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内容摘要】宝黛的爱情悲剧,在小说情节无论是从思想还是从

艺术上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形象,以及黛死钗嫁的爱情悲

剧在《红楼梦》的悲剧意识,悲剧结构中都处于中心地位。它是

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对于古代作品的理解,往往会因

为时间、地点、读者的不同而不同。所以现在的读者不容易全面

理解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因此,本文试从宝黛爱情的思想

基础,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及作者写作本书的思想局限性三个方

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红楼梦》恋爱悲剧社会意义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的中心故事,也动人的重要事件。《红楼梦》里描写了许多爱情故事,但是只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及其悲剧,才是作者呕心沥血,倾注了最大的艺术力量来加以描绘的,并且是最感动读者的爱情故事。但对这一故事的社会意义却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鲁迅说过:“《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目的书。谁是作者和读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就全书而言,单单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而论,看法也有种种:有人说写出了“色宝”,也有人说写出了“人性”。对于我们今天的青年人来说,由于时代、环境的隔膜,对于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可能更难理解了。这也正如鲁迅所说:“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和非洲腹地的黑人,我以为是不会懂得‘林黛玉型’的,健全而合理的好社会中人,也将不能懂得,他们大约要比我们听见秦始皇焚书、黄巢杀人更其隔膜。”今天的读者,对于黛玉和宝玉以及他们的爱情悲剧的确已不能完全懂得。但是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是客观存在的。

一、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以封建思想为基础。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不是一般的封建社会中公子、小姐的才子佳人的爱情,而是在封建贵族家庭内部所发生的两个叛逆青年的爱情。这一爱情,是以叛逆思想为基础的,如果有一方是“顺民”,这爱情便不存在了。

这里首先看看贾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贾宝玉虽然是贵族阶级的青年公子,但在他身上却存在着某些跟封建制度不相容的东西。首先,他对若干传统的封建观念表示了大胆的怀疑。他说:“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另出已意编纂出来的。”(十九回)在孔子以后,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了适合自己统治得需要,把儒家思想发展得愈来愈严密,从而也就越来越严重地桎梏着人们的心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宋元理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这里,宝玉虽然还没有否定孔子,但却对孔子以后的,诸如宋元理学这一类的思想已有不满,这正表现了他企图在一定程度上从某些封建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的愿望,从而也就违反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得的利益。其次,他对于封建秩序的若干方面采取了一种轻视的态度。兴儿批评他说:“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的去。”(六十六回)这也就是意味着,他并不严格遵守封建秩序所规定的主奴关系得准则,具有一定的平等的思想。而平等的思想观念却正是封建制度的对立物。第三他不愿意追

求功名利禄,而且“读书上进的人”他“就起个名字,叫做禄蠹”(十九回)。追求功名富贵,不是一条贵族阶级的必由之路,而且,就根本的意义说贵族阶级也正是依靠这批追求和已经获得功名富贵的人物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和保证对人民的剥削的。因此,宝玉得的这种表现,是跟贵族阶级的利益背道而弛的。

而为宝玉所爱的林黛玉,在性格中也体现了这样的成分。她鄙弃女子必须“稳重和平”之类封建道德的信条,“目无下尘”,对贾府中极有权势的王熙凤,她也当面斥为“贫嘴贱舌,惹人厌罢了”(二十五回)她不遵守封建道德中那些扼杀爱情的清规戒律,不仅与宝玉一同以赞赏的态度阅读《西厢记》,自己也热烈地追求爱情。尤其重要的是,在不愿追求功名利禄这一点上,她与宝玉站在同样的立场。而且,她与宝玉的爱情就是建立在这一思想基础上的:贾宝玉因“独有林黛玉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话,所以深敬黛玉”(三十六回)林黛玉听见贾宝玉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指劝他立身扬名的那些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话,我早和她生分了”(三十六回)林黛玉听了这话,又喜又惊,喜的是自已果然眼里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正是对于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把他们的感情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而且也说出了两人互相爱悦的最根本的原因。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突破了过去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旧套。过去的才佳小说的结构大抵就是“郎才女貌,一见倾心;小人拨乱,偷期私奔;状元及第,奉旨成婚”

这样的大团圆结局。即使是脍炙人口的《西厢记》、《牡丹亭》,也没有突破这样的框子。这些作品,自然也有值得肯定得的积极的一面,那就是从婚姻自主的角度提出了反封建的思想主题,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但是这些作者,由于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还没有认识到封建社会里,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整个封建制度造成的,是封建礼教的罪恶。因而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在爱情上都是个叛逆者,在政治上却都是个妥协者。他们的最后的大团圆结局实际上是顺应了整个封建制度,向封建制度作出了妥协,因此他们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是不彻底的,是无力的。而《红楼梦》就不同了,曹雪芹没有将《红楼梦》安排成为大团圆结局。相反,《红楼梦》确是个以悲剧结局收场的,其中的主要人物宝黛钗凤等没有一个幸免。为什么呢?因为曹雪芹看到了本阶级必然灭亡的征兆,因而《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不仅是爱情的悲剧,而且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不仅使宝黛爱情的描写,在艺术处理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作家在艺术构思上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使小说的反封建意义有了很大的提高。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两支曲子,就已经预示了这一爱情的不幸结局。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言,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终身误》)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枉凝眉》)

小说家在这里以充满感情的诗的语言,写出了他笔下主人公爱情的不幸。在这里,贾宝玉在婚恋上的感情倾向是很明显的。他不满意跟薛宝钗是婚姻,所以“纵然是举案齐眉”,但是“到底意难平”。贾宝玉真正热恋的是林黛玉,但是,封建社会,封建礼教是严酷无情的,他们不能如愿以偿,只得遗恨终身。“阆苑仙葩”的林黛玉,最后是被无情的夺去了生命;而贾宝玉却不得不被迫接受封建家长的安排,跟薛宝钗相结合。但是,在那样的社会里,婚姻和爱情不都是一致的。贾宝玉婚后,陪伴着他的是合乎封建规范的薛姐姐;而他心里怀念着的是超出世俗的知己妹妹,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痛苦的。还在黛玉去世以前,恋爱不得自由的环境已经使他们不得不常以眼泪洗面。在腐朽黑暗的旧社会里,决不是所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贾宝玉、林黛玉的自由恋爱跟封建社会的种种压迫势力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尽管两颗心儿紧紧相连,但却无法结成婚姻。一对真心相爱的青年,他们的爱情却只能伴随着凄苦的泪水。最后竟至于落得了这样不幸的结局,一个是悲愤而死,一个是离家出走。这样,《红楼梦》有关宝玉黛玉爱情及其悲剧的描写,就决不是那千篇一律的庸俗的才子佳人小说可比拟的。

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说比一般才子佳人小说所写的恋爱更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封建的

共同思想基础之上。他们不仅在爱情上反封建,而且对待仕途科举,功名富贵等问题上也具有叛逆的思想。这就是说,他们的爱情不只是一般怜才惜貌的爱情,乃是一对封建贵族阶级叛逆着的爱情。

