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这是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都必须是科学的。不能向学生传播错误的观点和内

容,一旦发现教学中的错误,应及时纠正。

(2)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里说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材,各学科教材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各学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应有不同的特点。二是同一学科各部分

教材有各自的特点,也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语文为

例,有的课文是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来陶冶情操,有的课文是通过人物

的刻画来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有的课文时通过论述来阐明某个观点

批判某种错误等。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努力发掘教

材内容的思想性,并根据学科特点,联系实际,结合知识进行教学,恰

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做到学懂会用。

(1)要以理论为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力求把知识讲清讲透。

(2)要恰当的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很广泛的,一般包括: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兴趣、品行的实际;联

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联系当代科技尤其是高新

科技成就的实际等。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

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被苏格拉底称为“产婆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就在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儿童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自信心。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发扬教学民主

四、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转化的,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身感触的具体实物或形象,可以减少学生

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容易地领会和接受知识,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学要根据学科的性质、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的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手段的运用与教师的讲解密切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五、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学记》:“学不躐”,“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南宋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学要求。当代美国教育家哈伯德认为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爬山一样,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上升的坡度必须合适。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是:

(1)要按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顺序进行教学。

(2)要抓好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3)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六、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技能,使之能持久的保持在记忆中,需要时能正确的再现出来,加以运用。这个原则又称积累与熟练原则。

孔子要求“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学要引导学生清晰的感知和深刻地理解教材,为巩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有效的组织好复习和练习工作。

(3)要教会学生在运用和学习新知识中巩固知识。

七、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原则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

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得到健康发展。

朱熹总结孔子的教学经验,提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由来。《学记》中也提出“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学要有统一的全面的要求

(2)要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

(3)教学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原则、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原则、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经过几年来的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归纳总结出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是根据以下原则确定的: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具体有以下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教师的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区、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学习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把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为:探究发现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

有效教学的七项基本原则

有效教学的七项基本原则培训时间:2014年9月8日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课时:6课时 培训教师:左鹏 有效教学的七项基本原则: 1.教师 教师必须清楚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以及所教的学生。 这表示:教师应当── o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学习者 o用心研读,透彻理解所讲内容 o知道学生的能力如何、和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 o力求解答问题,解决疑难,关顾学生的需求 o将讲授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o谨记教导会建立一种师生的关系 o明白一旦自己的教导有错就会使学生误入歧途 2.学生 教师必须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这表示:教师应当── o在开始讲授时便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o用适当方法使学生对课题的兴趣持续(问/答;讨论/对话/挑战)o以自己对课题的感动和热忱感染学生 o表明课题内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o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容易参与在其中(避免“说教”) 3.言语 教学的言语必须是师生共同熟悉的。 这表示:教师应当── O清楚确定学生明白用语的含意

o阐释清楚新的词语、术语或短语 o尽量使用那些简洁易懂,且可以具体传达思想意念的词语o调整用语以适应学生的程度和经历 o向学生提问,看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所讲内容 o避免使用冒犯人的话语和难以理解的俗话俚语 o谨记传递的信息是学生所听到的,并非教师所说的 4.课程 课程的内容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学习新真理的最佳方法是与已知的真理联系起来。* 这表示:教师应当── 力求讲授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事例到理论 了解学生对课题已有多少认识 o将新的课题与已讲授的课题联系起来 o有逻辑地传授新观点──循序渐进

中国中小学八大常用的教学原则

中国中小学八大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特别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适用。 (一)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如前所述,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儿童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够最为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 2.模像直观。模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实物直观虽然具有真实有效的特点,但往往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模像直观则能够有效地弥补实物直观的缺憾,特别是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模像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结构,都能够借助某种技术手段达到直观的效果。 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与前两种直观相比,语言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的限制,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学科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学生年龄特征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地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为直观而直观,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直观给予学生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运用直观时注意指导,比如通过提问和解释鼓励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启发学生区分主次轻重,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和本质及原因和结果等。 (二)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有领导的认识”是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生是不可能自行达到社会对于他们的要求的,教师对于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和教学效果的优劣都负有主要责任。然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离开了这一点,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态度感情的成熟和提高都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的启发应当能够激起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锻炼发展。因此,启发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又是他们通过自觉积极的思考能够得到基本正确结果的问题来进行。简单的事实和记忆性的知识,即使顺利地“启发”出结果,价值也是有限的。

