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实验指导书

物理光学实验指导书
物理光学实验指导书

物理光学

实验指导书

吕岑王进军主编

史永胜主审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1迈克耳逊干涉仪 (1)

实验目的 (1)

基本原理 (1)

实验仪器 (5)

实验内容 (6)

思考题 (7)

实验2铌酸锂晶体横向电光调制实验 (7)

实验目的 (7)

实验原理 (7)

实验仪器 (13)

实验内容 (13)

思考题 (16)

注意事项 (16)

实验3 菲涅耳衍射与针孔滤波实验 (17)

引言 (17)

实验目的 (17)

基本原理 (17)

仪器用具 (19)

实验内容 (20)

实验4 夫琅和费衍射 (22)

实验目的 (22)

实验原理 (22)

仪器用具 (23)

实验内容 (23)

实验1迈克耳逊干涉仪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及调节方法;

2.掌握使用迈克耳逊干涉仪测波长的原理;

基本原理

迈克耳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原理

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A和B为材料、厚度完全相同的平行板,A的一面镜上半发射膜,M1,M2为平面反射镜,M2是固定的,M1和精密丝杆相连,使其可前后动,

图1 麦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

最小读数为10-4mm,可估计到10-5mm,M1和M2后各有几个小螺丝可调节其方位。

光源S发出的光射向A板而分成(1)、(2)两束光,这两束光又经M1和M2反射,分别通过A的两表面射向观察处O,相遇而两束光的光程差仅由M1,M2与A板的距离决定。

由此可见,这种装置使相干的两束光在相遇之前走过的路程相当长,

而且其路径是互相垂直的,分的很开,这正是它的主要优点之一,从O

处向A 处观察,除看到M1镜外,还可以通过A 的半反射膜看到M 2的虚

象M 2‘,M 1与M 2镜所引起的干涉,显然与M 1,M 2’引起的干涉等效,

M 1和M 2形成了空气“薄膜”,因M 2‘不是实物,故方便地改变薄膜的厚

度(即M 1,和M 2的距离),甚至可以使M 1,和M 2重叠和相交,在某一

镜面还可根据需要放置其他被研究的物体,这些都为其广泛的应用提供了

方便。

1. 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

一个点光源S 发出的光束经干涉仪的等效薄膜表面M 1与M 2反射后,

相当于两个虚光源S 1,S 2发出的相干光束(图2)。若原来空气膜厚度(即

M 1,和M 2‘之间的距离)为h ,则两个虚光源S 1和S 2之间的距离为2h ,

显然只要(M 1,和M 2’即M 2)足够大,在光源同侧的任一点上,总能有S 1和

S 2的相干光线相交,从而在P 点处可观察到干涉现象,因而这种干涉是非定

域的。

若P 点在某一条纹上,则由S 1和S 2到达该条纹任意点(包括P 点)

的光程差△是一个常量,故P 点在的曲面是旋转双曲线,旋转轴是S 1、

S 2的连线,显然,干涉图样的形状和观察屏的位置有关,当观察屏垂直

于S 1、S 2的连线时,干涉图是一组同心圆,下面我们利用图3推导△的

具体形式,光程差

2222)2(R Z R h Z +-++=?

??

????-???? ??++++=121441222

22R Z h Zh R Z 把小括号内展开,则

???

?????+???? ??++-???? ??+++=? 22222222244814421R Z h Zh R Z h Zh R Z

()

??????+--+++≈22322232222R Z Z h Z h h R ZR Z R Z hZ ??

????--+=δδδδ233

2222cos cos 2sin 1cos 2Z h Z h Z h h 由于,Z h ??所以

)sin 1(cos 22δδZ

h h +

=? (1) 从式(1)可以看出,在δ=0处,即干涉环的中心处光程差有极大值,即中心处干涉级次最高,如果中心处是亮的,则λm h ==?121。若改变光

程差,但中心处仍是亮的,则λ)(222n m h +==?,我们得到

λn h h h 2

1)(211212=?-?=

-=? (2) 即M 1和M 2之间的距离每改变半个波长,其中心就“生出“或”消失“一

个圆环,两平面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中心就”吐出“一个个圆环,

反之,距离减小时中心就”吞近“一个个圆环,同时条纹之间的间隔(即

条纹的稀疏)也发生变化,有式(2)λn h 2

1=?可知,只要读出干涉仪中M 1移动的距离h ?和数出相应吞进(或吐出)的环数就可求得波长。

把点光源换成扩展光源,扩展光源中各点光源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

每个点光源都有自己的一套干涉条纹,在无穷远处,扩展光源上任两个独

立光源发出的光线,只要入射角相同,都会会聚在同一干涉条纹上,因此

在无穷远处就会见到清晰的等倾条纹,当M 1和M 2‘不平行时,用点光

源在小孔径接收的范围内,或光源离M 1和M 2’较远,或光是正入射时,

在“膜”附近都会产生等厚条纹。

2. 条纹的可见度

使用绝对的单色光源,当干涉光的光程差连续改变时,条纹的可见度一直是不变的,如果使用的光源包含两种波长1λ及2λ,且1λ和2λ相差很

小,当光程差为2121λλ??? ?

?+==m m L (其中m 为正整数)时,两种光产生的条纹重叠的亮纹和暗纹,使得视野中条纹的可见度降低,若1λ及2λ的

光的亮度又相同,则条纹的可见度为零,即看不清条纹了。

再逐渐移动M 1以增加(或减小)光程差,可见度有逐渐提高,直到

λ1的亮条纹与λ2的亮条纹重合,暗条纹重合,此时可看到清晰的干涉条

纹,再 继续移动M 1,可见度又下降,在光程差

()2123λλ??? ?

?+?+=?+=?+m m m m L L 时,可见度最小(或为零),因此,从某一可见度为零的位置到下一个可见度为零的位置,其间光程差变化应

为21)1(λλ+?=??=?m m L 化简后 L L ?=?=?2

2

1λλλλ

(3) 式中2,2

121λλλλλλ+=-=?。利用式(3)可测出钠黄光双线的波长差。

3. 时间相干性问题

时间相干性是光源相干程度的一个描述,为简单起见,以入射角i =0

作为例子,讨论相距为d 的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光的干涉情况,这时两

束光的光程差L=2d ,干涉条纹清晰,当d 增加某一数值d’后,原有干涉

条纹变成一片模糊,2d’就叫作相干长度,用L m 表示,相干长度除以光速

C ,是光走过这段长度所需的时间,称为相干时间,用t m 表示,不同的光

源有不同的相干长度,因而也有不同的相干时间,对于相干长度和相干时

间的问题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认为实际发射的光波不可能是无穷长的

波列,而是有限长度的波列,当波列的长度比路的光程小时,一路光已通

过了半反射镜,另一路还没有到达,这时它们之间就不可能发生干涉,只

有当波列长度大于两路的光程差时,两路光才能在半反射镜处相遇发生干

涉,所以波列的长度就表征了相干长度,另一种结实认为:实际光源发射

的光不可能是绝对单色的,而是有一个波长范围,用谱线宽度来表示,假

设“单色光“的中心波长为λ0,谱线宽度为△λ,也就是说“单色光”是有波长为20λλ?-到2

0λλ?+之间所有的波长组成的,各个波长对应一

套干涉花纹,随着距离d 的增加,20λλ?+和2

0λλ?-之间所形成的各套干涉条纹就逐渐错开了,当d 增加到使两者错开一条条纹时,就看不到干

涉条纹了,这时对应的2d’=L m ,就叫做相干长度,由此我们可以得到L m

与λ0及△λ之间的关系为: λ

λ?=2

0m L (4) 波长差△λ越小,光源的单色性越好,相干长度就越长,所以上面两种

解释是完全一致的,相干时间t m 则用下世表示

λ

λ?==c c L t m m 20 (5) 钠光灯所发射的谱线为589.0nm 与589.6nm ,相干长度有2cm ,氦氖

激光器所发出的激光单色性很好,其632.8nm 的谱线,△λ只有

10-4~10-7nm ,相干长度长达几米到几公里的范围,对白光而言,其△λ和

λ是同一数量级,相干长度为波长数量级,仅能看到级数很小的几条彩色

条纹。

4. 透明薄片折射率(或厚度)的测量

(1)白光干涉条纹

干涉条纹的明暗决定于光程差与波长关系,用白光光源,只有在d =0

的附近才能在M1、M2’交线处看到干涉条纹,这时对各种光的波长来说,其光程差均为2λ(反射时附加2

λ),故产生直线黑纹,即所谓的中央条纹,两旁有对称分布的彩色条纹,d 稍大时,因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光,满足明