在从前的诗歌小说中,爱情是有的,但比较起来,却和完全的爱情有差别。汉乐府里的“长命无绝衰”曾写出了男女之间真情实感。而向我国古代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文艺作品《西厢记》和《牡丹亭》确实要比较优秀的了,可是,如果比较一下的话,人们就会觉得,《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比起《西厢记》里张生、崔莺莺,或者《牡丹亭》里柳梦梅、杜丽娘的爱情故事,其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要深刻得多。

《西厢记》里张生和崔莺莺的相爱,主要的只是由于双方的相貌才情。《牡丹亭》写柳梦梅、杜丽娘爱情的思想内涵,也是比较简单的。杜丽娘就对柳梦梅说,“爱的你一品人才”,看上的是你“年少多情”。而且这两对恋人的主人公,结果都跟封建势力和谐一致,张生、柳生最后都赴举成名,就成了他们各自的“夫荣妻贵”的大团圆结局。

可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就不同了。他们的爱情是具有封建的思想基础的。贾宝玉之所以爱林黛玉,主要的并不是由于林黛玉的美丽,林黛玉之所以爱贾宝玉,主要的也不是由于贾宝玉的品貌才情。在曹雪芹笔下,林黛玉这个少女诚然是美丽动人的;但是在《红楼梦》里,薛宝钗外貌的美丽完全比得上林黛玉,有些地方似乎比林黛玉还美丽一些。然而,贾宝玉真心爱着的却不是宝姐姐,而是林妹妹。这主要因为薛宝钗的人生理想跟贾宝玉是不协调的,冲突的,而林黛玉

的人生理想跟他是一致的。而林黛玉之所以把爱情献给贾宝玉,献给这个被众人视为“不肖”、“孽帐”的贾宝玉,并不是由于宝二爷在贾氏家庭的地位,而是因为宝哥哥不仅跟她自幼耳鬓厮磨,一起长大,因为感情更加亲密;最主要的是,她觉得贾宝玉是一个知己。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既然是以封建思想作为思想基础,在他们活着的那个社会,那个阶级里,他们能够把功名富贵、仕途经济、八股文章之类的东西,毫不留恋地抛在脑后,而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科举制度这些进步的思想作为爱情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封建社会、封建家庭自然就更不会允许他们有爱情婚姻的幸福。

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性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婚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在这方面,始终存在着家长包办和本人自主的矛盾。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家长包办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它是由儒家的“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想见”(《礼记.坊记》)礼教而来的,儒家的这种礼教的产生,和为了纠正“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乱婚现象有关。但这种礼教在表现出它进步性的同时,也显示出它的不合理性。它排斥了男女双方在婚姻上的自主,甚至排斥了男女双方表达爱情的权利,竞发展到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地步,宋代以来出现的“理学”——正统儒学的变种,更把男女爱情看作是需要扑灭的“人欲”。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下,中国封建社会里的男女婚姻不是当事人双方思想和感情相投相爱的结果。而且纯粹受代表阶级和家

族利益的家长强制而成。一般说来,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在阶级社会里,男女之间的婚姻,必然会受到阶级利益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不可能有个人绝对的自由选择,但合理的情况应该是,在当事人自主的基础上,阶级利益和个人喜爱的统一,由此产生的婚姻。家长包办的婚姻常常会造成各种悲剧事件,这里可能是男女双方没有互爱的感情的悲剧,也可能社会思想不投合的悲剧,等等。至于封建礼教剥夺男女之间表达爱的权利,这种不合理的反常的现象更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痛苦,产生了许多爱情上的悲剧事件。

正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他们两人情投意和,心心相印,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共同的价值取向,本应该为连理的。可是,最后却被生生拆散。贾宝玉不得不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薛宝钗,这是为什么呢?论容貌,林黛玉与薛宝钗不相上下,论才学,薛宝钗有时更胜一筹。这是因为薛宝钗的思想言行完全符合封建道德的规范。她总是劝贾宝玉好好读书。劝他走封建科举之路,劝他讲究“仕途经济”劝他不要辜负整个家族的热切的希望,做一个贵族官僚家庭的孝子贤孙。她尊上爱下,食物专挑老祖宗爱吃的说,点戏专挑老祖宗爱听的点。凡此种种,无不表现出薛宝钗的特征—-一个标准的封建社会的淑女。而林黛玉呢,却是一个标准的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对于贾宝玉那些在别人眼中的古怪言行,她给予完全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这样,他们不幸的结局就不可避免。封建统治阶级固然很强调所谓“风化”,所谓“男女之防”;但如果不触犯更多的或者更根本的封建秩序,仅仅在男女关系上有些逾闲越检,对于本阶级男子,还是完全可以赦免

的。而贾宝玉却不但在林黛玉死后还爱着她,而且他对一系列的封建制度都不满和反对。但对这样一个叛逆者,林黛玉却同情他、支持他、爱他。而且她本人也并不是一个驯服非女儿,等待着她的自然也就只有不幸的命运了。在这个意义上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所不能容许的叛逆者的悲剧。

如果更进一步说,假设贾宝玉和林黛玉能够达到婚姻的结局,又将怎样呢?具体的情形我们不必预料,但只有一点预料可以肯定,这扔是一个悲剧,只是采取另外一条发展道路而已。――即使贾宝玉和林黛玉如愿以偿地结为伴侣,悲剧仍不可改变。

因为我们很难想象,这两个青年人结婚后,将怎样在那个荣国府里安排他们的生活。“潦倒不通事务”的贾宝玉如何在那个社会里安身立命。结婚之前,他们可以依仗封建家长的宠爱来享有一定的特权,利用这些特权使他衣食无忧,依靠这些特权来给被压迫者以温情和庇护,他可以打破成规,被准许进行为封建主义社会秩序所不容的一些自由的活动(包括他和林黛玉的爱情)。

但是,他的特权哪儿来的呢?显然,是封建主义统治势力的支持。

这是可悲的矛盾: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依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表现在林黛玉的爱情上则是他不愿意接受封建家长所安排的“金玉良缘”与薛宝钗成婚,而他与“木石前盟”的林黛玉成婚却又只能期待着封建家长的主持或批准。在成婚上都是如此,成婚之后更难想象,他与林黛玉能过得幸福。

让我们再来看看林黛玉吧,“孤标傲世”的林黛玉难道可以永远

呆在满架图书的旁边,过着她那灵智与感情的生活吗?她将怎样实践那一社会对于一个出嫁后的妇女所要求的一套“温柔贤淑”之礼呢?既然林黛玉即使为了爱情也不肯在贾母、王夫人的面前卖乖讨好,难道她可以做媳妇改变自已吗?而处在日暮穷途的荣国府中,她和贾宝玉能过得幸福吗?……这一切,又是新的矛盾,新的冲突,新的痛苦。而最后,悲剧的结局是无疑的,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罢了。

