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2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2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2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2

少阳篇笔记四逆散&柴芍枳甘汤&胆结石&温胆汤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七段课,2008年8月31日〕

讲义第61~62页。彭子益对中医有另一套解释系统,他认为胆经相火不降,三焦经的相火就升不上去。因此产生柴胡症。

相火是相对于君火的存在。心火为君火,其它为相火。肾阳跟心阳同类,肾阳是君火、相火?至今未有定论。

经络分阴阳,阴经向上而阳经向下,故足少阳胆经应该向下,彭子益认为柴胡汤的目的是要让三焦之气上升,但三焦之气上升并不意味着三焦经要下降。

这个看法是有意义的,在后面的条文会看到很多「胆气不降」之类的论述。所以我们自己感觉柴胡汤清三焦是往上面清的,不是往下面掉。

彭子益认为少阳无腑症只有经症。古代医书看不到胆结石的相关记载,可能跟古代没有这么精确的解剖学有关。现在确有胆结石、胆囊瘜肉之类的病,柴胡系的药都可以处理得不错。像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就是处理胆腑的方子,所以少阳也是有腑症的。

讲义第六十二页:刘渡舟认为柴胡可以调整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气机的出入升降就是人体讯息传递,柴胡剂的确比较擅长处理人体消化轴的讯息传递。

柴胡剂时常混同其它经的辨证点。所以在太阳篇、阳明篇都会发现掺杂柴胡症出现。所以少阳篇就显得很不是张仲景的风格。

【10.1】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

口苦、咽干:这条辨证点除了口苦之外,真的很不好用。如果是上午口苦,那是少阳没错,但如果是口苦喉咙干,阳明症更会。阳明高烧时口苦喉咙干的感觉更强烈。

目眩:少阳区块关系人体的淋巴,跟平衡中枢很有关系,当淋巴不干净时人的平衡感会丧失。但苓桂朮甘汤、泽漆汤、真武汤都有晕眩的症状,所以目眩不是好用的辨证点。少阳的重要辨证点如往来寒热、胸胁满其它篇章被用掉了,剩下的口苦,咽干,目眩好象就成为残渣。

仲景医术跟黄帝内经的关系究竟如何?关于仲景的六经辨证到底是什么东西,至今学术界有四十几种定义。

赵开美《伤寒论》中并未收入〈伤寒例〉。故有认为出自《黄帝内经.热论》的〈伤寒例〉是后人补入,非仲景放进去的。

太阳、少阴等篇的提纲比较能概括「那一经」的状况,少阳提纲是六经当中最差的。

因为少阳经症几乎都伴随其它经症出现,少阳就变得没有明显的特征。

口苦对少阳辨证的意义:各种急、慢性肝炎十之七八都有口苦的现象。胆结石、或其它胆腑疾病会不会口苦我也不晓得。

【10.2】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两耳无所闻:少阳病的人可能会有听觉上的问题如耳鸣等。但可能性不高。中耳积水、耳朵流脓等问题用柴胡汤当主轴搭配其他方剂都很好用,肾脏太虚听不到那又另外算。所以耳朵的病从少阳去治是可以的,但是「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的出现率还不如「目赤,胸中满而烦者」。

目赤:少阳病发生「目赤」的现象是有可能的,有红丝从外面往里面跑,但反过来说,结膜炎、角膜炎算什么?或者眼白发炎,说不定是麻杏甘石汤,因为眼白属肺。眼睛发炎也可能是肝火旺,或葛根芩连汤的太阳经感冒导致眼睛发红。眼睛痛的特效方;苓桂朮甘汤加车前子。或者眼睛发炎、眼睛红我们反而要看是不是他的肝太寒,肝有阴实把热性都逼到外面,所以要用吴茱萸汤把肝阴实破掉,热性才收得回去。

胸中满而烦者:少阳可能会有。但杂病的胸痹有更多胸口闷的例子。桂枝汤去芍药也治胸口闷,发烦的可能是上焦火太旺,栀子汤症、朱鸟汤症都是。

所以这一条可能要把几个症状加起来看。可能还要加上第一条,全部症状齐全时才可以归类为少阳病。可是似乎不太容易看到。

一千八百多年来中国人的体质改变,影响到仲景书的很多辨证点今天已经不太容易看到了。汉朝的人可能偏阴虚,常走路、晒太阳,所以身体偏热,热而营养不足的阴虚体质疾病反应在仲景书中很常见,但现在的人就比较少见阴虚体质。所以少阴篇对现代人就比较重要,而少阳篇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不可吐下:此人在得太阳病、或阳明病、或太阴病时,身体因为不够扎实不足以抵挡疾病,病邪渗透到少阳缝隙中,疾病脱逸出原有的位置,用吐法也无法吐干净。仲景用吐法是当胸口、上焦有寒实之邪时用吐法将他抽掉,可是少阳区块的邪气是在比较外面的膜网系统,不在吐得到的地方。用下法是要把肠胃道拔干净,必须邪气扎扎实实在大肠、阳明区块。汗法是从营卫之间的水道把邪气逼出去,之所以会病在少阳就是因为营卫无法抵挡病邪,你在水管里面打也没用。少阳区块的病邪,用通利三焦的五苓散好不好?但五苓散动到的三焦偏三焦水道;跟少阳的三焦偏腠理膜网的三焦,两者有点不同。

所以少阳要用「和解法」处理病邪,就好象把病邪都拉进来全部磨碎。但是喝了柴胡汤发汗的还是有,柴胡汤作用的结果不太明确,有时候是病邪被赶到无路可走,最后从太阳区块出去。所以不必太在意「和解」法字面上的意义,只是说明少阳比较没有排出病毒的反应,但是像三阴经的病也比较没有排病毒的反应,勉强只有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有尿解,但理中汤、四逆汤就没有。

吐下则悸而惊:吐下之后如果上焦虚会心悸,心阴虚、心阳虚都会心悸,用吐法就会

伤到上焦阳气。但是「惊」,会牵扯到另一层次的问题,我们想在谈到柴胡龙骨牡蛎汤时正式谈。

「惊」好象是身体上面有一个伤痕,中医都把它看成是有痰,这是确实的,不论癫痫、小儿惊风,或者柴胡龙骨牡蛎汤症或温胆汤症都可以从去痰这件事将这种情绪反应得到改善。而去痰的最主要的是去少阳区块的痰。代表方剂就是柴胡龙骨牡蛎汤。可是西医会认为这是精神创伤,半梦半醒时被电话吵醒,最容易得到柴胡龙骨牡蛎汤症。身体会记得某种特别的刺激,这种刺激反复出现,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少阳区块的特征就是痰饮,所以要用柴胡、半夏去处理卡在身上的死水。当少阳误治(吐下)时会把这坨死水拉到不该去的地方,就会形成中医世界的「惊症」,一点小刺激就吓得不得了。

少阳的重点是不可吐下、不可汗,但初学者对少阳不够敏锐,常常会误治。例如吃了葛根汤仍没治好,有可能还有少阳没打干净。但下法、吐法今天我们都尽量避免,台湾人多水毒体质,很少承气汤症。

这个条文似乎不太好用,但也有一点点用,例如三叉神经痛连到眼眶、眼睛红,这是少阳区块,用柴胡汤做基本方,加一点驱风药就可以处理。

【10.3】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不可发汗;汗则讝语,烦躁,此属胃不和也,和之则愈。

少阳常掺杂太阳,看诊开药时即使看到头痛发烧,也不能沿用过去的成功经验用桂枝汤处理,仲景是很龟毛的人,不喜欢人养成开药的习惯,否则医术很难进步。这一条会让很多老手翻船。看起来是太阳、看起来是阳明,但必须把脉才能作最后确认。发热头痛,但脉是弦的,可能病邪已经从太阳脱逸到少阳,那就要多问一下已没有口苦、咽干等?就算没有其它少阳证,通常还是从小柴胡汤开起。因为小柴胡汤开表的效果可以代替蛮大部分的太阳开表药。如果沾到阳明区块,用小柴胡汤也可以清热、通大便。尤其用足半斤柴胡的汉朝剂量的小柴胡汤,解热开表效果都很好。

【10.4】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弦者,不可吐下,与小柴胡汤。

这一条是标准的少阳症。其中「脉沉弦」是相对于太阳而言的。

【10.5】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柴胡八两芍药三两枳实四枚(炙)甘草三两(炙)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气上逆:未必是咳嗽。少阳不会拿咳嗽当主症。可能是恶心、气往上冲。柴胡汤本来就会恶心,故此辨证点跟小柴胡汤没有很多差异。

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是少阳区块不通所以胆经的气降不下来?还是,

因为少阳区块的气要汇聚成胸中大气,所以这胸中大气降不下来?若是胸中大气降不下来是右胁痛,上来的气不通是左胁痛(左升右降)。治左胁痛以柴胡为主,治右胁痛以枳实为主。

若用「胁下痛,甚则呕逆」来定义这个方剂,比较没有用,因为此方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此方写在〈少阳篇〉是桂林本独有的条文,宋本是写在〈少阴篇〉,少阴病手脚冰冷,要用四逆散,把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磨粉,再依症状加药。四逆散每次吃五、六公克。

宋本这一条放在桂本来看好象宋本是错的,因为少阴病手脚冰冷为什么要用柴胡剂?桂本的四逆散是甘草、干姜、附子、人参打成粉再加其它药,怎么看都是宋本的错,所以这味药混到〈少阴篇〉,恐怕是错简。

可是,桂本出土之前宋本是圣经,临床医家会尽量为它合理化,而且也果真在病人中找到四逆散症,就是肝胆之气郁结的人,四逆散是散剂,这个剂量是属于疏肝的剂量,一个人肝气郁结、身体气机不通畅,可能是阳气闷在身体中间不能传到四肢,特征是脉弦、有里热,舌苔黄、心烦,身体内部的热气向外输布的管道塞住了,手脚冰冷,里面在闷烧,临床上用四逆散果然有效,大家就替少阴的四逆散这一条找到合理化的出路。

