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基因概述

P53基因概述
P53基因概述

P53基因概述及应用实例

姓名;赵飞

1.P53基因概述

1.1 P53基因的发现

1979年,在大家都在研究SV40病毒的癌蛋白时,好几个科研小组都无意中分别独立发现了P53蛋白。当时在伦敦癌症研究所(London Research Institute)工作的David Lane和Lionel Crawford发现,用感染了SV40病毒的动物血清与SV40大T抗原发生免疫沉淀反应时能共沉淀下来一个分子量约为53kDa的宿主细胞蛋白。另外三个科研小组也都在1979年同时发表文章报道了同样的结论,他们分别是法国的Pierre May科研小组、美国纽约的Robert Carroll科研小组和英国的Alan Smith科研小组。

1.2P53基因的命名

在这个基因在发现之初,每一个发现它的实验室分别给这种分子量为53 kDa的蛋白质取了各自的名字,并且使用这些名字发表了很多论文,这样就造成极大的混乱。它的真正命名是在1983年在英国牛津举办的第一届国际P53蛋白研讨会上,来自各国的代表专门就这个蛋白的命名进行了讨论。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P53这个名字最为合适,自此被保留下来一直沿用至今。其实P53这个名字根本就不是一个名字,只是因为这个蛋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中表现出的分子量大约为53 kDa才因此而得名。后来大家才发现,这个表观分子量其实也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因为该蛋白富含脯氨酸,所以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中的迁移率偏慢,表现出来的分子量要比它实际的分子量大。该蛋白的实际分子量只有43.7 kDa,而小鼠体内P53蛋白的分子量会更小。

1.3P53 基因的功能

P53基因是因编码一种分子质量为53 kDa 的蛋白质而得名,是一种抗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为基因调节蛋白( P53 蛋白) ,当DNA 受到损伤时表达产物急剧增加,可抑制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转。一旦P53 基因发生突变,P53 蛋白失活,细胞分裂失去节制,发生癌变,人类癌症中约有一半是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失活。因此说这个基因具有两面性。

1.4 P53基因三十年的发展史

最初10年里,P53一直被视为能够诱发肿瘤产生的癌基因。1979年,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Lionel·Crawford,David·P.·Lane等人首次追踪到了P53基因的踪迹,不久以后,俄罗斯科学家Petet·Chumakov从小鼠体内克隆到了这个基因的完整版本。但此时P53基因并未受到重视,甚至在最初的几年中,一直被视为能够诱发肿瘤产生的癌基因。导致这样南辕北辙认识的症结在于科学家在研究时并未找对P53基因的正确版本。十年之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分子生物学Bert·Vogelstein最终找到了正确的P53基因,即野生型P53。不但如此,科学家的发现还为这一基因摘掉了癌基因的恶名:与此前认识恰恰相反的是,P53是一个在人体内发挥广泛作用的强有力的抑癌基因。

第二个10年里,科学家发现P53蛋白实际上是一种转录因子,可以胁迫诱导。基于P53真正功能的重新认识,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对这些基因的深入挖掘不但

让人们对癌症的本质有了更新的了解,而且还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现在科学家已经公认,癌症发生的肇因是由于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的分化与抑制、免疫与逃避免疫、血管的生成与抑制以及转移与抑制转移之间的精细平衡被打破的缘故。这些平衡归根结底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间的平衡。

然而,平衡的打破并非一蹴而就,因此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过程。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大约在50%以上的癌症中都发现P53基因的突变,如果将癌症的发作比作一列倾倒中的多米诺骨牌,那么P53

基因很有可能位居这列骨牌的前列。

在人体这个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系统中,倘若一个细胞想要改变其现有状态(如从静止到生长分化状态的改变),必须接收到一系列相关指令后,这一过程才能进行。在这其中,P53起的是一个监控及调控的作用——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来控制细胞的增殖生长。

譬如,一旦细胞中的DNA发生了损伤,P53发觉后,细胞的增殖过程即会停止,同时对受损DNA进行修复,以防不正确的遗传密码错误复制下去如果DNA的损伤过于严重,无法复原,P53就会诱导细胞进入凋亡状态(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提前将不正常的细胞从机体中清除出去。

另外,癌细胞具有增殖效率高、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肿瘤实体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的氧气和养分的供应。这些成分的输送通道就是血管。这些血管如此重要,以至于任何一个细胞与其最近的毛细血管的距离不能超过100微米。这些发现促成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Judah·Folkman提出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假说。巧合的是,科学家发现P53基因能够阻断一种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肿瘤内部血管的形成。

在由抑癌基因组成的通路和网络中,P53的重要程度就如同大管家一般,因此科学家希望能够通过基因治疗的手段,向癌症患者体内导入正常版本的P53基因来实现抗肿瘤的目的。

在第三个10年里,又发现了P53蛋白的一些新功能,比如调控细胞代谢通路,调控与胚胎植入过程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等等。自打199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Freuch·Anderson 博士启动了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以来,已有1000余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获批,其中大约70%是针对肿瘤,而P53基因更是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靶点。在我国,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1998年

开始进行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

射液的临床试验,至2003年完成了全部临床试验。于2004年1月获得我国SFDA批准的新药生产批文,成为世界上第一例正式上市的基因治疗产品。自从P53基因被认定为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以来,它一直就是焦点中的焦点。1993年,P53还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明星分子。直到如今,每隔一段时间,国际上就会召开一次以P53为主题的学术例会。有关P53的研究也逐渐从癌症领域发散开来,扩散到其他疾病和生理过程中。

例如2007年,美国先进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在小鼠中观察到,一种特定类型的P53突变可能与雌鼠能否怀孕有关。对此新加坡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的发育生物学家Colin·Stewart评论道:该研究结果意味着,以P53为靶点的抗癌药物可能会有“额外”的效果——“一些药物可能会通过提升P53在子宫中的作用成为有效的助孕剂,而另一些则可能通过阻碍P53发挥功能而成为避孕药。”另外据《自然·医学》杂志的报道,有研究者还发现P53在胰

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的生理调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个“10年计划”——目标是基于p53蛋白开发抗癌药物。更有效地治疗癌症。

1.5研究动态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在短短的十多年里,人们对 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三个认识转变,现已认识到,引起肿瘤形成或细胞转化的P53蛋白是P53基因突变的产物,是一种肿瘤促进因子,它可以消除正常P53的功能,而野生型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P53蛋白还分布于线粒体、核仁等结构,并且与细胞骨架有相互作用关系 .

