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功》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功》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总第17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3.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学习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学习过程:

预习任务一:探究做功的条件

阅读教材,知道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能分析出不做功的情况

分析一些物理现象总结以下知识。

1.力学中关于“功”的含义: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分析教材图11.1-2中力做功和11.1-3中力不做功的实例,总结力学中的做功的共同特点.归纳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

二是。

【拓展练习】:下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吗?

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1、

2、

3、

预习任务二:功的计算

阅读教材,记住功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对做功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总结功的定义式:

1.物理学中功的定义式,

用公式表示为,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

2、分析P64例题,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和格式,会利用W=Fs计算。

【拓展练习】

1、一辆江西产的“全顺牌”汽车,在昌九高速公路上速度匀速行驶100米,受到的阻力是2000N,这辆汽车做的功是多少?

2.马拉着质量是2000kg的小车使小车在水平路上前进了400m,做了3×105J的功,马的拉力是多大?

预习诊断:

1.用200N的推力对车做600 J的功,小车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 m的距离.

2.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32块金牌的好成绩,其中举重项目有4块金牌.仔细观察四位举重奥运冠军,他们的身高相对而言都比较矮.你认为身高矮在举重项目中有什么优势吗?

答:。

3.把掉在地面上的一个苹果捡回桌面,克服苹果重力做的功最接近于()

A.0.01J B.0.1J C.1J D.10J

4.一石子从空中掉入水里,在水里下落的高度等于在空中下落的高度,则重力对石子所做的功应是()

A.在空中大 B.在水里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5.放在水平面上重150N的小车,在10N水平拉力下,沿拉力的方向匀速前进了20米,在此过程中,拉力做了多少功?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预习学案

第二部分:课中实施:

任务一:探究做功的条件

1、学生小组内交流任务一的内容

2、展示:请一组中的一名学生汇报,力学中的功的含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让学生分析生活实例,重点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出物体是否做功。分析多个例子,总结出物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精讲点拨:

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出物体是否做功

4、拓展练习:

(1)、搬运工在平地上行走,他对货物向上的支持力对货物做功吗?

(2)、此人扛着货物上楼,他对货物向上的支持力对货物做功吗?

(3)、第一阶段:起重机先将重物提高S1,第二阶段:再水平移动距离S2,起重机在哪个阶段对重物做了功?

任务二:功的计算

1、学生小组内交流任务二的内容

2、展示

(1)请一组中的一名学生汇报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2)学生上黑板板演

拓展练习1、2

3、精讲点拨

做功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实例说明,学生分析)

4、拓展练习:

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确的是()确的是()

A.W1<W2<W3

B.W1<W2=W3

C.W1=W2=W3

D.W1=W2<W3

课堂小结:(学生说出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一、做功的条件: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的计算

1.公式:W=Fs

2.单位:J(N·m)

限时作业

十一章第一节《功》达标题

(1-4题1分/空,5题5分,共10分)

1.下列几种情况,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人用力推桌子,桌子不动 B.人从一楼上到三楼

C.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D.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移动2.用20N的水平踢力将水平地面上重30N的足球踢出,球在水平方向运动5m,

则踢力做的功是 ( )

A.100J B.150J C.250J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3.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拉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的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的地面上做功多 B.在光滑的地面上做功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4.用20N的水平拉力把重为100N的物体沿水平桌面拉动2m,拉

力所做的功为_____J,重力做的功为_____J

5.一辆重为6×104

N的载重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上一个长为500m的斜坡,

已知汽车的牵引力为4.8×103

N,求:

(1)汽车从斜坡底端开到顶端所需的时间.(2)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第二节《功率》教学设计

总第18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及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说出功率的计算公式,符号及单位(2)、会进行功率的简单计算,知道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学会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敢于发表想法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会进行功率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对功率概念的正确理解

预习任务

认知前提:回顾功的有关知识,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1、某人用1000N的水平拉力将重为3000N的物体沿水平面移动了50m,用了120秒,此人的拉力做了多少J的功?若改用机械移动相同的距离用了30秒,分析他们谁做功快?

