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碳足迹和供应链管理:简单模型的深入研究

3.碳足迹和供应链管理:简单模型的深入研究
3.碳足迹和供应链管理:简单模型的深入研究

碳足迹和供应链管理:简单模型的深入研究

Carbon Footpri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s: Insights from Simple Models

Saif Benjaafar Yanzhi Li Mark Daskin

摘要:用相对简单和广泛应用的模型,我们描述碳排放如何能够考虑到采购,生产和库存管理的经营决策(operational decision-making)中。我们通过结合不同变量的碳排放足迹参数,展示传统模型是如何转为具有成本和碳足迹的经营决策。我们分析这些参数值以及监管排放控制政策参数是如何影响成本和排放的。我们用这样的模型去研究扩展至仅通过运作调整就可减少碳排放,从而作为可替代昂贵的减少碳排放技术的投资。我们还用该模型考察对同一条供应链上合作企业的成本和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研究可能被激励的公司去寻求这种合作。我们得出一系列结论强调了经营决策(operational decisions)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经营模型对评估不同经营策略的影响和评估投资更多碳节能技术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目标是不为单一问题提供综合的处理方案,但是强调当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碳足迹时产生问题的类型。我们的目标同样是强调在运作里的新型学科领域,该领域存在许多问题和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供应链碳排放碳足迹气候控制环境政策共赢合作与协调

1.简介

人们普遍认为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原因,政府迫于压力颁布法案去控制碳排放。面对这样具有威胁性法律或顾客对公司的担心的增加的反映,全球公司正在积极的采取行动减少碳足迹。然而,这些积极的措施仅集中于直接减少碳排放,例如,公司替换了资源利用低的设备和机器,寻找清洁能源,制定节能项目。虽然这样做是有价值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潜在的非常明显的排放源,即商业活动和经营决策。

例如,决定供货频率比运输货物车辆的能源使用率对碳排的影响更大。实际上,我们知道很多有名的商业活动,像JIT生产和精益生产,得益于交付频率少于卡车装运次数,小生产流量和多地区库存,这比减少单位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对碳排放有更明显的影响。同样,公司决定在哪儿定位设施,从哪个供应商取货以及运输模式能够很明显的影响他的碳足迹。

只注重直接碳排放忽略出现在供应链中不同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多种因素促使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和其他人合作,更不可能采取减少整条供应链的碳排放。例如,一个公司要求供应商短期内发货,供应商没有选择只有增加库存。对于特定的产品,例如这些需要冷冻的,相关的碳足迹就会很明显。供应链中不同企业之间缺乏协调能够增加碳足迹,例如在为同一个顾客服务的不同供应商之间的联合可以允许联合装运,从而减少每次运输的碳排放。然而,都是自己行动,供应商会有很少的动机去追求合作。很明显,在供应链中减少碳排放不能够忽略供应链的合作。

尽管在有名的一些出版物上已经有关于供应链碳足迹的文章,尽管很多网站,非盈利组织,贸易集团和政府已经投身该问题,在运筹管理和运筹研究的研究团体大部分缺少这方面的努力。例如,在INFORMS出版的大量研究没有一篇文章直接解决碳排放和运营。在可持续发展和生产方面的重要文章是很多的;见:Kleindorfer,Linton,Srivastava和Corbett and Klassen的文章。然而这些文章更倾向于生产循环或在使用或生命周期的分析。有很多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设计市场减少和允许碳交易;例如Montgomery,Laffont and Tirole,Tietenberg,Fankhauser and Hepburn,Grubb and Neuhoff,Subramanian and Talbot以及参考文献。也有大量文章在环境经济学考察不同环境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见:Helm and Hepburn (2010), Neuhoff (2008), Nordhaus (2008), and Oppenheim and Beinhocker (2009).这些文章没有处理运营问题。

考虑到运营决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因此运筹管理的研究应该考虑包含碳排放。尤其需要基于模型的研究,扩大定量模型,即包括碳足迹的基于成本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这些模型能够理解如何计算碳排放,这可能影响到运营的决策。这也可以用于通知运营管理者应运用什么对策,例如强制性的排放限额,征收碳税,排放限额和交易以及其他,会影响运营决策的制定。模型可以用于研究这些政策的具体情况如何影响成本和不同企业的碳排放的。

本文是这个研究方向的第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强调供应链运营决策与供应链碳足迹之间的关系,并扩展至考虑碳排放,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和提高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来处理碳排放。用相对简单和通用的模型,我们说明如何考虑碳排放能够整合进采购,生产和库存管理中的运营决策的制定。通过碳足迹参数和决策参数的联系,我们展现传统模型时如何转变为

考虑成本和碳足迹的支持决策制定模型的。我们检验这些参数值和控制监管排放参数值是如何影响成本和排放的。我们用模型研究扩展至要求碳排放减少,仅通过调整运营策略,从而作为投资低碳技术的替代。我们调查在一条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对他们的成本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激励的企业可能会寻求合作。本文的贡献是一系列深入研究,要是没有运营模型我们很难得到这些见解。这些见解很少出乎意料,并指出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应知道的重要因素。

尽管我们的模型公式和分析是基于供应链的特殊模型,叫做单阶段和多阶段批量模型(single and multi-stage lot-sizing models),我们坚信经过相同处理能够扩展至更一般的运营决策模型,包括多地点报童问题,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多周期随机库存模型,供应链协调和契约模型,以及一些其他的。通过本文,当系统阐述模型和数值试验时,做了多种假设。我们这样做是为了说明模型是如何建立的和深刻见解是如何得到的。我们相信在可替代的假设下,相同的分析和结果能够得到。最后,我们的目标不是提出新的理论也不是建立新的方法论,我们的目标是强调一个潜在的重要领域的应用和管理需要考虑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种意义上,文章是讨论而不是完全的对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希望文章能够激励其他学者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有必要完全开发许多在这里强调的问题。

本文其余部分组织如下:第二部分,在假设在多种监管政策下的包括碳排放的各种生产计划公式,单个,多个公司的采购模型。第三部分,我们根据数值试验用模型获得深刻见解,讨论这些见解所包含的管理实践和制定策略。第四部分,我们总结了主要发现和提出未来研究的观点。

2.模型公式

本部分,我们展示一系列模型公式说明如何将碳排放考虑进经营决策模型。模型是基于经典的单个,多个公司的批量模型。我们选择该模型是因为:(1)这个模型在实践中广泛使用,是很多商业供应链规划应用的基石(2)是解决该模型的标准化工具(3)这些模型能够适应考虑许多相关的碳排放,包括不同的监管策略。然而,像前所述,它能够建立模型,是许多运营刮泥模型的基石,我们对本文的处理就像提供研究本方向的一个潜在的模板。

将碳排放的问题考虑进去,我们考虑设置几个监管策略,包括(A)企业有碳排放的限额(B)企业被征收碳税(C)企业能够参加碳交易(D)企业可以投资碳以抵消碳限制。我们考虑有一个公司系统,多个公司系统也一样,其独立或联合运作和碳排放。我们考虑不同假设下的多种系统,观察碳排放是如何超量,以及在同一供应链中如何分配碳排放。

