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讲义--0301

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讲义--0301
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讲义--0301

第三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

1.家族影响在良好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其成年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一方面,个体的成年身高与父母的平均身高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度;另一方面,父母与子女身高的相关系数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提示遗传因素越在接近成熟阶段表现得越充分。该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等,也与家族遗传有关。据此,儿童成年时的身高可根据当时的年龄、身高、骨龄并结合父母身高等进行预测;女孩还可根据月经初潮年龄和初潮时的身高来预测成人身高。

2.种族影响种族对个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长度比例等影响较大。例如,在美国长大的日本儿童,生活环境与美国白人相近,但其腿长却低于同等身高的白人儿童,虽然他们的身高比同龄在日本本土长大的儿童高,但坐高/身高比值却无变化。东亚各国儿童的共同特点是,自婴幼儿开始骨龄一直落后于非裔和欧裔美国儿童,但在青春期阶段骨的干骺愈合速度却显著超过后两者。这种青春期骨龄成熟的加快现象,被认为是亚洲儿童成年身高矮于白种人的主要原因。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

(一)营养

营养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适宜的营养不仅能促进健康、生长和智力发展,而且对各种营养相关性疾病(肥胖、营养不良、贫血等)和成年期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的预防有长期作用。近年来我国儿童少年膳食营养水平显著提高,但钙、铁、锌、维生素A等营养素缺乏依然是突出的问题。

1.热能是由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类产能营养素提供。儿童少年每日热能需要量主要由个体的基础代谢率、活动状况和生长速度共同决定。不同发育期的个体热能需要量不同;进入青春期突增阶段者的热能需要量猛增,开始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瘦体重(肌肉)增长快,比同龄女孩需要摄入更多的热能。发育期儿童少年对热能供给量极其敏感,若热能不足,可首先引起体重下降,然后可出现身高增长缓慢或停滞现象;热能供给过多,可引起超重和肥胖。

2.蛋白质生长发育不但需要充足的蛋白质,且要求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发育期蛋白质供给量不足和(或)质量差,可导致生长迟滞,免疫功能低下,严重者出现消瘦、矮身材、贫血、性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迟缓等。牛奶含优良蛋白质和丰富的钙,奶中的乳糖可促进钙的消化吸收。儿童少年每天应摄入300~500ml牛奶。大豆也属优良蛋白质,且含量高。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多吃些豆类及其制品,也可增加优质

蛋白质的摄入量。

3.脂肪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不同类型脂肪酸的作用。“必需脂肪酸”可促进婴幼儿视觉器官发育、维持脑和视觉正常功能、保障青春期性发育。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出现皮疹等)以及神经和视觉方面的多种疾病。

孕期摄入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有利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提高婴儿认知功能发展,并对儿童记忆功能有长期益处。儿童神经行为问题发生可能与相对缺乏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关。必需脂肪酸过多摄入可使体内的氧化物、过氧化物等增加,同样对机体可产生多种慢性危害。

由于膳食中饱和脂肪酸有升高血脂的作用,而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脂,建议以植物油为主,并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量。可适量食用核桃、芝麻、花生、瓜子等坚果类,每周吃1~2次海产品,增加必需脂肪酸和磷脂的摄入。

4.碳水化合物是身体主要能量来源,对保障身体发育、维持大脑功能有重要作用。碳水化合物体内消化产生的葡萄糖,是脑细胞唯一能利用的能源。若摄入不足,可出现记忆力下降,头昏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体重下降等。早餐中应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为上午紧张的学习提供能量。膳食纤维能增强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并有降血脂、控制体重等作用。全谷粒、粗粮、杂粮、蔬菜和水果等都是膳食纤维的来源。儿童少年应每日摄入300~500g粮谷类,经常吃些粗粮和杂粮,多吃水果和蔬菜。

5.维生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维生素种类多,绝大多数需要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可引起代谢紊乱,出现该维生素缺乏症。

①维生素A对维持正常视觉功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分化发挥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暗适应下降,引发眼干燥症,造成生长发育停滞、骨发育不良、牙齿发育缓慢,甚至影响免疫功能。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每周应摄入1~2次(尤其是羊肝)。深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每天应摄入200~300g深色蔬菜。

生理功能

视觉:视紫红质

免疫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上皮完整

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膜表面糖蛋白的合成

抗氧化

抑制肿瘤

缺乏:暗适应能力下降;干眼病;夜盲症;上皮角化、干燥、增生;免疫低下;发育迟缓

②B族维生素、叶酸和生物素等,主要参与能量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维持,是促进身体和智力发育所必需的神经营养物质。

③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和神经递质合成,促进铁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预防疾病、保障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④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加速钙沉积于骨骼,促进骨骼、牙齿发育;缺乏维生素D会降低食物中钙的吸收利用,使骨密度降低,生长发育迟缓,并增加将来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户外活动是身体获取维生素D的最好来源。

6.矿物质钙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能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健康;钙摄入不足,可引起骨钙化不良,骨密度下降,严重者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骨骼变形。牛奶是补充钙质最佳的天然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虾皮、芝麻等含钙也很丰富。

生长发育中的个体,随着血液容量和肌肉重量的增加,对铁的需要量增高。青春期女孩月经中的生理性铁丢失,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贫血可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使学习效率和活动强度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和抗感染能力下降。应经常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全血、瘦肉、海产品、黑木耳、芝麻酱等。

锌对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儿童是锌缺乏的易感人群。缺锌表现为食欲减退,头发稀疏枯黄,体格和智力发育迟滞,伤口不易愈合,异食癖,免疫力下降等。贝壳类海产品、瘦肉、花生等含锌量较高。

碘缺乏是导致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的直接原因。青春期需碘量增加,供给不足易导致甲状腺代偿性肿大。海产品含碘丰富,儿童少年应经常摄入海产品。

(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运动使体力消耗,产热增加,分解代谢加速。同时在合理营养的支持下,使同化过程也加快,对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体育锻炼促进骨骼、肌肉生长的作用明显。运动可增加骨骼压力,改善骨小梁排列,使骨骼增粗、骨质坚实,并刺激骨骺,使身体增长。经常参加锻炼的儿童少年,身高往往超过不锻炼或很少锻炼者。运动中肌肉紧张地工作;肌肉开放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肌纤维逐渐变粗、弹性增加,肌力和耐力都得到提高。长期锻炼使关节韧带变得更坚韧、关节灵活性增强。

