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基础资料汇编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基础资料汇编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基础资料汇编

鹿寨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基础资料汇编

目录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二章城镇体系和县域基础设施

第三章经济发展状况

第四章人口

第五章县域交通与县城对外交通

第六章县城建设用地评价与建设用地现状

第七章县城道路交通

第八章公共设施

第九章居住

第十章工业仓储

第十一章绿地系统和旅游

第十二章给水

第十三章排水

第十四章供电状况

第十五章电信、邮政

第十六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

第十七章燃气、防灾工程

第一章城市概况

鹿寨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偏东北,洛清江中下游,分别与柳州市、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永福县、荔浦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和象州县交界,全县总面积为3373平方公里,2004年底全县总人口为48.2万人。鹿寨县下辖5个镇和6个乡(平山镇、中渡镇、雒容镇、寨沙镇、鹿寨镇、黄冕乡、江口乡、导江乡、拉沟乡、龙江乡、四排乡),县人民政府驻鹿寨镇。鹿寨县的年平均气温20℃,平均无霜期327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是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宝地。鹿寨县地处湘桂走廊,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湘桂铁路和桂柳高速公路途径鹿寨县,南接柳州,北接桂林;鹿荔公路和鹿寿公路贯穿县境东西,水路运输可通梧州、广州、香港。紧靠柳州市区是鹿寨县最为优越的区位条件,对发展郊区型农业、建立大型农业商品基地以及加强与柳州工业企业的联系合作十分有利。

一、地理位置

鹿寨县位于东经109°28’00”―110°12’30”,北纬24°14’20”―24°50’20”之间,东北与永福、荔浦县接壤,东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毗邻,西南与柳州市郊和柳江县交界,西北与融安县、柳城县相连。通过高速公路,鹿寨县城距柳州市34公里,距南宁289公里,距桂林121公里。

二、区位条件

鹿寨县城距广西二个中心城市——柳州、桂林仅34公里及121公里,可以接受其经济集聚与辐射作用。柳州作为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和广西工业中心,对周围的县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鹿寨县在周边诸县中工业基础、经济实力最为雄厚,又处在广西城镇发展的主轴线——湘桂线上,接受大城市经济扩散的条件相对完善,今后柳州作为广西城乡发展的“极核”,对鹿寨县必将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

三、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县境东部和北部地势最高,向中部逐渐降低。东部架桥岭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西北部是石灰岩地,中部和南部低平,主要为和缓的丘陵和台地。洛清江从东北向西南横穿全境,在中部和南部形成低平的冲积平原。

1、东部中低山

架桥岭山脉此向西南蜿蜒于永福、鹿寨和荔浦之间,以古报尾、土凤山等分水岭为界。架桥岭西坡及其外围的低山、大瑶山余脉占据县境东部及四排、寨沙以东部分,约占全县总面积五分之一。架桥岭主要由前泥盆变质岩河泥盆系沙岩沙页岩组成,岩性坚硬,山形陡峭,脊线明显,坡度一般在30o左右,山间河谷谷坡陡45o以上,形成峡谷形态。外围山顶部较平缓,但河两侧仍较陡。县域地势从东向西逐渐降低。故山区发育的各条溪流由东向西汇入雒清江。

北部大华山一带除大晓岭海拔824米外,其余以低山为主,山坡稍缓,多不超过30o。

河谷较宽,坡面土质疏松。

架桥岭南段天堂山——穹窿山中央以外的山峰呈环状排列,水系成放射状从中央向四周流下,在山麓汇合于半环状的石榴河。

西北部峰林谷地区的中渡、平山两乡镇芝山、屯秋、枫木坪一带岩层以石炭系灰岩为主,形成以峰林和溶蚀谷地为主的峰林谷地,峰林和谷地成北西向平行排列,形成狭长的带状地形。大的槽谷或宽谷一般沿断带发育,有的谷地中夹有砂页岩,形成和缓的低丘,从后地向两侧的分水岭自峰林类型、稀疏峰林(不连座)逐渐过渡到密集林(连座)。峰林区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大量地下水从山区边沿流出。

2、中、南部砂页岩丘陵、台地区

江口、导江、四排、寨沙、龙江、城关、雒容等乡(镇),全部或部分地以石炭系、二迭系、白垩砂页岩为主,部分有灰岩,形成丘陵广布河谷宽阔的地形,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一半。由于砂页岩稍软弱,易被侵蚀成缓坡丘陵;而砂岩或灰岩成份较多的地区则形成高丘陵,如古亭山、牛角山、大坳岭等。砂页岩中夹薄层灰岩地区形成半土半石山形态。县城以北丘陵地区受柳州弧形构造系影响,岭谷呈北西向平行排列,丘陵和缓低矮,谷地宽广平坦。县城与寨沙、独羊之间,台地残丘低平,略有起伏,低丘散步其中,最高海拔754米,北高少于100米。但西南部两列高丘陵古亭山、牛角山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分列于洛清江河谷两侧。

3、洛清江冲积平原区

洛清江从东北向西南斜穿县境,河北是桂北冷空气入侵桂中的主要通道。由洛江与清江汇合处起,冲击平原逐渐宽广平坦,县城一带最宽达9—10公里,冲积平原由洛清江搬运物质堆积而成,由下部砾层和上部红土层组成,一般可划分为山河漫滩、第一、二阶地,局部地方由第三阶地残留。第二阶地分布已不连续,成和缓的台地间断分布于河谷两侧。第一阶地和河漫滩连续而宽广,土质平坦松软。平原上有零星石灰岩孤峰或残丘散立。

(二)气象情况

鹿寨县地处低纬,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受季风环流影响较明显。特点是: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夏热冬冷;光照充足,太阳辐射量多,光、热、水基本同季。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旱涝明显,冬季易干燥,多北风,晴朗的清晨常有霜冻发生,早春和晚秋常有寒害。

1、气温

鹿寨县的年平均气温为21.0℃,1月的平均气温最低,为11.9℃,7月的平均气温最高,达28.1℃,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6.8℃,年极端最低气温为-0.6℃。

表1.1 1997-2000、2004年度鹿寨县各月份平均气温(℃)

2、降水

2000年县内各地年降雨量合计为1767.1mm,雨量集中,4~8月的降雨量达1462.8mm,占全年降雨量的82.8%,冬季雨水最少,平均每月都在50mm以下。

2004年县内各地年降雨量合计为1229.1mm,雨量集中,4~8月的降雨量达1006.4mm,

表1.2 2000、2004年年鹿寨各月份降雨量

表1.3 1997-2000、2004年鹿寨县各月份降雨量(mm)

3、日照

鹿寨县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591.7小时,月日照时数平均为132.6小时,最大月9月份的日照时数为206.0小时,最小月3月份的日照时数为57.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37.4%,太阳

表1.4 鹿寨县1997-2000年日照时数统计表(小时)

4、风向、风速、风力

鹿寨县历年最多风向为偏北风,频率为19%,其次是东北风,频率为16%。从9月份开始到次年5月中旬,偏北风为主导风向,频率为46%,全年静风频率34%,其中6~8月的静风频率为42-47%,据解放后气象资料记载,鹿寨县多年平均风速2.0米/秒(相当于二级),短暂最大风速28米/秒(10级),1965年7月23日出现在鹿寨镇。

一般从10月份开始,热带海洋气团已逐渐南撤,大陆冷高压已加强,北方冷空气开始侵袭华南地区,此期间县境多为南转北风,风力小而大,11月下旬至翌年早春,北风达到最强盛时期,以1月为最大,平均风力在3-4级。年内出现8级左右大风,平均有3-4天,风力最大地方是大端、大风坳、三排、龙田、瑶土等村以及鹿寨大桥头等地,冬春季节风力比县境各地大2-3级。

5、蒸发量

由于吹北风较多,风力较大,蒸发量往往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1690mm,多数年份蒸发量超过降水量,月平均蒸发量除4-6月和8月小于当月降水量外,其余各月平均大于降水量,尤以9-12和1月更为明显,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3倍。

6、湿度

县境相对湿度山区略高于平地和低丘2-4%,风小地方略高于风大地方。大部分乡镇平均相对温度在74%左右。湿度最大的是4月和6月,达80%,最小是1月、10月和11月,均为68%,年极端最小相对湿度为4%,一般年份极端最小相对湿度多在9-15%之间。

7、霜期、霜日

初霜平均在12月17日,终霜平均在1月29日,平均无霜期为331天左右。

(三)水文条件

1、地表水

境内大小河流64条,纵横交错,成鹿角状分布,其中积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0条。柳江干流从县境西部往南流经雒容、江口、导江等乡(镇)边缘。导江小河及蚂蝗河直接汇入柳江,其它18条河汇入洛清江。

