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朝代更替表

东汉(25—220)

┌————————————————————┐

│↓│

蜀(221—263)———→魏(220—265)吴(222—280)

↓│

西晋(265—316)←—————┘

┌————————————————————————————————┐

│││

││十六国(304—439)

│││

┌———————————————─———————————————┐││↓││

│┌——————【成汉】(氐)【汉(前赵)】(匈奴)代(鲜卑)│

││(304—347)(304—329)(338—376)│

││↓││

││后赵实现了北方地区的部分统一←—【后赵】(羯)→冉魏(汉)→【前燕】(鲜卑)│【前凉】(汉)││与前燕、前凉并存(319—351)(350—352)(337—370)│(320—376)

││↓↓↓

││———————

│↓↓

东晋(317—420)————→前秦于382年进驻西域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前秦】(氐)│↑383年淝水之战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51—394)

│││

││┌—————————————————————————————————┤

││││││

│└—西蜀(汉)【西凉】(汉)【后凉】(氐)西燕(鲜卑)

│(405—413)(400—421)(386—403)(384—394)

││││

││┌—————————————┐│

│↓││↓↓

│【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后秦】(羌)→东晋【后燕】(鲜卑)

│(401—439)(397—414)(384—417)↑(384—409)

││││││

│││││┌—————┐

││↓│││↓

↓│【西秦】(鲜卑)【夏】(匈奴)【南燕】(鲜卑)【北燕】(鲜卑)├————┐│(385—431)(407—431)(389—410)(409—436)

││↓↓↓↓

││┌———————————————————————————————

↓││↓

宋(420—479)南(420—589)北(439—581)北魏(386—534)—→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地区││││

│││┌————————————┐

↓││││

齐(479—502)朝朝西魏(534—557)东魏(534—550)

↓││↓↓

梁(502—557)│└——北周(557—581)←—————北齐(550—557)

↓││

陈(557—589)→┴——————————┐│

↓↓

隋(581—618)

注:

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②“【】”是《十六国春秋》中提到的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十六国时期政权并不仅此十六个。

③“()”括号内表示政权的建立民族及其存在时间。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朝代的名号有呢?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二晋收,南北隋唐五代继,宋元明清皇朝休。五帝黄颛喾尧舜,三代夏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一统,西汉三国二晋收。宋齐梁陈南朝号,北魏二分又齐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民。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

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摘自《三字经》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中国历史朝代演变史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统治民族开国皇帝三皇五帝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华夏族禹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华夏族汤周西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华夏族文王姬昌东春秋前770-476年洛邑河南洛阳华夏族平王姬宜臼战国前475-221年华夏族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华夏族始皇帝嬴政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族高祖刘邦新朝9-23年常安陕西西安汉族王莽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族光武帝刘秀三国曹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汉族魏文帝曹丕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族汉昭烈帝刘备孙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汉族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汉族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汉族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304-439前赵(汉赵)304-318平阳山西临汾匈奴族高祖光文皇帝刘渊319-329长安陕西西安成汉306-347成都四川成都巴氐族太宗武皇帝李雄前凉314-363姑臧甘肃武威汉族高祖明王张寔后赵319-351襄国河北邢台羯族高祖明皇帝石勒前燕337-370龙城辽宁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 替教案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孙刘联合抗曹与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西晋灭吴;西晋的统治;“永嘉之乱”;西晋的结束。司马睿建立东晋;东晋的偏安;东晋后期的腐朽统治与东晋的灭亡。南朝四个朝代的名称;刘宋前期的统治局面;陈朝末年的腐朽统治。十六国北朝;北魏统一北方;北周武帝改革,统一黄河流域。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东汉后期的情况相比较,区域性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促成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得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遭到失败的历史环境及其主观、客观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曹操曾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有关史实和历史材料,区分历史上的曹操与文艺作品中的“曹操”,从而全面、准确地叙述评议他一生的重大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并且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等历史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4.西晋的历史虽很短暂,特别是统一的时间不长,但是具体情况十分复杂。教师须引导学生既要力求全面,找到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又要突出重点,抓住问题关键,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5.指导学生对照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相应的史实,加深对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左图右史”的习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而且南朝、北朝的政权更迭都比较频繁,因此各朝疆土范围也多有变化,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王朝黑暗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东汉末年一些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的局面,形成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西晋使我国从分裂鼎峙的状态复归于统一,这既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应了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 2.三国时期,在长期剧烈的战争中,在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军事统帅和杰出的政治家,曹操、诸葛亮、孙权等都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们的政治谋略、军事指挥艺术,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 3.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对峙时期,但是统一是历史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通过与东晋十六国的混乱状况相比较,了解南北朝分裂对峙之时,一些促使国家统一的因素也在发展并逐渐成熟起来,从而清楚地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要点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时间表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时间表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 (远古时代:旧、新石器时代)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商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 周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新公元9年—公元24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三国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吴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东晋十六国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南北朝——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 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五代十国 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 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 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十国公元902年—公元979年 宋 北宋公元 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辽公元 907年—公元1125年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注]十国包括:前蜀、后蜀、吴越、闽、楚、吴、荆南(南平)、南汉、北汉、南唐

