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减治疗腘窝囊肿26例

二陈汤加减治疗腘窝囊肿26例

腘窝囊肿的MRI诊断

腘窝囊肿的MRI诊断 发表时间:2012-11-13T13:16:04.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杨志远黄伟余东[导读] MRI不仅对腘窝囊肿敏感性高且诊断准确,还可以观察膝关节其他的病变情况,有利于临床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杨志远黄伟余东(乐山市人民医院CT、MRI室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探讨腘窝囊肿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30例腘窝囊肿的临床及MRI 资料。结果 30例腘窝囊肿均位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间隙,其中关节囊滑膜疝18例,呈圆形、卵圆形或水滴样外观,前方以一“细颈”通关节腔;腓肠肌-半膜肌滑囊积液12例(Baker’s 囊肿),呈圆形、卵圆形或“葫芦”状,呈“鸟嘴”状狭颈与关节腔相通6例。囊肿表现为单房23例,因囊内纤维性分隔而表现为两房或多房状7例。病变最大径线0.5~6.0cm,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高信号,STIR呈明显高信号,囊肿壁菲薄而均匀,呈中等信号,邻近结构不同程度受压。30例腘窝囊肿合并半月板损伤14例,退变性骨关节病11例,慢性膝关节滑膜炎4例,半月板退变7例,韧带损伤3例,骨性关节炎1例,滑膜骨软骨瘤病1例。仅表现为腓肠肌-半膜肌滑囊积液而无关节内疾患1例。结论 MRI不仅对腘窝囊肿敏感性高且诊断准确,还可以观察膝关节其他的病变情况,有利于临床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关键词:膝关节;腘窝囊肿;磁共振成像 腘窝囊肿(popliteal fossa cyst ;PFC),是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病变。过去由于磁共振扫描仪普及率低且检查昂贵,大多数腘窝囊肿选择超声诊断。由于腘窝囊肿多数伴有或继发于膝关节其他疾病,原发性少见,B超虽然对腘窝囊肿敏感性高且诊断准确,但无法全面了解膝关节内相关改变。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多方位成像,不但能准确诊断腘窝囊肿,还能同时观察关节内疾患。笔者回顾性分析30例腘窝囊肿的临床及MRI 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有助于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和进一步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腘窝囊肿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5岁。病史4周~3年,平均16个月。本组病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7例,右侧13例。就诊原因:偶然发现腘窝肿块8例;感患侧腘窝肿胀不适6例;因外伤发现患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5例;因膝关节其他病变检查发现10人,1例因单侧下肢水肿检查发现。 1.2检查方法 MRI扫描设备为Marconi,0.23T,常导扫描仪,体线圈;T1WI(TR:510ms,TE:18ms);T2WI(TR:4700ms,TE:90ms);脂肪抑制STIR(TR:5500ms,TE:80ms);层距:5mm,层厚:5mm,FOV19.9×19.9cm,激励次数2~4次,矩阵256×256。 1.3 治疗方法 2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为单纯囊肿切除,16例行囊肿切除加膝关节镜手术,6例采取保守治疗,通过穿刺引流出清亮滑液后注入1.6g?L平阳霉素稀释液2~5ml用以破坏囊壁,引起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形态、大小、范围及信号 30例腘窝囊肿均出现于腘窝后内侧、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关节囊滑膜疝18例,呈圆形、卵圆形或水滴样外观,最大横截面约2.5×1.3cm~5.6×1.3cm(矢状位测量)前方通过一“细颈”与关节腔相通;腓肠肌-半膜肌滑囊积液12例,呈圆形、卵圆形或“葫芦”状,最大横截面约2.0×1.8cm~6.0×1.5cm(矢状位测量),通过一“鸟嘴”状狭颈与关节腔相通6例。囊肿表现为单房23例,因囊内纤维性分隔而表现为两房或多房状7例。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高信号,STIR呈明显高信号。 2.2腘窝囊肿毗邻关系及相邻膝关节改变腘窝囊肿位置恒定,位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其周围有轻度肿胀或邻近结构受压,与血管及神经束无直接联系。30例腘窝囊肿合并半月板损伤14例,退变性骨关节病11例,慢性膝关节滑膜炎4例,半月板退变7例,韧带损伤3例,骨性关节炎1例,滑膜骨软骨瘤病1例。仅表现为腓肠肌-半膜肌滑囊积液而无关节内疾患1例。 2.3 治疗后随访 24例通过手术和(或)关节镜治疗的腘窝囊肿位置,大小及是否与关节腔相通均与术前MRI诊断符合,病理诊断证实为滑膜囊肿。MRI提示未与关节腔相通的6例腘窝囊肿采取保守治疗也取得满意的效果,未发生治疗药物进入关节腔而引起关节内损害。 3 讨论 3.1 病因和发病机制 根据病因通常将腘窝囊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囊肿常不与关节相通,一般没有关节内病变,发病原因不明,有学者推测可能与连续轻微外伤有关【1】。继发性腘窝囊肿见于成年人,多伴有关节内疾患(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退变、叉韧带损伤及滑膜炎等),关节内病变在腘窝囊肿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Sanson等对1001例膝关节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腘窝囊肿占4.7%,这些病例中合并关节内疾患达94%,而半月板损伤,尤其是内侧半月板损伤,占到关节内疾患的84%~90%【2】。Marti等【3】利用MRI进行了腘窝囊肿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腘窝囊肿与关节积液的存在及多少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2),与半月板损伤的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软骨或交叉韧带的损伤无显著相关。本组研究中合并关节内病变占96.7%(29?30),关节腔积液达96.7%(29?30),半月板损伤占77.8%(23?30),与文献相似。关于发病年龄,笔者收集的30例腘窝囊肿患者最小4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45岁,50岁以上占73%(22?30)。Labropoulos等【4】对426例膝关节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腘窝囊肿的发生率增高,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腘窝囊肿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单向流通的“阀门机制”【5】。约有半数的人群中存在半膜肌-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GSB),半膜肌滑囊,(Baker‵s囊),位于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浅部之间,极易引起出血和炎性渗出而致滑囊积液扩张,它本不与关节腔相通,但常与深部的腓肠肌滑囊交通而与关节腔相通。当某些膝关节疾患引起关节腔积液增多,囊内压增高,滑膜和(或)滑液通过腓肠肌内侧头的横向裂隙疝出或经过“通道”(腓肠肌滑囊)流入半膜肌滑囊内,形成交通型囊肿。交通型囊肿的液体通常是在运动期间进入囊内,但不能从囊内流向关节腔,导致囊肿的形成和持续存在【6】。 3.2腘窝囊肿的临床及MRI表现 腘窝囊肿发病初期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常因膝关节其他病变行MRI检查时偶然发现,只有在囊肿较大或持续增大时出现患侧腘窝肿胀不适,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根据症状、病变部位及MRI表现诊断腘窝囊肿不难。腘窝囊肿常位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圆形、卵圆形外观,有时能见到一 “细颈”与关节腔相通,“细颈”的出现是腘窝囊肿特征性影像学改变。腘窝囊肿在T1WI为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STIR压脂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当囊内出血时可因出血量的多少和时间长短而出现不同信号改变。继发感染时囊壁增厚,行Gd-DTPA增强增厚的囊壁有中等样强化。

