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的实践与探讨

肿瘤治疗的实践与探讨
肿瘤治疗的实践与探讨

肿瘤治疗的实践与探讨

张建明

一、中医治瘤的历史

人们习惯把肿瘤疾病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尽管西医在良恶性的区分上有着不同俗称的学术概念的界定,但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我还是采用通俗讲法:良性肿瘤是泛指癌症之外的所有肿块类疾病,如甲状腺与乳腺结节或腺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血管瘤、肝肾囊肿等;而恶性肿瘤就是指癌症。两者基本相同的是都有结块(白血病等少数癌症例外)。不同的是恶性者除肿块外还具有发展快、破坏大而致命性高的毒性特点。而良性者则发展较缓、破坏性和致命性较弱而基本无毒性特质。在传统中医的历史上由于时代的局限,对癌症的治疗虽已有所触及,但对此病的认识尚远离本质,而主要归属于“症瘕”、“积聚”、“疮疡痈疽”、“痰核”、“噎膈”、“乳岩”和“骨瘤”等门类。在现存文献中看不到现在可以得到重复验证并对治癌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的成熟记载。但对良性肿瘤一般都已有了相对约定的治疗方法。从整体疗效上看,良性肿瘤中如甲状腺结节、乳腺小叶增生等的疗效还相对较好,但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脑垂体瘤、肝肾囊肿、神经纤维瘤、肝血管瘤等则疗效低弱,至于癌症则疗效更低。总起来看,传统中医由于历史的限制,不仅对癌症的认识远离本质,就是对不少良性肿瘤的认识也存在不少局限,故总体疗效是低下的。

二、中医治癌的现状

现代中医着力于癌症的研究大约始于50年代初期,当时对癌症既有毒性又有肿块的两大特性已有了基本认识,从而就在药物中寻找并筛选既能解毒又能消块的中药,这些药物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解毒的一大类,又分为以下三小类:一是带剧毒性的,如砒霜、马钱子、斑蝥、蟾酥、雄黄、硇砂、生半夏等;二是有清热解毒兼消块的,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漏芦、龙葵、菝葜、石见穿等;三是解毒兼散结的虫类药,如蜈蚣、全蝎、白僵蚕、天龙等。二是软坚消块的一大类,如海藻、海带、生蛤壳、黄药子、象贝母、夏枯草、生牡蛎、生鳖甲、冰球子等。三是培元扶正的一大类,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杞子、山萸肉、白芍、熟地、当归等。四是理气活血的一大类,如木香、枳实(壳)、香附、炒柴胡、川芎、赤芍、三棱、莪术、地鳖虫、红花等。治疗上大的原则是扶正祛邪,其主要依据是《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认为癌病是在机体正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意即人体正气(即西医所谓的免疫力)不虚则不会生癌,由此扶正祛邪的思想盛行。

现在的大多数医师都用着治法、药物与剂量都几乎相同的中药,一张方子中无非都是30克左右的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石见穿、或3-6克左右的蜈蚣、天龙等,再加一些常规的扶正理气活血软坚的药物。这样的药物蚊子喝了也权当喝凉水。诸位可以想想:化疗药的毒性可以把人摧毁,但依然难以灭尽癌细胞,而中药的这点剂量又岂能匹敌那般恶烈的癌细胞?更有浪用冬虫夏草、野山参、藏红花等金价之药以虚高医家身手。这种方子治疗癌症能总体有效吗?我明确告诉大家:不可能!而有些癌症病家因为喝了抗癌中药多年后,病情一直稳定,就误以为这是中药的效果。其实这类中药都是喝了稍比不喝好,但都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旧病不复发就根本而言不是中药有效之故,而是这些病人所患的癌病或是恶性程度低或是机体新陈代谢水平低,再加上饮食清淡、心态舒松等综合因素所致。但尽管如此,这类“两低”的病人中仍有不少在十年左右甚至三十多年后还是复发或转移了。

那所谓的民间秘方、单方有用吗?没用。癌症虽在古代也有,但限于历史条件,对此病的认识尚属肤浅,故不存在切实而普遍有效的秘方。如果何处何人有了秘方可以治癌,那一定早已名闻天下,无人不晓而长盛不衰了。现在有这样的事吗?如仅爆红一时而不能长盛的,一定没有真东西。如果你看到了所谓秘方中的药物,那就更无灵验可言了,秘方能让你看到吗?

迄今为止中医界在治癌的思路与方法上仍一直在扶正与解毒的两条轨道上行进。其间虽间有新论出现,但实质上都仅是标新概念而已。数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三、我的治癌历程

八十年代初,癌症还只是少见的重病,故一旦有人得了此病就会直接找大医院治疗。我在一个乡卫生院工作,自然很难接触到此病。1980年,当时我的准岳父得了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经化疗失败后由我用中药治疗。这是我开始接触并研究癌病的初始。随着疗程的延长,与我岳父同病的六位患者都相继去世,而我岳父却一直很好,这不仅增强了我的信心,同时也开始有了我治癌的小名气。但当我把治疗岳父之法推广给更多病家使用后,效果却很不满意。那时我已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剧毒性质之病,基本归属于“痈疽恶毒”,学术思想主要秉承传统“以毒解毒”的理论,于是希冀在诸如砒霜、马钱子、斑蝥、钩吻等这类剧毒药中找到出路。我认为非常之病一定要用非常之药。于是在备好了解毒自救药后开始亲口尝试这些剧毒药,以求有效但不致中毒毙命的最佳剂量。结果自己得了中毒性肝炎。病愈后再减量试验,直至确信安全后再在病家身上十分谨慎地推广应用。经过五六年的实践,虽然我用过了所有毒药,虽然无一人中毒,也无肝肾损害等

不良反应,但结果依然令人失望。心中十分苦闷,找不到出路。但由于善治疑难杂症的名声远播,故还是不断有癌症病人找我治疗,就又重拾信心再作努力。尽管那时我已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癌毒的概念,但因用药框架仍未跳出常规窠臼,故经临床实践后还是大败。信心再挫。那时狂称看百病的我却明示病家:除了癌症我看不来,其他什么病都看,可见我对治癌的信心已经丧失到了何等地步。约至七八年前,随着我长期临床的丰厚积累而所产生的对中医之道的整体开悟,以及在临床上对其他许多高难度疾病的大面积突破,就又开始了对癌病的着力研究。