暗条纹的条件不同,所产生的干涉条纹明暗互相重叠,结果就显不出来,

只有用白光才能判断出中央条纹,利用这一点可定出d =0的位置。

(2)固体透明薄片折射率或厚度测定

当视场中出现中央条纹之后,在M 1与A 之间放入折射率为n 厚度为

l 的透明物体,则此时程差要比原来增大)1(2-=?n l L 因而中央条纹移出

视场范围,如果将M 1向A 前移d ,使2

L d ?=,则中央条纹回重新出现,测出d 及l ,可由式)1(-=n l d 求出折射率n 。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钠光灯、He —Ne 激光器、小孔光栏

实验内容

1. 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

1. 打开He —Ne 激光器,使激光光束基本垂直M2面,在光源前放一小孔

光阑,调节M2上的三个螺钉(有时还需调节M1后面的三个螺钉),使

小孔出射的激光束,经M1与M2反射后防在毛玻璃上重合,这时能在毛

玻璃上看到两排光点一一重合。

2. 去掉小孔光阑,换上短焦距透镜而使光源成为发散光束,在两光束光

程差不太大时,在毛玻璃屏上可观察到干涉条纹,轻轻调节M2后的螺

丝,应出现圆心在毛玻璃屏中心的圆条纹。

3. 转动鼓轮,观察干涉条纹的形状、疏密及中心“吞”、“吐”条纹随光

程差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2. 测量He —Ne 激光器的波长

采用非定域的干涉条纹测波长,缓慢转动微动手轮,移动M 1以改变

h ,利用式(2)λn h 2

1=?可算出波长,中心每“出生”或“吞进”50个条纹,记下对应的h 值,n 的总数要不小于500条,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

法求出λ值。

3. 测钠黄灯光波长即钠黄灯双线的波长差,观察条纹可见度的

变化。

调节测微螺旋,使两个平面镜与分束器中心的距离大致相等,目测平

面镜垂直于台面。在钠灯与分束器之间插入小孔光栏,调节平面镜,使从

观察处看到的由两个平面镜反射的两组光点相互接近,直到重合,去掉小

孔光栏,即在观测屏上可以看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仔细调节平面镜,使干涉条纹变粗,逐步把干涉环的圆心调到观测屏

中央,直到移动观测屏环心处无明暗变化。所得一系列明暗相同的同心圆

环即相当于某一厚度的平行空气膜产生的等倾干涉图样。

取等倾干涉条纹的清晰位置,记下测微螺旋读数h ,移动M 1以改变

h ,利用λn h 2

1=?可算出波长,中心每“出生”或“吞进”50个条纹,记下对应的h 值,n 的总数要不小于250条,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求出

λ值。

钠黄灯含两种波长相近的单色光,所以在干涉仪动镜移动过程中,两

种黄光产生的干涉条纹叠加的干涉图样会出现清晰与模糊的周期性变化

(光拍现象)。根据推导,钠黄双线的波长差h 2/2-=?λλ。式中-

λ为两种

波长的平均值,可取上一个实验的测量结果;h ?是干涉图样出现一个清

晰-模糊-清晰的变化周期,平面镜和另一个平面镜的虚象之间空气膜厚度

的改变量。实验对光拍周期须多次测量。 4.测量钠光的相干长度,观察氦氖激光的相干情况(不必测

出相干长度)。

思考题

1. 测He —Ne 激光器波长时,要求n 尽可能大,这是为什么?对测得

的数据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处理?

2. 从图2中看,如果把干涉仪中的补偿板去掉,回影响到哪些测量?

哪些测量不受影响?

实验2铌酸锂晶体横向电光调制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电光调制的基本原理及铌酸锂晶体横向调制的基本机构。

2.掌握铌酸锂电光调制器的调试方法并测量和计算晶体的特性参数。

实验原理

1.铌酸锂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

给晶体外加电场时,晶体的折射率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成为电光效应。

外电场E 引起的折射率变化关系式为:

+++=20bE aE n n ·

(1)

其中a 、b 为常数,0n 是E=0时的折射率。由一次项aE 引起的折射率变

化的效应,称为一次电光效应或电光效应,也称普朗克(Pokell )效应。

一次电光效应只存在于二十类无对称中心的晶体中。由二次项2bE 引起的

折射率变化的效应,称为二次电光效应也称平方电光效应或克尔(Kerr )

效应,二次电光效应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物质中。一般一次电光效应要比二

次电光效应显著的多。

电光效应在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常用折射率椭球的变化来分

析。晶体在未加电场时的折射率椭球方程为:

122

2222=++z y x

n z n y n x (2) 式中n x 、n y 、n z 分别为三个主轴x 、y 、z 上的主折射率。晶体在外加电

场作用下折射率椭球发生变化,即椭球的三个主轴位置和长度都发生变

化,变化的大小与外加电场E 的大小和方向及晶体的性质又关。

铌酸锂晶体是负单轴晶体,即n x =n y =n 0、n z =n e 。它所属的三方晶系3m

点群电光系数有四个,即γ22、γ13、γ33、γ51。由此可得铌酸锂晶体在外加

电场后的折射率椭球方程为:

2132220

2152220)1()1(y E E n x E E n z y z y γγγγ++++- 12)(2)1(

22512331=-++++xy E xz E yz E z E n x x z z e γγγ (3) 通常情况下,铌酸锂晶体采用450-z 切割,沿x 轴或y 轴加压,z 轴方向

通光的运用方式,当主轴x 轴方向上外加电场时,有E z =E y =0, 晶体主轴

x,y 要发生旋转,(3)式变为:122225122

2222=-+++xy E xz E n z n y n x x x z

y x γγ。因151??x E γ,故对应项可以忽略,经坐标变换,可求出三个感应主轴x’、y ’、

z ’(仍在z 方向上)上的主折射率变成(4)式所示。其中铌酸锂晶体变

为双轴晶体,其折射率椭球z 轴的方向和长度基本保持不变,而x,y 截面

由半径为n 0变为椭圆,椭圆的长短轴方向x ’ y ’相对原来的x y 轴旋转了

450,转角的大小与外加电场的大小无关,而椭圆的长度n x ,n y 的大小与

外加电场E x 成线性关系。

x x E n n n 22300'2

1γ+

= x y E n n n 22300'21γ-= e z n n =' (4)