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常表现为膝关节后方腘窝处的肿块,触摸质软,有囊性感。膝关节伸直时囊肿明显,而屈曲时囊肿体积似乎减小。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通过检查即可确诊,通常B超可以进一步提供证据,B超甚至可以观察囊肿与关节腔是否相连通。 腘窝囊肿症状明显的,需要进行治疗。传统的治疗方式大致有两种,穿刺抽吸和手术治疗。 但腘窝囊肿的穿刺抽吸和开放手术的复发率都很高。穿刺抽吸不能解除腘窝囊肿产生的病因,复发不难理解。开放手术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术中解剖变异、手术技巧等原因常常难以正确判断囊肿的开口;有时甚至不能完整切除囊壁。 因此正确理解腘窝囊肿产生病因,对于选择治疗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腘窝囊肿患者很多合并有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游离体等。病变导致了腓肠肌内侧头滑膜囊的开口成为单向活瓣,关节液只能向滑膜囊单向流动,难以逆流,从而使滑膜囊积液增多,体积增大形成囊肿。因此,只要设法清除膝关节腔的病变,去除单向活瓣,打开囊肿开口,使得囊肿内的液体可以与关节腔相通,则液体不会再积聚于滑膜囊内,囊肿自然消除。 显然关节镜是满足上述治疗目的的良好手段,采用关节镜清除关节内病变,刨削扩大囊肿开口,造成双向流动,可以使囊肿消除。关节镜手术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微创;二是美观;三是清除引起腘窝囊肿的病因而减少复发。 早在1829年Dupuytren就提出腘窝囊肿这一病名,1840年Adams首先论述了腘窝囊肿与半膜肌滑囊和膝关节腔相通的关系,1877年助ker发表了对腘窝囊肿的经典性论述,后来一直延续至今,由此以其名称而称之为贝克(Baker)囊肿(见图24)。最常见的腘窝囊肿系膨胀的排肠肌、半膜肌健滑囊,该滑囊经常与后关节囊相通,临床上多见于中年以上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导致机械性伸膝和屈膝受限,疼痛较轻,紧张膨胀感明显。患者主诉往往以腘窝区逐渐发生肿胀为特点,伴膝后疼痛。偶尔囊肿可以压迫阻碍静脉回流,引起小腿水肿。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 体格检查:患肢伸到检查床末端之外,膝关节最大限度伸直时肿胀最明显,张力增高而变硬,屈曲时缩小或不见,张力降低而变软,行走或久站后腘窝酸胀或不适感更明显,膝屈曲,用手加压揉按,或持续压迫,囊肿可缩小,可证明囊肿与关节腔相通。触诊时发现早期无压痛,有波动感,与皮肤不粘连,表面光滑。腘窝局部穿刺可抽出黏稠的液体,X光片可以看到在腋窝有一个球形的软组织阴影,膝关节造影可显示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相遇。 腘窝囊肿有原发与继发两种。原发型起于关节腔而关节本身是正常的,多为双侧,但不一定同时发病,切除后有复发倾向。继发型常继发于关节的某些病变,最多见的是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与半月板有关的膝内紊乱,特别是与半月板后面病变有关系。

