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学习包括十章: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第十章:外部性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十五章:垄断

第十六章:垄断竞争

第十七章:寡头

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国家进口或出口多少物品?

2、谁从贸易中得到好处?谁由于贸易而利益受损?贸易的好处大于这些损失吗?

3、如果政策制定者限制贸易,谁会得到好处?谁的利益会受损?限制贸易的好处大于

损失吗?

4、限制贸易的观点有哪些?它们正确吗?

介绍

复习第三章:一个国家在一种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说它能以比其他国家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这种物品。国家间能从出口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贸易中获益。现在我们应用福利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这些收益来自何方和谁会得到这些收益。

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

PW = 物品的世界价格, 一种物品在世界上所通行的价格。PD = 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如果PD < PW,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出口这种物品。如果PD > PW,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没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进口这种物品。

小型经济假设

小型经济是世界市场的价格接收者:它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并不总是如此,尤其对于美国。但这可以简化分析,其基本结论也不会改变。当小型经济参与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PW 是唯一的相关价格:没有一个卖者会接受低于世界价格的价格,因为她可以在世界市场上以世界价格卖出物品;没有一个买者会支付高于世界价格的价格,因为他可以在世界市场上以世界价格买进物品。

总结:贸易的福利效应。不管一种物品是进口还是出口,都会产生赢家和输家。但赢家的收益大于输家的损失。

国际贸易的其他利益:增加消费物品的多样性;生产者将面向一个更多的市场,可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国外的竞争可以减少国内企业的市场势力,从而增进总福利;贸易加强了思想交流,有利于世界范围的技术扩散。

那为什么还会反对贸易?复习第一章的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贸易可以是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如果贸易的赢家补偿输家,补偿之后赢家的状况仍然比之前更好。然而,这种补偿很少发生。输家常常集中在一个小团体,我们能经常听到他们的声音。而收益则由许多人共享,单个人的收益很小,甚至根本看不到贸易有什么收益。因此,输家更有激励去组织和游说对贸易添加限制。

关税:限制贸易的一个例子

关税:对进口物品征收的税。例:棉衬衫。PW = $20。关税: T = $10/每件。消费者必须为每件进口衬衫支付$30。因此,国内生产者可以对每件衬衫定价$30。一般而言,国内买者与卖者都面临相同的价格。

进口配额:限制贸易的另一个例子

进口配额:对进口物品的数量限制。进口配额和关税的作用很相似:提高物品价格,减少进口物品的数量,降低买者的福利,增加卖者的福利。关税为政府创造收入,而配额为进口物品的外国生产者创造利润,因为他们可以以一个更高的价格卖出物品。或者政府可以通过拍卖进口物品的许可证来使外国生产者的利润变为政府的收入,但通常政府并不这样做。

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

1. 工作岗位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消灭了国内的一些工作岗位。

经济学家的回应:总体失业并不因为进口增加而上升,因为一些由于进口而损失的工作机会会被出口行业工作机会的增加来抵消,即使所有的物品都是国外生产更便宜,国内只需要在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有一个可行的出口行业,并从贸易中获益。

2. 国家安全论:当一个行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威胁时,自由贸易的反对者往往会争辩说,该行业对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对防止战争期间进口物品的依赖是重要的。

经济学家的回应:对于国家安全的合理考虑,保护关键行业可能是合理的。但生产者可能夸大了他们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程度,以此来获取与国外竞争者竞争时的保护政策。

3. 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有时认为,应实行暂时性贸易限制,以有助于该行业的成长。等到这些行业成熟了,它们也就能与外国企业竞争了。

经济学家的回应:政府难以决定哪个行业最终能与外国企业竞争,并且保护这些行业的收益是否真的大于消费者因贸易限制而遭受的损失。除此之外,如果一个企业能在长期中盈利,它就应该能够承受暂时的损失

4. 不公平竞争论:生产者认为其他国家的竞争者具有不公平的优势,比如政府补贴。

经济学家的回应:太棒了!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口由其他国家纳税人补贴的便宜的产品。我们消费者的收益将超过生产者的损失。

5. 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例如:美国政府可以威胁对法国葡萄酒进行进口限制,除非法国政府取消对美国牛肉的配额:

经济学家的回应:假如法国政府拒绝,那美国政府将只有两个坏的可能性:A) 限制法国葡萄酒的进口,而这将减少美国的经济福利;B) 不限制法国葡萄酒的进口,而这将会减小美国政府的威信。

贸易协定

一个国家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实现自由贸易:1)用单边的方法减少自己的贸易限制2)与其他国家签署贸易多边协定来减少贸易限制。贸易协定的例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1993;关贸总协定(GA TT);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执行贸易协定,解决争端。

内容提要:

1、如果一个物品在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那这个国家将在有贸易时出口这种物品。贸易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并增加总剩余。如果一种物品在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高于世界价格,那这个国家将在有贸易时进口这种物品。贸易会减少生产者剩余,而增加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关税使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而且政府也增加了收入,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

2、有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帮助幼稚产业,防治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尽管这些观点在某些情况下有些道理,但经济学家相信,自由贸易通常是一种更好的政策

第十章外部性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外部性?

2、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使市场结果无效率?

3、什么公共政策能够解决外部性问题?

4、人们有时如何自己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

介绍

第一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市场通常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并最大化了总剩余。一种市场失灵: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外部性有负外部性或正外部性之分,这取决于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由于自利的买者与卖者忽略了他们行为的的外部成本或收益,因此市场结果没有效率。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工厂对空气的污染;邻居的狗叫声;深夜里邻居吵闹的立体声;建设工地的噪声污染;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驾车时打电话使路人更不安全。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在我们的例子中,对卖者征税$1/每加仑使卖者的成本= 社会成本。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 社会均衡。(对买者征税也能达到相同的结果;市场均衡量等于社会最优量)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仅保护你自己,而且也保护在你之后到沙拉吧或者生产部门的人;研究与发展创造出了别人也可以使用的知识;人们上大学提高了教育水平,并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包括: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正外部性对于旁观者的价值。社会最优数量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低于社会最优数量,增加一单位物品的社会价值大于它的成本;高于社会最优数量,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成本高于它的社会价值。

外部性的影响:总结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外部性内在化”,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两种方法:1)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例如:限制排放的污染数量;强制企业采取某种技术来减少排放量。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例如:矫正性税收与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性税收与补贴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它是以最早主张采用这种税收的经济学家阿瑟·庇古(Arthur Pigou,1877-1959)的名字命名的。理想的矫正税= 外部成本。对于有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其他税收与补贴会扭曲激励,并使经济远离社会最优数量。矫正性税收与补贴使私人激励与社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到他们行为的外部利益与外部成本,使经济向一个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的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会减少污染,进而降低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管制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这是没有效率的。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矫正性税收给企业以激励,使他们减少污染,只要减少污染的成本低于税收。如果清洁技术可用,税收给企业去采用这种技术的激励,作为对比,管制并没有给已经减少一定数量污染的企业继续减排的激励。

矫正性税收的例子:汽油税

汽油税的目标在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1)拥挤。你驾车越多,你对拥挤的贡献便越大。2)车祸。一辆更大的车在车祸中造成的损害也更大。3)污染。燃烧矿物燃料会排放出温室气体。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的成本降低污染。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可以出售他们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成本高的企业可以购买污染许可证。结果: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降低污染成本低的企业。

矫正性税收与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像大多数需求曲线一样,企业对污染的需求也是污染价格的减函数。矫正税税收增加了污染的价格,因此也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也同样的效果。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的位置时,这种许可证制度能更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

对关于污染的经济分析的批评

一些政客以及许多环保主义者宣称:没有人拥有“购买”污染的权利,也不能对环境标价。然而,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清新的空气与清洁的水的价值必须与它们的成本进行比较以市场为基础的方法降低了保护环境的成本,因此能增加公众对于清洁环境的需求。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比如:“金科玉律”。慈善行为,比如:西拉俱乐部,市场的参与者与受影响的旁观者之间签订合约。

科斯定理:

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结论: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私人市场最后能达到有效率的结果。

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

1、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这些成本可能最终使双方达不成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

2.、固执:即使协议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双方也可能不会达成协议,而是等待一个对自己更好的交易。

3、协调问题:当利益各方人数众多时,协调各方变得成本高昂,困难,甚至不可能。

内容提要

1、当市场交易影响第三方的福利时,会产生外部性。如果一项活动产生了负外部性,例如污染,市场的社会最适量将小于均衡量。如果一项活动产生了正外部性,例如技术溢出效应,社会最适量将大于均衡量。

2、有时,人们靠自己来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说,如果人们能够无成本地谈判,那么,私人市场总可以达成一个资源有效配置的协议。在实际情况中,在许多利益各方间达成协议是高成本或者困难的,科斯定理并不适用。

3、政府用各种政策来解决外部性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矫正税来使外部性内部化,也可以通过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市场。这些政策能够比直接管制更低的社会成本来保护环境。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公共物品?什么是公共资源?各举出一些例子

2、为什么市场在提供这些物品的有效率数量上总是失败?

3、在公共物品或公共资源上,政府怎么做才能改善市场结果?