模型1 有严格碳排放限额的一个企业

必须确定公司面临的问题,在一个特定的多周期计划期内,需求已知,何时以及如何订货,或者何时生产多少。在没有考虑碳排放时,企业按照最小化固定和可变的订货成本或生产成本,库存成本,和缺货成本,来确定订货策略。固定的订货成本相当于供应商有关的运输成本,或者进行的内部生产的过程设置成本。可变成本可能是单位采购成本或单位生产成本。缺货成本产生于如果某一时期的需求不能完全由库存满足,也可以以延期交货成本或销售损失成本的形式出现。在考虑存在碳排放时,公司必须考虑不同订货,生产和库存持有策略下的碳排放。尤其考虑由外部供应商(碳排放由运输产生)或包括初始生产(排放是由程序产生)时排放与地点和订货的关系。也可能单位订货成本和单位生产成本与排放之间的关系(排放是由于单位处理成本或生产成本),以及排放与每周期的单位缺货成本或单位库存成本有关。

我们用每个周期t的成本参数ft, ct, ht, 和bt(t = 1, …, T),ft表示每次订货的固定成本,ct表示单位可变成本,ht表示从一个周期转移到下一周期的库存成本,bt表示本周期的单位缺货成本,T是计划期内的周期数。为了考虑进碳排放,我们引入碳足迹参数,

,每个时刻t,表示每次订货时固定的碳排放量(运输排放或与生产有关的排放),

每次订货单位可变碳排放量(处理过程或单位生产排放),每个周期单位库存持有的碳排放量(包括单位缺货的排放)。与问题有关的决策变量为yt, qt, It 和Bt,如果周期t内有订货则yt = 1,否则yt = 0,qt t时期内的订货量,It从t到t + 1的库存量,Bt从t到t + 1的缺货量,dt是t时期的需求量。

我们考虑企业在计划期内有固定的碳排放限额C,这个限额是可以由外部监管机构强制

或者通过管理在具体的范围内排放以符合内部决策(下面考虑放松排放限额的可替代决策)。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可以由下面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表示:

目标函数(1)最小化整个计划期内的总的固定和可变订货成本,持有成本,缺货成本。(2)净库存平衡方程,(3)确保整个计划期内没超过排放限额。(4)确保当qt > 0时yt = 1。其余约束是整数和非负约束。模型(1)-(6)和许多变量能够用标准MILP方程求解。在第三部分我们描述数值试验,我们用商用ILOG CPLEX产生我们考虑的问题的解。

在上述方程中,我们假设订货量没有约束,没有提前期。我们也假设有缺货。当然模型系统中的订货量有限制或有正的提前期,同时每周期的需求都应被满足,也要考虑损失以及引发的损失销售成本,可以扩展至多周期和多产品。以上方程假设整个计划期内的固定碳排放限额,但是也应考虑周期子集的限额或每个周期的限额。排放限额也可与每单位生产和订货有关。例如,公司希望市场单位产品的碳足迹不要超出一定的限制。这可以通过改变约束(3)得到:

C代表单位排放限额,

在确定碳排放参数时,我们假设与相关决策变量之间是线性增加的。我们做这样的假设是因为说明模型是如何建构建的和获得第三部分这种特殊情况下的见解。当然这种设置可能无效,排放的增加可能是非线性的。

在上述公式中,我们假设碳排放参数可获得的。然而,本文描述模型的必要条件是计算这些参数。各种公司记录他们各种活动的碳足迹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就要求在监管政策中或者将产品运给消费者时记录碳足迹。

最后,可能采取碳能力限制,就像前面的生产能力限制(或订货量),同样适用在运营管理中的许多模型。但是这些差异是显著的,首先,碳能力不包括在多周期或整个计划期内。相反,生产力适用于每一个周期,第二,本周期消费掉的碳能力影响到其他周期的碳能力,第三,碳能力不仅是生产消费,订货过程,运输,库存持有也存在碳排放。这就意味着碳能力可以通过库存持有消耗,即使没有生产或采购活动的发生。这同样意味着运营在某一方面改变(如库存),由于联合碳能力的限制,可能在其他方面(如,生产或运输)诱发或改变需求。

模型2 有碳税,碳限额和碳交易或碳补偿的单个企业

另一个可替代的严格排放限额是不去限制排放但是用碳税惩罚碳排放。碳税可以用多种形式,最简单的情况是随着单位碳排放线性增长的罚金,为了说明碳税是如何改变问题公式(1)-(6)的,α 代表每单位碳所支付的罚金,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改为:

限制条件还是(2), (4), (5) 和(6),(8)可以改写为:

其中。

因此,问题转化为单纯的成本最小化问题,成本参数就反映了碳排放成本。

上述方程可以变化成很多方程式,也可以结合可替代的碳方案,非线性的碳惩罚即,凹

形增加或凸型增加。单位碳惩罚也可能是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加是离散的,包括如果碳排放小于一定限制时不征收碳税的地方。(一些变量可能是非线性最优问题,基于假设,通过近似

+-

是短期的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是长期的我们可以通过回归预测(预测价格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很容易的加入模型中)。如果公司采用金融期权,像在采购商品中经常使用的,这样就可以保证一定的最优买卖价格。在某些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建立模型明确价格波动的比例或碳交易市场的动态,尤其,价格会对基于碳限额下的碳供给和需求很敏感,除非政府参与下的认为价格固定。因此,更加完备的模型能够加入基于碳限额C的价格。

第三个可替代控制碳限额的是利用碳限额,允许企业投资所谓的碳补偿。碳补偿是一个企业投资减少碳排放的项目,典型的补偿是由第三方提供的,去补偿超过一定限额的碳排放。因此,这与在碳交易系统的购买碳信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市场运行机制是不同的(在碳交易系统可用的和排放信用的价格是由碳交易市场决定的,然而后者可用的和补偿的价格是由

独立的提供补偿的公司决定的)。如果让p代表每单位碳补偿价格,代表企业购买的碳补偿的数量(每单位碳排放),问题(1)-(6)可以改写为:

其余的同(2), (4), (5)和(6)。这个方程近似碳交易,除了企业排放少于一定限额时没有从碳排放中获得收益。

模型3 多企业的有和没有合作的情况

我们考虑一个企业作为供应商或顾客在和其他企业构成的供应链中。尤其考虑由N个企业构成的一个连续的企业链,i向i + 1下订单,i = 1, ..., N – 1.每个企业必须明确何时,如何向他的供应商订货,以最小化在整个计划期内总成本。对其他企业来说,除了企业1,需求依赖于他的顾客的订货量。如果每个企业都有严格的碳排放限额Ci,对应公司i =1, …, N,如果公司独立运行,公司i,i = 2, …, N所面临的情况是用一下公式表示:

决策变量和成本以及碳排放参数是由i和t表示某一个特定企业的。我们用代表应用上

述公式求解的在t时期从公司i的最优订货量,订货量的向量是(),必须满足第i + 1个企业的需求向量。

对企业1方程简化为:

约束条件是(18), (20) 和(21).

