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体验应用中发展——以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为例

活动中体验应用中发展——以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为例
活动中体验应用中发展——以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为例

活动中体验应用中发展——以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为例

————————————————————————————————作者:————————————————————————————————日期:

活动中体验应用中发展——以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

为例-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网

活动中体验应用中发展——以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为例

安徽合肥市庐江县城北小学(231500)汪涛

在实际生活中,随机事件随处可见。“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教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整体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了解不确定事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以了解概率的初步概念;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能阐述其中的理由。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一、在现实需求中学习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事物入手,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教学。特别是一些有利于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例如,在教学“等可能性”时,教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现在袋子里有1个红球和5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你觉得摸到每种球的次数会怎样?”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台摸球,其他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得出

结论:袋子里黄球的个数多,摸到的次数就多;红球的个数少,摸到的次数就少。然后教师予以引导:“怎样才能使红球和黄球摸到的次数差不多呢?”生:“红球和黄球的个数一样多。”教师追问:“除了红球和黄球的个数一样多之外,对摸的次数有什么要求?”生:“摸的次数尽可能多。”“如果袋子中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摸一摸,你觉得结果会怎样?为什么?”……“可这仅仅是我们的估计和猜测,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学生自然产生做实验的需求。猜想是探索的开始,在猜想中激发探索的欲望。

上述教学中,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验证猜想,这样的引导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了学生急切探索的欲望。猜想,给了学生探索的方向,使探索有了明确的目的;猜想,给了学生探索的动力,使探索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二、在活动经历中体验

如今,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渠道变了,要在经历、探究数学的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形式变了,要在自己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构建数学知识的意义,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体验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如教材中“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所提供的就是根据问题的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的活动过程。

例如,在探究“等可能性”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明确活动要求:“袋子里有3

个红球和3个黄球,每人每次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员记录摸的结果,再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换下一个同学继续摸,每组一共摸40次。”教师再明确统计方法:“怎样才能记住每次摸球的结果呢?以前我们用过哪些方法来记录?”生答:“画‘√’,涂方块,打‘×’……”教师:“除了这几种记录数据的方法以外,今天我们要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怎样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数据呢?它的优点是什么?”这样就把统计的内容和认识可能性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认识统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又有利于通过统计的结果来分析、认识可能性的大小。接着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所有同学轮流摸;1号同学负责用“正”字法记录,记录后把摸球的结果填写在统计表里;2号同学数次数。“我们要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遵守游戏规则。”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活动时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才能顺利完成任务。然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把记录的结果填写在摸球结果统计表里。活动后各组进行汇报,教师进行汇总后再制成表格,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最后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在袋子中红球和黄球个数同样多的情况下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次数与摸到黄球的次数差不多,这就说明摸到红球和摸到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在袋子中红球和黄球个数同样多的情况下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和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只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会以主体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的进程中,其主动性、探索性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只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观察、猜测、实验、推理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能得到提高;只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可能体会到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才可能得到培养。这样,由学生通过

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比被动得到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

三、在交流反思中提升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合作与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并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实验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交流活动,学生的思维从无序走向有序,实现全体学生的共识、共享、共进。没有反思,就没有认识的提高。通过交流与反思,帮助学生有序、分层地进行总结、归纳、整理,不断实现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使知识形成体系,便于系统地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交流各自是怎么想的,实现以说“促” 思、以说“理” 思的目标。

例如,完成“等可能性”的实验后,教师提问:“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各小组将摸到红球的次数与摸到黄球的次数进行比较,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各小组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和发现,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反思:“总体来看,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与摸到黄球的次数差不多。想一想,怎样使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更接近呢?”生:“摸的次数再多一些。”教师相机介绍著名的抛硬币实验(如下表),并让学生思考:“如果有时间让我们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与摸到黄球的次数会怎样?”由此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等可能性。

再如,教学“可能性大小”时,袋子中有3个黄球和1个红球,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袋子里黄球的个数多,摸到的次数就多,也就是说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红球的个数少,摸到的次数就少,也就是说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袋子中有3个黄球和2个红球时,摸一摸,你觉得结果会怎样?为什么?如果袋子中有4个黄球、2个红球和1个白球,比一比,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实验之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在经历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对其中的数学思想、知识进行交流,使他们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四、在实践应用中发展

学习统计之后,教师应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统计,要特别注重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提高他们对统计的目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向课外。

例如,教学“可能性大小”后,教师设计了以下的趣味题:“小明和小军下棋,用掷骰子来决定谁先走。规则如下:抛到6,小明先走;抛不到6,小军先走。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你来帮他们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同时设计一道拓展题:“联华超市发了1000张奖券,其中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50名。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抽奖,大家预测一下得奖的可能性大不大?如果得奖,得到几等奖的可能性大,得到几等奖的可能性小?为什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以其丰富的内涵,成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基