计算机教学计划5篇汇总

计算机教学计划5篇汇总 教师需要制定好教学计划,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导好学生。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计算机教学计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上学期对14级计算机、客服和酒店三个班的教学情况可知,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上机课爱玩游戏,故本学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性特点,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操作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二、本期大纲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excel 工作表的创建、编辑及格式化;能够使用公式和函数对工作表中数据进行计算;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学会建立图表并能够打印工作表。 2、熟练掌握powerpoint__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及播放。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和发展史;了解互联网的网络协议;掌握ip地址的分类和域名;了解internet的接入方式、ie 的使用和电子邮件管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三、各章节教学重点及难点 第4章excel __的使用:工作簿的创建、保存及打开;工作表的选定、重命名、插入、删除、移动及复制;工作表内容的建立与编辑,工作表的格式化;公式及函数的使用;excel工作表中数据的管理;图表的建立。 第5章powerpoint __的使用:演示文稿的创建;内容的添加及编辑版面设计;动画设计及放映。 第6章计算机网络及安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组成;互联网的基本功能、tcp/ip协议、域名、ip地址和接入方式;ie 的使用、电子邮件的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病毒的防治。 四、主要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练习法 五、主要教学措施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行为;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同时这也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既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学活动所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在教学中就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3)直观性原则 由于中小学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水平不高,所以这一原则比较实用于中小学。 直观性原则运用到教学中就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4)启发性原则 个体因素在个人发展中起最终的决定性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启发性原则具体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6)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7)可接受性原则 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8)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正确和灵活运用教学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保证。 实例:林老师是这样教低年级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铅 笔盒,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告诉学生这是个长方体。然后,教师让学生从不同 侧面仔细观察它的特点,并让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 特点,接下来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学生都争先恐后的举手, 而老师先请一位胆子最小,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另一 位也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作了补充发言,林老师耐心地表扬和鼓励了他们。最后, 老师让每一个学生用预先准备好的材料制作一个纸制的正方体,做完后,让学生 看着自己制作的正方体把它的特点说出来,以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林老师的这节课贯彻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巩固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直观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学生自 己观察所学事物,使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 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实 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选择直观性教具。比如实例中的林老师在开始教学时出示的正 方体铅笔盒,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以及从不同的侧面仔细观察它的特点,这两个 过程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2.启发式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 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启发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和动用知识。贯彻这一原则,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发学习动机;第二.善于提出设疑和质疑,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第三.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第四.发扬教学民主,是学生乐于学习。如实例中老师 让学生说出正方体的形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正方体的特 点,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有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过程,体现了这一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有区别的进行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知道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如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动机强度等;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个性特点,认识能力,兴趣爱好等。对反应迟钝的学生,多鼓励其思考,使其勇于

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教学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三、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四、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按照学科基础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应当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五、因材施教原则 中学生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学习要求,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贯彻这一原则,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然后坚持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这是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都必须是科学的。不能向学生传播错误的观点和内 容,一旦发现教学中的错误,应及时纠正。 (2)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里说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材,各学科教材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各学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应有不同的特点。二是同一学科各部分 教材有各自的特点,也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语文为 例,有的课文是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来陶冶情操,有的课文是通过人物 的刻画来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有的课文时通过论述来阐明某个观点 批判某种错误等。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努力发掘教 材内容的思想性,并根据学科特点,联系实际,结合知识进行教学,恰 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做到学懂会用。 (1)要以理论为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力求把知识讲清讲透。 (2)要恰当的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很广泛的,一般包括: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兴趣、品行的实际;联 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联系当代科技尤其是高新 科技成就的实际等。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 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被苏格拉底称为“产婆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就在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儿童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自信心。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发扬教学民主 四、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转化的,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身感触的具体实物或形象,可以减少学生

关于计算机教学计划8篇

关于计算机教学计划8篇 关于计算机教学计划8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机教学计划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1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员主要为成年视力残疾人,且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接受速度较慢,汉语拼音、计算机基础知识极其薄弱,另外培训时间短,所以教学要抓住将复杂的,纵深的内容抛弃,去难从简、化繁为简。采用简单直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教学手法从最基础的开关机、鼠标、键盘、拼音输入法等开始并逐步提升,达到计算机基础操作较为熟练的程度。 二、教材分析 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特选用计算机短期培训教材——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杰红主编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教程》。 三、教学目标 使学员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全面脱盲,并能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满足日常办公应用方面的需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办公自动化 难点:计算机应用 五、方法措施 1、备课: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材内容,适当调整难易度,做到每节课,学员都能基本掌握。 2、多媒体教学:采用声音、图象、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法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3、上机实践辅导:加强实用操作技能的掌握。 4、学习互助小组: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形成以“先进带后进”的良好互助学习风气。 六、教学进度

