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

为什么孩子从小就要学国学经典呢?

国学经典是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书。“经”原指织布机上的纵线,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国学经典,是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书籍和知识,让我们无所适从,到底选择什么给孩子?其实很简单,时间会冲刷,历史会淘汰,那些流传千年的书,就是我们要选择的。西方人有圣经,印度人有吠陀和佛典,我们有四书五经。另外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去看看古今的大家都在读什么书,胡适、梁启超、鲁迅、毛泽东等都是广读国学经典。

为什么必须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国学经典?大脑生理学家们发现,儿童的智力和性格在0—3岁间就完成了60%,这三年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3—6岁间完成了80%,6—8岁间完成了90%,8岁以后的发展则渐趋缓慢,到13岁左右,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就基本结束了。这就表明孩子13岁之前是智力和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期,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个关键时期,那么当孩子年龄越大,启发培养他们就会越费力,效果也就越差。

所以要让孩子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有价值的书。儿童学习经典,就如同师从贤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展开人生。国学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文化知识,奠定孩子的人文底蕴,而且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的儒雅、淳静气质,为孩子以后的“薄发”,蓄积力量。

学习哪些国学经典呢?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从哪些开始学?学哪些比较合适呢?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依循古人读书的顺序,从蒙学读起,然后循序渐进涉猎经、史、子、集。

《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老子》、《孙子兵法》等作为国学中经典之经典,铸就“国学蒙学之最、中华不可或缺之魂”。这些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更有效?

在古香古色的环境中,多媒体现代化教学,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汉字故事、动画故事、游戏互动、角色表演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我们科学地引导孩子,希望孩子在生活中秉承孔子的仁义精神,学会谦和待人、谨慎待己、勤学好问等优良品行。我们从积极正面的方向来培养孩子对国学的热爱,不是机械地恢复旧学,而是希望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刚健人格,使他们成为内外兼修的中国儿童、未来精英。

学习国学经典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经过近几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学习后,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

1、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忍耐性加强;

2、语文程度提升,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

3、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成绩全面提高;

4、读书兴趣提高,增加对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的兴

趣;

5、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变得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6、自信心增强,处世大方,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重新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 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2、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3、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

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4、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辅相成。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做起。有资料表明: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期做诵读训练,可以使儿童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脑力得到舒解,加强记忆力,集中了注意力,平衡身心发展,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性,对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武,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境界,又可层楼更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先后开展,有地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时至今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民族经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考验而依然生机勃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都能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的态度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博大精深的“国学”所产生的文化张力永远能够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

国学经典包括哪些

国学经典包括哪些 篇一:国学经典有什么用? 人格的养成,是在童年就做好铺垫的,及早让儿童接受中国国学经典的教育,就是趁孩子在最纯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教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慢慢开启他的智慧,培养其福德。 国学经典有什么用? 一:养正我们的心,看问题多角度,由主观任性变得客观公正。 二:我们的心容量变大,原来或许针尖大的地方,容不下一粒沙子,诵读完国学经典后慢慢的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三:遇事冷静客观爱思考!原来可能冲动急躁好事变坏事。慢慢的这种冲动易怒急躁不见了,冷静思考使得做事有智慧,坏事可以转忧为喜! 四:变得会经营家庭了,夫妻关系更融洽,婆媳关系更融洽,家庭美满和乐幸福!五:人际关系,与人交往喜欢推己及人,站人家角度看问题,人际关系越来越好!六: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开启成人智慧,说话写文章陈述事件简单明了,并且文笔越来越好! 七:对待生活乐观坚定自信,自己人生开始有规划,家庭开始有规划,获得幸福能力增强! 八:以身作则影响孩子,教育变得简单化!期待孩子的样子慢慢如我们所愿一步步实现!

每个孩子小的时候就像是一张纯白的纸,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四岁至十三岁这阶段的儿童,正是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古圣先贤们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并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覆熟读。以这种方式来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孩子在学习这些经典之后,就会被里面的知识熏陶。从而奠定孩子成长的基础。 中国的国学经典若能广泛接触,并且让孩子熟读能激发青少年们“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帮助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坚持理想奋斗的勇气。根据老一辈人的经验,若能把握这段记忆力最好的十年,每天能读诵3O 分钟,持之以恒,要背诵二、三十本书是轻而易举的,并且可利用寒暑假期间来加强复习。 篇二:国学包括内容 国学包括那些内容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自汉代以来,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大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更有宽泛的解释,把

