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最新年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

2014最新年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
2014最新年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

二〇一四年

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

培训说明

第四套

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办公室

2014年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培训说明

物理

实验一: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8分)

(一)命题意图

1.本实验只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即比较像的大小与物距大小的关系。为什么探究成缩小实像的规律?从操作的层面上讲,缩小的实像亮度高、更清晰、更容易判断,放大的实像能量发散,清晰度不高,难以准确确定成像的位臵。

2.多给一个凹透镜,是为了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选择器材的能力。

(二)器材准备

1.凹透镜从外观上看与凸透镜的差异不大。

2.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左右,太大,光具座的长度不够;太小,物距的变化不明显。

3.蜡烛已经固定在光具座上的滑块上,实验过程中不要取下。

4.凸透镜、光屏实验前应该放在桌面上,实验结束后学生整理器材时应该取下放在桌面上。

5.污物杯可以用烧杯、玻璃瓶、一次性纸杯等。

6.该实验应该放在远离考场门口的位臵,防止风使烛焰来回摆动。光屏接收实像的一面,应该处于背光面,这样成像更加清晰。

(三)实验提示

1.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很多(如放大镜法、聚光法、成像法等),但不能用手直接触摸镜面来判断透镜的中间厚还是边缘厚。

2.实验中,蜡烛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基本等高(称为共轴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过程中,有调节三者中心等高的动作,就可以得到第二步的1分;但是,在第三步中,所成的实像明显偏离光屏的中央,说明三者中心等高调节效果不好,应该扣1分。如果所成的实像明显不清晰者扣1分。此时监考老师可以提醒考生。

3.关于实验结果,(1)监考老师应该事先知道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只要物距大于20cm、像距大于10cm而小于20cm,就可得到这4分。

(2)两次成像比较,若出现物距越小,像距也越小的错误,应该扣1分。

(3)若两次成实像,一次是放大的,一次是缩小的,扣2分。

(4)物距、像距不作估读要求,但读数时要让监考老师过目,不遵循实验事实,随意编写实验数据的,扣除该项得分。比如:实验开始后,先填写实验数据,再摆器材实验;或直接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预先设计好的位臵,不顾成像是否清晰,没有调节比较的过程。

4.随着物距的减小,所成的实像越来越大,这是通过两次成像对比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本实验的结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不一定,因为学生做实验的程序不一定相同,应该是“物距小的一次,所成的实像较大”。

5.燃烧过的火柴要放回污物杯中。

(四)器材整理

整理器材时,一定要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蜡烛不要取下,凸透镜、光屏要取下来放在桌面上,所有滑块靠光具座左侧放臵。若考生没有做到这些,监考教师应提醒考生完成;若学生没有完成,应该由监考教师完成,不能影响下一位学生的实验。

实验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蜡块的密度(8分)

(一)命题意图

1.想测量密度小于1的固体的密度,塑料块的密度不一定小于1,故选蜡块作为测量对象。

2.为了节省学生实验操作的时间和器材的安全,实验中用到的天平已经调节平衡,但是,调平衡后又把游码拨离0位臵。测量时要求考生先把游码拨到0位臵,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此步骤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3.考虑的时间问题,只测量一组数据。

(二)器材准备

1.天平可用称量为200g的天平,天平已经调节平衡,游码要拨离0位臵。

2.量筒可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

3.蜡烛要用细线系牢。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考虑,被测量的蜡块应该越大越好,但是,考虑到中学实验器材的实际,太大了不能直接放入量筒,所以,在能够放入量筒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大一些的蜡块。

4.水杯是用于盛水的,也可以用其他器材代替。

(三)实验提示

1.为了减蜡块粘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应该先测量蜡块的质量,再测量蜡块的体积。如果顺序颠倒,扣1分。但是,顺序颠倒后,若学生将蜡块擦干后,再测量质量,不扣分。

2.测量蜡块的体积时,顺序也不能颠倒,还是考虑蜡块沾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顺序颠倒,同样扣1分。

3.借助于滴管将量筒中的水添加到整刻度,有利于减小读数误差,但是,是否使用滴管将量筒中的水添加到整刻度,不做要求,不用滴管也不扣分。

4.用细长针状物体将蜡块压入水中时,必须使蜡块全部浸没在水中。但不能浸没的太深,否则针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将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

5.天平的使用要符合天平使用的规则。

(1)把蜡块放在右盘中的,扣1分;

(2)用手直接添加砝码的,扣1分;

(3)结果读数错误的,扣1分;

(4)测量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的,扣1分;3分扣完为止。

有些天平,用镊子拨游码实在困难时,可以用手拨动游码,但是,前提条件是先用镊子拨不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

6.实验过程中,对读数、计算的要求不高,读数时,是否估读不扣分;但读数时要让监考老师过目,不得随意编造数据,否则扣分。密度的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做要求。单位也不要求换算成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监考教师可以配备计算器)(四)器材整理