总课时:理论(30)+实践(30)计算机教学计划篇2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一)招生对象:招收初、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技术,具备程序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硬件组装与维修、软件开发及系统维护、信息统计分析、处理、运行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较宽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三、专业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熟悉和了解计算机系统及信息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财务会计及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装、配置及维护知识。 (1)基本掌握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电子技术、会计学及统计学原理等基础知识; (2)掌握和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知识; (3)掌握和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等知识; (4)掌握和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的应用知识; (5)掌握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 2、能力要求 (1)计算机硬件的安装、配置能力; (2)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能力; (3)计算机的组建、维护的能力;

中小学教学原则

中小学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指导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国的中小学的教学原则有6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下面我谈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每个学生的底——个性特点、心理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因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双向沟通的过程,教与学,是施与受的过程,学生在这一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主体部分,唯有了解、摸清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兴趣所在,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当讲授完理论知识后,我便会安排学生进行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再通过实际,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如在教学“绕着”一词,我告诉学生:“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让学生理解这一理论,然后布置学生注意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用简单的句子写下来。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在课堂上讨论,最后,总结:“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升起,落下,其实不是太阳在动,而是我们的地球围绕着太阳,周而复始地转动。”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理论的印象,也巩固了所学的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简单的句子,写出所见所闻。 二、直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学生自己观察所学事物,是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贯彻这一教学原则,一般要善于使用比喻、拟人、类比等方法。如在教学“北斗七星”这个词时,我告诉学生:“北斗七星是由七颗星星组成,形状就像一把大勺子。”这样,从字词的形状入手,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又如教学“下雪了,我们在雪地里堆起了雪人。”由于我们这里是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没有下雪的机会,因此,学生也无法见到雪景,无法体会雪中玩耍的乐趣。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幻灯屏幕上播放下雪的场景,与小朋友在雪地里玩耍的画面,然后,指点学生:“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小朋友,他们在雪地里玩,心情怎么样?”学生回答:“很高兴。”于是,相机让学生给句子加上一个能表达雪地里的小朋友们心情的词语,让学生掌握到给句子加个词语,让句子意思表达更通顺。 三、启发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要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结合,另外,进行启发性教学时,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只要需要即可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等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带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教师只要抓住其本质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更明显。如在教学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第八册《太阳》这一课时,我先提出课文的中心句子”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中心句子去理解课文的重点部分内容——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是需要太阳的?动物失去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计划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邹念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基本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的维修方法。基本上达到计算机中级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标准。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主要原理、分类、性能、使用、选购方法,掌握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技能,了解常用外设的安装、使用及日常维护维修方法。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2. 初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3. 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类型、性能和组成; 4. 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 5.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 6. 了解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理解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计算机系统配件; 3. 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4. 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 5. 初步学会诊断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并能进行板级维修。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热爱本专业的工作; 2. 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 3. 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4. 能领悟到群体智慧和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绪论 目的和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原理的重要概念内容和要点: 1.了解微型机的发展阶段与各阶段的特点; 2.了解微型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了解微型机系统中各大部件的结构和相互关系; 4.掌握微型机的主要硬件组成和主要软件组成; 5.掌握微型机各个部件的外观和主要作用; 6.了解微型机的类型和特点。 第2章微型计算机基本系统 目的和要求:掌握微型机硬件基本系统各个部分的外观、结构、分类、技术指标和作用 内容和要点: 1. 了解主板的分类方法和结构; 2. 掌握主板的各种插座和插槽的名称和作用 3. 学会安装主板的连接线; 4. 了解CPU插座的类型; 5. 掌握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6. 了解内存条的类型和主要性能指标; 7. 电源、机箱的类型和基本结构; 8.了解存储设备的类型和作用;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涉及可以区分为立足于教师主导为主的设计和立足于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设计。无论是哪种设计,都需要遵循如下一些原则。 1.激发动机与兴趣──情意原则。 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才能使他们以最大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数学学习?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激发动机与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师们常常觉得“没招”。这个问题的解决,如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1)问题性: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导学习,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激活思维。同时,通过“追问”等方式,使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保持在一个适度状态。 (2)思维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任务:采取有步骤地设置思维障碍等方法,铺设恰当的认知阶梯,呈现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过,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学习基础千差万别,设置的学习任务要适应个别差异,也是一个难题,需要教师的智慧。 上述两方面有内在联系。提问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之一。 (3)使用“反馈──调节”机制:学习任务难易不当,都不利于学生保持高水平学习热情。应通过教学反馈,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调整设问方式,增加提示信息或进一步设置障碍等方法调整学习任务的难度。 2.教学内容结构化,保持思想方法的一致性──结构原则。 结构化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核心知识(基本概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为联结点,精中求简,易学、好懂、能懂、会用,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2)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联系通畅,便于记忆与检索; (3)具有自我生长的活力,容易在新情境中引发新思想和新方法。 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策略的选择集中地反映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本文把教学策略划分为三种基本的策略,即居于两极的替代性教学策略与生成性教学策略,以及属于中间类型的指导性教