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朝代更替表 东汉(25—220) │ ┌————————————————————┐ │↓│ 蜀(221—263)———→魏(220—265)吴(222—280) ↓│ 西晋(265—316)←—————┘ │ ┌————————————————————————————————┐ │││ ││十六国(304—439) │││ ┌———————————————─———————————————┐││↓││ │┌——————【成汉】(氐)【汉(前赵)】(匈奴)代(鲜卑)│ ││(304—347)(304—329)(338—376)│ ││↓││ ││后赵实现了北方地区的部分统一←—【后赵】(羯)→冉魏(汉)→【前燕】(鲜卑)│【前凉】(汉)││与前燕、前凉并存(319—351)(350—352)(337—370)│(320—376) ││↓↓↓ ││——————— │↓↓ 东晋(317—420)————→前秦于382年进驻西域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前秦】(氐)│↑ 383年淝水之战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51—394) │││ ││┌—————————————————————————————————┤ ││││││ │└—西蜀(汉)【西凉】(汉)【后凉】(氐)西燕(鲜卑) │(405—413)(400—421)(386—403)(384—394) ││││ ││┌—————————————┐│ │↓││↓↓ │【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后秦】(羌)→东晋【后燕】(鲜卑) │(401—439)(397—414)(384—417)↑(384—409) ││││││ │││││┌—————┐ ││↓│││↓ ↓│【西秦】(鲜卑)【夏】(匈奴)【南燕】(鲜卑)【北燕】(鲜卑)├————┐│(385—431)(407—431)(389—410)(409—436) ││↓↓↓↓ ││┌——————————————————————————————— ↓││↓ 宋(420—479)南(420—589)北(439—581)北魏(386—534)—→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地区││││ │││┌————————————┐ ↓││││ 齐(479—502)朝朝西魏(534—557)东魏(534—550) ↓││↓↓ 梁(502—557)│└——北周(557—581)←—————北齐(550—557) ↓││ 陈(557—589)→┴——————————┐│ ↓↓ 隋(581—618) 注: 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②“【】”是《十六国春秋》中提到的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十六国时期政权并不仅此十六个。 ③“()”括号内表示政权的建立民族及其存在时间。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2020高考即将开战,你准备好了吗?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阅读! 以下朝代顺序表皆以公元纪年为单位:旧石器时代(约前300-200万年)、新石器时代(约前1万年前)、三皇五帝(约前2100年)、夏(约前1600年)、商(约前1100年)、西周(前770年)、东周在春秋(前403年)战国(前221年)之间、秦(前206年)、西汉(8年)、玄汉(25年)、东汉(220年) 最可谓分崩离析的朝代年段就是以下了,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的朝代顺序表吧:公元纪年220年就有了吴、蜀汉、魏这三个朝代的建立;公元纪年265年建立了西晋朝代;公元纪年420年581年更属最为混论的年代,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东晋、北魏、刘宋、萧齐、西魏、东魏、萧梁、北周、北齐、南陈这些诸多朝代,实属动荡不安战火纷争不断。 公元纪年581年,建立了隋朝;公元纪年618年是武周和大唐朝的建立,这在历史上实为意义重大的一个年段,在朝代顺序表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纪年907年,建立了十国和五代;公元纪年960年,建立了大辽、北宋、金、南宋这些朝代,也是影社拍摄中最常有的拍摄素材;公元纪年1279年,建立了元朝;公元纪年1368年,建立了明朝,此刻我国的古文化也快走到尾声。 公元纪年1644年,建立了清朝,清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都给了人们转变的信号,不夸张的讲这是朝代顺序表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章;公元纪年1912年,已经趋于近代,建立了民国时代,也标志着现代化的进程脚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文化、新的社会主义、新的人权倡导、新的社会体系。而后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代表着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是朝代顺序表中华丽的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