(1)洛清江

发源于龙胜县临江村附近,流经临桂、永福两县,在黄冕乡里定村进入县境,自北向南流经黄冕、城关、雒容、江口等乡镇,于江口汇入柳江。黄冕乡旧街村河段以上称洛江,于旧街汇入清江,故在旧街河段下游称洛清江,全长275公里,流域面积7592平方公里,县境河段长103公里,流域面积3231平方公里。据洛清江河段测量,多年平均流量261立方米/秒,年径流量61.21亿立方米,落差56.5米,比降0.548%。河床结构多为河卵石、泥沙,少数几处为岩石。水能的理论蕴藏量10.494万千瓦,可开发量5.724万千瓦,其中干流部分水能理论蕴藏量6.339万千瓦,可开发量3.725万千瓦,已开发0.975万千瓦,该河中游为桂北三大暴雨中心之一的永福暴雨区,两岸支流坡降很陡,集流迅速,一次洪水往往历时3-8天,一般涨1-2天,退洪2-3天。1974年7月18日最高洪水位86.27米,最大洪峰870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4.44米/秒,24小时最大涨幅10.96米。

(2)石榴河

发源于荔浦县修仁镇长洞村附近的六社岭,流经金秀瑶族自治县头排乡,在四排乡三排村入境,经四排、寨沙、龙江、城关等乡镇,于城关乡脚板洲村汇入洛清江,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三元河、长田河、拉沟河、龙播河、角塘河、卡旁河等7条河流分别于不同地点汇入石榴河。石榴河全长153公里,流域面积13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333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0.98亿立方米,境内河流落差33米,水能理论蕴藏量8830千瓦,可开发量1880千瓦,已开发450千瓦。

(3)洛江

发源于永福县三皇乡鸡头岭,于永福县江头村附近潜入地下,伏流经中渡镇高坡村,在大兆村境香桥岩露出地面约0.5公里,又于香桥岩潜入岩腹,在大兆村桐木屯再次露出地面,流经中渡镇和黄冕乡,在旧街村汇入洛清江。积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黄腊河、福龙河、大阳河等分别于不同地点汇入洛江。洛江全长83公里,流域面积10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76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3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9.3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5220千瓦,可开发量5050千瓦,已开发450千瓦。

(4)古尝河

发源于永福、荔浦、鹿寨三县交界处的古报尾山。流经拉沟乡关江、木龙、六章等村、龙江乡杜康、黄冕乡古尝等村,在黄冕乡山脚村旁寨桥汇入洛清江,积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牛河、杉木河分别在不同地点汇入古尝河。古尝河全长94公里,流域面积39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1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237立方米/秒,径流量3.16亿立方米,境内

河流落差127米,水能蕴藏量12500千瓦,可开发量8900千瓦。

2、地下水

(1)地下河

已查明的地下河有两条,一条为中村河,发源于融安县桥板乡,潜入地下伏流经屯秋、龙堂等村庄,在板陇村出露,南流向龙婆、中村后进入柳城县境,最大流量26.4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1立方米/秒;另一条为白燕河,从平山乡白马坪村伏流至中渡镇朝阳村石堰沁出露,出水口为0.8立方米/秒。伏流河段,有十处露头,多在溶洞内,最大一处为平山乡的建岩,岩内地下河水露头处可通行装载1吨货物木船,天旱抽水灌溉,安装两台40马力柴油机抽水,保证率为100%,距离地面最深一处为中渡镇高坡村的龙马口岩,河露头处距地面172米。

(2)涌泉

俗称闷,全县多数地方有大小不等的涌泉,较大的有:潮水涌泉,位于中渡镇大兆村,从潮水岩腹涌出,一年四季涌流不断,水质甘清,现为鹿寨县香桥酒厂酿酒水源;如来山涌,位于平山乡大阳村东南部,在该山神女峰中部涌出,形成瀑布;四排乡涌泉,位于四排乡治所河旁。

3、水质

水质类型主要为重碳钙水或磷酸镁水,PH值一般为7-7.5,汞、锌、铬、砷、铜、锰、酚7种主要质子含量介于42-280毫克/升。洛清江水矿化度在200毫克/升以下,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但由于沿江兴建工厂,工业废水排入河道;农药施放量逐年增加,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有毒物质主要是酚和氰化物。

(四)地质条件

1、地层

县境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和第四系,以泥盆系和石炭系分布最广。

(1)寒武系

分为清溪组下段和水口群上亚群。清溪组下段为砂岩、灰岩、炭质页岩、夹硅质岩;水口群上亚群为不等粒砂岩及少量泥质细砂岩,中下部夹一层含磷炭质页岩,底部为粗砂岩或含砾粗砂岩,页岩中产丰富的原始海绵,厚度大于667米,主要出露在东部的天堂山、雷劈岭及龙虎山,里定村一带亦有小面积出露。

(2)泥盆系

分布在屯秋——鹰山——黄冕——长塘——江口—线以东绝大部份地区。以东向西,从老到新排列出露,依次为下、中、上泥盆统。

下泥盆统从上到下分为莲花山组、那高岭组和郁江组。莲花山组分上下两段,下段为细至粗粒砂岩、不等粒砂岩夹含砾砂岩、砂砾岩等;上段以泥质细砂岩及细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白云岩等,主要分布在天堂山水口群外围和雷劈岭、燕子岭以东及公鸡山一带。那高岭组为页岩、白云岩、生物碎悄灰岩、粉砂质页岩、泥灰岩、沁质白云岩等,厚222米,主要分布在四排——同贡——百竹一线古班、下龙贡、古尝、头碑等地。郁江组分为下、中、上三段,下段为泥质岩夹泥岩、粉砂岩、页岩,出露在崇顶、沙田、长乐石木、古尝、头碑、

下龙贡等地,厚度395-650米,中段为泥页、砂岩、泥质粉砂岩等,出露在沙田、崇顶、料旺一线西侧及杜康、花户、拉沟、鹰山东侧等,厚度90-415米;上段为泥岩、泥灰岩、钙质岩等,出露在峰村、木料、鹿苏、六恒山、六谷山、杜康、岭头一带。

中泥盆统出露为砂石、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灰岩等,分布在水头、马村、公相、全坡、黄冕及江口北部等地。

上泥盆统分为上统和下统榴江组。上统为灰岩、白云岩,分布在桐木、响水、三门隘、新村、屯秋一带。下统榴江组为灰岩、硅质岩、硅质泥岩,分布在思力、桐木、泗保、寨头、白面、龙岭、丹竹、江口、大路、长洞、下弯、佛子、石龙、石妙、木岗等地。

(3)石炭系

石炭系分为上、中、下石炭统。

下石炭统分岩关阶和大塘阶。岩关阶为硅质岩、硅质泥岩、夹含磷炭质页岩,少量泥灰岩,分布在平岭、土城南、古陇、金田、浪洲、木岗、白面、山井、丹竹南、屯秋东及石隆一带,厚度53-480米;大塘阶为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分布在龙母岭、白面、桐木、白花、雒容农场、大正、福龙、旧街、平山孔堂之间,高坡西仙、石燕坪、屯秋东侧及榨油东侧等地。

中石炭统为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分布在县城、雒容河谷南面、古亭山、洛埠东面、雨来山、六占等地。

上石炭统为灰岩、夹生物夹岩、白云岩,仅出露于六座东面。

(4)二迭系

二迭系分为下二迭统栖霞阶和上二迭统。

下二迭统栖霞阶为灰岩、泥质灰岩、石灰岩等,厚度192-308米,仅出露于六座、古亭山与南寨之间。

上二迭统按岩性和化石分为两组:合山组,厚度90-150米,为燧石灰岩硅质岩、页岩、具铁铝岩、煤线等;大隆组,厚77-113米,为钙质泥岩、硅质岩,出露地点与下二迭统同。

(5)三迭系下统为页岩、夹薄层灰岩及少量细砂岩,厚度大于150米,出露于洛埠与南寨之间。

(6)白垩系下统厚500米左右,为砂质泥岩、钙质泥岩夹泥质灰岩、少量砾岩、砾岩夹粉砂岩,出露于南庆西北面。

(7)第四系根据堆积部位和成因,分以下类型:未划分的第四系,主要由山坡、山前的残积、坡积、洪积及混合类型的零堆积物组成;更新统,由柳江与洛清江第二三级阶地冲积层组成,上部为砂质粘上部为砾石层;全新统,柳江与洛清江第一级地冲积层,下部为砾石层,上部为砂土、砂质粘土。洛清江冲积层在县城、雒容段河谷分布最广。

2、岩浆岩

云斜煌斑岩主要由斜长岩、黑云母、次为钾长石组成,具变余细粒结构交待结构及块状结构。岩体伴生有方钻矿、自然铝长砂雄黄等矿物,出露于平山乡儿里村财。

含矿石英脉由乳白色石英组成,部份含铜矿等,主要出露在拉沟乡长余屯。

3、构造

柳州山字型构造体系位于鹿寨、柳城及宜山的连线上,由一系列平衡排列的紧密褶皱和

冲断层组成弧形挤压构造带,该带内山脉和盆地长轴的走向呈东西向正弦曲线状延展组成的地层为泥盆系、三迭系、白垩纱。在县境地质构造主要有:

