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十二五特大城市及城镇体系建设规划

宝鸡市十二五特大城市及城镇体系建设规划
宝鸡市十二五特大城市及城镇体系建设规划

宝鸡市“十二五”特大城市及城镇体系建设规划

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依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宝鸡市“十二五”特大城市及城镇体系建设规划》。本规划分宝鸡市“十二五”特大城市建设规划和宝鸡市“十二五”城镇体系建设规划两部分。

宝鸡市“十二五”特大城市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城市规划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按照“规划引领城市发展,项目带动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市场筹措建设资金”的总体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东扩南移北上步伐全面加快,大城市骨架已经拉开,城市规划日趋完善,城市功能和品位明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了经二路和中山路地区商业中心区、代家湾行政商务会展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清姜和姜谭老工业区、陈仓物流园区五大功能区,构建起了东西“四横”,南北“十纵”的交通路网骨架,先后规划建设了渭河公园、金台森林公园、金渭湖和金陵河、清姜河拦水坝及一批绿地广场,“一片水面、两条林带、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景观和框架初步形成。持续开展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宝鸡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入选了建国六十年60个“中国城市发展代表”。截止2010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2.3平方公里,市域城镇化水平46%。

(一)主要特点及成效

1.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空间结构初步优化。2003年,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原宝鸡县撤县设陈仓区,虢镇地区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城市发展空间得到很大拓展,市区面积从574平方公里扩大到3574平方公里。随着行政中心的东迁和高新二期、三期的建设,城市建设用地从2005年的65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9

2.3平方公里。同时,沿渭河、金陵河、清姜河、千河等水系、生态绿地的规划建设得到加强和有效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人居环境。

2.城市各项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得到提升。城市中心区的人均用地指标从2000年的79.6平方米提高到2009年的97.2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的人均指标增幅显著,市民居住、出行和生活便利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3.城市载体功能显著增强,交通枢纽地位得到巩固。“十一五”期间,我市的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宝兰二线、姜眉公路、关中旅游环线宝鸡段、宝天高速的建成通车,西宝高速改扩建、宝平高速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西宝高速客运铁路专线及南客站、宝汉高速公路、麟北运煤专线等区域性交通正在建设,我市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到巩固。随着行政中心和高新二期的建设,先后建成代家湾供热中心、大唐宝鸡热电厂、宝鸡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高新区污水处理厂、陈仓区污水处理厂等大型市政设施项目,为新城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保障。

4.城市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建设成效显著。老城区小道路改造全面完成,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北坡移民搬迁步伐加快,渭河市区段、铁路沿线、引渭渠综合治理效果显著,金渭湖、金陵河、清姜河橡胶坝全部建成,市区公园免费开放,南山北坡绿化进展顺利,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通过不断完善各类、各个层次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大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城市用地拓展受到自然地貌的限制,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宝鸡东西狭长,南北较窄,加之铁路、公路建设对有限的城市空间进行了分割,城市可建设用地较少,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对未来城市的空间发展形成了较强的约束,已不能适应城市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2.城市形态呈带型单中心空间结构,东西向交通不畅。我市是沿渭河东西向带型发展的单中心城市,由于城市东西向狭长,南北腹地较小,城市中心组团功能过于集中,交通通道主要在中心城区内部,东西向交通不畅。

3.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但用地不够集约,用地结构需要调整。通过对渭河、金陵河、清姜河等城市内河的治理,城市的居住环境达到了明显改善,城市空间质量有所提高,但用地布局仍然存在分布零散、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相互混杂,用地结构仍需调整。

4.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但利用不够。我市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人文历史资源丰富,但在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树立、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的结合上仍显不足,没有完全打造出具有宝鸡特色的城市景观和形象。

二、“十二五”时期特大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积极实施城镇化、工业化带动战略,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发展,项目带动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市场筹措建设资金”,着眼于把宝鸡建设成为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百万人口生态园林特大城市;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姜炎周秦文化基地,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突出产业支撑,优化区域结构,彰显人文特色,着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园林宜居特大城市。

三、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发展大跨越——将宝鸡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和华夏文明旅游城市。充分发挥宝鸡得天独厚的工业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深度挖掘宝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经济总量翻番,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

城镇化水平大提高——将宝鸡建设成百万人口特大城市。逐步实现凤翔县撤县设区的目标,陇县撤县建市,加快岐山县级行政中心搬迁,把蔡家坡建成25万人左右的宝鸡经济副中心,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关中西部城镇群。到2015年,宝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2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15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6%左右。

创新能力大提升——将宝鸡建设成为创新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居西部前列,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基础设施大突破——将宝鸡建设成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建成一批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完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承载功能,加大宝鸡支线机场建设力度,区域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快速增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提高,巩固提升宝鸡亚欧大陆桥的交通枢纽地位。

公共服务大完善——将宝鸡建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宝鸡。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较充分的就业,城乡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生态环境大优化——将宝鸡建设成西部生态文明先行区。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巩固保持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称号。

四、发展重点

1.优化调整城市产业布局。以打造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在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强化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在自主创新和发展品牌经济上走在前

