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MRS在不同颅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H-MRS在不同颅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H-MRS在不同颅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8, 8(9), 861-86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2677/acm.2018.89144

Research Progress of 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Different Brain Diseases

Rui Zhang1,2,3*, Shaojing Xie3*, Lianxiang Zhang1,2#, Lu Hai4#

1Ningxia Key Laboratory of Craniocerebral Diseases,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2Department of Anatomy and Hist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3Clinical Medical School,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4Department of Radi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Received: Oct. 28th, 2018; accepted: Nov. 19th, 2018; published: Nov. 26th, 2018

Abstract

For cerebral diseases such as epilepsy, brain tumors, cerebral ischemia, cerebral infarction,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arly clinical diagnosis and identification,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different brain dis-eases.

Keywords

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Craniocerebral Disease

1H-MRS在不同颅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瑞1,2,3*,谢少晶3*,张莲香1,2#,海录4#

1宁夏医科大学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宁夏银川

2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宁夏银川

3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宁夏银川

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放射科,宁夏银川

*共同第一作者。

#共同通讯作者。

张瑞 等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19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6日

摘 要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癫痫、脑肿瘤、脑缺血和脑梗死、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病等颅脑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与鉴别、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不同颅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颅脑疾病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licenses/by/4.0/

1. 前言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MRS)是医学影像学近年来新的临床检查手段,是目前唯一可以实时检测人体生化代谢、定量分析代谢物,从组织细胞代谢水平反映疾病病理改变的无创技术[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不同颅脑疾病代谢物含量变化的特征进行总结,为应用1H-MRS 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研究颅脑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2. 1H-MRS 基本原理

1H-MRS 是以磁共振(MRI)原理为基础,通过磁共振仪记录氢原子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相关信号绘制的图谱。在磁共振氢谱中,特征峰的数量就是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化学环境的种类,而特征峰的峰值,就是处在某种化学环境中氢原子的数量。1H-MRS 与MRI 不同的是1H-MRS 的形成包括化学位移和自旋耦合两种物理现象,化学位移是在不同化学环境中1H 原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产生不同的磁共振频率,导致1H 共振吸收峰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自旋耦合由相邻1H 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这是因为1H 外的电子会对1H 的共振吸收产生影响,邻近1H 之间也会因为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对方的磁共振吸收,引起不同化学环境中的吸收峰发生分裂,数量的增多。这两种物理现象使不同化学环境中的1H ,或同一化学环境中的不同分子氢原子团在共振频率轴上区分开来。

3. 脑氢谱中代谢物种类及意义

1H-MRS 检测脑内代谢物,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e, NAA)、胆碱类化合物(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 Cho)、肌酸(Creatine and phosphocreatine, Cr -PCr)上[2]。

3.1. 氮–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是神经元的标志物,由线粒体产生,分布于神经元及轴索中,反映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在 1H-MRS 中波峰位于2.0 ppm 处,正常人其峰值最高,正常浓度为6.5~9.7 mmol ,平均7.8 mmol [3] [4]。

Open Access

张瑞等NAA含量降低提示神经元或突触损伤和功能异常[5],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含量升高则多见于Canavan’s病。

3.2. 胆碱类化合物

Cho反映细胞膜的更新情况,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与磷脂的合成分解和髓鞘的形成有关,可反映记忆、认知和精神状况[6]。在1H-MRS中波峰位于3.2 ppm位移处,正常浓度为0.8~1.6 mmol,平均1.3 mmol。峰值下降代表细胞密度下降[7],常见于脑卒中、肝型脑病等[8]。Cho峰值升高多见于脱髓鞘疾病和脑肿瘤,在髓鞘减少的患者中发现Cho减低。

3.3. 肌酸

Cr-PCr是能量代谢的标志物,包括肌酸和磷酸肌酸,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的含量最高,维持脑内的能量代谢平衡状态。在1H-MRS中波峰位于3.0 ppm位移处,正常浓度为3.4~3.5 mmol,平均4.5 mmol。其浓度变化反映能量代谢的增减[9]。因为脑内Cr值一般不会随病理变化而变化,所以常用Cr浓度作为对照来比较变化较大的NAA和Cho值[10],即通常计算NAA/Cr、Cho/Cr等。但是在高度恶性肿瘤时,Cr浓度不能作为对照值。

1H-MRS可以定量分析代谢物,有三种分析方法:绝对定量、半定量、相对定量。虽然国外有绝对值定量研究的报道,但测量过程存在设备及生物等复杂因素给测量带来了困难。实际工作中常计算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即用代谢物浓度比值来对比研究[11]。

4. 脑内代谢物浓度的正常范围

脑内代谢物浓度与解剖部位、年龄、性别具有相关性。Nicola等[12]对脑内不同部位进行测量:灰质NAA/Cr为2.5 ± 0.14,Cho/Cr为1.0 ± 0.10;额叶白质NAA/Cr为3.1 ± 0.23,Cho/Cr为1.6 ± 0.18;脑室周围白质NAA/Cr为3.6 ± 0.39,Cho/Cr为1.6 ± 0.16;枕叶白质NAA/Cr为3.0 ± 0.21,Cho/Cr为1.3 ± 0.15。Angelie等[13]在1.5 T磁共振行波谱检查:在较大年龄组(40~61岁)灰质NAA/Cr 2.71 ± 0.29,Cho/Cr 1.20 ± 0.13,半卵圆中心白质NAA/Cr 2.96 ± 0.37,Cho/Cr 1.54 ± 0.23;在较小年龄组(21~39岁)灰质NAA/Cr 3.08 ± 0.38,Cho/Cr 1.19 ± 0.11,半卵圆中心白质NAA/Cr 3.46 ± 0.40,Cho/Cr 1.50 ± 0.19。NAA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减少,与神经元减少、神经元功能减退等有关;Cho的含量在白质高于灰质,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细胞膜的更新、鞘磷脂的合成增加有关;Cr的含量在灰质高于白质,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胶质细胞数量增加有关。Tsuyoshi等[14]发现NAA/Cho与年龄具有相关性,20岁以前持续增长,30岁以后稳定下降;NAA/Cho的峰值男性提前女性1~3年,男性NAA/Cho具有偏侧性,而女性NAA/Cho无明显相关性。

5. 1H-MRS在不同颅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5.1. 癫痫(Epilespy)

癫痫是一种大脑运作突然紊乱的疾病,主要因为脑神经元异常增强同步化所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病灶常见于大脑颞叶,临床表现以暂时的意识障碍、肢体抽搐、行为异常等为特征。手术切除颞叶病灶是目前治疗癫痫的有效措施,而1H-MRS是近年来研究癫痫疾病以及术前定位癫痫病灶的新方法[15]。目前国内外研究都通过检测患者病灶两侧及正常对照组的代谢物比值的差异来衡量,研究发现海马硬化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代谢物含量变化,表现为NAA值下降,Cho值升高,同时NAA/Cr降低[16] [17];樊子健等人[18]研究显示非海马硬化型颞叶癫痫患者的患侧海马NAA/Cho值显著降低,而Cho/Cr

张瑞等

值无明显差异,以此推测非海马硬化型颞叶癫痫患者处于早期癫痫阶段。另肖翔等[19]通过1H-MRS及PET/CT对颞叶癫痫进行定位诊断,发现异常海马部分的NAA/Cr比值和发病年龄呈正比,其它代谢物的比值和发病年龄没有相关性。

5.2. 脑肿瘤(Brain Tumor)