锻炼时心脏负荷加大,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长期锻炼可促使心脏容量增大,心肌增厚,静态心率减慢,心功能提高。

运动时耗氧量增多,肺通气量、肺活量显著增加,长期锻炼可使呼吸肌发达,呼吸功能增强。运动能有效调节内分泌系统,使生长激素出现类似深度睡眠中的脉冲式分泌。运动是控制体重、调节身体成分的重要手段。

(三)疾病

各种疾病都可能影响生长发育,但影响程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所累及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病程的长短,有无后遗症等。

1.发热是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是机体抵御外来侵害的本能反应。儿童常因感冒等原因发热,只要治疗及时,不引发各种并发症,不会影响生长发育。但持续高热可导致机体功能失调,使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营养吸收障碍,可引起生长速度减慢。持续频繁的高热惊厥,发作次数越频繁,持续时间越长,日后发生智力发育迟滞的几率越高。

2.蛋白质-热能摄入不足是影响生长发育的最常见原因,表现有消瘦、生长迟缓两类。

3.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道溃疡,腹泻,原发性和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急、慢性肝炎等,降低膳食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4.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血吸虫等,均可导致营养不良或贫血,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

5.地方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等都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地方性克汀病和亚临床克汀病患儿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性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氟中毒影响骨骼发育,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等,导致生长发育减缓或停滞。

6.遗传性疾病导致生长发育受阻。如唇裂、腭裂等严重影响患者对食物的吞咽及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营养缺乏。先天性心脏病(尤其青紫型)可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全身组织缺氧,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唐氏综合征患儿智力、体格发育指标低下,骨发育和性发育延迟。先天性代谢异常(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都可引起生长发育异常。

7.慢性疾病小儿糖尿病、肾炎、风湿病、结核病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对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

8.不良社会心理因素会阻碍生长发育,使体格矮小瘦弱,影响免疫功能。

(四)生活作息制度

生活作息制度是影响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每天保证足够户外活动,定时定量进餐,有充足睡眠,会对生长发育和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在合理生活制度下,身体各部分活动和休息得到适宜交替,有利于生长发育。睡眠对大脑皮质功能的恢复最为重要;睡眠是生长激素脉冲性分泌的高峰阶段,儿童少年应有充足的睡眠,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越长。为保证儿童少年有充足、合理的营养摄入,在注意平衡膳食的同时,还应安排好进餐的数量、间隔时间等。体育锻炼是生活作息制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运动。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保证课间休息和文体活动时间,培养生活能力。

(五)气候和季节

地理气候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无法控制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迄今为止该类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尚难得到肯定结论。

我国历次全国规模的儿童生长发育调查都证实,生长发育水平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北方地区男、女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均值大于南方。从世界范围看,多数国家或地区的身高都是北高南低。

气候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居住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体重相对重,皮下脂肪层厚,胸廓前后径大,颈和四肢相对短;这种体型适合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赤道热带居民的体重通常较轻、皮下脂肪层薄、胸壁薄、颈和四肢相对长、躯干较小;这种体型适合在炎热环境中散热。这些都是千百万年以来人类对环境的长期适应性表现。

季节对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春季身高增长最快,3~5月的身高增长值等于9~11月的2倍左右;在身高增长较快的季节里,新的骨化中心出现也较多。体重增长的季节差异也很显著,9~11月增长较快,从9月到次年2月的增幅约占全年总增幅的2/3。月经初潮同样受季节影响,我国女孩的初潮较多发生在2~3月和7~8月。

(六)环境污染

在环境污染因素中,化学性污染的危害最直接、最严重。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对化学性污染物具有远高于成人的易感性,不仅阻碍身心发育,而且会引发各种疾病。

1.空气污染大气污染对儿童体格、生理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多。交通污染可阻碍儿童肺功能发育。对居住在空气严重受二氧化硫、硫酸、铝、铜、砷等飘尘污染的炼钢厂周边地区的儿童生长发育调查表明,污染区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对照区落后,尤以女孩突出。还有研究显示,由于大气污染使紫外线含量降低,污染区儿童的佝偻病发病率(3

2.2%)显著高于对照区(9.3%)。大气中PM10和PM2.5污染水平与儿童呼吸道炎症、哮喘的患病率呈线性关系。

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不仅导致儿童哮喘病发病率增高,且诱发血液系统疾病,影响智力发育。我国学者在一些城市调查发现,部分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高数十倍。北京儿童医院报道,90%以上的白血病患儿家庭住房曾在半年内装修过,造成这一严重恶果的罪魁祸首是有害气体甲醛。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造成儿童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后天心脏疾患的重要原因。

2.铅铅是环境污染物中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当前铅污染日益严重。儿童可通过尘土、墙壁、学习用品、玩具色漆、食物等途径摄入铅。铅是多亲和性毒物,能抑制体内很多酶的活性,干扰细胞的代谢和功能;铅中毒的靶器官是全身性的,尤其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最强。

儿童是铅中毒最易感人群,对铅的吸收率远高于成人,而肾脏排铅能力仅为成人的2/3,因此易滞留体内;微量的铅就可以抑制与血红素合成有关的一些酶类,影响血红素生成,导致许多细胞发生多种代谢功能障碍。铅可影响甲状腺素和性激素的合成,直接抑制甲状旁腺素功能,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代谢,阻碍儿童体格生长。儿童的血脑屏障不健全,铅容易通过此屏障而进入脑内,影响大脑皮质神经元轴突、树突和突触的形成,并选择性地蓄积、作用于海马部位,影响学习-记忆过程。

儿童铅中毒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淡漠或多动、记忆力降低、缺乏自信、眼手协调能力差、视觉和听觉能力下降、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低于同龄儿童。铅中毒的其他症状还有贫血、牙齿发育不良、肌肉发育障碍、四肢活动不灵活、身材矮小等。不同血铅水平与儿童的智力及身体发育水平呈负相关。因此,铅对儿童健康的损害无安全临界值,理想的血铅水平应该是零。