宋本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宋本四逆散即使是错误的,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错误。就因为这个四逆散,后代才会创出许多柴胡剂。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解郁的方子几乎都是从四逆散发展出来的。如果宋本没有四逆散,或者像桂本一样只有放在少阳病的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柴胡一下子就用到半斤,这只能用来治少阳病,不能用来治肝。所以如果仲景书中没有四逆散的错误条文出现,柴胡疏肝的效用会很久以后才被注意到。

不过,到底是宋本还是桂本错,其中还有很多错综复杂的角度。例如宋本的四逆散,咳嗽时加干姜、五味子;他的加减法是跟柴胡汤一样的,柴胡汤的咳嗽加减法因为没有真正的寒症,所以不放细辛,所以看起来它是错的,但加减法却是对的,所以搞不好宋本是真的。因为只有柴胡剂在咳嗽的时候不加细辛。然后我们看回桂本的四逆散,甘草干姜附子人参,他的加减法还是加干姜五味子,没有细辛。但是甘草干姜附子人参的四逆散,这人就是寒症,寒症就要加细辛才对,他偏没加,所以桂本好象是根据宋本去改的。

一、四逆散比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好用:

四逆散的四味药量一样多而且小剂量,所以病人可以长年累月的吃下去。可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因为柴胡比例偏高,虽然有芍药居间调和,比起小柴胡汤也温和些,但长期吃还是有点辛苦。柴胡破肝阴,芍药养肝阴;不过如果科学中药用桂本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的剂量拿来代替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药剂量一样;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则柴

胡剂量较多),刚开始吃会觉得,柴胡剂量多果然很赞,疏肝、调节气机的效果真的有效,但吃几天就会觉得口干、眼眶干。

二、服用法:桂本柴芍枳甘汤(三天)→宋本四逆散(一~二星期)→宋代的逍遥散

所以可能可以一开始头三天用桂本的柴芍枳甘汤,接下来换回宋本的四逆散,一两个星期后如果觉得没有收工得很好,可以换成更没有副作用的宋代逍遥散。

三、柴芍枳甘汤或四逆散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

1、阳痿:内经说一个人如果肝受风,脸色发青,喉咙发干、时常发脾气,时憎女子,那就要看眼睛底下有没有发青的黑眼圈。其实柴芍枳甘汤或四逆散、或小柴胡汤,基本上用任何柴胡剂来治疗阳痿,都往往远胜于补肾药的效果。中医的看法性器官是由肝经在管,用疏肝药把肝经弄通了,阳痿自然会好转。但这个说法有一个比较危险的地方。真正在走足厥阴肝经的药方如当归四逆汤、乌梅丸、龙胆泻肝汤等处理疝气、睪丸、月经如何如何之类的药方,用来治疗阳痿的效果却不如少阳区块的药。你可以说少阳区块的肝郁有点情绪上的问题;厥阴区块是直接指向肝经有损伤。

说不定性器官勃起的能力比较牵涉到交感神经切换到副交感神经的问题,柴胡系的方基本上是神经切换药所以会比较有疗效。

2、神经衰弱:柴胡、芍药都是让一个人比较容易从交感神经切换到副交感神经,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切换有困难,这就是一般所谓的神经衰弱。

交感神经一般是作用在使骨骼上的肌肉变得比较有力,交感神经加上肾上腺髓质素是帮我们在火灾的时候搬冰箱用的,副交感神经药物会让骨骼肌放松,肠胃道的消化能力变强。但柴芍枳甘汤只是柴胡、芍药、或柴胡、芍药、甘草——因为柴芍枳甘汤的结构中,柴胡、甘草跟柴胡汤的剂量是一样的,因为柴胡汤本来就是很好外挂的方子,以柴胡、甘草为主,其它都可以拿掉,所以柴胡跟甘草有小柴胡汤的基本结构,走少阳去做大脑的开关,芍药也关系到副交感神经的切换,但芍药是让内脏平滑肌放松的药,不会让内脏活泼起来,所以肚子绞痛要吃芍药甘草汤,如果肚子没有绞痛而吃芍药甘草汤,一整天会觉得像坐云霄飞车往下冲时肚子一空的感觉。芍药跟枳实的相互作用,芍药让内脏平滑肌松开,枳实让内脏活泼的作用,所以枳实是排各种结石的特效药,因为他可以让内脏动起来。枳实芍药散用在生产后腹部绞痛,因为孕妇的子宫需要收缩,若用了芍药甘草汤会让子宫垮掉;所以要用枳实芍药散,芍药让她放松不会痛、枳实让子宫收缩。

柴胡汤的世界往往牵涉自律神经、内分泌失调,所以说柴胡汤是帮人开开关的。这件事如果要让西医来给一个漂亮的论述,可能会变得非常复杂,因为消化道的内分泌激素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西医的世界太仔细,所以遇到不同的病人会有点难处,因为他不会知道到底该刺激哪些东西,所以柴胡剂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过程,在中药的化学研究上是被归为「不可研究」的,只要看它治疗的效果就好;因为它的过程太复杂了,研究不了。

同样的,柴芍枳甘汤,柴胡调自律神经、芍药是让消化轴的内脏放松;枳实以结果而论就是让消化轴的内脏活泼运动。中间到底动员了多少神经与内分泌,我们就当鸵鸟,什么都没看见。

所以。阴旦汤就是阴旦汤,把它放在未知的世界就好了。所以,以结果而论,各种消化功能失调,四逆散再加两味药就变成后代的柴胡疏肝散,但柴胡疏肝汤(或散、或饮)处理的是情绪轴的影响,四逆散就是满单纯的消化轴,但消化轴的问题要怎么抓主症?很难。因为适合用四逆散或柴芍枳甘汤的人去看医师,也许呈现出胃溃疡,或者一紧张就拉肚子的肠躁症,这种人或者胆汁分泌有问题,或者胆囊瘜肉等等,总之就是消化功能失调。胃会坏掉有可能是因为胆汁来不及分泌,食物就堆在胃里面不动,因为消化系统里面有很多沟通要进行,当沟通不良时消化系统就会当机。

所以,如何抓主症,可参考《内经》讲到一个人胆有病时口苦、喜欢叹气,遇到事情容易紧张,好象有人要害我,莫名的恐惧感,否则如果要用到「胁下痛到想吐」这个主症来开柴芍枳甘汤,可能一辈子也开不到。但是它的汤症就是《内经》讲到的胆有病的汤症:《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胆病者,善大(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参考卷五第四十一条伤风篇:

【5.41】

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若流于腑,则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方:柴胡半斤芍药三两枳实四枚(炙)甘草三两(炙)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不是感冒,而是被风气所伤,风气钻入身体,钻到脸上就是阳明经;钻到后脑杓就是太阳经。这一条就是讲风气钻到肝脏就会腋下痛,不能翻身;如果从肝跑到胆腑——因为风气跟寒气不同,风气相对比较活泼属阳邪,所以在脏呆不住,因为同气相求会跑到腑去,风气会「流于腑」,寒气就会「着经」,当它在脏里面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跑到经脉上面,比方说肺上受寒之后就会肺经发痛;心脏受寒不久心经会发痛。这一条讲的就是风气跑到胆腑之后的反应:「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用的就是四逆散结构,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

综合以上种种关于胆腑疾病会发现,这人的消化系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便秘、可能十二指肠溃疡,但他的特征是容易心慌、容易叹气、总觉得闷闷的。饭后可能胁下会痛,虽然这个主症抓起来有点宽松,但大致是这个调子,吃点四逆散就会好起来。如果有好起来就可以吃久一点,因为胃溃疡要吃到好也不是三两天,用科中小量慢慢吃效果不错。

鼻窦炎治法之一:四逆散加吴茱萸、牡蛎壳,但此方较为猛烈

《内经》有:「胆热移于脑」的说法,鼻窦炎是因为胆热跑到脑上去,浊涕的问题过去用阳明区块的作法用葛根汤之类的方剂处理,从少阳区块处理,就用四逆散加吴茱萸跟牡蛎。用牡蛎壳把少阳区的痰水抽掉,以免上头变成鼻涕;吴茱萸破阴实,降热,不要往上冲。此方较猛,但现代人约有四五成比例可以打准。

宋本四逆散可分完全不同的三类方剂结构:

四逆汤:甘草干姜附子结构,手脚冰冷暖阳气的;

四逆散:柴芍枳甘汤,疏肝解郁;

当归四逆汤:茯苓四逆汤是四逆汤加茯苓;但当归四逆汤是桂枝汤结构加细辛、木通等,用来处理厥阴肝经的问题,可不是四逆汤加当归。

3、胆结石:四逆散或柴芍枳甘汤加四金:鸡内金、海金沙、郁金、金钱草

仲景少阳区块的方子对胆结石几乎都是很好的,但要考虑怎样把胆结石取出而受的折磨较少。大柴胡汤有柴胡、芍药、枳实、大黄,可以说是拿掉胆结石最强的方子,但是很痛,会把胆管拉伤;所以我们不敢用,所以用小柴胡汤加味。西医看结石发现有些结石属脂肪结石,有些属矿物结石,处理矿物结石较有效的是芒硝,所以用柴胡芒硝汤;若是脂肪类结石,代表性的药物是生的鸡内金。用柴胡系的方剂加一点芒硝,芒硝不可太多,让大便有点软即可,否则胆结石还没好,其它功能也坏了。加点芒硝和鸡内金,胆结石就会慢慢变小。

以排石的效果跟可否长期吃来看,小柴胡汤就比不上四逆散,因为四逆散有芍药,比较不伤肝阴,能服用的时间比小柴久,并且芍药枳实都是排石非常重要的药物。芍药让它松,不会痛;枳实让它紧,可以帮助蠕动排石,此外加上化石的药如鸡内金、海金沙让结石容易碎掉。加四金是一定的:鸡内金、海金沙、郁金、金钱草。郁金可以通肝胆,会结石的人一定是气不通,肉体的肝胆淤塞不通时常用郁金,而柴胡疏肝胆那是气分的肝胆。

所以,若是四逆散或柴芍枳甘汤加四金,基本上不加芒硝亦可。吃一段时间结石会慢慢碎掉,然后慢慢就排掉了。

如果临时胆结石剧痛,那就用芍药甘草汤止痛,那比西医的吗啡还有效。

【10.6】若以(宋本作「已」)吐下、发汗、温针,讝语,柴胡汤证罢者,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救之,柴胡汤不中与也。

