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门涉及查封扣押相关违反条款

生态环境部门涉及查封扣押相关违反条款
生态环境部门涉及查封扣押相关违反条款

第四条排污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实施查封、扣押:(一)违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危险废物、含重金属污染物或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

《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一款;

《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

(二)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

(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倾倒化工、制药、石化、印染、电镀、造纸、制革等工业污泥的;

(四)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第二款;

(五)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未按照要求执行停产、停排措施,继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违法排污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查封、扣押;已造成严重污染或者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实施查封、扣押。

第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封、扣押排污者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应当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不得重复查封、扣押排污者已被依法查封的设施、设备。

对不易移动的或者有特殊存放要求的设施、设备,应当就地查封。查封时,可以在该设施、设备的控制装置等关键部件或者造成污染物排放所需供水、供电、供气等开关阀门张贴封条。

第六节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第六节生态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严把环评关,从源头做好环保准入工作。加强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在农业源方面督促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沼气池,使粪便尿液充分有效利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压力。同时我县十分重视村镇、农田及自然生态保护建设和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资源的保护工作,加快生态示范村、文明村的建设,使我县自然保护区面积明显增加,耕地、森林、地下水等资源保护得到大大加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一、生态污染状况 (一)化肥、农药污染 表2-6-1 遂溪县“十二五”期间化肥、农药使用情况 表2-6-1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农药使用强度为3.44-4.07公斤/亩,化肥使用强度为47.61-50.14公斤/亩。根据常用耕地面积与农药的利用率(一般在10-30%)和各种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氮40-50%、磷

10-20%、钾30-40%)折算,平均每年560.34-1681.02吨农药和21907.9-29111.0吨化肥残留在环境中,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十二五”期间,我县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2015年农药使用强度有所下降。 (二)规模化禽畜养殖 我县规范化禽畜养殖场主要有养猪场、蛋鸡场、肉鸡场、养鸭场等。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我县共有规范化禽畜养殖场227家,养殖小区18个,共养殖生猪99万头及2205万肉鸡,全县的畜禽养殖业排放化学需氧量17789.47吨,氨氮2240.26吨。从2011年开始,我县每年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农业源减排项目。到2015年止,已顺利完成了化学需氧量623.18吨,氨氮97.34吨的减排目标。我县现阶段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方面,主要还是采用直接将畜禽粪尿还田与制售花肥两种处置方式。还有部分养殖场尝试开挖鱼塘或利用小型水库养鱼,畜禽粪尿用作养鱼养料,污水经治理设施处理后农灌和部分养殖场的污水入塘入库调节养鱼水质两种。 总体来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虽然基本都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容积小,处理能力弱,与污水产生量不配套;养殖散户都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污水直接排入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 (三)水产养殖污染 根据2011年水产养殖污染源统计数据,全县有海水养殖面积120015亩,淡水养殖面积30854亩。海水养殖污水主要排入沿岸海域,淡水养殖污水主要排放近邻河流和附近农田,最终流入海。污染问题最严重还是高

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

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关于发布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 【法规类别】环境监测 【发文字号】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 【修改依据】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15年第61号――关于印发《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的公告 【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 【发布日期】2008.07.18 【实施日期】2008.07.18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 (2008年第35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编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现予以发布。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二○○八年七月十八日附件: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二〇〇八年七月) 目录 前言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 指导思想 2. 基本原则 3. 目标 二、区划方法与依据 1. 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2. 生态敏感性评价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 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 分区方法

2. 区划方案 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 1. 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2. 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3. 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4.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5. 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 6. 农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 7. 林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 8. 大都市群 9. 重点城镇群 五、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六、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附一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附二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前言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全国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保护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由定性型管理向定

一、转变观念和方法,重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国家战略(精)

附件: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2010年年会政策建议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第四届第四次年会于2010年11月10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生态系统管理与绿色发展--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 国合会委员欣喜地看到,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为中国“十二五”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构建了一个“绿色转型”、“以民为本”的路线图。这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等战略性措施,强调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坚持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委员们赞赏最近强调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的新理念,并特别注意到,中国政府提出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以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为特征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这种认识和方法上的创新,令人欣慰和期待。 委员们高度肯定过去一年来中国政府在应对后金融危机中保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绿色发展,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重大进展。“十一五”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完成,节能目标有望如期实现;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