南朝时期的士族阶层的家庭教育 摘要:南朝时期,政权更替较为频繁,官学兴废不定,家庭教育为了弥补官学的不足却兴盛起来,同时士族阶层为了使本家族能长期稳定的享有各种特权,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而这种情况使得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格外兴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这一时期士族阶层家庭教育兴起的背景,以及在这一背景影响下的内容,分析这些对南朝时期子女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南朝家庭教育内容形式影响 前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家庭教育十分兴盛。门第观念、儒玄佛道的交融、社会动荡等因素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家学、“家馆”、家训等是其主要的教育形式。魏晋南北朝的家族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战乱频繁的时代,但同时又是一个学术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人口的大流动和民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交流。玄学、佛学、道教、儒学以至法家、名家既相互争胜又相互吸收。此时,由于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官学教育呈现出时兴时废之状,难以担当起传递和发展文化的使命。而与之相反的是,在门弟观念的强化、九品中正制的推行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并臻于鼎盛。 家族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不够发达和普及,家族教育占有重要位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是学术界较为重视的问题。对其相关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如马镛《中国家庭教育史》、阎爱民《中国古代的家教》等,都有一定篇幅论及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论文对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家学和《颜氏家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等进行了专门讨论,比较重要的如刘守旗《颜氏家训与家庭教育科学化》(《辽宁师大学报》,1993、6)、王若《浅谈中国古代家训》(《辽宁师大学报》,1993、6)、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时间表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时间表 朝代起止年代(公元)创始人/掌权人都城 夏前2100年-前1600年启阳城 商前1600年-前1100年汤亳→殷 西周前1100年-前771年武王镐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周平王洛邑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洛邑 秦前221年-前206年始皇(嬴政) 咸阳 西汉前202年-8年高祖(刘邦) 长安 新8年-23年王莽长安 东汉25年-220年光武帝(刘秀) 洛阳 三国(魏)220年-265年曹丕洛阳 三国(蜀)221年-263年刘备成都 三国(吴)229年-280年孙权建业 西晋265年-316年武帝(司马炎) 洛阳 东晋317年-420年元帝(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304年-439年/ 洛邑 南朝宋420年-479年刘裕建康 齐479年-502年肖道成建康 梁502年-557年肖衍建康 陈557年-589年陈霸先建康 北朝北魏386年-534年拓跋圭平城→洛阳东魏534年-550年元善见(高欢立) 邺 西魏535年-557年元宝炬(宇文泰立) 长安 北齐550年-577年高洋邺 北周557年-581年宇文觉长安 隋581年-618年文帝(杨坚) 大兴 唐618年-907年高祖(李渊) 长安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

北宋960年-1127年太祖(赵匡胤) 开封 南宋1127年-1279年高宗(赵构) 临安 辽916年-1125年耶律阿宝机上京 西夏1038年-1227年李元昊兴庆 金1115年-1234年完颜阿骨打中都 元1271年-1368 世祖(忽必烈) 大都 明1368年-1644年太祖(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1644年-1840年世祖- 顺治(福临)①北京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历程 西周世卿世禄制战国军功爵制两汉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制 秦到元地方机构 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州郡县唐道州县制宋路州县 元行省制度路,府,州,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点(1)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国家之间的更替灭亡)