如果少阳病被吐过、下过、被发汗过、用了温针等不正当的治法,就会开始胡言乱语,会胡言乱语就是偏热,气分或血分热都有可能。「柴胡汤证罢者,此为坏病」是说原本的柴胡汤症被医坏了,变成不是少阳病,这时候再开柴胡汤就没有用了。「知犯何逆,以法救之」,仲景有很多「救逆」的方法,误下、误汗的时候会变成怎样,我们过去都看过不少了,「温针」是火逆现象,以后会谈,错误治疗产生的问题有一定的处理方法。

仲景救逆的方法在今天反而特别有用,因为现代很多病人一开始就看过别的医师,不论中西医,被医坏的比例很高,这时候再来找你,幸好仲景都有写,让你有一个参考标准。

【10.7】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宋本到此而已)此上

焦不通故也,宜小柴胡汤。(方见上)

三阳合病应另辟独立的讲题,现在是从〈少阳篇〉看到三阳合病,三阳合病时有一个特征就是「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脉洪大有力,一般把脉习惯上关脉特别有力,寸脉、尺脉都比较没力,三阳合病的人在关上,就是还没到寸口这么高,关脉跟寸口之间好象有一坨特别鼓出来,一般古典脉法讲到「上关上」是诊「心下之积」,例如心下痞,比较容易把到关上的脉。三阳合病不是痞症,那么同等的位置就是淋巴之积,也就是身体侧边有一些堆积,就会有一个上关上的脉特别明显。本来柴胡汤会把到弦脉,三阳合病时热度比较高,脉象也不会那么清楚看到弦脉,那就要在上关上的脉当作参考点。所以你问他胃部有没有塞到东西的感觉?如果没有就要在同等高度的身体侧边,淋巴或无形的膜网系统是不是有不通的地方。这就是上焦塞住了,要用小柴胡汤把它打通。

另一个疑问点就是三阳合病的时候会爱睡觉,而且一睡着就一身汗,一般注家认为三阳合病烧得很高,所以烧到阴虚,睡着就出汗。此说未必绝对的对或错。因为从西医观点看,三阳合病烧到血液发酸,那就容易嗜睡。

目合则汗:胆虚不能睡;胆热就嗜睡。「目合则汗」的爱睡觉到底是三阳合病还是胆热引起的,这是疑点;而胆热嗜睡跟一睡觉就满身汗也有相关性,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历,平常不睡午觉,但有一天却睡了,而且睡得全身热烘烘的一身是汗、还作梦,这就是三焦不通、胆热出的汗。

所以睡着了出一身汗,并且上关上的地方有一坨东西把得到,这是小柴胡汤可以解决的。

一般的嗜睡症是少阴病,脉沉细、但欲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是有些嗜睡要从少阳的胆热去治。少阴的嗜睡不一定呈现睡着,他是有情绪反应的、有不想面对世界的心理,少阳胆热的嗜睡是昏沉,忍不住瞌睡。

【10.8】伤寒四五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10.9】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者,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以上两条在许多注家眼里是垃圾条,桂本写「四五日」已经够好了;宋本写六七日简直不知道说什么。仲景若写「六七日」是指一个感冒周期,不论传到哪条经;一般人的感冒周期不是一个礼拜就是两个礼拜;如果是写四五日,就是照黄帝内经六经顺传(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的理论,表示少阳已经结束了,要传太阴;而六七日是不分经的感冒。所以第八条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已经病过少阳的阶段,没什么发烧,却很躁烦,这表示病没好,转入阴症。

「躁烦」跟「烦躁」不一样,如果是强调「躁」跟强调「烦」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烦」,所感所见的每件事都不爽,是心理上的不爽快,当然肉体也有烦的表现,手脚放到哪里都不对劲,嘴巴也会烦,舌头一直舔嘴唇;「躁」就是有不自觉的多余动作,像抖腿就是基本的躁。烦比较是实热,当然也有例外,当阳被阴缠住不得解脱的时候会烦,那是吴茱萸汤症的

阴实,不是躁;躁的感觉为什么属于阴?出自西医的中医恽子愉说,所谓阳虚而阴实的状况会躁,是代谢力低落,心脏力量不够,脑中缺氧,躁的症状是以脑中缺氧为前提,那是阴症。

这一条无法凸显其临床意义是因为人不一定真的会乖乖照传经的次序生病,唯一的是当有人看起来开始出现手足躁动时,这就要想到是脑部氧气不足,要从阴症体质来治。

第九条的临床意义比起第八条更是垃圾了。三阳传完要传三阴了,病人反而吃得下饭不吐,表示没有传到三阴。少阳是要吐的,少阴也是又吐又拉的。但这一条看起来是一个不看病、只看《黄帝内经》的人写的。尤其现代人三阴病照样吃得下饭。

【10.10】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为欲已也。

少阳弦脉的特质越来越不明显,表示已经平复了。

【10.11】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仲景的六经时间跟十二经脉的营气循行时间是不一样的,仲景的六经是人体六个区块的阳气量跟天地之间的对应来论断的,三阳是太阳是中午,二阳是阳明是黄昏,一阳是少阳是清晨,三阴就在半夜。少阳的时间是清晨,所以少阳要好也是清晨。用西医的理论来看也是通的。一般少阳感冒吃小柴胡汤是立即就好,不用等到清晨;但如果是严重的小柴胡汤症,少阳在西医是有个关卡的,就是人在睡醒之前是分泌肾上腺激素、内分泌开始调整的时间,仲景的少阳时间刚好就是内分泌重整的时间,所以少阳区块调整自律神经、内分泌到底有没有好,要经过一个清晨才会知道。

温胆汤(讲义p69)

柴胡汤类方补充【温胆汤】(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

唐.王焘《外台秘要.病后不得眠方二首》

《病源》:大病之后,腑脏尚虚,荣卫未和,故生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

故不得眠。若心烦而不得睡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卧者,胆冷也。(出第三卷中)

《集验》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方:

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上六味切,

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海藻、菘菜、饧。(出第五卷中)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胆虚实第二》

胆虚寒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躄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目巟],名曰胆虚寒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筎、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右六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九.虚烦证治》温胆汤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宋.严用和《济生方》

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复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半夏汤泡七次、竹茹、枳实去皮,各二两,陈皮去白,三两,白茯苓去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温胆汤的医理是魏晋南北朝以后比较特别的论点。温胆汤是从脏腑寒热的角度来处理脏腑寒热跟脑髓的关系。他体现的是《黄帝内经》时代之后,后代医家还能创出可用于临床的虚玄理论,例如胆热就嗜睡、胆虚就不睡,是很虚玄的理论,但可在临床上体现之。

此外,温胆汤的创立也代表开业医师正式向张仲景的柴胡汤挑战。柴胡汤虽然有效,是治少阳病有效,但是治少阳病之外的疾病就有点太过于猛烈。所以后代医家就会不断地在柴胡系统里创一些方,让药物作用在少阳区,可是不要有柴胡的副作用,温胆汤就是很成功的方剂。

柴胡的伟大是走在膜网,亦即三焦区块;后代医家就用植物的膜网来当作引经药,所以用竹茹。温胆汤就是同样可以把药性引入膜网系统去清热、化痰、调整气机的方子,但是它不能治少阳病,但是真正关系到体温调节的少阳还是要用柴胡,也就是要调整脑下垂体、下视丘的功能还是要靠柴胡,但除了关系到体温调节的开关之外,温胆汤等于是把柴胡能做的事情一样一样夺下来。例如胆囊割掉要常吃温胆汤使情绪安定,竹字辈的药物都可以清热,竹茹可以清三焦之热、让心里不烦。

温胆汤出自南北朝的《集验方》,王焘先以《诸病源候论》认为一个人卫气、荣气不合的时候不能睡觉,卫气不能入荣气、阴阳不和,要让阳入阴,交感神经切换到副交感神经,就要用生半夏让阳入于阴,如果是心烦不得眠是心热,要用栀子汤、朱鸟汤;虚烦不得卧是胆冷,胆冷的时候,三焦区块会有一种错觉,身体侦测系统,以为你是躺在冰天雪地之中,如果睡着了就会起不来,所以一直要提醒你别睡着。所以用竹茹清热、用陈皮通气,生姜半夏去痰,吃了之后有调气的功能,三焦上得来,气机下得去。

温胆汤主治:

失眠:温胆汤是一帖无差别可用的失眠药方,当然心烦睡不着、心中懊恼,心乱乱的,还是栀子汤有效,烦得不得了是朱鸟汤有效,如果没学中医的人,一帖温胆汤开下去,十个有七个失眠有效。那三个没效的,温胆汤也吃不坏。所以副作用极小、效果极好。我的失眠只有温胆汤有用,搞到半夜不累,天亮才睡,我那是时差不是失眠。我吃了温胆汤就能够早睡了。而我吃了温胆汤能够早睡的那几天,两个无名指指甲各长出一些白点,表示身体在进行某些调整。而无名指是三焦经。走膜网的竹茹果真走的就是三焦区块。

平定情绪:孙思邈说胆虚寒的人左手关上脉跳得很没力,那表示少阳虚,宋朝陈言说温胆汤又治「惊悸」,这等于是温胆汤开始向柴胡龙骨牡蛎汤挑战,膜网区块有不该有的痰,用柴胡跟龙骨牡蛎把它打掉,让人比较不容易受惊吓,某些容易受惊吓的人也可以用温胆汤治当然要放茯苓、茯神之类的药物来安神。到了严用和的《济生方》说温胆汤可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梦寐不详,这已经是在篡桂枝加龙骨牡蛎的汤症。容易害怕、四肢浮肿、饮食无味等等,温胆汤虽然无法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打败仲景方,可是他却做到仲景的柴胡龙骨牡蛎汤、四逆散、小柴胡汤的七成力道。