任务一:做功快慢的比较(功率)

阅读课本65页的内容,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记住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想想议议”,并观察图11.2—1,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不同的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不同,做功快慢相同吗?你会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2)不同的物体做功时间相同,做功的多少不同,你会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3)观察图11.2—1,你会怎样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2、阅读课本65页正文,完成下列填空

(1)我们用表示做功的快慢。

(2)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计算公式为:,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 : W: T:,

在物理学上,功率用代表,它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工程技术上还常用做功率的单位。

150W=( )KW 1.5kW=( )W

思考:(4)功率100W和500W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任务二:功率的计算:

阅读分析课本上计算功率的例题,掌握计算功率的方法。利用功率的计算公

式尝试解决以下题目:

尝试练习:

1、一台机器用2分钟时间做了60000J 的功,这台机器的功率是多少?

2、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 ,起重机在15s 内把它匀速提升到4m 的高

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预习诊断 1功率是用来表示 的物理量。某万吨远洋货轮的功率是2×104

KW ,

这表明该货轮每秒钟内要做 J 的功.

2、甲、乙两台机器,甲的功率比乙的大,则( )

A.甲做的功比乙做的功多

B.甲做功比乙做功快

C.甲做功所用的时间比乙的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 、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D 、功率越小,做功一定越少

4.物体在大小为1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5s 内沿水平地面前进2m,则拉力做的功

为 J ,功率为 W ,若物体重50N ,则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为 J 。

5、起重机用lmin 时间将重为9600N 的货物吊起5m 高,求起重机的功率是多少?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预习学案

第二部分:课中实施:

任务一:探究做功的条件

1、学生小组内交流任务一的内容

2、展示:请一组中的一名学生汇报,做功快慢的比较, 功率的物理意义,功

率的定义,公式,单位,1瓦的物理意义

3、精讲点拨:

讨论:操场上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

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

思考: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与前面学过的那个知识相似?

总结:一、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的物体做功越快。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做

功越快。

讨论:当做功不同,所用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功率的概念

拓展练习:

1、功率表示做功的_____,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____。功率的大小有____

和___共同决定。

2、试判断(P=W/t )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 )

B功率小,表示做功少。 ( )

C做功时间越短,则功率越大( )

D做功快,则功率大 ( )

3、功率70W 表示什么意思?功率70W 和450W 功率哪个大?做功哪个快?

为什么?

任务二:功率的计算

1、学生小组内交流任务二的内容

2、展示:

学生上黑板板演任务二中

的尝试练习1、2

3、精讲点拨:

对 的变式应用

限时作业: 物理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达标题

(1-4题0.5分/空,5题4分,共10分)

1、功率是表示做功 的物理量,一台功率为2kw 的机器,在1min 内能做

J 的功。一台机器在2min 内能将5000N 的物体举高60m ,那么它的功率

为 。

2、功率大小的三种比较方法: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 的物体,功率越大。

(2)在完成相同功的条件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 的物体,功

率越大。

(3)做功的多少和所用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公式 进行比

较。

3、物体在大小为1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5s 内沿水平地面前进2m,则拉力做的

功为 J ,功率为 W ,若物体重50N ,则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J 。

4、王强同学用20N 的水平拉力,经5s 把一个重10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拉

动了10m,则此物体的速度为 m/s ,在这段时间中拉力做功 J,拉力做功

的功率是 W 。 5、电动机用104

N 的力在8s 内把电梯升到10m 高的地方,电动机做功多少J?

平均功率为多少W?

W P t

八年级物理学案

第十一章第三节《动能和势能》预习学案

总第19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通过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学习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预习任务

认知前提: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思考第3题。

1、力学中关于“功”的含义: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

二是。

3、思考:什么样的物体能够做功?

任务一:动能阅读教材67页,能举例说出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记住动能的概念,说出探究动能大小的方法;知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出示物理情景:流水推水车;拉开的弓将弹丸射出;飞鸟能撞坏飞机;从行驶的火车上扔一只馒头能击倒路人等有趣的小故事。从而引导出能量的初步概念。具有能量

建议:让学生仔细观察室外周围环境的事物。

学生观察:①学生在打篮球、跑步

②风吹得红旗飘荡

③叶子从树上掉下来

生互相讨论、归纳,得出动能的初步定义:——————————————

结合学生的课前调查资料,思考:行驶的车子具有动能吗?

