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施肥考试复习

植物营养与施肥考试复习
植物营养与施肥考试复习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植物营养是施肥的理论基础。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学主要任务:

1 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

2 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3 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

3 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肥料: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它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

配制方法(加工工艺):肥料粉碎--过筛---配制--拌匀(造粒)--过筛--装袋

分类:直接肥料间接肥料(有机肥为二者都有的肥料)

生理酸性肥:某些肥料施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阳离子大于阴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酸性离子增多,使土壤酸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是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

生理碱性肥:某些肥料进入土壤中后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作物吸收的阴离子大于阳离子,使土壤中残留的碱性离子增多,使土壤的碱度提高,这种由作物吸收后使土壤碱度提高的肥料。

施用技术:

1.基肥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作基肥施用的肥料大多是迟效性的肥料。厩肥、堆肥、家畜粪等是最常用的基肥。

2.种肥指下播种同时施下或与种子拌混的肥料(播种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

3.追肥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肥料学:研究肥料性能及其机制,施用等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合理施肥内容(原则):时宜物宜地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地制宜)

合理施肥应考虑:土壤作物肥料

合理施肥意义(目的):供给植物营养改善土壤结构

目前土壤施固态微肥存在的问题:有效性降低、施用不均匀、易污染环境。

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的目的: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或高产优质和培肥改土)德国科学家李比希的三个学说:矿物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矿物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的有机物,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1)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定的基础;2)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

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意义: 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最小养分所支配。.在植物各生长因子中,如有一个因子含量最少,

其他生长因子即或丰富,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

意义: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限制,也就是说,决定作为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率。

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三条标准:{必要性,直接性,不可替代性}

1. 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 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

3. 必须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

16种必需营养元素:C H O N P S K Ga Mg(大量,占植物干重0.1%以上)Fe Mn Zn Cu Mo(钼) B Cl(微量,占植物干重0.1%以下)。Ca Mg S也称中量元素。氮磷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即肥料三要素或氮磷钾三要素)。

注:1.大量与微量没有严格的界限,随着环境的变化微量元素含量可超过大量元素含量。

2.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3.不可代替律: 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为其它元素所代替。

有益元素: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其中主要包括:Si Na Co Se Ni Al 等。水稻Si、固氮作物Co、甜菜Na等。

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现代化肥发展方向:高效化复合化流体化专一化。做到:施肥机械化运肥(液体肥料)管道化除草化学化水、肥喷灌仪表化、工厂化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二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盆栽试验{水培法(研究植物基因型)砂培法土培法灭菌培养(有机营养研究)} 化学分析(土壤分析肥料分析植物分析)

土壤组成部分:矿质部分空气水分有机质

植物吸收养分和运输养分均属基因型。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所用的肥料主要都是有机肥料,施肥的特点是用地和养地相结合。

第一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养分离子从土壤转入植物体内的两个过程:养分离子向根迁移和根对养分离子的吸收

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途径:截获扩散集流

截获: 是指根系在土壤里伸展过程中吸收直接接触到的养分。对移动性小的离子较重要.如Cu、Mg.(10%)【离子交换】{离根近}

扩散:是指土壤溶液中当某种养分的浓度出现差异时所引起的养分运动。速度较慢,每天只有几毫米.受离子浓度及含水量影响。如P、K扩散。【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离根较远}

集流(质流):是因植物蒸腾作用而引起的土壤养分随土壤水分流动的运动。速度较快,但要求水分和离子浓度足够大。NO3-之类高溶解性的离子的主要吸收机质. 如N、Ca、B、Mo 质流【蒸腾作用】{离根最远}

植物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阳离子吸收):被动吸收主动吸收

被动吸收:养分进入根细胞内需消耗能量的属物理或化学的作用(非代谢吸收)。是植物吸收养分的初级阶段。

主动吸收: 凡是养分进入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的,具有选择性。如逆浓度吸收(代谢吸收)。从能量的观点和酶的动力学原理来研究植物主动吸收养分的原因,提出载体学说和离子泵学说。

载体学说: 生物膜上具有某些分子,它们有载运离子通过生物膜的能力,它们对某种离子具

有专性结合点,因而可以选择性的运载某种离子通过生物膜。

载体学说比较完善的从理论上解释了关于离子主动吸收中的三个基本过程:

A 离子选择性吸收

B 离子通过质膜

C 在质膜中转移和离子吸收与代谢作用的密切关系

离子泵学说: 指离子泵可以在逆电化学势梯度的情况下将离子泵入或泵出细胞膜。

植物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究竟有机养分以什么方式进入根细胞,尚无肯定结论。有机养料的吸收由膜上透过酶作为载体运入细胞,这个过程需消耗能量。也有人用“胞饮”现象了解释有机物的吸收。如蓖麻、松树根尖都有这种现象。

叶部吸收(根外营养):养分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最后通过质膜进入细胞内。

根外营养:植物叶片(包括一部分茎)吸收养料并营养其本身的现象。

意义:当土壤环境和水分过多或过干等造成根系营养吸收受阻或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动衰退时,叶面吸收养料可以弥补根系吸收养料不足,但只能做为根系营养的一种补充,而不能代替。

叶面施肥可以解决生产中的某些特殊的问题(优点):

1、土壤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往往引起养分固定,有效性降低,施用效果差。采用叶面施肥即可快速,经济的矫治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微量元素施肥的主导措施。

2、叶面施肥,各种养分物质可直接从叶片进入体内,参入代谢过程,比土壤施肥快。

3、在胁迫条件下,如土壤干旱,养分有效性低,通过叶面施肥及时补充养分。

4、在作物迅速生长期,通过叶面施肥补充根系吸收的不足,发挥高产品种的最大潜力。

5、施用叶面喷肥,在蔬菜作物上可减少推荐施氮的25%,而维持同等产量,从而减少土壤残留矿质氮和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6、在作物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土壤施肥不可能实施的情况下,通过叶面施肥可以促进灌浆,使籽粒饱满。

7、叶面施肥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

缺点:由于大量元素需要量多,单靠叶喷供应不足。

根外施肥包括:叶面喷施注射施肥打洞填埋涂抹。优点是:用肥少,收效快。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通气反应养分浓度离子间相互作用

光照:a能量的供应: 吸收养料需要能量,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大,吸收的能量多,养分吸收也多;b酶的诱导和代谢途径上需要光照、硝酸还原酶的激活需要光;c蒸腾作用: 光可调节叶子气孔的开关,而影响蒸腾作用。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增加,呼吸作用加强,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也随着增加。水分: a加速肥料的溶解和有机肥的矿化,促进养分释放;b释放土壤中养分的浓度,并加速养分的流失。

通气:有利于有氧呼吸,也有利于养分的吸收. 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根系的呼吸作用2.有毒物质的产生3.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

土壤反应:在酸性反应中,植物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碱性反应中,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土壤反应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生物作用)和土中矿物质的溶解和沉淀(化学作用),因而间接影响了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多寡。

养分浓度: 植物对土壤溶液中某些养分的吸收速率,决定于该养分的浓度,这种关系不是直线关系,而是一种渐近曲线

养分全量:指某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有效和无效态含量的总和。

有效养分:指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那部分养分,包括水溶性、交换性、弱酸性。

光照对根系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具体原因:光照可通过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而对某些酶

的活性、气孔的开闭和蒸腾强度等产生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

当大量施肥,而土壤保持保肥性较弱时,会产生“二重图型”。

土壤PH对根系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具体原因:酸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阴离子;碱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阳离子。

根系对养分的调控机理:植物根系对养分吸收的反馈调节机理可使植物在体内某一养分离子的含量较高时,降低其吸收速率;反之,养分缺乏时,能明显提高吸收速率。净吸收速率的降低包括流入量的降低和溢泌量的增加。

酸性土壤上植物生长不良的原因: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影响养分迁移的因素:土壤湿度;养分的吸附和固定;施肥

列出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几种方式, 并说明氮磷钙各以那种方式为主? 它们在根际的分布各有何特点?

①迁移方式: 截获、质流、扩散②氮以质流为主: 土壤吸附弱,移动性强;磷以扩散为主: 土壤固定强,土壤溶液中浓度低,移动性弱③氮的根际亏缺区比磷大的多

植物吸收养分特点:选择性,累积性,基因型差异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a拮抗作用: 是指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

b协助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

c维茨效应: 外部溶液中Ca2+ Mg2+ Al3+等二价及三价离子,特别是Ca2+能促进K+ Rb+及Br-的吸收,根里面的Ca2+并不影响钾的吸收。

植物营养的遗传性: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都属基因型,就是说,同一作物不同的品种吸收养分的速率和最大速率以及对养分的亲和力是不相同的。

植物的营养特性:

a共性:所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16种元素

b个性: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生育期所需养分不同

植物营养期: 植物通过根系由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期。

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一般作物吸收三要素的规律是: 生长初期吸收的数量和强度都较低,随着生长期的推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到成熟阶段,又趋于减少。

植物营养临界期: 是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的不平衡,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的那段时间.