坐骨神经痛-鉴别诊断13页word

坐骨神经痛-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鉴别诊断之一 周围神经疾患(干性坐骨神经痛) :创伤、卡压、缺血、肿瘤浸润或压迫、感染、炎症等均可累及神经引起疼痛, 麻痹、肌肉萎缩、感觉异常或反射改变、疼痛特征及物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并可结合神经电生理或影像学检查。 一、神经卡压:周围神经远端卡压可表现为无痛、进行性肌肉无力或以根性疼痛假象出现。Saal 等报道一组因下肢周围神经卡压引起腿痛但初诊时考虑为神经根损害的病例, 将其称为假性根痛综合征。经肌电图诊断, 根据病因分为股神经、隐神经、腓总神经或胫神经卡压。其中44 %的患者表现为阳性神经根牵拉征及脊柱 1、闭孔神经卡压:多由较大的闭孔疝引起, 表现为大腿内侧疼痛或感觉异常, 疼痛特征为因腹压升高或大腿后伸而加重, 可为两侧性。肌肉无力不常见, 可累及髋内收肌, 表现为两下肢交叉困难、站立不稳。应注意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后者也可表现为屈髋或大腿内收无力。当耻骨上支骨折时也可损伤闭孔神经。 2、隐神经卡压:表现为大腿内侧、小腿前内侧及足痛, 因行走及上坡而加重, 休息后可缓解。伸膝及大腿内收时于筋膜出口处(股骨内髁上方5~6 cm) 压迫隐神经可引起疼痛。有学者报道, 隐神经卡压时肌电图检查可无异常, 而诱发电位检查则更有价值。

3、股神经卡压:常见原因为髂腰肌损伤或血肿, 疼痛多位于腹股沟区、股前以及小腿内侧呈放射性,也可包括下腹部、阴囊及股内侧。如有髂窝部疼痛及压痛诊断并不困难。有时可与隐神经卡压混淆。此外还可有屈髋或伸膝无力致行走及上坡困难、股神经牵拉征阳性及Tinel 征阳性等表现。有时腹股沟疝也可引起股神经卡压。 4、髂腹股沟神经卡压:表现为腹股沟部疼痛, 易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所致L1 或L2 神经根损害混淆。 5、髂腹下神经卡压表现为大腿上外侧疼痛。 6、股外侧皮神经卡压: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疼痛及感觉异常, 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引起,坐位减轻。感觉减退区位于大腿前外侧, 相当于裤袋位置。Tinel 征可为阳性。Edelson和Nathan 报道51 %成人在腹股沟下方股外侧皮神经形成膨大即假性神经节, 显微镜检查示结缔组织增厚, 而在胎儿未见此异常, 提示为获得性。常见原因包括肥胖、慢性咳嗽、长期佩戴围腰、裤子过紧等。应与股神经卡压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肌电图检查有一定价值。保守治疗包括减肥及避免局部磨擦等。 7、坐骨神经卡压:可发生于坐骨神经行程中任一部位, 表现为屈膝或小腿、足肌无力, 临床表现为多神经根受累, 而椎间盘突出时多为单一神经根受累。多神经根受累常表现为不同神经支配的肌肉肌电图异常。坐骨神经卡压也可见于肌纤维化、肌筋膜束带以及腘窝囊肿。梨状

腘窝囊肿病历(入院记录)

主诉:右侧腘窝渐大性包块6年。 现病史:自诉入院前6年,无意间发现右侧腘窝部花生米大小包块,无疼痛感,未经治疗,包块逐渐增大,包块鸡蛋大小,无疼痛感,表面无萎缩,无色素沉,局部皮肤无红肿,无溃破。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医门诊以“右侧腘窝囊肿”收住我科。患病以来,体重无变化,饮食及大小便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史2年,患“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一般状况良好,无“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屏山,未到外地长期居住,无毒品接触史;在当地种地为生,否认有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冶游史。 婚育史:20岁结婚,已育1子3女,家人体健。 月经史:13岁初潮,经量一般,经期规则,无痛经;48岁绝经。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 :36.4℃ P:88次/分 R:20次/分 BP:172/9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神志清楚,回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外形正常,眼球无外凸、内陷。眉毛无稀疏、脱落。双眼睑无下垂、浮肿,球结膜未见水肿,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耳听力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外形正常,无异常分泌物,副鼻窦无压痛。口唇无紫绀,口周无疱疹,口腔粘膜无溃疡,牙龈无红肿,伸舌居中,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颈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叩痛,乳房无肿块;双肺呼吸动度正常,无语颤,无胸膜摩擦感,无叩浊,

超声诊断骨骼肌肉系统软组织肿物

超声评价骨骼肌肉系统软组织肿物 非赘生性肿物 常见的非赘生性肿物包括良性囊肿、外伤后血肿、反应性和炎性病变。这些包括滑膜囊肿,腱鞘囊肿,腱鞘炎,皮脂腺囊肿以及肿物囊性变(例如脓肿,坏死,血肿)。炎性蜂窝织炎可以表现为不连续的肿物;同样,肌肉组织的断裂合并血肿形成或断端肥大呈现出的类似肿物样病变。反应性假瘤,例如莫顿神经瘤,截肢术后神经瘤可以表现为有痛性肿物;长期异物反应的肿胀也表现为局部的肿物。因此,在鉴别诊断中要紧密结合临床病史。 滑膜囊肿 滑膜囊肿常被发现与关节相联系。最常见的滑膜囊肿是腘窝囊肿或称Ba ker’s囊肿,相当于腓肠肌和半膜肌之间肿胀。除外其他囊性肿物,在半膜肌和半腱肌肌腱之间联接腘窝囊肿和膝后部,这是重要的表现。腘窝囊肿内含有不同量的液体和结节样碎屑,常常反应潜在的关节病理改变。滑膜囊肿内可以有软骨体的存在。患者常常抱怨肿痛和屈曲受限。囊肿破裂会导致弥漫性小腿肚的疼痛和肿胀。滑膜囊肿的另一常见部位是在臀部,相当于髂腰肌滑囊,常常具有潜在风湿性关节炎背景。滑膜囊肿可以接受超声引导下抽吸和注射。(Fig1)[2]. Fig。1. Baker囊肿(A)横切显示Baker囊肿壁厚,内有分隔,(B)强回声穿刺针(N)穿过间隔深入囊肿内部,由此伸入囊内抽吸。(C)囊肿几乎完全塌陷 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最常见于手部,腕部,足部和踝部。囊肿累及舟月骨背侧韧带,掌腕关节囊,掌侧韧带关节囊,掌侧掌指关节支持带,常见于手和腕,而跗骨背侧囊肿常见于踝和足。这些囊肿内含有透明胶状物,摸起来很硬。他们由于临近结构的机械性撞击而产生,之后发生临床症状。腱鞘囊肿超声表现通常是无回声的,并含有多个小囊腔。在超声引导下,囊肿在

