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质量传递

1、传热过程主要有两种:强化传热、削弱传热

2、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3、热传导:通过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4、对流传热: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

5、自然对流传热:流体内部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形成密度差,在浮力的作用下流体发生对流而产生的传热过程。

6、强制对流传热:由于水泵、风机或其他外力引起流体流动而产生的传热过程。

7、辐射传热的过程:物体将热能变为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中传播,当遇到另一个物体时,又被物体全部或者部分吸收而变成热能。(不需要任何介质作媒体,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8、导热系数:反映温度变化在物体中传播的能力。

9、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在气体中氢气的导热系数最高。

10、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和甘油除外)

11、晶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非晶体相反)

12、多孔性固体的导热系数与孔隙率、孔隙微观尺寸以及其中所含流体的性质有关,干燥的多孔性固体导热性很差,通常作为隔热材料,但材料受潮后,由于水比空气的导热系数大得多,其隔热性能将大幅度下降,因此,露天保温管道必须注意防潮。

14、对流传热与热传导的区别:对流传热存在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而质点的位移将是对流传热速率加快。

15、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物理特征、几何特征、流动特征

16、湍流边界层内,存在层流底层、缓冲层和湍流中心三个区域,流体处于不同的流动状态。

17、传热边界层:壁面附近因传热而使流体温度发生变化的区域(存在温度梯度的区域)

18、传热过程的阻力主要取决于传热边界层的厚度

19、普兰德数:分子动量传递能力和分子热量传递能力的比值

20、对流传热系数大小取决于流体物性、壁面情况、流动原因、流动状况、流体是否相变等

21、对流传热微分方程式可以看出,温度梯度越大,对流传热系数越大

22、求解湍流传热的对流传热系数有两个途径:量纲分析法并结合实验、应用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类似性建立对流传热系数与范宁摩擦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

23、自然对流:在固体壁面与静止流体之间,由于流体内部存在温差而造成密度差,是流体在升浮力作用下流动。

24、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固体壁面周围的自然对流不受空间限制或干扰的自然对流传热

25、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1流体的物性(冷凝液的密度越大,黏度越小,则液膜的厚度越小,冷凝传热系数越大,导热系数增加也有利于传热)2冷凝液膜两侧的温差3蒸气流速和流向4不凝性气体

27、间壁传热的计算(特别重要)

28、气侧热阻远大于水侧热阻,因此增加气侧对流传热系数,所引起的总传热系数的提高远大于增加水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29、热辐射:物体由于热的原因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

30、若A=1,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被物体吸收,称绝对黑体,具有最大吸收能力、最大辐射能力

若R=1,表面上的辐射全部被反射出去,此时,若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称镜体,若反射情况为漫反射,称绝对白体

若D=1,表面上的辐射能全部穿透过去,称绝对透明体或者透热体

31、物体的吸收率、反射率和穿透率的大小决定于物体的性质、表面状况、温度和投射辐射的波长。

32、气体辐射特点:1不同的气体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差别很大2、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对波长具有选择性3、气体发射和吸收辐射能发生在整个气体体积内部

33、强化换热器传热过程的途径:1增大传热面积(采用小直径管、异形表面、加装翅片等)2增大平均温差3提到传热系数(提高流体速度、增强流体的扰动、在流体中加固体颗粒、在气流中喷入固体颗粒、采用短管换热器、防止结垢和及时清除污垢)

第五章、质量传递

1、在一个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分的体系中,若某种组分的浓度分布不均匀,就会发生该组分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质量传质过程,简称传质过程。

2、引起质量传递的推动力主要是浓度差、温度差(热扩散)、压力差(压力扩散)以及电场或者磁场的场强差(强制扩散)等。

3、吸收: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气体与溶剂充分接触,其中易溶的组分溶于溶剂进入液相,而与非溶解的气体组分分离。

4、解吸:将被吸收的气体组分从吸收剂中脱出的过程

5、当利用空气作为解吸剂时,称吹脱,利用蒸气为解吸剂称为汽提

6、萃取: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7、吸附:当某种固体与气体或液体混合物接触时,气体或液体中的某一或某些组分能以扩散的方式从气相或液相进入固相,称吸附。

8、离子交换:依靠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可交换离子与水中带同种电荷的阴、阳离子进行交换,从而使离子从水中除去

9、膜分离: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为分离介质,当膜的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时,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可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与混合物中的其他组分分离。

10、膜分离技术包括反渗透、电渗析、超滤、纳滤

11、传质机理包括:分子扩散(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物质扩散)和涡流扩散(使流体介质处于运动状态,当流体处于湍流状态时,在垂直于主流方向上,除了分子扩散外,更重要的是由流体质点强烈掺混所导致的物质扩散)

12、分子扩散的规律可用费克定律描述(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负号表示组分A向浓度减小的方向传递)

13、分子扩散系数:扩散物质在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速率,表征物质的分子扩散能力,扩散系数大,则表示分子扩散快

14、低密度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少

15、分子传质发生在静止的流体、层流流动的流体以及某些固体传质过程

16、静止流体中的质量传递有两种典型情况:单向扩散(只有从气相向液相传递,而没有物质从液相向气相作相反方向的传递)、等分子反向扩散

17、N B=0,表示组分B在单向扩散中没有净流动,所以单向扩散也称为停滞介质中的扩散

18、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扩散时,浓度分布曲线为对数型

19、对于双组分气体混合物,组分的扩散系数在低压下与浓度无关,在稳态扩散时,气体的扩散系数及总浓度均为常数

20、等分子反向扩散:在一些双组分混合体系的传质过程中,当体系总浓度保持均匀不变时,组分A在分子扩散的同时伴有组分B向相反方向的分子扩散,且组分B扩散的量与组分A 相等,这种传质过程为等分子反向扩散

21、等分子反向扩散过程中没有流体的总体流动,组分A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布为直线

22、漂移因子:因总体流动而使组分A传质通量增大的因子

23、扩散控制过程:当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大快于扩散速率时,扩散决定过程

24、反应控制过程:当化学反应的速率远远慢于扩散速率时,化学反应决定过程

25、对流传质(对流扩散):运动着的流体与相界面之间发生的传质过程

26、湍流边界层包括:层流底层、湍流核心区、过渡区

27、传质边界层:具有浓度梯度的流体层

28、施密特数是分子动量传递能力和分子扩散能力的比值

29、对流传质系数体现了对流传质能力的大小,与流体的物理性质、界面的几何形状以及流体的流动状况等因素有关

第六章、沉降

1、沉降基本机理:含有颗粒物的流体(水或气体)置于某种力场(重力场、离心力场、电场或者惯性场)中,使颗粒物与连续相的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沉降到器壁、器底或其他沉积表面,从而实现颗粒物与流体的分析

2、重力沉降和惯性沉降:利用待分离的颗粒与流体之间存在密度差,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使颗粒和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3、电沉降:将颗粒置于电场中使之带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带电颗粒在流体中产生相对运动

4、惯性沉降:颗粒物与流体一起运动,由于在流体中存在某种障碍物的作用,流体产生绕流,而颗粒物由于惯性偏离流体

5、扩散沉降:微小粒子布朗运动过程中碰撞在某种障碍物上,从而与流体分离

6、颗粒的比表面积:单位体积颗粒所具有的表面积

7、层流区:Re p <2,斯托克斯公式(小计算)

