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分析

西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分析
西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分析

第20卷 第5期2008年10月

中国海上油气

CH IN A O FF SHO RE OIL A N D GA S

Vo l.20 No.5

Oct.2008

第一作者简介:杜家元,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油气勘探综合研究工作。地址:广州市江南大道中168号海洋石油大厦17楼(邮编:

510240)。

西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油气成藏特征

和勘探潜力分析

杜家元 施和生 朱 明 舒 誉 朱俊章 丁 琳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摘 要 相对于周边地区,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古今地温和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与邻近勘探程度较高的惠州凹陷相比较,从地热在沉积物成岩、成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特点以及构造活动等方面,对西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相对低的地温条件导致西江主洼油气成藏相对较晚(现今成藏),油气主要集中于深层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与惠州凹陷多期成藏、上下成藏、新近系上组合段是重要勘探目的层相比较,西江主洼的勘探重点和优势在深层。关键词 西江主洼 相对低温条件 油气成藏特征 勘探潜力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由西江主洼、PY 4洼、西江36洼组成,除南面的PY 4洼为已经证实的富烃洼陷外,西江主洼和西江36洼目前也发现了含油构造,但还没有大的商业油气田的突破。目前已经发现与西江主洼相关的油藏都位于相对比较深的层位,即使在其南部PY 3低凸起上发现的油藏或油层(如XJ 34-3含油构造)也位于较深层位的珠海组,上部层位珠江组和韩江组尽管有好的圈闭条件,但未发现油层。与周边富油气区(如惠州地区)比较,西江主洼油气分布特点具有明显差别,周边富油气区的油气在从生烃洼陷运移到洼陷边部相对凸起区时一般都能进入具有区域盖层的珠江组或更浅的韩江组。上述差异以及西江主洼一直没有大的油气田发现促使我们要改变对这一地区的研究思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西江主洼古今地温比周边地区都低,其烃源岩热演化史和油气成藏特征与周边地区有很大差别,因此对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必须区别对待,不能完全套用周边地区的经验。

地热在沉积物的成岩、成烃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岩石化学变化和矿物转化都以环境的温度为重要条件。珠一坳陷及其相关区域138口探井和评价井的实测地温资料,以及珠一坳陷17口井的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为进一步对比分析西

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奠定了基础。在资料的应用和分析过程中,为了避免使用单一数据产生的误差和多解性,笔者采用了对比临近的成熟勘探区(如惠州凹陷)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1 地温分布特点及成因讨论

1 1 今地温分布特点

已有的南海大地热流测量资料表明,珠江口盆地热流值由北向南增高,珠一坳陷、中央隆起、珠二坳陷的平均热流值分别为65、70、71mW/m 2,凹陷深部还见因高温流体影响而形成的热流异常[1]

。垂直于珠江口盆地走向且过珠一坳陷西江主洼至大洋钻探1148井的解释剖面(图1)显示,珠一坳陷西江主洼地温梯度为2 62 /100m ,番禺低隆起地温梯度为3 40 /100m 左右,白云凹陷北斜坡地温梯度为3 56 /100m 左右,白云凹陷中心区域地温梯度为4 80 /100m 左右,到了大洋钻探1148井地温梯度高达8 40 /100m,表明珠江口盆地从北向南今地温梯度是逐渐增加的。西江主洼位于珠江口盆地北部,处于今地温梯度相对低的北部区域。

现有资料表明,珠一坳陷内部西江主洼的今地温梯度也比周边地区低:恩平凹陷、西江主洼、惠

288 中国海上油气2008年

图1 珠江口盆地近南北向解释剖面(图示地壳厚度、沉积地层、地温梯度之关系;时间剖面)[2]

州凹陷、陆丰凹陷、韩江凹陷的平均今地温梯度分别

为3 35 /100m 、2 62 /100m 、3 38 /100m 、3 12 /100m 、3 00 /100m ;同属于西江凹陷的PY 4洼,其临近东沙隆起,平均今地温梯度达3 40 /100m 。1 2 古地温分布特点

不同构造单元Ro 与深度关系图主要反映地层在达到最大埋深时的古地温梯度,因此可应用不同构造单元Ro 与深度关系求取古地温梯度及剥蚀厚度[3-5]。Ro 值是利用物理光学测量方式取得的数据,主要受制于观察者对物质形态上的辨识,虽然利用Ro 频率分布图可以弥补部分缺点,但是频率分布图过宽时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还可能反映了样品本身已混有不同成熟度的物质[6]。这里与Ro 相关的数据分析不强调其绝对值,而更关注相关凹陷或洼陷间的比较,即关注其相对值。

应用已钻井资料(主要是Ro)对恩平、西江、惠州3个相邻的凹陷进行了古地温恢复,发现今地温与古地温有一定的继承性,相对于恩平、惠州凹陷,

西江凹陷主体部分古地温梯度也是低的。如图2所

示,西江主洼中心XJ 33-2-1A 井古地温梯度为2 38 /100m,恩平凹陷中心EP 17-3-1井古地温梯度大于3 00 /100m (上段1 89 /100m,下段3 85 /100m),惠州凹陷中心H Z 23-2-1井古地温梯度也大于3 00 /100m (上段2 60 /100m ,下段3 69 /100m)。

1 3 成因讨论

尽管控制和影响地温和地温梯度的因素非常多,如地质构造、地下水活动、岩层性质、盖层的厚度及性质等[7],但可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热源,另一方面是热的保存条件。研究区或研究层段离热源越近,与热源的沟通或传递条件越好,盖层的隔热条件越好,那么其地温和地温梯度相对越高;反之,其地温和地温梯度相对越低。

珠江口盆地地温和地温梯度总体上从靠近广东大陆一侧向深海方向逐渐增大,这是由于其地壳厚度向大洋中心逐渐变薄、距地球内部热源(地幔)越来越近引起的。西江主洼位于珠江口盆地靠近广东

图2 恩平、西江、惠州凹陷中心区代表井古地温与深度关系的对比

第20卷 第5期杜家元等:西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分析289

大陆一侧,所处区域地壳厚度相对较大,距地球内部热源(地幔)相对较远是其地温和地温梯度相对低的主要原因。

西江主洼区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与相邻的惠州凹陷和恩平凹陷比较其基底断裂不发育,正常情况下深部热源向上传递比相邻两个凹陷要差。因此,从热源方面考虑,相对厚的地壳、相对不活跃的基底构造活动是西江主洼古今地温和地温梯度相对低的重要原因。

除深部的文昌组和恩平组沉积外,从珠海组沉积开始,西江主洼一直处于古珠江入口区,其对应的地层砂岩含量大于60%。因此,从热的保存条件考虑,西江主洼与相邻的惠州凹陷、恩平凹陷比较,缺乏隔热性能好的盖层是导致其地温和地温梯度相对低的重要原因。

2 相对低地温条件下的油气成藏特征

盆地热演化史对多种能源矿产的形成与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8]。西江主洼古今相对低地温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生排烃及成藏时间; 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 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2 1 生排烃及成藏时间

在恢复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的基础上,进行烃源岩埋藏和热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西江主洼(在西江凹陷中心区域)文昌组(T 8 T g )主要层段和主要区域现今仍然处于大规模生烃阶段,恩平组(T 7 T 8)刚进入大规模生烃阶段;惠州凹陷和恩平凹陷文昌组、恩平组生烃时间平均要比西江主洼早

