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4-11-04

作者简介:况琪军,高级工程师,从事污水生物净化与藻类生态毒

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2AA601021);国家973项目

(2002CB412309)。

文章编号:1009-6094(2005)02-0087-05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

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

*

况琪军1,马沛明1,2,胡征宇1,周广杰1,

2

(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 要:介绍了藻类的种群结构、污染指示种、生长潜力、种类多样性指数和综合指数等生物学指标在湖泊营养型评价中的应用;详细列举了超富营养型(Hypertrophication)、富营养型(E utrophication)、中营养型(M es otrophication)和寡营养型(Olip otroph ication )等四类水体的部分指示藻类及大致表观现象;针对湖泊富营养化中备受关注的营养过剩和藻类生长过度问题,简要报道了国内外有关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藻类N 、P 处理和除藻研究进展,以及近期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初步结果;同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进行了大致分析,并提出了减缓湖泊富营养化进程、防治其进一步加剧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环境工程;藻类;湖泊富营养化;污染指示种;营养去除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由于全球环境变化及各类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的湖泊富营养化仍在加剧,不但多数湖泊、塘堰的富营养化早已司空见惯,就连大江大河也屡屡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我国5大淡水湖泊中的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均已极度富营养化[1];湖北武汉的东湖,从20世纪80年代起到目前为止,湖泊的营养水平不断上升,迄今,除个别远离畜牧场的湖区尚处于中-富营养水平外,其余水域均已达到富营养或超富营养水平[2];汉江,从1992年至今的10余年间,先后4次发生藻类细胞密度急剧上升,出现藻类水华的现象,且水华涉及的面积逐次加大,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1992年首次出现水华的地点仅局限在下游汉川江段,1998年和2000年逐步上溯到中下游的仙桃、沙洋乃至钟祥江段,且有继续蔓延的征兆[3]。可见,对湖泊富营养化的监测、控制和治理尚需投入更大精力。本文简要叙述了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从事藻类学研究人员能直接、快捷、准确地应用藻类生物判断水质,为环保学者们探索和拓展新的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提供参考资料。

1 湖泊营养型藻类生物学评价

藻类是一类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根茎叶分化,通过细胞的营养性分裂,或籍助于单细胞的孢子、合子进行生殖的低等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分。作为物质代谢和能量循环的初级生产者,藻类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生长量

受水体生态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因此,在水质和湖泊营养型评价中,藻类的应用极为广泛。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4~6]并结合作者多年来对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调查所积累的经验[7,8],将不同水质和不同营养型水体的表观现象、藻类出现的大致特征和典型污染指示种,以及一些常用的藻类生物学评价指标及标准归纳如下。1.1 种群结构与污染指示种

藻类的种群结构和污染指示种是湖泊营养型评价的重要参数,尤其是那些在某种特定的环境(营养)条件下能大量生存的藻类,即污染指示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反映出环境条件的改变和水体的营养状况。通常将水体划分为超富营养型(Hyper tro phica tio n ),富营养型(Eutr ophication),中营养型(M eso tr ophicatio n)和寡营养型(O lipo tr ophicatio n)4种类型。

1)超富营养型。这类水体污染特别严重,依其严重程度又可分为厌氧重污型( -ps)和富营养重污型( -ps)。 -ps 型水体主要集中在污水入口,水体混浊,呈黑褐色,透明度小,除表层含不足1mg /L 的溶氧外,其余全部缺氧。藻类基本绝迹,仅极少数耐污的藻类(蓝藻门的个别席藻Phormidium sp )与污染颗粒结合形成黑褐色胶团漂浮水面。指示生物主要是闪囊菌L amp r ocy stis ,螺菌Sp ir illum ,泡硫菌T hiop hy sa 等一些裂殖菌类; -ps 型水体离污水入口约200~500m 处,污水负荷越大,扩散面越宽,其混浊度、色度和透明度较 -ps 型水体略有改善,耗氧强烈,仅表层几厘米处含溶氧,藻类种类单一,表层常聚集大量裸藻,底层多为腐生性纤毛类微型动物。典型的指示藻类有:螺旋鞘丝藻Ly ngby a contor ia ,弱细颤藻Oscillator ia tenuis ,坑形席藻P hor mid ium f oveolarum ,纤细席藻Pho .T enue ,强氏螺旋藻Sp ir ulina j enner i ,节旋藻A r thr osp ira sp ,绿梭藻Chlor ogonium elongalum ,小毛枝藻Stigeoclonium tenue ,鱼形裸藻Eug lena p iscif or mis ,近轴裸藻Eug .p rox yma ,梨形扁裸藻P hacus p y rum 等。 2)富营养型。富营养型水体亦可依其有机物浓度的差别分为富营养型( -ms)和中-富营养型( - -ms)。 -ms 型水体的特点是有机物浓度特别高,耗氧量大,白天因藻类光合放氧强烈使水中溶氧饱和,夜间因生物呼吸作用强烈而使水体溶氧量急剧下降,以蓝藻和绿藻占绝对优势。主要指示藻类有绿球藻目中的粗刺藻A canthosp haer a z achar iasi ,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 y renoidosa ,普通小球藻Chl .vulgaris ,极毛顶棘藻Chod atella cilliata ,四刺顶棘藻Cho .Quad riseta ,空心藻Coelastr um sp haer icum ,十字藻Cr ucig enia ap iculata ,蹄形藻K irchneriella lunar is ,四星藻T etr astr um hastif er um ,四棘藻T r euf ar ia triap p endiculata 等。相关的蓝藻指示种类有:水华鱼腥藻A nabaena f los -aquae ,螺旋鱼腥藻A na .sp ir oides ,阿氏

项圈藻A nabaenop sis arnoldii ,水华束丝藻Ap haniz omenon f los -aquae ,束缚色球藻Chr oococcus tenax ,居氏腔球藻Coelosp haer ium k uetz ing ia ,针状蓝纤维藻D acty lococcop sis acicular is ,湖生束球藻Gomp hosp haeria lacustr is ,细小平裂藻M er ismop edia minima ,微小平裂藻M er .tenuissima ,铜锈微囊藻M icr ocy stis aer ug inosa ,水华微囊藻M ic .f los -aquae ,阿

第5卷第2期2005年4月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 nal o f Safety and Env ir onment V ol.5 N o.2 A pr,2005

氏颤藻Oscillator ia agar dhii,两栖颤藻Osc.A mp hibian等。此外,啮蚀隐藻Cryp tomonas erosa,卵形隐藻Cry.ov ata,血红裸藻E ug lena s anguinea,绿色裸藻Eug.v iridis,角甲藻Cer atium hirundinella等均为 -ms型水体的指示藻类。

- -ms型水体虽有机物浓度很高,但其表观状况和透明度均略优于 -ms型水体,主要指示种有:硅藻——星杆藻A ster ionella f or mosa,美壁藻Caloneis sp.,梅尼小环藻Cy clotella meneghiniana,草鞋波缘藻Cy matop leura solea,异极藻Gomp honema sp.,细布纹藻Gy rosigma kuetz ingii,颗粒直链硅藻M elosira gr anulata,小舟形藻N avicula minima,菱形藻N itz schia sigma,尖辐节藻Staur onei acuta,针尖针杆藻Sy ned ra acus等;绿藻——狭形纤维藻A nk istr odesmus angustus,镰形纤维藻A nk.f alcatus,卵形衣藻Chlam y domonas ovalis,水溪绿球藻Chlor ococcum inf us ionum,锐新月藻Closter ium acer osum,椭圆卵囊藻Oocy stis ellip tica,波吉卵囊藻Ooc.bor gei,浮球藻Plank tosp haer ia gelotinosa,尖细栅藻Scened esmus acuminatus,龙骨栅藻Sce.Cav inatus,弓形藻S chr oeder ia setig er a,不正四角藻T etraed ron enor me和细丝藻Ulothr ix tener rima;蓝藻——细巧隐球藻Ap hanocap sa delicatissima,湖泊鞘丝藻Ly ngby a limnetia,巨颤藻Oscillator ia Pr incep s等。