(1)独兀背斜,位于县城西北5公里,轴向由南西向北东为80°~60°~30°~60°,即轴线呈弯曲S形。东北分枝出几个大致东西向的鼻状次级背斜、中段及北段具三个高点,高点核部露出中、上泥盆统,翼部为下石炭统,轴部为断层坡坏,西北翼倾角30°—40°,东南翼倾角30°—60°。

(2)马步逆断层,位于县城西北7公里马步及长塘村连线上,走向大致北东、长塘以北拐向北东,长75公里以上,马步一带断面倾向南东,倾角30°,大塘阶逆于六埔组之上、长塘以北断面西倾,倾角40°—55°

(3)广西山字型构造胶弧东翼造体系属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组成部分的桐木区域性大断层,其在桐木圩以北分枝成两大断层,继续北延进入县境,其中一条是料旺一花簧(属荔浦县)逆断层,另一条是荔枝浦一平乐区域性大断层。这两条断层在四排一带断西东倾,倾角55°,那高岭组郁江阶下段向西逆于郁江阶下,中断接触,断距百余米。料旺一花簧逆断层在县境内长约40公里,走向近南北至四排转向北东东向,垂直地层走向并横切雷劈岭—天堂山,倾向140°,断距300-400米,局部出现断层角砾岩、硅化现象,地层缺乏或错动。

南北向构造带主要分布在寨沙以南,由中、晚泥盆系的岩层,褶皱平缓,次级褶皱发育,轴向近于南北,地层倾角20°—45°,局部70°,走向断层较为发育,为高角度逆或正断层。其中分为:永福复活断层,从永福县定村入境,延至黄冕——中渡一带,使寒武系与郁江阶上段接触,垂直断距约1500米;三皇逆断层,由三皇南延至屯秋,转向鹰英,平行切过三皇向斜轴部,使地层缺失,断层面向西倾,倾角38°—50°,属逆断层;六岁似箱状背斜,由融安六岁从北向南延伸至鹰英一带,轴部走向北北西向,褶脊线起伏,延长35公里,宽3-8公里,形状在剖部面上呈似箱状,轴部岩层近水平,翼部倾角较陡(30°—50°);雷劈岭一天堂山背斜,长大于35公里,宽15-20公里,轴向近南北向,轴部倾角10°—20°,两翼50°左右,被4条北东向断层切割,翼部被南北向断破坏。

4、地震

鹿寨地域古今均有地震发生,但不是震中,均为波及。

四、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1、土地利用现状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37703公顷,根据鹿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年,全县除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矿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外的全县农用地为257637.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29%,其中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和水面。

(1)耕地面积67924.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25%。其中,水田为29022.5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2.73%;望天田3233.59公顷,占4.76%;旱地35490.98公顷,占52.25%;菜地177.21公顷,占0.26%。耕地主要分布在雒客、城关、江口、导江、平山等乡镇的河

谷平源、岗台地和低丘陵地带。

(2)园地面积8220.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5%。其中,果园7418.66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90.25%;桑园228.8公顷,占2.78%;茶园571.52公顷,占6.92%;其它地1.09公顷,占0.01%。果园主要分布在雒客、四排、寨沙、平山和城关5个乡镇以及农林场,桑园主要分布在黄冕和龙江两个乡,茶园主要分布在农林场。

(3)林地面积156373.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61%。其中,有林地面积122049.18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78.05%;灌木林19513.87公顷,占12.48%;疏林地3434.03公顷,占2.26%;未成林造林地11227.59公顷,占7.18%;苗圃40.37公顷,占0.03%;迹地108.03公顷,占0.07%。林地主要分布在农林场以及拉沟、四排、黄冕和寨沙等乡镇。

(4)牧草地面积1594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5%。牧草地主要分布在城关、黄冕、四排、导江和中渡等乡镇。

(5)水面面积9170.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3%,其中河流面积为6653.16公顷,占水面总面积的72.55%;水库面积为1041.37公顷,占11.36%;坑塘面积为1475.93公顷,占16.09%,水面以城关乡和黄冕乡最多,其次分布在寨沙、四排、雒客、导江、江口等乡镇和农林场。

2、土地利用程度

1996年鹿寨县土地开发利用率为80.03%,土地复垦率为28.9%;土地种植业实际利用率为99.86%;土地垦殖率为20.25%,耕地复种指数为187%,可养殖水面利用率为27.4%;林业用地绿化率为87.9%,森林覆盖率为41.3%。建设用地率为3.63%,全县人均建筑用地面积为124.67平方米,其中,城镇人口人均用地为96.98m2,农村居民人均用地132.26 m2,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01人。

表1.5 2000年耕地面积增减变动情况(公顷)

3、土壤类型

县境土壤质地较好,壤质土(沙壤至重壤)占77.16-82.32%,沙质土(包括铁砾质)只占2.37-9.55%,粘土占9.52-20.47%;酸碱度比较适中,水田、旱地微酸性至碱性土壤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90.05%和77.4%,酸碱度平均值为6.3。荒地土壤以酸性和微酸性居多,占全县荒地面积的92.74%。酸碱性平均值为5.5,耕层比较浅薄,耕层小于12厘米的水田旱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5.79%和30.26%,土壤有机质较为丰富,1-2级占68.59%,3-4

级占21.96%,5-6级占9.45%,水田平均值为3.22%,旱地为2.45%,荒田表土为1.42%,土壤碱解氮含量较高,1-2级占54.95%,3-4级占35.56%,5-6级占9.49%,耕地土壤全磷含量(以纯磷计)平均为0.068%,其中稻田0.08%,旱地0.056 %。速效磷含量耕地平均为1.96毫升;土壤全钾含量中等,速效钾不足,全钾的平均数,水田为1.267%,旱地为1.151%,速效钾含量水田平均为49.4毫升,旱地为51.4 毫升。

(二)矿产资源

鹿寨县境内矿产资源有赤铁、褐铁、黄铁、铜、锰、锑、铅锌、磷、煤、重晶石、白云石、溶制石灰石、石英石、粘土、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其探明矿产储量4.937亿吨,其中溶制石灰石3.2亿吨、白云石2100万吨、粘土矿1.1亿吨、铁矿4142.3万吨、石英石矿182万吨、锰矿16万吨、方解石25万吨、铜矿5万吨。

表1.6 鹿寨县境矿产资源分布表格

(三)水资源

鹿寨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及桂北暴雨中心的边缘,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全县多年年均水资源拥有量为86.25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径流量27.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0.23亿立方米,洛清江过境水58.11亿立方米。全县每人平均拥有水资源量0.616万立方米,每

亩耕地平均水量为0.395万立方米(两者均不含地下水及过境水)。全县水资源年径流量见表1.7。

表1.7 鹿寨县水资源年径流量表

注:(1)洛清江年径流量是根据对亭水文站1955~1989年水文资料,进行径流计算所得。

(2)地下水资源仅指不汇入县内地表河流的水资源。

1、地表水

全县多年年均降雨量为1510.8毫米(1955~1989年),集水面积3359.6平方公里,多平均径流深830.9毫米,折合地面径流量为27.91亿立方米。

2、地下水

鹿寨县水文地质分为3个岩组:强富水性岩组,分布在西部的平山乡、中渡镇一带;中等富水性岩组,分布在南部的江口、四排乡一带;弱富水性岩组,分布在中部的城关乡和西部的雒容镇一带。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平山、中渡2个乡(镇)的岩溶地区,现已探明的有高坡至响水、屯秋至榨油等2个富水地段,共有3条地下河。地下出水点86处,大部分汇入县境内的地表河流。地下水资源共0.23亿立方米。

(1)地下河

香桥岩地下河——发源于永福县三皇乡边境的鸡头岭,从三皇乡下榄村潜入地下,伏流经过中渡镇高坡村莲花屯,在大兆村香桥岩露出地面约0.5公里,又于香桥岩潜入岩腹,在大兆村下末屯再次露出地面,流入响水河,该地下河长约22公里。出口处多年平均流量12.6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651.5立方米/秒,最小流最1立方米/秒。

中村地下河——发源于融安县桥板乡,潜入地下后,流经鹿寨县屯秋、龙堂等村屯,在板陇村出露,向南流至平山乡龙婆、中村后进入柳城县境。该河长约33公里。最大流量26.4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1立方米/秒。

白燕地下河——从平山乡的白马坪伏流至中渡镇朝阳村石燕闷出露,故名白燕地下河。该河全长约12.5公里。出露处称为石燕闷,位于中渡街以西约3公里处的山脚下,出口流量0.8立方米/秒,可灌桥头、滩头、独寨、六末、朝阳、山脚、长岭、西眉等8个自然屯的农田共1000多亩。但出口处一带在盛夏时多雨易涝,地下水溢出地面,田垌积水成湖,往往数日才退落。20世纪50年代后,国家在出水口附近开采铁矿,造成水量减少,农作物用水受到影响。

(2)泉水

全县有大小泉水344处,多为上升泉和下降泉。

四排水井——古名德威井,位于四排街以北150米处。据道光十年(1830年)编纂的《修仁县志》记载:“四排德威井为一级汲饮之所其源甚大以之作酒味较甘芳”。该井泉水清澈质好,流量为0.04立方米/秒。1983年四排街未建自来水之前,全街3000余居民基本饮用此井之水,余水可灌四排垌农田300多亩。