晕车:走少阳区块去痰。跟小柴胡汤加苓桂朮甘汤比起来,治晕车的效果温胆汤是差不多强。

后世研究方剂的人会说,温胆汤果真是治胆寒的吗?虽然半夏有点热、生姜不算冷,可是竹茹、枳实也是寒的,加加减减,这个方剂也没有比较热,为什么吃了之后胆会比较暖?这也是悬案。所以也有医家说:说是温胆,其实是凉胆。所以说胆虚睡不着,胆热嗜睡,到底有没有临床的价值,这也要存疑。所以这个方子虽然能帮助人睡得好,但不能证明他跟胆的寒热有什么关系。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 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 (1) 酸枣仁药性的探寻 (4) 麻黄于方剂中的数学原则 〔本文为JT叔叔投稿于香港《MM》杂志之旧文〕 麻黄,所谓「标热本寒」之药也,其形中空如管,能从骨、从血脉中把阳气发出来驱散寒邪,能祛邪,但人会虚。 张仲景书中的药的走法,有「与皮表平行」的药,有「与皮表垂直」的药,代表性药味,例如麻黄是垂直皮表发汗的,柴胡是平行的(走少阳区),二药王不见王。在柴胡剂中,枳实可用(平行),厚朴不同用(垂直);相反地,枳实不同麻黄剂一起用,厚朴与麻黄一起很好用。用反了,枳、朴皆不得发挥其药效。 但,反面来说,张仲景也依此原理「制」麻黄。麻黄和两类药物同用时,会受制而药性变得温和。 其一: 阳明区块药,药性顺肌理而行,属平行药。例如葛根、石膏、苍朮、白朮。 较没力的是葛根,例如葛根汤中有麻黄汉制三两,量和麻黄汤一样重,但葛根汤的发汗力仅得麻黄汤之半,于焉得知:葛根四两约可制麻黄三两其半,即一点五两。葛根八

麻黄三之比例时,可无发汗现象。 石膏、麻黄同用时,仲景麻杏甘石汤已示其例。麻杏甘石汤服后不发汗,但仍可去邪,即石膏八两可制麻黄四两。依此比例原则,越婢、大青龙,虽麻黄六两,但因石膏有鸡子大(约汉代六至八两),则麻黄之发汗力仅余三两,即同于麻黄汤。 朮类则今人研究:二倍于麻黄时,发汗力减半,四倍时全无汗力,而祛湿之效皆甚佳。风湿患者临床,麻黄加朮汤,以此原则量其虚实作加减。 此其与阳明区药之相互作用其大概。 第二类: 附子、细辛、地黄等直入少阴心肾之药,则不直接影响麻黄之发汗力,但会深化其发汗力。 另外,治寒饮而咳的小青龙汤,因有半夏,移肺中水入膀胱,故不成汗解而成尿解。直用生半夏如《伤寒论》剂量(半升约如汉制四至六两),必尿解,解后人不虚。因肺中寒饮之邪,尿解有路可去,汗解则属无理。今用制半夏则需加倍。今一般医师半夏则用量不足,故常使小青龙汤服后作汗解,乃至病人服后大虚,乃言此药续后不佳。民初范文虎用小青龙汤,倡议以半夏三钱,其余药味仅数分,乃善法。 此亦「辛润肾」这句黑话的临床实践意义。 麻黄附子细辛汤,三药比例为麻黄二,细辛二,炮附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柴胡证小柴胡汤(二)辨证技法:太阳病中的少阳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六段课第六堂〕 少阳主证提纲 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什么是柴胡证,来教完小柴胡汤这帖汤,有些比较复杂的条文,我们可能就留待之后再来处理。 跟柴胡汤主证相关的条文,我们先看三之十四条、三之二十条,这两条根本可以说是《黄帝内经》的〈热论〉,三之十四条根本就是抄《黄帝内经》抄来的,这其实也是《伤寒论》跟《黄帝内经》很明显的交会点,有人说,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讲感冒的六个层次,跟经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我觉得,《伤寒论》学得越熟,越会感到张仲景其实还蛮尊重《黄帝内经》的那一套,少阳病,它的确有牵涉到少阳经;太阳病有牵涉到太阳经。只是张仲景所谈论的问题,是比「单论某一条经本身」还要更广泛的问题,不像《黄帝内经》讲的那样单纯,张仲景的书有比较细部的层次。 【桂3-14/宋.例13】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三四日,是照六经的传法,通常是先太阳、再阳明、再少阳,它说因为少阳经,经过这些地方,所以它经过的地方可能就会胸部、身体侧面痛、耳朵听不清楚。 少阳病的辨证点,特征之一是脉弦,所以感冒的时候如果把到弦脉,那就要考虑有可能是少阳病。因为每一个人的弦脉,以初学者来讲,得自己跟自己比,也就是这个脉会比平常把到它的时候更瘦一点,但在瘦的同时,会觉得它也绷得更紧一点。 就像是太阳病的脉是整片浮起来──平常要摸到皮肤,再稍微按下去才感受到它的跳动;现在好象才贴到皮肤表面一点点,就感觉得出它的跳动了,这就是浮脉──弦脉的话,我想也是自己跟自己比,就是平常摸起来没有绷成一条的,现在摸起来绷成一条了。但这个一条,也不能太沉,因为太沉的话,就变成少阴病的「脉沉细」了,那就不是标准的弦脉。它还要有点力气,但那个力气,大概只是跟平常的脉象相比,「几乎感觉不出来的」强一点点,如果很明显比平常又浮又紧的脉,那大概就是麻黄、大青龙汤类的;如果是很有力的洪脉就是白虎、承气一类的…… 勒成细细一根、不太沉、不比平常的脉没力。所以弦脉,是少阳病的第一个指针。当病气处在身体的夹缝之中的时候──少阳区块很像是身体里的夹缝(腠理)──当病气在腠理里钻的时候,脉象就好象夹在墙缝里一样,所以就勒得变得「弦」,这样的一个脉象。 书里也给了其它的辨证点,少阳病很专门的一个辨证点,就是:身体「侧面」或连到胸部会闷、胀、或是痛,有的人是不摸不痛、摸了才痛;有些人是不摸也痛;还有的人是可以摸到有一颗一颗、硬硬的淋巴结跑出来……但是胸胁闷痛呢,有的时候是一摸外面就有感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下) 少阳小柴胡汤(一)──寻找少阳区块 二.小柴胡汤的功能少阳 那么,少阳区块还牵涉到另外一件事,就是「柴胡证」的少阳区块。 光是柴胡跟甘草两味药,其实就构成小柴胡汤的主结构了,因为小柴胡汤里的其它药味,都是可以拔掉的,只有柴胡跟甘草不能动,所以柴胡跟甘草就已经是小柴胡汤结构了,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也含有这个柴胡剂主结构。当然古代《辅行诀》的小柴胡汤是没有去芍药的,那不去掉芍药的小柴胡汤也有它的好处,它能帮到的事情会更多。所以柴胡剂所调理的,西医所认为的少阳,是有意义的,就是能够让它变得比较舒服,我们也都知道胆结石的时候,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也知道,胆结石也是一个内脏的气机失调才会产生的一个病──该怎么样的时候不怎么样,可能该吃早餐的时候不吃,然后胆汁就没地方去,放着放着就放

坏掉了──其实都是关系到所谓调畅气机,就是人体所有内脏的互相沟通跟调节,这样的一件事。 谈到一般说的柴胡证的调畅气机,也就得讲到小柴胡汤真正的主治,也就是「少阳病」。小柴胡汤它所治的东西我们称为少阳病,但我们不能说「肝胆之气郁结、内脏气机不畅,就要用小柴胡汤!」不能这样说,因为它可能可以、也可能不可以。小柴胡汤究竟作用在哪里?它的加减变化我们先不说,三两甘草、八两柴胡加在一起,这个小柴胡汤是要干嘛的?这么大量的柴胡是在干嘛的?以西医来说是清血的,因为淋巴的肿块要消掉,得先把血里面的发炎清掉,实际上它是在清血,只是结果显现在淋巴上面。 小柴胡汤所管的病症,我们先很大概地说一下,概略地介绍而已,《伤寒论》的条文,〈少阳篇〉的一开始说了什么?「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还有提纲的〈伤寒例〉:「胸胁满」、「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这些是最粗糙的少阳主证。 首先,眼睛容易花,这个不是个很好的辨证点,因为要开小柴胡汤,有昏没昏不容易拿来做为主要辨证点。 口苦呢,到底这个人为什么会口苦?我也搞不清楚,但是少

JT叔叔 谭杰中

JT叔叔谭杰中 当前位置:知盈医学课堂>> 中医学>> 知盈医学课堂伤寒论视频名称: 伤寒论 院校:知盈医学课堂主讲:JT叔叔谭杰中 人气:85234℃ 类型:中医学 等级:国家级精品 年度:2013年 状态:全集 分享: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收藏网址42 【伤寒论视频观看小贴士】:伤寒论视频是由知盈医学课堂为您精心收集整理,免费在线学习。伤寒论视频只提供在线播放不提供下载服务。【腾讯高清】点播列表说明: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腾讯高清视频道 第1集 第2集

第4集第5集第6集第7集第8集第9集第10集第11集第12集第13集第14集第15集第16集第17集第18集第19集第20集第21集第22集第23集第24集

第26集第27集第28集第29集第30集第31集第32集第33集第34集第35集第36集第37集第38集第39集第40集第41集第42集第43集第44集第45集第46集

第48集第49集第50集第51集第52集第53集第54集第55集第56集第57集第58集第59集第60集第61集第62集第63集第64集第65集第66集第67集第68集

第70集第71集第72集第73集第74集第75集第76集第77集第78集第79集第80集第81集第82集第83集第84集第85集第86集第87集第88集第89集第90集

第92集 第93集 第94集 第95集 第96集 第97集 第98集 第99集 第100集 第101集 第102集 第103集 第104集 第105集 第106集 【SWF数据】点播列表说明:无需安装任何插件,即可快速播放