列,实现由“宝鸡制造”向“宝鸡创造”的跨越。中心城市以做强做精,严格工业环保准入门槛,引导工业用地集中有序发展,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高效工业产业群为发展原则,以开发区、工业园区为载体,分类整合现状工业用地,加大城市中心区污染工业逐步向外搬迁力度。中心城市以外建立工业区作为工业发展载体,鼓励乡镇探索统一招商、集中建设、产业协调、财税分成的体制改革。将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向市区、县城和重点镇布局,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解决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问题,提高城市辐射带动力。大力发展旅游服务,在石鼓山片区依托青铜器博物院形成旅游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旅游特色产品销售市场和旅游服务地;打造以高铁客运站和行政中心为依托的商务中心区,以经二路为中心构成的商业中心区,提升商业档次和商业服务水平;依托对外交通枢纽,布局和发展陈仓综合物流集聚区,形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2.超前规划,打造城市交通网络骨架。重点衔接西安,对接区域,强化区域交通联系;通过“上塬、进山”建设,过境交通设施多方式整合、多通道协调,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跨越式发展;以设施建设促空间拓展,使对外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按照“超前规划、系统布局、择机建设”的原则,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实施西宝高速改扩建、宝平高速、宝汉高速等项目,建设西安—宝鸡—兰州铁路高速客运专线和宝鸡南客站,做好宝鸡环城高速、城际客运、渭河南岸铁路货运专线、麟北运煤专线、城市轻轨、合(阳)—凤(翔)高速、宝鸡支线机场等项目的前期规划研究准备工作;做好凤翔撤县设区的规划编制。

3.加快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张。按照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一带”指沿渭河两岸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一轴”指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五组团”包括: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蟠龙组团。城市建设重点是北上、东扩、南移。向北重点开发蟠龙塬,建设市级教育科研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形成城市新区,主要是做好蟠龙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向东重点开发蔡家坡片区,建设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形成城市副中心,完成陈仓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开展陈仓区陇海线以北、虢凤路东西两侧区域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完成蔡家坡——五丈原地区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向南重点建设宝鸡高速铁路客运站及区域的配套设施,主要是完成南客站片区15平方公里区域道路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

4.努力建设西部最佳宜居城市。按照“超前、科学、系统”的原则,努力抓好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城市环境品位。保护核心生态资源,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园林城市,重点是以高速铁路客运站地区、高新商务中心、行政中心和蟠龙组团中心为空间载体,通过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绿化以及开敞空间的打造,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五、“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内容

按照新修编的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十二五”期间,将规划建设完成一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公共基础设施。通过建设,到2015年,工业用地达到2393.2公顷,居住用地达到3165.3公顷,绿化用地达到1897.5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1.重点建设地区

(1)行政中心:完善行政中心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实施行政中心、代家湾片区旧城改造工作,推进代家湾行政中心上塬路建设。

(2)市级商务中心:位于代马组团南部,依托宝鸡南客站建设,按照《宝鸡市南客站1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南客站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发展南客站区域的长途客运、公交站场、道路、管线、变电站等公共、市政配套设施,启动建设该区域内的城中村改造、商务办公等。

(3)市级文化旅游中心:位于金渭组团东部石鼓山公园,依托中华石鼓阁、青铜博物院,建设炎帝故里、华人老家、周秦文化示范区等,发展自然生态观光游和历史文化游。

(4)陈仓物流园区:位于陈仓组团中部,安排会展、市场、物流配送和加工区用地,加快园区建设。按照《陈仓物流园区总体规划(2009—2020)》,利用5至10年时间,将陈仓物流园区建设成为集信息服务、商品交易、商务会展、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综合型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基地。

(5)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新城:位于磻溪河以东、乙家崖以西、渭河以南,秦岭北麓以北,以发展行政办公、商务、居住、文化科研、高新技术产业为多元功能的复合城市副中心。

(6)编制《蟠龙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蟠龙新区基础设施规划》,科学引领城市北上跨越式发展。建设北塬供水工程、排水工程、110KV蟠龙变电站、拓宽改造底店—县功公路塬上段等基础配套设施。

(7)城市绿地建设:重点建设千河湿地生态公园。启动编制《千河湿地生态公园规划》,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景观、涵养水源为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在《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千河湿地公园规划面积为12.2平方公里,其中公园核心区6.5平方公里,位于公园的北部,为公园配套的服务区1.1平方公里。

(8)依据《宝鸡市综合交通规划》、《宝鸡市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宝鸡市商业中心布点规划》、《宝鸡市医疗卫生布点规划》、《宝鸡市市场布点规划》、《宝鸡市公厕、垃圾台布点规划》、《宝鸡市建成区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完成城市建成区重点地段道路、学校、商业中心、医院、市场、公厕、绿地、停车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均衡发展。

(9)启动凤翔撤县设区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依据《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启动凤翔撤县设区。把凤翔作为宝鸡市的一个区,修编凤翔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套建设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收集管网工程、县城道路网络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天然气工程、供水工程等。

2.重点改造地区

(1)金渭组团现状工业用地:积极推动金渭组团原有企业和高新区一期工业用地的退二进三;逐步清退渭河、金陵河两岸工业用地和仓储堆场用地,利用石油机械厂与宝烟厂搬迁而置换出的大宗完整用地,整体开发建设,改造置换后的用地以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为主;改善滨水地区环境质量,增加滨水绿地的可达性,增设市民游憩和健身设施。

(2)居住片区:启动以中山路、上马营、代家湾和陈仓区等居住片区的改造,建设居住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

3.重点交通设施建设

(1)铁路设施:重点建设徐兰客运专线和宝鸡南站铁路枢纽等工程。

(2)公路设施:重点建设平—宝—汉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城区段改线、汽车客运南站和公路客运中心站等工程。

