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定稿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定稿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定稿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OSPF的实现

学生姓名:**

学号:200717010226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02班

同组姓名: **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1年上学期第19周

指导老师意见:

评定成绩:签名: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 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 3

三、课程设计的相关技术 --------------------------------------------------------------------- 3

1.路由选择协议 ----------------------------------------------------------------------------- 3

2.OSPF协议的特点 ------------------------------------------------------------------------ 3

3.OSPF协议的执行过程 ------------------------------------------------------------------ 4

4.Dijkstra算法介绍------------------------------------------------------------------------- 5

四、课程设计过程------------------------------------------------------------------------------- 7

1.重要的数据结构 -------------------------------------------------------------------------- 7

2.计算单个顶点到其它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7

3.实验源代码清单 -------------------------------------------------------------------------- 8

五、程序运行结果----------------------------------------------------------------------------- 11

六、课程设计小结----------------------------------------------------------------------------- 11

七、参考文献----------------------------------------------------------------------------------- 12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Internet技术在全球范围的飞速发展,OSPF已成为目前Internet 广域网和Intranet企业网采用最多、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协议之一。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路由协议是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GP工作小组提出的,是一种基于SPF算法的路由协议,目前使用的OSPF协议是其第二版,定义于RFC1247和RFC1583。

通过本课程设计,可以对路由表的建立和路由表信息的更新等有更直观和清晰的认识。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熟悉ospf协议,按如下要求编写寻求最短路径的程序。

1)程序提示用户输入有向图的顶点个数和源点数V。程序根据用户的输入创建类,分配所需的空间。

2)程序提示用户输入有向图对应的邻接矩阵,∞用-1表示。

3)输出V到其他个点的最短路径。

三、课程设计的相关技术

1.路由选择协议

Internet将路由选择协议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和外部网关协议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这类路由选择协议使用得最多,如 RIP、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和OSPF协议。

2.OSPF协议的特点

OSPF协议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OSPF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

2)OSPF协议要求路由器发送本路由器和那些路由器相邻,以及链路状态的度量方面的信息。“度量”主要是指费用、距离、延时、带宽等。

3)OSPF协议要求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使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生此信息。

4)执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实际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

5)为了适应规模很大的网络,并使更新过程收敛得更快,OSPF协议将一个自治系统再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范围,叫区域(area)。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数不超过200个。

将一个自治系统划分为多个区域的结构

3.OSPF协议的执行过程

(1)路由器的初始化过程

每一个路由器用数据库描述分组和相邻路由器交换本数据库中已有的链路状态摘要信息;

路由器就使用链路状态请求分组,向对方请求发送自己所缺少的某些链路状态项目的详细信息;

通过一系列的分组交换,建立全网同步的链路数据库;

(2)网络运行过程

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发生变化,该路由器就要使用链路状态更新分组,用洪泛法向全网更新链路状态;

每个路由器计算出以本路由器为根的最短路径树,根据最短路径树更新路由表。

4.Dijkstra算法介绍

本课程设计程序部分要实现的就是最短路径树,可以采用Dijkstra算法求解。

假设各路由器已经得到全网拓扑、也就是有一个带权有向图,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邻接矩阵,作为Dijkstra算法的输入。

1)最短路径问题的提法:给定一个带权有向图D和源点v求v到D中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先顶个边上的权值大于或等于0.

2)Dijkstra算法的思想:为求得这些最短路径,Dijkstra提出按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逐步产生最短路径。首先求出长度最短的一条路径,再参照它的长度求出长度次短的一条最短路径,以此类推,直到从顶点v到其他各定点的最短路径全部求出为止。

在Dijkstra算法中,引进了一个辅助向量dist,他的每个分量dist[i]表示当前所找到的从始点到每个终点vi的最短路径长度dist值为始点v0到各终点vi的直接距离,即若从始点到某终点有(出)弧,则为弧上的权值,否则为∞。

对于下图,如果0是始点v0,则dist[i]的初值为:dist[i]={5,∞,7,15}显然,dist[j]=Min{D[i] |vi属于V}是从始点出发的长度最短的一条最短路径。

设S为已求得的最短路径的终点的集合下一条最短路径(设其终点为vi)为以下之一:

a.中间只经过S中的顶点而后到达顶点vi的路径

b.弧 D[j]=Min{D[i] | vi V-S}

D[k]= or D[i]=D[j]+

3)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描述的算法:

a.初始化: S ← {v0 };

dist[j ]← edge[0][j], j = 1, 2, …, n-1;

b.求出最短路径的长度:

Dist[k] ← min { dist[i] }, i 属于 V-S ; S←S U {k };

c.修改:dist[i] ← min{dist[i], dist[k] + edge[k][i] }, i属于V-S

d.判断:若 S = V, 则算法结束,否则转b。

试验测试数据的带权有向图

假设要求结点0到其他各顶点的最短路劲,则Dijkstra逐步求解的过程

源点终点最短路径路径长度

V0 V1 (v0,v1) 10 V2 --(v0,v1,v2)(v0,v3,v2) 60 50

V3 (v0,v3) 30

V4 (v0,v4)(v0,v3,v4)(v0,v1,v2,v3)(v0,v1,v2,v3,v4) 100 90 60 dist[k] 10 30 50

集合s {v0,v1}{v0,v1,v2,v3}{v0,v1,v2,v3}{v0,v1,v2,v3,v4}

四、课程设计过程

1.重要的数据结构

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图邻接矩阵类的定义。

class Graph{ // 图的类定义

private:

int Num,*dist,*path,*S;

public:

int *Edge;

Graph(int NumVertices){

Num=NumVertices;

Edge=new int[NumVertices*NumVertices]; //邻接矩阵

dist=new int[NumVertices]; //最短路径长度数组

path=new int[NumVertices]; //最短路径数组

S=new int[NumVertices]; //最短路径顶点集};

void ShortestPath(const int,const int);

int choose(const int);

};

2.计算单个顶点到其它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这是程序的主体,有shortestpath函数完成。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n指出有向图的顶点个数,第二个参数v指出起始顶点。

Dist数组和path数组的初始化:

若表示某顶点ifor(int i=0;i

dist[i]=Edge[v*n+i];

S[i]=0;

if(i!=v&&dist[i]

path[i]=v;

else

path[i]=-1;

}

·若要表示某顶点i已求得最短路径,将该顶点加入s集合即可。

S[i]=1

·选择当前不在集合s中的具有最短路径的顶点u。

选出来之后,将该顶点加入s集合即可。之后,用u来修改其他不在集合s 中的顶点的dist[]值。

nt min=MAXINT;

int u=v;

for(int j=0;j

if(!S[j]&&dist[j]

u=j;

min=dist[j];

}

S[u]=1; //将顶点u加入s集合

·修改:可以证明

,对终点x,下一条最短路径或者是源点到x,或者是中间只经过s中的顶点。而最终到达顶点x的路径。

for(int w=0;w

if(!S[w]&&Edge[u*n+w]

dist[w]=dist[u]+Edge[u*n+w];

path[w]=u;

}

3.实验源代码清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INT 65535

//

class Graph{

private:

int Num,*dist,*path,*S;

public:

int *Edge;

Graph(int NumVertices){

Num=NumVertices;

Edge=new int[NumVertices*NumVertices];

dist=new int[NumVertices];

path=new int[NumVertices];

S=new int[NumVertices];

};

void ShortestPath(const int,const int);

int choose(const int);

};

//

void Graph::ShortestPath(const int n,const int v){

for(int i=0;i

dist[i]=Edge[v*n+i];

S[i]=0;

if(i!=v&&dist[i]

path[i]=v;

else

path[i]=-1;

}

S[v]=1;

dist[v]=0;

//

for(i=0;i

int min=MAXINT;

int u=v;

for(int j=0;j

if(!S[j]&&dist[j]

u=j;

min=dist[j];

}

S[u]=1;

cout<<"终点"<

for(int l=0;l

for(int w=0;w

if(!S[w]&&Edge[u*n+w]

dist[w]=dist[u]+Edge[u*n+w];

path[w]=u;

}

cout<

}

for(int m=1;m

cout<<"终点"<

cout<<"最短路径长度:"<

}

}

//

void main(){

cout<<"请输入有向图的顶点个数:"<

int NumVertices,temp,v;

cin>>NumVertices;

Graph* gsp=new Graph(NumVertices);

cout<<"请输入原点:\n";

cin>>v;

//

cout<<"已生产数组Edge,请矩阵输入各元素的值"<

//

for(int j=0;j

cin>>temp;

if(temp==-1)

gsp->Edge[i*NumVertices+j]=MAXINT;

else

gsp->Edge[i*NumVertices+j]=temp;

}

}

gsp->ShortestPath(NumVertices,v);

}

五、程序运行结果

六、课程设计小结

本课程设计详细讲解了最短路径的求法,从而深入了解了OSPF算法。在了解OSPF算法过程中对路由表的建立和路由表信息的更新等有更直观和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了解了OSPF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它的分组及其作用以及OSPF路由协议的优点。对内部网关协议也有一定了解,设计中用到大量的数据结构知识,通过这次实验对于数据结构知识也是一次很好的复习。

七、参考文献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

[2]谢希仁.计算机网路[J].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1.