磷的营养临界期:大多数植物在幼苗期,具体如冬小麦在分蘖始期,棉花和油菜在幼苗期,玉米在三叶期。

氮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三叶期,本田在幼穗分化期,杂交水稻本田在分蘖期,棉花在现蕾期。小麦、玉米一般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

钾的营养临界期:水稻在分蘖初期和幼穗形成期。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期。

玉米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喇叭口到抽穗初期;小麦氮素在拔节到抽穗期;棉花氮素,磷素在开花结铃期(所谓“菜浇花”),水稻氮素是分蘖期。

阳离子交换:被土壤负电荷吸引的阳离子可以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出来,所以称为交换性阳离子。它的总量称为阳离子交换量CEC。

作物吸钙作的能力:是指作物能吸收难溶性磷酸盐中磷的能力。

根的CEC较大的作物,对难溶性磷酸盐具有较大的吸收能力.因为它与Ca的结合能力较大,故能利用难溶性磷酸盐中的磷,根据CaO/P2O5的比率来衡量这一能力。

水稻根中有一条“乙醇酸途径”可产生过氧化氢,是水稻根部产生氧化力的一条特殊代谢

途径。施用氮肥能促进提高根系氧化力。

根际:是指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那部分特殊的“根区域”通常指根表周围1-4mm土壤。

参与植物营养的微生物区可分为:细菌化营养类型真菌化营养类型(区别在于在供给植物营养上,前者是细菌起主要作用,后者反之)

细菌化营养类型:固氮菌

真菌化营养类型: 菌根. 不仅能吸收水分和养分,转而营养植物,有的还能形成生长素,促进植株根系生长。

当土壤养分不足时,微生物和高等植物之间会竞争养分。

合理施肥: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均衡地供应作物各种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施肥原则。

意义: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加速并扩大植物和动物的生产。

施肥方法:撒肥带施条施穴施深施根外追肥(叶面喷施注射施肥打洞填埋涂抹)土壤中的有机质不只可以供给有效磷,还可以活化土壤中的磷。

有机肥中的钾的有效性较高,植物能吸收利用。就钾肥而言,有机肥可以代替化学肥料。有机肥优点:营养全面,肥效长,含有一定的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田理化性质,提高肥力使废弃物再度利用,减少化肥投入,保护环境

缺点:肥效缓慢;有机质容积会释放有害物质;有机肥施肥数量大,耗费劳力。

无机肥优点:含量高,施用量少

缺点: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会造成土田板结;肥效短而猛,易流失,污染环境;长期施用可抑制土田微生物的活动,导致土田的理化性质降低。

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的优越性:a提高土壤主要养分; b活化土壤中的磷,减少无机磷的固定; c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有机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形成微团聚体,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的优越性:a是NPS和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储藏库b可以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是土壤微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元素d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其抗旱性e改善土壤结构,使其有良好的酸碱缓冲性。

第二章氮肥

含量分布: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植物干重的0.3-5%,豆科作物含氮量比禾本科作物高(丰富的蛋白质);种子和叶片含氮量比茎杆和根部高(氮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和叶绿素中);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含氮量也不相同,一般作物吸收高峰在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化期,以后迅速下降,直到收获,到成熟期作物体内氮从茎叶转向种子或果实。

植物的吸收:主要吸收无机态氮,即NH4+和NO3-,也可吸收某些可溶性的有机氮化物,尿素、氨基酸、酰胺等。但数量有限,低浓度的亚硝酸盐也能被植物吸收。

营养功效(作用):1.蛋白质的重要组分2.核酸和核蛋白质的成分3.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4.许多酶的组分5.许多维生素的组成

施用要领:深施。1、基肥深施2、种肥底施3、追肥深施

决定其对植物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介质反应、介质中伴随离子、介质通气状况

缺少:缺氮对叶片发育影响最大,叶片细小直立与茎的夹角小,叶色淡绿,严重时呈淡黄色,失绿的叶片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缺氮症状先从老叶开始。缺氮茎杆细长,很少有分蘖和分枝,花和果实稀少植株提前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缺氮作物根系最初比正常的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少,而后期根停止伸长,呈现褐色。

过多:氮素过多时容易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大量形成,使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

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互相遮荫,影响通风透光,作物茎杆较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延迟成熟增加空秕粒,叶菜类作物氮素过多,组织含水量高不易贮藏,苹果体内氮素过多,则枝叶徒长,不能充分进行花芽分化,且易发生病虫害,果实品质差,缺乏甜味,着色不良,熟期也晚。

合理分配依据:1.根据气候条件2.根据土壤肥力条件3.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4.根据肥料特性5.根据作物生育期的需肥特性

使用后可能引起的污染:1.氮素的挥发和反硝化作用对大气的污染2.氮素的淋湿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3.氮素引起农产品特别是食品中硝酸盐的富集

氨态氮肥:带负电,易被土壤吸附,易溶于水,土壤中移动性小,肥效慢,通过硝化作用可转化为硝酸盐,碱性环境中易挥发,高浓度对植物产生毒害,过量时对钙镁钾的吸收有抑制。

硝态氮肥:带负电,易被土壤吸附,易溶于水,土壤中移动性大、块,肥效快,通过反硝化作用可被还原为气体状态,吸湿性大,易燃易爆,过量时对作物本身无毒害作用,而且对钙镁钾吸收无抑制。

分配:铵态氮还原态,硝态氮氧化态;北方以分配硝态氮为宜,南方应分配铵态氮;硝态氮肥施在旱作,铵态氮肥施入水田;铵态氮肥可作基肥深施,硝态氮肥,宜作旱田追肥。烟草、水稻、马铃薯、甘薯喜铵态氮,甜菜,一般蔬菜喜硝态氮。

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吸收、同化、运输和贮存方面各有什么异同?

吸收: 铵态氮为被动扩散; 硝态氮为主动吸收同化: 铵态氮直接同化; 硝态氮先还原后同化运输: 铵态氮基本不进行长距离运输; 硝态氮在木质部运输贮存: 铵态氮不能累积,以酰胺形态贮存; 硝态氮可累积贮存

氮的去向:作物吸收残留土壤挥发地下水渗漏

分类:【铵态氮肥】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硝态氮肥】硝酸钠,硝酸铵【酰胺态氮肥】尿素【长效氮肥】尿素甲醛,异丁叉二脲,丁烯叉二脲,硫磺包膜尿素,塑料包膜肥料

1.碳酸氢铵:白色细粒结晶,含氮量17%左右;易挥发,挥发受温度影响大,其次受含水量影响;易溶于水,易潮解;较硫胺和氯化铵易被土壤吸附,不易淋失;可做基肥和追肥,要深施;适用各种土壤,于大多数植物。

2.硫酸铵: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含氮20.5%—21%;吸湿性小,不易结块;易被土壤吸附;可做基肥、种肥、追肥,最好做追肥和种肥,做种肥较其他肥类好,水田中应深施和追肥结合耘田,为防止无氧呼吸,还应结合排水晒田措施;另外还可最为硫素的来源。

3.氯化铵:白色晶体,含氮25%—26%,不易挥发;可做基肥和追肥,不能与种子接触;水田比旱田施用效果好,在水田中施用时比用硫胺好;不宜植物:烟草、甜菜、甘蔗、马铃薯、甘薯、葡萄、柑橘。

4.氨水: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含氮12%—17%;易挥发,易被土壤吸收,不易移动;可做基肥和追肥,施肥做到易不离土,二部离水(稀释覆土)。

5.液氨:常温气体,含氮82%;在质地细的含粘土和有机质多的湿润土壤比砂质干燥土壤中易吸附;在质地较粗的土壤易挥发;一般做基肥,应深施,必要时也可做追肥;使用时需注意安全,防止其高浓度蒸汽曝露。

6.硝酸钠:白色或微黄色晶体,含氮15%—16%,含钠26%;吸湿性强,易溶于水;易破坏土壤胶体,应配合使用有机肥和过磷酸钙;宜做追肥,施用时要少量多次;适宜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中使用,不适宜施于盐碱地和水田、水浇田;对喜钠植物:甜菜、芜菁甘蓝、胡萝卜、芹菜等施用效果更好;有助燃性,储存时注意防潮防火。

7.硝酸铵:白色结晶,含氮34%;吸湿性强,易结块;兼有硝态肥和氨态肥特性;宜做追

肥;在水田中施用要注意防止流失和反硝化,旱田施用效果较水田好,应该少量分次施用,且深施覆土;不能与新鲜有机物混合堆沤或混施,以免发生反硝化作用;能助燃,是强氧化剂,高温高压下易爆炸,应小心储存。

8.尿素:白色晶体,含氮46%,固态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粒状尿素吸湿性较低,易溶于水;吸附性依土壤决定,一般一般含腐殖质多的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中尿素吸附量大;尿素分解速度粘土大于砂土,有机质高的土壤大于有机质低的土壤,低温时旱田大于水田,高温时正好相反;可做基肥和追肥,应深施,最追肥时,效果比其他肥料好;

尿素宜作根外施肥的原因:①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②尿素溶液呈中性,电离度小,不易引起质壁分离;③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使叶面保持湿润状态,以利叶片吸收;④尿素进入细胞后很快参与同化作用,肥效快。

氮肥利用率提高措施:1.选择适当的作物和土壤肥料 2.尽量避免表层土壤中无机态氮的过量积累3.针对氮肥损失的主要机制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地膜覆盖、缓释型肥、以水带肥)生理酸性肥: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

第三章磷肥

含量分布:植物体内磷(P2O5)的含量一般为植株干重的0.2-1.1%,其中大部分以有机态磷形式存在,含量是生殖器官>营养器官,种子>叶片,叶>根系>茎杆,幼嫩部位>衰老部位。新芽、根尖等分生组织中,磷显著增高,表现出顶端优势。液泡是磷的储藏库,细胞质是磷的代谢库。

重要含磷化合物:核酸蛋白质磷脂植素一些生物活性物质(ATP,GTP、UTP、CTP、辅酶等

植物的吸收:作物通过根系和叶部吸收无机磷和有机磷。无机磷:主要吸收正磷酸盐,其次有偏磷酸盐H2PO4-最易被作物吸收。有机磷:己糖磷酸脂,蔗糖磷酸酯、核糖核酸。营养功效(作用):1.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2.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合物的合成与运转3.促进氮素代谢4.磷能促进脂肪代谢5.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施用要领:1.相对集中施用2.氮磷配合施用

影响磷素吸收的土壤因素:pH、通气、温度、水分、菌根、土壤质地、土壤离子种类

缺少:缺磷时,各种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根系不发达,成熟延迟、籽实细小、植株叶小、叶色暗绿或灰绿、缺乏光泽,主要是细胞发育不良致使叶绿素密度相对提高,同时,Fe的吸收间接地促进叶绿素合成,使叶色暗,严重缺磷时,在不少作物茎叶上明显地呈现紫红色的条纹或斑点(花青苷)甚至叶片枯死脱落,症状一般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

过多:磷素过剩,谷类无效分蘖,秕粒增加,叶肥厚而密,植株早衰。由于磷过多,而引起的病症,通常以缺Zn、Fe、Mg等的失绿症表现出来。

合理分配依据:1.根据植物特性;2.根据植物不同生育期3.根据土壤酸碱性

使用后可能引起的污染:1.随地表径流造成地下水的富营养化 2.可能给土壤带来重金属镉的污染3.放射性核素污染

天然磷矿石制造磷肥的方法:机械法(磷矿粉)酸制法(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热制法(钙镁磷肥、脱氟磷肥)

常用磷肥按其所含磷酸盐溶解度分类:难溶性磷肥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枸溶性)磷肥难溶性磷肥:磷矿粉、鸟粪磷矿粉和骨粉;大部分只溶于强酸,肥效迟缓,为迟效性磷肥。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氨化过磷酸钙;肥效快,为速效磷肥。

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钢渣磷肥、沉淀磷肥、偏磷酸钙;能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