在上述公式中,我们假设仅企业1允许延迟交货。其他企业必须满足同时期收到订货量。当然除了企业1之外其他企业也应该允许延迟。模型也可改为当企业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依靠外部企业提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在上述公式,我们假设企业是独立的,忽略其他企业的能力和碳排放限制下制定关于订货和生产的决策。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决策明显减低供应链中的成本。这样的合作在企业之间也不少见,这是由企业激励的,例如协同预测,计划,补货(CFPR Collaborative Forecasting,planing and Replenishment)其目标是支持这种合作。就像我们在第三部分发现的一样,碳足迹限制,能够为这样的合作提供额外的动力。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如果公司有合作,他们联合决策的问题如下:

放限制,约束(28)改写如下:

如果企业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一个大企业的各个分部,这种分享碳排放是可能的。如果环境监管组织允许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企业可以进行碳交易,这也可能实现。当限额是自愿的和供应链的目标是最终证明产品碳足迹没有超过一定的限制,这也是可能实现合作的。例如,几个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乐购)就预期供应商一起减少销售产品的碳足迹,对于市场来说这些产品更加绿色可以增加竞争力。

最后,我们注意到先前谈论的一个公司的碳税,碳交易和碳补偿的模型,能够扩展至有或没有分享碳排放限额的多个公司。

3.从模型中得到的见解

本部分中,我们说明了在之前部分呈现的模型是怎样被用于得到有用的见解的。这些见解,是以一系列观察结果的形式呈现的,是以数值结果为基础的,这些数值结果是由解决不同参数值的模型得到的。实验的建立和例子的细节都在附录里。这些数值结果的代表子集总结在图表1-15里。每个图表都用于说明一个或多个定性的影响,当碳排放量引进到模型中的时候影响会增加。然而,这些图表和相关见解不是提出其他影响不可能或是提出这里记录的影响比其他的重要。而是,为模型怎样被用于回答重要问题和这些答案能够怎样提供多方面的决策,包括运作公司,决策者,政府规划者等等提出的一个样板。并且,像之前提到的,我们的目标不是为每个观察到的影响提出综合的解决措施。

剩下的部分分成三段:3.1 基于模型P1提出了一系列的见解并处理了排放量存在严格

限额的情况;3.2 基于模型P2,P3,P4提出了一些见解并比较了不同管理政策的影响;3.3基于模型P5,P6,P7提供了见解并检查了提高一个供应链上多个公司相互作用的问题。

3.1 严格碳排放量限额系统

观察结果1:对排放量设置有意义的限额会对总体成本有相对有限的影响。

这个观察结果呈现在图表1,表明改变排放量限额对总成本和总排放的影响。像预期的那样,减少排放量限额会增加总成本并减少总排放。然而,令人惊讶的事实是排放量限额大幅度下降没有对总成本产生严重影响。这也意味着总排放量能够在没有大幅度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严重紧缩。在例子中,减少排放量限额从2100到1785减少了总排放量的15%但是只增加了总成本3%。这个结果表明在运作决策上的调整(改变每期订货量)只能导致碳排放量的严重减少,而不能够大幅度对总成本产生影响。

观察结果2:排放量限额通过调整运作决策比通过投资更高效能的技术更加划算。

对一个公司来讲一个可选项即调整运作决策就是降低碳排放量参数,,和,并通过在产品生产,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投资更高效能的技术来实现。图表2表明了改变排放量限额对总成本的影响和在技术上改变能源效率的水平的影响。就像我们看到的,当最初使用不同技术来降低排放量限额在总操作成本上有很小的差别,

并且只有当排放量限额是大大低于一个不受限排放量的值(比例子上的多15%)的时候,投资更高效能技术才能大幅度节省费用。

观察结果3:在没有“碳增强(carbon-enhanced)”运作模型情况下,是不可能评估更高能效的技术或是更低排放量限额的真实成本。

图表2表明了令人注意的是在包含碳排放的运作模型中,像本文描述的那些,对于公司和决策者低排放限额对公司和他们客户的经济福利的影响都是很难评估的。没有这些模型,一个公司不可能确定投资更加高效能的设施和过程是否是有经济优势的。因此,“碳增强”运作模型能够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给决策者传递信息,一个是指导行业是否采用更加高效能的技术。

观察结果4:更紧缩的排放限额反常地导致更高的总排放。

图表3表明当限额是每个阶段的限额而不是整个计划期的的限额的时候,改变排放限额的影响。令人惊讶地是,在某些情况下更低的排放限额能够导致更高的总排放量。这是由于,如果允许在未来阶段排放很少,在周期基础上设置一个阶段的排放限额,会防止公司在一个阶段排放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考虑一种情况,固定的排放量相对高(排放量与开始订单有关,例如运输)。一个公司能够通过减少定单频率来减少总排放量,但是持有更多的库存会立即带来定单。因为碳排放量与持有库存有关系,这意味着如果排放限额是在周期基础上设置的,更高的碳排放量潜在的违背了排放限额。

这个观察结果有两个重要的意义。第一,决策者(和公司)需要知道怎样执行排放限额的特点能够对运作成本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第二,设计提供给公司更灵活的政策,怎样与何时他们满足要求的限额能够在很低成本情况下实施这些限额。这类政策的例子有允许公司借款,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他们未来排放定额或把没有用的定额存入银行供未来使用。

3.2 碳抵消,碳税和限额交易模型

观察结果5:碳抵消能够通过减轻降低排放限额对成本的影响来降低排放限额。

图表4表明了当公司选择购买碳抵消时改变排放限额的影响。即使单位碳价格相对高的时候选择抵消也是有利的;公司采取有选择地抵消并且缓和了更高的运营成本。这个观察结果指出了抵消对于决策者应对竞争市场紧急情况的重要性,能够导致这些抵消价格下降达到

双重利益,保持消费者低成本和大气的低碳。

观察结果6:在限额交易模式下,排放水平不受排放限额影响而仅受碳的市场价格影响。

图表5表明了改变碳排放限额和碳价格对总排放的影响。有点令人惊讶地结果,排放水平不受排放限额的影响可由下面解释。在限额交易情况下,排放限制公式11,因为

因此,问题P3可以改写成

约束(2)(4)(5)和(6),我们可以看出最优解总是独立于碳限额C。这结果指出了限额交易政策的限制。在这个政策下排放限额不能用做控制排放量的直接指标,而在严格排放量

限额或者碳税政策下可以。从(33),我们也可以看出碳排放量在限额交易下与税率的

碳税情况下是一样的。

虽然在限额交易情况下通过改变碳限额来直接控制碳排放是很困难,但是决策者可以间接地影响碳价格,通过影响碳的需求和供应,因此也影响碳排放。在图表6中,我们得出

碳限额和碳价格通过简单线性的碳价格模型相互作用,导致下面更改的目标函数:

正如我们在图表6中看到的,紧缩的限额导致更低的碳排放。并且,碳限额对成本的影响不再是单调的,碳限额最初下降是有利于公司的因为收益是与碳销售相关的。

事实上,预测碳的市场动态是很难的,内在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使需求和供应影响价格更加复杂。反过来,公司和决策者来评估碳排放的影响是很难的。这说明了一个观点,在限额交易和碳税中,碳税提供一个更简单的机制来减少碳排放,并且更快更有效。(看图表7)

观察结果6:在限额交易情况下,一个更高的碳价格导致更低的总成本。

正如我们在图表8看到的,给定一个固定的碳限额,碳价格对总成本的影响不是单调的,开始增加然后减少。当碳价格相对低的时候,公司基本上会参与购买碳。因此,更高的碳价格增加了碳的购买成本。当碳价格很高的时候,公司会参与碳的销售,由于公司发现调整运作和排放少量的碳会很有利(当然这意味着运作成本增加但是这个增加比从碳销售产生的更高收益得到的补偿更多)。

观察结果7:排放控制政策的类型影响着更高效能技术的收益。

这个观察结果显示在图表9,表明改变能源效率的技术影响运作成本。正如我们看到的,当能源效率最初增加的时候,在严格排放限额政策下收益是更高的。收益最终呈平稳状态,因为能源效率本来足以使得碳限制没有意义。在限额交易(同样在碳税)的情况下存在逐渐减弱的影响,因为减少排放并产生相应的收入总是个激励。更高效能的技术的收益在限额抵