(3)城市道路:重点建设西宝高速公路改建快速路、蟠龙塬蟠龙大道。

(4)公共交通设施:重点建设宝鸡南客站一级公交枢纽工程。

宝鸡市“十二五”城镇体系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村镇规划建设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城镇化战略的带动下,全市小城镇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城镇空间结构已形成渭河川道区、渭北台塬地区、南北山区三个层次,城镇按经济发展水平规模形成蔡家坡地区、9个县城和10个重点镇、其它一般建制镇四个层次,现基本形成以宝鸡市区为中心,蔡家坡片区、凤翔县为副中心,陇海铁路为主轴,宝中、宝成铁路为次轴,建制镇为依托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长,城乡经济呈现良性互动态势。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建制镇102个,扣除中心城市(宝鸡市区)和9个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用地、人口,平均每210平方公里有一个建制镇,小城镇平均辐射半径为7.65公里。(一)主要特点及成效

1.城镇体系空间布局逐步成型。我市小城镇按空间结构分布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渭河川道区,该区域城镇数量及密度较高,工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条件良好,区域内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特色突出,整体竞争力优势明显,区域内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配套较好;二是渭北台塬地区,该区域城镇数量及密度较高,产业发展条件较好,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三是南北山区,该区域面积大、建制镇数量少且大多分布在

主要交通沿线,是各镇域的行政中心。小城镇按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蔡家坡地区,工业比较集中,市场比较健全,市政设施较为完善,常住人口在12万人以上,具有小城市的雏形;二是9个县城(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凤县、太白、麟游县城),10个重点镇(长青、阳平、常兴、绛帐、汤峪、法门、陈村、马家、蔡家坡、五丈原)有一定规模,市政基础设施、市场较为发达,已形成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三是其他一般建制镇,在区域经济中主要发挥着行政中心的作用。众多的小城镇兴起后,受城市工业的扩散效应影响,又内聚乡镇企业的内在潜力,增强了小城镇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城乡经济网络中形成了一个兼有城乡双重特色,沟通城乡联系的新层次,从而出现了以中心城市带动小城镇,以小城镇带动周围广大农村腹地的新格局。

2.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长,城乡经济呈现良性互动态势。我市小城镇的快速建设与发展,为城乡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尤其是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城乡时空距离,既加快了城镇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向周边地区和广大农村流动和聚集,又加快农村劳动力、农村资金向小城镇汇聚,从而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3.城镇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以工业带动区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小城镇规范有序的建设促进经济壮大,吸引工业项目纷纷落地。依托小城镇和“两区多园”建设,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已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1.中心城市具有较高的首位度,其他城镇规模较小。市域中心城市具有较高的首位度。从城镇人口分布来看,宝鸡中心城市是市域唯一的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城镇人口规模占市域城镇人口57%。市域缺乏中等城市,除中心城区周边镇以外,其他建制镇(包括县城)规模均较小,9个县城人口规模在1-8万之间。小城镇发展较慢,市区建成区和县城以外的85个建制镇平均城镇人口规模仅为0.3万人。考虑到宝鸡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自然地理条件,城镇人口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从演变趋势来看,市域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正处于逐步优化过程中,规划期内中心城市及平原地区的县城是人口集聚的重点城镇。

2.城镇职能水平发育较低,职能结构相对单一。从整体上看,现状城镇职能结构特征表现为职能水平发育较低,职能结构相对单一。中心城市的现代经济职能尚未形成规模,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等较高门槛的职能在城镇职能中的重要性还有待提高。各县城在县域中所承担的经济职能也明显弱于其行政职能,没有担负起县域生产要素流动分配枢纽的任务。现状城镇职能中,多数乡镇仍然带有浓厚的农业经济色彩,专业职能不明确,缺乏现代化产业元素的引入与支撑。在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由工矿点发展起来的工矿型城镇比例较高。各城镇功能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尚未形成分工合理的城镇职能结构体系。

3.城镇空间分布高度密集于市域中东部地区。宝鸡市域南、北、西部地区均为山地,中东部地区为平原、河谷地区,受地形影响,城镇的空间分布在中东部较为密集,南部、北部、西部地区城镇密度较低(见附表1)。将宝鸡市域分为中东部地区和南、北、西部山地区,可以看出,中东部地区的城镇分布密度和城镇化水平均高于南、北、西部地区。

二、“十二五”村镇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为突破口,以资源环境为前提,以差异发展为目标,以协调布局为核心,以设施提升为抓手,打造大中小结合、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关中西部城镇群,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全面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市域总人口预测

根据分析,宝鸡市域人口将在2020年前后达到自然增长高峰,在2010—2020年内迎来流动人口的较大规模净增长,而且市域人口将重点向中心城市及小城镇集中。依据宝鸡市人口增长的特点,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和就业增长弹性系数法等方法预测,并参考宝鸡计生局预测,2015年宝鸡市域常住总人口为410万人。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在于城镇的经济产业发展,吸引市域内部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集中,以及将吸引部分外来人口,人口净流入的规模逐步扩大。宝鸡市在强调城镇以就业为重要导向的产业发展同时,更需要强调城镇发展质量提升和居住环境改善优化,以吸引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高水平人才,宝鸡市域城镇化发展速度将快于陕西省平均水平,采用综合增长率法计算,并参考陕西省和关中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目标,2015年宝鸡市域总人口41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30万人。(三)市域城镇体系发展和村庄布局