3.环境雌激素是一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体内可模拟内源性雌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或改变其活性,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出拟天然雌激素或抗天然雄激素的效应。

环境雌激素种类繁多,环境污染范围广,在大气、水、土壤、植物、人体和动物组织中均可检出。环境雌激素可通过食物链或直接接触进入人体,与相应受体结合,扰乱正常生殖、内分泌、神经、免疫等系统,从而对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肿瘤发生、神经系统功能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对环境雌激素更具易感性。自幼频繁、过量接触环境雌激素,将对男女生殖系统的发育和未来的生殖能力造成损害。

近年来,物理性环境污染物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危害引起高度关注。儿童少年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头痛、头晕、心慌、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期强噪声刺激下,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可产生功能紊乱或器官损伤。

电磁辐射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影响是:

①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射频电磁场可竞争性地结合神经细胞上的突触,干扰神经细胞的重新塑造过程;

②引发神经衰弱,特别是长时间操作电脑、上网等可导致头痛、乏力、嗜睡、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手足多汗等症候群,脑电波节律紊乱;

③影响视力,长时间接触射频辐射尤其微波,可导致儿童少年眼睛干涩感,视力模糊、下降,晶状体

产生点状或片状浑浊,甚至视网膜脱落,严重的因眼部肌肉过度疲劳痉挛性肌麻痹,而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失明。

(七)社会、家庭

人类生存于社会环境中,社会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不仅影响儿童少年体格发育,同时也影响心理、智力和行为发展。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生活学习环境等,并涵盖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质量、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亲子感情联结、个人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共同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是“社会经济状况”,该因素可完全独立于自然环境因素,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不断改善,儿童少年群体生长发育水平会逐步提高;反之,则出现群体生长发育的停滞或下降。在发展中国家,生长发育的城乡差异是社会经济状况影响的集中体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长发育的城乡差异在减少。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因素如生活方式、社区氛围、居住条件、饮食和行为习惯,父母的性格、爱好、对子女的期望和态度等,通过家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其中,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对儿童少年身心发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最大。

家庭环境测量是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衡量家庭质量新技术。该测量的基本假设是:来自家庭的各种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可通过对种类的归纳,以定量方式表示,成为对儿童认知-行为发展的预报因子。实践表明:这类量表可用来早期发现并检出预期可能发生认知、行为问题的高危儿童,并针对其儿童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措施。

【例题】下列不属于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的是

A.营养

B.体育锻炼

C.疾病

D.生活作息

E.家族种族

『正确答案』E

【例题】以下哪项不会引起性发育迟缓

A.下丘脑病变

B.垂体病变

C.处女膜病变

D.卵巢发育不良

E.甲状腺功能不良

『正确答案』C

【例题】关于季节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婴儿出生后1~2年内体重的增长无明显的季节差异

B.体重增加的季节性差异尤其显著,9~11月增加较快

C.身高增加的季节性差异不同于体重

D.以半年为观察单位,体重增加的2/3发生在9月至次年2月

E. 7~9月,身高增加最快

『正确答案』E

【例题】食欲减退,头发稀疏枯黄,体格和智力发育迟滞,异食癖等是何种矿物质缺乏的表现:

A.钙

B.锌

C.铁

D.碘

E.钾

『正确答案』B

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讲义--0401

一、生长发育调查 (一)常用的调查指标和方法 1.调查指标 常用的调查指标有以下几类: (1)形态指标:最基本的形态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是身体长度的重要指标,其内涵主要是骨骼,能为准确评价生长水平、发育特征、生长速度提供重要信息;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要卧位测量,称“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的重量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坐高表示头、颈、躯干的总高度,反映躯干发育。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反映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臀围、腿围和各部位皮褶厚度可用于评价营养状况。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大,应考虑对6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小儿测量头围。要了解青春期体态变化特征应测量肩宽、骨盆宽和上、下肢长度;要观察青春期性发育情况可询问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发生年龄,并检查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腋毛、胡须及喉结等的发育状况。 有些指标的测定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应根据人力物力条件及特殊调查目的选用,如要了解骨骼发育状况,常用手腕部X线摄片,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变化、钙化程度和干骺融合情况确定骨龄;利用水下称重法、双能X线吸收法等测定人体成分的变化,可较精确地判定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 (2)功能指标:儿童少年的生理功能发育与形态发育有所不同,生理功能发育变化迅速,对外环境的影响更敏感,受体育和劳动锻炼的影响大。常用生理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臂肌力等;反映呼吸功能的呼吸频率、呼吸差、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反映心

