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习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习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习题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含氮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克?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35g

2.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Cys

B.Glu

C.Asn

D.Gln

E.Lys

3.在生理条件下,下列哪种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所带的正电荷最多?

A.Cys

B.Glu

C.Lys

D.Thr

E.Ala

4.下列哪种氨基酸为环状亚氨基酸?

A.Gly

B.Pro

C.Trp

D.Tyr

E.Lys

5.蛋白质分子中维持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肽键

B.二硫键

C.酯键

D.氢键

E.疏水键

6.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A.蛋氨酸

B.半胱氨酸

C.鸟氨酸

D.胱氨酸

E.丝氨酸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决定于:

A.分子中氢键

B.分子中盐键

C.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分子内部疏水键

E.亚基

8.血清蛋白(PI为4.7)在下列哪种PH值溶液中带正电荷?

A.PH4.0

B.PH5.0

C.PH6.0

D.PH7.0

E.PH8.0

9.蛋白质合成后修饰而成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胱氨酸

C.赖氨酸

D.蛋氨酸

E.天冬氨酸

10.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

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

C.肽键的断裂

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E.蛋白质的水解

11.蛋白质在280nm处有最大光吸收,主要是由下列哪

组结构引起的?

A.组氨酸的咪唑基和酪氨酸的酚基

B.酪氨酸的酚基和色氨酸的吲哚环

C.酪氨酸的酚基和苯丙氨酸的苯环

D.色氨酸的吲哚环和苯丙氨酸的苯环

E.苯丙氨酸的苯环和组氨酸的咪唑基

12.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A.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

B.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

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

D.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大

E.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

13.蛋白质变性不包括:

A.氢键断裂

B.肽键断裂

C.疏水键断裂

D.盐键断裂

E.二硫键断裂

14.关于蛋白质等电点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在等电点处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

B.等电点时蛋白质变性沉淀

C.不同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同

D.在等电点处蛋白质的稳定性增加

E.蛋白质的等电点与它所含的碱性氨基酸的数目无

15.维持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氢键

B.二硫键

C.疏水键

D.离子键

E.磷酸二酯键

16.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构象的特点是:

A.靠盐键维持稳定

B.肽键平面充分伸展

C.多为左手螺旋

D.带同种电荷的氨基酸集中存在,不利于α-螺旋的形

成与稳定

E.以上都不是

17.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为4.6、5.0、

5.3、

6.7、

7.3,电泳时欲使其中的4种蛋白质泳向正

极,缓冲液的PH应该是

A.4.0

B.5.0

C.6.0

D.8.0

E.7.0

18.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1·

A.α-螺旋是二级结构的一种

B.无规卷曲是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

C.所有蛋白质都有四级结构

D.一级结构决定二、三级结构

E.三级结构即具有空间构象

19.蛋白质和酶分子显示巯基的氨基酸是:

A.赖氨酸

B.半胱氨酸

C.胱氨酸

D.蛋氨酸

E.谷氨酸

20.蛋白质多肽链具有的方向性是:

A.从5'端到3'端

B.从3'端到5'端

C.从N端到C端

D.从C端到N端

E.以上都不是

21.α螺旋每上升一圈相当于氨基酸残基的个数是:

A.4.8

B.2.7

C.3.6

D.3.0

E.2.5

22.人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L-β氨基酸

B.D-β氨基酸

C.D-α氨基酸

D.L-α氨基酸

E.L,D-α氨基酸

23.关于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蛋白质变性时四级结构不一定受破坏

C.依赖共价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D.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

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E.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24.镰刀型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HbA的结构变化引起

的,其变化的特点是:

A.HbA的α链的N端第6位谷氨酸残基被缬

氨酸所取代

B.HbA的α链的C端第6位谷氨酸残基被缬

氨酸所取代

C.HbA的β链的N端第6位谷氨酸残基被缬

氨酸所取代

D.HbA的β链的C端第6位谷氨酸残基被缬

氨酸所取代

E.以上都不是

25.在饱和硫酸铵状态下析出的蛋白质是:

A.清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γ-球蛋白

D.α1-球蛋白

E.β-球蛋白

26.有一蛋白质水解产物在PH=6用阳离子交换剂层析

时,第一个被洗脱下来的氨基酸是:

A.V al(pI 5.96)

B.Asp(pI 2.77)

C.Lys( pI 9.74 )

D.Tyr(pI 5.66)

E.Arg( pI 10.76)

27.蛋白质沉淀、变性和凝固的关系,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变性蛋白不一定失去活性

B.变性蛋白一定要凝固

C.蛋白质沉淀后必然变性

D.变性蛋白一定沉淀

E.蛋白质凝固后一定变性

28.一个含有葡萄糖、N-乙酰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

和丙氨酸的溶液,在PH=6条件下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被保留最多的是:

A.精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葡萄糖

E.亮氨酸

29.利用分子筛原理分离蛋白质的技术是:

A.阴离子交换层析

B.阳离子交换层析

C.凝胶过滤

D.亲和层析

E.透析

二、多项选择题

1.侧链带羟基的氨基酸包括:

A.Ser

B.Thr

C.Phe

D.Trp

E.Tyr

2.含硫氨基酸包括:

A.蛋氨酸

B.苏氨酸

C.组氨酸

D.半胱氨酸

E.丝氨酸

3.下列哪些是酸性氨基酸?

A.谷氨酸

B.赖氨酸

C.精氨酸

D.天冬氨酸

E.酪氨酸

4.蛋白质中的非共价键有:

A.氢键

B.二硫键

C.盐键

D.肽键

E.疏水键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

A.α-螺旋

B.β-片层

C.β-转角

D.无规卷曲

E.双螺旋

6.下列哪些因素影响α-螺旋的形成:

A.R基团的大小

B.R基团的形状

C.R基团所带电荷性质

D.螺旋的旋转方向

E.带同种电荷的R基团集中区

7.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

A.PI为4.5的蛋白质

B.PI为7.4的蛋白质

C.PI为7的蛋白质

D.PI为6.5的蛋白质

·2·

E.PI为3.5的蛋白质

8.蛋白质变性后

A.肽键断裂

B.一级结构改变

C.空间结构改变

D.分子内亲水基团暴露

E.生物学活性改变

9.蛋白质沉淀、变性和凝固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沉淀后必然变性

B.蛋白质凝固后一定会变性

C.变性蛋白一定要凝固

D.变性蛋白不一定会沉淀

E.变性就是沉淀,沉淀就是变性

10.谷胱甘肽的功能包括:

A.解毒

B.是细胞内的重要还原剂

C.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参与氨基酸的吸收及向细胞内的转运

E.是细胞的重要供氢体

11.蛋白质变性后会出现下列哪些现象?

A.生物活性丧失

B.溶解度降低

C.粘度增加

D.易被蛋白酶水解

E.分子量发生改变

12.关于蛋白质的组成正确的有:

A.由C、H、O、N等多种元素组成

B.由α-氨基酸组成

C.可水解成肽或氨基酸

D.含氮量约为16%

E.含氮量约为14%

13.关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一种蛋白质分子只存在一种二级结构形式

B.是多肽链本身折叠盘曲而成

C.主要存在形式有α-螺旋和β-折叠

D.维持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肽键和氢键

E.二级结构的存在形式是由氨基酸的组成决定

14.蛋白质一级结构

A.是空间结构的基础

B.指氨基酸序列

C.并不包括二硫键

D.与功能无关

E.主要靠肽键维持稳定

15.蛋白质三级结构

A.亲水基团多位于三级结构的表面

B.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C.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不一定具有生物学活性

D.属于高级结构

E.靠次级键维系

16.关于α-螺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性氨基酸集中区域有利于螺旋的形成

B.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螺距为3.4nm

C.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的外侧

D.其结构靠氢键维持

E.螺旋是一种左手螺旋构象

17.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

A.中性盐沉淀蛋白质

B.常温乙醇盐沉淀蛋白质

C.低温乙醇盐沉淀蛋白质

D.鞣酸沉淀蛋白质

E.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18.蛋白质变性

A.由肽键断裂而引起

B.可增加其溶解度

C.空间结构改变

D.可使其生物活性丧失

E.由次级键断裂引起

三、问答题

1.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各包括什么?

2.哪些氨基酸属于必需氨基酸?

3.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变性后性质有哪些改变?

4.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维系各级结构的键是什么?

5.写出四种有甘氨酸参与合成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分别说明他们的主要作用?

6.举例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列举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主要方法,并扼要说明其原理?

8.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B

5.A

6.C

7.C

8.A

9.B 10.D 11.B 12.C 13.B 14.A

15.A 16.D 17.E 18.C 19.B 20.C 21.C

·3·

22.D 23.D 24.C 25.A 26.B 27.E 28.B

29.C

二、多项选择题

1.ABE

2.AD

3.AD

4.ACE

5.ABCD

6.ABCE

7.BCD

8.CE

9.BD 10.ABD 11.ACBD 12.ABCD

13.BCE 14.ABE 15.ABCDE 16.ABE

17.AC 18.CDE

三、问答题

1.酸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碱性氨基酸包括精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

2.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

3.引起变性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如高温、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剧烈振荡等;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尿素、去污剂、重金属、浓酒精等。

变性后:⑴生物学活性丧失;⑵溶解度下降;⑶粘度增加;⑷易被蛋白酶水解。

4.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和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维持的键是肽键。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结构,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构象,二级结构的种类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氢键是维系二级结构最主要的键。

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和侧链原子的空间排布。次级键维持其稳定,最主要的键是疏水键。

四级结构是指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之间缔合在一起的结构。其中每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亚基,一般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才有生物学活性。维持其稳定的是次级键,如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等。

5.①Gly参与合成谷胱甘肽(GSH)。GSH的活性基团是半胱氨酸巯基(-SH)GSH在体内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保护某些蛋白质或酶分子中的-SH不被氧化,从而维持各自的生物学功能。

②甘氨酸、丝氨酸、组氨酸、色氨酸都可提供―一碳基团‖。―一碳基团‖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合成嘌呤和嘧啶的原料。

③Gly和琥珀酰CoA及Fe2+合成血红素,而血红素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辅基,在氧的运输和贮存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④Gly可以和游离型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结合,形成结合型胆汁酸-甘氨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胆汁酸是界面活性物质,他们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重要作用。另外,甘氨酸和其他氨基酸都是蛋白质、肽类合成的原料。蛋白质、肽具重要的生理功能。尤其是结构蛋白胶原中,甘氨酸含量特别多。

6.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一级结构相似其功能也相似,例如不同哺乳动物的胰岛素一级结构相似,仅有个别氨基酸差异,故他们都具有胰岛素的生物学功能;一级结构不同,其功能也不同;一级结构发生改变,则蛋白质功能也发生改变,例如血红蛋白由2条α链和2条β链组成,正常人β链的第6位谷氨酸换成了缬氨酸,就导致分子病-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的发生,患者红细胞带氧能力下降,易溶血。

