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_王冠洲

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_王冠洲
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_王冠洲

DOI :10.13429/j.cnki.cjcr.2014.06.014

作者单位:463138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嵖岈山镇中心卫生院

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冠洲,刘静贤,熊建中,魏彦兵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评分(NIHSS )等指标,随访发病后12个月内生存结局,应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影响生存因素的分析。结果

(1)患者发病14d 及1、6、

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8%、77.3%、74.2%和70.9%(Kaplan-Meier 法)。(2)单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年龄、入院时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尿失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NIHSS 和脑中线结构偏移与脑卒中12个月生存预后相关(P <0.01)。(3)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入院时GCS (RR=0.727)、NIH-SS (RR=1.137)和年龄(RR=1.07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严重

和昏迷程度是脑卒中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随访;生存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182(2014)06-0674-03

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探讨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本研究对19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随防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19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130例(65.66%),女68例(34.34%);年龄34 91(60.19?11.03)岁;缺血性脑卒中132例,出血性脑卒中66例。入选标准:(1)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

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部CT 或MRI 影像诊断证实为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性脑卒中;(2)首次脑卒中;(3)发病到就诊时间未超过48h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无症状性脑梗死;(3)颅内肿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4)既往有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5)合并有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1.2治疗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溶栓、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或手术治疗,并纠正酸中毒、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康复期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入院时体温(T )、血压(BP );(2)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3)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4)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是否眼球运动障碍、失语、

尿失禁等;(5)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价入院时的神

经系统功能缺损情况;(6)影像学指标:脑中线结构

是否偏移;(7)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 )、

血小板(PLT )、血糖(PG )、血红蛋白(Hb )、血清白蛋白(ALB )等。

1.4随访以患者发病为始点,至患者死亡、失访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终点,最长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方式采取信访、电话询问、社区回访和门诊复诊等形式。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置信区间为95%,检验水平α=0.05。2

结果

2.1生存状况描述截至随访终止,失访10例,死

亡60例,其中因脑卒中死亡57例。14d 及1、

6、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8%、77.3%、74.2%、70.9%,平均生存272.353d (95%CI :251.127 293.579),未获得中位生存时间。见图1

图1

198例脑卒中患者生存曲线(Kaplan-

Meier 法)2.2

脑卒中预后的单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变量赋值数量化,性别为女=0,男=1;高血压病史、心脏

476中国临床研究2014年6月第27卷第6期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June 2014,Vol.27,No.6

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病史、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尿失禁、脑中线结构偏移均为无=0,有=1;脑卒中类型为缺血性=0,出血性=1;年龄、入院时NIHSS、GCS、T、BP、WBC、PLT、PG、Hb、ALB为实际值。强行进入法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尿失禁、GCS、NIHSS和脑中线结构偏移与脑卒中预后的相关(P<0.01或P<0.05)。见表1。性别、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类型、入院时T、BP、WBC、PLT、PG、Hb、ALB与脑卒中预后无相关性(P>0.05)。

2.3脑卒中预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将单因素分析与预后相关的7个因素,逐步前进法[For-ward Stepwise(Conditional LR)]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只有GCS(RR=0.727)、NIHSS(RR= 1.137)和年龄(RR=1.07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见表2。

表1影响脑卒中12个月预后的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因素B值标准误Wald值P值RR值

RR值的95%CI 下限上限

年龄0.0870.02116.8650.0001.0901.0461.136眼球运动障碍0.7700.2907.0580.0082.1591.2243.811失语0.9660.29510.7290.0012.6291.4744.687尿失禁0.5890.2724.6740.0311.8021.0573.072 GCS-0.3240.08514.3970.0000.7230.6120.855 NIHSS0.1540.03025.6350.0001.1671.0991.238脑中线结构偏移0.7290.2816.7110.0102.0721.1943.596

表2影响脑卒中12个月生存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

因素B值标准误Wald值P值RR值

RR值的95%CI 下限上限

GCS-0.3190.09511.3560.0010.7270.6040.875 NIHSS0.1290.0318.4210.0001.1371.0721.206年龄0.0750.02215.2630.0001.0781.0541.102

