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大作业 - 改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大作业 - 改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大作业 - 改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大作业报告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

题目:某厂液压式压力试验机搬运系统设计分析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年月日

一、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设计性作业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厂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其目的是:

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

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工厂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方法中的各种

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 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

(1)分析掌握物流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确定车间物料搬运方案的分析方法;现有生产车间的调研分析:包括生产模式、现有设施布局、物流搬运方案;设计现有车间的物料搬运方案。

(2)研究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方法和体系结构,针对企业给出的七个车间区域:大件加工区、镗区、镗铣区、精加工区、轴加工区、车区、附具加工区。进行生产模式的分析,了解各个区域之间的设施布局,物料流通方式。

(3)研究物料分类的方法,在实际分类分析中,SHA是根据影响物料可运性(即移动的难易程度)的各种特征和影响能够采用同一种搬运方法的其他特征来进行分类[2]。

(4)分析每项移动的起点和终点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有什么路线,这些路线上的哪些物料的搬运方法已经确定。研究物料运进运出的每个作业区内进行什么工作,作业区内部分已有的安排是什么样的布置。

(5)研究各种移动分析的资料。包括物料、路线和物流。物料主要研究类别和基本特征。路线主要研究移动距离和路线的具体情况(弯曲程度、路面情况、气候与环境、拥挤程度、起止点组织情况)。物流主要研究搬运工作量,搬运条件和时间。

(6)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订单,详细统计产品的各个加工零件,研究加工步骤,分析计算出物流量,制定出搬运活动一览表。

(7)研究各种搬运路线,根据搬运路线系统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路线。根据搬运设备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设备类别、规格、型号;根据物料分类一览表确定运输单元。

二、物料搬运系统

2.1物料搬运简介

2.1.1物料搬运的定义

物料搬运是生产企业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最普遍的辅助过程,它是工步之间、工序之间、车间之间、工厂之间、以及工厂到各种流通渠道、到消费者(用户)消费使用过程中物流不可缺少的环节。

具体的物料搬运作业一般有以下几种:

搬运作业:水平或斜面运动;装卸作业:垂直运动;提升或下降作业:码垛或取货;绕垂直线转动作业:转向;水平轴线转动作业:翻转。也就是说物料搬运是指对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

物料搬运是存在与产品生产和销售之间的。从一开始的原材料和外购件进入仓库,从仓库运转到加工车间,还有加工过程中,半成品在每个加工单位之间的流动,一直到产品的加工完成,进入成品库,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物料搬运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物料搬运不是一种具体的独立的行为,而是伴随着生产活动进行的,它不可能独立生成一种行为。物料搬运活动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物料的顺畅流通,保证每个加工单位之间加工活动的前后衔接,使整个生产称为一种连贯性活动。同时,物料搬运活动是因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其它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属于生产活动的一种附属活动。物料搬运制约着生产领域的其他活动,没有物料搬运活动,其它的生产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所以说它也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活动,同时物料搬运只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基本不会受外部活动的影响,并且具有比较稳定的特性。

搬运具有时间、空间、移动、数量和控制五个特征。数量就是指总的搬运量和每次搬运的数量。数量一般是由企业的生产过程决定,规模越大的企业,数量一般也越多。移动是指货物和设备的移动。合理的移动的目的就是使货物能够顺利的搬运。移动会消耗人力和物力,在货物能够成功搬运的前提下,移动的次数越少是越好的,因此要制定合适的搬运系统,制定合适的搬运路线。时间是指搬运的速度和频率等。从某种角度来讲,搬运的速度越快是越好的,但是,也要考虑到搬运设备的最大承受能力和企业的适当经济情况等各种因素,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搬运方式,减少搬运的人力物力费用消耗,提高搬运速度。物料搬运活动并不是一种主要的活动,在占用生产空间方面,不能太大,否则,会本末倒置,不但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会影响生产率的提高。

2.1.2物流量和搬运活性理论

当量物流量是指是用来统一计量物流系统中性质、特征不同和没有通用容器或搬运工具来装载的多种物料的数量的物理量。当量物流量与物体的形状大小尺寸有关,

是物流活动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折算修正得到的运输量。

物料的存放状态多种多样,可以散放在地上,也可以集装化,物料的存放状态不同,其搬运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搬运活性是指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难易程度。

货物的活性越高,搬运活动也就越容易进行,占用整个生产活动的消耗也就越少,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也就越大。所以在同样的情况下,要尽量采用搬运活动比较高的搬运方式,这样可以节省生产成本,比如说能集装化搬运的尽量不要散装,最好是放在托盘或者容器中。

