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期课改七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复习材料

上海二期课改七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复习材料
上海二期课改七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复习材料

上海二期课改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古诗文复习

《伤仲永》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a)于邑(yì)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周处》

选自《世说新语》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乡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知,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a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jiàn)小潭,水尤清洌(li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shù)己,曰奉壹(yī)。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小松》(唐)杜荀鹤

蓬头稚子学垂纶,自小刺头深草里,

侧坐莓苔草映身。而今渐觉出蓬蒿。

路人借问遥招手,时人不识凌云木,

怕得鱼惊不应人。直待凌云始道高。

《石壕吏》(唐)杜甫《又呈吴郎》(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堂前扑枣任西邻,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无食无儿一妇人。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为困穷宁有此?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只缘恐惧转须亲。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即防远客虽多事,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便插疏篱却甚真。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已诉征求贫到骨,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正思戎马泪盈巾。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登岳阳楼》杜甫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昔闻洞庭水①,今上岳阳楼②。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吴楚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亲朋无一字⑤,老病有孤舟⑥。

戎马关山北⑦,凭轩涕泗流⑧。

《春夜洛阳闻笛》(唐)李白《月夜忆舍弟》(唐)杜甫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戍(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杂诗》(唐)王维《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

君自故乡来,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shi)。

应知故乡事。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来日绮窗前,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寒梅著花未?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卖炭翁》(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唐)柳宗元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王安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上海二期课改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

《红梅》

(宋)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 夭[ǎo]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 未肯十分红。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Array(唐)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卖油翁》

(北宋)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shú)尔。”康肃忿(fa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shú)尔。”康肃笑而遣(qiǎn)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第二人能与他匹敌,他也凭这种本领自夸。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着他射箭,很久也不离开。看见他射十箭能射中八九箭,却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陈尧咨问老翁:“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的箭法不也是很精湛吗?”老人说:“这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人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的。”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放在葫芦口上,用油勺慢慢地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沾湿。所以老人说:“我也没有别的方法,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

《核舟记》

(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tǎn)胸露(lù)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shǔ)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

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n) 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u)四;而计其长,曾(c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一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游赤壁的情景。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着浓密的胡须的人是苏轼(苏东坡),佛印(

一个和尚)在右边,鲁直(黄庭坚)在左边。苏东坡、鲁直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手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卧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并且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水壶,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就在它上面刻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钩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文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口技》

(清)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jǐ),夫齁(hōu)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ya)屋许许(hǔhǔ)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ji)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词语解释

1.口技:是杂技节目的一种。且其中还有复语术。运用嘴、舌、喉、鼻、

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称作“相声”,是取仿声之意,并不是现代以逗乐为目的的曲艺相声。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2.会:适逢,正赶上

3.厅事:大厅,客厅

4.施:设置,安放

5.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6.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7.团坐:相聚而坐。团,聚集、集合

8.少顷:一会儿

9.但闻:只听见。但,只。闻,听见。

10.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同“座”:座位。

11.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12.呓(yì)语:说梦话

13.既而:不久。而,这里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

14.抚:拍

15.乳:作动词用,喂奶

16.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17.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18.一时:同一时候

19.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毕,全、

都。

20.侧目:斜眼旁观。形容听得入神。

21.未几:不多久。

22.默叹:默默地赞叹。

23.齁(hōu):打鼾

24.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

25.倾侧:翻倒倾斜

26.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27.俄而:一会儿

28.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

29.力拉:拟声词。

30.力拉崩倒:噼哩啪啦,房屋倒塌

31.曳(ya)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

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

32.虽:即使

33.凡所应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无所不有。

34.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摹拟的

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识。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端,方法,种类

35.名:作动词,说出

36.奋袖出臂: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奋,扬起、举起。

37.股:大腿

38.战战:哆嗦的样子

39.几(jī):几乎,差点儿

40.起溺:小便

课文译文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有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屏障,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障内,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屏障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