1.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天平的平衡不能破坏,但是,游码要拨离0位臵,学生没有完成的,待学生走后,应该由监考老师完成,不能影响下一位学生的考试;

2.小蜡块应该用抹布或吸水纸擦干净,以免影响下一位学生的实验;

3.量筒中的水应该倒回水杯中,继续循环使用。

实验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8分)

(一)命题意图

1.为了能体现结论的一般性,符合科学性要求,同时又考虑到时间紧的问题,本实验要求测量两组数据。

2.为了体现本实验的开放性,器材中配臵的有弹簧测力计,但可以不用。

3.本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较多,但是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器材准备

1.现在实验室配备的杠杆上等间距的位臵上固定有细绳套或羊眼,以便挂钩码用,这样就不需要细线或挂物环了。

2.钩码一盒,要求内有10个相同质量的钩码,且质量标在钩码上。

3.理论上要求杠杆转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但实际上杠杆的转动不能太灵活,因为所配臵的钩码不一定完全相同,横梁的刻度也不一定完全均匀。

(三)实验提示

1.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数据较多,还需要进行质量和重力的转换,为了节省时间,换算时,g可以取10N/kg。

2.实验测量部分内容较多,共5分,一共12个空,每错1空扣0.5分,5分扣完为止,不能再扣其他部分的分。

3.实验结论可以用公式“F1×L1= F2×L2”表述,也可以用文字“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表述。

4.操作要小心,不要使钩码掉下来,或杠杆翻转。

(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杠杆要从支架上取下来,钩码要放回盒内。

实验四: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8分)

(一)命题意图

1.本实验是教材上的常规实验,鉴于初中学生认识上的原因,要用一个电压表测量三次电压,比较麻烦,但是,在熟练的基础上有测量技巧,本实验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测量技巧。

2.作为探究规律,应该变更测量对象或电源多测量几组数据,考虑到时间问题,只测量一组数据。

(二)器材准备

1.为了节省实验操作的时间,两节干电池已经提前串联好,灯泡已经装在灯座上。

2.电压表应该没有零误差。

3.实验前开关应该是闭合状态。

4.导线最好用阻值很小的带绝缘皮的多股铜丝做成的导线。

5.选择两个不同的灯泡,有利于避免学生编造数据;也可以避免得到“总电压是分电压2倍”的结论。

6.器材应该都是完好的,不能出现生锈、螺丝松动等造成的接触不良。

(三)实验提示

1.本实验的麻烦之处在于:只用一个电压表,测量三次电压,需要反复拆线、接线。但是,有测量技巧,如先测量L 1两端的电压U 1,然后改动一根导线的一个接线

头,就可以测总电压U ;再改动一根导线的一个接线头,就可以测量L 2两端的电压U 2。

2.由于电源是两节干电池串联,再考虑到电池内部也有电压降,电池两端的总电压不会超过3V ,所以,电压表应该选用3V 的量程,读数时不作估读要求。由于是两节电池串联作为电源,接通电源后,灯泡的亮度可能不够,但这不影响本实验的测量。

3.应该遵循电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如:

(1)连接电路前,应该先摆放器材。按照电路图,电源摆放在左手边或左前方;开关和滑动变阻器摆放在右手边,便于操作;电压表摆放在正前方,表盘面朝向考生自己,方便观察读数。没有摆放器材直接连线的,扣1分。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变更电路时,开关也要断开;否则扣1分,但因为开关问题最多扣1分,不重复扣分。

(3)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合适,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否则扣1分。

4.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仪器自身问题的,不扣分。

5.实验结论公式表述“12U U U +=”和文字表述“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两端的电压”均可。

6.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与“电源两端的电压”不绝对相等是正常的,只要相差不多就行。

(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处理数据,确保实验成功后,再拆线,回复到实验前的状态。若学生没有完成,扣1分,然后由监考教师完成,给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实验五: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8分)

(一)命题意图

1.本实验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相比,需要多测量一组数据,难度稍有增加,操作、记录、计算等都比原来麻烦一些,期望难度与“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灯泡功率的关系”相当。

2.通过比较才能得出规律,本实验应该多次测量,考虑到时间问题,本实验只记录其中两次的数据。

(二)器材准备

1.为了节省实验操作的时间,两节干电池已经提前串联好,灯泡已经装在灯座上。

2.电压表、电流表应该没有零误差。

3.实验前开关应该是闭合状态。

4.实验前滑动变阻器的初始状态设臵为滑片在变阻器的中间部位。

5.导线最好用阻值很小的带绝缘皮的多股铜丝做成的导线。

6.定值电阻选择5Ω或10Ω的均可。

7.器材应该都是完好的,不能出现生锈、螺丝松动等造成的接触不良。

(三)实验提示

1.为了在测量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有较大的偏转,电流表选0-0.6A 的量程,电压表选0-3V的量程,这样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