消政策下比在限额交易政策下更低,因为更高效能技术只能够用于防止超过限额的成本。

这些结果表明如果决策者的目标部分是促进绿色技术的采用,那么某些政策比其他的有效的多。特别得,在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能源从技术获利是相对适中的,那么严格排放限额的政策可能最有效。另一方面,如果从技术中能够大量获利,那么限额交易政策或碳税政策可能在鼓励公司采用更高效能技术方面更有效。

3.3多公司合作与不合作系统

观察结果9:碳限制的存在增加了供应链合作的价值。

图表10和11表明改变碳限额对成本的减少百分率的影响在严格限额政策下由两个公司组成的供应链中完成了合作。曲线表明成本减少与每个公司有关还与整个供应链有关。正如我们看到的,整个供应链成本能够通过公司合作而大幅度减少。当然这些收益来自公司调整决策把这些决策的含义考虑进其他公司的成本中。这些调整的好处在碳限额情况下比其他情况更重要,因为他们允许公司更加经济的达到这些限额(曲线的右端部分是与排放限额非常高并且合作带来的效益不是由于排放限额的存在)。合作的效益在碳限额水平下不是单调的,当碳限额是在中端时收益最高,当限额非常低或非常高的时候收益就不那么多。当限额非常低,公司没有空间来调整他们的运作。另一方面,当限额非常高的时候,供应链不需要公司来调整,虽然合作会继续带来一些价值。

观察结果10:合作导致成本和一些公司排放量的增加。

正如我们在图表10中看到的,虽然整个供应链成本在合作下会比较低,但是公司1的成本会更高。这是由于公司1在两公司情况下满足最终需求,调整他们的定单规模来减少公司2的成本。公司2减少的成本比公司1增加的成本要多。正如图表12所示,这些定单规模的调整意味着排放在合作情况下也会增加,虽然总是保持在限额以内。事实上一些公司的成本在合作情况下会增加,这就要求要以合约形式来合理地补偿这些公司。原则上,这些补偿总是可能的,因为供应链有净盈余。然而,怎样分配这些盈余能够影响长期合作。在合作情况下,不同

公司的供应链的运营责任也被严重影响。图表13显示,当公司合作时,每个公司持有的库存量怎样受持有不同碳排放量的影响。合作持有库存的责任转到有更好碳效率的公司。在现实中,这可能要求调整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建设来适应这个转换(例如,投资一个公司的存储设施)。

观察结果11:强制供应链拓宽排放限额导致在更低成本下产出更低的排放量;还增加了合作的价值。

表11表明了设置一个共享的排放限额而不是每个公司的排放限额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正如我们看到的,供应链成本的减少是可观的,特别是排放限额小的时候。一个共享限额为同一供应链的公司提供了灵活性,即如果能够从其他公司处排放量少,那么一些公司就可以排放超过个体的排放限额。这就允许公司在减少他们的碳排放量上更加经济有效的承担达到整体排放限额的更大的责任。正如个体排放限额,公司合作意味着一些公司的个体成本将增加。这里也是这样,公司首先需要一个补偿方案来支持合作。

观察结果12:合作带来的效益能够被实际的管理政策类型所影响。

正如图表14中看到的,供应链协同带来的效益对正在实施的管理政策类型是很敏感的。特别得,当有一个严格的限额并且这个限额是在中间的时候协同是最有利的。在限额抵消情况下的效益就小一点,由于公司会通过抵消购买来选择达到他们的碳限额。因此,有一个供应链伙伴能够帮助他们达到限额要求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在限额交易情况下,当限额很高的时候协同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情况下,协同的收益首先来自供应链销售给市场更多碳的能力。

观察结果13:如果不是所有的供应链成员都参与,那么协同能够增加成本和剩余公司的排放量。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很多情况。一个这样的例子呈现在图表15中,由三个公司组成的供应链,其中公司2是公司1的供应商,公司3是公司2的供应商。公司1和2协同但是公司3自己做决策。公司3的成本比公司1和2不协同的时候高很多。在这个例子中,当公司1和2协同的时候,从公司2到公司3的定单规模的改变导致公司3有更高的缺货成本。同样的影响在碳排放上可以观察到。因此部分协同对没有参与协同的公司在成本上是有损害的,对环境在碳排放上也是有损害的。

4.未来研究的评论和方向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提出一系列的模型来表明怎么把碳排放考虑进运作模型中的。我

们表明怎么样使用相对简单的模型得到一些重要的见解来为运作公司和决策者提供决策制定的信息。这些见解强调了运作决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且扩展到调整运作方式来缓解碳排放。他们也指出运作模型在评估不同管理政策的影响和评估投资在更加经济有效的技术上的收益的重要性。这些结果强调了运作模型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能够预测不同政策怎样影响公司的“底线”和对环境的好处。模型和见解都表明了碳排放管理的引进为公司提供了额外的动力来合作和协同他们的运作。他们还指出了对管理政策的需要对碳排放有一个整体观点。正如我们在介绍中提到的,本文我们的目标不是提供一些特殊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法,而是强调问题的广泛性,当碳排放考虑进运作决策制定中时会增加。

我们得到的一些见解与从已经开始管理排放量的一些国家观察到得相符。例如,Grubb 和Brewer(2009),在最近地报告中时从EU的经验中学习的,得到下面的一些观察结果:(1)引进限额交易系统已经对碳排放有重要影响,当2005年达到5%的减少量;(2)这个减少量已经有有限的经济影响;(3)有排放限额的公司已经能够从限额交易系统中或是从排放折现的销售中获利了,排放折现同意成本效益排放减少方法或通过把碳成本转给消费者;(4)不采用普遍的排放限额,很多地方的公司特别是水泥工业,已经发现简单并便宜的方法来大幅度减少他们的能源消耗。毋庸置疑地,除了我们模型中捕捉到得因素,还有别的因素导致这些观察结果。然而,观察结果似乎支持我们从模型中得到的一些见解的鲁棒性。

未来研究的道路很多。我们下面强调一些。这么做我们的目的不是提供综合清单而是简单的强调能够再研究碳排放的运作问题的丰富性。正如本文强调的,环境问题和政府政策怎样影响运作的有很多方面。我们在本文中分析的强调这些相互作用。然而,每个本文中提到的问题,是值得更加综合更加严格对待的。我们的希望是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灵感。

本文中我们实施的分析是以运作管理的特殊模型为基础的,即传统批量模型的变形。能够实施相似的分析使用在其他普通的运作模型中,例如报童模型,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或者随机动态库存控制模型。使用这些模型,可能描绘出碳排放限制和碳价格对最佳政策的结构的影响的特点。

本文中,我们关注关于生产和采购的决策。当然有其他的运作决策受碳排放的影响,包括设施选址,供应商选择,生产能力计划,运输模式和原材料的选择等等。为这些决策构造“碳增强”模型不能包含运作调整怎样用于缓解碳排放的新方法。

并且,拓展模型到更复杂的供应链结果是很有用处的,例如包含装配和配货,还有供应链的很多商品共享部件和资源。在这些更复杂供应链下,对供应链协同有额外的机会,增加了联合补货和运输和产品协调的可能性。然而增加合作使得准确的设计碳排放量到不同部分或不同产品会更加困难。例如,如果产品被设计一个碳排放标签,必须设计方案正确公平地把碳排放归因于分享同一生产设备,仓库或运输车辆的产品。