10Ma 左右(图3)。

惠州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分布在新近系上组合段,主要通过断层由下输导到上部层位。其中,以文昌组为烃源的油藏成藏时间为10Ma 左右[9](A r -Ar 测年分析结果也是10Ma 左右),其热演化史与断裂发育史的匹配关系分析也反映上组合段以文昌组为烃源的油藏成藏时间为10M a 左右。

经过西江主洼与惠州凹陷热演化史和油气关系的对比分析,确定西江主洼文昌组烃源岩大规模生排烃及成藏时间在现今,远远晚于与周边有成因联系的惠州凹陷和恩平凹陷,这是其相对低地温条件所控制的。

2 2 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

温度是发生各种成岩变化的基本条件之一,不仅影响成岩作用的类型与速度,而且还影响成岩作用的方向

[10]

。根据最高古地温、有机质、固结程度、

自生矿物、溶解作用、颗粒接触类型、孔隙类型等综

合分析,发现与惠州凹陷和恩平凹陷相比,在相同埋深条件下西江凹陷(主洼陷区)成岩作用最低,深层尤其明显。例如,惠州凹陷中成岩A 亚期在2900~4400m 之间,恩平凹陷中成岩A 亚期在2400~4500m 之间,而西江主洼埋深到了2900m 才进入中成岩阶段。西江主洼目前钻探最大井深是4873 5m,在这一深度Ro 值还不到1 3%(图4),砂岩储层的孔隙度达12 0%~13 3%,仍然处于中成岩阶段A 亚期,属于次生溶孔发育阶段。对比发现,西江主洼区4000m 埋深的成岩阶段与惠州凹陷3500m 埋深的成岩阶段相当(图4),这也是相对

低的古地温条件所导致的。

图3 恩平、惠州、西江凹陷中心区代表点埋藏和热演化史

290 中国海上油气2008年

图4 不同凹陷镜质体反射率(Ro)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储层物性演化受沉积、成岩作用共同影响。沉积微相对珠一坳陷3300m 以上储层物性起着主控作用,而成岩作用对珠一坳陷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则贯彻始终,但不同阶段的成岩作用各异,由此造成了纵向上孔隙发育的分阶段性。明显减小孔隙的成岩作用在珠一坳陷所对应的深度始于3300m 左右,该深度以下的沉积作用对孔隙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减小孔隙的成岩作用却越来越强;过了3700m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了绝对控制作用[8]。在高勘探程度的惠州凹陷,储层物性目前是制约深层古近系勘探的主要因素之一,在3700m 以下目前还没有发现用常规方法可以商业开采的油气藏,或者目前发现的油气用常规方法无法开采(属无效油藏),不过目前惠州凹陷在3600m 左右已经有多口高产油井(当然,随着勘探的深入和开发工艺水平的提高,更深层位可能获得产能的突破,但就大的趋势来看深层储油物性制约勘探是存在的)。与惠州凹陷相比,西江主洼区在深层有约500m 的成岩作用的滞后,而且西江主洼区次生溶孔发育阶段的中成岩阶段A 亚期的埋深超过了5000m,这意味着西江主洼埋深4100m 还有好的储层物性,相对好的潜力层段埋深可以超过5000m 。西江主洼区的钻探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XJ 33-2-1A 井4015~4854m 段砂岩储层孔隙度为12 0%~13 3%,渗透率为37 5mD)。

总之,西江主洼区相对低的古地温条件导致其成岩作用相对滞后及深层古近系储层具有相对好的

物性条件,制约惠州富油区深层古近系勘探的储层物性情况在西江主洼区有明显好转,这将成为西江

主洼区勘探的优势。2 3 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生排烃时间与构造活动、区域盖层形成的匹配关系是影响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西江主洼区这一因素的控制作用更为突出。

珠一坳陷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Ma 前的古新世 早中新世早期是早期剧烈活动阶段,20~13M a 的早中新世早期 中中新世中期是中期相对平静期,13~5M a 的中中新世中期 晚中新世末是晚期强烈活动阶段,5M a 以来的晚中新世 现今是相对平静期(图5)。对于次一级凹陷,断裂活动的强弱、断裂的多少虽然各有差别,但区域构造活动所产生的影响相似。

惠州凹陷文昌组烃源岩在中期相对平静期已经处于大规模生烃阶段,部分处于排烃阶段,由于缺乏断裂的沟通,这一时期多以近源成藏为主;到了晚期强烈断裂活动阶段,一方面大量生成的油气积累到了大规模排出、运聚的程度,另一方面强烈的断裂活动有利于油气运移,有利于纵向上的油气沟通,构成了非常重要的运聚成藏期,目前惠州地区发现的几亿m 3油当量的油气多以这期为主,且主要分布在上组合段;现今相对平静期,恩平组烃源岩处于大规模生排烃成藏阶段,由于缺乏活动断裂的沟通,油气以近源成藏为主(如H Z 9-2油藏),而且是深层近源成藏。因此,惠州凹陷具有多期成藏的特点。

第20卷 第5期杜家元等:西江主洼相对低地温条件下油气成藏特征和勘探潜力分析291

图5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裂发育模式示意图

西江主洼区古地温相对低,文昌组烃源岩现今仍正处于大规模生烃阶段,恩平组烃源岩现今才进入大规模生烃阶段,由于现今处于相对平静期,纵向上缺乏活动断裂的沟通,油气近源成藏,难于运移到上部层位。另外,与其它凹陷相比,西江主洼恩平组泥岩含量最高,达70%以上,是珠一坳陷唯一一个恩平组泥岩可形成好的区域盖层、大面积覆盖全区的地区,大量的油气被封盖在恩平组泥岩以下,仅一期成藏。

总之,相对低的地温条件导致了西江主洼区具有独特的成藏特征,其油气应主要分布在深层古近系,而且以恩平组大套泥岩以下的层段为主。由于深层具有相对好的储层物性条件,因此西江主洼区的勘探重点在深层古近系。

3 勘探潜力分析

3 1 生烃环境和生烃量

始新 渐新统是全球重要的烃源层之一,珠江口盆地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全部来自始新统文昌组和始新 渐新统恩平组。与西江主洼紧邻的惠州凹陷是一个已经证实的富烃凹陷,烃源岩以文昌组泥岩为主,恩平组泥岩次之,生烃环境和条件好;而西江主洼的烃源岩也是以文昌组泥岩为主,恩平组泥岩次之,具有与惠州凹陷相似的生烃环境和条件。

从区域背景看,珠一坳陷基底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具有继承性。西江主洼区位于惠州凹陷的西南面,地势总体比惠州凹陷低,因此,文昌组和恩平组沉积期水体总体比惠州凹陷深,更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西江主洼目前钻遇最深的层位是恩平组,井资料证实西江主洼恩平组泥岩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惠州凹陷。