JT叔叔眩晕的治疗

JT叔叔眩晕的治疗 (2014-06-10 13:04:23) ▼ 标签: 我的晕眩又发作了,研究一下。 原文地址:JT叔叔眩晕的治疗作者:jtxuexi 说明:以下文字对应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11080803 部分录音容 因为今天中午跟亲戚一起吃饭,发现很多年龄大的叔叔阿姨都会有晕眩的问题 所以把以前这部分的听写稿发出来 下载了课程的同学可以参看。 再有,关于完整的稿子,据说,jt叔叔的伤寒论偷偷教所有文字正在整理成书 将来会在小黄助教的博客上有公告,有兴趣的可以关注啦。 忍不住再说一下参考书的事情。学苑的《经方躬行录》最近在看。 这本书也是jt推荐的书目。作者:闫云科 恰好刚刚又听“偷偷教11082201”jt讲桂枝汤的加减。 发现他的桂枝汤加减的讲法还有板书,跟这本书很一致,有兴趣研究的同学可以参考。 亚马逊3.5折,不过12块,相对于这本书534页,还真是···便宜。 .amazon./經方躬行錄-闫云科 /dp/B002CCSCFY/ref=sr_1_1?ie=UTF8&qid=1382261883&sr=8-1&keywords=经方躬行录 好,那么上个礼拜有同学点菜,说要学晕眩。那我就来说说晕眩怎么医。同学啊,你们有没有那个晕车晕船的经验?通常会有对不对?然后,通常如果吃西药或者西医,他们也有一些治晕车晕船的药,对不对?那吃了也会蛮有效,对不对?也就是晕车晕船这件事情,你吃西药蛮有效,也是通常可以解决啦。可是呢,如果是那种有晕眩病的习惯的患者,他常常是在家里面真的觉得天旋地转的,然后,那个时候吃晕车晕船药,通常不会有效的,对不对?(是不是耳不平衡?)那这句话就是我今天要拿出来拆西医的台的一件事。就是如果是耳不平衡,吃晕车晕船药比较好。那可见得,其它的各种晕眩都跟耳不平衡没关系。对不对?因为如果是的话,它早就医好啦。问题是那种慢性的、长期的老病号,西医不是那么有办法。可是西医就会跟你讲说,哎呀,你晕眩是因为耳不平衡。我跟你讲,耳不平衡,这就是医生唬人用的话。就是其实应该是没有关联的,因为如果是耳不平衡的话,你吃晕船药就好。问题是不会好。所以你要来看看,中医治晕车晕船是多么的爽。分很多种,就像中医伤寒论治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我们如果要说《庄子》的道家心法哦,有没有什么基本功?我觉得《庄子》的道家基本心法,如果一定要说“基本功”的话,有一件事是最 要紧的,那个是写在《庄子》的的三十一篇啦,篇里面的。这个【老渔夫】的篇章是讲说,有一个老渔夫,他遇到孔子,他就帮孔子做了一个心理分析(profile),最后证明:孔子是一个大魔头。——大约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哦。我有时候看《庄子》与儒家的一些互动哦,会觉得,有一点武侠小说的味道:有一个孔子,创了一个儒家,而这个【以代偿反应作为基本盘】的孔派儒家心法呢(这不包括孟子派的儒家噢,孟子是一个没有代偿反应的人),有很多练 功的方法,会把人的心搞坏。所以呢,一向是隐藏着做世外高人的道家呢,就忍不住,派了一个庄子出来,写了一门武功,叫作《庄子》,他这个武功,专门破解孔子的魔功—— 有这样的一种武林对决的感觉:好像王重阳创了一个全真派,然后就有一个林朝英创了一个玉女剑法来克他一样。 那么,《庄子》呢,除了在篇里面有讲到这件事情之外,还 有一个很【绵密】地在讲这件事情的是,那是《庄子》的第二篇。《庄子》的第一篇等于只是开场白而已,并没有什么 修炼法,只是哲学性的介绍。所以基本功是集中在的。

跟篇不先练成,人不可能让自己的心好起来。那么是主打什么?它是宗旨是:人要好起来,一定要消灭自己所有的辩论心,因为如果你不消灭自己的辩论心的话,你一想要好起来,就会用代偿的方法来加强你负面的能量,这样子人是没有办法好起来的。什么是辩论心? 1、想要纠正别人错误的冲动,就是有辩论心; 2、你要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果首先否定对方的观点,就是有辩论心; 3、想要说服对方相信你,就是有辩论心。 至于说篇的话呢,是专门直接在讲这个【代偿反应】。 你有没有想到过道家的那个象征物哦,常常是一个【一阴一阳】相抱在一起的画面,对不对?那么,道家的修炼法,它的最基本的部分,就是要消灭你所有的自我辩论,让你活在【你能用爱去拥抱你的黑暗面、人格上的分裂都统合起来了】的状态,这个时候,才能够修道。简单的来讲:道家的人认为,人有办法修道的品质叫作【真】。那如果我要 用篇的定义来讲什么叫作【真】的话:一个人没有代偿反应的时候叫作真。而,活在代偿反应里面的分裂人呢?《庄子》叫他什么人啊?像孔子那么好的人,《庄子》叫他 什么人?(同学:“魔……”)啊,不是啦,《庄子》里头没有魔这个字啦。《庄子》叫孔子【伪人】,虚伪的伪哦。就是:你做什么事情,不管你自己本人觉得再真心,结果都变成在耍假的一个人。——简单来说,,就是他的一切,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 在上〈少阴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三卷的〈伤寒例〉中一些比较整体提纲的条文。 在这之前,要跟同学们讲一下〈少阴篇〉的调性。研究经方的人中有一些流派,是很不赞成“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的。当然,有人是非常赞成“要把张仲景说的六经传变跟人体经络的十二经放在一起讲”。像刘渡舟先生,就大声疾呼“经络理论要跟六经病结合在一起”。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后脑勺僵要用葛根剂,脖子侧边僵要用柴胡剂,这就是经络!不同的方剂会走不同的经络。所以哪里不舒服,哪根脚趾、哪根手指头,都用不同的药方,这也证明了《伤寒论》里面方子跟经络是相关的。 但是,相对刘渡舟这样的论点,胡希恕教授就不喜欢把《伤寒论》跟经络理论放到一起,他比较喜欢“这个证用这个方,不要想太多乱七八糟的”。胡希恕抨击“伤寒论跟经络结合起来的思考”的时候,就会拿少阴病当做一个论证。 因为张仲景的〈少阴篇〉,其实是一个很杂的篇章。〈少阴篇〉里有一些〈太阴篇〉恶化过来的病……基本上,张仲景的三阴病的世界,少阴是个暧昧地带,因为跟其它两阴都是糊掉的。就好像张仲景的〈太阳篇〉,有没有用到少阴药?有啊,真武汤。有没有用到阳明药?有啊,白虎汤、调胃承气都用了。有没有用到柴胡汤?也有,对吧?〈太阳篇〉几乎每一经都挂过去了。 同样的,三阴经的世界里,〈少阴〉就是一个“很糊”的篇章,太阴病恶化了要死了也放在这里。就像“理中、四逆辈”,理中汤证再严重一点,人更虚更寒一点,变成四逆汤证,就放到少阴来了,但其实你要放〈太阴〉也没什么不可以啊。那至于少阴病里头有一些血分寒的病、阴阳格拒,或是手足厥逆的病,其实那些病,你要放〈厥阴〉行不行?也行。 ──所以胡希恕教授会觉得:分出清清楚楚的六条经,对实质的治病没意义。 所以,先跟同学讲一下,少阴病的状况就是这样子,它本身在分类上,有些部分没有分得那么清清楚楚。这是一点;危险误区:少阴与温病的暧昧接轨地带;另外一点,少阴有一 一个人肾阳虚之后,水气就转不上来,水气一转不上来,心阴就会虚,心阴虚,这个人就会发烦躁、失眠,甚至是会产生很多的“发炎”症状。平常肾水上得来,自体中的类固醇很够,心火烧不坏你。肾水上不来的时候,心就给你乱烧,“心肾不交”的分裂本身,已经有点厥阴病的调子开始出来了。你要说是少阴还是厥阴,这都很难说。这个心火乱烧也有可能烧到小肠发炎哦,剧烈腹痛,大便是带血的,黄连阿胶汤就是在治带血的热毒痢。另外,肾水上不来──本来说少阴经不通,扁桃腺就会死掉──那如果水再上不来,上焦燥热,死掉的扁桃腺就好像有人帮它搧风点火一样,烂得还更凶。 所以说〈少阴篇〉乍看之下,以病机来讲,是以阳虚(免疫机能低落)为基础的病,以症状来讲,却会有这里发炎那里发炎的可能。当出现这里发炎那里发炎的状况时,后代的人处理的时候,通常就把它当成温病。而这,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少阴跟温病这种不清不楚的事情呢……其实在《黄帝内经》就已经是不清不楚了。《内经》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说法,而形成“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样的概念:冬天的时候,不好好休息,在那里性滥交,第二年你的免疫机能会很烂,细菌乱感染……那,这个到底要算是“少阴病”还是“温病”?──一直有这个模糊跟暧昧的地方。 当然,以现代临床的实际状况来讲,已经可以很清楚地说:扁桃腺发炎,一律用温病学派常用的寒凉药,是不应该的。因为扁桃腺发炎,往往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是“通少阴经”,要用附子剂。如果你不用附子剂,你扁桃腺就活不回来。不过,我们台湾一般的业界,遇到