石龙底水井——位于黄冕乡山脚村石龙底中央,井上方为连绵不断的石山。井水冬暖夏凉,甘甜可口。可供山脚村村民210人和黄冕第二中学300多名师生饮用,余水可灌农田130多亩。

木料大闷——位于四排乡和木村以东2公里处,流量为0.05立方米/秒。解放前,附近村民曾在此处筑坝建造水碾和油榨房,用于碾米及榨油。

潮水泉——位于中渡镇大兆村,从潮水岩涌出,流量为0.04立方米/秒,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水质甘清,现为鹿寨县香桥酒厂酿酒水源。

3、水质

县境内河流水质类型主要为重碳钙水或磷酸镁水。广西水文水资源局柳州分局于1994年春、秋两季对县境洛清江的黄冕、鹿寨桥、对亭、江口及其支流石榴河的四排、镰刀湾、洛江的响水桥、英山、中渡职中水坝共8个断面的水质,按现行水质标准进行评价,虽然大部属于良好和较好的等级,但是在7个监测断面的24个水样中,仍均检出了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部分检验项目,如四排断面(左)的锌超过渔业质标准的18倍。由于工业(特别是鹿寨化肥厂)“三废”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逐年增多,对水质影响很大。洛清江鹿寨县城以下河段至江口,时有鱼虾死亡现象。

4、水能资源

鹿寨县河流较多,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21条(不含柳江),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据1983年《鹿寨县农业区划资料集》资料,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8万千瓦,可开发量5.335万千瓦,占蕴藏量的49.3%。到1995年止,在洛清江、石榴河、洛江、卡旁河已建有6处国营水电站,已开发1120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3.7%。其中黄冕电站装机容量2250千瓦,响水电站装机容量700千瓦,忠东电站装机容量250千瓦,寨沙电站装机容量200千瓦,江口电站装机容量7500千瓦,龙母坝后电站装机容量300千瓦,年发电总量为4797万千瓦小时。在这些河流上规划中的主要水电站还有9处,总装机容量42150千瓦。其中古尝河可建古尝和沙滩一、二级2座电站,共装机5台,总容量15200千瓦,目前正在兴建之中。

(四)生物资源

1、动物资源

鹿寨县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的畜禽有猪、牛、鸭、兔子、鹅、羊、狗、猫、鱼类,常见的野生动物有山猪、箭猪、獐子、聋狗、水獭、猸子、果子狸、穿山甲、野兔、竹鼠、鹧鸪、红毛鸡、蛇类、鱼类、龟、鳖等,珍贵的动物有河鹿、毛冠鹿、麝、麂、苏门羚、猴子、大灵猫、小灵猫、红腹角雏、长尾雉、白鹇、鹰咀龟和娃娃鱼等。

2、植物资源

鹿寨县森林资料主要有马尾松、杉等用材林、油茶、油桐、竹子、板栗、乌柏等经济林,

野生植物主要有淮山、茯苓、金银花、首乌、枝子、半夏、荆介、紫胡、黄连、勾藤和鸡血藤等。

(五)旅游资源

丰富的旅游资源已成为鹿寨县开拓旅游市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大优势。鹿寨县的旅游资源主要有洛清江风光、巴敢岩、白象岩、古亭山、香桥岩风景区等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香桥岩风景区最具特色。

香桥岩风景区于1988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之一,2003年列为自治区地质公园,现获推荐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它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集桂林山水、九寨风光、路南石林等诸景观于一体,且具有桥奇、水魅、谷幽、石怪、崖险、藤特、泉甘八大特点。该景区内景观类型多样,人文资源以中渡古城、西眉炮楼、旧县石刻等为主,另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俗民情等。自然景观景点众多,景色奇特,有着较高的旅游价值。其中又以香桥岩景点为最,香桥岩是一处罕见的自然景观,香桥岩由香桥和香岩组成,香岩内石景千势百态,香桥横空飞架,气势磅礴,雄奇壮观。九龙洞有别于已开放的各溶洞,洞内藤、河、龙,池为“四绝”,吸引了众多游人。响人瀑布似九泉如黄龙,小巧秀丽,区内少见。鹰山形态逼真,石林宛如迷宫。榕荫古渡十二峰,山水相依,城池相伴,犹如一幅天然水墨国画。由于多数景点集中于约11公里范围内,靠近公路,开发条件好,利用价值甚高。该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已完成,目前逐步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五、历史沿革

鹿寨县由原雒容、中渡、榴江三县和修仁县第二区于1951年6月21日合并而成。

雒容,秦属桂林郡地,汉为潭中县地,属郁林郡。南朝梁陈属象郡地。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县,改置象县置洛容县。象县、洛容俱属桂州,总章元年(669年)割属柳州。宋嘉右四年(1059年)省象州县入洛容,元属柳州府。明清仍属柳州府。清改洛容为雒容。民国初属柳州道,后属柳州专区。

中渡,秦属桂林郡地。汉为始安、河中二县地。晋太康初析始安县地置常安县,遂属常安和潭中县地。南朝梁陈为梁化郡和象郡地。隋属纯化县地。唐与薛化县和洛容县地,属桂州。宋元为古县和洛容县地,分属柳州府和静江府,后改柳州路和静江路,明属古田县和洛容县地,属桂林府和柳州府。清光绪32年以永宁州的常安镇和雒容县的平乐镇为主体,析永宁州、雒客、永福、柳城、副县的边界村庄设置中渡抚民厅,改桂林同知为中渡抚民同知,属桂林府。民国元年(1912)降厅为县,改置中渡县,先属桂林道,后属桂林专区。

榴江,泰属桂林郡地,汉为始安县地,属零陵郡。隋仁寿初析始安县置兴安县,遂为兴安县地,属始安郡。大业初省兴安入始安。唐武德四年(621)以兴安县地治定、宜风二县,贞观十二年(638年)宜风县并入治定县,至德二年(757年)改治定县为理定县,属桂林。安、元沿袭唐制。明正统五年,(1440年)省理定入永福,属桂林府、隆庆五年(1571年)改属永宁州。清属桂林府。民国十三年(1924年)划永福县黄冕、鹿寨、寨沙三个区(既原理定县地)设置榴江县,属柳州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称雒容、中渡、榴江县,1951年行政区调整时合并为鹿寨县,属柳州专区,1952年8月改属桂林专区,1958年8月至今仍属柳州专区。

六、县城及其郊区概况

鹿寨县城主要由原鹿寨镇、城关乡合并而成的鹿寨镇所辖地域构成。

鹿寨镇辖两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和两个农场,总人口5.6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经济作物有水果、甘蔗和蔬菜,大部分居民、农民从事第三产业。为柳州地区“十强乡镇”。

表1.8 2000年鹿寨镇农村基本情况

表1.9 2000年城关乡农村基本情况

城关乡全乡辖15个行政村,总面积425平方公里,总人口50396人,全县有名的蔬菜、甘蔗、葡萄、桑蚕生产基地。城关乡的土特产主要有柑、李子、香芋、无籽西瓜等,工业产品主要有机制砖、矿粉、水泵、阀门、钢锭、淀粉、葡萄糖。(鹿寨县城包括城关乡的窑上、新胜、龙田三村)

七、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条件

洛清江河谷较深,河水流速较为平缓,对岩边冲刷不大;岸边仅有小面积塌方和土块滑落现象,其余不良工程地质情况尚未发现。

从有关钻孔剖面来看,0~1.8米为表上层,0~14.35米为第四纪冲积,洪积亚粘土层,棕黄色,含铁质结核。6.44~14.8米为中石面料统大埔组(O2d),浅灰色至白色细晶厚层状白云岩,质硬而脆,上部溶孔较发育,有时孔中含方解石晶体,下部溶蚀隙较为发育。

土壤力学性质:亚粘土层容重1.94~2.01吨/m3,含水量23.1~23.4%,C=1.5kg/cm2,ф=23°18'。

地基承载力:坚硬塑状态度=3~3.5kg/cm2,半坚硬状态=2~3kg/cm2,硬塑状态=1.5~2kg/cm2。

地震:本县城所在区域地域基本度小于6度,历史上未见发生地震的记载,故工程设计可不考虑设防。

2、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为裂隙水并流向洛清江,属HOO3-Cs-Mg型,PH值为8,总硬度7.34~8.98,有害元素均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饮用水质指标(细菌未检)。储量不大。据县糖厂在1980年8月(雨季)所打的两口井的水量评价为建议该地区地下水开采量800吨/小时较为合适,为了减少不良工程地质的出现,开采量应是250吨/小时。

