路单相接地电容电流(A/km) 2.电缆线路的电容电流可按(F-2)式估算,亦可进行计算 I C=0.1U e L (F-2) 按电容计算电容电流 具有金属保护层的三芯电缆的电容值见附表2。 附表2 具有金属保护层的三芯电缆每相对地电容值(μF/㎞)

将求得的电缆总电容值乘以1.25即为全系统总的电容近似值(即包括变压器绕组、电 动机以及配电装置等的电容)。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可由下式求出: I C = 3 U e ωC ×10-3 (F-3) 其中 ω=2πf e 式中 I C ——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A ); U e —— 厂用电系统额定线电压(kV ); ω —— 角频率; f e —— 额定功率(Hz ); C —— 厂用电系统每相对地电容(μF ); 2.2、6~10 kV 电缆和架空线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I C 也可通过下式求出近似值。 6kV 电缆线路 = I C 6S 22002.84S 95++U e (A ) (F-4) 10kV 电缆线路 =I C 0.23S 22001.44S 95++U e (A ) (F-5) 式中 S —— 电缆截面 (㎜2) U e —— 厂用电系统额定电压(kV ) 2.3 电容电流的经验值见附表3。 附表3 6~35kV 电缆线路单位长度的电容电流(A/㎞) 2.4 6~10 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接地电容电流。 前述各公式主要用于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而目前广泛采用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 缆,由于其结构特点,其单独接地电容电流比同截面的纸绝缘电缆的电容电流大,根据厂家提供的参数和现场实测数据,大约增大20%左右,其值见附表4。 附表4 6~10 k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接地电容电流

配电网潮流计算

摘要 配电网潮流计算是配电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功能组成之一。本设计在分析配电网元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由于配电网的结构参数与输电网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配电网的潮流计算采用相适应的算法。配电网的结构特点呈辐射状,在正常运行时是开环的;配电网的另一个特点是配电线路的总长度较输电线路要长并且分支较多,配电线路的线径比输电网的细以至于配电网的R/X较大,且线路的充电电容可以忽略。配电网的潮流计算采用的方法是前推回代法,文中对前推回代法的基本原理,收敛性及计算速度等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仿真和算例表明,前推回代法具有编程简单、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的特点,这个方法是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有效算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配电网,潮流计算,前推回代法

Abstract Flow solu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is one of software in DM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tructures between transmission networks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in flow solu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must be applied. Distributions network is radial shape and in the condition of regular is annular. Another characteristic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is cabinet minister of distribution long than transmission networks. The line diameter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is thin than transmission networks, it cause R/X is larg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and the line’s capacitance can neglect. Load flow calculation of distributions network use back/ forward sweep. It has some peculiarities such as simple procedures and good restrain and so on. This method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trend, with some practicality.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load flow calculation,back/ forward sweep