2.P53基因的应用实例

2.1P53 基因与食管癌的相关性分析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本研究检测65 例食管鳞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癌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 年1 月至2010 年6 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6 例,其中男45 例,女21例; 年龄33~76 岁,平均57.5岁。患者手术前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癌,组织切缘病理检查示阴性,手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收住院后手术

经左侧入胸进行切除,进行左颈部吻合并清扫胸内及腹腔内淋巴结;患者术后病理分期;Ⅰ期7例,Ⅱ期21例;Ⅲ期38例;胸中段癌41例;胸下段癌25例。

1.2 实验材料和方法

1.2.1 实验材料P53(D07)单克隆抗体购自SantaCruz 公司,LSAB 试剂盒(K0681通用型)购自Dako 公司。

1.2.2 实验方法

①烤片,68℃,20 min。②常规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Ⅰ20 min-二甲苯Ⅲ 20 min ~ 100%酒精Ⅰ10 min ~ 100%Ⅲ 10 min ~ 95% 5 min ~ 80% 5 min ~70% 5 min。③阻断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3% H2O2 37℃孵育10 min,PBS 冲洗3 × 5 min。④抗原修复;置0.01m枸橼酸缓冲液(PH 6.0) 中用煮沸( 95℃,15 ~20 min),自然冷却20min 以上,再用冷水冲洗缸子,加快冷却至室温,PBS 冲洗3×5 min。⑤正常羊血清工作液封闭,37℃10 min,倾去勿洗。⑥滴加一抗4℃冰箱孵育过夜,PBS 冲洗3 × 5 min( 用PBS 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 滴加生物素标记二抗,37℃孵育30 min,PBS 冲洗3 × 5 min。⑦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30 min,PBS 冲洗3× 5 min。⑧DAB/H2O2 反应染色,自来水充分冲洗后,苏木素复染,常规脱水,透明,干燥,封片。

1.2.3 P53 蛋白阳性标准: 细胞核着色呈棕黄色为阳性细胞(+),否则为阴性细胞(-)。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2 结果如表1 P5

3 基因阳性患者的5 年生存率为25. 0%,阴性的生存率为47. 1%。

3 讨论

食管癌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

速、易复发和转移、预后极差,中晚期患者5 年生存率仅10%左右[6]。尽管早期食管癌5 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由于早期食管癌患者无明显特异临床症状,缺乏高危人群(无症状) 预警和早期发现的特异指标和有效手段。临床上首次被确诊的食管癌患者中,95%以上均为中晚期。因此,阐明食管癌癌变的分子机制,建立适用于大规模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诊断的简便、经济和特异的分子指标和手段,对于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食管癌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7]。

P53 基因是因编码一种分子质量为53 kDa 的蛋白质而得名,是一种抗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为基因调节蛋白(P53蛋白),当DNA受到损伤时表达产物急剧增加,可抑制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转。一旦P53 基因发生突变,P53蛋白失活,细胞分裂失去节制,发生癌变,人类癌症中约有一半是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失活。但是事物必然有它的两个方面,P53是一个重要的抗癌基因使癌细胞自杀,防止癌变; 还具有帮助细胞基因修复缺陷的功能。这种功能对于受化疗药物作用而受伤的癌细胞,则起修复作用,而不是使癌细胞自杀。造成被修复的癌细胞在治疗后成为新的肿瘤。研究表明,P53基因阳性患者的5 年生存率为25. 0%,阴性的生存率为47. 1%。食管鳞癌组织P53 蛋白的表达可能对该类患者预后有影响。

结语:

P53的研究已经有30年历史。这30年诸多科学家对P53的研究越来越深。P53从一种肿瘤病毒蛋白,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基因家族;从一种抑癌基因,发展到几十种抑癌基因群体;从一条单一细胞通路,发展成多种细胞信号网络;从一种促细胞凋亡的功能,发展出生长、生殖、发育、代谢、增殖、转移、免疫、转录、调控、干细胞等无数功能;从与肿瘤相关,发展

与心血管、代谢、遗传、神经、免疫、老化等多学科、多疾病相关。

P53的相关家族越来越多,通路越

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广泛,研究越

来越深入。它是人体的基因卫士和细

胞卫士,它还会不断深入和复杂下去。

P53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但是仍然还有许多未解的疑团,比如P53的突变是是受癌症病人自细

胞身环境控制还是受其他相关基因的

抑制或促进而改变其活性。但是我相

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广大细胞学和遗

传学研究工作者的努力之下一定会有

一个完美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USP10 Regulates p53 Localization

and Stability by Deubiquitinating p53 by Mayo Clinic

2.p53 — a Jack of all trades but master

of none.

3. 20 years studying p53 functions i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e.

4. 30 years and a long way into p53 research.

5. 吕宗舜,黄象谦. 食管癌的诊断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8: 1017-1019.

6. 王东旭,李伟. 食管癌病因学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8: 1029-1030.

7.李健,赵治国,冯常炜,等. 中国河南林州市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as 蛋白的表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 714.