2.1.3物料搬运的要素

物料搬运的要素包括劳动力的要素,货物要素,搬运设备及设施,工艺,信息管理和保证体系[9]。在人力搬运过程中,人力是搬运活动的驱动因素,即使是采用机械设备搬运,也要有人的操作和控制监督,所以说人力是物料搬运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货物是搬运的主要对象,所有的搬运活动都是以货物为主体展开的,所以在搬运过程中,要对货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根据物料的分类选择合适的物料搬运方法,物料搬运的方法选择也是围绕货物进行的,要考虑到货物的各种方面的影响。搬运设备和设施是搬运活动的承载体,没有搬运设备和设施,搬运活动就无法进行,搬运设备一般是指搬运时采用的运载体,比如说人力小车和起重机等,搬运设施一般是指搬运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等,搬运设备和设施的选择都要围绕提高物料搬运的便捷和高效性而进行。搬运的工艺是提高物料搬运活性的关键,选择一个良好的搬运工艺,对于提高搬运效率,能起到一种促进作用。信息管理是指对物料搬运采用信息管理的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掌握先进的管理信息,对物料搬运做出正确的指导和管理。

2.2物料搬运系统简介

2.2.1物料搬运系统的定义

物料搬运系统就是将一系列相关的位置或者装置,结合在一个系统或者过程中,从而合理的对物料进行移动,存储和控制。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要有正确的时间、地点、方式、搬运单元、运输工具等等。每一个系统都是经过专门设计的,服务于特定的物流环境和物料。当前社会制造企业对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要求是合理准确,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生产周期短和产品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2.2.2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物料搬运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物料流通中的人力和物资的浪费,将更多的生产资料运用到生产加工中去,合理使用生产成本,争取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改善制造工艺,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搬运路线;使用合适的搬运工具,减少设备

的浪费,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生产率等。

物料搬运统的设计原则分为五个个方面:作业方面、移动方面、设备方面、成本方面和空间方面。

作业方面的原则包括:标准化原则、机械化原则、柔性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和作业均衡化原则。作业化方面的这些原则,重在使搬运方法及搬运设备标准化,是使机械设备尽可能的代替人力劳动,使搬运工作简单系统进行,并且有效减轻作业瓶颈状态。

成本方面的原则包括:成本原则,更新原则。成本方面的两个原则,重在比较不同搬运方式的不同成本,从中选择出合适的搬运方案,同时注意搬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注意搬运设备的使用寿命,周期性更新搬运设备,保持正常生产,空间方面的原则包括:空间利用原则和生态原则。空间方面的这两个原则重在研究在利用好平面空间的同时,也要注重空间资源的利用;并且在搬运物料的同时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要对环境造成污染。

移动方面的原则包括:单位负重原则,水平直线原则,搬运简单原则,重力原则和安全原则。移动方面的原则的内容,重在研究根据物料的形状和搬运负重选择合适的搬运单元;在搬运路线的选择上,要尽量使用直线,避免迂回曲线,布置水平的搬运,可使搬运距离简短、设备最省及搬运成本最低,但是也要根据搬运的实际情况避免产生纹理交错现象;避免过度包装,减轻不必要的负重和搬运单元的体积,使搬运简单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重力条件搬运,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在搬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搬运安全。

设备方面的原则包括:人机工程学原则、电脑化原则、维护原则、提高使用率原则。这些原则的研究重点在根据搬运人员的能力条件,合理安排搬运方案,使工作人员能够有最佳的工作效率;根据搬运环境的需要,可以对搬运系统采用电脑控制,以提高搬运的信息系统化,提高搬运水平;对搬运设备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搬运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对搬运的机械设备的投资都较高,所以应该合理安排搬运系统,使投资高的设备尽量不要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物料搬运系统在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物料搬运路线曲折,没有走最短距离;搬运路线运行不通畅,出现交叉堵塞现象;搬运活动断断续续,没有连续性;搬运容器不标准,搬运机械没有根据标准模数决定其性能参数;搬运活动没有进行系统考虑,没有把搬运活动当做一个整体看待,造成整个搬运系统的涣散不统一;搬运设备缺乏柔性;搬运系统与生产系统有冲突,不均衡,造成生产的无法正常进行。

三、原始给定资料

3.1物料分类

某公司主要产品是YE-2000C 液压式压力试验

机和WE-600C 液压万能试验机等,其他产品制造过

程与搬运负荷与YE-2000C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类似,

故以该型号产品作为SHA主要分析依据。同时厂方给

出了企业制造这种产品的年生产量,YE-2000C 液压

式压力试验机为500台,将其他产品折算过来,年度

生产纲领为6000台。下图提供了压力试验机的外形

及部分结构及部分零件的所处位置。

图3.1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仅供参考)附表中数据包含了零件名称,工序名称,设施类型,设施所在区域和和数量。因为表中有的零件只在一个区域内加工,没有产生各个加工区域的物流量,所以将其删去不予考虑,整理后的表格在附录中。其中包含外购件及自制件。外购件购回后由专用运输设备直接放入半成品库,不必考虑在车间之间产生的物流。根据附录表中所整理显示的零件,分析物料的形状大小和搬运难易程度(不考虑管理因素)。