每辆车子的动能一样大吗?它们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教师引导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器材,让他们设计、猜想什么因素会影响动能。

2、学生自行完成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发现。

4、由其他组同学作总结并适当补充。得出结论:—————————————

5、回归学生的调查资料,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析为什么道路要对不同车型的机

动车在不同道路进行限速。

生归纳总结:物体的动能与和有关。

任Array务

1、重力势能阅读教材69页内容,记住重力势能的定义,知道重力势能的大小

与什么有关。

分析下列现象了解知识:

(1)打桩机打桩

(2)曾有新闻报道:钥匙从8楼落下打穿小孩手掌;

(3)居民从高楼扔下东西,会造成很大的危险。

引入重力势能的初步定义:

思考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观察物体的破坏作用来显示重力势能的大小,如不同的铅球掉入沙中的深度

等。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总结得出结论:———————————————

(2)、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讨论、分析、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宿舍楼贴有“不要乱

扔物体”“不要翻窗”等标语的原因。

2、弹性势能阅读教材分析现象知道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与什么有关

发生形变的网球拍;被拉弯的弓;被压弯的跳板;跳跳床等都能对外做功。

总结出叫弹性势能。

进一步思考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小组同学互相讨论猜测。学生分别用自带的橡皮条和小纸团完成实验。

②、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得出结论:

3、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

预习诊断

1.在下列空格中填上各物体具有的能:

(1)被拉长的橡皮筋________. (2)飞泻的瀑布________.

(3)平路上奔驰的汽车______.(4)空中上升的皮球

2. 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铅球,放在同一高度,则 ( )

A.铜球具有的重力势能大 B.铅球具有的重力势能大C.铅球和铜球的重力势能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汽车匀速沿斜坡向上行驶,则汽车的__ _能不变,____能增大.自行车下坡时,不蹬脚踏板速度也会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自行车的动能逐渐_______,自行车的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

4.起重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吊起重为G的物体的过程中,物体的()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

5.水电站拦河坝处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过程中,水的()

A.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加

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C.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D.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

6.下列物体中具有弹性势能的是()

A.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

B.钟表里的发条带动齿轮转动

C.火箭发射升天

D.小孩荡秋千从高处向低处落下

7.为什么高速飞行的子弹对人体有杀伤力,而静止的子弹没有呢?以相同速度飞行的炮弹和子弹哪个杀伤力更大些?为什么?

预习质疑

通过学习对这一节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限时作业:

物理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达标题

(1-4题0.5分/空,5题5分,共10分)

1、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

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具有动能的物体一定具有势能

B.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具有机械能

C.沿斜面上升的物体,既有动能也有势能

D.具有势能的物体

3、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

A.动能增大,势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C.动能、势能都不变 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4、指出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①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②在水平地面滚动的铅球,具有;③拧紧的钟表发条,具有;④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动,小鸟具有。树枝具有。

5、如图所示,是用来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就越大,运动小球撞击停在平面上的木块后,木块运动距离越长,说明小球具有动能越大)

(1)分析比较实验甲与实验乙,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中被控制的物理量是__ _。

(2)分析比较实验甲与实验丙,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被控制的物理量是____ ____。

(3)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动能与物体的和有关,_ _ __越大,___ 越大,动能就越大

八年级物理学案

第十一章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预习学案

总第20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3.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方法,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1知道各种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举例加以说明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学习过程:

认知前提: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思考第2题。

1.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_所具有的能量。

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____________所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__所具有的能量。

2、游乐场中惊险刺激的过山车,能让你尖叫,但你是否想过在你尖叫的背后,它是怎样运行起来的呢。

过山车启动时,通过机器的牵引,拉到高台上在下滑前具有________能;