这不可改变的悲剧的根源,总是由于在十八世纪的中国土地上,找不到一块可以容纳贾宝玉和林黛玉生活道路的国土。

因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性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三、宝黛爱情悲剧的意义,有它先进的一面,也存在着局限性。

诚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自有它可歌可泣的地方,但是对于他们爱情悲剧的意义,我们不但应该看到它先进的一面,也应看到它也存在着局限性。而这又和作者描写这一爱情悲剧非观点和局限性有关。

在我们今天看来,《红楼梦》里四大家族子弟的婚姻问题,是只能在政治交易中得到解决的,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设想,都只能是幻想。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达到爱情的目的,那就首先要从根本上拔掉爱情的障碍,也即是要摆脱四大家族的政治势力,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因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虽然赋有新的思想,但这一理想的实现却非常遥远。人物本身并不知道怎样去实现他们的理想。作者写他们只是在盲目的反抗,在反抗中,尽管他

们可以立有多少海誓山盟,但他们也像是暗自知道,他们的目的是根本达不到的;即使在中途的欢乐中也早已潜伏着悲剧的影子。

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他最后把这个问题拆诸命运。于是悲观主义产生了。因此,写宝玉有时似有信心,誓不相负;有时又毫无信心的待死,写到失去信心的时候,人物的内心便弥漫着一层悲观主义的纱幕;而写到似有信心的时候,未来的生活又似乎尚有一丝希望。这是因为作者除了有时悲欢失望之外,有时也是有一丝幻想的。因此,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虽然明明处在遥遥欲坠的危巢之中,而作者又把这个瞬息即逝的栖息之出描写成一块温情的绿洲。可以看到,作者虽然厌倦了这大观园里的生活,但他对于他所写的某些生活片断也还是留恋不舍的。所以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才会产生这样的幻想的情绪。因而也导致了读者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存了一点幻想,或对大观园的生活有所欣美。这当然是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错误理解。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样的爱情要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得到解决呢?这样的问题不能指望《红楼梦》作者的具体解答。他能够写出这样的爱情没有出路,也就达到了现实主义大师二百年前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了。问题是,今天的读者应怎样从这一没有出路的爱情悲剧中得到自己的结论呢。对曹雪芹来说,他写《红楼梦》的时候面对着严酷的现实,抒发了诗人的义愤也就足够了;但是,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如果也仅仅满足于义愤,或沉浸于感伤,而不能提高一步,那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读者可以简单地从古代的作品中得出现代的结论,指责宝玉和黛玉必须进行社会革命,爱情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生在贾宝玉和林黛玉那个时代是不存在近代社会革命的条件的,那时的人物也不可能存在有革命的幻想的。不过,我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把爱情当作第一要义的读者来说,却应该认识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当时还没有近代的社会革命的条件,人物才作了牺牲的。还应该认识到:宝玉和黛玉虽然追求了婚姻的自由,但他们始终没有能够懂得,“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不论在哪种场合,婚姻都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婚姻的自由永远离不开社会革命的条件,在古代作品中描述青年男女追求的婚姻自由,只能是一种天真的幻想。也正因此,凡是现实主义作家都必须把这样的爱情追求写得毫无出路,而勉强写出一条出路的,往往是出于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所谓大团圆结局,其实是虚假的。不但曹雪芹写不出封建社会争取婚姻自由的出路;就是过了一百几十年之后,革命的现实主义大师鲁迅也同样没有写出社会主义革命前夜争取婚姻自由的出路。因为,在鲁迅看来,单纯追求爱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再实生活中是早晚要破灭的。《伤逝》里的涓生和子君的恋爱的结局正说明了这个道理。由此看来,今天的读者对于古代作品中所描写的追求爱情自由的幻想,必须具有清醒的认识,采取批判的态度,如果读了《红楼梦》反而一味陶醉于“爱情至上”,把幻想当作现实,那是缺乏对古代作品的科学态度的。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他有极高的社会意义,他所

蕴藏的前所未有的新的理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参考文献】

①鲁迅《绛洞花主》小记〃《悬案解读红楼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②恩格斯:《致斐〃拉萨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4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二卷220页。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演讲时不要点击图片!)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打开《红楼梦》,(切换第二张)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篇明诣,点出作者希望通过此书道尽人间沧桑,希望世人醒悟的愿望。正如王国维所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其在论述宝、黛的爱情时强调: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的"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常人之情,常人之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然而,就在常人之情,常人之理中,造成宝黛爱情的悲剧根源又是什么呢? 《红楼梦》是一个作者没有完成的著作。从前八十回的描写来看,宝黛的爱情线索是既连续发展又若有所断的。宝玉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他与黛玉的感情发展也似一条耀眼红线令人眩目。 宝黛爱情在《红楼梦》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宝黛的爱情之悲也就在于他们的爱情之深。他们的爱情是从黛玉初进荣国府,(第三张)从黛玉第一眼看到宝玉开始的。黛玉眼中的宝玉,宝玉眼中的黛玉,都是那么的美丽、清俊、高雅、脱俗,也许前世的灌溉之恩就注定了他们今生的一见钟情。而后,黛玉的孤高,宝玉的温柔,和他们共同的执着思想——愤世嫉俗,使他们彼此成为知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日久生情,虽然双方有意,而且都那么执着,但黛玉的小性和宝玉的多情使他们感情的发展始终是一波三折。麒麟公案、金玉姻缘,每一点点小的事件都会使大观园内鸡飞蛋打,使他们情感的小舟几欲浪涨船翻。然而,他们感情却就是在这样的曲折的道路上一路坚强的走了过来。 在贾府中,贾家的男性腐朽不堪,当家的早已是女性。贾母处在贾家的最高权力地位上,是贾家的精神领袖。在她的面前,贾政连教训儿子的权力也被剥夺了。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贾母被描写成一手造就宝黛悲剧的真凶。由此,有人认为贾母是霸权主义推行者,是坚决反对宝黛爱情的人,是为了所谓的封建正统,为了她至高无上的尊严,为了她的一厢情愿,毅然舍弃了她心肝肉似的宝玉的幸福,舍弃了她疼爱的外孙女的性命,她一反往日那慈祥的面孔,决绝地作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但我以为,造就宝黛爱情悲剧的,并不在于贾母。 贾母是时时刻刻操心着宝玉的婚事的,时时刻刻袒护着两玉儿的。在第五十回见宝玉和薛宝琴在雪中同立、红梅掩映,贾母问起她的生辰八字,欲与宝玉求配,这就奇怪了,眼前有热辣辣等着的人偏不考虑,而对初来乍到的却兴趣盎然。实际上,贾母是明问宝琴,暗拒宝钗。如果说,在前八十回里,贾母一直都是看好宝钗,希望着宝钗将来能够许配给宝玉,我想这是有力的辨证。所以紫鹃说贾母是黛玉唯一可以信赖的人,这应该是有充分根据的,贾母始终是二玉的保护者。 贾母平日里疼黛玉还来不及,将来更不会加害黛玉。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描写中,二玉不理世情,生存能力极差,贾母岂会不知?她只想着自己在一日,保护他们一日,不让宝玉挨他父亲的打,不让宝玉去社会上去接触世情险恶,覆雨翻云;不让黛玉受贾府那些薄情的的长辈,势利眼的下人欺负。她每天都为他们操心。她在贾府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她在一日,二玉衣食无忧,没人敢侵犯他们;她一旦闭眼了呢?在贾府这样的温柔富贵乡里,贾母也是怕的。因为,她太知道,富贵后面的假象了。 老太太常抱怨着说:“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也就罢了。便又不咽这口气!”没有夸奖,没有客套,只有责备和泪水。这是真情流露啊!