治癌的新的突破口在哪里呢?真是朝思暮想,久萦心头。某一天在总结医案时灵感忽至,我想到了一起奇特病例:八岁女孩发病的主要症状是四年来每日高热伴关节红肿剧痛,几年中天天发作从无间断,服用大量激素仍不能控制。看了许多中西医生都说病属免疫系统,但不能确定是何病,就只好长年用激素和退烧药维持。虽然我有着丰富的治疗各类疑难杂症的经验,但疾病之凶之重也使得初治阶段的疗效不理想。在久思确定辨证无误后就断定问题在于剂量的不够。于是就开始对清热解毒的主药剂量不断增加(黄芩用到1500克,黄柏300克,生山枝400克),随着剂量的不断累积,疗效终于出现了明显提高。最后全部停用西药而愈,已恢复上学。从此案例中我得到了一个事后看来是异常重要的启示和经验,即以前中医不能治疗的不少疾病,除了有些是由于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还存在误识或尚不明晰或未因天变人变药变食变而相应作出应变外,还有不少是属于用量上明显不足所造成的。于是我把自己发明的“大方峻量法”移用于乙肝等顽症的治疗上。乙肝的主要矛盾在于病毒量的持续复制,而对此病毒的清灭中医历来乏效。于是我想普通的感冒病毒、甲肝病毒可以治疗,乙肝病毒虽然根深难除,但在本质上终究也是病毒,既然其他病毒可除,那乙肝病毒理应也可以清除,困难只在于具体方法的突破。有理论说乙肝病毒之所以难灭,是因为其核心颗粒的外面有内外双层衣壳包裹,导致药物不能进入。世上哪能这样的道理:敌人可以进入和到达的地方而自己却不能?有生必有克是永恒的自然法则。现在不能攻克的疾病并非不存在攻克之法,而只是人类尚未想到并找到这把钥匙。三十多年无人可比的丰富临床使我坚信这一真理。对于西医的细菌或者病毒,在中医大多属于热毒、疫毒之门,故治乙肝仍应以清热解毒为法,这一原则应该仍是正确的。以往乏效不在治法和药物上,而在剂量、疗程和起效的速度上。非常之病还需非常之量与非常之时(疗程必须长)。于是我把清热泻火解毒的如黄连、黄芩、黄柏、野菊花、连翘等药的剂量予以峻量使用。结果通过四年左右的坚持治疗,在清除、减少乙肝病毒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之后我又将此法移用于各种慢性肝肾疾病、类风关、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炎、白塞氏病、HP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红斑狼疮等病种上,临床也都取得了领先于常规的疗效。既然这些人类顽病之毒都因峻量应用而都获得了可喜进步,那么难道唯有癌毒能例外吗?我当然也是不相信!于是就把清热解毒峻量法移用于癌症,再把虽兼具清热解毒与消块散结作用但实际力量都不强的,几乎所有医师都必用的诸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

石见穿等全部撤除,而遣以力量强劲、功效专一的药物分别担当。如解毒的就选择了黄芩、黄连、黄柏、山枝(皆取生品)、野菊花、紫地丁、连翘为主;消块散结的则专以海藻、海带、穿山甲、象贝母、生蛤壳、鸦胆子等,再辅用柴胡、枳壳、木香、香附等以理气;三棱、莪术、地鳖虫、水蛭、蜈蚣、川芎、赤芍等以活血;半夏、南星、白芥子等以化痰;泽泻、车前子等以利水。虚者就相应加上补药。有兼症者再随症治之。经过临床实践,终于取得了较传统疗法提高一步的效果,曙光从此得见。

四、我对癌症的认识

一)癌症形成的原因

1、“癌毒”即癌病病毒是形成癌症的根本因素。

九十年代初我就率先提出了这一概念,认为此毒都由外界直接感受或体内诸邪久积变生。

先说外受癌毒。是以饮食、空气和水为主,包括居住、工作和居家在内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全面不良而使机体直接感触了致癌物质。如食品中的含毒成分;蔬菜中的残留农药;不少西药中已知或未知的有毒成分;装修房屋墙地及家具材料中的苯、甲醛等化学物质;家电及手机的电磁、射线等各种辐射;有些化妆品、染发剂、衣服、饮料中的致癌物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物质虽都有标准控制而有基本的安全性保障,但如一样东西用长了,就会积少成多,况且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在接触着不止一种的致癌物质,这样毒性的聚合就会加剧,累积的速度就会加快。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已导致致癌物质几乎无处不在而防不胜防。

再说内邪变异。我们现在知道大多数肝癌都是由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发展而来的,而现在又知HPV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胃癌的病家大多有腺体萎缩或伴肠化生或增生或溃疡的病史,既然这些细菌、病毒可以经长期演化而变异为癌毒,那么其他脏器组织如长期存在的各种细菌、病毒或微生物的刺激自然也可逐渐演变为癌毒。还有增生性的慢性病变也有致癌的倾向,如胆囊、肠道、宫颈的息肉、乳腺和甲状腺结节、子宫内膜异位及某一部位的腺瘤等等。所有类似上述的病种出现后病家常常不予重视,而即使重视了西医也没有好的办法加以防止和逆转,日子长了,就慢慢向不良方向演变了。

2、正气偏亢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这是一个当今“崭新”的理论,这是一个许多人都没有正确认识的重大问题,需要重点阐述。

长期的治癌实践使我认识到:癌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癌毒,不仅不是正气(西医所谓的免疫力)虚弱所致,而恰恰大多是由于正气偏亢或亢盛而给癌病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可不少中医师却认为正虚是重要的发病原因,故扶正是治疗大法,这种误识是如何形成的呢?

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其实这是有失允当的。因为正气虚弱固然是各种邪气容易侵袭机体及其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但绝不是唯一的前提,更不是所有疾病尤其是毒邪炽盛类疾病的必备条件。

当毒邪具有传染性或虽无传染性但力量过强,或虽不强,但久积的数量足够时都可在正气即使未虚的情况下发病。如许多急性传染病的大面积发生,急性胆囊炎、胰腺炎,又如慢性病中的银屑病、脑溢血、高血压病、糖尿病、脂肪肝、痛风、乙肝、艾滋病、外科中疔疮痈疽之初中期等等。

更为严重失察的是:只认识到了正气虚弱是致病之源,而并未认识到正气偏亢或亢盛也是致病之因。因为人们多听说生病是人虚弱,而很少听说生病是因为免疫力偏强所致。可事实却证明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毒性为主的疾病恰恰正是由于正气偏亢所致。

任何东西都有个度,过度了都会出现偏差而为害。正气不是越强越好的。免疫力无疑是重要的,但“正气(免疫)决定论”则是错误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这些古训只是中医正邪观的一面。

而另一面,中医除了有“扶正即所以祛邪”之论外,还有“祛邪即所以扶正”的说法,而“气有余便是火”更是医人皆知的至理古训。之所以用“必”,只是强调正气的重要性而非绝对性。古代文献中常有用必非必、用一非一的写法,故不能印定眼目而死读。

在传统中医中某一命题的论述常由于角度的不同而有多种说法,如有了“补脾不如补肾”一说外,还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说,其目的其实都只是为了强调一点而非否定其他,这是历史传承中各代医家对经典的补充、发挥与创新的常有之事,而从来就少极端而多辩证。

谁见过病毒性感冒、急性甲肝、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类风关、红斑狼疮、银屑病等许多急慢性疾病主要是用人参等补法作为常规疗法的?其实百姓和医生也都知道,不少疾病是不宜吃补药的,只是到了自己生病时就给忘了。

可以设想:如果只要免疫力强盛了就可不生病了,那么中医也就不再伟大而变得十分简单了,因为只要扶正一法而抛除其他方法就可以了;医生也可不要了,生了各种病的人只要自己服用人参、虫草就可以了,这种事实上的不可能性所产生的对“正气(免疫)决定论”的否定可见是十分明确的。因此,对邪正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应作切合实际的正确理解方为妥贴。

那么,自然会有同志问:难道癌症中没有虚的因素存在吗?