第三篇: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陆拯主任医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陆拯主任医师,业医近四十载,治学谨严,熟请经典,旁参各家,既增长临床实践,又重视文献研究,出版著作ZO余部,学验俱丰,尤对治疗内、妇、1[科疾病造诣颇深,笔者有幸诗诊于左右,深受教诲,得益匪浅。陆师认为,治疗咳嗽仅以类证分型辨治,如六淫外邪咳嗽、脏腑虚损咳嗽,仅列数种证型,设立治法,尚欠精细,难获确效,故提出:咳嗽宜辩时间、宜辨咳声、宜辨咳形、它辨痰色量质、宜辨病程、宜辨妇幼之不同,如此区别深究,条分缕析,方能的中病机,施治得法。陆师的这些经验应用于临床,屡试不爽,今录其要,介绍于下,以飨同道。l辨咳之时间,判宣降之失常肺主气,其功能~主宣发。一生肃降,宣发者有开发、贡蒸。敷布之意;肃降者有清静、通降、下行之义。宣降功能正常,呼吸平匀,胸中舒畅,则无咳嗽出现。陆师认为,若肺气应宣而反闭,应降而反逆,即可发生咳嗽。因此,咳嗽有肺气先宣和失降之不同,并可在咳嗽发作(或加剧则引和上进行鉴别。一般来说,若咳嗽以晨起为甚者,多属肺气失于宣泄,治疗应以宣肺利气,药用麻黄、鹅不食草、桔梗、牛分子、僵蚕、薄荷、蝉衣之类;如入暮增剧者,多为肺气先于肃降,治疗 曲齐生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博览古代医籍,通晓现代医理,擅长运用中西医方法治疗呼吸系统各种疾病。曲师在长期临床工作及科研中,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与中医的整体观点和辨证结合,取得了满意疗效。本人有幸跟师学习,聆听教诲,收益匪浅。1病因病机

咳嗽不仅是独立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咳与嗽含义有别,《幼幼集成·咳嗽证治》指出“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临床上咳与嗽虽常并见,但偏重不同。作为咳嗽证候,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临床上根据其病因不同,将咳嗽病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外感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咳嗽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疾病,致病因素多为病毒、细菌等。2基本用药曲师经过30多年的临床经验及临床观察,个人基本用药为:金银花、连翘、虎杖,甘草。金银花、连翘为抗菌消炎中药配伍中最常用的药对 倪宗珈先生,治疗咳嗽颇有建树,现总结如下。1麻杏(枳桔)二陈汤治痰湿咳嗽《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此指出,咳嗽之病因比较复杂。倪师认为,咳嗽病人,尤其对于久咳病人,肺之宣降功能失调,水津之通调输布亦随之受到影响,导致水湿停聚,聚而成痰,痰湿蕴肺,必然影响肺之宣降功能,致肺气上逆而出现痰湿咳嗽;再则由于脾运无力,不能将水谷转变为精微反化为痰,痰随脾气上输至肺,影响肺之肃降而为咳。即所谓“聚于胃,关于肺。”因此,在逢咳嗽,痰白粘,量多,胸闷,气喘,舌质淡红,苔白

超声副高职称考试参考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超声医学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超声医学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如超声物理学原理、超声诊断学基础等,并熟悉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等相关知识。 2.熟悉超声成像原理及超声诊断仪器结构,类型,工作原理及调节使用。 3.掌握本专业的操作常规及规章制度,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相关专业知识 了解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与临床知识,包括:放射学、核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等多个临床相关专业的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了解超声医学专业国内外各种新技术及新进展,并了解各种超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如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多普勒组织成像、高能聚焦超声、腔内超声、介入超声等多项新技术。 三、专业实践能力 (一)掌握各系统超声检查方法的规范化操作及各种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下述各病种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附常见病种 (一)心血管超声诊断 1.二尖瓣狭窄 2.二尖瓣关闭不全 3.主动脉狭窄 4.主动脉瓣上狭窄 5.主动脉瓣下狭窄 6.扩张型心肌病 7.肥厚型心肌病 8.限制型心肌病 9.心包积液 10.缩窄性心包炎 11.主动脉夹层 12.真性主动脉瘤

13.假性主动脉瘤 14.冠心病(心肌梗死) 15.房间隔缺损 16.室间隔缺损 17.动脉导管未闭 18.心内膜垫缺损 19.主动脉窦瘤破裂 20.冠状动脉瘘 21.主动脉二瓣化畸形 22.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23.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24.法洛三联症 25.法洛四联症 26.共同动脉干 27.左侧三房心 28.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29.肺动脉瓣狭窄 30.三尖瓣闭锁

腘窝囊肿22例治疗体会(1)

