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

环境学
环境学

第一章:

1:水循环:是水的自然循环,他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典型的水的自然循环可表达为:从海洋的蒸发开始,蒸发形成的水汽大部分留在海洋上空,少部分被气流输送到s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水汽凝结成降水,。海洋上空的降水回落到海洋,陆地上空的降水落至地面,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补给河流和湖泊,一部分渗入土壤与岩石的空隙,形成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后都汇入海洋。(P4)(简答题)(去年考过)

2、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在地表温度、压力下水可以发生气、液、固三态转换,这是水循环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P5)

3、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分为六类:常量成分、溶解气体、营养成分、有机物、微量元素,以及有毒物质。(P6)天然水是由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所组成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的溶液综合体。(填空题)(去年考过)

3-1水成分各不相同的原因:当雨雪水降落到地面后与岩石、土壤发生化学作用,由地面组成的不同和自然界的生物活动差异使水的成分各不相同。地表水水质与径流流程中的岩石、土壤和植被有关,地下水水质主要以含水层、岩石的化学成分和补给区的地质条件有关。

4、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可通过海水淡化、人工降雨、极地冰块的利用等手段,逐步扩大水资源的开发范围。(P9)水资源一般仅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并逐年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水资源。

5、水的社会循:人类社会为了生产、生活需要,从附近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等自然水体中抽取淡水资源,通过给水系统的适当处理,用于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家庭生活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在此过程中,一小部分天然水通过蒸发等过程回归水的自然循环,大部分使用过的水和进入产品的水,最终成为农业尾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排水系统的妥善处理后排放进入自然水体。这一取之于自然水体,还之于自然水体,形成受人类社会活动影响的水循环,称之为水的社会循环。(P12)(简答题)(去年考过)

6、我国水资源的特点:P14

1)水资源总量不少,人均和亩均水量不多;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平衡,年内和年际变化

较大;3)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4)水污染的蔓延,极大的减少了我国水资源的可用量。(简答题)(去年考过)

6-1、水资源的特性:1、作用上的重要性。2、时空上的多边形。3、补给上的有限性。4、利用上的多用性

6-2、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1、生活用水。2、生产用水(分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3、生态用水。

6-3、水的四级水平评估: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小于1000立方米为最低水平(严重缺水)。

2、1000-5000立方米,为低水平(缺水)。

3、5000-10000立方米为中等水平(不缺水)。

4、大于10000的为高水平(水资源丰富)s

7、水灾:是指洪水泛滥(洪灾)、暴雨积水(涝灾)、海潮侵袭(潮灾)和土壤水分过多(渍灾)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旱灾是由于土壤水分不足水源短缺所导致的农业减产、供水不足及生态破坏形成的灾害。P17

8、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型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类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概念)(去年考过)

水环境污染物:包括悬浮物、耗氧有机物、植物营养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石油类、酸碱、病原体、热污染和放射性物质等。

9、悬浮物:是指悬浮在水中的细小固体或胶体物质,主要来自水力冲灰、矿石处理、建筑、冶金、化肥、化工、纸浆和造纸、食品加工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P25

10、耗氧有机物:生活污水和食品、造纸、制革、印染、化石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糖类、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醋类等有机物,这些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水中,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因而被称为耗氧有机物。P25(去年考过)

11、植物营养物:重点指含氮、磷的无机物或有机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部分工业废水和农业尾水。P26

12、难降解有机物:是指那些难以被自然降解的有机物,它们大多为人工合成化学品,例如有机氯化物、有机芳香胺类化合物、有机重金属化合物,以及多环有机物等,也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27

水污染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发的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有害影响的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s

13、面污染源:主要指雨水的地表径流、含有农药化肥的农田排水、畜禽养殖废水,以及水土流失等。P32

13-1、主要分为农村面源1、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改变土壤物理特性,降低土壤持水能力,产生更多农田径流,并加速土壤的侵蚀,使得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质和有毒农药。2、由于农业对化肥的依赖性增加,畜禽养殖业的动物粪便已从一种传统的植物营养物变成一种必须加以处理的污染物,畜禽养殖废水常含有很高的有机浓度。3、农业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水环境最大的面污染源。

13-2城市径流P32

14、河流污染:指进入河流的污染负荷,超过了河流的自净能力,从而造成河流水环境质量降低,影响到水体使用功能的现象。1)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河流的径流量越大,河流污染的程度越轻,反之越重。2)污染扩散快:河流是流动的,上游受到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的水环境质量。3)污染影响大:河流是目前人类主要的饮用水源之一,河流污染将危害人类。P33(去年考过)

14-1湖泊污染特点:1、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复杂。2、污染稀释和搬运能力弱。3、生物降解和积累能力强。4、湖泊污染最直接,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14-2、地下水污染的特征:1、污染来源广。2、污染难以治理。3、污染危害严重。15、海洋污染: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将物资或能量排入海洋环境,以致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渔业、破坏海水正常使用或降低海洋环境优美程度的现象。特征:1)污染源多而复杂;2)污染持续性强;3)污染扩散范围大。

16、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五类),即水质标准,是为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基于水环境质量基准,结合社会经济、技术能力制定的控制环境中各类污染物浓度水平的限值。

水环境质量基准,即水之基准。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水质基准和水质标准的区别P38

17、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进行化学氧化时消耗氧的量,是衡量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的综合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表征水中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去年考过)

18、农村面源种类繁多,布局分散,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控源,具体措施包括:1)发展节水农业;2)减少土壤侵蚀;3)合理利用农药;4)截流农业污水;5)加强畜禽粪便的综合处理及利用;6)建设低成本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处理。