5.2.1. 胶质瘤(Glioma)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20]。主要特点为胶质细胞弥漫性瘤样增生,常为侵袭性生长,多见胼胝体受累。研究表明氢谱峰值变化常常早于其解剖形态的改变,因此1H-MRS在胶质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确诊胶质瘤的首选影像学方式[21]。陈世林等[22][23]认为胶质瘤细胞的增生影响了本身存在的神经元细胞,所以常表现为NAA峰下降,Cho峰上升,导致NAA/Cr比值下降,Cho/Cr与Cho/NAA比值都升高,故检测出来的1H-MRS比较典型。Zonari等[24]研究发现:胶质瘤级别越高,NAA/Cr 比值越低。另外,Foutas等[25]提出星形细胞瘤I~II级Cho/Cr比值为(2.15 ± 0.26),III级的比值为(2.78 ±

0.99),IV级的比值为(5.40 ± 0.16),表明通过Cho/Cr比值可判断星形细胞瘤的分级。

5.2.2. 脑膜瘤(Meningioman)

脑膜瘤是一种原发肿瘤,主要起源于蛛网膜帽细胞[26]。其好发于40~60岁年龄层的人群,多数为良性肿瘤,以膨胀性生长为主,临床上多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在1H-MRS中表现为Cho/Cr比值上升[27],NAA/Cho和NAA/Cr比值均下降,在1.47 ppm处出现脑膜瘤的特征峰丙氨酸(Alanine, Ala) [28]。

一般来说波谱线上无NAA峰,如果出现则是因为一些容积效应的影响以及肿瘤的侵犯性有关。Cr值比正常值低可能与肿瘤的增殖和消耗相关,Cho值上升表明有恶性肿瘤侵犯。Azany等[29]研究发现Ala可以被乳酸峰(Lactate, Lac)遮盖,通过谷氨酸(Glutamate, Glu)/肌酸比值联合Ala可以鉴别脑膜瘤与其它脑肿瘤。

5.2.3. 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

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多由脑外组织转移而来,肺癌转移最多见。目前多数研究利用1H-MRS对脑转移瘤和脑胶质瘤进行鉴别,发现前者表现为Cho峰明显上升,Cr峰下降,一般无NAA 峰,可出现Lac峰和Lip峰。秦健等[30]通过比较脑转移瘤与胶质瘤的1H-MRS发现80%的脑转移瘤存在Lip峰,80%的胶质瘤表现为Cho/NAA、Cho/Cr比值上升。郭琪[31]等通过1H-MRS检测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前后代谢物浓度的变化,认为磁共振波谱可以评价脑转移瘤术后疗效。

5.3. 脑缺血和脑梗死(Cerebral Ischemia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是因为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脑组织坏死,临床常以偏瘫、偏盲、语言不利等为主要特点。

脑梗死后,血管供应区域发生变化,导致与之相关的代谢物含量也出现变化,因此通过1H-MRS可以了解缺血和梗死的程度。缺血后首先观察到Lac水平上升[32],认为与无氧代谢有关[33],因此Lac被认为

是初期脑梗死的敏感指标。此外,Lac水平随疾病的进展呈动态改变,有研究发现Lac水平在急性期快速增高,之后随疾病的发展逐渐下降,直至消失。相关代谢物含量也随脑梗死发展出现下降,NAA下降幅度最大[34]。

5.4.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累及海马结构,临床上主要有记忆丧失、思维模糊和计算能力受损、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特征,病因迄今未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

张瑞等

指认知功能的减退,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对于AD的早期预测、治疗或者延缓发病有重要意义。在MCI中MI/Cr比值升高,NAA/Cr、NAA/Cho比值下降,因此,1H-MRS检查有利于AD的早期诊断。有研究显示[35],MI/Cr比值升高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关,可能直接导致神经元损伤和最终认知功能下降。

5.5.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帕金森氏病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老年人最常见,病因不明。其病理特点为中脑黑质致密带、蓝斑区色素细胞丧失,同时伴有神经胶质增生。1H-MRS检查可以反映有关区域的神经细胞病理变化,还可以为PD前期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信息。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对1H-MRS对PD诊断意义的研究结果还很不统一,比如:Choe等和王大力等[36][37]发现PD病人患侧NAA/Cr在黑质、豆状核和苍白球区低于对侧,Cho/Cr比值无差异;而Taylor等[38]研究发现PD患者病灶区Cho/Cr比值比正常人低,认为是功能障碍的表现。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6. 结语

1H-MRS较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定量分析、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等优势,不仅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更是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意义重大,尤其在癫痫、脑肿瘤、脑缺血和脑梗死、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病等颅脑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1H-MRS仍然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正常人不同脑区1H-MRS参考值范围的确定及其在脑不同部位、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时期的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判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基金项目

宁夏脑计划(2016BZ07),宁夏回族自治区卫健委重点研究课题(2017-NW-021),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项目(NXCX2017119)。

参考文献

[1]Gerez, M., Sada, A. and Tello, A. (2011) Amygdalar Hyperactivity, a Fear-Related Link between Panic Disorder and

Mesiotemporal Epilepsy. Clinical EEG and Neuroscience, 42, 29-39.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177/155005941104200108 [2]Anselimi, M., Catalucci, A., Felli, V., et al. (2017) Diagnostic Accuracy of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d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Brain Gliomas Follow-Up: A Single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The Neuroradiology Journal, 30, 240-252.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177/1971400916688354

[3]江明祥.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肿瘤, 2008, 17(12): 1036-1039.

[4]Chernov, M.F., Kawamata, T., Amano, K., et al. (2009) Possible Role of Single-Vorel 1H-MRS in Differential Diag-

nosis of Suprasellar Tumors. Journal of Neuro-Oncology, 91, 191-19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07/s11060-008-9698-y [5]Podell, M., Hadjiconstantinou, M., Smith, M.A., et al. (2003)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Identify Metabolic Changes in the Striatum in the MPTP Feline Model of Parkinsonism. Experimental Neurology, 179, 159-166.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16/S0014-4886(02)00015-8

[6]Bertolino, A., Frye, M., Callicott, J.H., et al. (2003) Neuronal Patholoy in the Hippocampal Area of Patients with Bi-

polar Disorder: A Study with Proton Mang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Imaging. Biological Psychiatry, 53, 906-91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16/S0006-3223(02)01911-X

[7]陈若伟, 张海都, 孔令梅. 急性脑梗死代谢物变化的磁共振波谱定量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综

述, 2013, 19(22): 4165-4167.

[8]Sabatier, J., Gilard, V., Malet-Martino, M., et al.(1999) Characterization of Choline Compounds with in Vitro1H

Mang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Primary Brain Tumors. Investigative Radiology, 34, 230-23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97/00004424-199903000-00013

[9]黄刚, 高幼奇, 李明智,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磁共振波谱研究[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2, 25(1): 8-10.

张瑞等

[10]Bertholdo, D., Watcharakorn, A. and Castillo, M. (2013) Brai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e: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Neuroimag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3, 359-38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16/j.nic.2012.10.002

[11]曾文兵, 杨染, 高才良, 等. 1H-MRS在颞叶癫痫中的应用进展[J]. 磁共振成像, 2014, 5(3): 218-221.

[12]Stefano, N.D., Bafestr, P. and Dotti, M.T. (2001) Sever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the White Matter of Patients with

Vacuolating Megaliencephalic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Subcortical Cyst: A Proton MR Spectroscopic Imaging

Study. Neural, 248, 403-409.

[13]Angelie, E., Bonmartin, A., Boudraa, A., et al. (2001)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Metabolic Changes in Normal Aging

of the Human Brain: MR Spectroscopic Imaging Study. AJNR, 22, 119-127.