腘窝囊肿22例治疗体会(1) 黄文海李昌友潘月勤 【摘要】目的探讨腘窝囊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麻醉下将腘窝囊肿基底残端囊壁敞开翻转缝合。结果 19 例获得12~30 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2 年,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法对手术效果进行评定,优良率达95%。结论腘窝囊肿基底残端囊壁敞开翻转缝合术式疗效可靠,结合原发病变治疗,可减少囊肿复发。 【关键词】腘窝囊肿缝合技术 腘窝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疾病,其发生与关节内疾患密切相关,往往伴随关节内症状。自20XX年我们对22例腘窝囊肿病人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3~72岁,平均55 岁。通过查体、摄片、核磁共振、血生化等检查,大致找出原发病因:膝关节骨关节炎12例,滑膜炎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2例,半月板病变2例。发病时间为10个月~9年,平均年。本组病人均有程度不同的膝后疼痛、腘窝区肿胀、关节活动受限。 治疗方法初诊时行腘窝囊肿的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外敷内服中药等保守治疗,复诊肿块无消失、症状无明显改

善者,转为手术治疗。行术前常规检查,择期手术。 手术选择腰麻或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病人取俯卧位,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做腘窝部“S”切口,自外上向内下,长约7-8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显露出膨出的囊肿,沿囊肿周围做钝性分离,并向其深部和根部解剖。尽量保持囊肿不破,观察囊肿与周围的关系,妥善保护腘窝的血管和神经。后沿囊壁分离至蒂部或近基底部,基底小的且不和关节相通的囊肿,能切除的则直接切除,否则切除大部分囊壁组织,只保留基底部一定长度的囊壁。用止血钳呈三角形夹住残余的囊壁,用1号丝线将其翻转缝于周围组织,使其囊肿的残端开口呈潜在的敞开状,不缝合深筋膜。松止血带,彻底止血,冲洗切口,放置橡皮引流条1根,缝合皮下和皮肤。腘窝用棉垫填塞,外用绷带加压包扎。 术后处理术后用长腿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术后第2天开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术后7天起床,10天开始行走,2周拆线,去除石膏固定。嘱病人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过度活动或损伤,并使用活血化淤中草药内服以及外敷成药活血散等改善腘窝部的气血运行,针对水湿积聚予以施治。 2 结果 本组22例中,19例获得12~3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法对手术效果

熊磊教授辨治小儿咳嗽经验

熊磊教授辨治小儿咳嗽经验Ξ 高东祥,李荣秀 指导:熊 磊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200) 摘 要:介绍熊磊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其治咳8法为:宣肺散寒、疏风清热、涤痰清肺、涤痰通腑、清燥利咽、清热泻肺、养阴清燥、益气健脾等法。 关键词:儿科疾病;咳嗽;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9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23(2005)01—0047—02 熊磊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十余载,对咳嗽、厌食 等疾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跟师,深受教益,现将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八法简介如下:1 治疗方法111 宣肺散寒此法适用于风寒之邪侵袭肺卫,闭塞肺络之中,致使肺失宣降,症见:咳嗽频作,干咳或咳痰清稀色白,咽痒,鼻塞流清涕,或时有喷嚏,舌淡苔白,脉浮紧,咽不红。多用麻杏二陈汤、伤风咳嗽汤加减。常用药:麻绒、杏仁、法半夏、陈皮、茯苓、桔梗、苏叶、紫菀、百部、前胡、荆芥、蝉蜕、苍耳子、刺蒺藜等。112 疏风清热 此法适用于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或寒郁化热,肺气郁闭,气逆作咳。症见:咳嗽不爽,痰粘稠色黄,不易咯出,咽痛,鼻塞流浊涕,目赤,舌红苔薄黄或黄腻,咽红,脉浮数。轻者常用桑菊饮加味。药用: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芦根、黄芩、紫菀、百部、前胡、射干、蝉蜕、厚朴等。重者常用麻杏蒌贝汤加味。药用:麻绒、杏仁、瓜蒌壳、生石膏、桔梗、竹茹、黄芩、枳壳、紫菀、百部、前胡、芦根、蝉蜕、牛蒡子、浙贝母等。113 涤痰清肺 此法多用于痰湿素盛,肺络有热,痰热搏结,壅滞肺络,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成咳嗽者。症见:咳嗽声重,痰多色黄,稠粘难咯,喉中痰鸣, 甚则气息喘粗,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多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常用药:麻绒、杏仁、石膏、京半夏、化红、黄芩、枳实、厚朴、茯苓、薏苡仁、冬瓜仁、芦根、桔梗、紫菀、百部等。114 涤痰通腑 此法适用于实热内闭,腑气不通,升降受限,气机不利,症见:咳嗽气逆,烦躁不安,大便秘结,腹部胀满,舌质红苔腻或黄腻,脉滑数。此乃肺胃热盛,运用此法确有上病下取,釜底抽薪,通下腑实使肺之壅塞减轻。方用小承气汤加味。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厚朴、郁李仁、莱菔子、薏苡仁、全瓜蒌、杏仁、黄芩、紫菀、百部、前胡、桔梗等。115 清燥利咽此法适用于外感温燥之邪,伤于肺卫。小儿肺脏娇嫩,且肺喜润恶燥,燥邪伤络,耗津灼液,肺失滋润,则清肃失司。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身热不甚,口渴,鼻燥咽干,咽红,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常用桑杏汤化裁。常用药:桑叶、杏仁、陈皮、茯苓、芦根、天花粉、黄芩、沙参、蝉蜕、浙贝母、紫菀、百部、前胡、桔梗等。116 清热泻肺 此法适用于伏火郁热,郁结于肺,气逆不降而咳。症见:咳嗽日晡尤甚,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方用泻白散、泻白二陈加味。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杏仁、桔梗、法半夏、陈皮、茯 7 4Ξ收稿日期: 2004—05—12 修回日期:2004—10—09 作者简介:高东祥(1979~),云南曲靖人,本院2000级骨伤班学生。 第28卷第1期 2005年3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 unnan C ollege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V ol.28N o.13.2005