水污染源头控制:利用法律,管理,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面源和城市径流等进行综合控制、防止污染发生,消减污染排放。

19、污水人工处理技术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大类。(去年的天空)

19-1、污水人工处理的分级:污水处理大概可分为: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深度处理)。P51

第二章:

大气成分:大气是由多种气态及悬浮其中的液态和固态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包含有N2、O2、Ar、CO2等各种气体,以及水汽、水滴、冰晶、尘埃和花粉等。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和地面蒸发与植物蒸腾,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范围内水汽可发生相变,凝结为水珠和冰晶,从而形成云、雾、雨、雪等多种大气现象。

大气中的固体颗粒:主要来源于火山爆发、沙土飞扬、物质燃烧的颗粒,宇宙物落入大气和海水溅沫、蒸发等散发的烟粒、尘埃和冰晶,还有微生物和植物的孢子花粉等。

大气分层:1、对流层。2、平流层。3、中间层。4、热成层。5、散逸层。

1、臭氧:是由氧分子解离为氧原子,氧原子再与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成,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去年考过)

2、大气污染:如果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足以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材料、生态或环境要素(如大气性质、水体性质、气候等)产生不良影响或效应。以下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

2-1、燃煤是烟煤性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2、交通型污染源主要是机动车和机动船。

2-3、酸沉降污染: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迁移到地面,或在含酸气团气流

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直接引起酸沉降的主要物质是天然和认为排放的SO2 SO3 和NO NO2 等。

3、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三个特点。

4、大气污染的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

5、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有三条渠道:呼吸道吸入、随食物和饮用水摄入、体表接触侵入。

6、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地表水分为五类,土壤分为三类。P82

7、清洁能源战略:包括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去年考过)

8、大气污染控制:1、清洁能源的利用分类:1)、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2)、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2、绿色交通:1)、合理的交通规划。2)、发展清洁汽车。3)、公共交通。3、末端治理:1)、烟尘治理技术。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3)、氮氧化物治理技术。

4)、氟化物治理技术。4、环境自净:植物在大气环境自净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抑制扬尘、截留粉尘、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

8、可再生资源与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能、氢能等,它们都属于低碳或者非碳能源,对环境很少产生污染,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考过)

第三章:土壤的形成

1土壤的形成:土壤是由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经历了岩石—母质—土壤的阶段形成。

2、地质大循环:地表的岩石受到冷热的影响崩解而形成岩石碎屑,在水与大气的作用下,他们进一步分化、分解、迁移和沉积。在海陆变迁中,先前沉积于海底的泥沙又变成了岩石,当其抬升地面后,又接受风化和迁移作用而沉积海底。如此周而复始的过程即是地质大循环。

3、植物营养物的生物小循环:当地球出现生物以后,生物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得到岩石风化产物的养分,构成生物有机体。生物死亡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又重新释放出养分,再供下一代生物吸收利用。这种由风化释放出无机养分转变为生物有机质,再转变为无机养分的循环称为植物营养物的生物小循环。

4、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六个:它们分别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和人为因素。(填空)去年考过)

4、土壤胶体的重要性质是带电荷和具有吸附作用,对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点的重大影响。

5、土壤酸度是反映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土壤胶体上交换性氢、铝离子数量状况的一种化学性质,又称酸碱性或土壤酸碱度。

6、腐殖化作用:是指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为腐殖质的过程。

影响腐殖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生物残体的化学组成、环境的水热条件、土壤性质,特别是土壤的酸性。

7、矿化作用:是指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无机化合物过程的总称,因无机态也称为矿质态,固称此作用为矿化作用。

7、土壤污染:就是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的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或者明显高于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境标准,并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看一下

8、土壤污染的特点:1)隐蔽性或潜伏性;2)不可逆性和持久性3)危害的严重性。

9、按照污染的途径,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为来自工业和城市污水,以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畜禽排泄物、生物残体和大气沉降物等;按照污染物的属性,土壤污染物可分为有机物类和无机物类两种类型。

10、土壤的自净作用: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式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

11、土壤的具体标准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分为三级。

第四章:固体废物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的分类:1、按化学活性分类(化学活性、惰性)。2、按化学性质分(有机、无机)。

3、按形态分(固态、半固态和液态)。

4、按污染特性分(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5、按来源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及农业固体废物,其中前两者占主要地位。

3、固体废物污染危害:1)侵占土地2)污染土壤3)污染水体4)污染大气5)影响环卫6)其他危害。

4、固体废物污染的特点:呆滞性大、扩散性小。它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水体、大

气和土壤进行。

5、固体废物污染控制:1)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2)防治固体废物污染。

6、有效控制城市生活垃圾污染:1)鼓励城市居民使用耐用环保材料;2)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3)改进城市燃料结构,提高城市燃气化效率;4)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5)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处理和处置,通过焚烧处理、卫生填埋处理等无害处理处置措施减轻污染。去年考过)简答题

5、固体废物管理原则:1、“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2、全过程管理原则(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储存—处置,实行全过程管理。解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问题的基本对策是1、避免产生。2、综合利用。3、妥善处置。

6、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垃圾发生源—垃圾桶—垃圾转运站—最终处置厂

7、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可堆肥垃圾、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8、固体废弃处理: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1、预处理:压实、破碎、分选、脱水。2、物化处理:浮选、溶剂浸出、固化处理。3、热处理:焚烧、热解。4、生物处理。

9、固体废物最终处置:1)海洋处置,主要包括传统的海洋倾倒和近年发展起来的远洋焚烧。2)陆地处置。

第五章:

1、噪声: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2、噪声的主要特性:1)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在空气中转播时不会在周围环境里遗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2)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3)噪声产生的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会消失。

3、噪声的来源:1、交通运输。2、工业生产。3、社会生活。

4、建筑施工。

4、噪声危害:1、对人体生理影响(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耳聋)2、对人体心理影响(使人烦躁、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3、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4、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5、对动物的影响。

6、对物质结构的影响

3、发生噪声污染必须有三个因素: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去年考过)填空

4、电磁辐射的来源:1、天然源。2、人为源:1)脉冲放电,高频交变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

5电磁辐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2、对机械设备的危害。3、对安全的危害。

6放射性污染的来源: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3、医疗照射。4、其他

7、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和影响:放射性污染源大剂量的照射,会破坏人体和动物的免疫功能,损伤其皮肤骨骼及内脏细胞。

8、光污染的分类: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彩光污染。去年考过)填空

9光污染的危害:P175—176自己总结

10、光污染的控制:1、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以减少光污染来源。2、对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3、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戴防护镜和防护面罩。

11、热污染:是指日益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2、热污染的类型:1、水体热污染。2、大气热污染

13、水体热污染的危害:水体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由于水体温度升高,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大量厌氧箘滋生,有机物腐败严重。同时水温升高使得水生生物代谢速率增高从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应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

第六章:生物环境

1、生物环境:是指地球上除人以外的所有生物的总和,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动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即环境生物和人类生存繁衍的环境要素。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3、根据生态因子性质,生态因子可分为五类: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5)人为因子。(填空)

4、生物入侵:又称为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繁殖,而且形成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

5、发生生物入侵的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外来的,不是本地原有的;二是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

6、生物入侵的途径:1、人为有意引入。2、无意识引入。3、自然入侵

7、生物入侵危害,主要包括:

1)入侵物种形成大面积的优势种群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2)压迫、排斥本地物种,造成物

种单一化。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3)与本地物种争夺食物或直接取食本地物种;4)破坏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然性;5)影响遗传多样性6)危害农林业和经济的发展7)危害人类健康8、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以及各种生态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的总和,是环境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八章:环境多样性原理

1、环境多样性定义: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和创造多样性,以及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第九章:人与环境和谐原理

1、人与环境的和谐:就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取得的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状态

2、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包括适应性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和谐程度上,是逐级递增的。

3、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的某个或多个环境要素发生变化,破坏了自然生态的相对平衡使人群或生物种群受到威胁和损害的现象。

4、环境灾害:即指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活动作用超过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致使自然环境的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到毁灭性破坏,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其服务于人类的功能,甚至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现象,它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5、环境管理基本政策: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2)从“谁污染、谁治理”到“谁污染、谁付费”3)强化环境管理。

6、环境经济制度:1)罚款与赔偿制度2)污染收费制度3)资源环境产权制度4)排污权交易制度5)生态补偿制度。

第十章:规律规则原理

1、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势

2、规则:是认为规定的,规范人类行为的伦理道德、规章制度、法律条例,标准规范等的总和

3、规则与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规律具有客观自在性,而规则具有人为性。2、规律是客观的自发的发生作用,规则则是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来发挥作用。3、从语言学和逻辑学的角度看,规律是关于存在的普遍性的陈述和判断,规则是对行动者在所指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如何行动的规范或指令。4、科学理论是一个规律系统。5、只有规则才会有是遵守他还是违反他的问题。

联系: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应规律。

4、环境伦理包含基本原则和具体行为规范。

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人地公平)

5、我国环境管理政策与制度: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2、从“谁污染,谁治理”到“谁污染。谁付费”。3、强化环境管理。

第十一章:五律协同原理

1、制约人类发展的规律有五类: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环境规律。

2、五律协同:人类在实现重大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往往同时受到多种规律、甚至五类规律的联合作用,任何一个发生作用的规律产生拮抗作用,既定目标就不能实现;当规律产生偏离作用时,会产生人类预期以外的负面效应;当五类规律作用方向都与目标一致时,他们都成为实现目标的动力,这种状态称为五律协同。

3、五律协同原理:人类战略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目标的途径都应尽可能实现五律协同,这就是五律协同原理。(去年简答题)

4、五律协同原理具有两层含义:1、有彼此相对独立的五类规律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人类行为必须同步遵守他们的各自作用。2、五类规律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人类行为要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取得五类规律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协同度越高,效果越好。

第十六章:生态—环境调控

一、水环境演变的五律解析:P501

1、水污染源发生过程解析

水污染源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

1)水污染源的技术规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的产生过程都直接取决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技术因素在水污染源的发生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①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绝大多数行业的废水排放不可避免。②、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生产技术,产生的废水性质不同,对水体污染程度不同。③、同一行业所产生的废水性质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④、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决定了农业污染源的特点。⑤、技术发展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改变了生活污水的性质。⑥、污水处理技术对控制水污染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水污染源发生的经济规律: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水污染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水污染源发生的经济规律大致有如下几条:①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由此决定了其选择的废水处理深度。②清洁生产技术和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常常面临成本“瓶颈”,使“零排放”难以做到。③工业废水的排放与经济发展阶段息息相关。④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使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

3)水污染源发生的社会规律,水污染源的发生离不开社会规律的作用,人口城市化、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政策、法规等都会对水污染产生不同影响。①人口城市化导致生活污水逐渐成为重要的水污染源。②区域的发展规划将影响到水污染源的分布特点。③水污染治理政策对个体的水污染行为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④水环境标准直接约束个体的水污染物排放。

⑤环境意识的提高使人们主动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

2、水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解析——自然规律:

人类活动排放的各种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在水体中将会经历一系列的迁移、转化过程。这些过程主要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作用。

1)水文循环过程是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的基础。2)水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往往相伴发生。3)不同水体中的污染物迁移转化具有不同的特性。4)不同污染物在水体中具有不同的迁移转化规律。

3、水污染环境影响过程解析——环境规律:

水污染的环境影响过程主要受环境规律支配,表现为1)水污染效应具有多样性、2)水污染物具有多样性并造成不同环境效应、3)不同水体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4)不同水体的水环境容量不同。

水污染的控制要实现五律协同,就必须尊重五律的作用效果,由此得出基本的水污染控制思路:根据排放“量”与环境容“量”两个量的关系不同,将控制地区分为两类,分布采取不同的策略。(1)环境容量大于排放量:实施控源减排、达标排放的策略;(2)环境容量小于排放量:实施控源减排、达标归槽的策略。

二:酸沉降污染的五律解析:

1、污染效应——环境规律:酸雨以不同方式危害着水生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材料和人体健康,对环境的污染效应主要受环境规律支配。主要表现为:

1)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研究表明,酸雨危害水生生态系统,一方面是通过水体PH降低导致鱼类死亡,另一方面是由于酸雨浸渍土壤,侵蚀矿物,使铝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沿着基岩裂缝流入附近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或使其死亡。同时,对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起营养作用的磷酸盐,由于

与铝附着,难以被生物吸收,其营养价值就会降低,并使赖以生存的水生生物的初级生产力下降。

2)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使大面积的森林死亡。如常年酸雨使土壤中和能力下降,使土地贫瘠;酸雨使土壤中的铝和重金属被活化,对树木生长生成毒害;酸性条件有利于病虫害的扩散,危害树木,使生态系统失去恢复能力等。

3)酸雨对各种材料的影响;

酸雨加速了许多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贮罐、动力和通信电缆等材料的腐蚀,能严重损害古迹。

4)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酸雨使地表水变成酸性,地下水中金属含量也升高,饮用这种水或者食用酸性河水中的鱼类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我只记得这些。。。。。

祝考试顺利,寒假愉快!!!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学 一、绪论 1、环境科学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环境科学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科学。 (2)环境科学的特点:环境科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人,而客观事物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环境是与中心事物对应发生的,环绕于某个中心事物 周围的客观事物,中心事物的不同,则其环境不同。) 2、环境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诞生条件、生存条件、生产生活空间、生活 生产资源 环境人 废弃物

“三废”:物质污染(化学性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 “两噪”、“一磁”:能量污染(物理污染,具有瞬时性 危害可能会变成永久性。) 3、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 (1 )人类诞生S “第一次浪潮”之前的环境问题 人类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居住在中低纬的洞穴中,其活动目的 是获得食物,维持生存和繁殖。通过生理代谢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能 量,对自然环境是只利用环境,但生存受到威胁。 (2)“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生态平衡失调 ①标志:新石器时期,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磨制石器如石犁、石锄的使用,产生了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3)“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①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4)“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 污染转移 ① 标志:以电子工程和遗传工程等新兴产业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 4、污染转嫁的方式? (1)产业转移 (2)固体废弃物的越域转移

①危险性废物的越境转移 ②工业废渣的越境转移 ③生活垃圾的越境转移 (3)战争强加污染转移:如贫铀炸弹 5、自然环境的结构? (1)无机环境(非生物):大气、太阳、水、矿产(矿藏)、地貌 (2)有机环境(生物):植物(生产者;自养型生物)、动物(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微生物(分解者;异养型生物) (3)营养级:第I营养级、第U营养级、第川营养级…… (4)食物链:草牧食物链(捕食链)和腐屑食物链。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6、食物网的成因:(1)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食性复杂(食草性、食肉性、杂 食性)(2 )资源共享(被捕食者) 7、金字塔型:随着营养级的增加,生物量减少,呈数量级递减,称十分之 一法则,所以生物量呈金字塔型。(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型, 极不稳定,需要以外境输入(如食物生物量),使其稳定。 8、能量流: 第一能量流:依附捕食链(太阳能) 第二能量流:依附腐屑食物链(化学能) 第三能量流:人为储存和地质矿化作用。 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

attenuation:衰减. [物] 衰减;变薄;稀释弱化衰减量minimization:最小化减到最小限度;估到最低额;轻视极小化installation:安装安装,装置;就职安装设施 permeability: 渗透率,渗透性;透磁率,导磁系数;弥漫磁导率渗透率 dispute: 争议,辩论;争吵vt. 辩论;怀疑;阻止;抗拒vi. 争论 final storage quality:可最终储存量 disposal:处置,处理;支配;清理;安排批地 sanitary:卫生,公共厕所adj. 卫生的,清洁的卫生的,环境卫生的,demolition:拆除,毁坏,破坏,拆毁,拆卸 hazardous waste landfill:有毒废弃物填埋 landfill-gas migration:填埋气迁移 behalf:代表 seepage:渗流,[流] 渗流;渗漏;渗液渗出的量 leachate: 渗滤液,沥出物;沥出液沥滤液渗漏污水 residual: 残余,剩余;误差残渣adj. 剩余的;残留的 dilution: 稀释,稀释,冲淡;稀释法;冲淡物稀释摊薄 aquifer: 含水层,蓄水层;含水土层,畜水层 intergranular: adj. 颗粒间的,晶粒间的间粒状的颗粒间的