3讨论

脑卒中是指脑局部急性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脑卒中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人口死因中脑卒中仅次于恶性肿瘤,居第2位,其1、2、3、6、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是79%、77%、76%、73%和70%[2]。探讨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合理地干预,对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幸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目前有关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以12个月内生存情况作为脑卒中预后的判断标准,经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发现,年龄、入院时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尿失禁、GCS、NIHSS和脑中线结构偏移与脑卒中12个月预后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NIHSS和GCS为独立相关因素。年龄是预测脑卒中后28d病死率的重要因素[3],对85岁以上的高龄脑卒中患者来说,只有年龄是短期内预后的(OR= 2.5,95%CI=1.5 4.2)的独立预测因素[4],患者年龄越大,病情程度越重,死亡风险越高(RR= 1.065)[5]。本研究结果同样证实上述结果,在校正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年龄每增加1岁,12个月内死亡的风险增加1.078倍。入院时NIHSS反映了患者就诊时病情的严重程度。NIHSS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NIHSS能很好地预测脑卒中3个月的预后,且无需参考神经影像学检查的结果[6]。本资料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的RR值为1.137(95%CI:1.072 1.206),即入院时NIH-SS每增加1分,则12个月内死亡的风险增加1.137倍,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8]。提示入院时NIHSS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9-10]。意识是脑功能活动最本质的特征,GCS评分主要反应患者的意识状态,意识障碍程度越重,预后越差。有资料显示,GCS评分每增加1分,30d内死亡的风险便会减少42.9%[11]。本文GCS评分的RR值为0.727,即GCS每增加1分,12个月内累计死亡的风险减少27.3%(1-0.727),因此,入院时昏迷程度是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本研究中,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尿失禁和脑中线结构偏移等在单因素分析中与脑卒中预后有关联,而多因素分析过程中为无统计学意义因素而被剔除,但尚不能认为这些指标对预后没有影响,究其可能原因是本研究中观察终点的时间相对较短或样本量少,追加样本含量所得结果将更为可靠。

总之,影响脑卒中预后的因素众多,患者年龄、入院时NIHSS、GCS是12个月预后的独立指标,这些因素之间可能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使得这一问题更为复杂化。本研究结果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有一定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盛雪平,岳高峰,陈万民,等.脑卒中五年生存的队列研究[J].

576

中国临床研究2014年6月第27卷第6期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Research,June2014,Vol.27,No.6

西南军医,

2010,12(2):247-249.[3]de Jong G ,van Raak L ,Kessels F ,et al.Stroke subtype and mortali-ty.a follow-up study in 998patients with a first cerebral infarct [J ].J Clin Epidemiol ,2003,56(3):262-268.

[4]Kammersgaard LP ,J rgensen HS ,Reith J ,et al.Short-and long-term

prognosis for very old stroke patients.The Copenhagen Stroke Study [J ].Age Ageing ,2004,33(2):149-154.

[5]李海欣,汪培山,田桂玲,等.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

的7年随访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716-719.

[6]Johnston KC ,Wagner DP ,Haley EC Jr ,et al.Combined clinical and

imaging information as an early stroke outcome measure [J ].Stroke ,

2002,33(2):466-472.

[7]杜敢琴,黄丽娜,富奇志,等.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4(1):57-59.[8]徐恩,邓兵梅,梁睿,等.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2):61-63.

[9]彭雪梅,李琴,马璟曦,等.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六个月预后影

响因素分析[J ]

.中国医药,2013,8(8):1087-1089.[10]杨姗杉,贾建平.影响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危险因素的

前后循环差异[

J ].中华医学杂志,2013,93(5):348-351.[11]杜玲,李淑芳,王志强,等.出血性脑卒中近期死亡模型的建立

与评价[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48-50.收稿日期:2014-02-08

DOI :10.13429/j.cnki.cjcr.2014.06.015

作者单位:515154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神经外科

血糖联合血浆BNP 检测对判断急性颅脑损伤

患者预后的价值

姚开立,林喜容,郑少涛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B 型利钠肽(BNP )联合血糖检测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价值,了解两者联合

检测对判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颅脑外

伤患者60例,按照GCS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型17例,中型22例,重型21例。结果

轻型

17例,血糖(7.23?0.34)mmol /L ,血清BNP (22.15?1.1)pg /ml ;中型22例,血糖(9.29?0.81)mmol /L ,血清BNP (17.91?0.09)pg /ml ;重型21例,血糖(15.91?0.59)mmol /L ,血清BNP (13.9?1.3)pg /ml 。各组间血糖浓度、血清BNP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糖<9.3mmol /L 者病死率低于血糖≥9.3mmol /L 者(5.3%vs 25.0%);血清BNP <16.5pg /ml 者病死率高于血清BNP ≥16.5pg /ml 者(17.9%vs 8.3%);血糖<9.3mmol /L 且血清BNP ≥16.5pg /ml 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血糖≥9.3mmol /L 且血清BNP <16.5pg /ml 者(0vs 33.3%)。结论血糖联合血浆BNP 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预