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很密切,空间结构改变,其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活性也改变。如核糖核酸酶变性或复性时,随着空间结构破坏或恢复,生理功能也丧失或恢复。变构效应也说明空间结构改变,功能改变。

7.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主要有:盐析、透析、凝胶过滤(分子筛)、电泳、离子交换层析(色谱)、超速离心等方法。

各自原理:

盐析主要是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向蛋白质溶液加入中性盐,破坏水化膜和电荷两个稳定因素,使蛋白质沉淀。

透析和凝胶过滤均根据分子大小不同而设计的。透析是利用仅有小分子化合物能通透半透膜,使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离,达到除盐目的。凝胶过滤柱内填充带小孔的葡聚糖颗粒,样品中小分子蛋白质进入颗粒,而大分子蛋白质则不能进入,由于二者路径长短不同,故大分子先于小分子流出柱,可将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不同而分离。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PH溶液中所带电荷种类和数量不同,故在电场中向相反的电极方向泳动,电泳的速度取决于场强、蛋白质所带电荷数量和其分子大小与形状。

如在层析柱内,带电荷蛋白质可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交换树脂相结合,然后用盐溶液洗脱,随着盐浓度增加,带电荷少与多的蛋白质先后被洗脱出来,分步收集洗脱液,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根据不同蛋白质的密度与形态区别,可用超速离心法,使其在不同离心力作用下沉降,达到分离目的。

8.沉淀蛋白质的主要方法有:盐析、有机溶剂、某些酸类、重金属盐、加热凝固。

上述方法的特点:

中性盐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和电荷,采用不同浓度盐可将不同蛋白质分段析出,盐析得到的蛋白质具有生物学活性。

有机溶剂可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使其沉淀,常温下操作,蛋白质无活性,低温下操作,则有活性。

某些酸类如钨酸、三氯醋酸等的酸根与带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而沉淀,前提是溶液的pH值小于PI。该法得到的蛋白质无活性。

·4·

与酸类相反,重金属离子pb2+等可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结合而沉淀,故要求溶液pH大于PI。该法得到的蛋白质也无活性。

在等电点时加热蛋白质可形成凝块沉淀。该法得到的是变性蛋白质。

(龚明玉)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

B.磷酸和核糖

C.含氮碱基

D.单核苷酸

E.多核苷酸

2.下列哪种碱基几乎仅存在于RNA中?

A.腺嘌呤

B.鸟嘌呤

C.胞嘧啶

D.尿嘧啶

E.胸腺嘧啶

3.下列哪种碱基几乎仅存在于DNA中?

A.腺嘌呤

B.鸟嘌呤

C.胞嘧啶

D.尿嘧啶

E.胸腺嘧啶

4.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A.线立体

B.核染色质

C.粗面内质网

D.溶酶体

E.滑面内质网

5.真核生物成熟mRNA5'端的特殊结构是

A.―帽子‖结构

B.polyA―尾巴‖结构

C.起始密码子

D.启动子

E.SD序列

6.关于DNA和RNA彻底水解产物的比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碱基相同,戊糖不同

B.部分碱基相同,戊糖相同

C.碱基不同,戊糖相同

D.碱基相同,戊糖相同

E.部分碱基相同,戊糖不同

7.假尿苷中的糖苷键是

A.N-N键

B.C-C 键

C.N-C 键

D.C-O键

E.N-O键

8.核酸溶液在下列哪个波长有最大光吸收?

A.280nm

B.260 nm

C.340nm

D.225nm

E.400nm

9.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3'-磷酸二酯键

B.3',5'-磷酸二酯键

C.2',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E.氢键

10.可用于测量生物样品中核酸含量的元素是:

A.碳

B.氢

C.氧

D.氮

E.磷

11.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核DNA

B.线立体DNA

C.tRNA

D.mRNA

E.rRNA

12.关于DNA碱基组成的规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DNA主要由A、G、C、U四种碱基组成

B.在DNA中,A+T/C+G=A+C/G+T

C.在DNA中,A+G/T+C=1

D.D N A中的碱基组成具有种族特异性和器

官特异性

E.以上都不是

13.DNA的二级结构是:

A.α-螺旋

B.β-片层

C.β-转角

D.超螺旋结构

E.双螺旋结构

14.决定核酸在260nm波长有最大光吸收结构是:

A.脱氧核糖

B.磷酸二酯键

C.碱基

D.核糖

E.磷酸

15.关于tRNA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tRNA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

B.tRNA分子中含有稀有碱基

C.tRNA分子中有一个额外环

D.tRNA的二级结构有二氢尿嘧啶环

E.反密码环上有CCA三个碱基组成反密码子

16.在DNA双螺旋结构中,互补碱基配对规律是:

A.A-T,G-U

B.A-T,U-C

C.G-C,T-A

D.A-C,G-T

E.A-G,T-C

17.Watson-Crick的DNA结构模型是指:

A.三螺旋结构

B.三叶草结构

C.右手双螺旋结构

D.核小体结构

E.左手双螺旋结构

18.维持DNA双螺旋横向稳定性的力是:

·5·

A.碱基堆积力

B.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螺旋内侧疏水力

D.二硫键

E.磷酸二酯键

19.关于B-DNA双螺旋结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

的?

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B.碱基排列在螺旋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在

螺旋外侧

C.每旋转一周包括10个碱基对

D.两条链间的碱基配对非常严格,即A-T,

G-C配对

E.双螺旋表面只有深沟

20.核酸变性会出现下列哪种现象?

A.减色效应

B.增色效应

C.粘度增加

D.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E.分子量发生改变

21.DNA变性是指:

A.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B.多核苷酸链解聚

C.DNA分子由超螺旋转变为双螺旋

D.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E.DNA分子中碱基丢失

22.从某细菌中分离的DNA样品内含有15.1%的腺嘌呤,

那么其它碱基的百分含量是:

A.G=34.9%

B.C=15.1%

C.T=34.9%

D.G=69.8%

E.C=30.2%

23.有关DNA变性,错误的叙述是:

A.变性后生物学活性改变

B.变性后3',5'-磷酸二酯键破坏

C.变性后理化性质改变

D.氢键破坏成为两股单链DNA

E.变性后粘度降低,出现高色效应

24.关于真核细胞mRNA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在5'-端有帽子结构,在3'-端有多聚A尾巴

B.生物体内各种mRNA的长短差别很大

C.三类RNA中mRNA的合成和转化率最快

D.多聚A尾巴是DNA的转录产物

E.真核细胞的mRNA前身是hnRNA,在细胞

核内合成,在核内剪接、加工而成

25.关于DNA变性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升高温度是DNA变性的唯一原因

B.DNA热变性是一种渐进过程,无明显分界线

C.变性必有DNA分子中共价键断裂

D.核酸变性是DNA的独有现象,RNA无此

现象

E.凡引起DNA氢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使其变性

26.关于tRNA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tRNA由70-90余个核苷酸构成

B.tRNA的3'-末端都为-CpApAOH,用来

接受活化的氨基酸

C.tRNA含有10%-20%的稀有碱基

D.tRNA分子中有反密码环

E.三叶草型是tRNA共同的二级结构

27.DNA的解链温度是指

A.DNA开始解链时的温度

B.A260在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

C.A260在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

D.A280在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

E.DNA完全解链时的温度

二、多项选择题

1.DNA存在于:

A.粗面内质网

B.线粒体

C.溶酶体

D.染色体

E.高尔基体

2.DNA水解后可得到下列哪些产物?

A.磷酸

B.脱氧核糖

C.腺嘌呤

D.胞嘧啶

E.尿嘧啶

3.tRNA二级结构的特征:

A.有反密码环

B.3'端有多聚A

C.有氨基酸臂

D.为倒L型

E.有DHU环

4.关于B-DNA的二级结构正确的是:

A.为右手螺旋

B.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C.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D.螺旋每旋转一周含3.6个碱基对

E.为α-螺旋

5.真核细胞rRNA有哪几种?

A.28S

B.18S

C.16S

D.5.8S

E.5S

6.关于双链DNA碱基含量关系,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A+G)/(C+T)=1

B.A/T=1

C.A/C=1

D.(A+G)/(G+C)=1

E.A=T,G=C

7.关于tRNA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三级结构呈倒L型

B.有反密码环

C.含有多种稀有碱基

D.3'-端有CCA-OH序列

·6·

E.5'-端有polyA序列

8.关于mRNA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B.二级结构含有局部双螺旋

C.3'-端有CCA-OH结构

D.在三种RNA中更新速度最快

E.由70-90个核苷酸组成

9.关于RNA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tRNA的分子量最小

B.tRNA分子中有反密码子,可与mRNA的密

码子配对

C.通常由单链组成,分子内可形成局部双螺旋

D.rRNA的含量在RNA中占的比例最大

E.mRNA中含有遗传密码

10.DNA与下列哪些重要的生命活动有关?

A.复制

B.转录

C.重组

D.逆转录

E.修复

11.DNA有下列哪几种不同的结构?

A.A-DNA

B.B-DNA

C.X-DNA

D.Y-DNA

E.Z-DNA

12.核酸杂交是:

A.原来完整的DNA链变性后复性

B.来源不同的DNA链某些区域能建立碱基

配对

C.突变的DNA所缺失的部分

D.单链DNA与其转录的RNA之间建立的碱

基配对

E.被测D N A与有同源性探针之间的碱基配对

13.关于DNA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生命活动的执行者

B.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C.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

D.以基因的形式荷载遗传信息

E.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

14.tRNA分子中的稀有核苷酸包括:

A.假尿嘧啶核苷酸

B.二氢尿嘧啶核苷酸

C.胸腺嘧啶核苷酸

D.嘌呤脱氧核苷酸

E.次黄嘌呤核苷酸

15.含有腺苷酸的辅酶有:

A.NAD+

B.FMN

C.NADP+

D.FAD

E.CoA-SH

16.B-DNA二级结构的特点有:

A.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围绕同一中心轴

构成双螺旋

B.以A-T,G-C方式形成碱基配对

C.双链均为右手螺旋

D.链状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E.螺旋每旋转一周含3.6个碱基对

17.DNA变性时发生的变化是:

A.链间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破坏

B.增色效应

C.粘度增加

D.沉降速度增加

E.共价键断裂

18.mRNA的特点有:

A.分子大小不均一

B.有3'-多聚腺苷酸尾

C.有编码区

D.有5'-C-C-A结构

E.有三叶草结构

19.Tm是表示DNA的

A.最适温度

B.变性温度

C.水解温度

D.解链温度

E.复性温度

20.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

A.A+C=G+T

B.C=G

C.A=T

D.C+G=A+T

E.A=G

21.蛋白质变性和DNA变性的共同点是:

A.生物学活性丧失

B.易恢复天然状态

C.氢键断裂

D.结构松散

E.形成超螺旋结构

三、问答题

1.试比较RNA和DNA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细胞内分布和功能的区别。

2.简述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3.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基本特点。

4.简述R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5.简述真核生物mRNA 的结构特点。

6.什么叫解链温度?影响DNA Tm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参考答案

·7·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E

4.B

5.A

6.E

7.B

8.B 9.B 10.E 11.C 12.C 13.E 14.C

15.E 16.C 17.C 18.B 19.E 20.B 21.D

22.A 23.B 24.D 25.E 26.B 27.C

二、多项选择题

1.BD

2.ABCD

3.ACE

4.ABC

5.ABDE

6.ABE

7.ABCD

8.BD

9.ABCDE 10.ABCDE 11.ABE 12.BDE

13.BCDE 14.ABCE 15.ACDE 16.ABCD

17.ABD 18.ABC 19.BD 20.ABC

21.ACD

四、问答题

1.