宝黛爱情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可谓文坛奇葩。它自成书两百年以来,吸引了无数的“红迷”雅俗共赏,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哀绝的爱情故事更是倾注了曹雪芹毕生的才情,也使整部《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和社会意义更具魅力。当我们被他们的爱情故事牵动心弦,看着他们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成为知音、相互爱慕直至爱情破灭、黛玉憾死,在抱憾叹息的同时,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导演了这场悲剧,那段“木石前盟”到底哪里这样令人刻骨铭心,亘古流传? 剖析其时代本质,不难得出,这场悲剧其实有其时代的必然性:一.没落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思想自然发展的严重桎梏,封建的爱情婚姻制度,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观《红楼梦》全书,不难看出,宝黛之爱情是以共同的反封建主义叛逆精神为基础的,而这一点正预示了他们的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首先,宝黛爱情不以封建的“夫贵妻荣”为爱情基础。他们二人都不喜谈论“经济学问”、“仕途经济”、“官宰”等封建的东西,他们以有共同的思想而引为知己,他们爱情的基础就是他们共同的反封建主义叛逆精神。他们根本不以“夫贵妻荣”为规范,反而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其次,宝黛爱情不以封建的伦理、道德为标准,对“男女之大防”、“金玉姻缘”、“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等封建的伦理道德

规范不屑一顾,大胆地追求他们甜蜜的自由恋爱生活。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他们追求的不是封建的荣誉,而是纯洁的、真挚的爱情,是恋爱的自由和婚姻的自主。 从上述可知,他们的爱情背负着沉重的时代和历史的负担,在那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婚恋自由。历史发展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足以摆脱封建势力的民主性个性,特别是对婚姻自主的束缚压迫和野蛮扼杀,而宝黛的爱情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局限下的牺牲品。以他们当时的处境和能力,加上自身的寂寞、孤独、软弱远不能同封建礼教抗衡。要求婚姻自主而没有支持它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婚恋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影响儿女婚姻幸福的是那个泯灭人性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法,那才是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 二.家庭背景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就贾府上层人员的角度来看,贾府的上层人员中,最顶层是贾母,其下是邢王两位夫人。 (一)贾母 处于最顶层的贾母,她的意见是最重要的。中国封建宗法社会最讲究的是“多子多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便是人丁是否兴旺。黛玉如此衰弱且无可救治的病体,为避免贾宝玉婚姻的不幸,危及子孙的繁衍与健康,贾母断不会让贾宝玉与林黛玉结合的。而宝钗身体很好,又比黛玉更懂得怎样讨贾母的欢心,深得贾母喜爱。由于要组建家庭,又是如此的大家族,

论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试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内容提要】从《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性质出发,剖析了宝黛爱情悲剧形成的三个原囚。认为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是扼杀宝黛爱情的罪魁祸首,其次宝黛在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的叛逆性格是形成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最后资本主义的萌芽,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礼教的激烈冲突以及初步民主主义自身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是形成爱情悲剧的主观原因。 【关键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民主思想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以家庭题材反映人世诸相的文学巨著。作者曹雪芹一枝巨笔既写尽儿女痴情,又写尽封建世态,使作品堪称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写出了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中许多悲剧事件,其中关于宝黛爱情描写着墨最多。从第一回“还泪之说”开始,至末回“情榜”作结,连续不断地描写了主人公执着相爱的具体情节,塑造了一对封建贵族叛逆者的鲜活形象,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其它任何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梦楼》这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像它这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价值愈高,悲剧愈深。因此,蒋和森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人的美、爱

情的美以及这种美被毁灭的主题。”这里我主要从宝黛爱情本身的性质出发,探讨这一爱情悲剧的形成原因。 一、宝黛爱情的性质 也许曹雪芹在写宝黛恋爱时,他的笔经过了最清澈山泉的洗灌,写得那样沥血滴髓,却又如此纯洁高尚:一双小儿女,脸对脸倒贴在枕上,说那小耗子的故事。宝玉醉心地称赞他的表妹是天下“最标致、最美貌的一位小姐。”却又是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爱情充满了无邪的天真。心灵上的相互吸引,思想上的强烈共鸣,使这种爱情,从一开始的第一天起就显示出茁壮的生命力。那“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蕴含着多少天地间的真情。但在那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年代里,要把这不能言传的心事表达出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他们的爱情像压在石板下的嫩芽,要长出新的枝叶是何等艰难和渺茫,黛玉几乎是用眼泪浇灌那爱的花蕾。“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便是建立在思想性格一致基础上的宝黛爱情的象征,它与建立在门第财产基础之上的“金玉良缘”恰成鲜明对照。 真正伟大的作品,从来不为爱情而写爱情,它总是通过爱情描写反映出时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红楼梦》杰出成就,就在于不仅把爱情婚姻与政治描写始终深刻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在全书中构成线与面的辩证关系。宝黛爱情不仅具有一般男女要求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的理想愿望,而且具有更广泛的共同的叛逆思想基础。“宝黛读曲”一回描写二人阅读《西厢记》时的

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

论宝黛爱情悲剧原因 1、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红楼梦》开篇所描述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内容,“金玉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人的命运上天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早有定数。而她们所处的封社会所谓“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的封建意识桎梏着人们的心灵。薛林两人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规范存在,而贾宝玉虽然深爱林黛玉,但他的力量是弱小的,无法与封建的社会制度相抗衡的。 2、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宝黛爱情的基础,也是宝黛爱情美的魅力之所在。 林黛玉父母双亡,在贾府寄人篱下,可她时时处处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所谓“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刀剑霜严相逼”,正是她生活处境的写照。她孤独、寂寞,所幸的是,她与贾宝玉志趣相投,她所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不为名不为利,而贾宝玉不喜读书,不愿按家长的意愿走为官的仕途道路,而林黛玉正合他的心意。他们爱情的发展,正是两颗心的碰撞、沟通、彼此认同的过程。他们每天或读书或写诗,过着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而这就为他们的婚姻留下了隐患。在贾府那样的大家庭,选择儿媳妇还是要讲门弟出身、根基家业的,林黛玉也从不规劝贾宝玉读书考取功名,走为官的仕途道路,可想而知,王夫人不会选中黛玉作她的儿媳妇的,而必然选薛宝钗作她的儿媳妇的。