本文描述的见解解释了公司间相互作用对决定整体排放水平和相应的成本的影响。有机会建立模型来分析由于碳排放的合作和竞争作用。例如,研究合作联盟怎么样建立,成本和收益怎么分配给这些联盟成员,和成本和收益分配方案的特点导致了联盟的稳定性是非常有用的。研究公司怎样竞争或者,当其他公司的排放水平影响市场份额(由于消费者关心的环境问题)或者当他们影响盈利能力(因为排放水平影响碳的可用性和价格)供应链怎么修改他们的决策来把其他公司的排放水平考虑进去也是很有用处的。

很少的国家在讨论对进口产品收取碳关税的可能性,考虑这些产品的碳排放量。一旦实施,这些关税会对全球供应链和国际限额交易有显著影响。特别得,会影响决策公司制定关于设施选址供应商选择和销售市场选择的决策。对于决策者,如果收取关税,当减少公司和消费者成本时他们一定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点非常重要。因此,发展能够指导决策者设计关税并帮助运作公司在这些关税存在时选择最优运作方式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假设碳价格(在包含碳限额交易或碳抵消购买)是固定的。事

实上,碳价格可能浮动并且这个浮动可能很大(例如,在已经存在碳限额交易市场的欧洲的单位碳价格在过去的5年里浮动,最高时,最低时低于)。当公司对于排放多

少做决策时,考虑碳价格的变动性是很重要的。因此,发展随机模型整合运作决策和关于碳限额交易和碳套期保值决策也是很重要的。

本文中,我们关注定量模型在指导公司和决策者决策时扮演的角色。实施实践工作能够验证或丰富分析模型得到的结果。例如,碳排放控制的法规已经存在在很多国家,例如EU的一些国家。进一步用文件证明法规对这些国家的很多公司的运作和排放水平和碳价格的影响。特别得,认同公司制定来回应气候控制法规和这些调整对排放和成本的影响的运作调整类型是非常重要的。比较国家不同法规也很有意义(例如那些已经采用碳税和那些在限额交易系统情况下的国家)这些法规影响这些国家的不同运作决策。

供应链管理设计方案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供应链管理实训设计课题 题目:ECR(有效顾客响应)设计方案 班级:物流班 组别:第组 组长: 组员: 指导教师:卢宏伟

(一)设计要求: 1、选择一家超市作为目标点(选取一类商品),通过对目标点的调研,找出店铺无谓浪费或经营效果不足之处,通过对供应商的取舍、商品类别的选择和店铺空间管理以及应用物流技术补货,提升店铺单位营业面积的销售额和收益率,达到提升店铺整体经营水平的提高。 2、参考依据,自己生活或工作地的某超市,描述是必须要注明。 3、要求:有完整的设计方案,并把四方面的技术问题,融入到方案当中:1)营销技术;2)物流技术;3)信息技术;4)组织革新技术,要有自己的特色和设计理念。 4、具体过程: 1)商品类别管理,店铺空间安排 2)商品补货问题 3)商品的促销活动 4)商品的开发与市场投入。 5)经过设计改革后,所能达到的效果 5、字数要求1500--2000字。 (二)考核标准: 考核按照100分为标准,具体划分两部分:1、具体过程设计为40分,要求按照具体过程中的五个方面内容都要进行描述,每缺一个过程扣8分;2、设计效果为60分,根据设计质量以及设计的实用性效果,综合考核给分。 (三)评分:

目录: 1.有效商店空间管理 2.商品内别管理和店铺空间安排 3.促销活动的安排 4.新产品的引入和市场的投入问题 本次我们在乐家超市选取旺仔牛奶进行调研,并对其加以修改提升。提升店铺单位营业面积的销售额和收益率,达到提升店铺整体经营水平的提升。 一、商品类别管理、店铺空间安排 市场上的牛奶品种繁多,可分牛乳和含乳饮料两大类。而旺仔牛奶也推出了不同种类的口味有按含脂肪量的不同分为全脂、部分脱脂、等。这些脂肪品质高,容易消化吸收,供给人体能量。部分脱脂和脱脂较适合健康者,特别是限制和减少饱和脂肪的成年人饮用。还有小朋友喜欢的水果味、原味和果汁味。还推出了新的旺旺0泡果奶和旺旺泡泡果奶。商品规格:58g。产品特色: 奶味纯正、浓郁、淳厚,口味香甜,咬感好——浓浓的奶香咬出甜甜的好滋味!

碳足迹

概念:―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讲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打个比方,一个人开着车子在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了一个碳足迹。总的来说―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般包括了采购、生产、仓储和运输,其中仓储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由此可见,碳足迹涉及许多因素。不过,计算碳足迹并不难,许多网站提供了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输入相关情况,就可以计算你某种活动的碳足迹,也可以计算你全年的碳足迹总量。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的提出是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比如,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等于你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一棵树来抵消;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大约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三棵树来抵消。 碳足迹计算方法: [基本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第二节 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及其特征

第二节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及其特征 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 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得到了研究合作关系、JIT关系、精细供应、供应商行为评估和用户满意度等问题的学者的重视。但这样一种关系也仅仅局限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而且供应链中的各企业独立运作,忽略了与外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联系,往往造成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这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例如,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这些定义都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链中成员的关系)。 而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像丰田、耐克、尼桑、麦当劳和苹果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哈理森(Harrison)进而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这些概念同时强调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菲力浦(Phillip)和温德尔(Wendell)认为供应链中战略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给出一个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二、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根据以上供应链的定义,其结构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如图2-1所示的模型。 图2-1 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 从图2-1中可以看出,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特),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或/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三、供应链的特征

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 一、引言 由于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输、分销和售后服务都是由相应的供应链成员企业来共同完成,产品和服务质量是由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而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关注企业自身内部的质量管理活动,对于上游供应商质量管理则缺乏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与策略,如何在供应链的环境下来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也已从原本价格的竞争,技术的竞争逐步转变到上下游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伴随着中国加入WTO,许多外国一流企业的强势加入使得中国国内竞争极度激烈化。第三方物流,外包等等都在速度的发展,怎么样才能在供应商之中选择适合自己而且质量符合要求的企业就是实现企业盈利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为降低成本,许多跨国企业都把中国当作其全球的原料、零件供应基地。同时,国内的企业也将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发包给供应商生产。于是就形成了企业、供应商、分承包方的复杂的供应网络,在网络的每一个环节的成本、质量、及时性都将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如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供应商质量管理成为企业急需挖掘的利润增长点,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审、培养使之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随企业的发展共同成长。 面对供应商质量管理,学术界已经通过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了多角度,为数众多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企业时刻面对着产品寿命周期短,企业交货期紧,产品需求质量高和不断要求提高售后服务的困境,对于供应商管理企业也需要时刻不断优化和更新。 二、主题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观期刊网对于供应商下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大量文献研究成果,为本文的这次写作提供比较好的素材资源和值

供应链管理优化设计

供应链管理优化设计 在全球化,网络化的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发展的关键。传统供应链运营模式难以适应新的竞争态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速度和广度优势来有效改造,需要理解全球化供应链的准确内涵,运作理念和原则。通过联盟企业的流通和制造环节集成,实时共享信息,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和分销,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料开始,通过制成产成品环节,直至由分销网络送达用户,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学院的法恩教授指出,“在今天比拼竞争力的战场上,一家企业最根本的竞争力在于供应链的设计”。 一、对供应链进行优化设计思想 目前一般企业的供应链主要是围绕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将原料供应、生产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相关的优势结点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供应链,它主要是以流程为中心来进行供应链的设计与构建。这种构建思想或做法虽然是正确的,但是从当前的经营环境来看,这是不够的。 企业供应链的设计不应该只重视流程,而要在重视流程设计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管理与经营思想与理念来进行供应链设计。需要从转变传统观念开始,以优化流程为基础,树立供应链的设计思想。这些设计思想主要应有以下几项内容:实现产供销三方的精益生产与敏