JT叔叔给了一个补身体的顺序

JT叔叔给了一个补身体的顺序 2017-09-03 浅析OL 来源阅2955 转66 1如果一个人还内夹瘀血,你用补阳系统的药,有时反而把人烧得瘀血结得更死硬,生出更多的毛病来。当然,在瘀血之前,还有「先治厥阴病」这件事,上热下寒的厥阴病体质不先搞好,通常连瘀血都是打不动的,更何况后几步的补阳法,一补就先爆掉。 而补阳,痰饮体质的人,通常也不能一开始就以大剂附子作主轴,有时反而把湿痰烧成顽痰老痰。治痰的药,有另外一路用药轻淡的渗利通阳之法。 单纯的痰饮体质、单纯的水毒体质,用药都很好取方;但,夹「湿」有时会很讨厌,有些时候消痰药可以顺便去湿,但有些时候不行;那个湿气,还需要用另外用风药去带,才排得出去,但一用风药,血虚的副作用就等在前头,还没有进展到减肥,还又要先回头来补血,如果你是医者,原地这样兜著圈圈,老见不著减肥的成效,病人也没耐心在那裡「日进一尺、夜退九寸」地陪你蜗牛爬杆儿了。 如果是要用六气六经的系统来调体质的话,一定是先把厥阴修补到能够少阴,再把少阴修复到能够太阴,然后太阴修复到能够少阳。 所以,总的来讲,也不只是减肥啦,一般调理体质,大约也是照著这样的顺序,比较不会「卡关」: 1.左右脑解离的人直接退case不要医;//大意是执着于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忽略内心的渴望。 1.先治厥阴;//在伤寒论的厥阴方里找。JT比喻乌梅丸是修一个破漏的话,麻黄升麻汤是修一整个大洞。但是血虚的人吃不得麻黄,要先补血再吃,参见:麻黄九禁。麻黄把血里的水分推出体外,如果你这个人身体阳盛,湿气少,偏血虚,吃了就会血不够水分,直接脱水,临时解决应该是用电解质水补水,用白虎汤清血热,过后补血补肾,炙甘草汤、肾气汤、益多散。我看一篇医学论文给几十个病人每天吃20~30克麻黄方剂,连续吃一个月治愈耳鸣,于是效仿。起初吃10克,无妨,论文指出要逐渐增加到30克,结果我吃过一次麻黄20克就倒霉了,从此一直没有修复过来,吃了会有头晕头疼失眠颅内压增高到无法躺下眼干鼻干口干舌干双肾痛等等,但是没有医生可以开出解决麻黄过量的方剂,我自己试验摸索出来,已经是两三个月之后,元气大伤,免疫力虚弱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三五年复原不到。(其实中医西医的论文里面,大量都是造假,国外还有期刊把中国一百多篇医学论文退回,指出经过验证全部是造假。以后要注意分辨。) 2.再治瘀血;//这类方剂,JT叔叔推荐的是大黄蛰虫丸。我用过生三七泽泻粉(比例:4:1)配去风湿的竹节香附,吃过之后非常棒,全身的毛病都好像完全消失,那时我血是够的。血虚的人,吃这些活血化瘀的药,会马上头晕。古人建议先吃活血化瘀药,再吃琼玉膏养血,活血的药材都耗血,行气的药材都耗气。还有一些治理淤血结在子宫的,比如温经汤、桃仁煎。书上说,女生淤血在子宫,还有用一些加热的方法把淤血烧成干血在子宫,她就会口干手干。 3.补阳之前要先去痰饮;//比如,你吃一碗人参汤,人参跑到脾土,土生金,脾要传递给肺,但是人参汤剂量太大,传递不动,于是人参就在脾干烧,把脉道好好的水气都烧成了痰。梨子可以去掉人参导致的痰。从此你再吃任何补阳药,脉内是痰,再吃只能加剧痰。 4.水毒体质的治疗可与补阳同步进行;但:4.5-1.肾水不足的人、先补足肾水再补阳免得乾烧;//意思是先补肾阴,再补肾阳。4.5-2.夹湿卡关的人要兼去湿;//黄豆芽每天半斤煮水喝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上)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6(上) 少阳小柴胡汤(一)──寻找少阳区块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六段课第五堂〕 柴胡剂与少阳病 关于柴胡汤,开始跟同学分辨主证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我教小柴胡汤大概的规划。 我在想啊,课上成这样,有些同学可能会怕,感觉这个课,好象教一辈子也教不完。但我教柴胡汤会教得比较多一些,是因为我想借着仲景的柴胡汤,把历代的一些柴胡剂都跟同学顺过一遍。 这有什么意义呢?这样说好了,中国现在还有在使用的方剂大概有三万首,三万首方剂之中,柴胡系的方剂占了八千首,所以如果在教柴胡汤的时候,能够把柴胡系的方剂总纲,带过一遍的话,等于是帮各位把中医学整个版图中,十五分之四都处理掉了。我觉得花三星期处理掉十五分之四,应该还不算太亏。 为什么需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张仲景的柴胡汤,尤其是小柴胡汤,提示了后代医家柴胡剂的使用可能性,可是,反过来说,为什么后代的医家,有小柴胡汤不用,要再去创出另外那八千种的柴胡汤?为什么?这一定是因为小柴胡汤,有它不适用的地方。也就是说,小柴胡汤有它的适用范围,在其它的状况下,医家会照实际遇到的状况,创造出更好用的方,比如说: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汤等等……学这样一块版图,虽然会是要来扫一遍时方的柴胡剂,但它也可以反证「经方的柴胡剂在做什么」,这样才比较容易决定在这么大的一个疾病类型中,什么主证要用什么汤,能让我们用得准一点。 今天的时间,我们只能教一些些小柴胡汤的绪论,也就是少阳证的部分,我们只能介绍一小部分的「少阳是什么?」,比较详细的少阳是什么,这要等到我们连同《难经》、《黄帝内经》,以及孙思邈关于胆、三焦、肝的一些说法一起整理出来,会比较能引经据典地,处理「少阳是什么」这个主题。 那么,在众多柴胡剂中,滋阴养血的柴胡剂,那其实比较偏当归芍药剂,柴胡只是点缀的,我这次先不会带到;我们这次先带所谓「疏肝解郁」的柴胡剂,我们会从傅青主跟陈士铎的方剂里面,去抓出一个用药规律,等到我们熟悉这些规律以后,之后读到其它时方的柴胡剂,也会很容易理解。 当我在整理这些柴胡剂的时候,我跑去问了一些人,说「我想把这些所有的柴胡剂都比对一遍,这样同学就能比较理解少阳到底是什么」,但有人,比如说我干爹,就告诉我:「当年我在学柴胡剂的时候,我的老师不是这么复杂的教法啊……」 我干爹说,他的老师是这么教的: 要疏肝、调肝气、疏肝解郁这件事,疏肝的药,不如这样想: 如果是肝气不舒畅,呈显在消化轴的,那是四逆散(按:宋本四逆散就是柴胡芍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最新更新文章 简体4号字

【伤寒杂病论慢慢教.阳明篇笔记】吴茱萸汤与吴茱萸(一)〔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十期第六、七堂〕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食谷欲呕。很多「吐」的症状,是有事没事都乱吐的,像小柴胡汤证的话,不吃饭也会吐。可是吴茱萸汤的症状是「平常没事,但吃了饭,就要吐」。所以,这里的食谷欲呕它本身就是一个辨证点,可以跟很多其它的吐区分开,「吃了饭才吐」,这是一个特征。 属阳明也。这个属阳明也,历代的很多注家都有意见:「吴茱萸汤是厥阴的药,怎么会是属阳明?」我觉得我们不需要这么苛

求。张仲景他〈阳明篇〉写到这么多次「阳明」,「阳明」常常在张仲景的语感,就是表示「消化轴」──这个病是在消化系统的病──我们这样想就好了。 吴茱萸这味药,我们先讲最大概的部分: 吴茱萸,基本上它的药性是辛热的,归经是归在厥阴肝经,这个药它是走肝经的。男人的疝气或是女人的子宫发炎──男人的疝气先不讲──女人的子宫发炎,属于阴症的很多,这时候吴茱萸就是一个会用到的药,它可以通这整条的足厥阴肝经。它的药性是辛热的,在我们现在说的所谓「破阴实」的药物里,吴茱萸破阴实的效力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像附子,还分心在补阳气,吴茱萸它是「只专心在破阴实上」,效果是非常顶级的。 我们今天放眼望去,阴实的人非常多,所以吴茱萸简直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好朋友。我觉得对很多现在的妇女而言,妇女之宝已经不是四物汤了,只要你会用,妇女之宝是吴茱萸啊!好多妇女病在今天都牵涉到吴茱萸了。古时候不是这样的;今天的人很阴实。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3(上)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3(上) 栀子汤系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第六段第一节〕 栀子汤系的代表方是栀子豆豉汤,主证是失眠。病因很多,诸如感冒、喝冷饮、日晒过度等等。 能睡着表示心肾相交。不能睡表示阴阳不交、心肾不交。〔阴阳不交〕西医讲法,交感神经不能切换到副交感神经。能切换神经的代表药是生半夏。〔心肾不交〕栀子豆豉汤对应的是形而上的心肾不相交。若肾气能上,心气能下,则能睡。 若由于上述病因致使肾脏向上的水气,与心脏向下的火气(心→小肠→命门→煮肾水)相撞,会有下列身体感:胸口正中、食道处感觉不舒服。 如果夜不能眠,心里烦,觉得胸口有一坨怪怪的感觉,很可能是得了栀子豉汤证:心的火气与肾的水气在体内相撞,这是指形而上的身体,因为相撞的点找不到对应的肉体器官。这种病常见,治以栀子豆豉的结构搭配其它药物,疗效佳。 栀子与豆豉 为何用栀子、豆豉呢?豆为肾之骨,豆子的形状像肾脏。黑豆颜色是黑的,更是肾之骨了。黑豆不宜生吞,又黑豆不补、性微寒,单独食之恐伤肾气、胃出血、(食黑豆浆)尿血,故食用前宜先予处理,如与其它补药同煮,使黑豆吸收补药的药性后再行吞食。 微寒的黑豆经发酵、煮熟成豆豉后,就能把肾的水气蒸发并塞满身体。其它药,如附子、肉桂也能补命门火让肾气上升,为何不用呢?此乃因栀子汤证是烦热的症状,不适合用热药,而栀子、豆豉皆系凉润之药。 黑豆做成的豆豉能使肾气蒸上来。为了防止原来水火之气相撞造成不舒服之点被豆豉蒸上来的肾水之气往头顶方向推。并让心火和上升之肾水之气对穿过去,就用到栀子。栀子是能够逆向而行的下火药。 「栀子逆行」的助忆故事:一般五行色彩相推的顺序是冬天黑色、夏天火红色、长夏黄色、秋天白色、冬天黑色…。栀子最初的嫩叶是绿色的,叶子老了变成黑绿色,夏天开花,花期2个月,味道香浓,花是白色的,当花凋萎时花心是黄色的,最后花心也掉了,种子是红色的。可见栀子花生长期间的状态(颜色)和和五行相推的顺序恰恰相反,这也反应在栀子花逆行的药性上。 栀子适合治疗郁火。不必归经。对于别的下火药动不了的火、塞住的火,有疗效。 〈#7.49〉发汗后及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干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22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22 【伤寒论慢慢教.少阴篇讲记】(五)死证六条.1 可以轻松了 在备课的时候,看大陆那些老老师、老教授从前的文字稿和资料,就看到有人说:「三阴病很少遇到啦,我们感冒都医三阳……」 ……我就想:「原来,十年前的天下局势,是这样的啊?」 那,这十年之中,我们人类的确是堕落了哦。现在的话,感冒就是阴证的人就很多了。相反的,我们今天的临床,尤其是外面的中医,常面临到的问题就是:明明是阴证,却不小心当作是阳证,这种情况还是蛮多的。 如果专门搞《伤寒》的老教授,在十年前都还觉得患者是阳证居多的话,那我想,外面的医生,如果开业有一段时间了,他们过去的习惯,可能一直留到今天啊。 接下来要教的一些方子,像什么当归四逆汤啦、吴茱萸汤啦、附子汤啦,它们标准的使用,本来都是用在感冒的时候的。可是今天我们开这些方子,几乎都是平常在医人的杂病时就常常在用了。 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人蛮可怜的一点,就算平常没有在感冒,依体质而言,也天天在得三阴病哦。 再来,桂林本的十一之十五条到二十条这六条,是〈少阴篇〉里面的「死证六条」。它在讲「怎么样怎么样的状况,这个病人就会死掉了」。 死证六条,如果你要加上上一堂讲的口鼻出血,「下厥上竭」的那一条的话,就会变成死证七条。如果你再加上后面「通脉四逆汤,喝下去之后,那个人的脉象不妙,忽然鼓出来,人也会死掉」,加上通脉四逆汤的「脉暴出」那一条的话,就是「死证八条」。这几条大概有这样一个外号。 我们现在要来看的「死证六条」,说起来,也不是那么需要紧张的。……怎么讲呢……如果真的遇到这种状况,说来大家也就轻松了是不是?反正是要死了嘛。 历代中医在看这些「死证」条文的时候,会不会设法去思考「这是不是还有可以救的机会」呢?的的确确是会,即使合乎张仲景说的死证六条,还是有可以救回来的机会。 可是呢,我觉得这「死证六条」,你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比如说像是小黄前一阵子陪一个朋友,好象已经是癌症化疗失败,长了个乱七八糟,舌癌长到半边脸都变形了的那种。当小黄陪那个人去看医生的时候,他就发现:「咦?〈少阴篇〉这几条,对着这个人,好象哦!」 他就觉得,这个人现在还在挣扎着看医生,好象心理还挺「乐观」呵?如果我们对着《伤寒论》看的话,好象在看《北斗之拳》漫画一样,主角指着对方说:「你已经死了!」大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小柴胡汤1 历代的柴胡剂,是从四逆散里变化出柴胡疏肝汤、逍遥散变化出其他方。 而小柴胡汤治的是少阳病,所以历代从不把它列入“保肝药”,少阳病跟肝脏没有太多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调肝保肝,跟这个实质的“肝脏”都不一定有太多的关系。因为实质的肝,比如说,脂肪肝,用实脾散,实脾散里面并没有疏肝解郁的药,那是湿阻中焦;实脾散是真武汤底。肝忙不过来、毒性都化解不掉,要帮它排毒、让它轻松点,可能用的是绿豆黄、蚬粉、半夏泻心汤,这里不一定有柴胡、芍药。 今天说的黄疸病,总有机会跟肝胆相关了吧?对不起,仲景把它分类到〈阳明篇〉,为什么?因为造成黄疸的肝胆病变,那是消化轴(阳明区)的事情,搭不到六经传变的“少阳病”。 所以,处理实质的肝时,很多的东西跟柴胡剂其实一点