8、紊流区:103

9、沉降速度的计算:1试差法2摩擦数群法3无量纲判据K

11、旋风分离器用于气体非均相混合物分离的设备,旋流分离器用于液体非均相混合物分离

12、与重力沉降速度相比,离心沉降速度可以提高的倍数取决于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离心分离因数是离心分离设备的重要性能标志

13、旋风分离器主要用于除气体中粒径在5um以上的粉尘

14、旋风分离器能完全去除的最小颗粒粒径(临界直径)是旋风分离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临界直径越小,分离效果越高

15、总效率来表示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16、d50是粒级效率为50%时的颗粒直径,称为分割粒径

17、与旋风分离器比较,旋流分离器的特点是:1形状细长,直径小,圆锥部分长,有利于颗粒的分离2中心经常有一个处于负压的气柱,有利于提高分离效果

18、离心沉降机主要用于悬浮液的固液分离

19、电沉降:荷电颗粒所受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力、流体阻力

20、惯性沉降:利用这种由惯性力引起的颗粒与流线的片里,使颗粒在障碍物上沉降的过程第七章、过滤

1、过滤过程:混合物中的流体在推动力的作用下通过过滤介质时,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被截留,而流体通过过滤介质,从而实现流体与颗粒物的分离

2、表面过滤:采用过滤介质的孔一般比待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过滤时这些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截留,并在其表面逐渐积累成滤饼,此时沉积的滤饼也起过滤作用,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滤饼层容易形成的情况下

3、深层过滤:通常发生在固体颗粒为过滤介质的过滤操作中,由固体颗粒堆积而成的过滤介质层通常都较厚,过滤通道长而曲折,过滤介质层的空隙大于待过滤流体中的颗粒物的粒径

4、过滤基本方程(恒压、恒速重要计算)

5、K(过滤常数)反映了悬浊液的过滤特性,与悬浮液浓度、滤液黏度以及滤饼层的颗粒性质和可压缩性有关,其值需要通过实验测定

6、对于指定悬浮液的恒压过滤,K为常数,恒速过滤是指在过滤过程中过滤速度保持不变,滤液量与过滤时间成正比,在恒速过滤过程中,过滤压差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恒速过程方程中的过滤常数K也随时间t变化

7、过滤常数K和q e的测定:这些常数不仅与过滤悬浮液的浓度和性质有关,而且过滤条件有关,因此一般需要由实验确定,恒压过滤积分方程改写为,在恒压过滤条件下,t/q与q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其直线的斜率为1/K,截距为2q e/K,因此只要在实验中测的不同过滤时间t内的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量,即可根据上式求得过滤常数K与q e

8、压缩指数s:根据K与P之间的关系式,两边取对数,得

可见,与之间为线性关系,因此,在不同压差下进行恒压实验,求出不同压差下的K,再根据上式,即可求出滤饼层的压缩指数s

9、洗涤过程确定的主要参数是洗涤速度和洗涤时间

10、洗涤速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洗涤面积的洗涤量

11、间歇式过滤机的每一个循环包括三个过程:过滤、洗涤、拆装、卸渣、清理等辅助工作

12、深层过滤:利用过滤介质间的间隙进行的过滤的过程,固体颗粒为过滤介质(石英砂、无烟煤)

13、筛过物:尺寸小于筛孔的颗粒通过筛下落筛留物:尺寸大于筛孔的颗粒则留在筛上

14、孔隙率的大小反应了床层中颗粒的疏密程度及其对流体的阻滞程度

15、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速度与两个方面的原因密切相关:1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2阻碍流体流动的因素

16、深层过滤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行为:迁移行为(流体中的悬浮颗粒运动到滤料层空隙表面的行为)附着行为脱落行为(当颗粒与滤料表面的结合力较弱时,附着在滤料上的颗粒物有可能从滤料表面脱落下来)

17、影响附着颗粒脱落的主要因素有流体对附着颗粒的剪切作用和运动颗粒对附着颗粒的碰撞作用。

18、水头损失与颗粒床层的孔隙率和颗粒粒径有关

19、减少或消除滤层表层的堵塞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预处理降低过滤器进口浓度2采用粗滤去除悬浮液中较大的颗粒3、采用孔隙尺寸较大的过滤介质作为进口层4增大过滤速度

第八章、吸收

1、吸收: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

2、吸收操作:混合气体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相间传质过程,所用的液体溶剂称为吸收剂,混合气体中能显著溶于液体溶剂的组分称为溶质,几乎不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组分,吸收后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吸收后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或净化气

3、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的数目:单组分吸收(只有单一组分被吸收时)、多组分吸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分被吸收时)

4、按吸收过程中组分温度是否变化: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

5、亨利定律

6、亨利系数:取决于物系的特性和体系的温度,反映气体溶质在吸收剂中溶解的难易程度,E越大,说明气体越难溶解

7、初始状态点:将初始状态气、液两相的组成标在平衡曲线图上,称为初始状态点(在曲线上方,则吸收过程,曲线下方,则解吸过程)

8、吸收过程机理:典型溶质由气相向液相的两相传递过程,分解三个基本步骤:1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至气、液两相界面的气相一侧,即气相内的传递2溶质在两相界面由气相溶解于液相,即相际传递3溶质由相际面的液相一侧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传递

9、双膜理论:1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有一层虚拟的停滞气膜和停滞液膜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3在膜层以外,气、液两相流体都充分湍动,不存在浓度梯度,组分均一,没有传质阻力

10、总传质阻力是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之和

11、总传质速率方程表明,传质速率与传质推动力成正比,与传质阻力成反比,增加溶质的气体分压或减小液相浓度,都可以增加传质推动力,从而提高传质速率,当传质推动力一定时,则需要减小传质阻力来提高传质速率,因此有必要对传质阻力进行分析。

12、对易溶气体来说,H很大,液膜阻力相对很小,气膜阻力远远大于液膜阻力,此时称为气膜控制,总传质阻力集中在气膜(用水吸收NH3、HCl等过程)

13、对于难溶气体,H很小,液膜阻力相对很大,液膜阻力远远大于气膜阻力,此时称为液膜控制,传质总阻力主要集中在液膜(用水吸收的CO2、O2等过程)

14、对于气膜、液膜传质阻力相当,两者都不可忽略,总传质速率由双膜阻力联合控制(用水吸收SO2)

15、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表明塔内任意截面上的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呈直线关系,将这条直线标在X-Y坐标图中,就得到逆流吸收的操作线,直线的斜率q nL/q nG称气液比,点A(X1,Y1)和B(X2,Y2)是直线上的两点,因此操作线只取决于塔底和塔顶两端的气液相组成和气液比

16、在实际吸收操作中,吸收剂的用量必须大于最小吸收剂用量才能完成分离任务

17、吸收计算(重要)

第九章、吸附

1、吸附:通过多孔固体表面与某一混合组分体系接触,有选择地使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附着于固体表面,从而实现特定组分分离的操作过程

2、吸附质:被吸收到固体表面的组分

3、吸附剂:吸附吸附质的多孔固体

4、解吸:吸附质从吸附剂表面逃逸到另一相中的过程

5、吸附再生:通过解吸,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得到恢复

6、物理吸附(范德华吸附):由于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分子间存在的范德华力所引起的,当吸附剂表面分子与吸附质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流体相内部分子间的引力时,吸附质分子就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7、化学吸附(活性吸附):由于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化学吸附的强弱取决于两种分子间的化学键力的大小