1.磷矿粉:原生的或沉积变质的磷灰石,结晶完整,结构致密,直接施用效果相对较低,一般都小于30%,次生的磷灰石直接施用相对效果高,一半大于60%;宜作基肥,不宜作追肥和种肥,以撒施深施为好;磷矿粉与酸性肥料或生理酸性肥效混施,可提高当季肥效,磷矿粉具有较长的后效。

影响磷矿粉肥效的因素:结晶性质(还有细度)土壤条件(主要PH,其次有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粘土矿物类型,土壤熟化程度)作物特性

在盐基饱和度小和pH低,阳离子交换量大、粘土矿物类型(蒙脱石)、土壤熟化程度低的土壤上施用磷矿粉易于发挥肥效;另外,对于磷矿粉的吸收能力,油菜、萝卜、荞麦>豆科绿肥作物及豆科作物>玉米、马铃薯、芝麻>谷子、小麦、水稻等。

2.鸟粪磷矿粉和骨粉:鸟粪磷矿粉直接使用效果接近钙镁磷肥,施用方法与普通磷矿粉相似;骨粉肥效缓慢,宜作基肥,可先与有机肥发酵后施用,骨粉在夏季施用肥效比冬季快。

3.过磷酸钙:又称普钙;灰白色粉末,呈酸性反应,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腐蚀性;利用率较低,一般只有10-25%,

磷酸退化作用:当过磷酸钙吸湿后,除易结块外,其中的磷酸一钙还会与制造时生成的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这种作用叫磷酸退化作用。

磷的吸持作用:施用水溶性磷酸盐后,存在于液相中的磷酸或磷酸根离子会被土壤固相所吸持,产生吸持作用。包括吸附和吸收两个不同又难以截然区分的反应。

吸附是磷酸离子在固相表面;吸收是离子均匀地渗入固相内部。吸附又存在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作用力不同划分的)。与吸持相反的是解吸。

非专性吸附:由带正电荷的土壤胶粒通过静电引力产生的吸附。

专性吸附:它不仅由静电力引起,也包括化学力。

过磷酸钙的施用:过磷酸钙无论在何种土壤上都易发生磷的固定,移动性变小

合理施用的原则是:减少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土壤磷的吸附固定,增加作物根系的接触机会。

A集中施用: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均适当集中施用和深施。B、分层施用:为解决磷酸移动性小而根系扩展的矛盾,可分层施用2/3作基肥,1/3作面肥或种肥施入表层土C、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是提高肥效的重要措施,混合可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面D、作根外追肥

E、制重过磷酸钙成颗粒磷肥

4.重过磷酸钙:又称双料或三料过磷酸钙,吸湿性和腐蚀性较强,呈深灰色颗粒粉末状,不含Fe、Mn、Al等杂质,吸湿后不致有磷酸退化现象发生。施用方法与普钙相同,肥量可减少,对喜硫作物(豆科、十字花科、马铃薯)肥效不如等量普钙。

5.钙镁磷肥: 含磷量(P2O5 )14-18%,不溶与水,一般呈灰绿色或灰棕色,呈碱性反应,没有腐蚀性,物理性状良好,不吸湿,不结块。它是我国目前生产的主要磷肥品种之一。施用方法:肥效与土壤性质、作物种类、肥料细度、施用技术有关

A酸性土壤当季肥效高于过磷酸钙,石灰性土则低于普钙。B油菜、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效果与普钙相似或略高,而水稻、小麦、玉米,一般约为普钙的70-80%。C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但以基肥深施效果最好,钙镁磷肥还可与有机肥堆沤后施用。

喜磷植物: 豆科作物、豆科绿肥作物,糖用作物、纤维作物中的棉花,油料作物中的油菜,块根、块茎类作物以及瓜类,果树、桑树和茶树都需要较多的磷,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禾谷类作物不及上述作物敏感。大田作物,一般规律是:冬季绿肥作物(包括豆科以及萝卜等油菜)>一般旱地豆科作物>大麦、小麦>早稻>晚稻。

水田土壤在由干变湿的过程中,土壤有效磷增加,原因是:

①石灰性土壤CO2的积累,pH下降;

②酸性土壤pH上升,Fe、Al磷酸盐水解;

③有机离子与磷酸离子代换,磷的扩散增加;

④Eh下降,难溶性的FePO4.2H2O变为易溶性的。

磷肥的施用:

一:在水旱轮作中,磷肥分配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即将磷肥重点施入旱作上,而水稻大部分或全部利用其后效。

二:旱作轮作中,磷肥分配使用应根据作物的生理特性,吸磷能力及轮作制度而定。在有绿肥或豆类轮作中,磷肥应优先施用于豆类和豆科绿肥上,棉麦轮作中,重点施在棉花上,在轮作中作物具有对磷反应相似的营养特性时,磷肥应重点施用于越冬作物上,如在小麦、杂粮(玉米、谷子等)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用在小麦上,后茬玉米、谷子可利用其后效。磷肥的合理利用:

难溶性磷肥应该分配给轮作中对磷吸收强的作物如油菜、萝卜菜、荞麦以及苕子、胡枝、毛蔓豆等豆科作物;水溶性磷肥应该分配给对吸磷能力差而对磷敏感的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等;作物幼苗期是磷素营养的临界期,因而采用水溶性磷肥或某些枸溶性磷肥作种肥和早期追肥;在后期需磷多的作物,可用水溶性磷肥作根外追肥,作物生长盛期,对磷的需要量增多,但这时根系发达,吸磷能力增强,一般可利用作为基肥施用的难溶性磷肥或枸溶性磷肥;水溶性磷肥适于各种土壤,但在中性或碱性(石灰性)土壤上更为适宜,在酸性土壤中,以分配难溶性磷肥或枸溶性磷肥较为经济有效。

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

1 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 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当季利用率:施肥当季作物吸收的来自肥料的养分占施用养分的百分比。

累积利用率:是指一次性施肥后,连续种植各季植物总的吸肥量占施用养分的百分比。

第四章钾肥

含量分布:植物体中含量较高,一般超过钾。高产植物中,甚至超过氮。钾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如生长点、芽、幼叶等部位。缺钾植物中的含量:老叶小于新叶。同一细胞中:细胞质小于液泡。

植物的吸收:钾离子

营养功效(作用):1.促进酶的活化;2.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3.有利于植物正常呼吸,改善能量代谢;4.增强植物体内物质合成和转运;5.增强植物抗性

施用要领:深施、早施、相对集中施、与含其它养分的肥料配合施用

缺少:老叶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但叶中、叶脉处仍保持绿色。缺钾严重时,整个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有的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面叶肉组织凸起,叶脉下陷。

过多:1.浪费资源,而且造成氮的吸收受阻,抑制营养生长,影响产量,影响钙、镁、硼、的吸收,引起叶菜“腐心病”、苹果“苦痘病”等,2.造成土壤环境污染,及水体污染;3.削弱庄稼生产能力。

合理分配依据:1.根据作物种类2.根据同一作物不同品种3.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4.土壤含水量5.土壤粘粒含量

使用后可能引起的污染:水体,土壤污染,富营养化

钾的形态:可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钾肥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窑灰钾草木灰钾镁肥和钾钙肥生物钾肥

1.氯化钾:易溶于水,是速效性钾肥,纯净时吸湿性小;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

壤后,钾以离子形态存在。氯化钾中含有氯离子,对于忌氯作物以及盐碱地不宜施用。如必须施用时,应及早施入,以便利用灌溉水或雨水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作种肥。

2.硫酸钾:易溶于水,也是速效性钾肥,吸湿性较小;施用后,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生成硫酸钙,而在酸性土壤上生成硫酸。作基肥、种肥、追肥均可,由于钾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小,一般以基肥最为适宜;应注意施肥深度,并应集中条施或穴施,使肥料分布在作物根系密集的湿润土层中。

适用硫酸钾的作物:缺硫或硫含量不很丰富的土壤、需硫较多的作物、对氯敏感的作物、需优先保证品质的作物等。

3.草木灰:植物残体燃烧后所剩余的灰分统称为草木灰。草木灰中含有各种钾盐,以碳酸钾为主,其次是硫酸钾,氯化钾含量较少;草木灰中的钾90%都能溶于水,是速效性钾肥;可作基肥、种肥或追肥,其水溶液也可用于根外追肥;由于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故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也不应与人粪尿、圈肥等有机肥料混合,以免引起氮素的挥发损失;草木灰还可用作水稻秧田的盖肥,能起到供给养分,增加地温,减少青苔,防止烂秧以及疏松表土,便于起秧等多种作用;通常以集中施用为宜,采用条施或穴施均可;应优先施在忌氯喜钾的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甘薯)上;由耐盐植物所得到的草木灰不能用作肥料,以免把大量的盐分带回壤。

草木灰的成分和植物种类有关:

1. 草木灰中磷、钾、钙的含量比木灰要少。

2. 同一种植物,幼嫩组织的灰分中含磷、钾多,衰老组织的灰分则含钙、硅多。

4:窖灰钾肥:是水泥工业的副产品,主要成分硫酸钾、氯化钾;;褐色粉末,强碱性反应,吸湿性强;可做基肥和追肥,作基肥时施于酸性土壤,还可改良土壤酸性;由于肥料含硅,施于水稻效果较好:在旱田施用时应耕前撒施,也可穴施、沟施,要避免与种子、幼苗根系直接接触;另外还应早施,不能与铵态氮肥,水溶性磷肥或腐熟的有机肥料混用。

土壤供钾能力确定:田间盆栽化学、物理分析

施用(钾)肥时:1.施于喜钾植物2.施于缺钾土壤3.施于高产田

喜钾植物:豆科作物,含碳水化合物多的薯类作物和含糖较多的甜菜、甘蔗以及一些浆果等,经济作物中的棉花、麻类和烟草等,禾本科作物中以玉米对钾最为敏感,水稻、小麦对钾不太敏感。

土壤因素:壤质地粗的砂性土大多是缺钾土壤,施钾肥后效果十分明显;砂性土施钾时应控制用量,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以免钾的流失

第五章钙镁硫肥

Ga钙的含量分布:植物干物质含钙量为0.5—3%;一般豆科植物、甜菜、甘蓝、需钙较多,禾谷类作物马铃薯需钙少。地上部较根部多,茎叶较果实、籽粒多。

钙的营养作用:稳定细胞膜稳定细胞壁(裂果病)促进细胞伸长和根系伸长参与第二信使传递调节激素作用

分类:石灰是最主要的钙肥,包括生石灰、熟石灰、碳酸石灰三种;其他含钙的化肥如硝酸钙、氯化钙,多用根外追肥;多种磷肥、草木灰以及工业废渣也可以做钙肥施用。

石灰的改土作用:中和酸性、消除铝毒增加有效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病害

影响石灰用量的因素:作物种类土壤性质(粘土>沙土,旱田>水田)施肥方法(整个耕层,石灰量多;局部施用,石灰量少;多用作基肥,也可作追肥)