计算机网络习题整理

1.宽带网络的骨干网是基于? 宽带网络可分为宽带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两个部分。 (一)骨干网又称为核心交换网,它是基于光纤通信系统的,能实现大范围的数据流传送。电信业一般认为传输速率达到了2Gbps的骨干网称做宽带网。 (二)接入网技术可根据所使用的传输介质的不同分为光纤接入、铜线接入、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和无线接入等多种类型。 2.目前最常用的物理层协议是 RS-232C 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通信通道),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bit),即一个二进制位(“0”或“1”)。实际的比特传输必须依赖于传输设备和物理媒体,但是,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体,而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如果您想要用尽量少的词来记住这个第一层,那就是“信号和介质”。 3.路由算法分为: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又称为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 1.静态算法分为: a.泛射路由算法(扩散法) b.固定路由算法 c.随机走动法(Random Walk) d.最短路径法(Shortest Path,SP) 2.动态路由算法分为: (1)分布式路由选择。基本算法有距离向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 2)集中式路由选择。 (3)混合式动态路由选择 (4).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路由选择算法分为: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和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 要求:(1)正确性;(2)简单性;(3)可靠性,稳定性;(4)公平性,最优性;(5)实现简单 4.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服务,主要任务是为从终端点到终端点的信息传送作( 网桥或路由器)。 5.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它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有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电子邮件传递(E-mail) 。电子邮件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传输文字信息的现代化手段。入网用户只要申请一个电子通信地址和电子信箱,就可通过Internet 网进行电子邮件的传递。与现有的通信手段

《计算机网络》习题参考答案(1-4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1)基于标记。(参见教材P165解释) (2)即可使用面向连接的连网方式,又可使用无连接的连网方式。 1-03 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答: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 (1)信道利用率。 (2)灵活性。结点是否有路由选择功能。 (1)传输速度。 (2)可靠性。 1-06 比较TCP/IP和OSI体系结构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均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了协议分层的思想。 不同点: (1)层次的划分不同。 (2)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它是从实际协议出发。 (3)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而O S I 开始只强调面向连接服务。

(4)OSI参考模型产生在协议发明之前,所以它没有偏向于任何协议,它非常通用;而TCP/IP参考模型首先出现的是协议, 模型实际上是对已有协议的描述,但该模型不适合其他协议 栈。 1-13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的特点是什么? 答:参见教材27页 1-14 协议和服务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答:区别: (1)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而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 的。 联系: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1-15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参见教材P21页) 1-20 解:发送时延=数据长度/发送速率

计算机网络作业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 一、填空题 1.光纤通讯中,按使用波长区的不同可分光纤通讯方式和光纤通讯方式。单模,多模 2.网络互连设备按照它们执行协议和功能转换的不同,可以分为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其中只负责数据链路层,而专门用于高层协议的转换。网桥,网关 3 4 5 6.ISDN 7 8.Internet中的URL是指,IP地址的网络号是。统一资源定位器, 9.在OSI 10 11.ISDN 12(FSK) 13 14 15.Internet中的SNMP PPP 16 17 18.ISP是专业从事于Interne 19.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 20.局域网协议把OSI的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子层和 21 22.根据的编码规则,Integer 48 23.ARP 24 25 二、选择题 1.在计算机网络中,互相连接的结点之间赖以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的基础是 B 。 A.网络语言 B.网络协议 C.网络接口 D.网络标准 2.想要组成一个网络,对于服务器的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D 。 A.必须有服务器 B.可有可无 C.不需要服务器 D.根据网络类型的要求而定 3.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 A 。 A.同步方式 B.异步方式 C.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无法比较 4.电缆可以按照其物理结构类型分类,目前计算机网络使用最普遍的电缆类型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和 C 。 A.电话线 B.输电线 C.光纤 D.天线 5.关于OSI参考模型陈述正确的是 B 。 A.每层之间相互直接通讯 B.物理层直接传输数据