2.①DNA是一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

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接触。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3个氢键(G≡C)。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结构的长轴相垂直。一条链的走向是5'→3',另一链的走向就一定是3'→5'。②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

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螺距为3.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DNA双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③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3.tRNA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其特点为:

⑴.氨基酸臂:3'末端为-C-C-A-OH。

⑵.二氢尿嘧啶环:环中有二氢尿嘧啶。

⑶.反密码环:环中间部分三个相邻核苷酸组成反密码子。

⑷.额外环,是tRNA分类标志。

⑸.TψC环:环中含胸苷,假尿苷和胞苷。

4.⑴RNA有三种:mRNA tRNA 和rRNA

⑵三种RNA的生物学作用:

rRNA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tRNA携带运输活化了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mRNA是DNA的转录产物,含有DNA的遗传信息,每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

5.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是:⑴大多数的真核mRNA在5'-端以7-甲基鸟嘌呤及三磷酸鸟苷为分子的起始结构。这种结构称为帽子结构。帽子结构在mRNA作为模板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具有促进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加速翻译起始速度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⑵在真核mRNA的3'末端,大多数有一段长短不一的多聚腺苷酸结构,通常称为多聚A尾。一般由数十个至一百几十个腺苷酸连接而成。因为在基因内没有找到它相应的结构,因此认为它是在RNA生成后才加进去的。随着mRNA存在的时间延续,这段聚A尾巴慢慢变短。因此,目前认为这种3'-末端结构可能与mRNA从核内向胞质的转位及mRNA的稳定性有关。

6.所谓解链温度是指核酸在加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的温度,也称为Tm值。Tm值的大小与DNA分子中碱基的组成、比例和DNA分子的长度有关。在DNA分子中,如果G-C含量较多,Tm值则较大,A-T含量较多,Tm值则较小,因G-C 间有三个氢键,A-T间有两个氢键,G-C较A-T稳定。DNA分子越长,在解链时所需的能量也越高,所以Tm值也越大。

(龚明玉)

第三章酶

测试题

·8·

一、单项选择题

1.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结合抑制剂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的部位

B.结合底物并催化其转变为产物的部位

C.结合别构剂并调节酶活性的部位

D.结合激动剂使酶活性增高的部位

E.酶的活性中心由催化基团和辅酶组成

2.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下列哪种能量效应

A.降低反应活化能

B.增加反应活化能

C.增加产物的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E.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3.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专一性的是:

A.酶蛋白

B.辅酶或辅基

C.底物

D.金属离子

E.变构剂

4.酶加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A.降低底物的自由能

B.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降低产物的自由能

E.生物体内有良好的调节系统

5.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具有下列的哪些特

性:

A.Km↓,Vm↑

B.Km不变,Vm↑

C.Km↑,Vm↑

D.Vm↓,Km↓

E.Vm不变,Km↑

6.Km值与底物亲合力大小关系是:

A.Km值越小,亲合力越大

B.Km值越大,亲合力越大

C.Km值的大小与亲合力无关

D.Km值越小,亲合力越小

E.1/Km越小,亲合力越大

7.酶的辅酶是

A.与酶蛋白结合紧密的金属离子

B.分子结构中不含维生素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C.在催化反应中不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D.在反应中作为底物传递质子,电子或其它基团

E.与酶蛋白共价结合成多酶体系

8.关于同工酶

A.它们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B.它们的分子结构相同

C.它们的理化性质相同

D.它们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E.它们的差别是翻译后化学修饰不同的结果

9.有关酶与温度的关系,错误的叙述是

A.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性常数

B.酶是蛋白质,即使反应的时间很短也不能提

高反应温度

C.酶制剂应在低温下保存

D.酶的最适温度与反应时间有关

E.从生物组织中提取酶时应低温操作

10.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A.四氢叶酸

B.二氢叶酸

C.对氨基苯甲酸

D.叶酸

E.嘧啶

11.酶原只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缺乏辅酶或辅基

E.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12.关于Km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B.是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酶浓度

C.是指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D.与底物的种类无关

E.与温度无关

13.有关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都有催化

活性

B.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都是核酸

C.酶是由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

白质

D.酶能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E.酶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14.全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酶是酶与底物的复合物

B.酶与抑制剂的复合物

C.酶与辅助因子的复合物

D酶的无活性前体

E 酶与变构剂的复合物

15.作为辅助因子的金属离子不起作用的是

A.作为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参与催化反应

B.作为抑制剂,使酶促反应速度减慢

C.作为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便于酶发挥作用

D.稳定酶的空间结构所必需

E.中和阴离子,减少静电斥力

1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A.底物浓度

B.酶的浓度

C.产物浓度

D.温度和PH值

E.激活剂和抑制剂

·9·

17.酶的特征性常数是以下哪项

A.Vmax

B.最适PH

C.最适温度

D.Tm

E.Km

18.某一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60%时,

Km等于

A.[S]

B.1/2[S]

C.1/3[S]

D.1/4[S]

E.2/3[S]

19.关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温度高于50—60℃,酶开始变性失活

B.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是双重影响

C.高温可灭菌

D.低温使酶变性失活

E.低温可保存菌种

20.有关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错误的是

A.PH改变可影响酶的解离状态

B.PH改变可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PH改变可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D.酶促反应速度最高时的PH为最适PH

E.最适PH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21.关于酶原及其激活,正确叙述是

A.酶原无活性是因为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酶原无活性是因为缺乏辅酶和辅基

C.体内的酶在初分泌是都是以酶原形式存在

D.酶原激活过程是酶活性中心形成与暴露的

过程

E.所有酶原都有自身激活功能

22.对可逆性抑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使酶变性的抑制剂

B.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

C.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

D.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后用透析等物理方法

不能解除抑制

E.抑制剂与酶的变构基团结合,使酶的活性

降低

23.酶受非竞争性抑制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

A.Km↑,Vmax不变

B.Km↓,Vmax↓

C.Km不变,Vmax↓

D.Km↓,Vmax不变

E.Km↓,Vmax↓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酶和辅酶,正确的说法是

A.酶都是由酶蛋白和辅酶组成

B.一种辅酶能与多种酶蛋白结合成全酶

C.辅酶大多数是B族维生素的衍生物

D.一种酶蛋白与一种辅酶结合成全酶

E.酶蛋白与辅酶以共价键结合成全酶

2.酶分子上必需基团的作用是

A.与底物结合

B.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

C.维持酶分子空间构象

D.决定酶结构

E.决定辅酶结构

3.同工酶的共同特点是

A.催化反应相同

B.分子结构相同

C.理化性质相同

D.免疫学性质不同

E.理化性质不同

4.Km的意义是

A.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B.Km值越小,酶的活性越高

C.一种酶有几种底物时,Km值不同

D.不同酶对同一底物反应时,Km值相同

E.Km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5.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

A.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相似

B.最大反应速度不变

C.Km值增大

D.最大反应速度降低

E.增加底物浓度可降低或解除抑制作用

6.作为酶的辅基,可起下列哪些作用

A.稳定酶分子的构象

B.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

C.降低反应中静电斥力

D.作为酶催化中心的必需基团参与催化反应

E.传递电子

7.变构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特点是

A.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

B.分子中有调节亚基或调节部位

C.催化反应动力学曲线是S型

D.变构效应剂可调节其活性

E.大多数调节亚基与催化亚基是同一亚基

8.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

A.酶的浓度

B.反应温度和激动剂

C.溶液的PH

D.底物的浓度

E.抑制剂

9.酶活性中心的作用是

A.维持酶的空间构象

B.保持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的紧密结合

C.结合底物催化反应

·10·

D.决定特异性和催化能力

E.是酶分子中各种亚基的集中部位

10.不可逆抑制剂是指

A.使酶失活的抑制剂

B.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不能用透析等物理方法除去的

C.与酶分子中巯基或羟基结合的抑制剂

D.与酶分子共价结合的抑制剂

E.是一种非特异性抑制剂

11.酶的专一性可分为

A.相对特异性

B.底物基团特异性

C.绝对特异性

D.立体异构特异性

E 同分异构特异性

12.酶与一般催化剂的不同点,在于酶具有

A.酶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B.极高的催化效率

C.高度专一性

D.对反应环境的高度不稳定性

E.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13.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是因为

A.抑制了细菌的二氢叶酸还原酶

B.竞争对象是谷氨酸

C.属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D.抑制了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

E.竞争对象是对氨基苯甲酸

14.酶的辅助因子可以是

A.金属离子

B.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C.维生素

D.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E 非金属离子

15.大多数酶有下列哪些特征

A.它们都能加快反应速度

B.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C.它们是分子量超过5000的大分子多肽

D.在中性PH附近活性最大

E.最适温度随反应时间的缩短而降低

16.下列酶活性改变的过程,哪些是由于酶的共价键发生

改变而引起的

A.别构激活

B.竞争性抑制

C.酶的丝氨酸残基的羟基磷酸化

D.酶原激活

E.有机磷化合物的抑制

三、问答题

1.什么是酶?酶促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酶原及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的实质是什么?有何生化意义。

3.简述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什么是全酶、酶蛋白和辅助因子,在酶促反应中各起什么作用?