1.城镇体系发展空间结构

根据市域自然地理条件和城镇发展基础,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主一副、一带两翼”。一主一副:一主为市域中心城市宝鸡中心城市,一副为市域次中心城市蔡家坡片区,两者功能互补,重点培育区域性服务职能,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市域发展极核,共同带动市域整体发展。一带两翼:一带为市域中部城镇发展带,是市域城镇发展的核心地区,重点发展宝鸡中心城市、蔡家坡片区、凤翔县城、岐山县城、眉县县城、扶风县城、县功镇、阳平镇、长青镇、陈村镇、益店镇、常兴镇、汤浴镇、降帐镇、法门镇等城镇;两翼分别为南部发展翼和北部发展翼,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提升重点镇发展水平,其中南部发展翼重点发展凤县县城、太白县城、凤州镇等城镇,北部发展翼重点发展千阳县城、陇县县城、麟游县城、东南镇、草碧镇、两亭镇等城镇。

2.城镇体系发展规模等级结构

“十二五”期间,市域城镇化进程将快速发展,山区县撤并25%的乡镇,平原县撤并30%的乡镇,全市将共有99个城镇,形成五级等级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即宝鸡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130万人。

(2)市域次中心城市:即蔡家坡片区,规划城市人口25万人。

(3)县域中心城市:包括凤翔县城、扶风县城、岐山县城、眉县县城、陇县县城、千阳县城、凤县县城、麟游县城和太白县城等9座,规划城镇人口2-20万人。

(4)重点镇:包括县功镇、阳平镇、柳林镇、长青镇、蔡家坡、法门镇、绛帐镇、常兴镇、汤峪镇、蟠龙镇、东南镇和凤州镇等12座,规划城镇人口0.5-2万人。

(5)一般镇:其他镇,规划城镇人口0.2-0.5万人。

3.市域城镇体系发展职能结构

规划将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工业型、商贸型、矿业型、旅游服务型和农贸型等6类,其中综合型城镇有宝鸡中心城市、凤翔县城、扶风县城、岐山县城、眉县县城、千阳县城、陇县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和太白县城等10座,工业型城镇有蔡家坡镇等12座,商贸型城镇有益店镇等10座,矿业型城镇有崔木镇等6座,旅游服务型城镇有汤峪镇等7座,农贸型城镇有慕仪镇等43座(见附表2)。

4.村庄布点规划

依据各县区村庄布点规划,“十二五”期间,市域村庄加快迁村并点,村庄数量从原有1700多个,减少为1397个行政村,5个社区和23个新型居民点。其中,凤翔县233个行政村数量保持不变,扶风县行政村由170个减少到154个,眉县行政村由123个减少到116个,岐山县144个行政村保持不变,千阳行政村由98个减少到73个,麟游县由100个行政村为86个行政村,陇县行政村由158个减少到136个,太白县由88个行政村减少为66个,凤县行政村由100个减少到73个,金台区行政村由78个减少为69个,陈仓区行政村由338个减少到247个,渭滨区政村总数由104个减少为5个新型社区和23个新型居民点。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引导作用,确保城乡可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按照城乡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强化县域经济发展,对原规划不断进行充实完善和深化提高,在规划时要重视城乡基础设施的布局与联系,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在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全市县城、重点镇逐步进行总体规划的修编,特别是合并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同时做好各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积极指导县上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使规划覆盖率达60%以上。

2.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载体功能。抢抓省级重点镇建设机遇,大力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路、水、电等硬件设施,着力改变目前小城镇脏乱差现象,改善小城镇居住环境。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吸引人口进入城镇,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城建设的意见》,加快县城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

3.切实做好迁村并点工作,积极引导农民进城进镇。针对我市村庄量多、规模小、综合实力不足、空间分布过于分散的现状,一是执行迁村并点政策,对于人口少,环境条件差的村庄予以迁建撤并。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进镇居住,对现有的一些有碍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进行取缔,拆除一切影响农民进城务工和居住的障碍,使进城农民工能进得来、留得住、安得下心,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向城镇聚集。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建立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进城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是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展就业渠道,发展劳动力市场,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做好城镇就业岗位的开发工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拓宽渠道。

4.积极搞好村庄建设整治,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千村百镇”建设整治为契机,依据村庄布点规划、村庄建设规划,通过积极支持村庄道路建设,整治村庄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公益设施建设,实施规范化管理,培育和谐文明的村风民俗。切实实施“三堆(草堆、土堆、粪堆)”清理,因地制宜搞“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告别脏乱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民安居工程,着力解决农村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的住房问题。

宝鸡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中等城市案例分析—宝鸡 设计艺术学院城市规划01班向洁华20125220107 一.概述 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市域:为宝鸡市所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3区和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麟游县、太白县和凤县9县,千阳县、面积为18172 平方公里。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

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宝鸡市市域行政区划规划空间结构 市域形成“一区两翼、五片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一区两翼:一区为市域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两翼为南部秦岭生态翼和北部北山生态翼;“一区两翼”构成了市域空间发展的整体格局。 (2)五片:市域中部城镇密集区内的五个重点功能区,为宝鸡中心城市、蔡家坡镇—岐山县城、凤翔县城—柳林镇—长青镇—陈村镇、扶风县城—法门寺、马家镇—眉县县城—常兴镇—绛帐镇,为规划期内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在现状基础上呈由点到面发展态势。 (3)多点:市域南部秦岭生态翼、北部北山生态翼中的重点发展城镇,包括陇县县城、千阳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太白县城等城镇,呈点状集聚化发展态势。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城建规划局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范本