儿少分章节重点考试资料缩印版

名词解释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长(growth):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分乃至全身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和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变。 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的分化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变。 成熟: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度:专指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指标当时达到的水平占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生长发育可塑性:指人体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 生长发育指标体系:体格发育指标,体能发育指标,心理行为发育指标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为0~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三个鲜明的发展特征: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中小学生的三大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3.核心任务是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阶段性:婴儿0-1,幼儿前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5-12,青春期10-20 女孩比男孩早1~2年,青年期18-25。3.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平衡的。第一突增期:胎儿4个月开始至出生后一年,身长(胎儿中期4-6个月)体重(胎儿后期7-9个月);第二突增期;青春期(女9-11至13-15 男11-13至15-17); (1)突增期意义:1补充适当的营养2保证充足的睡眠3保证足够的锻炼。4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在时间进程上是不同的。(2)程序性:1头尾发展律(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上至下、由近而远) 2近侧发展律(瘦的精细动作,近-远,粗-细,简单-复杂)3向心律(童年期和青春期,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3)Scammon生长模式:1一般型:肌肉、骨骼脏器等,两次突增;2神经系统型:发育最早,一次突增,先快后稳;3淋巴系统型:发育最旺盛,一次突增,有升有降;4生殖系统型:发育开始最晚,一次突增,先慢后快。5.子宫型:子宫,肾上腺发育在出生时较大,其后迅速变小,青春期开始前才恢复到出生时的大小;其后迅速增大。(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1生长轨迹现象:在外环境五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其中遗传基因起关键作用;2赶上生长:因某种因素生长发育受阻的儿童,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3生长关键期:生长关键期是器官和组织的快速生长期,此时受到干扰,常导致永久性的缺陷和功能性障碍。 体能:是指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能力。(体能发育过程的不均衡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性别特征) 体成分(身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化学生长的范畴。(体成分的两成分模型由体脂重和去脂体重) 青春期(adolescence):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的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青春期的年龄区间为10~20岁,WHO把青春期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1.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2.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3.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女性青春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0~18岁,男孩为12~20岁。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体格生长加速,以身高为代表的形态指标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2.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趋成熟;3.内分泌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4.生殖系统功能发育骤然加快,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5.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使两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更明显;6.青春期心理发展骤然加快,产生相应的心理-行为变化,可能出现一些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 青春期发育类型:早熟型(盆宽窄肩的矮胖体型,突增维持1年左右)、晚熟型(瘦高,维持2年以上)、一般型(介于二者之间,维持两年左右) 矮身材:身高低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的第三百分位P3。垂体性侏儒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生长迟缓、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生长迟缓。高身材指个体的身高高于其性别年龄相应标准的第97百分位数以上。按原因分:家族性高身材、体质性生长发育加速、巨人症。 性早熟(sexual preiocity):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一般指男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活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一般分真性性早熟,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启动引起;假性性早熟,多因性腺或肾上腺皮质肿瘤等导致性激素分泌过多,环境污染物种的激素成分,外源性性激素药物,含性激素制剂的不当应用也可引起;部分性早熟,患儿仅有某一方面的单独提前发育现象、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体质性性早熟,女孩8~8.5岁前出现第二特征指标一项以上发育或10岁前来初潮男孩9~9.5岁前出现睾丸增大或阴毛生长,本质上属健康人群。 青春期性发育障碍(delay puberty):一般指男童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童13岁未出现乳房发育为判断标准。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其中前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后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该潜力的正常发挥,决定发育的速度以及最终可达到的程度。①遗传因素: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如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是遗传影响的具体表现,身高、 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都与家 庭遗传有关,种族影响对个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 的长度的比例等作用很大;双生子研究。②环境因素: 1)营养2)体育锻炼3)疾病4)生活作息制度5) 气候和季节6)环境污染7)社会家庭因素。 双生子研究:MZ同卵,DZ异卵 遗传度:是衡量遗传、环境因素各自对表型性状总变 异相对作用大小。越接近1,遗传作用越大。 生长发育调查方法含义以及特点:1)横断面调查; 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 对象对某几种指标的一次性大标本调查。特点:通过 其,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资料。在一个较大地区范 围内通过调查得出某项指标的正常值,建立该地区儿 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标准;也可将本地区本人群的调查 结果与其他地区人群结果作比较,以了解本地区儿童 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并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少年保 健工作效果依据;对同地区同人群的连续多次调查, 可比较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长期趋势。调 查规模达时间短,需较多测试人员,调查前应该有详 细的计划严格的人员分工和测试程序,调查项目不宜 过多,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对所 处的内外环境属性有明确规定2)追踪性调查;是一 种动态观察,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对象,在较长一段 时间内进行的定期,连续多次的调查,观察儿童少年 的生长发育动态。制定生长速度正常值,揭示生长发 育规律性,系统深入的观察分析某些内外因素对生长 发育的长期影响。调查对象自始至终是同一组人群, 故反应的生长发育规律较横断面调查更加准确,更能 确切的反映人群或个体的生长速度。费时长,调查中 人员和对象都容易流失,从调查开始即应采取措施保 证其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样本流失。尽量使用同一 型号的测试器材,技术标准保持一致,使前后结果有 可比性。3)半纵向调查;将横断面和追踪调查两种 方法混合,克服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研究样本易 流失的缺点。节约时间和工作量。只具有部分的追踪 性质,获得生长发育速度是近似的,将会出现两组不 同对象的重叠,产生差异,需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修 匀。 生长发育的评价的实际意义:1.了解个体、群体的生 长发育现状,处于什么等级、发展趋势如何;2.为评 价遗传--环境影响因素,考察学校卫生工作实效、开 展保健干预提供依据;3.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 生长发育评价既针对个体也针对群体,由生长发育水 平、生长速度、发育匀称度(指标间相互关系)和体 质综合评价报告等四类内容组成。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一:等级评价法和离差曲线图法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二:指数法:利用数学公 式,根据身体各部分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 连,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身高坐高指数:根据人体 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从纵截面角度反映体型,分 为长躯型、中躯型、短躯型(坐高cm/身高cm*100%); 反映生理功能指数:身高肺活量指数和体重肺活量指 数=肺活量/身高或体重;BMI营养状况指数。三:Z 分法:Z标准差法,是一种特殊类型离差法。它不以 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而是以中位数为中心,将资料 从偏态分布大体转换为正态分布,再取+-1Z、+- 2Z、+-3Z为界值点,建立正常值。通过正态转换过 程,实测值即被转换成Z分,由此确定发育等级。四, LMS法:三大优势:1.对百分位数法、Z分法既沿袭 又修正。2.只要使用的样本量达到要求,所制成的正 常值或标准课精确到个位。3.各相邻百分位数值间不 会出现交叉、颠倒或重叠,从而使所定正常值或标准 的精确性显著提高。五:发育年龄评价法:是指用某 些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指标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水平及 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发育状况。(四 种: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齿龄,骨龄) 心理卫生(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 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一切旨在改善心理健康的措施, 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对儿童来说, 就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健全性格、提高儿童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精神方面的各种问题) 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心1.智力发展2.情绪反应 适度 3.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相符。4.行为协调,反 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6,个性的稳 定和健全 心理障碍: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偏倚称心理卫 生问题,若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超过相应年龄的允 许范围,称心理障碍。(20%) 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主要有: 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力 差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初入学儿童。注意 有些属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出现的暂时性适 应不良。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是以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过度活动、学习困难为特 征的综合征。通常起病于7岁之前, LD学习障碍:是指学龄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写、表 达、推理、计算能力等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特殊性障碍,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 碍、非特定性学习障碍等。) 2、情绪问题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恐怖。(焦 虑指突如其来出现的、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若 经常反复出现,已形成儿童焦虑障碍,是儿童期最常 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强迫行为:指儿童以强迫观念和 强迫动作为主,伴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类症候群。 恐惧:当参与某项活动或面临某种情景式产生过分强 烈、持续的紧张、恐惧和回避情绪。心境障碍:又称 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经高涨或低落 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 变。)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撒谎、攻击性行为。 4、 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口吃、遗 尿。5、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 称自闭症,是由脑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功能、语 言沟通缺陷为主,伴异常狭窄的兴趣和行为特征的儿 童期发育行为障碍。表现:交流障碍、言语发育障碍、 行为刻板重复、智力落后、感觉异常。 青春期心理咨询:专指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少年(尤 其是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者),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 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 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 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原则:保密、限时、自愿、 情感自限、延期决定、伦理规范。 生长发育指标:发育水平、营养状况、智力。 