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命题衢舟综合模拟

9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命题衢舟综合模拟
9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命题衢舟综合模拟

第六小组:衢舟小组试题

1.(10分)读下列两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和气候柱状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写出A、B两地所处的半球位置的异同。(3分)

同:都是北半球(1分);异:A是西半球,B是东半球(2分);

(2)结合图一,说说A地区有利于实行机械化生产的自然条件。(2分)

地形:平原,地势平坦;(1分)

气候:气候温和,降水较少,旱地为主;(1分)

(3)联系图二,指出B地民居特色并说明原因。(3分)

民居特色:房子一般没有取暖设备,注意通风、防雨、防潮,屋顶坡度较大(1分);

原因: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沛(2分)若答“亚热带季风气候”或“雨热同期”则给1分

(4)根据以上探究,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自然环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或:区域生产、生活方式的选择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2分)

2.(10分)

某校“历史与社会探秘社团”在一次专题探究活动中搜集到如下图片和资料,准备制作成展板。展板的内容分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和“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三部分。

材料一:

材料二: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庆祝。”

(1)请从上图中选择最符合“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这一主题的一幅图片,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2分)

图2:戊戌变法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2分)。或者图4: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2分)。

(2)图1黄海海战反映了中国近代遭受的哪一次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与图2和图4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有何内在联系?(4分)

中日甲午战争(2分);关系:《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又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2分)

(3)结合上述相关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这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这句话的理解。(4分)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余年间,在外国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中,均以中国失败并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终。(2分)而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2分)

4.(10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来,浙江一直在坚持、探索和实践。

(1)根据材料,描述浙江森林覆盖率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6分)浙江省森林覆盖率较全国高或浙江省森林覆盖率高(2分)。

4分答案:能够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恰当,表述完整、合理

自然原因:浙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70.4%,适合发展林业;

人为原因: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3分答案:未根据材料,但分析恰当,表述完整、合理

自然原因: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充沛,有利于林业发展;

人为原因:浙江严格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

2分答案:根据材料,但仅从自然或人为一方面去分析原因,表述完整、合理

示例:

自然原因:浙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70.4%,适合发展林业;

或人为原因: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2分答案:根据材料或未根据材料,均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去分析原因,表述欠完整

示例:

浙江多山地丘陵,植树造林多

1分答案:涉及任1点原因,但表述欠完整

示例:

浙江多山地丘陵

(3)分析材料三,概括衢州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为衢州林业经济发展提一条合理建议。

衢州森林覆盖率高,林地面积相对较多,但林业总产值较低,林业经济不够发达;(2分)

建议示例:

衢州市森林覆盖率高居全省第二,生态环境良好,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和林产品加工业。(2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 全一册知识点 目标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中,认清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两极与冷战” 1、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年2月4日;参加国和领导人: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次会议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会议讨论了关于击败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等问题。并决定德国的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 2、阅读:P6页图1-2 ①上图是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由此看出:东西方对峙格局(两极格局)形成 ②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③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对立格局的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 ④掌握两大阵营的国家: 北约:1949年,以美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华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没有参加两个组织的国家有:芬兰、瑞典、爱尔兰、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 3、冷战: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如政治干涉、经济援助、文化渗透等等 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铁幕演说与杜鲁门主义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四十年) 表现:①成立对抗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②柏林墙修建(东、西德问题由来)、③军备竞赛、④古巴导弹危机、⑤爆发局部战争(侵越战争、朝鲜战争) 、 ⑥政治宣传、⑦停止各种形式的交流(如互不参加对方国家的举行的奥运会)等 4、冷战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有: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武; ②美苏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威慑;③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二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包括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其中经济现代化

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八) 人教版

期末测试卷(八) 一、选择题(本题有20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A.东京 B.武昌 C.广州 D.南京 2.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 ①创办黄埔军校②领导辛亥革命③领导五四运动④创建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张老师在一次社会课上说:我爷爷就是在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4.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不久又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列强,最终引发了() A.黄花岗起义B.实业救国的热潮 C.保路运动 D.辛亥革命 5.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枪杆子里出政权”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6.右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该年是() A.1937年 B.1938年 C.1939年 D.1940年 7.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8. 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南昌起义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9.学习历史应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下列有关历史事件中因果联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迫使红军开始长征 B.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促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诞生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卷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单元测试卷1.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上述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有() ①已扩展到上海②爆发的导火线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④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与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A.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 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C. 八路军主动出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D. 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3. 达州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 近代化的进步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某校学生决定编排历史情境剧《红旗飘扬》。其中有一场景与历史史实不符,请帮忙找出来() A. 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 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D. 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5.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革命统一战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中共一大召开 B. 遵义会议 C. 工农武装割据 D. 七届二中全会