有的。但我认为癌病中所表现出的虚症一则不是主要矛盾,二是即使存在也主要出现在发病过程中的中后期。而且这种虚证大多是由疾病中晚期时的癌毒和(或)肿块败坏了脏腑功能、消耗了人体正气或过度应用化疗所致,是因毒因药或误治或过度治疗而致虚。故此虚显然不能作为癌症是因虚所致的依据和证明,而“因实致虚”即病始于实而病后因此而虚的理论在古代即已并非异论。

请大家想想如下的事实:1)生癌的病家一般平时不生病或很少生病,甚至连感冒也没有,发病前给人的感觉都很健康;而平时虚弱为主的病家却较少生癌。2)老年人生癌后的发展速度与生存时间要比新陈代谢快的青壮年明显缓慢和延长;3)得癌后素食者的预后要比荤食大补者好。4)发达国家或城市中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不发达国家与地区。由此可见癌病的本质是以实为主的,得病的体质多为正气亢盛的阳热体质,即属五行中的“火”型体质。

我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不仅已被自己的临床所证实,也被西医的治癌实践所证明。有一个西医公认的常识是:在用性激素药物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同时,会增加子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几率。由此而可换言之:性激素水平高就有致癌风险。故现在西医针对部分与性激素相关癌病就用抑制性激素的药物以降低其偏高的激素水平。而西医的性激素就相当于中医的肾阳,要抑制它就说明其水平偏高或过高。故西医的目的与作用在中医而言,就是泻火以抑制偏亢的生命活力,这可叫做免疫抑制法。中西医虽是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但大道都是相通的。这个规律不止癌症是如此,其他疾病也是如此。

说到这里,自然又有个问题需要解释了:

既然说老年患者的发展速度慢而生存期相对较长的原因是由于其免疫力低弱,那按照我的理论正气薄弱之人是应该不会再得癌症了。不是的。因为,一、老年人中有少数病家的体质十分火热,甚至比青壮年还甚。故看问题不能仅限于年龄,而要因人而异。二、火热偏胜与元气不足并非同一概念,气虚或阳虚证之人照样可有热毒之证。三、癌病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累积过程,故从时间而言,一则老年人的成癌过程大多是在其阳热亢盛而元气未虚的那个阶段中,而就诊时的诸虚是在癌症已经形成之后才出现的。二则其机体假如确实一直虚弱,但以其生

命的时间已长,故已触生的癌细胞的积累时间也长了,也就因此而可量变达到质变了。因此阳热不盛或阴弱之人也会生癌。有了癌细胞后是否发病,除了体质因素外,还要视其所感触癌毒的力量强弱以及癌细胞积聚的数量是否已经足够。我讲癌症体壮火热者多,这是常态,而体弱偏寒者也会得,这是少数的异态。

根据我的经验,癌症一旦主要用补法了,只有两种情况是合适的:一是化疗后出现了骨髓抑制;二是病已至末期而不能挽回仅事人道了。故病的初中期就单纯或主要应用补法肯定都是错误的。

根据上述癌毒性热及患体阳热的理论,我在临床中就峻用大苦大寒之药,目的是在解毒的同时要把偏亢过亢的免疫力打下来,要使机体属于虚弱状态。机体虚弱了,寄生在身上的癌细胞就会缺乏营养而生长发展的速度自然减慢萎弱了。所以,我会把这道理跟病家讲清楚:治癌要分两步走:第一步集中全部力量坚决把癌细胞的发展态势打下来,第二步再恢复体力(这一过程也是长期的)。因此,服药后出现人虚乏力是治疗的需要而并不是坏事,要请病家理解并配合。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中国内科肿瘤学之父的孙燕教授的首先倾力解毒,之后再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重建和恢复免疫功能的理论与实践,与我已行的思想和实践正好不谋而合。要明了的是:化疗药致虚与我中药致虚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被动的因毒而虚,而后者是主动的调整而虚。其实西医化疗以解毒的理论是对的,只是由于在实践中药物无法从本质上避免破坏性太大以及容易产生耐药性的弱点无法克服,才导致了难以在根本上突破的困难。

我在治癌中还常用峻泻排毒法。病势急重而体质尚实者,就在治疗之初用泻下法。因泻而体力不支者(只要不出现虚脱),可结合西医的营养支持疗法。病势尚平稳者,则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间歇排毒法,泻下的尺度只以病家可以耐受为度而不以次数多少为准。一般为一至二周泻一次。这对排解癌毒十分有益。

3、心理失衡是促发加重癌症的重要因素

天生性格忧郁或遇事而长期情绪忧郁紧张都会导致心理压力过大。而情绪忧郁紧张会破坏阴阳平衡、扰乱脏腑气机、损伤脏腑精气。久郁愁思既能生火,又会导致气血流通发生障碍而生痰生瘀从而为邪气的积聚生长提供条件。不良情绪在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的发展和疗效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癌症形成的机理

简括而言,癌症的形成主要关涉三大原因,即癌毒、体质和情绪,而其中以癌毒为核心,其余两个是促进因素。癌细胞产生后,大多并不是马上就得癌症的,

它需要一个量的累积过程。机体自身的条件就成了癌细胞发展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而这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体质的偏热(火)或过热(火)。其形成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持续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得气候变暖而使机体易燥易热易火。二是患者天生体质属于五行中的火型。三是改革开放以来食谱由过去的以素为主而转为以荤为主,而油腻辛辣在中医而言则会造成湿热、热毒,也即《内经》所谓“高(膏)粱之变,足生大丁(疔)”。四是体内的各种邪气积滞久了皆可成毒化热,刘河间的“六气皆从火化”确为卓见。《黄帝内经》中有著名的“病机十九条”,其中归涉热与火的就有九条之多。而《内经》二千多年前的成书年代的气候要比现在寒冷得多,可见单纯虚证以外的许多疾病即使在古代也都与火热有关。之二就是多思多愁不仅易使气滞,还容易变生火症。一切毒症之初中阶段不论急性还是慢性的都起始与旺盛于热火,而感触或变生的癌毒,就在机体内外环境皆热或火的环境里加速发展。故癌毒是病机的核心,而气滞血瘀痰积既可是致病的辅助因素但更是病理产物,都只是病机的从属部分。有人偏面夸大运用软坚类中药的效用,这是不识病根所致。良性肿瘤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单纯重用软坚药,于大多数病例是无效的。为什么呢?就是只顾及了此病之标而未及其本,根子也在于火旺。故正确的治法也应以清泻肝肾之火为主再兼以软坚。至于气血阴阳诸虚及水饮停聚则是病至晚期的病理结果,而皆非基本病机。不论机体存在再多的病理因素,只要没有癌毒的产生与积聚是不会生癌的,故能否清除或缓衰癌毒是治疗中能否在整体上取得成败的关键所在。

五、我对治癌的创新

我认为中医治癌要有大的进步,就必须要在以下三大问题上有所突破。一是治病模式;二是剂量;三是起效速度。

一)辨病与辨证

中医的治病模式一直以辨证为主,这固然是中医的特色与标志,从其历史来看也合乎自然,但它不是中医的全部和终极。在《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实际上辨病论治就渊源有自。只是由于历史的诸多客观原因而使辨证强而辨病弱了而已,但说辨病就不是中医的,那是天大的误解。

尽管中医治癌的总体效果不好,但纵观数十年来的总体脉络还是呈现出客观上以辨病为主的趋势。那自然会有一些业内外的同志会提出质疑:辨病了就不是失去中医特色了吗?为什么以辨证为主而治癌成功的案例仍然时见报道呢?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医治病模式究竟以辨病还是以辨证为主,以及在某一病的具体治疗中两者是何种关系的问题。我认为这其实是个关系到中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学术问题(我将另文详述)。我对此问题的基本认识是:中医治病应以辨病为主结

合辨证,这是中医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简单而言,当某病可以用辨病治疗的即应以辨病论治之法,而当其在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新感邪气或人为干扰或病至末期等因素而使其病机出现了阶段性游离其基本病机的框架,或某病难以用辨病之法治疗时就以辨证论治之法。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共性的,疾病也是如此。不同的则是机体的个性差异,但差异再大,也不可能把病的共性都压过了。辨病侧重于病的共性,而辨证侧重于人的个性。故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才是既顾病又及人的最佳治疗模式。我治癌的辨治方式就是以辨病为主而兼辅辨证。需要强调的是,辨病绝非是对辨证的全面否定和抛弃,而恰恰是对辨证的升华。因为辨证治病虽然是以辨别证型为特点的,但辨病的病机也恰恰正是以辨证的形式和结果作为其基础和内容的。