生命指标:婴儿死亡率:IMR是指在所给定的年份内 每1000名活产儿在0~1岁期间的死亡人数,反映活 产儿一年内的死亡概率。它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一个国 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卫生保健事业 发展的重要标志。 疾病指标:因病缺课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的 人时数或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的比例。反映学生健康 状况的重要指标。 生命质量指标:包括日常功能指标、心理社会功能评 定、专门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综合性生活质量评定 量表。 六、视力不良:视力低下,是在采用远视力表站在5m 远处检查时,裸眼视力低于 5.0 。(近视不能仅凭上 述检查而必须通过眼科的散瞳验光才能确诊)。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 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于屈光不正所致。严 格定义是在不使用调节功能状态下,远处来的平行光 在视网膜感光层前方聚焦。 预防近视的措施: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预防近视 眼的基本措施是限制过多的长时间近距离视近活动, 每日可3~4次向5m以外的远处眺望,远望时宜选择 固定目标,每次5~10分钟,避免刺眼的强光刺激; 2.重视读写卫生:阅读、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书距 离保持在30~35cm左右,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 方读写;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认真做好 眼保健操:活动有助使眼压下降;4.合理饮食,注意 营养:合理营养是预防近视眼的综合措施之一;5.改 善学习环境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应每年两次进行视 力检查;7.健康教育:开展用眼卫生的健康宣教。8.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 七、龋齿:龋齿是牙齿在身体内外因素作用下,硬组 织脱矿,有机质溶解,牙组织进行性破坏,导致牙齿 缺损的儿童少年常见病。患牙不能自愈。患龋后不仅 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对生长 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流行病学特点:1.龋患率: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 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 城市。2.龋均(总龋牙数/受检总人数)和患者龋均(总 龋数/患龋总人数)都是反映龋齿患病程度的重要指标, 防龋工作重点在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人群上。3.5岁 乳牙无龋率,12岁恒压龋均。4.好发牙和好发部位: 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第4、5乳牙),尤 其第2乳磨牙;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2恒磨牙(第6、 7恒牙)尤其第1恒磨牙(俗称“六龄齿”);恒龋的 好发部位相同都以咬合面为主。 四联致病因素论:1、细菌和菌斑,是根本原因。主 要的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可合成葡糖基转移酶,使 蔗糖转化为高分子细胞外多糖,使牙齿内的酸度增加, 有利于菌斑的形成。2、食物因素,是物质基础,碳 水化合物(尤其蔗糖)是致龋的主要食物,不仅可以 酵解产酸,降低菌斑的PH值,而且参与菌斑形成和 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蔗糖消耗量和龋齿发病率 间存在高度正相关。3、宿主,是重要条件。指牙齿 对龋病的抵抗力或敏感性。。4、时间因素是发生过程。 儿童系统防龋法:1.定期检查、早期诊断。2.控制牙 菌斑。3.讲究饮食卫生,增强宿主抗龋力。4.健全学 校口腔疾病防治网。 八、缺铁性贫血:是由不同程度缺铁引起的以小细胞、 血红蛋白低下为特征一类贫血总述。防治要点:一般 治疗(饮食),病因治疗,铁剂治疗,针对性防治综 合措施,预防铁中毒。 九、肥胖:肥胖是在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因能 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从而 危害健康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性肥胖,主要因摄食量 过多、“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原因引 起;另一种是继发性肥胖,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或 代谢性疾病引起。 男女18岁时都分别取BMI值24和28为超重和肥胖 界指点。体脂率男超过20%,女14岁以下超过25% 或14岁以上超过30%为肥胖。肥胖的防治:养成良 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爱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的 不良习惯。限制过量进食,对体重定期检测,加强体 育锻炼与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1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情况 2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3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②全面锻炼③准备和整理运动 ④运动与休息交替 体育课的结构:开始部分2-3min,准备部分6-12min, 基本部分25-30min,结束部分3-5min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决定于课程强度,密度,时间三大 因素 靶心率: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的心率,是判 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常用指标,是运动时需要达到的 目标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主要指标。健康人 130-180。=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 评价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指标还有脉搏(心率)曲线图、 平均脉搏、脉搏指数(=平均脉搏/安静脉搏)(中学生 1.6~1.8) 学生一天应有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注意饭前 饭后一个小时不宜剧烈运动。运动时大量排汗,必须 少量多次饮水,适量补充水分和盐分。在补充水分和 电解质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补充钙等无机盐。 预防运动性创伤方案?1安全防范法2保护帮助法3 量力适应法4准备活动法 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1主观感觉,包括运动时的排 汗量,运动后的心情,睡眠食欲等方面的自我感觉, 其他身体疲劳感觉、睡眠、食欲、运动情绪等2客观 评价:内容包括测试脉搏,监测体重,分析运动成绩 的变化、进行体能和其他形态、功能的测量等。 健康监测体系(三部分):健康体检、检测结果报告、 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 心理健康,生长发育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卫生意义:1始动调节:大 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刚开始时,因脑细胞和其他相关 器官、系统的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一定的起动 时间。伴随工作时的能量消耗,工作能力将逐渐提高, 该现象称~。据此,在学日、学周、学期开始时规定 的学习难度、学习强度都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强。2 优势法则:各种脑、体力活动内容,在大脑皮质上各 有其代表区域。皮质能从机体受到的大量刺激中,选 择最符合自身目的和兴趣的一些刺激,在脑皮质引起 强烈的兴奋区域,即优势兴奋性。其兴奋性高于其他 区域,而且能将皮质其他部位的兴奋性吸引过来,加 强自身的兴奋性,又使那些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因此, 优势兴奋性的形成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组织 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该内容的持续时间应适应受 教育者的年龄特点。3动力定型:如果儿童体内外的 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多次重复后,在大脑上的兴奋、 抑制过程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将相对固定下来,形 成动力定型。因此,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学习 态度、健康的行为方式应从小培养。4镶嵌式活动: 伴随学习性质的变化,脑皮层的功能在定位上(兴奋 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相互轮换,称为~。 因此,教学安排中应注意课程性质的轮换,脑力与体 力活动交替,以确保脑皮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旺盛的 工作能力。5保护性抑制: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 其功能限度,皮层反馈性的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 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状态,也是早期疲劳的表现, 对保护脑皮层免受功能衰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 育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到学生的早期疲劳表现,适当组 织休息或安排其他活动,脑皮层功能活性将很快恢复; 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劳逸结合措施,学生的疲劳状 态就会持续下去并逐步加重,甚至发展成病理性的 “过劳”状态。 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遗传;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生活条件;养育和生活 方式。 疲劳:在过强、过猛的刺激或刺激强度虽不大但持续 长时间的作用下,使大脑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 度,所产生的保护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现象,出现早 期疲劳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 试述学生学习疲劳的表现和评价学习疲劳的意义。第 一阶段又称早期疲劳。机制是优势兴奋性降低,不能 实行对周围区域的抑制(内抑制障碍)。表现为上课 时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注意力转移。条件反射实验 出现错误反应增加。有些人的早期疲劳内抑制表现不 明显,主要反应是兴奋过程出现障碍。早期疲劳的重 要特点是:兴奋过程或内抑制过程中的一个方面有障 碍性表现。第二阶段又称显著疲劳。机制是大脑皮层 的保护性抑制加深、扩散,特点是兴奋过程和内抑制 都减弱或发生障碍。具体表现:上课打呵欠和瞌睡; 对条件刺激的错误反应增多,反应量减少,反应时延 长,有时甚至出现后抑制现象。 学校的作息制度符合哪些原则?1、符合皮层的功能 的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使学习活动与休 息的交替安排合理化2、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 水平的儿童少年应区别对待,分别制度3、既能满足 学习任务,又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学校 与家庭作息制度相互协调统一5、制度一经确定,不 要轻易改变 一日生活制度:1课业学习:小学1、2年级不超过 4h,3、4年级5h,5、6年级6h,初中7h,高中8h; 2、每节课持续时间: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 学50分钟3、课外活动:小学生不少于3-3.5h,中学 生2-2.5h,其中至少有1h体育锻炼时间。中学生每周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宜少于3次,每次45min。4、睡 眠:小学生10h,中学生9h,大学生8h。5、休息: 每节课休息10min,第2、3节课间休息20min。炎热 夏季保证短时间午睡。6、自由活动:每天看电视或 课余上网时间不宜超过1h。7、进餐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 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 行为。特征:1.明显偏离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 的期望。2.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各异。3.有个体聚集性 和群体聚集性。4.有鲜明的后天习得性。5.青少年行 为有良好的可塑性。导致的危害:危及健康和生命, 产生潜在危险,引发性传播疾病。分类:易导致非故 意伤害的行为、致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精 神成瘾行为、危险性行为、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行为、 缺乏体力活动行为。 伤害: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理 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 或死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分为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 害。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宿主因素(年龄 性别种族心理行为特征生理缺陷与特征),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物理因素(地区因素),其中伤害事故出 现的两个高峰在婴儿期和青春期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干预包括教育干预, 技术干预,工程干预,经济干预,称为“四E策略”。 暴力是指蓄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 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死亡、 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一类行为 校园暴力:发生在校园内、上下学途中、其他与学校 活动相关的所有暴力行为。分为躯体暴力、言语/情感 暴力、性暴力三种形式。 教学楼的卫生原则:1.保证教学顺利进行。2.光线好、 通风好。3.方便师生课间休息和户外活动。4.保证师 生安全。 教室内部设计的卫生要求?1 足够的室内面积 2 良 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微小气候 3防止噪音干扰 4 便 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采光系数:或称自然照度系数,为综合评价教室的采 光状况,指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与同时室外 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一般最低采光系数 不低于2.0% 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lx,黑板面平均 垂直照度不应低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教室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保证课桌面和黑板面上有 足够照度,照度充分均匀;不产生或少产生阴影,没 有或者尽量减少眩光作用;不因人工照明导致室内温 度过高而影响空气的质量和安全性。 桌椅高差:为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1/3坐高+1~2cm 课桌椅尺寸有11个型号,不同身高不同型号,桌椅 配套,同号搭配。 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要求: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 黑板上有足够光照;照度分布均匀;单侧采光的光线 应自学生作为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 设在左侧;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 适的学习环境。 玻地面积比不低于1:5 黑板反射系数<20% 投射角不小于20~22°,最小开角不小于5°。 室深系数不小于1:2。 采光方向:南北向双侧,左侧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 政策和学校卫生标准,对学校建筑设备、学校生活环 境、学生用品、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的 系列性执法活动。