二、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战役 (一) 三国时期前后著名战役 (二)魏晋时期著名的战役 十六国简表

三、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改革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事件年表 1、改革者: 北魏孝文帝 (在祖母冯太后的支持和指导下) 拓跋宏以身作则,改名为 元宏 北魏孝文帝简历 姓名:拓跋宏(元宏) 谥号: 孝文帝 在位:471年—499年 民族: 鲜卑族 职业:北魏皇帝 享年:32岁 主要成就: 北魏孝文帝改革 思考题:任何变法和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影响某些人或某些集团的既得利益,因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秦国的商鞅变法都面临着这样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孝文帝和商鞅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应对方式,你认为哪一种解决方式更好?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都使国家变得强盛起来,这给你什么启示呢? 2、主要措施(内容): (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制度,加强经济和行政管理。 (2)迁移都城。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文化习俗的政策。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与汉族通婚。 3、重要意义: (1)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2)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改革背景: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民族交往与交流增多,民族交融趋势增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社会矛盾激化,北魏政权面临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称魏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历史上国家大分裂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政治上:国家长期分裂,最终走向统一。 从分裂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裂。这一时期,我国的朝代更替十分频繁,甚至出现十几个政权互相并立的局面,南北地区长期对峙。 从统一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虽然国家长期分裂,但其中也孕育的走向统一的历史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西晋曾经短暂统一全国,魏国、前秦、北魏、北周都曾经统一北方,东晋以后,南方地区长期统一。二是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北方经济的恢复,南北经济形态和经济实力差距逐渐缩小,为实现全国性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是南方、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使南北方民族矛盾减少,也推动了全国的统一进程。 1.国家长期分裂,民族融合加快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少数民族封建化 以战争为基本方式大大加快了民族融合 3.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4.地主阶级分化为士族和庶族。士族制度形成和发展。 经济上:南方得到了开发,南北趋向平衡。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南方迅速得到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逐渐趋向平衡。由于长期受战乱的影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技术和劳动力,大大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尤其是在三吴地区、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与南方迅速得到开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方地区的经济经历了东汉末年和十六国两次大的破坏。但是,由于一些统治者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北方经济在经历战乱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例如曹魏政权推行重农政策和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新式灌溉工具翻车和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犁耕法的推广等,都对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北方游牧经济和中原农耕经济两种生产方式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总之,由于南方地区经济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大大缩小,加速和深化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长期的分裂战乱局面和建立统一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 1.北方经济破坏与发展交替,发展相对缓慢; 南方经济得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北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安史之乱后超过北方,南宋真正实现南移) 2.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调制和府兵制 3.出现灌钢法, 出现了白瓷 4.出现了草市,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5.马钧发明灌溉用的翻车 6.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膨胀,造成了土地和劳动力的流失;占有重要地位 7.东晋利用石油(照明、治病、书写、润滑和作战)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简表

简表

歌诀 第一种 [大陆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由来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 并称。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 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简史

夏朝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 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 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 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 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zhu ? 手中。寒浞掌权 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 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 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 的杼zh ù、槐hu ái 、芒、泄、不降、扃ji ōng 、胤y ìn 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 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 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ji é ,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 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 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 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 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 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 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 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 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 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 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 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 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 —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g āo —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个 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

夏到清的朝代更替表

夏前2070-1600年安邑山西夏县 商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 周:西周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 秦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 汉 :西汉。前202—公元25 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 洛阳河南洛阳 三国 :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 蜀221-263 成都四川成都 吴222-280 建业江苏南京 晋 西晋265-317 洛阳河南洛阳 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 十六国304-439 南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 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 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 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 北魏386-534 平城山西大同