3)中营养型( -ms)。水体营养含量适中,溶氧浓度变化较大,透明度较高,藻类种类丰富。中污性藻类,尤其是带鞭毛的绿藻和裸藻是这类水体的主要种群。相关的指示藻类有:集星藻A ctinastr um hantz schii,刚毛藻Cladop hora sp.,拟新月藻Closter iop sis longissima,胶网藻Dicty osp haerium ehr enber gianum,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水网藻H y dr od icty on r eticulatum,微芒藻M icractinium p us illum,微星鼓藻M icraster ias sp.,实球藻Pandor ina mor um,短棘盘星藻Pedias tr um bory anum,壳衣藻Phacotus lenticular is,素衣藻Polytoma uv ella,桑椹藻Py r obotr ys quaternar ium,四尾栅藻Scenedes mus guad ricauda,纤细月牙藻Selenastr um gr acile,球囊藻Sp haerocy stis schroeter,螺带鼓藻Sp ir otaenia condensata,纤细角星鼓藻Staur astr um gr acile,六臂角星鼓藻S ta.senar ium,美丽团藻V olvox aur ens,球团藻V ol. globator,沼地微鞘藻M icrocoleus p aludosus,点形念珠藻N os toc p unctif or me,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 lacentula,膨大桥弯藻C y mbella tur gida,等片硅藻D iatoma v ulgare,钝脆杆藻Fr agilar ia cap ucina,环状扇形藻M er idion circular e,粗壮双菱藻Surir ella r ubusta,卵形双菱藻Sur.Ov ata,梭形裸藻Euglena acus,宽扁裸藻Phacus caud atus等。

4)寡营养型(os)。水色清澈,有机物含量低,溶氧饱和,藻类多样性指数高,透明度基本见底。组成这类水体的主要种群为喜清水的金藻、黄藻和硅藻。常见的os指示藻类有:金藻Chr omulina sp.,金颗藻Chry s ococcus sp.,锥囊藻D inobry on sp.,黄群藻Sy nur a ur ella,丝状黄丝藻T r ibonema bomby cium,红胞藻R hodomonas sp.,胭脂藻H ild enbrandia sp.,中华鱼子菜L emanea s inica,波缘曲壳藻A chnanthes cr enulata,月形短缝藻Eunotia lunaris,北方羽纹藻Pinnularia borealis,纤细羽纹藻P in.gibba,微星鼓藻M icraster ias sp.,胶四孢藻T etr asp or a g elatinosa,相似丝藻U lothr ix aequalis,静水隐杆藻Ap hanothece stagnina等。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各类型水体的指示种类中,均有营养过度性藻类。就 - -ms型指示种而言,因其耐污性和厌污性介入在 -ms和 -ms型水体之间,故其中多数种类可分别在 -ms型或 -ms型水体中观察到;金藻、锥囊藻、双菱藻等os型指示种亦可在 -ms型水体中出现。此外,小球藻、衣藻、栅藻、色球藻、腔球藻等微型单细胞藻类,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可在多种类型的水体中采到,故而在利用藻类污染指示种评价水体污染状况和湖泊营养型时,必须结合其它评价参数。

1.2 藻类生长潜力

藻类同其他所有的生物一样,需要C、N、P、K、Ca、M g、S 等多种营养元素,以及Fe、B、M n、Zn、Co、Cu、M o、Si等系列微量元素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进行光合作用,为其它水生生物提供足够的氧气,达到能量代谢和物质循环的目的。所有营养元素中,N、P是最重要的,如果N、P不足,藻类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如果N、P过于丰富,又会引起藻类非正常过量繁殖,出现所谓的‘富营养化’现象(Eut ro phicat ion),发生藻类水华(A lg al-blo om),导致水质下降,污染加重,水生态平衡失调。因此,在评价湖泊水质和营养状况时,水体中的营养成份除靠化学方法予以测定外,还可通过藻类生长潜力的测试来甄别,以便有效、准确地获知水体中哪些营养元素含量不足,限制了藻类的生长;哪些营养元素过剩,导致藻类疯长,引发富营养化。藻类生长潜力测试的实验设置可参考表1提供的方案。 用于藻类生长潜力试验的藻种和培养基名目繁多,不胜枚举,通常选用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生长规律和培养方法均有深入研究,且有大量相关资料可供借鉴的藻种及其相应的培养基。对表1试验设置可能出现的结果依其甄别目的分析如下。

1)处理N o.1与对照相比,藻类的最大生长值有3种可能:a)大于对照:表明原水中的综合营养十分丰富,一旦阳光充足,水温适宜,水体极易发生富营养化;b)与对照相当:原水中各种营养足够藻类生长繁殖,但不会引起富营养化;c)小于对照:原水中可能存在藻类生长上的营养限制因子。

表1 藻类生长潜力试验设置

Table1 A setting for algae growth potential test

No试验设置甄别目的

1原水1),不添加任何营养

在原水综合营养状况下藻类的

最大生长值

2

原水,煮沸,不添加任何营

原水中活性物质对藻类生长的

影响

3

原水+N(按对照培养基

的量,下同)

N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4原水+P P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5原水+N+P N和P对藻类生长的协同效应

6原水+对照全部营养元素

原水中是否存在对藻类致毒的

物质

7标准培养基2)参比对照

注:1)供试原水在配水前,先行过滤,如果为了比较有菌和无菌条件下藻类的生长情况,试验中可增加“原水,灭菌,不添加任何营养”

的试验设置;2)对照培养基因被试藻类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V ol.5 N o.2安全与环境学报第5卷第2期 

2)处理N o.2与N o.1相比,藻类的最大生长值有可能:< N o.1或=N o.1,分别表明活性物质的破坏对藻类的生长有或没有影响;如果出现大于N o.1的现象,则说明杀死其它活性物质对藻类的生长有利。

3)处理N o.3、N o.4和N o.5分别与对照相比,进一步确定藻类生长上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是N还是P,或二者都是。

4)处理N o.6的藻类生长量,理论上应大于对照。如果小于对照,则认为原水中可能存在对藻类生长产生致毒效应的物质,这一点,可通过毒性生物测试予以验证。有关毒性生物测试的方法可参阅文献[9]。

1.3 藻类生长量与光合放氧

藻类生长量的表达有多种形式,依试验条件和检测目的的不同而各有所侧重。在湖泊水质和营养型评价的研究中,藻类的细胞密度、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等,都是最基本的检测指标,条件允许时,还可进行藻类光合放氧能力的测试。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藻类生物量的多寡与水体的营养状况呈正相关性[10,11],其所反映的湖泊营养状况和污染程度比较客观,且不需要太复杂、精密的分析仪器和设备。为引用方便起见,表2列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12~14]中应用较多的藻类生长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种类多样性指数与综合指数

藻类的种类多样性指数是环保学者在评价水质时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主要以藻类细胞密度和种群结构的变化为基本依据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文献中使用较多的多样性指数及其计算式有