当光沿铌酸锂晶体光轴z 方向传播时,经过长度为l 的晶体后,由于晶体

的横向电光效应(x-z ),两个正交的偏振分量将产生位相差:

d

l V n l n n x y x 22302)''(2γλπ

λπ

δ=-= (5) 其中 d 为晶体在x 方向的横向尺寸,x V =E x ×d 为加在晶体x 方向两端

面间的电压。通过晶体使光波两分量产生相位差π(光程差λ/2)所需的

电压x V ,称为“半波电压”,以πV 表示。由上式可得出铌酸锂晶体在以(x-z )

方式运用时的半波电压表示式:

l

a n V 22302γλπ= (6) 还可以利用πV 求一外加电压x V 下所产生的相位差:

x V V ππ

δ= (7)

由(5)式可以看出,铌酸锂晶体横向电光效应产生的位相差不仅与外加

电压称正比,还与晶体长度比l /d 有关系。因此,实际运用中,为了减小

外加电压,通常使l /d 有较大值,即晶体通常被加工成细长的扁长方体。

铌酸锂晶体的电光系数22γ=6.8×10-12m/V , 此处采用λ=632.8nm 光波,

n 0≈2.2956,n e ≈2.2044。

2. 电光调制原理

激光调制的方法很多,如机械调制,电光调制,声光调制,磁光调制和

电源调制等。其中电光调制开关速度快,机构简单,因为,在激光调Q

技术,混合型光学双稳器等方面运用广泛。

电光调制根据所使加的电场方向不同,可分为纵向调制和横向调制。利

用纵向电光效应的调制,叫做纵向电光调制,利用横向电光调制效应的调

制,叫做横向电光调制。本次实验中,我们只做铌酸锂晶体的横向调制实

验。

1.横向电光调制:

图1晶体电光调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1为典型的利用硫酸钠晶体横向电光效应原理的激光振幅调制器。其

中起偏器的偏震方向平行于电光晶体x 轴,检偏器的偏振方向平行于y

轴。因此入射光经起偏器后偏振方向变为振荡方向平行于x 轴的线偏振

光,它在晶体的感应轴x ’ y ’轴上的投影和位相都相等,设分

e x’=A 0cosωt

e y’=A 0cosωt (8)

或用复振幅的表示方法,将位于晶体表面(z=0)的光波表示为

E x’(0)=A

E y’(0)=A

所以 入射光的强度是 I i ∝E E =| E x’(0)|2+| E y’(0)|2=2A 2 (9)

当光通过长为l 的电光晶体后,x ’ 和y ’两分量之间就产生位相差即:

E x’(0)=A (10)

通过检偏器出射的光,是该两分量在y 轴上的投影之和

(E y )=)1(2+-δi e A

(11)

其对应的输出光强I t 可写为

I t ∝[(E y )0·(E y )0*]=)]1)(1[(22

++-δδi i e e A =2A 2sin 22δ (12) 由(9)、(12)式,光强透过率T 为:

2

sin 2δ==i t I I T (13) 将(7)式带入:

)sin (2sin 2sin 022t V V V V V T m ωππ

ππ+== (14)

其中V 0是直流偏压,t V m ωsin 是交流调制信号,V m 是振幅,ω是调

制频率。从上式可以看出,改变V 0或V m 或,输出特性将发生相应变化。

考察(5)式,我们知道,对于单色光,22302γλπ

n 为常数,因而T 将仅随

晶体上的电压x V 所变化,如图二所示,T 与x V 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若工作点选择不合适,会使输出信号发生畸变。但在2

πV 附近有一近似直线部分,这一直线部分称为线性工作区,由上式可以看出,当2

πV V x =时,2π

δ=,T =50% 。

图2 T —V 的关系曲线

3. 改变直流偏压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1)当20πV V =

,πV V m <<时,将工作点选定在线性工作区中心,此时,

可获得较高效率的线性调制,把2

0πV V =带入(14)式,得: )]sin 2(4[sin 2t V V T m ωπππ+=)]sin 2cos(1[21t V V m ωπππ

+-= =)]sin sin(1[21t V V m ωππ

+ (15) 当πV V m <<时,

]sin 1[21t V V T m ωππ

+≈ (16) 即t V T m ωsin ∝,这时,调制器输出的波形和调制信号的波形的频率相同,

即线性调制。

2)当00=V 或πV ,πV V m <<时,把00=V 带入(14)式,得:

)]sin cos(1[21)sin 2(sin 2t V V t V V T m m ωπωππ

π-== )2cos 1()(81sin )(41222t V V t V V m m ωπωππ

π-≈≈ (17) 即∝T t ω2cos ,这时看到的是“倍频”失真。

把πV V =0带入(14)式,经类似的推导得:

)2cos 1()(8112t V V T m ωππ

-≈-≈ (18) 即∝T t ω2cos ,这时看到的仍是“倍频”失真的波形。即直流偏压V 0在

零附近或πV 附近变化时,由于工作点不在线性工作区,输出波形将失真。

3)当20πV V =

,πV V m >时调制器的工作点虽然选定在线性工作区的中心,

但不满足小信号调制的要求,(15)式不能写成(16)式,此时的投射率

函数(15)展开成贝赛尔函数,即由(15)式得:

T =)]sin sin(1[21t V V m ωππ

+ ]5sin 2sin sin [2531 ++-=t V V J t V V J t V V J m m m ωπωπωππππ (19)

由上式可以看出,输出的光束除包含交流基波外,还包含由奇次偕波。

此时,调制信号的幅度较大,奇次偕波不能忽略,因此,此时工作点虽然

选在线性区,输出波形仍然失真。

4)当230πV V =,πV V m <<时,参考2

0πV V =时的情况,可有: ]sin 1[21t V V T m ωππ

-≈ (20) 可见T 与wt V m sin 成反向增长,其他都与2

0πV V =,πV V m <<时相同。 实验仪器

晶体电光调制器,电光调制电源,He-Ne 激光器,起偏器,检偏器等。

实验内容

1. 光路调节

调节激光管使激光束与晶体调节台表面平行,同时,使光束通过各光

学元件中心。调节起偏器和检偏器正交,且分别平行与x ,y 轴,放上晶

体后各器件要细调,精细调节是利用单轴晶体的锥光干涉图的变化来完

成。

锥光干涉图样

由于晶体的不均匀性,在检偏器后面的白屏上可看到一弱点,然后紧靠晶体前放一毛玻璃片(或镜头纸),这时可在白屏上可观察到单轴晶体的锥光干涉图。一个暗十字图形贯穿整个图样,四周为明暗相间的同心干涉园环,十字中心也是园环的中心,它对应着晶体的光轴方向,十字方向对应于两个偏振片的偏振轴方向。在观察过程重复微调晶体,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调激光管,使干涉图样中心与光电位置重和,同时尽可能使图样对称,完整,确保光束既与晶体光轴平行,又从晶体中心穿过。在调节偏振片,使干涉图样出现清晰的暗十字,且十字的一条平行与x轴。这一步很重要,一定要耐心仔细调节。

2.观察晶体的汇聚偏振光干涉图形和电光效应现象

把输入光强调制到最大(这时放大器电源关掉,光电管不能对准He—Ne光点,以免烧坏),屏上可看到干涉图形,(房间应较暗)。

(1)偏压为零时呈现单轴晶体的锥光效应,这一现象已在调节光路时看见。

(2)加上偏压时呈现双轴晶体的锥光干涉图,这说明单轴晶体在电场作

用下变成双轴晶体。

(3)两个偏振片正交和平行时干涉图是互补的。

(4)改变偏压的极性时干涉图形旋转90度。

(5)只改变偏压的大小时,干涉图形不旋转,只时双曲线分开的距离发生变化。这现象说明,在外加电场只改变感应主轴方向的主折射率的大小,折射率椭球旋转的角度和电场大小无关。