至于依靠辨证也能治愈少数癌症的道理在于:由于个体禀性不同;病后发展态势不猛;对以调节机体功能为主的辨证方式较为敏感;辨证所定的证型正好与该病病机的证型相吻合,也不排除此类病家自愈功能较常人偏强等等。这就跟有些女性服小金丸、消癖丸或桂枝茯苓丸对小叶增生或子宫肌瘤会有效果而大多数人则无效的道理是一样的。真理是一定具有普适性的。也就是说:一个方法如是正确的,则应该可以在同类事上全面推开而总体有效。辨证在总体上不能杀灭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事实也是有力证明。个案的学术价值之所以低下,这就是一个重大原因。个案虽没有普适性,但其个别真理性却是必然存在的,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中医,其实道理即我上文所述。故结论是,辨证不能在整体上解决癌症的根本问题。

二)剂量必须超乎常规的重用。

关于中药的剂量,我在约20年前即因困于传统戒律而治疗顽症疗效低下的事实,就开始了大剂量的尝试实践。认为现在的中药由于大多已由古代的野生而变为人工栽培,不讲究产地、生长周期、采摘季节与时间、炮制不道地等原因,故药材质量已明显不如古代,而现代人的体质又由于营养得到明显改善而增强以及过用多用西药所造成的耐药性,好比如人的盾变得更为坚厚而如药的矛却反而软弱了。故治疗古今同样的病,现在的药量在普遍性上是应该大于古代的。这一认识现在终于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

现在西医的化疗药物就其杀伤力而言是已经完全足够的,因为只要任其一直打下去,癌细胞是能被杀灭的。但问题在于因为在杀癌的同时对机体的破坏性太大,还没等到杀灭敌人而机体早已承受不住了。反观中药则对机体没有致命的破坏性作用,至于耐药性问题则可以通过药量递增法而予以良好解决,其唯一的致命不足就是杀癌力量严重不够。如果杀毒之力能够达到或者接近化疗药的水平,那治癌的效果不就可以明显提高了吗?中药的这一天生短处有无可能弥补?应

如何解决呢?我的办法是:用超乎寻常的剂量。

那么剂量大小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是药典的?古今名家的?都不是。久治疑难杂症的大量临床实践,使我坚信应用药量只以病情需要为最高原则的真理。该大则大,该小则小,一切随机而定。我早就一再指出:至今还攻不下来的一些顽症,除了有些是认识和诊断上确实存在问题外,还有一部分是辨证和用药都是正确的,就是因为剂量的明显不足所导致的。在辨证和用药都正确的前提下,疗效是取决于量的,故量是决定性的。那么,具体合适的剂量能有什么作为参考吗?有的。这就是异常的指标开始下降并不再反跳。能压住指标(控制病情)的量就是治疗需要的量,压不住就一直加。压住后反跳了,再加;直至持续下降了,才可递减。只是由此而带来了药费的明显上升,但这一缺陷现在还无法克服。

三)中药的速度问题

癌症一旦被检出,大多已处于中晚期,而此期的发展速度较快,好比从山上滚下的石头,越接近地面时力量越大速度越快。故如即使诊断和用药都正确了,但如起效的速度和力量赶不上病邪,则疗效依然难以实现。中医治疗顽重之病,都需要一个较长的疗程,原因就在于中药起效要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疾病的形成过程要大大早于症状出现的时候,且病家就诊时又因多种原因而已经较晚,再加上病邪不会等着我们追赶,故我们就面临着一个慢性的中药如何去追赶并超过一个已经远离并还在奔跑的敌人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只有采取好比红军强夺卢定桥时的急行军,以期药力在短期内快速积累而压过病邪。尽管我以用药峻猛而有名,但面对鸱张的癌毒依然显得明显不够。我在苦思后想出了一个“加急法”,即把两步甚至三步并成一步走,临床效果又见提高。但尽管如此,还是赶不上一些病家的病情发展速度。癌病的特点是形成过程长而且隐匿、发作时间短、发展力量强和速度快。因此如果中药开始起步并积累药力的时间短于至少的一年,一般多难以压住病邪。所以诚劝病家选择中医疗法一定要尽早!越早越好!至于发展太快、病情已恶、基础条件已差的病家就难以适应这种疗法而只能采取对症治疗的姑息疗法以尽人道之力了。

六、对西医治癌理论与实践的浅识

一)化疗能杀灭癌细胞吗?

对西医我是门外汉,只是因为自己一直在探索癌症,故平时对此病的信息一直广泛密切地关注着。《生活周刊》在2008年总第465期上刊发了“如何治疗乳腺癌”的一篇文章,其中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说是现在用于全身化疗的任何药物最多只能杀灭癌细胞的99%,而剩余的1%是杀不尽的。而这1%是既指单次

又指多次的化疗结果。故即使机体尚能承受的话,也不论你做多少次,总是剩下那永远杀不灭的1%。关键的问题还在于人的机体是肯定承受不住无限制使用化疗药的破坏的。

大家自然会问:那1%的癌细胞为何总是杀不灭呢?去年1月7日上海《新民晚报》发表的援引新华社香港分社1月6日的消息可能正是这一问题的答案。其核心观点是:“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发现,癌细胞能够从一种广泛认为不可逆转的死亡过程中存活……”。即现在西医认为在化疗后必定死亡的癌细胞事实上却未能被真正消亡。上海市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在与美国医学家的合作研究中也发现肝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凋亡抵抗。这可能就是现在采用的全身化疗在整体上失败的原因。尽管这种解释或许不是终极的正确解释,但大有可能是西医到现在为止的最新的合理解释。但不管如何,它至少证明了现在的化疗方法并非是杀净癌细胞的最佳方法。而我推测癌症患者体内自身吞噬能力的薄弱与肿瘤细胞抗凋亡能力顽强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肿瘤患者身上。

既然说癌细胞是难以杀尽的。但为什么有些病家却能在治疗后终生不再复发呢?其实这些病家,从医学的标准而言大多只是达到了临床痊愈,即从症状和体征来评判是好了,但仍未真正地完全痊愈。所谓痊愈,是指癌细胞被彻底灭尽了(这个医学概念病家大多是不明白的)。尽管如此,但因为这些病家的癌细胞数量已被降到了不足以再次致病的安全度之内,仍在增长的癌细胞需要一个重新积累而再次由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而这些病家每多又是新陈代谢水平偏低的体质,故可以在临终前也不再复发而一直带瘤生存。但这类病家就总体而言属于少数,故不能以少概全。

二)对化疗两种认识的看法

有人传说只要癌症病家做了手术或化疗,我就拒绝治疗,这是不正确的。我对西医的态度请阅《新民晚报》2009年10月3日“内心尊敬西医”一文。我认为作为医师是不应以自身名誉、学术身份及职业界别置于病家的生命与健康之上,病家的利益永远是做医师的最高利益。在包括癌症在内的其他目前还是不治之症的治疗上,中西医应该互相尊重取长补短。中西医都不是各自自己的,而是全人类病家的。彼此反对都不是应有职业素养的表现。我的态度是:盲目的过度化疗或放弃化疗都是不正确的。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出比化疗更优良的药物。尽管它不是最好的,但总比没有要好得多。故我对化疗的基本态度是赞成良性化疗,反对恶性化疗。所谓良性,就是在化疗时机体不遭严重破坏;所谓恶性,就是机体遭受了严重毁损后仍继续化疗。