当过山车在斜道上下滑时具有__________能

当过山车滑到底端时重力势能最______,动能最______。

可见,能和能可以相互转化。

预习任务一:机械能及其相互转化

阅读教材71页,知道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通过分析现象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说出滾摆、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具体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运用知识分析其他的物理情景。

[实验] 观察滚摆的运动,讨论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下滚时:开始释放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_________能,没有_______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速度越来越________,其动能越来越_________,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__________,动能最________;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由此可知,摆轮在下降过程中,其________能逐渐转化为_________能。

上滚时:其_________能逐渐转化为_________能。

生归纳总结:如果只有和能相互转化,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

[实践训练] 以下体育运动中都包含着机械能的那些转化过程?请逐一说出来

预习任务二: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生阅读教材结合实际了解人类对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并举例说出各种情况下的能量转化形式。

预习诊断:

分析下图中的几个运动中,物体动能、势能的转化

1、上发条后,体操人上下翻转不停运动,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2、从高处滚下的小球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从低处滚回高处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小球从左端最高点摆到中间最低点是_______能转化为

_______能,然后从中间最低点摆到右端最高点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4.思考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

稳定后松手,头不要动。铁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铁锁摆回

时会碰到你的鼻子吗?为什么?

预习质疑:

请把你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有异议的地方记下来.

限时作业:

物理第十一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达标题

(1-3题1分/空,4-6题1分/题)

1.下列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直升机匀速上升 B.人骑车匀速下桥

C.钟表里旋紧的发条,带动齿轮转动 D.将小球向上抛出.小球在上升阶段

2.跳水运动员在跳板跳水时,从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人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整个过程中()

A.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增大,机械能不变

B.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减小,机械能减小

C.运动员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

D.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增

3.右上图表示撑竿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

竿起跳、越横竿.在这几个阶段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1)助跑阶段,运动员消耗体内的化学能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运动员和撑竿获得的动能。

(2)撑竿起跳阶段,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能增加。

(3)运动员越过横竿后,运动员将______________能转化_____________能。4.举重运动员在5s内将1500N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m,则可知他对杠铃做的功为______,功率是_____________。

5.一只在空中飞行的小鸟,具有的动能是15 J ,具有的机械能是90 J。那么这只小鸟具有的重力势能是_________J。

6.一个皮球从某一高度处由静止下落,落地后又反弹再上升。每一次球上升的高度都要比前一次小些,为什么?

《功》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功》复习课 课程模块:必修二第五章机械能 姓名:孙辉娟授课班级:高三(7)班授课时间:2016年9月13日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教科书以人类对能量转换的认识与功紧密联系这一关联引出功的起源,通过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提出“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这一观点,并通过回顾初中知识来介绍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功的计算公式,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分析力和位移同方向,逐步深入到力与位移成一角度时做功的探究,并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推导功的表达式,然后进行辨析讨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应用达到巩固和深化。教科书在处理课程目标时,是让学生经过对功能关系的多次探究体验。 (二)对考纲的把握: 1.学生要能认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3.明确功是标量,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正功、负功的概念,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考纲解读: 1.识记:功的两个要素。 2.理解:功的要素之一位移是力的位移。 3.应用:恒力做正功和做负功的判断和计算。 (三)指导思想 通过回顾高一知识来介绍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功的计算公式,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分析力和位移同方向,逐步深入到力与位移反方向时做功的探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应用达到巩固和深化。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已有知识与能力 本节内容所面对学生为高三学生,他们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较好的形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且刚复习完牛顿定律,对过程分析是个优势。 2.存在困难及问题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吴必尊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或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实现整体优化,以求系统获得最大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 即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要求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必须匹配、相容,且达到最优组合,使产生最大功能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故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系统各要素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加以配置、组合的过程。 ②有序性: 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功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然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自举一具体课例来说明)。(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请自举一具体课例来说明 课堂教学设计表