捷制造精益的核心思想是进行产品的高质量生产,且生产中没有任何无效和不产生增值的作业和服务;敏捷的核心思想是指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极快,保持产品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供应链的基本思想是资源集成共享,实现资源集成共享的主要目的应是使企业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时机做出快速响应,使企业获得高的生产率、高的产品质量和高的生产柔性。出于这个目的,在进行供应链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流程的具本情况,更要将生产技术,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管理技术集成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使产供销三方协作企业间没有任何无效和不产生增值的作业和服务,使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极快,保持产品的多样化、灵活性、及时性和高质量。 1.注重准时制(JIT)生产 准时生产的的核心思想是消除或杜绝浪费,减少“除对生产不可缺少的最小数量的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和工人之外的任何东西”,即不会带来任何附加值的诸因素。通过JIT生产防止以下七种浪费:(1)过量生产的浪费;(2)等待时间造成的浪费;(3)搬运造成的浪费;(4)工艺流程造成的浪费;(5)库存造成的浪费;(6)寻找造成的浪费;(7)产品缺陷造成的浪费。构建供应链,推行准时生产,减少以致杜绝资源过量占用和生产的过量生产造成的浪费,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和生产中各环节的库存浪费,这是重要的一个内容。 2.体现全面质量管理(TQM)思想 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高低的根本体现,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目

供应链管理论文

对SC上的风险看法及应对策略 引言: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 摘要: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在给企业带来价值与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供应链上企业的风险。因此,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新形势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正文: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所谓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它包括原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产品装配、分销、零售到最终消费等过程。供应链是一个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客户组成的网链结构。每一个企业都在整个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是有着一个或几个固定的特色。比如,在某个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仓库节点,又在配送中心节点等占有位置。供应链管理是用于有效集成供应商、制造商、仓库与商店的一系列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使生产出来的商品能以恰当的数量,在恰当的时间,被送往恰当的地点,从而实现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使系统的成本最小化。它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想法,通过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从某一个的企业角度来看,是指企业通过统筹改善和促进整条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通过优化企业在战略和战术上对企业整个作业流程而对企业的有效性管理。供应链管理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 什么是供应链风险 企业运营中存在许多的诸如需求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以及供应商不稳定等因素,而且供应链网络上的企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任何企业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波及和影响其他企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甚而导致供应链的破裂和失败。因此,供应链风险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应运而生。供应链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它会利用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给上下游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害和损失。供应链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估计供应链风险,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效控制供应链风险,通过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统筹处理供应链风险,并对供应链风险的处理建立监控与反应机制的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其目标包含损失前的管理目标和损失后的管理目标。损失前的管理目标是避免或缩小损失的发生;损失后的管理目标则是及时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完整目标。 关于供应链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供应链风险识别是有效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首要阶段。风险识别是发现隐藏风险,分析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所有参与主体及其所处在的环境,找出可能影响供应链的风险因素,掌握风险特征,确定风险来源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 供应链风险的体现形式很多,任何对供应链的运行有潜在影响的因素都可以看做其体现。从一般的供应链运作的风险出发,供应链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供应链系统的信息传输错误。这是由于人为或其他客观因素导致的风险,如IT 技术的缺陷、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以及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互联网规模越渐扩大,供应链已成为广大企业的运作模式,而不再是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少数大型企业的专利。而且供应链规模越大,结构越趋复杂,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就越多。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文献归纳分析,回顾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信息共享、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绩效评估等,对其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讨,然后对面向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进行论述,分析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的优势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1.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概述 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进入以及管理方法的应用已经为国内外先进企业所接纳与采用。21世纪的企业竞争,已不仅是一个企业与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一条供应链的竞争。企业都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注重合作伙伴的选择,强强联合,打造强势的供应链。 电子商务(E-Commerce)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电子交易为手段完成金融、物品、服务、信息等价值的交换,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交易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我国企业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加速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2.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 关注,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以下围绕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介绍。 2.1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前提下,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并尽可能加以降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关于库存问题一般分为确定性库存与随机性库存两 类。确定性库存即需求连续、确定,并且以固定速率到达,不允许缺货,产品可以立即得到补充,每次订货量、订货费用与单位库存费用均保持不变。在保持确定性需求的基础上,不少研究人员从批量折扣、供货滞后时间、缺货事后补充等角度进行了扩展[2]。随机库存模型更为贴近实际,需求随机、订货成本可变、允许缺货且考虑的是单周期模型即报童模型(Newsboy Model)。 供应链库存问题也可分为两类即单级生产库存系统与多级生产库存系统。单级库存生产系统考虑在生产与销售之间只有一级的情况,虽然关于单级生产库存系统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其前提与假设往往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如企业多受到库存空间、加工能力等约束条件的限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3]。多级供应链库存管理从运作方式上可分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集中式即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企业基于上下游节点库存决定自己的库存,但各企业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在实际运作中集中式管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分散式即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简称SCOR模型)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简称SCOR模型) 什么是SCOR模型? SCOR (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 是由国际供应链协会(Supply-Chain Council) 开发支持,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1996年春,两个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咨询公司——Pittiglio Rabin Todd & McGrath (PRTM) 和AMR Research (AMR)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有效的供应链,实现从基于职能管理到基于流程管理的转变,牵头成立了供应链协会(SCC) ,并于当年底发布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 SCOR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是供应链的诊断工具,它涵盖了所有行业。SCOR使企业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供应链问题,客观地评测其性能,确定性能改进的目标,并影响今后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开发。流程参考模型通常包括一整套流程定义、测量指标和比较基准,以帮助企业开发流程改进的策略。SCOR不是第一个流程参考模型,但却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参考模型。SCOR模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一般定义、对应于流程性能的指标基准,供应链“最佳实施” (best practices) 的描述以及选择供应链软件产品的信息。 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把业务流程重组、标杆比较和流程评测等著名的概念集成到一个跨功能的框架之中。SCOR是一个为供应链伙伴之间有效沟通而设计的流程参考模型,是一个帮助管理者聚焦管理问题的标准语言。作为行业标准,SCOR帮助管理者关注企业内部供应链。SCOR用于描述、量度、评价供应链配置:规范的SCOR流程定义实际上允许任何供应链配置;量度;规范的SCOR尺度能使供应链绩效本衡量和标杆比较;供应链配置可以被评估以支持连续的改进和战略计划编制。 [编辑] SCOR的涵盖范围 SCOR包括: ?所有与客户之间的相互往来,从定单输入到货款支付 ?所有产品(物料实体和服务)的传送,从你的供应商 的供应商到你的客户的客户,包括设备、原材料、配 件、大批产品、软件等。 ?所有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对累计总需求的理解 到每项定单的完成。 SCOR不试图描述以下每一个商业流程或活动:

碳排放计算方式

碳排放计算方式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约占了26%,其他的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有5种气体: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一氧化二氮); 臭氧; 氯氟烃(CFC). 烃: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型,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碳氢化合物,只含有碳和氢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之一,它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的成员、脂环烃(如环状萜烯烃及甾族化合物)和芳香烃(如苯、萘、联苯),在许多情况中它们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煤和沥青(石油、天然气、煤、沥青等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中。 沥青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天然沥青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 氯氟烃的英文缩写为CFCs,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明并且开始使用的一种人造的含有氯、氟元素的碳氢化学物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途。在一般条件下,氯氟烃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很低的温度下会蒸发,因此是冰箱冷冻机的理想制冷剂。它还可以用来做罐装发胶、杀虫剂的气雾剂。另外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产品的印刷线路板的清洗也离不开它们。氯氟烃的另一大用途是作塑料泡沫材料的发泡剂,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泡沫塑料,如冰箱的隔热层、家用电器减震包装材料等。 然而,氯氟烃有个特点:它在地球表面很稳定,可是,一蹿到距地球表面15~50千米的高空,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就会生成新的物质和氯离子,氯离子可产生一系列破坏多达上千到十万个臭氧分子的反应,而本身不受损害。这样,臭氧层中的臭氧被消耗得越来越多,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区域例如南极上空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 甲烷(CH4):甲烷是在缺氧环境中由产甲烷细菌或生物体腐败产生的,沼泽地每年会产生150Tg (1T=1012)消耗50Tg,稻田产生100Tg消耗50Tg,牛羊等牲畜消化系统的发酵过程产生100-150Tg,生物体腐败产生10-100Tg,合计每年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会净增350Tg左右。它在大气中存在的平均寿命在8年左右,可以通过下面的化学反应:CH4 + OH --> CH3 + H2O 消耗掉,而用于此反应的氢氧根(OH)的重量每年就达到500Tg。

供应链管理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参考文献 《供应链管理》参考文献 [1]赵林度.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宋华著. 物流供应链管理机制与发展.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张成海编著. 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马士华,林勇,陈永祥著. 供应链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张小兵,徐叶香. 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商业研究,2004(4) [6]黄吉乔,张冬. 论新经济时代的业务外包. 物流技术,2002(1) [7]刘景江,唐豪. 论企业核心业务的外包——以网络时代的软件产业为例. 经济问题,2003(1) [8]沈培,王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环渤海经济管理,2002(6) [9](美)迈克尔?波特著. 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0]现代物流管理课题组编. 供应链管理.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11]宋华,胡左浩著.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2]侯书森,胡左浩著. 企业供应链管理.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13](英)肯尼斯?莱桑斯(Kenneth Lysons),迈克尔?吉林厄姆(Michael Gillingham)著.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鞠磊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4]陈兵兵编著. SCM供应链管理:策略、技术与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5](美)森尼尔?乔普瑞(Sunil Chopra),彼德?梅因德尔(Peter Meindl)著. 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营. 李丽萍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6]刁柏青等编著. 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规划与设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供应链管理习题

1.自然风险属于(D)。 A.内部供应链风险 B.组织风险 C.相关网络风险 D.外部供应链风险 2.在供应链执行管理系统模型的(C)中,企业选定自己的合作伙伴,确定合作对象和合作内容。 A.基础作业层 B.委托实现决策层 C.运作管理层 D.执行信息管理层 3.CPFR表达的涵义是(A)。 A.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 B.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C.供应链执行协议 D.供应链执行信息系统模型 4.供应链企业在生产系统中使用信息跟踪机制的根本目的是(D)。 A.保证产品质量 B.保证成本最低 C.保证信息共享 D.保证对下游企业的服务质量 5.在(D)组织结构中,负责总体物流的计划部门和控制部门处在组织的最高层次上。 A.传统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 B.简单功能集合的物流组织模式 C.物流功能独立的组织形式 D.一体化物流组织形式 6.在基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集成模式中,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属于(C)。 A.微观集成 B.中观集成 C.宏观集成 D.其他集成 7.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模型包括(C)个回路。 A.1 B.2 C.3 D.4 8.按照需求来源的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以分为(B)。 A.内部需求与外来需求 B.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 C.弹性需求与刚性需求 D.引致需求与相关需求

9.在合作伙伴分类矩阵中,战略性合作伙伴(A)。 A.竞争力高,增值率高 B.竞争力高,增值率低 C.竞争力低,增值率高 D.竞争力低,增值率低 10.在采购流程中需要企业的财务部门参与的阶段是(D)。 A.需求确定时期 B.资源评估时期 C.合同签订时期 D.货物交付时期 11.市场风险属于(D)。 A.内部供应链风险 B.组织风险 C.相关网络风险 D.外部供应链风险 12.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A)。 A.创造价值 B.实现利润 C.满足顾客需求 D.最大化成本效益 13.供应链管理对资源概念的内涵拓展表现在(C)。 A.资源局限于企业内部,统称为物料 B.核心是物料需求计划 C.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进行资源的优化 D.资源问题归结为能力需求问题 14.(B)能够有效地遏制零售商故意高估市场需求而导致供应链库存增多的不利现象。 A.最小购买数量契约 B.数量柔性契约 C.回购契约 D.备货契约 15.动态联盟(又称虚拟企业联盟)建立的基础为(C)。 A.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B.相互间的利益关系 C.市场机会 D.稳定的供应链 16.B2C电子商务模式是指(B)。 A.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电子商务 B.公司与顾客之间的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1.系统需求分析 a.通过建立供应链的数据库建立以方便各种信息的查询与管理工 作。 b.系统简述: 本系统包括六个实体:生产商;运输商;商场;仓库;商品;顾客包括四个关系转为四个表:运输;生产;销售;储存。 c.对该数据库进行如下数据处理: Ⅰ查询:①查询其商场所有的信息,输入商场编号,输出信息 ②查询某种商品的生产、运输、商场的信息,输入商品的编 号,输出生产商、运输时间、运输商、销售商场 ③商场想查询某一类的商品储存仓库信息,输入商品编号, 输出仓库编号地址、储存时间 ④查询商品列表里的各类商品个数,并按类型分组。 Ⅱ.插入:①在商品表中插入新商品 ②插入新的销售记录 ③插入新的运输记录 Ⅲ.修改:①修改旧商品的价格 ②修改运输的记录 二.系统概念模型(E-R图) ①实体的关系图:

②实体的属性图:

③关系属性图:

三、关系模式(加下划线的是主键) ①生产商关系:(生产商编号,生产商名称,生产商地址,生产商类型,生产商注册年份) ②运输商关系:(运输商编号,运输商名称,运输商注册年份,运输商地址,运输商车辆数) ③商场关系:(商场编号, 商场名称, 商场注册年份, 商场地址, 商场规模) ④顾客关系:(顾客身份证号, 顾客姓名, 顾客年龄,顾客性别) ⑤仓库关系:(仓库编号, 仓库地址, 仓库存储价格) ⑥商品关系:(商品编号, 商品名称, 商品价格, 商品类型) ⑦生产关系:(生产编号, 商品编号,生产商编号, 生产时间)