表3.1物料分类结果一览表

极小零散件 a ≤27 ≤1 极小易散落

4 无

时注

意不

要丢

失零

2000C-1008

销轴

小型件 b

27

~729

1~5

一般为

固块状

易损坏

10 无无

2000C-1023

连接螺钉

固块状中型件 c

729

~3375

5~10 固块状

无具体

要求 2 无无

2000C-1018

螺帽

板条状中型件

d

729

~3375 5~10 板条状

无具体要求

13 无 无

2000C-1027 下压板 圆柱长条状大

e

≥3375 ≥10 圆柱状 无具体

要求

3 单件加工时间较长 无

2000C-1010 立柱 固块状大件 f ≥3375

≥10 固块状 无具体

要求

4 单件加工时间较长

2000C-1001 底座

3.2 系统布置分析

试验机厂车间共分为七个区:大件加工区,镗区,镗铣区,精加工区,轴加工区,车区,附具加工区。每个区的位置如下图。

图3.2 加工区域分布图

每个区域之间都有不同种类的零件流通,每个区域之间都有流通通道。大件加工区的主要加工区域有工装工具区,刀具调整区,钳工台,检验平台和工件翻转台。镗区的设备主要有TX611C1和TX611C4,主要是进行中小型零件的镗孔等工作。镗铣区的设备主要有落地镗铣床,龙门铣X2010A,主要进行大型零件的镗铣工作。附具加工区分为附具加工一部和附具加工二部,主要设备是磨床M7120,数控铣XK5040,卧式铣床X62W,小刨B650,立铣X53K,摇臂钻床Z35和坐标镗T4163等,主要是进行附具的加工。车区的主要设备是卧式车床。轴加工区的主要设备是万能外圆磨床。精加工区的主要设备是M4250,MKA2226Z和磨床MQ1350A。

图中的双向流通路线一共有21条,具体流通路线在表3.2中列出(只考虑加工路线,不考虑零件的进出)。

表3.2 流通路线汇总

表3.3每种物料零件情况详细统计表

极小零散件小型件固块状中型件板条状中型件圆柱长条状

大件

固块状大件

2000C-1008

销轴2000C-1023

连接螺钉

2000C-1018

螺帽

2000C-1014

从动链轮

2000C-1002

油缸

2000C-1001

底座

极小零散件小型件固块状中型件板条状中型件圆柱长条状

大件

固块状大件

2000C-1009

旋轴2000C-1031

限位座

2000C-1003

缸底

2000C-1021

球面座

2000C-1004

活塞

2000C-1006

工作台

2000C-1012

丝母2000C-1033

固定块

2000C-1022

压环

2000C-1010

立柱

2000C-1011

横梁

2000C-1013

垫圈

2000C-1038

标尺座

2000C-1026

上压板

2000C-2801

测力计外壳2000C-2802

回油接头

2000C-1027

下压板

2000C-2804

软管接头

2000C-1027

下压板

2000C-2805-2

放油嘴

2000C-1028

柱套

2000C-2809

进油接头

2000C-1015

调整丝杠

2000C-2810

过渡接头

2000C-1034

主动链轮

2000C-2811

管接头

2000C-1043

张紧链轮

2000C-1045

张紧座板

2000C-1044

2000C-1050

导向支架

表3.4 各个区域之间流通的零件分类表

2号无无无无无2000C-1001

3号无无无无2000C-1002

2000C-1004

4号无无无无2000C-1002

2000C-1004

2000C-1006

5号无无2000C-1003 2000C-1015

2000C-1027

无无

6号无无无2000C-1027 无无11号无无无2000C-1050 无无16号无无无无2000C-1004 无20号无无无无2000C-1002

21号2000C-1013 2000C-1031 2000C-1018 无无无

现有的搬运设备有四种:人力小车,电瓶车,叉车,起重机。有大件加工的生产区域内,搬运设备为起重机,其它生产区域内为人力小车,各个区域之间的搬运工具有人力小车,电瓶车和叉车(自己上网查图片,型号和载荷、价格)。选择搬运设备的原则为:

五、设计正文

1 各项移动分析

2将路线,路线之间距离和坐标情况进行详细的总结

3 得到搬运活动一览表。

在搬运活动一览表中,需要计算每条路线上总的物流量及每类物料的物流量,总的运输工作量及每类物料的运输工作量;每类物料总的物流量及每条路线上的物流量,总的运输工作量及每条路线上的运输工作量。所以为了计算方便,将每种物料包括的零件详细分类,并将每条流通路线上的零件都列出。

其中表中物流量的计算方法:试验机厂给出代表产品YE-2000C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的年产量为6000台,从而求出这种产品每个月的产量,即6000/12台,根据附表中提供的每种零件的数量,用数量乘以这种产品的产量,即为这种零件的物流量,为件/月。运输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物流量×搬运距离。

5 搬运方法分析

(1)F-D分析

横坐标为运输工作量,即为距离,单位为米,纵坐标为物流量,单位为件数。大致可以体现每条路线上的每类物料在物流量和运输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2)编制物料搬运方案

根据根据物流量和搬运工作量选择合适的搬运路线和物料搬运设备。物料分类中有尺寸大,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所以选择用单件搬运,对于中小型件,为了提高搬运活性,采用容器或托架运输。对搬运方案选择做阐述并用搬运方案系统汇总表表示出物料搬运方案。相关设备请自行查阅物流搬运设备的相关资料。(不考虑将外购件件送到工厂的设备)

