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退休院士:“院士退出”执行更重要

首位退休院士:“院士退出”执行更重要
首位退休院士:“院士退出”执行更重要

首位退休院士:“院士退出”执行更重要

时政新闻北京青年报[微博]桂田田2014-06-12 04:29

我要分享

导读:秦伯益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首批院士,是我国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退休院士。他昨天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所谓“院士退出”,制度严密是好事,执行也要到位,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执行不到位,也不乐观。

秦伯益今年81岁,是我国成就卓著的药理学家。他62岁时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首批院士,曾任工程院主席团成员。除了“退休第一人”,他常被媒体提及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和钟南山等多位院士联名呼吁甚至上书,要求撤销“烟草院士”谢剑平的院士资格。

这次被取消提名资格的其实就是行政渠道

北青报:这次工程院《章程》修订,取消了地方、企业、高校和一些机构的院士提名资格,增加了学术团体的提名资格,您怎么看这样的修订?

秦伯益:被取消提名资格的,其实就是行政这个渠道。无论是被取消的行政提名渠道、被保

留的院士提名渠道,还是新增的学术团体提名渠道,我认为目前都存有问题。

当然,不可能三个渠道都取消,被取消的行政提名渠道是问题最大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张曙光差点儿当选院士。

张曙光是被铁道部推荐成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候选人的,两次参加增选都以极少的票数之差落选,后来的庭审中还曝光,他曾为参选院士投入2300万元“运作经费”——这样的实力和公关能力,学术团队是没有的。

取消了行政渠道的提名资格,院士提名也可能存在偏见或倾向性;学术团体虽然没有张曙光那样的实力和公关能力,但一旦哪个人被学术团体或院士提名了,其所在单位还是可能会去帮他(她)公关。这些需要更细致明确的规定来约束。

所谓“院士退出”其根本不在制度制定

北青报:您曾经和103名院士一起联名申请复议并撤销谢剑平的院士资格,但工程院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希望谢剑平主动退出。现在新《章程》增加了“院士劝退”,而您和其他联名院士当初的申请理由就是谢剑平有违学术道德,那么新《章程》执行后,您还会申请谢剑平的院士资格劝退吗?

秦伯益:这件事上有种种的利益纠葛,我们不会再继续了。但在我们这些联名反对的104个人的心目中,他(谢剑平)不够(院士)资格。

我们反对他的院士资格,不是因为他研究的是烟草这个有争议的领域——他的老师、已故的朱尊权院士也是烟草生产与加工技术专家,我们并没有反对,因为朱尊权致力于改善我国的烟草种植工艺、品种,减少了中国的烟草进口量,而且学术上没有问题。

我们反对谢剑平的院士资格,是因为他做的所谓“减害降焦”是个伪命题,他其实没有做烟草减害,产品就上市了,其做法无形中支持了烟草企业,诱使更多人吸烟,使相关品牌香烟销量增多,这是违反学术道德的。

我认为工程院最终决定取消烟草行业增选院士的做法是矫枉过正,做过头了。我们反对的不是这个行业——朱尊权院士我们是尊敬的,而是谢剑平个人。

所以所谓“院士退出”,我认为其根本不是制度的制定问题,而是执行问题。制度严密是好事,执行也很到位,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执行不到位,也不乐观。

科学家成绩的评审要靠学术共同体

北青报:您认为最合适的院士遴选制度是什么样的呢?

秦伯益:我曾经引用了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的话——科学家成绩的评审,要靠学术共同体。我认为,本单位同事认可,专业领域认可,就行了,兴师动众到全国关注没必要。

另外,评选的人也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真正的见识,不能带着私心。文/本报记者雷嘉

背景

曾经围绕“院士制度”的那些讨论

近年来,我国院士制度出现了一些社会关注、科技界反映较突出的问题,比如院士遴选受非学术因素干扰过多,院士称号承载了一些非学术的、带有明显功利性的负担等。聚焦在“退休退出”方面的问题也颇受舆论关注。

对遴选环节的质疑

2009年,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第二次向中科院院士发起冲击,一路成为有效候选人、初步候选人,进入最终票选环节。此后据张曙光在法庭上供述称,他离进入最高学术殿堂“只差一票”,由于2007年、2009年两次参选中科院院士“需要花钱”的说法更将院士“增选”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2011年,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当选工程院院士,再次引发争议。据报道,包括钟南山、秦伯益在内的104位院士联名上书“极力反对”,中国疾控中心等部

门的科学家也相继加入,称其“降焦减害”的科技成果是伪命题,他其实没有做烟草减害,无形中支持了烟草企业,诱使更多人吸烟,使相关品牌香烟销量增多,有违学术道德。并且其评审应由医药卫生学部来进行,而不是谢剑平所在的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当时,钟南山提出在合适时机修改章程。

按照2008年10月全体院士通信表决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我国各有关工程科学技术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企业等,可按规定推荐院士候选人,这就难免带来行政干预。不少院士都表示,院士评选应排除外来干扰,把评审重点集中在评价候选人学术水平和贡献方面。