8、大吸附量分离:当被吸附组分的质量分数超过10%时

9、杂质去除:当被吸附组分的质量分数低于10%时

10、吸附分离机理:位阻效应(沸石的分子筛分产生)、动力学效应、平衡效应(三种之一实现)

11、常用吸附剂的主要特性:1吸附容量大2选择性强3稳定性好4适当的物理特性5廉价易得

12、常用吸附剂:1活性炭2活性炭纤维3炭分子筛4硅胶(亲水性的极性吸附剂)5活性氧化铝(极性吸附剂)6沸石分子筛(极强性吸附剂)

13、吸附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吸附剂与吸附质接触,吸附质会在吸附剂上发生凝聚,与此同时,凝聚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质也会向气相中逸出。当两者的变化速率相等,吸附质在气固两相中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时的状态

14、通常情况下,吸附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少,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15、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q与吸附质在气相中的组分分压p 的关系曲线

16、等温吸附方程:描述等温吸附条件下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式

17、Freundlich方程:表明吸附量与吸附质分压的1/n次方成正比,由于吸附等温线的斜率随吸附质分压的增加有较大变化,该方程不能描述整个分压范围的平衡关系,特别是在低压和高压区域内不能得到满意的实验拟合效果

18、Langmuir方程(吸附剂表面只发生单分子层吸附):1吸附剂表面性质均一,每一个具有剩余价力的表面分子或原子吸附一个气体分子2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为单层吸附3吸附是动态的,被吸附分子受热运动影响可以重新回到气相4吸附过程类似于气体的凝结过程,脱附类似于蒸发过程,平衡时,脱附速度等于吸附速度5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凝结速度正比于该组分的气相分压6吸附在固体表面的气体分子之间无作用力(能较好的描述低、中压力范围)

19、BET方程:基于多分子层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理论认为吸附过程取决于范德华力,由于这种力的作用,可使吸附质表面吸附一层以后,再一层一层吸附下去,只不过逐渐减弱而已(可以描述多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但在吸附分压很低或很高时会产生较大误差)20、吸附动力学(流体相中的吸附质只有在被传输到吸附剂表面时才能被吸附)步骤:1吸附质由流体相扩散到吸附剂外表面(外扩散)2吸附质有吸附剂的外表面向微孔中的内表面扩散(内扩散)3吸附质被吸附剂表面吸附

21、外扩散控制:外扩散速率很慢,阻力很大,则过程的速率由外扩散决定

22、内扩散控制:内扩散速率很慢,阻力很大,则过程的速率有内扩散决定

23、接触过滤吸附操作方式:单级吸附、多级吸附、逆流吸附

24、固定床吸附穿透点:最初的吸附发生在床层最上层,吸附质被迅速有效的吸附,吸附剂很快区域饱和,大部分吸附质的吸附发生一个比较窄的区域内,即吸附区,该区内的浓度急剧变化,残余的小部分吸附质向下层移动。当连续向床层通入流体时,吸附区逐渐下移,但其移动速度远小于流体的通过速度。当吸附区的下端达到床层底部时,出口流体的浓度急剧升高,这时对应的点称为穿透点。然后,出口流体的浓度不断增大,当吸附区的上端通过床层底部时,出口流体的浓度等于初始浓度,此时,整个吸附塔都成为饱和区,失去了吸附能力,有待于吸附再生

25、穿透曲线:以流出流体量或流出时间为横坐标,出口流体浓度为纵坐标得到的浓度变化曲线

26、穿透时间:t b=Bz-A

27、吸附重要计算(单级或多级逆流)

第十章、其他分离过程

1、离子交换:通过固体离子交换剂中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等当量的交换来去除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操作

2、离子交换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1交联度2粒度3密度4溶胀性5交换容量6选择性(离

子的水化半径越小离子越容易被交换离子化合价越高越容易交换)

3、强型树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发生中性盐分解反应、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4、弱型树脂(只能在pH>4和Ph<7时发生交换):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发生非中性盐的分解反应、强酸或弱碱的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5、离子交换速度的控制步骤:1边界水膜内的迁移2交联网孔内的扩散3离子交换4、交联网内的扩散5边界水膜内的迁移(1、5称为外扩散2、4称为树脂颗粒内扩散3交换反应步骤)

6、判断离子交换过程是有液膜扩散还是颗粒内扩散控制,可采用Helfferich准数(He)或V ermeulen准数(V e)进行确定

7、Helfferich准数(He):液膜扩散与颗粒内扩散同时存在,且作用相等(He=1)

液膜扩散控制(He>>1)

颗粒内扩散控制(He<<1)

8、V ermeulen准数(V e):两种因素皆起作用的中间状态(0.3

液膜扩散控制(V e>3)

颗粒内扩散控制(V e<0.3)

9、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1离子性质2树脂的交联度3树脂的粒径4水中离子浓度5溶液温度6流速或搅拌速度

10、萃取:在预分离的原料混合液中加入一种与其不相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溶剂,形成两相体系,在充分混合的条件下,利用混合液中被分离组分在两相中分配差异的性质,使该组分从混合液转移到液体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

11、在萃取过程中所用的溶剂称萃取剂S,混合液中被分离的组分称溶质A,其中的溶剂称稀释剂B,萃取完成后,由于萃取剂和稀释剂互不相溶,形成两相分离,以萃取剂为主的液相称萃取相E,以稀释剂为主的液相称萃余相R。

12、三角形相图:在萃取操作中,三组分混合物的组成通常可以用等边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来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S各代表一种纯组分,习惯上分别表示纯溶质、纯稀释剂和纯溶剂相,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上的任一点均代表一个二元混合物,三角形内任一点代表一个三元混合物。

13、溶解度曲线:在三角形坐标图上,将代表个平衡液层的组成坐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即为此体系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

14、溶解度曲线把三角形分为两个区,曲线以内为两相区,以外为均相区

15、分配曲线:将三角形相图上个组相对应的共扼平衡液层中的溶质A的组成转移到x m-y m 直角坐标上,所得的曲线称为分配曲线,曲线上的点P表示临界混溶点

16、萃取剂S与稀释剂B的互溶度越小越有利于萃取

17、萃取剂的选择原则:1萃取剂的选择性2萃取剂的物理性质(密度、界面张力、黏度)3萃取剂的化学性质4萃取剂回收的难易5其他指标(价格、毒性、易燃易爆等)

18、图解法求多级错流萃取的理论级数:1在直角坐标上画出分配曲线OE 2过点L(X mF,Y m0),以-B/S1为斜率,作操作线与分配曲线交于点E1,该点横、纵坐标分别表示离开第一级萃取余相的组成3过点V(X m1,Y m0),以-B/S2为斜率,作操作曲线与分配曲线交于点E2,得到离开第二级萃取余相的组成4以此类推,直到萃余相的组成等于或者小于所求的X mR为止19、图解法求多级逆流萃取的理论级数:1根据平衡浓度,绘制分配曲线2根据物料衡算建立逆流萃取的操作线方程,斜率为B/S,过点D(X mn,Y m0)和J(X mF,Y m1)3从操作线的一端顶点J开始,在操作线与分配曲线之间画阶梯,阶梯数即为所需的理论级数

20、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截留溶液中的盐或者其他小分子物质)都是以压力差为推

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区别在于被分离物质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和性能)

21、电渗析是在电场力作用下,溶液中的反离子发生定向迁移并通过膜,以达到去除溶液中离子的一种膜分离过程

22、渗透气化和蒸气渗透的基本原理:利用被分离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有优先选择性透过膜的特点,使进料侧的优先组分透过膜,并在膜下游侧气化去除