3.测定铌酸锂曲线,即T~V曲线,用两种方法求出半波电压。

一种是极值法,一种是调制法。算出光电系数

γ并和理论值进

22

行比较。

(1)极值法

晶体上只加直流电压,不加交流信号,并把直流电压从小到大逐渐改变时,输出光强出现极小值和极大值,相邻极小值和极大值对应的直流电压之差即为半波电压。

晶体操作如下:取出毛玻璃,接收器对准输出光点,加在晶体上的电压从零开始,每隔20V测一次输出光强,直流偏压值在电源面板上可读出。光强通过功率表测出。为了使曲线画的更好,在极值附近每隔10V 测一次。列表记录数据,画出T~V曲线。

测定T~V曲线时先测定对应于V0>0时的透射光强,然后改变极性(电源板上有相应开关),再测一组极大数据,曲线上两个极大值之间对应的电压就是半波电压的两倍,这样测量,可以减少误差。

(2)调制法

晶体上直流电压和交流信号同时加上,与直流电压调到输出光强出现极小值或极大值时,输出的交流信号出现倍频失真,与出现相邻倍频失真对应的直流电压之差就是半波电压。具体做法是:把电源前面板上的调制信号“输出”接到双线示波器的y1上,见过放大器输出的信号接到y2上,把y1、y2上的信号比较,将检偏器旋转900,当晶体上加的直流电压缓慢增加到半波电压时,输出出现倍频失真,改变晶体上电压的极性,电压加到半波电压时,又出现倍频失真,相继两次出现倍频失真时,对应的直流电压之差就是半波电压的来两倍。这种方法比极值法更精确,因为极值法测半波电压时,很难准确的确定T~V曲线上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因而误差比较大。

4.用λ/4波片改变工作点,观察输出特性

去掉晶体上所加的直流偏压,把λ/4波片置入晶体和偏振片之间,绕光轴缓慢旋转,可以看到输出波形随着发生变化。当波片的快慢轴平行于

晶体的感应轴方向时,输出光线性调制,当波片的快慢轴分别平行晶体的x、y轴时,输出光失真,出现“倍频”失真。因此,把波片旋转一周时,出现四次线性调制和四次“倍频”失真。这一点不难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晶体上加直流偏压可以改变调制器的工作点,也可以用λ/4选择工作点,其效果是一样的,但这两种方法的机理是不一样的。

5.光通讯的演示

选择源信号为“音乐”键,此时,输出通过扬声器播放,改变工作点,听音质的变化,然后把波形输出到示波器,观察波形随着工作点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通过光缆把输出信号和接收器连接起来,实现模拟激光光纤通讯。调制信号也可以通过选择信号选择键的“输入”使用外来信号。

思考题

1.本实验没用汇聚透镜,为什么能够看到锥光干涉图?如何根据锥光干涉图调整光路。

2.比较本实验中给出的两种测量半波电压的精度。并说明影响精度的原

因。

3.为什么本实验选用铌酸锂晶体,即它有什么优点?

4.光强为什么不能太大,应该怎样调节?

注意事项

1.光电三极管应避免强光直接照射,以免损坏。

2.晶体细又长,容易折断,故应在多方面给予注意。

3.He—Ne激光器的电极上加的时几千伏的直流电压,所以要充分注意安

全。

4.实验中用到的仪器的旋钮在电源打开和关闭时应分别放在适当的位置,以免损坏。

实验3 菲涅耳衍射与针孔滤波实验

引言

利用惠更斯原理,可以定性地从某时刻的已知波阵面位置求出后面另一时刻的波阵面位置。但惠更斯原理的子波假设不涉及子波的强度和相位,因而无法解释衍射图样中的光强分布。菲涅耳在惠更斯的子波假设基础上,提出了子波相干叠加的思想,从而建立了反映光的衍射规律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波阵面前方空间某点处的光振动取决于到达该点的所有子波的相干叠加。在此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了菲涅耳衍射积分公式,并在不同近似下,归纳出在两类不同的衍射现象。菲涅耳衍射是光源—障碍物和障碍物—接收屏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是有限远的衍射。

实验目的

(1)观察和验证圆孔和单缝菲涅耳衍射现象

(2)改变衍射屏大小形状和距离,观察衍射变化的规律

(2)用所学知识对该现象进行解释

基本原理

3.1

菲涅耳衍射的一般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是点光源,K是开有某种形状孔径的衍射屏(或不透明屏),P是观察屏,且在距离衍射屏不太远的地方。(通常光源离衍射屏的距离都要比衍射屏上的孔径大得多,为简单起见可以认为光源发出的光波垂直照射在衍射屏上,即只要观察屏离衍射屏不远,也可以用平行光照明。)

图1 菲涅耳衍射的一般装置

S / 点合振幅的大小取决于露出的半波带数

由上式可知,对于圆孔中心和光源的直线S S /上的不同点所露出的半

波带数目亦不相同,因而在这条直线上移动观察屏时会发现,某些点的光

强最大,而另一些点的光强为最小。另一方面,R 和R o 不变时,改变圆孔

半径ρ也会使考察点的光强度有明暗交替的变化。

3.2

在许多实验中,要求使用纯净的、无杂波的激光束,然而由于反射镜、

扩束镜上的瑕疵、灰尘、油污,以及光束经过的空气中悬浮的微粒等,使

扩束后的光场中存在许多衍射斑纹(相干噪声)。为了改善光场质量,使

扩束后的激光具有平滑的光强分布,常采用空间滤波即针孔滤波的方法。

激光束近似具有高斯型振幅或光强分布,细激光束经过短聚焦的透镜

聚焦后,根据傅立叶光学的原理,在透镜后焦面上出现输入光场的傅立叶

变换谱,仍然是高斯分布。实际输入的光束为高斯型分布与噪声函数的叠

加,而噪声函数中的高频成分一般很丰富,因而可以认为谱面上的噪声谱

和信号谱是近似分离的,因此只要选择适当的针孔直径,就可以滤去噪声,

获得平滑的高斯分布。也就是说,针孔只让激光束中的无干扰部分通过,

起着低通滤波器的作用。它能限制光束的大小,消除扩束镜及其在扩束以

前光束经过的光学元件所产生的高噪声。针孔滤波器一般是厚度为0.5mm

的铟钢片,它要用激光打孔的方法,制成5~30μm 的针孔。

针孔在使用时要放在扩束镜后焦面上的亮斑处。通常针孔和扩束镜安

装在一个支架上,针孔的位置可用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调节钮调节方向

图2 针孔滤波器示意图

杂散光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光学实验: 1.采光系数测量 2.教室亮度测量 3.测定材料光反射系数 4.测定材料光透射系数 小组成员:王林 2011301569 范俊文 2011303156 肖求波 2011301549 沈杰 2011301544 指导教师:刘京华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2013年11月3日

一 实验目的 室内光环境对于室内生产,生活,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光环境能够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保障人身安全和视力。天然采光效果的好坏及合理与否,可以通过天然采光实测作出评价。采光系数是评价室内自然光环境,室内开口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实验了解室内自然光环境测量方法及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并对该实测房间的光环境作出评价。 二 实验原理及仪器 1.原理: 室内采光测量最主要的工作是同时测量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室内工作面上的照度和室外水平面的照度值。室外照度是经常变化的,必然引起室内照度的相应变化,不会是固定值。因此对采光系数量的指标,采用相对值,这一相对值称为采光系数(C ),即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照度(E n ),和同一时间的室外全云天的天然光照度(E w )的比值。 w n E E C 2.仪器:照度计2台/组 卷尺 两台照度计为同型号,分别用于室内和室外的照度测量。 三 实验时间及,地点及天气状况