Shanno n-Wea ver指数:H′=-∑(n i/N)?log2(n i/N) M ar ga lef指数:D=(S-1)/1n N

Gleason指数:D=S/ln N

Cdum指数:D=S/1000个体

式中 S为种类数,N为同一样品中的个体总数,n i为第i种的个体数[14,15]。评价标准是:指数值越大,水质越好,即藻类的种类多样性指数越高,其群落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大,水质越好;而当水体受到污染时,敏感型种类消失,多样性指数减小,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稳定性变差,水质下降。孙军等人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式对浮游植物常用的多样性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不同的多样性指数各有其优缺点[15]。为此,建议在应用藻类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时,至少选用2种或2种以上的计算式进行计数,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信性。藻类综合指数(K)是将藻类的种群结构进一步细化,并依此判断水体的营养程度,其计算式为:K=(蓝藻门+绿球藻目+中心纲硅藻+裸藻)种类数/鼓藻目种数[16],K值越大污染越重,营养级别越高。尽管综合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的侧重点有些不同,但所得出的评价结果,二者应基本吻合。

以上仅从宏观方面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作了简要综述。随着人们对富营养化研究的不断拓展和创新,已有学者将藻类细胞生物学、藻类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中[17],从微观上使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监测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对确保水环境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与治理

湖泊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广泛用于防洪、灌溉、航运、给水和养殖,一旦湖泊富营养化,其主要危害有:1)导致水体质量下降,功能减退,水生态系统失衡;2)影响水体景观,大量肉眼可见的蓝绿色絮状或胶团状物漂浮水面,经风浪冲击而聚集水域沿岸,堆积腐烂,产生恶臭,并扩散到大气中,使周围空气遭受污染;3)导致制水供水成本提高,净化系统堵塞,出水中含有异味,人们的饮水质量下降;4)破坏天然水产资源,使鱼类资源小型化(Size miniatur e o f fishes resour ces),生物多样性下降,优质水产品的养殖受到严重威胁,暴发性流行病害肆虐;5)影响水生植物的恢复,除遮光和营养竞争外,附生藻类可在水生植被的表面形成一个高pH值、高O2和低CO2的环境,使水生植被对CO2的可利用性降低、光合作用受阻,以致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如此种种,最终均将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为此,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研究受到普遍重视。

2.1 富营养化治理中藻类对N、P的生物降解研究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N、P等营养盐含量超过了湖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加上缓慢的水流流态和适宜的温度及光照条件等[18],由于水流流态和局部水域的气候条件目前尚无力通过人工措施予以调节,故而只能通过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来控制富营养化的发生。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在‘杜绝外源营养盐的输入和对内源营养盐的生物降解’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仅藻类对N、P的生物处理技术,就经历了从藻菌氧化塘,高效藻类塘,活性藻和固定化藻类等诸多改进,迄今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

表2 湖泊营养类型评价的藻类生物学指标与标准

Table2 Algal biological index and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 of lake trophic status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极贫营养贫营养贫中营养中营养中富营养富营养极富营养

初级生产量/(g?m-2?d-1)<0.50.50.6~0.5 1.1~3.0 3.1~5.0 5.1~7.57.6~10.0生物量/(mg?L-1)<0.1< 1.0< 3.0< 5.0<7.0<10.0≥10.0

叶绿素/( g?L-1)<0.5< 1.0< 5.0<25.0<50.0<500≥500

细胞密度/(×106?L-1)≤0.5≤1.01~910~4041~8081~99≥100种群结构甲藻、金藻、硅藻蓝藻、绿藻、硅藻、鼓藻蓝藻、硅藻、绿藻、裸藻多样性指数d5(清洁),>4(寡污),>3( -中污),<3( -中污)

多样性H值>3(轻或无污染),1~3(中污染),0~1(重污染)

藻类综合指数≤1.0(贫营养), 1.0~2.9(中营养),≥3.0(富营养)

 2005年4月况琪军,等: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A pr,2005 

得显著成效[19]。

十五期间,作者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技术与示范工程》项目中的部分内容,主要研究着生藻反应器的研制及其对污水中N、P 营养的吸收与转化效率,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藻菌氧化塘、60年代改进的高效藻类塘、70年代发展的活性藻工艺和80年代创新的固定化藻类技术等相比,着生藻反应器具有易于收获过量的藻类细胞,不需要特别的暴气装置,程序更为简便,管理费用明显降低等优势。作者在室内条件下小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40g/L(鲜重)、流速25L/d、光强3000 L ux、温度13~18℃的条件下处理15d,水网藻(H yd rod icty on r eticulatum)反应系统的T P、PO4-P、T N和N H4-N的日均减少量分别为3.72mg/L,1.64mg/L,6.17mg/L和0.72m g/ 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82%,40.52%,49.08%和57.37%;刚毛藻(Cladop hor a oligoclona)反应系统的日均减少量分别为4.94mg/L,3.53mg/L,4.80mg/L和0.32mg/L,平均去除率55.64%,49.01%,39.16%和28.15%[20]。露天条件下140 L试验规模的研究表明,在5d的处理期内,T N、T P含量分别由(36.97±0.26)mg/L和(2.88±0.02)mg/L减少至(1.44±0.09)mg/L和(0.07±0.01)mg/L,单位面积藻类对N、P 的吸收速率分别达到1.84g/(m2?d)和0.15g/(m2?d),去除率分别高达96%和98%,显而易见,大型丝状着生藻对污水中的N、P养分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和去除率,值得深入研究,并使其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发挥作用。

2.2 富营养化治理中的除藻研究

湖泊富营养化的具体体现是藻类“疯长”和水华爆发,因此,去除水体中的过量藻类细胞是富营养化治理的另一重要方面。由于过量繁殖的藻类可在短期内形成大量有机物质,并导致水体带有不同程度的异味,即使通过过滤或净化处理,水中的异味仍会残留,故除藻技术除了解决地面水域,尤其是自来水厂取水口水域中存在的大量藻类细胞外,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其所产生的异味。有关除藻剂的研制和除藻方法的探索,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相继提出了多项除藻工艺。目前国内应用较多、技术上较成熟的除藻工艺大致有:臭氧——气浮联用除藻工艺[21];絮凝或混泥沉淀除藻工艺[22];活性炭或微滤机直接过滤除藻工艺;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高铁酸盐复合药剂,硫酸铜盐复合药剂和过氧化氢等)除藻工艺[23~26],这些技术为提高给水供水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陈鸣钊等人通过改变生态条件和应用浮游生物滤清器除藻,亦获得极为满意的效果,除藻率可达84%~93%[27]。作者近期研究了一种新型除藻剂——稳定性二氧化氯对人工培养的斜生栅藻和采自东湖的天然混合藻类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在25mg/L浓度中暴露12h,或在20mg/L浓度中暴露36h,被试藻类均100%死亡;当浓度波动在5~15mg/L 时,藻类的死亡百分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小于1ppm的浓度,对被试藻类基本上不造成伤害[28]。有关除藻剂的研制和除藻方法的探索仍在继续,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型除藻剂和除藻技术的相继问世,人们的饮水卫生与安全必将进一步提高。3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探讨

迄今,人们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理、环境条件和控制对策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已有充分认识[29,30],普遍认为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基本因素大致有3方面:1)总氮、总磷等营养元素较为充足;2)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3)缓慢的水体流速。鉴于水温和光照受气候条件所控制,水体流速受水位升降所左右,目前均无力通过人工措施加以调节。故此认为,减少湖泊水域中的营养浓度,严格控制点、面源污染,严禁含高浓度N和P的废水直接排入是遏制和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此外,通过加强流域和水源地的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局部恢复挺水植物以提高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必要时引清冲污或清淤截污,以降低内源营养盐的浓度和防止爆发性病害的蔓延。同时还可采取合理适度放养的手段,以优化和调控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信只要各级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严格执行政府部门制定的具体水资源管理措施,科学监控、综合防治、合理利用,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定会得到遏制,湖泊水域的生态环境必将得以逐渐改善。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 Xu Xinyi(许新宜),J in Chuanliang(金传良)and S hi Yubo(石

玉波).S tatus and problem of w ater environment in C hina[J].