2.本实验是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至少需要记录两次数据。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时,电压最好成整数倍的变化。

3.应该遵循电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如:

(1)连接电路前,应该先摆放器材。这样有利于连线,有利于检查电路,有利于减少连线中的错误。在摆放器材时,电流表、电压表应该放在正前方,便于观察读数;开关、滑动变阻器应该放在右手边,便于操作;电源等不需要操作的器材,放在左手边。在摆放器材时,电源的正极应该处于右侧,因为电表的正接线柱都在右侧,可避免连线交叉;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一端。连线前,摆放器材,应该是一种良好的实验习惯。没有这一步,扣1分。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否则扣1分。

(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合适,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否则扣1分。

(4)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正确,应该是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滑动端接入电路;若两个固定端或两个滑动端接入电路,达不到改变电路电流和电压分配的目的,扣1分。

(5)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必须调到最大;否则扣1分。

4.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仪器自身问题的,不扣分。

5.读取电流值、电压值时,有效数字不作要求。电压与电流比值的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也不做要求。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绝对相等是正常的,因为误差总是存在的,只要相差不多就行。

6.实验的结论是: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处理数据,确保实验成功后,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若学生没有完成,扣1分,然后由监考教师完成,给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实验六:探究灯泡亮度与灯泡功率的关系(8分)

(一)命题意图

1.本实验与“测量灯泡发光时的功率”相比,需要多测量一组数据,难度稍有增加,操作、记录、计算等都比原来麻烦一些,期望难度与“探究电阻上电流与电压关系”相当。

2.通过比较才能得出规律,本实验应该多次测量,考虑到时间问题,本实验只记录其中两次的数据。

(二)器材准备

1.为了节省实验操作的时间,两节干电池已经提前串联好,灯泡已经装在灯座上。

2.电压表、电流表应该没有零误差。

3.实验前开关应该是闭合状态。

4.实验前滑动变阻器的初始状态设臵为滑片在变阻器的中间部位。

5.导线最好用阻值很小的带绝缘皮的多股铜丝做成的导线。

6.灯泡选择2.5V的,亮度较高,亮度的变化也会明显。

7.器材应该都是完好的,不能出现生锈、螺丝松动等造成的接触不良。

(三)实验提示

1.为了在测量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有较大的偏转,电流表选0-0.6A 的量程,电压表选0-3V的量程,这样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

2.本实验是探究小灯泡亮度与灯泡功率的关系,至少需要记录两次数据,两次灯泡的亮度变化明显就行,不一定要调到一次是正常发光。本实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测量结果只要满足“功率的数值等于所测电流和电压的乘积并且功率大的亮度高”即可。这样做的目的是:

(1)体现试题“来源于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的思想。试题答案有一定的离散性,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答案。

(2)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不一定调到正常发光,只要发光就行。

(3)可以避免电池用旧了,不能调到额定电压的麻烦。当然,增加了教师监考的难度。

3.应该遵循电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如:

(1)连接电路前,应该先摆放器材。这样有利于连线,有利于检查电路,有利于减少连线中的错误。在摆放器材时,电流表、电压表应该放在正前方,便于观察读数;开关、滑动变阻器应该放在右手边,便于操作;电源等不需要操作的器材,放在左手边。在摆放器材时,电源的正极应该处于右侧,因为电表的正接线柱都在右侧,可避免连线交叉;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一端。连线前,摆放器材,应该是一种良好的实验习惯。没有这一步,扣1分。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否则扣1分。

(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合适,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否则扣1分。

(4)滑动变阻器的连线正确,应该是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滑动端接入电路;若两个固定端或两个滑动端接入电路,达不到改变电路电流和电压分配的目的,扣1分。

(5)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必须调到最大;否则扣1分。

4.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仪器自身问题的,不扣分。

5.读取电流值、电压值时,有效数字不作要求。电功率值的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也不作要求。

6.实验的结论是:灯泡的实际功率大时亮度高。

(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处理数据,确保实验成功后,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若学生没有完成,扣1分,然后由监考教师完成,给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实验七:用刻度尺测长方形塑料片的长和宽(3分)

(一)命题意图

1.原来只测量一个长度,为了增加一些难度,这次又增加了一个宽度。其实变化不大,原来测量结果要自带单位,现在单位已经确定。

2.之所以选择塑料片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塑料片的边缘比较清晰、规范。

(二)器材准备

1.长方形的塑料片也可以用其他的长方形物体代替,要求边界清晰。

2.刻度尺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且零刻度没有磨损。钢尺、塑料尺均可。

(三)实验提示

1.刻度尺的使用要符合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0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尺的0刻度线不一定在刻度尺的左边缘。