恶性化疗造成的后果主要是骨髓抑制与消化系统的损坏,当然也有病家出现了肝肾的药物性损害。对癌症在总体上还治不好的事实其实大多数人都也清楚,可为什么在已见无效的情况下仍要拼命化疗呢?主要原因一则在于怕死是人的本能所致;二则是因为病人没有生癌的经历,故对一些中西医的偏面观点或者由于医学的无知而抱着先选择某种方案侥幸试试看的态度,但问题常常是等你试明白了再想回头时,时机也已丧失了。三是以为只要拼命坚持把疗程做完而癌症就可以好了,这除了不知现在西医在本质上还未能

达到攻克癌症这一目标外,还不知道机体过分衰弱了也是造成癌细胞更加疯狂肆虐而造成病情加重或广泛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更不明白导致扩散转移的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化疗药物虽有杀死癌细胞的作用,但由于它的毒性也可以导致二次癌的发生,即这类药既可灭癌也可致癌(治疗的正负作用相关难分,是包括化疗药物在内的许多西药的共性弊端,是西药发展至今依然存在的坚硬瓶颈)。二是化疗药还有个耐药性的问题。一旦耐药了,就毫无治疗作用而只有对机体自身的严重破坏作用。

相反,如果因为过度化疗的危害而主张一概放弃化疗也是错误的,而且这种错误的性质并不亚于前者。因为正确得当的化疗效果,一定比盲目的全面放弃要好。你盲目地放弃化疗,哪有其他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代替它且能真正抑制癌细胞?非此即彼,好走极端,历史证明从来就不是正确的选择。

面对强大的敌人而我们技术力量又有限时,智慧就显得非常重要。猛打恶打注定失败。但面对恶敌我们就把尽管不好的枪也扔了,结果也是失败。故我一直告诫病家:在癌症这类恶病面前,治疗之初的整体战略决策要比战术更具决定性。

最新循证医学-试题(完整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 2.系统评价 3.Meta分析 4.发表偏倚 5.失效安全数 6.敏感性分析 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是 A.系统评价 B.Meta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查找证据的医学 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3.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 E.专家意见 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相关性检验 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 6.发表偏倚是指 A.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B.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C.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 D.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 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 7.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A.文献库偏倚 B.发表偏倚 C.纳入标准偏倚 D.筛选者偏倚 E.英语偏倚 8.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A.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好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差 C.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D.Meta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 E.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越差 9.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 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 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10.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 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型加权合各 研究的统计量 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计算失效安全数

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

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 PART 01 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 1.定义 循证药学信息:以证据为基础的药学信息。 循证医学信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信息。 循证医学信息的特点: ①对当今浩如烟海、真伪混杂医学与药学信息去伪存真; ②方法:以组织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主体; ③手段: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实现高效准确的数理统计; ④目标:对社会人群的医学/药学效应作出客观评估,指导医药卫生决策与防治方案的制订。 2.要素、证据分类 (1)三要素 ①依据基础医学研究理论,以病人为中心的随机化双盲临床试验,找到更敏感、更准确的疾病诊断方法,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手段,以及更方便、更价廉的治疗研究方法来制定疾病防治办法。 ②运用临床医师积累的临床经验,迅速地对就诊病人的健康状况做出综合评价,提出可能的诊断以及拟采用的治疗方案。 ③针对每个病人对就医的选择,对疾病的担心程度以及对治疗手段期望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2)证据的分级 类别: A类:有良好证据支持。 B类:有较好证据支持。 C类:缺乏证据支持。 D类:较充实的证据反对。 E类:有充分证据反对。 级别: ①证据来自至少1个适当的随机对照试验。 ②证据来自至少1个未随机化但设计完善的临床试验; 来自队列病例对照分析研究(以多中心为佳); 来自多个时间序列的研究; 或非对照试验所得奇特结果。 ③证据来自以权威的临床经验为基础的意见、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的报告。 参考文献所提供证据的等级: Ⅰ档:文献提供了随机对照试验或一组随机对照的汇总分析,其样本量足以提示一个对大多数病人而言,其假阳性或假阴性结论风险不大的清楚明了的试验。 Ⅱ档:证据来自随机对照试验或一组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但样本量太小而可能得出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论,或者将其结果用于多数病人会不太可靠。 Ⅲ档:证据来自非随机化并行队列对比试验。 Ⅳ档:证据来自非随机化历史性队列对比试验。 Ⅴ档:证据来自描述性研究如个案报告、系列报道及临床事例。 3.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五步: 提出临床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证据、

肿瘤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

肿瘤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 王佩星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08生物技术 088316103) 摘要: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其发生、发展与复发均与基因的变异、缺失、畸形相关。人体细胞携带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症的基因治疗目前主要是用复制缺陷型载体转运抗血管生成因子、抑癌基因、前药活化基因(如HSV-1胸腺嘧啶激酶)以及免疫刺激基因。主要抗肿瘤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免疫、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The latest progress of cancer gene therapy WangPeiXing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088316103 foremen who 2008) Abstract: the cancer is a genetic disease, its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recurrence are associated with genetic variation, loss, deformity related. Human body cell carries oncogenes and tumor-suppressor genes. Cancer gene therapy is now primarily with copy DCF with carrier transport antiangiogenic factors, tumor-suppressor genes, before medicine activated genes (such as HSV - 1 thymine bases kinase) and immune irritancy genes. Main antitumor mechanism for: inhibiting tumor cell growth, inducing tumor cell apoptosis, inducing antineoplastic immune response,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umor cells to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of tumor cells to improve sensitivity, cut tumor cells to nutrition. Keywords: tumor, gene therapy, immunity, protocarcinogenic gene, tumor-suppressor genes 从本质上来讲,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其发生、发展与复发均与基因的变异、缺失、畸形相关。人体细胞携带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相互拮抗,维持协调与平衡,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衰亡进行精确的调控。在遗传、环境、免疫和精神等多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这一基因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导致肿瘤发生。基因治疗的策略有基因替代、基因修复、基因添加、基因失活,目前临床使用的最主要方式是基因添加。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分子靶点设计肿瘤治疗方案,具有治疗特异性强、效果显著、基本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优点。这种肿瘤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方案。 1.肿瘤基因治疗的历史进展 肿瘤、艾滋病、遗传病是困扰人们的三大疾病,对肿瘤的根治是人们一直迫不及待想要实现的愿望。

循证医学历年试题

循证医学2013试卷 名词解释 1.decision tree analysis 决策树分析: 2.relative risk reduction 相对危险降低度: NNT(number needs to treat) 3.likelihood ratio 似然比: 4.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阳性预测值: 5.number needed to harm 简答题 1.证据的评价有几方面?分别有哪些原则? 2.循证医学资源的“6S”模型具体是什么?如何应用其寻找和评价医学信息资源? 3.叙述随机对照试验的真实性评价 4.叙述证据的分级 5.叙述临床决策分析的要素 分析题

*数据不知道,勉强可以算算就可以了……看着办 (1)本试验的测量效应值是啥? (2)为何要做异质性检验?异质性检验的重要性? (3)本试验应用和效应模式?为何? *数据大概差不多,不是很准确 (1)血糖浓度诊断的一个临界值应该选择多少?为什么? (2)已知一个病人他患病率为30%,测其血糖浓度为125mk/ml,计算其检验阳性的可能性为多少? 循证医学2013-2014学年冬 名词解释 1.决策树分析 2.意向性分析 3.相对危险度增加 4.似然比 问答题 1.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有何异同点。 2.循证医学信息的“6S”代表什么?解释如何根据“6S”来寻找或确立医学信息。