时间: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地点:教学东楼D座 四实验要求 1测量数据记录(不少于5个测点) 2.附加测量项目: (1).采光系数最低值C min 采光系数最低值取典型剖面和假定工作面交线上各测点中采光系数值中最低的一个,作为该房间的评价值。 (2). 采光系数平均值C av 采光系数平均值取典型剖面与假定工作面交线上各测点的采光系数算术平均值。 当室内有两条或以上典型剖面时,各条典型剖面上的采光系数应分别计算。取其中最低的一个平均值作为房间的采光系数平均值。(3).采光均匀度U c 采光系数最低值与平均值之比,即U c=C min/C av 国家规范规定,对于侧窗和顶部采光要求为I-IV级的房间,其工作面上的采光均匀度不应低于0.7。采光均匀度应按各个不同剖面计算,取其中均匀度最低的一个值作为该房间的评价值。 五实验方法 1.测点布置 室内采光测点的布置反映各工作面上照度值的变化和光的分布情况,因此采光实测时要在待测建筑物内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室内采光质量的典型剖面,然后在剖面与工作面交线布置一组测点。侧面采光的房间有两个代表性的横剖面,一个通过侧窗中心线,一个通过侧墙中心线;剖面图上布置测点的间距2m;测点距墙或柱的距离为0.5~1m,中间测点等距布置。 2.测量条件 我国采光设计标准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标准天空,即全云天作为天空亮度分布规律的标准。因此采光系数测量的天空应该选取全云天(云量8~10级),天空中看不到太阳的位置。不应在晴天和多云天测量,也不宜在雨雪天测量。

大学物理 光学答案

第十七章 光的干涉 一. 选择题 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的相位差为3π,则路径AB 的长度为:( D ) A. 1.5λ B. 1.5n λ C. 3λ D. 1.5λ/n 解: πλπ ?32==?nd 所以 n d /5.1λ= 本题答案为D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 ( A ) A. 变密 B. 变稀 C. 不变 D. 消失 解:条纹间距d D x /λ=?,所以d 增大,x ?变小。干涉条纹将变密。 本题答案为A 。 3.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E 上的P 处是明条纹。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M ,其它条 件不变(如图),则此时 ( B ) A. P 处仍为明条纹 B. P 处为暗条纹 C. P 处位于明、暗条纹之间 D. 屏幕E 上无干涉条纹 解 对于屏幕E 上方的P 点,从S 1直接入射到屏幕E 上和从出发S 1经平面反射镜M 反射后再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相位差在均比原来增π,因此原来是明条纹的将变为暗条纹,而原来的暗条纹将变为明条纹。故本题答案为B 。 4.在薄膜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反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是亮斑,则此时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中心是( B ) A. 亮斑 B. 暗斑 C. 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 D. 无法确定 解: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互补。 本题答案为B 。 5.一束波长为λ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B ) A. λ/4 B. λ/ (4n ) C. λ/2 D. λ/ (2n ) 6.在折射率为n '=1.60的玻璃表面上涂以折射率n =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当波长为50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反射,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C ) A. 5.0nm B. 30.0nm C. 90.6nm D. 250.0nm 选择题3图

大学物理光学练习题及答案

光学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1. 如图所示,用厚度为d 、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 (n 1<n 2)的两片透明介质分别盖住杨氏双缝实验中的上下两缝, 若入射光的波长为, 此时屏上原来的中央明纹处被第三级明纹所占 据, 则该介质的厚度为 [ ] (A) λ3 (B) 1 23n n -λ (C) λ2 (D) 1 22n n -λ 17.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一片厚度为d 1的透光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挡住; 再用一片厚度为d 2的透光云母片将下面一个缝挡住, 两云母片的折射率均为n , d 1>d 2,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 ] (A) 条纹间距减小 (B) 条纹间距增大 (C) 整个条纹向上移动 (D) 整个条纹向下移动 18.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一片能透光的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盖住,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 ] (A) 条纹间距增大 (B) 整个干涉条纹将向上移动 (C) 条纹间距减小 (D) 整个干涉条纹将向 下移动 26. 如图(a)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nm(1nm = 10-9m)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 ]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 nm (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 nm (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 (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 43. 光波的衍射现象没有声波显著, 这是由于 [ ] (A) 光波是电磁波, 声波是机械波 (B) 光波传播速度比声波大 (C) 光是有颜色的 (D) 光的波长比声波小得多 53. 在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将单缝K 沿垂直光的入射光(x 轴)方向稍微 平移,则 [ ] (A) 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不变 (B) 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变动 (C) 衍射条纹中心不动,条纹变宽 (D) 衍射条纹不动,条纹宽度不变 K S 1 L L x a E f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建筑112 姓名:刘伟 学号: 01111218 指导教师:周洪涛 建筑物理实验室 2014年10月15日 小组成员:张思俣;郭祉良;李照南;刘伟;王可为;

第三篇建筑热工实验 一、实验一建筑热工参数测定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热工参数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温度、湿度、风速的测试方法,达到独立操作水平; 3、利用仪器测量建筑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场分布,检验保温设计效果; 4、测定建筑室内外地面温度场分布; 5、可通过对室外环境的观测,针对住宅小区或校园内地形、地貌、生物生活对气候 的影响,进而研究在这个区域内的建筑如何应用有力的气候因素和避免不利的气 候影响。 三、实验仪器概述 I.WNY —150 数字温度仪 ●用途:用于对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温度测量。 ●特点:采用先进的半导体材料为感温元件,体积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温度值 数字显示,清晰易读,测温范围:-50℃~150℃,分辨力:0.1℃。 ●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1.取下电池盖将6F22,9V叠层电池装入电池仓。 2.按ON键接通电源,显示屏应有数字显示。 3.插上传感器,显示屏应显示被测温度的数值。 4.显示屏左上方显示LOBAT时,应更换电池。 5.仪器长期不用时,应将电池取出,以免损坏仪表。 II.EY3-2A型电子微风仪 ●用途:本产品是集成电子化的精密仪器,适用于工厂企业通风空调,环境污染监测, 空气动力学试验,土木建筑,农林气象观测及其它科研等部门的风速测量,用途十分广泛。 ●特点: 1.测量范围宽,微风速灵敏度高,最小分度值为0.01m/s。 2.高精度,高稳定度,使用时可连续测量,不须频繁校准 3.仪器热敏感部件,最高工作温度低于200℃,使用安全可靠,在环境温度为 -10℃~40℃内可自动温度补偿。 4.电源电压适用范围宽:4.5V~10V功耗低。 ●主要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0.05~1m/s 1~30m/s(A型) 2.准确度:≤±2﹪F.S。 3.工作环境条件:温度-10℃~+40℃相对湿度≤85%RH。 4.电源:R14型(2#)电池4节 ●工作原理:本仪器根据加热物体在气流中被冷却,其工作温度为风速函数这一原理设 计。仪器由风速探头及测量指示仪表两部分组成。 ●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 专业班级:资源1242 姓名:王延平 学号:1201431226