⑧运输关系:(运输编号, 商场编号, 生产商编号, 商品编号, 运输时间, 运输商编号) ⑨销售关系:(顾客身份证号, 商场编号, 商品编号, 销售编号, 销售时间) ⑩储存关系:(储存编号, 商品编号, 仓库编号, 储存时间,所属商场) 四、物理设计 ①生产商: ②运输商: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家电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初探 中国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家电的制造中心,在2000年前后,家电企业的规模效应就已经充分显现,国内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生产领域可挖掘的降低企业成本的潜力已不太大而在产品流通环节的竞争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能到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高磊在《供应链一体化条件下我国家电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一书中认为,随着家电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以及我国加入WTO国内家电生产企业遇到外来产品的冲击,家电业的利润空间持续萎缩。物流管理作为家电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如何降低其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供应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哈理森(Harris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供应链”作为一个引发行业热潮的词出现在1993 年左右, 吴清一在《现代物流概论》书中将供应链定义为: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20世纪90年代得以广泛传播。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Fundamental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那些把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的公司排列。供应链是一个设备和分销选择的网络,它的功能是获取原材料,把这些原材料转变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并把最终产品传递到顾客手中。 Douglas Lambert,James Stock,Lisa Ellram,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中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从终端用户到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初始供应商的业务过程的整合,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中物资、服务和商品的输入流和输出流,代表一种较新的业务运作方法和对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的不同观点,是一种高度互动而且复杂的系统方法,需要同时进行许多权衡。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参与者中进行生产、存货、选址和运输的协调,从而在所服务的市场达到响应和效率的最佳组合,不仅包括传统的物流还包括诸如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金融和顾客服务等行为。 第三方物流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其英文表达为Thrid Party Logistics,简称3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源自业务外包。将业务外包引入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Robert C.Lieb认为,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用外部公司去完成传统上由组织内部完成的物流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全部物流功能或所选择的部分物流功能。David Simchi—Levi等认为,第三方物流就是利用一家外部的公司完成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2002年10月1日公布的《物流术语词条2002升级版》的解释是:第三方物流是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

供应链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供应链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指导老师: 另I」:系 专业: 班级: 小组成员: 供应链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 这个问题,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需求分析的结果是系统开发的基础,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和软件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软件需求进行严格

的审查验证。 系统的基本需求描述并对员工一个企业可以注册一个公司编号,模式,C/S 供应链管理系统属于分配相应模块权限,获得使用权限的员工可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操作管理等。该系统属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可以通过客户端前台的操作界面访问后台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添加、更新、修改和删除。 系统的需求分析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在数据库系统开始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考虑全面,尤其应该仔细考虑用户的各种需求。需求分析过程是整个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分析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整个系统功能的完善性以及稳定性。在该阶段需求分析人员需要确定整个产品的功能要求,并且将现实事务抽象成对象并建模。 二、数据流图经到企业实地考察,对实际业务进行分析调研后,总结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大致分为基本资料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 4 大作业流程,各个流程的数据流描述如下 1. 资料管理员主要对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产品信息进行维护,根据实际情况,将各项信息更新保存到各个表中。 2. 库存管理中,库存管理人员需要管理仓库信息,将仓库信息保存到仓库信息表中。由仓库信息和产品信息得到库存信息,将产品的库存信息保存到库存信息表中。在出库操作中,根据订单明细中的需求量获得产品出库信息,再更新到库存信息表中。入库操作中,在产品入库时,根据采购单明细中的产品购买信息作为参照,将实际到货的信息入库到仓库中,更新库存信息。 3. 采购人员需要对供应商信息进行管理,并将数据保存到供应商信息表中。在录 入采购单时,参照供应商信息,采购明细的录入需要参照产品信息表中的产品信息和库存信息表中的产品的库存量等信息。最后,将米购的产品的信息更新到产 品信息表中 4. 在管理客户信息时,将客户信息保存到客户信息表中。在录入订单时,参照 客户信息,定单明细的录入需要参照库存信息表和产品信息表中的产品信息。销售完成时需要更新产品信息。 生产部门采购部门仓库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基础数基础数据输基础数 据输基础数基础数入入据输入据输入据输入系统参系统参系统参系统参 数系统参数设数设计数设计设计数设计计单据输单据输单据输单据输单 据输入入入入入生产业采购业库存信销售信财务信息数据务信息务信息 息数据息数据库数据库数据库库库中心数据库凭证自多样化引擎机OLTP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最近几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层出不穷,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模式研究到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将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初步的综述性分析,并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个基本的概括。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这个课题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现在我国关于“三农”的问题仍然在温热期,有关供应链管理处置农产品的课题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重要。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却是相对落后的,为了把生产优势转化为农民增收优势,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安全和绿色发展,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为推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促民增收。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使得许多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起了研究兴趣,尤其是农产品成本问题。众多学者更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根据我国的社会背景对供应链管理在农产品研究。 二、我国近几年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研究 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的经营中导入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具有意义而又热门的课题研究。在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初步探索中,李岩、傅泽田和刘雪(2008)阐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农产品的生产到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跨越了一、二、三产业;产地分散,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流通环节薄弱;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严重存在信息不畅和时效性差的情况并提出了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多元化协调主体;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实现供应链上信息有效传递,做好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政策建议。王金河(2008)评述我国农产品流通式现状指出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流通效率低、农产品流通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产品的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了农产品流通的新模式过程为:生产者——产地市场一一运销批发商一一销地市场一一零售商——消费者,并提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应由批发市场来担任。王初建(2010)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呈现出的现状交易成本高、流通过程总损失巨大、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农贸市场无法保证农产品安全、物流处于无序状态、供应链的各结点之间信息流通不畅。贾瑞峰和商丽景(2013)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物流组织分散、物流组织普遍规模小、层次低和物流组织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且数量大。 由上可知,我国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得相对落。因此,许多学者也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今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侯舒明

供应链管理设计

1、概念设计 1、1 设计背景 产品由原材料转换成成品并交换到最终用户手上的过程中,由影响其执行效率的个体组成的流通路径被称作供需链,其组成可能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工厂→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供需链管理关注的是如何通过需求与供应间适当的结合以使资源的利用和分配的效益达到最高,或称“少花钱,多办事”。 当今社会,顾客(Customer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间竞争(Competition )日益加剧,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Change ),进而导致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原先企业出于管理和控制上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供货商一直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客户需求愈加突出个性化,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整个市场竞争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趋势。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迅速缩短,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将资源需求延伸到企业以外的其它地方,借助其它企业的资源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于是就出现了基于横向一体化的供需链管理思想。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供需链已演变成为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核心企业为盟主,将客户、研发中心、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服务商,按协同产品商务和双赢模式连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网链结构(如图 3.1所示),强调供需链上的各节点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供需链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机械上的链式结构,而是一种复杂庞大、交叉纵横的网络系统,是商品生产供需关系的系统工程的形象表达。 图1.1 供需链的网状结构模型 供需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 ),就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分析和控制,达到对客户需求、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和产品服务各环节及供需链资源的有效的规划和控制。供需链不仅是一条联接市场、客户到制造、销售和服务的信息链、物料链和资金链,而且更是一条增值链。信息和物料在供需链上因客户分析、研发、采购、制造、包装、运输和服务等过程的运作而增加其价值,并给供需链上的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从而全面提升供需链的竞争力,为股东获取更大的利润。 1、2 供应链管理 什么是供应链?简而言之,供应链是涉及产品自原材料至最终用户移动的过程中全部相关的活动。它们包括资源、采购、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订单处理、库存管理、

碳排放计算公式

碳排放计算公式(部分)【自己算一算】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0.785 开私家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2.7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200公里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家用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天然气使用度数×0.19 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自来水使用度数×0.91 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一小时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少用一吨水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之后,“低碳”概念开始高频率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现在,杭州开始建设低碳城市,大家对碳排放量的多少非常关心,但又知道得很模糊,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算的。 事实上,碳排放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至于碳排放量有多少,有关专家给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油耗公升数×0.785; 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中途旅行:200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火车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04 此外,还有人发布了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公斤数×1.24。 这些计算公式是如何得出的? 据了解,碳足迹计算国际上有很多通用公式,这些公式是由联合国及一些环保组织共同制作的。在这些公式的基础上使用中国本土的统计数据和转换因子,使计算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准确地反映你的实际碳足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