石灰施用量只需测定值的一半

钙缺乏:植株生长受阻,顶芽侧芽分生组织死亡,幼叶卷曲畸形,果实发育不良。番茄、辣椒、西瓜的脐腐病和顶腐病,蚕豆、花生败青空粒,苹果患苦痘病。

Mg镁的含量分布:植物体中含镁量约为干物质的0.05-0.7%;豆科作物的含镁量为禾本科作物的2-3倍,从植株的部位看,种子含镁较多,茎叶次之,而根系较少。作物生长初期,镁大多存在于叶片,到结实期则转到种子中。

镁的营养作用:镁是叶绿素的必需部分;是多种酶的活化剂;Mg参入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参入脂肪和类脂的合成;参入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缺镁:(宏观上)叶脉间失绿,(微观上)叶绿素含量下降,片层结构变形,基质数量减少。分类:硫酸镁、氯化镁、硝酸镁、氧化镁、钾镁废渣等,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

作物对镁的吸收量顺序为:块根、块茎作物>禾本科作物。施用钾、钙肥时,容易造成作物缺镁。氮肥的形态也会影响镁的肥效,引起缺镁严重程度顺序:(NH4)2SO4>CO(NH2)2>NH4NO3>Ca(NO3) 。在酸性土壤中,镁肥的效果大小为碳酸镁>硝酸镁>氯化镁>硫酸镁,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碳酸镁<硫酸镁的肥效。镁肥可用作基肥和追肥。

S硫的含量分布:作物含硫量为干重的0.1-0.5%平均0.25%左右,十字花科、百合科、豆科等作物需硫较多,而禾本科需硫较少。作物吸收硫是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SO42= ,叶部吸收大气中的SO2。

硫的营养作用:是蛋白质、酶的组成元素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部分提高产油率参与固氮过程

缺硫:作物体中硫的移动性很少,较难从老组织向幼嫩组织运转。缺硫时,作物生长受到严重阻碍,植株矮小瘦弱,叶片退绿或黄化,茎细、僵直,分蘖分枝少,与缺氮有点相似,但缺硫症状首先从幼叶出现。

施用:水稻常用的硫肥有石膏和硫磺,也可用其它硫酸盐肥料,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它们需硫较多,又是喜钙作物,特别在结荚期需要大量的钙,施用石膏有利于果壳的形成,增加饱果数,硫肥对豆科作物除促进细菌固氮,减少落花落果外,同时,还促进油脂的形成。施用石膏还能改良碱土,使作物增产。

Si硅的生理功能: 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蒸腾作用提高植物抗逆性与其他养分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微量元素

B硼的特殊性:1.不是酶的组成成分,不以酶的形式参与营养生理作用2.不能通过酶和其他有机化合物螯合而发生反应 3.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参与电子传递,没有氧化还原能力 4.在植物体内形成硼酸盐

土壤中硼的形态:矿物态硼、吸附态硼、有机态硼、水溶性硼

硼的营养作用:1.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参入糖代谢)2.参入半纤维素及有关细胞壁物质的合成。3.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3.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花的子房和柱头含硼量很高,缺硼时:油菜“花而不实”;大麦、小麦“穗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花生“有壳无仁”;菊花“扫帚病”4.调节酶的代谢和木质化作用5.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能力。

缺硼还影响根的生长,一些植物缺硼时块根内形成褐斑。

Zn锌的营养作用:1.某些酶的组分或活化剂(锌通过酶的作用对植物碳氮代谢产生相当广泛的影响)2.参入生长素的代谢(锌能促进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而色氨酸是生长素的前身)3.参入光合作用中CO2的水和作用4.促进蛋白质代谢5.促进生长器官发育和提高抗逆性(抗旱、抗热、抗冻等)。

土壤中锌的形态:矿物态,交换态、有机态、水溶态

Mo钼的营养作用:1.是硝酸还原酶的组分,钼的营养作用突出表现在氮素代谢方面2.参入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还可能参入氨基酸的合成与代谢3.促进植物体内有机含磷化合物的合成4.参入体内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促进繁育器官的速成。

土壤中钼的形态有:难溶态钼、交换(吸附)态钼、有机结合态钼、水溶态钼

Mn锰的营养作用:1.直接参入光合作用,参入水的光解和电子传递2.多种酶的活化剂,参与氮代谢、生长素代谢、氧化还原过程等3. 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土壤中锰有矿物态、交换态、易还原态和水溶态锰、有机态(pH>8时有)、活性锰或可给态锰

Fe铁的营养作用:1.叶绿素合成所必需,大部分铁存在于叶绿体中,蔬菜75%2.参入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3.参入植物呼吸作用4.铁与核酸,蛋白质代谢有关。

土壤中可给铁含量与全铁含量相比是很低的,可给性无机铁的形态有Fe3+、Fe(OH)2+、Fe(OH)2+和Fe2+等,这些阳离子为土壤胶体所吸附,而称为代换态铁

Cu铜的营养作用:1.参入体内氧化还原反应,铜是植物体内许多氧化酶的成分或是某些酶的活化剂2.构成铜蛋白并参入光合作用,叶绿体中含量较高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重要组分4.参入氮代谢,影响固氮作用5.促进花器官的发育。

土壤中铜的形态有:矿物态、交换态、水溶态、有机整合态

缺素外观形态判断:症状出现部位:Fe、Mn、B、Mo、Cu都首先在新生组织出现,而Zn 在老叶上出现。其次,看叶片大小和形状,缺Zn叶片窄小,簇生(小叶病),缺B叶片肥厚,叶片卷曲、皱缩、变脆,其它元素叶片大小和形状不变。再看失绿部位,缺Zn 、Fe、Mn都会产生叶脉间失绿黄化,但叶脉仍为绿色,缺Zn最初在下部老叶片上,沿主脉出现失绿条纹及黄绿相间成明显花叶,严重时褐色斑点,缺铁植株幼叶叶脉间失绿黄化,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或发白。

第七章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是指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氮、磷、钾主要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按其制造方法分类:化合复合肥料(一般属二元型复肥)、混合复合肥料(大都属于三元型复肥)、掺合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与单元肥料相比有以下优点:(1) 养分全面,种类多,含量高:(2) 物理性状好,便于施用:(3) 副成分少,对土壤无不良影响:(4)配比多样性,有利于针对性的选择和施用(5)降低成本,节约开支:

复合肥料的缺点:

1.化合复合肥料养分比例固定,不能满足各种土壤、作物对养分比例的不同需要。

2.难于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各种养分施在同一时期,同一深度。如氮适于追肥,磷适合于作种肥和基肥。

二元复合肥料:磷酸铵,硝酸磷肥,磷酸二氢钾,硝酸钾,聚磷酸铵(多磷酸铵),偏磷酸铵.

三元复合肥料:尿磷钾肥,铵磷钾肥

复合肥料的经济使用:

1.选择比例适合的复肥品种:北方一般应以NP复合肥料为主,南方一般以NPK复合为主。一般作物以选用氮磷复合肥或三元复合肥料为主,豆科作物以选用磷钾复肥为主。此外还要考虑作物品种用途和生育期等。

2.根据复合肥料中养分形态合理施用:铵态型复肥宜用于水稻田,多雨地区的丘陵坡地及砂性土壤上,减少氮素损失,含氯复肥注意忌氯作物和盐碱地,含构溶性磷为主的复肥施在酸性土壤上较好,复肥应作基肥,且宜深施。

3.按复肥中养分比例计算施用量:A.养分比例接近或相等的(如硝酸磷肥N:P为1:1)一般

按含氮量计算,若作物对另一养分要求较多时,则用单质肥料满足。B.养分比例相差悬殊的,则按肥料中养分比例较大的那一养分计算,如磷酸铵以P2O5 含量计算,若N不足时可用单质肥料调整。

肥料混合原则:1.混合后不产生不良的物理性状,要选择吸湿性小的肥料品种2. 混合时,肥料养分不受损失或无效化(考虑氨的挥发,硝酸盐的还原,水溶性磷的转化等)3. 应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工效。

复肥朝着高效化、液体化、多成分、多功能化发展。

第八章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指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肥料,主要指人蓄粪尿、农村堆沤肥、城市垃圾及绿肥杂肥等,又称农家肥料。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

有机肥料的优越性:1.来源广、潜力大2. 肥效长、养分全3.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4. 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5.能够提高无机肥的肥效,改善农产品品质6.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灾能力7. 生产成本低

第一种分类:粪尿类堆沤肥类饼肥类海肥类绿肥类草炭类杂肥类三废类

第二种分类:【热性肥料】纤维素含量高,疏松多孔,水分易蒸发,含水少,同时,粪中含有纤维细菌很多,能促进纤维素分解,在堆放过程中能产生高于50℃以上的高温,这一类肥料统称为热性肥料。如:马粪、羊粪、纯猪粪、蚕粪、禽粪、秸杆堆肥等。【冷性肥料】:也叫凉性肥料。凡是堆制过程中不能产生高温,温度低于50℃者,统称为冷性肥料。如:土粪、各种泥土粪、牛粪、人粪尿(或粪稀)等。{注:“热性”与“冷性”也是相对而言,纯猪粪为热性,如大量加土成为土粪,就是冷性肥料。}

人粪尿贮存原则:保存养分,消灭病菌。

家畜粪尿储存:垫圈法,冲圈法。

厩肥的积制:圈内积肥法,圈外积肥法(紧密堆积法、疏松堆积法、疏松紧密交替堆积法)厩肥的施用应考虑:土壤状况,作物种类,气候条件

第九章绿肥

凡是用做肥料的植物绿色体均称为绿肥。它对于改良土壤、固定氮素、营养植物具有重要作用。

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2,绿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性养分,从如让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3,能提供嘉多的新鲜有机物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4,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保持水土5,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固氮生物:原核细胞的微生物。一是细菌,二是蓝藻。