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第九节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 一、校址 (一)校址选择 学校应设在居民区适中的地方,布点均匀,以利学生就近上学。学校设置一般按人口数和密度规定其服务半径,中小城镇的上学距离规定为小学≤500m,中学≤1000m。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服务半径可适当加大。 学校应具备良好的外界环境,避免外部噪声干扰,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城市主要干道(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同侧路边距离不应少于80m,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校址应远离化学、生物、物理等污染源。学校不应与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相毗邻。 学校宜设在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附近,或邻近公园、公共绿地。校址周围交通应方便,能为学校提供能源、给水、排水和电源设施;同时有利于防灾及安全疏散。 学校应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禁止在校园内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滑坡体、悬崖边及洪水沟口。 (二)学校用地 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彼此用绿化带隔开。 建筑用地:可采用建筑容积率(每公顷建筑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衡量建筑密度,我国规定城市小学宜为0.8,中学宜为0.9;农村小学不宜大于0.7,中学不宜大于0.8。 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做课间操,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m2,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m2。 绿化用地:中学每学生不应小于1m2,小学每学生不应小于0.5m2。 (三)校园总平面布局 建校时即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使校园总体布局合理。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用房,靠近室外运动场地。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教学用房的位置。 校门不宜直接开向机动车流量超过300辆/小时的道路,门前留有一定缓冲距离。 建筑物间距应保证南向教室冬至日时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根据不同地理纬度因地制宜);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间距不小于25m;教室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小于25m。 学校建筑基底面积约占校地面积的25%~27%(楼房)和33%(平房),每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中学为11~15m2,小学为10~13m2。