主动配电网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

主动配电网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08T14:49:47.7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作者:韩晓曦[导读] 摘要: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的逐步推广,深刻改变了电网的组成形式与运行方式,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理论与技术不再完全适用。 (身份证号码:12010219850221XXXX 天津 300000) 摘要: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的逐步推广,深刻改变了电网的组成形式与运行方式,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理论与技术不再完全适用。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主动配电网加强了对电源侧、负荷侧和配电网的控制,强调对各种灵活性资源从被动处理到主动引导与主动利用。关键词:配电网;控制;分析本文从主动配电网的组成特点出发,结合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分析和控制方式选择,梳理主动配电网的控制方法和手段,提出源网荷互动全局控制中心的功能设计,提出针对配电网运行数据、营销数据及电网外部数据的的数据中心支撑方案,从而支持多种形式能源接入的监视控制与双向互动,支持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决策能力。全局控制中心主要包含全局协调优化、区域协调优化、分布式控制等内容,强调对配网运行的主动控制。通过运维支持服务、协同优 化控制、综合服务等实现全局协调优化功能,通过用能能量管理、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储能管理、分布式能源管理等实现区域协调优化,通过储能、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等灵活性资源实现分布式就地控制。 1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框架 1.1 主动配电网形态主动配电网重点关注能源生产的配给和综合利用,将其基础框架按照能源生产与消费层、能源传输层、能源管理大数据平台和能源管理应用层四个层面进行考虑。(1)能源生产与消费层为充电汽车、分布式发电、储能设备和“冷、热、电”联产构成的主动配电网能量流层,该层中的用户可是能源的生产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负荷具备柔性的调节能力。(2)能源传输层为主动配电系统的配电网络,具有拓扑结构灵活,潮流可控、设备利用率高等特点。(3)大数据平台使适应主动配电网特点的服务平台层,包括云平台、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智能电网服务总线,支持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等全过程的数据存储、分析、挖掘和管理。(4)能源管理应用层要求实现主动配电网各种运行与控制功能,主要有电网运行态势感知、全电压等级无功电压控制、自适应综合能源优化、分布式发电预测、馈线负荷预报、故障诊断隔离与恢复、合环冲击电流在线评估与调控、风险评估与状态检修等,同时是为能源全寿命周期提供优化控制决策和服务的集成调控—运检—营销于一体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2 控制方式选择系统控制方式对系统控制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系统运行的水平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动配电网目前的主要控制方式包括集中式、分散式、分层式等类型。其中,集中式控制利用传感器将网络潮流信息或设备状态数据上传至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利用分层分布协调控单元对分布式电源、开关等设备发布控制指令、管理电网运行。分散式控制通过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和本地协调控制器进行协调控制,其中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负责区域协调控制,本地协调控制器对本地设备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并及时给出控制命令。分层式控制融合了前述两种控制思想,通过部署顶层能源管理系统、中间层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和底层本地协调控制器等多层次控制器,进行协同工作,提高配电网管控效率。 1.3 运行控制架构 1.3.1 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架构传统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向用户供电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指从输电网接受电能,再分配给终端用户的电网。配电网一般由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断路器、负荷开关等配电设备,以及相关辅助设备组成。传统配电网供能模式简单,直接从高压输电网或降压后将电能送到用户。传统配电网中能源生产环节为集中式发电模式,能源传输环节为发输配的能量单向流动,能源消费环节为电网至用户的单向供需关系。 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完成变电、配电到用电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一般包括应用功能、支撑平台、终端设备三个部分。应用功能一般包含运行控制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两块内容,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和准实时的运行监视与控制。支撑平台为各种配电网自动化及保护控制应用提供统一的支撑。终端设备采集、监测配电网各种实时、准实时信息,对配电一次设备进行调节控制,是配电网运行控制的基本执行单元。应用功能通过运行控制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完成配电网的运营管理。运行控制自动化主要包括配电SCADA、设备保护、停电管理、电网分析计算、负荷预测、电网控制、电能质量管理、网络重构、生产管理等功能。用电管理自动化监视用户电力负荷情况,涉及用电分析、用电监测、用电管理等环节。支持平台完成包括配电量测、用电量测、图形管理等功能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等,为系统运行提供数据支撑。终端应用包括电网侧和用户侧两个方面。在电网侧,通过包括RTU、传感测量设备、故障检测装置、馈线控制器等在内的二次设备对并联电抗器、开关/断路器等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和调节。在用户侧,通过电表等传感测量设备对用户的进行用电计量。 1.3.2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架构与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相比,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形态考虑全局的优化控制目标,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定和采取预防性措施实现目标,同时通过互动服务满足用户用能的多样化需求。应用功能方面,通过互动控制模式实现配网系统的统筹优化控制,同时通过互动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用能需求。数据平台方面,构建全网统一模型对所采集全网的各类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存储、计算、分析,服务,满足按需调用服务、公共计算服务要求。终端设备方面,充分利用就地控制响应速度快的优势,对配电节点的分布式能源和可控负载协调控制。结束语:

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容纹波电流计算方法

变频器直流母线电容纹波电流计算方法 各类电动机是我们发电量的主要消耗设备,而变频器作为电动机的驱动装置成为当前“节能减排”的主力设备之一。它一方面可以起到节约能源消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对原有生产或处理工艺过程的优化。目前应用最多也最广的是交-直-交电压型变频器,即中间存在直流储能滤波环节,一般采用大容量电解电容器实现此功能。 使用电解电容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 (1)补偿以电源频率两倍或六倍变化的逆变器所需功率与整流桥输出功率之差; (2)提供逆变器开关频率的输入电流; (3)减小开关频率的电流谐波进入电网; (4)吸收急停状态时所有功率开关器件关断下的电机去磁能量; (5)提供瞬时峰值功率; (6)保护逆变器免受电网瞬时峰值冲击。 电解电容器设计选型所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电容器的电压、电容器量、电容器的纹波电流、电容器的温升与散热、电容器的寿命等等。这些因素对变频器满足要求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十分重要。然而电解电容器的纹波电流的计算如何能明确给出计算依据,这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直流母线电容纹波电流的计算 纹波电流指的是流过电解电容器的交流电流,它使得电解电容器发热。纹波电流额定值的确定方法是在额定工作温度下规定一个允许的温升值,在此条件下电容器符合规定的使用寿命要求。当工作温度小于额定温度时,额定纹波电流可以加大。但过大的纹波电流会大大缩短电容器的耐久性,当纹波电流超过额定值,纹波电流所引起的内部发热每升高5℃,电容器器的寿命将减少50%。因此当要求电容器器具有长寿命性能时,控制与降低纹波电流尤其重要。 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电解电容器的纹波电流由于受变频器输入输出各物理量变化以及控制方式等的影响很难直接计算得到,一般多采用根据实际经验估算大小,如每μf电容器要求20ma纹波电流之类的经验值,或者通过计算机仿真来估算[3~6]。 本文根据对变频器电路拓扑与开关调制方式的分析,并借鉴已有文献资料,归纳出一个直接的计算电解电容器纹波电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配电网运行方式调度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配电网运行方式调度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电力系统持续化发展与进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配电网自身的组成结构较为独特与复杂,对其的运行以及维护为一项难题。 电力系统本身就属于一个复杂特性比较突出的系统,要求电力人员具备较高的技 术水平。而随着电力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配电网技术以及设备水平日渐增强,因 此要想确保配电网安全正常运行,就应当提升针对电力调度的关注。本文主要就 配电网运行方式调度展开分析,并就以其发展趋势展开探讨与说明。 关键词:配电网调度;运行方式;发展趋势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针对电力的需求也在日益提升。 在此种形势下,电力行业应当紧跟时代潮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相应的调 整与改革,输配电一体化目标的达成能够大幅度的节约电力资源。但就实际而言,由于全国用电量需求不断加大,配电网有关的建设问题也整体电力调度中比较重 要的一项内容。配电网能否维持安全、稳定的运行模式也是需要相关人士所重点 研究的课题。现阶段,我国供电公司的侧重点在于大中型城市的主网以及一系列 大型电网,却忽视了针对小型电网以及区域性电网的管理。 一、配电网调度现状 配电网要想实现安全平稳运行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持,比如应当具有一个科 学合理的继电保护装置,要求系统调度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要 求配电网相应的网架结构设计的恰当且合理等。全面规范化的调度管理对于整体 电力调度工作而言不可或缺,系统是否能够持续稳定运行,实际的调度工作能否 实现安全管理等均决定着配电网供电是否具备可靠性,因而,针对这一方面的问 题我们需要加以足够的重视。配电网调度机构作为维系配电网安全最为关键的一 项机构,对于电力工作而言具备决策权。要求其针对相应的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就某些重要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但就实际而言,配电网调度工作十分的繁琐 复杂,且包含了较多的程序与步骤,因而容易在某一环节中出现实务操作,致使 管理中存在潜在性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部分中小型电力工作中,经济调度工作 仍需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新时期的当下,各个领域均有了快速的发展,电力系统方面也同样如此。就 现阶段来看,电力系统实际的覆盖范围比较广,但也因此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比 如在电力调度中所应用的管理制度等并为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进等,这也从侧面反 映出了电力调度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完善的部分包括: 设备检测不合理、电压设计不恰当,而且在维修以及继电保护问题上未形成系统 性的规章制度,调度人员凭借自身主观意识展开相应的操作,对其的行为为形成 一个可依据的规范与标准,由此致使调度工作滋生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虽然我国电力系统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在调度人员上仍突显出了某些现实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缺乏丰富的经验以 及专业知识积累,针对相应的调度体系形成一个全面系统化的认知,因而人员素 质水平也成为了制约电力系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排开人员因素,也存在 一系列内部因素阻碍电力系统调度持续安全运行,这里主要指的是计算机出现某 些故障、信息系统不恰当合理、电力设备存在故障、控制系统不可行等相应均是 造成电力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这里所提到的电力设备故障包括输电线以及变压 器出现某些非正常情况等问题,除此之外,信息系统的相应问题也阻碍了电力系