斯特林热机演示实验 试验目的: 初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热机正向和逆向循环工作的用途。 实验原理: 斯特林热机(Stirling Engine),是一种由外部供热使气体在不同温度下作周期性压缩和膨胀的封闭往复式发动机。它由苏格兰牧师斯特林提出。 斯特林热机采用封闭气体进行循环,工作气体可以是空气、氮气、氦气等。如图1所示,在热机封闭的气缸内充有一定容积的工作气体。汽缸一端为热腔,另一端为冷腔。置换器活塞推动工作气体在两个端之间来回运动,气体在低温冷腔中被压缩,然后流到高温热腔中迅速加热,膨胀做功。如此循环不休,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 理论上,斯特林热机的热效率很高,其效率接近理论最大效率(称为卡诺循环效率)。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前者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等容过程构成,如图2所示。而后者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构成。 斯特林热机属于可逆热机,既可用于制热,又可用于制冷;既可将热能→机械能,又可将机械能→热能。如果用于制冷,则图2中的四个热力学循环将沿逆时针方向进行。 图2 斯特林热机的四个循环过程图1 斯特林热机 下面结合循环图(图2)和活塞运动图(图3),来详细分析一下斯特林热机的四个循环过程。 一个装有两个对置活塞的气缸,在两个活塞之间设置一个回热器。可以把回热器设想成一块交替放热和吸热的热力海绵。回热器和活塞之间形成了两个空间。一个称为膨胀腔,使它保持高温Tmax;另一个称为压缩腔,使它保持低温Tmin。因此,在回热器两端有一个温度梯度Tmax-Tmin。假设回热器在纵向没有热传导,与卡诺循环情况一样,假设活塞在运动中无摩擦,工作气体在气缸中无泄露损失。 循环开始时,设压缩腔活塞处于外止点,膨胀腔活塞处于内止点并紧靠回热器端面。这样,全部工作气体都处于冷的压缩腔内。因为此时的容积为最大值,所以工作气体的压力和温度都处于最小值,用图2和图3中的点1表示。 在压缩过程1~2,压缩腔活塞向内止点运动,膨胀腔活塞保持不动,工作气体在压缩腔内被压缩,压力增加。因为热量Qc已经通过压缩腔汽缸壁排放到环境中,故工作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中,工作物质等温冷却收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实验] XXX XXXX XXXXXXX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建筑热工学实验 (一)温度、相对湿度 1、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了解室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量的目的;进一步感受和了解室外气象参数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2、实验设备:TESTO 175H1温湿度计 3、实验方法:` (1)在测定前10min左右,把湿球温度计感应端的纱布用洁净水润湿。 (2)若为手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用钥匙上紧上部的发条,并把它悬挂于测点。待3~4min,当温度计数值稳定后,即可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指示值。读数时,视平线应与温度计水银面平齐。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3)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获得测点空气温度。 (4)根据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值查表,即可得到被测点空气的相对湿度。

4、实验结论和分析 室内温湿度 仪器:TESTO 175H1 位置湿度(%)温度(℃) 暖气上方A 24.5 17.5 桌面上方B 25.6 17.0 南边靠墙柜子C 25.5 16.8 室内门口处D 25.1 16.5 5.对测量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 根据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室内各处的温度及湿度较为平均。暖气上方的区域温度较高而导致相对湿度较低。桌子由于靠近暖气,所以温度较高。柜子由于距离暖气较远,温度相对较低,较为接近室内的平均气温。门口处由于通风较好,温度较低,湿度相对较高。

(二)室内风向、风速 1、实验原理:QDF型热球式电风速计的头部有一直径约0.8mm的玻璃球,球内绕有镍镉丝线圈和两个串联的热电偶。热电偶的两端连接在支柱上并直接暴露于气流中。当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镍镉丝线圈时,玻璃球的温度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和气流速度有关。当流速大时,玻璃球温度升高的程度小;反之,则升高的程度大。温度升高的程度反映在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校正后用气流速度在电表上表示出来,就可用它直接来测量气流速度。 2、实验设备:TESTO 425 3、实验方法: (1)把仪器杆放直,测点朝上,滑套向下压紧,保证测头在零风速下校准仪器。 (2)把校正开关置于“满度”位置,慢慢调整“满度调节”旋钮,使电表指针在满刻度的位置。再把校正开关置于“零位”的位置,用“粗调”、“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针在零点的位置。 (3)轻轻拉动滑套,使侧头露出相当长度,让侧头上的红点对准迎风面,待指针较稳定时,即可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大小。若指针摇摆不定,可读取中间示值。 (4)风向可采用放烟或悬挂丝的方法测定。

大学物理光学练习

单元四 (二) 杨氏双缝实验 一、填空题 1. 相干光满足的条件是1)频率相同;2)位相差恒定;3)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有两束相干光, 频率为ν,初相相同,在空气中传播,若在相遇点它们几何路程差为r r 21-,则相位差 )r r (c 212-= πν ??。 2. 光强均为I 0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 0I 4。可能出现的最小光强是0。 3. 在真空中沿Z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O 点处电场强度)3 t 2cos(300E x π πν+ = (SI),则O 点处磁场强度:)3 t 2cos(300 H 00y π πνμε+-=。用图示表明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 4. 试分析在双缝实验中,当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A) 双缝间距变小:条纹变宽; (B) 屏幕移近: 条纹变窄; (C) 波长变长: 条纹变宽; (D) 如图所示,把双缝中的一条狭缝挡住,并在两缝垂直平分线上放一块平面反射镜: 看到的明条纹亮度暗一些,与杨氏双缝干涉相比较,明暗条纹相反; (E) 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S'位置:条纹上移。 二、计算题 1. 在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波长nm 546=λ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300mm ,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之间的间距为1 2.2mm ,求双缝间的距离。 * 由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亮条纹的位置由λk d D x = 来确定。 用波长nm 546=λ的单色光照射,得到两个第五级明条纹之间的间距:λ?10d D x 5= ) 4(填空题) 3(填空题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 平行光管的调整及使用 1.测量凸透镜及透镜组的焦距 1)平行光管调整后,拿下平面镜,将被测凸透镜置于平行光管的前方,在透镜的前方放上测微目镜,调节平行光管、被测凸透镜和测微目镜,使它们大致在同一光轴上,尽量让测微目镜拉近到实验人员方便观察的位置。 2)将平行光管的十字分划板换成玻罗板,并拿下高斯目镜上的灯泡,放在直筒形光源罩上,然后装在平行光管上。 3)转动测微目镜的调节螺丝,直到从测微目镜里面能看到清晰的叉丝、标尺为止。 4)前后移动凸透镜,使被测凸透镜在平行光管中的玻罗板成像于测微目镜的标尺和叉丝上,表明凸透镜的焦平面与测微目镜的焦平面重合。 5)用测微目镜测出玻罗板像中10毫米两刻线间距的测量值y,读出平行光管的焦距实测值'f和玻罗板两刻线的实测值'y(出厂时仪器说明书中给定),重复五次,将各数据填入自拟表中。 2.用平行光管测凸透镜的鉴别率 (1)取下玻罗板,换上3号鉴别板,装上光源。 (2)将测微目镜、被测透镜、平行光管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移动被测透镜的位置,使被测透镜在平行光管的3号鉴别率板成像于测微目镜的焦平面上。用眼睛认真地从1号单元鉴别率板上开始朝下看,分辨出是哪一个号数单元的并排线条,记下号码。 (4)在表4-4-1中查出条纹宽度a值及鉴别率角值,也可将a、'f(平行光管焦距,出厂的实测值)代入(4-4-3)式,求出鉴别率角值 。

