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实验研究的进展_刘伟伟

171《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2013 年第 11 卷第 3 期

56例均经治疗2个疗程,结果经行腹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为治愈46例,症状明显减轻,但经行仍有少许腹部不适显效8例,经行腹痛减轻或腹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为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 96.43%。4.典型病例

王××,19岁,学生,未婚,患者13岁月经初潮,每次经行前一天腹部剧烈疼痛,喜温喜按,月经量少,夹有血块,畏寒,精神不振。用腕踝针治疗2个疗程,经行腹痛消失,未见复发。

5.体会

痛经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体验,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3]明代《景岳全书》:“经行腹痛,证有虚有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即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痛益甚……”。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病原因多因气滞血瘀、寒凝肝脉、气血不足、脉络不通、冲任失调所致。

痛经是青春期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影响其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使她们苦不堪言,精神痛苦,生活质量下降,特别是不谙世事的学生初潮时小腹剧痛难忍,使其惊慌失措,无法上课学习,令家长忧心忡忡。长期延绵不断的痛经还会使患者各器官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免疫力下降,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目前,痛经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平衡镇痛和多模式互补镇痛、神经阻滞疗法、患者自控镇痛及其他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手术疗法、中医治疗、微创介入疗法、电刺激疗法、针刀疗法和心理治疗等)。但是,每种治疗方法都各有局限性,如副作用、耐药性、损伤性及依赖性等。痛经的临床治疗需要一种镇痛疗效可靠、经济简便、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是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针灸因其精简用穴且见效快,毒副作用小且屡用屡效,费用便宜等众多优势,被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镇痛,而腕踝针治疗痛经有独特优势。

腕踝针疗法是针刺人体腕踝部位的穴位,以治疗其相应部位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体表分区与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即十二皮部相似,其止痛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4]。腕踝针作用机制是皮下针刺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引起病灶部位的解痉,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5]。腕踝针针刺深度仅在皮下,而此皮下富含神经末梢、化学及牵张感受器、血管和淋巴管等,针刺这一区域后,激活了手腕及足踝部的皮下感受器,所产生的针刺信号沿外周的纤维传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级水平,传导高效、快捷。针刺信号一方面进入疼痛通路的各个骤站,与来自痛源的信号发生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也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从而阻断了痛信号的继续传递发挥镇痛效应[6],因此镇痛效果显著。

腕踝针疗法取穴少,操作简单,简便经济,见效快,疗效确切,且患者痛苦小,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 竞.针刺内关、足三里治疗腹痛48例[J].中国针灸,2005,8:563.[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62.

[3]张心曙.实用腕踝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27.[4]孙 阁,高 鹤.腕踝针治疗疼痛研究概况[J].河北中医,2011,12:1889.[5]陈士铎.洞天奥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16.

[6]陈实功.外科正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障碍使血尿酸浓度增高及尿酸盐沉积导致的一种以关节疼痛、肿胀、畸形为主的疾病。目前西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其副作用大,严重危害患者健康。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几年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1.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由来已久。中医和现代西医关于“痛风”概念是不同的。中医“痛风”包括西医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中医痛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已经缩小,以趾、指关节红肿疼痛,或伴有发热等为主要表现。利用中药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由来已久,方法颇多,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2.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2.1 单味中药的研究

夏隆江等[1]观察田基黄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家兔急性关节炎关节积液中白细胞数量,且通过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爪肿胀、小鼠扭体反应观察到该药还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尚雁君等从中国南海海绵中分离提取renierol成分、从玄参根中分离提取出的苯丙素普成分Acteoside,结果显示二者均具有显著降低血尿酸作用。邓家刚等[2]研究发现金刚藤醇提物能明显抗尿酸钠致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其具体机理仍不清楚。