China Ir rig ation(中国水利),1997,12:19~20

[2] Liu J iank ang(刘建康).E colog ical Study on E ast L ake(东湖生

态学研究)[M].Beijing:Science Pres s,1995

[3]Kuang Qijun(况琪军),T an Yuyun(谭渝云)and Wan

Dengbang(万登榜).Study on th e phytoplankton in the middle an d low er r 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and th e preven tion of w ater-b looms[J].Resources and E nv ironment in the Yang tz e Basin(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1):63~70

[4] APHA,AWW A and W PCF.S tand ard methods f or the

examination of w ate r and w astew ater,15th e dition[M].

Wash ington:Am 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1981 [5] B Fordy.P hy cology(藻类学)[M].Luo Dian(罗迪安),tran.

Shanghai:Shanghai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Pres s,1980.428 [6] L u Qu anz han g(卢全章)(translated).Env ir onment and I nd ex

Org aniz er(环境和指示生物)[M].Beijing:Chin a Environmental S cience Press,1987

[7] Ku ang Qijun(况琪军)and Bomchu l Kim(金凡澈).

Phytoplankton and trophic status in th e South Han River,

Korea[J].R esour ces and E nv 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8(2):221~226

[8] Kuan g Qijun,Bi Yongh ong,Xia Yicheng,et al.Phytoplankton

commu nity and algal growth potential in T aipinghu Res ervoir,

Anhui Province,China[J].L akes&Reser voirs:Re sear ch and M anage ment,2004,9:119~124

[9] Kuang Qijun(况琪军),Hu Zhengyu(胡征宇),Zhao Xianfu

(赵先富),et al.Approach to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algal biotechnology in protec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J].J our nal of S af ety and E nv ironment(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 (Suppl):46~49

[10] Feng J ian she(冯建设).Ph ytop lan kton and w ater quality in

Baiyangdian[J].Jiang shu Env ironment S cience and

Tech nology(江苏环境科技),1999,2:27~29

[11] Guo Peitong(郭沛通),L in Yu zhen(林育真)and Li Yuxian

(李育仙).Phytoplankton and water quality in Dongping Lak e

[J].T ransactions o f Oceanology and L imnology(海洋湖沼通

 V ol.5 N o.2安全与环境学报第5卷第2期 

报),1997,4:37~42

[12]M arglef D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3503005.html,rmation theory in Ecology[J].Ge neral

Systems.1958,(3):36~71

[13] Cai Qin hua(蔡庆华).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eu tr oph ication of East Lake[J].Oc eanology and L imnology

(海洋与湖沼),1993,24(4):335~339

[14] Robert E.A trophic state index for lakes[J].L imology and

Oce anogr ophy,1977,22(2):361~369

[15] Sun J un(孙军)and Liu Dongyan(刘东艳).T he application

of diversity indices in marine phytoplankton studies[J].A cta

Oce anologica S inica(海洋学报),2004,26(1):62~75 [16] Cao Xiaodong(曹小东).An expert sys tem of ecological index

analysis on p hytop lan kton commu nity[J].Chong qing

Fishe ries(重庆水产),1998,4:33~34

[17] Douter elo I,Perona E and M ateo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3503005.html, e of cyanobacteria to

assess w ater quality in runn ing w aters[J].E nvironme ntal

P ollution,2004,(127):377~384

[18] Lei Anpin g(雷安平),S hi Zhixin(施之新)and Wei Yinxin(魏

印心).Diversity of th e phytoplankton in Donghu Lake,

W uhan[J].Ac ta Hyd robiolog ica S inic a(水生生物学报),

2003,27(2):179~184

[19] Katsu ya A,Ats ue I and M orio H.Rem oval of n itrate,nitrite

ammonium and phosph ate ions from w ater by th e aer ial

microalg a T rentepohlia aurea.Journal of App lie d P hycology,

2002,14:129~134

[20] Kuang Qiju n(况琪军),M a Peiming(马沛明),Hu Zh engyu

(胡征宇),et al.S tu dy on th e removal efficiency of nitrogen

and phos phorus by filamentous gr een algae[J].A CT A

Hyd robiologica S inica(水生生物学报),2004,28(3):323~

326

[21] Ch i Yu xia(迟玉霞)an d Chen Yisun(陈翼孙).T reating the

w ater containing algae by m akin g use of th e ozone link aero-

floataion[J].E nvironme nt and Dev elop ment(环境与开发),

1999,14(1):14~15

[22] Yin Weihong(尹卫红),S ong Xiang yang(宋向阳),Zh ang

Sh enju n(张甚军),et al.S tu dy of alg ae removal b y

coag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in Zh engz hou Baimiao Potable

W ater Plant[J].Ind ustrial W ate r&W astew ater(工业用水与

废水),2000,31(4):7~9

[23] M a Jun(马军),Shi Yin g(石颖),Liu W ei(刘伟),et al.Stud y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lgae by h igh iron compounds

[J].China W ater&W astew ater(中国给水排水),1998,14

(5):9~11

[24] Xu Guoren(许国仁)and Li Guibai(李圭白).Study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lgae and odour by potas sium

perman ganate comp ou nds[J].C hina W ater&W astew ater(中

国给水排水),1998,14(12):13~15

[25] Yuan Baoling(苑宝玲),Qu J iuhui(曲久辉),Zh ang Jinsong

(张金松),et al.Th e efficiency of algae removal from

drink ing w ater b y ferrate[J].E nv 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

学),2001,22(2):78~81

[26] Wang Guiyong(王桂荣)an d Zhang J ie(张杰).Study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lg ae by H2O2[J].J.of W uhan Urb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18(2):

21~24

[27] Ch en M inzhao(陈鸣钊),Xu Jinh uai(许京怀).S tu dy on the

algae removal by usin g of a plankton filtrater[J].Shang hai

Env ironmental S cience(上海环境科学),2000,19(8):385~

387

[28] Kuang Qijun(况琪军),Bi Yonghong(毕永红),Hu Zh engyu

(胡征宇),ei al.Study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lgae b y a

novel alg aecide-stationary CLO2[J].ACT A Hyd robiologic a

S inic a(水生生物学报),2003,27(5):554~556[29] Qin Boqian g(秦伯强).Approaches to mechanism s and control

of eutrophication of shallow lakes in the m iddle and low er

reaches of the Yangze River[J].J our nal o f L ake S cience s(湖

泊科学),2002,14(3):193~202

[30] S un Gang(孙刚)an d Sh eng Lianxi(盛连喜).Ecological

engin eering for eutroph ication control in lake[J].Chinese

Journal of App lied E cology(应用生态学报),2001,12(4):590

~592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lake eutrophication by means of algae biology

KU A N G Qi-jun1,M A Pei-ming1,2,HU Zheng-yu1,

ZHOU G uang-jie1,2

(1Institute o f Hy dr obio log y,T he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Wuhan430072,China;2Gr aduat e Schoo l,T he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39,China)