洛阳河南洛阳 北朝:东魏534-550 邺河北临漳 北齐550-577 邺河北临漳 西魏535-557 长安陕西西安 北周557-581 长安陕西西安 隋581-618 大兴陕西西安 唐618-907 长安陕西西安 后梁907-923 汴河南开封 后唐923-936 洛阳河南洛阳 后晋936-946 汴河南开封 后汉947-950 汴河南开封 后周951-960 汴河南开封 十国902-979 —— 宋 北宋960-1127 开封河南开封 南宋1127-1279 临安浙江临安 辽907-1125 皇都(上京) 辽宁巴林右旗 西夏1038-1227 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 会宁阿城(黑龙江) 中都北京元1206-1368 大都北京 明1368-1644 北京北京

清1644-1911 北京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中国主要朝代、时代更迭表

古代中国主要朝代、时代、国家更迭 (未完待续)

(续表) (未完待续)

(续表)

注: [1] 以上数据主要取自《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都城”一栏括号中的地名指的是该《辞海》(缩印本)编篡时的名称; [2] 红色字为朝代名,粉红色字为时代名,浅桔黄色字为国名,紫色字为族名,蓝色字为人名,褐色字为帝王庙号,青色字为地名; [3] 采用公元纪年,公元元年以前的纪年带有“前”字,公元元年以后的纪年不带“前”字。 [4] 关于北魏,《辞海》(缩印本)中“北魏”词条说,“从拓跋珪建魏到557年西魏亡,共历17帝,171年”,我认为这是将北魏和西魏合计的结果,因为查《辞海》(缩印本)附录之《中国历史纪年表》知,北魏历14帝,西魏历3帝,合计17帝。但是,东魏(历1帝)也是由北魏分裂出来的,而且三魏都城均不在一处,故北魏、东魏、西魏是相互独立的概念,不应该把总的合计结果写入关于北魏的词条,即便是要总的合计结果,也没有理由把东魏排除在外(加上东魏,三魏应该共历18帝,只是经历171年是不错的,因为东魏比西魏灭亡晚,东魏经历年数不影响总的年数)。总之:(1)总计结果是不合理的,应该分别单计;(2)即便总计,不含东魏是不合理的;(3)即便说“共历17帝”已经包含东魏1帝,那么还是有矛盾之处,由《辞海》(缩印本)“西魏”词条知西魏历3帝,由“东魏”词条知东魏历1帝,而上面所说由“北魏”词条知三魏共历17帝,那么北魏单独应该历17-3-1=13帝,而由《中国历史纪年表》查得西魏历3帝,东魏历1帝,而北魏单独历14帝。“13”对还是“14”对?这是该《辞海》(缩印本)自相矛盾之处,非我所能考证也。本表采用的方法是,北魏单独计,而且以词条为主,《中国历史纪年表》为辅,故得17-3-1=13。 [5] 隋朝和唐朝的长安与古时长安不同,古时长安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而隋唐长安包含有今西安城和城东、南、西一带。详见《辞海》(缩印本)“长安”词条。 [6] 本表根据《辞海》(缩印本)“唐”词条说“共历20帝、290年”,但是查《辞海》(缩印本)附录之《中国历史纪年表》得,共有某“宗”18个,另有高祖李渊、少帝李重茂,加上武则天共有21个。根据《辞海》(缩印本)“武则天”词条所说武则天在位期间(690年~705年)国号一直为周而不是唐,那么如果因此而说唐“20帝”中不含武则天的话,则“290年”中也应该扣除武则天在位的15年而变成275年。所以究竟是21帝还是20帝呢?如果按20帝算该排除武则天还是排除少帝李重茂呢?无论如何《辞海》(缩印本)都有无法解决的自相矛盾之处。本表以词条为主,《中国历史纪年表》为辅,认为唐共历20帝,290年。 [7] 根据《辞海》(缩印本)“元”词条,1368年朱元璋军攻入大都后,元顺帝北走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汗,始去国号。 [8] 根据《辞海》(缩印本)“元”词条,自成吉思汗至元朝被推翻,共历15帝,163年。 [9] 除以上单独列出的《辞海》(缩印本)词条和附录之《中国历史纪年表》所记录的帝王数、年数不相符的几条注解外,本表中其它地方所记录的帝王数、年数都是以词条为依据,并没有与《中国历史纪年表》中的记录进行比对。 2005年8月3日~ 4日百川(QQ:58631941)整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教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教案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 权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孙刘联合抗曹与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西晋灭吴;西晋的统治;“永嘉之乱”;西晋的结束。司马睿建立东晋;东晋的偏安;东晋后期的腐朽统治与东晋的灭亡。南朝四个朝代的名称;刘宋前期的统治局面;陈朝末年的腐朽统治。十六国北朝;北魏统一北方;北周武帝改革,统一黄河流域。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三国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与东汉 后期的情况相比较,区域性统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促成了三国鼎 立格局的形成。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得胜利,在赤壁之战中却遭到失败的历史环境及其主观、客观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曹操曾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学生应在 教师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有关史实和历史材料,区分历史上的曹操与文艺作品中的“曹操”,从而全面、准确地叙述评议他一生的重大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并且让学生逐步学会掌握“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等历史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4.西晋的历史虽很短暂,特别是统一的时间不长,但是具体情况十分复杂。教师须引导学生既要力求全面,找到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又要突出重点,抓住问题关键,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5.指导学生对照三国 鼎立形势图,结合相应的史实,加深对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左图右史”的习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而且南朝、北朝的政权更迭都比较频繁,因此各朝疆土范围也多有变化,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 1.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王朝黑暗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东汉末年一些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的局面,形成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西晋使我国从分裂鼎峙的状态复