关于退出机制的呼声和行动

畅通院士退休、退出机制的呼声由来已久,然而迄今为止,全国两院院士中,获准退休的,仅药理学家、从中国工程院“退休”的秦伯益一人。

事实上,试图“退休”的院士并非只有秦伯益一人。2013年11月,已经年满80岁的北京林业大学院士沈国舫向学校表达了退休的意思,但是学校并没有答应沈国舫的请求。

今年年初,由于身为院士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被举报存在“学术造假”,4名院士推荐人曾向中国科学院写联名信,要求中科院对王正敏予以除名,但目前此事的进展情况尚未对外界披露。

有研究表明“老龄化太严重”

2013年年初,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李侠撰文指出,“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界最高精英“老龄化太严重”,退出机制十分重要。李侠据“两院”官网数据统计,现任“两院”院士年龄主要集中在70至89岁之间,40至49岁院士比例很低。分析中指出,70岁是思维活跃程度的临界点,应着力改变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力争使各个年龄段的人才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释放。“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加大45至65岁之间的精英比例”。

最新XX大学公务车辆使用管理办法资料

XX大学公务车辆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厉行勤俭节约,确保学校各类公务用车使用过程规范、安全、节约、高效,坚决遏制在使用及管理中各类违纪现象的发生,根据《山西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 山西省事业单 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的通知》(晋车改发【2017】1 号)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山西省教育厅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的通知》(晋教财【2018】40 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务用车,是指各院、部、处、研究所、机关、直附属单位、XX 校区等各类校内各部门以XX 大学名义购置、租赁或接受捐赠的,用于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各类业务及公务活动所需的机动车辆。 第二章配置管理 第三条学校各类公务用车的补充购置与租赁,必须遵循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保障公务、节约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任何单位不得以各种名义,无偿或有偿借用、占用学校各附属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车辆。接受捐赠车辆,需经学校同意,并在学校备案。 第五条学校配备、采购、接受捐赠、更新公务用车应当严格按照《山西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 山西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晋车改发【2017】1 号)和《山

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山西省教育厅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教财【2018】40号)等有关文件的具体规定执行。 第六条学校购置或长期租赁的各类公务用车,需经校长办公会批准,其中新购置车辆需要经过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后方可执行。应优先使用国产车、新能源车、低排量车型,不得超标配备;燃油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 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 其中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轿车扣除财政补助后价格不超过18万元。 第七条学校购置公务用车的经费,由后勤管理处根据学校批准的公务用车购置计划,经校长办公会批准后纳入年度预算统一安排。 第三章使用管理 第八条后勤管理处设车辆管理科(以下简称车管科),对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学校所有公务车辆按照“集中管理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九条校内各单位因各类业务或公务活动需要用车,应优先考虑使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确因工作需要使用公务用车,应提前向车管科提出申请,由车管科进行统一调配。各单位应服从调配,不得随意指定用车车型和驾驶员,并应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车辆,不得公车私用。 第十条租赁车辆使用原则:当学校公务车辆不能满足各单位用车需求时,可向车辆租赁企业租赁车辆,但在公车使用过程中应优先使用

科教人生系列讲座之走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小明教授

科教人生系列讲座之“做人,做事,做学问 ——走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小明教授” 2010年1月8日晚7点30分,由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科教人生系列讲座之“做人,做事,做学问——走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小明教授”于丰盛堂A101准时开始,到场的嘉宾有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孔晓慧老师,观众有化学院各年级学生包括其它院系学生将近400人。当陈小明院士走进课室,大家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他在新年伊始给学生带来知识和精神的盛宴表示真挚的感激。 历时两个半小时的讲座,现场氛围非常和谐融洽,陈小明教授用既生动又平时的语言,以故事的形式真实地给我们展现了他求学、科研、工作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喜与忧,让大家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启发。 1.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遇到困难不退缩,将会越来越好。 1992年陈小明院士博士毕业回到母校中大,从物化所到无机所,当时实验条件差,仪器少,特别对于新来的老师可用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只有简单的仪器试剂。但这些困难并没有什么,都是可以克服的。从最简单做起,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多看文献了解学习前人的东西,就这样靠借用其他单位的仪器,靠借钱买PC,陈院士发表了第一篇在Inorganic Chemistry杂志上的论文,议论了权威学者的结论。陈老师希望大家以后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学会坚持,遇到困难不退缩,相信事情发展会越来越好。 2.写文章与以前文献关联,不能与历史割裂,总结前人并提升自己的研究成果。 陈小明院士表示科研工作是有系统性、联系性的,查文献很重要,做化学不同于工程,它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化学反应尤其是合成充满了意外,千变万化,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反应的每一个过程。有新发现时要严密证明是否观察准确无误,确保反应的可重复性,然后才能下结论。严谨的科研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多查文献,不能固步自封在自己的领域里,不能与历史割裂,总结前人才能把自己研究成果提升一个层次。 3.多想,多思考,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往前走一步,会有很多惊喜。 陈小明院士从自己课题组的故事出发,用幽默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之前他们做的一个研究,从发现一个新产物,到研究它的反应过程和机理及进行结构调控,整个系统的工作他们做了6年,并从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他表示做科研工作的要多想,多思考,因为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往前走一步,也许会有很多惊喜;并强调做化学工作是不能拖拉,速度与效率也很重要,要时刻保持进步。谈论多孔材料、微孔材料这种微观结构时陈老师一直用