6S: 研究---》研究的摘要—》综述---》综述的摘要—-》总结----》系统延伸: 5S:研究---》综述---》摘要---》总结---》系统 4S: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证据摘要---》证据系统 3.简述RCT研究治疗性证据疗效强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4.试述meta分析中敏感性分析和异质性分析有何联系。 5.试述治疗阈值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章节检验题与答案解析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一张章节测试题目 1【单选题】以下哪个要素不是市场经济中医方的要素?() A、医生 B、医药 C、医言 D、医规 我的答案:E 2【单选题】医学思维,就是医务人员围绕生命、疾病与()的多个系统知识与信息群,进行有目标的联系和理性认识的活动。 A、健康 B、治疗 C、医学行为 D、诊断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张孝骞院士曾说:“诊断还不只是医生本身的问题,还要借助于病人的()。” A、主诉 B、检查 C、疾病表现 D、协作 我的答案:D 4【单选题】患方就医思维有着明显的特征,即自我型、情感性和()。 A、权衡性 B、激进性 C、客观性D盲目性 我的答案:A 5【单选题】应用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须按照其医疗机构相关管理规定如实修改电子文档,以维护( )。 A、医方权益 B、医患双方权益 C、患方权益D医护权益 我的答案:B 6【判断题】在市场经济中,“医”的含义包括医生、医术、医药、医德、医院(法人)、医利、医规。 我的答案:√

7【判断题】医学思维表现为高度系统化、专业化、趋利化、信息化、知识化、社会化及人性化的神经元功能活动的综合理性认识过程。 我的答案:× 8【判断题】吴阶平院士认为,做一名优秀的医生需要具备三点: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精准的服务。 我的答案:× 9【判断题】广义的临床思维,特指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疾病的思维方式,是以患者病史、体检及实验检查等信息,同时结合医学知识及医生临床经验为主要依据,进行归纳和演绎的推理判断,确定出诊断结论和治疗方案的思维过程。 我的答案:× 10【判断题】病历书写是医务人员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工作记录的行为。 我的答案:X 第二章急诊室的沟通

循证医学复习资料

循证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循征医学(EBM)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2.系统评价(SR) 是一种综合文献的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的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的相关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合并,最终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3.Meta分析 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即Meta分析不仅需要搜集目前尽可能多的研究结果和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价,而且还需要对符合选择条件(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定量的合并。 4.发表偏倚 指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如果Meta分析只是基于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因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占多数,从而夸大效应量或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而致偏倚发生。 5.失效安全数 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6.敏感性分析 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方法对相同类型的研究(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含Meta分析),比较这两个或多个结果是否相同的过程,称为敏感性分析。其目的是了解系统评价结果是否稳定和可靠。 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是( E )

A.系统评价 B.Meta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查找证据的医学 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2.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B )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3.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D )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 E.专家意见 4.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B ) A.相关性检验 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B )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循证医学试题(纯选择题)

南医大独家分享,亲测有效! 1.关于循证医学,正确的是 年英国流行病学专家在其专着中正式提出此概念 B.即遵循事实的科学 C.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D.可建立用药人群数 年在英国成立英国CoChrane中心 2.关于循证医学的实质,以下哪种说法最为恰当 A.循证医学就是进行系统综述和临床试验 B.循证医学就是临床流行病学 C.循证医学就是基于证据进行实践 D.循证医学就是检索和评估文献 E.以上所有选项 3.以下所列循证医学的要素学中,作为循证医学的基石的是 A.临床用药技术 B.临床专业技能 C.临床研究证据 D.医师个人的临床经验 E.患者的要求或特殊选择和需要 4.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临床研究的可靠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 B.循证医学可以使患者得到最佳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 C.循证医学不包括医药师长期实践积累的临床诊治经验 D.循证医学建立在证据、医务人员的实践及患者利益结合之上E.循证医学结合具体患者采用有效、合理、实用和经济的治疗手段

5.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要素与证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个要素,五级证据 B.五个要素,三级证据 C.三个要素,四级证据 D.五个要素,五级证据 E.三个要素,三级证据 6.有关于循证医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循证医学是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B、循证药物信息多以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为主体 C、我国已经对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证的信息开始注明等级,分为五类三级 D、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用最新的、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患者 E、比较权威的循证医学的网站是Co-Chrane合作网 7.循证医学的基础是 A、流行病学、统计学和信息技术 B、临床医学 C、实验医学 D、基础医学 E、预防医学 8.循证医学的成熟期的标志是 A、经验医学 B、实验医学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及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疾病诊断步骤、临床思维方法和循证医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A型题】 1.某病人长期发热,皮肤、关节、心、肝、肾各方面都有病态表现时,下列哪种诊断可能性最大 ( ) A.风湿 B.结核 C.肝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肾脏疾病 2.下述哪项不属诊断思维的注意问题 ( ) A.现象与本质 B主要与次要 C.临床表现与主诉 D.局部与整体E.典型与不典型 3.一咯血病人,胸片示右上肺阴影,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 ) A.肺癌 B.肺炎 C.肺不张 D.肺结核 E.肺脓肿 4.下述哪项不属常见诊断失误的原因 ( ) A.病史资料不完整、不准确 B.体查不细致、不全面 C.医学知识不足 D.主观臆断 E.病人欠合作 【X型题】 5.常见的误诊、漏诊原因包括下面哪几种 ( ) A.病史资料不完整、不确切 B.观察不细致或检验结果误差

C.先人为主、主观臆断 D.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 E.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 6.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元论”原则 B用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诊断的原则 C.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然后考虑功能性疾病的原则 D.首先考虑可治的疾病的原则,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 E.见病见人的原则 7.综合的临床诊断应包括 ( ) A.病因诊断 B.病理解剖诊断 C.病理生理诊断 D.疾病的分型与分期 E.并发症及伴发疾病诊断 8.以下哪些项目是循证医学的应用范围 ( ) A.医疗管 B.制定卫生政策 C.卫生技术评价 D.指导临床实践 E.药物研究与应用 9.造成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因素有 ( ) A.年老体弱 B.治疗的干扰 C.医师的认识水平 D.主诉不清楚 E.器官移位10.诊断失误包括 ( )

《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13版

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是一门采用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学,使临床医学从经验提升到科学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临床流行病学是以病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解决临床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评价的一门方法学。 (二)编写依据:根据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中药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本科)教学计划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临床流行病学》第6版制定本大纲。 (三)目的任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按教学计划规定,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采用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学,使临床医学从经验提升到科学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临床流行病学是以病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解决临床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评价的一门方法学。其核心内容是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与评价。临床流行病学是从患病个体的诊治扩大到患病群体的研究,以宏观的角度对疾病病因学、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一系列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临床流行病学,可提高临床科研的选题、设计、误差控制及对研究结论的评价能力。为增强临床医学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及可应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的决策。 (四)课程编码:课程编码: (五)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数24学时,1.5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安排 小计(学时)讲授讨论实验临床见习 第一章绪论、疾病的分布 5 5 第二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5 5 第三章现况研究 4 4

临床思维与循证医学实践

临床思维与循证医学实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何权瀛 思考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思维无处不在。你对临床思维的理解是什么?如何在工作中运用临床思维来指导诊断和治疗活动? 一、临床思维: 导读:本文将从临床症状,检查,诊断标准和原则,治疗计划和预后结果判断等方面详细阐述临床思维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临床思维的普遍性: 临床医生在医疗实践每个环节,都会遇到或存在临床思维问题,包括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到实验室检查和某些特殊检查,以及确诊和鉴别诊断、制订临床治疗方案,以及其后的随访和讨论疾病预后。

询问病史的时,要考虑到根据每个病人不同情况,需要问哪些相关症状或主要症状,在此基础上有侧重有根据进行重要体格检查,发现重要的体征或体征的组合,在完成病史或者是体格检查以后,根据临床诊断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如X光检查等。