魏晋南北朝

如果是的话,那就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成就了文化的发展。 一、政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为了发展会进行改革。就拿北魏孝文帝改革来说,前期实行租调制、均田制等发展了经济。后期推进封建化,易服装、改姓氏、通婚姻等措施又促使民族融合,这对各族文化发展十分有利。 二、经济 第一,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第二,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三、文化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文学思潮,这就是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一、社会概况 魏晋南北朝是个社会动荡乱离的时代,分裂割据,战争不断,朝代更替频繁。其政治统治的突出表现是门阀士族垄断政权,寒门庶族倍受压抑。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表现为:1.传统的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动摇,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儒家的经学已不再是文人思想学术的唯一追求,但其影响依然存在。2.以《老子》、《庄子》、《周易》为主体的玄学广泛流行,带来了文人的学术思想、人格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正如钱穆《国学概论》所言:“魏晋南朝三百年学术思想,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个人自我之觉醒,是已。”文学的自觉是以人的自觉为底蕴的。3.佛教亦广泛流布,并与儒、道思想渐进交流融合,并逐渐本土化。儒、释、道对这一时代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形态都产生了或轻或重的影响。 二、文学概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 难度: 使用次数:24 入库时间:2015-07-2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J].中国史研究,1992年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建立了图示中哪个政权?(写字母)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举一例说明“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 答案 (1)赤壁之战;C;西晋;

(2)北方的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人南迁);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cooco.作文指导https://www.360docs.net/doc/6e14697360.html,f (3)迁都洛阳;说汉语(改汉姓、学汉礼、遵汉制等言之有理皆可);促进了民族融合; (4)①国家局部统一;②江南地区的开发;③民族融合;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魏晋南北朝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的时间和朝代的顺序

魏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的时间和朝代的顺序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可分为西晋时期、东晋时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另外位于中国南部,全部建都在建康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具体更替顺序如下: 1、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

局面。 2、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为宋,东晋亡。东晋共历十一帝、104年。魏晋南北朝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3、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 1)宋乃刘裕于公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公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60年。 2)齐,公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公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4年。 3)梁,公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公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4)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