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情况介绍

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情况介绍 .声明:转载于网络公开资料。 2006年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设立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根据《规划纲要》,“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些项目是可以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相类比的重大工程。 《规划纲要》中公布了16个专项中的13个: 1.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 2.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3.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4.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 5.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6.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7.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8.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9.重大新药创制, 10.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11.大型飞机, 12.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13.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另据媒体报道,这16个重大专项中有9个属民口、7个属军口。民口的重大专项由科技部主管,军口的重大专项由总装新技术局主管。上述13个重大专项中的民口项目是1、2、3、4、5、7、8、9、10;7个军口项目中公开了4个:6、11、12、13,另3个未在《规划纲要》中公布。公开的4个军口项目都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项目。另据报道,这3个未在《规划纲要》中公布的军口项目是惯性约束聚变点火工程(“神光”)、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科技工程。 惯性约束聚变(ICF)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在核禁试条件下的核武器研究,尤其是核聚变物理过程的研究。美国和法国目前在ICF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美国LLNL的NIF(国家点火装置)已基本建成,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LMJ(兆焦耳激光装置)也即将建成。我国目前在建的“神光-Ⅲ”是十万焦耳级的激光装置,能量要比NIF和LMJ低一个量级。兆焦耳级的激光装置“神光-Ⅳ”计划于2020年左右建成,实现热核点火和自持燃烧目标。此外,快点火ICF等新技术路线的探索也在进行中。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其军用和民用价值都是毫无疑问的极其重要。相关论述很多,这里就不讨论了。 最神秘的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科技工程”。2010年4月28日,美国试验了HTV-2a试验飞行器,这是美国发展PGS(全球快速打击)武器系统所进行了一次重要试验。尽管试验

集团公司领军专家管理规定

集团公司领军专家管理规定 1 总体要求 1.1 本规定所称领军专家,是指集团公司首席专家、高级专家和直属单位首席专家。 1.2 领军专家管理包括领军专家的职位设置、选拔、聘任与解聘、使用、考核、监督等工作。 1.3 领军专家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1.3.1 德才兼备、注重能绩。 1.3.2 坚持标准、正确导向。 1.3.3 公开、公平、竞争、择优。 1.3.4 强化考核,动态管理。 2 管理职责与分工 2.1 领军专家实行分级管理。集团公司首席专家、高级专家由集团公司选聘,所在单位配合管理;直属单位首席专家由直属单位选聘和管理,聘任前须报集团公司审批。 2.2 领军专家的选拔、聘任、考核、激励及日常管理工作由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助。

2.3 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领军专家管理的监督工作。 3 领军专家职位设置 3.1 集团公司首席专家设置在支撑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技术领域及取得重大进展的前沿技术领域;集团公司高级专家设置在主要业务技术领域和集团公司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直属单位首席专家设置在本单位主体业务技术领域或集团公司级以上重点科 研项目、重点实验室。 3.2 领军专家职数由集团公司根据主营业务和战略发展需要、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情况、重点实验室设置情况、高层次人才队伍现状等因素确定。 4 领军专家主要职责 4.1 领军专家在同级领导班子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规划,科研及生产项目的技术攻关、技术把关、技术咨询,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 4.2 领军专家应掌握国内外相关专业技术发展动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向同级领导班子提出技术发展战略规划建议,以及本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技术路线,发挥好智囊参谋作用。

1.院士工作站管理制度

XXXX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院士工作站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XXXX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是以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扣件系统研发项目为载体,由XXXX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依托单位)与北京XXXX大学XXXXX院士率领的创新团队搭建的研发平台,旨在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第二条为规范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创建高水平院士工作站,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三条院士工作站为非独立法人机构,主管部门为XXX市科学技术局。日常管理部门为XXXXX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简称“XXXX 所”)。 第四条由XXXX所与北京XXXX大学有关领导和院士组成管理委员会,对院士工作站实施管理。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管理委员会主任由XXXX所任免。 第五条院士工作站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第六条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1、确定院士工作站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 2、审批院士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