2.2 复方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雷桂平等[3]用当归拈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现治疗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明显降低,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MP-3在炎症反应中占重要地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中MMP-3浓度高于非炎性关节疾病,提示MMP-3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故推测当归拈痛汤能显著降低血清MMP-3水平。韩玉生等研究发现丹溪痛风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组织中的前列腺素(PGE2)含量,下调滑膜组织中血管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肖碧跃等]桂枝芍药知母汤作用于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检测发现该药能抑制抗炎因子IL-1,促进IL-4的表达。而有研究表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中IL-1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增高,在炎症初始阶段介导炎症发生,IL-4在炎症过程中起抗炎因

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实验研究的进展

刘伟伟 高永翔 李雪萍 梅 湘 张宝成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综述传统中药在防治痛风性关节炎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方法:依据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有单味药、复方、针刺和其他,在实验中均可影响相应分子,达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目的。结论:中药可通过多种形式、多靶点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中影响痛风性关节炎炎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药 痛风性关节炎 实验研究

【Abstract】Objective:Progress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outy arthritis. Methods:Based on literatures, collation, analysis, induction, summary. Resul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y arthritis with singl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other compound, can be in the experiment, effects of corresponding molecules,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ing gouty arthritis.Conclusion: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an adopt a variety of forms, multiple target effect of gouty arthritis inflammation occurs at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levels,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ment.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gouty arthritis;experimenta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 (2013)03-0171-02

172《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2013 年第 11 卷第 3 期

子的作用。药物可通过升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IL-4的表达来抑制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表现。故推迟桂枝芍药知母汤可能通过抑制IL-1,促进IL-4的表达来抑制痛风性关节炎的目的。

2.3 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解光尧等[4]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关元、肾俞、膈俞,并结合局部相应腧穴,常规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休息1周进行第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46例,仅2例无效。董建萍等利用刺络放血联合中药外敷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02例,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总有效率达到96.1%。穴位选择阿是穴,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或穴位上的瘀络,待血液流出后拔罐,再辅以四黄水蜜外敷,取得良好效果。但其具体机制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

2.4 其他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张松山等发现采用自养活蜜蜂的蛰针作针具,针刺患病部位的相应穴位和阿是穴,同时辅以系列蜂产品内服,外搽、外敷。效果显著,蜂疗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可靠疗法。

3.小结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呈上升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威胁。但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根治办法,大多采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激素、利尿类药物等,但长期使用均会对机体造成很大影响。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对痛风的治疗有悠久的历史和肯定的疗效,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对身体的毒副作用小,所以人们把目光移向了中药。但因其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所以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基础研究仍相对贫乏,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夏隆江,余晓红.田基黄抗痛风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房,2007,8( 24):1858-1860.

[2]邓家刚,郑作文等金刚藤醇提取物抗痛风作用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6):1393.

[3]雷桂平.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MMP-3的影响.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11,13(3):42-44.

[4]解光尧,陈允利.针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6例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3):63.

高永翔:通讯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中药的免疫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

糖尿病性心脏病这一概念最早是由Ledet提出的, 且最初被他命名为Diabetic Cardipathy (DC),它是对冠心病、心肌病、大血管病变和心脏自主神经病及由此引起的心率失常或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病症的总称。该病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持续性血糖过高, 进而引起代谢紊乱,纤维化心肌间质, 心脏微血管或植物神经病变,。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为特异性的这一理念出发, 心肌病应当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 而从属于大血管病的冠心病则为糖尿病的合并症。因糖尿病的代谢异常及微血管病变常常会导致心脏病患者有较高的死亡率, 故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上, 常把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作为临床试验中药物安全性的评判依据; 同时, 糖尿病的各种检测指标也常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联系在一起。

1.中医认知

糖尿病性心脏病在中医上被统称为”消渴病心病”;如,中医上的”消渴病胸痹”对应于糖尿病冠心病或心肌病,“消渴病心悸”对应于糖尿病心律失常,而”消渴病心衰”则是对应于糖尿病心衰。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可知, 糖尿病性心脏病属于本虚标实,虚实相杂。