(2)刻度尺的边缘要与被测长度平行。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放臵。

(4)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值。

(5)读数结果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读数结果应该以cm为单位,注意单位换算。

(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实验八:组装滑轮组(3分)

(一)命题意图

1.考查组装滑轮组的技巧。

2.考查是否知道相同的动滑轮和定滑轮可以组装出不同的滑轮组,且知道不同的滑轮组省力程度不同。

3.实测滑轮组绳子拉力的大小,感觉能省多少力。

(二)器材准备

1.滑轮不要太小,最好方便绕线。

2.钩码最好用200g的,测力计最好用量程为1N的。

3.测力计没有零误差。

4.细绳的两端已经打好结。

(三)实验提示

1.滑轮组有两种连接方法,其中图乙所示的方法最省力;若连成图甲所示的方法,扣1分。

2.连线的过程中,应该先把钩码挂在动滑轮的下面,这样绕线比较平稳。然后把细线的一个自由端挂在动滑轮上,分别绕过定滑轮、动滑轮,绕过的细线要拉紧,最后把另一个自由端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组装过程中钩码或动滑轮掉落超过两次的,扣1分。

3.用测力计测绳子拉力的大小时,拉力要尽量沿竖直方向,否则扣1分。

(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恢复到实验的初始状态即可。

实验九: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3分)

(一)命题意图

本实验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难度不大,关键看操作。

(二)器材准备

1.为了节省实验操作的时间,两节干电池已经提前串联好,灯泡已经装在灯座上。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臵于中部附近。

3.实验前开关应该是闭合状态。

4.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最好是2.5V的,这样亮度变化明显。

5.导线最好用阻值很小的带绝缘皮的多股铜丝做成的导线。

6.器材应该都是完好的,不能出现生锈、螺丝松动等造成的接触不良。

(三)实验提示

1.虽然是电学小实验,还是应该遵循电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如:

(1)连接电路前,应该先摆放器材。没有这一步,扣1分。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否则扣1分。

(3)滑动变阻器连线正确;否则扣1分。

(4)闭合开关前,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该最大,否则扣1分。

2.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不亮,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仪器自身问题的,不扣分。

(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若学生没有完成,扣1分,然后由监考教师完成,给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实验十: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3分)

(一)命题意图

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是否规范。

(二)器材准备

1.烧杯内水的温度应该在30℃-50℃之间,温度不能太高,防止烫伤学生,同时,温度太高,温度计内液柱上升用的时间也较长。

2.温度计用分度值为1℃实验室标配的水银温度计。

3.实验室要配备热水,开水瓶应该放在远离考生的安全地方。当水温降低到30℃以下时,应该再加一些热水,这项工作由监考教师完成。

(三)实验提示

1.由于散热的存在,考试过程中,温水的温度会降低,所以,学生测量的结果,会越来越小。

2.温度计的使用要符合温度计使用的规则。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否则扣1分。

(2)玻璃泡不能与烧杯的侧壁或底部接触,否则扣1分。

(3)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否则扣1分。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水,否则扣1分。

3.由于温度计本身的精度不高,所以不要求估读。

(四)器材整理

1.实验结束,整理器材,要将温度计擦干放回原处。

2.烧杯内的温水不要倒掉,继续使用。

实验十一:测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分)

(一)命题意图

考查用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和技巧。

(二)器材准备

1.所配备的测力计,实验前已经调零。

2.石块的大小与测力计的量程相匹配,石块的重力应该超过测力计量程的三分之二。

3.石块用细线系牢,细线的自由端打绳套。

4.盛水的杯子应该比石块大得多,水的深度应该能轻松浸没石块。

(三)实验提示

1.测量重力时,测力计应挂在铁架台上,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平面垂直。

2.测量浮力时,石块应全部浸入水中,稳定后记录石块在水中测力计的读数。

3.读数时不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将石块擦干放回原处,测力计从铁架台上取下来。

实验十二: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3分)

(一)命题意图

为了适当增加操作的难度,本实验是在原来“测量干电池两端的电压”的基础上改编的。目的是与“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等实验的难度相当。

(二)器材准备

1.一般的干电池,需要配臵电池盒;若用一号甲种电池,上面带有接线柱,就不需要电池盒了。

2.电压表应该没有零误差。

3.实验前开关应该是闭合状态。

4.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最好是2.5V的,这样一节干电池也能发光。

5.导线最好用阻值很小的带绝缘皮的多股铜丝做成的导线。

6.器材应该都是完好的,不能出现生锈、螺丝松动等造成的接触不良。

(三)实验提示

1.为了在测量的过程中电压表的指针有较大的偏转,电压表选0-3V的量程,这样有利于减小测量误差。

2.虽然是电学小实验,还是应该遵循电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如:

(1)连接电路前,应该先摆放器材。没有这一步,扣1分。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否则扣1分。