二、结合教学时间与本科内容,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供直观材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1)设疑激趣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授鸟的飞行时质疑:“鸟为什么能飞,而人类又不能飞呢?”;讲授病毒时质疑:“为什么病毒必须营寄生生活?”讲授激素调节时提问“有些人多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2小时以后,血糖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提高,这就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直观激趣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录象中了解循环的途径;再通过录像将心脏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功能,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理解。(3)情境激趣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如讲克隆技术时,给学生讲克隆羊多莉的故事和介绍一些有关克隆的影片,当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克隆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教学出现了高潮。.在教育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 二、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能力等。因此生物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开足实验。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生物学这种实验性学科尤其如此。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而后经过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某个结论。因此,思

《功》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思考、回答通过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 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

《功》教案

《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让学生说一说,含有“功” 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 “功”的含义。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 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 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 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 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 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 一起研究力学的“功”。 板书课题:力学中的“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将学生的 语文知识 与物理课 堂有机融 合。充分调 动学生参 与课堂教 学的积极 性。 新课教学 (30分钟)一、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含义 课件展示: (1)叉车把货物举起;(2) 小明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 学生思考并回答: 叉车的工作有成 效,体现在它施了 力,并且把货物举 高了。小明的工作 运用事例 对比进行 思考,学生 易于接受 新知识。

京教杯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心系士人情怀深谙春秋礼义——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烛之武人物形象授课人房山区交道中学贲鎏 学科语文学段:必修一年级高一 教材书名:语文一(必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 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 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 与局限。”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有一个观念已日益深人人心,那就是文言文教学应兼顾 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做到三者的统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 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 态度。”《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强调“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基于以上理论的指导,学习历史文章,要让学生学会和历史对话,在历史背景下分 析人物 教学背景分析 内容分析:《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记述行人辞令,《烛之武退秦师》是其中的名篇,烛之武更是以勇赴国难的义勇精神和以三寸之舌说退秦师的雄辩之 才闻名于世。本堂课是第二课时,主题定位为“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烛之武人 物形象”,尝试把“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件放在历史的背景中去观照,把烛 之武放在中国传统士文化中去观照,更全面地了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 件的历史意义,更深刻地理解烛之武身上表现出的中国传统“士”的特质, 进而理解传统精神的现实意义,使整堂课有一个鲜明而全新的主题。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在本文的教学中,除疏通文意、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外,还应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借鉴层面上。我 校是一所普通完中校,学生分析与理解能力略有不足,课前引领学生大量的 梳理历史背景知识,整理资料,对希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会和历史对话, 学习尝试解读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手段 技术准备:幻灯片、文字资料 教学目标

功的教案

课题功(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探究功的计算公式,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归纳的能力,体会实验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教学准备: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补充歇后语,说说生活中有关功的词语 二、新课教学 1.力做功 功的定义 初步感受做功的事例(要求学生画出两演示实验中小车受到人力的示意图) 演示1、用手沿水平方向拉一小车,使小车在水平方向前进一段距离 演示2、手提升重物向上运动(出示幻灯片:小车、重物受到拉力示意图)

让同学们归纳讨论、归纳:上述两例做功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师引导启发) 共同点——有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 不同点——力的方向 总结功的概念: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力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板书) 再次感受做功的过程(fiash动画演示)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物理学中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对物体做功? 演示不做功的事例: (1)竖直上抛乒乓球(2)用力推墙壁 根据功的定义分析人是否做了功 师导出:由以上分析可知,不管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在竖直方向的力,功都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二个必要因素决定的。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板书) 强调:两个要素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让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出示幻灯片) 请同学们举几个生活中做功和没做功的实例 归纳几种不做功的情况: 物体受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物体移动了距离,但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基础课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基础 课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基础课教案:临海市杜桥小学金玲玲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三课时。教材分为两个部分:带灯座的电路和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第一部分让学生利用电池盒和小灯座点亮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第二部分让学生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学生分析】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已经学会了用1根导线和1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了电流在一个完整电路中的路径。这一课将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分别点亮1个和多个小灯泡,进一步了解电流的路径,并感知串并联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器材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思考: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会亮?你能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吗? 3.揭题:像这样,由导线、电池和小灯泡构成的一个电路,我们把它叫做《简单电路》。 二、带灯座的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并思考:这两个工具的作用?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如何使用并演示: (1)先将电池盒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并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盒的两个导线接触小灯泡,确定小灯泡能发光。 (3)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并两节上导线? 4.学生活动: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 6.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7.学生活动:画出简单电路图(完成记录单1)。 8.汇报展示:将代表性的几张电路图展示下并用红笔完善。 三、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并画出简单电路图(完成记录单2)。 2.学生活动: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并画出相应简单电路图。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