Abstract:T he pr esent paper aims to int ro duce the author s’resear ch on the method of evaluatio n and treat ment o f lake eut ro phication by means of alg ae biolog y.A s a matt er of fact,w ith the fa st indust rializat ion tendency,lake eut ro phication in China is still g etting mo r e and mo re exacer bated for a number of r easo ns,bo th human activ ities and natural factor s.L uckily,algae is o ne o f the impor tant or ganisms in lake eco-sy st em,w hose gr ow th is fav or able fo r metabolism and species co nst itutio n.In the paper,the aut ho r s give a gener al outline on the applica tio n of algae in biolog ica1assessment o n lake tro phic stat us w ith det ailed infor matio n abo ut the indica tor o f alg ae in the w ater bo dies of hy pertr ophication,eutro phica tio n,meso tro phica tio n and olipotr ophication.I n additio n,an ex ample fo r g iving an alg al gr ow th potential test,a nd the co rr espo nding A GP test result s.In additio n,the a ut ho rs hav e also discussed some alg al species diver sity and synthesis index es as w ell as their evalua ted standards.In o rder t o fig ure o ut the key pr oblems on nutrient s excess and algal o ver gr ow n in lake eut ro phication,a br ief intro duction abo ut the recent pr o gr ess on the study of nutr ients and a lg ae rem ova l,who se resear ch result s abo ut the resear ch field conduct ed by the aut hor s are also g iv en.In o rder t o pro tect our lakes against the eut ro phication,it is impor tant t o dra w up a mor e det ailed and functio nal m anag ement r ules and r eg ulations on wat er resour ces,to str engthen the ecolog ical envir onment pr otection o f v alley s and w ater area s,and to pro hibit str ictly the dischar ge o f the wastew ater w ith hig h co ncentr atio n of pho sphor us a nd nitr og eno us co mpo unds into wat er bodies. Key words:enviro nmental eng ineering;alg ae;lake

eutr ophicatio n;sapro bic indicator;nut rients

r emov al

C LC number:X52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9-6094(2005)02-0087-05

 2005年4月况琪军,等: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A pr,2005 

湖泊富营养化产生原因分析

湖泊富营养化产生原因分析 摘要:湖泊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探寻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化学、物理、水生态系统以及内源污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内源污染 湖泊、水库等封闭型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化水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全球约有75%以上的封闭型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全国共有1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占国土面积的0.95%,由于近2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不适当的湖泊资源开发利用,使这些湖泊的多数已经处于富营养化或正在富营养化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围绕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收效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对湖泊富营养化机理方面的基础研究不够和认识不足有关。因此,有针对性地寻找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20世纪初期,国外部分生态专家、湖沼学家已经开始对富营养化的成因进行初步探索。由于富营养化的发生、发展包含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物理变化的过程,并与水体形状、湖泊形态和底质等众多因素有关,演变过程十分复杂,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总结。 1、自然条件下湖泊的富营养化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富营养化,但这是一种漫长的自然过程,随着河流夹带各种碎屑和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淤 积,湖泊会从贫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湖泊就自然消亡了。 关于自然状态下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一般认为是气候导致的。特别是浅水湖泊,在自然状况下比深水湖泊更容易产生富营养化,这是由于其浅水区常常有茂盛的水生植物发育,在大洪水期间,持续一定时间的高水位将导致水生植物大面积消亡,而洪水泛滥所带来的大量的悬浮物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利用暑假,我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关键词:滇池;污染;现状;建议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假期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8年8月16日—8月22日,我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我选择了海埂、大观楼等六个地点,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倾听了当地居民的抱怨,并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了一些情况。调查中,我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淡水鱼对浅水湖泊生态及富营养化的影响

淡水鱼对浅水湖泊生态及富营养化的影响淡水鱼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重要的资源。渔业一直是我国许多湖泊的重要功能, 包括很多城市湖泊, 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北京昆明湖和武汉东湖等也把提高鱼产量放在显著地位。鱼类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 影响包括湖泊的生物( 尤其是饵料生物) 群落结构、营养物质的状态和水平等。随着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严重, 养鱼与富营养化进程之间的关系愈加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 我国湖泊的放养鱼类一般可分为3类: 第1类是滤食性、营中上层活动的鱼类,如鲢、鳙等;第2类是草食性、营中下层活动的鱼类, 如草鱼等;第3类是杂食性或温和肉食性、营底层活动的鱼类,如鲤等。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与渔业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研究分析鱼类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 草食性鱼类的影响 草鱼是一种典型的摄食大型水生植物的鱼类。在天然水域中,它摄食水生植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比较喜食的种类有芇草、黑藻、马来眼子菜、菹草、黄丝草、小茨藻等, 不喜食的种类有菜、聚草和水花生。但在喜食水生植物匮乏的情况下, 不喜食的植物也将被吃光, 甚至摄食昆虫及其幼虫。草鱼的食量大,每天摄食沉水植物的量甚至超过鱼的体重,高的超过体重的93%。沉水植物的饵料系数因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其范围在50~180。陈洪达认为,其平均值可以120 (湿重)或100(鲜重)计算。因此,当草鱼放养量过大,其摄食强度超过植物再生产能力时, 必然导致水生植物的减少, 甚至毁灭。特别是植株再生能力不强、地下茎和根系又不发达、种子量不多、且为草鱼喜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总磷、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率的测定原理及方法。(2)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二、实验方案 1、样品处理 2 、工作曲线绘制 取7支消解管,分别加入磷的标准使用液0.00、0.25、0.50、1.50、2.50、5.00、7.50mL以比色管中,加水至15ml。然后按测定步聚进行测定,扣除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和对应磷的含量绘制工作曲线。 3、计算 总磷含量以C(mg/L)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 M 试样测得含磷量,μg V 测定用水样体积,ml

注意:每个小组做空白2-3个,标线5个,样品3-4个。 图1 采样布点分布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工作曲线绘制 根据上表数据,绘制工作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标准工作曲线 从标准工作曲线图可以看出,其相关系数R2 = 0.9969,高于实验室最低要求R2=0.995,可见其相关度较好,可用以求解水样中总磷的浓度。

2、八个水样数据结果与处理 根据上表数据作水中磷质量浓度柱形图,如图2所示: 图2 各组水中总磷质量柱形图 四、实验结果 1、实验结果分析 从实验数据和图2可以看出,第一、三、四、五、八组数据比较准确,因为