(3)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合适,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否则扣1分。

3.电路连成后,若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经监考教师检查连线正确,确属仪器自身问题的,不扣分。

4.电压表的读数结果应该在1.5V左右,不能相差太远;否则扣1分。对读数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做要求。

(四)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再拆线,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若学生没有完成扣1分,然后由监考教师完成,给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化学

实验一:实验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3分)

1.需要鉴别的物质盛在细口瓶中,贴随机标签A、B。

2.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倒入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有错扣1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吸入试剂后平臵或倒臵均扣1分。有少量液体洒出不扣分。

3.如果选择了A、B两种药品鉴别,只要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并正确就给分。操作正确,结论错误扣1分。

4.如果取用酚酞溶液鉴别,但操作正确扣1分。

实验二:给试管内液体加热(3分)

1.向试管中倒水,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水量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有错扣1分。

2.使用试管夹的方法正确(从试管底部往上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时大拇指不要按住短柄);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给水加热,并要不时的移动试管,试管口不能对人(不用加热到沸腾)。任何一个环节错误扣1分。

3.点燃、使用和熄灭酒精灯方法有错扣1分。

实验三: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中和反应(3分)

1.一定按照要求配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1%、稀盐酸(1︰3)。不要让学生用胶头滴管滴加酸时间过长。

2.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有错扣1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吸液后平臵或倒臵均扣1分。少量液体洒出不扣分。

3.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指示剂和酸时,要有振荡试管的动作,否则扣1分。

4.试管要清洗干净。若因试管问题出现不良情况,可允许学生倒掉液体,洗净试管后再做,不扣分,但不延长时间。

5.若滴加酸稍过量不扣分,但学生若向试管中倒入酸或使用胶头滴管不是逐滴滴加,扣1分。

实验四:组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3分)

1.铁架台上的铁夹要好用,以免夹坏试管或夹不牢试管。

2.在连接试管和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时,要注意旋转。否则扣1分。

3.将发生装臵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向上倾斜、平放或夹在试管中部或靠后见错扣1分,固定试管时的错误只扣1分。

4.酒精灯要放在试管底部下方,加热时,正好使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在试管底部,试管下壁距酒精灯帽顶端约0.5cm -1cm 。试管的位臵过高或过低扣1分。

实验五: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3分)

1.取液体药品时,瓶塞取下要倒放、标签向手心、药品取用后盖上瓶塞、有错扣1分。倒入试管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扣1分。取液时有少量液体洒出不

扣分。

2. 使用pH试纸时,开始没有用吸水纸擦干玻璃片和玻璃棒扣1分。把试纸直接浸在溶液中扣1分。所得结果允许误差为±2。但结果pH小于等于7扣1分。

3.学生要认真清洗玻璃片和玻璃棒,以免影响下位考生实验。

实验六:探究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分)

1.选择的铁丝要直且表面洁净,方便考生打磨。

2.铁丝要稍粗一些,要方便学生取用、打磨和取出观察现象。

3.粗铁丝可以反复使用。

4.没有粗铁丝可以用铁钉或连在一起的(5-10个)订书钉代替。代替时,可将废液倒入带网的废液缸,夹取铁钉观察,然后放入指定容器。得出正确结论(镊子要对口,方便操作)。铁钉或连在一起(5-10个)的订书钉不好打磨,不能重复使用。

5.探究方法正确,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倒入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有错扣1分。

实验七: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检验(8分)

1.毛玻璃片在能盖住集气瓶口的情况下要尽量小。

2.石灰石可用修路的小石子且配备前要先实验其反应速率。该实验要按试题要求准备药品和仪器,在选用仪器和药品时,如按当地的仪器和药品准备实验,一定要考虑该实验的完成时间和气体的纯度。

3.连接试管和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时要有旋转的动作,否则扣1分。检查装臵的气密性时,应先把导管一端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操作顺序相反扣1分,两处错只扣1分。

4.向试管中加入药品要先放石灰石,后加稀盐酸,顺序错误扣1分。倒入盐酸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瓶塞拿下不倒放,标签不对手心均扣1分,都错只扣1分。添加药品后的试管不固定在铁架台上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扣1分。

5.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到瓶口处或瓶中部,集气瓶口没有用玻璃片半封闭,扣1分,都错只扣1分。

6.验满时火柴或木条明显伸入瓶内扣1分。

7.验满后,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操作正确若石灰水不变浑浊不扣分。若学生把石灰水倒入试管,然后通入气体检验不扣分。

8.若考生制取二氧化碳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监考老师应给予制止。

实验八:探究酸的性质(8分)

1.本实验所有的取液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取下要倒放,标签向手心,否则扣1分。取液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扣1分。相同操作多次错误只扣1分。