红楼梦服饰文化 贾府是18世纪中页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吃穿用度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而《红楼梦》中贾府服饰的华丽、高贵、富丽堂皇,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暗示了他们今后的命运。曹雪芹家属织造世家,所织造的服饰属高档次的,专供给皇家的,所以他能看到并知道所有华丽的服饰及其做工、材质等,这为文章中能细致谈论服饰的美做了很好的铺垫。在《红楼梦》里作者很注重写人,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个性,不管是十二钗,就连一个小丫环和小斯也不雷同,而作者在对他们服饰描写上很着重,使读者从服饰看人,感觉到它的美的同时也对每个人身份和命运有了相对了解。 例如王熙凤的服饰,从第八回刘姥姥进府看到来写,在刘姥姥初见王熙凤时,见到平儿,被平儿的服饰所惊呆了,错认平儿是王熙凤。这里是这么说的:“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花,花容月貌,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只见周瑞家的说: ‘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叫他‘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体面的丫头。”当时让六姥姥产生了错觉,愣在那里,后知是误会,可想而知,丫环穿着都是绫罗绸缎,主人穿着肯定更加华贵。后在周瑞家的引见下见到王熙凤“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缂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那般雍容华贵,让刘姥姥惊在那里,过会才赶忙下跪。但她看到的只是她们的家常衣服,并没有见到见客的高贵服饰。 在袭人回家这段子里,王夫人和王熙凤给了他一些东西,王夫人送了袭人首饰、妆锻。当时袭人在暗里是贾二爷的小老婆,王夫人在这里送她这些东西表现出她对袭人的认可,重在让她回去娘家能够有面子,也表示出她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而王熙凤送了她一件皮衣服,虽显得高贵但又不是真皮,既在这里侧面的贬斥了袭人,理解为袭人看起来很高贵,其实只是个玻璃花瓶而已,名不符实。 看了《红楼梦》,对里面人物的服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理解。里面人物的服饰和性格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在《红楼梦》里我能看到做为织造世家的曹雪芹在对人物服饰的描写上用了很严谨的词汇,也暗藏了很多隐讳。红袖,血泪,道出十二金钗悲惨命运,但最终都以悲剧落幕。

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

木石本前盟,情债终成梦—浅论宝黛爱情及其悲剧原因摘要:《红楼梦》又称《情僧录》《风月宝鉴》,可见“爱情”是这本书的重要主题。综观全书,若说大厦将倾的贾府是全书的躯干,宝黛的爱情便是全书的血液。小说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利用种种谶语铺垫人物故事结局,辅之以贾府的衰败过程。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何故?宿命耶?人事也! 记得初次看的是删简本的《红楼梦》,只是突出宝黛爱情婚姻悲剧这一主线,以致让我一度认为《红楼梦》是写宝黛钗的情感纠葛的古言小说。故而喜恶明显,先入为主,崇黛抑钗,看书时也是挑着看,发现有黛玉的情节便有宝玉的身影,仿佛黛玉即是为宝玉而而生为宝玉而死。高一那年,买了本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比较完整的《红楼梦》,再看已不是只停留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上,而扩展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生活画卷、悲欢离合、人情世态。红楼事,终成空,“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所要好,须是了”。 一、宝黛爱情的源起人常说,所谓爱情,要么一见钟情,要么则是日久生情,宝黛间的爱情起源却是两者兼之。在第三回写两人初见的情景: 黛玉一见,便吃了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像是旧相识的,今日只做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初见便都觉似曾相识,亲切感一生,心理距离也就拉近了。诚如宝玉所说,他们确是“久别重逢”,在第一回已含蓄表露:宝玉乃系离恨天上神瑛侍者身青埂峰下玉石魂,而黛玉则是太虚幻境潇湘妃子身三生石畔仙草魂,下得凡来一为历劫,一为报恩。也就是说宝黛前世有段未了的情缘,今生得以复见,便一发不可收拾。贾府的权威人物—贾母见两人一见如故,为让自己最疼爱的孙子和刚来的外孙女能“亲上加亲” ,便顺意让两人住在一处。二人“日则同食,夜则同卧”,日久情增,心事渐成。

论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论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姓名:陈晓磊 学号:0934001268622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年级:09秋 层次:本科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亳州分校

目录 一、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4) 二、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宝黛爱情的基础,也是宝黛爱情美的魅力之所在 (8) 三、性格的独特性、缺陷性注定宝黛爱情是个悲剧 参考文献 (9) 内容摘要:一部《红楼梦》演绎出一幕幕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共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奠定了宝黛之间纯真的爱情基础,而封建礼教和宿命论以及宝黛两人性格的独特性和缺陷性则注定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因此,分析研究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宝黛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宝黛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也是让世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关键词:林黛玉爱情悲剧社会根源;封建伦理;家族利益

论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述了贾、薛等家族的兴衰历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爱情感天动地,令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撼!那个“花的精魂”、“诗人化身”的林黛玉之死,令无数人痛惜!可人们又觉得她并没有死,虽然她的生命短暂,可她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她的生活就像一首诗,虽然忧愁多过欢乐,可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的科举制度等新思想与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也反映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从反面也说明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的独特性及弱点。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集中表现了封建腐朽的旧思想与宝黛的新思想的种种不协调,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儿们的悲惨命运中,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主义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因此,对宝黛爱情悲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对此问题,浅谈如下: 一、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第一: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是与封建世家的家族利益和政治上的考虑有着深刻联系的。 《红楼梦》在展开爱情悲剧的同时,揭露了贾、薛、王、史等封建大家族的腐朽和罪恶,这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有其典型意义,它们是整个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写照。小说的第四回写了薛家公子薛蟠,因霸占丫头,平白地打死了人,竟一走了事,作案一年,官府不敢究问。金陵应天府尹贾雨村初上任不知内情,本想依法办理,一个门子止住了他,并向他介绍了一通“护官符”的缘由:“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于是贾雨村就“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事后又连忙修书二封给薛蟠的姨父贾政,舅父王子腾请他们放心。“护官符”不仅深刻地暴露了当时官场,吏治的黑暗腐败,而且表明了四大家族在那个封建社会里有着何等强大的政治势力。 第二、《红楼梦》所描述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内容,“金玉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人的命运上天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早有定数。贾宝玉就曾说过,我偏不信什么“金玉姻缘”,偏信“木石前盟”。“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其内容的丰富,包含了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美感的深处,结晶了几乎全部的欲望和冲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林黛玉代表的“木”字和薛宝钗代表的“金”字,可以从中国文化底蕴来看:木近水,金近火,阴柔与阳刚,寂寞与活溢,虚无与实有,悲观与乐观,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宇宙人生两种不同的本质认识的体现。林黛玉体寒,虽多愁善感,可激情似火;而薛宝钗体有热毒,却“藏愚守拙”、“不关已事,高高挂起”。所谓“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的封建意识至今桎梏着人们的心灵。薛林两人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规范,人格理想和宇宙精神的化身,贾宝玉在爱情婚姻的天平上,他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他虽然深爱林黛玉,但他的力量是弱小的,贾府从上到下,一起来蒙骗他,他爱林黛玉已到痴迷的状态,在被蒙蔽的情况下,他是无法与封建的婚姻制度相抗衡的。封建统治者为贾宝玉选择什么样的对象做妻子,是要由贾府的切身利益,特别是贾府日益衰败的客观形势来决定的。林黛玉本人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而且家道早衰。薛宝钗的家庭则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薛两家联姻,可以加强他们“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联系。