8.罗永富中国实用医药2011 年5 月第6 卷第13 期China Prac Med,May 2011,Vol. 6,No. 13

P53基因在鼻咽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P53基因在鼻咽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转录因子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可诱导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凋亡,细胞分化以及DNA 修复。但P53 突变体可能会使野生型P53 基因的抑癌功能失活,甚至发挥癌基因的功能。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P53基因结构及功能、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肿瘤治疗尤其在鼻咽癌应用方面有很多新认识,因此就P53基因结构及功能、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肿瘤治疗及在鼻咽癌应用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P53基因;肿瘤;鼻咽癌 鼻咽癌(NPC)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首位。据统计:我国南方某些地区NPC的发病率高达33/10万(男),15.60/10万(女)[4]。鼻咽癌98%属低分化鳞癌,首选放射治疗,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8]。本文就近年来P53基因在鼻咽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利于更好的解决鼻咽癌这一临床顽症。 1 P53基因的结构及功能 P53基因(AB118156)系属肿瘤抑制基因家族,是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基因之一。其位于染色体17p13.1,全长16~20 kb,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P53蛋白N-端为酸性区,C-端为碱性区[11]。Toledo 等研究表明P53 基因蛋白还含有四聚体结构域,介导活化后P53 四聚体的形成[1]。 P53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000的磷酸化蛋白质,所以称为P53基因。P53基因突变可增加正常细胞对突变剂的敏感性,结果导致正常细胞癌变概率增加,使肿瘤的发病率增加。P53基因结构和功能改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4]。P53基因分为突变型和野生型两类。野生型P53是肿瘤抑制基因,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突变型P53基因可抑制细胞凋亡,使肿瘤细胞增殖,对野生型P53基因有拮抗作用[11]。 2 P53与肿瘤发生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肿瘤当中都发生了P53信号通路的失活,在所有恶性肿瘤中,P53 基因的突变率超过50%[10],而且突变位点多位于DNA 结合区。 最新的研究发现某些突变形式的P53 蛋白能够在肿瘤细胞的核内积累,形成更稳定的四聚体。研究发现,MDM2 作为P53 最主要的负调控因子,它的转录表达处于P53 的控制之下。突变P53 不能有效激活MDM2 表达,使P53 失去了MDM2 的负调控,从而导致了突变P53在肿瘤细胞的核内积累[13]。

p53基因的30年

p53基因的30年 在人类基因组所包含的数万条基因中,它是研究的最为透彻的一个。在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中,超过40个都选择了以它为靶点。在美国国立生物医学信息中心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有关它的研究文献已经超过了50000篇,而且这一数字仍在稳定的增长。没错,它就是p53基因,时至今日,对这一基因的研究已经走过了30年的坎坷历程。 十年蹉跎两茫茫 1979年,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Lionel Crawford,David P. Lane等人首次追踪到了p53基因的踪迹。这些研究者或许没有料到,他们的发现开启了现代肿瘤研究与治疗的新时代。 不久以后,俄罗斯科学家 Peter Chumakov从小鼠体内克隆到了这个基因你的完整版本。因为这一基因在细胞中翻译后产生的蛋白质(protein)的分子量为53千道尔顿,故而被命名为p53。 不过,在发现伊始,p53基因并未受到重视,甚至在最初的10年中,p53一直被视为能够诱发肿瘤产生的癌基因。导致这样南辕北辙认识的症结在于科学家在研究时并未找对p53基因的正确版本。众所周知,一条基因由一系列脱氧核糖核酸按照相应的顺序彼此串联而成,如果其中的某个或某些核苷酸发生改变就意味着这条基因发生了突变,而起初研究者拿到的基因就是p53的突变版本,按照这一版本翻译成的蛋白质自然就无法行使正常p53基因的功能。 蹉跎十年之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分子生物学家Bert Vogelstein最终找到了正确的p53基因,即野生型p53。不但如此,科学家的发现还为这一基因摘掉了癌基因的恶名:与此前认识恰恰相反的是,p53是一个在人体内发挥广泛作用的强有力的抑癌基因。 新桃换旧符 藉由p53真正功能的重新认识,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对这些基因的深入挖掘不但让人们对癌症的本质有了更新的了解,而且还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现在科学家已经公认,癌症发生的肇因是由于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的分化与抑制、免疫与逃避免疫、血管的生成与抑制以及转移与抑制转移之间的精细平衡被打破的缘故。这些平衡归根结底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间的平衡。 然而,平衡的打破并非一蹴而就,因此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过程。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大约在50%以上的癌症中都发现有p53基因的突变,如果将癌症的发作比作一列倾倒中的多米诺骨牌,那么p53基因很有可能位居这列骨牌的前列。 在人体这个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系统中,倘若一个细胞想要改变其现有状态(如从静止到生长分化状态的改变),必须接收到一系列相关指令后,这一过程才能进行。在这其中,p53就扮演了“分子警察”的作用——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来控制细胞的增殖生长。

基因表达的检测的几种方法

基因表达检测的最终技术目标是能确定所关注的任何组织、细胞的 RNA的绝对表达量。可以先从样本中抽提RNA,再标记RNA, 然后将这些标记物作探针与芯片杂交,就可得出原始样本中不同 RNA的量。然而用于杂交的某个特定基因的RNA的量与在一个 相应杂交反应中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它取决于多种 因素,包括标记方法、杂交条件、目的基因的特征和序列。所以 芯片的方法最好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中的某种RNA的相对 表达量。样本之间某个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包括表达的时间、空 间特性及受干扰时的改变)是基因表达最重要的,而了解RNA 的绝对表达丰度只为进一步的应用或多或少地起一些作用。 基因表达的检测有几种方法。经典的方法(仍然重要)是根据在 细胞或生物体中所观察到的生物化学或表型的变化来决定某一 特定基因是否表达。随着大分子分离技术的进步使得特异的基因 产物或蛋白分子的识别和分离成为可能。随着重组DNA技术的 运用,现在有可能检测.分析任何基因的转录产物。目前有好几 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于研究特定RNA分子。这些方法包括原位杂交.NORTHERN凝胶分析.打点或印迹打点.S-1核酸酶分 析和RNA酶保护研究。这里描述RT-PCR从RNA水平上检查 基因表达的应用。8 f3 f- |2 L) K) b7 ]- ~- | RT-PCR检测基因表达的问题讨论