3、监督和审查年度财务预决算; 4、负责项目重大投资的审批; 5、负责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院士工作站的有关政策; 6、院士工作站的考核工作; 7、负责院士工作站终止的审批。 第三章管理细则 第七条院士工作站实行“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运行机制、采用“择优选聘、合同聘任”的用人制度。院士工作站聘用依托单位以外人员的比例不低于30%。 第八条院士工作站与依托单位及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关系主要以“经济合同”的方式确定。 第九条院士工作站的财务由依托单位按技术开发项目建辅助帐目核算,由依托单位负责研发项目的归集与费用分配,并定期上报。第十条项目投资在20万元以下的研发费用由管理委员会主任决定;在20万元以上的研发费用由管理委员会办公会议决定。 第十一条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定期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2次,不定期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由管理委员会主任决定。第十二条管理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也可委托副主任召集并主持会议。 第十三条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关重大技术研究方案和项目投资的决策,须得到2/3以上委员的同意方能有效。

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实施新一轮岗位津贴制度的规定

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实施新一轮岗位津贴制度的规定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竞争为先导,以激励为目的,以绩效为依据的分配制度,在总结我校几年来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院校做法,决定实施新一轮岗位津贴制度,并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突出重点,促进发展。岗位津贴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重点提高骨干教师待遇。以激励优秀人才多出成果为导向,以稳定、吸引高层次人才为目的,以建设优秀学科梯队和培养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为目标,逐步建立有利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校内分配制度,为建设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服务。 (二)强化岗位,以岗定酬。岗位津贴与岗位聘任相结合,按聘任岗位确定基础岗位津贴,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效运行。 (三)按劳分配,优绩优酬。津贴分配与完成的任务、取得的业绩紧密结合,按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秀成果确定相应的薪酬,确保优质的业绩与较高的报酬相统一,健全津贴分配的激励机制。 (四)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统筹考虑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教学辅助等岗位的工作,合理确定级别和级差,确保优秀人才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他教职工的收入有所提高。 (五)根据财务分级管理的实际,实行教职工分类管理,津贴经费共同承担,充分体现责、权、利的统一。 二、范围和对象 我校事业编制的在编在岗教职工(不包括人事代理、流动编制、临时聘用及大集体人员),即教学、科研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党政群团管理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及工勤人员。 成人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出版社、科研所等单位教职工的岗位

津贴标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科技产业集团、后勤服务集团在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后,可自行制定分配办法,经学校批准后执行。 三、津贴构成 岗位津贴包括基础岗位津贴、年功津贴和业绩津贴。基础岗位津贴主要体现本人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所担负的责任;年功津贴体现本人职务、职级的工作资历;业绩津贴主要依据个人完成任务的数量与质量以及贡献来确定。 (一)教学、科研岗位的津贴由基础岗位津贴、年功津贴和业绩津贴三部分构成。基础岗位津贴是以额定教学、科研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津贴;年功津贴是以在学校做出贡献的年资计算的津贴;业绩津贴是以做出突出成绩的贡献量而计算的津贴。 (二)管理岗位的津贴由基础岗位津贴和年功津贴两部分构成。管理人员基础岗位津贴是依据所聘任的岗位而确定的津贴类别。 (三)教辅、附属岗位的津贴标准及构成由所在单位自行确定。 (四)特级岗人员、党政管理部门及各学院的工人(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除外)实行年贴制(标准如下表),不核算年功津贴和业绩津贴。 工勤人员岗位津贴标准: 四、经费承担方式 (一)校党政机关管理岗位、特一级岗位的岗位津贴经费由学校承担。 (二)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教辅岗位及特二级岗位的岗位津贴经费由学校承担60%,学院承担40%。 (三)直属教辅、附属人员的岗位津贴经费由学校按照各单位事业编制内的实有人员实行经费包干,单位在包干总额内支付。

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标准及条件

附件1: 中国科学院院士标准和条件 (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标准和条件 (摘自中国工程院院士章程)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重大贡献;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以上各项中包括其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做出的成就和贡献。 “重大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重大工程建设(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等)中的管理;或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或重大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方面的管理;或产业、工程、科技布局和战略发展研究、管理。 在工程管理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主要是指:被提名人在上述领域具体组织、参加工程项目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发挥管理科学的作用,促使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实施,取得众所公认的成就;或在工程管理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并通过实践取得具体业绩。 “学风正派”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等。 “品行端正”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良好的行为品德和端正的生活作风。

大连理工大学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分级聘任实施意见

附件3: 理工大学 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试行方案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部署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做好我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分级聘任工作,制订本试行方案。 一、指导原则 1、通过岗位分级聘任,加强人员分类分层次管理,完善人才遴选、聘任、评价、激励与保障机制。 2、岗位分级聘任采取履职考核方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校外同行专家学术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授会的作用。 3、考核标准综合考虑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和贡献,既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尊重历史贡献。 4、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高级别岗位向教师倾斜。 5、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岗位分级聘任工作顺利进行。 二、专业技术岗位级别及结构比例 下表为我校拟上报教育部审核的专业技术职务各层次部结构比例