5.什么叫Km值,有什么生理意义。

6.用竞争性作用的原理解释磺胺药抑菌作用机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C

5.E

6.A

7.D

8.A 9.B 10.C 11.B 12.A 13.C 14.C

15.B 16.C 17.E 18.E 19.D 20.E 21.D

22.C 23.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ADE

4.ABCE

5.ABCE

6.ABCDE

7.ABCD

8.ABCDE

9.CD 10.BCD 11.ACD 12.BCDE

13.DE 14.ABC 15.ABCD 16.CDE

其催化活性,对酶催化活性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三、问答题

1.是由活细胞内产生的对特异性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特点:高效性、专一性、高度的不稳定性、可

调控性。

2.有些酶在刚生成或初分泌时是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叫酶原。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

实质: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意义:保护消化器官本身不受酶的水解破坏,保证酶在特定的部位和环境发挥催化作用。

3.酶是生物催化剂,其本质是蛋白质。温度对酶促反应具有双重影响。升高温度一方面可加快酶促反应速度,同时也增加酶变性的机会。温度升高到60℃时,酶开始变性;80℃时,多数酶的变性已不可逆。使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4.全酶是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的结合酶,酶蛋白是全酶的蛋白质部分,它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辅助因子是和酶蛋白结合的金属离子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金

·11·

属离子的作用有①稳定酶分子的构象②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③降低反应中静电斥力④作为酶催化中心的必需基团参与催化反应⑤传递电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作用是参与酶的催化过程,在反应中传递电子质子和一些基团。

5.Km值是指当反应速度等于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生理意义:①当ES解离成E和S的速度大大超过分解成E和P的速度时,值近似于ES的解离常数Ks。在这种情况下,Km值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此时,Km值值越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小;Km值值越小,酶与底物的亲和力越大;Km值和Ks值的涵义不同,不能互相代替使用。②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结构、酶所催化的底物和外界环境(温度、PH和离子强度)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6.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抑制剂的浓度和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在抑制剂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底物浓度能减弱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在底物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抑制剂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起抑制作用。利用竞争性抑制作用原理可阐明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例如磺胺类药物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是因为这些细菌的生长需要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合成二氢叶酸,而磺胺类药物的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极其相似,可竞争性的抑制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防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由于这些细菌只能利用二氢叶酸合成四氢叶酸,而不能直接利用叶酸,所以对氨基苯磺胺可造成四氢叶酸的缺乏而影响核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根据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必需保持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远高于对氨基苯甲酸的浓度,才能发挥有效地抑菌作用。

(李素婷)

第四章糖代谢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所需能量一半以上来源于:

A.糖

B.脂

C.蛋白质

D.DNA

E.RNA

2.糖原分子中的一个葡萄糖残基经酵解生成乳酸时净生成多少个ATP?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3.糖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调节酶是:

A.己糖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1

C.丙酮酸激酶

D.磷酸甘油酸激酶

E.葡萄糖激酶

4.人体内无氧酵解的终产物是:

A.丙酮

B.丙酮酸

C.丙酸

D.乳酸

E.乙醇

5.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是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A.2

B.3

C.4

D.5

E.6

6.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包括

A.FAD

B.NAD+

C.生物素

D.辅酶A

E.硫辛酸

7.与糖异生无关的酶是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果糖二磷酸酶

D.丙酮酸激酶

E.磷酸己糖异构酶

8.与糖酵解无关的酶是

A.己糖激酶

B.烯醇化酶

C.醛缩酶

D.丙酮酸激酶

E.硫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9.下列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有催化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果糖二磷酸酶-1

D.己糖激酶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0.在人体的大部分组织细胞内,糖氧化的主要方式是:

A.糖的有氧氧化

B.糖酵解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原合成

E.糖异生

11.下列哪种反应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A.丙酮酸→乙酰CoA

B.草酰乙酸+乙酰CoA→柠檬酸

C.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D.琥珀酰CoA→琥珀酸

E.延胡索酸→苹果酸

12.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A.己糖激酶

·12·

B.葡萄糖激酶

C.糖原合成酶

D.UDPG-焦磷酸化酶

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13.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A.葡萄糖磷酸变位酶

B.磷酸化酶

C.分支酶

D.脱支酶

E.葡萄糖-6-磷酸酶

14.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是:

A.己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丙酮酸羧化酶

E.醛缩酶

15.饥饿时,肝脏内下列哪一途径的酶活性增强?

A.磷酸戊糖途径

B.糖异生途径

C.脂肪合成途径

D.糖酵解途径

E.糖原合成作用

1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糖异生的原料?

A.乳酸

B.生糖氨基酸

C.甘油

D.α-酮戊二酸

E.乙酰辅酶A

17.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延胡索酸酶

E.琥珀酸脱氢酶

18.三羧酸循环一周,有几次脱氢反应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19.三羧酸循环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是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D.延胡索酸酶

E.琥珀酸辅酶A合成酶

20.关于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B.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C.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D.生成的草酰乙酸是各种非糖物质转变为糖

的重要枢纽点

E.三羧酸循环本身即是释放能量,合成ATP

最重要的地点

21.合成糖原时,葡萄糖基的直接供体是

A.CDPG

B.UDPG

C.GDPG

D.1- 磷酸葡萄糖

E.6-磷酸葡萄糖

22.下列化合物异生成葡萄糖是消耗ATP最多的是

A.2分子甘油

B.2分子乳酸

C.2分子谷氨酸

D.2分子草酰乙酸

E.2分子琥珀酸

23.下列哪条途径与核酸合成密切相关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糖原合成

D.磷酸戊糖途径

E.三羧酸循环

24.下列哪种酶缺乏可引起蚕豆病

A.内酯酶

B.磷酸戊糖异构酶

C.转酮基酶

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E.磷酸戊糖差向酶

25.下列酶促反应中,与CO2无关的反应是

A.柠檬酸合酶反应

B.丙酮酸羧化酶反应

C.异柠檬酸脱氢酶反应

D.α–酮戊二酸脱氢酶反应

E.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反应

26.下列哪种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磷酸甘油酸激酶

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线粒体内可以进行的反应有

A.三羧酸循环

B.氧化磷酸化

C.糖酵解

D.糖的有氧氧化

E.脂肪酸的β-氧化

2.糖、脂肪、蛋白质分解的最后通路是

A.三羧酸循环

B.氧化磷酸化

C.糖酵解

D.糖原分解

E.磷酸戊糖途径

3.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是

A.丙酮酸羧化酶

B.丙酮酸激酶

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D.果糖二磷酸酶

E.磷酸甘油酸激酶

·13·

4.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功能包括

A.提供磷酸戊糖

B.提供四碳化合物

C.提供三碳化合物

D.供能

E.提供NADPH+H+

5.关于糖酵解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催化此代谢的酶位于细胞液内

B.又称无氧氧化

C.能使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2分子乳酸

D.需要氧气

E.是一个可逆反应

6.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辅助因子有:

A.TPP

B.FAD

C.硫辛酸

D.NAD+

E.辅酶A

7.糖原合成需要具备下列那些条件

A.需要糖原引物

B.需要A TP

C.需要UTP

D.需要糖原合成酶

E.需要磷酸化酶

8.糖异生的场所是

A.肝脏

B.肾脏

C.脾脏

D.脑

E.胃

9.磷酸戊糖途径提供的最重要物质是

A.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5-磷酸木酮糖

D.NADPH+H+

E.5-磷酸核糖

10.糖酵解与糖异生途径中共有的酶有

A.己糖激酶

B.磷酸丙糖异构酶

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D.烯醇化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1.糖酵解与糖异生途径中不同的酶是

A.葡糖糖-6-磷酸酶

B.果糖二磷酸酶

C.丙酮酸激酶

D.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2.三羧酸循环的不可逆反应有

A.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辅酶A

D.琥珀酸辅酶A→琥珀酸

E.延胡索酸→苹果酸

13.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

A.柠檬酸合酶

B.异柠檬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延胡索酸酶

E.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14.关于三羧酸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循环中生成的中间产物可作为糖异生的原料

B.循环中生成可转变为氨基酸的中间产物

C.循环中生成的CO2可供机体蛋白质合成的

需要

D.循环中所有脱氢酶的辅酶是NADP+

E.循环中有的脱氢酶的辅酶是FAD

15.只在细胞液中进行的糖代谢途径是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磷酸戊糖途径

D.三羧酸循环

E.糖原合成

16.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是

A.丙酮酸羧化酶

B.葡糖糖-6-磷酸酶

C.果糖二磷酸酶

D.丙酮酸羧激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7.对丙酮酸羧化支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多种非糖物质异生为糖的必由之路

B.先后由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羧激酶催化

C.在细胞液中进行

D.是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

E.是耗能过程

18.肝脏对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有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糖的有氧氧化

D.糖原合成

E.糖原分解

三、问答题

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2.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3.糖异生的原料有哪些?糖异生途径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4.为什么肝脏能调节血糖而肌肉不能。

5.总结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6.草酰乙酸如何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7.1分子α–酮戊二酸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生多少分子ATP?

8.列表比较糖酵解与有氧氧化进行部位、反应条件、关键酶、产物、能量生成及生理意义。

·14·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D

5.E

6.C

7.D

8.E 9.E 10.A 11.D 12.C 13.B 14.D

15.B 16.E 17.A 18.D 19.E 20.E 21.B

22.B 23.D 24.D 25.A 2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

3.ACD

4.ABCE

5.ABC

6.ABCDE

7.ABCD

8.AB

9.DE 10.BCD

11.ABCE 12.ABC 13.ABE 14.ABE 15.ACE

16.ABCE 17.ABDE 18.ABCDE

三、问答题

1.来源:①食物中葡萄糖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原的分解

③糖异生

去路:①氧化供能②合成糖原③转变为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④转变为非糖物质。

2.①提供5-磷酸核糖,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②提供

NADPH,参与合成代谢(作为供氢体)、生物转化反应及维护谷胱甘肽的还原性。

3.糖异生的原料有: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

意义:①空腹或饥饿时利用非糖物质异生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恒定。

②糖异生是肝脏补充或恢复糖原储备的重要途

径。

③调节酸碱平衡。

4.糖原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大量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糖原分解时,在磷酸化酶的催化下,先降解为葡萄糖-1-磷酸,然后再转变为葡萄糖-6-磷酸。在肝细胞中由于含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催化葡萄糖-6-磷酸水解生成葡萄糖和磷酸。故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可直接补充血糖。肌细胞不含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

5.6-磷酸葡萄糖的来源:①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②糖原分解生成1-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③非糖物质经糖异生由6-磷酸果糖异构生成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的去路:①经糖酵解生成乳酸。②经糖有氧氧化彻底氧化生成CO2、H2O和A TP。③合成糖原。④进入磷酸戊糖途径。

作用:是糖代谢各个代谢途径的交叉点,是各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方向取决于个条代谢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大小。

6.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乙酰辅酶

A →三羧酸循环。(写出详细步骤)

7.α-酮戊二酸→经三羧酸循环→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 A → 三羧酸循环。

(写出详细步骤)

8.糖酵解与糖的有氧氧化比较:

糖酵解糖有氧氧化

进行部位

反应条件

细胞液

缺氧

细胞液和线粒体

有氧

关键酶

6-磷酸果糖激酶

-1、丙酮酸激酶、

己糖激酶(或葡

糖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

酸激酶、己糖激酶(或葡

糖糖激酶)、丙酮酸脱氢

酶系、异柠檬酸酸脱氢

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系、柠檬酸合酶

产物乳酸、A TP CO2、H2O和ATP

能量

1分子葡萄糖净

生成2分子A TP

1分子葡萄糖净生成30

或32分子A TP

生理意义

迅速供能,某些

组织需要糖酵解

供能

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

方式

(李素婷)

第五章脂类代谢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脂肪酸在血中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运输?