试论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1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函授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试论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 姓名严举文学号10101141014 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0级层次专升本教学点武威函授站交论文时间2011年9月17日 评语 成绩__________ 评阅教师__________ 备注:论文成绩采取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阅

目录 论文摘要 (3) 引言 (4) 一、家庭和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 (4) 二、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5) 三、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宝黛爱情的基础,也是宝黛爱情美的魅力之所在。 (5) 四、宝黛感情产生嫌隙的根源——宝玉的软弱多情。 (6) 五、性格的独特性、缺陷性注定宝黛爱情是个悲剧。 (7)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8)

论文摘要 《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为重要线索 ,摆脱了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的俗套 ,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宝玉、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展现给读者的是贾宝玉那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 ,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的黑暗和腐败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制度 ,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意义。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全书的中心情节,本文拟在探究宝黛钗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爱情悲剧必然性社会根源

试论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 每次读《红楼梦》,总是为“宝、黛、钗”的爱情悲剧而扼腕叹息,为黛玉的死叹息,为宝钗“得到人却得不到心”叹息,为宝玉的最终出家而叹息,为前世已经注定的孽缘而叹息。宿命论的不可更改是宝黛钗最大的悲剧:事情终究无可挽回,因此其中的感情纠葛,由始而终都被一种悲剧的氛围所笼罩。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集中表现了封建腐朽的旧思想与宝黛的新思想的种种不协调,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儿们的悲惨命运中,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主义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因此,对宝黛爱情悲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家庭和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 “弃黛留钗”最终是在封建家长的手中决定的。宝黛之恋在两个层次上与封建旧制发生矛盾:一是它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二是促成宝黛之恋的叛逆思想内核又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他们不肯放弃自己的追求而与封建旧势力对峙着;而封建家庭要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又决不可能允许这种恋爱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个冲突毫无调和余地。作为外祖母的贾母并非不心疼林黛玉,但她选择孙儿媳妇终究要考虑整个家族的利益。林黛玉羸弱的身体、孤傲的脾性以及自定终身的越轨行为,贾母是不能喜欢的。她要给贾宝玉说亲,曾托过清虚观的张道士,后来又留意打量过薛宝琴,这些迹象表明她就是没有选择林黛玉的意思。她所以一时不能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断然干预,主要是怕伤害了贾宝玉。随着贾家境况的恶化,家长要把贾宝玉引上封建正路以挽救家庭颓局的希望日益明确和强烈,此时,薛宝钗成为最佳人选。 薛宝钗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而林黛玉则是出身于一个“书香之族”,且“母早亡,父远离,又无兄弟姐妹”、“本是无依无靠而来”的,薛宝钗的家庭背景、品格、才能等都很符合封建家长的要求。贾母与王夫人处心积虑筹划一场骗局,无非是为了联络有亲的四大家族,亲上加亲,便于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而且宝钗和宝玉联姻,贾宝玉也会在宝钗的朝夕规劝下,逐渐改掉“痴”、“狂”的性格,走上他们所期盼的科举仕途、荣宗耀祖的道路。就这样,封建家长们最终抛弃了黛玉而选择了宝钗,造成了宝黛钗三人的悲剧。 在封建社会,婚姻不是男女双方自己的事情,封建贵族为了家族的利益,不惜牺牲有情人的爱情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可见,是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和封建的伦理道德等等扼杀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也造成了宝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故事概括讲解

《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 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 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 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 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一个是阆苑仙葩 , 一个是美玉无瑕” , “质本洁来还洁去” ,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 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 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 无法与社会“融合” , 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 法明白她的思绪,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面对落花, 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 无法释怀, 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 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 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 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 她的哭不是软弱, 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 默默对抗封建礼教, 因此只有他们二 人的心才贴得最近, 爱得最深。“娴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

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

木石本前盟,情债终成梦 —浅论宝黛爱情及其悲剧原因 摘要:《红楼梦》又称《情僧录》《风月宝鉴》,可见爱情”是这本书的重要主题。综观全书,若说大厦将倾的贾府是全书的躯干,宝黛的爱情便是全书的血液。小说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利用种种谶语铺垫人物故事结局,辅之以贾府的衰败过程。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何故?宿命耶?人事也! 记得初次看的是删简本的《红楼梦》,只是突出宝黛爱情婚姻悲剧这一主线,以致让我一度认为《红楼梦》是写宝黛钗的情感纠葛的古言小说。故而喜恶明显,先入为主,崇黛抑钗,看书时也是挑着看,发现有黛玉的情节便有宝玉的身影,仿佛黛玉即是为宝玉而而生为宝玉而死。高一那年,买了本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比较完整的《红楼梦》,再看已不是只停留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上,而扩展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生活画卷、悲欢离合、人情世态。红楼事,终成空,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所要好,须是了”。 一、宝黛爱情的源起 人常说,所谓爱情,要么一见钟情,要么则是日久生情,宝黛间的爱情起 源却是两者兼之。在第三回写两人初见的情景: 黛玉一见,便吃了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像是旧相识的,今日只做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初见便都觉似曾相识,亲切感一生,心理距离也就拉近了。诚如宝玉所说,他们确是久别重逢”,在第一回已含蓄表露:宝玉乃系离恨天上神瑛侍者身青埂峰下玉石魂,而黛玉则是太虚幻境潇湘妃子身三生石畔仙草魂,下得凡来一为历劫,一为报恩。也就是说宝黛前世有段未了的情缘,今生得以复见,便一发不可收拾。贾

论《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本科专业毕业论文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姓名:张晓娜 学校:巩义市广播电视大学 学号:20071410020443 指导教师:郭树伟 定稿日期:2009年9月

目录 一、宝黛爱情的命运悲剧。 (1) 二、宝黛爱情的时代悲剧。 (2) (一)宝玉的软弱多情 (2) (二)宝黛爱情反世间之道而行 (2) (三)宝黛性格不和 (3) 三、《红楼梦》宝黛爱情的社会悲剧。 (5) 参考文献 (6)