关于RT-PCR技术方法的描述参见PCR技术应用进展,在此主要讨论它在应用中的问题。理论上1μL细胞质总RNA对稀有mRNA扩增是足够了(每个细胞有1个或几个拷贝)。1μL差不多相当于50-100,000个典型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所含RNA的数量,靶分子的数量通常大于50,000,因此扩增是很容易的。该方法所能检测的最低靶分子的数量可能与通常的DNAPCR相同;例如它能检测出单个RNA分子。当已知量的转录RNA(用T7RNA聚合酶体外合成)经一系列稀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PCR的方法可检测出10个分子或低于10个分子,这是反映其灵敏度的一个实例。用此技术现已从不到1个philadelphia染色体阳性细胞株K562中检测到了白血病特异的MRNA的转录子。因此没必要分离polyA+RNA,RNA/PCR法有足够的灵敏度来满足绝大多数实验条件的需要。 7 H+ F& _* S6 W( a8 p: [, @- d, { 将PCR缓冲液同时用于反转录酶反应和PCR反应,可简化实验步骤。我们发现整个反应过程皆用PCR缓冲液的结果相当于或优于先用反转录缓冲液合成CDNA,然后PCR缓冲液进行PCR扩增循环。当然,值得注意的是PCR缓冲液并不最适合第一条DNA链的合成。我们对不同的缓冲液用于大片段DNA 合成是否成功还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研究。

P53基因

P53基因 人體抑癌基因。該基因編碼一種分子量為53kDa的蛋白質,命名為P53。p53基因的失活對腫瘤形成起重要作用。但是事物必然有它的兩個方面,p53是一個重要的抗癌基因使癌細胞自殺,防止癌變;還具有幫助細胞基因修復缺陷的功能。 這種功能對於受化療藥物作用而受傷的癌細胞,則起修復作用,而不是使癌細胞自殺。造成被修復的癌細胞在治療後成為新的腫瘤。 編碼53kDa的蛋白質 類型人體抑癌基因 功能防止癌變,修復缺陷 基因種類腫瘤抑制 1簡介編輯 p53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在所有惡性腫瘤中,50%以上會出現該基因的突變。由這種基因編碼的蛋白質(protein)是一種轉錄因數(transcriptional factor),其控制著細胞週期的啟動。許多有關細胞健康的信號向p53蛋白發送。關於是否開始細胞分裂就由這個蛋白決定。如果這個細胞受損,又不能得到修復,則p53蛋白將參與啟動過程,使這個細胞在細胞凋亡(apoptosis)中死去。有p53缺陷的細胞沒有這種控制,甚至在不利條件下繼續分裂。像所有其它腫瘤抑制因數一樣,p53基因在正常情況下對細胞分裂起著減慢或監視的作用。細胞中抑制癌變的基因“p53”會判斷DNA變異的程度,如果變異較小,這種基因就促使細胞自我修復,若DNA變異較大,“p53”就誘導細胞凋亡。 p53是重要的腫瘤抑制基因,自從該基因在1979年被首次報導以來,有關研究論文在Medline上可查到20000餘篇。人們最初認為p53基因是一種癌基因,但隨著近十年研究的深入,p53作為抑癌基因的功能逐漸被揭示出來。在人類50%以上的腫瘤組織中均發現了p53基因的突變,這是腫瘤中最常見的遺傳學改變,說明該基因的改變很可能是人類腫瘤產生的主要發病因素。 p53基因突變後,由於其空間構象發生改變,失去了對細胞生長、凋亡和DNA 修復的調控作用,p53基因由抑癌基因轉變為癌基因。 p53介導的細胞信號轉導途徑在調節細胞正常生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它與細胞內其它信號轉導通路間的聯繫十分複雜,其中p53參與調控的基因已超過160種,因此,Levine 等學者提出了p53基因網路的概念: 他們認為不能孤立地觀察各個基因的生物學功能,而應該將它們組合起來看待。 p53蛋白主要分佈於細胞核漿,能與DNA特異結合,其活性受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泛素化等翻譯後修飾調控。正常p53的生物功能好似“基因組衛士(guardian of the genome)”,在G1期檢查DNA損傷點,監視基因組的完整性。如有損傷,p53蛋白阻止DNA複製,以提供足夠的時間使損傷DNA修復;

P53基因概述

P53基因概述及应用实例 姓名;赵飞 1.P53基因概述 1.1 P53基因的发现 1979年,在大家都在研究SV40病毒的癌蛋白时,好几个科研小组都无意中分别独立发现了P53蛋白。当时在伦敦癌症研究所(London Research Institute)工作的David Lane和Lionel Crawford发现,用感染了SV40病毒的动物血清与SV40大T抗原发生免疫沉淀反应时能共沉淀下来一个分子量约为53kDa的宿主细胞蛋白。另外三个科研小组也都在1979年同时发表文章报道了同样的结论,他们分别是法国的Pierre May科研小组、美国纽约的Robert Carroll科研小组和英国的Alan Smith科研小组。 1.2P53基因的命名 在这个基因在发现之初,每一个发现它的实验室分别给这种分子量为53 kDa的蛋白质取了各自的名字,并且使用这些名字发表了很多论文,这样就造成极大的混乱。它的真正命名是在1983年在英国牛津举办的第一届国际P53蛋白研讨会上,来自各国的代表专门就这个蛋白的命名进行了讨论。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P53这个名字最为合适,自此被保留下来一直沿用至今。其实P53这个名字根本就不是一个名字,只是因为这个蛋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中表现出的分子量大约为53 kDa才因此而得名。后来大家才发现,这个表观分子量其实也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因为该蛋白富含脯氨酸,所以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中的迁移率偏慢,表现出来的分子量要比它实际的分子量大。该蛋白的实际分子量只有43.7 kDa,而小鼠体内P53蛋白的分子量会更小。 1.3P53 基因的功能 P53基因是因编码一种分子质量为53 kDa 的蛋白质而得名,是一种抗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为基因调节蛋白( P53 蛋白) ,当DNA 受到损伤时表达产物急剧增加,可抑制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转。一旦P53 基因发生突变,P53 蛋白失活,细胞分裂失去节制,发生癌变,人类癌症中约有一半是由于该基因发生突变失活。因此说这个基因具有两面性。 1.4 P53基因三十年的发展史 最初10年里,P53一直被视为能够诱发肿瘤产生的癌基因。1979年,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Lionel·Crawford,David·P.·Lane等人首次追踪到了P53基因的踪迹,不久以后,俄罗斯科学家Petet·Chumakov从小鼠体内克隆到了这个基因的完整版本。但此时P53基因并未受到重视,甚至在最初的几年中,一直被视为能够诱发肿瘤产生的癌基因。导致这样南辕北辙认识的症结在于科学家在研究时并未找对P53基因的正确版本。十年之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分子生物学Bert·Vogelstein最终找到了正确的P53基因,即野生型P53。不但如此,科学家的发现还为这一基因摘掉了癌基因的恶名:与此前认识恰恰相反的是,P53是一个在人体内发挥广泛作用的强有力的抑癌基因。 第二个10年里,科学家发现P53蛋白实际上是一种转录因子,可以胁迫诱导。基于P53真正功能的重新认识,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对这些基因的深入挖掘不但