A.载脂蛋白

B.清蛋白

C.球蛋白

D.脂蛋白

E.磷脂

2.血浆脂蛋白中密度最高的是:

A.α-脂蛋白

B.β-脂蛋白

C.前β-脂蛋白

D.乳糜微粒

E.IDL

3.血浆脂蛋白中密度最低的是:

A.HDL

B.IDL

C.LDL

D.VLDL

E.CM

4.能将肝外胆固醇向肝内运输的脂蛋白是:

·15·

A.CM

B.VLDL

C.IDL

D.LDL

E.HDL

5.胆固醇含量最高的脂蛋白是:

A.乳糜微粒

B.低密度脂蛋白

C.高密度脂蛋白

D.极低密度脂蛋白

E.中间密度脂蛋白

6.血浆脂蛋白中主要负责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是:

A.CM

B.VLDL

C.IDL

D.LDL

E.HDL

7.催化体内储存的甘油三酯水解的脂肪酶是:

A.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B.脂蛋白脂肪酶

C.肝脂酶

D.胰脂酶

E.组织脂肪酶

8.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抗脂解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素

D.肾上腺素

E.肾上腺皮质激素

9.下列脂肪酸中属必需脂肪酸的是:

A.软油酸

B.油酸

C.亚油酸

D.硬脂酸

E.软脂酸

10.下列物质每克在体内经彻底氧化后,释放能量最多的

是:

A.葡萄糖

B.糖原

C.蛋白质

D.脂肪

E.胆固醇

11.合成酮体的关键酶是:

A.HMG 合成酶

B.HMG 裂解酶

C.HMG CoA合成酶

D.HMG CoA裂解酶

E.HMG CoA还原酶

12.参与长链脂酰CoA进入线粒体的化合物是:

A.α-磷酸甘油

B.苹果酸

C.酰基载体蛋白

D.肉碱

E.泛醌

13.参与酮体氧化的酶是:

A.乙酰CoA羧化酶

B.HMG CoA还原酶

C.HMG CoA裂解酶

D.HMG CoA合酶

E.乙酰乙酸硫激酶

14.酮体生成过多主要见于:

A.摄入脂肪过多

B.肝内脂肪代谢紊乱

C.脂肪转运障碍

D.肝功低下

E.糖供给不足或利用障碍

15.在脂肪酸氧化中,以FAD为辅基的酶是:

A.脂酰CoA脱氢酶

B.β-羟脂酰CoA脱氢酶

C.β-酮脂酰CoA脱氢酶

D.α,β-烯脂酰CoA脱氢酶

E.以上都不是

16.酮体生成的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

A.氨基酸转变而来

B.糖代谢

C.甘油氧化

D.脂肪酸的β-氧化

E.以上都不对

17.下列哪一种组织因为缺乏乙酰乙酸硫激酶和琥珀酰

CoA转硫酶而不能氧化酮体?

A.心脏

B.脑

C.肾上腺

D.肾脏

E.肝脏

18.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

A.HMGCoA合成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还原酶

D.肉碱脂酰转移酶I

E.乙酰CoA羧化酶

19.合成脂肪时,所需氢的供体是:

A.FADH2

B.NADH

C.NADPH

D.FMN

E.NADP+

20.脂肪酸合成过程中NADPH的来源主要是:

A.糖酵解

B.有氧氧化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原分解

E.脂类代谢

21.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乙酰CoA以哪种方式出线粒体:

A.丙酮酸

B.苹果酸

C.柠檬酸

D.草酰乙酸

E.天冬氨酸

22.合成脑磷脂时需要哪种氨基酸:

A.苏氨酸

B.丝氨酸

C.甘氨酸

D.谷氨酸

E.天冬氨酸

23.硬脂酰CoA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ATP的

数应为:

A.146

B.122

C.106

D.108

E.150

24.乙酰CoA的代谢去路不包括:

A.合成脂肪酸

B.氧化供能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异生为糖

25.不属于甘油磷脂的化合物是:

A.卵磷脂

B.脑磷脂

C.心磷脂

D.鞘磷脂

E.磷脂酸

26.含有胆碱的甘油磷脂是:

A.卵磷脂

B.脑磷脂

C.心磷脂

D.磷脂酰肌醇

E.磷脂酸

27.不属于胆固醇转化产物的化合物是:

A.胆红素

B.胆汁酸

C.醛固酮

D.VitD3

E.雌激素

28.可作为乙酰CoA羧化酶辅酶的维生素是:

A.VitB1

B.VitB2

C.Vit PP

D.VitB6

E.生物素

29.不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的物质是:

A.HMG-CoA合酶

B.HMG-CoA裂解酶

C.NADPH

D.乙酰CoA

E.HMG-CoA还原酶

·16·

二、多项选择题

1.乙酰CoA的去路有:

A.合成胆固醇

B.合成酮体

C.合成甘油磷脂

D.合成柠檬酸

E.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

2.人体必需脂肪酸包括:

A.软油酸

B.油酸

C.亚油酸

D.亚麻酸

E.花生四烯酸

3.能生成乙酰CoA的物质包括:

A.葡萄糖

B.脂肪

C.酮体

D.氨基酸

E.胆固醇

4.乙酰CoA可参与下列哪些反应:

A.酮体生成

B.脂肪酸合成

C.肝脏生物转化

D.胆固醇合成

E.磷脂合成

5.酮体包括下列哪些物质:

A.丙酮酸

B.乙酰乙酸

C.β-羟丁酸

D.乙酰乙酰CoA

E.丙酮

6.HMG-CoA是合成下列哪些物质的中间产物:

A.血红素

B.酮体

C.胆固醇

D.脂肪酸

E.甘油磷脂

7.关于CM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B.LPL使CM中的甘油三酯水解

C.肝细胞合成

D.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

E.参与外源胆固醇的转运

8.胆固醇可转变生成:

A.胆汁酸

B.胆红素

C.维生素D3

D.CO2和H2O

E.肾上腺皮质激素

9.可催化产生溶血磷脂的酶有:

A.磷脂酶A1

B.磷脂酶A2

C.磷脂酶B1

D.磷脂酶B2

E.磷脂酶C

10.促脂解激素包括:

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生长素

D.胰岛素

E.前列腺素

11.参与脂肪酸合成的物质:

A.丙酰CoA

B.乙酰CoA

C.CO2

D.A TP

E.HMG-CoA 12.参与卵磷脂合成的物质有:

A.CTP

B.胆碱

C.甘油

D.脂肪酸

E.肌醇

13.血脂的组成包括:

A.胆固醇

B.磷脂

C.甘油三酯

D.酮体

E.游离脂肪酸

14.脂蛋白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

A.载脂蛋白

B.胆固醇

C.磷脂

D.甘油三酯

E.清蛋白

15.脂肪酸氧化在细胞内进行的部位包括:

A.细胞浆

B.微粒体

C.溶酶体

D.线粒体

E.高尔基体

16.下列有关酮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重要方式

B.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C.酮体在肝内生成肝外氧化

D.饥饿可引起体内酮体增加

E.严重糖尿病患者,血酮体水平升高

17.脂蛋白的结构是:

A.脂蛋白呈球状颗粒

B.脂蛋白具有亲水表面和疏水核心

C.载脂蛋白位于表面

D.CM、VLDL主要以甘油三酯为核心

E.LDL、HDL主要以胆固醇为核心

18.在肝外组织使酮体转化成乙酰乙酰CoA的酶有:

A.硫解酶

B.硫酯酶

C.脂酰CoA合成酶

D.乙酰乙酸硫激酶

E.琥珀酰CoA转硫酶

19.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不参与下列哪些代谢:

A.合成葡萄糖

B.合成酮体

C.再合成脂肪酸

D.合成胆固醇

E.参与鸟氨酸循环

20.参与脂肪酸氧化的维生素有: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PP

D.泛酸

E.生物素

21.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包括:

A.LDL升高

B.LDL降低

C.HDL升高

D.HDL降低

E.β-脂蛋白升高

三、问答题

1.用超速离心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哪几类?简述各类脂

蛋白的来源和主要功用。

2.何谓酮体?酮体是如何生成及氧化利用的?

3.简述体内乙酰CoA的来源和去路。

4.为什么吃糖多了人体会发胖(写出主要反应过程)?

脂肪能转变成葡萄糖吗?为什么?

5.简述脂肪肝的成因。

6.写出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及关键酶?胆固醇在体内

可转变成哪些物质?

7.简述血脂的来源和去路。

·17·

8.写出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的主要过程及A TP的生成。

9.简述饥饿或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E

4.E

5.B

6.B

7.A

8.A 9.C 10.D 11.C 12.D 13.E 14.E

15.A 16.D 17.E 18.C 19.C 20.C 21.C

22.B 23.B 24.E 25.D 26.A 27.A 28.E

29.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CDE

3.ABCD

4.ABCD

5.BCE

6.BC

7.BDE

8.ACE

9.AB 10.ABC 11.BCD 12.ABCD 13.ABCE 14.ABCD 15.AD

16.ABCDE 17.ABCD 18.DE 19.AE 20.BCD

21.ADE

三、问答题

1.用超速离心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分别是CM(乳糜微粒),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

来源和功能分别是

CM(乳糜微粒)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合成,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由肝细胞合成,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LDL(低密度脂蛋白)由VLDL在血浆中生成,向肝外组织运输胆固醇;HDL (高密度脂蛋白)由肝细胞制造,向肝外组织运送磷脂、逆向向肝内运送胆固醇。

2.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酮体是在肝细胞内由乙酰CoA经HMG-CoA转化而来,但肝脏不利用酮体。在肝外组织酮体经乙酰乙酸硫激酶或琥珀酰CoA转硫酶催化后,转变成乙酰CoA 并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氧化利用。

3.乙酰CoA的来源有糖的氧化分解,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酮体的分解,氨基酸的氧化分解;去路有氧化供能,合成脂肪酸,合成胆固醇,转化成酮体,参与乙酰化反应。

4.人吃过多的糖造成体内能量物质过剩,进而合成脂肪

储存故可发胖,基本过程如下: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合成脂肪酸→脂酰CoA 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

脂酰CoA+3-磷酸甘油→脂肪(储存)

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不能转变为葡萄糖,因为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不能逆转为丙酮酸,但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以通过糖异生而生成葡萄糖。

5.肝细胞内脂肪来源多而去路少导致脂肪堆积。原因有:

①糖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动员增强,进入肝内的脂肪酸增加,合成的脂肪增加;②肝细胞内用于合成脂蛋白的磷脂缺乏;③肝功能低下,合成磷脂、脂蛋白能力下降,导致肝内脂肪运出障碍。(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6.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是乙酰CoA、NADPH和ATP 等,限速酶是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3。