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jī) 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撤掉屏障一看里面,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罢了。

《口技》

(清)蒲松龄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

1. 选自《聊斋志异》。

2. 囊:一种口袋。

3. 俟(sì):等待。

4. 洁:名词作动词,使……整洁。

5. 但:只是。

6. 窃窃:偷偷摸摸的样子。

7. 俱:都。

8. 冥:消失。

10. 絮语:连续重复的话。

11. 间杂:错杂。

12. 刺刺:忙碌的样子。

13. 俄:不久,一会儿。

14. 乱言:杂乱地说。

15. 负:背。

16. 煞:表示极度。

17. 旋:不久。

18. 即:马上。

19. 好:喜好,爱好。

20. 迢迢:遥远的样子。

21. 既而:不久。

22. 溢:水漫出来。此指路特别远。

23. 尔许:那么长时间。

24. 时:才

25. 遂:于是,就。

26. 参差:长短不一。此指不整齐。

27. 并:一起。

28. 定:停止。

29. 以为:认为。

30. 宜:应该。

31. 参:人参。多年草本木,根入药。

32. 芪(qí):多年草本木,根入药。

33. 术(zhú):药草名,指白术或苍术。

34. 参酌:商讨。

35. 移时:片刻。

36. 无何:不久。

37. 然:……的样子。此指……的声音。

38. 顷之:不久。

39. 并:和。

40. 方:药方。

41. 反:同“返”,返回。

42. 了了:清清楚楚。

43. 借:借助,借用。

44. 耳:罢了。

45. 亦:也。

46. 昔:以前。

48. 过:经过。

49. 市廛(chán):集市。廛,古代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

50. 堵:墙。

51. 度(du?)曲:按着曲谱唱曲。

52. 苗裔:后代。

(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纪(大约有)二十四五岁。她带着一只药箱,来兜售她的医术。有一个来看病的人。那女子(声称)自己不能开药方,要等到傍晚向各位神灵请教。(她)把一间小屋子打扫干净,关上门坐在屋子中。所有病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倾听。只有些许窃窃私语,而且没有人敢咳嗽。小房子内外的响动声息都消失了。大约到了夜晚,(人们)忽然听见小房间里有掀动帘子的声音。青年女子在里边问:“是九姑来了吗?”另一个女子回答说:“来了。”(女子)又问:“腊梅是跟从九姑一起来的吗?”一个身份像女仆的人说:“是的。”三人说话声断续错杂,一刻不停。一会儿外面的人又听见有帘钩子声响,女子说:“六姑到了。”(只听见有人)杂乱地说:“难道春梅也抱着小公子来了?”一个女子说:“犟脾气的公子哥!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着我来。(他的身体)像有千斤重,背着他真是累死人!”不久,就听到青年女子的道谢声,九姑的问候声,六姑的客套话,两个女仆彼此的慰劳声,小孩的嬉笑声,猫儿的叫声,众口纷坛,吵吵嚷嚷。那青年女子带着笑声说:“小公子也太喜欢玩了,这么远还抱着猫来。”这时,里面的声音慢慢变小了,帘子又响动起来,小房子里又是一片喧哗。有人问:“四姑怎么来得这么晚?”有一个少女细声细语地说:“有一千多里路哩,和阿姑两人走了好长时间,阿姑走得太慢。”于是,又是一番问候寒暄声,移动座位声,叫添凳椅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满屋喧闹,过了好一阵子才安定下来。直到这时,小房子外面的人才听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请教治病的药方。九姑认为应该用人参,六姑认为应该用黄芪,四姑说是该用白术,她们思考了片刻。然后,听见九姑叫拿笔墨来,不一会,纸折得吱吱响,拔笔,笔头套丢到桌上叮叮作响,磨墨之声十分清晰。写好药方之后,九姑把笔扔到桌子上,抓药包装,发出苏苏声。不一会儿,青年女子掀开帘子,叫村里的病人拿药和药方,随即转身回到房里,接着,就听到三姑告别,三个女仆告别,小孩咿咿呀呀声,小猫喵喵叫喊声,一时并起。九姑的声音清脆响亮,六姑的声音缓慢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婉转,那三个女仆的声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村子里的人听了这场“神仙会”,以为她们真的都是神仙,惊讶不已。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从“神仙”那里讨教的药方和草药,赶紧煎熬饮用,但药吃完了,病却未见好转。后来村子里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实并没有什么神仙。她只不过是借助口技来推销自己的草药罢了。但还是很神奇的!