细胞RNA的提取及鉴定、RT-PCR检测p53基因的表达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细胞RNA的提取及鉴定、RT-PCR检测p53基因的表达 报告人:张铨合作者:殷悦涵实验日期:2016.4.26 一、实验原理 1. 细胞RNA的提取及鉴定 细胞内RNA通常与蛋白质结合,以核蛋白(RNP)的形式存在。分离、制备RNA时首先须破碎细胞,使RNP释放到溶液中并与蛋白质分离,然后将RNA同其他的细胞成分分离开并保证RNA的完整性。Trizol法分离提取的RNA产率高、纯度好且不易降解,它是一种总RNA抽提试剂,可以直接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由于RNase能迅速降解RNA,所以需创造一个无RNase的环境,在各个环节避免它的污染。评价RNA质量的标准是RNA的均一性和完整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NA的浓度和纯度,纯RNA的A260/280=2.0,实验室条件下一般在 1.7- 2.0之间,低于该值说明有蛋白污染,需要进一步抽提。 2. RT-PCR检测p53基因的表达 PCR是一种体外大量扩增特异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已知序列作为引物,将两引物之间的特定DNA片段进行复制,经过多次循环是模板上特定DNA拷贝数呈指数级增长。基本过程为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循环往复进行,每一轮过后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数增加一倍。 RT-PCR将mRNA反转录合成cDNA后再经PCR进行大量扩增,实质上是对mRNA 的扩增,常利用此技术克隆cDNA或分析某一特异基因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本实验先以Oligo引物来反转录合成细胞cDNA模板,然后采用p53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最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53在两种肺癌细胞(A549和H1299)中的表达水平。 二、实验材料及设备 材料:肺癌细胞A549(野生型)和H1299(p53缺失型)、p53引物、GAPDH 引物 试剂:Trizol试剂、氯仿、异丙醇、无RNase水、乙醇、、Promega RT-PCR 试剂盒、2*TaqPCR mix 、DNA染料:GoldView、5*TBE、6*上样缓冲液、DNA分子量标准、琼脂糖 耗材:Ep管、吸头、一次性手套、口罩 设备:5415R型冷冻离心机、NanoDrop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高压消毒锅、恒温干燥箱、制冰机、可调式取液器、PCR仪、电泳仪、电泳槽、紫外检测器、凝胶成像系统、冰箱 三、实验步骤 1. 细胞RNA的提取及鉴定 (一)RNA提取 取1*106个细胞与1.5mlEp管→加0.2ml氯仿摇匀→4℃,12000rpm离心

p53基因的功能和研究进展

P53基因功能及前沿研究现状

一.P53基因的功能 p53 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之一,是当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自1979年Lane等[1] 发现p53 基因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肿瘤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三个阶段。近年的深入研究表明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50%以上p53都发生了突变,导致了肿瘤的发生。[2]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p13.1,长20kb,含有11个外显子,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对分子量为53*103的蛋白质。P53蛋白是一个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主要执行DNA 损伤“检查点”功能,若DNA受损,p53蛋白水平迅速升高并激活其下游的p21/WAF1/CIP1基因表达,这是一组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的抑制剂,使细胞停滞于G1期,执行DNA修复。若修复失败,p53则通过激活BAX基因通路诱导凋亡。约50%的人类肿瘤与p53基因的等位失活或突变有关。 突变型P53则具有癌基因的作用,促进细胞恶性转化。P53基因的突变常发生在结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多种肿瘤。 P53基因功能失活机制有以下几种:1、P53基因自身突变,导致P53蛋白丧失与DNA结合的能力,这是P53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2、MDM2癌基因的负调节。MDM2是P53蛋白的靶基因,P53蛋白刺激MDM2基因的表达,而MDM2蛋白可与P53蛋白结合,一直P53蛋白接到的反式激活、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功能,同时MDM2蛋白可以催化p53蛋白的降解,从而形成一个反馈调节环,负调节p53蛋白的活性。3、

P53基因的功能

P53基因的功能 1 阻滞细胞周期 在细胞周期中,P53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G1和G2/M期校正点的监测,与转录激活作用密切相关。P53下游基因P21编码蛋白是一个依赖Cyclin(细胞周期蛋白)的蛋白激酶抑制剂,一方面P21可与一系列Cyclin-cdk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复合物结合,抑制相应的蛋白激酶活性,导致低磷酸化Rb 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堆积,后者使E2F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细胞因子)不能活化,引起G1期阻滞;另外P53的另外3个下游基因Cyclin B1,CADD45 和14-3-3σ则参与G2/M期阻滞。 2 促进细胞调亡 Bcl-2(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基因家族)可阻止凋亡形成因子如细胞色素C等从线粒体释放出来,具有抗凋亡作用,而Bax (促凋亡基因)可与线粒体上的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相互作用,介导细胞色素c的释放,具有凋亡作用,p53可以上调Bax的表达水平,以及下调Bcl-2的表达共同完成促进细胞凋亡作用。P53还可通过死亡信号受体蛋白途径诱导凋亡,T NF受体(在真核细胞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和Fas蛋白(一种细胞膜抗原,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凋亡)。 3 维持基因组稳定