区规划?,将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构筑绿色发展新格局;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正在被全社会广泛接受,一批低碳经济试点正在探索中实践,上海世博会的圆满成功成为探索低碳城市和绿色发展的新亮点;提出了培育和加快发展以清洁、低碳、绿色为核心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导向。 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等概念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并在探索实践中逐渐深化。然而,委员们注意到,在国际社会推动绿色发展的众多角度和措施中,有一个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就是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问题。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国内消费升级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压力已非常紧迫,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载体和基础,具有各种功能,在健康的生态系统及其健全的生态服务支撑下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体现着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对某些生态服务的经营和管理,本身就是绿色经济产业;破坏生物多样性和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国合会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年、在绿色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发展方式进入绿色转型的关键时刻,高度关注这一主题就显得非常必要和意义重大。 经过多年的巨大努力,中国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确保生态安全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委员们也注意到,中国绿色发展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与不断增长的经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生态系统面临着持续退化的压力,严重的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近来,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讨论认为,应该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并研拟对能源消费征收环境税。对于环境污染的讨论,不应当仅停留在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上。讨论环境政策,要建立在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上来,“美丽中国”既不能过度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利益,也不能过度强调环境保护而错失发展机会。关键字:雾霾现象危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一、雾霾的定义 雾霾其实是雾与霾的统称,雾与霾的区别十分大。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二、雾霾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种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质量下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我国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超过千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2、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3、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4、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污染

7.1 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管理

模块七景区环境管理 任务一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管理 一、教材名称 《景区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时:2课时(100分钟)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旅游过程中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不太关注。 2.学生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缺乏理论认知。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景区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 2.熟悉景区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3.掌握景区环境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景区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教学难点:景区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视频展示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准备:视频、图片、表格、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任务 1.知识准备:景区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能力准备:景区环境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二)课堂导入 【任务呈现】:王涛等新入职员工在景区轮岗的第五站是景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在各服务部门积极准备景区年度技能考核的过程中,景区环卫部虽然不直接参与景区服务技能考核,但是,今年暑假期间,景区水量的不断减少导致漂流等水上娱乐项目无法正常运营,而主要树种——冷杉的大面积死亡致使森林景观被严重破坏。为保护景区自然生态景观和保证景区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景区高层决定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管理,命令景区环卫部在景区年度技能考核期间,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并参观学习同类景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做出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管理的三年规划,王涛因自身专业优势,成为三年规划项目组的重要成员。 【设计意图】: 1.结合专业,体现理实结合。 2.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新授课 1.看一看,填一填 呈现图片:黄山景区禁售方便面、黄果树瀑布断流、四川乐山大佛“哭了”。 2.做一做,补一补 【学生活动】:通过照片对比,填写以上三个景区环境破坏的表现和原因

乡镇环境保护规划报告

XX乡镇环境保护规划

第1章总论 1.1任务由来 2000年11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对开展环境优美城镇活动提出了要求。《全国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中也明确提出了开展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活动的要求。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了创建“环境优美城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示范镇”、“生态示范村镇”、“环境保护先进乡镇”等活动。为规范和推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2年7月2日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自此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在全国逐步展开。2003年3月2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命名14个乡镇为首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活动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推动了乡镇居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和传统观念的更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存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未来”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为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2003年7月,经省政府同意,原省环保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鲁环函〔2003〕147号),制定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试行)》,在全省开展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为加速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农村生态文明,2010年6月,环境保护部组织修订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试行)》,并更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按照环境保护部的有关要求,依据《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结合xx省实际,省环保厅组织修订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试行)》,并更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在创建活动中,各地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镇建成区和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镇绿化、美化工作,努力为广大居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为进一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面实施《全国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促进城镇环境建设,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xx县xx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活动的顺利开展,xx镇委托xx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xx县xx镇环境保护规划》。为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xx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根据国家和xx省有关“省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规定”,参考国内和省内有关文件、资料和生态乡镇建设特点,结合xx市xx县xx镇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xx县xx镇环境环境保护规划》。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 陕政办发〔2007〕5号2007-01-17 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安康、商洛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一月十七日 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为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强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开发利用活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制定本纲要。 一、秦岭的地位和作用 1.秦岭主体位于陕西,东连豫鄂,西接甘陇,南望巴蜀,北瞰关中,国土总面积5.79万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国土总面积的28%,区域涵盖6个设区市、38个县(市、区)(见附件一)、452个乡镇,人口约497万人。 2.秦岭是我国中部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是我国南北地质、气候、生物、水系、土壤等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长江水系,分布着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东洋界动物;秦岭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属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着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古北界动物。 3.秦岭水资源量222亿立方米,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50%,是我省的主要水源涵养区。其中,秦岭南坡水资源量182亿立方米,约占陕南水资源量的58%,是嘉陵江、汉江、丹江的源头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岭北坡水资源量约40亿立方