23、膜材料:天然高分子、有机合成高分子、无机材料

24、膜分离的表征参数:渗透性选择性

25、多孔模型(超滤和微滤过程):膜由聚合物本体构成,在本体中存在孔径2nm至10um 的膜孔,该模型中,将多孔膜简化成一个由一系列平行的毛细管体系组成的膜结构,其结构参数有孔隙率和比较面积。通过毛细管的渗透体积通量正比于推动力,即膜厚上的压差反比于黏度。

24、溶解—扩散模型(描述致密膜或无孔膜):1溶剂和溶质在膜上游侧吸附溶解2溶剂和溶质在化学位梯度下,以分子扩散形式透过膜3透过物在膜下游侧表面解吸(溶质的渗透能力取决于物质在膜中的溶解度系数和扩散系数)

26、反渗透和纳滤:借助半透膜对中低相对分子质量溶质的截留作用,以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差为推动力,使溶剂渗透过半透膜

27、反渗透:依靠外界压力使溶剂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渗透的过程

28、反渗透和纳滤过程机理:1氢键理论2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机理3溶解—扩散机理

29、微滤和超滤分离的主要机理:1在膜表面及微孔内被吸附2溶质在膜孔中停留而被去除3在膜面被机械截留(yantiao)

30、电渗析:当电渗析器的各室引入含NaCl等电解质的盐水并通入直流电时,带正电的离子会向阴极迁移,带负电的离子会向阳极迁移,负电离子不能通过带负电的阳膜,正电离子不能通过带正电的阴膜

31、电渗析中的传递过程:1同性离子迁移2电解质的浓差扩散3水的渗析4压差渗漏5水的电解

32、阳膜:含有带负电的酸性活性基团,能选择性透过阳离子,而不让阴离子通过

33、阴膜:含有带正电的碱性活性基团,能选择性透过阴离子,而不让阳离子通过

34、多孔扩散机理:分子扩散粘性流动Knudsen扩散(判断气体在膜孔内的流态)表面扩散

35、溶解—扩散机理:1气体在膜上游表面的吸附2吸附在膜上游表面的气体在浓度差的推动力下扩散透过膜3气体在膜下游表面解吸

36、渗透气化(渗透蒸发)是有相变的膜渗透过程

37、单级或多级逆流萃取计算(重要)

第十一章、反应动力学基础

1、反应器主要操作方式: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半间歇操作

2、间歇操作特点:反应过程中既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物料的进与出

3、间歇操作基本特征:非稳态过程,反应器内的组分组成和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4、间歇操作优点:操作灵活,设备费用低,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小规模废水处理

5、间歇操作缺点:设备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每批的操作条件不易相同,不便自动控制

6、连续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物料流动

7、连续操作基本特征:稳态过程,反应器内各处的组分组成和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8、连续操作优点: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反应程度与产品质量较稳定,规模大或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场合,多采用连续操作

9、连续操作缺点:灵活性小,设备投资高

10、半间歇操作:原料与产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为连续输入或输出,而其他成分分批加入或取出的操作

11、半间歇操作特点:反应器内的组分组成和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12、空间时间(空时或空塔接触时间):反应器有效体积与物料体积流量之比

13、空间速度(空速):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多能处理的物料体积流量

14、返混:若处于不同年龄的流团进行混合,由于它们的组分和浓度不同,混合后形成的新流团的组分组成和浓度与原来的流团也不同,反应速率亦可能随之发生变化

15、全混流: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后,能瞬间达到完全混合,反应器内的浓度、温度等处处相同,可认为返混无限大

16、推流:物料以相同的流速和一致的方向移动,即物料在反应器内齐头并进,在径向充分混合,但不存在轴向混合,即返混为零

17、复杂反应(复合反应):需用多个计量方程描述的反应

18、平行反应:一组分反应物同时参与多个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的反应

19、串联反应:反应中间产物作为反应物再继续反应产生新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的反应

20、零级反应的反应物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第十二章、反应动力学的解析方法

1、动力学实验的主要目的:1确定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2确定反应速率pH、共存物质、溶剂等反应条件的关系3确定反应速率常数及其温度、pH等反应条件的关系

2、积分反应器:反应器出口处的转化率相当大(一般大于5%)

3、微分反应器:反应器出口的转化率很小(一般小于5%)

4、对于全混流槽式反应器,由于反应器内部个处处于均一状态,可以把反应器整体作为一个单元来考虑,对于推流式反应器,在流体流动方向上存在浓度分布,但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浓度各处相同,不存在浓度分布,所以一般选择垂直与轴向的一个微小体积单位作为物料衡算的基本单元

5、平推流反应器特点:1在连续操作条件下,反应器各断面上的参数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反应器内各组分浓度等参数随轴向位置变化而变化,故反应速率亦随之变化3在反应器的径向断面上各处浓度均一,不存在浓度分布

第十三章、均相化学反应器

1、完全混合流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连续恒定地向反应器内加入反应物,同时连续不断地把反应液排出反应器,并采取搅拌等手段使反应器内物料浓度和温度保持均匀

2、活塞流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反应物料连续流入反应器并连续取出,物料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流速流动,即物料像活塞一样在反应器内平移

3、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形式:1排出反应器的混合物的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返送到入口处2反应器出口设一分离装置,将反应产物分离取出,只把未反应的物料返送到反应器入口3在反应器出口设置菌体分离器,将反应产生的菌体浓缩,把浓缩后的菌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返送到反应器

第十四章、非均相化学反应器

1、催化反应基本特征:1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能够反复利用2只能改变反应的历程和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的产物3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状态,即不改变化学平衡关系

2、催化剂具备条件:1活性高2选择性好3寿命长4易于反应组分分离5廉价

3、固相催化剂组成:1活性物质2载体(1提供大的表面和微孔2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3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4节省催化活性物质用量5某些情况下与活性组分相互作用,从而改

变活性组分的作用或改变其选择性)3促进剂4抑制剂

4、催化剂反应步骤:1反应物的外扩散2反应物的内扩散3反应物的吸附4表面反应5产物的脱附6产物的内扩散7产物的外扩散

5、固相催化反应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反应物的吸附、表面反应、产物的脱附(三个假设:1反应物的吸附、表面反应和产物的脱附三个步骤中必然存在一个控制步骤2除控制步骤外,其他步骤处于平衡状态3吸附过程和脱附过程属理想过程)

6、外扩散影响的消除:增大流体流动速度,提高流体湍流程度,可以减小边界层厚度,使边界层的扩散阻力小到足以忽略的程度,这样可以消除外扩散的影响

7、内扩散影响的消除:内扩散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粒径,改变催化剂的颗粒直径进行实验,可以确定无内扩散阻力的适宜于实验的催化剂粒径

8、催化剂有效系数:催化剂的实际反应速率与固体颗粒内部各处的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均与固体表面相同时的理想反应速率之比

9、球形催化剂内反应物浓度的分布

10、西勒模数对固相催化剂反应过程的影响:西勒模数是催化剂颗粒体积为基准的最大反应速率与最大内扩散速率之比,反应了反应过程受本征反应及内扩散的影响程度,西勒模数越小,扩散速率越大,反应速率受扩散的影响就越小,西勒模数直接决定催化剂效率因子的大小