DNA受损后,由于错配修复的累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遗传信息发生改变。P53可参与DNA的修复过程,其DNA结合结构域本身具有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可切除错配核苷酸,结合并调节核苷酸内切修复因子XPB和XPD的活性,影响其DNA重组和修复功能。 4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通过自分泌途径形成促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营养血管在瘤体实质内增生。P53蛋白能刺激抑制血管生成基因Smad4等表达,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在肿瘤进展阶段,P53基因突变导致新生血管生成,有利于肿瘤的快速生长,这常常是肿瘤进入晚期的表现。ASDDA p53既可阻滞细胞周期,也可诱导细胞凋亡。两种作用方式都是为了维护基因组的稳定,但二者的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为DNA的修复或某种应激状态的改善创造时机。即便不能完全修复DNA的损伤,只要还能容忍,细胞依旧可以存活,但可能会留下基因组不稳定的后患;后者则是从根本上去除造成基因组不稳定的因素,以绝后患。显然,p53的这两种作用方式不能同时并存,二者之间有选择。 究竟p53在被激活后选择何种作用方式,要由活性p53的数量与应激细胞的损伤程度两方面来决定。当通过暂时转染方式让p53在肿瘤细胞内高水平表达时,即可诱导凋亡;而采用温度敏感突变或可诱导系统让p53低水平表达时,则只能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但从根本上讲,应激细胞的DNA损伤程度等因素才是决定p53选择何种

Tp基因检测

T p53基因检测 什么是Tp53基因? T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第1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编码和表达Tp53蛋白。Tp53基因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调节因子,与细胞周期的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相关联。 Tp53基因分为野生型(正常的基因)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Tp53蛋白可抑制带有DNA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发生分裂,从而阻止畸变传递给子细胞,具有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相反Tp53基因的突变(缺失)则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Tp53被誉为基因卫士。 Tp53检测意义 1、应用于肿瘤的超早期预警检测 检测范围包括:肝癌、乳腺癌、膀胱癌、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卵巢癌、脑瘤、淋巴细胞肿瘤、食道癌、肺癌、成骨肉瘤等人类多发肿瘤与p53基因突变有关。 2、应用于肿瘤手术后复发监控 肿瘤具有易转移和复发的特点,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可获得二次治疗机会,延长生命。肿瘤DNA片段存在于血液循环DNA中,被称细胞游离DNA(cell-freeDNA,cfDNA)。P53扫描肿瘤组织中存在的突变,p53定期检测cfDNA突变,监控术后复发和评估疗效。 3、放、化疗的疗效评估 P53发现肿瘤特有突变,通过p53定量检测放化疗前后血浆中基因突变含量变化,间接反映肿瘤治疗的效果。 基因小知识:肿瘤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肿瘤是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肿瘤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从单个细胞开始到形成米粒小的肿瘤,大约需要8—10年,此阶段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从米粒大小发展成杏仁大小,只需一年左右时间,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发展到晚期只需要3—8个月的时间。通过相关突变检测发现肿瘤的早期踪迹,进行合理干预,能够逆转肿瘤的形成。 肿瘤从单细胞基因突变到晚期发展历程图 Tp53检测适用人群 由于Tp53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肿瘤细胞中,因此对于Tp53基因突变的检测主要适用于与癌症相关的人群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癌症高危人群 主要包括长期生活在大城市,工作压力大的职业;有癌症家族史或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的人群;有慢性炎症或癌前病变人群以及长期吸烟、饮酒者,过多摄入高脂肪失误导致肥胖者。 (2)疑似癌症患者 主要指身体里发现可疑肿块或病理检查有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人群。 (3)治疗中后期的癌症患者 癌症患者治疗中或治疗后,跟踪监测血液中基因变量的变化,评估疗效,帮助选择治疗方案;曾患癌症,治疗后可定期做Tp53基因检测,从分子层面监控是否再次出现原有的基因突变,能够较临床检查更早发现复发迹象,评估预后。

2020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检测第4章 第2节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

第2节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 1.囊性纤维病是北美白种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研究表明,在70%的患者中,-的CFTR蛋白的第Cl508位的氨发病原因是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导致运输-不能有效运出肺等器官的组织细胞。下列理解错误的而直接原因是基酸缺失,Cl是() A.从个体水平看,病人的性状已经发生改变 B.从细胞水平看,病人肺组织细胞膜的功能已发生改变 C.从分子水平看,病人的基因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D.此病可以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C 解析该病根本原因是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囊性纤维病发病的直接原因是CFTR蛋白发生改变,所以此病可以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了生物体的性状。 2.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体的皮肤、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神经细胞中含有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 B.白化病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酪氨酸是基因表达的产物 D.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异常引起的 答案A 解析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人体的神经细胞中含有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A正确;白化症状是由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引起的,这一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酪氨酸是一种氨基酸,不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C错误;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酪氨酸

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D错误。 知识点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 3.人的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 .只有胰岛素基因A. B.比人受精卵的基因数少 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但只存在胰岛素mRNA 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答案C 解析胰岛B细胞由受精卵经分裂分化产生,故胰岛B细胞中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不产生血红蛋白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只存在胰岛素mRNA。 4.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B.基因选择性表达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C.生物多种性状的形成,都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 D.由于细胞分化,肌细胞中已经不存在血红蛋白基因了 答案D 解析肌细胞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分化不会导致基因丢失,只是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D错误。 5.有人把分化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地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才处于活动状态。下列属于“管家基因”指导合成的产物是() A.ATP水解酶B.血红蛋白 D.抗体C.胰岛素 A 答案 正确;血红水解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属于管家基因,A解析ATP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抗体在浆B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胰岛素基因在胰岛、细胞中表达,都属于奢侈基因表达的产物,B、CD错误。知识点三表观遗传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F(aa)杂交,产生的(Aa)(AA)6.黄色小鼠与黑色小鼠 1(CpG)基因上二核苷酸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 但A复制。有关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现象出现,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A))