米,约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5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地。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水量和关中地区生产生活用水至关重要。 4.秦岭是我国暖温带北亚热带物种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之一。秦岭主峰太白山是我国大陆中东部最高峰,海拔3767米,保存有典型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其垂直自然生态谱系典型、完整。秦岭素有“动植物王国”、“天然中草药库”的美誉,区内分布着种子植物2931种,占全国种子植物总数的12%;兽类144种,占全国兽类总种数的29%;鸟类399种,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34%。秦岭又是许多古老和孑遗生物的避难所,稀有、特有物种类型较多,已有128种动物和56种植物被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保护对象。秦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在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保护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保护成效。 5.天然林保护。近年来,在秦岭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秦岭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1999年,自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秦岭天然林得以恢复和发展,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森林面积有了较大增长。目前,秦岭天然林覆盖率达42%,森林覆盖率达5 6.3%,林灌覆盖率达5 7.7%。 6.退耕还林成效显著。秦岭地区人民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以绿化荒山、荒地为目标,因地制宜,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目前已退耕还林还草近100万亩。 7.水土保持取得新的进展。秦岭地区人民积极治理千沟万壑,并坚持按照农田基本建设与退耕还林种草相结合,防治性治理与开发性治理相结合,大封禁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实施,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四川省乾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核桃坪分公司 自 然 生 态 境 保 护 方 案 编制人:杨涛 2017年7月27日

编制依据 根据汉源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矿山及尾矿库环境保护工作和治理的紧急通知》(汉安监[2017]89号)的通知和国家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相关要求,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与矿山活动协调发展,实现发展与环保同步双赢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矿山基本情况 四川省乾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核桃坪分公司位于汉源县城南西220°方向,直距15~18km的河南乡北西的老仙岩~野猪堂~西山一带,行政区划属河南乡顺坪村所辖。有矿山公路约5km至河南乡,河南乡往北东约40km至汉源县城,与108国道相接。 矿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龙门山南端,属邛崃山系南延部分,处于川西南深切割中高山区,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境内山岭纵横,地势崎岖,属强烈侵蚀的中高山地貌类型,水系发育,植被繁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矿区内海拔高度+1160m(宰罗河)~+2713.4m(西山),相对高差1553.4m,高差大,地形坡度一般大于50°,悬崖峭壁随处可见。 气候垂直差异甚大,县城位于河谷,年均温18℃,一月均温

8.3℃,七月均温26℃,而在山区年温差在30℃以上,每年7~8月最高温差可达30~34℃;1~2月最低气温为-5~-10℃;年平均降水量为741.8mm;6~8月雨量集中,大多为暴雨,极易造成山洪;1~2月份高山区有积雪。一年四季湿度大、雨雾多、日照少。 矿区内水系不发育,地表未见有水库、堰塘之类水体。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 矿区南东角为宰罗河,属大渡河水系的一级支流。据调查资料,年内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与汛期基本一致,百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海拔标高1152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1150m。 矿区水系流域属宰罗河流域,枝叉状水系有西向东发育,自流经过矿区范围。就矿区而言所有支沟均为季节性沟谷,受大气降水控制,仅在雨季特别是在暴雨过程中可形成较大的流水,一般流量较小。矿区地测坡度均在35~700之间,在雨季地表水坡向排泄良好,一般不会形成地表积水。 二、可能产生影响环境的因素 1、林业生态影响 2、大气污染 3、水环境污染 4、废渣污染 5、采矿活动引起生态环境影响 6、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乾盛矿业核桃坪矿山地处农村山地,矿区内无国家法律、法规规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邯郸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历史文化悠久,地域上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海河流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必经之地,生态区位优势明显。然而,自然资源的长期开发、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仅降低了区域环境质量,而且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制定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指导全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同时,本项工作也是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条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共生的基本法则,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重要生态功能地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针对邯郸市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特点,通过科学论证、分析,提出邯郸市的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和各功能分区的控制性规划,为邯郸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条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邯郸市市域所辖的19个县(市、区),规划区域面积120.71万公顷。 规划期限为50年,其中近期:2002年—2005年;中期:2006