初三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吴中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50分钟,总分50分。 2.选择题和判断题的正确选项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填充题和材料解析、问答题的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主因是( ) A.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B.《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 C.东西方之间的陆上商道阻断D.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求 2.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1688年“光荣革命”,历时( ) A.40年B.48年C.8年D.50年 3.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是( )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狄德罗 4。至19世纪中叶,已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是( ) A.法国B.德国C.英国D.俄国 5.英国殖民地遍及东西两半球,号称“日不落”帝国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B.18世纪中叶C.新航路开辟时期D.工业革命前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 A.蒸汽机的发明B.电气化C.电子计算机的出现D.航天技术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凡尔登战役C.萨多瓦战役D.色当战役 8.关于一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正确的是( ) ①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②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减少 ③民族解放运动高涨④俄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T列事件不是发生在苏联时期的是( ) A.国家工业化B.农业集体化C.十月革命D.卫国战争 10.列宁逝世后,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是(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测验卷(本卷满分8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80年代,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C)A建立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华约B“热战”C“冷战”D部署导弹核弹 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A)A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B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在1960年宣告独立 C196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D1960年开始整个非洲大陆吹响了独立的号角 3、下列哪些事件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D) ①以色列修建隔离墙②古巴导弹危机③北约的建立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C)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和平解放西藏 5、1951年,一位美国将军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你认为“错误的战争”的含义是:(B) A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B美军入侵朝鲜是非正义战争 C美国选择中国作为对手是错误的D美国错误估计了中国的力量和气魄6、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D)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B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B) ①反映了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正确思想②反映了人类必然战胜自然界的坚定信心 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④导致了高指标、浮夸风的出现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 创造最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话来概括其中的道理?(D)A密切联系群众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 以课本为依托,紧扣知识要点和历史课程标准,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2. 掌握并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历史认识。 3. 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构建整体的历史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 八年级下册五、六、七单元,九年级一、五单元。 三:复习思路与具体安排: 根据时间,按照三个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2月16日——4月调考)此阶段是学生全面了解书本知识点的时期,所以非常重要,这一时期关键要做的就是依据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梳理基础知识,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复习过程力争做到系统和全面。同时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的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提高答题速度。针对我校学生实际,采取的主要复习方式为“练、评、讲”。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全球性的震荡 1课时第二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1课时民族复兴的新道路1课时万众一心的抗日战

争1课时第三周新中国的诞生1课时《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 1课时第四周《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战后世界新格局1课时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课时第五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课时第六周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 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第七周生活在国际社会1课时综合测试 1课时第八周四月调考模拟训练3课时第二阶段:专题复习(4月调考——5月20日左右)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还不够完整,不够清晰,所以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成专题,进行系统性的专题复习了。 例如:可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三个专题:列强侵华史(1840-1945年);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1840-1949年);社会主义建设史(1949-至今)。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五个专题: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0世纪20-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两次工业革命前后经济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国际关系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世界格局新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课程标准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教学要求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3.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 4.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 5.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为例,感受科技革命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追求。 结构分析 雅尔塔协定及影响两大军事集团 “冷战”与“两极” 冷战的具体表现“ 铁幕演说” 战后世界美苏争霸杜鲁门主义 新格局亚非拉民族解放与独立 殖民体系瓦解与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会议) 各国的现代化追求追求现代化发达国家 亚非拉(四小龙、77国集团、石油危机)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

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两极”与“冷战” 教学导入: 教师提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此次会议对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问题教师在新课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题完成) 学生回答:1945年2月4~11日,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其主要内容有: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教师在学生讨论雅尔塔会议影响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1、教师总结雅尔塔会议影响:雅尔塔会议最重要的影响是在战后形成了维持世界格局的雅尔塔体系,即美、英、法三国划 分了势力范围和维持战后三大国合作。①雅尔塔体制是三大国政治交易的产物,它反映了三国企图依靠“大国一致原则”以及新划分的势力范围来缓和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使战后世界顺利地由战争转入和平。②雅尔塔体制也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体制的主要设计者是罗斯福,他的目的是协调三国,特别是美苏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国合作的途径来实现美国队战后的世界的控制,雅尔塔体制后来导致产生了两大社会制度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 2、教师联系课文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①战后,美国推行怎样的全球战略?(称霸全权,反共反苏)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 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②为什么美国将称霸重点放在欧洲?(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 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 3、美国在称霸全球反共反苏的战略中采取怎样的政策?有哪些表现? ①冷战及冷战的含义见书本第4页。 ②“冷战”政策的表现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总结回答“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第一、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教师应充分利用图1-2,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说明,让他们分别说出北约、华约组织包括的成员国,然后,提出以下问 题。 ○阅读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集体防御,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西欧一些国家共同与苏联抗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两极格局的形成》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0:10 编辑 优质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教学设计 浙江省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周虹 一、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的概况,列举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实例,说明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2.活动建议:指导学生用地图呈现国际关系的图景,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在明确东西方对峙的区域分布的同时,熟悉现代世界政治地理和地缘关系。 二、课标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历史与地理等相关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多角度探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特点,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有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当今国际大事,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说明“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是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概括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2.列举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和特