2012级儿童少年卫生学考题 厦门大学预防医学考试

2012级儿少考题 一、名解(4*5分) 1.学习障碍 2.性早熟 3.赶上生长 4.学校卫生监督 二、填空(20*1分) 1.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青春期的发育分为早熟型、一般型、晚熟型三型。 2.体格发育指标包括纵向测量、横向测量、重量测量三类。 3.儿童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力五方面。 4.儿童内部语言的发育大体经过出声思维期、过渡期、无声思维期三个过程。 5.【这道题记不清了,是一个诊断标准中对智商的要求,具体疾病不确定是不是这个“精 神障碍”】精神障碍的诊断中,智商标准是。 6.学校健康教育包括: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健康自我意识、发展健康行为技能三个方面。 7.横断面调查可用于建立生长发育标准,追踪调查可用于制定某些与生长速度相关 的正常值或标准。 三、单选(10*2分) 1.关于生长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长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开始,经历了胎儿、儿童、青春期直至成年期 B.生长是质的改变 C.生长发育过程基本结束时,个体达到成熟 D.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 E.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都有关键生长期 2.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遗精出现在青春期中期,身高突增出现在青春期早期。 3.学校预防性监督的内容不包括。 4.学校食物中毒5~99人,没有出现死亡,是IV 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影响坐姿的最主要因素是(桌椅高差?) 6.是我国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最主要的原因。 7.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特点,错误的是: A. B.只与后天有关,与遗传没有必然联系 C. D.良好的可塑性 8.学日中大脑工作能力 4 型兴奋性很早就下降。 9.关于学习障碍的表述,错误的是。(智商<70) 10. 四、简答(4*7分) 1.简述学习周大脑工作能力变化规律。

第8章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信息资源.doc

第八章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信息资源本章所论述的预防医学信息资源是涉及预防医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包括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的期刊、图书、指南、数据库、字典、百科全书、影像、学协会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在预防医学的卫生信息资源中,中国卫生部及下属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hina CDC):含有大量的预防医学、传染病、流行病、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妇幼卫生、公共卫生、营养卫生疾病控制、保健等方面的信息资源;还有大量的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文献。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CDC), 有大量的传染病及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损伤、公伤损害、环境卫生问题、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类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环境卫生、卫生统计、艾滋病、性传播性疾病与结核病、传染病、职业安全等免费信息资源。世界卫生组织(WHO);NIH 中的NIEHS;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含有大量的公共卫生、营养卫生、食品卫生等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中的预防医学信息资源,将在第四至七章分别介绍。 第一节主要导航站点 一、MedWed(https://www.360docs.net/doc/6914358985.html,/medweb/) 是一个生物医学搜索引擎, 按照生物医学学科进行学科主题分类。从Specialties点击Public health,可获取公共卫生方面的信息,有食品安全,营养卫生,流行病,统计学等等方面的信息。并可通过检索获取。 二、INASP Public Health/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公共卫生/ 疾病防控)https://www.360docs.net/doc/6914358985.html,/health/links/phprevent.html INASP对其推介的每个网站都有简要注解,概述其功能,并提供网址链接。 第二节期刊 一、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53年创刊,双月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内容涉及临床常见疾病的预防、临床流行病

儿童少年卫生学 填空题

44、青春期的年龄范围一般定为10-20 岁。 45、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18 岁以下的人群都界定为儿童。 46、婴儿出生后最先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就是气质。 47、青春期生长发育突增,女孩比男孩约早2 年。 48、人体各部位的长度,从出生到成年, 头颅约增长一倍,躯干 约增长两倍,上 肢_下肢约增 长三倍,约增长四倍。49、青春期的晚熟少年,其骨龄通常 小于时间年龄。 50、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四种生长模式的一 般型包括:全身的肌肉、骨骼、主 要脏器和血液流量等。51、一般说来,女孩的月经年龄和男孩的首 次遗精出现在青春期的中期。 52、小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将引起 侏儒症。 53、青春期及其前后,男性肺活量一直 大于女性肺活量。 54、关于青春期的起动机制,目前较为统一 的观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和下 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起着决 定性作用。 55、年龄性别体重生长曲线,男女之间有 两次交叉。 56、人体身高第二次生长突增高峰常出现在 青春发育期。 57、目前常用的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 童年期、青春发育期这一生长发育年龄 分期方法是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特 点和生活及学习环境的 不同而划分的。 58、青春期早熟少年,其骨龄通常大于 时间年龄。 59、属于神经系统型生长模式的器官有: 脑、脊髓、视觉器官 或眼球等。 60、最简易易行的测量体成分的方法是 皮褶厚度。 61、在青春发育后期,男性的肺活量、握力 比女性增长更快。 62、女孩月经初潮常出现在身高突增之 后。 63、对于女孩的平均初潮年龄,欧美经济发 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 早。 64、年龄性别身高生长曲线,男女之间有 两次交叉。 65、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 早1-2 年左右。 66、Scammon把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生长模 式大体归为四种 类型:一般 型、神经系统 型、 和 。 67、少年儿童期,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 引起巨人 症。68、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粗大运 动、精细 运动、言 语和 社会性等方面。69、一般来说,身高的突增高峰出现在青春 期的早 期。 70、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通常在10 岁时达到一生的 最高峰。 71、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发展呈现在很大的矛 盾性,主要表现在 反抗与依 赖、闭锁 性与开放 性、勇 敢与懦弱、高傲与自卑及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44、10-20 45、18 46、气质47、2 48、头颅;躯干;上肢;下肢49、小于50、全身的肌肉、骨骼、主要的脏器;血流量51、中52、侏儒症53、一直大于54、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55、两56、青春发育57、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生活及学习环境58、大于59、脑、脊髓、视觉器官;眼球60、皮脂厚度或称皮褶厚度测量61、更快62、后63、早64、两65、1-2 66、一般型、神经系统型、淋巴系统型、生殖系统型67、巨人症68、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性;社会性69、早70、10 71、反抗与依赖、