7.血脂来源:食物消化吸收,糖等转变为脂,脂库分解;血脂去路:氧化供能,储存,构成生物膜,转变为其它物质。

8.软脂酸→软脂酰CoA(-2ATP)→7次β- 氧化生成8分子乙酰CoA+7(FADH2+NADH+H+)

8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生成CO2+H2O+80A TP

7(FADH2+NADH+H+)→经氧化磷酸化生成H2O +28ATP

故一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净生成80+28-2=106A TP。

9.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肝外组织氧化利用酮体的能力大大超过肝内生成酮体的能力,血中仅含有少量的酮体,在饥饿、糖尿病等糖代谢障碍时,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的氧化也加强,肝脏生成酮体大大增加,当酮体的生成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利用能力时,血酮体升高,可导致酮血症、酮尿症及酮症酸中毒。

(张子俊)

第六章生物氧化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8·

1.呼吸链中,不与其他成分形成蛋白复合体的是:

A.辅酶Ⅰ

B.黄素蛋白

C.细胞色素C1

D.细胞色素C

E.铁硫蛋白

2.呼吸链中属于脂溶性成分的是:

A.FMN

B.NAD+

C.铁硫蛋白

D.细胞色素C

E.辅酶Q

3.携带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是:

A.肉碱

B.苹果酸

C.草酰乙酸

D.α-酮戊二酸

E.天冬氨酸

4.肝细胞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主要是通过:

A.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B.肉碱穿梭

C.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D.α-磷酸甘油穿梭

E.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5.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生成的1分子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经氧化磷酸化反应可生成A TP的分子数是:

A.2

B.1

C.2.5

D.1.5

E.3

6.氰化物中毒时被抑制的的细胞色素是:

A.细胞色素b

B.细胞色素a

C.细胞色素C1

D.细胞色素C

E.细胞色素aa3

7.含有尼克酰胺的物质是:

A.FMN

B.FAD

C.辅酶Q

D.NAD+

E.CoA

8.呼吸链存在于:

A.细胞膜

B.线粒体外膜

C.线粒体内膜

D.微粒体

E.过氧化物酶体

9.呼吸链中可被一氧化碳抑制的成分是:

A.FMN

B.FAD

C.细胞色素c

D.铁硫蛋白

E.细胞色素aa3

10.呼吸链中细胞色素的排列顺序是:

A.b→c→c1→aa3→O2

B.c→b→c1→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E.c→c1→b→aa3→O2

11.下列哪种不是高能化合物?

A.GTP

B.ATP

C.磷酸肌酸

D.3-磷酸甘油醛

E.1,3-二磷酸甘油酸

12.有关生物氧化哪项是错误的?

A.在生物体内发生的氧化反应

B.生物氧化是一系列酶促反应

C.氧化过程中能量逐步释放

D.线粒体中的生物氧化可伴有ATP生成

E.与体外氧化结果相同,但释放的能量不同

13.一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产生几分

子A TP?

A.3

B.8

C.12

D.14

E.12.5

14.呼吸链中不具质子泵功能的是:

A.复合体Ⅰ

B.复合体Ⅱ

C.复合体Ⅲ

D.复合体Ⅳ

E.以上均不是

15.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供应者是:

A.葡萄糖

B.蛋白质

C.乙酰CoA

D.A TP

E.脂肪

16.参与呼吸链电子传递的金属离子是:

A.铁离子

B.钴离子

C.镁离子

D.锌离子

E.以上都不是

17.体内二氧化碳的生成来自:

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

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

C.有机酸的脱羧基作用

D.糖原的分解

E.脂类分解

18.调节氧化磷酸化作用的重要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皮质激素

E.生长素

19.甲亢患者不会出现:

A.耗氧增加

B.ATP生成增多

C.A TP分解减少

D.ATP分解增加

E.基础代谢率升高

20.下列哪种物质是解偶联剂?

A.一氧化碳

B.氰化物

C.鱼藤酮

D.二硝基苯酚

E.硫化氢

21.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

A.肌酸磷酸化

B.氧化磷酸化

C.糖的磷酸化

D.底物水平磷酸化

E.有机酸脱羧

22.只催化电子转移的酶是:

A.加单氧酶

B.加双氧酶

C.不需氧脱氢酶

D.需氧脱氢酶

E.细胞色素与铁硫蛋白

23.下列哪种酶以氧为受氢体催化底物氧化生成水?

A.丙酮酸脱氢酶

B.琥珀酸脱氢酶

C.乳酸脱氢酶

D.黄嘌呤氧化酶

·19·

E.细胞色素C氧化酶

24.线粒体外NADH经苹果酸穿梭进入线粒体后氧化磷酸

化,能得到的P/O比值约为:

A.2.5

B.1

C.2

D.3

E.1.5

25.线粒体内膜外的H+:

A.浓度高于线粒体内的H+浓度

B.浓度低于线粒体内的H+浓度

C.可自由进入线粒体

D.进入线粒体需载体转运

E.进入线粒体需耗能

26.影响氧化磷酸化进行的因素包括:

A.异戊巴比妥

B.寡霉素

C.氰化物

D.二硝基苯酚

E.以上都包括

27.下列对二硝基苯酚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属于呼吸链阻断剂

B.是水溶性物质

C.可破坏线粒体内外的H+浓度

D.可抑制还原当量的转移

E.可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

28.在胞液中进行的与能量生成有关的代谢过程是: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氧化

C.电子传递

D.糖酵解

E.氧化磷酸化

29.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是:

A.NAD+

B.NADP+

C.FMN

D.FAD

E.CoQ

30.P/O比值是指:

A.每消耗1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

B.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

C.每消耗1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克分子数

D.每消耗1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的ADP的摩尔数

E.每消耗1摩尔氧分子所合成的A TP的摩尔数

二、多项选择题

1.生物氧化的特点有:

A.是在含有水、近于中性pH、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B.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C.氧化时逐步放能并有相当一部分以A TP的形式储存

D.水的生成是物质中的氢与空气中的氧化合成

E.通过脱羧基作用生成二氧化碳

2.关于加单氧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又称为羟化酶

B.混合功能氧化酶就是加单氧酶

C.催化的反应需要O2、NADPH参与

D.产物中有H2O2

E.反应时生成ATP

3.电子传递链中与磷酸化偶联的部位是:

A.NADH→CoQ

B.Cyt c→Cyt aa3

C.Cyt aa3→O2

D.CoQ→Cyt c

E.FAD→CoQ

4.NADH氧化呼吸链含有:

A.复合体Ⅰ

B.复合体Ⅱ

C.复合体Ⅲ

D.复合体Ⅳ

E.细胞色素C

5.下列能够出入线粒体内膜的物质有:

A.NAD+

B.丙酮酸

C.乙酰CoA

D.苹果酸

E.天冬氨酸

6.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

A.ADP/ATP

B.甲状腺素

C.阿米妥

D.解偶联剂

E.寡霉素

7.细胞色素类的性质包括:

A.为单电子传递体

B.都可被氰化物抑制

C.辅基都为铁卟啉

D.属于结合蛋白质

E.均以复合体的形式位于线粒体内膜上8.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时:

A.底物水平磷酸化不能进行

B.机体产热量增加

C.线粒体能利用氧,但不能生成ATP

D.线粒体内膜上ATP合酶被抑制

E.电子传递照样进行

9.含有维生素B2的酶是:

A.NADH泛醌还原酶

B.琥珀酸脱氢酶

C.黄素蛋白

D.铁硫蛋白

E.细胞色素类

10.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酶类包括:

A.脱氢酶类

B.加氧酶

C.过氧化物酶

D.SOD

E.氧化酶

11.下列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

A.乙酰CoA

B.ATP

C.磷酸肌酸

D.磷酸二羟丙酮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2.线粒体外生物氧化体系的特点有:

A.氧化过程不伴有ATP生成

B.氧化过程伴有A TP生成

C.与体内某些物质生物转化有关

D.仅存在于过氧化物酶体中

E.仅存在于微粒体中

13.下列哪些底物脱下的氢可被FAD接受?

A.脂酰辅酶A

B.β-羟脂酰辅酶A

C.琥珀酸

D.α-磷酸甘油

E.3-磷酸甘油醛

14.关于辅酶Q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是一种水溶性化合物

B.属于醌类化合物

C.可在线粒体内膜中迅速扩散

·20·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15天15题) 一、变性蛋白质的性质改变 ①结晶及生物活性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 ②硫水侧链基团外露。 ③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降低、沉淀,粘度增加,分子伸展。 ④生理化学性质改变。分子结构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β-折叠、α-螺旋 二、B型双螺旋DNA的结构特点 1.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小沟; 2.磷酸和脱氧核糖在外侧,通过3’,5 ’-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DNA的骨架,与中心轴平行。碱基位于内侧,与中心轴垂直; 3. 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A与T或G与C配对形成氢键,称为碱基互补原则(A与T为两个氢键,G与C为三个氢键); 4. 螺旋的稳定因素为碱基堆集力和氢键; 5. 螺旋的直径为2nm,螺距为,相邻碱基对的距离为,相邻两个核苷酸的夹角为36度。 DNA变性(复性)、增色(减色)效应 三、酶催化作用特点 一般特点(同普通的催化剂):1、只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G<0);2、降低活化能,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3、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但催化剂本身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特殊之处:1.催化具有高效性;2.高度的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一定结构的底物); 3.易失活; 4.催化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 5.催化活性与辅助因子有关 (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维生素;酶促反应速度;抑制剂;酶原 四、生物氧化的特点 1.反应条件温和。

2.生物氧化并非代谢物与氧直接结合,而是以脱氢为主的逐步反应。 3.生物氧化是逐步进行的,能量释放也是逐步的,一部分生成ATP。 4.终产物CO2为有机物氧化成有机酸进而脱羧生成。 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解偶联剂 五、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 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 2. 该途径的中间产物为许多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提供原料。 3. 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变。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糖异生(掌握反应历程) 六、软脂酸β-氧化和从头合成的比较 β-氧化;α-氧化作用;ω-氧化作用 七、如何判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大全

《生物化学》题库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__色氨酸__3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 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α-螺旋结构__和___β-折叠结构__。前者的螺距为 0.54nm,每圈螺旋含_3.6__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0.15nm____。天然 蛋白质中的该结构大都属于右手螺旋。 3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蓝紫色____色化合物,而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 生成黄色化合物。 4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负 离子形式存在。 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因素有:碱基堆积力;氢键;离子键 6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其中前者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 专一性,后者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72个H+或e经过细胞内的NADH和FADH2呼吸链时,各产生3个和2个ATP。 8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2________分子ATP。 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9。 10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σββα'2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2ββα。参

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σ因子。 11按溶解性将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性维生素,其中前者主要包括V B1、V B2、V B6、 V B12、V C,后者主要包括V A、V D、V E、V K(每种类型至少写出三种维生素。) 1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蛋白质合 成的场所是 核糖体。 13细胞内参与合成嘧啶碱基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 14、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延伸阶段,氨基酸是以氨酰tRNA合成酶?GTP?EF-Tu三元复合体的形式进 位的。 15、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4步化学反应。 二、选择题 1、(E)反密码子GU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A.CAU B.UG C C.CGU D.UAC E.都不对 2、(C)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 3.(B)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

————————————————————————————————作者:————————————————————————————————日期: ?

