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3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3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3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学案

三苏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1、继续掌握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掌握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为……所”被动句式。3、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5、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手中材料翻译全文。

阅读第六段:

(1)解释加点词语: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二、阅读第七段:

(1)解释加点词语: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2)判断划线句式:

①而幸生也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请罪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_________________ ④从王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然微以自文于君亲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重点语句:

①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君亲其谓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文段大意: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愿。三、阅读第八段: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本段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辱,臣死有余僇僇:罪过

B. 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修:整治

C.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委:抛弃

D.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意:意愿

D、意料、料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予之生也幸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 而幸生也何为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C.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D. 请罪于先人之墓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A(语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句子语助词,表停顿,不译/句末语气词,表判断。C连词,表目的,用来,来/连词,表修饰。D介词,向/介词,在。)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文中“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一句表明了作者要像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志向。

B. 上文中“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是作者对“幸生也何为”的巧妙回答,为此,他将奋斗到底,死而无憾。

C. 上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黯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D.上文选段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慷慨激昂,一气呵成。C(本段中没有表达作者“对南宋朝廷黯淡前景的担忧”的内容)

我的高中语文教学故事

高中语文研修日志 从事语文教学已十来个年头,从高一教到高三,又从高三应届班教到高三补习班。虽不能说自己已是行家,至少对语文教与学有些了解,就好像常在水中游,虽不是游泳健将,但多少熟悉一些水性一样。 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性,再现课文本身的感染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寓教于“文”(课文之文学性),这应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为此,我们也可以说:语文教学,“教之无…文?,行而不远”。枯燥乏味的教学,学生不愿听,又有多少效果可言呢?如何才能使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性呢?我以为,处于语文教学主导地位的语文教师应着重在以下两方面做文章。 一、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因为,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而要让语文教学突出文学性,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很难想象,一个文学素养低的语文教师也能在教学中突出文学性。语文教师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途径,不外乎“三多”: 1.多读。2.多写。 3.多体验生活。 二、强化教学中的创造性 过去,对语文教学,我们过于强调以本为本,也即不能丝毫脱离教材、教学参考书,过于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学性。这就束缚了语文教师的手脚,使得他们在教学中循规蹈矩,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将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可想而知,如此缺乏创造性、缺乏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教学,只能造成文学性、生动性的“缺席”,难以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产生不了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国家教育部对语文教学大纲作了调整,强调整体感知课文,要求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学语文教师松了绑,使之在教学中发挥独创性、突出文学性变成了可能。如何强化教学中的创造性,这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的看法是语文教师至少要做到“三新”: 1.教学理念新。2.教学语言新。 3.教学方法新。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突出文学性,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是一些优秀中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我们也可以自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现在,已有不少语文教师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教学之中,这是很好的。多媒体课件,其显著特点在于形象直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在教学中突现文学性,值得语文教师“拿来”。

高一语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

高一语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高中热的不断升温,有一部分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状况还是挺不错的,到了高中语文成绩总是提不起来,自己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高中老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困惑:如部分知识高中需要用,但是初中老师又没有讲和练。这些状况都告诉我们现今的初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断层。 具体分析,我们发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的学习阶段。首先,就教学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讲,与初中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再者,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高一的学生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而又面对着的是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学习。这些所形成的跨度势必导致学生心理体验、心理倾向的极大不同。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不习惯,怀旧、厌学、缺乏信心,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而焦虑不安。如果忽视这一问题,不注意教学的衔接和过渡,不仅不能搞好学科教学,而且还影响学生的身心的成长与发展。这有违语文学科“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之目的。

另外,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的那种“少、慢、差、费”的现象,存在着那种不讲“科学投入,有效产出”的现象,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的适应性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这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即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不仅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焦点,而且成为世界教育关注的热点。探索与研究初高中语文学习,对于解决初高中在学习容和要求上的差异,对于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对于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增进学生对语文的信心与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发展教师的专业特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大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表现出来: ⒈可使高中学生们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我县十几所中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走进了几十位语文教师的课堂,并针对他们的教学进行了一番梳理、思考。我们认为,目前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在此,我们诚愿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并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现状 (一)阅读方面 1、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看到了课文本身,而忽视了单元及整册教材的训练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殊不知,课文它只不过是例子而已,它是为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而选的一个个“范例”,编写者的初衷是想通过它的教学完成体系目标的。比如: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它选取了5篇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应主要训练三点,在人文情感方面,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第二点,是在整体感悟全文的基础上,怎样提炼文章的主旨,还要学会怎样比较阅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文章。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没有看到这一点,一头扎进课文中去,一个单元教学下来,学生们对生命没有什么感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没有学到如何提炼文章的宗旨和比较阅读的技能。我们