C.数据总是由应用层传输到物理层 D.数据总是由物理层传输到应用层 6.在TCP/IP协议集中, B 协议是每个应用程序必须使用的。 (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7.Ethernet LAN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为 D 。 CA CD 8.ISDN的基速接口提供了 B 。 +D +D +D +D 9.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10.SNMP是 D 协议的一部分,用来监视和检修网络的运行情况。 SPX IP 11.下面不属于网络拓朴结构的是 C 。 A.星形结构 B.总线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2.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信号,其必备的设备是 C 。 A.网卡 B.中继器 C.调制解调器 D.同轴电缆 13.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 B 。 14.关于以太网网卡地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世界范围内唯一 B.在世界范围内不唯一 C.在一定范围内唯一 D.在一定范围内不唯一 15.物理层采用 D 手段来实现物理连接。 A.物理设备 B.物理媒体 C.传输差错控制 D.物理层协议规定的四种特性16.PCM调制中T1链路的标准速率是 A 。 A.1.544M B.3.096M C.2.048M 17.在ATM网络中,ATM结点 A 。 A.只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B.不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C.既做信头的CRC校验,也做差错控制 D.不做信头的CRC校验,只做差错控制18.TCP/IP应用程序中 C 用于测试网络中主机是否可达。 19.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20.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21.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B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22.Intranet技术主要由一系列的组件和技术构成,Intranet的网络协议核心是 C SPX IP

JAVA课程设计--员工信息管理系统(徐如飞)

摘要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因此,要想加强人事管理,单纯依靠以前的手工管理,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效率不高,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人员信息,以便领导者了解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构成,安排好工作计划,使企业变的更高效。 该系统能够对某单位的职工进行管理,主要功能如下是: 一、人事资料输入:输入员工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电话、部门、工资、参加工作时间、专业、职务、备注等。 二、信息查询:可根据职工编号、职工名称、出生年月范围、工资范围、参加工作时间范围等条件查询。 三、登陆检测、用户管理、密码修改、权限设置。 四、系统初始化:包括操作员信息初始化和职工信息初始化。 五、用户信息修改:拥有权限的操作员可以修改、冻结、删除普通用户。 关键词:人事信息、java、用户界面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问题 (1) 三、概要设计 (1) 四、详细设计 (2) 1、定义员工类: (3) 2、主程序: (4) 3、实现员工信息的录入: (7) 4、实现员工信息的修改: (12) 5、实现员工信息的查询: (19) 6、实现员工信息的删除: (23) 五、设计总结 (27) 参考文献 (28)

信息专业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人事管理系统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概JAVA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JDK、Eclipse的调试和应用,以及程序中错误的解决方法,明确JAVA在实际程序设计中的应用。使课堂中学习到理论得到应用,练习文件形式在JAVA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二、设计问题 设计题目:员工管理系统 设计要求:(1)完成员工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修改功能 (2)使用用户界面操作 (3)使用文件形式完成 设计思路:首先设计界面进入面板,在面板中添加菜单选项,并将要实现的功能选项添加其中,然后对这些选项实施监听,实现其功能。通过文件类型知识的应用,实现对员工信息的管理。 三、概要设计 1、从管理员角度讲,实现的功能是: (1)对员工有关数据的输入功能 a) 实现对员工基本信息的输入 b) 实现对员工奖惩信息的输入 (2)对员工有关数据的更新功能 由管理员进行档案收集,经过对档案资料的处理,更新员工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奖惩相关信息(包括员工基本信息和员工业绩信息)。 (3)对员工档案信息的查询功能 管理员可以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在因特网上对所有员工的信息(包括员工的档案信息、员工的业绩信息)进行查询。 (4)对员工、部门和部门领导信息的简单管理 (5)对用户密码的管理 2、从普通用户(员工)的角度讲,实现的功能是: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 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谢希仁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java课程设计报告-mini人事管理系统