儿童少年卫生学(文本)(1)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指标和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 生长发育是儿童少年群体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是健康状况的反映,群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则是社会发展、卫生保健和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 对该群体发育规律的全面了解,对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丰富儿少卫生学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也是制定儿童少年卫生保健政策和行动纲领的基础和前提。 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统一,这一复杂的生物学现象需要运用不同的指标。 随着基础医学和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生长发育的研究内容呈现出从整体水平到基因与代谢水平的整合。 一、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一)生长(growth) 生长是指身体各部分以及全身在大小、长短和重量上的增加以及身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即生长包含形态生长(morphological growth)和化学生长(chemical growth)。 (二)发育(development) 发育是指身体组织、器官、各系统在功能上不断分化与完善的过程,也包括心理、行为和体力的成熟过程。发育一词,通常在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方面使用较多。 生长和发育密不可分,生长是发育的前提,发育寓于生长之中。对细胞、组织和器官,在形态变化的同时,必然伴随功能的分化和增强。因此,常常把生长发育一起表述,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或“生长发育”。 (三)成熟(maturity) 成熟是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达到成人的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殖养育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水平或称之为成熟度(maturity degree)是指特定的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对发育水平,即当时的发育水平与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四)生长发育可塑性(plasticit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生长发育可塑性是指人体的结构、功能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的内外环境及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也就是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意味着生长发育的状态可以被生活经历塑造。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还表现为神经发育的可塑性,即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对神经活动及环境改变作出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应答反应。 二、生长发育指标体系 (一)体格发育指标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通常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的发育,是人体整体发育的重要方面。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和重量测量。 1. 纵向测量

针灸学讲义4

第二部分刺法灸法 第二十一单元毫针刺法 一、针刺前的准备 (一)选择体位 临床上常用体位有以下6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部分四肢的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和四肢外侧的部分腧穴。 3.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肩、背、腰、骶和下肢后面的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面、颈、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顶、后头、项、肩、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侧头、面、耳前后和侧颈部的腧穴。 (二)消毒 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内等。 1.针具器械消毒: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灭菌法为佳。 2.医者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 3.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 4.治疗室内的消毒: 二、进针方法 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有以下几种: (一)单手进针法 (二)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三)针管进针法: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一)针刺的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以下3种角度: 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二)决定针刺深度的原则 1.年龄:年老体弱,小儿娇嫩,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讲义--0401

第四节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一、生长发育调查 (一)常用的调查指标和方法 1.调查指标常用的调查指标有以下几类: (1)形态指标:最基本的形态指标有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 身高表示立位时头、颈、躯干、下肢的总高度,是身体长度的重要指标,其内涵主要是骨骼,能为准确评价生长水平、发育特征、生长速度提供重要信息;未满2周岁的婴幼儿要卧位测量,称“身长”。 体重是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的重量总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骨骼、肌肉、体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易变化和最活跃的指标,它和身高的比例还可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坐高表示头、颈、躯干的总高度,反映躯干发育。胸围表示胸廓的围长,间接反映胸廓的容积及胸部骨骼、肌肉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效果。 臀围、腿围和各部位皮褶厚度可用于评价营养状况。婴幼儿头部发育变化大,应考虑对6岁以下(尤其3岁以下)小儿测量头围。要了解青春期体态变化特征应测量肩宽、骨盆宽和上、下肢长度;要观察青春期性发育情况可询问女孩月经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发生年龄,并检查第二性征,如乳房、阴毛、腋毛、胡须及喉结等的发育状况。 有些指标的测定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应根据人力物力条件及特殊调查目的选用,如要了解骨骼发育状况,常用手腕部X线摄片,通过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形态变化、钙化程度和干骺融合情况确定骨龄;利用水下称重法、双能X线吸收法等测定人体成分的变化,可较精确地判定营养状况及肥胖程度。 (2)功能指标:儿童少年的生理功能发育与形态发育有所不同,生理功能发育变化迅速,对外环境的影响更敏感,受体育和劳动锻炼的影响大。常用生理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力量的握力、拉力、臂肌力等;反映呼吸功能的呼吸频率、呼吸差、肺活量、肺通气量等;反映心血管功能的脉搏、心率、血压等。各种联合功能试验和最大耗氧量测定则可反映运动时心肺功能状况和训练水平。 常用生化功能指标有:反映肌肉代谢水平的尿肌酐、三甲基组氨酸;反映骨代谢水平的尿羟脯氨酸和总体钙。前两类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此外还有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清铁、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等。各种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生长介素、甲状腺素、雄激素、雌激素、促卵泡成熟素和促黄体生成素,以及尿17-酮类固醇等的测定,不仅有助了解生长发育内在规律,对诊治各种生长发育异常也有实际意义。 (3)素质指标: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能力等,每种指标可用一种或几种特定运动项目表现。常用指标有:短距离快跑、中距离耐力跑、投掷、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体位前屈、反复横跳等。 (4)心理指标:心理发展包括感知觉、言语、记忆、思维、想象、动机、兴趣、情感、性格、行为及社会适应力等。根据测验目的可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记忆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学测验等。指标通常是多项的,通过一些专门设计的测试量表或问卷调查获得。这些量表、问卷应得到国内外公认,采用本国的标准化常模,由专业人员操作;尽可能消除内外环境影响,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调查方法根据不同调查目的,可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生长发育调查: (1)横断面调查:是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对某几种指标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