自生固氮:是靠独立生活的微生物固定分子态氮。

共生固氮:靠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的微生物与宿主建立共生关系固定分子态氮。

专性固氮:是微生物引起植物结瘤,并在瘤中进行固氮活动。

结合性固氮:是由不引起宿主植物结瘤的微生物进行的。

共生固氮体系必须具有:1.根瘤的形式和发育2.根瘤内根瘤菌发育成类菌体3.类菌体内固氮酶系统的形成4.根瘤含菌组织中,豆血红蛋白质的生成。

影响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因素:

一:接种根瘤菌:特别是新种地区尤为必要。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温度,光照和CO2浓度,PH,营养,土壤通气性和水分含量。菌肥是人们利用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性肥料。包括细菌肥料和抗生菌肥料。它是一种辅助性肥料。

根瘤菌有三个特性,即专一性、侵染力和有效性。

充足的钾肥供应会增加根瘤的固氮量: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从寄主植物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

第十章堆肥沤肥等

堆肥:利用植物、动物性有机废弃物在好气条件下经微生物腐解转化而成的有机肥料统称为堆肥

堆肥材料:不易分解物质,促进分解物质,吸收性较强的物质

堆肥腐熟过程:发热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后熟保肥阶段

堆肥的目的:加快养分释放、消灭病虫害、缩小有机物料的体积

影响堆肥的因素:水分,通气,温度,养分,PH值

堆肥方法:普通堆肥,高温堆肥

秸杆还田的作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固定和保存氮素养分,促进土壤中养分的转化

影响沤肥腐熟的因素:保持浅水层沤制,原料合理配合,定期翻堆

沤肥的积制方法:【草塘泥】1、预备稻草、河泥2、挖塘沤制备3、翻塘精制【凼肥】:1、常年凼(家凼)2、季节凼(田凼)【坑沤肥】

沼气发酵条件:严保嫌气,接种沼气细菌,适当配料

泥炭主要有三部分物质组成: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矿物质。

腐殖酸肥料的作用:1.改良土壤2.腐肥对化肥的增效作用3.刺激作物生长4.增强作物抗旱能力

影响垃圾堆肥施用的因素: 1.其它杂物的混入2.恶臭及病源微生物3.腐熟度C/N比大,施用时如不腐熟造成N饥饿4.有害成分

熏土作用(焦泥土):1.增加有效氮素2.增加有效磷钾3.改良土壤物理性状4.消灭杂草和病虫害

元素病

1.缺氮叶片黄绿而薄,株小;氮过剩叶色浓厚,呈墨绿,叶片大而厚,且有皱,有的叶还会出现小斑点。

苹果春季缺氮时叶子呈黄、红色,夏季缺氮时叶子自下而上发黄,缺氮苹果叶小、果小,缺氮重时造成早期落叶。

梨叶缺氮自下而上叶片变黄。黄瓜缺氮叶片黄化。

2.缺磷叶脉发红,与枝成锐角,叶柄叶片紫红色,缺磷叶下部黄中带红,叶暗绿生长差,缺磷时,梨叶变紫红色,甘蓝外叶紫红色,玉米果穗秃顶,油菜脱荚,棉花和果树落蕾、落花,甘薯及马铃薯薯块变小,耐贮性变差。磷过剩,谷类无效分蘖,秕粒增加,叶肥厚而密,植株早衰。

3缺钾时,禾谷类叶片下部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新叶也产生斑点,叶片柔软下披茎细弱,节间短,田间景观出现杂色散乱生长,结实率差,籽粒不饱满。大麦叶片黄化,严重时出现白斑。十字花科和豆科以及棉花等叶片首先脉间失绿,进而转黄,呈花斑叶,严重时叶缘焦枯向下弯曲。果树叶缘变黄,果实小,着色不良。烟草燃烧性差。

4.缺钙时,植物新梢顶端枯死,叶变尖变褐枯死,苗期缺钙新叶叶缘枯死,梨幼叶缺钙叶缘枯焦,果实顶腐;苹果缺钙出现“苦痘病”(钾过多抑制了钙吸收也会出现此病,但本质

是缺钙)、“水心病”;大白菜结球期缺钙发生“干烧心”,豌豆缺钙上部叶失绿,大葱缺钙新叶有白枯斑,辣椒缺钙顶端生长歪曲,甜椒果脐腐,茄果顶腐,中上部叶有黄斑及黑点,芹菜心叶干枯,莴苣心叶叶脉黑褐色。

5.缺镁时,植物叶呈肋骨状,自下部开始叶脉间失绿,变黄,缺镁外叶淡绿或红紫。柑橘老叶先显症状,花菜缺镁下位叶失绿。

6.缺硫植株上叶色淡,发黄。

7.缺硼果皮白板和下陷黑斑,果实的果皮和中柱有褐胶物,梨果褐色凹斑,苹果“缩果症”(干班症),分为锈斑型,木栓型,葡萄缺硼花萼上包雄蕊不开,果穗稀落或果不育,缺硼花径中空受损,硼过多时白菜外缘变白。

8.柑橘缺锌叶间黄,叶窄小而直立,新梢叶小而窄,缺锌枝下部另发新枝,节间短,叶小。苹果缺锌时发生“小叶病“,出现“光腿现象”,严重时枯梢。茄子缺锌上端叶挺起畸形。

9.缺钼叶片有圆形黄斑,叶缘焦,边下垂,白菜缺钼叶细长破碎呈鞭状。

10.缺锰时,叶子黄绿,间有黄斑,有的叶黄,但叶脉仍绿;缺锰葡萄夹生绿果,甘蓝缺锰内叶变黄;锰过多时,叶缘出现褐色凹斑,叶片有褐色下陷斑,下部叶脉变褐,树皮、枝条呈粗皮状。

11.缺铁叶鲜黄具绿色脉网,缺铁严重时,柑橘、梨叶变黄白色,芹菜缺铁新叶变黄。

12.豌豆缺铜叶色淡,叶上卷呈杯状,黄瓜果实顶端尖细。

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氮肥的损失途径有哪些?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1 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

2 措施(1)硝态氮肥防止淋失(2)铵态氮肥深施覆土(3)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4)缓控释肥料(5)合理施肥量

肥料利用率变化规律:

1.土壤肥力越高,肥料利用率越低;

2.施肥量越大,肥料利用率越低;

3.灌溉条件越差,肥料利用率越低;

4.追肥高于基肥;

5.深施高于表施;

6.有机无机配合高于单施;

7.腐熟高于半腐熟;

8.粘土高于沙土;

土壤肥料:N P2O5 K2O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与肥料》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扩散:由于根系不断向根际吸收养分,因而造成根际养分低于土体养分浓度,从而形成分浓度差,在浓度差的推动下,养分就从土体向根际迁移。 2.养分质流: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造成根际的水势低于土体的水势,在水势差的推动下,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就随水分的运动而迁移到根表。 3.养分的主动吸收: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吸收。 4.养分的被动吸收:指不需要消耗植物代谢能的吸收方式,依电化学势梯度吸收,一般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 5.离子颉抗作用:指一种离子的存在会抑制根系对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 6.养分共质体运输:共质体是由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连接起来的一个连续体系,养分通过此体系的运输称养分共质体运输。 7.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8.氨化作用:指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形成氨(或铵离子)的过程。 9.硝酸还原作用:硝态氮被植物吸收后,不能直接与酮酸结合,必须经过还原过程,使硝态氮转变为氨态氮,才能与酮酸结合形成氨基酸、蛋白质。 10.反硝化作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被硝化细菌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 11. 磷的固定作用:过磷酸钙异成分溶解过程产生的磷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在向周围扩散时,能溶解土壤中的铁、铝、锰或钙、镁等,当这些阳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产生相应的磷酸盐沉淀。 二、填空题 1.肥料是具有功能的物质。(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是指对植物具有、和的元素。(不可缺少性;不能代替性;作用的直接性) 3.肥料三要素是指、和。(N;P;K) 4.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一般是指。(养分缺乏、过多或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时期;幼苗期) 5.确定施肥量的方法有定性的、和。(定性的丰缺指标法;目

植物营养与施肥》试题库[1]

《植物营养与施肥》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24分) 1.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 2.土壤的有效养分、截获、实际有效养分、潜在有效养分 3.保肥性、养分的供应强度、养分的缓冲容量、养分的供应容量 4.代换力、当量性、代换量、可逆性 5.植物营养临界期、有机态氮的矿化、最大肥效期、硝化作用 6.复合肥料、秸秆还田、腐植酸类、菌肥 7.因子综合作用律、正交互作用、养分平衡法、堆肥 8.生物固定、化学固定、肥料、质流 二、简答题(56分) 1.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是什么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是什么植物根系如何吸收无机养分影响叶面喷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养分测定时必须遵循什么原则影响养分有效性的土壤条件有哪些土壤胶体的基本性能有哪些肥料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3.基肥的施用方法及各自的特点、追肥的施用方法: 4.植物缺氮有何症状植物缺磷有何症状植物缺钾有何症状植物缺锰有何症状5.土壤氮素的转化包括哪些方面氮肥按所含氮素的形态大致可分为哪几类氮肥深施有何优点氮肥深施的方法有哪些 6.磷素的营养功能有哪些植物缺磷的症状是什么土壤中磷的转化包括哪些内容磷肥的制造方法是什么和有哪些类型如何改进磷肥的施肥方法 7.钾的生理功能是什么钾素营养失调的症状是什么土壤中钾的转化包括哪些

内容钙素营养失调的症状是什么 8.镁素营养失调的症状是什么硫素营养失调的症状是什么硼素营养失调的症状是什么影响土壤有效硼的因素有哪些 9.锌素营养失调的症状是什么影响土壤锌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缺铁的症状是什么影响铁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10.复合肥料有何优、缺点复合肥料的国内外发展是什么肥料混合的原则是什么哪些肥料不可混合 11.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是什么有机肥料的缺点是什么种植绿肥有何意义绿肥作物的种植方式有哪几种 12.适于华北地区种植的绿肥主要有哪几种如何合理利用绿肥影响堆肥腐熟的因子有哪些秸秆还田有何作用 13.腐植酸类的作用有哪些菌肥有哪些作用施肥的基本理论是什么肥料的合理分配原则是什么

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复习题

植物诊断施肥与营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根外营养:植物叶片(包括一部分茎)吸收养料并营养本身的现象。意义:只能作为根系营养的一种补充,而不能代替。 2根外追肥:对于微量营养元素的叶面施肥是一个很重要微量元素施肥方式。 3植物营养期;植物通过根系由土壤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4植物营养阶段性:生长初期吸收的数量和强度都较低,随着生长期的推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到成熟阶段又趋于减少。 5植物营养的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的不平衡,对于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明显不良的那段时间。(P的营养临界期在幼苗期,N在幼苗阶段,比P稍晚)6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因素:1光照2温度3水分4通气5土壤溶液的ph 6养分浓度7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注:在酸性反应