(3)运输单元的选择

参考搬运单元有多功能物流盒、固定卡板式物料箱、置物台车、轻量型货架、通梁式托盘货架等(相关设备请自行查阅物流搬运设备的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型号、尺寸、载荷和价格)。

6.编制搬运方案至少两个。

7.最终的方案成本评估

选择最经济的方案,至于所选设备的价格以及人力成本可以自己设定。人工成本以月工资核算。

附录

下面是整理过后的试验机厂试验机产品的零件工艺构成表,表中黄色部分为自制件,其他均为外购件。

产品YE-2000C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零件工艺构成表

钳加工Z35 1 (00,01)

铣削X2010A 1 (00,03)

磨削BPV700 1 (00,01)

零件编号零件名称工序名称设施类型数量

区域

2000C-1043 张紧链轮车削C620 1 (01,02)

滚齿YHK3180 1 (01,03)2000C-1044 轴车削C616 1 (01,02)

轴磨削M131 1 (01,03)2000C-1045 张紧座板刨削B650 1 (01,03)

铣削X62W 1 (01,03)

车削C620 1 (01,02)

铣削X53K 1 (01,03)2000C-1050导向支架刨削B650 1 (01,03)

镗削TX611C1(00,02)2000C-2801测力计外壳划线 1

镗削TX611C1 1 (00,02)

钻削Z35 1 (00,01)

刨削B650 1 (01,03)2000C-2802回油接头车削C616 2 (01,02)

铣削X62W 2 (01,03)2000C-2804软管接头车削C616 2 (01,02)

铣削X62W 2 (01,03)2000C-2805

_2

放油嘴车削C616 1 (01,02)

钳加工Z525 1 (01,03)2000C-2809 进油接头车削C616 2 (01,02)

铣工X62W 2 (01,03)2000C-2810 过渡接头车削C616 2 (01,02)

铣工X62W 2 (01,03)2000C-2811 管接头车削C616 2 (01,02)

铣工X62W 2 (01,03)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附:1、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锋与天气》整体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理解锋面系统和不同气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征。 ③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 1.2技能目标 ①能充分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筛选、分析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自己探究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③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②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锋面?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②“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反两方辩论。 2.2任务说明

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处理信息。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2.4学习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对策:①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相关资源,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自己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5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讨论。 对策: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及提问。 ③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题库

名词解释: 第二章: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2、教学方法:通常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 3、教学策略: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5、解释结构模型法 第三章: 1、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他是反应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第四章: 1、实地试验:实地试验是教学系统设计结果实施前形成性评价的最后一个阶段,执行人员(通常指教师)要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 2、进行中的评价:进行中的评价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后,就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工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5、协作学习: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6、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第五章: 1、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 2、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3、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 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4、什么是交往动机? 5、教学媒体: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 6、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7、人际环境设计:包括课堂氛围营造策略设计,交往动机激发策略设计,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设计与环节。 8、学习动机的概念: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第八章: 1、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的定义:就是有效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 2、系统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看待,主要在教学实施阶段之前对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效设计,然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尽量按照预期的计划行事,计划贯彻的越完整越准确越好,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设计、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 3、关系论教学系统设计:把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作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而是逐渐看是重视教学的“生命性”,强调教学系统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时性,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各种能力。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大作业—I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院(系) 专业 学生 学号 班号 2015年4月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 1 设置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的目的 功能原理设计是机械系统设计的最初环节,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主要功能提出一些原理性构思,也就是针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原理性设计! 针对某一产品的主要功能,设计人员在进行了大量相关资料查阅之后,应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功能原理方案来,以便从中选出较理想的一个为下一步总体设计奠定基础。针对产品主要功能而进行的功能原理设计这一步,在整个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功能原理设计应既有创新构思,同时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能力时,不仅要注重机构和结构设计的培养和训练,而且更应注重功能原理设计的培养和训练。由于功能原理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因此,本大作业将主要针对功能原理设计进行。 2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目的 棒料校直是机械零件加工前的一道准备工序。若棒料弯曲,就要用大棒料才能加工出一个小零件,如图1所示,这种加工方式材料利用率不高,经济性差。故在加工零件前需将棒料校直。 图1 待校直的弯曲棒料

3 设计数据与要求 请根据以下设计数据,进行棒料校直机的功能原理设计。 1) 棒料材料:需校直的棒料材料为45钢 2) 工作环境及环保要求:室内工作,希望冲击振动小、噪声小; 3) 工作寿命: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6小时; 4) 设备保养维护要求:每半年作一次保养,大修期为3年。 5)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棒料校直机原始设计数据 4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过程 功能原理方案设计的任务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功能要求,去寻求一些物理效应并借助某些作用原理来求得一些实现该功能目标的解法原理来;或者说,功能原理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构思能实现功能目标的新的解法原理。这一步设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尽可能多地提出创新构思上,从而使思维尽量“发散”,以力求提出较多的解法供比较和优选。此时,对构件的具体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则不一定要有成熟的考虑,故只需用简图或示意图的形式 5 棒料校直机功能原理设计要求 1) 用黑箱法寻找总功能的转换关系,给出棒料校直机的黑箱图; 2) 对棒料校直机进行总功能分解,绘制“技术过程流程图”和“总功能分解图”; 3) 建立棒料校直机的“功能结构图” 4) 寻找原理解法和原理解组合。 6 设计参考资料 教材中第二章机械系统总体设计中“露天矿开采挖掘机的原理方案设计” 7 作业成绩及其与本门课程总成绩的关系 满分4分,记入100分的总课程成绩。 根据表1任选一组进行设计。