11、流化床反应器:催化剂颗粒处于流化状态的反应器

12、流化床优点:1热能效率高2传质效率高3颗粒一般较小

13、流化床缺点:1能量消耗大2颗粒间的磨损和带出造成催化剂的损耗3气固反应的流动状态不均匀4颗粒的流动基本上是全混流,同时造成流体返混,影响反应速率

14、瞬间反应的特点及反应区域与浓度分布:组分A和组分B之间的反应瞬间完成,A与B不能共存。

15、界面反应:反应面的位置随液相中B的浓度升高向气膜方向移动,当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反应面与气液界面重合

16、瞬间反应的宏观速率方程:反应为传质控制,A的宏观速率取决于A的扩散速率

17、快速反应的特点及反应区域与浓度分布:组分A和组分B之间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发生在液膜内的某一区域中,在液相主体不存在A组分,也不发生A和B之间的反应

18、Hatta(八田)数:液膜内最大反应速率与最大扩散速率之比

19、中速反应的特点及反应区域与浓度分布:组分A和组分B之间的反应速率较慢,A与B在液膜中反应,但A不能在液膜中反应完毕,有一部分进入液相主体,并在液相中继续与B发生反应

20、慢速反应的特点及反应区域与浓度分布:组分A和组分B之间的反应很慢,在液膜中反应消耗的A的量较少,反应主要发生在液相主体

第十五章、微生物反应器

1、Monod方程成立的假设条件:1随着细胞重量的增加,细胞内所有物质以同样的比例增加2系统中各细胞具有相同的生理生化特性3培养系统中只存在一种生长限制性基质,其他成分过量存在且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4在培养过程中,细胞产率系数不变,为一常数

2、富营养细胞的Ks值较大,在低基质浓度条件下生长速率低

3、贫营养细胞的Ks较小,在低基质浓度条件下亦能快速地生长

4、从Monod方程可以看出,只要S>0,u>0,即微生物就可以生长

5、利用Monod方程可以较好的描述对数生长期、减速期、稳定期三个生长阶段

6、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延滞期、加速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稳定期、死亡期,稳定期时微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此值称为最大收货量

7、微生物反应器不带循环的连续操作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8、反应器计算(全混流、平推流、微生物反应器)

8、微生物反应器带循环的连续操作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9、稀释率(D):反应器的空塔速率,在微生物反应器中称稀释率

10、稀释率对Y X/S值的影响:根据式,Y X/S与D存在以下关系,

利用微生物连续培养反应器测的的Y X/S将随D的变化而变化,D越大,m X/D项越小,测得的Y X/S值越来越接近平衡时的Y X/S,表明细胞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越短,维持能越小,甚至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的程度,反之,D越小,m X/D项越大,测的的Y X/S值越小,表明细胞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越长,微生物的自我衰减越多。

环境工程原理考试重点

环境工程原理考试要点(待完善版) 类型: 一:填空(15分) 二:名词解释(15分) 5个 三:简答题(20分) 4个 四:计算题(50分) 4个 一:填空(15分)因为老师没给,只说了简单所以不好说(下面的仅供参考)

二:名词解释(15分) 5个 16选5 1、球形度:它是表征球形颗粒的形状与球形颗粒的差异程度, 又称为形状系数。 2、干扰沉降:在流体中,如果流体的分率较高,颗粒之间有显 著的相互作用,容器壁面对颗粒沉降的影响也不 可忽,此种沉降称为干扰沉降。

3、分离因数:将同一颗粒在同一种流体中的离心沉降速度与重 力沉降速度的比称为分离因数。 4、分割颗径:粒级效率正好为50%的颗粒直径,称为分割粒径。 5、深层过滤:是指流体中的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内部的空隙拦 截在介质的微孔流道内,固体颗粒不形成滤饼。 6、固体流态化:是指将大量固体颗粒悬浮于流动的流体之中, 并在流体作用下使颗粒作翻滚运动,类似于液 体的沸腾状态。 7、傅里叶定律:内涵为通过等温面的导热速率与温度梯度和传 热面积成正比,即(P136)。 8、热导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热量与温度梯度的比 例系数 9、对流传热系数:在对流传热过程中由牛顿冷却定律定义热流 密度q与ΔT成正比。 10、菲克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 积的扩散物质流量与该截面处的浓度梯度成正 比,即。 11、漂流因子: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程度,表达式为 P/PBMm。(P212) 12、双膜理论:双模理论基于双模模型,他复杂的的对流传质 过程描述为吸收质以分子扩散形式通过两个串

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及个人规划

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及个人规划 李海红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与科学类01班222015320260079) 摘要:本论文介绍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认识以及个人规划。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 踏入西南大学已经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了,从刚开始的懵懂不知到现在的熟悉了解,不仅是对老师同学间的感情熟络,也是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进行了基础了解与个人学习生活的规划。下面我将重点谈论一下我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了解以及个人学习生活的相应规划。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工程专业肩负着培养能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和舒适的生存的专门人才的重任。环境工程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学科。比较中外环境工程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不难发现: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也谈不上生命力。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应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殊性”,突出“个性”。 专业开办之初,学校就确立了在遵循环境工程专业统一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我校立足火电行业的学科优势,办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定位为“培养面向以电力企业为代表的能源动力类行业中的工业废水及废气的污染排放控制及监测与评价,兼顾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了解了该专业的基本发展内容以及对学生的总要求后,再通过导论学习真的是深感环境对城市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21世纪,各种环境问题参差不穷。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

(完整版)环境工程学原理自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 2.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技术原理包括稀释、隔离、分离、转化。 3. “三传”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 4. 国际单位制由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导出单位组成。 5. 以单位时间质量表示时的 6. 7. 有黏性、可压缩的流体、层流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 8. 所有气体和大多数低分子量的液体均属牛顿型流体。 9. 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两相间传质过程包括气体的吸收、萃取、吸附、膜分离、生物膜反应。 10.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单相中的传质包括流体流过可溶性固体表面、溶质在流体中的溶解、气固相催化反应。 11. 传质边界层的名义厚度定义为 12. 温度影响流体密度、粘度,进而影响沉降速度。 13. 环境工程领域的过滤中,使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固体颗粒、织物介质、多孔固体介质、多孔膜。 14. 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中的固体颗粒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 天然颗粒包括石英砂、无烟煤、磁铁矿粒等,人工颗粒包括聚苯乙烯发泡塑料球等。 15、过滤的主要类型按过滤机理分有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有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压力差过滤,离心过滤。 16. 吸收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有净化有害气体、回收有用物质、曝气充氧。 17. 吸收过程一般可分解为气相内的传递、相际传递、液相内的传递三个基本步骤。 18. 吸收塔中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有逆流、并流。 19.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硅胶、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 20. 吸附过程有外扩散、内扩散、吸附几个基本步骤。 21. 空间时间是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具有时间的单位,但不是反应时间也不是接触时间,可视为处理与反应器体积相同的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空间速度是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单位为时间的倒数。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几倍于反应器体积的物料,反映了一个反应器的强度。空速越大,反应器的负荷越大。 22.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和状态,反应器可分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理想流反应器分为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mr ,,0,()0.99() A A i A A i c c c c -=-