二陈汤的内科运用

二陈汤的内科运用 【摘要】:二陈汤出自宋代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系由唐代《千金方》温胆汤蜕变而来,方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组成,即温胆汤去竹茹、枳实、大枣。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故以“二陈”名之。原书载其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而脾胃不和”。本方既是治疗痰湿的主要方剂,又是调理中焦之圣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关键词】:二陈汤内科杂病证治加减 【正文】二陈汤的组成及用法: 1、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陈皮)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药仅四味,但配伍严谨,标本兼顾,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为化湿祛痰的通用方剂。 2、用法: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 不拘时候。 3、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4、传统应用: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5、现代应用: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炎,梅尼埃病,妊娠恶阻,神经性呕吐,甲状腺肿,闭经,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等。 二陈汤的内科临床研究 一、呼吸系统疾病 1、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 【病案例证】 赵某某,男,65岁,咳嗽史15年,每遇寒冷而诱发,近几年加重,动则心慌气短,时足浮肿,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肺心病”。1个月前原因不明症状加剧,

咳吐白色泡沫样痰,门诊多以宣肺平喘、补肺益气、补肾纳气等法治疗,疗效不佳,于2000年2月收住院治疗。查体:桶状胸,气息短促,呼多吸少,不能平卧,吐痰色白量多,下肢浮肿。双肺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20次/Min,舌淡暗、少苔根微腻,脉沉细数。血象正常,心电图及胸透均提示肺心病。综观病情,病机复杂,既有根本不固,肾不纳气,又有痰浊阻肺之症,宜先治其痰,待其肺气自宣,再治其本,拟化痰降气之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半夏12g,茯苓20g,陈皮10g,紫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10g,葶苈子20g,泽泻20g,款冬花10g,桂枝6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5剂后咳喘、心慌等症明显减轻,已能平卧。上方继进10剂,咳喘明显减轻,已能下床活动,足肿消失,继以调治月余出院。 按:本病属于中医咳嗽、痰饮、水肿、心悸范畴。该病的病因复杂,痰是主因之一。丹溪曰:“哮喘专主于痰”。并认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本例患者是由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停聚为痰,痰湿阻肺,升降不利则为咳嗽,痰浊扰心则心悸,流泛肌肤则浮肿不退。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款冬花降气袪痰,止咳平喘;葶苈子、泽泻、桂枝通阳化气,泻肺行水。痰湿袪则咳嗽止,肺气降下则喘自平,肺气通则水道行,水肿消则病情自可向愈。 2、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患者每年咳嗽、咯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经原因的慢性咳嗽,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本病多发于中老年吸烟者,在气候多变的冬春季咳嗽、咯痰明显,多为白色泡沫黏液痰。感染急性发作时才出现脓性痰。两肺可有散在干、湿性啰音。 【病案例证】 于某,女,48岁,2003年3月首次发病而入院,以西医抗炎平喘治疗一周,气喘缓解不明显,在征求病人意见后,未停用西药抗炎平喘治疗,服用加味二陈汤(当归、陈皮、半夏、甘草、五味子、茯苓、桑白皮、川贝母,杏仁各6g)2个疗程而治愈。2004及2005年冬季再次发作,均在门诊服用加味二陈汤一个疗程治愈。服药方法:上方3剂药为1个疗程。把药煎好后加冰糖服下,每剂只熬1次,1次服完。第一剂:第一天下午5点熬好,晚上9点服下;第二剂:第二

针灸拔火罐治疗腘窝囊肿

针灸拔火罐治疗腘窝囊肿 腘窝囊肿是泛指腘窝内的滑囊炎,是因为膝关节积液,屈膝时腔内压力增高,迫使滑液后移形成的一种疾病。腘窝囊肿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见于儿童,多为双侧,但不一定同时发生,囊肿起源于关节腔,而关节本身并无病变;继发性多见于成年人,常继发于骨关节炎、半月板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发病与关节内压力增高,关节内液体经关节与滑囊间的孔道溢出而形成囊肿。腘窝囊肿初期症状不明显,仅有腘窝部不适或胀感,当囊肿增大时,则在膝关节后方出现肿块,屈膝不便。体格检查可在腘窝部可触及有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弹性无压痛或仅有轻压痛的弹性波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超声检查可确定诊断。 腘窝囊肿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中医学的“聚积”;“筋聚”;“筋结”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多因年老体衰,脾肾阳虚,中气不足,又复因长期屈膝、久站致气滞血瘀,经气不通,水行障碍而水道不通、水液停滞渗于脉外日久不消而形成囊肿。令患者将患部充分暴露并采取全身放松,均匀腹式呼吸,消除过于紧张的心态,髌骨紧贴于床面上,在踝关节部垫一约10厘米高的脉枕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常规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二指自然放于囊肿部并自然向两旁撑开至局处皮肤绷展,右手持7号针头(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以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贴针身中端露出约1.5厘米长的针尖以每隔约1厘米的间距快速、准确、垂直点刺,紧接着用95%的酒精搽拭点刺处(便于血液的顺利外泄)后,术者左手将打火机的火焰开至最大于右手所持的罐口适宜的玻璃罐中瞬间闪过后迅速拔罐其上,留罐10分钟起罐并用卫生纸将血迹搽拭干净再用络合碘常规消毒。患者体位不变以每隔3厘米一针的间距毫针直刺囊肿部各1.2寸(所需针数以超声检查提示囊肿大小决定),施以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1分钟后将中间有一小孔的硬纸片由针尾部套于毫针上平放于针刺局部皮肤上(以防止在艾灸时艾灰、火星掉落烫伤患者),接着在毫针尾部插上长一约1厘米的纯艾段(一柱)用线香由艾段底部点燃,待其自燃成灰后将灰去除再如法换另一艾段施灸。连续施灸10柱后起针。每日一次,治疗五次休息两天;囊肿完全消失后只如法针灸不需再点刺加拔火罐。该法在囊肿部点刺来开启引邪(积液)外出之门的基础上结合拔火罐利用罐中的负压强行迫使淫邪(积液)排除体外起到活血、散结、祛瘀、消肿、生新的功效,再使用具有补气养血、疏经活络、调和气血、温阳扶正的温针灸法,