从前,王心逸曾经说过:在京城偶然经过市中一处,听到演奏歌唱的声音,看的人围的像墙一样。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一个少年正在用声音演奏乐曲。他并没有使用乐器,只是用一只手指捺在面颊上,一边捺一边唱歌,发出的声音十分清晰有力,与乐器演奏出来的没什么不同。这也是口技表演的后代啊。

草书屏风

(唐)韩偓

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

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

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

字字恐成龙。[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试题 一、古诗文默写。(24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足蒸暑土气,。 (4),非是藉秋风。 (5)《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出莲的高洁、庄重的句子是:, 。 (6)《木兰诗》中写出了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及战场气氛悲凉的语句是, 。 (7)征蓬出汉塞,。(8)乱入池中看不见,。 (9)江山如此多娇,。(10)无情有恨无人觉,。 (11)日暮乡关何处是,。(12)多谢浣溪人不折,。(13),赢得生前身后名。(14),但惜夏日长。 (15),关山度若飞。(16)待到山花烂漫时,。 (17)雨昏青草湖边过,。 (18).俱往矣,,。 (19).妇姑荷箪食,。 (20).,。沙场秋点兵。 二.名言警句积累。(6分) 1。根据下面内容,各写一句名言警句。(4分) 珍惜时间:

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 诊视友谊: 2.①请写出你所喜欢的两句有关面对困难的名言、警句或格言。(1分) ②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1分) 三、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1)蔽林间窥.之()(2)稍.出近之()(3)蹄.之( ) (4)技止.此耳( )(5)以为且噬.己也()(6)益.习其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3分) 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4分) 虎见之———————— 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2分) 6、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7、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

课外古诗词文学常识填空 1.《山中杂诗》的作者是南朝文学家。 2.《竹里馆》选自《》,作者,是朝著名诗人。3.李白,字,唐代著名诗人,有“”的美称。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有《》、《》、《》等,本册语文书中我们又接触了两首,它们分别是《》和《》,两诗均出自《》。4.《逢入京使》是(填朝代)著名(填派别)诗人(填名字)的思乡怀亲之作。 5.韦应物,唐代诗人。《滁州西涧》是他诗中的佳作。其中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 6.素有“”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有《》、《》、《》等,本学年我们又学了一首《》。 7.赵翼,字,号,阳糊人,朝著名史学家,着有《》。本次我们学的《论诗》出自《》。 课外古诗词第一首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这首小诗以单纯白描的手法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展现了一片山村的景象,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全诗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闲适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课外古诗词第二首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背诵课文中导语部分内容 ①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来反衬。 ②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独坐、弹琴、长啸。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试题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试题 杜建录 一、古诗文默写。(24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足蒸暑土气,。 (4),非是藉秋风。 (5)《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出莲的高洁、庄重的句子是:, 。 (6)《木兰诗》中写出了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及战场气氛悲凉的语句是, 。 (7)征蓬出汉塞,。(8)乱入池中看不见,。(9)江山如此多娇,。(10)无情有恨无人觉,。(11)日暮乡关何处是,。(12)多谢浣溪人不折,。(13),赢得生前身后名。(14),但惜夏日长。(15),关山度若飞。(16)待到山花烂漫时,。(17)雨昏青草湖边过,。 (18).俱往矣,,。 (19).妇姑荷箪食,。 (20). ,。沙场秋点兵。 二.名言警句积累。(6分) 1。根据下面内容,各写一句名言警句。(4分) 珍惜时间: 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 诊视友谊:

2.①请写出你所喜欢的两句有关面对困难的名言、警句或格言。(1分) ②写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1分) 三、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1)蔽林间窥.之()(2)稍.出近之()(3)蹄.之( ) (4)技止.此耳( )(5)以为且噬.己也()(6)益.习其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3分) 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4分) 虎见之———————— 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 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2分) 6、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7、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虎与驴的?(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8、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下册 1.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乡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多好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 (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 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古诗文专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古诗文专项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古诗文) 5.《伤仲永》 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 一、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 (二)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 然: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三)重点字词解释。 ①世隶耕()②未尝识书具()③并自为其名() ④指物作诗立就()⑤稍稍宾客其父()⑥或以钱币求之() ⑦环谒于邑人()⑧不能称前时之闻()⑨泯然众人矣() ⑩受之于天()⑾贤于材人远矣()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四)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 2.宾客其父: 3.利其然: 4.父异焉: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问题探究。 1..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为什么祥写方仲永才能初现时的情形?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4.“余闻之也久”在本文叙事中有何作用? 5.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之情。 第二部分:比较阅读 比较一 【甲】《伤仲永》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本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

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

马山县民族中学七年级寒假作业 一、默写七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共14首)及《论语十二章》、《虽有嘉肴》。 二、背诵七年级下册的古诗文。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

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lǎo)尘埃归焉。课外10首古诗词背诵与默写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g)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________ ②教以书字________ ③或因而抄录________ ④抄录未毕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4)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 欧阳修聪明过人 B. 欧阳修刻苦攻读 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 太夫人教子有方 【答案】(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用,拿;写;有时;完毕 (3)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4)B 【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译为: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书”: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昼”:白天。“寝”:睡觉。还有“唯读书是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4)“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可分析“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等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欧阳修刻苦攻读。所以选B。 故答案为:⑴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⑵用,拿;写;有时;完毕; ⑶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⑷B。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

初一语文下册重点古诗文知识总复习

初一语文下册重点古诗文知识总复习(部编本)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 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4、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邪:通“耶”,语气词。 6、但:只,只是 7、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8、及:到,等到。 9、今者:如今,现在 10、才略:才干和谋略。 11、更:重新。 1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13、见事:知晓事情。 二、问题探究 1、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例: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最终大有长进。这说明:“学习,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2、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3、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 《木兰诗》 一、重点字词 1.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2.唯:只。 军帖:军中的文告。 3.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4.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5.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了。市,买。 6.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 7.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的关塞山岭。度,越过。 8.策勋十二转:级最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9.赏赐千百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10.不用:不愿做。28.愿驰千里足:希望驰骋千里马。31.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16、乃:于是,就。17、及:到了…的时候。18、过:到;拜访。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阅读练习和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阅读练习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一、【译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弹琴,一会儿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二、【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一、【译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译: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不会勾起思乡之情呢? 二、【赏析】 1.”闻”。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前三句描写、叙事,末句抒发思乡之情。这一切皆由“折柳”一词关联起来,而这首诗的“诗眼”是“闻折柳”。 2.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当年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折柳曲让诗人不由得想起曾经与亲友在春风中折柳赠别的情景,猛然触动了诗人孤独伤感的情绪。)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答案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年级下古诗文总复习题及答案

专题一古诗文默写 一、默写吴均的《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2.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3.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二、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三、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嵋山月半轮秋;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影入平羌江水流。 2.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五、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六、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诗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默写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题目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2小时,100分)答案在后 《木兰诗》汉乐府(34分)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14、《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共10字):,。

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 , 。 16、《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1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 《竹里馆》王维(8分)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8分)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3、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4、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 《逢入京使》岑参(6分) 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详细版)

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 ng):大坛子。②鞫(j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3.取大瓮( ) 4.因起谓兴曰( ) 二翻译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请君入瓮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②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