从凹陷结构看,西江主洼是由单一的半地堑组成,而惠州凹陷是由多个半地堑组成。残留地层分析表明,西江主洼这个单一的半地堑是珠一坳陷所有半地堑中最大的,其现存的文昌组最大厚度达3800m;恩平组虽然在珠一坳陷已经整体连片,但西江主洼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沉降中心,且钻探证实这个中心泥岩含量最高。由于文昌组和恩平组沉积期整个珠一坳陷都是多物源的,所以半地堑最大意味着西江主洼文昌组和恩平组沉积期其深水区占的比例最多,富有机质区所占比例大。

总之,西江主洼区具有与惠州凹陷相似或更好的生烃环境和条件。用盆地模拟方法计算西江主洼生烃量为115 748 108t。

3 2 储集条件

西江主洼的主要储油层段为恩平组区域泥岩以下的恩平组和文昌组。恩平组和文昌组沉积时期西江主洼具有北断南超的特点,北部陡坡带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发育,南部缓坡带湖滨、三角洲沉积发育,沿洼陷的长轴方向有相对长源的三角洲沉积,洼陷中心可能还存在浊积岩。虽然文昌组以湖相沉积为主,恩平组以湖沼相沉积为主,但在远离洼陷中心区域也存在多物源、穿插泥岩中的不同类型的砂岩沉积可以作为储层。

西江主洼恩平组和文昌组的埋深从最浅区域XJ27凸起区恩平组顶的2900m,到洼陷中心区文昌组底的8000m,跨度达5100m。远离洼陷中心的砂岩相对发育的斜坡带,其埋深主要在5500m 以上。根据前面的分析,4100m以上的储层具有常规好的物性条件,4100~5000m还有次生孔隙发育的潜在储集带,不排除更深的层位仍然有好的储集物性。

3 3 保存条件

与惠州凹陷多期成藏、上下成藏、大范围成藏相比较,西江主洼现今成藏,且位于构造活动相对平静

292

中国海上油气2008年

期,没有活动断层破坏油气,油气运移范围小,沿断层泄漏也少,大多封盖于恩平组和文昌组区域泥岩下,而且几乎没有遭受后期改造。因此,西江主洼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3 4 勘探实践

在西江主洼钻探有XJ33-2-1、XJ28-3-1、XJ28-2-1、XJ27-1-1、ZH U4等5口探井,在恩平组以上地层中全部未见荧光及其以上级别的显示,只有XJ 33-2-1、ZH U4井钻遇恩平组储层且见到好的显示和油层,反映有油气运聚,但没有大规模的油气穿过恩平组区域盖层垂直运移到上部层位。

在西江主洼南面恩平组区域盖层以外的PY3低凸起区钻探了XJ34-3、PY3-1等构造,在砂岩含量最高的珠海组中发现了靠局部盖层封盖的、有好产能的油层,证实这两个构造均有一定储量,认为油气沿恩平组区域盖层尖灭部位部分渗漏到上部层位就近储集在珠海组储层中,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西江主洼具有好的供烃能力。

4 结论

(1)西江主洼古今地温和地温梯度比周边有成因联系的洼陷或凹陷要低,其油气成藏时间比周边有成因联系的洼陷或凹陷要晚。

(2)西江主洼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应是勘探重点。西江主洼油气勘探不能套用惠州凹陷勘探经验。

参考文献

[1] 施小斌,邱学林,夏戡原,等.南海热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热带海洋学报,2003,22(2):65-66.

[2] 庞雄,陈长民,彭大钧,等.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之基础地质

[J].中国海上油气,2008,20(4):215-222.

[3] 任战利.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地热史

[J].地球物理学报,1995,38(3):339-349.

[4] 任战利.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M].北京:石

油工业出版社,1999:1-50.

[5] SUGGATE R P.Relation s between depth of bu rial,vitrinite

reflectan ce and geothermal g radient[J].Pet.Geol.,1998,

21(1):5-32.

[6] 孙立中,李显宗,蔡龙.混合煤样最大热解峰温与镜质体反射

率的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3):298-306.

[7] 王心义,聂新良,赵卫东,等.开封凹陷区地温场特征及成因机

制探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29(5):4-7.

[8] 任战利,张盛,高胜利,等.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现状及

进展[M] 刘池洋主编.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成藏

(矿)研究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25.

[9] 陈长民,施和生,许仕策,等.珠江口盆地(东部)第三系油气藏

形成条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0] 于兴河.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2002:88-107.

收稿日期:2008-04-17 改回日期:2008-08-27

(编辑:崔护社)

An analysi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under a lower geothermal

condition in Xijiang sag

Du Jiayuan Shi H esheng Zhu Ming

Shu Yu Zhu Junzhang Ding Lin (Shenz hen Br anch of CN OOC Ltd.,Guangz hou,510240) Abstract:In Pearl Riv er M outh basin,Xijiang sag is relatively low er in palaeo-geotherm s and geo-thermal g radients than adjacent areas.By com par-i son w ith H uizho u sag w ith higher ex ploratio n ma-turity,hy dro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x ploratio n potential in Xijiang sag are analyzed from g eo ther-m al roles in sediment diagenesis and hy drocarbo n generation and tectonic mov em ents.T he relatively low er g eothermal co ndition has resulted in relative-ly later hy dro carbon accumulation,and mo st hy-drocar bon is concentr ated in Paleogene Wenchang and Enping Form ations in Xijiang sag.In co ntrast w ith H uizho u sag that has mult-i phase accum ula-tions,upper and low er accumulations and m ost im-portant targets in upper N eog ene,the ex ploratio n fo cus and advantag e in Xijiang sag is in deeper in-tervals.

Key words:Xijiang sag;relatively low er g eo thermal condition;hydrocarbo n accum ulation;ex ploratio n potential

关于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实施方案

广西拉开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站序幕 3年6300亿打造西江经济带 南国早报网-南国早报记者肖世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注:“一干三通道”:“一干”指南宁-广州570公里西江航运干线,“三通道”指西南水运出海右江南通道、红水河中通道、柳江黔江北通道。) 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会战方案》”),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6300亿元,实施重大航运过船设施及航道、重大航运泊位、“市市通高铁”工程、“县县通高速”工程、重大民用机场工程等12大类166个项目(详见右表)。到2017年底,实现基本建成西江“一干三通道”上的航运过船设施、基本建成重点产业园区及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重大水利枢纽和灌区以及城市供水水源建设等八大目标。这是南国早报记者7月7日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得的消息。 98个交通项目打通水陆空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会战方案》计划总投资5180.2亿元,建98项交通项目,其中:过船设施和航道7项,总投资102.3亿元;泊位工程28项,