学国学诵经典演讲稿范文三篇

学国学诵经典演讲稿范文三篇 学国学诵经典演讲稿范文篇1各位领导、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xx小学对各位领导、家长能够在百忙中来参观、指导我校国学教育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现在,家长和老师们都有共同认识,现在孩子缺乏文明礼貌,不尊老爱幼;缺乏合作意识,唯我独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抑制力不强;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厌学得多,学习目标不明确。为啥?这也是我们共同疑问。关键是以前我们只重视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教育。多年来,学校经过多方面探究,寻找了一条教育孩子成才必先成人捷径,那就是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博大精深,通过对国学经典文化学习,不但能够增长知识,更重要是能够砥砺品行,健全人格,涵养性情,提高修养,使孩子们学会做人。 以前学校系统编印了国学经典校本教材,让学生诵读,从这学期开始,学校统一订购了教材,把国学课列入课表,选出专职教师任课,成立了教研组,还确定了研究课题,使国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在上学期,学校组织了第一届“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效果非常好,得到了领导和家长大力支持和好评,学生

积极性也非常高,掀起了人人诵经典热潮。今天结合中心校十二月份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月活动,学校组织第二届“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进一步推进国学教育开展。以后形成制度,每年将组织一次大型展示活动。学校也准备把国学教育作为学校亮点,操场建好后准备在校园内立孔子塑像,建孔子书院,楼道文化建设也以国学教育内容为主题,让学生时刻受到国学经典文化熏陶,力争把我们xx小学打造成国学教育示范校。 最后,祝这次展示活动圆满成功,也希望各位领导、家长参观后多提指导意见。 谢谢! 学国学诵经典演讲稿范文篇2尊敬老师、亲爱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经典浸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名篇佳赋,灿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闪烁着光辉思想和深远智慧篇章,这些经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精神宝藏! 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全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全面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举行这次集吟诵、演唱、表演、背诵为一体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就需要我们诵读经典诗文,在诵读中品悟,在品悟中传承。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眼界宽广;可以使我们拨云见日,柳暗花明。《论

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报告(简单)

“诵读国学经典的研究”开题报告(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经典是指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尤其是那些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位居群经之首。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同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将诵读中华古诗文活动作为学校一项特色进行创建,符合现实背景。 当今社会,在物质文明的大潮冲击下,部分小学生过早地沾染上了诸多不良习气。精神空虚,沉迷网络,厌学情绪严重;自私自利自我意识严重;尊老爱幼、文明节俭等社会公德意识滑坡。这些问题使许多老师和家长处于迷茫无奈徘徊中。原因何在?因为现行教育中缺失了中国几千年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思想,口头上提出德育为本的方针,但实际上还是实行中考统考、高考统考等以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的策略,成绩大于素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把孔孟学说的教育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断层的局面。“教育为本,德育先行”成了一句空话。中华民族本是礼仪之邦,可如今孝敬父母、礼貌谦让这些传统美德却逐步被人们遗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学生从小没有受到圣贤的良好教育,本来善良的心灵也就受到各种污染,于是做出各种错事来。 二、课题的界定:

国学经典都有哪些

国学经典都有哪些 篇一:什么是国学经典 什么是国学经典 第一线程是“经”类:易经、道德经、诗经、黄帝内经、孝经、金刚经、孙子兵法(兵经); 第二线程是“典”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 第三线程是基础类:、、、、、、、、、?? 累积法的原则是:经类为主,典类为辅,基础类作为补充,这就是累积法的系统性原则。1 篇二:关于什么是国学文化经典 关于什么是国学文化经典 国学理念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 “幼儿养性”指的是为孩子奠定优美的人格。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在零至三岁时形成的,后来虽然有变化,但整体特点没有质的改变。心理学证明,零至三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多数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了。如何在纯净的白纸上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是天下父母应该关心的重要课题。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幼儿阶段几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

此时的教育都依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童蒙养正”指的是用圣贤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幼儿四岁后,慢慢地学会了应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此时应该把“童蒙养正”教育提上日程。“养正”是指培养孩子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习惯。四至六岁儿童理解能力弱,学习生活中依赖父母之处尚多。此时也是孩子心性依然纯净,记忆力最强的阶段。父母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以历代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经典的价值也将随伴其人生成长,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克服人生逆境有着重要作用。 “少年养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养远大志向。孩子告别幼儿园,就进入了少年时期,理解能力显著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至于到了初高中的青少年时期,除了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外,建议父母选择有助于孩子立志的课外读物,鼓励他们阅读。有了书籍的力量,就会点燃青少年立志的热情,建立坚定的信心和为理想奋斗的勇气。 “成人养德”指的是积累厚重的德行,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展开真实的生命旅