在临床实践当中如果不是自觉的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就会不自觉的盲目的进行临床思维,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盲目的医疗事件,如果不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就会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临床思维。 正确的临床思维的指导下,可以用较少时间花较低费用,病人遭受较少痛苦,达到一个比较好的诊疗效果。相反,在错误的临床思维指导下,盲目进行各种医疗实践,难免花更多时间,更多经费,病人遭受更多不必要痛苦,甚至走很多弯路,而依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造成病人的自残、死亡,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特殊检查等方面举例说明临床思维的重要性: 呼吸困难:了解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 从呼吸困难发生的情况来分辨: 我们还可以从呼吸困难发生的时效来对呼吸困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脑转移瘤的循证医学与治疗指南 申文江北大医院100034 恶性肿瘤脑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约20%~40%的癌症患者发生脑转移,尤其是好发生在肺癌和乳腺癌患者。临床、影像、和尸体解剖显示脑转移病例的一半是孤立性,另一半则为多发性。多发转移病灶,70%在幕上。脑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精神状态改变和限局性衰弱,大约一半以上病人有较明显症状。接近一半的患者有明显脑转移体征,如癫痫发作,10%~20%的病人有步态共济失调。 脑转移的预后因素 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一般都很差,最常用的预后分析系统是美国放射肿瘤协会(RTOG)根据递归分割分析(RPA)作出的分类。根据患者确诊时的年龄、有无颅外转移灶、体能状态评分(KPS),及原发灶的状况,将预后分为3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表1)。根据这个分析的结果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2.3个月~7.1个月。Sperduto等根据RTOG脑转移数据库的分析结果建议用新的预后因子,另用3个指数,制定出修订版的预后评估量表(Graded Prognostic Assessment,GPA),用影像因子(转移个数)、中线偏移、全脑放疗(WBRT)后的反应,将预后状况分为0-4分,分值升高说明生存状况改进(表2)。RTOG递归分割分析数据库认为,原发癌的情况对脑转移预后有明显影响;但对RTOG分级预后的评估量表的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1个,2-3个,或超过3个,对判断预后有价值。两个评估系统都未提及原发癌的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表1.脑转移瘤RTOG RPA分级 分级病例特点MST(月) 1 KPS≥70 7.1 <65岁 原发肿瘤控制 无颅外转移 2 全部其他情况 4.2 表2.脑转移瘤RTOG GPA预后评估分级 分值 0 0.5 1.0 年龄(岁)>60 50-59 <50 KPS <70 70-80 90-100 CNS转移数>3 2-3 1 GPA记分MST(月)病例数 0-1 2.6 143 1.5- 2.5 3.8 666 3 6.9 168 3.4- 4.0 11 102 GPA:预后评估量表(Sperduto,2008) 脑转移的病理生理学和疗效 在全部脑转移中,肺癌占30%-60%,其他原发癌包括乳腺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

肿瘤学最新进展

十年辉煌不寻常:抗癌药物盘点 2015-02-02 14:16来源:丁香园作者:shumufeng 字体大小 -|+ ASCO 自从2005 年公布首篇临床癌症进展报告以来,它见证了肿瘤学领域10 年来坚实而笃定的进展。10 年来,有超过60 项抗肿瘤药物获得了FDA 的批准(图1),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理解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系列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它们的问世改变了成千上万例难以治疗的癌症病患的现状。此类新型药物可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生长、存活或扩散所必需的特异性分子或分子簇。 图 1 这十年FDA 批准的抗癌药物汇总(2014 年截止至十月份) 十年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了TCGA 项目,它也成为此类项目中最早及涉及范围最广的一个。迄今为止TCGA 研究网络已经描绘出了10 种不同癌症类型的完整分子图谱。今天,TCGA 及其他大通量测序项目不断探索出宝贵的信息,将有助于通过一系列路 径改善患者预后,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成为可能,研究还发现了新的癌症驱动基因异常,这些基因可能成为新药的靶点。 经历了数十年的稳步发展,抗体免疫治疗领域终于在近年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重大成功,它首先发生在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其后一系列其他癌症类型,包括肺癌的最常见类型等也获得进展。此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患者人群经新型疗法治疗后生存期出现了显著的延长,近期一项长期研究提示抗体免疫疗法在完成治疗多年后仍对肿瘤生长产生作用。

另一种免疫疗法致力于重组自身的免疫细胞以攻击肿瘤细胞,它对于特定的血液肿瘤以及一 系列实体肿瘤同样表现出色。过去的十年间首款癌症疫苗也得以问世(宫颈癌Gardasil 疫 苗)。探索其他类型癌症疫苗的试验也正在进行中。最后,大规模的筛查研究带来了新的重要证据,表明对于一些常见癌症如肺癌、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可推进筛查实践。 靶向治疗迅速发展 最近的十年间,我们看到由FDA 批准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有了稳步且迅猛的增加,远远超过新型化疗药物的研发速度(图2)。这期间大约有40 种新型靶向药物得到批准,其中许多都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极大地改善了许多癌症患者的预后。 图 2 近十年FDA 批准的抗癌药物类(2014 年截止至十月) 新型肿瘤饥饿疗法 首先介绍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这是一类旨在减少肿瘤新血管生成的药物,已成为许多晚期和侵袭性癌症的成功疗法。FDA 批准的此类首款药物是贝伐单抗,它在2004 年被批准用 于晚期结直肠癌,此后被用于某些肺癌、肾癌、卵巢癌和脑肿瘤。随后,其他血管生成抑制剂药物如阿西替尼、卡博替尼、帕唑帕尼、瑞格非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凡德他尼及阿柏西普相继被批准用于晚期肾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及胃肠间质瘤和肉瘤的治疗。EGFR 抑制剂:靶向关键的信号通路 肿瘤与血管 另一类主要的靶向药物旨在破坏细胞关键的信号通路,尤其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信号网络。其中一个通路被EGFR 蛋白所控制。首款EGFR 药物是吉非替尼,它在2003 年被批准用于NSCLC 的治疗。两年后,FDA 批准了第二款EGFR 药物西妥昔单抗用于治