三、考核聘任办法 (一)正高级岗位 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以4年为一个聘任周期,除两院院士和下述情形外,均应在聘期结束时参加履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原称岗位津贴)等级。 符合以下条件,本人申请,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委员会主任会议批准可以不参加履职考核。 (1)连续2次受聘教授岗位二级岗且第2次考核结果为A; (2)在某一级别岗位及以上受聘3个聘期及以上; (3)年龄在55岁以上,在某一级别岗位及以上受聘2个聘期及以上。 聘期有年度考核不合格,不能申请不参加履职考核。 若不参加履职考核,其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不做调整。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含引进人才)按教授岗位的聘任周期参加履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备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受聘期间及其后的首轮聘期、杰出青年基金获得

院士制度改革关键是去利益化.doc

院士制度改革关键是去利益化院士制度改革关键是去利益化(二) 在近年来的院士评审中出现诸多乱象,张曙光索贿参选院士以及“烟草院士”等丑闻,严重影响院士声誉,而一些院士四处兼职捞好处,利用手中学术特权为自己或所在团队谋求学术利益,也被质疑对青年学者以及学术风气建设起着不良的示范。 笔者以为,增选新规能部分解决院士评审中的问题,像张曙光这样的政府部门官员,今后就将难以获得评选机会。但我们也应看到,完善院士制度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既应具体而微,从院士评选的程序、办法入手,减少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更应做好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让院士与利益脱钩,保持其荣誉性、学术性。只要院士头衔还有诸多附加利益,院士评审就难以回归到纯正的学术评价中,还会有行政和利益因素介入其中。比如取消部门遴选,可如果部门认为有关人员当选院士,对部门来说极为重要,就还会用以前的思维和方式对待院士增选。 院士制度改革真正的要义在于,如果能剥离院士头衔所附加的各种利益,尤其是学术特权,当选院士只是拥有最高学术荣誉,在学术活动中和其他学者完全平等,那么,以什么身份当选、什么年龄当选、当选后退不退休,都不是问题。因为,这只是按学术标准评价一个学者的学术贡献,给他的只是学术荣誉。 为此,还应该在新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术去行政化、院士去利益化的改革。在学术去行政化方面,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

应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取消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而在院士去利益化方面,应该基于最高学术荣誉,从顶层设计对院士的评审、管理和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院士头衔利益化,导致对院士学术不端行为很难启动正常的学术调查程序。在利益因素的阻扰之下,国家设想中的院士退出和退休机制,也难顺利推进。 院士制度的改革,将对我国整体的教育和学术改革起到风向标的作用。要把院士制度的改革,作为我国教育和学术去行政化改革的一部分加以推进,通过改革,让行政、教育、学术各归其位——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防止行政权力通吃,以及教育和学术被利益因素异化,这是对学术、学术头衔的正本清源。 2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2009.12.21) 中国科学院(683位) 数学物理学部 ·艾国祥·白以龙·陈彪·陈和生·陈佳洱·陈建生·陈木法·陈难先·陈式刚·程开甲·崔尔杰·戴元本·丁伟岳·丁夏畦·范海福·方成·方守贤·冯端·甘子钊·葛墨林·龚昌德·谷超豪·郭柏灵·郭尚平·郝柏林·何泽慧·何祚庥·贺贤土·洪朝生·洪家兴·胡和生·胡仁宇·黄润乾·黄祖洽·霍裕平·姜伯驹·解思深·经福谦·邝宇平·李邦河·李大潜·李德平·李方华·李家春·李家明·李惕碚·李荫远·李正武·林群·刘应明·龙以明·陆启铿·陆埮·吕敏·马大猷·马志明·闵乃本·欧阳钟灿·彭实戈·钱伟长·钱学森·曲钦岳·沈文庆·沈学础·石钟慈·苏定强·苏肇冰·孙义燧·汤定元·唐孝威·陶瑞宝·田刚·童秉纲·万哲先·汪承灏·王鼎盛·王恩哥·王乃彦·王诗宬·王世绩·王绶琯·王迅·王业宁·王元·王梓坤·魏宝文·魏荣爵·文兰·吴文俊·吴岳良·夏道行·冼鼎昌·谢家麟·邢定钰·熊大闰·徐叙瑢·徐至展·严加安·杨福家·杨国桢·杨乐·杨应昌·叶朝辉·叶叔华·应崇福·于渌·于敏·俞昌旋·詹文龙·张殿琳·张恭庆·张涵信·张焕乔·张家铝·张杰·张仁和·张淑仪·张伟平·张裕恒·张宗烨·章综·赵光达·赵忠贤·郑厚植·周光召·周恒·周又元·周毓麟·朱邦芬·朱光亚·庄逢甘·邹广田 化学部 ·白春礼·蔡启瑞·曹镛·查全性·柴之芳·陈冠荣·陈洪渊·陈家镛·陈俊武·陈凯先·陈庆云·陈茹玉·陈新滋·陈懿·程津培·程镕时·戴立信·段雪·费维扬·冯守华·高鸿·高松·郭景坤·郭慕孙·何国钟·何鸣元·洪茂椿·侯建国·胡宏纹·胡英·黄本立·黄春辉·黄量·黄乃正·黄维垣·黄宪·黄志镗·嵇汝运·计亮年·江龙·江明·江元生·蒋锡夔·黎乐民·李灿·李洪钟·李静海·梁敬魁·梁晓天·林国强·林励吾·刘若庄·刘有成·刘元方·卢佩章·陆婉珍·陆熙炎·麻生明·麦松威·闵恩泽·倪嘉缵·彭少逸·钱逸泰·任詠华·沙国河·申泮文·沈家骢·沈天慧·沈之荃·宋礼成·苏锵·孙家钟·唐有祺·田昭武·田中群·佟振合·万惠霖·汪尔康·王方定·王佛松