城建规划局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2004年是我市率先发展的决战之年,也是我们面对繁重工作任务,不断接受挑战和自我加压的一年。作为办公室主任,我在加强学习、廉洁自律、综合协调、上传下达、督促检查和服务保障等方.net面做了一些工作。现述职如下,请大家评议指正。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是一名规划战线的新兵,我深深体会到规划局是一个业务技术很强的部门,要求我要不断熟悉掌握业务知识;规划局是一个事事与老百姓紧密相连的部门,要求我想群众之所想,强化服务意识;规划局和开发商、建设单位打交道多,要求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管好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的成熟是一名干部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为此,我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在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上,我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努力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做到每天的报纸必读,上级来文精读细研、全面掌握。同时,我一有空就参加业务会、论证会、现场办公会,主动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掌握基本的规划管理知识。从而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学理论、学业务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一起来;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统一起来,做到学用相长。二、放眼长远、严于律自,强化忧患意识和防腐能力从严治党,反对****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普通干部,理应做到身正、行直、言诤,倍加珍惜今天这份工作,从点滴细小之处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两个务必”、风清气正,踏实工作。作为办公室主任,起码在中层干部范围里要做好廉洁的表率。事实上,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大家都在看着我,我工作做得好坏,都在或深或浅的影响着周围的同志。所以我时时告诫自己,一定要洁身自好,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在

宝鸡市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宝鸡市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宝鸡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宜居特大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前瞻性、高水平引领城市科学发展,解决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结合宝鸡市城市规划建设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凡在宝鸡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除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标准等规定外,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节建设用地管理 第三条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控制指标严格执行陕西省住建厅《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规定。 第四条建筑基地面积未达到《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低限值要求的零散用地不得单独开发建设,小于500平方米的零散用地宜作为公共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和停车场、社区管理用房、公厕、垃圾收集和中转、配电所、雨水泵站等社会公共设施用地。 第五条依法批准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用地规划条件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暂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用地规划条件按照《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本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二节建筑间距管理 第六条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日照应满足大寒日不低于2小时的标准,旧城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宝鸡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宝鸡市矿产资源总体计划(2002-2010年) 一、编制《总体规划》的思路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要求,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和《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进行了系统编制,其编制《总体规划》的思路是: 1、将《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精神具体落实到实处。 2、根据宝鸡市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对2002—2010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作出具体规划,同时制定出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 二、《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1、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状况 我市基础地质调查评价程度比较高,已全部完成1:50万区域重力测量及1:20万航磁测量,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覆盖全市应测面积,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可测面积的25.72%,1:5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完成可测面积的20.47%,同时进行了不同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基本查清了我市的地质构造格架和主要矿产种类在全市的总体分布特征,为我市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2、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金属矿产的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秦岭山区(秦岭褶皱系)。全市共发现金属矿产12种,共发现金属矿产地63处,已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有10种(占已发现金属矿产种数的83.33%),经勘查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地有45处(占已发现金属矿产地总数的71.43%)。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2处,小型矿床31处。 已勘查金属矿产中金、铅锌等勘查程度较高,主要矿床达到勘探程度,勘查深度为100—300米,其它金属矿产勘查程度相对较低,但总体可达普查程度以上。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 黑色金属矿产:铁308万吨。 有色金属矿产:铜14万吨,铅81万吨,锌277万吨,锑732吨,伴生汞755吨。 贵金属矿产:金87吨,伴生银295吨。 稀散元素矿产:伴生镉2885吨,伴生镓39吨。 3、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非金属矿产勘查工作遍及全区,但在关中川原区(华北地台)相对比较集中。全市共发现非金属矿产30种(含亚种),共发现非金属矿产地119处,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18种(占已发现非金属矿产种数的60%),经勘查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地有43处(占已发现非金属矿产地总数的36.13%),其中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14处,小型矿床18处。已勘查非金属矿产中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制碱用灰岩、钠长石、透辉石等勘查程度较高,主要矿床达到详查程度以上,其它非金属矿产勘查程度很低,大部分在普查程度以下。探明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为: 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红柱石29万吨,冶金用白云岩854万吨,冶金用脉石英751万吨,冶金用大理岩20万吨,电石用灰岩43702万吨,制碱用灰岩40670万吨等。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磷47008万吨,硫铁矿(硫)280万吨,蛇纹岩800万吨等。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石墨381万吨,水泥用灰岩133619万吨,水泥配料用粘土3351万吨,玻璃用石英岩466万吨,钠长石556万吨,透辉石28980万吨,饰面用花岗岩247万立方米,饰面用大理岩1749万立方米,砖瓦用粘土239万立方米等。 4、能源矿产资源勘查状况 我市能源矿产主要为煤和地热两类。 (1)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带:一是陇县戚家坡—麟游北马坊的早、中侏罗世内陆盆地型低硫环保煤带;二是凤县倒回沟—太白县大院子的中石炭世山间盆地型优质无烟煤带;三是凤县马厂—扈家窑的早、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XXXX-2020)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成果(2010-2020) 1、规划期限和规划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2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 规划区: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 2、城市发展总目标 规划期内,将宝鸡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优良、文化特色突出的创新型现代化特大城市。 3、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410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56%,城镇人口为230万人。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425万人,宝鸡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2%,城

镇人口为265万人。 4、城市性质 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年均增长3.5%,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平方米;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年均增长3.0%,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10平方米。 6、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一带:为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市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会展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五组团:为福谭组团、金渭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和蟠龙组团。 7、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形成“双十双环一节点”的城市交通骨架,即:陇海线与宝中—宝成线形成了铁路十字骨架,铁路内环衔接;连霍线与宝平—宝汉线形成了公路十字骨架,公路外环过境;凤翔田家庄支线机场空运集散点。 考虑宝鸡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形态,以及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预期,规划1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走向基本沿东西向发展主轴布设,同时串联渭河两岸。快速公交系统(BRT)由5条走廊构成,总长78.3公里。