中植物吸收的阴离子多余阳离子;而在碱性反应中又恰恰相反) 7同等重要率:必要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8不可替代率: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他元素代替。 9最小养分率:是土壤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时,其他养分含量虽然较多,植物仍然不能良好的生长,而且植物的生物量在一定限度内随这个元素的增减而相对变化。 10吸收:营养物质由介质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即养分离子向根部运动的迁移过程和养分离子由根部进入植物体内的吸收过程。 11截获:根系在土壤里伸展的过程吸收直接接触到的养分。 12 质留:因植物蒸腾作用引起的土壤养分随土壤水分流动的运动速度较快但是要求水分和离子浓度够大。 13植物营养最大效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时期,植物对养分的要求,不论是在绝对的数量上,还是吸收速率上,都是最高的,此时施肥所起的作用最大增效率显

植物营养与肥料复习题

《土壤肥料学》肥料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植物营养学 2、养分归还学说 3、最小养分律 4、限制因子律 5、报酬递减律 6、同等重要律 7、不可代替律 8、截获 9、质流10、扩散11、自由空间12、长距离运输13、短距离运输14、根外营养15、拮抗作用16、协助作用17维茨效应18、植物营养期19、植物营养临界期20、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1、生理酸性肥料22、生理碱性肥料23、弱酸溶性磷肥24、难溶性磷肥25、复混肥料26、掺和肥料27、磷的退化作用28、有机肥料29、热性肥料30、冷性肥料31、堆肥32、厩肥33、沤肥34、绿肥 二、简述题 1、试将你知道的氮素化肥按其形态进行分类。 2、试将你知道的磷素化肥按其溶解性进行分类。 3、试述植物叶部营养的特性。 4、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哪几种?各写出相应的一种肥料名称。 5、试述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6、简述硝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7、养分的主动吸收可以说明哪三个方面的问题? 8、简述判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 9、复合肥料的优缺点? 10、磷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何好处? 11、为什么提倡磷肥早施其原因是什么? 12、作物缺钾的症状如何? 13、简述微量元素肥料的有效施用方法。 14、简述秸秆直接还田时的注意事项。 15、磷肥高效施用的原则及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技术途径。 16、植物营养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7、复合肥料的发展方向趋势。 三、综合题 1、从化肥和有机肥料的特点方面谈谈两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2、化学肥料混合的原则。 3、试述铵态氮与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4、试述氮磷肥配合施用的理论基础。 5、将你知道的有机肥料的种类、性质举例说明之。 6、试述土壤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的途径。 7、试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8、论述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 9、论述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0、你所在的地区在积制、贮存人畜粪尿方面有何经验?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如何改进?

植物营养与肥料本科

西昌学院成人本科《植物营养与肥料》辅导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2. 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阴离子过剩, 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壤酸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3. 化学诊断:分析植物、土壤的元素含量,与预先拟订的含量标准比较,或就正常与异常标本进行直接的比较而作 出丰缺判断。 4. 分期效应:指某一个生育阶段中,水稻所吸收的单位重量养分(如氮、磷、钾)所能增加的稻谷产量,以PE(partial effeciency)表示。 5.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肥料中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溶性的磷酸一钙转变为难 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从而降低过磷酸钙有效成分的含量。 6、下列哪种元素不属于高等植物所必需的17种营养元素。(钴) 7、番茄缺钾会得(筋腐果)。 8、下面哪种病症不是由于缺钙造成的。(苹果缩果病) 9、通过测定与呼吸有关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作为钾营养状况的诊断指标。 10、(叶柄(叶鞘) )常成为组织速测的十分适合的样本。 11、植物缺硼会造成下列何种病症。(油菜的“花而不实”) 12、蚕豆缺(铜)时,花的颜色由深红褐色变为白色 13、镍是(脲酶)的金属辅基。 14、苹果锰营养过剩时会造成(粗皮病)。 1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水稻植株氮水平的穗肥诊断。(测定NH4—N含量) 16、(氮、磷、钾)素有“肥料三要素”之称。 17、水稻缺钾因其症状发生时期、斑点形式以及易发土壤条件都有些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褐斑型、胡麻 斑型、赤枯型)。 18、植株缺锌会造成下列哪些病症:(玉米白苗病、小叶病)。 19、营养诊断的一般方法有(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酶学诊断)。 20、小麦在缺乏下列哪几种元素时会出现“不稔症”。(硼、铜) 21、植物缺氮的主要外部症状是什么?答:植物缺氮有以下的外部症状:(1)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下部叶 片首先褪绿黄化,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失绿均一。(2)禾本科作物表现为分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作物则表现为分枝少。后期若继续缺氮,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穗短小,穗粒数少,籽粒不饱满,并易出现早衰而导致产量下降。(3)花少,果稀,生育期缩短,产量低,品质差。 22、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哪些?缺钾的植株为什么会出现褐色坏死组织?答:作物缺钾的一般症状有:植株生 长缓慢、矮化;植株下部老叶上出现失绿,然后变褐,焦枯;有些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叶肉突起,叶脉下陷;根系生长不良,色泽黄褐;种子、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早衰。 植株出现褐色坏死组织是因为植株供钾不足会使植物组织中原有的蛋白质分解,导致胺中毒,即在局部组织中出现大量异常的含氮化合物,如腐胺、鲱精胺。 23、硅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哪些促进作用?答:(1)硅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2)提高根系活力, 减轻土壤中有害物的危害;(3)使土壤有效磷增加,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4)增加防御病虫害的能力。 24、叶菜类蔬菜营养吸收特点?答:(1)在氮、磷、钾养分吸收中,主要以氮、钾为主,两者比例约为1:1。与 果菜类相比,氮的需要量明显增加。(2)叶菜类蔬菜多数属浅根型作物,根系入土较浅,抗旱、抗涝能力都比较低。(3)叶菜养分吸收速度的高峰是在生育的前期,结球叶菜吸收高峰是在结球初期,生育后期的养分吸收量与果菜相比,相对要少些。因此,叶菜类蔬菜前期的营养非常重要,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 25、缺锌、缺锰、缺铁和缺镁的主要症状都是叶脉间失绿,如何来辨识?答:辨别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有三个着 眼点,就是叶片大小、失绿的部位相反差强弱,分析如下:(1)叶片大小和形状:缺锌的叶片小而窄,在枝条的顶端向上直立呈簇生状。缺乏其他微量元素时,叶片大小正常,没有小叶出现。(2)失绿的部位:缺锌、缺锰和缺镁的叶片,只有叶脉间失绿,叶脉本身和叶脉附近部位仍然保持绿色。而缺铁叶片,只有叶脉本身保持绿色,叶脉间和叶脉附近全部失绿,因而叶脉形成了细的网状。严重缺铁时,较细的侧脉也会失绿。缺镁的叶片,有时在叶尖和叶基部仍然保持绿色,这是与缺乏微量元素显著不同的。(3)反差:缺锌、缺镁时,失绿部分呈浅绿、黄绿以至于灰绿,中脉或叶脉附近仍保持原有的绿色。绿色部分与失绿部分相比较时,颜色深浅相差很大,这种情况叫作反差很强。缺铁时叶片几乎成灰白色,反差更强。而缺锰时反差很小,是深绿或浅绿色的差异,有时要迎着阳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与缺乏其他元素显著不同。

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

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 一、名词解释 1.营养诊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调查观察来判断作物的营养状况是处于缺乏、适当或过剩,为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以达到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目的。 2.营养诊断方法: 9.幼苗法(幼苗诊断):利用植株幼苗敏感期或敏感植物来反应土壤 的营养状况。 10.田间肥效实验法:在田间采取不同的施肥处理,观察长势、长相、 成熟期测产,比较土壤养分供应情况。 化学分析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或测速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判断。 3.形态诊断:通过外形观察或生物测定了解某种养分丰缺与否的一种手段 4.缺素症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因缺乏某种营养素而导致的一些生长异常的症状。 5.根系氧化力: 6.根系活力: 7.营养最大效率期: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作物对某种养分的需要量和吸收量都是最多的,这时期也是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8.潜伏缺素期:生产上,植株外部形态尚未表现缺素症状,而植株内

的某种养分浓度少到足以抑制生长并引起减产的阶段。 二、知识点 1.基本施肥原则和规律 原则:1、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约10%;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约10%左右;3、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等量肥料投入可增产10%左右;4、有利于农产品质量提高,正常发育、成熟完全。 ●最小养分律,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受最小因子的供给水平限制,产量常因该因 子的供给水平的增减而出现浮动。 ●限制因子律,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影响作物生长的因子很多,不仅限于养分, 把养分条件扩大为整个生态因子(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养分和机械支持),作物和产量决定于这些因子,并要求它们之间有良好的配合。假如其中某一元素和其它元素的配合失去平衡,就会影响甚至完全阻碍作物生长,并最终必然会表现在产量上。 ●最适因子律,植物本身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当各项条件处于最适状态时 植物产量才能达到最高水平。 ●报酬递减律,作物的经济回报不是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无限增加,到一定程度 后,出现回报率愈来愈少。在生产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施肥量和回报的关系。 环境对植物营养的影响看作是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影响肥效的因素有五个方面,即作物本身的营养特性、土壤性质、气候条件、肥料性质和农业措施。 2.植物营养诊断的几种方法有那些?了解不同诊断方法的优缺点 ●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酶学诊断 1.形态诊断 优点:形态诊断不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主要凭目视判断,所以经验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缺点:当植物缺乏某种元素而不表现该元素的典型症状或者与另一种元素有着共同的特征时就容易误诊。因此形态诊断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其他检验方法。尽管如此,这种方法在实践中仍有其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某些具有特异性症状的缺乏症。 2.化学诊断 优点:一般说,植株分析结果最能直接反映果树营养状况,所以是判断营养丰缺最可靠的依据。 缺点:但因为作物营养缺乏除土壤元素含量不足外,还因为植株本身根系的吸收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有时会出现土壤养分含量与植物生长状况不一致现象。所以总的说来与植物营养状况的相关就不如植株分析结果的高。但是土壤分析在诊断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在缺乏症诊断中,由于缺乏症通常不是所有植株都普遍均匀地发生。所以需要按症状有无及轻重分别采取根际土壤。对于果树等深根作物,不仅需要采取耕层土壤,而且还应根据根系伸展情况采集中、下层的土样。 3.施肥诊断 优点:此法在果树微量元素缺乏的诊断上应用较多,有见效快、用肥少、经济省事等特点,且避免了供试液与土壤接触,对易被土壤吸附固定的元素尤为适用。 缺点:①根外施肥法:叶面吸收养分穿透率低, 吸收数量少; 叶面施肥易从叶面滴落, 喷施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 二、回答题 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成分 一、回答题 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依据是什么? 2、目前发现的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 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 4、什么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 5、什么是有益元素和有毒元素?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一、概念 1、自由空间 2、生物膜 3、截获 4、质流 5、扩散 6、主动吸收 7、被动吸收 8、根外营养 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2、养分的再分配和再利用13、养分协助作用14、养分拮抗作用 二、填空题 1、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有()、()。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途径是()→()→()→()。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的部位是(),吸收养分最多的部位是()。 4、根系可吸收利用的养分形态有()、()和()。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和(),其中()是长距离内补充养分的主要方式,其动力是();()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的主要方式,其动力是()。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的方式有()和()。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的机理有()、()和()。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和()。 9、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和()。 三、回答问题 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 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3、根系吸收养分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的途径有哪些?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6、根系吸收的养分有哪些去向? 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的一种补充? 8、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的意义? 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和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 一、概念 1、植物营养性状 2、基因 3、基因型 4、表现型 5、基因型差异 6、植物养分效率 7、肥料农艺效率 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 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 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 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 17、作物营养临界期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和耐性植物27、遗传力28、根系活力