carbonate content:碳酸盐含量 optimum:最佳效果;最适宜条件最佳adj. 最适宜的 a leachate front:渗滤液前沿 inhibit: vt. 抑制;禁止阻止 degradation: n. 退化;降格,降级;堕落降解降级conjunction: n. 结合;[语] 连接词;同时发生(连词)合取restoration: n. 恢复;复位;王政复辟;归还修复复原parameter: n. 参数;系数;参量变数 hazardous wasye landfills:有毒废气物填埋 impervious:不会受到损伤的,不受影响的 saturated 饱和的;渗透的 liner 1. 班轮;班机 2. 画线的人;画线工具 3.眼线笔;眼线膏 4.【棒】平飞球 5衬板 flux 1流出2. 涨潮3. 变迁4. 【物】通量5.【化】助熔剂overload vt.1.使超载,使负荷过多[(+with)] n.1.超载;超负荷[C] clay n. [U ]1. 粘土;泥土2.(上帝造人的)泥土;(人的)躯体,肉体leachate 1. 渗漏污水;沥滤液 2. 浸出液 hydrogeological adj. 水文地质的 strata 1. 地层 2. 复数 Comparison of Strategies

环境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

一 、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2. 水环境容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 清洁生产 5. 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 主要污染物?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3. 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体系。 5. 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6. 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三、论述题 1. 论述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 及其防防治对策。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4.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的整体预防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轻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5. 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 (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 (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 (3)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 (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 (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 (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预处理: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和干燥 资源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 生物处理-堆肥、厌氧消化处理 最终处置技术: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处置 3.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大 (4)控制复杂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1、简述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环境分类 (1)按性质分类: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 (2)按空间范围划分: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空间环境)2、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环境问题:广义:,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1)原生环境问题 由环境自身变化引起,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损害的环境问题。 特点:自然力是主要控制力,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孕育过程。 (2)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①环境破坏(生态破坏) 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物环境破坏 ②环境污染 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③环境干扰 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特点:局部性、区域性、在环境中没有残余物质。 3、简述环境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环境科学的定义:研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研究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确保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调演化,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的科学。 研究内容 (1)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3)确定当前环境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4)寻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 1、什么叫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环境标准与环境基准)程度,并持续足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附答案)

1. 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择性,它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而地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大气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决定了空气温度。 2.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有效天空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4 144])70.030.0)(026.032.0(9.0[o d d sky T S e T T +--= 查空气水蒸气表,可知:t =25℃时,e d =31.67mbar 查表2-2,T d =32.2+273.15=305.35 K ,另外,T 0=25+273.15=298.15 K ∴ 计算得:T sky =100×(74.2-9.4S)1/4 如果没有大气层,可以认为S =1,则计算求得:T sky =283.7 K 3.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

结霜? 答:由于晴朗夜空的天空有效温度低,树叶表面与天空进行长波辐射,使得叶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 4. 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 答:水体和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热岛效应,一方面植被覆盖地面,可减少地面吸收的热量,另一方面,水体和植被的蒸发量加大,带走了城市空间的一部分热量,这些都有利于城市空气温度的降低。水体蓄热能力大,有利于降低日间热岛强度。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计算公式为:out L out air z Q aI t t αα-+= 由公式可以看出,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不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还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吸收率有关。 6.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其实学环境的挺不好找工作的,如果能考上公务员那是最后,去环境的设计院也很不错,再有就是去污水处理厂,去环保公司。有的工厂也有环保要求得也需要学环境的,如化工厂,制药公司等。其实第一份工作干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积累经验。(天津科技大学) 就我们今年这批毕业生来看环境科学专业是比较难就业的几乎没有几个工作理想的大多都改行了没办法啊被逼的我们毕业后总得先养活自己而不能守着环科不放至于发展的话当然还是去政府部门最好了比如市政规划环保局等都不错.如果是进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的话也可以毕竟可以对口,前景也很看好毕竟经济的发展必然回让人们重视环境但那估计是67年后的事假如能在老本行上坚持下来也会很好的.但当前找工作的话从我们学校来看大多对口的转到仪器分析上去了毕竟环科接触的仪器很多^偶尔还有个跑环保仪器设备的(青岛科大) 环境科学最好去环保局,污水处理厂那些单位只是单一的一面,去建设系统的也可以,比如说自来水公司,我是环境科学毕业,就在自来水工作(青岛理工) 最好的是去大型的企业,一般有配套的设设施。这方面要靠机遇。去政府和事业单位也是不错的,当然要考,退而去其次去政府办企业也是不错的。机遇很重要,看准了赶快定,我个人认为工作不是难找,是机遇问题,比如我,就收到好几个大型企业的签约要求,有的同学就一直没找到。找工作,看以后个人的发展环境最重要,一定要挑个有发展前途的(去政府是因为待遇好,稳定,其实发展环境不是很好)。(山东科技大学) 看你是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了大气的可以去气象局据说今年宁波气象局今年是硕士年薪8万环保局环境监测站都可以去事业单位工作低待遇好要是有关系以后可以考虑升到局长之类的还还可以去飞机场做天气预报大气污染指数搞水的也可以去自来水厂要是对工作没要求只是要求工作环境事业单位是首选(东北农大) 要当一个体面的白领那当然是去设计院了最好是大点的不要去那些小公司拿人当驴用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也要屈就一下毕竟做设计要的是经验然后就可以考环境类的工程师有了这个本本混几年能拿到年薪十万左右但是目前环境的就业情况正在好转中.. 行业也在发展中一时可能不会待遇那么好如果确实对此行业有兴趣还是不要抛弃本行做做设计不错的.. 然后可以考公务员嘛那待遇太好了不过可能比较难要求比较高... 然后就是去化工企业那就不是做设计了可能是搞生产管理之类的发展的好的话比去做设计起点高一些前途大一些你要是硕士毕业的还可以去一些科研单位博士毕业的还可以去大学搞教学、科研(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前国内的就业单位,分为公职(公务员、教师)和企业用工。企业内的岗位主要分为(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行政、财务、法律等岗位),所以,有一些专业,是通用型专业,比如市场营销、财会、法律、行政管理等,到那个企业都可以。 而其他的非通用型的专业,则需要选择相应的行业就业。比如学医药的,可以去医药行业的不同岗位(比如去医疗机构做市场推广、做销售、做研发等等),学环境的,当然也是去环境类企业的不同岗位。