这几组平行样数据比较接近,而且跟稀释后所测的浓度也大约呈5倍关系,可以保留作为水中磷质量浓度评价,而其他组数据误差较大,故舍去。根据各组原水样总磷质量浓度求评均整理下表。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第五组所测的水中总磷浓度较高,根据图1可知第五组采样点为第四饭堂附近,可能是由于饭堂平时清洁所用的洗涤剂含磷较高,排放入河涌的污水导致河水受污染。 2、污染程度分析 表4 总磷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关系 本实验是以水体磷平均浓度平均参数,本次实验所得的监测采样点数据的平均浓度是0.205mg/L,测得的最小浓度为0.142mg/L,测得的最高浓度为0.311mg/L,由表1可知超过0.1mg/L就为水体富营养化,本次实验测得的最低浓度也超出0.1mg/L,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均说明该水体富营养化。 3、解决措施 该河涌地处大学城内,不受工业排放污染,所以造成该河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染,比如饭堂、学生公寓、商业区等,要治理河涌首先还是得从源头抓起,特别是饭堂、学生公寓和商业区,必须监控从这三个地方流出的污水,须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河涌;其次就是要严格审查各类洗涤剂等,含磷超标的不能进入市场;最后就是要树立环保意识,大家环保觉悟高了,从自己做起,自然就有绿水青山。 五、思考题 (1)查资料说明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答: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物理指标主要是透明度,化学指标包括溶解氧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等,生物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为了进一步认识调查区域水质状况,我们采用了TLI 综合营养指数法运用TP 、TN 、SD 、COD Mn 对其水质进行评价。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公式: j 1 ()()m j TLI W TLI j ==?∑∑ (1) TLI(chl)=10(2.5+1.086ln chl ) (2) TLI(TP)=10(9.436+1.624ln TPl ) (3) TLI(TN)=10(5.453+1.694ln TN ) (4) TLI(SD)=10(5.118-1.94ln SD ) (5) TLI(COD)=10(0.109+2.661ln COD ) 式中,TLI (∑)表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 (j )代表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W j 为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以chla 为基准参数,则第j 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 221ij m ij j r Wj r ==∑ r ij 为第j 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 的相关系数;m 为评价参数的个数。 中国湖泊的chla 与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ij 和r 2ij 见表2。 表1 中国湖泊的chla 与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ij 和r 2i 值 参数 chla TP TN SD COD Mn r ij 1 0.84 0.82 -0.83 0.83 r 2ij 1 0.7056 0.6724 0.6889 0.6889

为了说明湖泊富营养状态情况, 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营养状态进行分级: TL I < 30 贫营养(Oligotropher) 30≤TL I≤50 中营养(Mesotropher) TL I > 50 富营养(Eutropher) 50< TL I≤60 轻度富营养( lighteutropher) 60< TL I ≤70 中度富营养(Middleeutropher) TL I > 70 重度富营养(Hypereutropher) 在同一营养状态下, 指数值越高, 其营养程度越重。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海水富营养化极其氮的测定(精)

海水富营养化极其氮的测定 组长:李伯东 组员:阮艺斌、、陈雷奇、卢旭、黄丽清、刘连、李晓健、张亚菲 一、概述 富营养化的传统定义:植物由于无机营养盐类输入水体中浓度过高,促使藻类产量增加,水体缺氧。COOKE等将此定义作如下修改,即富营养化是过量的营养物质、有机物质和淤泥的输入,从而导致生物产量增加而体积缩小的过程。两种定义的区别在于后者强调了有机物质和淤泥的输入。 海水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碳等物质,其中磷的主要影响是在叶绿素的光合作用中体现出来,氮和碳主要通过一些化学反应影响海水质量。海水富营养话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营养盐类、有机物质及淤泥的污染;湖盆形态的影响;生物群落的作用。 氮和磷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 众所周知,矿物元素进入生物体内主要是以离子形式,下面我们着重介绍氮和磷如何引起富营养化。 水中的氮主要以N2、NH4+、NO3—、NO2—和有机氮等几种形式存在,除从空气中溶解少量游离氮外,主要是来源于有机氮。有机氮在生物体经过代谢又以NH3的形式排出,后者在环境中经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依次转变为NO3—和NO2—,然后又经过反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变为N2。 在有氧情况下,污染水体中氮各形态的变化如下所示: +H2O -2H -2H +H2O -2H NH3NH4OH NH2OH HNO HN(OH)2HNO2 通常,有机氮在水中逐级转化要持续数天才能成为硝态氮。水中氮的各种形态随时间转化的情况如下图。

NH3 NO3—NO2—N2 N2O 在大量缺氧条件下,硝化过程不能进行,(NO3-)- NO2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使硝酸盐又还原为NH3。这样,通过各种生物反复循环反映,就产生了大量的离子,从而产生大量的营养盐。 水体中磷的存在形式主要以正磷酸盐((PO4)3-、(HPO4)2-、(H2PO4)-)、多聚磷酸盐((P2O7)4-、(P3O10)5-、(P3O9)3-、(HP3O9)2-)、有机磷酸物(葡萄糖—6—磷酸、2—磷—甘油酸,磷肌酸等)、胶态成颗粒态存在的磷化合物组成。水中可溶磷的含量很少,易与Ca2+、Fe3+、Al3+等生成难溶性沉淀物(如Ca5OH(PO3)3、AlPO4、FePO4)多沉积于水体底泥。无机磷在微生物作用下被改造成A TP和ADP进入生物体,它是生物体中生物化学反应的能源。 PO43-ATP 甘油磷酸酯糖+ ADP 甘油 PO43- + 糖 大家都知道A TP是生物体能量的直接来源,磷在生物体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合成ATP,过量的磷存在,就会使植物获得大量的能量,使植物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富营养化。 危害 如果有大量的氮磷存在就会导致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中缺氧。并使体积缩小,导致大量的鱼虾死亡(见下图)。在很多地区还出现赤潮或水华。我们着重讲一下赤潮的危害。 赤潮的危害: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赤潮损害海洋环境。 据资料显示,2002年厦门海域共发现赤潮4次,其中西海域3次,同安湾1次,与去年持平。西海域赤潮发生范围相对于2001年的100平方公里有所缩小,对我市海洋经济未造成大的损失,但对水产养殖和海洋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

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修复 摘要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呈恶化趋势,严重影响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们的健康。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营养物质、溶解氧、光照、温度、水动力以及底泥等影响因素有关。在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以及危害的基础上, 论述了湖泊富营养化得生态修复机制和目标,分别对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水生动物修复技术的机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level of lake eutrophication is deteriorating in China, which has destroyed the balance of aquatic ecosystems and endangered human health seriously。The formation of water eutrophication is releated to several factors,such as nutr ients,dissolved oxygen, ligh,temperature, hydrodynamic and sedmient,etc. Based on analyzing the causes and harm of water eutrophication,the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aquatic plantm ,icroorganism and aquatic-animal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including the irtreatment-mechanism,process characteristics,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 irection。 关键词生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机制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排污量日益增加,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大量含有氮、磷元素营养物质的污染物不断排入湖 ???。水体富营养使水体的营养物质负荷量不断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库, (化不仅对水体水质有严重影响,而且影响到周边水环境和人文景观。根据近几中国环境状况公2007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非常严重且呈恶化趋势。年的数据显示,报显示,28 个国控重点湖泊中,满足Ⅱ类水质的2个,占7.1%;Ⅲ类的6个,占21.4% ;Ⅳ类的4个,占;Ⅴ类的5个,占17.9%;劣Ⅴ类的11个,占39.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在监测的26个湖泊中, 重度富营养的2个, 占7.7%;???。因此, 预防和治理34.6%轻度富营养的9个, 占, 中度富营养的3个占11.5%; 湖泊的富营养化势在必行。仅仅依靠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来减少排入水体的有毒有害物质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很被动的一种预防措施。随着水生态修复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深入,近年来水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较快。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根据水生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基本原理,对受损的水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修复,促进良胜的生态演替,达到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生态完整性的一种技术措施???。 1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危害 1. 1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 湖泊会从 贫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 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 这是极为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 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 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 水生生物尤其是藻类将大量繁殖,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摘要: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 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 前言: 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 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二.滇池污染成因 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湖区周边有大量的农业耕地和养殖场。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些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滇池污染的程度。滇池流域有3.2万hm2农田,花卉作为云南省的特色经济产业,种植面积也有很大规模,复种指数高,施肥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措施 应化0902班田亚丽 案例:2007年,浙江全省海域共发生赤潮40次,发生面积累计近8500平方千米。其中有毒赤潮生物引发赤潮3次,累计面积约315平方千米。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日前发布的2007年度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指出,2007年,舟山海域和渔山列岛—韭山列岛海域是赤潮高发区。上述两个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65%和79%。 1、前言 近些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酸雨危害加剧,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患皮肤癌及其他皮肤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全球变暖趋势不改甚至加快,导致很多低于海平面的国家面临被淹没的威胁,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漠化,更是早就出现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我只取一方面加以讨论,就是我们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最为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并提出几点防治措施,希望能为环境保护尽一些绵薄之力。 2、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产生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对水体富营养化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最后确定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输入和富集是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大约80%的湖泊富营养化是受磷元素的制约,大约10%的湖泊与氮元素有关, 余下10%的湖泊与其他因素有关。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其他一些污染物中富含氮和磷的污染物进入湖泊海洋中,造成藻类疯狂生长。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蓝藻是一种细菌,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而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