介绍

我们消费许多无需支付价格的物品:公园,国防,清洁的空气与水。当物品没有价格时,正常分配资源的市场力量失效。私人市场可能不能提供有社会效率的这些物品的数量。第一章的十大原理之一: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物品的重要特征

一种物品具有排他性是指该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它的特性。排他性:炸玉米饼,无线网络接口。非排他性:调频广播信号,国防。

一种物品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该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它的使用的特性。竞争性:炸玉米饼。非竞争性:MP3文件的Kanye West的最新单曲。

不同类型的物品

私人物品:在消费者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例如:食品。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例如:国防。公共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例如:海洋中的鱼。自然垄断: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例如:有线电视。

不同类型的物品

本章主要考察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对两者而言,外部性的产生是由于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价格。由于这些外部性,关于消费和生产的私人决策会引起无效率的资源配置。公共政策可以潜在地增进经济的福利。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难以在私人市场上提供,这是因为搭便车者问题。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如果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人们就会有激励成为搭便车者。这是因为企业不能阻止不付费者消费该物品。结果:这种物品不会被生产,即使买者对于物品的集体评价要大于提供它的成本。

如果政府确信一种公共物品的总利益大于成本,它就可以提供该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对其进行支付,从而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问题:衡量利益通常是困难的。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成本-收益分析是不精确的,因此提供有效率的公共物品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提供有效率的私人物品的难度。

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创造的知识;反贫困。

公共资源

与公共物品一样,公共资源也没有排他性。不能阻止搭便车者的使用。企业没有激励提供这种物品。政府的角色:确定它们的供给。公共资源的附加问题: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的使用会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享用。政府的角色:确保它们不被过度使用。

公地悲剧

寓言说明了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背景:一个中世纪小镇,大家在公地上放羊。镇上的人增加,公地上的羊也在增加,土地的数量是固定的,由于过度放牧,土地上的青草开始减少。私人激励(免费使用土地)超过社会激励(有保护的使用)。

结果:人们不能再放羊。

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公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人们不考虑这种外部成本,导致了对公地的过度使用。

防止公共资源过度消费的政策选择

管制资源的使用,征收矫正性税收,使外部性内在化。例如:打猎与捕鱼的许可证,对拥挤的国家公园收门票。拍卖使用资源的许可证,例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频谱拍卖。如果资源是土地,将土地分为小块,并出售给个人,使之成为私人物品。

结论

公共物品往往供给不足,而公共资源却过度消费,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产权没有很好的建立:没有人拥有空气的产权,因此没人能对污染者收费。结果:太多的污染,没人能对从国防中获益的人收费。结果:太少的防卫。政府能够用合适的政策潜在的解决这些问题

内容提要

1、一种物品具有排他性是说阻止一些人使用该物品是可能的。如果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使用减少了其他人对同一物品的使用,这种物品就具有竞争性。市场运行最适用于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私人物品。市场运行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物品。

2、公共物品,比如国防和基础知识,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由于人们无需对这些物品的使用付费,因此他们有搭便车的激励,企业则没有提供这些物品的激励。因此,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并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做出关于每种物品供给量的决策。

3、公共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例子包括公有的草地清洁的空气和拥挤的道路。由于不能向使用公共资源的人收费,他们往往会过度地使用公共资源。因此,政府努力用各种方法限制公共资源的使用。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美国税收收入的最大来源是什么?

2、什么是税收的有效率的成本?

3、我们如何评价一个税收制度的平等程度?

介绍

第一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1)提供公共物品;2)

监管公共资源的使用;3)解决外部性的影响。为了行使这些职能,政府需要通过税收来筹集收入

从前面章节中学到的关于税收的知识: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那种物品的销售量。税收负担由买者与卖者分摊,具体的分摊比例取决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

税收与效率

如果一种税制能以对纳税人来说较低的成本筹集到等量的收入,这种税制就比另一种更有效率。纳税人的成本包括:税收支付本身、无谓损失、管理负担。

无谓损失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回忆第八章的内容:税收扭曲了激励,人们根据税收激励,而不是他们买卖的物品与劳务的真实成本与利益来配置资源。结果:无谓损失。纳税人经济福利的减少超过了政府筹集到的收入的部分。

所得税与消费税

所得税减少了储蓄的激励:如果所得税率= 25%, 8%(税前利率)= 6%(税后利率)。时间推移,损失的收入越来越多。一些经济学家提议对消费征税,代替对收入的征税,将维持对储蓄的激励,对个人退休保障和长期经济增长都更有利。消费税类似于美国税法对个人退休账户的处理:人们可以把一定数量的储蓄存到这个账户中,这部分资金不会被征税,直到退休时取出这些钱。

管理负担

包括人们为遵照税法纳税时花费的时间与金钱,鼓励人们将资源用在合法避税上面

比如,雇佣会计师寻找税制的漏洞来减少税收负担,是无谓损失的一种。通过简化税法可以减少税制的管理负担,但这种消除漏洞的税法在政治上是困难的。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平均税率: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衡量纳税人做出的牺牲。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衡量税收对工作努力程度,储蓄等激励的影响。

定额税

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例如:定额税=$4000/每人。定额税是最有效率的税收:没有引起无谓损失,也没有扭曲激励,最小化管理负担,不需要雇佣会计师,不需要保留收据等。然而,定额税是不公平的:在金钱上,富人和穷人付同样多的税收,对于收入水平,穷人比富人支付多得多的税收。

税收与平等

税收政策的另一个目标:平等—公平地分配税收负担。对于平等达成共识比对什么是效

率达成共识要困难得多。然而,有一些原理可以用来评价税收制度的平等性。

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努力使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似。你使用的更多,你支付的也应该更多。例如:汽油税,支付税收的数量与一个人使用公共道路的多少有关。

支付能力原则

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主张所有的纳税人应该做出“平等的牺牲”。注意一个人的牺牲量不仅取决于他支付了多少税收,而且还取决于他的收入和其他环境。一个穷人缴纳$10,000的税比一个富人缴纳$10,000 的税做出的牺牲还大。

纵向平等

纵向平等: 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

三种税制

比例税:纳税人都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不管收入是多少。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累进税: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横向平等

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问题:很难对除开收入以外的何种因素决定支付能力达成共识。

婚姻税与补贴

在目前美国的税法下,有相近收入的夫妻要缴纳婚姻税,有不同收入的夫妻能够得到婚姻补贴。许多人主张改革税收体制,以使其对婚姻状况保持中性。理想的税收体制应该有这些特征:有相同总收入的两对已婚夫妇应缴纳相同的税;婚姻状况不影响夫妇的税收账单;没有收入的个人/家庭不需要纳税;高收入纳税人的纳税占收入的比例要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然而,制定拥有这四个特征的税收体制在数学上是不可能的

税收归宿与税收平等

复习:承受税收负担的人并不总是从政府得到税单的人。例如:对皮毛大衣征税,看起来似乎是纵向平等的,但皮毛大衣是奢侈品,需求弹性很高。税收使皮毛大衣的需求曲线移动,损害了生产皮毛大衣的人的利益(很可能并不是富人)。总结:评价税收平等时,必须将税收归宿考虑在内

谁支付公司所得税?

当政府对公司征税时,公司更像一个征税人而不是纳税人,税收负担最终落在个人身上。考虑政府对汽车生产厂商征税:公司所有者得到的利润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将财富转移出汽车行业。汽车供给减少,价格上升,而汽车买者的境况变坏;汽车需求减少,工资下降,工人们的境况变坏。

单一税率

单一税率:在这种税收体制下,所有的纳税人都面临相同的边际税率。也就是说,高于一定量的收入都面临一个相同的税率。这个量越高,税收体制越激进,从根本上减少了管理负担。

结论: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

平等与效率之间经常矛盾:比如:总额税是最不平等的,但最有效率;政治领导人之间对这种权衡取舍有不同的看法。

经济学: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种权衡取舍;能帮助我们避免那些牺牲了效率却没有增加公平的政策。

内容提要

1、在美国,最重要的联邦收入来源是个人所得税,用于社会保障的工薪税以及公司所得税。州和地方政府最重要的税是销售税和财产税。税制的效率是指它给纳税人带来的成本。除了资源从纳税人向政府的转移税收还有两种成本:第一种是由于税收改变了激励,扭曲了资源配置而带来的无谓损失;第二种是遵从税法的管理负担。

2、税制的平等涉及税收负担是否公平地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根据受益原则,人们根据他们从政府得到的收益来纳税是公平的。根据支付能力原则,人民根据他们承受财务负担的能力来纳税是公平的。美国的税制是累进的。相对于低收入者,高收入者面临的平均税率更高

3、当评价税制的平等性时,记住从税收归宿研究中得出的一条结论是重要的:税收负担的分配与税单的分配不是一回事。当考虑税法的变动时,决策者经常面临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取舍。大多数关于税收政策争论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对这两个目标的侧重不同。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生产函数?什么是边际产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可变成本有哪些?可变成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它们与产出又有什么关系?

3、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之间有什么不同?

4、什么是规模经济?