“本”是指气阴两虚, “标”则指淤血或浊痰阻滞心脉,其核心病机又可分为以下五类:

(1)消渴病发生的关键为先天禀赋不足,五脏柔弱,并与肾阴虚的关系最为密切,但与心阴虚也有一定的程度上的关联,即“心肾阴虚,心阴亏虚,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2)因经受长期且过度的精神刺激而引起的情志失调, 阴火伤阴是消渴病发生的一重要因素。由《医宗己任篇.消证》中的“消之为病, 一原于心火炽盛,......不慎喜怒”及《慎斋遗书.渴﹥中的“此心乘脾,胃燥而肾无救”可知,当心火亢盛,会耗损心阴,血不养心,即而发为心悸。

(3)阴损及气,造成无力推动,是引发消渴病的又一重要因素。据《证治要诀.消渴》中的相关理论可知,消渴病最初是因热盛气实, 日久阴损及气,致气虚,产生消渴心悸,甚至导致心阳虚, 并会造成鼓动无力,血气运行迟滞, 最终引发心悸或造成心动迟缓。

(4)因心主血脉,当心阳不振或阴虚火旺, 便会引起气虚无力,血脉淤阻,此为引发消渴症的另一重要因素。

(5)痰浊阻滞,造成脉道不畅, 会阻碍心气的运行, 引发胸痹,此为消渴病的再一重要因素。

2.中医治疗

在中医上,讲究辨证论治,即以主症确立中医学上的病名诊断,并辨明该病症属标或属本以便于遵循相关的治疗原则。在主症确定后,再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辨证论治,即在辨明患者的相关症候后,选择适当的基础方,并根据已掌握的患者的具体症候进行药物加减,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但糖尿病性心脏病的辨证治疗,应以气、血、阴、阳四方面为重大关键,并按照病机演变规律,进行相关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1)心气阴两虚时期:患者表现心阴虚及心气虚中的其一或二者兼具,或可另见心火内扰或心血淤阴。对于有心悸不宁,口唇淡白,手足不温等主症的属于心气虚症的患者,可用生脉汤加以养心安神之品,来养心益气,并安神定志。对于有心悸烦躁,头晕目眩,舌红少苔或光剥及脉细数等主症的属于心阴虚的患者,可天王补心丹来滋阴降火,并安神宁心。

(2)心气阴两虚且杂夹血淤或痰浊时期:患者常因心气虚或阴虚过久,引发心血不足,并或可伴有因血淤或痰浊而导致的心脉阻滞。对于有心悸怔仲, 肢体乏力,唇淡爪白,舌质淡暗等主症的属于有血淤夹杂的患者,可利用归脾汤或生脉饮来使患者益气养阴并活血,定志安神。对于有形体肥胖,心悸短气, 食少腹胀且舌苔白腻或脉弦滑等主症的属于痰浊的患者,可利用温明汤及栝楼薤白半夏汤使患者理气化痰,安神宁心。对于有心悸气短,面唇紫暗,舌质青,脉涩或结代等主症的属于心血淤阻的患者,可利用血府逐淤汤使患者益气养阴,化淤通络。

(3)心阴阳两虚时期:此为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的后期,常为心阴阳两虚或是心肾两虚,或可有血淤夹杂,并造成水气内停。危重时,更会造成患者心阳暴脱,阴阳离决而致死。对于有心前区痛,气短乏力,视物模糊,舌胖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胡金娣

(广东省龙川县麻布岗中心卫生院 广东 河源 517338)

【摘要】 目的:了解并掌握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方法和效果。方法:查阅并整理相关中医文献及研究报告,结合具体病例,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对患有糖尿病性心脏病具体病例进行个性化的中医治疗,大多数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或到达康复水平。结论:中医个性化治疗对于控制患者病情或使患者回复到正常水平有独到之处,且治疗效果较为稳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脏病 中医治疗 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 (2013)03-017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