点,解释“冷战”的含义。3.运用材料分析“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2.通过读图比较与材料分析,初步具备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及主动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战后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2.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初步感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突破方案:“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除战争以外的对峙和对抗。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该部分内容是初中学生树立正确国际观念和世界全球视野的重要知识载体,但由于其政治性较强,政治术语多,涉及的事例又关乎初中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要求借助更多的地图、漫画等图片资料来直观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二) 人教版

期末测试卷(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军事集团的组成国是() A.德意日与法俄 B.德奥匈与英法俄 C.德奥匈与英法 D.德意日与英法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汉白玉浮雕描绘的历史事件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 ①武昌起义②五四运动③八一南昌起义④抗日游击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68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对象时() A.清政府 B.北洋军阀 C.日本侵略者 D.国民党反动派 4、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的重点工作是( ) A.推翻资产阶级 B.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C.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看展工人运动 5、马老师暑假旅游,来到一座城市,在街道两旁看到许多一样的宣传画,上面写着“军旗升起的地方”。这座城市最有可能是() A.南昌 B.长沙 C.杭州 D.上海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其意义在于()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7、现实变的和平解决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促进了() A.抗日战争的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D.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8、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下列事件中堪称“懂得改变”的成功范例的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抗衡 B.参加巴黎和会 C.罗斯福新政 D.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9、下列事件中,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遵义会议 C.长征胜利 D.开辟敌后战场 10、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下列有关于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参加《新青年》的编辑撰稿工作 B.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C.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 D.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1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2、下列会议的内容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关的有() ①波茨坦会议②华盛顿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慕尼黑会议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几个标志性事件,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A.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德国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D.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14、“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这一形象说法反映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1. C 2. D 3. C 4. D 5.A 6.B 7.C 8. C 9.A 10.(1)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2)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B 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C 2. C 3. B 4. A 5.D 6.A 7.B 8.B 9.(1)C (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中国。(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3)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些都表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1. A 2. B 3. D 4. A 5. B 6.B 7.C 8. A 9.D 10.(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非常大,人口占世界总人口85.1%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世界总量的20. 8%,人均国民生产总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0分。请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1、新中国成立后,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的是………………() A.肃清反革命残余 B.成功实行了土地改革 C.和平解放西藏 D.抗美援朝的胜利 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现象出 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3、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庆祝公私合营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4、在土地问题上,新中国成立后,有过三次重大变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土改后,农民耕种“自己的地”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民耕种“公家的地”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D.三次变革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 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 D.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6、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有利于……………………() A.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B.扩展资源开发的空间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改变资源的时空分布 7、下列是党和国家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设立汕头、福建、珠海、厦门为经济特区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8、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 ①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②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③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9、2013年4月,日本媒体编造莫须有的新闻,以及领导人物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中日矛盾

上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上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一、单选题 1.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 . 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B .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C .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 . 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 蒋介石撕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A . 1948年9月 B . 1947年初 C . 1946年6月 D . 1945年8月 3. 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 . 南越族 B . 鲜卑族 C . 华夏族 D . 匈奴 7.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 . 武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B . 黄花岗起义的战斗情景 C . 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 . 抗日战争的战斗情景 8.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 .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 解放战争胜利 C . 抗日战争胜利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 下表为某村农户构成变化表,与表中1953年数据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建国初土地改革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10. 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是 A . 武昌、南京 B . 天津、北京 C . 延安、遵义 D . 上海、广州 11. 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A . 卢沟桥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九一八”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12. 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作战形势示意图,它展示的作战战役 是() A . 百团大战 B . 卢沟桥战役 C . 平型关大捷 D . 台儿庄战役 13.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不同的变化,下列事件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辛亥革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4.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不正确的是()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年级下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年级下 册答案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1. C 2. D 3. C 4. D 5.A 6.B 7.C 8. C 9.A10.(1)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 (2)美苏战时同盟公开破裂,“冷战”全面展开。11.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距离,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同时,收回苏伊士运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殖民主义统治,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B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C 2. C 3. B 4. A 5.D 6.A 7.B 8.B 9.(1)C (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中国。(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1 999年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 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3)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些都表明中国综合实力增