关于高级专家延迟退休和退休后返聘的暂行规定

关于高级专家延迟退休和退休后返聘的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我校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使高级专家到达退休年龄后能继续发挥其专业特长,同时又有利于年轻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大力促进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挥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中办发[]号)、人事部《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人退发[]号)、以及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人事厅《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年龄问题的补充通知》(川人专[]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高级专家原则上是指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高级专家退休一般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对少数高级专家,确因工作需要,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本人自愿,经学校批准并报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可适度延长退休年龄。 第四条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原则上仅对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年满周岁后实行延迟退休;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女性专家年满周岁后可根据其承担工作任务情况申请延迟退休,延长退休年龄最大不超过周岁。

第五条非教学、科研、医疗一线岗位一律不延聘及返聘人员,高级专家延退期间不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 第六条高级专家延退期间,占用聘用单位的编制和岗位,其间本人要求退休的,可随时办理退休手续。 第二章正高级专家延迟退休 第七条延迟退休条件 正高级专家延迟退休,其延退前五年度考核须均为合格及以上,并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工作需要。工作需要主要是指符合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生导师或管理期限内的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且承担有(部)省级及以上在研科研项目者,原则上可延迟退休,延长退休年龄最大不超过周岁; .省及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生导师,且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或作为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等任务尚未完成者,原则上可延迟退休,延长退休年龄最大不超过周岁; .重点学科、新学科、品牌专业、新专业建设急需的正高级专家,退休后将对工作带来较大影响的,或所在专业教学、科研、医疗急需且一时难以补充的,原则上可延迟退休,延长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周岁; .“两院”(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以及由国家人事部批准暂缓退休的高级知名专家,按国家有关政策暂缓退休; .受聘省级及以上政府参事的高级专家,原则上可延迟至其受聘期满退休;

刘先林院士情况简介

刘先林院士情况简介 刘先林是我国自己培养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他通过仪器研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刘先林院士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测绘系统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先林院士几十年来不懈奋斗,矢志报国,潜心创造,勇于创新,为我国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严谨求实、执著创新的宝贵精神和诲人不倦、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 刘先林院士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业绩,首先是因为科学强国的精神早已在他心底深深地扎下了根。我国精密测绘仪器长期以来高度依赖进口,国外仪器一统天下,国家为此支付了大量的外汇,但这种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后被刘先林一

步步颠覆。“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争气,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这一铮铮誓言一直激励着他。四十多年来,他始终胸怀远大理想,并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测绘科研事业中。刘先林院士和他的创新团队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攀高峰的豪迈气概,顽强拼搏,创造性地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测绘仪器,为我国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刘先林院士牵头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在全国测绘、水电、铁道、地质、冶金、煤炭、农林、城建等行业广泛应用,对我国测绘技术体系全面实现数字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测绘生产力水平。有的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测绘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测绘赢得了国际声誉。 紧密结合测绘生产,把握现代科学发展的走向,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是刘先林院士的精神特质。他深知,真正的尖端技术是不可能引进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他带领团队从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走自主创新之路,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更为可贵的是,刘先林院士追求的不仅仅是填补空白,而是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他的每一项成果都成功地转换成生产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从研制开

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简介_百度文库(精)

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简介 (一接收范围 1. 符合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16号文件规定的离休条件的解放战争时期入伍(含参加地方革命时间,下同)的团职或行政十五级以下和相当职务(职称)、级别的干部,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营职或行政十九级以下和相当职务(职称)、级别的干部, 均移交地方政府安置。 2. 符合总政治部[1993]政干字第498号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1994]政干字第548号通知规定的正师职以下(包括正师)军队退休干部均移交地方政府安置。军队副军职以上军官、享受副军职以上待遇的文职干部、专业技术三级以上的干部、在军队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退休后,由军队安置管理;自愿到地方安置的,也可同其他退休干部一样,移交地方政府安置。 3. 在高原、沙漠、海岛等边远艰苦地区工作,2年后达到服现役最高年龄或退休年龄的在职、免职师职干部,本人同意的可以提前审定,移交地方政府安置。边远艰苦地区的划定范围,执行劳动人事部人劳科局[1983]064号和总后勤部财务部[1990]财标字第153号文件规定。 (二接收条件 1. 离休条件 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建国后入伍、建国前在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并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在敌战区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1948年底以前享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薪金制待遇的师职以下军队干部。年 满55周岁,可办理离休。 2. 退休条件 1949年10月1日后入伍(含参加地方革命工作,下同)的现役军官和文职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办理退休。