植物营养与施肥复习题

《植物营养与施肥》复习题A 一、填空题 1、常见的施肥方法包括:撒施、条施、、等;给果树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常用的方法有、等。 2、植株营养诊断时,取样部位主要选择、的部位。 3、不同矿质养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差异很大,导致其再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钙是典型的元素(难移动或易移动),再利用程度较(高或低)。 4、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必要性、、。 5、土壤中养分迁移的方式主要有截获、、扩散。 二、选择题 1、植物通过叶片(包括一部分茎)吸收养料并营养其本身,其吸收养分的路径是()。 A.表皮细泡 B.细胞间隙 C.气孔 D.叶毛 2、忌氯作物忌施的肥料是()。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酸铵 D.硝酸铵 3、禾谷类作物后期喷磷能促进作物的()。 A.贪青 B.晚熟 C.干叶 D.早熟 4、外部溶液中一定浓度的Ca2+、Mg2+、Al3+等二价及三价离子,特别是什么离子能促进K+、Rb+及Br-的吸收?() A.Ca2+ B. Al3+ C. Mg2+ D.K+ 5、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多在植物生长的什么时期?() A.最旺盛 B.苗期 C.晚期 D.收获期 6、决定作物产量的是什么最小的养分?() A.大量 B.绝对含量 C.中量 D.相对含量 7、从一定土地上所得的报酬随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投入的什么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是逐渐降低的?() A.总量 B.大量 C.单位 D.微量 8、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形态除铵态氮之外还有什么?() A.酰胺态氮 B.硝态氮 C.固态氮 D.液态氮 9、磷能提高体内什么的含量使细胞原生质的冰点降低?() A.蛋白质 B.淀粉 C.可溶性糖 D.脂肪 10、无光照时,什么元素返回表皮细胞,气孔关闭?()

植物营养与肥料绪论

植物营养与肥料绪论 第一节植物营养与肥料的基本任务 植物与人类、动物的关系 <是支柱> 肥料与植物生产 饲料与动物生产 食物与人类生存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体与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过程,即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的科学。 肥料学:研究肥料性能及其积制、施用等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包括研究肥料对作物营养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各种肥 料的成分、性质和用法,积肥、造肥、保肥、种植绿 肥以及施肥的原则、施肥制度、各种作物的施肥方法 等。 植物营养是肥料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施肥的直接目的。 一、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肥料(fertilizer):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 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 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 肥料包括无机肥料(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 作为粮食的”粮食”肥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掌握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植物营养的基本规律,进行合理施肥,在作物增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发展中国家施肥可提高粮食作物单产55%—57%,总产30%—31%(FAO.1989)。全国化肥试验网的大量试验结果也表明,我国1986—1990年粮食总产中有35%左右是施用化肥的结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1986)。世界范围的经验证明,施肥,尤其是使用化肥,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增产措施(金继运等,1995)。中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和过多的人口压力这一事实决定了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特殊性和艰巨性。一方面,中国必须在有限的耕地上不断增加投入,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又必须保护耕地资源,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本章复习题: 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和的规律,以及植物与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具有、和 等作用。 3. 李比希创立的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 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在实践上,促进了和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今后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 5. 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该。 6.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和。 本章复习题: 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 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 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和。 5.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于水稻、对于甜菜、对于豆科作物、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本章复习题一: 1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和。 2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率也就。 3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由于其在土壤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则相反。 4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较强,亦即根系的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 5根系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 6根际是指由于受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有显著不同的。厚度通常只有。 7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a.大于; b.等于; c.小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

8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a.大于; b.等于; c.小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a.氧化物质; b.还原物质) 的毒害。 本章复习题二: 1. 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 和 等三个阶段。 2.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和等三种途 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3. 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 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代谢能量选择性 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 4. 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和。 5. 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和。 本章复习题三: 1.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包括、、 、、和等。 2. 介质中的离子间存在着作用和作用,从而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3. 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和。 4. 植物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有和。 5. 影响叶部营养的因素有、、 、和等。 6. 叶面肥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和 等三类。 7. 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施肥方法一般分为、 和等三种。 本章复习题: 1. 氮素是植物体中、、、等的 组成成分。 2.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形态的和

植物营养及施肥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营养与施肥(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 课程编号:312581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课 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名称: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指导(自编) 实验学时:81 学分:4.5 面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D)、农学(A)、植保(B)、园艺(C) 实验室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实验独立设课。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是由原来的“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壤农化分析”三门课程的实验课优化组合而成,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两大部分。并介绍作物施肥的基本原理与原则、测土施肥法、肥料效应函数法、作物营养诊断施肥法,以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作物的施肥技术。 土壤分析容有: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制备;土壤水分和土壤颗粒的测定;土壤比重、容重的测定及孔隙度的计算;土壤剖面性状观察;土壤有机质测定;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土壤有效锌、铜的测定;土壤交换性钙、镁的测定;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土壤和植物营养与植物生长关系分析等。 植物分析容有:植物全氮、全磷、全钾的测定;植物全钙、镁的测定;植物锌、铜的测定等。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掌握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本课程同时作为农学、植保、园艺专业的基础课程,容包括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肥料的基本知识两大部分。实验教学主要学习植物营养学研究主要的方法、原理,影响农产品品质的硝酸盐测定方法,了解植物营养化学诊断方法。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课学习,掌握土壤和植物中各种营养元素分析的原理、方法,掌握土壤、植物营养分析的实验操作技能;并能够应用土壤学知识和植物营养学知识对分析结果加以应用,对土壤肥力、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科学合理土壤改良和施肥方案。 三、考核方式: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8031)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土是万物之母,土壤是地球上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基础。肥是土壤之质,是土壤 最本质的特性和基本属性,是保证土嚷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土壤和肥料都是重要的自 然资源和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灵赖以维持生命 活动的能量来源,更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物质 组成、转化、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植物生长关系的科学,肥料学是研究植物营 养原理、肥料的性质与合理使用,以及配方施肥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土壤肥料学是农 学、园艺、茶学、植物保护、土地资源管理、林学、城镇经济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 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土壤的性质,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和肥料的性质,在合理开发和 利用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潜在功能的基础上合理施肥,既保证各类怍物的优质、高 产,又保持与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功能退化,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土壤的形成、组成、理化性质,及其对植物供应和协调养分条件与环境条 件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中、南部主要土壤的性质,以及常用肥料的成分、性质、在土 壤中的转化特点与施用技术、植物营养原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化学肥料,以及有 机肥料和复合肥料的性质与合理使用、配方施肥的原理和方法,为合理开发、管理土壤 资源,恰当安排作物布局,因土种植、因土施肥,为学习者,从事自己的专业奠定土肥 方面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土壤肥料学”涉及到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农学、植物学、环境科 学和生态学等多门类学科。因此,土壤肥料学的前续课程主要有化学、物理学、植物学、 植物生理生化、气象学和地质学等,后续课程有栽培学、耕作学、生态学、花卉学、园 林树木学、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法学、育种学、昆虫学等。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种植类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

中国自然科学期刊影响因子

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 作者:ikisisy 日期:2009-6-9 10:46:00 序号排名代码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 1 E139 地质科学1771 2 E309 岩石学报4079 3 E153 地球物理学报3565 4 X031 中国公路学报1564 5 V013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405 6 N033 光学精密工程1487 7 E130 地理科学2234 8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830 9 E357 地学前缘3023 10 L031 石油勘探与开发2707 11 E106 矿床地质1361 12 E305 地理学报3621 13 E010 地质学报1876 14 E654 中国地质1156 15 L00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874 16 R040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9060 17 X672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861 18 C106 CHINESE PHYSICS 3547

19 R039 电网技术4632 20 E308 地球物理学进展1626 21 A108 中国科学D 3288 22 Z014 生态学报8368 23 E124 中国沙漠2592 24 E126 石油实验地质1418 25 Z012 自然资源学报2177 26 H012 土壤学报3315 27 E601 古地理学报636 28 E301 第四纪研究2224 29 E009 地质论评1981 30 S019 电力系统自动化5746 31 G121 中国药理学通报3205 32 E001 气象学报2138 33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990 34 E024 地球化学1694 35 E142 地球科学2200 36 S011 软件学报3450 37 F009 植物生态学报3364 38 H89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71 39 E109 大气科学2175 40 E358 高校地质学报894 41 E310 地理研究1788

植物营养报告

植物营养与施肥 实习报告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 学号: 年级: 任课教师:何俊瑜 2013年 7月 14日