教学设计作业2

教学设计作业2 作业2 一、填空题 1.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样式和简约方式。 2.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样式。 3.教学设计的模式是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因此,教学设计的模式也往往表现为一个()的过程。 二、单选题 1.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 A.14个 B.9个 C.6个 D.4个 2.根据美者迈克尔·艾劳特(MichaelEliot)等人的研究,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状况可以大致划分为()阶段。 A.4个 B.9个

C.14个 D.6个 3.肯普模式(1977)这一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 A.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B.教材组织、学习者特征、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C.媒体选择、教学目标、可控性和学习者分析 D.学习者特征、灵活性、适应性和教学目标 4.,从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呈现形式、呈现要素三个方面考察了教学材料设计过程的教学设计模式被称为()。 A.梅里尔的“部分呈现理论”教学设计模式 B.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C.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 D.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 三、简答 1.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 2.按照教材的观点,教学设计可以分为那8个基本环节? 3.肯普模式中的十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什么? 4.简答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 5.教学设计模式有那几项功能? 6.巴纳赛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五个领域? 附:第一章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 (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4.教学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作业(二)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作业 (二)

阅读材料及参考书的相关内容,试诉你认为重要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及其给教学设计带来的启示。 答:(一)我认为重要的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主义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的其他人与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皮亚杰派”,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现代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智力发展理论。皮亚杰在1970年发表了《发生认识论原理》,其中主要研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他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这正是建构主义观点的核心所在。 (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土义者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假设、一种解释,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而更新。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是一种意义的建构,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它不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知识也是一种个体社会建构的产物,学习者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世界,又在这种交往中不断调整与修证白己的认识,达到对世界更全面、更透彻认识的目的。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引入理论(1987——1994) 中国的教学系统设计研究可以从1987年在《外语电化教育》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算起。从此之后,国内的研究人员一方面翻译一些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开设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推动了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深入发展。如:获得1993年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由中央电教馆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项目等。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我国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大部分教学系统设计著作中没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这个命题。 2、对国内教学实践中大量教学系统设计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未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3、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方面。 第二阶段:发展遭遇低谷(1994——1997) 目前我国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低谷,这可能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学科性质很有关系,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但是,我认为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对于学科的发展都是必须的,不能放弃任何一方。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1997——) 如今国内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掌握到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来设计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的方法。随着科学发展,教学系统设计必然改变。我们预测未来的教学系统设计将有一下几种特征: 1、更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 2、更注重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以及理论 3、更注重学习过程的交互作用

《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页码标注格式说明: “”为第几页,“”为正数第几页,“”为倒数第几页 第一章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一、概念解释 1、教学:P2+10~P2+12; 2、教学系统:P3+4~P3+8; 3、教学设计:P5+6~P5+12; 4、传播理论8-6~P8-2; 二、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任务:(三个任务)P4+5~P4—5; 2、简述教学设计的意义及其要素:意义P5+13~P5+17;要素(六点)P5-12~P6+5; 3、简述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P11+8~P11+15;P11-8~P11-3;P12+6~P12+9; 4、简述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P12-14~P12-12; 5、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和一般任务:基本特征四点P13+2~P14-12;四个任务P14-10~P17+16; 三、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践试述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P17-8~P18+9; 2、论述教学设计与教师传统备课活动的主要区别:提供“教师传统备课活动”作参考; 3、试述教学设计对设计者的基本要求:P18+10~P19-12。 第二章教学设计模式 一、概念解释 1、教学设计模式:P22-8~P22-4; 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P23-3~P24+1; 二、简答题 1、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可划分为哪四个阶段?P25+15;P26+9;P26-14;P26-1~P27+7。 2、教学设计的“史密期-雷根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0-10~P30-1。 3、巴纳赛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1-2~P32-4。 4、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阶段?P34+13~P34-1。 5、梅里尔的“部分呈现”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5+2~P35+11。 6、肯普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27+18~P28+4。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学设计模式的功能。P23+4~P23-4。 2、试述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安德鲁斯和古德森14要素P24+10~P24+16; 瑞奇6要素P24+18~P24+26; 史密斯和雷根4 要素P24+29~P24+30; 3、试述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 狄克和凯瑞的十构成环节:P24-5~P24-1; 加涅和布里格斯九构成环节:P25+2~P25+4; 作者认为八个基本环节:P25+5~P25+8; 第三章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分析 一、概念解释 1、认知发展P38-2~39+1; 2、学习需求P42+7~P42+8;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___信息资源__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___系统化过程___。 2.传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作为理论基础。 3.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提出了宏观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加涅教学设计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7.__梅瑞尔__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阐释:“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science-based-technology)。”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__学习经验__和__学习环境_。 8.教学设计是运用 _系统方法__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__教学目标__,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__评价__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__修改__的过程 10.1900年__杜威__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12.20世纪90年代,_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__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13.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属于以__产品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4.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等属于以__系统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5.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属于以__课堂__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层次。 16.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__特定

