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

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规范答题技巧: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答: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解答分析: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常见错误: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

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㈠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㈡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

㈢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

(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越女词(其三)》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1)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2)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步骤3)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炼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七种模式: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绕”字,有的书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3分)

第八种模式:炼句型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第九种模式:分析构思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第十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第十一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十二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第十三种模式情景鉴赏题型:

1.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3.情景鉴赏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天津卷)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4.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为: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附录: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形象的意义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小说阅读考点总结

一、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具体考查角度: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

5.分析写作技巧;

6.品味语言特色。

一、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

1.题目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其它重要内容。

2.开头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

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

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

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

与技巧概览

①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

②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

③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

④语言辞格:

a.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象

b.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

c.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

特别注意:散文中的衬托(尤其是反衬)手法。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常见题型

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

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

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三、赏析小说情节安排

1.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

3.常见题型

最常见的是概括故事情节。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

平叙的方式有二: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

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情节的作用

1、指向情节本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制造悬念;前后照应;侧面衬托;总结上文,点明主旨;起线索作用。

2、指向人物形象:如何塑造人物,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

3、指向内容或主题: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思路

⑴完整叙述。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⑵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情节安排的评价

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注意:分析情节的目的是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因此要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的揭示上的作用。

四、赏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通常要结合环境进行分析。

2.常见题型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

一、表述要点: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衬托)→→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二、表述格式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五、赏析把握小说主题

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常见题型:

⑴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⑵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⑶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3.小说主题分析概括题解题思路

⑴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⑵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与典型环境上把握主题。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⑶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4.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六、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形象?有何作用?

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对比、衬托、抑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巧合、象征等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小说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小说的常用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

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渲染环境氛围,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

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

1.出人意料的结局。(《项链》)

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药》《杜十娘》)

①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②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柳毅传》)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4.戛然而止结局。

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

小说标题赏析题解题思路

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2.解题思路:

⑴通过联系、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

⑵常见作用:①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②暗示或点明小说主题。③象征某种精神品质。

3.答题模式:

①标题表层的具体意思(文中具体的X X);

②与主题表达、形象特征相关的深层意思。

语言鉴赏品味题解题思路

1.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赏析。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

品味语言运用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独特的物态特征等方面的魅力。

3.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

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自然质朴等。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类。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类。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类。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类。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模式1:分析意境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 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模式2: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古代诗歌赏析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诗歌的表达技巧 附: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荦之资料【编】10081102 No.1. 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 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意境描摹) 【答题模式】○2 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的氛围; ○3 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扩展】 @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囿”;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迖、幽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 冷森幽僻 eg:【问】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1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 【答】○2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 ○3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No.2.意象赏析

【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模式】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2 - eg:鹧鸪天[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 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 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No.3.意境品味 【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eg: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 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 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No.4.分析诗眼(语言炼字类) 【提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答题模式】○1 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原到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所传达出的意境或感情。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最新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最新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模式 问题形式: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解答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 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 ) a、点出该字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 则指出其作用。 b、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c、或对诗人表达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 用。 答题模式:X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

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步骤一)。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步骤二),使景色描写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三)。 例2、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 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 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 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 聊的寂寞情感。 例3、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思想感情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 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 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 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 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 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 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 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 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 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观点品评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 首诗的评价?为什 么?请结合诗句说说 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 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 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 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 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 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 的含义(表层含义)+ 该字词描述 的景象+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 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 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 效果或作用。 比较鉴赏1.这两首诗都写到 了…,各有什么寓 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 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 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 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 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 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 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 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 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 (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写出 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表现 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套路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套 路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套路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诗歌鉴赏题各种题型答题模式(学生)

《诗歌鉴赏题各种题型答题模式》学案 近年诗歌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 考查规律:1.考查面大但仍以唐诗宋词为首选 2.写景抒情类居多 3.强化了对语言,表现手法的考查 “四步做题法”: 1.通读诗篇,大体掌握该诗所讲的内容 2.研究标题,区分诗歌类型 3.细读诗句,划出关键词 4.读题,按照诗歌类型回答 一、分析意境型 所谓“意境”在此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他包括景,情,境三方面。答题时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步骤:1.概括诗中图景画面(抓住主要景物),要尽量忠实于原诗,在联想再创造上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3.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切记要答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 eg: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3、这种手法有效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陈与义《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造型“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3分) (2)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 诗歌的比较鉴赏命题形式仍将是高考命题的趋势,而且其题型主要有以下六类: 一、比较情感的表达 主要指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要鉴赏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然后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一般情况下,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 “忧国伤时” “建功立业” “人生感慨” “思乡怀人” “离愁别绪” “咏史怀古” “边塞征战” “隐逸闲居” “讽喻时世” “闺怨哀愁” “生活杂感” “托物言志” 等方面。 【例1】2006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 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二、比较字词的锤炼 鉴赏诗歌字词的锤炼,首先是鉴赏诗眼,然后是鉴赏用得极为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和词性活用现象以及一些虚词。【例2】2006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楚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寂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用“对”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三、比较形象的选用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指的是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其中又以分析自然景物形象为重点。自然景物形象是诗人抒情的载体。诗人常将思想感情融入自然景物形象中,便形成了意象。 【例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答:严诗用了象征手法。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服务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四、比较技巧的分析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四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另一种是间接抒情。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衬托、对比、象征、虚实、烘托、渲染、铺垫、用典、讽喻、联想和想象等。 表达方式指抒情、议论、描写、记叙、说明等五种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除教学大纲规定的八种修辞格外,古诗中还常用双关、叠词、顶针、借代、互文等修辞。 【例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006年湖南卷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阅读理解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下面是六类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模式。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 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近大——小高——低俯——仰虚——实动——静) 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角度设问示例答题步骤答题范式 修辞手法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 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 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 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 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 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 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 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描写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 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 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 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 色?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 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 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 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 (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 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 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 抒情方式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 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 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 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 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 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 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 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 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 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 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 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 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 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 诗歌 2014-04-22 14:49 :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六看:1、看题目 2、看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规范答题技巧: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示例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思想感情1.本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 什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 还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乐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 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 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 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 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 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 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 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 析。 观点品评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 首诗的评价?为什 么?请结合诗句说说 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 形式?整体局部?表现 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 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 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 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 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 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该字词 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 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 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 表达效果或作用。 比较鉴赏1.这两首诗都写到 了…,各有什么寓 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 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 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 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 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 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 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 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 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 (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 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 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 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一、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1)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2)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1)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三、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2、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 A、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B、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触景生情、乐景写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C、其他方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④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⑤远近结合;⑥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⑦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

(完整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修辞方法 【设问示例】 1、本诗歌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方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x句或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方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修辞方法;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板】 本诗歌(x句或x联)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描写手法 【设问示例】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得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 (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2)再对相关诗句作简要解说; (3)最后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抒情方式 【设问示例】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这首诗中的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首先确定诗歌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2)然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3)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答题模板】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思想感情 【设问示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题步骤】 (1)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2)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3)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答题模板】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观点品评 【设问示例】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 (1)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或形式、整体或局部表现手法); (2)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3)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4)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的观点的依据。 【答题模板】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比较鉴赏 【设问示例】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题步骤】 (1)首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2)然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答题模板】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