总投资133.6亿元;铁路项目27项,总投资1739.3亿元;高速公路项目24项,总投资3116.9亿元;民用机场4项,总投资68.5亿元;公路项目8项,总投资19.6亿元。 在这些项目中,“市市通高铁”工程涉及项目24个,总投资1700多亿元:其中,贵阳经河池至南宁铁路,设计时速为300公里/小时,全长303公里,建设起止年限为2015~2019年;合浦至湛江铁路国铁Ⅰ级,设计时速为200公里/小时,全长63公里,建设起止年限为2014~2017年;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设计时速为200公里/小时,全长198公里,建设起止年限为2016~2018年。 “县县通高速”工程将实施24个项目,总投资3116.9亿元。其中,最先完工的分别为河池至百色、靖西至龙邦、吴圩机场至大塘等5条,建设起止年限均为2014~2017年;此外,乐业至百色、荔浦至玉林、柳州经合山至南宁、贺州(钟山)至来宾等7条路将于2015开工,2018年竣工。 《会战方案》规划建设4个重大民用机场工程。分别为柳州白莲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将新建航站楼1座,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预计在2015年完成;桂林机场航站楼及站坪配套设施扩建工程,将新建10万平米航站楼及配套设施,设计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预计在2016年完成;梧州机场迁建工程,飞行区按4C标准建设,跑道长2600米,航站楼8000平方米,机场辐射桂东粤西地区区域性机场,预计在2016年完成。此外,还有玉林民用机场项目,该项目按4D规模规划,4C标准建设,建宽45米、长2600米的飞机跑道1条及航站楼、候机楼等附属设施,建设起止年限为2015~2017年。 水上交通方面,将建重大航运过船设施及航道项目7项,重大航运泊位工程28项。 众多惠民投资打造美丽西江 为提升西江经济带信息化水平,确保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高等级通信网络全面覆盖西江经济带及主要交通要道,《会战方案》规划建设11项重大信息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134.6亿元。 《会战方案》规划建设重大水利及供水水源项目11项,总投资564.6亿元。 其中,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二期工程,设计灌溉面积74.1万亩,预计2018年完成,届时可解决33.8万人的饮水问题。贵港市城区第二水源工程项目,供水规模34.4万吨/日。玉林市郁江引水管线及玉林市城北水厂扩建工程,将从贵港市瓦塘镇郁江取水,铺设引水管线73.2公里,将水引至玉林城区,同时扩建玉林市城北水厂,新增供水能力17万立方米/日。 《会战方案》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建设重点污水垃圾处理工程12 项,总投资310201元。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 目录 1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 2 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2) 3.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 (5) 3.1 层序地层理论 (5) 3.2 坡折带理论 (6) 3.3 复式输导体系理论 (7) 3.4 相势控藏理论 (7) 4 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 (8) 4.1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准确选区选带是隐蔽油藏勘探的基础 (9) 4.2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采集、高保真处理是隐蔽油藏勘探的保障 (11) 4.3 多井多层位标定、构造精细解释、变速成图是隐蔽油藏勘探成功的关键 (12) 4.4 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地震正反演等预测技术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手段 (14) 4.5已钻井重新认识、“滚动勘探”模式是隐蔽油藏勘探的重要途径 (16) 4.6 应用油气化探技术勘探隐蔽油气藏 (16) 4.7按照隐蔽油气藏的类型选择勘探方法 (17) 5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8) 5.1 存在问题 (18) 5.2 发展趋势 (18) 参考文献 (19)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隐蔽油气藏已成为未来最具储量接替前景的勘探目标。所谓隐蔽油气藏通常是指以地层、岩性为主要控制因素、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油气藏⑴。隐蔽油气藏成条件复杂、圈闭形态不规则、埋藏和分布具有隐蔽性、勘探难度较大,人们对隐蔽油气藏研究还不系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完善。本文结合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思路与技术,分析了隐蔽油气藏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隐蔽油气藏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指导日后隐蔽油气藏勘探。 1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关于隐蔽圈闭,最早在1964年由美国著名石油学家Levorsen进行了完整的论证,随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古地貌圈闭的油气勘探。目前普遍认为,隐蔽圈闭是指用常规技术方法和手段难以识别的圈闭,它们主要是 由于沉积、古构造运动、水动力变化及成岩作用所引起的,包括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上倾尖灭、透镜体、古河道、潜山、礁体及裂缝圈闭等。隐蔽油气藏是指油气在隐蔽圈闭中的聚集。隐蔽油气藏的概念最早由卡尔(1880) [2]提出。威尔逊(1934)提出了非构造圈(Nonstructural trap)是“由于岩层孔隙度变化而封闭的储层”的观点[3]。莱复生(1936)提出了地层圈闭的概念[4],并发表了题为“地层型油田”的论文;Lveorsen在1966年发表的遗作《隐蔽圈闭》 (obseurea ndSubtletrpas) 提出现代意义的隐蔽油气藏的概念,认为是隐蔽和难以琢磨的圈闭。后来哈尔布特H(T.Halbouyt1982)等对这个概念作了的进一步阐述,其含义主要是泛指在油气勘探上难以识别和难以发现的油气藏,并不是专指 非背斜或地层岩性类型的油气藏⑸。萨维特认为隐蔽圈闭是用目前普遍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以圈定其位置的圈闭;朱夏指出,隐蔽圈闭也包括某些构造圈闭,圈闭是否隐蔽,取决于它们本身的形式和成因类型;庞雄奇等将隐蔽油气藏定义为:在现有理论和技术条件下,从物探和测井等资料上不能直接发现或识别出来的油气藏概称为隐蔽油气藏。 对于隐蔽油气藏的概念目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的差异在于构造成因油藏是否属于隐蔽油气藏,如邱中健曾将极其复杂的小断块油气藏列入隐蔽油气藏的范畴,薛良清则认为隐蔽油气藏主要指非构造的地层、岩性圈闭被油气充注后形成的油气藏。潘元林等认为隐蔽油气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技 术经济条件下,其含义也有所不同,而与具体的油气藏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并认为就勘探的难易程度而言,构造油气藏具有特定的空间形态和分布规律,不论 是传统的勘探方法,还是现代的勘探技术方法,它们都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虽然