后判断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血糖;B 型脑钠肽

中图分类号:R651.1+

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182(2014)06-0676-02

由于急性颅脑损伤发病急,目前尚无一个理想的监测指标来判断病情进展,因此医务人员往往不能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何找到一种可行而有效方法成为目前的难题。本研究通过监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中葡萄糖和B 型利钠肽(BNP )含量,统计分析两者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中的变化及意义,了解两者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探讨血浆BNP 与血糖相结合判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早期预测患者的预后和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有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伤后3h 入住我院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其

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2 69岁,平均45.5岁。

均经CT 检查明确诊断,颅脑损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者不能入组,入选病例均无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 )分为三型,重型3 8分21例,中型9 12分22例,轻型13 15分17例。

1.2试剂与方法血糖监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购自温州伊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仪器购自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BNP 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购自中国同位素公司。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刻采集静脉血,分别测定血糖和血浆BNP 。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量数据用珋x ?s 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的LSD-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76中国临床研究2014年6月第27卷第6期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June 2014,Vol.27,No.6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的探讨

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04-13T11:44:30.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亚春[导读] 无论低危、中危、还是高危患者都应立即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 王亚春(内蒙古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01401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275-01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后。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基础病因,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的健康。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针对病因进行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8-2009年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措施。结果 82例患者,男性48人、女性34人,心房纤颤16例,平均年龄38-81岁。其中患高血压56例、病灶局限在前后循环者12例、病灶局限在后循环者5例、病灶累及前循环双侧24例、病灶在前后循环均累及21例。结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病、TAI、肥胖、血脂、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遗传、及酒精中毒、吸烟等在脑卒中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脑卒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82例患者有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在38-81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起病急,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②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符合全国脑神经科学会义制定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 1.2 入院82例患者中,有意识障碍者26例、56例有高血压病史、35例患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21例心脏病、糖尿病7例。既往脑梗死病例8例、短暂性脑出血发病史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偏瘫者57例,偏身感觉障碍者2例、头晕34例、探讨22例,语言障碍者26例、共济失调3例、吞咽困难7例。 1.3 辅助检查:所有患者经头颅CT扫描检查52例,经头颅MRI检查确诊,基底节区脑梗死33例,额、颞、枕叶脑梗死13例,脑干及小脑梗死7例,属腔隙性脑梗死19例,其它检查有异常者如:心电图、血糖、纤维蛋白原、血脂异常、血沉增快等。 2 讨论 脑卒中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疾病,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有明显提高。而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生最高,其次是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血流变学异常、肥胖、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情绪、环境因素是应激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影响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而不可改变的因素:①年龄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高10%,且男性高于女性,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②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遗传史。可改变的因素:体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膳食高盐、低钾、低钙、长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劳动、精神紧张等不良心理也可引起高血压。而脂代谢异常可导致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小动脉纤维蛋白性坏死、玻璃样变性及内膜增生易产生脑卒中,而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症状,在长期血糖刺激下神经系统受到损伤。③心脏病:是40岁以下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多发生在大动脉、中动脉分部区。多见于:⑴冠心病、心肌梗塞。⑵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率失常,导致血流紊乱,动脉灌注压下降,脑灌注不足。⑶心脏病手术时发生的脑梗死。⑷治疗心血管药物导致的脑血流下降、血管畸形、动脉炎、血液病及血液成分异常,易于梗塞微循环发生梗死。⑸嗜烟酒及酒精中毒是中青年的直接危险因素。⑹其他因素:如偏头痛、高钠、高胆固醇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脑卒中。 3 预防后措施 3.1 高血压病是脑血管和心血管病的共同首要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血压增高关系极为密切。通过积极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又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高血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归纳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膳食、低盐、多吃蔬菜水果。②戒烟戒酒或适量饮酒。③控制体重。④开展有规律的体育锻炼。⑤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态。 3.2 无论低危、中危、还是高危患者都应立即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非药物治疗适合于各型高血压患者,是危险因素综合控制的步骤之一,非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减少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2003. 10.广西?桂林. [2] 临床医学新进展?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2009、2010.