本素质之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将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深刻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掌握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尽可能地得到发展。联系现实生活学习数学,既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能深化他们对可能性的认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教师在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重新组织教学素材,并围绕“现实情境——产生需求——猜想——实验——验证——分析原因——实践应用”这一数学思考的线索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引发其对事情发展趋势的关注,再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结果的合理性,引导学生在交流反思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责编杜华)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 凤凰岭中心小学张爱华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在活动中,能正确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在游戏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的理解。 2、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事件的发生有多种的可能,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实验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公平”的意识,再通过各样的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游戏必须公平才合理。 教具准备: 各色球、转盘、游戏转盘、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1、老师想认识一下各位,能介绍一下自己吗?(生随意介绍)

2、在生活中,只有合理的分配一些事情才能令大家满意。在数学中会不会也有这种情况呢?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体会游戏的公平性 活动一:让我们来说一说 多媒体展示课件 活动二:猜球比赛(4个红球、1个黄球)隐藏 (出示袋子)老师在五个盒子里装了一些球,想不想进行一次摸球比赛! ①规则:全班分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女生各派10个代表摸球,每人各摸1次。摸到红球多算女生赢、摸到白球多算男生赢,其余学生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出现? ②记录可要有方法,你想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记录呢?(学生介绍) ③师摇匀袋子,男女生依次摸球;同桌合作记录:一人记录,另一人监督他记录的是否正确。(指名一组上台记录) 师:谁赢了呀?女生你们真厉害,祝贺你们获得胜利。 ④男生好像有些疑惑了,你们想说什么吗?你怎么觉得不公平了?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3篇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3篇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1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

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

统计与概率整章导学案B4

姓名:班级:组别:等级: 25.1.1随机事件(1) 学习目标: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学习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 学习难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125-126页. 1、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落山;(2)某人的体温是100℃;(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4)水往低处流;(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6)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2.引发思考 我们把上面的事件(1)、(4)、(5)、(6)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2)、(3)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出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教师适当地加点拔和引导。) 活动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 (1)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思索、交流 (1)上述两个活动中的两个事件(3)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在哪里? (2)怎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呢? 姓名:班级:组别:等级: 25.1.1随机事件(2) 【学习目标】 通过“摸球”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了解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学习重点: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 学习难点:理解大量重复试验的必要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127页。 1. 摸球试验:袋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我们把“摸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摸到黑球”记为事件B,提出问题: (1)事件A和事件B是随机事件吗? (2)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二、合作探究 1 2、思考 (1)“10次摸球”的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的有几组?“20次摸球”的试验中呢?(2)你认为哪种试验更能获得较正确结论呢? (3)为了能够更大可能地获得正确结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3、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试验,你认为要判断同一试验中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必须怎么做? 4、对试验结果作定性分析。 在经过大量重复摸球以后,我们可以确定,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于事件B发生的可能性,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其原因是什么?

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面对整个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呈现在面前,使许多人的理想能够很快实现。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区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六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

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

统计与可能性,修改后导学案

课题: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 班级五年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学法指导: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结合问题自学课本98、99页。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3、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98、99页思考下列问题: 1、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 3、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几种?猜想那种出现的可能性大? 二、合作探究、展示(小组合作完成,再互相展示补充) 1、每两人为一组,限时2分钟连续进行抛硬币活动,并把每次抛硬币出现的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的表格中。 抛硬币实验的结果记录表 正面朝上次反面朝上次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接近。 4、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相同,不相同)的,其可能性都是。 5、盒子中有红、黄球各一个,闭着眼睛任意取一个,下列3个事件:1、取出的是黄球。2、取出的是白球。3、取出的不是红球就是黄球。哪一个是必然事件?哪一个是不可能事件?哪一个是不确定事件? 三、过关检测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课题: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 班级五年级姓名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学法指导:自学课本101页,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4、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x月24日余xx老师和25日陈xx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

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在这次培训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qq 群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接触过,但只是局限在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现在我们再次学习可能性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材在编排上围绕可能性这一知识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直观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事件, 这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用“可 台匕” 能”“一定” “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今天学习可能性从定向 到定量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2、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初步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目标: 1、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猜想、验证、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通过多种活动感受可能性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可能性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等可能性。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本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亲自实践体验,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自主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019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信息技术的应用体验后,你学到了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3篇关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欢迎 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这次教育信息技术中级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 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 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 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 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 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 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 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 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 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在聆听专家的讲座后,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 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计算机只 是我们获取信息最有效的工具。而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是以计算机 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3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3 篇 引导语:在某些事情我们会有所体会,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 1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专家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 秀教学案评选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白色的和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同桌有一个两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两个面上写“3”的小正方体;每组有一个布袋、4枝红色的铅笔和4枝蓝色的铅笔。 二、教学课题 (一)教学方面: 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二)教育方面: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发展方面: 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