高中生物 必修二 基因的表达测试题及答案

基因的表达 一、选择题 1.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分别形成() A.DNA、RNA、蛋白质B.DNA、RNA、氨基酸 C.DNA、RNA、核糖体D.核苷酸、RNA、蛋白质 2.对于中心法则,经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现象,它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从()A.蛋白质→RNA B.RNA→DNA C.DNA→RNA D.DNA→DNA 3.遗传密码是指() A.DNA分子决定蛋白质合成的有意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B.转运RNA分子一端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碱基排列顺序 C.信使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D.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4.决定信使RNA中核苷酸顺序的是() A.转运R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B.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核糖体RNA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D.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5.在翻译过程中,不属于信使RNA与转运RNA的碱基配对的一组是() A.U-A B.A-U C.G-C D.A-T 6.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体现在() A.DNA的复制过程中B.转录过程中C.翻译过程中D.以上各种过程中 7.一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是CGA,此转运RNA转运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密码子CGA)B.丙氨酸(密码子GCU) C.酪氨酸(密码子UAU)D.谷氨酸(密码子GAG) 8.下列对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人白细胞的DNA上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②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③同种个体间的DNA是完全相同的④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 ⑤翻译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D.②③ 9.人的促黑色素细胞激素是一个22肽化合物,它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转运RNA最多有多少种()A.60种B.22种C.4种D.64种 10.在细胞核内从DNA中的……A-T―G―C ……转录成RNA中的……U―A―C―G ……这一具体

靶向突变p53的小分子药物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2018 Mar;34(3) :321?321 ?网络出版时间:2018 - 3 - 8 13 :28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 https://www.360docs.net/doc/6c15914923.html,/kcm./detail/34. 1086. R.20180308. 1132. 012. html 靶向突变p53的小分子药物研究进展 王玉玲,苏永南,暴亚锋,杨志宽,牟汉川,张继虹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衰老与肿瘤分子遗传学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 doi:10. 3969// issn.1001 - 1978. 2018.03.0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1978(2018)03 -0321 -04 中国图书分类号:R B5; R341; R394.2; R730.5; R977.6; R979. 1 摘要:肿瘤抑制因子p53蛋白可以调节靶基因转录,控制细 胞凋亡、衰老等生 ,容易发生突变,失去抑癌功,促 发生发展。目*53蛋白已成为 的热门靶点之一,该文主要介绍以突变p53为靶点恢复构象活性 的子化合物 作用机制。 关键词:突变p53 ;靶点;构象;药物设计;机制 p53蛋白是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通过调节p21、Bax、PTEN、p48、P A I等下游靶基因,胞周期,胞凋亡与衰老、参与DNA损伤修 抑制血管生成('g 1),阻的发生与发展。突 p53则会缺失 功能,促癌性作用,增强 的迁移运 转移,胞 收稿日期:2〇17-11-10,修回日期:2017-1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8156130180) 作者简介:王玉玲(1992 -),女,硕士生,研究方向:肿瘤药理学,E-mail: violing2000@ 126. com; 张继虹(1972-),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肿瘤药理学,通讯作者,E-mail: zhjihO ng2000@126. com 出现耐药性,说明突变*53是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 p53蛋白可以成为一个 的药物靶点之一。目,主要的治疗策略有阻断p53与MDM2相互作用、降解突变*53 蛋白、抑制突变p53下游通路、R N A干扰突变*53表达、恢复 突变p53构象等[1]。由于*53蛋白空间结构的柔韧性和灵 性,以*53为点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2],本文将重点阐述恢复突变p53的药物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治疗 中的作用机制。 Stress signals 跑叫i總。二 p21 Bax PUMANoxa p48 Sestrins PAJ BAI-1TSP1 丄++丄Cell cycle Apoptosis repair Angiogenesis Damage prevention^metastasis Fig1p53 signaling pathway 1 p53蛋白结构 p53蛋白单体由3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利用化学交联 Advances of studies on effect of drug transporter under hypoxia ZHANG Ming-xia1,2,WANG Rong1,2,LI W e n-bin2,LU Hui2,XIE Hua2,LUO Bing-fe ng1,W A N G C hang2,LIU Jing-jing1,JIA Z h e ng-ping1,2 (1. 7chool og Pharmacy,Larnhoo University,Lanzhoo730000,2.PLA Key Lab og the Plateau og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Control,Lanhoo General Hospital,Lanhoo Command,Lanhoo730050, Abstract Plateau environ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low ox-ygen and low pressure,which leads to a series of 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Xfects the process of drug metabolism in the body. Many factors Xfect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including gastric emptying,blood rheology,cardiopulmonary function,hepatorenal function,cytochrome P450 enzyme and so on.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drug metabolic enzymes,since drug transporter is the key factor that mediates drugs in their entrance to the body through the cell membrane,producing the curative effect.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plateau hypoxia on pharmacokinetics and guid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we review in this pape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ransporter,mediated drug substrates,the influence of hy-poxia on expression levels of drug transporter substrates 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drug transport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ypoxia. K e y words:plateau hypoxia;drug transporter;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drug substrate;drug metabolism;regulation mecha-nism

P53基因与癌症和衰老相关性的概述

P53基因与癌症和衰老相关性的概述 摘要:p53基因抑制肿瘤是众所周知的,但可能也影响与肿瘤抑制无关的衰老过程。p53对各种应激做出反应,诱导细胞凋亡或阻滞细胞周期,以抑制肿瘤的发展。然而,在非癌衰老过程中p53的作用是复杂的。一方面,p53基因能诱导细胞衰老或凋亡来抑制癌症,但其后果就是加快了衰老。另一面,P53可以减缓生长和减少与生长有关的应激使细胞存活,最终延缓衰老。要想阐明其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并针对P53或P53转录靶点来治疗癌症和改善衰老,就必须更好地了解p53功能的多样化。 关键词:DNA损伤,细胞生长;细胞衰老;细胞凋亡,无氧酵解 引言:p53基因是一种转录因子,其在哺乳动物中抑制肿瘤的发生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1→3),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53基因也影响衰老过程。但是,p53究竟是怎样影响衰老的还不是很清楚。p53调控大量有致癌作用的基因的转录,包括细胞周期阻滞(P21,GADD45,14-3-3s,RPRM),细胞凋亡(Scotin,killer,FAS,BBC3,PERP,53BP1,BAX,LRDD,PMAIP1),抑制有氧糖酵解(GLUT1,TIGAR,己糖激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促进氧化磷酸化(OXPHOS)(SCO2,AIF),细胞生长(PTEN,AMPK测试,TSC2,IGF-BP3)(4),以及蛋白质的翻译(sestrins)(5)。P53还具有与转录无关的其他作用,包括调节微RNA加工(6),DNA修复(7),线粒体蛋白存活(8)和核糖体合成(9,10)。因此,p53是维持基因组完整性,调节细胞生长和细胞增殖的关键,是抑制肿瘤的核心(11)。同时,p53通过一个非癌症相关