当基础砌于弱透水性土壤中(亚粘土层)时,地下水对各种水泥制成的混凝土均无侵蚀性。

第二章城镇体系和县域基础设施

一、城镇体系现状特征及问题分析

(一)县域行政区划

鹿寨县辖五镇六乡:鹿寨镇、雒容镇、中渡镇、寨沙镇、平山乡、黄冕乡、龙江乡、拉

表2.1 鹿寨县中心村一览表

(二)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

1951年1月,鹿寨县成立,县境划分为23个乡镇,区级镇为鹿寨镇。1958年1月,撤区并大乡,全县划分为23个乡镇。同年8月将全县24个乡镇改置22个人民公社,1962年又调整为23个人民公社。1962年9月恢复区乡体制,23个人民公社改为10个区和1个区级镇。1987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11个区镇改为4镇8乡,即鹿寨镇、雒容镇、中渡镇、寨沙镇、城关乡、平山乡、黄冕乡、龙江乡、拉沟乡、四排乡、江口乡和导江乡。

县域城镇体系演变呈现下述几个明显的特征:(1)鹿寨县成立之初,鹿寨镇便已经确立了县域中心城镇的地位,其间虽经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但其地位和作用却得以保持;(2)80年代后期之前,由于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县域城镇体系结构表现出不稳定性和易变性。(3)1987年以后,县域城镇体系格局基本稳定并延续至今。

(三)现状城市化水平

1、非农人口城市化水平

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计算县域的城市化水平,2000年县域的城市化水平为19%,1990年为14%,10年间只提高了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非农人口增长缓慢。2000年广西自治区城市化水平为23.5%,从全自治区来看,鹿寨县城市化水平较低。

表2.2 鹿寨县人口基本情况

2、乡镇驻地人口城市化水平

乡镇驻地人口由三部分组成:常住非农业人口,常住农业人口,暂住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采用乡镇驻地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计算城市化水平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城市化发育的实际状况。2000年全县的城市化水平为29.4%,也低于全国34%的城市化水平。

上一轮总体规划对1993年城市化水平统计结果为23.8%,比较看出,7年时间乡镇驻地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5.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表2.3 鹿寨县城镇人口基本情况

总体而言,鹿寨县域城市化水平不高。更为突出的是,县域城市化质量较低,一些乡镇驻地人口虽计入城镇人口,但镇区更像是农业集镇,难觅小城镇的现代化面貌。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四)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鹿寨县的乡镇初步形成了一个等级各异,层次不同的体系,采用乡镇顺序——规模的分

表2.4 鹿寨县现状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五)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鹿寨城区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综合配套设施较为齐全,为综合型城镇。

雒容镇是县域南部的重要城镇,拥有多家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两个市场的规模较大、交易活跃。中渡镇是县域北部的重要城镇,辖区内有两个大型的自治区所属企业,工业商贸较为发达。两者为工贸型城镇。

寨沙镇是县域东部的重要城镇,以行政管理和集市贸易为主要职能,为集贸型城镇。

其余乡镇工业化水平不高,少数有小规模、低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业是主要的支柱产业,为农业型乡镇。

古亭山开发区是柳州市的卫星城,为城郊型城镇。

表2.5 鹿寨县现状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六)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县域城镇大多沿交通干线分布。湘桂铁路、桂柳高速公路南北向由县域中部通过,323国道东西向横穿县域,6个乡镇分布在这三条重要的交通走廊沿线,其中,鹿寨、雒容集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交通便利于一身,交通优势尤为突出。江口、导江位于柳江五级航道北岸,但两者和平山、拉沟仅有四级公路通达,陆上交通十分不方便。

鹿寨城区位于县域空间的几何中心,有利于发挥中心辐射作用。北部的中渡镇、西部的寨沙镇规模较大,位置适中,有条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南部的江口、导江规模较小,且偏居县域边界,其辐射带动作用受到制约。

(七)城镇体系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规模偏小、等级不完善。鹿寨城区驻地人口仅为6.82万人,其中心职能的辐射作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三个建制镇中,雒容驻地人口不足2万,寨沙、中渡驻地人口不到1万,配套服务设施难以形成规模,它们的县域片区中心城镇的地位也较为脆弱。

2、城镇职能结构层次低。除鹿寨城区、雒容镇、中渡镇外,其它乡镇工业的发展普遍落后,仅有小规模的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城镇职能发育得很不充分。

3、城镇之间的交通联络函须加强。中渡镇与鹿寨城区之间仅有三级公路连通,平山、拉沟、江口、导江只通达四级公路,南部乡镇与东部乡镇之间尚未有直接的交通联系道路,这不利于县域整体的联系和发展。

二、县域基础设施

1、给水、排水、水利工程

除雒容抽取地下水给水外、黄冕、中渡、寨沙、江口、导江、四排各有一座水厂,但水处理能力普遍不高。例如:导江乡的水厂处理仅限于物理处理,水质不好,四排乡的水厂供水量不足。龙山、拉沟、平山没有水厂。

县域内除县城和雒容等大镇外,其余各镇大多以自然排水为主。排水管道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马步水库、龙母水库是县域内两座中型水库,分别位于雒容和江口。马步水库主要用于农业灌溉,龙母水库则是蓄水、发电、防洪防涝的综合水利工程。

2、电力、电讯、燃气

变电站。县域内除去县城外,雒容镇有两座35千伏变电站,中渡,寨沙,江口,龙江,

桂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年) 一、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精神和国办发[1987]8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发[1994]29号)、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部署,为了合理利用、开发、整治、保护本市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以《桂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桂平市城区总体规划、桂平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变更资料为基本依据,在对本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桂平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与土地供给的实际,提出本市跨世纪的前十年土地利用的目标,研究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优先安排农业用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全面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指标,并把有关指标落实到各乡镇。划分土地利用分区,调整用地布局,明确土地利用原则、调控措施和管制规则,并制订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规划的基期年为1996年,近期年为2000年,目标年为2010年,展望到2030年。 二、区域概况 (一)区位条件 桂平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东经109°41′55″-110°22′48″,北纬22°52′02″-23°48′04″之间,东和东北邻平南县,东南近容县,南界北流市、玉林市,西连贵港市,西北靠武宜、金秀县,是玉林市和柳州地区、西江工业走廊和红水河能源经济开发区的结合部,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西山风景区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起义旧址-金田村所在地;面向广东沿海地区、背连八桂各地,水路公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园头村村庄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附:村庄基础资料汇编 一、区位概况 区位一:莆田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北依省会福州市,南靠闽南“金三角”,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全市东起东经119°2’的莆田县南日群岛,西至东经118°27’的仙游县度尾镇境内,南自北纬25°2’的湄洲群岛,北到北纬25°46’的莆田县大洋乡境内。东西长122.4公里,南北宽80.5公里,面积3800平方公里。东北与福清市交界,西北与永泰县、德化县毗邻,西南与永春县、南安市、惠安县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从东至南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大海湾,湾内有南日岛、乌土丘岛、湄洲岛等诸多岛屿,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0多海里。 区位二:华亭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西南部,东邻新度镇,西毗仙游县,南接灵川镇,北靠常太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万亩,山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71%。辖1个社区、34个行政村。324国道过境,横贯境内15.6公里,濑榜公路过境7.5公里,区位二:园头村位于华亭镇西部,莆田与仙游交界处,东临万坂村,西靠南湖村,南依仰天山,北伴木兰溪,距镇区仅4公里。 二、历史沿革 园头村古属闽中郡,名为“云庄”,也叫“王仓”,中晚唐期间划归清源(今仙游县)唐末后隶属莆田县文赋里管辖(含金西湖、后山村),现属城厢华亭镇管治。园头村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几百年来,境内聚集其他各姓氏如陈黄曾许张林卢杨詹等组合成的大村庄。清同治三年(1852)木兰溪上游山洪爆发,特大洪水把仙游石码桥冲毁,洪水把盖尾白湖村劈开成南北二个村(白湖村和高峰村)波涛涌入园头时,被溪心小山峦鲎山挡住,湍流涌入后山村又冲成一道新溪流,直到下游,分而又合,造化了木兰溪两岸唯一的溪心小岛,成为现在园头村。 三、自然环境与资源 1、地形地貌 园头村地形特点为南部山体,中部北部为冲积小平原。依山地势整体由南、北向中间木兰溪倾斜。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下,低山丘陵和河流谷地貌为主。 2、气象气候 园头村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夏不酷热,冬无严寒,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冬短夏长,霜期短暂,冰雪罕见,全年平均气温16-20℃,无霜期为346.4天,全年降水量在1300mm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996小时,年平均风速2.4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夏末秋初间有台风或带有暴雨,并有可能成灾。 3、水文条件 过境园头村的主要是莆田市的母亲河——木兰溪,木兰溪全长105公里,自仙游汇流后流入华亭,横贯华亭镇内18个行政村,镇域内流程15.2公里,年产水量为5.59亿方。木兰溪水文历年最大和最小水量、最高和最低水位相差悬殊,水位最高日期和流量最大日期大部分出现在每年的6-9月份,尤在6-7月出现最多。解放以来发生过三次大洪水,其中七三年洪水最大,木兰溪流量濑溪水文站最高达3710平方米/秒,水位达15.77米。 4、自然资源 人工果园果林:根据实地调查,人工果园果林是园头现状生态基线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现状用地及其周边,包括广大的山前地带、山包台地、片区平地坡地、溪河沟渠沿岸、以及村庄房前屋后等均有大面积、或成片或成带的茂密人工果园果林分布。现状果园果林类型,主要有龙眼林、枇杷园、以及上述果树混交等类型。 5、人文景观资源 园头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或人文景观资源,根据本次实地调查及资料调研和不完全的统计,主要包括已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6处,尚未列入4处,古民居8处,还有3处古井,因此又有“文化村”美誉。 古建筑统计一览表