规划局年度城建规划工作计划

p 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规划项目编制,提高规划引领水平 一是完善区域各项规划。积极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重点项目的编制工作。主动配合XX市规划局开展新一轮《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等项目的编制工作,开展《吴江区城乡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十三五”时期城乡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方向、目标和任务。开展《吴江区综合交通规划研究》项目,梳理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为吴江未来交通发展指明方向。 二是推进镇区规划编制。(1)在总规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引导各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2)启动推进我区重点村、特色村等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提升农村居民居住环境质量。(3)协助平望、桃源推进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工作。 三是加强市政审批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拟定各项市政工程规划任务建议书,通过对上位规划的解读和各专项规划的融合,将规划的要求、指导内容等落实到任务书中,以便实施部门在设计和实施时获得更多的规划信息。积极配合太湖新城、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推进和完善各项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四是推进“1058”工程。推进XX区改造和苏州轨道交通四号线建设,按照整体工作部署,积极联系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努力做好有关项目推进、规划技术引导和业务协调等各项规划业务工作。 二、规范规划审批管理,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精简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在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下放的基础上,对流程进行梳理规范,最大程度地减少审批环节,减化审批程序,对网上运行的审批事项信息及时进行调整公布,与保留事项对照,达到一一对应。 二是主动作为,提高服务质量。主动与太湖新城相关部门对接,更好地服务于太湖新城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各镇区的联系,做好地块上市前的条件拟定工作,尽量做到条件拟定工作的零调整。加强与各镇区方案、施工图审核的技术交流,严把方案审批的第一关,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前期。 三是严格要求,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按照《XX市吴江区城乡规划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做好经营性用地项目和重大项目的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管理,积极研究新时期下竣工核实如何与时俱进的方式方法。 三、深化数字规划建设,提升规划信息化水平 一是继续完善智慧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完成数据整合建库、会议会审子系统和规划档案管理子系统的建设,推进系统平台功能完善以及正式运行,切实提高规管内数据的可操

凤翔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内容简介

凤翔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主要内容 本轮规划在充分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凤翔县城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镇发展条件、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做了充分的分析论证,对城市发展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并对凤翔县城建设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规划成果共提交基础资料汇编一本、说明书一本、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研究一本、图册一套(文本、图纸)。规划图纸内容包括:区位分析图、上位规划分析图、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等规划图纸48张,文本包括十六章节。主要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进行了阐述。 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主要从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县域空间管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县域旅游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十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二、中心城区规划 1.主要内容 ①规划年限:2015年—2030年。 近期:2015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②范围:南起雍城湖、西府大道以南约700米,北至三里河边,东至秦文路,西至雍城变电站。 ③城市发展定位:宝鸡副中心,西部地区白酒产业基地,关天经济区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④城市发展方向:东扩西进、北移南优、集中成片、规模发展。 ⑤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廊、两轴、三心、五区”。 ⑥其他内容 除上述主要内容外,规划还对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城区发展时序引导及规划管理措施建议等做了概述。 2.主要指标 ①人口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到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 ②用地指标 规划城市总建设用地21.49平方公里。 近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5.1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1平方米;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4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平方米。 其中:居住用地701.19公顷,人均用地面积35.06平方米;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47.46公顷,人均用地面积7.37平方米;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81.2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4.06平方米; 工业用地173.21公顷,人均用地面积8.66平方米; 物流仓储用地87.17公顷,人均用地面积4.36平方米;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436.89公顷,人均用地面积21.84平方米; 公用设施用地13.61公顷,人均用地面积0.68平方米; 绿地与广场用地307.85公顷,人均用地面积15.39平方米。