RT PCR 方法检测细胞中p53基因的特异表达预习报告

RT PCR 方法检测细胞中p53基因的特异表达预习报告 1310301315 张铨 一、RT PCR技术 1.基本原理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利用DNA聚合酶在体外条件F.催化一对特异引物之间特异DNA片段合成的基因扩增技术。PCR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1)变性,在高温度条件下使双链模板DNA变性、解链,成为两条单链DNA; (2)退火,在较低温度时使加入的引物单链DNA模板特异性结合; (3)延伸,在适当的温度下,Taq DNA聚合酶从结合到DNA模板上的引物3’-OH 端开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按照DNA模板核苷酸序列,进行DNA链的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新的DNA分子,,这三个过程组成一个循环周期;每个周期合成的产物又可作为下一个周期的模板,如此循环往复,经过若干次循环后,目的DNA片段的拷贝数大最增加。 RT-PCR方法由两部分组成: (1)cDNA的合成: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Oligo(dT)16或特异的下游引物合成与mRNA互补的cDNA片段 (2)PCR扩增:以已合成的cDNA为模板,使用上、下游引物在耐热的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标准的PCR扩增。1 2.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 1.试剂 (1)β-actin引物 上游引物:5 7一ATG CGA ATT CCC AAC CGT GAA AAG ATG A-3’ 下游引物:5 7一ATG CGG ATC CGA AGG AAG GCT GGA AAA一3’ (2)Promega RT-PCR试剂盒 (3)酚/氯仿:1:1混合 (4)醋酸钠:3mol/L,pH5.2 (5)无水乙醇 2.仪器 基因扩增仪(PCR仪),5415R型离心机,电泳仪,电泳槽,紫外检测仪,制冰机,低温冰箱,可调式取液器,解剖用具。 3.耗材 0.2ml、1.5ml Ep管,20μl和200μl吸头若干个。 【实验步骤】

RT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p53基因的特异表达

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p53基因的特异表达 一、实验原理 细胞内RNA通常与蛋白质结核,防止RNA酶讲解,以核蛋白形式存在。分离制备RNA 是必须先破碎细胞,使得核蛋白释放到溶液中,并进一步与蛋白质分离,然后再讲RNA 与其他成分分离,并保证RNA的完整性。 1、Trizol法 该法分离提取RNA产率高、纯度好且不易降解,是目前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提取RNA 的方法。Trizol是一种总RNS抽提试剂,含有苯酚(蛋白质变性,膜蛋白变性、 膜磷脂溶解、RNA酶变性保护RNA)、异硫氰酸胍(蛋白质变性、RNS酶抑制剂)等 物质,可以迅速溶解细胞同时保护RNA完整性。之后再加入氯仿抽提,离心后,RNA 位于水相,用异丙醇可沉淀回收水相中的RNA。 2、RNA质量标准 RNA的均一性以及完整性,均一性在于有效去除其他成分,完整性在于最大限度减 少RNA酶对RNA的讲解。通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NA的浓度和纯度: A260/A280=1.7~2.0,低于该值表明有蛋白污染。PCR 3、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大量扩增特异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两段已 知序列度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将两引物间特定的DNA片段进行复制,经过多次循环,使得模板上特定DNA拷贝数呈指数级增长。其基本过程分为变性、退火、延伸三个 步骤。变性是高温加热导致模板DNA双链间的解离,退火是降低温度使得模板DNA 与高浓度引物间发生互补结合,延伸是在耐热DNA聚合酶参与下延伸引物。每次循 环可作为下一次循环的模板,因此每经过一次循环特定DNA的分子数目扩增一倍。 4、RT-PCR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将mRNA反转录合成cDNA后再经PCR进行大量扩增。 RT-PCR实质上是对mRNA的扩增,我们常用此法克隆cDNA或分析某一特异基因在 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成熟的mRNA3’端有Poly尾可与Oligo特异性结合,然 后在反转录酶催化下以mRNA为模板合成一条互补DNA链称为cDNA。 本实验先用Oligo引物反转录合成细胞cDNA模板,再用p53特异引物进行PCR扩 增,最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53基因在两种肺癌细胞的表达水平。

抑癌基因p53的突变与修护激活

抑癌基因p53的突变与修护激活 031134 刘潇钦摘要:p53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抑癌蛋白,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然而,野生型的p53通过不同位点的点突变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突变型p53,突变型p53不仅丧失了野生型p53的抑癌功能,更获得了一些癌症症状起促进作用的新功能。本文着重介绍野生p53的结构和功能,阐述其突变的方法和类型,罗列突变p53的危害,以及重新激活修护p53的方法。关键词 p53;突变;激活修护 野生型p53的介绍 人的p53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短臂,分布于大约20Kb的DNA区域中。它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启动子中不含有CAAT、TATA、GC盒等常见启动序列,转录产生2.5kbmRNA,翻译生成由3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量为53kd的蛋白质。(1) p53 蛋白包括3个功能调节区域(如图1): 图 1 (1)N-端的活化:通过与转录因子TFⅡD结合而发挥转录激活功能,序列上又可细分为转录活化域和富含脯氨酸的SH3域; (2) 序列中段DNA结合域:能与特定的DNA 序列结合, 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活性,p53 突变多发于此区域; (3)C端功能域:包含核定位信号、出核信号、四聚化结构域及一个调控功能域, 参与p53 细胞内定位、四聚化以及对中央DNA 结合域的调控作用。(2)(3)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p53蛋白的含量很低,这主要是由MDM2介导的p53快速降解来调节的。当应激各种损伤信号时, p53蛋白被磷酸化修饰, 避免了在细胞质中发生的MDM2对p53的降解,从而使核内的p53水平迅速升高。激活的p53通过其DNA 结合区结合靶基因的启动子。并借助其转录激活区诱导其下游基因的转录表达。p53活化对细胞有两种潜在影响:一是使细胞停止在G1或G2期,导致损伤的细胞得以修复;二是诱发细胞凋亡,去除变异细胞。但p53的抑癌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