[14]Kadota, T., Horinouchi, T. and Kuroda, C. (2001) Development and Aging of the Cerebrum: Assessment with Proton

MR Spectroscopy. AJNR, 22, 128-135.

[15]Riederer, F., Bittsansky, M., Schmidt, C., et al. (2006) 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t 3T in Cryptogenic and

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NMR in Biomedicine, 19, 544-55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02/nbm.1029

[16]Schoene-bake, J.C., Keller, S.S., Niehusmann, P., et al. (2014) In Vivo Mapping of Hippocampal Subfields in 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Relation to Histopathology. Human Brain Mapping, 35, 4718-472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02/hbm.22506

[17]Keller, S.S., Richardson, M.P., Schoene-bake, J.C., et al. (2015) Thalamotemporal Alt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Sei-

zures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 Annals of Neurology, 77, 760-77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02/ana.24376

[18]樊子健, 张永波, 鞠文萍, 等. MRS在非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 33(9):

1326-1330.

[19]肖翔, 许乙凯, 马立超, 廖书坤, 陈斌, 吴元魁. 1H-MRS及PET/CT在颞叶癫痫术前定位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

杂志, 2015, 22: 3741-3744.

[20]Sibai, M., Fisher, C., Veilleux, I., et al. (2017) Preclinical Evaluation of Spatial Fraquency Domain-Enabled

Wild-Field Quantitative Imagong for Enhanced Glioma Resection. 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 22,760-76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117/1.JBO.22.7.076007

[21]张玉琴, 徐海东, 董海波, 等. 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J]. 医学影像

学杂志, 2016, 26(2): 359-380.

[22]陈世林, 罗明月, 陈少琼, 等. MRI及MRS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9): 1158-1160.

[23]Yu, A., Li, K., Li, H., et al. (2006) Value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RI and MR Spectroscopy in

Gliomatosis Cerebri.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59, 216-221.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16/j.ejrad.2006.03.001

[24]Zonari, P., Baraldi, P. and Crisi, G. (2007) Multimodal MRI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Glial Neoplasms: The Com-

bined Role of Single-Voxel MR Spectroscopy, Diffusion Imaging and Echo-Planar Perfusion Imaging. Neuroradiology,

49, 795-80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07/s00234-007-0253-x

[25]Tyrina, Y.Y., Tyurin, V.A., Kaynar, A.M., et al. (2010) Oxidative Lipidomics of Hyperoxic Acute Lung Injury: Mass

Spectrometric Characterization of Cardiolipin and Phosphatidylserine Peroxid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

gy-Lung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hysiology, 299, L73-L85.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152/ajplung.00035.2010

[26]苗长海, 张焱.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膜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 2015, 5(5): 294-297.

[27]Harting, I., Hartmann, M., et al. (2004) Characterization of Necrotic Meningioma Using Diffusion MRI, Perfusion

MRI, and MR Spectroscopy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Neuroradiology, 46, 189-19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07/s00234-003-1144-4

[28]Cho, Y.D., Choi, G.H., Lee, S.P., et al. (2003) 1H-MRS Metabolic Patterns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Meningiomas

and Other Brain Tumor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1, 663-672.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16/S0730-725X(03)00097-3

[29]Terakawa, H., Nakamura, M., Nakamori, M., et al. (2000) Metabolic Changes in the Basal Ganglia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nnals of Neurology, 42, 467-472.

[30]秦健, 朱连忠, 何艳丽, 等. 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I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3, 29(1): 11-14.

[31]郭琪, 张雪宁, 吴梦琳, 等. 基于MRS的脑转移瘤伽玛刀疗效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5, 26(1):

9-13.

[32]Rucci, P.E. and Proton, M.R. (1998) Spectroscopy in Ischemic Stroke and Other Vascular Disorder. Neuroimag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8, 881-900.

[33]Igarashi, H., Kwee, I.L., Qkubo, S., et al. (1998) Predieting the Pathological Fate of Focal Cerebral Ische Mia Using

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Imaging and Quantitative Diffusion NMR Imaging. MRM, 39, 878-888.

张瑞等

[34]王丽红, 穆耀强, 陈清威, 等. 1H-磁共振波谱在脑梗死进展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07, 5: 98-100.

[35]Rupingh, R., Borrie, M., Smith, M., Wells, J.L. and Bartha, R. (2011) Reduced Hippocampal Glutamate in Alzheimer

Disease. Neurobiology of Aging, 32, 802-810.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16/j.neurobiolaging.2009.05.002

[36]Choe, B.Y., Park, J.W., Lee, K.S., et al. (1998) Neuronal Larerality in Parkinson’s with Unilateral Symptom by in Vivo

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vestigative Radiology, 33, 45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97/00004424-199808000-00005

[37]王大力, 刘昊, 王坚, 等. 质子磁共振波谱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2, 15(4): 213-214.

[38]Taylor-Robinson, S.D., Turjanski, N., Bhattacharya, S., et al. (1999) A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Study of the Striatum and Cerebral Cortex in Parkinson’s Disease. Metabolic Brain Disease, 14, 45-5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10.1023/A:1020609530444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1-8712,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cm@https://www.360docs.net/doc/6b12987513.html,

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新进展

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新进展 急性颅脑外伤的治疗目标,围绕降低颅内压、维护脑血流灌注为中心,绝非为单纯升压。治疗相当复杂,临床处理中常常难以得到确切的指导指标和数据。 我院在较长一段时间中,急性颅脑损伤病例很多,出现脑疝需要紧急开颅减压的手术不少,都是脑外科医生直接送病人入手术室的,术前情况麻醉者确实一点不明白,所以,多年来我始终没有摸清麻醉处理规律,但目标都是以围绕降低颅内压、维护脑血流灌注为中心的,没有指导数据硬着头皮干,至今还未能取得具体规律,但很少集中在使用大剂量强力升压药的,好像这是规律。术毕大多数病人可以送回病房,但极少数还是死亡在手术台上。 有一篇综述,较老年代发表的,是神经外科院士王忠诚教授具名的,姑且贴出供大家阅读思索,可能还是有助的: 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新进展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年1月第15卷第1期 作者单位:100050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李小勇王忠诚 关键词:颅脑损伤治疗原则 一、颅脑损伤以及损伤机制 创伤性颅脑损伤,仍是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美国每年就诊病人达200万以上,其中约7500人致死,125000人致残。英国每年达100万以上,死亡率为9/10万,占住院全部死亡数的1%;15%~20%的死亡者年龄,在5~35岁之间。损伤的原因大多为坠落伤,其次为斗殴和交通事故。目前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不断加重,交通事故在其中有主要作用:虽然其引起的颅脑损伤占住院病人的13%,但死亡率却高达58%[1]。 目前认为创伤性脑损伤,起初仅为部分性损伤,但以后数小时至数天内会有许多继发性损害[1]。graham等发现,创伤性脑损伤(tBI)死亡病人的90%,有缺血性改变,是继发损伤的主要机制。颅内压(iCP)增高的原因,在没有血肿的损伤后24~36小时内的急性期,大多为细胞毒性水肿,少数为血脑屏障损害引起的血管源性水肿,而血管充血引起的脑肿胀比以往认为的作用要小得多[2,3];在急性损伤的后期,或在第3天终末或第4天开始,iCP升高的原因又可能是血管充血,因为脑血流(cBF)第2或3天已有增加,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在损伤后12~24小之内也已经恢复[2]。当iCP升高时,颅内缓冲最快的是脑内血液体积,其次是脑脊液。当缓冲能力耗竭时,iCP就会急剧增加。当iCP在增加到20~25mmHg(1mmHg=0.13kPa)以上时,便可以迅速升高至很高的水平。如果iCP增加超过平均动脉血压(mAP),就会对脑灌注产生液体静力学性阻塞,数分钟便可引起脑的死亡[2]。 二、颅脑损伤治疗原则的进展 轻型颅脑损伤的数量远远多于中、重型,其中仍包括一些需要神经外科处理的危险病人。1993年stein和ross首次提出,将轻型颅脑损伤进一步分为轻微型和轻型,目的是将危险性增加的患者鉴别出来并给予有效处理,这样可以为很多国家减少严重的资源负担。(1)轻微型病人:没有意识丧失或健忘,gCS为15分,机敏反应和记忆力正常,没有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且没有可触摸到的凹陷性骨折。一般可以在告知有关颅脑损伤注意事项后,准其回家。但应收住院的适应证为:有颅脑以外损伤;年龄很小或很大;家中没有可靠的照看人;有潜在严重的内科性疾病需要治疗等。(2)轻型病人具备下述一个以上特点:小于5分钟的短暂意识丧失;对出事情况有健忘;gCS为14分;机敏反应和记忆力受损;可触摸到凹陷骨折。轻型病人都