总收益,总成本,利润

我们假定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例如: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付货币的投入成本。例如:企业所有者时间的机会成本

记住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你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无论对于显性成本还是隐性成本,这都是正确的。两者对于企业决策都是重要的。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会计利润=总收益-总显性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没有考虑隐性成本,因此会计利润要大于经济利润。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它能用表格,方程式或者图形来表示。

边际产量

如果Jack 多雇佣一个工人,他产出增加量为劳动的边际产量。投入的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量不变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符号:?(delta) = ―变动…”。例:?Q = 产出的变动量, ?L = 劳动的变动量,劳动的边际产量(MPL) = ?Q/?L。

为什么劳动的边际产量重要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如果农民Jack 多雇佣了一个工人,由于付的工资多了,他的成本增加,他的产出上升了MPL。比较上述情形,帮助Jack决定他能否从这个新雇佣的工人身上获益

为什么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

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农民Jack 的产出增加的越来越少。为什么?伴随着Jack增加工人,平均工人变得只有更少的土地去种植,也会变得更缺乏效率。总而言之,MPL 随着L 的增加而减少,不管固定投入是土地还是资本(仪器,机器等等)。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其他条件不变)。

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MC =?TC/?Q。

为什么边际成本重要

农民Jack 是理性的,并打算最大化他的利润。为了增加利润,他应该生产更多还是更少的小麦?为回答这个问题,农民Jack需要“考虑边际条件”。如果多生产小麦的成本(MC) 小于出售它的收益,那增加产量,Jack的利润也会增加。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FC):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VC):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短期:一些投入的数量是固定的(比如,工厂,土地)。这些投入的成本是固定成本。长期:所有投入的数量都是可变的(比如,企业可以建造更多的工厂或者出售已建好的工厂)在长期里,在任何产量的平均总成本都是使用生产那个产量的最有效率的投入的成本(比如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的工厂规模时生产)。

生产规模变动时平均总成本如何变动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生产规模变动时平均总成本如何变动

规模经济的产生是因为较高的产量水平允许在工人实现专业化:专业化可以使工人更精通某一项工作。在产量低时,规模经济更常见。规模不经济的产生是由于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的协调问题,例如:管理团队越庞大,成本控制就越困难。当产量高时,规模不经济更常见。

结论

成本对于许多商业决策而言是异常重要的,包括生产,定价以及雇佣。本章介绍了许多关于成本的概念,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展示企业如何利用这些概念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内容提要

隐性成本不涉及现金支出。然而对企业决策而言,却如同显性成本一样重要。会计利润等于收益减去显性成本。经济利润等于收益减去总成本(隐性成本+显性成本)。生产函数表示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劳动的边际产量为其他投入量不变时,劳动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量。其他投入的边际产量的定义与之类似。边际产量通常随着投入增加而减少。因此,随着产量增加,生产函数变得越来越平坦,总成本曲线也变得更加陡峭。可变成本随产量的不同而变化;固定成本则不变

边际成本等于产出增加一单位时,总成本所增加的量。边际成本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平均可变成本等于可变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固定成本等于固定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固定成本总是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平均总成本(有时称作“单位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平均成本曲线通常为U形。

边际成本曲线总是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当MC < A TC, A TC 随产量增加而下降;当MC > A TC, A TC 随产量增加而上升。长期内,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规模经济:A TC 随产量增加而下降;规模不经济:A TC随产量增加而上升;规模收益不变:A TC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

2、什么是边际收益?它和总收益与平均收益有什么关系?

3、竞争企业如何决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4、短期内,竞争企业何时会选择停业?长期内,竞争企业何时会选择退出市场?

5、短期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什么形状?长期的呢?

一个故事。你毕业三年之后,你开始自己做生意;你必须决定生产多少,定怎样的价格,以及雇佣多少工人等等;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些决策;你的成本(前一章我们学过的内容);你面临怎样的竞争。

我们开始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研究企业的行为。完全竞争的特征:1、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2、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3、企业能够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由于1和2,每个买者与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把价格作为给定。

竞争企业的收益:总收益(TR) TR = P x Q;平均收益(AR)AR =TR/Q=P;边际收益(MR):MR =?TR/?Q,即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的的变动。对一个竞争企业而言:MR = P。一个竞争企业能够增加它的产量,而不影响市场价格。因此,每单位产量增加使收益增加P,也就是MR = P。MR = P仅对竞争市场上的企业成立。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多少?回答问题,我们需要―考虑边际量‖。如果产量增加一单位,那么收益增加MR,成本增加MC。如果MR > MC,那增加产量会提高利润;如果MR < MC,那降低产量会提高利润。如果MR>MC,那增加产量会提高利润;如果MR < MC,那降低产量会提高利润。MC 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不同价格下的产量。因此,MC 曲线便是企业的供给曲线。

停止营业与退出市场。停止营业:由于市场条件,企业决定在某个特定时间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策。退出市场:企业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一个重要的区别:如果在短期内停止营业,仍必须支付固定成本;如果在长期内退出市场,没有任何成本。

企业的短期决策:停止营业。停止营业的成本:收益损失= TR;停止营业的收益:节约成本= VC (企业仍然必须支付FC)。因此,如果TR < VC,停止营业;等式两边除以产量:TR/Q < VC/Q。因此,企业停止营业的标准是:如果P < A VC,停止营业。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如果P > A VC,那企业将产量定在P = MC 的地方;如果P < A VC,那企业将停止营业(Q = 0)。沉没成本的无关性。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应该与决策无关:无论你做怎样的决策,你都必须支付它们。固定成本是一种沉没成本:无论企业决定生产或停止营业,都必须支付固定成本。因此,固定成本的大小不影响做是否停止营业的决策。

企业的长期决策:退出市场。退出市场的成本:收益损失= TR;退出市场的收益:节约成本= TC,(长期内固定成本为0)。因此,如果TR < TC ,企业退出市场;公式两边除以企业的产量Q :如果P < A TC,退出市场。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决策。长期内,如果TR > TC,一个新企业将进入市场。企业的进入决策两边除以Q:如果P>A TC,进入市场。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以上的部分。

市场供给假设:1) 所有市场上的企业与市场的潜在进入者都有相同的成本;2) 一些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并不影响另外一些企业的成本;3)市场中企业的数量:短期内固定(由于

固定成本),长期内可变(由于进入与退出市场都无限制)。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只要P ≥ A VC, 每个企业都将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也就是在MR = MC 时的产量。复习第4章的内容:在每个价格上的市场供给量是这个价格时所有企业的供给量的总和,例如:有1000 完全相同的企业。在每个P, 市场Qs = 1000 x 一个企业的Qs。

长期:进入与退出市场。长期中,由于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市场,企业数量会发生变化。如果市场上的企业获得正的经济利润,新企业会进入,短期市场供给向右移动,价格下降,利润降低,企业进入速度减慢。如果市场上的企业有亏损,一些企业会退出市场,短期市场供给向左移动,价格上升,减少仍在市场上企业的损失。

零利润条件。长期均衡:在进入和退出过程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的经济利润必定为零。当P = A TC时,经济利润为零,由于企业在P = MR = MC 处生产,零利润条件是P = MC = A TC。复习:MC 曲线在A TC 曲线的最低点与A TC 曲线相交,因此,在长期,P = 最小的A TC。

如果企业利润为零,为什么它们要留在市场?记住,经济利润是收益减去所有的成本–包括隐性成本,比如所有者用于经营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和金钱的成本。在零利润均衡时:企业的收益必须能补偿能够补偿所有者的上述机会成本,会计利润为正。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在长期中,代表性企业获得零利润,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水平直线,即P = minA TC。

需求增加的影响:短期与长期。市场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然而需求增加使价格上升…。…使企业获得短期利润。当利润引起企业进入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使利润趋于零,回到长期均衡。

为什么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如果:1) 所有企业都有完全相同的成本;2) 一些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并不改变其他企业的成本。如果任意一个假设不成立,那长期供给曲线会向右上方倾斜

1) 有不同成本的企业。如果价格上升,具有低成本的企业将在高成本企业之前进入市场;价格进一步上升会促使高成本企业也进入市场,这会增加市场供给量。因此,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任意P, 对边际企业而言,P = min A TC ,利润= 0。对低成本企业,利润> 0。

2) 企业进入市场,成本增加。在某些行业,一些关键投入的供给是有限的(比如,适宜耕种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新企业的进入使这种投入的需求增加,从而价格上升,这会增加所有企业的成本。因此,价格上升将引致市场供给量增加,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结论:竞争市场的效率。利润最大化:MC = MR;完全竞争:P = MR。因此,完全竞争均衡:P = MC。记住,MC 是生产边际单位的成本,P 是边际买者的评价。因此,竞争均衡是有效率的,最大化总剩余。下一章中将讲垄断:定价与生产决策,无谓损失,管制。

内容提要

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一个企业而言,价格=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如果P > A VC, 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生产产量直到:MR = MC;如果P < A VC,企业将在短期内停止营业;如果P < A TC,企业将在长期内退出市场。短期内,新企业不能进入市场,需求的增加会使企

业利润增加,在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上,长期中的利润为零,且P = minA TC。

第十五章垄断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2、为什么垄断者的MR < P?

3、垄断者如何决定它们生产产品的价格与数量?

4、垄断者对社会的福利有何影响?

5、政府能对垄断做些什么?

6、什么是价格歧视?