光的干涉实验 若将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在空间各经不同路径后再会合在一起,当光程差小于光源的相干长度时,一般都会产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说的有力证据之一。“牛顿环”是一种分振幅法等厚干涉现象,1675年,牛顿首先观察到这种干涉,但由于牛顿信奉光的微粒说而未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解释。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光波波长,精确测量微小长度、厚度和角度,检验试件表面的光洁度,研究机械零件内应力的分布以及在半导体技术中测量硅片上氧化层的厚度等。 【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加深对干涉现象的认识; 2. 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3. 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在一块平滑的玻璃片B 上,放一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图1),在A 、B 之间形成一劈尖形空气薄层。当平行光束垂直地射向平凸透镜时,可以观察到在透镜表面出现一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是以接触点O 为中心的同心圆环,称为牛顿环(图2)。牛顿环是由透镜下表面反射的光和平面玻璃上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而形成的,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或相位差)取决于空气层的厚度,所以牛顿环是一种等厚条纹。 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 ,与接触点O 相距为r 处的空气膜厚度为e ,则2222222)(r e eR R r e R R ++-=+-=由于e R >>,式中可略去2e 得到: R r e 22 = (1) 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 2 2λ +=?e (2) 其中2/λ是光从空气射向平面玻璃反射时产生的半波损失而引起的附加光程 图1 牛顿环实验装置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正 式版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

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

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日星期二3月12年2013日期: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 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即: φφP=P/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 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 P=EE P/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 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 (2)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后按下式计算 πL/EP= 2;被测表面的亮度,cd/m式中:L---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 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样,则需要换电池; 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例如,拨在×1挡,测量的仪器显示值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另有一种自动量程照度计,数字显示中的小数点随照度的大小不同而自动移位,只需将所显示的数字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单位:lx)。有的照度计为自动量程,直接读取照度计数字即为测量结果。 ③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收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E;然后将光接收器感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同一位置,逐渐平移光接收器平行离开测点,照度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约300mm左右),读;ρ,即可计算出光反射比Ep取反射照度值 ④测量时尽量缩短入射照度和反光照度间的时间间隔,并尽可能的保持周围光环境的一致性。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十:光栅衍射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光线通过光栅后的衍射光谱。 2.学会用光栅衍射测定光波波长的方法。 3.学会用光栅衍射原理测定光栅常数。 4.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 分光计 光栅 钠光灯 平面反射镜 三、实验原理 光栅是有大量的等间隔、等宽度的狭缝平行放置组成的一种光学元件。设狭缝宽度(透光部分)为a ,不透光部分为b ,则a b +为光栅常数。 设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光栅上,光透过各个狭缝后,向各个方向发生衍射,衍射光经过透镜后会聚后相互干涉,在焦平面上形成一系列的被相当宽的暗区分开的明亮条纹。 衍射光线与光栅平面的夹角称为衍射角。设衍射角为θ的一束衍射光经透镜会聚到观察屏的点。在P 点出现明条纹还是暗条纹决定于这束衍射光的光程差。 由于光栅是等宽、等间距,任意两个相邻缝的衍射光的光程差是相等的,两个相邻狭缝的衍射光的光程差为()sin a b θ+,如果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在P 点就出现明条纹,即 ()sin a b k θλ+=± (0,1,2,)k = 这就是光栅方程。 从上式可知,只要测出某一级的衍射角,就可计算出波长。 四、实验步骤 1、调整分光计。 使望远镜、平行光管和载物台都处于水平状态, 平行光管发出平行光。 2、安置光栅 将光栅放在载物台上,让钠光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 可以看到一条明亮而且很细的零级光谱,左右转动望远 镜观察第一、二级衍射条纹。 3.测定光栅衍射的第一、二级衍射条纹的衍射角θ,并记录。 五、数据记录 ()

'111[()θθθ=-(右边读数)+'11()θθ-(右边读数)]/4 '222[()θθθ=-(右边读数)+'22()θθ-(右边读数)]/4 六、数据处理 将上表中的1θ、2θ分别代入光栅方程()sin a b k θλ+=计算出6个波长,(1 300 a b mm += ) 1λ= 2λ= 3λ= 4λ= 5λ= 6λ= 计算平均波长:λ= 绝对误差:λ?= (取平均波长与6个波长的差中的最大者) 相对误差:100%E λλ λ ?= ?= 结果表示:()nm λλλ=±?= nm 。 七、思考题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二2015年秋季学期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2013102222 姓名:胡金鸿 组别: 8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建筑物理实验室

目录 一、说明 二、实验项目 实验[一] 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二] 地面反射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三] 房间模型采光系数的测定实验实验[四] 室内照明效果实测实验

说明 一、按照《建筑物理实验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建筑物理》教材内容,安排六项实验: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地面反射系数测定;房间模型采光系数的测定;室内照明效果实测;教室亮度分布情况测定;混响时间的测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以上全部实验项目,以此作为学生考核的依据,成绩以10分制,计入建筑物理理论课成绩,未完成实验项目达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建筑物理理论课考试。 二、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物理声、光学相关实验的原理、目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加深对相关建筑物理学参数的理解。 三、实验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及作业指导书的相关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完成实验报告。 四、在实验室内,学生须遵守相关实验室规则。爱护仪器,使用后须由组长归还到教师处,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能离开实验室,若有损坏、丢失应酌情赔偿。

实验一玻璃透射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日期2015 年 11月2日 1、实验原理 当光线从玻璃的一侧入射,经玻璃透射后,入射光线与透射光线的光通量必然有所改变,这个改变值的大小表征了该玻璃的透射能力的大小。我们把透射光线的光通值与入射光线的光通值的比值称为该玻璃的透射系数。在实际测试中,我们通常用入射光线在玻璃一侧形成的照度值与该玻璃的另一侧透射光线形成的照度值的比值作为该玻璃的透射系数。 2、实验目的 通过本试验,要求学生对透射系数概念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并能对其形成理性概念,同时能够明白透射系数和玻璃本身之间的关系,理清照度和光通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了解照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3、实验设备 照度计1台,直尺 4、实验方法及步骤 (1)、选择测量点:选择一块被测玻璃,标明待测点的具体位置。每片玻璃测点数量不得少于3个。 (2)、测量点编号:将所选的测点进行编号,以便以后处理。 (3)、将待测玻璃放置于有直射光线的地方,为了保持测量过程中的入射光线的稳定性,最好选择扩散光线作为光源。亦可以选择在全云天进行,如果以上条件不能满足,也可以在人工照明的环境下进行,要求房间里要有较好的开窗条件,以满足光线的方向性。 (4)、将照度计的采光传感器置于所选择的某一测点的入射光线的一侧,待读数稳定后读出入射光线所形成的照度值。 (5)、将照度计的观光传感器紧贴该测点的另一侧,如图所示,待读数稳定后读出照度计所显示的读数。

光纤光学大学物理实验讲义.doc

光纤通信实验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以达到通信的目的。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主要通过在发送端把传送的信息(如话音)变成电信号,然后调制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上,使光的强度随电信号的幅度(频率)变化而变化,并通过光纤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 因此构成光纤通信的基本要素是光源、光纤和光检测器。 半导体激光器可以作为光纤通信的主要光源,其具有超小型、高效率和高速工作的优异特点,到如今,它是当前光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最为重要的激光光纤通信的重要光源.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和George A. Hockham 首先提出光纤可以用于通讯传输的设想,高锟因此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检测器:把光发射机发送的携带有信息的光信号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并放大、再生恢复为原传输的信号的器件。 【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和测量阈值电流 2. 了解和掌握光纤的结构和分类以及光在光纤中传输的基本规律。 3. 对光纤本身的光学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对光纤的使用技巧和处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4. 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实验仪器】 导轨,半导体激光器+二维调整,三维光纤调整架+光纤夹,光纤,光探头+二维调整架,激光功率指示计,一维位移架,专用光纤钳、光纤刀,示波器,音源等。 【实验原理】 一、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 实验采用的光源是半导体激光器,由于它的体积小、重量 轻、效率高、成本低,已进入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多个领域。 因此对半导体激光器的了解和使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实验 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以掌握半导体激