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1 一、A1 1、确诊颅内动静脉畸形必需的检查是 A、MRI B、CT C、脑血管造影 D、颅骨摄片 E、头颅摄片 2、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需的检查是 A、MRI B、CT C、脑血管造影 D、颅骨摄片 E、头颅摄片 3、检查颅内肿瘤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措施是 A、颅骨摄片 B、脑超声波探测 C、脑血管造影 D、脑室造影 E、CT及MRI 4、急性脑出血应首选的检查是 A、X线 B、CT C、MRI D、DSA E、PET 5、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诱因是 A、情绪激动、剧烈活动 B、睡眠状态 C、头部创伤 D、使用抗凝药物 E、寒冷 二、A2 1、患者男,50岁,高血压病史10年,因和邻居吵架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呕吐,左下肢无力麻木,疑诊为出血性脑卒中,最可能的出血部位是 A、大脑半球深部的基底核壳 B、小脑 C、脑干 D、脑核 E、小脑扁桃体

2、患者,女,54岁因记忆力减退,智力降低2个月收入院。患者情绪淡漠,患者其它症状良好,疑诊为颞叶肿瘤,为明确诊断,首先应安排的检查是 A、脑电图 B、颅内压 C、PET D、头部CT E、智力测定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静脉畸形必须的检查方法。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需的检查方法。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CT和MRI是目前最常用的辅助检查,对确定肿瘤部位和大小、脑室受压和脑组织移位、瘤周脑水肿范围有重要意义。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颅内肿瘤的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因为CT对脑出血定位准确,价格经济实惠,表现为高密度影区,出血可破入脑室。X线对脑部病变的诊断不明显,DSA主要用于诊断脑血管畸形,MRI、PET价格昂贵,故首选CT。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脑卒中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50岁以上,有长期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是高血压病人主要死亡原因。常与剧烈活动、情绪激动、饮酒、便秘有关,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病。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脑卒中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出血性脑卒中出血部位多在大脑半球深部的基底核壳处,少数发生于小脑及脑干。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脑卒中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2、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_护理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理学院外科护理学教研室 超丽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先天性脑积水的处理原则;脑脓肿、颅肿瘤的处理原则;颅肿瘤的分类及特性。 ●熟悉脑血管疾病的分类;脑血管疾病出血的突发诱因,健康指导容;脑脓肿及颅肿瘤的临床表现; ●掌握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椎管肿瘤的典型分期;先天性脑积水的典型临床表现。颅脑手术后护理要点及常见的并发症。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 常见颅疾病 ●脑血管性疾病: 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卒中 ●脑脓肿 ●颅和椎管肿瘤 ●先天性疾病 ●功能神经性疾病 脑血管性疾病 ●颅动脉瘤 ●颅动静脉畸形 ●脑卒中 一颅动脉瘤: 1 好发年龄:40~60岁中老年人。 2 好发部位:80%发生在Willis动脉环的前部及其邻近的动脉主干上,特别是前、后交通动脉。 3 死亡率:高,初次出血占15%,最多可达6次,而且再次出血多出现在7天。 4 发病原因:感染、创伤、肿瘤、颅合并A VM、颅底血管网发育异常。 ●颅动脉瘤临床表现: 1 颈动脉-后交通支: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收、上、下视不能。 2 发病突然,部分病人有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 3 SAH,严重急性颅高压引起枕骨大孔疝而危及生命。可诱发脑动脉痉挛而继发脑梗塞(占21%~62%)多发生在出血后3~15天,梗塞加重意识障碍、偏瘫。 ●诊断检查: 脑血管造影(DSA)可以确诊,同时可以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形状、大小、数目等。必要时MRI、CT协助检查助诊。

●动脉瘤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防止再出血和控制动脉痉挛。控制血压,降低ICP。 2、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动脉瘤栓塞。 ●动脉瘤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容: 1)避免诱因(危险因素): 2)注意安全:尽量不单独外出;如厕、洗澡不上锁。 3)及时就诊: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及时就诊。 2 预防再次出血: 1)休息: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常,避免激烈咳嗽。 2)药物治疗:止血、镇静、脱水、维持血压,降低ICP。 3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颅高压征象。 2)控制性降压时,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3)使用止血药时,观察有无血栓形成。 4)栓塞术后有无脑缺血并发症。 4 侧支循环建立训练: 位于Willis环前部的动脉瘤,术前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以建立侧支循环。 方法:用特制的压迫装置或用手指压迫患侧颈总动脉,直到同侧颞浅动脉搏动消失;开始压迫5min,以后逐渐延长压迫时间,直至压迫20~30min病人仍然能耐受,不出现头昏、眼黑,对侧肢体无力和发麻等表现,才能实行手术。 二颅动静脉畸形(A VM) 1 发病年龄:20~30岁,男性>女性 2 病生: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动脉、静脉团或动脉化的静脉样血管组成。 3 常见类型: 动静脉直接沟通 海绵状畸形 烟雾病(Moya-Moya病) 颅动静脉畸形(A VM)临床表现: 1 出血:最常见首发症状。可致SAH。 2 癫痫:较常见首发症状,可单独出现。 3 头痛:常为持续性,反复发作性头痛。 4 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症状:压迫症状。 检查: 脑血管造影。必要时辅助MRI、CT。 三脑卒中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1 / 23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理学院外科护理学教研室 陈超丽 教学目标 。 了解常见先天性脑积水的处理原则;脑脓肿、颅内肿瘤的处理原则;颅内肿瘤的分类及特性。 熟悉脑血管疾病的分类;脑血管疾病出血的突发诱因,健康 指导内容;脑脓肿及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熟悉脑血管疾病的分类;脑血管疾病出血的突发诱因,健康指导内容;脑脓肿及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掌握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椎管内肿瘤的典型分期; 先天性脑积水的典型临床表现。 颅脑手术后护理要点及常见的并发症。 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 掌握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椎管内肿瘤的典型分期;先天性脑积水的典型临床表现。 颅脑手术后护理要点及常见的并发症。 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 常见颅内疾病 脑血管性疾病: 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卒中 脑脓肿 颅内和椎管 内肿瘤 先天性疾病 功能神经性疾病 脑血管性疾病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卒中 一 一 颅内动 脉瘤: 1 好发年龄 :