垄断:一个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本章我们将学习垄断,并将它与完全竞争做对比。关键的区别:垄断企业具有市场势力,能影响它出售产品的市场价格的能力。一个竞争性企业则没有市场势力。为什么会产生垄断?垄断产生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进入壁垒形成的三个原因:1.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比如,戴比尔斯公司拥有世界上大部分的钻石矿藏。2.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比如,专利,版权法。3.自然垄断:一个企业能能够以低于其他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应一种所需的物品或劳务。

竞争企业与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但在市场价格上,一家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企业能够增加产品数量而不降低价格,因此对竞争企业而言:MR = P。垄断企业是唯一的卖者,它面临的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为了卖出更多的产品,企业必须降低价格,因此,MR ≠ P。

理解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增加产量对收益有两种影响:产出效应——更高的产出增加收益;价格效应——价格下降减少收益。为了卖出更多的数量,垄断者必须降低它出售的每一单位产品的价格。因此,MR < P。如果价格效应超过产出效应,MR 甚至可能为负(例如,Common Grounds把产量从5增加到6时)。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性企业一样,垄断者最大化它的利润直到MR = MC。一旦垄断者决定好生产数量,它将把消费者为那个数量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作为市场价格。垄断者从需求曲线上找出这个价格。像竞争性企业一样,垄断者的利润= (P – A TC) x Q。

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一个竞争性企业把价格作为给定,有一条供给曲线,表示出它的产量如何取决于价格。一个垄断企业是一个―价格制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产量并不取决于价格,而是产量与价格由MC, MR与需求曲线共同决定。因此,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

垄断的福利代价。回忆:在竞争性市场均衡时,P = MC 并且总剩余最大化。在垄断均衡时,P > MR = MC。买者对额外一单位产出的评价(P)大于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出的资源的成本(MC) 。垄断产量太低—如果产量增加,总剩余也会增加。因此,垄断会导致无谓损失。竞争均衡:产量= QC,P = MC,总剩余最大;垄断均衡:产量= QM,P > MC,无谓损失。

价格歧视。歧视:根据人们的一些特征而来进行区别对待,比如种族或性别。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在价格歧视中所依据的特征是支付意愿,一个企业能对有更高支付意愿的买者收取一个更高的价格,从而来增加利润。

价格歧视的例子。1、电影票。对老年人,学生以及可以在工作日下午看电影的人们实行折扣,因为他们的支付意愿要低于那些在周末晚上买全价电影票看电影的人们。2、飞机票价。对愿意在周六晚上过夜的乘客实行折扣,可以帮助航空公司把商务旅行者(通常有更高的支付意愿)从高价格弹性的旅游乘客中区分出来。3、折扣券。有时间收集折扣券的人们通常收入和支付意愿都较低。4、助学金。低收入家庭对他们子女大学教育的支付意愿也较低,学校通过价格歧视可以给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

数量折扣。买者的支付意愿随着数量增加而下降,因此企业对购买量大的买者收取的平均价格要低于购买量小的买者。例如:电影院对一小罐爆米花定价$4,而对差不多是它两倍大的一罐爆米花却只定价$5。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1、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禁止一些反竞争的行为,允许政府打破垄断,例如: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克莱顿法案(1914)。2、管制。政府机构设定垄断价格。对于自然垄断,在任一产量上MC < A TC ,因此边际成本定价会导致损失。如果这样,管制者可以补贴垄断者或者把价格定为P = A TC 来使垄断者赚到零利润。3、公有制。如:美国的邮政服务。问题:公有制通常是无效率的,因为企业没有利润激励去降低成本。

4、不作为。每一项政策都有它的缺点,因此最好的政策是没有政策。

结论:垄断的普遍性。现实世界中,纯垄断很少见。然而,许多企业都有市场势力,这是由于:只出售一种独特的产品;拥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份额,没有重大的竞争对手;在许多情形中,大多数结果都适用于本章,包括:边际成本的加成定价、无谓损失。

内容提要

1、垄断企业是其市场上的唯一卖者。垄断的产生是由于进入壁垒,包括:政府造成的垄断,对关键资源的控制,或者所有产出的规模经济。

2、垄断企业面临着向右下方倾斜的产品需求曲线。因此,它必须降价才能售出更多的数量,而这会使边际收益低于其物品的价格。

3、垄断企业通过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边际收益低于价格,垄断价格必须大于边际成本,这会引起无谓损失。

4、垄断企业(以及其他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试图对有更高支付意愿的消费者收取更高的价格来增加利润,这种行为称为价格歧视。

5、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管制垄断:用反托拉斯法来赠强竞争,或者把垄断企业变为政府经营的企业。由于这些方法都存在问题,最好的选择可能是不作为。

第十六章垄断竞争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在完全竞争与垄断之间有什么样的市场结构?它们有什么特征?

2、垄断竞争企业如何决定产量和价格?它们能获得经济利润吗?

3、垄断竞争通过什么方式影响社会福利?

4、广告的社会成本与利益分别是什么?

两个极端:完全竞争:许多企业,相同的产品;垄断:一家企业。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完全竞争。寡头: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垄断竞争: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垄断竞争的特征与例子。特征:许多卖者;产品不同;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例子:公寓;书籍;矿泉水;衣服;快餐;夜总会。短期中盈利的垄断竞争企业。企业面临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在每个Q, MR < P。为利润最大化,企业生产产量直到MR = MC,企业使用需求曲线来设定价格P。短期中亏损的垄断竞争企业。对这个企业而言,在MR = MC时生产,此时P < A TC。这个企业最好的对策是减少损失。

垄断竞争与垄断。短期:垄断竞争条件下企业的行为和垄断企业的行为很相像。长期:垄断竞争条件下,企业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会使市场上企业的经济利润趋于零。如果市场上企业短期内能盈利,新企业会进入市场。这会减少市场上企业的需求,价格下降,利润也减少;如果市场上企业短期内有损失,一些企业会退出市场。那些继续留在市场上的企业会面临更高的需求和价格。长期中的垄断竞争。进入与退出市场会停止,直到P = A TC和利润=0。注意企业在边际成本上面有一个价格的加成,并没有在A TC的最小处生产。

为什么垄断竞争不像完全竞争那样有效率。1. 生产能力过剩。垄断竞争者在平均总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那部分生产,这时的产量小于使平均总成本最小时的产量。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生产的产量是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2.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在垄断竞争条件下,P > MC;在完全竞争条件下,P = MC。

垄断竞争与社会福利。垄断竞争市场并不具有完全竞争市场所具有的全部合意的福利特点,因为P > MC,垄断竞争市场的产量小于使社会有效率的产量。然而,政策制定者解决这个问题很困难:企业获得零利润,因此不能要求它们降低价格。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可能并不是理想的数量,这是因为与新企业进入市场相关的外部性:产品多样化外部性,消费者从新产品引进中得到了消费者剩余。抢走业务外部性,企业因新竞争者进入市场而遭受的损失。垄断竞争的无效率的模糊的,并且难以衡量。政策制定者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来改善市场结果。

广告。在垄断竞争行业,产品差异与加成定价导致了广告的使用。一般来说,产品之间差别越大,企业在广告上的花费就越多。经济学家关于广告的社会价值有不同的意见。关于广告的批评:广告的批评者认为,社会花钱在广告上是浪费资源;广告会影响人们的品味;广告抑制了竞争,它制造了一种错觉,使消费者认为产品之间的区别要大于它们实际上所具有的区别,这样便可以有更高的价格加成。广告的辩护者认为,广告向买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得到信息的买者能更容易找到和发现价格之间的不同。因此,广告促进了竞争,并减少了市场势力。一个著名研究的结果表明:禁止眼镜生产者做广告的州的眼镜价格要高于那些不限制做广告的州的眼镜价格。

作为质量信号的广告。在不考虑广告内容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愿意花很多钱去做广告,这可能是对消费者发出它产品质量的信号。广告可能促使买者尝试去买一次产品,但人们只会重复购买高质量的产品。只有让人们成为重复购买一种物品的买者,价格昂贵的广告才是值得的。当消费者看到价格昂贵的广告,他们会认为这种产品肯定很好,否则公司不会

花这么多钱去做广告。

品牌。品牌产品与普通产品在许多市场上共存。有品牌的企业通常花的广告费更多,而且产品价格也更高。正如对广告经济学存在分歧一样,经济学家对品牌经济学也存在分歧…关于品牌的批评:品牌的批评者相信,品牌使消费者感觉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差别;消费者对有品牌物品支付意愿更大是广告引起的一种非理性;取消政府对商标的保护会减少品牌的影响,并降低价格。关于品牌的辩护:品牌的辩护者相信,品牌给消费者提供关于它们质量的信息;企业有激励保持它们品牌的质量,这是为了保持品牌的声誉。

结论:有差别的产品到处都是,这都是垄断竞争的例子。垄断竞争理论描述了经济中的许多市场,然而并没有给政策制定者提供多少能够用来促进市场配置资源的方法。

内容提要

1、垄断竞争市场有三个特点:许多企业,有差别的产品和自由进入。垄断竞争市场上的每个企业都有过剩的生产能力——生产的产量都低于能最小平均总成本的产量。每个企业都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

2、垄断竞争没有完全竞争所有合意的福利特点。存在由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引起的无谓损失。此外,企业的数量(以及产品的种类)可能过多或过少。决策者并没有关于改善市场结果的好方法。

3、生产差别与价格加成使企业使用广告与品牌。广告与品牌的批评者认为企业利用它们来减少竞争和利用消费者的非理性。广告与品牌的辩护者认为企业利用它们来给消费者传递信息以及在价格与产品质量上使竞争更激烈。

第十七章寡头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寡头市场的可能结果是什么?

2、为什么寡头企业很难合作?

3、反托拉斯法如何用来增加竞争?