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 mini人事管理系统 姓名: 学号: 同组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目录 一、系统描述 (1) 1. 前言 (1) 2. 开发系统的功能介绍 (1) 二、分析与设计 (2) 1. 功能模块划分 (2) 2. 数据库结构描述 (2) 3. 各个模块实现方法描述 (3) 4. 测试数据及期望结果 (5) 三、源代码 (5) 1. 主页面设计 (5) 2. 记录添加界面的开发设计 (12) 3. 上班登记子系统开发设计 (14) 4. 下班登记子系统开发设计 (16) 5. 信息统计页面的设计开发 (18) 四、系统测试 (22) 五、总结 (25) 1. 实验心得 (25) 2. 参考文献 (26)

一、系统描述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人事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目前,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人事管理对于组织生存与长远发展所具备的重要性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人事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而且也需要信息化工具进行辅助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人事管理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用大型软件系统来于小型的企事业单位,不啻于“杀鸡用牛刀”,因此小型的的软件对于这种单位自然有十分重要作用。 2、开发系统的功能介绍 (1)上班登记子系统 上班登记子系统主要对所有员工的上班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员工的工号、员工的姓名、员工的上班时间和相应的备注信息,并且还要能够删除错误的员工上班时间信息的记录 (2)下班登记子系统 下班登记子系统主要对所有员工的下班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员工的工号、员工的姓名、员工的下班时间和相应的备注信息,并且还要能够删除错误的员工下班时间信息的记录。 (3)请假登记子系统 请假登记子系统主要对所有员工的请假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员工的工号、员工的姓名、员工的请假时间和相应的备注信息,并且还要能够删除错误的员工请假时间信息的记录。 (4)信息统计子系统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华东交通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卷 试卷编号: ( A )卷 计算机网络 课程 课程类别:必 开卷(仅教材 1本) 考试日期: 考生注意事项:1、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2、本试卷共 8 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3、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1. 关于多模光纤,下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 多模光纤的芯线由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制成 B. 多模光纤包层的折射率比芯线的折射率低 C. 光波在芯线中以多种反射路径传播 D. 多模光纤的数据速率比单模光纤的数据速率高 2. EIA/TIA 568B 标准的RJ45接口线序的第3、4、5、6四个引脚的颜色分别为 ( A )。 A .白绿、蓝色、白蓝、绿色 B .蓝色、白蓝、绿色、白绿 C .白蓝、白绿、蓝色、绿色 D .蓝色、绿色、白蓝、白绿 3. 规定的最小帧长为64字节,这个帧长是指 ( B )。 A.从前同步码到帧校验序列的长度 B.从目的地址到帧校验序列 的长度 C.从帧开始定界符到帧校验序列的长度 D.数据字段的长度 4. 关于ARP 表,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 提供常用目标地址的快捷方式来减少网络流量 B. 用于在各个子网之间进行路由选择