一.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植物营养与施肥》实习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实习,我们掌握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状的特点及当地施肥状况和改善措施,了解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和科学施肥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植物缺素症状的能力。通过亲自播种浇水,种植生菜并配置各种营养液等方式了解植物主要缺乏症状,结合书本与实践对植物进行诊断,提高了我们对植物缺失症的认识与了解,培养了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我们对植物营养与施肥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熟悉常见作物的普遍缺素症,并分析其缺素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掌握作物营养失调的诊断流程和基本方法,增强感性认识,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学过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与实践更好的融会贯通。 二.实习安排: 1. 实习时间: 2013年7月6日和2013年7月11日 2.实习地点: 贵州大学南校区松林坡、新二教实验室 3.实习人员: 三.实习的主要内容: 1. 生菜的育苗: ①翻土 三个班分别选出几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选择学校松林坡作为生菜种植地,并将土翻好、起好垄,形成较标准的垄块。②播种 将事先准备好的生菜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我们使用的生菜品种是意大利全年耐抽苔生菜。其特征是高产、优质、抗高温、耐多雨、耐抽苔。适宜栽培的温度是10-28摄氏度。生菜是喜光植物,播完之后我们没有覆盖任何的其它东西。 ③中期管理 由于播种时的气温过高,土壤中水分含量极少,土中的生菜种子很难发芽,因此第三天就需要浇水。气温过高,生菜的生长就缓慢,因此需要每隔一两天浇一次水。 2. 营养液的配置: 母液配制的目的:减轻后面的麻烦,但是其浓度不能太大,否则母液会发生变化。 注:在母液配制中有的化学成分会和其它化学成分发生反应,所以钙盐需要单独配制,最后再加入。

2021自学考试《植物营养与施肥》高分模拟题

2021自学考试《植物营养与施肥》高分模拟题 【四】 【导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自学考试《植物营养与施肥》章节习题:第3章 第三章磷肥 含量分布:植物体内磷(P2O5)的含量一般为植株干重的0.2-1.1%,其中大部分以有机态磷形式存在,含量是生殖器官>营养器官,种子>叶片,叶>根系>茎杆,幼嫩部位>衰老部位。新芽、根尖等分生组织中,磷显著增高,表现出顶端优势。液泡是磷的储藏库,细胞质是磷的代谢库。 重要含磷化合物:核酸、蛋白质、磷脂、植素、一些生物活性物质(ATP,GTP、UTP、CTP、辅酶等。 植物的吸收:作物通过根系和叶部吸收无机磷和有机磷。 无机磷:主要吸收正磷酸盐,其次有偏磷酸盐,H2PO4-最易被作物吸收。 有机磷:己糖磷酸脂,蔗糖磷酸酯、核糖核酸。

营养功效:1.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2.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合物的合成与运转;3.促进氮素代谢;4.磷能促进脂肪代谢;5.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施用要领:1.相对集中施用;2.氮磷配合施用。 影响磷素吸收的土壤因素:pH、通气、温度、水分、菌根、土壤质地、土壤离子种类。 缺少:缺磷时,各种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根系不发达,成熟延迟、籽实细小、植株叶小、叶色暗绿或灰绿、缺乏光泽,主要是细胞发育不良致使叶绿素密度相对提高,同时,Fe的吸收间接地促进叶绿素合成,使叶色暗,严重缺磷时,在不少作物茎叶上明显地呈现紫红色的条纹或斑点(花青苷)甚至叶片枯死脱落,症状一般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 过多:磷素过剩,谷类无效分蘖,秕粒增加,叶肥厚而密,植株早衰。由于磷过多,而引起的病症,通常以缺Zn、Fe、Mg等的失绿症表现出来。 合理分配依据:1.根据植物特性;2.根据植物不同生育期;3.根据土壤酸碱性。

任务三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

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 一、选择题(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 1.对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只构成植物体的结构物质 B.在植物新代中起催化作用 C.参与植物体物质的转化与运输 D.构成植物体的结构物质、贮藏物质和生活物质 2.对钾的生理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B.植物体许多酶的组成成分 C.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 D.增强作物的抗旱性、抗高温、抗病性、抗倒伏、抗早衰等能力 3. 对磷的生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磷是核酸、核蛋白、磷脂、酶等的成分 B.在糖代、氮素代和脂肪代中有重要作用 C.磷能提高植物抗寒、抗旱等抗逆性 D.能促进叶绿素合成,促进光合作用 4. 下列植物营养临界期说法错误的是()。 A.小麦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 B.油菜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五叶期 C.水稻氮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和幼穗分化 D.棉花氮素营养临界期在现蕾初期 5.下列关于玉米氮素营养临界期的判断准确的是()。 A.幼穗分化期 B.分蘖期 C.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 D.拔节期和分蘖期 6.下列关于棉花的磷素营养临界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二叶期 B.二叶期和三叶期 C.三叶期 D.三叶期和四叶期 7.玉米氮肥的营养最大效率期是( )。 A.喇叭口期至抽雄初期 B.喇叭口时期 C.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 D.抽雄期 8. (2015年高考题)小麦磷素营养临界期在( )。 A.灌浆期 B.扬花期 C.抽穗期 D.三叶期 9.植物在( )时期,对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及相对吸收速率都是最高的。 A.苗期 B.营养最大效率期 C.营养临界期 D.生殖生长期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李比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 (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答: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养分归还学说 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3)最小养分律 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考虑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和局限性: 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 认识不足;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 第二章植物营养原理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 从必要性、专一性、直接性三方面来论述 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 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 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种类(17种):C、H、O、N、P、K、Ca、Mg、S、Fe、Mn、Zn、Gu、B、Mo、Cl、Ni。 *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 ⑴同等重要律;⑵不可替代律。

营养与肥料复习题

名词解释 1、肥料:指土壤中或喷施在作物地上部分,能用来处理作物的种子能直接或间接的供给作 物养分,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或施入土壤后改善土壤性状,逐步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不能被其他元素代替的植物营养 元素,植物缺乏必需元素时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3、作物营养三大要素:氮磷钾这三种元素,土壤里的含量不多而作物需要量则较多,他们 常常又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因此,这三种元素在农业生产中显得特别重要,特称为作物营养三大要素。 4、同等重要律:虽然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需要量不同,但在作物体中的营养作用是同等重 要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生理功能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只要缺少一种营养元素,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都会收到影响,这种现象叫~~ 5、最小养分律: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只要有一种营养元素不足,其他各种元 素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将受到这种元素的限制,这种现象叫~~ 6、被动吸收:由于扩散作用或其他物理过程而进行的吸收,是不需要代谢能量的又称非代 谢吸收。 7、主动吸收:亦称主动运输,是指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做功而逆着浓度差吸收矿物质 的过程,故又称代谢吸收。 8、胞饮作用:当物质吸附在质膜上,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称为胞饮作用。 9、载体:存在于质膜上的具有运送物质功能的蛋白质。 10叶部营养:植物通过茎叶吸收养分的过程称为叶部营养,因其不经过根系也叫根外营养,植物营养学叫根外施肥。 11、协助作用:某种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称作离子间的协助作用。 12、拮抗作用:是指某种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种离子的吸收。 13、喜硝酸性植物:指对硝态氮的吸收反应比铵态氮好的植物 14、喜胺性植物:是指对铵态氮的吸收反应比硝态氮好的植物 15、作物的营养期:作物通过根系由介质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就叫作物的营养期。 16、作物营养的定期性或阶段性: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中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等有不同要求这种特性就叫作物营养的定期性或阶段性。 17、作物营养的临界期:所谓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影响最大的时期。 18、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是指某种作物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 19、根的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100g干根所吸收的阳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20、根际微生物:是指植物根系直接影响范围内的土壤微生物。 21、根际:是指作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 22、植物营养的选择性吸收:即根部吸收的离子数量不与溶液中的离子成比例。 23、肥料报酬递减律:随施肥量的增加产量最终也增加,但产量增加有一个最大值,随施肥 量的增加,粮食产量也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施用相同数量的肥料所得到的报酬却减少。 24、因子综合作用律:除养分外,水分,光照及作物品种耕种方式等都是影响产量的限制因 子,作物产量受作物生长发育的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其中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限制因子的制约。 25、施肥:指人们有意识地将某些有机物质或无机的营养物质施入土壤中或喷施在作物的地 上部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供给作物营养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的。 26、施肥技术:是将肥料施入作物根系伸展的土层或直接施于作物叶面的一种手段。

土壤植物营养障碍与合理施肥技术

土壤植物营养障碍与合理施肥技术 第一部分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与缺素原因第一节营养诊断的一般方法 对作物营养进行诊断可采用:形态诊断、化学诊断、施肥诊断、酶学诊断。一、形 态诊断作物缺乏某种元素时,一般都在形态上表现特有的症状,即所谓的缺素症, 如失绿、现斑、畸形等。由于元素不同、生理功能不同,症状出现的部位和形态常有 它的特点和规律(详见表1-3)。 ——容易移动的元素如氮、磷、钾及镁等,当植物体内呈现不足时,就会从老组织移 向新生组织,因此缺乏症最初总是在老组织上先出现; ——不易移动的元素如铁、硼、钙、钼等其缺乏症则常常从新生组织开始表现;——铁、镁、锰、锌等直接或间接与叶绿素形成或光合作用有关,缺乏时一般都会出现 失绿现象; ——磷、硼等和糖类的转运有关,缺乏时糖类容易在叶片中滞留,从而有利于花青素 的形成,常使植物茎叶带有紫红色泽; ——硼和开花结实有关,缺乏时花粉发育、花粉管伸长受阻、不能正常受精,就会出现"花而不实"; ——钙、硼与细胞膜形成有关,缺乏使细胞分裂过程受阻碍,新生组织、生长点萎缩、死亡; ——锌与生长素形成有关,缺乏时易出现畸形小叶-小叶病等等。 这种外在表现和内在原因的联系是形态诊断的依据。形态诊断不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主要凭目视判断,所以经验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当作物缺乏某种元素而 不表现该元素的典型症状或者与另一种元素有着共同的特征时就容易误诊。因此形态 诊断的同时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检验方法。仅管如此,这一方法在实践中仍有其重要意义,尤其是对某些具有特异性症状的缺乏症。 有的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很相似,容易混淆。例如缺锌、缺锰、缺铁和缺镁的主要症 状都是叶脉间失绿,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可以根据各元素的缺乏症状的特 点来辨识。辨别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有三个着眼点,就是叶片大小、失绿的部位、反差 强弱,分析如下:——叶片大小和形状:缺锌的叶片小而窄,在枝条的顶端向上直 立呈簇生状。缺乏其他微量元素时,叶片大小正常,没有小叶出现。 ——失绿的部位:缺锌、缺锰和缺镁的叶片,只有叶脉间失绿,叶脉本身和叶脉附近 部位仍然保持绿色。而缺铁叶片,只有叶脉本身保持绿色,叶脉间和叶脉附近全部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