认为,这样的教学还是和教材的编写者的意愿背道而驰的,这也是我们90%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失误。 事实上,我们简单思考一下就会明白,我们所面临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我们初中所要学的课文只是沧海一粟,就学这几篇课文本身,能有什么益处,只不过是通过学习这几篇文章除了在阅历上增加一些知识而外,更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阅读的技能,学会一些阅读的技能,以便日后自己读书、自己学习。这样看来,教教材不是目的,是载体,是手段,我们不要本末倒置,陷进“只教教材”的泥潭。 2、是讲堂,而非学堂。 “填鸭式”,“满堂灌”,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可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90%以上的教师仍然热衷于这种教学方式。总之,理由堂堂正正:教师讲不到,学生不会,考试考了怎么办;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我们教者往往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的主宰,以自我为中心,而占据五尺讲台这地阵地,大讲特讲,而对学生的兴趣、状态、需求等等视而不见。不客气地说我们有些“目中无人”,即使有时我们“有人”,也喜爱牵着人家鼻子走,回答问题也是为完成自己的思路而设,设下套子,让学生们自己钻,如不如意,轻者叫坐,重则挖苦。事实上,我们忘记了一个最为浅显的道理:语言非学得而是习得,学生没有亲身参与,怎么能学好语文呢《走进新课程》一书对此有段精彩的叙述: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

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措施

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措施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时期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效果,持续推动新时期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教学措施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都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导致当前的语文教学达不到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预期教学效果。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教学工作者要加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立足于教学问题,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教学理念不断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促进新时期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新时期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要想使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关教学工作者就必须要对新时期背景下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状况进行深入把握和分析,明确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通过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和传统 在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仍旧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很多教师由于教学习惯和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限制,导致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没有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仍旧用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利用板书和口述的方法进行知识的传输。这种较为单一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够满足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更不能够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使得高中语文教学不具有时代性[1]。 (二)学生缺乏有效的语文学习动力 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探究和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就目前来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很多学生对语文敬而远之,学生消极学习方式显然不能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导致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动力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死板,再加上语文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学生在学习当中不能解答出相关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受挫,从而对语文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有效动力。 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朗读的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281 二 ○一一年第三十四期 华章 Magnificent Writing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徐博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教育需要,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发现并解决制约学生能力发展 的问题,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学习为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改革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众多美的因素,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高中思想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1、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课程在教学、教师及学生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比较显著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1以应试取代教学。在教学中,考试可以作为促进教学的主要手段,但不能成为教学的目的。当前,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教师醉心于研究试题,甚至不惜破坏课文的完整性把它肢解设计成高考阅读题的形式,机械地讲解并将其奉为教学经典。而学生则以做相关试题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这种以应试取代教学的倾向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甚至已经成为枷锁。 1.2以备考资料取代教材。当前有许多教师一味把一些学习和复习资料的讲解当成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转而放弃对课本原文的深入剖析,不再讲解教材中浓缩的人文精华,学生也随之迷信资料。殊不知经过学者精心编写的语文教材是再好的资料也难以解读、穷尽其意的。 1.3以背诵文章取代自主作文。当前许多教师选取当今一些热门话题类的文章,汇编给学生熟读乃至背诵,同时传授相应改动、组合的方法,以求获取应试作文高分,并将其视作迅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途径。但这样却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制约了学生原创能力的提高。 1.4老师语文教学方法的误区。任何一门课程的讲授都要注重方法。物理讲究的是联系实际,数学讲究的是立体思维,英语讲究的渲染氛围……语文教学也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一切都要根据老师自身对某些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以及老师因材施教的能力。另外,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效应。 1.5忽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根据现今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集中反映了大多数的学生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因为一直以来,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就一直是处在一种大众化的语文环境中。这样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忽视教学中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对老师的语文教学不予配合,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进而影响到学生语文水平质的提高。 2、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途径 2.1高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教材并总结教材。教材是被浓缩的人文精华,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挑选后编撰的,有着科学的编排体系。因此,教师在教授高中语文时,应立足于教材,并对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和所写的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归类,得出一套系统的讲授方法,同时让学生按自己的标准去梳理所学内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解决教师代为复习、思考的问题。 2.2高中语文教学应增强历史意识。常言道,文史不分家,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呼唤人文精神也成为一种潮流,但是我们应首先认识到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有与时代 相伴生的阶段性内涵。对于正处于关键时期的高中生来说,“大力弘扬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本位的、适当融合西方合理元素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高扬人文旗帜的原则。” 2.3教育观念要“变”。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就是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2.3.1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领会中学素质教育创新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 2.3.2转变教育观念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提高业务素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语文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业务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形成多层次新型的知识结构,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2.3.3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自己的角色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总之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2.4语文教学,注重灵活。高中语文教学若从字、词、句、篇划分学习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往往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不被同学们接受。在字和词的学习中,无非是字的写法、读法,词的意思辨析最为重要,若只是一味的让同学们死记硬背肯定不好,为何不来个记忆大赛呢?有竞争就有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在“句”的学习中,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调节同学们的学习,曾经见过在课堂上对对子比赛,同学们参与度极高,不仅检验了同学们对字、词的运用以及对句子的理解,而且也调节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氛围,是同学们不再认为学习语文是单调乏味的。 2.5语文教学,注重情感交流。对于语文教学,也就是对于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作为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给他们加油打气,另外最重要的是多观察学生,多给学生关怀和温暖,这是一条情感路线,也是让同学们热爱老师、喜欢这门课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杜全友.对目前制约高中语文教学增效问题的反思[J ].语文研究,2006.3. [2]余丹.高中语文教学要增强历史意识[J ].文学教育,2007.5.[3]郑国民.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高中语文教学随笔