也搭不到,实质的肝,有另外的打法;柴胡剂所活跃的领域是另一个领域。很难定义,因为,跟长辈在讨论少阳区块的时候,小朋友几乎讲什么都会被修理,比如说,少阳区块包含了胆跟三焦,我说“三焦是不是淋巴?”大人就会说:“不可以说是淋巴,因为很多病,证明它不是淋巴。” 因为少阳区块是一个很特殊的区块,定义它是不容易的事情。说到肝的血分、气分跟柴胡证,还可以再加上神经疾患──就是柴胡龙骨牡蛎汤证中拆解出来的一大堆东西,容易被惊吓、恐慌,西医归类到神经的疾病,其实还是有可能从少阳区块去医。 首先来看,后代医家说的“疏肝解郁”,跟少阳区块有什么关系? 足少阳是胆经;手少阳是三焦经。要疏肝解郁,为什么不走厥阴肝经? 因为直接走厥阴经的药,比如当归四逆汤,或者是古本的桂枝当归汤、乌梅丸,都是直接走厥阴经的药。厥阴病有较多东西是关系到实际上的肝。 那少阳病呢?好像是胆经的区块、手少阳三焦的区块,当它运行得顺畅的时候,肝气就会比较通畅。不过这一点不重要,

jt叔叔医道课-24-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JT叔叔医道课24 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24.2013.05.28 下: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逆流挽舟 好啊,那我们就来讲桂枝加葛根汤,那我现在要再先说一句啊,可能大家听起来有点小失望的话,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其实在《伤寒论》里面呢,是一个有点冷门的方子。额,因为呢桂枝汤的主结构啊,再加一味葛根就是桂枝加葛根汤对不对,所以呢,基本上它其实,我们在临床开药的时候,你只要把它想象成是桂枝汤的加味就可以了,就是非常单纯的一件事就是,桂枝汤的症状里面如果又多一个后脑勺僵,你就放一点葛根,就这样,所以就只是一个加味法。 那么《伤寒论》里面这一个结构的方子啊,真的非常非常红的是葛根汤,那葛根汤跟桂枝加葛根汤不一样的地方是桂枝汤加葛根叫桂枝加葛根汤嘛对不对,那它如果是加上麻黄跟葛根的话叫葛根汤,所以葛根汤的用途是极之广泛的,而在这个葛根汤可以用的这个极之广泛的范围里面,有一部分没有那么严重的,你用桂枝加葛根汤也可以,这样子。所以呢以今天的状况来讲我觉得,因为用这个古汉方啊,用这个经方的频率比较高的汉方医生还是在日本比较多啊,那所以呢我觉得,看日本医生的开药经验呢,我觉得需要为这个桂枝加葛根汤做一点平反的啊,就是以日本的开业经方医生的状

况来说的话,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就是葛根汤有一点太滥用,然后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桂枝加葛根汤的时候,他反而不会开桂枝加葛根汤了,那这个点我觉得是我们今天这个课需要为它纠正的,因为的确有几个状况你不可以用到麻黄,你必须要退回到桂枝加葛根汤的世界。 可是呢,你知道人有的时候就是做事情有一点喜欢贪方便,如果你家里面已经有一罐葛根汤了,你就会觉得啊不然就用葛根汤就好了嘛,对不对?就会有这种想法,所以呢,等一下我会跟同学强调一下,在怎么样怎么样的情况是一定不要用到葛根汤要退回桂枝加葛根汤的。 简单来讲哦,就是葛根汤的那个滥用真的是非常的非常的夸张,而且以那个日本汉方界来讲的话噢,那已经是几百年的事情了,就这不是今天才这样,像日本江户时代的那种相声哦,落语啊,相声段子就有这个就这样一个内容:什么一个病人去看医生啊,他说“医生,我头痛”,哦,葛根汤,“医生,我拉肚子”,哦,葛根汤,“医生,我感冒”,哦,葛根汤,哦,医生我怎么怎么样,哦,葛根汤,然后到最后他们就说原来医生就是会开葛根汤,就是这样的一个江户时代的相声。难怪都被写到相声段子里面去,你就知道葛根汤真是超好用的对不对?就是让人最后觉得医生果然是没有医术的,反正什么都葛根汤嘛。然后呢,以我们比较想偷懒的那个学习中药的人来讲噢,又常常拿葛根汤去代替麻黄汤,因为它里面有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11 晕眩方补充

晕眩方补充(兼减腰肥方) 所以呢,今天黑板既然抄了,我就一鼓作气上完算了。反正更年期也不急着这礼拜结束吗,我跟你讲,你们递上来的单子我看到已经会怕了,实在是蛮多事情要处理。但是我今天不能教更年期,还是会有遗憾,因为我的课程的安排,就是讲到小建中汤的那一天,就要讲到更年期,就是课程的呼应会比较好。可是好像今天来不及做到这件事了。所以就下个星期第二堂课讲更年期。但是很可怜的是好多同学问我胸口绞痛的方子,被推到下一堂课去了。真是蛮惨的。 不过我是说如果你有冠心病的胸口绞痛的问题哦,以现阶段我们来讲的东西来讲的话,你灸膏肓,灸半个月一个月就会好转,膏肓会动到这个区块。那如果你,如果小发作的话,用我们教过的桂枝去芍药汤就可以。怕冷加附子。就可以暂时挡一挡。然后还有一个灸法是对于心绞痛特别有用的。就是你的胸口,这个地方扣进去的这个凹点,跟下面扣进去的这个凹点,这个两个凹点正中间的那个点。你就在灸的时候哦,这个三个点做灸,灸的时候你就在心里面唱首歌,前面的一段歌就在这里,中间的歌在这里,最后的副歌灸这里。就是你安排有前段、中段、后段的歌,然后你就听歌,这里灸一分钟,这里灸一分钟。就是应该是天突、膻中、和鸠尾。、那灸到什么程度呢?这三个穴灸的好的话,你会觉得后背第10锥左右会发烫。灸到第10锥体会发烫,那冠心病就会好转不少。应急而已啦,就是我不喜欢开药。 助教说三段长度都一样的是多啦A梦主题曲。那还有日文版全曲啦。鸠尾就是鸽子屁股。就是这个地方嘛。这个地方抠的进去的这。最好可以灸到后背发热。我刚下课跟同学有讲,灸疗是有效果的。我常常觉得,灸这件事情,外面的中医把他变的有点损伤名誉。因为外面的中医给你针灸的时候,就是针插进去,然后接个电线,就在电。然后有些婆婆妈妈每个礼拜天两三次的去做保养,觉得也不太有用。然后就觉得针灸没有效。那我觉得这不一样哦,因为电在那里抖抖抖。电就是电你的神经,可是艾草是可以走上经络的。所以艾草可以做到的事情,电是做不到的。可是,很多时候我都想说,哎,这个时候我应该教你们什么穴道,那个时候应该教你们什么穴道。可是我觉得我这些穴道教太多了,会让同学分散战力。我比较期待看到有一个同学真的一个膏肓灸足600壮,灸到百病全期。就是我比较期待看到这种状态,而不是我今天教你一个穴,哎我肚子肥要灸这里,而不是什么那里。就是360个穴道在那里游走。还不如你一个穴位灸到底比较有用。我就是会有这样的感觉。 那这个,呃,比如说,刚刚下课同学提到事情,我发现我上课漏讲。就是你如果是灸穴道,像是灸足三里或者是关元,都是比较补的穴道,灸膏肓,是把你身体里不好的东西打掉的穴道。那么是无论是比较补的穴道还是把不干净的东西打掉的穴道,处理了之后,大概都会觉得非常想睡觉。会,对不对?这个时候你要尽全力去睡。就是你吃中药是这样,如果一个很虚的人,吃到很补的补药,如果那个药真的补进去了,那个人有可能会搞到一天睡22个钟头。这是很普通的事。就补药是修补你的时候,它可能是让你进入深的睡眠状态。才能够神经和内分泌重新调整。所以,如果你,比如说,小建中汤,好比方说,这个礼拜哦,公司加班,把你操到焦头烂额,就口干舌燥,长口疮,然后人很烦,那样子,人已经有点喘不过气来,觉得心脏碰碰跳,这些症状都齐全了,那你煮它一锅小建中汤灌进去,那你就要等着第二天起不来,呵呵,这不是死掉,而是说需要让你的身体休息,就强迫你去休息。很补很补的补药,都会让人大睡特睡的。因为你知道,劳病体质,就是忙过头反而不能休息的嘛。那你吃一些打破劳病体质的药,像变成我们丁助教癔病体质,随便什么时候,路边就睡着了。随时有点累,就爬在那里大睡特睡了。那这个,所以吃到很补的药,需要要高度睡眠帮助它的药性,那这个时候你就要任由它睡哦。因为这睡这一大觉哦,真的,那种嘴巴长疮哦,然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19 伤寒方剂-麻黄汤系列-04-杂病问答