环境化学(王红云版)复习(选择)

环境化学(王红云版)复习题 一、选择题(二、三章) 1、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性与大气垂直递减率Γ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的大小有关,当Γ<Γd时,大气结构为(D)A不稳定B极不稳定C中性D稳定 2、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大而降低,即Γ<0时,称为(A) A逆温气层B等温气层C增温气层D递减气层 3、光化学烟雾一般在(B ) A白天形成傍晚消失,中午或稍后最低B白天形成傍晚消失,中午或稍后最高 C傍晚形成白天消失,中午或稍后最低D傍晚形成白天消失,中午或稍后最高4、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体,按其成分的可变性可分为稳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确定组分,下列哪种气体属于稳定组分(B)A SO2 B O2 C飞灰D CO2 5、伦敦烟雾型污染主要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A)A SO2 B CO2 C NO D NO2 6、光化学烟雾的特征是(B) A 烟雾是蓝色,强酸性B烟雾是蓝色,强氧化性 C 烟雾是绿色,强氧化性 D 烟雾是绿色,强碱性 7、对流层大气质量是大气层质量的(C)A 25% B 50% C 75% D 90% 8、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9、造成气候变化的大气层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臭氧层的质量在平流层的10-35Km处达到最大。B形成海陆风局地环流时,白天形成海风夜晚形成陆风。 C山风和谷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转换时,它们的方向相同。 D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可以不穿宇航服。 11、以下哪个选项表示日落前一小时逆温开始生成的情况(B) (A)(B)(C)(D) 12、光化学烟雾含量最多的污染物是(A)A O3 B PAN C H2O2 D 醛类 13、大气中甲氧基的主要来源是(D) A CH3ONO·和HO2· B CH3ONO2和RO2· C CH3ONO2和RO· D CH3ONO·和CH3ONO2 (四、五、六章) 1.土壤剖面形态不包括(C)A淋溶层B基岩层C沉淀层D母质层2.土壤有机质不包括(D)A腐殖质B生物残体C土壤生物D土壤矿物质3.主导土壤母质转化为土壤过程的主要因素是(C) A腐殖质B时间C土壤生物D土壤矿物质 4.土壤中的铬污染会使动物发生(C)A肺癌B自然骨折C糖尿病D心脏病5.土壤中的镉污染一部分与低金属硫蛋白结合,然后随血液分布到各内脏器官,最终主要积于(C)A心和肺B肝和肺C肾和肝D肾和肺 6.下列不是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的是(D)A降水B地下水C灌溉D湖泊7.土壤中农药向大气的(A),是大气农药污染的重要途径。 A扩散B迁移C转化D挥发 8.农药分子中存在的某些官能团有助于吸附作用,以下哪个官能团的能力最强(B)A-OH B-NH2C—NHR D—COOR 9.下面哪个表达错误(A ) A.土壤中的降解包括微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化学降解 B.物理吸附的强弱决定于土壤胶体表面的大小 C.一般将沸点在230℃以下的单元酚称为挥发性酚 D.就酚类化合物的毒性程度来说,从苯酚的最大,通常含酚废水中以苯酚和甲 酚含量为最高 10.土壤中对农药最彻底的净化是下列那种降解(C) A 化学降解 B 光化学降解 C 微生物降解 D 物理化学降解 11.氟在自然界的分布形式,那项是不正确的(B) A 萤石(CaF2) B 单质氟 C 水晶石(Na3AlF6) D 磷灰石[Ca5F(PO4)] 12.下列那项不属于氟不足时出现的病症(C) A 佝偻病 B 骨质松脆 C 脚气病 D 龋齿流行 13.下列农药蒸气压高的为(C)A DDT B狄氏剂C有机磷D林丹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为(D) A物理吸附的强弱决定于土壤胶体比表面的大小 B在同一类型的农药中,农药的分子越大,溶解度越小,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 小,而被土壤吸附的量越多。 C农药的挥发。迁移虽可促使土壤本身净化,但却导致扩大,加深其他环境因素 的污染。 D各种农药的蒸气压相差不大,它们在土壤中挥发快慢大致相当。 15.下列农药分子中存在的哪一种官能团的被土壤胶体吸附能力最强(B) A-OH B-NH2C-NHR D-COOR 16.下列不属于土壤污染物质的是(D) A锌B洗涤剂C炭疽杆菌D铵盐 17.汞的迁移转化过程中难溶化合物为(B) A P基汞 B HgO3 C HgCl2 D Hg(NO3)2 18.土壤环境污染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下面哪一项是发生类型(D) A水体污染型B大气污染型C农业污染型D以上全选 19.土壤空气主要由以下哪几种元素组成(A) A N2、O2、、CO2 B N2、CO、O2 C NO、CO2、O2 D C、O2、N2 20.农药分子中存在下列哪种官能团的吸附能力最强(B) A -OH B-NH2 C -COOR D -NO2 21.下列哪类化合物质既有挥发性又对环境造成污染(A) A酚B脂C酮D醇 22.怎样增强土壤的自净能力(D) A疏松土壤B用水淹没C施加大量有机肥D增加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的含量 23.下列哪一项能引起农药在土壤中降解(D) A光和作用B光化学反应C光解作用D光化不降解 24.农药在土壤中的主要迁移途径(B) A气体挥发B土壤固相物质吸附C随水淋溶D移到土壤之外 25.土壤中的氟说法正确的是(D) A难溶形态存在的氟易被植物吸收,对植物不安全 B为难溶性化合物形态存在 C氟不是重要的生命必需微量元素 D可随水分状况以及土壤的PH值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迁移转化 26.对酚污染来源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工业废水的排放B石油化工工业C生活污水排放D生物体的分解 27.关于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不包括的内容是(A) A物理降解B微生物降解C化学降解D光化学降解 28.土壤空气和大气中哪些含量高(A) A N2、O2、CO2 B N2、CO2、H2 C NH3、O2、CO2 D CH4、Cl2、H2 29.以下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错误的是(C) A对汞中毒区,施入硝酸盐B对镉中毒区,采用参土法或换土法 C对铅中毒区,降低土壤的PH值D对砷中毒区,施加硫粉 30.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于(D) A大气降水B降雪C灌溉D以上全选 3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汞是一种对植物及人体无生物学作用的有毒元素 B铬是人类和动物的必需元素,但浓度较高时对生物有害 C镉对于生物体和人体来说是必需的元素 D从环境污染效应来看,常把砷作为重金属来研究 32.土壤剖面形态中深度最深的是以下哪个层次(D) A淋溶层B淀积层C母质层D基岩层 33.以下土壤组分中占比例最多的是(C)A空气B水C矿物质D有机体 34.同一类型的农药中,(A) A农药的分子越大,溶解越小,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小。 B农药的分子越大,溶解越大,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大。 C农药的分子越小,溶解越大,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大 D农药的分子越小,溶解越小,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越小。 35.化学农药挥发作用的大小,不决定于(D) A土壤的湿度,温度B农药本身的蒸气压 C影响孔隙状况的质地与结构条件D农药本身的溶解度 36.不属于动物体内污染物分布影响因素的是(C) A污染物与不同部位的亲和性C血流速度B通过细胞膜的能力D置换竞争 37.植物受污染的主要途径(A) A表面附着及植物吸收B专属吸附及离子交换 C表面附着及离子交换D专属吸附及植物吸收 38.毒物难于通过生物膜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屏障是(C) A肝-肾B胎盘C血-脑D胆-肝 40.被动扩散是由于(A) A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B脂溶性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C脂溶性物质从两极向中间聚拢。D脂溶性物质从中间向两极扩散。 41.胃的PH值约为(A) A 2 B 3 C 4 D 5 42.下列各器官对各种毒物都有生物转化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A) A肝脏B肾脏C胃D肠 43.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之一的日本熊本县“水俣病”,是因为当地居民食用了被 周围石油工厂排放的含(A)废水污染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甚至死亡的“疾 病”。A汞B镉C铅D铍 44.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生物浓缩系数的因素(D) A物质本身的性质B生物C环境D水体 45.下列哪项不可以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B) A 生物放大 B 生物自净 C 生物富集D生物积累 46.各形态的汞所具有的毒性从小到大为:(B) A金属汞、有机汞、无机汞B无机汞、金属汞、有机汞 C无机汞、有机汞、金属汞D有机汞、金属汞、无机汞 47.假设两种毒物单独作用的死亡率分别为M1和M2联合作用的死亡率为M,则 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死亡率分别表示为:(C) A M>M1+M2,M<M1+M2 B M>M1+M2,M=M1+M2 C M=M1+M2,M<M1+M2 D M=M1+M2,M>M1+M2 48.丙酮酸经乙酰辅酶A的酶促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转变为:(A) A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水 C有机酸、水和二氧化碳D醇、水和二氧化碳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の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μ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μmの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3.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の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の变化过程。 14.环境背景值:环境中诸要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の含量及其赋存形态。 15.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の浓度降低或消失の过程。 16.潜性酸度: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の酸度,以100g烘干土中H+の摩尔数表示,包括交换酸和水解酸。 17.土壤污染:污染物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当其达到一定数量