生物化学基本概念(280) 一、绪论 1生物化学 2 分子生物学(狭义、广义) 3 结构生物学 4 基因组学 5蛋白质组学 6 糖生物学 7生物工程 8 基因工程 9酶工程 10 蛋白质工程 11 细胞工程 12 发酵工程 13生化工程 14 模式生物 二、核酸化学 1 核酸 2 拟核区 3质粒 4 沉降系数 5N-C糖苷键 6第二信使 7 转化现象 8 类病毒 9沅病毒(蛋白质侵染因子) 10 核酸的一级结构 11 DNA的一级结构 12 RNA的一级结构 13 寡核苷酸 14 多核苷酸 15 DNA的二级结构 16DNA的三级结构 17 正超螺旋

18负超螺旋 19 RNA的二级结构 20RNA的三级结构 21发夹结构 22 多顺反子 23 单顺反子 24减色效应 25 增色效应 26核酸的变性 27 核酸的复性 28DNA的熔点(Tm、熔解温度) 29 退火 30 分子杂交 31 Southern 印迹法 32Nouthern 印迹法 三、蛋白质化学 1激素 2抗体 3 补体 4 干扰素 5 糖蛋白 6蛋白质氨基酸 7非蛋白质氨基酸 8等电点(PI) 9肽 10生物活性肽 11 双缩脲反应 12构型 13 构象 1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6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17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18二面角

19β-折叠 20 β-转角 21 无规则卷曲 22超二级结构 23 结构域 24分子病 25 可变残基 26 不变残基 27电泳 28 透析 29 相对迁移率 30盐析 31 盐溶 32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33 变性蛋白 34 蛋白质的复性 35 简单蛋白 36 结合蛋白 37糖蛋白 38脂蛋白 39色蛋白 40 核蛋白 41 磷蛋白 42 金属蛋白 43可逆沉淀 44 不可逆沉淀 四、酶学 1 酶 2 单纯酶 3 结合酶 4 酶蛋白 5 辅因子 6全酶 7 辅酶

生物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121.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是(C) A.转变成胆固醇酯 B.转变为维生素D3 C.合成胆汁酸 D.合成类固醇激素 E.转变为二氢胆固醇 125.肝细胞内脂肪合成后的主要去向是(C) A. C. E. A.胆A.激酶 136.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D) A.转运外源性脂肪 B.转运内源性脂肪 C.转运胆固醇 D.逆转胆固醇 E.转运游离脂肪酸 138.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的原发性代谢障碍是(C)

A.缺乏载脂蛋白B B.由VLDL生成LDL增加 C.细胞膜LDL受体功能缺陷 D.肝脏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 E.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活性降低 139.下列哪种磷脂含有胆碱(B) A.脑磷脂 B.卵磷脂 C.心磷脂 D.磷脂酸 E.脑苷脂 )A. D. A. E. A. 谢 A. 216.直接参与胆固醇合成的物质是(ACE) A.乙酰CoA B.丙二酰CoA C.ATP D.NADH E.NADPH 217.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BDE) A.维生素D2 B.睾酮 C.胆红素 D.醛固酮 E.鹅胆酸220.合成甘油磷脂共同需要的原料(ABE)

A.甘油 B.脂肪酸 C.胆碱 D.乙醇胺 E.磷酸盐 222.脂蛋白的结构是(ABCDE) A.脂蛋白呈球状颗粒 B.脂蛋白具有亲水表面和疏水核心 C.载脂蛋白位于表面 D.CM、VLDL主要以甘油三酯为核心 E.LDL、HDL主要的胆固醇酯为核心 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230、写出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及关键酶?胆固醇在体内可的转变成哪些物质?

答: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是乙酰CoA、NADPH和ATP等,限速酶是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3。231、简述血脂的来源和去路? 答:来源: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体内自身合成的 2、 (β-[及 胰岛素抑制HSL活性及肉碱脂酰转移酶工的活性,增加乙酰CoA羧化酶的活性,故能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及脂肪酸的氧化。 29、乙酰CoA可进入以下代谢途径: 答:①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为和O,产生大量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α—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11.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TA、-35区的TGACA 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13.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IF-2)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 S2)开始,无G时转录从( S1)开

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一、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欧洲化学生物学的一个专门刊名为ChemBioChem刊物,这部刊物在我所阅读的文献中被反复提及,我查到该文献的两位主编分别是Jean-Marie Lehn教授和Alan R. Fersht教授,他们在诠释刊物的宗旨[1]时指出:ChemBioChem意指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其使命是涵盖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到DNA/RNA,从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学到信号传导,从催化抗体到蛋白质折叠,从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到药物设计,这一范围宽广而欣欣向荣的学科领域。既然化学生物学涵盖面这么广泛,它到底和其它学科之间怎么区分呢? 想到拿这个题目出来介绍是因为这是我在第一节课课堂讨论中的内容,我们小组所参考的文献主要是关于对化学生物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化学生物学的分析手段以及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比如药物开发和寻找药物靶点。当时课堂上对于题目中三者展开过热烈讨论,作为新兴学科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是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学科,它如何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分别出来,这也是我自己最开始产生过矛盾的问题,这里我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1.1 生物化学(Biological Chemistry)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化学现象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生物学分支学科[1]。根据一些生物化学的书我归纳了一下,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的鉴定,对

新陈代谢与代谢调节控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测定,以及研究酶催化,生物膜和生物力学,激素与维生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化学对其他各门生物学科的深刻影响首先反映在与其关系比较密切的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领域。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6e16295992.html,/view/253496.htm) 1.2 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 化学生物学是使用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功能[1]。曾看到过一篇关于介绍化学生物学的奠基人Schreiber的文章,他曾经指出:“化学生物学是对分子生物学的有力补充,分子生物学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来改变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而化学生物学是采用化学的手段,如运用小分子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分子作为配体来直接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2]。”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它融合了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是一个有活力、有应用前景的新学科。它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3]:1化学遗传学—采用小分子活性化合物作为探针,探索和调控细胞过程 (1)基因表达的小分子调控

生物化学试题库(试题库+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糖类化学 一、填空题 1.纤维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2.常用定量测定还原糖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试剂和 ________________试剂。 3.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 ________________,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 4.乳糖是由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5.鉴别糖的普通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试验。 6.蛋白聚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7.糖苷是指糖的________________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8.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9.多糖的构象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决定其构象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题 1.[ ]果糖是左旋的,因此它属于L-构型。 2.[ ]从热力学上讲,葡萄糖的船式构象比椅式构象更稳 定。 3.[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分子中都有一个还原端,所以它们都有还原性。 4.[ ]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5.[ ]糖的变旋现象是指糖溶液放置后,旋光方向从右旋变成左旋或从左旋变成右旋。 6.[ ]D-葡萄糖的对映体为L-葡萄糖,后者存在于自然界。 7.[ ]D-葡萄糖,D-甘露糖和D-果糖生成同一种糖脎。 8.[ ]糖链的合成无模板,糖基的顺序由基因编码的转移酶决定。 9.[ ]醛式葡萄糖变成环状后无还原性。 10.[ ]肽聚糖分子中不仅有L-型氨基酸,而且还有D-型氨基酸。 三、选择题

生化和分子生物学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生物学(专业部分)由我校自行出题。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而有利于我校在录取时择优选拔。 二、评价目标 生物学(专业部分)考试在重点考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说明、提出、分析和解决这些学科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假说、规律和论断 ?运用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可以就某一问题设计出实验方案 ?准确、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o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o答题时间:180分钟 o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5%;填空题约25%;简答和计算约30%;分析论述约3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分子生物学 (一)DNA 1、DNA的结构 DNA的构成,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高级结构 2、DNA的复制 DNA的半保留复制,复制起点、方向和速度,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DNA的复制调控 4、DNA的修复 四种修复方式

5、DNA的转座 转座子的分类和结构特征,转座机制,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真核生物的转座子 (二)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 1、RNA的转录 转录的基本过程,转录机器的主要成分 2、启动子与转录起始 启动子的基本结构,启动子的识别,酶与启动子的结合,-10区和-35区的最佳间距,增强子及其功能,真核生物启动子对转录的影响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 4、终止和抗终止 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抗终止 5、内含子的剪接、编辑及化学修饰 RNA中的内含子,RNA的剪接,RNA的编辑和化学修饰 (三)生物信息的传递(下)——从DNA到蛋白质 1.遗传密码 三联子密码及其破译,遗传密码的性质 2.tRNA tRNA的结构、功能及种类,氨酰-tRNA合成酶 3.核糖体 核糖体的结构,rRNA,核糖体的功能 4.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 氨基酸的活化,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蛋白质前体的加工,蛋白质合成抑制剂,RNA分子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5.蛋白质运转机制 翻译-运转同步机制,翻译后的运转机制,核定位蛋白的运转机制,蛋白质的降解 (四)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1、重组DNA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略 2、DNA操作技术 核酸的分离、提纯和定量测定的方法,核酸的凝胶电泳,分子杂交,细菌转化,核苷酸序列分析,基因扩增,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2、基因克隆的主要载体系统 质粒DNA及其分离纯化,重要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λ噬菌体载体,柯斯质粒载体,pBluescript噬菌体载体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1