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第27卷 第1期2006年1月 石油学报 AC TA PETROL EI SIN ICA Vol.27 No.1Jan. 2006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点攻关项目(960007Ο01Ο04)资助。 作者简介:刘 震,男,1963年2月生,1990年获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学和层序 地层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E 2mail :liuzhenjr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4569682.html,. 文章编号:0253Ο2697(2006)01Ο0017Ο07 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刘 震1 赵政璋2 赵 阳1 赵贤正2 肖 伟1 (1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2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分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 北京 100011) 摘要: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分布特征,与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更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①岩性圈闭形成较早,形成期次比较多,有利于更多地捕集油气;②油气仅靠初次运移和短距离的二次运移就可以成藏,不一定需要长距离二次运移;③岩性油气藏烃类充注相对较早;④岩性油气藏保存条件更为优越;⑤岩性油气藏可以分布在低势区,也可以分布在高势区;⑥岩性油气藏可以富集在低水位体系域,也可以富集在高水位体系域。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岩性油气藏具有更优越的形成条件和更大的勘探潜力,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分布特征;保存条件;勘探潜力中图分类号:TE 11111 文献标识码:A Predominant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for lithologic reservoirs in petroliferous basin Liu Zhen 1 Zhao Zhengzhang 2 Zhao Yang 1 Zhao Xianzheng 2 Xiao Wei 1 (1.Key L aboratory f or H y d rocarbon A ccumulation Mechanism of Minist 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 ,B ei j ing 102249,China;2.Pet roChina Ex 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 pany ,B ei j ing 100011,China ) Abstract :The comparison of the lithologic reservoir with the structural reservoir shows that the lithologic reservoir has more pre 2dominant conditions in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The formation of lithologic traps is earlier ,and there are more forming periods.The lithologic reservoirs can be formed only by primary oil 2gas migration and secondary oil 2gas migration in short distance.The lithologic reservoirs can be charged in the early era and experienced little destroy in the late structural activities.The lithologic reservoirs can be distributed not only in the low 2potential areas ,but also in the high 2potential areas.The lithologic reservoirs can be enriched not only in lowstand system tract ,but also in highstand system tract.So the lithologic reservoir has some predominant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a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K ey w ords :petroliferous basin ;lithologic reservoir ;formation condi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protection condition ;explora 2 tion potential 自1966年美国石油学家Levorsen 提出隐蔽圈闭勘探以来,世界上许多含油气盆地都加强了对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圈闭的油气勘探[1Ο4],而且对其形成机理与分类方案作了系统的研究[5Ο8]。在沉积作用或成岩、后生作用下,储集岩体的岩性或物性发生突变,被不渗透层包围或遮挡而形成岩性圈闭[9]。在我国的东部盆地,特别是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和二连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油气勘探难度不断加大,隐蔽油气藏,特别是岩性油气藏已成为重要的勘探对象[10]及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对勘探开发油气后备储量具有重要意义[11]。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我国中部探区油气储量的增长越来越依靠于各富油凹陷古近系的各种砂岩岩性圈闭、潜山、火成岩等隐蔽油气藏。如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的东营、沾化和车镇等富油凹陷中发现了2个亿吨级、5个5000万吨级和一批1000~3000万吨级的储量目标勘探区。在廊固凹陷大兴断裂下降盘发现了沙三时期水下扇砾岩体,探明天然气储量4149×108m 3,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02×104t ,还发现了饶阳凹陷留西—大王庄沙三段水下扇砾岩油气藏和晋县凹陷西杨村砾岩体油气藏[12]。在冀东油田南堡凹陷发现了一批新的地层岩性油气藏,高柳地区新增探明、控 制和预测三级储量达到了2×108t [13] 。在二连盆地发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与前景展望

一、中国油气矿产资源的状况 1.油气资源自然状况 (1)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在1993年全国二次油气资源评价基础上,2000年以来,三大油公司先后对各自探区部分盆地重新进行了油气资源评价研究,根据阶段成果的汇总,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分析,测算出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我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2)油气资源地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盆地 根据石油可采资源量的分析,陆上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和鄂尔多斯五大盆地,共有石油可采资源114.4亿吨,占陆上总资源量的87.3%。海上石油资源分布在渤海为9.2亿吨,占海域的48.7%。而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陆上中西部和海域的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东海、莺歌海六大盆地,共有天然气可采资源为8.8万立方米,占中国天然气总资源的62.8%,为今后发现大中型油气指出了勘查的主攻方向。 2.油气资源勘查开采现状 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已在25个省、市、自治区和近海海域,开展了油气资源勘查工作,共放置石油天然气探矿权区块1000余个,勘查面积320多万平方千米。采矿权660多个区块,开采面积近7万平方千米。在23个含油气盆地中累计发现了580多个油田,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5亿吨,180多个气田,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2.5万亿方,建成了大庆、胜利等25个油气生产基地。2003年全国原油产量为1.7亿吨,已连续10年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年产量341亿立方米,列世界第十八位。 总的看来,我国油气勘查开发程度也不均,石油高于天然气,东部高于西部,陆上高于海上;勘探难度增大,发现大油气田的几率减小;勘查对象的地表地下条件越来越复杂,已开发的主力油气田都已进入了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稳产难度大。 3.后备石油可采储量不足,供给矛盾突出 二、中国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前景展望

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费现状及设想

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费现状及设想 (机械工程学院物流工程081班) 摘要: 本文首先对西江黄金水道做了简单的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对西江水道上几个主要城市的水运费进行了分析,并对西江的规划做了简单分析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设想。 关键词:西江黄金水道水运费规划设想 1.西江简介 西江是珠江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它西接云贵,贯穿广西,东连粤、港、澳,是我国内河水运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主骨架中的一横(另一横为长江干线)。广西西江黄金水道,主要由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市的1480公里内河水运主通道组成,它涵盖了流经河池、桂林、玉林、贺州的地区性重要航道1621公里。范围包括:西江航运干线570公里、右江429公里、左江322公里、红水河550公里、柳黔江284公里、都柳江和融江309公里、桂江341公里、贺江119公里以及秀江177公里,全程共3101公里。它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广西最繁忙的航道,广西内河运量的90%需经过此段,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由于西江黄金水道天然航道弯曲狭窄、礁石多、落差大等原因,其曾在一段时期里阻碍着广西水运的步伐。在广西政府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治理,筑坝蓄水,炸礁疏浚,造就了西江如今的“黄金水道”。 2.西江水运费概要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全区多为山区,公路、铁路与全国其他城市相对尚不够发达,因此在陆路交通伸展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广西水域分布较广,

在珠江流域中,广西占了57%,具有可以挖掘的航道达6000多公里。因此,较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相比,内河运输在广西占据着极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运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航运耗能小,建设占地小,环境影响小等五个方面。因此,水运适宜于承担运输量大、运距长、大宗的物质运输,如煤炭、矿石、水泥、建材、石油、木材、钢材、粮食等,随着西江沿岸工业的形成,也正好适应了大宗货物的进出运输。而在西江运输运输费用上,也是主要针对这些业务来收费的。在具体的收费项目中,主要包括出库装车费、短途运费、码头装卸费、船舶运输费、保险费和税金等。下面就针对西江航道干线上一些主要港口的水运费进行分析。 (1)贵港水路运费 贵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下辖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的中游。贵港东临梧州、南临玉林和钦州、西临南宁、北临来宾,地处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结合部,面向粤港澳,背靠大西南,联通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大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贵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海关等口岸联检机构齐全,西江航道水段一年四季可通行千吨级船舶,30个小时即可直达粤、港、澳,全市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贵港港是华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表1是2009年10月份贵港市1000吨级船舶运输煤炭、水泥的水路运价情况。 表1 2009年10月份贵港市水路运费 从表1中可看出,从9月底至10月30日,煤炭、水泥的运价一直上涨且涨幅较大。 (2)梧州水路运费 梧州市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梧州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2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

隐蔽油气藏分类与勘探方法认识

隐蔽油气藏分类与勘探方法认识 摘要:随着隐蔽油气藏勘探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其认识与深入理解日趋重要。近年来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复杂多样,勘探方法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总结出了部分可行的分类方法以及其部分勘探方法,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字:隐蔽油气藏,分类,勘探方法,层序地层学,三维地震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渐提高,油田可采储量与采出资源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寻找隐蔽圈闭和隐蔽油气藏就成为大多数油区的主要勘探方向。(季敏等,2009) 自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成果和理论认识,尤其是对渤海湾盆地的研究和勘探最为深入和系统。但在隐蔽油气藏(隐蔽圈闭)的涵义和分类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混乱。目前我国对其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分类归属。笔者依据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和我国隐蔽油气藏勘探与研究历程的回顾,现对其进行部分总结并阐述自己的认识。(牛嘉玉等,2005) 1我国对隐蔽油气藏的研究 几乎与国际同步,我国地质界对非构造油气藏也在进行不断探索。我国学者对隐蔽油气藏的理解和定义形成了2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隐蔽油气藏”在涵义上等同于“非构造圈闭油气藏”,即直接沿袭和引用了A. I. Levorsen的初始定义;另一种观点是以朱夏先生为代表,认为隐蔽油气藏除非构造油气藏外,还应包含某些类型的构造油气藏,将“隐蔽油气藏”定义为在现有勘探方法与技术水平条件下较难识别和描述的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圈闭识别、描述和评价的