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34、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能力)、职业道德三个方面。 35、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36、(“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教材教法】 39、在课堂教学中要精讲多练,(精讲)是基石,(多练)是保证。要注意目标(准)、内容(精)、形式(活)、层次(清)。 40、精讲的目的是(讲清重点)、(化解难点)、(点拨疑点)。 42、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一般过程,教学流程先后顺序一般为(导入新课)、(新课研习)、(课堂小结)、(巩固训练)等。 43、课前准备有效包括(有效地使用教材)、(有效地了解学生)、(有效地准备素材)。 44、教学收尾要有法,主要方法有(梳理脉络法)、(各抒已见法)、(启迪探索法)、(作品展评法)。 45、(教学重点)是指有共性、有重要价值的内容。 46、导课要注意(衔接性、启迪性、含蓄性、生动性、创新性)。 47、教与学是(民主、合作、互动)的关系。能否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是衡量说课的(主要标准)。 52、教学情境,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据,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54、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 55、探索式教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 【基本功训练】 二、判断题【信息素养】 【纲要解读】 18、教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展开,关键又在于突破难点。(√) 【教材教法】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及意义 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领域,教学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但是,在不同的教学理论体系中,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有时是相当广义的:可以将教学原则也包括进去,比如把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等称为教学方法;或者将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进去,例如将上课、小组教学等称为教学方法。 根据目前我国的教学论体系,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是狭义的,比较准确的定义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在教育史上,教学方法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教学方法的产生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具体地说,教学的任务、目的、内容的要求,以及人们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直接地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产生发展。 教学方法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对于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同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同一教学方法的不同水平运用,会导致差别极为悬殊的教学效果。而且,由于这种独立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比较容易着手,可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形式不做大的变动前提下进行。 由于教学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意义,它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讲述: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 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等。 讲读:教师利用教科书边读边讲。 以上三种方式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穿插结合地使用。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 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2.5年制专升本业余)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比较系统的掌握了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各种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软件技术人才。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具备一定的系统软件及平台技术的研发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为扎实的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泛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 (2)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具备运用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了解计算机软件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学员遵纪守法,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符合省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毕业条件,方可毕业。 符合《南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的学员可授予学士学位。

三、课程结构比例 四、主要课程简介: (1)C++程序设计:本课程主要讲授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一些常用算法。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编程、调试、应用能力。 (2)离散数学: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数学基础,主要讲授集合论、近世代数、数理逻辑、图论等四大知识模块的相关内容。 (3)数据结构:本课程主要讲授几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线性表、堆栈和队列、数组和广义表、树、图等,此外还讲授了查找、排序等基本算法。 (4)计算机组成原理: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各功能部件及整机硬件组成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运算方法、运算部件、主存储器、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存储系统、外围设备等相关内容。 (5)操作系统: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包括处理器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等相关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的规律性进行考查、研究而形成的理论认识。语文教学原则是人们从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语文教学规律的理论认识,是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也是处理语文教学中各种矛盾的主要依据。 一、人文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也叫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结合的原则。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学习的内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是说语言文字是运用的对象。如果我们孤立地看语言文字,它们不过是一种符号系统,一种沟通的工具。但历史证明,语言文字的使命不仅仅如此。吴忠豪先生在他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中鲜明地提出:语言是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文字,语言文字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反映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 以前,语文更多被统治者用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我国,语文教育从来就是伴随着统治阶级的道德伦理教育一起进行,学生在识字、读文、赋诗作文的同时,也在接受封建道德伦理纲常和儒家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不例外,法国学者加斯东?米亚拉雷曾指出:“学校的语言首先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的传播工具。因此,所谓母语教学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在母语教学中,社会学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曾有过一段时间,思想教育成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语文课程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功能在于探索人生的意义,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形成并完善高尚的人格,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思想性仅仅是语文课程人文属性的一个方面,不能概括语文课程全部的人文内涵。因此用“人文性”来概括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比“思想性”更适合。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 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贯彻人文性原则,需要从以下这几方面入手: 1、全面认识人文性的内涵 什么是人文性?第一节已经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那么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人文教育的具体规定为: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以上提到的内容,课程目标中提到的人文性的具体内涵,涉及到人的社会道德、社会情感、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世界观、价值观、文化认识、学科认知和个性发展等方方面面,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意义意欲绝不只限于人们过去多理解的语文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因此,当今的语文课程要变语言形式教学的单一功能为语文教学和人文精神统一的多功能,变侧重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单一教育为侧重于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的综合教育。 2、人文教育是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 语文与美术、音乐、历史、品德与社会一样都属于人文学科,都承担着人文教育的任务。