(1)担任师职以上职务,且达到服现役最高年龄的,或者军龄(含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下同)满30年、年龄满50周岁,本人申请退休的军官。 (2)军龄满30年或者年龄满50周岁的团职以下军官。 (3)达到退休年龄的文职干部。 (4)未达到退休年龄,因战、因公致残和因病经医院证明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军官和文职干部。 (5)接近服现役最高年龄的师职以上军官和接近退休年龄的文职干部,不宜继续服现役或在部队服务,且不宜转业地方工作的。 (三安置去向 1. 离退休干部可以就地安置,也可以回本人原籍、入伍地、配偶原籍或者配偶、子女、父母居住地(户口所在地)安置。 2. 在内地工作且夫妻在一地工作的干部,一般应以就地安置为主。在新疆、青海、西藏等艰苦地区工作满15年(含)自愿留该省、自治区安置的干部,师职以上的可在省会城市安置,团职以下的可在本地地级市安置。 3. 在高原缺氧和特别艰苦的边防、海岛、沙漠地区工作满15年(含)回内地安置的,或者因战因公评为二等乙级以上残废的,或者担任师级职务的干部,可以到安置地地区所在地安置。 (四接收安置程序 1. 根据民政部、总政治部下达的移交安置计划,省级民政部门对省军区政治部移交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档案及“安置审定表”,按政策规定进行集中审核,确定接收人数及安置去向、住房方式。

大陆FB的院士制度

大陆FB的院士制度 中锋 我国国家级科学院建于1928年,名为中央研究院。20年后经过二年的层层选举,选出了81名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科学院。1955年成立学部,通过内部协商确定了233名类似于院士的学部委员。留在大陆的60名院士仅46人入选。1957年增补了18人,1980年增至400人,1991年增至528人。1993年中国的院士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将学部委员改名为院士,二是新成立了中国工程院。其结果是在科技水平不断滑坡的情况下院士人数却发生了爆炸性增长。 到2001年中科院院士已增至653人,工程院院士616人,共1269人。增长速度之快为世界之最。与此同时,又宣布院士为终身制并与经济挂钩。这就导致院士水平急剧下降,腐败之风越刮越猛,群众议论纷纷。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在这个林子里除了少数德高望重众望所归的凤凰外还有些什么样的鸟。根据群众的议论,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各色各样的“院士”。 政治院士 在大陆,事事都必须政治挂帅。评定职称也好,申报奖励也好,选拔干部也好,首要条件就是政治条件,标准是是否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你想要提职、报奖、提干,你就必须填上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如果你平时说过几句真话,你就倒霉了。不管你的意见是否正确,只要与党的意见不同,你都有可能被视为与党二条心、提干肯定是没戏了,能力再强,也不会用你,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寅初和梁漱民。至于提职和报奖就要看有没有实权人物能在会上为你说话。在选拔院士时当然也是如此。49年以前,全国只有81名院士。这81名院士在学术上都是国内乃至全世界学术界公认的,但在政治上却不乏公开反对国民党政府的,而这并未影响他们成为院士,如郭沫若。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有60名院士留在大陆,未随国民党去台湾,也未去美国。在当时,他们完全有条件随国民党去台湾或去美国。由此可见,这60名院士至少是不反对新政权的成立,是爱国的。但在科学院建立学部时竟有14位因政治原因被排斥在学部委员之外。由于把政治标准作为评选院士的第一标准,其结果必然是: (1)当院士首先是当政治院士,否则,水平再高,也只能被排斥在院士之外;

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 1.巢纪平 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 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 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 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 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生于上海市。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 大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 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 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 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李衍达院士简介

李衍达院士简介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1936年10月出生,广东南海人。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校任教至今。 1979年10月至1981年3月,作为中国第一批赴美访问学者在麻省理工学院访问。1983年回国,1985年晋升为清华大学教授,1986年受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控制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科学院信息学部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曾担任《电子学报》主编,Frontier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Electronics in China主编。 长期从事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的研究,如利用部分数据重构信号、小波分析、分形信号处理以及这些方法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近年来,主要从事智能信号处理的方法及系统的研究,如人工神经元网络、模糊系统、专家系统、进化算法的理论模型及其在信息网络智能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了高速网络环境下数据的发掘、提取与多媒体数据的压缩和组织,以及工业生产过程及设备的智能控制。21世纪之初,开始致力于生物信息学跨学科研究,将复杂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在分子生物学中;在基因组序列的信息结构研究、基因调控网络的建模和仿真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先后培养百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出版《信号重构理论及应用》、《神经网络信号处理》等多部著作及一百余篇高水平论文。曾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研究,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四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电子部优秀教材奖及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北京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 校发[ ]57号 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适应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建设品德高尚、学养深厚、守正创新的导师队伍是保障和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关键。各院系应将导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第三条研究生指导教师必须符合导师遴选条件,履行导师职责,接受所在院系对导师资格的年度审核。 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 第四条导师应认真了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执行国家、学校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章制度,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首次确认资格的博士生导师应参加学校组织的导师培训活动。