总体规划资料清单

调查资料清单(2000-2020) Ⅰ、背景资料清单 (一)图纸 1、省地图 2、市行政区划、交通地图 3、规划区1:10000、1:5000地形图 (二)相关背景资料 1、城市总体规划 2、近五年市区统计年鉴,2000年年鉴 3、市里规划发展设想(十五计划等) 4、省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民政局、地名办】 Ⅱ、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第一部分镇域概况与社会经济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2、气候气象(年均及月均最高、低温度、降水量、风玫瑰、生长期)【气象局(站)】 3、河流水系(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流速、航运价值、主要湖泊及水库面积、 容量)【水文站、水利局】 4、地质地震(地质勘探资料、工程地质及基本地震烈度和设防标准)【地矿局】 二、历史沿革: 1、建制沿革及历史文化发展概况【地名办】 2、历史风貌特色 三、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规划文本【规划国土局】 2、土地利用规划图纸 四、人口与劳动力: 1、近10年(或5年)本市人口总量及变动情况:常住、暂住、流动数量,自然、机 械增长率【派出所、计生委】 2、人口构成资料:市区人口年龄、性别、家庭构成、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比例 【派出所、户籍科】 3、劳动力职业、性别构成、数量、文化程度【劳动局】 五、社会经济发展: 1、经济总量及变化:历年(5-10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值 【统计局、计经委】 2、经济构成及变动:社会总产值五大部门比例(工、农、建、交、商) 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例,农业中农林牧副渔 工业产值中各行业产值比例及历年变动【统计局、计经委】 第二部分行业调查

一、居住: 1、家庭平均人口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建委、房产局】 2、住宅建筑建设时序,本镇历年新建住宅量,年增长率 3、住宅建设、旧城改造的计划和设想【建委、规划国土局、房产局】 二、公共设施: (一)行政办公:类型、分布、建筑总面积、使用情况 (二)商业金融:商业网点 1、主要零售商业设施的分布、建筑总面积、用地情况【商业局】 2、市内金融网点的分布【商业局】 3、宾馆、旅店、餐饮业分布和规模【工商局】 4、各类市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摊位数 【工商局】 5、商业和市场建设的发展构想【工商局】(三)文化娱乐 1、市内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影剧院等)分布和规模【文化局】 2、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规划设想【文化局】(四)体育 1、市内体育设施的分布、占地面积、建设规模【体委】 2、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构想【体委】(五)医疗卫生 1、市内各卫生院(所)的分布、占地面积、床位数、医护人员数 【卫生局】 2、其他卫生机构(防疫站、卫校等)位置规模【卫生局】 3、医疗卫生设施的发展构想【卫生局】(六)教育科研 1、市区教育机构、各级学校的分布、规模(中学、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统计: 位置、占地面积、教师数、学生数)【教委】 2、教育机构、学校等发展建设构想【教委】 3、科研机构、单位的数量、分布、研究方向、发展构想【科委】(七)宗教福利 1、社会福利机构(福利院、敬老院等)的分布、规模、发展构想【民政局】 2、市内各种宗教机构的分布和类型【民政局】 三、工业【工业局、乡镇企业】 1、市内主要工业企业统计(厂名、地址、所有制性质、占地规模、产品、职工数,年 货运量、主要货运品种)【工业局、乡镇企业】 2、工业经济发展报告或计划,工业发展规划和设想【计委、经委、工业局】 四、仓储 主要仓储基本情况:位置、种类、用地规模、货物来源及去向、库存量、所属部门 第三部分交通 一、对外交通 1、公路、铁路及有关设施现状(公路等级、长度、断面宽度和车道数,汽车站、铁 路客货运站的规模、分布等)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文本

.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文本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仙桃市人民政府 仙桃市科学发展规划合作领导小组 张沟镇人民政府

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文本 目录 总则 (1) 第一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规模 (2) 第二章镇域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3) 第三章镇区规划布局 (7) 第四章镇区用地布局 (8)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10) 第六章绿地水系景观规划 (11) 第七章镇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2) 第八章防灾减灾规划 (13) 第九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规划 (14)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16)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17) 附则 (18)

总则 一、编制背景 第一条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设置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全省区域发展的高度出发,做出的战略决策。为了加快仙洪实验区发展,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按照小城市建设规模,在试验区改造建设一批中心集镇”,并选择了仙桃张沟镇、洪湖峰口镇、监利白螺镇为中心镇建设试点镇。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在省建设厅的要求和指导下,制定了《仙桃市张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第二条“十一五”期间,张沟镇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张沟位于仙洪试验区的“门户”,将承担“先行先试”的发展责任;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特别是武汉至潜江的城际铁路即将建设,将使张沟成为承接和传递武汉经济向外辐射的重要节点区域;仙桃城区实施“南扩战略”,将使张沟融入城区实现“同城化”发展;以“养蟮”为主的特色农业和初具规模的工业、较好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将形成工农互动的发展局面,促进张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为张沟跨越式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第三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仙洪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按照仙桃市委市政府建设“市域副中心”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提升特色农业,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建设江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城镇和“荆楚明珠”。 第四条立足张沟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按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促进发展、生态优先、集约节约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促进张沟镇与周边区域城镇和仙洪试验区的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建立区域基础设施共享共建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对接仙桃城区“南扩战略”,突出城镇建设重点和方向,实施“战略空间北移”,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优化空间布局,与仙桃城区无缝对接,实现“同城化”发展; (4)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市域副中心”的标准培育小城市功能; (5)坚持“工业兴城”,积极承接城南工业园产业辐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6)按照“现代化小城市”标准,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过境交通干扰和环卫、污水处理、燃气等设施不足的问题; (7)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彰显江南水乡的城镇特色,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三、规划依据、期限与规划区范围 第五条本次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完整版)BDJ-党家片区控制性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一、历史沿革 党家地区的起步建设是在1966年—1977年“文革时期”,受“三线”建设项目分散、靠山、隐蔽布置思想的影响,在党家庄设立工业片区而开始的。此时,济南城市开始形成主城区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外带王舍人和党家两个工业片区的整体空间结构。 到二十世纪末,随着贤文和大金组团的发展,济南城市布局形态逐渐演变成由集中的主城区和王舍人、贤文、党家、大金四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组成的“一城四团”的带状布局结构模式。《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则把党家片区划入主城区。 在这几十年的建设过程中,党家地区一直是作为济南城市的一个工业组团而存在和发展的。 二、行政区划 1966年—1977年(“文革时期”)——党家庄被确定为济南城市的独立工业片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将党家庄和王舍人作为两个工业重点建设地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修订)——确定党家是以汽车制造工业为主的独立工业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工业。 《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将党家组团和大金组团划入主城区,规划党家严禁发展污染工业,可发展绿色食品种植及加工等无污染的工业项目,也可布置一些教育培训基地。 1983年6月10日,国务院以国函字第120号文批复了《八O年规划》。国务院在批复中对实施规划,加强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七点指示。 其中将王舍人庄、党家庄作为工业片区发展,是市区的工业组团。 2000年12月22日,国务院以《国务院关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0〕134号)正式批复了《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2000年,济南市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5区,长清、平阴、济阳、商河4县和章丘市,共设50个街道办事处,68个镇,42个乡和393个居委会、4702个行政村(5478个自然村)。市中区辖经二路、大观园、泺源、四里村、二七新村、经七路、馆驿街、岔路街、魏家庄、七里山、六里山、玉函路、杆石桥、舜玉路、王官庄15个街道办事处和七贤、十六里河、党家庄3个镇,有120个居委会,92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 三、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党家片区位于济南市西南部,距济南主城区仅4公里,是济南市西南方向的对外交通主要出入口。范围北至二环南路及铁路联络线,东至马五寨山、围子山一线,南至马鞍山山脊,西至京福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为72.00平方公里,涉及党家镇、七贤办事处及长清部分用地。党家片区总人口4.08万人,

170712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清单

各部门对口资料收集 村镇建设发展中心: 1、上版镇总规; 2、镇区地形图(1:1000或1:500);镇域地形图(1:10000或1:20000) 3、昌宁县城镇体系规划; 4、镇域范围内温泉资源及古茶树资源。 5、镇域及镇区的工程地质报告、地震烈度等情况; 6、镇域及镇区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和近期(3—5年内)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7、2014、2015、2016年度等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编志办 所辖县县志和镇志。 土地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派出所 1、201 2、201 3、201 4、201 5、2016年等五年的历年镇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数量及户数; 2、2016年镇区、镇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 3、2016年镇区、镇域人口变动情况(包括迁入、迁出)和机械增长率; 4、镇域各行政村人口数量; 5、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统计部门 1、2010—2016经济统计报表;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水利部门 1、镇域范围内各主要河流、水库及各种水利设施基本情况现状图; 2、主要河流的防洪标准及最大洪水水位、洪水淹没区范围、面积、危害情况及最大洪水流量。 气象站