波动光学大学物理答案

习题13 13.1选择题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答案:C] (2)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答案:A] (3)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A) λ / 4 . (B) λ / (4n ). (C) λ / 2 . (D) λ / (2n ). [答案:B] (4)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 (A) 2 ( n -1 ) d . (B) 2nd . (C) 2 ( n -1 ) d +λ / 2. (D) nd . (E) ( n -1 ) d . [答案:A] (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 ] (A) λ / 2 . (B) λ / (2n ). (C) λ / n . (D) λ / [2(n-1)]. [答案:D] 13.2 填空题 (1)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距离 为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θ.在图中的屏中央O 处 (O S O S 21=),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 ________________. [答案:2sin /d πθλ]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62.5 nm (1nm =10-9 m),双缝与观察屏的距离D =1.2 m ,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 =1.5 mm ,则双缝的间距d =

建筑物理光学选择题60道

建筑物理光学选择题60道 1. 在光亮环境中,辐射功率相等的单色光看起来(D )光最明亮。 A、700nm红光 B、510nm蓝绿光 C、580nm黄光 D、555nm黄绿光 2.关于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的说法,(B )是错误的, A、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都取决于光辐射的光谱组成 B、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尽管光谱组成不同,也会有完全相同显色性 C、光源有相同的色表,光谱组成不同,显色性有很大差异 D、色标有明显区别的两个光源,显色性不可能相等 3.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C )是不正确的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 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4.下列(D )是亮度的单位 A、Ix B、Cd C 、Im D、Cd/m2 5.下列材料中(C )是漫反射材料 A、镜片

B、搪瓷 C、石膏 D、乳白玻璃 6. 关于漫反射材料特性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最大值在表面的法线方向 B、受光照射时,从各个角度看,其亮度完全相同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受光照射时,它的发光强度在各方向上相同 7下列材料中,(C )是漫透射材料 A、透明平板玻璃 B、茶色平板玻璃 C、乳白玻璃 D、中空透明玻璃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A ) A、灯的光通量 B、灯落在桌面上的光通量 C、受光照射时,看不见光源形象 D、桌子表面亮

大学物理上实验报告(共2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辉光盘 【实验目的】: 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 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 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 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 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 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 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 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 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 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 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08建筑学2班 2012-12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理科教学北楼08建筑学2班专业课室(619课室) 一、实验目的 1.测量和评估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情况 2.学习各光学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 激光测距仪、直尺、亮度计、照度计 三.实验原理 见各部分 四.实验步骤 一.教室基本情况测量 1.教室窗尺寸

2.教室各界面均匀光学材料的反光系数P和透光系数i: 反光系数P: 理论依据:p=E(反)/E(入) 透光系数i: 理论依据:i=E(透)/E(f入)

二.教室眩光分布图 首先把课室分成按左、中、右;前、中、后;分成9个区测量眩光分布情况: 讲台 A3B3C3 A2B2C2 A1B1C1 然后在各区域内测量视野范围内的目标灯具的发光亮度和背景亮度,当目标与背景亮度比超过10判定为眩光。(单位:lx) A1区: 目标背景目标/背景是否 眩光 ①3002611.5是 ②4030 1.3否 ③2724 1.1否 ④2720 1.4否

目标背景目标/背景是否 眩光 ①6002227.2是 ②4320 2.2否 ③2619 1.4否 C1区: 目标背景目标/背景是否 眩光 ①9502047.5是 ②6002030是 ③40202否 ④3018 1.7否

目标背景目标/背景是否 眩光 ①1780 17.8 100是 ②29.5 18 1.6否 ③24.7 18.4 1.3否 ④32 17 1.9否 ⑤94 17.6 5.3否 B2区: 目标背景目标/背景是否 眩光 ①4523 2.0否 ②2018 1.1否 ③2914 2.1否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感想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感想 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了解了光的实质,就是原子核外电子得到能量跃迁到更高的轨道上之后由于所处轨道不稳定,电子还要跃迁回去,跃迁回去会释放出一个光子,就是以光的形式向外发出能量,跃迁的能级不同,释放出来的能量不同,光子的波长就不同,光的颜色就不一样了。当复色光进入棱镜或光栅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使我深刻认识到光的传播、干射、衍射、散射、偏振等许多现象及其原理,还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外部条件。通过对这些特性的理解,使我从现实方面认识到光的波粒二象性,认识到光在什么条件下表现粒子性,在什么条件下表现波动性。通过激光传播信号的演示实验中我知道光不但给人以美的感受还有诸多其它方面的用处。在光的色散实验中,我对牛顿环的印象最深刻,通过对牛顿环现象的认识,我加深了对等厚干涉的了解,尤其是半波损失对牛顿环的应用,对半波损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记忆。 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演示实验,但也很有收获,这是我们对课上所学知识的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对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认识,为今后光学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此次演示实验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质,这给我们每天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因此我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实验] XXX XXXX XXXXXXX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建筑热工学实验 (一)温度、相对湿度 1、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了解室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量的目的;进一步感受和了解室外气象参数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2、实验设备:TESTO 175H1温湿度计 3、实验方法:` (1)在测定前10min左右,把湿球温度计感应端的纱布用洁净水润湿。 (2)若为手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用钥匙上紧上部的发条,并把它悬挂于测点。待3~4min,当温度计数值稳定后,即可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指示值。读数时,视平线应与温度计水银面平齐。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3)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获得测点空气温度。 (4)根据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值查表,即可得到被测点空气的相对湿度。

4、实验结论和分析 室内温湿度 仪器:TESTO 17 5H1 5.对测量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 根据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室内各处的温度及湿度较为平均。暖气上方的区域温度较高而导致相对湿度较低。桌子由于靠近暖气,所以温度较高。柜子由于距离暖气较远,温度相对较低,较为接近室内的平均气温。门口处由于通风较好,温度较低,湿度相对较高。 位置 湿度(%) 温度(℃) 暖气上方A 24.5 17.5 桌面上方B 25.6 17.0 南边靠墙柜子C 25.5 16.8 室内门口处D 25.1 16.5

(完整版)大学物理—光学习题

光学: 1.等厚薄膜干涉中,当反射光干涉增强时必有透射光干涉减弱;…..( ) 2.单缝衍射中,如以白光入射,则在中央明纹两侧由里到外依次为由红到紫。………………………………………………………………………….….( ) 3.可以采取减小双缝间距的办法增大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 ( ) 4.两束光产生相干叠加的条件相位差相同,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 ( ) 5、增大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孔径主要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其成像的放大率。( ) 6、自然光射入各向异性晶体时一定会发生双折射现象。 ( ) 7、从水面、柏油路面等反射的光通常都是部分偏振光。 ( ) 8、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对应的衍射角变大。 ( ) 9.在单缝衍射中,将透镜沿垂直于透镜光轴稍微向上移动时,则观察屏上的衍射 图样会移动。 ( ) 10. 若以相位的变化相同为条件, 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传播L 距离,相当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为nL 。 ( ) 2. 为了使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 A. 使屏靠近双缝; C.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使两缝的宽度稍微变小;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3. 一束平行的自然光以60度的入射角由空气入射到平行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成 为完全线偏振光,则知 [ ] A 折射光的折射角为30度,玻璃的折射率为1.73 B 折射光的折射角为60度,玻璃的折射率为1.73 C 折射光的折射角为30度,玻璃的折射率为1.50 D 折射光的折射角为60度,玻璃的折射率为1.50 4.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 射角为30°,则缝宽的大小为 [ ] λ= a A . 2.λ=a B λ2.=a C λ3.=a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