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 张晓娜 2009年9月 摘要:《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宝玉的软弱多情以及他们反世间之道而行造成的。加之宝黛二人性格的不和,更使二人的爱情成为一曲婉唱。而且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既是命运的悲剧,又是时代悲剧,更是社会悲剧。 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时代社会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也是古典悲剧小说的高峰。《红楼梦》中最能体现其悲剧性的就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这是全书的中心情节,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激动人心的悲剧。曹雪芹的高明之处,是他把宝黛的爱情悲剧跟贾府由盛转衰的命运结合起来描写,写出了一部贵族之家的罪恶史、衰亡史,同时也写出了这个悲剧的构成及其深刻的原因。 一、宝黛爱情的命运悲剧 贾宝玉是贾家子孙中唯一有希望可以中兴家业的继承人,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为了光宗耀祖,家长们要把他引上正路,他们十分害怕宝黛的爱情结合,他们不顾给宝玉造成精神上的巨大折磨和痛苦,不惜置黛玉于死地,最终选择了薛宝钗做贾宝玉的妻子。这不仅仅因为薛家有钱,两家门第相当,联姻以后可以进上步加强他们“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薛宝钗脑子里那一套封建正统思想,完全符合封建主义道德规范和整个贵族家庭的利益。只有她才可能帮助宝玉这个“浪子”回头,重新走向正统派们一直希望他和要求他走好“正道”,以挽救这个贵族之家日益衰败的趋势。他们把本来已经失落的家族“中兴”的希望,又投向这个举止端庄的封建淑女身上。因此,对于贾府的统

电大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

论文提纲 论点: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性格;从宝、黛、钗三者来看,宝钗在各方面都比宝黛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制度。 一、宝黛爱情悲剧的性格因素 (一)贾宝玉的性格分析 1、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2、贾宝玉追求个性解放 3、贾宝玉追求婚姻自由 (二)林黛玉性格分析 1、林黛玉的叛逆性格 2、林黛玉的孤苦心境 二、宝黛爱情的社会因素 三、总结 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

摘要: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高峰,在中国小学史上有“压卷”地位。它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而复杂的,而艺术成就又是多方面的。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作为中心内容。贾宝玉和林黛玉由相识、相知到发展成爱情,二人心相通,志相同,但他们美好的爱情理想却不能实现,被封建势力的代表—其家长无情地摧毁了。最终以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的悲剧告终。宝黛爱情悲剧有其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所追求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与当时的封建制度和礼教的要求相背离,是整个社会造就了宝黛爱情的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宝黛爱情爱情悲剧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曹雪芹以其卓绝的才华,把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创作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朽的瑰宝。”①而宝黛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主要线索。小说中的宝黛爱情,可谓千古绝唱,感人肺腑,可为什么宝玉和黛玉那么心心相印的美好爱情却不能被容忍,而最终以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的悲剧告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性格;从权势上看,宝、黛、钗三者,宝钗于各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一、宝黛爱情悲剧的性格因素 (一)贾宝玉的性格分析 1.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一位贵公子,他的家庭对他抱以极大的希望,为他安排了一条读书中举、显亲扬名的道路,盼望他成为继承其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而他却十分厌恶,全然否定这些:“不爱读圣贤书,把劝他读书的人骂成‘国贼’、‘蠢’,以至焚书,不愿走封建阶级安排的读书做官的道路。同父亲希望的‘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反其道而行之。”②他背叛了父亲,背叛了家庭,以至背离了整个封建社会,这一切都是由于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叛逆性格造就的。 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他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是造就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现实社会是那样虚伪、丑陋,充满了罪恶,使他因自己成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围绕在他身边的少女们又是那样的纯洁美好。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间,委身经济之道”,从不愿走家庭为他安排的道路。“他认为八股文是‘饵名钓禄指阶’是‘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他说程元理学等儒家的书,‘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杜撰’出来的。他又把‘读书上进的人’称作‘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只要一提‘仕途经济’,不管你是‘宝姐姐’,还是‘史大妹妹’,他都嗤之以鼻,斥之为‘混账话’。”③在生活中,他甚至很少接触“封建卫道士”的代表人物——自己的父亲。在别处他聪明伶俐,反映敏捷,只要一见了父亲,总是呆头呆脑。相反,他总是亲近和尊重那些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地位微贱的人物。总之,他极力抗拒封建家庭为他安排好的生活道路。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了型的,他的成长过程也是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 ①曹雪芹、高鹗.红楼梦.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8.第176页 ②葛成民、李希运、杨崇生、王文清.中国古典文学.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239页。 ③王立群、张进德.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4页。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 副本

学生姓名:王杨 用户名:wangyang1003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马鞍山电大教学服务中心 指导教师:张国风 宝黛爱情,为什么最终会走向毁灭的悲剧?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原因是造成宝黛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婚姻一直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家长包办婚姻制。而宝黛之间的爱情是自由恋爱。他们的爱情触犯到了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因此,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他们的爱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第二,贾宝玉和林黛玉各自的性格缺陷,也成为阻碍他们爱情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贾宝玉性格中的软弱性,使得宝黛爱情在面对封建传统势力侵害的时候,无法形成坚定的反抗。林黛玉从小寄养在贾母家中,虽然是贾母的外孙女,享受着贾母的万千宠爱,但是由于家道的衰落,以及寄人篱下的现实处境,使得林黛玉养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情。黛玉的尖酸小性使她说话常常伤着别人,引起别人的反良好的交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而林黛玉在这方面显然无法与八面玲珑的薛宝钗想媲美。薛宝钗是封建正统观念下培养的女性,不仅善解人意,深受族中长辈的赏识,同时待人亲近,使得下至丫鬟婆子各个都爱戴她。因此在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拉锯战中,薛宝钗良好的人缘是她的一个优势。林黛玉敏感多疑,尖酸刻薄的性格,使得她在于周围人相处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顺利,最终导致最后她的爱情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第三,家族的原因,林黛玉自身与贾氏家族的利害冲突。林黛玉所具有的优势却难敌自身的致命弱点。而这些致命弱点又恰恰犯了贾氏家族的忌,终于林黛玉丧失了她全部的优势,也决定了她与贾宝玉的爱情必以悲剧告终。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摘要:《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宝玉的软弱多情以及他们反世间之道而行造成的。加之宝黛二人性格的不和,更使二人的爱情成为婉唱。而且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索引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性格社会根源 宝黛爱情,为什么最终会走向毁灭的悲剧?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原因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第二,贾宝玉和林黛玉各自的性格也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第三,家族的原因,林黛玉自身与贾氏家族的利害冲突。 一、社会原因 首先,从社会来看,封建礼教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他们的爱情背负着沉重的时代和历史的负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婚姻一直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家长包办婚姻制。而宝黛之间的爱情是自由恋爱。青年男女在那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婚恋自由。历史

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认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检索报告 课题: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认识