难易程度取决于勘探技术及方法的发展水平、盆地的勘探阶段以及盆地的类型。也就是说,在盆地不同的勘探阶段,随着针对性勘探技术方法的发展与完善,对各类圈闭目标的识别与描述愈来愈明朗化。所以,其隐蔽油气藏涵盖的圈闭成因类型也在不断变化。 从我国学者对隐蔽油气藏的两种理解和已取得的认识来看,无论是等同于非构造圈闭,还是对A. I. Levorsen的初始定义加以扩展(包含某些难识别的构造圈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隐蔽油气藏作为一种油气勘探圈闭目标特性的分类,在勘探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时刻提醒油气勘探工作者们应积极开发和探索各类隐蔽圈闭目标的识别技术与方法,并明确了科技工程攻关的目标。在理论层面上,对隐蔽油气藏的石油地质理论研究都应归属于各种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的研究,即针对它所涵盖的各种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来进行石油地质理论的研讨。任何试图脱离盆地类型以及盆地勘探阶段对隐蔽油气藏进行的统一分类均是无意义的。其根本原因在于:隐蔽油气藏所涵盖的类型因盆地类型以及盆地勘探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主体由各种非构造油气藏构成。在油气藏分类方面,对非构造油气藏的分类争议较大,方案较多,一直未能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从而,对非构造油气藏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圈闭成因分类将更利于指导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牛嘉玉等,2005) 2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关于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探讨。这些分类方法主要是以传统的隐蔽油气藏的定义为基础,把地层圈闭油气藏作为隐蔽油气藏的主体,其不同之点在于对地层圈闭的概念和定义有争论。近年来,有将岩性油藏从地层油藏中分出来的趋势。(庞雄奇,2007) 在20 世纪50 年代,前苏联的多位学者对非构造油气藏也开展了大量的探讨与实践。其油藏圈闭成因分类与美国有所不同,更加突出岩性因素(砂岩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等),专门划分出岩性圈闭大类;而美国分类中的地层圈闭则包含了砂岩上倾尖灭和透镜体等类型。我国老一代石油地质学家也早已有若干圈闭成因分类方案和论述,他们结合陆相沉积盆地物源近、岩性岩相变化快等特点,均突出了“岩性”控制因素,将岩性圈闭定为与地层和构造同级的一大类。地层

西江经济带概况

西江经济带 作为珠江主干流的西江上接云南,纵贯广西和广东,通江达海,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2008年10月,广西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今年4月广西公布了《广西西江黄金水道规划》,提出到2012年实现内河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形成西江经济带。2010年上半年,西江黄金水道交通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1.62亿元,超额完成计划,内河完成吞吐量2813万吨,增长24.9%,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也已批准设立。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把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南方重要的开发轴带,成为大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段,成为大珠三角功能辐射的承接地,成为大西南开发的先导地区,成为中国向南开放合作的前沿基地。 西江经济带基本概况 西江是珠江水系重要组成部分,西接云贵、贯穿广西、东连粤港澳,是我国重要的通航河流,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国家内河水运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主骨架中的一横。本文所论的西江经济带是指西江黄金水道涵盖的范围。 西江黄金水道由连接南宁、贵港、梧州、百色、来宾、柳州、崇左市的1480公里内河水运主通道所组成,并涵盖流经桂林、贺州、河池、玉林市等地区性重要航道1218公里。2008年底,西江黄金水道流域范围内的11个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1.6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92%;年末总人口448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89 %。沿西江的桂东、桂中、桂北地区面向珠江三角洲,背靠西南腹地,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较好。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柳州市是西南工业重镇,工业体系比较完备,汽车产业发达,是国内第三个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工程机械饮誉中外,多项技术领先全球;冶金、化工等产业也具备相当竞争力。桂林市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旅游业发达,机械、汽配、橡胶、医药、特色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加速期;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梧州是广西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有色金属和钢铁冶炼、林化林产、船舶修造等产业较强,拥有“田七”、“索芙特”、“新华电池”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推进,近两年,林浆纸、燃料乙醇、火电、核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谋划进驻梧州,临江、临港产业跨越发展的趋势初露端倪。玉林是中国动力之都,

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

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 岩性油气藏勘探现状及勘探前景 一、勘探现状 随着中国陆上含油气盆地逐步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探索岩性油气藏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岩性油气藏是目前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的四大重要领域之一(其他 3 个领域是前陆冲断带油气藏勘探、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老区精细勘探)。也是目前中国陆上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现实领域。从中国陆上近年来岩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规模来看,已经从90 年代初的20%逐步上升到目前的55%左右,初步显示出岩性油气藏在增储上产方面的重要意义。从具体盆地来看: 在松辽、鄂尔多斯、渤海湾等盆地年增储规模均在亿吨以上;在准噶尔、塔里木、四川等盆地其增储地位日显重要;在二连、海拉尔、柴达木等盆地成为新 的增储领域;在酒泉、吐哈等盆地此方面勘探也有新的发现。总体来看中国陆上大部分含油气盆地在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勘探实践证明,中国陆上绝大部分含油气盆地应具有发育岩性油气藏的良好地质背景。 二、勘探前景 从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量来看,七大盆地(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四川盆 —1— 地)剩余石油地质资源总量179.2亿t,岩性地层91.3亿t,占总石油地质资源量的51%。具体到各个盆地来看: 松辽盆地剩余资源41。3亿t,其中岩性-地层26.6亿t;渤海湾盆地剩余资源32.7亿t,其中岩性-地层12.7亿t;鄂尔多斯盆地剩余资源33.7亿t,其中岩性-地层27.6亿t;准噶尔盆地剩余资源20.3亿t,其中岩性-地层10.3亿t;塔里木盆地剩余资源38.3亿t,其中岩性-地层 8.5亿t;柴达木盆地剩余资源10亿t。其中岩性-地层4亿t;四川盆地剩余资源2.9亿t,其中岩性-地层196亿t。由此可见,中国陆上主要盆地都具有开展岩性