4、集中度的衡量。集中度:市场上最大的四家企业供应的产量占市场总产量的百分比。集中度越高,竞争越少。

本章主要关注寡头,这是一种集中度高的市场结构。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寡头的策略行为:一个企业关于价格与产量的决策会影响其他企业,并使他们做出反应。因此该企业在做决策时需要将这些反应考虑在内。博弈论:研究在策略情况下人们如何行为。例子:小镇移动电话的双头。双头的一个可能结果:勾结。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T-Mobile 和V erizon 就各自生产垄断产量的一半达成协议:每个企业:Q = 30, P = $40, 利润= $900。卡特尔: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比如:T-Mobile 和V erizon 勾结决定的产量。勾结与自利。如果两个企业都遵守协定,大家都会更好。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违反协定的激励。结论:对于寡头企业而言,形成卡特尔并遵守协定是困难的。寡头的均衡。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策略的状态。

产量效应与价格效应。增加产出对企业的利润有两种影响:产量效应:如果P > MC,售出更多的产出会增加利润;价格效应:提高产量会增加市场产量,这会降低市场价格并减

少每一单位售出产品的利润。如果产量效应> 价格效应,企业应该增加产出;如果价格效应> 产量效应,企业应该减少产出。

寡头的规模。随着市场上企业数量的增加,价格效应会变得越来越小,寡头市场越来越像竞争市场,P 也越接近MC,市场产量越来越接近社会有效率的产量。

博弈论。博弈论帮助我们理解寡头以及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并按策略行为的情形。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的例子:警察抓住了两个抢劫银行的嫌疑犯Bonnie和Clyde,但只有足够的证据让两人在狱里度过一年。警察分别审问了Bonnie和Clyde,向他们每个人提出以下的交易:如果你承认银行抢劫案,并供出合伙者,你就可以得到自由;如果你不承认银行抢劫案,但你的合伙者供出了你,你将被判处20年的监禁;如果你们两个都承认银行抢劫案,那你们两个都将被判处8年的监禁。对两人而言,承认罪行是占优策略,纳什均衡:两人都认罪。结果:Bonnie 和Clyde 两人都坦白,都得到8年的刑期。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们将更好。但甚至他们在被捕之前就已经对保持沉默达成协议,自利的逻辑仍会起主导作用,并使他们坦白。作为囚徒困境的垄断。当寡头企业想形成一个卡特尔来达到垄断市场的结果时,它们便会成为囚徒困境中的参与者。

囚徒困境的其他例子。1、广告战争。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花巨资在电视广告上,希望抢夺对方的生意。但由于广告的作用相互抵消,导致最后两家企业的利润会因为投放广告的成本而下降。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国家之间试图像卡特尔一样行动,通过控制石油产量来增加价格和利润。然而个别国家有时会违反协定,从而使卡特尔不成功。2、军事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如果两个国家都裁军,彼此都会更好。但每个国家的占优策略都是加强军备。3、公共资源。如果大家都保护公共资源,所有人的状况都会变好。但每个人的占优策略却是过度使用资源。

囚徒困境与社会福利。非合作寡头均衡:对寡头企业来说不好,阻止了它们获得垄断利润,对社会而言却是好的,Q 更接近社会有效率产量,P 更接近MC。在其他囚徒困境的例子中,不能合作可能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比如,军备竞赛,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另一个例子:负面竞选广告。有两个候选人的竞选,“R”与“D”。如果R 对D进行一个负面的攻击,选D的选民会减少3000个,这其中的1000个选民会转而投票给R,其他的选民弃权。如果 D 对R进行一个负面的攻击,R会损失3000张选票,D得到其中的1000张选票,其他的弃权。R 与 D 都同意停止选举的攻击广告。他们会遵守协定吗?每个候选人的占优策略是:进行攻击广告,纳什均衡:两个候选人都有攻击广告。对竞选结果的影响:没有影响,两个竞选人损失的选民数量相互抵消。对社会的影响:负面的影响,减少投票人数,使选民对政治更不关心,也使选民对候选官员的行为更不在意。

为什么人们有时能合作?当博弈重复很多次时,合作成为可能,这些策略可能引起合作:如果你的对手在一个回合中违反协定,你将在接下来的所有回合中违反协定,“以牙还牙”,不管你的对手在这个回合中做什么(违反协定或者合作),你在接下来的回合中做同样的事情。

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复习第一章中的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在寡头市场中,相对于社会最优结果,产量太少而价格太高。政策制定者的角色:促进竞争,使寡头市场结果更接近社会有效率的结果。贸易限制与反托拉斯法,《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禁止竞争者之间相互勾结;《克莱顿法》(1914):保护个人被企业的反竞争措施所损害的权利。

关于反托拉斯政策的争论。大部分人同意竞争者之间固定价格的协议是违法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策制定者走的太远,比如用反托拉斯法来禁止某些并不一定有害的商业行为,这可能是有合法的目标。我们考察下面三种行为…

1. 转售价格维持(“公平贸易”)。制造商对零售商制定可以收取的价格下限。这通常遭到反对,因为它减少了零售层面的竞争。但制造商的市场势力是在批发层面;制造商并不能从限制零售层面的竞争而受益。这种做法的合理目标是:防止提供折扣的零售商从其他提供服务的零售商那里搭便车。

2. 掠夺性定价。一个企业通过削减价格来阻止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或把竞争者赶出市场,这样它便可以收取垄断价格。这在违反反托拉斯法的行为,但法庭很难判断哪一种降价掠夺性的,哪一种降价是竞争性的,从而有利于消费者。许多经济学家怀疑掠夺性定价是一个理性的策略:掠夺性定价的价格必须低于成本,这对企业来说成本是极其昂贵的。而且这有可能适得其反,使掠夺者遭受的损失大于被掠夺者。

3. 搭售。制造商将两种产品搭配在一起,并以单一价格出售(例如,微软将它的浏览器与操作系统一起出售)。批评者认为搭售使企业将差产品与好产品一起出售,从而具有更大的市场势力。另一些人认为搭售并不会改变市场势力:买者并不愿意为搭售在一起的两种产品支付比两种产品分开出售更高的价格。企业可能是为了实行价格歧视而使用搭售,这是合法的,并且有时可以增进经济效率。

结论:寡头市场的结果可能像垄断市场或者竞争市场,这要取决于企业的数量以及它们如何合作。囚徒困境揭示了对企业来讲要维持合作是多么的困难,尽管这样做最符合它们的利益。政策制定者利用反托拉斯法来监管寡头企业的行为。这些法律的合理界限是目前讨论问题的热点。

内容提要

1、寡头通过形成一个卡特尔并像垄断者一样行事以使自己的总利润最大化。然而,自利使寡头企业比垄断企业生产更多的产量和更低的价格。在寡头市场上企业数量越多,产量和价格越接近于竞争状态的水平。

2、囚徒困境表明,利己使人们即使在合作符合他们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囚徒困境的逻辑适用于许多情况。政策制定者用反托拉斯法来防止寡头从事减少竞争的行为,比如固定价格。但这些法律的适用性是有争议的。

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什么决定了一个竞争企业对劳动的需求?

2、工资如何决定劳动供给?决定劳动供给的其他因素有哪些?

3、各种事件如何影响均衡工资和劳动雇佣市场?

“问题导学”模式解读

“问题导学”模式解读 什么是“问题导学”模式? “问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 1、“问题导学”模式以“成长为本”为灵魂 学生是活生生不断成长的个体,教育应服务于学生。“问题导学”模式以“成长为本”为灵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改革理念,教育的重心从满足成人对学生的要求逐步转向满足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 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学生设计、开发程序,并指导学生依据程序开展学习活动。在“问题导学”模式中,教师承认、尊重、相信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能,学生在享有成长权、选择权、表达权、展示权等权利的过程下享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学模式时应树立以下基本理念: (1)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2)“注入式满堂灌”是教师“偷懒”的表现。 (3)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4)学生是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应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尽可能还给学生。 (5)教学的效益是如何使课堂有效,师生应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6)发现不了学生问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7)靠“抢时间,压作业”来提高成绩的教师是不合格教师。 (8)课前充分准备使问题价值最大化,课中使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方式展示得以解决,课后对有价值问题强化巩固,使师生更好地生成新的问题。 2、“问题导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基石 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最终的解决,没有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便再没了价值。因此,我们把问题解决作为“问题导学”模式的基石。 “问题导学”模式突出了导学案的引导性、学习的自主性、小组的合作探究性和学生的充分展示性。学生学习什么知识,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学多深,学多宽等,都是在问题、项目、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把握问题解决,就是把握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注重问题解决,就是注重学生成长的价值。 根据学科及内容,“问题导学”模式下的一节课可以是以其中一个环节为主,也可以同时融合几个环节,可分为自主课、展示课、反馈课、训练课、综合课等课型,从而实现了把握问题,让问题得到解决。 “传统模式”与“问题导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传统课堂在预习、课中、课后,都缺乏可预测性,而“问题导学”,对学生的每步学习都有组织、时间、空间的保障。确定了问题得到解决,就能够保障课改目标的顺利抵达。

北语11春古代汉语二第二阶段导学资料

北语11春《古代汉语二》第二阶段导学资料 一、本阶段学习内容概述 《古代汉语二》第二阶段的学习内容为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的内容,第六单元的内容主要为《诗经》,大家在学习《诗经》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重点字词,每首诗的重点字词都在书下面的注释,大家要重点学习。《诗经》毕竟是诗歌,每首诗的意思都有它的外延部分,不是只翻译表面的意思就能够明白的。课本中选中的文章都是《诗经》中的精髓,大家应该重点掌握。第七单元除了文章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大家要学会看古书。 二、重难点讲解 (一)《诗经》中重点文章的翻译 《诗经》的翻译是这一阶段学习中的难点,课件中提供了一些翻译,下面把课件中没有的翻译提供给大家,大家如果有疑问,欢迎在论坛上探讨。 卷耳 翻译: 采卷耳采了又采,采不满斜口筐。渴念我心中的人儿,搁下筐儿大路旁。他正骑马上山颠,说我马儿腿发软。且把酒壶来斟满,减少心中的思念。他正骑马上山岗,黑马生病毛变黄。且把角杯来斟满,减少心中的忧伤。他正登上土石山,马儿已经疲惫不堪,仆从也快要病瘫,不知怎地长吁短叹! 桃夭 翻译: 桃树茁壮生长,开满艳丽的花。这个女子要出嫁,将有和顺的家。 桃树茁壮生长,果实又多又大。这个女子出嫁,将有美满的家。 桃树茁壮生长,叶儿密密麻麻。这个女子出嫁,将有幸福的家。 芣苢 翻译: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采呀采了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捡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衣襟兜起来。 北门 翻译: 怏怏走出北城门,心里忧重愁又深。处境困窘又贫困,没有人知道我的苦辛。算了吧!老天这样地安排我,叫我又能怎么说!