环境工程原理 重点 整理

第七章 过滤分类:1、按过滤机理分: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2、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压力差过滤、离心过滤。 表面过滤(滤饼过滤):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滤饼层易形成的情况下 深层过滤:常发生在滤料内部、固体颗粒物浓度稀的情况下。它是利用过滤介质间的间隙进行过滤的过程。 过滤比阻是单位厚度过滤介质或滤饼层的阻力 目数:泰勒标准筛系列的各个筛以筛网上每英寸长度的孔数为其筛号,也称目数。 过滤水头损失曲线偏离理想曲线的原因在滤料表面有悬浮物沉积,造成表面的堵塞 可压缩滤饼:S=0.2~0.8 不可压缩滤饼:S=0 第八章 1.吸收:吸收是根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 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 2.吸收的类型: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作用分: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按混合气体中 被吸收组分的数目分: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按在吸收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分: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在这些吸收过程中,单组分的等温物理吸收过程是最简单的吸收过程,也是其他吸收过程的基础。 3.溶质在气、液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就决定了溶质在相间传质过程的方向、极限以及传质推 动力的大小,是研究吸收传质过程的基础。 4.气-液平衡:在一定的条件(温度、压力等)下,气相溶质与液相吸收剂接触,溶质不 断地溶解在吸收剂中,同时溶解在吸收剂中的溶质也在向气相挥发。随着气相中溶质分压的不断减小,吸收剂中溶质浓度的不断增加,气相溶质向吸收剂的溶解速率与溶质从吸收剂向气相的挥发速率趋于相等,即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和液相中溶质的浓度都不再变化,保持恒定。此时的状态为气、液两相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5.亨利定律:在稀溶液条件下,温度一定,总压不大时,气体溶质的平衡分压和溶解度成 正比,其相平衡曲线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一关系称为亨利定律。 6.亨利定律三种形式和三者的关系:1)PA*=EXa,PA*——溶质A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 Pa;XA——溶质A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E——亨利系数,Pa。2)PA*=CA/H,H——溶解度系数,kmol/(m3.Pa).3)yA*=mxA,yA——与溶质平衡的气相中的溶质的摩尔分数,m——相平衡常数,无量纲。三者系数的关系:E=mp E=c0/H,c0——液相总物质的量的浓度,kmol/m3 (P270可能有补充) 7.吸收过程的机理:吸收过程是一种典型的溶质由气相向液相的两相传递过程,这个过程 可以分解为以下3个基本步骤:1、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至气、液两相界面的气相一侧,即气相内的传递;2、溶质在两相界面由气相溶解于液相,即相际传递;3、溶质由相界面的液相一侧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传递。 8.双膜理论:1、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有一 层虚拟的停滞气膜和停滞液膜。溶质分子以稳态的分子扩散连续通过这两层膜。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在瞬间即可达到平衡,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溶质在界面上两相的组成存在平衡关系。3、在膜层以外,气、液两相流体都充分湍动,不存在浓度梯度,组成均一,没有传质阻力;溶质在每一相中的传质阻力都集中在虚拟的停滞膜内。(示意图在P274的图8.2.2)

环境工程实验室工作总结

环境工程实验室工作总结 周贵忠 2008.08.15 1环境工程实验室发展背景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随着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而诞生,因此在新成立学 院之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由化学院综合实验室开设,没有专门专业实验室,也就是说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2006年4月底,环境工程专业与化学院分家,具体分家原则是原有实验室面积及设备归原学院管理,环境工程专业分家的结果是得到近35万元设备(包括陈旧已使用过仪器设备),0平方米实验室用房。2006年8月通过招投标形式,环境工程实验室到位水处理设备2万余元。 本人是在以上条件和背景下开展实验室工作的。 2工作总结 2.1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发展:三年间,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实验员配备、实验室面积、实验经费等发生了质的飞跃:L I I实验员 □实验室(间)口实 验经费(万) 2.2.1实验室筹建工作 2006年11月,环境学院组织人员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室建设。 2007.3月起,开始规划环境工程实验室实验室,主要参与了实验室工程图纸、实验室内部设计、试验仪器安装调试、铭牌制作等工作,其中建设的水污染控制实验室成为典型实验室。 2.2.2实验室面积 2006年4月前,环境工程在化学院,没有建设专业实验室。 环境学院成立后2006.4~2007.6,暂时在印刷楼有2间放置仪器设备的房子。 目前环境工程与其他2个专业一样,拥有16间本科用专业实验室,面积达到360m2。 2.2.3固定资产 环境学院成立前,环境工程专业在化学院,固定资产很少。 2006年4月环境学院成立,新学院成立从化学院交接一部分实验设备(共计35 万

环境学原理

环境学原理 2005环境学原理 1、臭氧层存在的意义、形式和破坏机理,举例说 明。 2、分析POPS特征及生态效应 3、比较国民经济核算与绿色GDP不同点 4、论述我国流域环境问题及策略 5、举例说明复合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6、简述跨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面临的环境问题 7、举例论述水环境监测方案制定的程序与原则 8、论述环境危机的类型与实质 2006环境学原理 一、简述题 1. 资源耗竭型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2. 环境科学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原则 3. 生态城市环境管理基本原则 4. 清洁生产法与审计 5. 中国农村主要环境问题 6.环境物理污染类型与危害 二、论述题(任选两题) 1. 试述中国十一五期间面临的主要环境危机与对策 2. 以松花江为例,论述流域环境污染扩散涉及的环境学基本原理 3. 试述环境影响评价法对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 4. 以你周围环境问题和实际工作的实例,论述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及其保障条件 2007环境学原理 一、简答 1.阐述下垫面形状改变的环境效应 2.环境安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分析植被覆盖率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4.举例说明流域/区域环境污染监测布点原则 二、论述(任选两题) 1.论述点源与面源的异同点与控制对策 2.论述地球不同圈层中环境污染扩散与转化规律3.通过1-2个实例阐述中国农村环境污染控制中适用的环境学原理 2008环境学原理 一、简述1. 城市地表径流的初降雨效应 2. 河口环境污染监测指标与选取原则 3. 循环经济基本原则规划要点与技术路线 4. 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承载力辨析 二、论述题(5必答,1-4任选其一) 1. 论述流域非点源污染形成机理 2. 阐述POPs典型污染物的生态效应 3. 近年来中国进入重大环境事故频发,请分析其规律、本质并提出对策。 4. 试论述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1-2个热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5. 结合你的专业背景,分析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对方案(格式按照科技论文写,题目自拟,包括中英文摘要和论文框架) 2010环境学原理 一简述题 1.根据循环经济学原理,中国节能减排政策。 2.根据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简述环境监测面临的挑战。 3.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简述流域上下游的生态补偿。 4.根据北京现在的大气环境质量,简述奥运后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 二论述题 1.从哥本哈根会议后,论述中国面临的碳减排的挑战。 2.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写一篇中英文综述。 3.论述下1-2个环境科学难题。 2011环境学原理 一、简答题(4小题,任选2题,共40分) 1、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分析企业清洁生产的关键 2、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分析环境监测如何保障公众安全 3、? 4、? 二、论述题(4小题,任选2题,共60分) 1、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分析环境科学或环境工程领域1-2个难题; 2、展望中国十二五期间的环境风险。 3、? 4、?