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姓名:龚文 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班级:矿物S101 学号:201071012 2011 年 6 月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班级:矿物S101 学生:龚文学号:201071012 资源评价是以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勘探数据、成果与地质认识综合分析归纳基础上,通过恰当方法,对地下油气资源总量与分布做出估算与评价。油气资源评价是为油气勘探决策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油气勘探决策的依据,为政府制定国家能源政策提供依据的一门科学,它是石油勘探综合研究与系统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介于石油地质学和勘探经济学之间的一门应用学科。 油气勘探评价包括区域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具体勘探目标评价两大方面。油气勘探评价结果是制定勘探部署决策、开展具体勘探生产实践的主要依据与基础,可以说,勘探评价是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中首要且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因此,探讨与分析油气勘探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技术发展水平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对于进一步提高勘探评价水平,不断满足勘探生产的实际需要,以及促进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油气勘探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 1 .1区域资源评价只关注总资源量,不能提洪资源的空间分布,无法称总资源量落实到具体目标,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成因法、类比法、统计法及专家特尔斐法等四大类川。 以盆地模拟为主的成因法,虽然能够较好地揭示评价区内各烃源灶的生烃潜力,但由于目前在油气运聚模拟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技术难题,尚无法在工业评价中真实重建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从而难以直接得到各勘探目标的工业聚集量(资源量)。因此,在实际工业化评价中,成因法资源量计算一般采用生烃量乘以运聚系数或排烃量乘以聚集系数的方式得到。 类比法是在对低勘探程度地区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理论依据为地质成因与结构相似的地质对象之间,其油气资源潜力具有相应的可比性。因此,类比法的主要做法是:首先进行评价对象的地质特征分析并选定已知类比对象;然后根据类比对象之间的具体参数指标值确定两者的相似性与相似系数,从而确定评价区的关键参数—资源丰度值;最后利用资源丰度值,采用对应的面积丰度法、体积丰度法、沉积岩体积法得到评价对象的总资源量。可见,作为一类应用于低勘探程度地区的简便评价方法,类比法无法提供具体目标及目标资源量。 统计法,是根据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整理、分析已完成的勘探工作和(储量)成果,建立预测模型,进而预测未发现油气资源量并估算总资源量。根据其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及着眼点的不同,又可分为统计趋势预测法、油气田(藏)规模概率分布法、地质因素分析法等3类。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文/胡文瑞鲍敬伟胡滨 近10 年来,国内外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2001—2011 年,全球新增石油剩余可采储量614.0×108 t,新增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39.9×1012 m3,其中,中国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2.2×108t,累计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8×1012 m3,相继探明了姬塬、塔河、蓬莱19-3 等15 个地质储量大于1×108 t 的油田和苏里格、普光、徐深等14 个地质储量大于1 000×108 m3的气田。在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油气勘探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1 油气勘探新成果 21 世纪以来,全球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对象日益复杂,然而由于认识的深入、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的进步等,发现的油气田储量和数量不断增长,勘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1 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达2 343×108 t,比2001 年增长了35.5%;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达208.4×1012 m3,比2001 年增长了23.7%。一些大型油气田不断被发现,2000—2008 年,全球共发现大油气田(可采储量油大于6 850×104 t、气大于850×108 m3)90 个,主要位于被动陆缘深水、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老油气田、新区新盆地等领。2010 年全球新发现的7个大油气田合计探明可采储量达31.4×108 t 油当量(见表1),占当年全球新增探明可采储量的40.5%,而数量仅占2010 年全球新发现油气田数量的1.4%。 2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2.1 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 以前认为,油气勘探的基本要素是寻找“生、储、盖、圈、运、保”组合,具备此条件就有可能找到油气田,且油气生成后从原生地层(烃源岩)“二次运移”到储油(气)层,原生地层是生油(气)层,但不是储油(气)层。现在勘探开发的视野已扩展到原生地层,即从原生地层中寻找油气资源。某种意义上,“回归原生地层找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和理论的挑战,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资源的成功勘探开发证明,传统意义上的生油(气)层已成为了勘探开发对象。美国产页岩气盆地超过30 个,产层包含了北美地台区所有的海相页岩烃源岩地层;致密油产于原生地层或与其互层、紧密相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是继页岩气之后美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2012 年美国致密油产量突破7 000×104 t,预计2020 年全美致密油产量将达1.5×108 t。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基准面旋回研究的启示

隐蔽油气藏勘探对基准面旋回研究的启示X 杨 龙1,宋来明2,桑淑云2,魏 宁3,董海亮4 (1.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陕西靖边 718500;2.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 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 4.渤海钻探国际工程分公司,天津 300283) 摘 要:从基准面以及基准面旋回研究的进展出发,论述了层序界面划分的弊端,该弊端导致了基准面旋回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工作已经进入了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而这种弊端更显突出。隐蔽油气藏中,洪泛面的意义尤为突出,不但控制了岩性油气藏的分布,更是控制了主力油层的分布,因而对原有的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提出质疑。松辽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调整基准面旋回划分界限,大大提高了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可操作性,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基准面旋回;洪泛面;层序界面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1)02—0139—03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邓宏文教授将基准面旋回理论引进国内,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基准面旋回理论在国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各高校以及科研生产单位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如果说,层序地层学理论是地质学上一次重大革命,基准面旋回理论则是这次革命性事件中一次重大变革。 1 基准面旋回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地质学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基准面旋回理论无疑是这一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早在20世纪初,地质学家就已经认识到基准面的存在并试图论述其对于地层层序的依存性[1],并开始对其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描述以及研究,试图能将基准面及其意义进行明确定义,并加以定量表征。总的说来,地质学家或者认为基准面是地貌学上的平衡剖面[2],或者认为是分隔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理论均衡面[3,4]。Wheeler H.E.的工作[5]奠定了目前基准面旋回理论广泛应用的基础,他第一次明确地从地层保存作用出发来认识基准面,并赋予其时间意义。Cro ss T.A.[3,6,7] 进一步论述了基准面的含义,提出:基准面是一个势能面,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基准面旋回理论即基于此观点,认为基准面为一非物理面,而是一个抽象面,是动态的、波状起伏的、不可测量的三维空间势能曲面[3,6,7]。基准面旋回是指基准面上升到下降过程中保存下来的一系列地层[3]。 基准面旋回理论为建立等时性地层框架提供了一套有利的工具,使油气领域地质工作者乃至物探工作者以等时性为研究基础的观念空前广泛地建立起来。这一点意义尤为突出。到目前为止,基准面旋回理论的广泛应用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获得了广大生产科研人员的一致认同。但随着该理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基准面旋回理论一个重大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即基准面旋回规模的确定及层序方案的划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一直是基准面旋回理论的核心问题。不同的地质工作者对旋回的理解不一致,相差非常大。很多学者作了大量工作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从方法上[8]到资料上[8]再到研究的思路和角度[8-12],学者们孜孜以求,做了很多工作。然而,即使是同一地区,不同学者划分方案迥异、基准面旋回规模差别较大。甚至导致了目前二分、三分、四分等众多的层序划分方案及其改良建议[13]。也就是说,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可操作性不强。即虽然基准面旋回提供了一套科学分析地层问题的思路,但其没有提供有效利用该套思路的标准。部分学者[13-14]针对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139  2011年第2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X收稿日期:2010-12-20 作者简介:杨龙(1977—),男,工程师,现在长庆油田第四采油厂地质所从事科研及管理工作。