2013-2014学年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13-2014学年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要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他们无畏无惧,争分夺秒救援受灾群众的事迹感天动地。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为打破“中国贫油”的神话,石油大会战中国工人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献身,艰苦创业的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正是靠中华民族中蕴藏着的这种精神,中国建成一个个大油田,被工人们称为“铁人”的是()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2、2013年6月,举世瞩目的神舟十号成功发射。() ①表明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②是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③体现出中国建设者敢于超越前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④展现了为国家发展,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爱国主义信念和豪情。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你知道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正式打破海峡两岸交往的坚冰是在哪一年() A、1978年 B、1982年 C、1987年 D、1993年 4、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这说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C、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5、某班排演历史话剧《上甘岭》,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6、下列举措直接推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①和平解放西藏②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目前世界上还有20℅~35℅以上的人处于饥饿之中,8亿多人面临着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知识点

第一单元 1.一战背景 1)为了争夺霸权,重新划分殖民地 2)军国主义思想盛行,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2.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3.一战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4.一战影响 1)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巨大灾难) 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两败俱伤) 3)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造成了有利条件,并促使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革命高涨)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双刃剑) 5.巴黎和会的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亟待解决的问题 2)各国人民都热切盼望签署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 6.巴黎和会的实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7.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1)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上得到协调 3)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立了波兰等国家的独立 4)宰割德国种下了德国民族复仇的种子 8.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1)政治: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深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经济:列强争筑铁路;掠夺矿产资源、原材料;倾销商品 3)思想: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些革命性组织的成立 9.孙中山(民主革命先行者) 1)1894年:建立兴中会 2)1905年:建立同盟会(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提出三民主义 10.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条件(导火线):保路运动 11.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2)经济发展:武汉经济发展,不仅能为革命军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也引起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化 3)革命基础:湖北的革命团体长期在新军中做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4)四川的保路运动:使鄂军西调,武昌、汉口等兵力空虚 5)资产阶级的革命果敢精神,成功地选择了起义的时机和突破口 因素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和反思《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1:31 编辑 公开课资料《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瞿媛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以及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简述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应的文字资料,初步具备语言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图片和表格的阅读,提升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提炼美国的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的经验,理性思考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 2.难点:了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给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知道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查阅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1:31 编辑 公开课资料《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第一初级中学瞿媛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以及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简述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应的文字资料,初步具备语言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图片和表格的

阅读,提升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提炼美国的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的经验,理性思考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美国经济繁荣的表现。 2.难点:了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给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知道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查阅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6 21:31 编辑 公开课资料《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九上)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A奥匈帝国;C意大利。D法国;F俄国。2.欧洲。二、1.(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重新瓜分殖民地;(3)军国主义;(4)萨拉热窝。2.1914;1918。3.同盟国;协约国。4.是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5.坦克;大炮;飞艇;飞机;毒气弹等。6.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7.(1)1914;马恩河;英法。(2)1916;凡尔登;绞肉机。8.同盟国集团。 第三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2.1919;凡尔赛宫。3.战胜国;美;英;法;意;日;美;法;英。4.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5.德国;中国山东。6.凡尔赛条约。7.日本。8.(1)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欧洲;西亚;非洲。(2)欧洲;东亚;太平洋。二、1.(1)东亚和太平洋。 (2)1921;华盛顿。(3)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4)九国公约。(5)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收回租界;门户开放。(6)巴黎和会。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课辛亥革命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第二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掠夺。2.民族资产。3.知识分子。二、1.清政府;民主共和;革命军。2.(1)1894;夏威夷的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振兴中华。(2)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民报;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民族主义;F民权主义;G民生主义;H三民主义;革命;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三、1.铁路国有;铁路修筑;保路;同盟会。2.保路;湖北;文学社;共进会;武昌。3.1911;10;10;武昌;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4.清政府;清朝。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1.南京;孙中山。2.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五、1.袁世凯;共和。2.1912;2;12;共和。3.北京;中华民国。六、1.清朝;君主专制;共和。 2.思想解放。 第三框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南京;北京;北洋政府。2.(1)正式大总统。(2)日本;二十一条。3.中华帝国;洪宪;护国运动;撤销帝制。二、1.直系;皖系;奉系。2.军阀割据混战。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一框新文化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知识分子;民主;科学。二、1.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2.民主;科学。3.青年杂志;新青年;北京大学。4.1915;青年杂志;新青年;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青年》编辑部。5.民主和科学;专制和愚昧;陈独秀;民主;科学;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新文学;旧文学;胡适;白话文;文言文;陈独秀。新道德;旧道德;鲁迅;狂人日记;鲁迅。三、1.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1)思想文化;思想启蒙。(2)极大解放。(3)马克思主义。 第二框五四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巴黎和会;势力范围;二十一条;山东;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二、1.1919;5;4;还我青岛;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2.北洋;上海;工人阶级;工;学;商;全国性。3.工人阶级。三、1.被捕学生。2.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凡尔赛条约。四、1.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极大解放;新的眼光;新文化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