我们现在来讲那个肿瘤的通方,就是不抓主症的哦,就是次一级的医术了,可是虽然说是次一级的医术,也是很漂亮的医术。因为中国人治肿瘤的方子,可以说是到了清朝的王洪绪才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就是神农本草经里头,其实本来就有讲麻黄这个药是可以破积块的。可是呢,从汉朝一直到清朝这段时间,我们中医遇到肿瘤病,其实一直以来没有很会用麻黄,就是,麻黄,虽然太古时代的本草书就说它是可以破积块,积聚的这个块,可是用来用去都好像有一点不好,就用了麻黄就是发汗嘛,对不对,好像药性进不到肿瘤里面,那一直到王洪绪的《外科全生集》,才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方案,就是当熟地黄,地黄的药剂量是麻黄的20倍这个比例的时候,麻黄的药性会被地黄闷在里面,去发这个骨头缝里面或肉块里面的邪气,也就是地黄麻黄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当然在临床上,我如果开这个阳和汤的话,其实麻黄常常开到3钱,不是开5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麻黄其实多半都有制过,就是用热水煮过一道,煮过一道药性就比较弱了,而且我个人认为,觉得麻黄如果用到地黄的20分之一的时候,那个药力是让地黄非常补的进去,但要发出来就要比20分之一再多一滴滴,会比较好发。所以,我在想古时候如果麻黄没有制过的话用5分OK,我们现在的话就1钱起跳,如果没什么feel(感觉)的话可以开到3钱。麻黄太多了的话,你喝了这个药会觉得在喝发汗剂,这样就不对。 这个阳和汤虽然说喝了汤之后,要喝几杯酒,就是稍微偏烈一点的酒。如果是高梁酒就2个小酒杯,如果是绍兴酒就喝个半碗、一碗这样子。喝了酒之后当然还是会发汗,但是不是要他发麻黄汗,就是那个吃麻黄汤那种一下子身上发热、出大汗,那种反应不要让他有啊。阳和汤不是一个发汗方。 那这个阳和汤当初中医记载阳和汤的书通常都讲,这个方子不可乱加减,因为的确是这样,因为那个时代的一般的中医,看到麻黄就怕了,看到什么又怕了,常常乱抽掉一个中药里的药,那这样就没有用了。所以阳和汤里头啊绝对不可以乱动的是熟地和麻黄这一组,这个一定是不可以乱动的。那通常得肿瘤的人,阳气都不够,阳气你要用炮附子去补也可以,但是那个年代来讲,就是好肉桂有1钱,1钱好肉桂煮在汤里,好的精油都蒸发掉了,所以你就1钱肉桂就等汤煮好了,再把肉桂粉一起用汤吞下去这样就好了。 那这个鹿角胶,我想我不是很清楚他在这里是干嘛用的,但是通常我们都放了。 这个地黄呢,我写九制熟地是这样的,就是张仲景用地黄多半是用干的生地黄为主,这个干的生地黄,如果你直接用水去熟生地黄,这个药就会变得很寒,不能变补药。张仲景用地黄一定是用酒去煮,用酒煮过就可以变补药了。可是后代的方剂希望地黄变补药的话,就是用地黄去加什么砂仁、干姜跟酒拌过,蒸了再晒,晒了再蒸,九蒸九晒,就是蒸过九次、晒过九次,把这个地黄打成比较好消化的状态,因为你直接用地黄,如果不是九蒸九晒到很透的地黄的话,吃下去很容易腻膈。就是你一吃你就觉得整个肠胃什么都被粘住、塞住了,它是一种很粘稠的药,但他是很补的药没有错。我们中国人说地黄最拔地力,就是你种过一次地黄的田,你十年都种不了别的东西,就是地的营养都被它抽干了。就是这样子的一个药。那九制熟地的话,有些中药行有了,如果是生元的熟地黄的话,用到六地可以,他们有六制熟地到九制熟地,价位不一样。生源的六制熟地就比一般药局的九制熟地要好。但是一般药局的熟地黄不要用,就是你去一般药局买药千万不要跟他讲说我要买熟地黄,那个吃下去噎死你也补不进去,没有用。像现在有些很好的方比如八味肾气丸(地黄丸),用的都是很烂的一制一晒的熟地,根本吃下去补不进去,一直在乱上火,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一吃八味肾气丸就上火,我说你吃哪个牌子的?就是地黄不够好的时候,这个药不能到。所以要挑好一点的。 这个汤也不怎么好喝啦,有鹿角胶加上地黄,喝起来像红烧肉的味道,有点恶。学生问:“我煮的那个黑豆有一点点发芽,加核桃,喝起来,那个黑豆有一个味道”是你发黑豆,臭掉了吗?学生:“有一点点味道,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之少阳病四大主证特点总结

JT叔叔伤寒论偷偷教之少阳病四大主证特点总结... 第一個主證,是往來寒熱,如果我們現在是葛根湯證,葛根湯證的脈是什麼?太陽、陽明之間,脈是浮而長,然後覺得有點怕風、又覺得有點出不了汗,覺得皮膚表面有點燥熱、渴渴的──這是葛根湯證。在葛根湯證的情況下,又覺得:「怎麼感冒到現在,有種要燒不燒的感覺?到底要不 要發燒啊?」這時候就可能是少陽了,這時候可能葛根湯就吃不好,要吃小柴胡湯才會好。這個主證是這樣在抓的,也就是在一個覺得自己在感冒的前提,發現自己的體溫不穩定,早上起來覺得三十八度半要請假,到了中午覺得也還好啊,變成三十六度半,到了辦公室發現又變成三十八度半──這樣的往來寒熱。這是第一個主證,因為少陽區塊牽涉到人的體溫調節中樞,所以體溫會處在一個「燒一燒又不燒、燒一燒又不燒」的狀態。事實上,我們也可以說,人的免疫功能要不要啟動,這個開關也是少陽區塊在管的,當少陽經這條經有病的時候,它自己也搞不清楚狀況,變成打一打又不打、打一打又不打,所以我們要從這些細節,去注意我們的身體到底有沒有「往來寒熱」,或是感冒的時候有沒有覺得 早上起來上班上課,到了下午開始發燒,回到家又退了,而第二天又如此……這個時候就是少陽了,但是其他症狀可能是指向完美的桂枝湯證、麻黃湯證,可是都吃不好。第

二個主證是胸脇苦滿,我們都知道,張仲景的「滿」,都可 以唸「悶」,那胸脇苦悶這件事,我們之前已經講過要怎麼 摸怎麼摳了,它可以是側面不壓也有痛的感覺,或者摸了、壓了有痛的感覺,或者是按得到淋巴有突出一坨一坨,或者是都沒什麼感覺,可是從肋骨下往裡輕輕一摳就有痛的感覺,這樣都算。如果感冒的過程中,有這些感覺出現,就要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少陽證,如果有其他的少陽證的話,那就要吃柴胡湯了。下一個主證是「不欲食飲」,這是怎麼 樣一個狀況呢?其實我們少陽區塊的氣鬱結的時候,大概都是悶在我們身體偏側面,身體側面的氣,要說是膽氣也對、三焦氣也對、肝氣也對,我們一般所說的疏肝解鬱、肝氣鬱悶的氣,跟少陽病鬱悶的氣,其實是差不多的東西,所以我甚至沒辦法說得很清楚,怎樣是肝生了悶氣的氣,怎樣是少陽病的氣。大概而言,一般的假設是:人體的氣有一個網絡,用形而上的觀點看三焦的時候,會覺得三焦就是人的身體裡一個氣的流動的場域,這個場域是從膀胱、命門那個地方有能量升上來,然後經過所謂的三焦,匯聚在人的胸口,變成胸中大氣,胸中大氣凝聚到夠了,再透過肺的肅降的力量,然後從人的身體前面走到腳,這個降下來的氣的流動叫作「氣街」。所以在古中醫經典裡,有句話說「三焦,其腑 在氣街」,三焦裡的氣,跟氣街的氣是一對的──三焦是相對 的陰,氣街是相對的陽。正常來講,腎臟的氣,有一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