1、风玫瑰图。 文物、旅游部门 1、镇区及镇域内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数量、范围、等级等; 2、镇域内现状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及发展设想。 卫生、防疫部门 1、镇区及镇域内医院、诊所的数量、分布、级别、规模等(列表); 2、现状问题及发展设想。 教育部门 1、镇域内中小学校数量、分布、用地、人数及班级规模、(列表); 2、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市政部门 1、排水设施现状图(应标明管径、走向、明沟、暗渠);较大范围的排水去向; 2、主要单位的排水量及水处理情况; 3、排水工程现状问题及规划设想。 自来水公司 1、水源位置、水源地保护范围,供水能力、水井数量、井深、单井出水量,给水管网现状图; 2、现状水厂位置、规模、保护范围,人均用水量、用水普及率; 3、给水工程现状问题及发展设想。 电管所 1、镇域内变电站位置、等级规模; 2、镇域及镇区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发展设想。 消防部门 1、镇区消防设施现状(位置、占地、车辆装备、队员人数等); 2、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柳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柳州国土资源局

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 ( 报批稿) 柳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目录 前言 (i) 1.总则 (1) 1.1指导思想 (1) 1.2规划依据 (1) 1.3规划原则 (2) 1.4规划范围 (3) 1.5规划期限 (3) 2.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4) 2.1总体调整情况 (4) 2.2耕地保护目标 (4) 2.3建设用地目标 (5) 2.4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调控目标 (7) 2.5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目标 (7) 3.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 (8) 3.1耕地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8) 3.2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 (10) 3.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3) 3.4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7) 3.5土地整治布局优化调整 (20) 4.区县土地利用调控 (23) 4.1区县规划调控原则 (23) 4.2区县土地利用指导 (24) 5.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优化 (30) 5.1中心城区控制范围 (30) 5.2管制分区调整方案 (30) 6.保障措施 (33) 6.1增加内容 (33) 6.2修订内容 (34) 附录 (36)

附表 表1、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基数表(2013年); 表2、柳州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2020年); 表3、柳州市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分解表; 表4、柳州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2020年); 表5、柳州市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结构表(2006-2020年);表6、柳州市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表7、柳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表(2020年) 表8、柳州市独立选址建设项目表(2014-2020年);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 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 2016年6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数据内容 (2) 4定位基础 (2) 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 5.1数据要求 (2) 5.2图示符号 (5) 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 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 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 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 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 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 (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 (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 (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 (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 (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 (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

环卫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一、益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公共厕所一览表

二、益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垃圾收集站一览表

三、城市环境卫生现状 一、现有环卫人员构成 现有环卫工作人员1751人,由在编人员和临时工组成。在编人员421人,临时工1330人。 二、环卫设施设备情况 目前全市共有公共厕所142座(含公园、沿江风光带、车站、加油站公厕),其中一类水厕7座、二类水厕37座、三类水厕98座;已建成垃圾中转站42座,其中压缩式30座,行吊式12座;小型垃圾围点(垃圾斗)1398个,果皮箱3472个;环卫车辆149台(含市场化清扫保洁公司作业车辆,未含单位和小区清运车辆),其中洒水车28台,垃圾运输车62台,清扫车16台,装载车6台,其它工作用车37台。 三、管理模式 市设立市环境卫生和渣土管理处,赫山区、资阳区设立赫山、资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赫山、资阳两区环境卫生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高新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相对独立,高新区城管办下设城管大队和环卫处。各街道设城管中队。各级市容环境卫生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经费列入市区财政预算。城区主次干道全部实行市场化清扫保洁,背街小巷清扫保洁全部实行了环卫责任承包。 四、垃圾收集处理方式 日清运垃圾约450吨。垃圾收集清运采取1:垃圾从各垃圾产生点由人力收集至中转站或垃圾压缩车收集点,再由清运车辆清运至益阳市白鹤山垃圾处理场。2、手拖收集清运至白鹤山垃圾处理场。3、挂臂式收集清运车清运至白鹤山垃圾处理场。4、垃圾压缩车收集清运至白鹤山垃圾处理场。 垃圾收集清运至白鹤山垃圾处理场后作卫生填埋的无害化处理。 五、公厕、垃圾中转站分布状况 公厕分布状况:资阳区68座、赫山区64座、高新区16座;垃圾中转站分布状况:资阳区8座、赫山区20座、高新区15座。现有环卫设施主要分布在桥北片和桃花仑片,高新区北片环卫设施配套很少,高新区东片和高新区西片为城市规划新区,几乎没有环卫设施。其中桥北旧城区环卫设施主要是沿五一路、资江路周边区域布置,环卫设施比较陈旧落后,桃花仑片环卫设施分布不均匀,呈北多南少趋势,另外两个工业园区公厕、垃圾中转站数量偏少。 六、现日清扫面积 现日清扫面积716万平方米(含背街小巷150万平方米)。 七、垃圾清运路线 资阳区: 五一路——资江一桥——金山路——花乡路 马良路——资江一桥——金山路——花乡路 赫山区: 滨江路——粮运路——金山路——花乡路 滨江路——大桃路——益阳大道——花乡路 龙洲路——益阳大道——花乡路 秀峰西路——金山路——花乡路 团圆路——益阳大道——花乡路 桃花仑路——大桃路——益阳大道——花乡路 萝溪路——益阳大道——花乡路

美丽乡村规划基础资料清单

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清单 一、基本图纸资料 1.用地红线范围控制图 2.红线范围内地形测绘图(精度1:1000以上) 3.县域、镇域总体规划(最新版);村庄发展规划(如果有请提供); 4.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布置图;暖通、电气管线规划图;建筑资料和图纸 二、地理人文资料 1.区域条件 2.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包括户数、人数;人口结构;耕地面积);经济发展状况(村庄总体收入状况、人均收入状况、村镇及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4.公共服务设施——村庄行政办公设施;广场个数及其设施(娱乐、文化、健身)状况;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设施状况,可容纳师生数量等;卫生所或医疗点设施,医疗人员配置。 5.文化相关资料——村庄内是否古迹遗址、寺庙、古树名木,如果有请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地点、规模、现状等);村内存留的民间习俗及村民经常参与的文化形式(如戏曲)。 6产业——村庄的支柱产业及其它产业;村内及周边企业。 7居民住宅——民居风格,格局,以及民居的现状情况。 三、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工程——现状道路状况,路面宽度,路面材质,路面状况,道路长度,道路等级 2.给水工程——村庄的水源与取水点(水库、河流、湖泊);输水设施建设(管道、渠等) 3.排水工程——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雨水、洪水的处理;明沟、明渠所在位置 4.电力工程——照明设施数量、布置与其他状况(如有无损坏、安全状况等);村内供电站分布、供电线路现状,电气的供需状况 5电信工程——有线电话的接入状况、线路布置;无线信号站建设情况;邮政局及邮政站点状况;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建设。 6环卫工程——垃圾中转站点、处理站点和垃圾的处理方式7其它天然气、沼气建设和接入情况。

马投涧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马投涧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调 整 方 案 马投涧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1乡域概况及《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5) 1.1乡域概况 (5) 1.2土地利用现状 (5) 1.3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6) 2规划目标 (8) 2.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8) 2.2土地节约集约目标 (8) 2.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得到落实 (8) 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9) 3.1农用地结构调整 (9) 3.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0) 3.3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10) 4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1) 4.1耕地保护 (11) 4.2基本农田保护 (11) 4.3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12) 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4) 6土地整治和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15) 6.1土地整治 (15) 6.2重点项目安排 (15) 7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6) 7.1土地用途分区调整 (16) 7.2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 (16)

8村土地利用控制 (17) 9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8) 9.1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18) 9.2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18) 9.3加快建立废弃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和有偿退出机制 (19) 9.4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19) 9.5建立健全公共参与制度 (1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我国土地资源国情,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深入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马投涧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5〕41号)要求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主要控制指标,结合本乡实际,马投涧镇人民政府对《马投涧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马投涧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规划调整范围:马投涧镇行政辖区的所有土地,共10595.93公顷。包括44个行政村。 规划调整期限:规划调整基准年为2014年,着重对2015~2020年期间各项用地进行调控与安排。