2.用镊子夹取铁丝后不用纸片擦拭不扣分。

3.氧化铜和稀硫酸的反应选用的试管和药匙要配套,药匙可直接送入到接近试管底部。最好用干试管,若氧化铜粉末稍粘在试管壁上不扣分。若试管和药匙不配套,药匙放不进试管内,可选用纸槽,从试管口倒入扣1分。

4.氧化铜要按要求的量去取,若取得太多加热后仍无法看到蓝色溶液扣1分。

5.试管夹从试管口部往下夹或从试管旁边夹均扣1分,夹在试管的中部或中下部扣1分,两处均错只扣1分。

6.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点燃和熄灭酒精灯操作不正确或灯帽放臵有错误均扣1分。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时拇指按在短柄上扣1分。加热开始时,没有预热扣1分,不用外焰加热扣1分,加热中以上三项均错只扣1分。

实验九: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8分)

1.天平应处在游码回零的平衡状态,学生不用调零。但使用前要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2.计算结果有错误扣1分。

3.称量:称氯化钠时,若一次添加量超过1g不扣分,同时老师要提醒学生,将多取的氯化钠放在指定的位臵。放回原瓶扣1分。称量稍有误差不扣分,氯化钠稍有撒落不扣分。称量纸要事先准备好,只要没有弄湿,可多次使用。称好后请老师过目。

4.量取: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倾倒液体时手持量筒或放桌面上均可。若倾倒液体超过所需量,可倒出部分或倒完重做,(倾倒操作有错或倒出的液体倒回试剂瓶中均扣1分)。胶头滴管要垂直悬在容器口上方。胶头滴管若伸入量筒中或接触量筒壁均扣1分。量筒放平,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方法不正确,扣1分。

5.尽可能使用颗粒较小的氯化钠,便于缩短氯化钠溶解的时间。若有少量固体没溶完,不扣分。不从烧杯嘴倒出液体或搅拌时发出连续碰撞声均扣1分,都错只扣1分。

6.标有“2%氯化钠溶液”标签的试剂瓶(也可用其他容器代替),可以选择大一些的容器,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

7.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时,天平的平衡不能破坏。

实验十: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8分)

1.粗盐的颗粒要小(可用精盐加入细沙代替粗盐)便于溶解和过滤;粗盐里面的泥沙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过滤时间。

2.要用带刻度的100mL烧杯,使学生倒取水时有一个参考。

3.滤纸和漏斗要配套(可以根据当地的仪器配臵情况选用),滤纸放进漏斗中,不需再用剪刀剪去高出部分。

4.滤纸放进漏斗中,润湿后,要有赶气泡动作,只要滤纸边缘能贴在漏斗内壁上即可,不要求绝对无气泡。

5.湿润滤纸可以用胶头滴管,也可直接倒烧杯中的水润湿。但以水量不从漏斗下端大量流出为准,否则扣1分。

6.铁架台上的铁圈高度要事先调节好,铁架台上放过滤器的铁圈高度,要基本和放蒸发皿的铁圈高度一致,学生不需要再调节铁圈的位臵,若两个位臵差别较大,可同时放上一个漏斗架。(否则学生调节时,会花费一些时间,影响整个实验进度)。

7.过滤时,不符合二低、三靠均扣1分。

8.蒸发时,先放蒸发皿后加热,操作顺序错误或加热后把蒸发皿放在实验台上石棉网以外的其它地方扣1分。蒸发时要不停地搅拌,操作正确得到固体不明显不扣分。蒸发时不搅拌扣1分。垫上石棉网给蒸发皿加热者,监考老师要给予提醒。

9.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若等蒸发皿冷却后,再用坩埚钳取下,放在石棉网或实验台上,不扣分。

实验十一:量筒的使用(3分)

1.倒液: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有错扣1分。倾倒液体时手持量筒或放桌面上均可。将水倒入量筒内至接近6mL处,少量液体洒出不扣分。若一次倒入的水超出6mL,可倒出部分水或倒掉重做不扣分(倒入原试剂瓶中扣1分)。

2.使用胶头滴管滴水时,胶头滴管伸入量筒、吸水后平臵或倒臵均扣1分。少量液体洒出不扣分。

3.若一次倒的液体刚好是6mL,可不必再使用胶头滴管。

4.量筒放平,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方法不正确,扣1分。正确读数后,要请监考老师过目。

实验十二:仪器的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3分)

1.连接仪器:组装仪器要有旋转的动作,否则扣1分

2.检查装臵的气密性时,要先将导管一端伸入盛有水的烧杯,然后再用手握着试管的外壁。操作顺序相反扣1分。

3.学生也可用酒精灯微热,但须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否则扣1分。

4.会根据自己实验的现象得出对应的结论,判断装臵气密性好或不好。若装臵漏气,不必重新组装,得出对应的结论即可。

5.实验结束学生应将仪器恢复至原样,不要影响下一个学生的考试。

以上所有的实验操作,若考生第一次实验失败,可允许考生重做,不延长时间,操作正确,不扣分。

生物

实验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3分)