环境工程原理必看

简答题 1.简述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概念及其各自内容。 环境科学的定义:就是以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为对象,研究其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利用和改造的科学。环境科学要探索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化规律;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区域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环境工程的定义:运用工程和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防治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技术、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防治技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等传统的内容,还包括生态修复与构建理论与技术、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等。 2.什么是浊度?浊度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浊度是用以表示水的浑浊程度的单位。浊度是由于不溶性物质的存在而引起液体的透明度降低的一种量度。不溶性物质是指悬浮于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泥沙、腐殖质、浮游藻类等)和胶体颗粒物。常见的单位有以下几种:JTU-杰克逊浊度,NTU-散射浊度,FTU-乌洛托品-硫酸肼配制浊度。1JTU=1mg/L的白陶土悬浮体。40度FTU=40度NTU≈40度JTU 3.简述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底物从废水中被去除的实质就是有机底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污水得到了净化,微生物获得了能量而合成新的细胞,活性污泥得到了增长。 一般将这整个净化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吸附;(吸附) 2)微生物代谢;(稳定) 3)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与浓缩(分离) 简述除尘的本质机理。 4.简述除尘的本质机理。 将含尘气体引入一种或几种力作用的机器,使颗粒相对运载气流产生一定的位移,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最后沉降到捕集器表面上。其中作用力包括:外力(重力,离心力,惯性力,静电力,磁力,热力等),流体阻力,颗粒间相互作用力。 5.煤的工业分析是工业用煤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同时也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 标,试简要说明其测定内容。 在国家标准中,煤的工业分析是指包括煤的水分(M )、灰分(A )、挥发分(V )和固定碳(Fc ) 四个分析项目指标的测定的总称。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全硫分和发热量的测定,又叫煤的全工业分析。 6.工程上常把固体废物沼气化处理的生物化学反应分为液化阶段和气化阶段,试简 述液化阶段和气化阶段中的微生物类型及其在有机固体废物沼气化过程中的作用。 产液阶段:主要菌为非产甲烷菌,分为水解菌和酸化菌。主要的作用:为产甲烷菌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的氧化还原环境,为产甲烷菌消除部分有毒物质。和产甲烷菌共同维持发酵系统的

环境工程学科名人及其工作介绍

4.环境工程学科名人及其工作介绍 4.1陈俊一(Jeffrey Chen) 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土木系,1969年取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曾任美国DRAVO工程公司研发部经理,兼任匹兹堡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铝业公司(ALCOA)LANCY 环境公司研发部主任。现任水环纯(STS)泛亚销售部技术经理。目前研究重点在“深床生物膜应用于水处理及脱氮的科技”,在此领域内有多项著作专利,现为美国环境工程院院士。 4.2郝吉明(1946.8.25-) 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84年毕业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经过2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促成我国轻型车排放标准与欧洲标准的接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及控制策略方面有深入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代表性箸作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兼任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3陶葆楷 陶葆楷,1906年10月1日出生于江南水乡无锡,给排水工程与环境工程学家、工程教育家,是我国卫生工程、环境工程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培育的几代科技人才,为发展我国给水排水专业和环境工程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长期研究实践的总结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雨量实用计算公式,为改善我国环境工程的落后面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于1935年编写了我国最早的一本《给水工程学》中文教材,其中收集了我国的人工凿井法、井水提升法和井管保护设施等,在结合中国实际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他还编写了《卫生工程名词草案》一书。编写了《下水工程学》、《军事卫生工程》两本教材。参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他从50年代中期就着手进行暴雨强度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的研究,提出了适应于我国条件的暴雨公式,编写了“暴雨强度分析方法”,经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被收入设计规范,并自1975年在全国试行。此后,陶葆楷仍不懈地进行辛勤笔耕,他先后独自编写或与他人合编了《给水工程》(1954)、《排水工程》(1954)、《排水工程》(上册)(1965)、《排水管道工程》(1974)、《炼油厂污水处理基本知识》(1975)、《污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1979)等教科书及学术参考书,以及一大批学术论文。此外,他还担任全国给水排水专业的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经他参与讨论、审定的给水排水专业教科书、参考书则更是众多。 1976年以来,陶葆楷提出了在清华大学设立环境工程专业的倡议,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和批准,这样,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就于1977年在清华大学诞生了。至今,我国具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45所,陶葆楷是我国环境工程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4.4顾夏声 (1918年5月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环境工程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 他在工程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主持和指导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顾夏声主持的“城乡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机理及高效厌氧反应器研究”课题以及他指导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

左玉辉环境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sz《环境学》全书复习资料 六、生物环境 1.生物入侵的概念,途径及危害P194-197(名词解释、简答) 生物入侵又称为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繁殖,而且形成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 入侵途径主要有:(1)人为有意引入,包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引入物种,其目的是为了生物防治引入物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引入物种、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引入物种以及在战争中运用细菌或病毒等作为武器;(2)无意识引入,即通过国际人员往来、商品贸易渠道、交通工具、海洋垃圾等引入的;自然入侵,即自然界中的植物靠自身扩散传播慢慢侵入到其他生态系统、或是通过自然媒介和动物媒介传播的。 对环境的危害:(1)入侵物种形成大面积的优势种群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2)压迫、排斥本地物种,造成物种的单一化,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3)与本地物种争夺食物或直接取食本地物种。(4)破坏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燃性(5)影响遗传多样性(6)危害农林业和经济的发展(7)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生物多样性P199-204(填空) 主要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备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七、全球化 1.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目标、措施P240-241(简答)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坚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事关各方利益,需要各国联手应对。2坚持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凑个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3坚持公约主导地位。《气候公约》及其《精度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各做的法律基础,是最具权威性、普遍性、全国性的国际公约。4坚持科技创新。科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 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四章热量传递 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 1.什么是热传导? 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 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 第二节热传导 1.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2.分析导温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涵义及影响因素。 3.为什么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保温材料为什么需要防潮? 4.当平壁面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时,若分别按变量和平均导热系数计算,导热热通量和平壁内的温度分布有何差异。 5.若采用两种导热系数不同的材料为管道保温,试分析应如何布置效果最好。 第三节对流传热 1.简述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2.简述对流传热的机理、传热阻力的分布及强化传热的措施。 3.为什么流体层流流动时其传热过程较静止时增强? 4.传热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试分析传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5.试分析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6.分析圆直管内湍流流动的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量和管径的关系,若要提高对流传热系数,采取哪种措施最有效? 7.流体由直管流入短管和弯管,其对流传热系数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8.什么情况下保温层?度增加反而会使热损失加大?保温层的临界直径由什么决定? 9.间壁传热热阻包括哪几部分?若冷热流体分别为气体和液体,要强化换热过程,需在哪一侧采取措施?

环境工程认识实习报告大连工业大学

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实习是一种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我们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实习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当堂授课以及工人师傅门的现场现身说法全面而详细的了解相关工艺过程。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地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通过人事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 实习还能让我们早些了解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以外的知识,让我们也早些认识到我们将面临的工作问题,让我明白了以后读大学是要很认真的读,要有好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让你明白了以后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迎接以后的挑战,也让你知道了大学是为你们顺应科学发展的垫脚石和自身发展的机会。 同时,认识实习能培养我们全面思考的能力,培养我们灵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我们更详细的了解了和我们同专

业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虽然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我们了解的还不是很详细,但是我们对我们自己以后要做的工作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理论的学习,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习厂一:大连东泰夏家河污水处理厂