配电网运行分析习题与解答

第四章配电网运行分析习题与解答 一、简答题 1、配电网的电压降落、电压损耗和电压偏移指什么? 答:电压降落是指线路首末两端电压的相量差。电压损耗是指线路首末两端电压的数值差。电压偏移是指线路首端或末端实际电压与线路额定电压的数值差。 2、配电网的损耗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答:配电网的损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与传输功率有关的损耗,它产生在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串连阻抗上,传输功率愈大则损耗愈大,这种损耗叫变动损耗,在总损耗中所占比重较大;另一部分损耗则仅与电压有关,它产生在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并联导纳上,如输电线路的电晕损耗、变压器的励磁损耗等,这种损耗叫固定损耗。 3、配电网的网损率指什么? 答:在同一时间内,配电网的电能损耗占供电量的百分比,称为配电网的损耗率,简称网损率或线损率。 4、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指什么? 答: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是根据配电网中已知的负荷及电源电压计算出其它节点的电压和元件上的功率分布。 5、电力系统中有哪些主要的无功电源? 答:电力系统主要的无功电源包括同步发电机、调相机、电容器及静止无功补偿器、线路充电功率等。 6、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指什么? 答: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包含两个含义。首先是对于运行的各个设备,要求系统无功电源所发出的无功功率与系统无功负荷及无功损耗相平衡。其次是对于一个实际系统或是在系统的规划设计中,要求系统无功电源设备容量与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无功电源及系统的备用无功电源相平衡,以满足运行的可靠性及适应系统负荷发展的需要。 7、短路指什么?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短路就是供电系统中一相或多相载流导体接地或相互接触并产生超出规

定值的大电流。 供电系统中短路的基本类型分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 8、简述无穷大功率电源条件下短路电流的计算步骤。 答:无穷大功率电源条件下短路电流的计算步骤如下:(1)取功率基准值 S, B 并取各级电压基准值等于该级的平均额定电压。(2)计算各元件的电抗标么值,并绘制出等值电路。(3)网络化简,求出从电源至短路点之间的总电抗标么值 X。 ∑(4)计算出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也就是稳态短路电流),再还原成有名值。(5)计算出短路冲击电流和短路最大有效值电流。(6)按要求计算出其他量。 9、简述应用运算曲线计算有限容量系统短路电流的计算步骤。 答:应用运算曲线计算短路电流的具体步骤如下: (1)绘制等值网络。首先选取基准功率和基准电压;然后取发电机电抗为 x'',无穷大容量电源的电抗为零,由于运算曲线制作时已计入负荷的影响,等d 值网络中可略去负荷;进行网络参数计算并做出电力系统的等值网络。 (2)进行网络变换,求转移电抗。将短路电流变化规律大体相同的发电机合并成等值机,以减少计算工作量;消去除等值机电源点(含无穷大容量电源)和故障点以外的所有中间节点;求出各等值机对故障点以及无穷大容量电源对故障点的转移电抗。 (3)求出各等值机对故障点的计算电抗。将求出的转移电抗按各相应等值发电机的容量进行归算,得到各等值机对故障点的计算电抗。 (4)由计算电抗根据适当的运算曲线找出指定时刻t各等值机提供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标么值。无穷大容量电源供给的三相短路电流是不衰减的,其周期分量有效值的标么值可直接计算出。 (5)计算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名值。将各等值机和无穷大容量电源提供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标么值,乘以各自的基准值得到它们的有名值,再求和后得到故障点周期电流有名值。 二、问答题 1、什么是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和最大负荷损耗时间?