年—2010年;中远期:2011年—2030年;远期:2031—2050年。 第四条规划目标 到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区和部分县级城市环境质量实现按功能区达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到2010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60%以上的宜林荒山完成生态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26.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20%以上;积极筹建武安青崖寨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被河北省列入2001年拟建名单)和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景区,使邯郸市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保护;力争5个县(市、区)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成1-2个生态示范区,2-3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6-8个省级生态农业县,基本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到2030年,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重建和恢复,生态农业得到普遍推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到2050年,全市水土流失区基本得到整治,基本实现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生态、社会和经济达到协调发展。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省乾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核桃坪分公司 自 然 生 态 境 保 护 案

编制人:涛 2017年7月27日 编制依据 根据汉源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矿山及尾矿库环境保护工作和治理的紧急通知》(汉安监[2017]89号)的通知和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相关要求,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与矿山活动协调发展,实现发展与环保同步双赢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案一、矿山基本情况 省乾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核桃坪分公司位于汉源县城南西220°向,直距15~18km的乡北西的老仙岩~野猪堂~西山一带,行政区划属乡顺坪村所辖。有矿山公路约5km至乡,乡往北东约40km至汉源县城,与108国道相接。

矿区地处盆地西南,龙门山南端,属邛崃山系南延部分,处于川西南深切割中高山区,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境山岭纵横,地势崎岖,属强烈侵蚀的中高山地貌类型,水系发育,植被繁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矿区海拔高度+1160m(宰罗河)~+2713.4m(西山),相对高差1553.4m,高差大,地形坡度一般大于50°,悬崖峭壁随处可见。 气候垂直差异甚大,县城位于河谷,年均温18℃,一月均温8.3℃,七月均温26℃,而在山区年温差在30℃以上,每年7~8月最高温差可达30~34℃;1~2月最低气温为-5~-10℃;年平均降水量为741.8mm;6~8月雨量集中,大多为暴雨,极易造成山洪;1~2月份高山区有积雪。一年四季湿度大、雨雾多、日照少。 矿区水系不发育,地表未见有水库、堰塘之类水体。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 矿区南东角为宰罗河,属大渡河水系的一级支流。据调查资料,年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与汛期基本一致,百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海拔标高1152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1150m。 矿区水系流域属宰罗河流域,枝叉状水系有西向东发育,自流经过矿区围。就矿区而言所有支沟均为季节性沟谷,受大气降水控制,仅在雨季特别是在暴雨过程中可形成较大的流水,一般流量较小。矿区地测坡度均在35~700之间,在雨季地表水坡向排泄良好,一般不会形成地表积水。 二、可能产生影响环境的因素