高等院校课程作业提交与评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杜建荣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 第7卷第2期(2011年1月) E-mail:wltx@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579855.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3579855.html, Tel:+86-551-56909635690964 ISSN1009-3044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 Vol.7,No.2,January2011,pp.370-373 高等院校课程作业提交与评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杜建荣,乔永瑞,袁玉飞 (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中心,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为了方便高校教师和学生作业的提交与评阅,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B/S结构的作业提交与评阅系统。该文介绍了保证该系统实现的需求分析、界面设计、体系结构设计和具体的数据库设计,并有重点的介绍了系统个别功能模块实现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高校学生作业;提交;评阅;系统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2-0370-04 在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学生作业的提交与教师评阅环节凸显出其存在的问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可借助信息技术支撑手段开发《高等院校课程作业提交与评阅系统》,有效解决学生作业的提交与教师评阅问题。 1《高等院校课程作业提交与评阅系统》总体设计 1.1系统需求分析 高等院校中,由于学生和教师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信息反馈少,导致教师布置作业、学生作业提交、教师布置作业、评阅作业、作业反馈都极不方便。在高校一般的做法是教师布置作业是采用口述或发邮件的方式布置,但是口述可能导致布置作业不清楚,而发邮件可能会使信息传达不到,不能及时阅读,并且发布也不是很方便,需确认是否给所有学生都传达到,这个工作需要仔细核对。开发此系统正是弥补了这些不足,实现了教师和班级课程的对应,学生和班级的对应,教师布置的作业会发给所有本课程对应班级的学生,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接收到作业,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立即就可以看到,并且实现已提交作业统计,下载方便。教师查看了作业后可以对作业评分给出反馈意见,学生可以方便看到教师的批改意见,及时修改并能保存,方便以后的使用和查阅。 1.2系统体系结构 本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主要设计采用B/S模式,利用JAVA网络编程语言,开发适合用于高等学校任课教师使用。本系统主要使用MyEclipse7.0作为开发工具,服务器采用Tomcat6.0,数即库采用MySQL5.0,采用JAVA作为后台开发语言,结合JavaScript脚本语言,采用主流框架Struts2+Hibernate实现,同时辅助以基本的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网站开发技术。B/S架构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随时进行作业的评阅与提交,在进行其各自工作是只需要输人账号和密码登陆,其余操作均可通过功能按钮借助鼠标完成[1]。 1.3系统界面设计 本系统使用框架技术来进行网站的总体构架设计,界面采用上方放置LOGO标志和导航菜单,而页面中间的区域是显示区域。导航菜单采用横向放置的动态展开式显示方式;整个界面设计简单明了,方便使用、为用户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界面色彩设计以淡绿色为主,避免用户使用较长时间后不感到视觉疲劳;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图片文件大小和数量,加快加载速度;系统界面可适应不同用户屏幕大小。总的来说界面设计友好、风格活泼、颜色样式搭配合理、导航清晰、易操作[2]。 1.4系统功能及角色设计 本系统可以由管理员实现对系,班级,课程,用户(教师、学生)各信息的分别管理。学生能实现作业的提交、下载、查看,教师能实现作业布置、下载、评阅与信息反馈。 其主要的角色有管理员,学生和教师。管理员可实现对系和班级的添加、删除、查询;添加课程;添加用户(批量导入用户和直接添加)、查询和修改用户信息等功能。教师可实现布置作业、已布置作业的修改、作业下载控制、作业评阅、作业评分等功能。学生可及时查看教师发布的作业信息、提交作业、下载作业、查阅评阅意见与成绩、共享同学作业等功能。 1.5系统数据库设计 因MySQL功能强,使用简单,管理方便,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安全保密等特点,故本系统采用MySQL来实现。数据库中各表基本结构如表1~表8所示[3]。 收稿日期:2010-11-08 作者简介:杜建荣,男,讲师,在读硕士,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实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 表1系信息表t_department(用来存储系信息)表2班级信息表t_class(用来存储班级信息)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大作业 - 改讲解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大作业报告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 题目:某厂液压式压力试验机搬运系统设计分析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年月日