电力电容电流的计算方法

关于电力电容器的计算公式和产品选型说明 1.补偿功率(无功输出): Q=√3IU=2πfCU2(带n为额定值或标称值,如Qn、Un;不带n的为实际值,如Q、U) 如:BZMJ0.4-30-3电容器参数如下 Qn=30KVar Un=0.4KV In=43.3A f=50Hz Cn=596.8μF (制造商根据此值生产电容器,Cn一般不变) 2.当电网电压变化时,电容器实际无功输出: Q=√3IU=2πfCnU2=(U/Un)2Qn (一般情况下,0.4KV的电容器使用在电压400V的线路上)▲如:Un=400V,U=440V (即0.4KV的电容器使用在电压440V的线路上) Q=(440/400)2×Qn=1.21Qn (此时电容器过载,电容器严重发热,寿命缩短) ▲如:Un=450V,U=400V (即0.45KV的电容器使用在电压400V的线路上)Q=(400/450)2×Qn=0.79Qn (此时电容器为降额使用,无功输出不足,用户投 资不经济,但可靠性提高,电容器寿命延长。目前电容柜均为分组自动补偿,只要总的电容量充足,提高电容器额定电压不影响电容柜的补偿效果,产品寿命五年左右) 3.当电网有谐波时,总电流增大或谐波电流分量增大。 如:I=1.4In,U=Un Q=√3IU=√3×1.4InUn=1.4Qn (此时电容器严重过载,电容器很快损坏失效) 所以当用户发现电网存在谐波或使用有产生谐波的大功率负载(如中频炉,大型变频器、整流器等)或电容器上级的保护装置经常动作(如热继电器动作,保险丝熔断等),如检测电容器电流大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1倍以上,建议用户改用额定电压等级较高的电容器,如0.525KV等级: 此时U=(400/525)Un=0.76Un,Q=√3IU=√3×1.4In×0.76Un=1.06Qn电容器过载不多,能勉强应付使用。但谐波对电容器寿命的影响仍然存在,其影响情况相当复杂,在此不便展开讨论。最终解决办法是去除电网谐波(加装谐波滤波器)(串联调谐电抗器),净化电网,保证电容器及其它电器的安全运行。

电容充放电计算公式

标 签:电容充放电公式 电容充电放电时间计算公式设,V0 为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值; V1 为电容最终可充到或放到的电压值; Vt 为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值。 则, Vt="V0"+(V1-V0)* [1-exp(-t/RC)] 或, t = RC*Ln[(V1-V0)/(V1-Vt)] 例如,电压为E的电池通过R向初值为0的电容C充电 V0=0,V1=E,故充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1-exp(-t/RC)]

再如,初始电压为E的电容C通过R放电 V0=E,V1=0,故放到t时刻电容上的电压为: Vt="E"*exp(-t/RC) 又如,初值为1/3Vcc的电容C通过R充电,充电终值为 Vcc,问充到2/3Vcc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V0=Vcc/3,V1=Vcc,Vt=2*Vcc/3,故 t="RC"*Ln[(1-1/3)/(1-2/3)]=RC*Ln2 = 注:以上exp()表示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Ln()是e为底的对数函 解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山东司友毓 一、电感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交变电流通过电感线圈时,由于电流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在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而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故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会起阻碍作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自感系数及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就越大,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感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叫做感抗,用X L表示,且X L=2πfL。感抗的大小由线圈的自感系数L和交变电流的频率f共同决定。 2.电感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 (1)通直流、阻交流,这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流而言的,因为恒定电流的电流不变化,不能引起自感现象,所以对恒定电流没有阻碍作用,交流电的电流时刻改变,必有自感