生物膜 五、问答题 1.正常生物膜中,脂质分子以什么的结构和状态存在? 答:.脂质分子以脂双层结构存在,其状态为液晶态。 2.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什么? 答:.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都有流动性,膜具有二侧不对称性,蛋白质附在膜表面或嵌入膜内部 3.外周蛋白和嵌入蛋白在提取性质上有那些不同?现代生物膜的结构要点是什么? 4.什么是生物膜的相变?生物膜可以几种状态存在? 5.什么是液晶相?它有何特点? 6.影响生物膜相变的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对生物膜的相变影响的? 7.物质的跨膜运输有那些主要类型?各种类型的要点是什么? 1.脂质分子以脂双层结构存在,其状态为液晶态。 2.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都有流动性,膜具有二侧不对称性,蛋白质附在膜表面或嵌入膜内部 3.由于外周蛋白与膜以极性键结合,所以可以有普通的方法予以提取;由于嵌入蛋白与膜通过非极性键结合,所以只能用特殊的方法予以提取。 现代生物膜结构要点:脂双层是生物膜的骨架;蛋白质以外周蛋白和嵌入蛋白两种方式与膜结合;膜脂和膜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二侧不对称性;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组分之间有相互作用。 4.生物膜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为生物膜的相变,一般指液晶相与晶胶相之间的变化。生物膜可以三种状态存在,即:晶胶相、液晶相和液相。 5.生物膜既有液态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有序性的状态称为液晶相。其特点为:头部有序,尾部无序,短程有序,长程无序,有序的流动,流动的有序。 6.影响生物膜相变的因素及其作用为:A、脂肪酸链的长度,其长度越长,膜的相变温度越高;B、脂肪酸链的不饱和度,其不饱和度越高,膜的相变温度越低;C、固醇类,他们可使液晶相存在温度范围变宽;D、蛋白质,其影响与固醇类相似。 7.有两种运输类型,即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简单扩散和帮助扩散两种。简单扩散运输方 向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帮助扩散运输方向同上,需要载体,但不需能量;主动运输运 输方向为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选择题 1.生物氧化的底物是: A、无机离子 B、蛋白质 C、核酸 D、小分子有机物 2.除了哪一种化合物外,下列化合物都含有高能键?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磷酸肌酸 C、ADP D、G-6-P E、1,3-二磷酸甘油酸 3.下列哪一种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 A、延胡羧酸→丙酮酸 B、CoQ(氧化型) →CoQ(还原型) C、Cyta Fe2+→Cyta Fe3+ D、Cytb Fe3+→Cytb Fe2+ E、NAD+→NADH 4.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有一组分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这就是: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你对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和包括的研究范围是怎么理解的?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狭义:偏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 DNA 的复制、转录、表达和 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所谓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本质主要是指对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基本特征的分子机理的阐明,从而为利 用和改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手段。这里的分子水平指的是那些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和在遗传信息传递及细胞内、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均具有较大的分子量,由简单的小分子核苷酸或氨基酸排列组合以蕴藏各种信息,并且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形成精确的相互作用系统,由此构成生物的多样化和生物个体精确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控制系统。阐明这些复杂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2. 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有哪些方面? 分子生物学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研究内容:A.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由于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分子遗传学(moleculargenetics)是其主要组 成部分。由于 50 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领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核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 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centraldogma)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 B.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执行各种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尽管人类对蛋白质的研究比对核酸研究的历史要长得多,但由于其研究难度较大,与核酸分子生物学相比发展较慢。近年来虽然在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对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3.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如何?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生物经济时代,分子生物学将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 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信号跨膜转导成为新的热门领域,将在农业、工业、医药卫生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4.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社会意义和科学意义是什么? 社会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三大工程,具有 重大科学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领域一系列基础研究的发展,阐明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细胞发育、生产、分化的分子机理,疾病发生的机理等,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为医药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促进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刺激相关学科与技术领域的发展,带动起一批新兴的高技术产业; 3).基因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技术、数据库及生物学资源,还将推动对农业、畜牧业(转基因动、植物)、能源、环境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环境的面貌,把人类带入更佳的生存状态。 科学意义: 1)确定人类基因组中约 5 万个编码基因的序列基因在基因组中的物理位置,研究基因的产物及其功能 2)了解转录和剪接调控元件的结构和位置,从整个基因组结构的宏观水平上了解基因转录与转录后调节 3)从总体上了解染色体结构,了解各种不同序列在形成染色体结构、DNA 复制、基因转录及表达调控中 的影响与作用 4)研究空间结构对基因调节的作用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1)

生物化学试题(1)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氨基酸 2.肽 3.肽键 4.肽键平面 5.蛋白质一级结构 6.α-螺旋 7.模序 8.次级键 9.结构域 10.亚基 11.协同效应 12.蛋白质等电点 13.蛋白质的变性 14.蛋白质的沉淀 15.电泳 16.透析 17.层析 18.沉降系数 19.双缩脲反应 20.谷胱甘肽 二、填空题 21.在各种蛋白质分子中,含量比较相近的元素是____,测得某蛋白质样品含氮量为15.2克,该样品白质含量应为____克。 2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它们的结构均为____,它们之间靠____键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物质称为____。 23.由于氨基酸既含有碱性的氨基和酸性的羧基,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带____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____电荷,因此,氨基酸是____电解质。当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时,氨基酸成为____离子,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____。 24.决定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的是蛋白质的____级结构,该结构是指多肽链中____的排列顺序。2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____构象,多肽链的折叠盘绕是以____为基础的,常见的二级结构形式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26.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____,它们是在肽键平面上的____和____之间形成。 27.稳定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次级键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等。 28.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____种,除____外都有旋光性。其中碱性氨基酸有____,____,____。酸性氨基酸有____,____。 29.电泳法分离蛋白质主要根据在某一pH值条件下,蛋白质所带的净电荷____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还和蛋白质的____及____有一定关系。 30.蛋白质在pI时以____离子的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答案)

绪论 思考题:(P9) 1.从广义和狭义上写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广义上讲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概念,即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什么是反向生物学?什么是 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内容: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和结构分子生物学。 反向生物学: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离体定向诱变的方法研究已知结构的基因相应的功能,在体外使基因突变,再导入体内,检测突变的遗传效应,即以表型来探索基因结构。 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人类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向功能转移。 3、写出三个分子生物写学展的主要大事件(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1953年Watson和Cl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1973年,重组DNA时代的到来。H.Boyer和P.Berg等发展了重组DNA 技术,并完成了第一个细菌基因的克隆,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 1990~2003年美、日、英、法、俄、中六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人类遗传密码。 4、21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已经掌握了模式生物的所有遗传密码。又迎来了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重点由结构向功能转移。相关学说理论相应诞生,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四章 思考题:(P130) 1、基因的概念如何?基因的研究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概念: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以及控制形状的功能单位。 发展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从细胞的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DNA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分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1

《生物化学》绪论 生物化学可以认为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生命是发展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人类起源等,说明生命是在发展,因而人类对生命化学的认识也在发展之中。 20世纪中叶直到80年代,生物化学领域中主要的事件: (一)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a. 分配色谱法的创立——快捷、经济的分析技术由Martin.Synge创立。 b. Tisellius用电泳方法分离血清中化学构造相似的蛋白质成分。吸附层析法分离蛋白质及其他物质。 c. Svedberg第一台超离心机,测定了高度复杂的蛋白质。 d. 荧光分析法,同位素示踪,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生物化学的分离、纯化、鉴定的方法向微量、快速、精确、简便、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物理学家、化学家、遗传学家参加到生命化学领域中来 1. Kendrew——物理学家,测定了肌红蛋白的结构。 2. Perutz——对血红蛋白结构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3. Pauling——化学家,氢键在蛋白质结构中以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为某些protein具有类似的螺旋结构,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 (1.2.3.都是诺贝尔获奖者) 4.Sanger―― 生物化学家 1955年确定了牛胰岛素的结构,获1958年Nobel prize化学奖。1980年设计出一种测定DNA内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方法,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5.Berg―― 研究DNA重组技术,育成含有哺乳动物激素基因的菌株。 6.Mc clintock―― 遗传学家发现可移动的遗传成分,获1958年诺贝尔生理奖。 7.Krebs―― 生物化学家 1937年发现三羧酸循环,对细胞代谢及分生物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Lipmann―― 发现了辅酶A。 9. Ochoa——发现了细菌内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10.Korberg——生物化学家,发现DNA分子在细菌内及试管内的复制方式。(9.10.获1959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1.Avery―― 加拿大细菌学家与美国生物学家Macleod,Carty1944年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著名实验。肺炎球菌会产生荚膜,其成分为多糖,若将具荚膜的肺炎球菌(光滑型)制成无细胞的物质,与活的无荚膜的肺炎球菌(粗糙型)细胞混合 ->粗糙型细胞也具有与之混合的光滑型的荚膜->表明,引起这种遗传的物质是DNA 12.Wilkins―― 完成DNA的X-射线衍射研究,对Watson和Crick确定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三人共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3.Nirenberg―― 生物化学家在破译遗传密码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 2.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一、名词解释 1、等电点 2、等离子点 3、肽平面 4、蛋白质一级结构 5、蛋白质二级结构 6、超二级结构 7、结构域 8、蛋白质三级结构 9、蛋白质四级结构 10、亚基 11、寡聚蛋白 12、蛋白质变性 13、蛋白质沉淀 14、蛋白质盐析 15、蛋白质盐溶 16、简单蛋白质 17、结合蛋白质 18、必需氨基酸 19、同源蛋白质 二、填空题 1、某蛋白质样品中的氮含量为0.40g,那么此样品中约含蛋白 g。 2、蛋白质水解会导致产物发生消旋。 3、蛋白质的基本化学单位是,其构象的基本单位是。 4、芳香族氨基酸包括、和。 5、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按极性可分为、、和。 6、氨基酸处在pH大于其pI的溶液时,分子带净电,在电场中向极游动。 7、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 8、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除外,均含有手性α-碳原子。 9、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构型绝大多数为。 10、在近紫外区只有、、和具有吸收光的能力。 11、常用于测定蛋白质N末端的反应有、和。 12、α-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色化合物。 13、脯氨酸与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色化合物。 14、坂口反应可用于检测,指示现象为出现。 15、肽键中羰基氧和酰胺氢呈式排列。 16、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缩写是。 1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主要靠和维系;空间结构则主要依靠维系。 18、维持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次级键包括、、和等。 19、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和等。 20、β-折叠可分和。 21、常见的超二级结构形式有、、和等。 22、蛋白质具有其特异性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排列顺序。 23、蛋白质按分子轴比可分为和。 24、已知谷氨酸的pK1(α-COOH)为2.19,pK2(γ-COOH)为4.25,其pK3(α-NH3+)为9.67,其pI为。 25、溶液pH等于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 三、简答题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2、狭义分子生物学:即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重组、修复等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与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 3、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4、基因: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包含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功能基因组学:是依附于对DNA序列的了解,应用基因组学的知识和工具去了解影响发育和整个生物体的特定序列表达谱。 6、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7、生物信息学: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转输 8、蛋白质组: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9、功能蛋白质组学:是指研究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细胞内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0、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因而,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11、基因组:指生物体或细胞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总和。 12、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的全部DNA的含量,单位以pg或Mb表示。 13、C值矛盾: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14、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5、基因重叠:同一段核酸序列参与了不同基因编码的现象。 16、单拷贝序列:单拷贝顺序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因而复性速度很慢。单拷贝顺序中储存了巨大的遗传信息,编码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17、低度重复序列:低度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含有2~10个拷贝的序列 18、中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大致指在真核基因组中重复数十至数万(<105)次的重复顺序。其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顺序,但慢于高度重复顺序。 19、高度重复序列:基因组中有数千个到几百万个拷贝的DNA序列。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为6~200碱基对。 20、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21、基因簇:基因家族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段的串联重复单位,定位于染色体的特殊区域。 22、超基因家族: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各成员序列同源性低,但编码的产物功能相似。如免疫球蛋白家族。 23、假基因:一种类似于基因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功能蛋白的失活基因。 24、复制:是指以原来DNA(母链)为模板合成新DNA(子链)的过程。或生物体以DNA/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