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初步学习了收集、记录、分类整理信息以及用简单的表格或涂颜色的方块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在摸彩球、玩转盘、抛圆片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继续教学“可能性”,让学生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学会用“经常”“偶尔”“机会是相等的”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之前,我利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材料,找了很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在百度MP3网页中搜索背景音乐;在百度视频网页中搜索蓝猫动画,做成PPT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五、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心得

第一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心得 第一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4月24日余德兴老师和25日陈展虹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

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 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可能性导学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可能性》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以“猜测——推想——验证”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定”、“可能”、“不可能”是3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中不但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事例,同时还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真正做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2.本节课有多次操作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活动前的猜测与活动后的分析,有效地协助学生建立起“可能性”的概念。有了这两个重视,活动才具有了价值,从而将操作活动“从形式引向实质”,操作才具有了思维价值,活动才具有了“数学味”。 3.这节课的设计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导”中协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每个环节中,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主动而富有个性。 综观整节课的环节设置,我在努力追求一种简约化的课堂教学,便于教者把握。但是这种简约又不是一种简单,课的主体部分设计了多回合的摸球游戏,看似简单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游戏的背后都有明确的目标。摸球这样的游戏活动设计:课前准备不多,可操作性强,活动设计新颖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设计环环

相扣,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游戏活动结果浅而易见,便于学生回答问题。 这节课的设计我追寻教学目标的全方位达成,想让教学变得简单些,这节课不需要投影仪,也不需要多媒体课件,简简单单把课上得扎扎实实,这就是我追求一种“教学境界”。

统计与可能性课文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课文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四个袋子里分别装有4个球:1号袋有4个黑球;2号袋有4个白球;3号袋有3个黑球和1个白球;4号袋有1个1个黑球和3个白球 2.提问:从上面的某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五、全课小结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通过这学期的网上研修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科目。以下是了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一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有幸参加xx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河北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中,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

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导学案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导学案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New Curriculu m Standard PEP) fifth grade volume I "statisti cs and possibility" guidance plan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导学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概率的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3、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 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 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小组调查表,骰子,透明容器,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动手体验 情景一、同学们喜欢运动吗?

师:你们平时课后都喜欢那些运动?(提炼:跳皮筋投篮等) 每次玩之前要决定谁先来,你们是怎么解决这问题的? (猜拳:石头,剪刀,布,谁赢谁先。) 师:老师小时候也玩过,今天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玩猜拳游戏。找一个同学上来,其他同学做裁判玩游戏。 师:玩完了游戏,我们这是数学课,那我们应该讨论点数学问题,那在游戏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呢? 讨论:每次比赛前老师都有取胜的可能性是吗?取胜的可能性有多大? (孩子可能说是:1/2 1/3 …要请说出理由。) 理解等可能。 胜负平地可能性都是公平的,但是游戏的结果难以预料的。这就是游戏的魅力。 情景二:看过足球赛吗? (课件出示:抛硬币解决)那么大家觉得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 师:也就是说,硬币抛出后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师: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5篇(20200813040521)

[标签:标题] 篇一: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习感想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接到学校部署的“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学习任务,故而倍加珍惜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在教学中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体会到: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 意识。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 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通过学习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篇二: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培训心得体会 关市镇盘石完小綦恒柏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们各方 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简单 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 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1、通过本次的培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 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 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 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 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 甜头。听了六堂课后,充分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 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 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 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一)》教案

一、复习引入,提示课题。 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公司要了解一种产品的销售情况,就需要了解顾客群体,需求状况等数据,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的初步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图统计表 1.总体回顾。 师: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 (1)组织学生独立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我们学过简单的统计表,还有统计图。统计表里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图里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上述统计图表的优缺点。 2.学生自主整理。 师:同学们说的很全面,我们以前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把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下。 (1)独立整理 (2)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活动) (3)交流汇报。(师多找几个小组汇报,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整理方法,并完善板书。) 3.师:谁知道统计知识有什么用处? (1)找不同学生独立回答. (1)教师做适当评价和补充。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统计知识。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经常要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分析。又如,工厂要了解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年的生产进度或产量,就需要进行统计;要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计算产品的合格率等,也需要进行统计。”(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统计知识的用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出示例1中的各统计图表: (1)师:同学们,下面是对六(1)班同学进行调配所搜集的几项数据,分别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第一幅是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第二幅是什么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分析。. ②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但不能反映部分的具体数量。 (2)第三幅图是什么统计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②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各部分的数量,也可直观比较各部分的多少,但不能看出各部分总体的百分比。 (3)第四幅图是一个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实践心得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实践心 得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实践心得 xx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十三位专家(包括领导):袁先潋、蔡昆、程少波、赵晖、肖凯、肖新国、张浩、彭景、王金涛、彭林、吕立立、孙俊峰、王志兵,他们(她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

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 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