一、课题分析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具有着世界影响力,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是书中的主要人物,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相识相知相爱,最后却无法有情人成眷属,天人永隔。他们的爱情悲剧让无数读者唏嘘不已,可叹可惜。 本文主要深入探讨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由于《红楼梦》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专门研究此书的学问被称为红学,在红学中,关于宝黛爱情的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而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宝黛爱情悲剧的始末,加深对《红楼梦》的认识,同时了解更多古代的封建礼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本课题涉及的范围有中国文学、红学、语文、悲剧小说等。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宝黛爱情悲剧、性格因素、社会因素。 Keywords:A dream in Red Mansions、JiaBaoyu、Lin Daiyu、Baodai love tragedy、personality factors、social factors. 选择的数据库: 1. 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 书 2. 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DOL电子期刊,Springer电子期刊 二、检索步骤及结果 I、检索过程 1.中国知网(CNKI) 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高级检索。 (1)检索式:主题=宝黛爱情and 悲剧 时间:从1974到2015;排序:相关度;匹配方式:模糊; 结果166条。【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32),特色期刊(20),中国博士学位论文 全文数据库(1),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7,)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3), 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3)】 (2)检索式:主题=宝黛爱情悲剧and 因素 时间:从2000到2011;排序:相关度;匹配方式:模糊; 结果8条。【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6),特色期刊(1),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1)】 (3)检索式:摘要=宝黛爱情悲剧and 红楼梦 时间:从1980到2015;排序:相关度;匹配方式:模糊; 结果69条。【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51),特色期刊(10),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4),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2)】 分析:第一次得到结果太多,于是改了检索词,结果又太少,把主题换成摘要,也改了检索词, 结果适中,选择第三个检索式。 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跨库检索。 (1)检索式: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关键词:红楼梦* Date:-2015

浅谈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论文

目录 目录: (1) 论文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3) 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5) (一)、贾宝玉的性格 (5) (二)、林黛玉的性格 (6) (三)、薛宝钗的性格 (7) 三、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8) (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8) (二)、当时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 (9) 参考文献: (12)

论文摘要 《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创作,为我国古代堪称第一的一部奇书,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如同一部百科全书;其艺术造诣之精妙,犹如一座艺术宝库。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存在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看法的现象,对宝、黛、钗三人爱情婚姻悲剧原因的争论,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本文试图从命运、性格和社会的客观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宝、黛、钗三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透过这一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在罪恶的封建社会里,无论像宝、黛一样叛逆还是像宝钗一样顺从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不仅是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更是当时的社会悲剧。 关键词 《红楼梦》悲剧独特性必然性仕途经济社会根源

试论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 指导老师:作者:准考证号: 《红楼梦》是曹雪芹用他丰富的生活经济、渊博的学识、辛勤的劳动,以及他那无可比拟的艺术天才所创造出来的一部集中的、完美的、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他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成就,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因此《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名著。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的看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大家都认为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这一悲剧是贯穿《红楼梦》全书最重要的叙事线索,也是《红楼梦》中最生动、最完整、最扣人心炫的故事。这一故事最终以悲剧作结,表明《红楼梦》中所描绘的社会是个充满悲剧气息的社会。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既是一出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悲剧。 一、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古人由于受知识和思想的局限,在遇到自身无法摆脱的痛苦或无法记忆用已有知识去解释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时,就运用丰富发想象力创造了天神,他们用天神来解释一切无法理解的现象,认为天神在支配着人类的命运,人类是不可能和命运相抗争的,古希腊的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就集中地体现了这种宿命论的思想。我国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焚书*杂说》中谈到为文时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1生活中的坎坷不平,恰恰会创造出审美的丰盈,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诉心中之不平”,描写痛苦、孤独、凄凉、悲伤,恰恰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审美满足。《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封建的清朝,经历过大富大贵和贫穷潦倒的生活,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悲剧在那个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他也不能够用先进的思想去解释那个充满悲剧的社会,只好把它归结为命运的安排,他这种观点就在《红楼梦》的创

宝黛爱情悲剧的思想内涵及文化心理

宝黛爱情悲剧的思想内涵及文化心理 周全德 内容提要:宝黛爱情悲剧具有超越世俗功利的精神品性和中国式爱情所独具的心灵感通的精神特质,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式爱情表达方式上的含蓄、内向、模糊,赋予自然事物以人格化的情感等文化心理特征,极大地增强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哲理情思及美学效应。宝黛爱情悲剧的不同凡响正在于它超越了以往中国爱情感性浪漫的外柔而又内敛的传统角色,给予中国式爱情的缠绵悱恻和凄婉悲忧以理性阳光的照耀,使人们在痛楚之中承受那心灵深处的震撼。 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 思想内涵 文化心理特征 作者简介:周全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文化伦理。 T itle:On the Nati onal Culture Psychol ogy Characteristic of The Love Tragedy bet w een Bao2Yu and Dai2Yu Abstract:The l ove tragedy Bet w een Bao2Yu and Dai2Yu has the s p iritual s pecial characteristic which the sur2 mounting common cust om utility the s p iritual moral character and the Chinese type l ove al one heart ins p irati on passes,it incisively manifested in the Chinese type l ove exp ressi on way t o contain,intr overted,is fuzzy,en2 trusts with natural thing pers onificati on cultural p sychol ogy characteristic and s o on emoti on,enor mously strengthened the valuable black eyebr ow col oring l ove tragedy phil os ophy e moti ons and esthetics effect.The valuable black eyebr ow col oring l ove tragedy outstanding had been sur mounting the traditi onal r ole t o it which for merly Chinese l ove percep ti on r omantic outside supp le and als o in collected,gave China the type l ove t o be very senti m ental and t ouching sad s orr ow by rati onal sunlight shining,caused the peop le t o withstand that heart’s core in the pain shocking. Key word:l ove tragedy Bet w een Bao2Yu and Dai2Yu thought connotati on culture p sychol ogy characteris2 tic. Author:Zhou Quande is assistant manager and researcher of Social Devel ope ment Research I N stitute, Henan Acade my of Social Sciences(Zhengzhou450002,China).H is mainly interest is the cultural ethics. Email:quandehere@https://www.360docs.net/doc/6012202207.html,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表现主题,《红楼梦》是一部以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的不合理性并反映封建末世社会生活百态的文学名著,其表现的历史场景之宏大、思想内涵之深刻、语言艺术之高超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华民族哲学思辨的注重内省、感悟和精神超越,文化上的关注个体道德心理与审美心理体验,语言风格上的诗意化特征,等等,它们无不决定中国爱情具有本体意义上的感性化、认知结构上的艺术审美强势,以及表达方式上的含蓄、内向、模糊,赋予自然事物以人格化的 情感等。具体说来,中国人的爱情意识是以情感逻辑的方式内存于民族的语言文字中,它体现着一种带有浓郁道德与审美文化心理色彩的诗性智慧。在《红楼梦》这部跨越时空的千古文学名著中,处处充满着与人自身生存、繁衍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此类智慧,我们可以充分领悟中国爱情的思想内涵及文化心理特征。 首先,《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具有超越世俗功利的精神品性,其思想价值在于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人生在世所无法回避的自由与必然、理想与现实、无限与有限、存在与意识等 781 周全德:宝黛爱情悲剧的思想内涵及文化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