高中语文教学随笔 从教近几年了,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的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语文教学的现状做过反思。借着洋思教学这样的机会,我静下心来,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一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发现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我曾经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阅读,用这点儿时间阅读别说万卷,就是一卷都是难上加难。没有办法,阅读课上我只好要求学生看一些《作文报》、《语文报》之类的报纸和《读者》之类的杂志,至于一些名著根本无暇顾及。因为时间的关系加之外界诱惑很多学生很难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因此,我的尝试常常无疾而终。 二忽略了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的全程监督和检测。 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我校学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动的接受,因而老师对他们自主学习的引导就显得特别困难,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很见成效,放弃尝试,回到老路上去,驾轻就熟,我往往就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放松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然后,还是“吃力不讨好”地灌输,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浅尝辄止,课后地全程指导和检测的原有的规定形同虚设。 三忽略了学生本身感受语文的特点和差异。 反思我的语文课堂,总是满足于课堂上几个活跃分子的反应,依赖于课后跟学生的单独交流,其实,我早就发现,课堂上的那种交流是任课后怎么弥补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要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心在我的语文课堂上都动起来,这该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真正地动起来,而不致于使学生陷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呢? 我相信,通过以上反思,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做得更好。 1 / 1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日期:2011-12-13 来源:温州大学【关闭窗口】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8.《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彭小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 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0-06-28T16:53:16.937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5期供稿作者:马艾洒[导读] 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也一样: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改变气氛沉闷,效率低下,讲者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听者却入坠雾烟,哈欠连天的局面?如何让学生各种感官均处于兴奋状态,学习起来轻松愉快,乐中学、学中乐?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马艾洒 (民和第二中学青海民和810800)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造就人才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也一样: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改变气氛沉闷,效率低下,讲者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听者却入坠雾烟,哈欠连天的局面?如何让学生各种感官均处于兴奋状态,学习起来轻松愉快,乐中学、学中乐?这让几代语文工作者、几百万的教师,思考了半个世纪,结果还是难以形成一个广泛认同的答案。时至今日,仍然是你说我说大家说,越说越复杂。近几年,中学语文教学论坛上各路英雄尽展风流,热闹非凡。尤其是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关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考,此起彼伏,大有百家争鸣的风范。面对纷繁热闹的语文教坛,我们该如何应对?随着我对新课改、新课标理念逐步深入的学习领会,伴着我们龙安区教体局组织的学习洋思中学、学习杜郎口中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似乎渐渐穿破了云雾,理出了头绪,坚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是三大构成要素,在新教学理念下,准确定位好三者角色,处理好三者关系,发挥好三者的最大效能,我觉得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所在。 1.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 从洋思中学10加35的教学模式到杜郎口三三六式的教学风格,无一例外都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上,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把课堂变为了真正的学习课堂,从而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在课堂上首先我们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教师宁可少讲一点,也要让学生多想一会,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切磋的机会,在这方面,古代圣贤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论语》20章,记载师生谈话117次,其中学生问孔子105次,孔子问学生只1次。其次还要为学生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待,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学生心理轻松、自在、愉悦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产生创新思维,他们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2.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做学生的引导者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备课环节开始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担当起了教学的总设计、总导演的角色。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择研读文本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学语文教师手中如果有了精心设计的“激起千层之浪”的块块之“石”,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积极的竞争意识,就能把课堂教学带入高潮迭起的境界,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是教学的组织者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引导者。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强化服务意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地适时提供帮助,便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走进知识宝库,迈上探索大道。首先教师做必要的逢山开路似的知识补充。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味等等,有时常常要涉及到作者的经历或所处的时代背景。在学生出现知识储备不足,难以理解的时候,老师及时提供相关的知识可谓是雪中送炭。如,在教学《柳叶儿》时,学生对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不太了解,很难通过字里行间体会当时生活的艰辛,对于“柳叶儿救过我的命”“薄薄的一层肚皮撑得透明。”等语句理解不透彻,我及时补充介绍了三年“自然灾害”的那段历史知识,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当年,走进了文本,很快地与文本,与作者展开了对话。其次教师做好启发引领,做好平等对话的首席。及时引导对话,调控对话,保证对话沿着有序高效进行。当学生想说正确而尚未正确的,教师要斧正它;对学生想说全面却又说不全面的,教师要发展它;对学生想说深刻却仍然停留在表层的,教师要开掘它。最后,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为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创造有利条件,“打铁需要本身硬”,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学者”,然后才是一名教师。