: 40~60 岁中老年人。 2 好发部位: : 80% 发生在 Willis 动脉环的前部及其邻近的动脉主干上,特别是前、后交通动脉。 动脉环的前部及其邻近的动脉主干上,特别是前、后交通动脉。 3 死亡率占: 高,初次出血占 15% ,最多可达 6 次,而且再次出血多出现在 7 天内。 4 发病原因并: 感染、创伤、肿瘤、颅内合并 AVM 、颅底血管网发育异常。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 1 颈内动脉- 后交通支: 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 2 发病突然,部分病人有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 3 SAH ,严重急性颅高压引起枕骨大孔疝而危及生命。 可诱发脑动脉痉挛而继发脑梗塞(占21%~62% )多发生在出血后3~15 天,梗塞加重意识障碍、偏瘫。 诊断检查: 脑血管造影(DSA)可以确诊,同时可以判断动脉瘤的位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一)颅脑损伤康复治疗目的: 闭合性颅脑损伤随严重程度的不同可能有下面中的结局: ⒈死亡; ⒉植物状态:无意识,有心跳和呼吸、吸允、呵欠等局部运动反应; ⒊严重残疾:有意识,但认知、言语和躯体运动有严重残疾,24小时均需他人照料; ⒋中度残疾:有认知、行为、性格障碍,有轻偏瘫、共济失调、言语困难等残疾,但在日常生活、家庭与社会活动上尚能勉强独立的状态; ⒌恢复良好:能重新进入正常社交生活,并能恢复工作,但可有各种轻的后遗症; 治疗的目的旨在使重型脑损伤病人达到表中第4项结局;使轻中型病人力争达到表中第5项结局。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目标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是要使其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和社交生活技能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二)颅脑损伤康复治疗原则: 在闭合性脑损伤康复中,运动和知觉障碍的治疗可参考脑血管以外的康复部分;情绪障碍易于用药物和心理治疗所控制。最有特征性的是认知障碍的治疗,应依据障碍程度的不同而应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⒈早期(Ⅱ、Ⅲ):对病人进行躯体感觉方面的刺激,提高其觉醒能力,使能认出环境中的人和物。 ⒉中期(Ⅳ、Ⅵ):集中在减少病人的失定向和言语错乱,进行记忆、注意、思维的训练,训练其组织(分类、排列顺序、补缺填空)和学习能力。 ⒊后期(Ⅶ、Ⅷ):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提高在中期训练中各种功能的技巧,并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颅脑损伤治疗方法:

⒈认知障碍:认知康复的方法可从两个角度来分类: (1)单维或多维法:但维法即单独地治疗认知障碍中的某一功能如知觉、记忆等。多维法是一种环境治疗,即治疗不仅针对某一种认知缺陷,而且将患者的性格、情绪、生活和社会等多维因素都考虑到康复计划之中,多维法现已成为较公认的方法。 (2)直接法和代偿法:直接法是直接治疗存在的功能缺陷从而提高或恢复其功能的方法;代偿法是通过其他完好部分的功能或外界的辅助来代偿有缺陷的功能的方法,对于重症患者,代偿法常比直接法有效。 1) 记忆的训练:每次训练,患者需要记住的内容要少,信息呈现的时间要长些;两种信息出现的间隔时间也要长些;在袭击出现和反应之间的间隔也应加大。对于信息量较大的内容可采用PQRST法 P(先预习要记住的内容); Q(向自己提出与内容有关的主要问题); R(为了回答问题而仔细阅读资料); S(反复陈述阅读过的资料); T(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记忆); 2)注意力训练: A猜测游戏; B删除作业; C时间感; 注:以上3点请咨询康复中心作业治疗师 3) 思维的训练:思维包括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多种过程,而这些过程往往表现于人类对问题的解决中,因此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等于训练了上述大部分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⒉行为障碍 1)发作性失控:往往是聂叶内部损伤的结果,发作时脑电图有阵发性异常,是一种突然无诱因、无预谋、无计划的发作,直接作用于最靠近的人或物等。给予卡马西平0.1-0.3/次,一日2-4次,配合行为疗法中的暂停法。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 长T1长T2信号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A VM(属脑血管畸形): 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 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 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 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 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 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 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 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 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 位效应重,强化明显。(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 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 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 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 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 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 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 信号区(囊变)。 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诊断要点: 1)多见于第四脑室,亦见于侧脑室、第三脑室、脑实质内(顶颞枕额相连接处)。 2)易囊变、钙化。 3)多见于小儿(5Y高峰)、青年。 髓母细胞瘤: 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室管膜瘤相似。 鉴别:星形,钙化时与室管膜瘤鉴别难。

颅脑损伤治疗指南

在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病人较为常见。如何快速判断病情,正确处理病人,是基层医生急需掌握的。日前,美国脑外伤基金会和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共同组织编写了《颅脑损伤治疗指南》。本版邀请有关专家将其中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编译,并予以解读。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病人的gcs评分,只要急性硬膜外血肿量超过30cm3,应该行血肿清除手术。 血肿量少于30cm3,血肿薄于15mm,以及中线移位小于5mm的病人,同时gcs评分高于8分,没有局灶性功能缺失,可以在ct系列扫描和在神经外科中心严密观察下,非手术治疗。 手术时间:建议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人出现昏迷(gcs评分<9),瞳孔不等大应该尽早行血肿清除术。 手术方法:没有充分数据支持哪一种手术方法。然而,开颅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血肿。 解读: 硬膜外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效果良好。 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与血肿的部位也有一定的关系。位于颞部的血肿,手术可能就积极一些;而位于额部血肿,手术可能就保守一些。

额部血肿如果没有达到开颅手术的标准,能否应用穿刺引流的技术,加快血肿的吸收 开颅手术一般选择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后,硬膜彻底止血,必要时应用止血纱布,或悬吊硬膜于骨瓣上,再将骨瓣还纳。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不管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gcs评分,只要ct扫描显示血肿超过10mm厚,或中线移位超过5mm,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所有处于昏迷状态(gcs评分小于9)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应该进行颅内压监护。 昏迷的(gcs评分小于9),血肿厚度薄于10mm的或中线移位小于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如果入院时比受伤时的gcs评分下降2分或更低,和/或瞳孔不对称或固定以及散大和/或icp超过20mmhg,应该手术清除血肿。 手术时机: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外科血肿清除术应该尽早进行。 手术方法:如果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昏迷病人(gcs<9)具有手术指征,应该采用去骨瓣减压加硬膜成形或不去骨瓣减压的开颅手术。 解读:

颅脑损伤治疗进展

颅脑损伤治疗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交通、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颅脑创伤发生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资料统计显示颅脑创伤在全身各部位创伤中仅次于四肢骨折,而致死率和致残率均位居首位,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近年来国内在颅脑创伤基础及临床防治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对患者的救治效果也明显提高,死残率有所下降。本文就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近况作一综述如下。 1 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后的急性期往往伴有颅内压增高,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引起脑疝,且脑组织由于长时间受压后可导致不可逆脑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对于具有手术指证的患者行急诊手术有助于解除颅内高压,为原发性脑损伤的恢复提供条件,且有利于避免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国外有学者认为早期诊治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降低死残率的关键,并提出了1h以内的“黄金救治时间”[2]。目前认为手术指证主要包括:开放性颅脑创伤;急性颅内占位性血肿、中线移位明显;意识进行性恶化;伴有脑受压的粉碎性凹陷型颅骨骨折;伴有瞳孔散大者[3]。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头颅动态CT观察颅内环池、四叠池、中线、脑室等变化,对早期病情判断、预后预测及指导临床救治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动态CT 观察显示只基底池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移位超过10mm者,及时行血肿清除、开放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且部分患者能获得良好恢复[4]。 由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显露不足及不能不完全清除坏死脑组织、血肿、积血等缺点较为明显,因此近年来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备受推崇,通过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能达到清除硬膜下、硬膜外和脑内血肿及清除额叶颞前和眶内挫伤坏死组织的目的,还能有效控制脑内出血、修补撕裂硬脑膜及预防脑脊液漏等[5]。王韧等[6]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结果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组相比,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组术后第1、3、7天颅内压降低幅度明显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21.88%vs37.50%)、术后预后良好率明显较高(21.88%vs48.44%)、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降低更明显。张好臣[7]通过比较也得到类似结论,与常规常规颗顶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相比,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近期和远期预后良好率均更高(p<0.05)。虽然对于标准