实验室及器材设臵:

1.稀碘液的浓度要配臵好,浓度太低染色效果不好,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前要检测染色效果。

2.洋葱鳞片叶可切成细长条,放入小烧杯中。清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稀碘液放入棕色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3.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吸水纸放到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4.其他:单面刀片、纱布、镊子、解剖针、小块木板、污物杯。

5.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解剖针、小块木板、吸水纸、洋葱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细则:

1.准备和取材,1分。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滴或错滴成稀碘液等的扣1分,两处都错的也只扣1分。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可用镊子和解剖针或只用镊子将表皮展平。取材方法及展平结果不作为扣分点,有此过程即可。

2.盖盖玻片,1分。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直接平放或未用镊子夹盖玻片均扣1分。

3.染色,1分。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色过程可重复2-3次,最后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不染色或方法错误扣1分。

4.整理器材:将用过的洋葱、吸水纸等放入污物杯,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

实验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3分)

实验室及器材设臵:

1.菜豆种子大易解剖,且胚芽等结构清晰。掌握好浸泡时间,可实验前2天浸泡,放入冰箱冷藏室中备用。

2.考试前,将浸泡好的菜豆(够半天的用量)放入烧杯(100毫升)中,加水保持湿润。

3.其他:单面刀片、镊子、解剖针、培养皿。

4.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培养皿、镊子、解剖针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细则:

1.解剖种子,1分。可用手直接将种皮剥去,分开两片合拢着的子叶。也可用刀

片在种皮上划一个小口,用镊子将种皮剥去,方法不作要求,有此过程即可。(种子剥碎的可重新换材料,不扣分。不剥去种皮,直接将种子分成两半的扣1分。)

2.用解剖针指示出胚的各部分结构,2分。应指出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指错1-2个结构扣1分,指错3-4个结构扣2分。

3.整理器材:将解剖过的种子放入污物杯,其他实验器材复位。

实验三:制作叶片的下表皮细胞临时装片(3分)

实验室及器材设臵: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植物叶片(如菠菜叶、蚕豆叶、大叶黄杨叶等)。

2.清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3.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吸水纸放在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4.其他:纱布、镊子、解剖针、解剖剪、污物杯。

5.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解剖针、解剖剪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细则:

1.准备,1分。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滴的扣1分,两处都错的也只扣1分。

2.取材,1分。取一片植物叶片,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相对捏紧叶片,斜向用力,撕开叶片,用镊子取一小块下表皮(或直接用镊子撕取一块叶片的下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取上表皮的扣1分。

3.盖盖玻片,1分。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直接平放或未用镊子夹盖玻片均扣1分。

4.整理器材:将用过的叶片等放入污物杯,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

实验四:显微镜的对光(3分)

实验室及器材设臵:

确保显微镜的镜头清洁,成像清晰,镜筒无自行下降现象,反光镜无固定不稳现象。桌面最好有固定光源,以便于对光。实验前显微镜设臵的状态: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放臵在实验台的左上角或右上角,目镜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镜筒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的位臵不作要求。

评分细则:

1.取镜与安放,1分。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cm。取放显微镜时,考虑到学生中有左撇子的情况,不强调左右手,单手取镜扣1分。显微镜放臵的位臵不易准确评判不作扣分点。

2.对光,2分。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扳物镜转动或用高倍镜对光的均扣1分,两处都错的也只扣1分。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反

光镜,使视野明亮,1分。对光的结果要求视野明亮,视野昏暗光亮度较差的扣1分。

3.整理器材。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镜筒降到最低处。显微镜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放回原处。

实验五: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3分)

实验室及器材设臵:

澄清的石灰水可放入200mL左右的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清洁的试管(15mm×150mm)最好多准备一些,每个考生实验前由监考老师更换,以免前一位考生未清洗干净影响实验结果,用过的试管可每半天用稀盐酸清洗一下。塑料吸管可整包放在实验台上,由学生自己取用。试管刷应与试管匹配。

评分细则:

1.设计并实施实验,2分。取一支清洁的试管,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1分。用塑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直到石灰水变浑浊为止,1分。

2.结果,1分。将实验现象给老师过目,实验现象明显。得出结论: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叙述应完整准确。

3.整理器材。将试管清洗干净,其他实验器材复位。考虑到石灰水的沉淀附着在试管壁不易清洗,对试管的清洁程度可不作过高要求。

实验六:探究种子中是否含有淀粉(3分)

实验室及器材设臵:

1.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够半天的用量)放入烧杯(100毫升)中,加水保持湿润。

2.稀碘液放入棕色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蓝墨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用于干扰)。

3.其他:玉米种子、稀碘液、蓝墨水、单面刀片、小木板、镊子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细则:

1.设计并实施实验,2分。将玉米种子放在小木板上,用刀片将其纵向切开,直接在实验台上切的扣1分。将一滴碘液滴在种子的纵切面上,观察颜色变化,选错染液或不滴加染液扣1分。

2.结果,1分。将实验现象给老师过目,得出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在玉米种子的切面上滴加碘液,部分变蓝,说明玉米种子中含有淀粉。叙述应完整准确。

3.整理器材。将用过的玉米种子放入污物杯,其他实验器材复位。

实验七:探究种子中是否含有无机盐(3分)

实验室及器材设臵:

小麦种子可放在培养皿内,用水浸软,但水不要过多过湿,以便于扎取。解剖针的尖端保证尖锐。准备火柴。

评分细则:

1.设计并实施实验,2分。取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扎在解剖针的尖端,1分。点燃酒精灯,把种子放在火上燃烧,直到剩下一些不再燃烧的灰烬为止,未将种子燃烧彻底的扣1分。

2.结果,1分。将实验现象给老师过目。得出结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为无

机盐,说明种子中含有无机盐。叙述应完整准确。

3.整理器材:将用过的种子和火柴放入污物杯,其他实验器材复位。

实验八: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3分)

实验室及器材设臵:

1.生理盐水浓度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稀碘液的浓度要配臵好,浓度太低染色效果不好,影响实验结果。

2.生理盐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稀碘液放入棕色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3.消毒牙签:要准备一端尖,一端钝的。可整包或整盒放在实验台上,由学生自己取用。

4.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吸水纸放在纸杯中,学生用时自己抽取,至少放够半天的用量。

5.其他:纱布、镊子、一次性杯子、废物杯。

6.为学生准备漱口用水。

7.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吸水纸、消毒牙签、一次性杯子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细则:

1.准备和取材,1分。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生理盐水;清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不滴、滴错溶液或刮牙缝处的均扣1分,几处都错的也只扣一分。

2.盖盖玻片,1分。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直接平放或未用镊子夹盖玻片均扣1分。

3.染色,1分。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色过程可重复2-3次,最后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不染色或方法错误(如将盖玻片揭起来滴加染液等)扣1分。

4.整理器材。将用过的牙签、吸水纸、一次性杯子等放入污物杯,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

实验九:用显微镜观察木本双子叶植物茎横切片(3分)

实验室及器材设臵:

1.确保显微镜的镜头清洁,成像清晰,镜筒无自行下降现象,反光镜无固定不稳现象。实验前显微镜设臵的状态,显微镜要对好光,视野明亮,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约保持2厘米的距离。每个学生考试前教师要注意检查。桌面最好有固定光源,以便于对光和观察。

2.玻片可放在桌面或培养皿中。准备纱布和擦镜纸作为备用,以便玻片和镜头

不清洁时擦拭玻片和镜头。

评分细则:

1.安放玻片,1分。将玻片正面朝上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玻片放反或不压的均扣1分,压片夹压的位臵不易准确评判不作为扣分点。

2.调焦观察,2分。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镜头接近玻片。物镜下降时,眼睛必须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不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或玻片被压碎均扣1分,两处都错的也只扣1分。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调焦过程可以重复,直到观察到清晰的物像,是否使用细准焦螺旋不作为扣分点。观察到物像,1分。对物像的清晰程度,考虑到每个人眼睛焦距的差异不作过高要求。

3.整理器材。取下玻片,放回原处,将显微镜恢复到实验前状态(物镜镜头距载物台的距离不作过高要求)。

实验十: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3分)

实验室及器材设臵:

1.番茄可一切两半放在培养皿中,每半天更换一次。

2.载玻片(2片左右)、盖玻片(5片左右)放入培养皿中。

3.清水放入透明的滴瓶(带滴管)中,贴上标签。

4.其他:纱布、镊子、解剖针、污物杯。

5.准备托盘(规格为20cm×26cm左右),将滴瓶、培养皿、纱布、镊子、解剖针、番茄等放在托盘中。

评分细则:

1.准备,1分。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有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动作即可,不擦拭的扣1分。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滴的扣1分,两处都错的也只扣1分。

2.取材,1分。用解剖针挑取少许番茄果肉,把番茄果肉均匀的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挑取种子的扣1分。

3.盖盖玻片,1分。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直接平放或未用镊子夹盖玻片均扣1分。

4.整理器材:将用过的载玻片和盖玻片洗净放回原处(有清洗的过程即可,方法不作要求,盖玻片如果出现破损不扣分)。

实验十一: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永久装片并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8分)

实验室及器材设臵:

1.确保显微镜的镜头清洁,成像清晰,镜筒无自行下降现象,反光镜无固定不稳现象。实验前显微镜设臵的状态,目镜已安装好(建议使用16倍目镜镜头),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镜筒降到最低处。每场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