自然生态与环境问题

L 6 自然生態與環境問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生態______性的因素 (一)_______高低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 高山與平地的差距超過3000公尺 (二)___________帶的位置(_______洋與_______大陸接觸帶) so 有海、陸兩域的生態與環境,也是兩域間生物遷移的橋梁 (三)_____帶與_____帶交界的過渡氣候 1._______隨季節南北遷徙(____________南下到七股溼地避冬) 2.迴游性_______中繼站:(1)_____季__________隨黑潮洄游而上 (2)_____季________南下 二、_________生物眾多的因素 亞洲大陸的動植物,在冰河期,因為海平面下降而來到台灣,冰河期後,由於海平面上升,使臺灣與亞洲大陸分隔,這些生物被隔絕在臺灣,形成島嶼的孤立環境,逐漸孕育出各類的特有生物,如:帝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環境問題 (一)原因:各類型生態系環境的面積太小,而顯得脆弱,加上人為的_____________ (二)問題 1. ____________:(1)成因:地質脆弱(________、________)+山坡地過度開發+________ (2)影響: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_____________:(1)發生:_________沿海(ex.雲林、嘉義、屏東…) (2)成因:_____________,長年________地下水 (3)影響:逢雨必淹、海水倒灌、海堤潰決、海岸後退 3._____________:(1)類型:空氣、水、噪音、廢棄物污染 (2)成因:工廠不當排放廢水、廢棄物、有毒氣體 (3)影響:人類呼吸器官疾病或慢性疾病、病變 (4)實例:A.宜蘭縣龍德工業區排放廢氣 B._________污染:工業廢水含鎘,流入農田,造成污染 C.__________事件:二仁溪口重金屬(銅)汙染 D.陸地汙染物排入海洋 珊瑚礁海域的「珊瑚白化」 四、環境保育 (一)行政立法:訂定法令,規範汙染物的排放,如水汙染防治法、海洋汙染防治法等 (二)水土保持工程:利用工程、農藝、植生的方法達到保育水源和土壤的功能,如鋪設 水泥格梁;植樹造林,沿等高線耕作等 (三) 生態環境保育 1.加強環境教育,建立生態資源___________的觀念 2.設定自然保護區: (1)______________區:如關渡紅樹林、苗栗火炎山、南澳闊葉林…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

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千 户 祥 砂 石 厂 生 态 修 复 方 案 2013年7月9日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玉树县联合执法大队: 在4.14的强烈地震后,为了保障灾后重建期间的石料供应,加快重建的步伐,我千户祥砂石厂加入到建材料供应组,该项目组地于青藏高原腹地通天河谷间,采挖后,项目地区环境恢复首要任务是通过采取覆地坑填整措施在不破坏原有的基础上开采,将拟治理区高低不平的落地整理成一定坡度的平顺地面,减少控制水土流失,然后利用土改,客土回填等于段改善裸地的土壤状况,为设有土壤或母质的裸地皮面创造土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产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兼)职环保人员,尊重当地民俗,保障当地群众饮用水安全,切实采取措施确保不影响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并与当地政府积极配合,加强周边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的保护。对于工程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及其效果,应主动接受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的验收检查,以利于本工程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对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山体崩塌,泥石流、尾跨 坝等应作出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监测预防措施。 2、要做好本工程的施工组计划,明确工程可能扰动和破 坏的范围,应做到少占地。 3、加强开采砂石施工期间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施工 人员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因此减少认为因素对植被的破坏。 4、加强对生产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增强的环境 保护意识。 5、在原有的生态基础上加以保护及时平整压实,黑土尽 可能集中堆放,防止到处散落,影响生态景观。 6、确保场地坡脚稳定,必要时加强挡护,防止地质灾害 发生。 7、高山的植物是世界既有的草植物,为了留下美好的三 江源自然风景,不擅自开采不属于砂石的范围,我公司将 予以平整,在规定开采砂石内进行采砂,不随意采挖,原 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8、自觉服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监督和 管理鉴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协议,落实管理制度和保护措 施。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在施工过程中,不 得随意破坏植被,同时车辆不得下道行驶。 二、生态环境恢复方案 1、使用工程措施,平整弃料堆和恢复植被工程,防治土 址砂化,临时堆的废石全部回填采砂坑改善当地牧民的生 存环境,提高牧民的生产条件,消除开采点地质灾害隐患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在植被破坏干拢区通过播种牧草建设植被,多草种混 种,提高生物多样性,防治了土址沙漠化的发展,提高土

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生态系统概述

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生态系统概述 09统计三班李华涛 2009710119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 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 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 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 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 的最高层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又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 稳定的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海洋等。由于人类的强大作用,绝对未受人类 干扰的生态系统已经没有了。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①水生生态系统:以水 为基质的生态系统;②陆生生态系统:以陆地土壤或母质等为基质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的生活。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 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封冻期缩短、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 植物分布范围向南北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 花期提前,等等。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 显变化。近年来,干旱、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害、雪灾的发生 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 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一般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类:空气、水质、废弃物、噪声等污染防治方案的选优和水库、大坝、河流、农场等生态环境影 响的评价,均属于微观问题;而城市环境生态质量评价、区域环境生态系统规划、环境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分析,以及环境生态系统的预测、规划和决策等 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则是宏观问题。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大多 是应用于宏观方面,用以解决环境保护的评价、预测、规划和决策问题。流域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构成具