学习内容-颅脑疾病病人护理

学习内容(课程纲要)——颅脑疾病病人护理 [教学目标] 1.熟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能配合护理颅内压增高病人。 2.能识别病人的意识状态,配合护理脑疝病人。 3.对颅脑损伤病人能配合实施冬眠低温疗法护理,具备对不同颅脑损伤病人的动态病情观察能力、能对脑脊液外漏病人实施护理。 [教学重点] 1.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的护理措施。 2.颅内压增高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3.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4.冬眠低温疗法护理 [教学难点]脑疝的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 6学时(讲授6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互动交流、演示示教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讲授内容 1)描述颅内压增高、脑疝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分析脑疝的发病机制。 3)区分头皮损伤的类型及处理要点。 4)比较不同部位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详述脑脊液耳漏、鼻漏的护理措施。 5)总结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方法及护理措施。 6)比较脑损伤、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 7)冬眠低温疗法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压一般通过脑室穿刺或腰椎穿刺 测定,正常成人为70~200mmH 2O,儿童为50~100mmH 2 O。颅内压持续地超过200mmH 2 O时,即 为颅内压增高。 【病因及发病机制】 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因素为颅腔内容物增加(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脑肿瘤、脑水肿和脑血管疾病等)和颅腔狭小(颅脑狭窄症等)两大类。 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使颅内各分腔间出现压力梯度,使邻近的脑组织从压力较高处挤入压力较低的空隙部位,最终造成脑组织、神经和血管受压而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时,称脑疝(brain hernia),临床上常见于颅内血肿、脑脓肿和脑肿瘤等。 护理评估 一、病史 (—)健康史 1.了解病人有无头部受伤史,受伤的部位、时间以及过程。 2.了解病人有无头痛或头痛的原因、部位、频率、时间、性质,是否影响休息和睡眠。 3.了解病人有无伴发恶心呕吐、呕吐的程度,有无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有无抽搐及发作的时间和频率。 (二)身体状况 1.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 2.生命征的代偿改变早期机体代偿可出现库欣(Cushing)反应,即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深而慢。继续发展则失代偿,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呼吸浅促,最后呼吸、心跳停止。 3.颅内压增高进一步可发展为脑疝症状 (1)小脑幕切迹疝:邻近小脑幕切迹缘的颞叶沟回、海马回疝入小脑幕裂孔。可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病侧初起出现短暂瞳孔缩小,继之呈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自主活动减少以至偏瘫,肌力下降,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瞳孔变化与肢体瘫痪对血肿的诊断有定位意义。

颅脑疾病的定位诊断基础

颅脑疾病的定位诊断基础 颅脑疾病的诊断包括定位和定性诊断,不同部位的颅脑病变造成相应部位的功能改变,功能与解剖结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特定的功能损害与解剖部位在空间上的对应关系和在时间上的演变过程,结合其他临床表现逆推病变侵害的部位和扩展的范围,即是定位诊断的主要内容。 一、额叶病变 额叶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随意运动、语言、情感和智能,并与内脏活动和共济运动有关。 1.额叶前部精神、情感、人格、行为和智能障碍。 2.额叶后部(中央前回)刺激症状为癲痫发作,破坏性病变引起对侧偏瘫。 3.额叶底部刺激症状为呼吸间歇、血压升高等植物功能障碍,破坏性病变造成精神障 碍、愤怒或木僵。 4.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病变表现为运动性失语;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病变表现 为失写症;眼球凝视中枢(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前)的刺激性病变引起双眼向健侧的同向凝视,破坏性病变引起向病侧的同向凝视;排尿中枢(额中回)受损表现为尿失禁。 5.严重额叶损害除痴呆外,可影响基底节和小脑引起假性Parkinson氏病和假性小脑体 征等。 二、颞叶病变 颞叶的主要功能是听觉功能。 1.颞横回刺激性病变表现为耳鸣和幻听,破坏性病变为听力减退和声音定位障碍。 2.颞上回前部病变引起乐感丧失,颞上回后部(听话中枢)病变引起感觉性失语。 3.颞中回和颞下回病变表现为对侧躯干性共济障碍,深部病变合并同向上1/4象限缺损。 4.颞叶内侧病变表现为颞叶癲痫、钩回发作,破坏性病变表现为记忆障碍。 5.颞叶广泛损害表现为人格、行为、情绪及意识的改变,记忆障碍,呈逆向性遗忘及复 合性幻觉幻视。 三、顶叶病变 顶叶的功能与邻近结构有重叠。 1.顶叶前部(中央后回)刺激性症状为对侧局限性感觉性癲痫和感觉异常,破坏性病 变引起对侧半身的偏身感觉障碍。 2.缘上回和角回连同颞叶的上部与语言有关。 3.顶上小叶皮质觉如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和立体觉丧失。 4.顶下小叶(主侧)失用、失写、失读等。 四、枕叶病变 枕叶主要功能是视觉功能。 1.视幻觉如无定形的闪光或色彩常提示枕叶病变。 2.破坏性病变表现为同向偏盲,伴有“黄斑回避”(即两侧黄斑的中心视野保留)。 3.双枕叶视皮质受损引起皮质盲,失明,但瞳孔对光反应存在。 4.梭回后部病变引起精神性视觉障碍,表现为视物变形或失认,患者失明但自己否认 (Anton氏征)。 五、胼胝体病变 胼胝体为连接两侧大脑半球新皮质的纤维,它自前向后依次为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A1型题 1、防治脑水肿,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脱水剂是 A.50%葡萄糖溶液 B.20%甘露醇溶液 C.25%山梨醇溶液 D.30%尿素溶液 E.浓缩血清白蛋白 2、关于颅内压增高成年病人的输液护理,以下不正确的是 A.输液总量1500~2000ml/日 B.生理盐水不超过500ml/日 C.尿量不少于600ml/日 D.输液速度控制在40滴/分 E.观察颅内压症状有无加重 3、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时,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是: A.脑血管造影 B.脑电图 C.脑室造影 D.CT E.脑超声波 4、外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最典型的意识障碍是 A.昏迷一清醒一昏迷 B.早期清醒一昏迷 C.持续昏迷加深 D.昏迷一嗜睡 E.以上都不对 5、诊断颅底骨折的确切依据是: A.伤后尽早施行手术 B.耳道或鼻腔出血 c.脑脊液耳漏或鼻腔出血D.血性脑脊液 E.头颅x线照片多能显示颅底骨折 (二)A2型题 6、头部受伤后有短暂的意识障碍,lO分钟后清醒,伴有呕吐及逆行性遗忘,但无病灶体征,称为: A.脑挫伤 B.丘脑损伤 C.脑震荡 D.颅底骨折 E.颅内血肿 (三)A3型题或A4型题 一患者被木棍击伤右侧颞部,当即昏迷10余分钟,清醒后诉头痛、呕吐,33小时后继发昏迷,右侧瞳孔散大,左侧肢体偏瘫。x线平片示右颞部线形骨折。 7、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A.右侧脑内血肿 B.右侧硬膜外血肿 C.脑干损伤 D.左侧硬膜下血肿 E.左侧脑内血肿 8、此时最关键的措施是: A.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B.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