建筑环境学期末考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 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研究与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就是:了解人与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就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地方平均太阳时就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真太阳时就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气温就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绝对湿度就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与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与热源的特性。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与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热舒适就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 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低。 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就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对策、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她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与生物因素、随室内人员

环境工程学选择题

环境工程学 1、在沉砂池与初次沉淀池内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①);在混凝沉淀池及初 沉池后期和二沉池中、初期可能发生的沉降为(②);高浊度水的沉淀及二沉池后期的沉降通常为(③);沉淀池或者污泥浓缩池中的沉降类型为(④)。 A. 拥挤沉降压缩沉降自由沉降絮凝沉降 B. 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C. 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 D. 压缩沉降絮凝沉降自由沉降拥挤沉降 2、铝盐和铁盐作为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 pH偏低,胶体及悬浮物颗粒浓度高,投药量不足的反应初期,以(①)作用为主;在pH值偏高,污染物浓度较低投药量充分时,以(②)作用为主;在pH值和投药量适中时,(③)作用则称为主要的作用形式。 A. 脱稳凝聚网捕絮凝桥连絮凝 B. 桥连絮凝网捕絮凝脱稳凝聚 C. 网捕絮凝脱稳凝聚桥连絮凝 D. 脱稳凝聚桥连絮凝网捕絮凝 3、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 )性能,并不得含有有害成分,一般 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A.水力B.耐磨C.化学稳定D.抗蚀 4、加压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 )一般可采用25%~50%。 A.回流比B.压力比C.气水比D.进气比 5、气浮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效率较高,一般只需( )min即可完成固液分离,且占地面积较少,生成的污泥比较干燥,表面刮泥比较方便。 A.5~10 B.10~20 C.30~50 D.以上都不对 6、对于阳离子交换树脂,食盐再生液的浓度一般采用()%,盐酸再生液浓度一般用()%,硫酸再生液浓度则不用大于4~6%,以免再生时