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管理 曹成伟

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管理曹成伟 发表时间:2018-12-25T11:02:14.6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曹成伟 [导读]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依据,其不仅和城市建设息息相关,还指导着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故而要重视城市规划工作,为建设城市和发展城市提供路径。 河南鑫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安阳市 456550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本依据,其不仅和城市建设息息相关,还指导着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故而要重视城市规划工作,为建设城市和发展城市提供路径。但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还伴随诸多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引起重视,不断强化城市的规划及相应建设,利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规划管理;控制措施 1导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而城市规划建设与规划管理则对城市未来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积极探索总结城市规划建设与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加以改进,推动城建规划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和建设效率,才能真正推动城市乃至全社会实现良好可持续发展。 2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指导力量,而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形象塑造、品味提高的基本依据。故而,要将城市的建设作为重点力量,执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城市规划建设。但长久以来,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并没实现有机结合,很多城市规划明确的建设项目并未得到落实,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条形分割的特征,投资效益差距很大,使得浪费损失现象频频发生。为控制这种现象,有机融合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关系,预防伴随重复建设而引起资金资源浪费现象,需要重视城市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依据统一、高效原则,统一管理城市中的各类工程,诸如供水供电工程等。如此,使得分散建设渐渐过渡向多元建设,各自为政渐渐过渡为归口管理。可以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指导力量,是其发展蓝图,是管理、建设城市的参考力量。因而,是否做好城市规划,将影响到城市的建设效果,关系到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城市的整体效能,因而要有机协调好二者的关系。 3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问题分析 3.1城建规划与项目建设执行存在不严肃、不规范之处 主要体现如下:首先,建设各类园区时跳出城市当前总体规划范畴,部分园区在招商引资项目方面存在管控不严等问题。部分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长,不顾城区总体规划随意拓展园区建设,同时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较低,土地闲置浪费问题比较严重。此外还有不少招商项目在未通过规划审批的情况下已经开工建设。其次,无视城建规划中关于强制性内容的规定违法进行项目建设。例如项目建设过程中占用城市规划“五线”,或破坏重要基础设施、历史文化遗迹和公共绿地等等。再者,未获取规划部门审批的情况下违法开建。如一些项目未获取规划审批,但为了经济利益提早开工建设,易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3.2区域规划有着相对较差的协调性 当前,在现代城市的规划进程当中,就一些大中型城市而言,它们基本都集中于我国的东部,这些地区有着相对较好的发展,相比而言,西部地区的发展就较为落后,区域规划有着相对较差的协调性,进而将影响到我国城市化结构的不断优化,使得城市化总体水平也难以有效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协调发展的瓶颈力量。 3.3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工作欠缺 前瞻性指的就是基于规划和建设之前做的基础性调研工作,从而能够及时把握人们的需求。目前,在我国,不少城市中都伴随着较为拥挤的现状,尽管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确实是直接的致发因素,但究根结底,还是因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前瞻性工作太过欠缺,比如没有调查好城市大约会有多少车辆,需要规划设计多少停车位等等。同时,伴随迅猛增长的城市人口数量,如果没有到位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对人们的生产及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难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管理控制措施分析 就城市规划而言,其需要在做好经济规划的同时相应做好环境规划,并且也要全面考虑社会规划,因而其有着较强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都很高,有着较广的涉及面和较强的技术特征,需要结合城建总体需求,结合建设客观规律,立足实际,展望未来,合理布局,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4.1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结合产业布局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发展中,不仅要将其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同时也要与产业布局相结合。从某种角度而言,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现阶段,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差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象,在日后规划与建设管理中,要充分结合所规划的城市产业布局情况。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布局情况,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从整体上体现了产业聚集效应。此外,打破城市规划,应在明确建设规划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城市经济发展问题,通过城市规划与经济空间布局的协调能力,从科学的角度上实现对不同阶层产业结构的调配能力。 4.2完善规划决策机制,以“多规合一”为目标推动城建规划 城建规划部门应充分借鉴公职人员代表、专家和相关学者意见,确保决策规划事务的合理有序,妥善解决管理部门裁量权过重、主管领导决策过于随意等问题。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推动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与此同时,还应逐步推动“多规合一”,深入学习试点经验与实践,对城乡空间区域布局加以优化,实现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城市规划向连续性与前瞻性方向发展,整合多个行业,将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规划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纳入同一张蓝图中。 4.3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结合区域发展 针对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区域协调性不足问题,在日后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应充分将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在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环境下,无论是城市彼此之间还是城市与周边乡村之间,其关系和联系均呈现出日益密切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区域协调性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日后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从区域协调性发展的角度,实现对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的整体性规划,是十分有必要的。通常情况下,在城市区域协调性发展方面,应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区域地理位置进行统筹性考

永宁县望远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城镇性质 (5) 第四章城镇规模 (5) 第五章城镇总体布局 (6) 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 (7) 第二节城镇用地总体布局 (7) 第六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8) 第一节居住用地 (8)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 (9) 第三节工业用地 (11) 第四节仓储物流用地 (11) 第七章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12) 第一节城镇综合交通规划策略 (12) 第二节城镇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三节城镇道路规划 (13) 第八章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14) 第九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6) 第三节雨水设施规划 (16) 第四节供电设施规划 (17)

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17)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17) 第七节环境保护规划 (18)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18) 第九节城市防灾规划 (19)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21) 第十二章附则 (21)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一: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表 (22) 附表二:现状用地汇总表 (22) 附表三: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23) 附表四:规划用地汇总表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本次规划的主要背景 1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空间发展战略。 2 永宁县城进入全面发展期,城市化快速发展。 3 望远镇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二条规划依据 以《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永宁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为依据,参考《永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1-2015》、《永宁县十二五规划》等相关专题研究,遵从银川市和国家的规划法规、条例。 第三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4-2019年; 远期20l9-2030年。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规划区范围是斋堂镇域行政管辖面积为105平方公里,镇中心区规划范围为887.4公顷。 镇域定位:银川市的外围组团,以医药、生物工程、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高新农业为主的新型工农业综合园区。 镇中心区定位:镇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银川市望远组团的经济中心。 第五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六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七条规划指导思想 生态优先,打造城市安全屏障:由于宁夏在全国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望远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运行。望远镇的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根

城建规划局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

述职述廉:________ 城建规划局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7 页

城建规划局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xx年是我市率先发展的决战之年,也是我们面对繁重工作任务,不断接受挑战和自我加压的一年。作为办公室主任,我在加强学习、廉洁自律、综合协调、上传下达、督促检查和服务保障等方wenmi.面做了一些工作。现述职如下,请大家评议指正。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是一名规划战线的新兵,我深深体会到规划局是一个业务技术很强的部门,要求我要不断熟悉掌握业务知识;规划局是一个事事与老百姓紧密相连的部门,要求我想群众之所想,强化服务意识;规划局和开发商、建设单位打交道多,要求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管好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的成熟是一名干部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为此,我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在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上,我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努力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做到每天的报纸必读,上级来文精读细研、全面掌握。同时,我一有空就参加业务会、论证会、现场办公会,主动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掌握基本的规划管理知识。从而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学理论、学业务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统一起来;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统一起来,做到学用相长。 二、放眼长远、严于律自,强化忧患意识和防腐能力从严治党,反 第 2 页共 7 页