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学校年级八年级班级316 教材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教师 课题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课时 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功》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首先,从教材层次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初中阶段物理学习中较为重要的一节,“功”的概念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其次,从知识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新授课,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模块:(1)力学中的功,(2)功的计算,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第一模块主要知道功的概念及其二要素,并能用生活实际进行解释说明,第二模块主要学习功的定义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再次,从知识的难易程度上来看,功是在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之后描述里的另一种效果的物理量,本节内容综合了力与运动等知识来展开介绍的,既符合了由易到、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基础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功率、动能与势能等知识的基础,起到过度性的作用;还有,“功”这部分知识与现代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能生动的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具有较大的显示意义。 学情分析 功是一个过程量,是能量转换的量度,在没有学习机械能和能量转换的前提下功的概念较为抽象,而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性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学习“功”的概念时需要在结合已有“力”的知识基础上,更多的利用感性上的认识来辅助学习,应该更多的运用多媒体图片、flash以及实例分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帮助学生了解“功”的概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2、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二要素)、定义式及功的单位。 3、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功的概念。 2、通过观察和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掌握功的简单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点做功的二要素,功的计算公式及简单运用。 重点突破:通过举例分析说明及例题讲解,从而理解做功的二要素,并掌握功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难点突破:结合生活实例来进行分析、解释说明。教学支持条件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和 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观察活动 课堂小结 理解概念 公式运用课堂练习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 物理教研室:尚亚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折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恒力做功。会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掌握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的几种方法,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如何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会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4、掌握汽车的两种起动问题,以恒定功率启动和以恒定牵引力启动。 5、会用函数关系分析图像问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解决物理问题有两条思路,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功的讲解应从做功的两个要素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理解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转换。学生虽然在二年级学过功和功率,但没有把知识整合成串,尤其是从能量这条思路解题,学生还没有养成好习惯。本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用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

【教法建议】 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本节内容,并填写相关填空题(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对本节的概念进行逐一讲解,以讲解例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本节的内容。然后小节。最后学生演板练习本节课习题,通过练习发现本节课学生还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功的计算方法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和功能关系。 【教学难点】 机车启动的两种方法和功能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本及练习册并填写相关填空题。 二、新课教学 1、功 (1)功的计算公式W=Fscos α,做功的两个要素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水平 推力F 使斜面体向左水平匀速移动距离l ,物体与斜面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5-1-5所示.求: (1)m 所受各力对它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析:(1)m 受力方向及位移方向如右图所示.因物体匀速 移动,则支持力F N =m gcos θ,静摩擦力F f =mgsin θ,因 mg 、F N 、F f 均为恒力,由W =Flcos α可得重力做的功W G =0支持力做的功WF N =mgcos θ·l·sin θ=mgl·sin θcos θ静摩擦力做的功WF f =mgsin θ·l·cos(180°-θ)=-mgl·sin θcos θ

功的教学设计

功的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功》 教材分析 《功》选自于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功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又是与能量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是能量变化的原因。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功的概念和要素、探究了功的一般计算公式、讨论了各种角度下的正负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理“、到最后得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把握三维目标,我对学情分析如下: 本节课针对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功的概念和要素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但并未考虑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时功的计算。此外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加强,他们对于功的一般公式的推导和正负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针对学生这些情况加以突破。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理念,我对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3、知道功是标量,知道W = Flcosα的使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4、理解正功、负功的意义,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过程和方法目标:根据矢量分解法,通过对功一般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 重点: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 难点:讨论各种角度下功的正负性 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创设情景法,活跃课堂氛围,之后采用启发引导法、演绎推理法、讲练结合法引导学生明确功的概念和两个要素,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掌握多个力所做功的计算。 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采用情景导入法,为学生展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视频:被起重机举高的货物、启动的汽车、压缩的弹簧,启发学生回顾能的几种形式,并指出能量变化的原因是力对物体做了功,要研究能需从做功入手,从而引入新课—功的学习 2、新授 新课教学主要包括三个知识点。 一、功