国学经典演讲稿6篇

国学经典演讲稿6篇 第一篇:《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不学礼,无以立。”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这样教书育人,而我们,作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 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国学经典的演讲稿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复礼;躬行仁义,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于道,建中建极。两千五百年的荏苒时光,没有让《论语》湮灭在汩汩的岁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时间的打磨而显出璀璨之华。 朋友们,用仁爱之心,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经典之书,享受精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仁爱的和谐社会。 让经典的种子在我们的校园里开出璀璨之花!

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20xx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目标 1、抓好诵读活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大胆地创新,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3、探索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的校本化研究。编写《国学经典习字本》,把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编写一套校本教材。 4、本学期将加强教师经典诗文的学习与探讨,教师与学生同背经典诗文,提升教师国学素养。在原读书学习的基础上读1-2本国学经典书籍,背诵古诗不低于30首(50岁以上不低于20首),并记录国学经典学习笔记。统一背诵内容为国学经典读本必背古诗,形式包含:经典诗文摘抄、经典阅读感悟等。 三、诵读时间 1、早晨课前20分钟诵读; 2、中午10分钟时间自由进行诵读; 3、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4、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四、诵读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

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3、回家后,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诵读内容 1、诵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中外美文等。 2、学校发的《弟子规》(循环使用,注意保持完好)。 六、具体要求 1、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人人参加诵背活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2、学期初各班语文教师制定班级诵读计划。 七、资料积累 在诵读过程中,要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实验研究。 八:活动安排 九月份:小学生学习国学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国学启蒙经典诵读”行动是紧接着得较长的系统性工作,必须着眼长远,谨慎推行,主要摸清如下一些问题: ⑴所指定的篇目是否适合于本年级学生的知识层次; ⑵怎样安排诵读的时间并能收到最大效益; ⑶如何对诵读进行过程管理; ⑷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与措施; ⑸如何呈现诵读的成效; ⑹诵读进度如何安排。 十月份:召开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的讨论会,课例展示于研讨。 十一月份:师生同背经典诗文主题诵读活动。 “不增加学生负担”是本次诵读行动的首要原则,在诵读过程中不搞过关,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分享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分享 导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以下是XX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欢迎点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

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国学智慧涵盖了“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偈语、禅机、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万亿卷帙的古代文献,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国学体系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又分为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和礼仪等支脉,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颇深。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复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世界观。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根据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质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推广国学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诵读开题报告

《国学经典诵读》开题报告 《国学经典诵读》开题报告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主要研究方法及基本研究思路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当前国学经典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虽然对于 儿童读经的内容和方式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对于中华文化精 髓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却一致认同。《语文课标》明确 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 取孔子的智慧。 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 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 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一一国

学经典!童子诵读国学经典已不是新鲜事,自从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由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倡导(于九八年起在香港) ,业已整整十年之久,十年的经历,成果数不胜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今天将此话题重新提起,意在从目前轰轰烈烈的背诵之中,从各地你学我仿的表演之中冷静下来,更深层次地反思国学经典的正确位置。 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国学渐渐被世人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国学启蒙”。目前,国学启蒙的响应者已有很多。各地实验区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 围内推广,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 增强文化底蕴,滋养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文化的韵律、美妙的意境和精炼的词句,对培养孩子的语感、发展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有独到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记忆力最佳的时候,积累一些文化底蕴,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背诵,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外,背诵还可以提高记忆力、想象力、逻辑分析能力、文章排布能力、遣词造句能力。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 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他本人10岁左右背诵诗文,直到40多岁较深刻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真是感受无限,他把这些感受写出来告诉读者,居然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热烈反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西方有位学者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无庸置疑的是,我们都认可童年对于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性。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 ·国学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的对立物是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狭隘地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从事特定的职业做准备。它试图通过早年的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一劳永逸地学得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然而,过早的专业学习、过细的专业划分,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甚至是比较长的时间。当学生经过数年学校教育,学成单一的技能毕业时才空缺,也许已经由于转岗或在职塔训等其他途径而得到补充。而仅仅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既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没有其他技能,势必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某种特定的技能,:也不是为受教育者谋求某种职业而做准备。它的目的不是获得具体有用的知识,而是要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它不在于叫人思考什么,而在于叫人如何思考。它精心设置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以及科学原则和方法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对真、善、美的崇敬之心,旨在唤起学生对一切伟大、深邃、美丽事物的敏感和惊奇,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寻知识过程中思考的重大课题和运用的基本原则。因此,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西方通识教育的最基本形式。西方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西方文明"和"经典研读"两大门类。一些具体的课程,都是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来的。 我国的通识教育,也有必要以中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经典为核心,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三百千千"、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为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在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领会他们的旨趣,把握他们的神髓,形成恢弘的历史意识,从而能对各种事务应付裕如。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作为家长,不能简单快捷地给予孩子多少"黄金",而是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接受通识教育,学会"点金术",从而令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国学经典教育是博雅教育 香港岭南大学前任校长陈坤耀曾解释博雅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博雅教育的另一种表达。"博雅"一词由"博"、"雅"两个单字组成,分别说的是知识和为人两个方面:"博"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雅"就是要德行完美,气质优雅,摆脱庸俗,走向卓越。