单位所在地: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市夏泊路23号单位类别:排水公司/污水处理厂 单位规模:20人以下 主营产品或服 水厂运营污泥处理 务: 需要产品或服 沼气中水 务: 工艺核心:本工程为大连东泰夏家河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采用德国CWSBR工艺,日处理能力为3万吨。本水厂在通常的PLC为主的过程控制的基础之上,配备了多套智能化软件搭建了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以达到最优化控制,并能为运营提供各种方便,节省运营成本。我公司主要负责全厂的电气和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控制系统的制作以及全厂电气的调试。该系统所有工艺参数以及工艺流程都可以通过上位计算机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014环境工程中级职称学员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工作 2014年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因此,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与世界接轨。 以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为目的,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在参加了环境工程专业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后,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了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必要性,既增加了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对环保事业发展的理解和信心,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工作业绩。这次培训在专业课上着重讲解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我通过这次学习,掌握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工作程序,并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初步的了解与掌握。从而更好地满足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下面我谈一下参加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及重要性 通过学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重点、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法律、规章、条例与细则。我们知道了如何依据建设项目实施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在环境管理要求上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类别进行介绍,并对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要求进行讲述。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并于197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NEPA)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要求所有联邦机构对所采取的行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环境影响评价首先是从建设项目领域开始的,指在建设项目兴建之前,就项目的选址、设计以及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设完成投产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分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演示教学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 总结

第II篇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 (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三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 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 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 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 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2.什么是“内摩擦力”?简述不同流态流体中“内摩擦力”的产生机理。 3.流体流动时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什么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牛顿型流体有哪些? 5.简述温度和压力对液体和气体黏度的影响。 第三节边界层理论 1. 什么是流动边界层?边界层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2.简述湍流边界层内的流态,以及流速分布和阻力特征。 3.边界层厚度是如何定义的?简述影响平壁边界层厚度的因素,并比较下列几组介质沿平壁面流动时,哪个边界层厚度较大: (1)污水和污泥; (2)水和油; (3)流速大和流速小的同种流体。 4. 为什么管道进口段附近的摩擦系数最大?

《环境学》左玉辉复习资料全

933 环境学(初试大纲) 考查目标 《环境学》是我校为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环境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主要考察学生对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熟练掌握程度,兼顾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学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环境污染含义、特征及作用机制。 3.掌握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相关知识。 4. 掌握全球环境问题产生根源及解决途径。 5. 掌握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6.具有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 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 方式为闭卷、笔试,可使用计算器。3.考试题型 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考查容 1.环境、环境问题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沉降、沙漠化等)的形成机制、危害与防治对策。历史上重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的根源。2.环境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3.资源的分类及特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联系。 4.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及物理环境等污染的含义、特征、类型、作用机制及控制方法。5.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点;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6.环境质量标准及环境基准相关知识。 7.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区别。 8.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科学发展观。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题.doc

59. 一球形石英颗粒,在空气中按斯托克斯定律沉降,若空气温度由20℃升至50℃,则其沉降速度将___________ 。 60. 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降尘室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而与__________无关。 61.03007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滤饼不可压缩,则恒速过滤过程中滤液体积由V1 增多至V2 =2V1 时则操作压差由ΔP1 增大至ΔP2 =_______。 62. 0308已知q为单位过滤面积所得滤液体积V/S,qe为Ve /S,Ve 为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滤液体积为Ve 时所形成的滤饼层的阻力等于过滤介质的阻力),在恒压过滤时,测得Δτ/Δq=3740q+200 则过滤常数K=_______,qe =_______。 63.03013 一个过滤操作周期中,“过滤时间越长生产能力越大”的看法是_____,“过滤时间越短,生产能力越大”的看法是_____。过滤时间有一个_____值,此时过滤机生产能力为______。 64.03014 过滤机操作循环中,如辅助时间τD越长则最宜的过滤时间将______。 65. 03015 对不可压缩性滤饼dV/dτ正比于ΔP的____方,对可压缩滤饼dV/dτ正比于ΔP的____方。1;1-S

66.03016 对恒压过滤,介质阻力可以忽略时,过滤量增大一倍,则过滤速率为原来的________。 67. 03017对恒压过滤,当过滤面积S增大一倍时,如滤饼不可压缩,则过滤速率增大为原来的____倍,如滤饼可压缩,过滤速率增大为原来的____倍。 69.03025按φs =Ap /A定义的球形度(此处下标p代表球形粒子),最大值为___φs 越小则颗粒形状与球形相差越___。1;大 70.03028在过滤的大部分时间中,______起到了主要过滤介质的作用。 72.03056计算颗粒沉降速度U t的斯托克斯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式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 Ut =d2(ρs -ρ)g/(18μ);层流区(或10- 4 <Ret <173.03038恒压过滤时,滤浆温度降低,则滤液粘度_______ ,过滤速率_______ 。 增加;减小 74.03081. 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过滤速率与S(过滤面积)成正比(B)过滤速率与S2成正比 (C)过滤速率与滤液体积成正比(D)过滤速率与滤布阻力成反比

环境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认识实习是大学生学习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能让我们学到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见识,为今后我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环境工程近两年的时间了,但目前对这个专业的了解还是很浅显,而且对今后从事的相关工作也很模糊,通过这次实习,是我对这个专业所对口的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 (一)观看中国环保之路30年的历程 实习时间:2013年9月2号下午 2号下午,学院领导组织我们环境工程专业的全体同学,观看了主题为中国环保法治30年的教育录像.通过观看录像,我深有感触.不仅了解到了老一辈环保事业工作者的艰辛工作环境和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而且重温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事业,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环境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逐步加大,。随着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就越来越高,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环保执法力度在不断加强,我国的环境水平一直在呈上升趋势. 在此次实习之前,我一直浅薄地以为我国真正开始重视环保是在近几年.而当我认真观看过了录像,我了解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的背后,环保事业也一直在快速的成长,壮大,中国的经济发展从来不是要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其中的一个事例就很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1973年10月, 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邓小平同志陪同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及夫人一行来到桂林。当时,桂林和全国一样正处于抓革命促生产的时期,漓江两岸风景区,建起了工厂。一座座烟囱直插云端,黑烟无情的吞蚀着石山的绿被。小平同志目睹这一幅幅惨景,心情异常沉痛,当着陪同的地方领导严肃地指出:“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文化名城,如果不把环境保护好,不把漓江治理好,即使工农业生产发展得再快,市政建设搞得再好,那也是功不抵过啊!”为了治理漓江, 为了发展桂林的旅游业, 邓小平和大家一起讨论着, 出主意, 想办法。 十多年来, 自治区、桂林市领导多次研究过漓江治理问题, 提出了重要决策, 各有关部门坚持不懈地开展了漓江水质常规监测、污染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沿江工业污染采取了果断的措施, 关、停、并、转、迁了27个污染严重的工厂、车间;建成了多个污水处理厂,增加了多套污水处理的设备.当时由于关闭了多个重污染的大型工业工厂 ,一度造成当地经济面临崩溃.但随着桂林山水建设的不断进步,来桂林旅游的中外客人不断增多,旅游事业又把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 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 1.转变环境观念 2.调整环境行为 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一、政府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二、企业 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 三、公众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 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 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 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二、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II篇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 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三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 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 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 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 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2.什么是“内摩擦力”?简述不同流态流体中“内摩擦力”的产生机理。 3.流体流动时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什么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牛顿型流体有哪些? 5.简述温度和压力对液体和气体黏度的影响。 第三节边界层理论 1. 什么是流动边界层?边界层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2.简述湍流边界层内的流态,以及流速分布和阻力特征。 3.边界层厚度是如何定义的?简述影响平壁边界层厚度的因素,并比较下列几组介质沿平壁面流动时,哪个边界层厚度较大: (1)污水和污泥; (2)水和油; (3)流速大和流速小的同种流体。 4. 为什么管道进口段附近的摩擦系数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