一、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设计性作业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厂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其目的是: 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 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工厂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方法中的各种 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 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 (1)分析掌握物流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确定车间物料搬运方案的分析方法;现有生产车间的调研分析:包括生产模式、现有设施布局、物流搬运方案;设计现有车间的物料搬运方案。 (2)研究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方法和体系结构,针对企业给出的七个车间区域:大件加工区、镗区、镗铣区、精加工区、轴加工区、车区、附具加工区。进行生产模式的分析,了解各个区域之间的设施布局,物料流通方式。 (3)研究物料分类的方法,在实际分类分析中,SHA是根据影响物料可运性(即移动的难易程度)的各种特征和影响能够采用同一种搬运方法的其他特征来进行分类[2]。 (4)分析每项移动的起点和终点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有什么路线,这些路线上的哪些物料的搬运方法已经确定。研究物料运进运出的每个作业区内进行什么工作,作业区内部分已有的安排是什么样的布置。 (5)研究各种移动分析的资料。包括物料、路线和物流。物料主要研究类别和基本特征。路线主要研究移动距离和路线的具体情况(弯曲程度、路面情况、气候与环境、拥挤程度、起止点组织情况)。物流主要研究搬运工作量,搬运条件和时间。 (6)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订单,详细统计产品的各个加工零件,研究加工步骤,分析计算出物流量,制定出搬运活动一览表。 (7)研究各种搬运路线,根据搬运路线系统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路线。根据搬运设备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设备类别、规格、型号;根据物料分类一览表确定运输单元。

(完整版)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考题: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 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 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打孔机的结构原理设计(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 课程作业 打孔机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确定总共能(黑箱) (3) 三、确定工艺原理 (3)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3)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3)

(三)传动机构的选择和工作原理 (4) 四、工艺路线图 (5) 五、功能分解(功能树) (5) 六、确定每种功能方案,形态学矩阵 (6) 七、系统边界 (8) 八、方案评价 (8) 九、画出方案简图 (9) 十、总体布局图 (11) 十一、主要参数确定 (12) 十二、循环图 (17) 一、设计任务书

表1

、确定总共能(黑箱) ~220V 噪声 发热 图1 三、确定工艺原理 (一)机构的工作原理: 该系统由电机驱动,通过变速传动将电机的 1450r/min 降到 主轴的2r/min ,与传动轴相连的各机构控制送料,定位,和 进刀等工 艺动作,最后由凸轮机 通过齿轮传动带动齿条上下 平稳地运动,这样动力头也就能带动刀具平稳地上下移动从 而保证了较高的加工质量。 (二)原动机的选择原理 (1)原动机的分类 原动机的种类按其输入能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A. —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把自然界的能源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称为一 次原动机。 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柴油机,汽油机,汽轮机 和燃汽机等。 B.二次原动机 此类原动机是将发电机等能机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能量转 变为机械能,称为二次原动机。 属于此类原动机的有电动机, 液压马达,气压马达,汽缸和液压缸等。 (2) 选择原动机时需考虑的因素: 1:考虑现场能源的供应情况。 2:考虑原动机的机械特性和工作制度与工作相匹配。 3:考虑工作机对原动机提出的启动,过载,运转平稳等方 面的要求。 被加工工件 黑箱 有孔的工件

16秋华师教学系统设计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华师《教学系统设讣》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5逍试题,共30分。) 1.()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 进行的评价。 A.总结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 2.()是指当前所学的内容(新观念)具有较广泛的包容性与概括性,因而能把一系列原 有观念总结于英中(也就是使一系列的原有观念类属其下)。在此情况下,新观念处于上位, 而原有观念则处于下位。 A.类属关系 B.总括关系 C.并列组合关系 D.教学策略关系 正确答案: 3.()是指当前所学的内容(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存在类属关系, 也不存在总括关系,但却具有某种共同或相关属性的情况。 A.类属关系 B.总括关系 C.并列组合关系 D.上下位关系 正确答案: 4.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对知觉的研究。 A.加涅 B.格雷戈克 C.瑞格卢斯 D.威特金 正确答案: 5.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是()。 A.“肯普模式” B.“史密斯-需根式模式” C."九五矩阵” D.“细化模式” 正确答案:

6.()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 A.加涅 B.梅瑞尔 C.瑞格卢斯 D.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7.()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泄,采用电视图象和声音表达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声教材。 A.电视教材 B.教学实况录象片 C.多媒体教学软件 D.网络课程 正确答案: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建立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的教学设计思想比较丰富,其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 A.加涅 B.悔瑞尔 C.瑞格卢斯 D.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9.()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泄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贮、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A.电视教材 B.教学实况录象片 C.多媒体教学软件 D.网络课程 正确答案: 10.()对教学系统设讣理论提岀了很多富有创见的观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 A.加涅 B.梅瑞尔 C.瑞格卢斯 D.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11.()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 A.总结性评价 B.事后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 12.()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务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机械系统设计作业