配电网的潮流计算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配电网潮流计算与程序设计 学生姓名石昊晨学号2010151107 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班级20109091 指导教师刘会家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 一.配电网潮流概述 (5) 1.1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目的与意义 (5) 1.2潮流计算方法概述 (5) 1.2.1 牛顿——拉夫逊法 (6) 1.2.2 快速解耦法 (6) 1.2.3 回路阻抗法 (9) 1.2.4 前推回代法 (11) 1.3 本文工作 (11) 二.配电网网络模型 (11) 2.1元件模型 (11) 2.1.1 电力线路的数学模型 (11) 2.1.2 变压器的等值电路 (13) 2.2网络模型 (15) 三:基于matlab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算法 (16) 3.1配电网潮流计算算法原理 (16) 3.2 matlab的概述 (19) 3.3程序设计 (21) 3.3.1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求解过程 (21) 3.3.2牛顿—拉夫逊法的程序框图 (25) 四:算例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配电网潮流计算与程序设计 学生:石昊晨 指导教师:刘会家 (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网的特点及对算法的要求,然后建立配电网潮流计算模型。针对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深入讨论了目前各方法的特点,并从收敛性及其他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详细研究用的比较广泛的牛顿——拉夫逊法,并以广度优先顺序搜索策略作为理论基础。针对某地区配电网的具体情况,选取IOKV的配电网子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利用MATLAB 2009a 进行了基于牛顿——拉夫逊法的配电网的潮流计算程序。由计算结果可知,该算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软件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潮流,牛顿——拉夫逊法,MATLAB程序设计

电力运行安全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分析

电力运行安全及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分析 摘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 制度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的对策研究是保证电力系统配电网安全和保 证供电可靠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电力系统配电网 安全稳定运行的意义、电力系统配电网安全运行问题、原因及加强配电网安全运 行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管理 1.电力系统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意义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才 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据统计,我国因为配电网故障而引起的停电事故 占到了整个停电事故的 80%以上。所谓配电网也就是将供电系统与用户相连接的 一种电力传输设施,当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用户 的正常使用,这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生活、工作与学习。 2.电力系统配电网安全运行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配电网的安全设计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配电网的建设也越来越多,有些配电网的建设时间相对比 较长,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将未来的用电需求考虑在其中,所以这类配电网 往往缺乏整体性,管理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从目前的配电 网建设来看,大多都是采用放射式网状结构进行布局,通过实践,这种方法在很 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这种结构在运行过程中不够安全可靠,当发生 故障时,其影响范围极为广泛。 2.2 电力系统配电网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配电网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过程当中,对设备、线路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也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当前我国配电网的覆盖而积广泛,承担的输电任务重大,然而受到自动化水平的限制配电网运行事故的处理过程依 然需要技术人员的协助。当前,负责配电网日常维护与检修工作的维修管理人员 的数量已经无法满足配电网安全运行维护的需求。 2.3环境因素对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 外部的环境情况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配电网的安全性。 2.4设备问题 在我国仍然还有一些地区因资金不足、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不高而导致电力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设备缺陷主要是指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是 设备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电网运行发生故障,例如接管过热直接烧断导线等。 2.5人为因素 人为外力主要是指人通过一系列行为来损毁电网系统,使得电网在运行过程 中出现故障,而人们的这些行为大多数是因为疏忽和蓄意致使的。 2.6自然因素 主要是指狂风、暴雨、雷击和冰雪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坏,最终致使电 网无法正常运行。 2.7 调度缺乏科学性 虽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广泛运用于电网运行中,但由于实际运行与管理 电网调度系统的经验不足,加上没有制定全面且系统的管理制度,导致电网调度 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安全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展开电网调度工作时,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