C. 用于建立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D. 用于进行应用层信息的转换 5.下列( A )设备可以隔离ARP广播帧。 A.路由器 B.网桥 C.以太网交换机 D.集线器 6.设某个信道带宽为3400Hz,信噪比S/N的值为255,则该信道的极限数据速 率为( D )。 A.s B.s C.s D.s 7.在TCP/IP 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 C )。 A. 1~255 B. 256~1023 C. 1~1023 D. 1024~65535 8.用来查看用户所在网络的网关物理地址的网络命令是( B )。 A. Ipconfig B. Arp C. Ping D. Tracert 9.下列情况中,( A )不会产生ICMP报文。 A. 接收方对TCP报文校验出错。 B. 路由器无法找到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 C. TCP报文中的端口上无守候进程监听。 D. 路由器发现有网络拥塞情况。 10.不使用面向连接传输服务的应用层协议是( D )。 11.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输的数据段中出现比特串“”时,则经过零比 特填充后的输出为( B )。 12.通过交换机连接的一组工作站( B )。 A. 组成一个冲突域,但不是一个广播域。 B. 组成一个广播域,但不是一个冲突域。 C. 既是一个冲突域,又是一个广播域。 D. 既不是冲突域,也不是广播域。 13.以太网协议中使用了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这个算法的特点是 ( C )。 A. 容易实现,工作效率高。 B. 在轻负载下能提高网络的利用率。 C. 在重负载下能有效分解冲突。 D. 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发生阻塞。 14. B )。 80.190 C 15.的网络地址是( A)。 A.. C..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什么是互联网? 2. 计算机网络的最重要功能是什么? 3. 按照网络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将网络划分哪几类?每一类各有什么特点? 4. 无线网可以分为哪几种?每一种的特点是什么? 5. 简述ISO/OSI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名称和功能。 6. 简述TCP/IP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名称和功能。 7. 比较ISO/OSI和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1.什么是数据、信号和传输? 2.数字传输有什么优点? 3.什么是异步传输方式?什么是同步传输方式? 4.什么是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方式? 5.什么是信号的频谱与带宽? 6.什么是信道的截止频率和带宽? 7.简述信号带宽与数据率的关系。 8.有线电视公司通过CATV电缆为每个用户提供数字通信服务。假设每个用户占用一路电视信号带宽(6MHz),使用64QAM技术,那么每个用户的速率是多少? 答: 根据香农定理C = 2*W*log2M 由于采用64-QAM技术,所以其M为64,W为6MHz,代入香农定理计算得出 C = 2*W*log2M = 2*6*5 = 60Mbps 9.要在带宽为4kHz的信道上用4秒钟发送完20KB的数据块,按照香农公式,信道的信噪比应为多少分贝(取整数值)? 答: (1)根据计算信道容量的香农定理 C=W*log2(1+S/N) (2)按题意 C=20K×8÷4=40Kbps;而W=4KHz (3)故得解:log2(1+ S/N)=10;其中S/P n=210-1=1023 (4) dB=10log10(S/N)=10log10(1023)≈30,所以该信道的信噪比应为30分贝。 10.对于带宽为3kHz、信噪比为30dB的电话线路,如果采用二进制信号传输,该电话线路的最大数据率是多少? 答:此题用香农定理来解答。 信道的带宽B=3000Hz,信/噪比S/N=30dB,则10lg(S/N)= 30dB,∴ S/N = 1000。由香农定理可知,此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B㏒2(1+S/N) =3000×㏒2(1+1000)≈30 kbps。 另外,它也应受不考虑噪声时,奈奎斯特定理所给出的限制: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B ㏒2V;因是二进制信号一个码元携带㏒22 = 1 bit的信息量,所以按奈奎斯特定理算出的最大数据速率是:2×3000×㏒22 = 6 kbps。 最大可达到的数据速率应取两者中小的一个,即min(30 k,6 k)= 6 kbps。 11.假设信号的初始功率是5W,信号衰减是10dB,问信号衰减后的功率是多少?12.比较一下各种传输介质的优缺点。 13.什么是频分多路复用?它有什么特点?适合于什么传输系统? 14.什么是波分多路复用和密集波分多路复用? 15.什么是时分多路复用?它有什么特点?适合于什么传输系统? 16.比较一下同步TDM和统计TDM的异同点。 17.20个数字信号源使用同步TDM实现多路复用,每个信号源的速率是100kbps,如果每

计算机网络单元测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2.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他负责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信息处理任务。 3.广播/点对点通信: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通信信道发送报文分组时,所有其他计算机都会接受到这个分组。点对点式网络中的每条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假如两台计算机之间没有线路直接连接,则他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要通过中间节点转发。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4.有连接/无连接网络:有连接是电话系统服务模式的模型,即每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都要经过建立连接,使用连接,终止连接的过程。无连接是邮政系统服务的模型,把每个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报文本身并没有完整的目的地址。 5.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Or 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6.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自含时钟的编码方式,利用电平的跳变来表示0或1, 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通过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 7.误码率: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Ne/N,其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Ne为被传错的码元数。 CRC:循环冗余编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错码,检错能力很强的一种检错码编码方法,它利用除法及余数的原理来作错误侦测 8.协议:是一种通信规则,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与时序; 9.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低层的服务是通过接口向上一层提供的,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如何实现的无关,定义了层与层之间的接口与各层使用的原语,但不涉及接口是具体实现的。 10.接口: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11.FCS:在数据后面添上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12.滑动窗口:一种流量控制技术,协议用来改善吞吐量的一种技术,即容许发送方在接收任何应答之前传送附加的包。接收方告诉发送方在某一时刻能送多少包(称窗口尺寸) 13.CSMA/CD: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用来解决多个结点共享公用总线的问题。 14.VLAN:虚拟局域网,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之上,以软件方式实现对逻辑工作组的划分与管理;逻辑工作组的结点组成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交换式局域网技术是实现虚拟局域网的基础。 15.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二、简答 1.分组交换、报文交换、虚电路与电路交换的异同。 电路交换:在数据传送开始前必须首先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物理连接,这种物理连接需要独占电路资源,在释放连接前只能由两个端点所使用。因此,电路利用率低,通信费用高。 报文交换:数据传输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不需要建立连接,在传送报文时,可以共享线路资源。中间节点根据报文中的目的端地址选择适当路由来转发报文。在转发报文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网络延迟,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因此,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和交互式通信的要求。 分组交换:报文被分成若干分组进行传输,并规定了最大分组长度。在数据报方式中,中间节点必须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目的端需要重新组装报文;在虚电路方式中,中间节点只是建立虚电路时选择一次路由,在数据传输时将沿着该路由转发各个分组,而无需再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分组交换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网络中的交换技术。 虚电路方式试图将数据报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结合起来,处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以达到最佳的数据交换效果;数据报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虚电路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虚电路;虚电路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相同,整个通信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与虚电路释放阶段。 2. 解释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涵义。 差错控制: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变得紊乱或丢失。为了捕捉这些错误,发送端调制解调器对即将发送的数据执行一次数学运算,并将运算结果连同数据一起发送出去,接收数据的调制解调器对它接收到的数据执行同样的运算,并将两个结果进行比较。如果数据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说明书