国号陈,建都建康。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3年。 4、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_全_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民族开国皇帝 三皇五帝 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华夏族 禹 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华夏族 汤 周 西周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华夏族周文王姬发东周 春秋前770-476年洛邑河南洛阳华夏族周平王姬宜臼战国前475-221年华夏族 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华夏族始皇帝嬴政 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族 汉高祖刘邦新朝9-23年汉族 王莽 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族 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曹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汉族 魏文帝曹丕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族 汉昭烈帝刘备孙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汉族 吴大帝孙权 晋西晋265-316 洛阳河南洛阳汉族 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420 建康江苏南京汉族 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43 9 前赵(汉赵) 304-318 平阳山西临汾 匈奴族 高祖光文皇帝刘渊319-329 长安陕西西安 成汉306-347 成都四川成都巴氐族 太宗武皇帝李雄前凉314-363 姑臧甘肃武威汉族 高祖明王张寔后赵319-351 襄国河北邢台羯族 高祖明皇帝石勒前燕337-370 龙城辽宁朝阳鲜卑族 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前秦351-394 长安陕西西安氐族 世宗明皇帝符健后秦384-417 长安陕西西安羌族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后燕384-407 中山河北定州鲜卑族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西秦385-431 苑川甘肃榆中鲜卑族 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后凉386-403 略阳甘肃平凉氐族 太祖懿武皇帝吕光南凉397-414 西平青海西宁鲜卑族 烈祖武王拓跋乌孤南燕398-410 广固山东益都鲜卑族 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西凉407-421 酒泉甘肃酒泉汉族 太祖昭武王李暠胡夏407-431 统万城陕西靖边匈奴 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北燕407-436 和龙辽宁朝阳高句丽 高句丽人高云北凉397-439 张掖甘肃张掖卢水胡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冉魏350-352 邺城河北临漳汉族 汉人冉闵 *西燕384-394 长子山西长子鲜卑族 鲜卑族慕容泓 *西蜀(后蜀) 405-413 益州四川成都汉族 汉人谯纵 南北朝 420-58 9 南朝 宋420-479 建康江苏南京汉族 宋武帝刘裕 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汉族 齐高帝萧道成 梁502-557 建康江苏南京汉族 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 建康江苏南京汉族 陈武帝陈霸先

五代十国朝代更替表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朝代更替表 唐 (618—907) 【李渊·长安】 ↓ ┌—————————————————————————————┐ ↓│ 五代(907—960)十国(891—979) ││ │┌————┬——————————┬————┬————┬————┬————┐ ↓││││││││后梁前蜀│吴│吴越│││(907—923)(891—925)│(892—937)│(893—978)│││ 【朱温·汴州】【王建·成都】│【杨行密·广陵】│【钱镠·杭州】││││││││││││ │││││││││ ↓││││││││后唐│闽│楚││││(923—936)←————┤(893—945)│(896—951)││││ 【李存勖·洛阳】│【王审知·长乐】│【马殷·长沙】│││││││││││││ │││││││││ │││↓│││││后晋│└——→南唐←——┘│南汉││(936—946)—→契丹│(937—975)│(905—971)││ 【石敬瑭·汴州】│【徐知诰·金陵】│【刘岩·兴王】│││││││││ │││││││ ↓││││││后汉后蜀│┌———————┘│南平│(947—950)(925—965)│││(907—963)│ 【刘知远·汴州】【孟知祥·成都】││┌—————————┘【高季兴·江陵】││││││││ │││││││ ↓││↓│││后周└————————→↓—┼—↓←—————————————┘北汉(950—960)————————————————┴→┼←┴—————————————————(951—979)【郭威·汴州】↓【刘崇·太原】 北宋 (960—1127) 【赵匡胤·开封】 注: 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②“【】”括号内表示该政权的“【政权建立者·都城】”。 ③“()”括号内表示该政权的“(建立时间—灭亡时间)”。 ④“十国(891—979)”五代十国时期的年限一般指五代的起止时间,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并不仅此十五国。 ⑤“【】”括号内都城名古今对照: 长安(西安);汴州(开封);广陵(扬州);金陵(南京);江陵(荆州);长乐(福州);兴王(广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