(调查报告)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 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

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4908910.html, 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作者:王璐 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10期 摘要:指出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目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可持续利用为主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战略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究竟农业生产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有哪些矛盾,如何调节这些矛盾是探究的重点所在。从农业生产综述、生态环境综述、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弊、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基于环境保护原则我国在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旨在抛砖引玉,以求金言。 关键词:农业生产;自然生态环境;关系 中图分类号:Q1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02202 1引言 自然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自20世纪初到21世纪现在的这100年来,生态环境遭受了巨大的损伤;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简单地说是指影响到人类生存和致使人类生活质量发生不可逆转的生态重大有害问题;换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正遭受着各种因素的损坏,足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各种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它具有较大的范围性和扩张性,在全世界各地都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就其影响程度而言,它具有非常深刻的严重性,而且时间跨度较大,具有弹性伸展;环境问题涉及到的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或者间接对人类有潜在的威胁,这里包括:大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的溃乏和污染、森林草原植被遭受破坏、野生的和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减少,土壤沙化,耕地面积减少、废弃物和噪声污染、核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看似单方面的问题,其实却是纵横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农业生产综述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所需的各种生活资源,这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综合起来看,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依赖性最大,它借助自然环境中的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进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操作,利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投入,获得一定的农业生产劳动产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获取较高的农业生产劳动产出,不仅仅用机械科技手段取代了老套的手工农具来提高生产效率,在具体生产资料的投入上也采用化肥农药来辅助农业生产,增加农业产品的产出。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上,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环境中土壤土质的要求以及自然环境中的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其在人们生产活动中的地位是其他行业、其他生产活动无可取代的。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附件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2013~2020年) 二○一三年十月

前言 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地貌类型和海域特征多样,形成了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巨大压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生态承载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2011—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行动纲领。 建设生态文明涉及生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在规划体系上,“十二五”期间国家级专项规划整体预案明确将生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规划分开编制,相互衔接,以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在实施过程中也便于操作。为此,《规划》内容界定为“以自然生态资源为对象开展的保护与建设”。

《规划》是在国务院1998年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2000年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基础上编制的,具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一是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将规划名称确定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二是增加了海洋区,《规划》范围扩展为全国陆域、内水、领海及管辖海域;三是调整了区划布局,将与其他区域存在重叠的草原区分别纳入其他区域中,将平原区单独列出;四是确定国家层面的建设重点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东北森林带、南方丘陵山地带、近岸近海生态区等集中连片区域和其它点块状分布的重要生态区域,构建“两屏三带一区多点”为骨架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五是细化了建设内容,提出了森林、草原、荒漠、湿地与河湖、农田、城市、海洋七大生态系统和防治水土流失、推进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下水资源、强化气象保障等十二项建设任务。 《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进行了衔接。《规划》是行业和地方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古代诗词与生态环境保护

古代诗词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无疑是这"璀璨花朵"中的灵魂与精华.古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对于我们当今感受自然、呵护生灵、今昔对比,从而树立正确理念,无疑是值得珍视和借鉴的。 今天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被人们关注,人们开始对自然环境做亡羊补牢式的保护,然而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实践与思考,我们不能不为当时先进的思想和富有远见的行为而赞叹。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无疑是这"璀璨花朵"中的灵魂与精华.古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对于我们当今感受自然、呵护生灵、今昔对比、树立正确理念,无疑是值得珍视和借鉴的。下面我就对我国古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保护思想和实践做一下简单的回顾。 一、赞美自然,感受寰宇。 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无不体现了良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从歌春的杜甫《春夜喜雨》,到颂夏的苏轼《望湖楼醉书》等,从咏秋的马致远《秋思》等,到叹冬的柳宗元《江雪》,我们从分享受大自然四季中的春听鸟声,瞎听蝉鸣,秋听虫啼。冬听雪落的情趣,欣赏烂漫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使我们对大自然的和谐生态产生感知,唤起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娇嘀,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等。大自然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珍爱! 二、赞美生命,呵护生灵。 古人开明的生态意识不仅仅表现在对青山绿水的赞誉与亲近上,还包含着对自然界各种动物的亲昵与关爱之情。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寥寥几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