******************* 实践教学 *******************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1年秋季学期 面向对象课程设计 题目:高校人事管理系统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正文 (3) 一、需求分析 (3) 二、总体设计 (4) 1、类的层次设计 (4) 2、功能设计 (4) 3、系统功能模块图 (5) 三、系统测试 (6) 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摘要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人事管理系统不少。但是,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系统来说,不需要大型的数据库系统。只需要一个操作方便,功能实用,能满足本中心对数据的管理及需求的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于开发一个功能实用、操作方便,简单明了的人事管理系统.能够录入人事的基本资料,在操作上能够完成诸如添加、修改、删除、按各种条件进行查询、新用户的设置及密码修改等方面的工作,基本满足人事日常业务的需要。 关键词:人事管理;文件;链表;c语言;

前言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行各业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随着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的日益庞大、复杂程度逐渐增强,人机作坊再也无法适应如今企业的人事管理了,取代的是运用各种领域的知识,结合计算机科学而开发的人事管理系统,科学合理的来管理企业人事信息档案及扩充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而引出了一门新的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它跨越了若干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构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 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人事管理系统是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可以进行方便的进行录入,查询,修改,删除,退出。随时把握人员的异动情况,更轻松人事管理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12

1.通信网络的交换方式有两种,即(点对点交换、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包交换)。 2.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3.交换技术有三种,即(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4.交换节点将某一方向线路来的信息选择一条通路输出到另一个方向去的过程叫作(交换)。 5.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包)交换技术,而传统电话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技术。 6.在通信子网内部操作范畴中,连接通常叫做(虚电路),无连接组织结构中的独立分组为(数据报)。 7.分组交换中所有分组在网络传播中有(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方式。 8.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的功能是:实现物理上互连系统间的信息传输,涉及通信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 9. 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实现相邻节点间的无差错通信。 10. OSI参考模型(网络层)的功能是:解决如何将源端发出的分组经过各种途径送到目的端,完成路由选择和异构网的互联。 11. OSI参考模型(传输层)的功能是:实现从源主机端点到目的主机端点的可靠传输服务。 12. OSI参考模型(应用层)的功能是:为网络使用者提供方便、有效的网络应用环境,它是用户访问网络的接口。 13.信道复用技术有(时分复用)、(频分复用)和(波分复用)。 14.面向连接的服务分为(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拆除链接)三个过程。 15.根据信息传输方向和时间关系,其三种通信方式是:(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串行) 16.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树型)以及(总线型)、(混合型)等五种。 17.按照网络的规模和距离,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8.根据香农公式可以知道要想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就必须增加信道的(带宽),或者提高信道的(信噪比)。 19.计算机网络基本的组成结构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通信子网)、(网络高层)和(网上应用)。 20.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个子网。 21.奈奎斯特定理指出:当使用二值逻辑时,带宽为W的信道每秒所能传输的最大比特数为(2W)。 22.计算机网络所提供分类共享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 23.网络连接的形式叫做(网络拓扑)。 24.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协议叫做(协议栈)。 25.光纤根据工艺的不同分成(单膜)和(多膜)。 26.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 27.在当前的有线传输媒体中,(光纤)的传输速度最快,传输质量也最好。 28.信道中的噪声分为(白噪声:自己产生的噪声)和(冲击噪声)。 29.无线传输的三种技术是(红外线)、(激光)和(微波)(无线电)。 30.