教学原则—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学原则—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教学原则是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比较重要的考点,考察的方式包括单选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因此尤其需要重视该内容。那么接下来就针对教学原则结合其考察方式给大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和备考教学原则。 首先单选题的考察通常以概念反选、例子反选或古文反选的形式进行。其次简答题有两种情况:一是考察教学原则本身,需要记忆教学原则包括哪些原则;二是考察某一原则的具体要求。以及材料分析题以材料的形式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以及掌握具体教学原则的概念并结合材料进行说明。那么具体的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八大原则: 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基本含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考察方式: 1、规律与原则对应: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符合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规律; 2、例子反选:“教师在讲解‘精忠报国’这个知识点时,会结合南宋岳飞的实例,先让学生体会到爱国之情,再讲解知识点的含义。”符合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3、古语或人物反选: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符合科学性与教育性想结合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基本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

学以致用的目的。 考察方式: 1、规律与原则对应: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符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例子反选:“‘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古语或人物反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等均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直观性教学原则 基本含义: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考察方式: 1、例子反选:“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能够使他们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符合直观性原则。 2、古语或人物反选:夸美纽斯首次提出直观性; 3、教学方法与原则的对应: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符合直观性教学原则。 四、启发性教学原则 基本含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

教学十大原则

教学十大原则(上课基本功) 1、趣味:幽默生动、设定悬念。 2、互动:师—生、生—生、个体。 3、激情:全情投入、神态、肢体语言、亲和力。 4、限时:废话、废事禁止,上下课的时间要控制好。 5、评价:以鼓励为主,对学生及时做出点评。 6、引导启发:引导:吸引、激发孩子的兴趣。 启发:不要直接告诉答案,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7、全员参与:关注兴趣不大,基础不好的学生,不设“专业 户”。 8、因材施教:视学生个体情况,提出合理要求,有针对性。 9、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规律:如学生:由模仿—掌握—应 用—灵活运用。 10、精讲多练:精练:让学生多练,讲解少,多练。 精: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明白。

沟通服务培训 目标:①与家长、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②会策划、组织活动。 要求:每个老师应学会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沟通什么。学会如何策划活动。 如家长会、游园会、展示会、期末总结的书面报告。 范例:教学服务 一、教学三沟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 沟通内容:学习情况、教育情况 ①教师与家长沟通方法:面谈、电话、书信 沟通要求:问题具体,有爱心,有针对性,有实效 沟通内容:学习方法,思想品德等 ②教师与学生沟通方法:面谈,电话,书面 沟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内容具体 沟通内容:学科知识内容 ③学生与家长沟通方法:面谈 沟通要求:问题由老师设计、布置给学生 二、沟通技巧 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方式:面谈、电话、短信、书信、QQ、Email等 沟通内容: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 沟通技巧:①转换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课间、课后多与学生交谈; ②学会接纳,包容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足与进步,不足给予善意 的批评与纠正,有进步要及时表扬; ③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做到与孩子同流; ④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 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沟通方式:面谈、电话、短信、书信、QQ、Email 沟通内容:孩子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在校学习情况,在家学习情况。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家庭教育等。) 沟通技巧: 1、新学期开始,从新生入手,明确自己沟通的目的,让家长认识自己。 2、重点突出:反映孩子上课表现、不足与进步。孩子的不足给予家长教育 建议,有进步及时告知家长。 3、沟通时多听一听家长需求,了解家长想知道什么。 4、沟通时做好充分准备,针对孩子常见问题。如在家不爱读书,学习不主 动,写作业拖拉等准备一定的材料,以便给家长建议。沟通后作总结, 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作笔记,及时记录,及时跟踪。 沟通时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既要有自己的专业素质,又不高高在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