【诵读国学经典演讲稿】弘扬国学经典演讲稿

【诵读国学经典演讲稿】弘扬国学经典演讲稿 经典浸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 历史长河中,名篇佳赋,灿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闪烁着光辉思想和深远智慧的篇章,以下是精心的诵读国学经典演讲稿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 __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诵读国学经典致辞。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琴棋书画到礼乐射御,从孝悌忠信到精忠报国,我们无不感受到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基因,在我们的血液里留下了中华民族的烙樱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九隆实验小学从办学开始设立“国学经典诵读”课,我们立足 乡村语文教学实际,结合我校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

默地变化其气质。在吟诵中继承和发扬中华精典文化的精髓,使得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具体实践中,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我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口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校园本来就是文化传承的地方,国学经典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我们需要弘扬和发展的。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国教育中对于国学经典的传承显得比较苍白,有些经典对于老师来说也比较陌生。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达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从而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补充教师精神文化食粮,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矗随着师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教学质量也会相应的提升。 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从诵读教材的选择到诵读目标的制定,从实施方案的酝酿到课程的落实检查都有专人负责。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二、组织健全,明确职责 教导主任李海燕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以及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利

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周的课程表上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委派少先队专人检查,校领导不定时抽查,确保诵读时间。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我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有的是小品表演,有的是话剧表演。 四、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流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即学做“五小”儿童:勤学好问的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小主人,兴趣小组的小能人,科技宣传的小喇叭,家庭社会的小帮手。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国学经典论语

学习国学经典论语 为人之道 君子,是孔子提出的做人的理想标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外表的表现,指的是礼;质是内在 的品质,指的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是仁的根本 精神,它通过孝悌、忠恕等道德得到体现,而孝悌是仁之本。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不希望别 人这么对待自己,就不要这么对待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则是更积极的一个层面,有一种责任,是要以自己的心 情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即“推己及人”。我们常说将心比心,遇到 什么问题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一想,这也是一种传统的处世之道。通 过论语,我们知道,仁,一方面是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同时仁又包 含了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等品德细节。 《论语》讲“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古代从天子的祭天、祭祖,诸侯国之间的会盟、外交、打仗, 到普通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坐卧行走、互相称谓等,一切都有礼的 规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因此所有的道德要落实到行为规 范上来。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告诉我们要克服自己不符 合礼的思想行为,照着礼去做,这就是仁。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做到这些我想 离“仁”的道德标准也就不远了。 为人之道,仁是灵魂,礼是形式。仁要落实到礼上,而如果礼脱离了仁,那么这些形式也就是毫无意义的存在了。在物质生活丰富、竞争压力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每日三省吾身”,真诚做事待人,少一些投机取巧的套路,做一个正人君子。在精神富足、心理健康、和谐共处、奉献社会的状态下生活和工作,做好自己的为人,让自 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国学经典诵读诵读阶段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诵读阶段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新学期我校各年级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半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三、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我校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

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楼德镇力里联小 2015年11月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阶段总结 从9月1号到今天我每天领着学生诵读校本教材《道德经》。现把自己这段工作总结如下,以备今后查看。 一、满意的地方: 1、保证了学生的诵读时间,每天早读5分钟,学生自由读,语文课的前5分钟,