完整word版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docx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5) 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 (6) 第三节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8)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 (8) 第五节城乡建设标准 (10) 第六节重点城镇发展指引 (11) 第七节产业布局规划 (13) 第八节综合交通规划 (14) 第九节旅游规划 (16) 第十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17) 第十一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7) 第十二节宝鸡-蔡家坡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发展建议 (24) 第十三节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建议 (25) 第十四节市域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建议 (26) 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 (28)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1)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结构 (32)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34)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34)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5)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38) 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40)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43) 第一节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43) 第二节对外交通规划 (44) 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6) 第九章中心城区城市景观与特色规划 (50) 第十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2)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53)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55)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5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5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59)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20 )文本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60)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60)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61)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61) 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63) 第八节环卫设施规划 (63)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5) 第一节综合防灾与安全保障 (65) 第二节抗震工程规划 (66) 第三节防洪工程规划 (67) 第四节消防工程规划 (67) 第五节人防工程规划 (6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时序 (70)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73) 第十七章附则 (75) 附表 1 :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76) 附表 2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78) 附表 3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80) 附表 4 :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2) 附表 5 :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 6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4)

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银川市为例

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以银川市为例1 赵健 摘要:目前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大都是结合新区开发建设进行的相关规划研究,而针对全市域开展的生态战略研究在规划业界还较少。本文以银川市为例,从最宏观的层面开展对银川的生态本底研究,创新性的提出生态战略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推进模式,进而提出银川全域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力求对于其他相关类型的规划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市域生态战略生态安全格局 一、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是指导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作为规划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并要求创新规划理念,“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展了生态城市和城区的建设实践。截至2012 年,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的地级(含)以上的城市共有280 个,提出将生态建设作为重大目标的城市占到所有地级市的97.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主管部门,从2012年起连续三年审批了16个生态试点城市、示范城区的申报,为生态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标杆作用【1】。 从理论和实践发展来看,国际生态城市已经逐渐从生态学界、城市规划界的理论探讨和示范项目阶段,逐渐开始走向引领世界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目前,全球已有许多城市正在按生态城市目标进行规划与建设,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巴西的库里蒂巴、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丹麦的哥本哈根、美国的克利夫兰和波特兰大都市区、日本的新九州地区等。但其实我国的生态城市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理念与方法也在进一步研究之中。目前的生态 1论文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典型类型村镇规划编制实施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2)》支持

宝鸡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研究

第21卷 第11期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Vo.l21 No.11 2007年11月Jour na l of A ri 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 m ent N ov.2007 文章编号:1003-7578(2007)11-101-05 宝鸡市人口城市化发展研究* 贾晓丹,卢新卫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062) 提 要:本文计算了宝鸡市55年来人口城市化水平,并与陕西省关中地区、陕西省其它城 市以及全国几个重点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宝鸡城市化发展趋势与关中地区基本一致;人 口城市化水平全省排名第四位;与全国重点城市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进一步分析宝鸡城市 化水平与GDP之间的关系及增长趋势,得出二者的相关关系。在分析宝鸡城市化发展缓慢的 原因之上给出宝鸡市良性发展城市化的提升战略研究。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宝鸡市 中图分类号:X144,X22 文献标识码:A 计算一个区域城市化的标准方法有很多[1-5]。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6,7]。人口城市化水平是比较各区域城市化的基本尺度。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首先表现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本文选择位于西北地区中部的陕西省宝鸡市作为研究城市,在计算了该市55年来人口城市化水平基础之上,着重分析宝鸡市与关中地区、陕西省城市化发展的关系以及与全国其他城市的横向比较及差距,力求找出宝鸡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并给出提升战略。 宝鸡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因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在此交汇,使之成为我国西部贯通东西、构架南北的交通枢纽。宝鸡市位于八百里秦川西部,属于陕西关中地区六个城市和地区之一。研究其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对其城市本身快速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也对关中地区乃至陕西省的城市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1宝鸡人口城市化发展分析 1.1人口城市化水平 55年来宝鸡人口城市化水平统计结果趋势(图1)。总体来说,宝鸡城市化水平经历了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1949年,宝鸡非农业人口仅为14.93万,城市化水平只有10.77%,2003年的非农业人口达88. 85万人,城市化水平增至24.20%。非农业人口增幅高达495%,高于同时期内总人口的年增长幅度(165%)。然而,相对而言城市化水平增幅不高,不到14%。50多年来宝鸡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有一定的差异,按照其城市化发展速度,将宝鸡的城市化过程大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年!1957年城市化上升,近10年时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57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年增长速率平均为1.89%。第二阶段,1957年!1980年城市化进程相当缓慢,10多年时间内城市化水平基本保持不变,在其间还出现三次下降趋势:分别是57-62年、70-75年和79-80年。在文革期间城市化水平倒退可以理解,但是紧接着的79年到80年出现较大降幅也许是文革中经济破坏的滞后效应所影响。第三阶段,1980年! 1988年,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其间出现一次85年到86年的明显下降。第四阶段,1989-2004城市化水平稳步上升,15年时间内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年增长率为0.02。 *收稿日期:2006-9-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XRK006)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861)资助。 作者简介:贾晓丹(1979-),女,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与修复。 E-m ai:l ji ax i aodan@https://www.360docs.net/doc/6212114790.html,.c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