管理学原理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管理学原理》第三阶段导学重点 《管理学原理》第三阶段学习包括四章: 第十四章控制概述 第十五章控制方法 第十六章管理前沿 第十七章企业管理实践的国际比较 第十四章控制概述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系统掌握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管理控制的涵义及控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常见的控制类型、控制的基本原则及管理控制过程,结合实际分析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控制的概念 一、控制的概念 所谓管理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实现,各级主管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 二、控制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 1、控制职能与计划职能的关系 1)计划起着指导型作用,控制则是为了保证组织活动的结果与计划一直而产生的一种管理职能。 2)计划预先指出了所期望的行为和结果,而控制则是把握按计划指导实施的行为和结果。 3)根据控制过程得到的信息而制定计划。 4)计划和控制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2、控制职能与组织职能的关系 1)组织环境的多变性,需要控制调整、修正。 2)组织活动的复杂性,需要控制调整、修正。 3)组织管理的失误,需要控制调整、修正。 3、控制职能与领导职能的关系 领导是在计划和组织的基础上对使用物质资源的人员进行指挥,而控制只是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组织活动进行一定的检查和调整。 第二节控制的分类与原则 一、控制的分类 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2、按控制点的位置: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3、按控制来源:分为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 4、按采用的手段: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5、按控制范围的大小:分为全面控制和局部控制 6、按控制主体: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7、按有无信息反馈: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二、控制的原则 1、计划控制原则 2、组织适宜性原则 3、及时控制原则 4、重点控制原则 5、关键点控制原则 6、直接控制原则 7、例外控制原则 8、灵活控制原则 9、经济性控制原则 第三节控制过程 一、确定控制标准 定量标准——分为实物标准、价值标准、时间标准。 定性标准——有关服务质量、组织形象、人际关系、道德水准等方面的标准。 二、衡量实际业绩 所谓实际业绩,就是通过实际工作情况与标准的比较获得一定的信息,根据这种信息来评估实际工作的优劣。 三、纠正偏差 纠正偏差的措施有:重新制定或修改计划、标准;重新委派任务或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培训有关人员;修改有关奖惩制度和激励措施,等等。 第四节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 一、控制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控制应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三、组织中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整个组织活动 四、控制必须要有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第十五章控制方法 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预算及预算控制的含义;了解预算的种类和生产控制的内容;熟悉预算的特点、作用以及控制的方法;理解预算的作用和特点;掌握管理审计和经营审计的区别。 本章主要内容:

《国际结算》第二阶段导学重点共25页

《国际结算》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国际结算第二阶段学习包括以下三个章节: 第五章: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单据 第六章:国际汇款 第七章:托收 这一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 第五章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单据 一、导学大纲 1. 商业单据:种类、作用及内容(重点) 2. 官方单据:种类、作用(重点) 3. 国际货物运输单据:种类、内容(重点) 4.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单据:种类、内容(重点) 5. 无纸贸易概介 二、导学重点、难点讲解 1. 商业单据 (1)商业发票 含义:商业单据系指描述国际货物买卖的合同标的及相关事项的单据,通常由出口商根据合约的规定出具。 内容:首文、本文和结文,其中首文包含发票的名称、编号、出具日期及地点,出具人,抬头人,合同或定单号码,货物的装运状况等;本文有唛头、货物描述、货物数量、包装状况、贸易术语、单价与总额等。 作用:①反映了合同标的的基本状况,详尽地描述了货物的名称、数

量、规格、单价、总值、包装及运输状况,是反映出口商履约情况的主要书面证明;②商业发票是全套单据的中心,是出口商必须提交的单据,其他单据的内容须与发票保持一致;③商业发票通常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法律意义;④商业发票是进、出口商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之一。 (2)形式发票 形式发票是出口商应进口商的要求,开出的列有货物名称、规格、单价等的一种非正式发票,主要供进口商用于订货参考、申领进口许可证和办理其他进口手续。 (3)包装单 包装单由出口商出具,其详细列明了货物的包装状况,如货物的品质、规格、外观、重量;包装方式、包装材料等。包装单是商业发票的补充说明,其便于进口地海关、商检机构及进口商检验、核对货物。 (4)重量单 重量单或由出口商出具,或由出口地的商检机构出具,其详细描述了以重量表示的货物的毛重、皮重及净重,所列重量须与货物的实际重量相符。 (5)其他商业单据 ①受益人声明。受益人声明是出口商按信用证要求出具的说明其已履行了某项义务的文件,如已装船通知、已寄样本样品声明等。 ②电报抄本。为便于进口商及时投保、收取货物、准备货款,出口商装船后需将装船日期、船名、货物名称等货运详细情况电告进口商。出口商拍发的电报电文即电报抄本,按某些信用证的规定,出口商可凭其向议

导学教学模式课堂实验工作总结

导学教学模式课堂实验工作总结 导学教学模式课堂实验工作总结 2020-10-26 导学教学模式课堂实验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导学教学模式课堂实验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推动导学教学模式向纵深的发展方向,探索有效课堂。本学期我校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推动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做好导学指导,让学生真学。 如何让学生发挥有效预习,做到会预习。开学初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注重指导学生建立预习本。即:数学学科要在预习本上写出自己回家预习后,自选课后三道题并做出答案,创编一道题并作答;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在预习本上写出字、词和对文章的分段、段意、主要内容等。并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读书感悟,做好批注。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预习有难度。但是,我们经常开家长会和家长取得沟通,让家长帮助学生做好预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学生能够逐渐建立一个有效的预习本,上课的时候能够结合预习本和师生进行交流汇报。课堂上能够结合预习本进行汇报预习收获和困惑。充分发挥学生预习效应,构建了有效课堂。 二、做好多元评价,让学生真思。

现代心理学认为,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分享应有的教学权利,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而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而不厌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机制,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成功的喜悦,心情的舒畅,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有个正确的自我评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 为此,我校在开学初就要求任课教师尝试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如:教师在学生汇报预习后评价语言“你是一个会预习的学生”、“你的预习方法值得大家学习”、“你在预习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问题后进行解决问题,你真棒!”等等。评价语言如何运用适时,我们探究要做到及时点拨、恰如其分。 又如:二年级谭刚老师在语文课上,当他发现有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时,有的同学回家预习很充分,朗读特别有感情。他就及时评价说:“我们要向王雨涵学习,回家能把课文不但读熟而且有感情。刚才写生字我们也看到了,他写的生字都写对了。说明他回家预习认真。” 总之,学校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之间互相看到优点和不足,互相长进。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富有激励性。这样教学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灵活开放的有效课堂。 三、做好综合性学习指导,让学生真练。 结合我校的语文学科的校本课程,我们构建的是基于课标理念下的大语文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成为我校课外阅读的最好读本。让学生不但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还学会了知识。尤其是学校要求教师把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做到听

数据结构各章课程重点导学

数据结构各章课程重点导学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一门统设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 它主要研究数据地各种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地存储结构, 对数据进行地插入、查找、删除、排序、遍历等运算, 这些运算在存储结构上具体实现地算法. 学习好该课程将为学好整个计算机专业打下坚实地基础. 第一章绪论 重点掌握地内容: 1.数据结构地二元组表示, 对应地图形表示, 序偶和边之间地对应关系. 2.集合结构、线性结构、树结构和图结构地特点. 3.抽象数据类型地定义和表示方法. 4.一维和二维数组中元素地按下标和按地址地访问方式以及相互转换,元素地址和数组地址地计算, 元素占用存储空间大小和数组占用存储空间大小地计算. 5.普通函数重载和操作符函数重载地含义, 定义格式和调用格式. 6.函数定义中值参数和引用参数地说明格式及作用, 函数被调用执行时对传送来地实际参数地影响. 7.算法地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地概念, 计算方法, 数量级表示. 8.一个简单算法地最好、最差和平均这三种情况地时间复杂度地计 对于本章地其余内容均作一般掌握 第二章线性表 重点掌握地内容: 1.线性表地定义和抽象数据类型地描述, 线性表中每一种操作地功能

对应地函数名、返回值类型和参数表中每个参数地作用. 2.线性表地顺序存储结构地类型定义, 即List 类型地定义和每个域地定义及作用. 3.线性表地每一种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上实现地算法, 及相应地时间复杂度. 4.链接存储地概念, 线性表地单链接和双链接存储地结构, 向单链表中一个结点之后插入新结点或从单链表中删除一个结点地后继结点地指针链接过程. 5.单链表中结点地结构,每个域地定义及作用,即LNode类型地定义及结构. 6.带表头附加结点地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地结构特点. 7.线性表地每一种运算在单链表上实现地算法及相应地时间复杂度. 8.在顺序存储或链接存储地线性表上实现指定功能地算法地分析和设计. 对于本章地其余内容均作一般掌握. 第三章稀疏矩阵和广义表 重点掌握地内容: 1.稀疏矩阵地定义和三元组线性表表示. 2.稀疏矩阵地顺序存储、带行指针向量地链接存储、十字链接存储地 类型定义, 在每一种存储中非零元素结点地结构. 3.广义表地定义和表示, 广义表长度和深度地计算. 4.广义表地链接存储结构中结点类型地定义,分别求广义表长度和深度地递归算法, 它们对应地时间复杂度. 般掌握地内容: 1.稀疏矩阵地转置运算和算法描述. 2.两个稀疏矩阵地做加法地过程和算法描述