数字信号模拟传输时,数字信号变成音频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音频信号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31.在网络中有线传输媒体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32.数据链路层信息的传输形式是(帧)。为防止发送过快,总是提供(流控制)。 35.扩展局域网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网桥)。 36.以太网为了检测和防止冲突而使用的是(CSMA/CD带冲突检测的带波监听多路访问)机制。 37. FDDI是一种具有()速率的()网技术。 38.常见广播式网络一般采用(树型)和(总线型)结构。 39. ARP是把计算机的(IP)地址转换成该机的(物理)地址。 40.局域网使用的三种典型拓扑结构是(总线型)、(星型)和(环型)。 41.局域网体系结构中,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C)子层。 42.路由选择算法可分成(动态)算法和(静态)算法。 43.当网络的数据流量或交通流量超过网络的额定容量时,将引起网络的吞吐能力急剧下降,称为(网络堵塞、网络拥塞)现象。 44. ATM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单位是(),其长度为()字节。 45.解决网络拥塞的常用方法是采用(进行流量控制)。 46.网络互联在数据链路层用(网桥),在网络层用(路由器)。 47.防火墙技术有(数据包过滤)、(应用级网关)和(代理服务)。 48.电子邮件的传递都要通过(邮件网关)来完成。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试题库精编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相结合的产物。 A) 网络技术 B) 通信技术 C) 人工智能技术 D) 管理技术 2.一个网吧将其所有的计算机连成网络,这网络是属于()。 A) 广域网 B) 城域网 C) 局域网 D) 吧网 3. ()不是一个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之一。 A) 语法 B) 语义 C) 同步 D) 体系结构 4.在协议分层实现中,当数据分组从设备A传输到设备B时,在设备A的第3层加上首部分会在设备B的()层被读出。 A) 2 B) 3 C) 4 D) 5 5.在按OSI标准建造的网络中具有路径选择功能的唯一层次是()。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6.在下列传输介质中,不受电磁干扰或噪声影响的是()。 A) 双绞线 B) 通信卫星 C) 同轴电缆 D) 光纤 7.下面对局域网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局域网拓扑结构规则 B) 可用通信介质较少 C) 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 D) 误码率低 8.在局域网拓扑结构中:所有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一条公共传输媒体上(不闭合),任何一个节点发送的信号都沿着这条公共传输媒体进行传播,而且能被所有其它节点接收。这种网络结构称为()。 A) 星形拓扑 B) 总线型拓扑

C) 环形拓扑 D) 树形拓扑 9.媒体访问控制方法是()。 A) 选择传输媒体的方法 B) 确定数据在媒体中传输方式的方法 C) 将传输媒体的频带有效地分配给网上站点的方法 D) 数据链路的操作方式 10.下列关于以太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数据以广播方式发送的 B) 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C) 两个节点相互通信时,第3个节点不检测总线上的信号 D) 网络中有一个控制中心,用语控制所有节点的发送和接收 11.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A) 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 B) 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 C) 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D) 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12.有10台计算机建成10Mbps以太网,如分别采用共享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技术,则每个站点所获得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另为()。 A) 10Mbps和10Mbps B) 10Mbps和1Mbps C) 1Mbps和10Mbps D) 1Mbps和1Mbps 13.下列对以太网交换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对通过的信息进行过滤 B) 以太网交换机中端口的速率可能不同 C) 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可以划分VLAN D) 利用多个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不能出现环路 14.以太网交换机中的/MAC地址映射表()。 A) 是由交换机的生产厂商建立的 B) 是交换机在数据转发过程中通过学习动态建立的 C) 是由网络管理员建立的 D) 是由网络用户利用特殊的命令建立的。 15.下面对虚拟局域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全新局域网,其基础是虚拟技术 B) 虚拟局域网是一个逻辑子网,其组网的依据不是物理位置,而是逻辑位置 C) 每个虚拟局域网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D) 虚拟局域网通过软件实现虚拟局域网成员的增加、移动和改变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IP层可以屏蔽各个物理网络的差异 B) IP层可以代替各个物理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工作 C) IP层可以隐藏各个物理网络的实现细节 D) IP层可以为用户提供通用的服务 17.在Internet中,路由器可连接多个物理网络,此时的路由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