语文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基本功,这决不是简单的“一桶水”和“半桶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那些知识渊博、自身素质好的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生的眼里,这样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挖不完的“金山”,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学生敬佩和信任他们,愿意接近他们,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育,这也是一种引导。 3.坚持文本理念,发挥好文本的载体作用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用教材教”,一方面要教好教材,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必须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挖掘教材中丰富、深厚的资源,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教材文本作者对话,是学习语文的正确途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品读、体味和热爱,对教材文本情感和人文精神感悟、体会和探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延伸拓展,联系自然、社会,以丰富学生的经验和认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团结就是力量,和谐就是能量。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便抓住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喉舌,抓住了根本所在。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支军队,学生便是士兵,教师便是指战员,文本便是武器,最优化的教学便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斗力;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百花园,学生便是鲜花,教师便是园丁,文本便是阳光、雨露,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便是色彩斑斓、桃李芬芳。最后愿各位同仁都能做一个战功赫赫的指战员,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护花使者。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5-27-0220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 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是冲破传统办学模式,挑战守旧教学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数目也不断在增加,不仅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随着九年一贯制学校数目的不断增多,探索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模式也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上讲,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利于中、小学的过渡衔接,避免脱节现象。九年一贯制将义务教育的九年看成一个整体,全面安排,顺利地解决了六、七年级的衔接关系,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向高年级顺利过渡。然而现实的教育模式却不容乐观。下面,笔者将就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语文教学谈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 由于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才刚刚建立,所以现有阶段的中小合并衔接只是停留在教育资源、人员分配管理等领域的融合,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连贯的整合。中小学生虽在一个校园里,但由于各种原因,二者还相对独立,导致六年级学生升到七年级在语文学习方面还存在着以下的不适应: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上的差异使学生不适应。 一般说来,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初步掌握语文这个最基本的工具,对听说读写主要是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好学习的基础。因而识字和词汇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中学阶段的学习则要求掌握具有一定体系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相应能力。即要求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思考,对事物的认识要从表面的直观形象到内部的本质特征。新《课标》对此提出了四十个明确的训练要求。这认知上的飞跃,教学要求的提高,难度的增加,信息量的加大,使七年级学生一下子无法适应。 二、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使学生不适应。 有些知识,小学阶段只要求浅层次的感知即可,而中学阶段则要求掌握,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写作训练方法,小学主要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写作训练阶段除了进一步加强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外,还要求能写简短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学会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学会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能抓住事物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湖南省郴州市五岭中学曾孝华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本文认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要高举三面旗帜,即:思想品德教育的旗帜,能力的旗帜,自学的旗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能力自学 第3次“全教会”和国务院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纲要》总的精神是突出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这一精神,教育部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组织专家编写修订了新的教材。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中语文教材都突出体现了思想性和实践性。它要求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作出相应的变革。于是,新时期全国各地的高中语文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尝试着各种教学高招。本人认为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不外乎:对学生进行有力、切实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完成这些任务,就要高举三面旗臶: 一、高举思想品德教育的旗臶。 思想品德教育是新时期最需要加强的一种教育,它的重要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需要渗透的一种教育。 现在的高中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长大,在风平浪静中成长,没有经历大的政治运动的熏陶和磨练,且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对高中学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所放松甚至有所忽略。故现在的高中生爱国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文明法纪观念淡薄;独立意识、吃苦耐劳意识、公众意识比较弱;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识之士再三呼吁,再三强调道德回归。邓小平同志的一句“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用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也未必不可,且这一“失误”主要是指思想品德教育的失误。上个世纪挂在教授们嘴上的“一代不如一代”到现在差不多可以改成“一代又不如一代”。现在的高中生迟到、早退、旷课乃家常饭,上课不讲小话不搞小动作就睡觉乃天经地义;偷扒抢劫、打架斗殴甚至杀人放火也不是个别;吸烟乃至吸毒也不是怪事;谈情说爱至打胎乃至卖淫嫖娼也有可能。这样的高中生走进大学校门就可能成为第二个第三个“马加爵”。怪不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也怪不得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一再高举思想品德的旗臶,一再传道。以2002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为例,全套试卷处处见“道”,题题传“道”,其中第一大题传了“精卫填海、机关作风、知识本位、反腐倡廉、终身教育制度的”的“道”;第二大题传了“生态环境”的“道”;第三大题传了“飞将军李广的高贵品质”之“道”;第四大题传了“眷恋故土、圣人好学”之“道”;第五大题传了“美的信息和努力人生”之“道”;第六大题传了“国际形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总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反思