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来宾市西江经济带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来宾市西江经济带建设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 【发文字号】来政发[2015]28号 【发布部门】来宾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06.03 【实施日期】2015.06.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来宾市西江经济带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政发〔2015〕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来宾高新区(来华管理区)管委,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4〕8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广西实施意见的通知》(桂政发〔2014〕65号),充分发挥新常态下我市港口和资源优势,扎实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来宾段的开发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调整型、追赶型、特色型、绿色型”的发展思路,按照“水路和陆路、码头建设和园区建设、工业发展和商贸物流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四个“相结合”原则,紧紧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把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打造综合交通大通道、港口物流大通道,加快从资源型产业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珠江-西江生态走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筑开放合作新高地,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南宁-柳州发展轴上新的经济增长极,在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二)发展目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中重点将来宾市打造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港产城融合的样板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水城,初步建设成为交通便捷、设施完善、产业协调、城乡繁荣、生态优良、社会和谐的广西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广西“双核”驱动重要节点城市。具体目标如下: 1.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港口设施完善:建成10个以上港口码头项目,2017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到2020年,港口吞吐能力突破3000万吨。 主要航道打通:整治航道360公里,实现来宾港兴宾港区通2000吨船舶,红水河上游航运常态化。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打通沿江通道:2015年建成象州至石龙二级公路(高速连线)、迁江清水河大桥、来宾至福隆一级公路并通车,开工建设象州石龙至来宾二级公路,争取尽快开工柳来工业大道来宾至凤凰段。2017年前开工建设柳武物流大道(209国道改扩)、来合工业大道(来宾至合山一级公路)。2019年前开工建设来宾至象州一级公

具有油气勘探前景的吐拉盆地

第 !"卷第#期王昌桂,等:具有油气勘探前景的吐拉盆地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王昌桂(#)"*%),女,山东潍坊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油地质。联系电话:$#$%(+)(!&*" 具有油气勘探前景的吐拉盆地 王昌桂#,杨飚!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球化学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 新疆鄯善&"&!$#)摘 要:吐拉盆地是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塔里木盆地东南、可可西里山脉以北的一个盆地,该盆地海拔"$$$-以上, 人烟稀少,勘探程度很低。经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初步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初步确认了盆地的形成机制,划分了构造单元,认为盆地内中、下侏罗统的泥岩是重要的烃源岩,油气勘探的有利领域在盆地的北部和中部,特别是在吐拉牧场凹陷中,有可能发现侏罗系自生自储式的油气田。关键词:吐拉盆地;青藏高原;侏罗系;烃源岩;勘探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0 123,#7@A,!$$! 吐拉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大部分地区归新疆管辖。 盆地西北依附阿尔金断层,东北端与柴达木盆地接壤,南部与昆仑山相连,形状为不规则的长条状山 间谷地,面积达*!*$B-! (图#) 。吐拉盆地处在青藏高原以北,地势较高,东部最低海拔"")+-,西部最低海拔"$)(-,人烟稀少。盆地勘探程度很低。#)’+年有少数中外学者对该区进行地理调查,!$世纪’$—&$年代在该区开展了#C!$万局部范围的地质填图,#))+—#))(年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区事业部西北侏罗系经理部的整体规划下,对盆地进行了#C!$万重力、电法勘探,并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野外工作期间,于上侏罗统中发现了巨厚油砂,奠定了盆地油气勘探的良好前景。 #盆地形成机制和构造单元划分 吐拉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升、阿尔 金断层的走滑有密切的关系。据研究[#D"] ,阿尔金地区 在古生代是活动大陆边缘,早古生代末(奥陶纪),北部的塔里木地块和南部的柴达木地块缝合在一起,成为统一的陆块。第三纪以来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使阿尔金古老的缝合线复活,并产生大规模的走滑,由于走滑力的不均衡使柴达木盆地靠近阿尔金地区的边界产生地块的拖曳,原属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被撕裂,滞后主体的位移量,形成了现今的吐拉盆地(图#)。 根据重力、电法解释成果结合地质资料对吐拉盆地划分出“三凹两凸一斜坡”的构造格架(表#) 。!吐拉盆地烃源岩 #))+年郭召杰等人在吐拉牧场凹陷的南边部上 侏罗统砂岩露头处发现了)$-厚的油砂和沥青脉, 使盆地的生烃研究直接进入源岩对比分析。 对油砂和沥青抽提物进行的色谱、质谱和同位素分析结果指出,上侏罗统油砂中残余油质量分数为+&E#$%(, 露头沥青有$,!#!#!可溶于氯仿中。图#吐拉盆地构造特征 表# 吐拉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名称 吐拉牧场凹陷 旗那东凸起古尔岔斜坡冰草泉凹陷红柳泉凸起红柳湖凹陷 #+*$+*$)$$#$$$+*$#$$$ *!$$!$$#$$$+$$$*$$+$$$ 7、F 、G 4、G 4、G 7、4、G /、4、G 7、/、4、G 面积 (B-!) 基底最大埋深 (-) 推测发育地层 第!"卷第#期新疆石油地质!",42,# !$$!年!月 564760489/.:;8/;<;8? HIJ,万方数据

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_以泌阳凹陷为例_蒋恕

[收稿日期]20050428  [基金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3AB13012)。  [作者简介]蒋恕(1976),男,2000年大学毕业,博士,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 ———以泌阳凹陷为例 蒋 恕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10002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王 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海相或陆相盆地(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得益于沉积型或者构造型坡折的存在,而在无坡折 型断陷湖盆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通过在泌阳凹陷的工作,初步探索出了无坡折型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该方法和技术以层序地层学“点线面体面线点”的研究思路为 主线,以地震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为手段,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地震地 质的相互验证,最后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进行隐蔽油气藏预测。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断陷盆地;湖相盆地;坡折;油气勘探;泌阳凹陷 [中图分类号]T E132.14;P618.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5)03027305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技术,才能提高复杂多变的隐蔽油气藏的发现率[1]。基于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以及结合露头、测井分析和储集层预测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2~4]。在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南非的Pletoms 盆地和Bredasdrop 盆地、中国东部东营凹陷和辽河东部凹陷等隐蔽油气藏的预测等[5~9]。但是这些盆地(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主要得益于沉积型或构造型坡折的存在及坡折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理论[10,11]。泌阳凹陷这类盆地控盆断裂为陡倾平面状,这种边界断层导致上盘旋转旋斜,只发生变位,而不发生明显变形,往往形成枢纽型斜坡[12],其缓坡带没有明显的坡折带,不具备形成下切谷的条件,加上盆小,盆底扇不典型,难于识别,对这类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是一个挑战。 1 勘探方法与技术路线许多实践证明了层序地层学运用于陆相断陷湖盆是可行的,但是其在不同类型断陷盆地中,层序及体系域的划分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层序地层的研究流程是“点线面体”,前人在运用中要么过多依赖地震剖面,要么过多强调等时地层格架中沉积体系空间配置,近年来加强了反演技术在隐蔽油气藏预测中运用,总结出的预测隐蔽油气藏方法往往不系统[13];尤其对应泌阳凹陷这类盆地无明显的坡折带,低位体系域的划分或初始湖泛面的识别困难,非典型的盆底扇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因而在层序地层界面上识别一些特殊反射的地质体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而特殊地质体的识别和检验在无坡折型断陷湖盆非常困难,为了验证找寻的特殊地质体的可靠性,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提取、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是重要的保障;另外,成藏条件分析是决定特殊地质体能否成藏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强调先“点线面体”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然后在有利区带内从面到点,自始至终紧密地将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2 勘探实践 2.1 层序界面的准确识别与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在野外露头、岩心、单井层序界面识别、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地震同相轴反射特征的基础上, 273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年6月 第27卷 第3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J .JPI ) Ju n .2005 Vol .27 No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