总规基础资料汇编内容

总规基础资料汇编内容 一、区域环境资料 1、城镇化资料 (1)现状村镇的数量,各村镇的常住人口数以及各村镇的非农业人口数; (2)城镇化水平历年变化情况; (3)农村各行业劳动力总数,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可能; (4)农村耕地的总量及历年的变化情况; (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以及不同流动方向上的流量; (6)城市建设投入奖金、建设奖金来源及人口规模扩大所需的城市建设投资增加的数量等。 2、村镇体系资料 (1)村镇在县域城镇体系、经济区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2)镇域范围的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 (3)全镇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 (4)镇域范围内的交通条件,包括铁路、航运、公路等的规模等级、容量、利用率等; (5)镇域各村镇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其中包括各村镇的性质、规模及其腹地的范围,各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占潜力,各村镇的经济结构与主导产业,各村镇县有区际意义的企业及其产品,各村镇间经济、社会联系的程度; (6)镇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状况 二、历史环境资料 1、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及城市的关系; 2、文物古迹,如革命史迹、风景名胜、人文资料等; 3、城镇格局的特色; 4、城镇轮廓景观,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5、建筑风格; 6、期货物质和精神环境的特色,如民俗、土产、特产、风情等; 7、城镇的历史成因、发展沿革、沿袭名称、区划变迁。 三、自然环境资料 1、地理环境资料 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气候区; 地形地貌: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 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地一矿藏; 水文和水文地质:江河流量、流速、流向、水位(常年水位、最高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湖泊和水库的容量以及洪水淹没范围。 2、自然气象资料 风象:盛行风向、风向频率、风速(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静风频率; 气温: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 降雨:包括降雨量、暴雨及降雨(雪、雹)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日照:日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 3、自然生态资料 镇域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植被、城镇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四、社会环境资料 1、镇域的人口资料:全镇总人口、总户数、非农业户数、非农业人口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清单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查清单 主编:0810060111 勇富 副编:0810060131 玉梅 一、容 1、区域环境 ①城市用地 1、居住用地:包括总的居住用地面积、各类型居住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四大类)、主要地段的居住分布情况、建筑质量等 2、工业用地:包括总的工业用地面积、各类型工业用地的面积(一、二、三大类)、重点调查工业园区的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 及工业园区的相关规划资料 3、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设施、文物古迹及其它行政办 公用地:现状行政办公用地的分布及用地面积、性质。 商业金融用地:各级(大型百货商店、大型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商业网点的分布及用地面 积、性质;银行、金融、保险机构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围;宾馆、旅

馆、招待所位置、占地面积、床位数、一般入住率、附属设施情况、建成年代、层数、职工人数、服务围。 文化娱乐用地: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分布、用地面积、性质。 教育科研:科研机构的名称、地址、科研人员数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验场地面积;各类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名称、地址、学制、在校学生人数、占地面积;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分布、用地面积、班级数、师生人数 医疗卫生:现状主要医院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医生人数、床位数等;防疫站、卫生站情况;私人诊所情况体育设施: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分布点、用地面积 文物古迹:现状主要文物古迹的分布、用地面积、等级 仓储用地: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及性质 4、对外交通用地:公路: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 铁路: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及用地面积、性质、交通运输手段, 航空:机场的布点、用地面积、等级 5、道路广场用地:道路:各等级道路(可细分为主干路、次路、支路及其它)的路幅、横断面形式;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 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 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防灾环境保护

(完整版)镇总体规划资料收集清单

镇总体规划收资清 下列的内容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如有不足,请指正! 相关表格见附表。1、历版总体规划以及其它相关规划的电子版(文字和图纸)2、当地行政区划图(能够显示该城镇在上级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界线明显)3、地方志 ⑴ 气象资料(风玫瑰图)当地主导 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冰冻深度及 灾害性天气等一些相关记载 ⑵ 水文资料镇域内的河流、湖泊等名称、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洪水淹没界线,现有防 洪设施(是否有山洪发生) ⑶ 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城镇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建设区的扩展等资料。 ⑷ 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域的地质构造情况地震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区断裂带 的分布及地震活动情况 4、201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5、最近5 年统计年鉴6、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7、城镇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各产业的具体概况,特色产业详细说明) (1)包括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整体的产业结构、三产的比例、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等,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状况 (2)一、二、三产业的状况 (3)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企业入驻情况,企业类型、产值状况;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4)当地工业发展情况8、主要资源及利用价值 ⑴ 自然资源主要涉及到城镇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 被、城镇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⑵ 矿产资源: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以 及矿产资源分布图。 ⑶ 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 9、给排水现有自来水、污水、雨水处理设施数量、位置、管道长度、管径。 10、清洁能源(燃气、沼气等)现状用气气源种类、位置、供气量、气化率;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燃气其它设施位置、规模。 11、环保镇域及镇区内主要污染源的位置、单位名称、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等级及污染范围

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调整方案

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 调整方案 为更好保障 十三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二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 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全国方案“)下达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指标,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三 一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二四中二五中二六中全会精神,按照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二协调二绿色二开放二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三二二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二局部微调三 坚持原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基本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二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三在 3

‘全国方案“下达的规划土地利用主要指标控制下,结合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及各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对原规划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二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及其布局进行局部的调整和优化,合理调整全省规划的土地利用规模与布局三 (二)全面谋划二统一标准三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 二调 )及年度地籍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以各市人口二G D P增加量二规划实施 情况等作为主要因素,并综合考虑了 十二五 期间土地管理工作的批二供二用二补二查等环节,统一测算标准,统一计算公式,在新增用地规划指标安排上,对得分高于全省平均分的,给予适当倾斜三 (三)严格保护二量质并重三 严格落实‘全国方案“下达本省的规划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确保规划的耕地保护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三对 二调 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二 十三五 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三 (四)统筹兼顾二突出重点三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二当前与长远二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二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重点考虑主要城市二重点园区二生态建设二扶贫攻坚二产业转型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优先保障民生(地灾与扶贫搬迁)二新兴能源(煤层气探 4

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调整完善方案 (2015年调整) 宁武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3) 1.1耕地保护目标 (3) 1.2建设用地保障目标 (4) 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 (5) 2.1耕地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6) 2.2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 (7) 2.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9) 2.4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调整 (12) 2.5土地整治布局优化调整 (13) 3.保障措施 (14)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西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4〕94号)和上级审定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控制目标指标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对《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宁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2015年调整)(以下简称《本方案》),《本方案》为2015年修订,所采用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年度变更数据,其他数据为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仅对《原规划》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容进行修订,经报原规划批准机关后成为土地用途管制依据,对原规划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予以保留,并沿用原规划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现将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的内容阐明如下。 1.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 1.1耕地保护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数量不低于武鸣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质量有保障并逐步提高。 《原规划》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2589.43公顷。《本方案》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2375.66公顷。规划调整完善后,全镇耕地保有量目标下降213.77公顷。

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潦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班级:104653 学号:105040650051 姓名:苟武林 指导老师:王丹

目录 潦河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1) 1 镇域基本情况 (1) 1.1地理位置及镇域范围 (1) 1.2自然环境 (1) 1.3历史沿革 (1) 2 现状人口 (1) 2.1现状人口概况 (1) 2.2劳动力状况 (2) 3 镇域经济发展情况 (2) 4 居住现状 (2) 4.1居住概述 (2) 4.2乡镇住宅类别 (3) 4.3住宅配套设施 (3) 5 社会事业 (3) 5.1行政办公事业 (3) 5.2科学、文化与教育事业 (3) 5.3卫生事业 (3) 6 工业和仓储现状 (3) 6.1工业用地 (3) 6.2仓储用地 (5) 7 基础设施建设 (5) 7.1道路交通 (5) 7.2给排水现状 (5) 7.3电力、通信及有线电视 (6) 7.5供热工程规划 (6) 7.6环保现状 (6) 7.7防灾工程规划 (6) 8 绿地系统现状 (6)

1 镇域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及镇域范围 潦河镇位于南阳市境西南部。其辖区东与溧河乡以白河为界,南靠陆营,西与镇平县彭营乡接壤,北与王村乡为邻。总面积76. 25平方公里,辖潦东村、潦西村、王营村、崔营村、闫庄村、张茂庄村、胡庄村、姚营村、元西袁营村、清凉寺村、王陈庄村、西粱庄村、大陈营村、吴集村、刘谢营村、中庄村、上范营村、李庄村、丁奉店村、大周庄村、小周庄村、大官庄村、小官庄村、前宋马营村、后宋马营村、辛店村26个村委会,80个自然村 1997年总人口6010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988人。主要为汉族,有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侗族等兄弟民族。 1.2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潦河镇地处丘陵地区,地势东高西低,东有新店岗自北而南延伸,海拔145米,西部海拔110米。 气候特征:潦河地处中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四季气侯特点: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 天。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平均气温0.5-2.4℃。年降雨量703.6-1173.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水文:境内地表水、地下水丰富,且水质良好。白河、段长8公里;潦河,段长10公里;沐垢河,段长12公里 1.3 历史沿革 历史上该镇辖区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新店的毛笔、宋马营的柳编制品、清凉寺的陶器、西梁庄的苇编、上范营的稿荐都久享盛名。现在潦河是辖区的中心集镇,80年代以来,集市贸易繁荣,逢集可上市2万余人,商业、服务业沿南邓公路两侧兴起。新店、于刘营、吴集、新集4个传统集镇的开发建设也取得新的进展。 文物古迹有张茂庄村北汉墓、新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潦西村委会潦河遗址。 2 现状人口 2.1 现状人口概况 根据2009年人口统计结果,林坛镇全镇人口30776人,共7702户。其中镇区人口2464人,共684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