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_王冠洲

DOI :10.13429/j.cnki.cjcr.2014.06.014 作者单位:463138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嵖岈山镇中心卫生院 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冠洲,刘静贤,熊建中,魏彦兵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评分(NIHSS )等指标,随访发病后12个月内生存结局,应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影响生存因素的分析。结果 (1)患者发病14d 及1、6、 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8%、77.3%、74.2%和70.9%(Kaplan-Meier 法)。(2)单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年龄、入院时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尿失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NIHSS 和脑中线结构偏移与脑卒中12个月生存预后相关(P <0.01)。(3)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入院时GCS (RR=0.727)、NIH-SS (RR=1.137)和年龄(RR=1.07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严重 和昏迷程度是脑卒中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随访;生存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182(2014)06-0674-03 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探讨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本研究对19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随防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19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130例(65.66%),女68例(34.34%);年龄34 91(60.19?11.03)岁;缺血性脑卒中132例,出血性脑卒中66例。入选标准:(1)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 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部CT 或MRI 影像诊断证实为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性脑卒中;(2)首次脑卒中;(3)发病到就诊时间未超过48h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无症状性脑梗死;(3)颅内肿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4)既往有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5)合并有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1.2治疗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溶栓、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或手术治疗,并纠正酸中毒、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康复期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入院时体温(T )、血压(BP );(2)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3)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4)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是否眼球运动障碍、失语、 尿失禁等;(5)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评价入院时的神 经系统功能缺损情况;(6)影像学指标:脑中线结构 是否偏移;(7)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 )、 血小板(PLT )、血糖(PG )、血红蛋白(Hb )、血清白蛋白(ALB )等。 1.4随访以患者发病为始点,至患者死亡、失访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终点,最长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方式采取信访、电话询问、社区回访和门诊复诊等形式。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置信区间为95%,检验水平α=0.05。2 结果 2.1生存状况描述截至随访终止,失访10例,死 亡60例,其中因脑卒中死亡57例。14d 及1、 6、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8%、77.3%、74.2%、70.9%,平均生存272.353d (95%CI :251.127 293.579),未获得中位生存时间。见图1 。 图1 198例脑卒中患者生存曲线(Kaplan- Meier 法)2.2 脑卒中预后的单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变量赋值数量化,性别为女=0,男=1;高血压病史、心脏 476中国临床研究2014年6月第27卷第6期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June 2014,Vol.27,No.6

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寿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 沉重的负担。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国家,对脑卒中的防制一直是我国卫生保健工 作的重点。本文对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影响因 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046-02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是指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年发病率 61/10万-388/10万,死亡率16.1/10万-113/10万,居人类死因的第二位;在中国,脑卒中年发病率120/10万-180/10万,死亡率60/10万-120/10万,也居中国居民死因的第二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目前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强烈的社会竞争力给人们身心造成的压力,使脑卒中的发 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有提早趋势。 临床实践证明,脑卒中一旦发生,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可完全恢复正 常者只占少数,明确和了解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对脑卒中预后至关重要。根据国 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影响脑卒中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一般情况 1.1年龄 年龄是影响脑卒中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Hankey[1]研究发现,年龄越大患严重的脑卒中的危险性越大,其预后往往不佳,且死亡率和伤残率较高。De Jong [2]等认为,年龄是预测脑卒中病后28天病死率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Leys等 人对15-45年轻患者研究分析发现年龄越小,预后结局越理想[3]。脑卒中患者年龄越大,病情程度越重均会增加患者死亡及不良的预后结局。 1.2性别 男性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美国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3:1。我国MONICA调 查研究17个地区脑卒中发病率,结果发现男女之比为l.5:l,各种亚型比例不同。 有关性别的研究结果多认为男性是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保加利亚学者认为男性 患者预后较女性差,尤其是75岁以上老年人更为明显。 1.3就诊时间 就诊时间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是影 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及时就诊,减少院外延误时间,有利于改善脑卒 中的预后。孙现广等对10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研究发现,发病后超过24h就诊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低于发病后24h内就诊者(P<0.05),其中脑栓塞和脑 出血疗效无变化者明显增多;血栓性脑梗死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明显高于24h内就诊的患者(P<0.05)。 1.4体温 体温与脑卒中的转归密切相关,体温增高可加重脑卒中的预后。近来有研究 发现体温变化对急性脑卒中预后产生重要影响,体温越高(39℃以上)者,出血 性转化(HT)、再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医院感染发生率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