C.冬眠低温疗法 D.紧急手术清除血肿 E.摄颅骨x线平片(四)X1型题(或X2型题) 9、颅内压增高的主要治疗措施应包括 A.病因治疗 B.大量补入含钠液体 C.优先镇静、止痛 D.脱水治疗 E.控制水与钠的入量 10、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 A.剧烈头痛 B.反复呕吐 C.意识改变出现早 D.可没有瞳孔的改变 E.呼吸骤停发生早 (五)填空题 11、成人的颅内压正常值应为。 12、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包括、、。 (六)病案分析 13、男性24岁,因头外伤10个小时来诊。亲属叙述病人伤后即不不省人事,持续约2小时。以后苏醒,并扶其入厕一次。2小时前,病人再次不省人事,频繁地喷射性呕吐。查体: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左侧下肢病例反射阳性。受伤当时曾行CT检查,提示颅盖骨骨折,骨折线通过脑膜中动脉沟,但未发现血肿。①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②简述治疗方案?③如何护理? 【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C 6、C 7、B 8、D 9、ADE 10、ABDE O 12、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11、70-200mmH 2 13、①急性右侧硬膜外血肿小脑幕切迹疝 ②静脉输入20%甘露醇等迅速降低颅内压,准备手术清除血肿。 ③非手术治疗护理手术治疗护理 问答题 1.试述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措施。 2.试述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措施。 3.试述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的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练习题(有答案)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颅内压增高 答案: 正常成人颅内压力为0.7~2KPa,儿童0.5~1KPa。当某种原因使颅内容物体积增加,颅内压力持续在2KPa以上,就会发生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2、脑疝 答案: 颅内病变引起颅内压力高压,使一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被挤压到压力较低的解剖间隙部位中去,即脑疝。 3、小脑幕裂孔疝 答案: 又称颞叶钩回疝,当一侧幕上压力持续增高时,该侧颞叶的脑组织(钩回、海马回)疝入小脑幕裂孔下方,可压迫中脑和牵扯同侧动眼神经。 4、枕骨大孔疝 答案: 又称小脑扁桃体疝,为枕骨大也后缘的小脑扁桃体,在颅内压增高时被挤入枕骨大也,压迫延脑的生命中枢。 6、库欣反应 答案: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柯兴反应。 二、单选 1.头皮损伤中最严重的是 E A.裂伤 B.挫伤 C.头皮下血肿 D.骨膜下血肿 E.撕脱伤 2.脑损伤病人出现中间清醒期提示有C A.脑挫裂伤 B.脑震荡 C.硬脑膜外血肿 D.颅底骨折 E.脑内血肿 3.脑水肿进行脱水治疗,常用的药物是C A.呋塞米(速尿) B.地塞米松 C.20%甘露醇 D.氢化可的松 E.50%葡萄糖液 4.男性,30岁。因汽车撞伤头部发生颅前窝骨折。其护理错误的是B A.床头抬高150~20。 B.抗生素溶液冲洗鼻腔 C.禁忌堵塞鼻腔 D.禁止腰椎穿刺 E.枕部垫无菌巾 5.男性,35岁。因头部受伤昏迷10min,清醒后在转送途中又昏迷,估计颅内血肿的位置在B A.帽状腱膜下 B.硬脑膜外 C.硬脑膜下 D.脑实质内 E.蛛网膜下腔 6~7共用备选答案 A.一侧瞳孑L缩小,对光反应迟钝 B.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C.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 D.双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圆,对光反应迟钝 E.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6.脑干损伤的瞳孔变化是D 7.发生小脑幕切迹疝的瞳孔变化特点B 8、有一名颅内压增高病人,病情有加剧表现,处理的关键措施是【A】 A、头颅CT,明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 B、安静卧床,头高30度 C、保持便通 D、20%甘露醇250ml,一日二次,静点 E、限制水,盐入量 9、颅内压增高病人昏迷,治疗呼吸道梗阻最有效措施是【D】 A、通过鼻腔口腔导管吸痰 B、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C、环甲膜穿刺 D、气管切开 E、用开口器侧卧位引流 10、诊断颅内占位病变,无痛、安全、准确的方法是【A】 A、头颅CT B、头颅X线平片 C、脑电图 D、脑血管造影 E、气脑造影 11、颅内压增高的容积代偿(即空间代偿)主要依靠【C】 A、脑组织的压缩 B、颅腔的扩大 C、脑脊液被排出颅外 D、血压的下降 E、脑血流量减少 12、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包括【D】 A、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B、头痛,呕吐,偏瘫 C、头痛,抽搐,意识障碍 D、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E、头痛,呕吐,血压增高 13、降低颅内压增高的最有效易行的方法是【D】 A、腰穿大量引流脑脊液 B、施行人工冬眠物理降温 C、进行控制性过度换气 D、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E、将病员置于高压氧仓内 14、下列哪些不是颅内压增高者的呕吐特点C A、常为喷射状 B、多在头痛剧烈时出现 C、常与饮食有关 D、常为严重颅内高压唯一早期症状 E、幕下肿瘤者发生率较高 15、形成脑疝的根本条件是下列哪一条:E A、颅内压增高 B、腰穿放液过快过多 C、过量快速输入盐水 D、高位保留灌肠 E、颅腔内各分腔压力失去均衡 16、脑疝致命的主要原因是:C A、大脑皮层运动区广泛受压 B、颅内血管广泛受压 C、脑干受压 D、小脑受压 E、脑脊液循环严重障碍 17、枕骨大孔疝,下列哪一项不是常见症状:E A、意识障碍 B、呼吸突然停止 C、头痛剧烈,呕吐频繁 D、颈项强直 E、早期出现一侧瞳孔散大 18、所谓颅内高压危象是指:C A、深昏迷 B、脑水肿 C、脑疝 D、呼吸心跳骤停 E、以上都不是 19、诊断颅盖骨折通常依据是【A】 A、头颅X线摄片 B、头皮伤痕 C、局部触诊闻及骨擦音