国学经典演讲稿【精选】

国学经典演讲稿【精选】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国学经典演讲稿吧,希望你喜欢!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照进心灵的一缕阳光》。 走进我们xx小学,你抬头看一看,就会看到十七根柱子上镌刻着鎏金的大字,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我们的校园变得熠熠生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十五个字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如一缕缕阳光把我们稚嫩的童心照亮。 侧耳听一听,你会听到每班琅琅的诵读国学经典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三字经》,让我们学会了用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够;“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读《弟子规》,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孝”文化对人性深处的撞击与激发;“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读《增广贤文》,让我们学会了取舍得当,人格光亮。正如我们可敬的朱校长在国学经典这套校本课程里所写的那样:“国学经典让我们热爱春花秋月,热爱人间喜悦,能唤醒我们生活中的优美与飞扬,享受人生中的快乐与柔软!”这一席话,如一缕阳光让我们孩童的心变得温暖无比。 踏进五年级后我们每周都要诵读《增广贤文》,它就像我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又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沐浴在经典的芬芳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千经万典,孝弟为先”让我牢记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

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为了让我健康幸福地成长,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也要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要懂得感恩,记住他们的生日;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些不都是《增广贤文》带给我的启示吗?它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记得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七点半,我们照例举行升旗仪式。我看到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云,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我听到了校领导说:“今天我们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的颁奖仪式,请获奖的同学上来领奖……”“我会获奖吗?那次诵读,我背得应该是100分吧,为了能够诵读好,我一回家就拿出《增广贤文》这本书,开始给妈妈读,给弟弟读。听妈妈说,我晚上睡觉做梦时,还背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简直是走火入魔了。我好想听到我的名字,心嘣嘣直跳,忐忑不安,终于念到我们五年级的名单了,当我听到”刘新萌“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我真是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我高兴地跑到升旗台前,从陈丽芳老师的手里接过奖品,此时我的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脑海里想到了那句”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名言,读书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而读国学经典更是如一缕阳光一样,成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琅琅,翰墨飘香;愿我们的同学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愿我们都以经典为伴,将国学精粹继承和发扬光大,让国学这一经典成为照亮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一缕阳光!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很荣幸有机会去县三中观看国学经典诵读大赛,看着孩子们背诵着不同的经典诗文,表演着各种有特色的节目,不知不觉我已陶醉在那琅琅的朗读声中。

国学经典诵读调查问卷

国学经典诵读调查问卷(年级) 亲爱的同学: 为了更好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经典阅读的有效性,我们对学校1——6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分为三部分:一、阅读兴趣,二、阅读习惯,三、生活情况。设计此调查问卷的目的是想更准确的掌握大家经典阅读的现状,为进行“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课题研究”做些参考,在研究中有的放矢。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请您不要有任何顾虑,务必将自己的真实状况反应在调查问卷中。 阅读兴趣 1、你喜欢阅读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平时,你哪方面的书读得比较多一点?() A、漫画卡通 B 、作文选C、诗歌散文D、科普读物 3、你是否对阅读经典诗文感兴趣?() A、感兴趣 B、不感兴趣 C、无所谓 4、现在,你能背诵多少经典古诗词?() A、50首以下 B、50——100首 C、100首以上 5、你进行经典诵读,是因为:()

A、老师的要求或推荐; B、自己喜欢; C、能积累好多优美词句 阅读习惯 6、你一般每天阅读多少时间?() A、从来不看 B 、15分钟左右 C 、30分钟以上 D 、一小时以上。 7、在课外阅读时,你遇到不理解地方会:() A、跳过 B、查字典 C 、请教他人 8、进行阅读时,你常用的方法是:() A 、一目十行B、只了解一下情节 C 、摘录好词佳句 D 、做读书笔记或批注 9、你知道的国学经典的书目有: A、B、C、D、 生活情况 10、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A、知道 B、不知道 C、知道爸爸或妈妈的生日 11、当家长批评你时,你会() A、恨他(她) B、顶撞家长 C、默不作声,不乐意接受家长的批评 D、 理解家长,觉得家长说得有道理 12、见到老师你会主动问好吗?() A、经常 B、偶尔 C、从来没有 13、如果有人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你会怎么办?()

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五篇

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关于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学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构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礼貌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礼貌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久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 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

篇一:诵读经典演讲稿修改版 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 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时,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老师们都夸奖我是最懂礼貌、最善良的好孩子。当同学们在下课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着;当他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他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我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他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 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我们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唐宋诗词三百首》为例,读李太白诗, 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 关于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 一、诵读时机:尽早开始,十三岁以前,是最好时机; 教材:四个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