腘窝囊肿的鉴别诊断

腘窝囊肿的鉴别诊断 1.半月板囊肿:少数半月板囊肿可在离半月板相当远的部份出现.源于内侧半月板的囊肿,通常要比源于外侧者大些.患内侧半月板囊肿时,做屈膝动作,由于膝内侧腘韧带的压力,可使其自膝内侧消失,自腘窝部显示出来。 2.膝部腱鞘囊肿:系一些硬度相同的软组织肿块,此种肿块易与脂肪瘤相混淆.病因不明。 3.胭窝动脉瘤:腘窝包块,应想到此病的可能性.腘窝动脉瘤并非罕见,但常被漏诊。由于膝关节退变可并发腘窝囊肿,动脉硬化症可并发动脉瘤,二者均发生在同一年龄组;此外,腘窝动脉瘤和胭窝囊肿相似,常呈对称性且均无明显症状,因此二者很易混淆.有腘窝囊肿时,胭窝动脉被囊肿遮盖.不易扪得.如腘窝部大范围内能扪得与脉搏一致的搏动,可能患有动脉瘤.此外,若发现震颤与杂音,更可加强动脉瘤的诊断.但如动脉瘤的囊腔已栓塞,此两项体征则难以发现。 4.腘窝动脉囊性变:这种病的病因尚不清楚,被认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无关的动脉外膜粘液性退变.加于胭动脉的反复轻度损伤,可能是其原因.因病变靠近膝关节,关节的经常运动,可能是造成损伤的因素.起病可缓慢也可突然.运动时足变冷而苍白.本病的一个特点是肿块并不经常存在.肿块仅是偶而被发现,这一点有助于避免误诊. 5.孤立性外生骨疣:从股骨三角区可以长出外生骨疣,同时伴有一个滑囊.此骨疣与上述腘窝动脉瘤常有一定联系.骨疣是否存在,摄X线片检查可以证实或排除. 6.腘窝静脉曲张:膝关节做快速地屈伸运动,胭窝部出现肿块,除囊肿外,还可能是一团曲张的静脉,这常是腘窝部探查手术阴性时的另一个发现。 7.半膜肌断裂或肥大:腘窝肿块可以是单侧半膜肌断裂或双侧半膜肌局限性肥大.这种肿块的特征是:令屈膝肌肉收缩对抗阻力,肿块体积增大.本病如在全麻下施行探查手术,可无阳性发现. 8.股二头肌腱囊肿及起自膪外侧神经的囊肿:前者的位置低,后者可伴有神经麻痹.此二者还可误诊为外侧半月板囊肿.

腘窝囊肿

首次病程记录 2014-10-08 10:20:35 患者宋值新,男,74岁。 一病例特点: 1.主诉:双侧腘窝包块3年余 2.现病史:患者三年前无意中发现双腘窝包块,未予重视,近一年自觉包块增大,以右侧为明显,右膝下蹲时稍受限,增在当地卫生室就诊,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故今来我院门诊就诊,拟“双侧腘窝囊肿”收住入院。病程中无消瘦,无发热,无咳嗽,无下肢疼痛等。 3.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十年余,否认疟疾史,否认肝炎史,否认结核史,否认高血压史,否认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脑血管病史,否认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手术外伤史,输血史,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6.5 ℃P:64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面容,表情自如,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皮下出血、皮下结节、瘢痕,毛发分布正常,皮下无水肿,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压痛、包块,无眼睑水肿,结膜正常,无充血、水肿,眼球正常,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嗅觉嗅觉情况,口唇红润,口腔粘膜正常。舌苔正常,伸舌居中,齿龈正常,咽部粘膜正常,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甲状腺无肿大,无压痛、震颤、血管杂音。胸廓对称,胸骨无压痛,乳房正常对称。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正常,语颤正常。叩诊清音,呼吸规则,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未见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未触及肿大,Murphy氏征阴性,肝区无叩击痛,双侧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4次/分。肛门及生殖器未查。脊柱无畸形。右腘窝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4.0cm×6.0cm质软、界清、活动度差,右膝下蹲时稍受限,左侧腘窝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3.0cm×3.0cm质软、界清、活动度差,双下肢无麻木,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5.专科检查:右腘窝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4.0cm× 6.0cm质软、界清、活动度差,右膝下蹲时稍受限,左侧腘窝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3.0cm×3.0cm质软、界清、活动度差,双下肢无麻木,无浮肿,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检查:B超示:右侧腘窝混合性回声包块,性质待查。心电图:窦性心律。DR 射片:1.两肺纹理增多2.右膝退行性变。余辅检暂缺。 二诊断:1.双侧腘窝囊肿2.高血压 三诊断依据: 1.患者宋值新,男,74岁。 2.双侧腘窝包块3年余 3.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十年余,否认疟疾史,否认肝炎史,否认结核史,否认高血压史,否认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脑血管病史,否认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4.T:36.5 ℃P:64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表