第14卷第3期 湖 泊 科 学 Vol.14,No.3 2002年9月 JOURNAL OF LA KE SCIENCES Sep.,2002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初探Ξ 秦 伯 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提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比较集中的地区.该地区绝大多数湖泊为浅水湖泊.所有的城郊湖泊都已经富营养化,其他湖泊的营养状况均为中营养-富营养,处于富营养 化的发展中.这些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同流域上的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工业、农业 和城市生活污水正源源不断地向湖泊中排放,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湖泊围垦、湖岸忖砌、水产养 殖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减少营养盐输出途径.国际上对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经验表 明,即使流域上的外源污染排放降到历史最低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其原因与浅水湖 泊底泥所造成的内源污染有关.动力作用导致底泥悬浮,影响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也影响水下 光照和初级生产力.控制浅水湖泊富营养化,除了进行外源性营养盐控制之外,还必须进行湖内 内源营养盐的治理.治理内源营养盐的有效途径是恢复水生植被,控制底泥动力悬浮与营养盐 释放.而要进行水生植被恢复,必须进行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生态修复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机制 控制 分类号 P343.3 浅水湖泊是相对于深水湖泊而言的湖泊范畴.所谓深水与浅水湖泊之分,并无明确的界限.一般认为,深水湖泊在夏季都会出现热力分层的现象,而浅水湖泊则几乎不出现[1].至于深度,绝大多数浅水湖泊均不超过20m[2].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浅水湖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五大淡水湖中有四个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分布于此.据统计,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面积在1km2以上的共有651个,其中面积大于100km2的有18个[3].从湖泊成因来看,多与洼地蓄水及长江水系的演变有关[4,5],如江汉湖群诸湖;在长江三角洲地带,湖泊的形成与发展,还与海涂的发育及海岸线的变迁有直接联系[4].湖泊由于长期泥沙淤积,面积日趋缩小,湖床抬高,洲滩发育,普遍呈现出浅水湖泊的特点,多数湖泊水深小于10m,平均水深仅2m左右[4,5].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是我国富营养化湖泊分布的主要地区[6].针对富营养化发生过程与机制,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报道[7~9],但是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出于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国内外对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均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实践与探索,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说至今尚未有哪个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从一方面突出说明对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机理研究远远落后于生产实际的需求.根据国 Ξ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太湖水环境预警”(KZCX2-311)、中国科学院战略重大项目”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1019)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2002-05-08;收到修改稿日期:2002-06-10.秦伯强,男,1964年生,博士,研究员.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水污染调查报告 级化学教育班第四组 指导教师:马宁 成员:杨猛 姚洪彪 何文波 胡春丽 施红娟 贾丹丹 曩陵丽 摘要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

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地理概况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从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可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2004-08-11 1、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Wj—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以chla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 式中:rij—第j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的相关系数; m—评价参数的个数。 中国湖泊(水库)的chla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ij及rij2见下表。 ※:引自金相灿等著《中国湖泊环境》,表中rij来源于中国26个主要湖泊调查数据的计算结果。 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⑴ TLI(chl)=10(2.5+1.086lnchl) ⑵ TLI(TP)=10(9.436+1.624lnTP)

⑶ TLI(TN)=10(5.453+1.694lnTN) ⑷ TLI(SD)=10(5.118-1.94lnSD) ⑸ TLI(CODMn)=10(0.109+2.661lnCOD) 式中:叶绿素a chl单位为mg/m3,透明度SD单位为m;其它指标单位均为mg/L。 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 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 3、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 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进行分级: TLI(∑)<30贫营养(Oligotropher) 30≤TLI(∑)≤50中营养(Mesotropher) TLI(∑)>50富营养 (Eutropher) 50<TLI(∑)≤60轻度富营养(light eutropher) 60<TLI(∑)≤70中度富营养(Middle eutropher) TLI(∑)>70重度富营养(Hyper eutropher) 在同一营养状态下,指数值越高,其营养程度越重。 注:此规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室负责解释

浅论湖泊富营养化预测及评价的模型的研究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绪论………………………………………… 2.1 湖泊富营养化的概念及分类………………………… 2.2 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概况…………………… 3 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内容……………………………… 3.1 富营养化预测………………………… 3.1.1 预测的目的及内容……………… 3.1.2 预测模型进展概况……………… 3.2 富营养化评价…………………… 3.2.1 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3.2.2 评价的基本步骤………………………… 3.2.3 评价模型进展概况…………………… 3.3 湖泊富营养化模型………………………… 3.3.1 评分模型………… 3.3.2 营养状态指数模型………… 3.3.3 改进的营养状态指数模型……………… 3.3.4 生物多样性评价………… 3.3.5 灰色理论评价模型…………………… 3.3.6 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相关模型………………………… 3.3.7 生态动力学模型……………… 4 结论及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湖泊富营养化的几种模型,分别有:评分模型、营养状态指数模型、改进的营养状态指数模型、生物多样性评价、灰色理论评价模型、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相关模型、生态动力学模型,针对不同模型分别进行相应介绍,并且对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做出一定概况,对未来湖泊水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展望。 1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水资源污染也日益严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急速发展和环保的相对滞后,许多湖泊、水库已经进入富营养化,甚至严重富营养化状态,如滇池、太湖、西湖、东湖、南湖、玄武湖、渤海湾、莱州湾、九龙江、黄浦江等。2000年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调查研究表明,其中14个已经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2 绪论 2.1 湖泊富营养化的概念及分类 通常,湖泊水库等水体的富营养化[1]是指湖泊水库等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藻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发生变化,造成水体水质恶化,加速湖泊水库等水体的老化,从而使水体的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损害。严重的会发生水华和赤潮,给水资源的利用如:饮用,工农业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带来巨大的压力。另一种定义方法[2](Cooke等提出)是由于过量的营养物质、有机物质和淤泥的进入,导致的湖泊水库生物产量增加而体积缩小的过程。该定义除了营养盐以外,还强调了有机物质和底泥的输入。因为有机物质也可以导致水体体积缩小,溶解氧消耗,并通过矿化作用从沉积物中释放营养物质;淤泥的输入也可使水体面积缩小,深度降低,并能吸附营养盐和有机物质沉积到水底部,成为潜在污染源。释放后必然会促进水体生物的大量繁殖,当水体内大量的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以及大量藻类死亡后,释放的有机物和营养物会进一步加剧水体的营养程度。 根据水体营养物质的污染程度,通常分成贫营养、中营养和富营养三种水平。实际上,湖泊水库等水体的富营养化自然条件下也是存在的,不过进程非常缓慢,这就是地理学意义上的富营养化。然而一旦水体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这种转变的速度会大大加快,特别是在平原区域,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大量污水进入水体,带入大量的营养物质,极大的加速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人们通常所说的富营养化是指这种在人为条件的影响下,大量营养盐输入湖泊水库,出现水体有生产能力低的贫营养状态向生产能力高的富营养状态转变的现象。这种富营养化通常称为人为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也是逐步进行的。水体在营养盐浓度较低,藻类和其它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的时期,称为响应阶段,这