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以致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的重要性,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地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无处无“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

高考语文与批判性思维考查

3.参考文档2篇。 参考文档一: 高考语文与批判性思维考查 作者:赵静宇+关注 作者简介:赵静宇,教育部考试中心学科秘书,助理研究员,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立业大厦。 原文出处:《当代教育科学》(济南)2015年第20156期第51-53,57页 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5年08期 标题注释: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高考语文阅读能力考查研究”(项目编号:GFA111025)。 批判性思维能力被看作21世纪必备能力之一。[1]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家发现,具备创造力的“科学知识分子”在美国总人口的比例由20年前的5%下降到3%,他们将原因归之于美国教育的缺陷。批判性思维教育被寄予厚望,逐渐兴起并影响到美国教育改革。[2] 近些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呼声在中国愈来愈高,原因同样在于整个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望。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有很多,比如《批判性思维教程》中的定义是: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3]《批判性思维工具》中的定义是: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艺术,该艺术能够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4]虽然定义不同,但我们能够看到其中的共同之处: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的思维,可以对其他种类的思维进行检视、反思,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帮助我们寻求真相、得出结论、获得解决办法。在高考试题中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考查,既可以选拔出符合高校需求的学生,又能反拨中学教学,进一步促进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已经正式使用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不乏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考查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与语文学科能力的考查紧密结合;二是侧重对技能而非态度的考查。 一、与语文学科能力的考查紧密结合 美国一些研究者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与特定领域的教学——如历史、文学、社会学等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结果。[5]教学如此,考试亦是如此,无法不涉及其他能力去实现对批判性思维的单纯考查。而与学科能力结合越紧密、所需学科知识越多,试题的难度也就越

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之我见

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3-08-21T11:07:07.98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4期(下)供稿作者:◇李思[导读] 学生兴趣高涨,纷纷表示要和同学竞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李素清 (南部县黄金镇小学南部 637300)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效推动力,也是所有积极学习情感中最为直接的因素。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虽然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潜心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 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重其道。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老师很尊敬,很喜欢这个老师,这个老师上课时学生也肯定愿意听,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课后喜欢思考数学问题,不懂时,喜欢请教老师,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培养师生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善于与学生交朋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充满快乐、贯穿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在教学《翠鸟》—文时,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多媒体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我们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 4、运用多媒体,调动学习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三、编讲故事,引发兴趣 学生从小对讲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新课,既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从故事中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更好地学好课文。如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我上课前娓娓动听地讲述:“我们伟大的革命师列宁八岁时到姑妈家做客,与表姐一同玩耍时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当姑妈过来时,列宁因怕姑妈的责备而没有承认,后来列宁在妈妈的教育下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姑妈还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呢!那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列宁当时是怎么想的吧。……”这样一来,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教师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引入新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 四、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课堂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课的重要性。耐心教育固然重要,却往往适得其反,让学生觉得老师啰嗦,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其实语文课程本身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 如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时,我发现学生对这部小说并不十分感兴趣。于是我给学生介绍了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请学生品味这段话的意义。学生仍没有多大兴趣。于是我问道:“这段话里有一个病句,你们谁能找得出来,说明你们找到了大文豪的错误,很了不起哟!”学生顿时有了兴趣。在一番激烈的争辩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你们下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谁先读完,先读懂,看还能不能找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错误。学生兴趣高涨,纷纷表示要和同学竞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刻苦学习的内在思想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