颅脑疾病

1. 关于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对(0.0分) A.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B.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重要的客观体征 C.呕吐常在头痛加剧时出现 D.伴有脉速、血压下降 E.头痛多位于前额及颞部,以清晨和夜间为重 2.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最危险的是(0.0分) A.大量应用脱水剂 B.服用利尿剂 C.腰椎穿刺放脑脊液 D.卧床休息 E.冬眠疗法 3. 颅底骨折伴有脑脊液耳漏时应 (0.0分) A.立即手术 B.使用大剂量脱水剂 C.将外耳道冲洗干净 D.将消毒棉球放置于外耳道口 E.抗生素滴入外耳道 4. 脑疝形成的机制(0.0分) A.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 B.颅内血容量增加 C.颅内脑脊液增加 D.颅内压力分布不均 E.颅内占位性病变 5. 防治脑水肿,应用最广,效果较好的脱水剂是(0.0分) A.50%葡萄糖溶液 B.20%甘露醇溶液 C.25%山梨醇溶液 D.30%尿素溶液 E.浓缩血清白蛋白 6. 某病人头部损失后,球结膜下出血,鼻孔出血且有脑脊液流出,可能为(0.0分) A.鼻骨骨折 B.颅盖骨骨折 C.颅前窝骨折 D.颅中窝骨折 E.颅后窝骨折 7. 判断颅底骨折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0.0分) A.眼睑淤血 B.球结膜下出血 C.鼻孔流血 D.脑脊液漏 E.严重头痛 8. 不符合脑震荡的表现是(0.0分) A.逆行性健忘 B.颅内压增高 C.意识障碍不超过30min D.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E.脑脊液检查无异常 9. 防治脑水肿常用冰槽,其主要目 的是(0.0分) A.增强脑细胞代谢 B.降低体温 C.降低脑血管通透性 D.降低脑组织代谢 E.收缩血管,使血流减慢 10. 重症脑损伤未休克病人的最适 宜的体位是(0.0分) A.平卧位 B.半卧位 C.侧卧位 D.侧俯卧位 E.床头抬高15~30cm 11. 下列关于冬眠低温治疗期间的 护理叙述错误的是(0.0分) A.通常体温降至32~34℃ B.降温前先给病人使用冬眠药物 C.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 D.收缩压低于80mmHg应停药 E.复温时应先停止使用冬眠药物 12. 男性,25岁,突发剧烈头痛, 伴频繁呕吐,继之神志不清。检查: 体温36.8℃,颈抵抗,心肺无异常, 肢体无偏瘫。该疾病可考虑为(0.0 分) A.脑血栓形成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脑出血 D.脑栓塞 E.脑肿瘤 13. 颅脑术后,头部翻转过剧可致 (0.0分) A.脑血栓形成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发生脑疝 D.发生脑溢血 E.出现肺栓塞 14. 脉搏每分钟低于60次,常见于 (0.0分) A.虚脱 B.心房颤动 C.休克 D.高血压 E.颅内压增高 15. 观察颅脑损伤病人时,下列哪 项提示为急性颅内压增高早期表现 (0.0分) A.脉快,呼吸急促 B.脉快,血压降低 C.脉快,血压高 D.脉慢,呼吸慢,血压高 E.脉慢,血压低 16. 颅脑损伤病人的术前准备有 (0.0分) A.交待病情 B.剃头清洁消毒后无菌巾包裹 C.备血,备好输液通道便于抢救 D.备头颅X片或CT片 E.以上均对 17. 颅脑损伤病情轻重及颅内压增 高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0.0分) A.生命体征变化 B.血压的升降 C.体温的升降 D.意识变化 E.肢体活动度变化 18. 头皮血肿的处理原则包括(0.0 分) A.小血肿可自行吸收 B.较大的血肿应在无菌条件下穿刺 抽血,加压包扎 C.经处理,头皮血肿继续增大者可切 开头皮止血,并清除血肿 D.血肿伴感染者及时切开引流 E.以上均是 19. 下列哪项不是脑疝的急救护理 措施(0.0分) A.快速补液 B.静脉快速注射脱水剂 C.做好气管切开或插管辅助呼吸准 备 D.观察心跳、呼吸及瞳孔变化 E.做好开颅探查及减压准备 20. 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是(0.0 分) A.脑疝 B.头痛 C.呕吐 D.库欣反应

颅脑疾病MR诊断总结

颅脑疾病MR诊断经典总结 正常脑MRI 正常脑组织在MRI像上,灰白质界限清楚,在T1WI上白质信号高于灰质,在T2WI上灰质信号高于白质,各脑叶,脑沟,脑裂,脑池及脑室形态自然,无变形及增大或缩小,各中线结构居中。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MRI平扫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片状或扇形长T1长T2信号,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出血性梗死则表现为病变区内含合并短T1信号,增强扫描梗死早期可见病变区内动脉强化影象,亚急性期则出现脑回样强化,陈旧性梗死一般无强化,腔隙性梗死则表现为小斑点样长T1长T2信号,一般无需要做增强扫描。 病例1:缺血性梗死 脑梗死的部位,形态,平扫信号特点及增强扫描所见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大面积梗死合并脑水肿或脑肿胀时可产生显着的占位效应,甚至可以引起中线移位,不可误认为脑肿瘤。 病例2: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梗死是在缺血性梗死基础上因在灌注发生的梗死区内出血,因此,其主要MRI表现为在片状长T1长T2信号中出现出血信号,其内的出血信号在急性出血一般为短T1短T2信号,亚急性期出血为短T1长T2信号。 病例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为深部脑组织的小面积梗死,好发部位为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及脑室旁白质区。应写清病灶的部位,大小,数目,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与脑血管周围腔隙相鉴别。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在MRI检查中除具有CT的一般形态学表现外,主要表现为出血信号的不同,在出血信号方面,超急性期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 T1WI呈现低信号或中心呈现低信号,周边高信号,T2WI呈现低或极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表现为周边高信号,中心低信号;慢性期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的黑边;残腔期T1WI呈现低信号, T2WI呈现极低信号。脑出血周围水肿呈现长T1长T2信号,有一点需要说明,在疾病分类上大多数作者将硬膜下,硬膜外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在脑外伤中,本书之

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颅脑疾病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A1型题 1.头皮血肿较局限,触诊无波动感的是 A.皮下血肿B.帽状腱膜下血肿C.骨膜下血肿 D.硬脑膜外血肿E.硬脑膜下血肿 2.头皮不完全撕脱病人,进行清创缝合的时间应争取在伤后 A.2~4h内B.4~6h内C.6~8h内D.8~10h内E.10~12h内3.头皮裂伤的创口裂开较大,说明伤及 A.皮肤层B.帽状腱膜下层C.皮下组织层D.颅骨骨膜E.帽状腱膜层4.颅底骨折常为 A.闭合性骨折B.开放性骨折C.不稳定性骨折D.凹陷性骨折E.青枝骨折5.颅前窝骨折最易损伤 A.嗅神经B.滑车神经C.动眼神经D.面神经E.听神经6.颅脑手术后,头部翻转过剧可引起 A.脑出血B.休克C.脑栓塞D.脑疝E.脑干损伤7.硬脑膜外血肿继发昏迷的主要原因是 A.脑水肿B.脑血管痉挛C.脑缺血 D.血肿形成与发展E.脑脊液循环障碍 8.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指 A.头皮破裂与颅骨线形骨折B.颅骨骨折与硬脑膜破裂 C.头皮破裂与颅骨凹陷骨折D.头皮、颅骨与硬脑膜都裂开 E.头皮破裂与颅骨粉碎性骨折 9.有关头皮损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头皮裂伤出血多不易自行停止B.皮下血肿因血管丰富血肿较大 C.帽状腱膜下血肿有波动感D.骨膜下血肿局限于某一块颅骨范围E.开放性损伤需用破伤风抗毒素 10.较大头皮血肿的治疗方法为 A.使用抗生素B.热敷C.穿刺抽血后加压包扎D.单纯加压包扎E.应用止血药 11.头皮裂伤,伤口无明显感染,清创缝合时间可延长至伤后 A.6~8h B.12h C.24h D.48 h E.72h 12.对于凹陷深度超过1cm的颅盖骨折的处理应采取 A.不做任何处理B.脱水疗法C.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D.应用防癫痫药物E.尽早手术 13.应紧急手术的闭合性损伤是 A.颅内血肿B.肾挫伤C.脾脏包膜下血肿 D.肩关节脱位E.踝关节扭伤 14.诊断颅底骨折的主要依据是 A.头部外伤史B.软组织淤血斑C.脑脊液外漏D.脑神经损伤E.颅内高压症15.颅中窝骨折脑脊液耳漏时,禁忌外耳道堵塞和冲洗的目的是 A.预防颅内血肿B.降低颅内压力C.避免脑疝形成 D.减少脑脊液外漏E.预防颅内感染 16.颅脑损伤病人腰穿为血性脑脊液应考虑 A.头皮血肿B.骨膜下血肿C.脑震荡D.头皮撕裂伤E.脑挫裂伤17.脑损伤时,若伤及锥体束可出现 A.中枢性高热B.频繁呕吐C.瞳孔变化D.意识障碍E.肢体偏瘫18.颅脑损伤病人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提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