滇池变迁

滇池,古称滇南泽或昆明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滇池流域孕育产生了古老滇文化。但自元代以后,滇池湖面大幅缩小。究其原因,人为因素不容忽视。经历两个较大的转折时期,一是元代疏挖滇池出水口、海口,元、明时期多次疏挖海口河,使水位降落;二是十年动乱中,在草海地区盲目地围海造田,填去近12平方公里的湖域;三是过度的毁林开荒,滇池地区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50%下降到15%。近年来,滇池内总淤积量约为5610万立方米,湖盆平均指高0.48厘米,每年排入滇池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约2亿立方米,也就是2亿吨左右。致使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异常严重,水葫芦疯长,水生植物群落逐年消失,失去自净能力。 古滇池水面是很大的,湖水很深,比今湖面约高50米,北起松华坝,南迄晋宁县的宝峰乡。古滇池属红河水系,晋宁县西南部与玉溪市交界的刺桐关(高程为1840米)流入红河,以后当滇池水域降在1940米以下后,经过漫长岁月,刺桐关抬升海口河下沉,滇池出流才改道由海口河向西转北流入金沙江水系。当滇池水域高程在1940米时,其水域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南北向长68公里,湖岸线长520公里。 元朝初年,滇池水面退缩,在官渡筑宝象河堤,并在河旁新建佛寺。”唐宋时地处滇池海滨的官渡,再也不是“停舟烟舍”、“官渡渔灯”的水陆码头。 元朝第一次治理滇池降低水位的工程是12世纪70年代(1276年),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开始对滇池水患进行率统治理、以解决“昆明池塞、水及城市,大田废弃,正途壅底”的情势。自1276年疏挖海口河后,到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的200多年间,没有进行过大的疏浚工程。泥沙乱石淤积,河床增高,阻塞滇池出流,淹没环湖农田。 清朝疏挖海口河有十多次,其中以雍正九年即1731年工程为最大,除疏挖淤积外,把梗塞在海口河中的牛舌滩、牛舌洲和老埂挖掉,使湖水得以直泄,水位下降后又造田1万3千多公顷。清道光16年(1836年)在海口筑屡丰闸,以闸代坝,用来控制和调节滇池水位,至清朝中叶,海埂已逐渐露出水面,到现在仅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元、明、清三代为根治昆明干季旱荒,雨季防涝之苦,以增大滇池潮水的排泄,达到排涝造田目的,从1276年至1731年的500年间,滇池水面积从510平方公里缩小至320.3平方公里,缩小了190平方公里。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实验八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急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常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可在短期内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后,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水平。水体富养化严重时,湖泊可被某些水生植物及其残骸淤塞,成为沼泽甚至干地。局部海区可变成“死海”,或出现“赤潮”。 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工业废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带进污水中的氮约50 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 许多参数可用作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常用的有总磷、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率的大小(见表8-1)。 表8-1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划分 富营养化程度初级生产率/mg O2·m·日总磷/ μg·L无机氮/ μg·L 极贫0~136 <0.005 <0.200 贫-中0.005~0.010 0.200~0.400 中137~409 0.010~0.030 0.300~0.650 中-富0.030~0.100 0.500~1.500 富410~547 >0.100 >1.500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总磷、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率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 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二、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eco)(精)

附件1: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1、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m j j TLI Wj TLI 1)()( 式中:)(∑TLI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Wj —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 (j )—代表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以chla 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 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 式为: ∑==m j ij ij j r r W 122 式中:r ij —第j 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 的相关系数; m —评价参数的个数。 中国湖泊(水库)的chla 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ij 及r ij 2见下表。 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chla 的相关关系r 及r 2值※ ※:引自金相灿等著《中国湖泊环境》,表中r ij 来源于中国26个主要湖泊调查 数据的计算结果。 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⑴ TLI (chl )=10(2.5+1.086lnchl ) ⑵ TLI (TP )=10(9.436+1.624lnTP ) ⑶ TLI (TN )=10(5.453+1.694lnTN )

⑷TLI(SD)=10(5.118-1.94lnSD) )=10(0.109+2.661lnCOD) ⑸TLI(COD Mn 式中:叶绿素a chl单位为mg/m3,透明度SD单位为m;其它指标单位均为mg/L。 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 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 ) 酸盐指数(COD Mn 3、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 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营养状态进行分级: TLI(∑)<30 贫营养(Oligotropher) 30≤TLI(∑)≤50 中营养(Mesotropher) TLI(∑)>50 富营养(Eutropher) 50<TLI(∑)≤60 轻度富营养(light eutropher) 60<TLI(∑)≤70 中度富营养(Middle eutropher) TLI(∑)>70 重度富营养(Hyper eutropher) 在同一营养状态下,指数值越高,其营养程度越重。 注:此规定由总站生态室负责解释

北海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

第19卷第2期海洋环境科学V ol.19,N o.2 2000年5月MARINE ENVIRONM ENTAL SCIENCE M ay,2000 北海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 覃秋荣,龙晓红 (广西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北海536000) 摘要:依据1991~1996年北海市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资料,选用单项指标分析和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北海市近 岸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廉州湾水质较差,受无机氮污染较重,廉州湾的营养水平 明显高于南部近岸海域,部分海域属富营养类型 关键词: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X55;X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336(2000)02-0043-03 Assessment on eutrophication of Beihai offshore Q IN Q iu-rong,LO NG Xiao-hong (Guangxi Beihai M ari n e Environm ental M 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Beihai536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onitoring result of w ater quality in Beihai offshore in1991~1996,the assessment on the nutrient level in Beihai offshore w as done,by the anal ysis on single-item and the nutrient status index.The result shown that Lianzhou Bay water quality,w hich w as more seriously polluted by i norganic n i trogen,w as comparatively poor.The nutrient level in Lianzhou Bay was h i gher than in southern offshore sea w ater,some of w hich reached the eutrophication level. Key words:offshore area;eutrophication;assessment 北海市位于北部湾东北岸,南北西三面环海。市区北面海域是廉州湾,为一封闭型海湾,市区南面有北海银滩国家旅游渡假区。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及旅游业迅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海域,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廉州湾、银滩海域曾有赤潮发生[1],给渔业和旅游业造成一定的危害。海域富营养化与赤潮形成密切相关[2],为摸清北海市近岸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状况,提出控制富营养化和赤潮的措施,本文根据广西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1991~1996年的监测资料,对北海市近岸海域的廉州湾、南部近岸海域的营养状况作单项指标分析和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同时就沿岸污染源对海水富营养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1调查区域和方法 北海市近岸海域共布设监测站位16个(图1),其中廉州湾8个(1~8号站位),南部近岸海域8个(9~16号站位),一般每年3、7、10月每月监测一次。样品的采集、固定、保存、分析均按5海洋监测规范6进行。1991~ 1996年共取得监测数据4200个,其中本次评价所采用的无机氮(IN)、无机磷(IP)、COD三个项目数据共1132个。 浅海及内湾水域的营养状况评价国内外已有多种方法,但迄今尚未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可循。为使北海近岸海域的营养状况与我 收稿日期:1999-07-15,修改稿收到日期:1999-10-07 作者简介:覃秋荣(1970-),女(壮族),广西贵港人,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及评价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