附件3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 一、腘窝囊肿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 行腘窝囊肿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1.症状:腘窝囊肿多发生于儿童与老年人,儿童发病为先天导致,两侧对称。老年人多表现为膝关节无力、软弱、关节后部疼痛等。囊肿较大时可妨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甚至可影响腘窝的静脉回流,出现局部或膝关节以下部位水肿。但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 2.体征:在腘窝部可触及有弹性的波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

X线检查:将空气注入囊内拍摄X线片,可发现滑囊与关节相通,以此则可确定诊断。超声检查检查腘窝囊肿可明确诊断。 3.鉴别诊断:1.半月板囊肿。2.膝部腱鞘囊肿3.胭窝动脉瘤4.腘窝动脉囊性变5.孤立性外生骨疣6.腘窝静脉曲张7.半膜肌断裂或肥大8.股二头肌腱囊肿及起自膪外侧神经的囊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小的、无症状的不需治疗。也可穿刺抽液,局部注射波尼松龙,效果较好。 2.手术治疗:大的、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的,手术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15-1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M71.201腘窝囊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 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血糖、

血型、出凝血时间、肾功、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胸片,腘窝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离子、血脂、血粘度测定、心彩、腹彩。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5g/次,一日2-3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

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27例体会

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27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4-07-30T15:49:33.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王利新王文龙张洪川刘柏轩 [导读] 2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6.5个月,未见囊肿复发,同时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王利新王文龙张洪川刘柏轩 (内蒙古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024000)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腘窝囊肿疗效。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27例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采用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腘窝囊肿,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结果:2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6.5个月,未见囊肿复发,同时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腘窝囊肿,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囊肿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最微创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腘窝囊肿内引流关节镜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21-01 窝囊肿又叫“Baker’s囊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膝关节疾病。过去多采用膝关节后内侧“S”型开放手术切除,手术创伤大,术后瘢痕明显,影响美观及关节功能,同时不能一期处理关节内病变故复发率高。另有学者采用在腘窝后方关节镜下进行囊壁剥除的微创治疗[1],但是这种手术需避免损伤神经血管,技术要求较高。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27例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采用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腘窝囊肿,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取得了满意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科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27例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患者,采用膝关节镜下后关节囊部分切除腘窝囊肿内引流,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27例患者年龄45-67岁,平均53.5岁;病程10-32个月,平均21.5个月;左膝15例,右膝12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术前膝关节MR示半膜肌腱及腓肠肌内侧头肌腱间隙内有囊性积液,与关节腔相通,同时合并内侧半月板及软骨退变(其中内侧半月板II°损伤3例,III°损伤24例;合并关节内游离体2例)。 1.2手术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显效后取平卧位,患侧大腿根部缚气囊止血带备用,常规碘酊消毒,酒精脱碘,铺无菌巾,驱血后上气囊止血带。常规置镜,顺序检查关节内各个间室,了解间室内合并病变。行关节内清理,处理损伤的半月板,削平退变关节面,去除关节内游离体。然后助手协助屈膝关节至80-90°将关节镜经后交叉韧带和股骨内侧髁间隙进入后内侧间室,定位建立后内侧入路,插入刨刀进行后内侧关节囊部分切除,显露半膜肌腱及腓肠肌内侧头肌腱间隙,达到腘窝囊肿与关节腔内引流。最后置入射频汽化头处理残端及严密止血,缝合关闭入镜口。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不用抗生素。视关节内具体病变处理情况制定功能锻炼方案。 2 结果 2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6.5个月,未见囊肿复发,同时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功能得到明显改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30-55分(平均45.8±4.3)提高到71-91分(平均81.3±3.6),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腘窝囊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膝关节疾病。Labropoulos等[2]对426例膝关节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腘窝囊肿的发生率增高。腘窝囊肿最常发生于半膜肌腓肠肌之间的滑囊,往往与关节内疾患密切相关。胥少汀等认为多数腘窝囊肿是继发于关节内疾病,如半月板损伤、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单纯后路切除囊肿而不处理关节内病变,术后囊肿复发率较高。所以笔者的手术目的是:囊肿内引流同时处理关节内疾患,防止囊肿复发。 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此类患者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术前进行MRI检查它可以发现腘窝囊肿是否与关节腔相通,还可以发现有无合并半月板损伤以及软骨退变的部位和程度,为手术方法提供依据。2)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建立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的双向流通。3)同时彻底处理关节内疾患。4)如囊肿较大需注意避免损伤神经血管。5)术中需要使用射频汽化头处理残端及严密止血。6)术后密切观察小腿肌肉张力,避免大量生理盐水沿小腿肌肉间隙灌注,引起小腿肿胀,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7)对于伴有腘窝囊肿理的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我们认为关节镜治疗并不适合。 4 结论 膝关节镜下内引流治疗腘窝囊肿,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囊肿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最微创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刘玉杰,薛静,周密,等.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并伴Baker囊肿的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5):1408-1410. [2]Labropoulos N,Shifrin DA Paxinos O.New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popliteal cysts[J].Br J Surg,2004,91(10):1313-1318. [3]胥少汀,葛宝丰,徐因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