循证医学_试题(完整有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循证医学 2. 系统评价 3. Meta 分析 4.发表偏倚 5.失效安全数 6.敏感性分析 二、单选题 1.循证医学就是 A.系统评价 B.Meta 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查找证据的医学 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2. 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3. .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A .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 .队列研究 C .病例对照研究 D .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 E .专家意见 4. .Meta 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 .相关性检验 B .异质性检验 C .回归分析 D .图示研究 E .标准化 5. .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A .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 .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C .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 D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 阴性结果的报告数 6. 发表偏倚是指 A.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 的可能性更大 B. 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 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 C. 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 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 D. 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 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 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 7.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A.文献库偏倚 B. 发表偏倚 C. 纳入标准偏倚 D.筛选者偏倚 E.英语偏倚 8. 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A .Meta 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好 B .Meta 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差 C. Meta 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D. Meta 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 E .Meta 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越差 9. .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 说明A .Meta 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 不够 B .Meta 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 C .Meta 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 .Meta 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E .Meta 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10 .Meta 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 A. 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型加权合各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06CB504602) Correspondence :Jian 2ping L IU ,MD ,Professor ;Tel :010*********;E 2mail :jianping_l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4351050.html, Editorial 专论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 刘建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21世纪临床医学强调个体化医疗模式,这种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分型和多核苷酸多态性)的发现以及新的医疗模式(生物2心理2社会2环境2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这与中医药数千年来的个体化辨证论治有不谋而合之处。循证医学时代对个体化医疗的理解和要求促进了对个体化医疗的实践研究,真正使外部研究证据、医生个人技能和经验与患者的价值观和偏爱有机结合,做出明智、合理的医疗决策。本文论述了个体化医疗的含义以及中医的个体化诊疗特征,就循证医学时代如何开展个体化诊疗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医疗模式;个体化医学;辨证论治 Liu J P.J Chin I nteg r Med.2009;7(6):5052508. Received April 13,2009;accepted April 24,2009;published online J une 15,2009. Indexed/abstracted in and f ull text link 2out at PubMed.Journal title in PubMed :Zhong X i Yi J ie He X ue B ao.Free f ull text (H TML and PDF )is availabl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4351050.html,.Forward linking and reference linking via CrossRef.DOI :10.3736/jcim20090602Open Access Evi de nce 2bas e d m e dici ne a n d i n di vi d ualiz e d heal t h care J ian 2ping L IU Center for Evidence 2Based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In 21s t century ,clinical me dicine moves toward a model of individualize d health care.The develop ment of the individualize d model is bas e d on the res earch findings of human genomics project including genotyp e and single nucle otide p olymorphis ms (SNPs ),as well as the new health care model ,that is ,biological 2p s ychological 2s ocial 2environmental 2spiritual.It reflects the ide a of p atient 2centere d care ,and corresp onds to the tra ditional practice of Chines e me dicine ,which a ddres s e d the individualize d therap y on the basis of s ymptom p attern differentiation.Howe ver ,the era of e vidence 2bas e d me dicine affords new meanings of individualize d he alth care and promotes the res e arch on the practice.The practice bas e d on evidence would happ en up on the inte gration of external res e arch evidence ,the exp ertis e and exp erience of practitioners ,and the value and preference of p atients ,s o the decision of health care will be cons cientious ,explicit and judicious.This as s ay des cribes the me anings of individualize d health care in different me dical contexts ,the characteris tics of individualize d practice in Chines e me dicine ,and prop os als for further res earch in practice. K eyw ords :evidence 2bas e d me dicine ; clinical practice p atterns ;individualize d me dicine ;s 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世界卫生组织(W HO )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个体化医疗的模式,反映了医疗卫生领域学科发展的前沿,在未来医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体化医疗也是传统中医诊疗实践的基本 方法。 1 中西医两种医疗体系下个体化医疗的含义 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对个体化医疗的理解不同。西方医学中,个体化医疗的概念最早于

循证医学考试题库(附有真题)

循证医学考试题库(附有真题)

1.关于循证医学,正确的是 A.1972年英国流行病学专家在其专著中正式提出此概念 B.即遵循事实的科学 C.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D.可建立用药人群数 E.1993年在英国成立英国CoChrane中心 2.关于循证医学的实质,以下哪种说法最为恰当 A.循证医学就是进行系统综述和临床试验 B.循证医学就是临床流行病学 C.循证医学就是基于证据进行实践 D.循证医学就是检索和评估文献 E.以上所有选项 3.以下所列循证医学的要素学中,作为循证医学的基石的是 A.临床用药技术 B.临床专业技能 C.临床研究证据 D.医师个人的临床经验 E.患者的要求或特殊选择和需要 4.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临床研究的可靠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 B.循证医学可以使患者得到最佳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 C.循证医学不包括医药师长期实践积累的临床诊治经验 D.循证医学建立在证据、医务人员的实践及患者利益结合之上 E.循证医学结合具体患者采用有效、合理、实用和经济的治疗手段 5.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要素与证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个要素,五级证据 B.五个要素,三级证据 C.三个要素,四级证据 D.五个要素,五级证据 E.三个要素,三级证据 6.有关于循证医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循证医学是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B、循证药物信息多以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为主体 C、我国已经对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证的信息开始注明等级,分为五类三级 D、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用最新的、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患者 E、比较权威的循证医学的网站是Co-Chrane合作网

中医肿瘤规范化研究与循证医学

世界中医药2007年11月第2卷第6期 ?理论研究? 中医肿瘤规范化研究与循证医学 林洪生+ (t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市宣武区北线阁5号,100053) 摘要中医治疗肿瘤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年来的广泛深入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如在放化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手术后的康复和降低复发转移,晚期患者的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都得到了认可。但也还存在一定问题。中医治疗肿瘤方 法的进一步推广,需要有中医肿瘤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实际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以中医治则治法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最优的临床证据作为制定的基础。它应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严格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估对 方案加以验证和优化,最终形成一份系统的、成熟的、规范化的治疗策略。目前,因为中医个体化治疗为多,临床数据分散,缺乏 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与结论。而要制定较为理想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或指引,需要循证医学的证据,多中心的随机化的研究结果。 中医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循证医学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并且逐步实施。随着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新的临床证据不断出现,但还需要不断充实、修正和提高。总之,经过努力,相信不久会有一个以循证医学为证据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出台,它的不断完善会推动新世纪中医肿瘤学的发展。关键词肿瘤,规范化,循证医学Stand缸dizedChine∞MedicalRes明rch on on00lo留andE、,id蚰∞-b鹪edMedid艘 “nHongsheng (G∞7移n靴n胁印i碰,蕊打螂eAco如阿旷吼i膦e般癌记olSc如,黜,眈彬昭100053) Abstract:Chinesemedicinehas a long historyofhaIldlingcancer,in recent yearsparticulady,has producedsatis每ingresuhsinsuchfieldsas attenuation andsynergiaforchemo,post-operationconvalescence,reducing recurrence 0r metastasis,andimpravingsuⅣival time alsoqualityof 1ife.Neve抽eless standardizedther印euticre西menisneces髓ryfor fmerp姗otion.Itis a system en舀neeringthat stans with therapeuticprinciple锄dmet}lod明dbasedon叩timalclinicalevidences.Asystematic,sencontained,staIldardizedtllera— peutic re矛men shallbet}le resuhofveri矗cationandoptiIIlizationbyri舀d砌domized clinicaltrialaIldsystemevaluationunderguidance 《evidence-basedme出cine.However,出ereislackofconvincingdata柏dresultsdue to individualized也er8pyaIld scanercliIliealda- ta. Suitable standardizedtllerapeuticre西men or guidelinereslllts f洒muhi—centered randomizedclinicalevidence8. Fortunately re- searchersofChinesemedicine are a-ware0fthe pmblemandgraduallytakemeasuresinthisaspect.With fmer developmentoftheory and technolo科,andincreasingclinicalevidence,we试Uhopefullywelcometheadvemof a evidence-basedst锄dardizedtlIerapeulicreg_ imen,usheringin a newera ofChine8eoncolog)r. KeyWords Cancer,Standardization,Evidence—based M础cine 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历代医家通过医案总结,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揭示其内在的科学价值。特别是近50年来,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愈来愈多的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所认可,目前已是中国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肿瘤的发展进程快,病因复杂,治疗中的掺杂因素多,中医中药的应用要求也十分严格,临床中如果应用不得法,常常会导致相反效果。为了减少盲目的、不恰当的应用中医药,制订规范化、指导性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而作为一个有指导性的方案最重要的是临床证据,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可以提供可靠的证据。 1中医药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 1.1 中医中药在肿瘤中的治疗作用:通过数千年来的 临床经验总结以及现代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中医中 药在肿瘤中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肿瘤放、化疗中应用中医药可以减少放、化疗毒性,提高放、化疗完成率,提高疗效。(2)肿瘤手术后的患者应用中医药不但可以促进康复,长期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控制肿瘤术后复发、转移。(3)对于不适于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包括晚期肿瘤患者,中医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4)在高危人群中用药,可以预防和减少肿瘤的发生。 1.2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中医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何时以中医为主治疗,何时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间存在极大的临床技巧,需要丰富 的临床经验和大量中西医治疗肿瘤的知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治疗肿瘤的中医师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医生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