教学设计的几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 1、分析教学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生)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4、教师分析 5、教学策略的分析 6、教学评价的设计 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的目标,也包括学的目标。它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最后达到的一种目标。它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选用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选用的依据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参照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 注意一个课时的教学往往不止一种方法,在设计方法时最好具体到每个子目或每个知识点上。(如洋务运动一课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可以用辩论法,也可用图表对比呈现观点;洋务企业可用图表法;洋务企业的特点可用讲解法或讨论法;评价可用讨论法) (3)教具的设计 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备课时要精心考虑可以选用的教具以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怎样进行板书设计,将在后一节讲述。 (5)、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是教师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怎样教及推进程序的一个总体思考,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推进顺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时间。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讲解、提问、教具演示、板书等;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间可灵活)、讨论、练习等。对于这些活动什么时候做、用多少时间做都要有计划性。 ②分配好教学过程时间。教学过程时间安排一般是这样的:组织教学1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讲授新课30—35分钟、小结3—5分钟;布置作业灵活处理。教学中应按这个时间安排进行。 ③设计每个知识点的用时; ④设计好子目间的过渡。 对教学思路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整个课堂节奏紧凑,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的一个总体规划,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推进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予以重视。 教学设计有哪几个环节内容如何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功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海南澄迈思源实验学校王大团教材分析 “功”是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的内容。就知识的构架来说,引入功这个概念是为进一步得出“能”这个应用更为广泛、重要的概念服务的,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量。功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通过本节学习,为学生学习“能”做铺垫,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抽象的特点,难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就有深刻体会,须逐步拓展深化。 本节是在学生对力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得出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特殊情况—恒力、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一般计算机式W=F.S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功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含义。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 (3)知道功的单位。 (4)能利用的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件设置情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理念 通过对学生和图片的观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而通过相对缜密的逻辑思考,形成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促成学生发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图片(功夫)展示,由生活中的功引出物理学的功 1.通过人使用滑轮拉物体上升动画说明:1力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力对 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引导出功的定义 二、课堂内容讲解: 功的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

功的教学设计1

课题第一节功执教 教学 目标 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 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难点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具演示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四.例题(P167) 五.小结及五分钟测试。 例题: 小朋友在水平地面用50牛的推力,推着重100牛的物体前进了10米,小朋友的力做功为多少?如果把物体在举高1.5米,他又做了多少功? 练习: 1、箱子重100牛,把他从地面匀速搬到10米的高楼上,做功多少?

动画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动画基础知识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课例名称:《走进动画世界——动画基础知识》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授课教师:吴茂连(连云港市赣榆外国语学校)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同学们喜爱的动画引入新课,围绕“了解动画分类——感受动画原理——理解动画原理——探究动画制作”这根主线展开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 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理解动画的原理和掌握 GIF 动画的制作方法,并力求做到“举一反三”。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材分析】 《动画基础知识》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 8 年级)第 1 章第 1 节的内容,是“动画制作”的起始内容,是动画制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实践体验,使学生能够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分类并掌握简单的 GIF 动画的制作方法。 【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对象为初二的学生,初二的学生对动画应该说是非常感兴趣。然而他们对动画的分类和制作原理、制作方法等知识是比较缺乏的。尤其是“动画的原理”这部分内容理论性非常强,抽象且不易理解。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动手体验”、“观看微视频”、“探究实践”等活动由浅入深地理解动画的基础知识,从而真正走进动画的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动画的分类和动画的制作原理;学会利用 ulead GIF Animator 软件制作简单的 GIF 动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动画片,了解动画的分类。通过动手体验等活动,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让学生利用 ulead GIF Animator 软件制作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学习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功》 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 二、讲授新课: 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图: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图: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分析得出: l.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