第五条导师应坚持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根本目标,并贯穿到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关注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在思想品德、学习科研、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研究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第六条导师应根据学校和所在院系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安排,参与研究生招生工作,做好研究生选拔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导师应根据《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承担课程教学工作,并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及时将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第八条导师应参与制定或修订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根据其基本要求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与研究生商定个人培养计划,对其提出学习和科研要求,指导研究生选课;组织导师小组,帮助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认真组织研究生的综合考试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做好论文初审和预答辩等工作。 导师应认真指导、审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并配合所在院系做好学位论文答辩的组织工作。导师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研究成果负有了解和监督的责任。 第九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应及时和定期与研究生沟通,检查培养计划执行情况以及科研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导师因公出差、出国,应认真安排

院士制度改革的利与弊

院士制度改革的利与弊 最近,随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XX年度院士增选工作的启动,院士制度改革再次成为热点。此次增选 工作是XX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与增选相关的改革举措如取消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 推荐的渠道、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增加全体院士投票的终选投票、加大对增选工作中 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同时推出,十分引人注目, 表明院士制度尤其是增选制度改革迈出了可喜一步。但 改革的最终效果如何?对此不少人还有疑虑,需要进行理性分析。 我国现行院士制度源于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制度,院士增选的有关制度也源于学部委员增选制度。其中, 关于候选人推荐的两种渠道,即始自1980年的学部委员首次民主选举。除学部委员(院士)提名推荐外,另一渠 道即由中科院所属分院和研究机构、中央部委所属研究 院和研究所(包括国防系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中国科协所属各学会等推荐本系统、本地区、本单 位的有关候选人。这是鉴于当时正常的学术交流难以进行、科技界各单位基本处于相互隔绝状态等情况而采取 的措施。但这个权宜之计被长期沿用,不仅背离院士增

选的同行评议精神,而且为一些部门、机构、行业等干 扰院士增选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最为社会所诟病。 近20年来,通过实施资深院士制度(1998年)、提高新增院士的得票准入门槛(XX年)和推行院士年轻化等措施,院士制度已有很大改进。而此次推出举措之多可谓 前所未有,是院士制度尤其是增选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的 一次。应该说,这些改革举措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回应了人们对院士制度的诟病。比如,在推荐渠道上取消单位推荐和归口部 门推荐,仅保留属于同行评议的中国科协所属专业学会 推荐,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科技界之外的干扰;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虽然涉及的候选人 较少,但直接回应了日益严重的院士官本位问题;至于两院分别出台被推荐人行为守则和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罚 办法,则表明要认真解决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 院士增选工作的影响。这些无疑都是亮点,值得肯定。 不过,在肯定院士增选制度改革的同时,社会上也 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之所以存在 这种担忧,主要是因为这些举措能否根治院士头衔利益 化的顽疾还有待观察。 本来,院士主要是一种学术荣誉称号,院士制度赋 予院士的权力极为有限。但是,由于在科技经费分配、

北京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始末

北京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始末 自5月中旬以来,SARS在逐渐降温,北大校园里却如同开了锅。 5月12日,许智宏校长致信全校各院、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有关职能部门,把学校管理层内部已经研究讨论了5个月、先后九易其稿的《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交付讨论。意见征集截止日期是5月30日。 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以后,6月16日,校方又拿出了第二份征求意见稿,再次提交全校教师讨论。 “第二稿是在第一稿的基础上修改的,更加符合院系的情况,更具操作性。”许智宏说,“目前的第二稿会更广泛地听取意见,接下来可能还有第三轮征求意见。” 各种各样的意见都出来了。 “与其到处去挖40岁以上所谓‘有贡献’的学者,不如留一些在北大呆了10年或者7年的学生。”一位青年学子说,“因为只有在这个园子里呆着,才知道什么是‘问学’。” 一个在北大校园网上回应非常热烈的帖子指责:“为了去掉近亲繁殖的虚名,而把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大量优秀学生推到外面,是一种最大的浪费,无异于对北大的犯罪。” 马上就有人出来反驳:“现在总体来说,北大文科和理科在国内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具体到某个学科和专业,有很多都并不是北大老大,国内一些院校在很多学科方面可以和北大并驾齐驱。从国内引进人从总体上应该不会降低北大师资的水平。并且过了3年5年以后,北大今年和明年毕业的一些人开始在其他学校崛起,将这些本土人士(所谓‘100%的北大人’)再引进回来,就更加不用担心没有优秀的师资了。所谓拒绝本校毕业生留校会导致师资水平下降,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狭隘的观点,这种观点的假设是:高考优秀=本科优秀=研究生优秀=博士生优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