生成CaSO4。 A.5~10;4 B.10~15;2 C.5~10;4 D.以上都不对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吸附量不仅与比表面积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习孔的构造和分布情况。 B.活性炭的细孔有效半径一般为1~1000nm。小孔半径在2nm以下,过渡孔半径为2~100nm,大孔半径为100~1000nm。 C. 细孔大小不同,在吸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 D. 吸附过程中,大孔主要为吸附质的扩散提供通道,吸附量主要受小孔支配。 8、在不同的膜分离方法中,按照被分离物质的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微滤> 超滤>钠滤>反渗透 B. 超滤>微滤> 钠滤> 反渗透 C. 反渗透> 超滤> 微滤> 钠滤 D. 微滤> 钠滤>超滤> 反渗透9.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一般可采用加( )、漂白粉或漂粉精法。 A.氯氨B.二氧化氯C.臭氧D.液氯 10.选择加氯点时,应根据( )、工艺流程和净化要求,可单独在滤后加氯,或同时在滤前和滤后加氯。 A.原水水质B.消毒剂类别C.水厂条件D.所在地区11.水和氯应充分混合。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min。 A.60 B.20 C.25 D.30 12.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氯胺消毒的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h。 A.2 B.1.5 C.1 D.0.5 13.投加消毒药剂的管道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加氨管道及设备( )采用铜质材料。 A.应该B.尽量C.不宜D.不应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次氯酸杀菌消毒时,如水体中有氨存在,可以促进消毒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生成的氯胺本身就具有杀菌作用。 B. 氯胺的消毒作用实际上是依靠了HOCl。

最新环境学概论知识点

1、环境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与传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2、环境学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出现了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直接运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阐明环境污染的程度、危害和机理,探索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方法;第二阶段将社会科学运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3、第二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4、环境破坏包括生物环境破坏(如地下水超采、土地沙化等)和非生物环境破坏(如物种减少,草原退化等) 5、环境问题的实质: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 6、生态系统结构是指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及其时空分布和物质、能量循环转移的路径,主要包括形态结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 7、主要的生态因子包括温度、水、光和辐射、土壤及空气等。 8、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 9、生态系统能流源于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固定,结束于呼吸及分解作用的散热过程。 10、保持生态平衡的因素包括生态结构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完整性 11、根据来源废水可以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三大类 12、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类型有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及富营养化等。 13、水体自净过程包括物理自净、化学自净和生物自净过程。 14、工业节能减排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 15、主要的气态大气污染物有SOX、NOX、COX、VOC等 16、VOC的全称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SP的全称是总悬浮颗粒物。 17、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CO2浓度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18、主要至酸前提物质有SOX、NOX等。 19、噪声的四大发生源有交通噪声源、工业企业噪声源、建筑施工噪声源、社会生活噪声源。 20、噪声的控制途径主要有控制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及接受者防护。 21、危险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 22、生产废物主要发生源是采掘、冶金、煤炭、火力发电四大部门。 23、我国固废污染控制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期,由于技术力量和经济能力有限,80年代中期提出了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作为控制固废污染的技术政策。 24、根据自然资源的渊源和可利用性资源可以分为耗竭性和非耗竭性资源两大类。 25、目前世界能源消耗结构中以一次不可再生能源为主,中国能源消耗结构中以煤为主。 26、“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27、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 28、根据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我国环境法体系包括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资源单行法、其他部门法中关于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公约等六个层次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3、环境质量: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等。 4、环境本底值:在自然状况下,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分布值。 5、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不致受害、自然环境结构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自净能力: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环境对进入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同化、异化能力。 7、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专业术语讲解学习

环境专业术语

环境相关专业术语、名词 一、环境基本词汇 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 4.绿色GDP: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为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的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的核算指标。 5.生态补偿:指通过对损害(或保护)资源环境行为进行收费或收税(或补偿),提高其行为的成本(或收益),从而激励损害(或

保护)行为的主体减少(或增加)因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外部经济性),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5.生态功能区划: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6.中水回用:中水这个词出自日本,取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的意思,是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7.“十五小”企业: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8.“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根据一个地区(区域或流域,以下同)的环境特点和自净能力,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10.排污权交易:指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经济手段,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控制策略。 排污申报登记要求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

环境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温室效应:是指是太阳短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反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黄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度26分。 水环境:地球上分布的各种水体以及其密切相连的诸多环境要素如河床、海岸、植被、土壤等。 富营养化:水体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由于营养盐类不断积聚,引起水体内部物理、化学性状不断改变,水体生态系统发生相应的演替,并由生物生产力低的状态逐步向生物生产力高的状态过渡的现象。TOC:总有机碳,用以表示水体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 酸雨: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雨、雪或雾、露、)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过滤式除尘器:利用多孔过滤介质分离捕集气体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净化装置。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莫霍面:地壳下部与地幔分界的面

分贝:是声源功率与基准声功率比值的对数乘以10的数值,用来度量噪声的无量纲单位 BOD:生化需氧量,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分解者:各种微生物,也包括某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物的动物。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进行建设活动之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酸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与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 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