1.引言 现在石油危机促使了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其中在车辆领域,人们努力在非石油消耗用品上的探索,以至于出现很多电动汽车的产品,并且越来越成熟,这个电动客车总体布置的毕业设计将促成我对这些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帮助。2. 设计方案的确定 目前电动汽车分为好多种,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利用电力驱动,在使用中可实现零排放。但迄今为止,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蓄电池在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和价格方面都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目前还只适应于生活环境要求很高、行驶里程短的街区、园区内。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ir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技术更具实用价值,是近期高效节能汽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采用的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用电化学方法直接转换成电能的电化学发电器。它的效率是内燃机的2~3倍,无污染、无噪声、排出的不是温室气体CO?而是水。现存的问题是价格贵,体积质量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不高。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新型的高效节能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1]。 动力系统的选择 在对比几种电动汽车的特点后,鉴于现在的实际情况,选择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一辆客车而言,续驶里程很重要,以及低的故障率的保证,因为如果在行驶途中没有能源了,不管对客车公司还是对乘客而言将是一件很棘手麻烦的事。纯电动车因为其续驶里程短如果没电了只有等待救援的特点,还有目前纯电动汽车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有在设计一辆电动客车时选择动力系统为纯电动汽车不是很合适。当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样鉴于其技术目前不成熟的原因,价格高,相比混合动力汽车,也不是很理想的选择。最后我们在动力方案的选定上确定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动力系统的组成[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内燃机,由于其所有的高能量密度而成为目前汽车上使用最普遍的动力源,然而汽(柴)油车的排放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加之石油又日益匮乏,工程师们不得不开始去为汽车研发新的动力装置。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重点汇总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010级教育技术学专业期中考试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 系统方法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二、简答 1、为什么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与创造性的结合。 首先,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的应用活动,这就决定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次,高度抽象的理论和具有丰富情境、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之间又存在一定的距离,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理论不可能预见所有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需要创新性地运用理论,甚至对理论进行改造、扩充、重建,以适应原有理论未能预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教学系统设计是理论性与创造性的结合。 2、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对你的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有哪些? ①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③有利于科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④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3、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主要启示。 ①格式塔的学习观—完形说(顿悟说) ★学习不是行为的联结,而是组织一种完形。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的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所实现的。 ★学习是由顿悟实现的。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所以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又称“顿悟说”。 ②托尔曼的认知论 ★学习是有目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途径 ★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③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他强调学习是掌握知识结构,强调学习一般原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探索新情境,提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他提倡发现学习,主张教学应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而发现基本原理或规则。 4、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意义? ⑴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功能的系统; ⑵教学系统设计综合了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模式化,提供一种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给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思想,是目前的教学系统设计所采用的最基本方法和技术; ⑶系统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开始重视审视教学系统,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大系统中,

机械系统设计教案

第1课(3课时) 课程基本介绍: ⑴与《机械设计》课程的基本区别: 研究对象的基本不同,研究方法的基本区别 ⑵课程的训练目的和方法: 因为同学们均为四年级,大家所从事的毕业设计研究方向不同,所以教学目的为尽可能对每个同学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所帮助。 训练方法包括较多的讨论课,讨论以每人的大作业为基础,要求采用书面作业结合多媒体(以PowerPoint形式)表现手段,每人分别介绍自己的作业,教师加以点评。 ⑶考核的基本办法: 以教学过程检查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大作业4个,每个占10分,共40分,课堂点名10次,每次2分,共20分,考试占40分。 正式教学开始 1.绪论 教学重点:帮助同学建立系统论的观点,从《机械设计》课程的零部件设计的思路建立机械系统的设计理念,激发对机械系统设计的兴趣。 教学难点:机械系统的体系 1.1机械与机械系统 1.1.1系统的概念

举例说明: 例1:本人的硕士研究课题:一个液压回转系统的研究 重点说明:从机械零件的最佳设计角度能实现的效果与从系统的角度能完成的效果比较。 引申出系统设计思想与零件设计的很大区别。 例2: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自动控制技术的发生、发展,以及从导弹、宇航一直到民用的发展历程,介绍系统化的设计思想和思路。 例3:系统论在经济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一些应用: 以房地产发展为例,尝试说明系统论在经济学上的一些应用。 1.1.2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 子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操纵及控制系统 举例说明: 例1:汽车 例2:《机械设计》中所有人均完成的千斤顶 1.2机械系统设计的任务 1.2.1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重点: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以汽车设计为例 1.2.2合理确定系统功能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有关资料[1]

1.教学结构: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 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具有理论依附性和动态性、系统性等重要特征。 2.最近发展区主要是指儿童正在形成正在成熟正在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儿童在这一阶段还 不还能够独立但可以再他人的帮助下完成某一任务。 3.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来确定学习者当前所学概念的的原有知识基础、 认知能力和认知风格变量,它是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4.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的概 念是为了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对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引向深入。 5.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策略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抛锚式 教学也成实例式教学或者是基于问题的教学。确定这类真实事件和问题被形象的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在这列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就被确定了。6.随即进入式教学:学习者可以随时通过不同方式不同途径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 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的随即进入教学 7.先行组织者: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你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 适当的媒体呈现出来,目的是通过他们的表述和呈现,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倾向,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8.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和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被看做 是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个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9.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传授式学习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 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质疑和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通常也把这类教学策略称为自主学习策略或者是发现式教学策略,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作用,其着眼于如何帮助学生“学”。 10.认知结构:按照奥苏贝尔的定义,认知结构是指个体的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或者就 教材而言,指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概念的内容和组织。 11.教学模式: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就是在教 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简约形式。 12.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教授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各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与“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13.教学系统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是创造和开发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的技 术,是一门设计学科。 一、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异同点: 不同点:定义不同,教学论也称教学法,是研究教学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设计是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不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本质和教学的规律,而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规划和计划。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和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系统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教学论属于较高层次的学科、教学系统设计在学科层次上比教学论底一级。 两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不同:教学论通过教学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