导学式教案备写

导学式教案备写 讲座 学科教学计划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前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 二、熟悉《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知道课程计划对本年段课时安排; 三、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及本册教材基本内容; 四、了解与本册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体系; 五、了解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特别是对本学科已有知识水平掌握情况 一、教学任务,是指你在教学上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这是有规定的,但是教学目标就每个个体来讲,更明确地知道应达到什么程度,什么标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根据分析了教学任务后,才能制定出的。 二、教学目标应比教学任务更丰富、更细化、更具体。中小学语文的教学,既应完成本学科的特殊的个性目标(又称基础性目标),又应完成素质教育提出的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等共性目标(又称发展性目标),这就是教学目标应具有全面性的具体含义。 正确理解三维目标内涵 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对象; 2、学生的行为; 3、确定行为的条件。 4、程度。如《西湖的“绿”》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5个生字。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准确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 什么是教学重点难点?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规律等,它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二阶段学习包括三个章节内容: 第四讲: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五讲: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第六讲: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第二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 第四讲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一、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 二、重点、难点说明 1.现金资产的定义与作用 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作用: 第一,保持清偿力,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可直接用于应付提现和清偿债务的资产,现金资产正是可以满足这种需要的资产淮备。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资产,对于商业银行保持经营过程中的债务清偿能力,防范银行风险尤其是支付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保持流动性。由于是信用企业,流动性的保持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和提高其信誉的保证。中外银行经营管理的实践证明,注重银行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2.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由于是信用企业,流动性的保持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和提高其信誉的保证。中外银行经营管理

的实践证明,注重银行的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商业银行只有在需要资金的时候,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取得即时可用的资金,才被认为是流动性正常。所以银行对于流动性的要求实际上是:一要保持适当规模,二是要在银行需要的时候足额供给,而在不需要的时候,这部分资金最好能够拥有其他用途,可以为银行带来盈利。显然,这种要求,对于资金主要用于各种贷款与投资、且资金处于不断周转、循环过程中的银行来说,确实是有难度的。 (一)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流入的流动性供给> 流出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盈余 流入的流动性供给< 流出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赤字 需要特别注意: 现实中很少出现银行流动性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情况。因此,银行必须不间断地处理流动性问题。 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银行面临流动性压力的原因: 银行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问题; 利率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 (二)估算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1.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方法:通过对未来某一段时间内存、贷款及应缴准备金变化的情况,判断预测期内流动性的需要量。 (1)基于两个事实 ①流动性随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少而增大; ②流动性随存款的减少和贷款的增加而减少。

2019高中生物课本中的模拟实验导学案

《遗传与进化》 第1讲课本中的模拟实验 1.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中都有写有D 和d的两种小球,并且各自的两种小球D和d数量相等的,这分别模拟的是 A.F1的基因型是Dd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F1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有D和d两种,且比例D∶d=1∶1 D.亲本中的父本和母本各自产生的D和d的配子1∶1 3.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有学生取两个信封,装入信封的圆纸片上有的写上"A",有的写上"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信封分别代表了父本和母本 B.取出的2张圆纸片组合并记录组合结果后,要将其放回原信封内 C.将取出的2张圆纸片组合在一起的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若要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则需在两信封中各加入适量标有"B"和"b"的圆纸片 4. 在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甲、丙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雌生殖器官,乙、丁容器代表 某动物的雄生殖器官,小球上的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如下表所示。进行下列三种操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从甲、乙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 ②从乙、丁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 ③从甲或丙中随机取一个球并记录字母,重复100次 A. 操作①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 B. 操作②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及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 C. 操作③模拟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过程 D. ①②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Ee、EF组合概率均为50% 5.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往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 C. 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 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6.如图为某同学搭建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片段,下列关于该片段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2和3构成核苷 B.C与G通过三个氢键链接 C.4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D.磷酸基团5不应该存在 7.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 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 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学习包括十章: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第十章:外部性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十五章:垄断 第十六章:垄断竞争 第十七章:寡头 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1、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国家进口或出口多少物品? 2、谁从贸易中得到好处?谁由于贸易而利益受损?贸易的好处大于这些损失吗? 3、如果政策制定者限制贸易,谁会得到好处?谁的利益会受损?限制贸易的好处大于 损失吗? 4、限制贸易的观点有哪些?它们正确吗? 介绍 复习第三章:一个国家在一种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说它能以比其他国家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这种物品。国家间能从出口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贸易中获益。现在我们应用福利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这些收益来自何方和谁会得到这些收益。 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 PW = 物品的世界价格, 一种物品在世界上所通行的价格。PD = 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如果PD < PW,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出口这种物品。如果PD > PW,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没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进口这种物品。 小型经济假设 小型经济是世界市场的价格接收者:它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并不总是如此,尤其对于美国。但这可以简化分析,其基本结论也不会改变。当小型经济参与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PW 是唯一的相关价格:没有一个卖者会接受低于世界价格的价格,因为她可以在世界市场上以世界价格卖出物品;没有一个买者会支付高于世界价格的价格,因为他可以在世界市场上以世界价格买进物品。

第十周导学式教案

课题 教学 目的
美丽的彩虹
1、学习写字。 2、能按笔顺规则写好生字
重点
写好要求写会的生字。
难点
注意字的间架机构。
课前 准备
课件、小黑板
是否使用 多媒体

课型 教学 时数
新授课 教法选择
讲解法
3 课时
教学课 时
第 3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82 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教师指名读。
2.指名读。彩虹 晴天 天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 学 生 读 生
空 神奇 遥远 银河 仙女 语,
字。
戴上 一定 顶上 滑下 巨
大 颜色 越来越淡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
教师在田字格中出
美 丽 空 河 定 七 现生字。
巨笔
2.齐读生字。
学生齐读生
字。
3.分析字型、笔顺。
教师引导。
学生分析。
4.学习写字。
1)、学习“巨”写法。
课件出示:“巨”的 学生描红。

2)、学习“美”写法。 3)、学习“丽”写法。 5.练习写字。 6.讲评。 三.课堂总结:!
书写过程,最后一
笔的竖折红色闪
烁。
课件演示“美”。 学生看清笔
顺后再书
空,然后描
红。
教师引导。
“丽”学生
说一说写时
注意什么,
再描红。
教 师 巡 视 检 查 指 学生在田字
导。
格里练习
写。
教师视情况讲评,
解决实际存在的问
题。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 很棒
作业设置 在田字格中写生字。
教学札记
检查签字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实验中学导学案lesson

精品 课题:Lesson35:What’s Your Advice?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5544246.html,nguage goals:diamond,advice diamond,choose,spell,number,reply,as,nobody,be nice to,opposite 2.Ability goals:Building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new knowledge and the old.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3.Moral goals:Have a good ambition, and study hard now, then you will have a good future.过程与方法:listening, speaking,reading,writing and discussion methods. 【重点难点】 1.重点:1)The Simple Present Tense.2)some words and phrases:advice,choose,spell,fact,make advice diamonds,be good at,at the same time,the opposite of,be nice to,fold...into... 难点:1.Positive/Negative sentences. 2.some difficult sentences:Fast is the opposite of slow. Jenny opens and closes the diamond as she counts. 【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先通读短文画出新单词并根据音标试读这些单词。 【学习流程】 一.纠正学生的读音(单词)。 1. 单词游戏在小组中对碰对巩固单词; . 2. 小组挑战记忆力 二.听力. 判断正(T)误(F) 1. Danny and jenny have made a advice diamond.( ) 2. All of Danny’s diamonds are green.( ) 3.Jenny aren’t good at the game. ( ) 4.is fast the opposite of slow? ( ) 三.教材助读(两轮阅读) 一轮阅读:快速浏览课文,跳过生词,捕捉关键信息,把握文章主题,完成阅读题目。 1 What colour does Danny choose from jenny’s advice diamond? 2.What Jenny’s advice? 3.Does Jenny have a piece of advice from Danny? 二轮阅读找难点:在文中勾画出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并结合语境猜测其含义并完成英汉互译。make advice diamonds at the same time the opposite of be nice to fold...into... improve your English 【合作探究】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You are good at this game. 该句中的短语是,它的同意短语为。该句的同义句为 。 2.Danny counts as he opens and closes the diamond at the same time. 该句的意思为。该句是简单句还是复合句?如果是复合句,引导词是,它相当于那个引导词,它是主从复合句。 3.Your teacher will show you how to fold it into an advice diamond. 该句的意思为。how to fold it into an advice diamond在句中做什么成分? 【达标测评】(教师限定学生限时完成练习,然后给出答案可进行必要的点拨) 根据句意及所给首字母提示,写出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 1.Please draw a picture and c it green. 2.Can you s the word”pilot”. 3.Let me give you a piece of a . 4.We had to c him as our monitor. 5.He studied harder to i his english. 6.I want to clean the i of our house today. 7.He r that he is busy. 8.John and Mary sat at o ends of the table. 9.Can you c the answer from A and B? 10.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in f he is a good player. 【温馨提示】 1.the opposite of...表示“......的反义词” 2.advice n. 意为“建议,劝告”,是不可数名词,要表达一条或几条建议时,需借助单位词piece: a piece of advice, two pieces of advice. 由advice构成的短语:ask s b for advice 征求某人的建议;give sb. Some advice 给某人提出忠告;follow/take one 广才成学明志致远学案编号:2012080335 编写:郭卫星审核:康瑾班级:小组:姓名:一评:二评: 装 订 线

《金融市场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

《金融市场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 金融市场学第一阶段学习包括四个章节内容: 第一章金融市场概论 第二章货币市场 第三章资本市场 第四章外汇市场 第一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 第一章金融市场概论 一、学习要点: 主要介绍了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功能以及金融市场的类型;理解金融市场的主体和历史沿革、发展趋势;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对金融市场的整体认识。 二、重点、难点说明 需要理解的内容:金融市场的主体和历史沿革、发展趋势。 1.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它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一个有形和无形的场所;二是它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所形成的供求关系;三是它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机制,包括利率、汇率和各种证券的价格。 金融资产,也叫金融工具或证券,是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金融资产可以划分为基础性金融资产与衍生性金融资产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债务性资产和权益性资产;后者主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2.金融市场的类型: (1)按标的物的不同,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2)按中介特征,可以分为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 (3)按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特征,可以分为初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4)按成交与定价的方式,可以分为公开市场和议价市场 (5)按有无固定场所,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6)按交割方式分为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 (7)按地域不同,可以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3.金融市场的主体主要有投资者(投机者)、筹资者、套期保值者、套利者、调控和监管者五大类。金融市场的主体主要有投资者(投机者)、筹资者、套期保值者、套利者、调控和监管者五大类。 4. 证券的出现: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16世纪中期就出现了可交易证券:第一个真正的债券“Grand Parti(伟大的党)”,由法国政府于1555年发行。公司也从相对更早的时期开始发行债券——例如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于17世纪发行了债券。 第一个股票是1553年Russia公司发行的。 除了股票和债券,其他证券也在相当早的时期被开发出来,如可转换债券在16世纪的欧洲大陆就已经出现。16世纪中期,英国的联合股份公司就开始给予某些股票类型以优先权(优先股),到了18世纪晚期,优先股在英国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章货币市场 一、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票据市场大额可装让定期存单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央行票据市场和短期融资券各自的特点与功能。难点是回购利率的决定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价值分析。 二、重点、难点说明 1.同业拆借市场 定义: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特点:同业拆借市场有严格的准入限制;融资期限较短;交易手段比较先进,手续比较简单,成交时间较短;交易额较大,一般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利率由供求双方协定,随行就市 功能:基本功能是准备金的调剂要达到监管要求;衍生功能包括调剂流动性、显示基准利率信息、实现货币政策信息的传导

《财务管理》第二阶段导学重点

2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重点掌握) 通常定量方法有销售百分比法、编织现金预算法、线性回归分析法,需要掌握销售百分比法。 基本原理:根据营业业务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项目资本需要量。 (1)按预计销售收入总额计算: 预测过程:先编制预计利润表,从预计销售收入开始计算出预计留用利润。(根据基年实际利润表计算利润表各项目与销售额的百分比,用该百分比和取得的预计年度销售收入来确定预计年度利润表的各项目数,得出预计利润额。) 留用利润增加额=利润额×(1-所得税率)×留用比例 累计留用利润=留用利润增加额+基年累计留用利润 再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测外部筹资额。(先选择基年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里对营业收入保持基本不变比例的敏感资产和负债,计算其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不敏感资产和负债预计与基年数值相同。) 预计所有者权益总额=预计资产总额-预计负债总额 外部筹资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实收资本—累计留用利润 (2)按预计销售增加额计算: 需要追加的外部筹资额=RA RL S S RE S S ?-?-?∑∑ =()RA RL S RE S S ?--?∑∑ 其中,S ?表示预计年度销售增加额;RL S ∑表示基年敏感资产总额除以基年销售收入; RA S ∑表示基年敏感负债总额除以及基年销售收入;RE ?表示预计年度留用利润增加额。 ④投入资本筹资的优缺点(重点) 优点:资本属于企业,提高企业的资信和借款能力;能直接获得先进设备和技术;尽快形成生产经营能力;财务风险较低。 缺点:资本成本较高;未能以股票为媒介,产权关系不够明晰,不便于产权交易。 ④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重点) 优点: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本没有固定到期日,是永久性资本,无须偿还;筹资风险小;提升公司信誉。 缺点:资本成本高;分散控制权;降低每股收益,使股价下降;增发股票会造成股价波动。 ③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缺点(重点) 优点:筹资速度快;资本成本较低;筹资弹性较大;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筹资风险较高;筹资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数额有限。 ⑥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重点) 优点:筹资成本较低,可以抵税;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能保障股东的控制权;便于调整公司资本结构。 缺点:有必须承担的义务,财务风险较高;筹资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数量有限。 ①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重点) 经营租赁为短期租赁,承租企业不是为了融资而是使用资产,如同一般的出租。 融资租赁时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方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较长期

观察水实验导学案

潞安小学三年级“五步三查”高效课堂科学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号:3AK0302日期:2017年月日课题:3.2观察水课型:预习+展示主备人:张洋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我知道认识物体可用看、闻、尝、摸等方法。 2.我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我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学习流程 一、自研自探 独立阅读课本第29--30页的内容。初步了解本课内容。思考: a. 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b. 水有哪些特点? c. 用什么办法把水从一个桶中运到另一个桶中? 二、互助交流 实验一: 名称:用多种感官找到冷开水。 材料: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小烧杯。 过程:1.用眼睛看找到牛奶; 2.用鼻子闻找到白醋; 3.用舌头尝找到糖水; 4.最后剩下冷开水。 现象:号杯是牛奶,号杯是白醋, 号杯是糖水,号杯是冷开水。 结论:认识物体可以用到的方法:、 温馨提示 注意事项: 活动时控制自己的音量。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 记录时书写要工整、整洁

、、。 实验二: 名称:多种感官认识水的特点。 材料:冷开水、小烧杯。 过程:1.用眼睛看水有什么颜色,是否透明; 2.用鼻子闻水有什么气味; 3.用舌头尝水有什么味道。 现象:眼睛看到水是颜色,(是、否)透明;鼻子闻到水是气味,嘴巴尝到水是味道。 结论:水是、、、的。 实验三: 名称:认识液体的特征。 材料:水、形状各异的容器。 过程:观察不同形状里水的形状;把水倒来倒去观察水流。 现象:水是形状的,水会。 结论:液体的特点形状的,会。 三、巩固提升 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把把水从一个桶中运到另一个桶中? 我们小组讨论的运水方法用到的工具有: 。

《金融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共27页文档

《金融学》第一阶段导学重点 金融学第一阶段学习包括二篇六章: 第一篇: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二章:货币制度 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 第二篇:信用与利率 第四章:信用的演进 第五章:信用形式 第六章:利息与利息率 这一阶段的具体学习重点如下: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 一、导学大纲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中外货币起源的学说,重点掌握马 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能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的角度理解货币的本质。 2、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认识各种货币形式的特点,重点掌握现代货币形式。 3、掌握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基本功能,理解货币的各种作用。 4、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了解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重点掌握我 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5、掌握货币计量的有关概念及统计分析的经济意义。 二、导学重点、难点讲解 1、怎样把握货币起源的各种学说? 主要把握两方面的要点: (1)古今中外有各种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如中国古代有先王制币说和交换发展说; 西方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等。但由于这些学说多采用对现实存在进 行简单考察的方法,因而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停留在对现象的 解释上,对探求货币真理有一定局限性。 (2)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采用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创立 了科学的货币起源说,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的线索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从而揭示了货币的本质。 2、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1)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 (2)历史的线索: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形态. (3)要注意思考:货币与商品交换的依存关系;同时思考:货币与商品世界的对应均衡关系。

导学式教学法导学案

导学式教学法导学案(学生用) 课题:八(上)第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教学目标 2、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3、知道义和团运动 4、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瓜分狂潮 (1)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提供附有政治性条件的贷款,进而通过、、,加紧控制中国。(2)表现:为了扩大各自在华,列强你争我夺,纷纷强占“”,划分,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列强恣意割宰中国的行径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义和团“”风潮逐渐在、直隶、京津等地弥漫开来,列强极度恐慌。 (2)时间:年6月 (3)经过:1900年6月,等八国发动侵华战争。6月失陷;8月陷落,挟持光绪帝仓皇西逃,下令“痛剿”义和团,并派员与各国议和 (4)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 3、《辛丑条约》 (1)时间:年签订 (2)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两白银,分39年还清,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性质的组织;和通沿海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划定为“使馆区”,并由各国派兵常驻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3)影响:《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签订,表明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社会 (二)合作探究 1、义和团为什么会失败? 2、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的是() A.左宗棠 B. 曾国藩 C.李鸿章 D. 曾纪泽 2、1871年俄国以“代管”为名直接出兵占领的地区是()

A.伊犁 B.吐鲁番 C.天山南路 D.南疆地区 3、甲午中日战争中“甲午”年是() A.1883年 B.1885年 C.1894年 D.1895年 4、甲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蓄意侵略中国 B.中日军队在牙山相遇 C.日本想割占辽东半岛 D.台湾人民进行的反割台斗争 5、甲午战中光绪皇帝手书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联中的“公”指() A. 邓世昌 B.左宝贵 C. 丁汝昌 D.徐邦道 6、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旅顺战役 B. 平壤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 辽东半岛战役 7、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八九十年代的《马关条约》和四五十 年代《南京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索取的赔款数额加大 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8、1895年对中国而言是动荡的一年,设想这一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 加() A.镇南关大捷 B.反割台斗争 C.革命派起义 D.收复西藏斗争 二、材料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 回答:(1)材料二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2)材料一最能反映英国侵略意图的条款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最大的不同 是什么? (3)比较两则材料,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哪些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三、问答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