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哈斯和对理性因子探索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库哈斯和对理性因子探索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库哈斯和对理性因子探索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库哈斯和对理性因子探索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试图拨开概念的面纱,寻找到其背后的理性支撑.分析表明,正是通过对图书馆形制的深入反思,库氏才得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其空间布局策略,实现了对传统图书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颠覆,通过设计实现都市建筑空间与媒体虚拟空间的首次结盟。

首先,库哈斯界定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再仅是关于书本的文化机构,而是所有新旧媒体共存、互动的场所。其次,库哈斯尝试创造出一种新建筑概念:将真实世界空间的激动人心的特质与虚拟空间中的组织结构的清晰性结合起来。真实的图书馆空间和虚拟的网上空间被纳入同一个建筑计划共同进行设计,并且形成互动关系。库哈斯宣称,信息技术不是一种威胁,相反可以起到一种文化整合作用。建筑师有潜力将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设计得吻合起来,使之成为彼此反映的镜像,而不再分离……

西雅图图书馆的形式一度曾十分流行(图十)。该作品的创作来源于库哈斯对图书馆及其一系列相关概念的反思。

库哈斯认为,建造这样一座图书馆有着特定的时空条件:

(1)网络使得传统的以收藏图书为主的图书馆模式发生了变化,交流无限制,那么图书馆的所以空间也应有交流的特质;

(2)灵活布置的要求使得图书馆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大空间;

(3)图书挂肩负的社会责任使得建筑上反映为多功能、多内涵的社会中心;

(4)兼顾到各种信息获取方式的平等,那么就要化解书本的影响;

(5)基地的有限性决定了图书馆的各层次竖直布置。

最终,库哈斯确定了“5个平台模式”,各自服务于自己专门的组群。(图九)这五个平台分别是:办公、书籍及相关资料、交互交流区、商业区、公园地带。这五个平台从上倒下一次排布,最终形成一个综合体。平台之间的空间就像交易区,“不同的平台交互界面被组织起

来,这些空间或用于工作,或用于交流,或用于阅读”,有一种特别的空间交融的感觉。建筑形体随着平台面积和位置的变化形成新奇的多角结构,有新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室内交互交流区中有一个赖特古根海姆博物馆一样的大楼梯,这种楼梯形成的破碎空间也是库哈斯常用的手法之一。

库哈斯作为一名建筑师和理论家,在两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库哈斯建筑生涯的以下特点:

1.对社会现实问题和新事物的关注,并在建筑和城市的范畴内进行预想性的研究,以作为自己城市观和建筑观的基础。正是因为对新的追求,库哈斯还被某些崇拜者成为“全球化的旗手”;

2.对建筑学范畴中的各种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进行反思,不断的针对设计项目提出新的模式(包括行为模式、功能模式等)作为建筑造型的基础。因具有“反思”和“模式创新”的特点,使得有些理论家将库哈斯归入到“解构主义”的流派中。

3.疯狂的造型能力.不知是血统的原因还是地缘的影响,库哈斯的建筑总是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别形式.对于初见者而言,他的作品的形式总是在第一位的,而创作逻辑则是第二位的.尽管库哈斯在不同场合总是力图纠正这种印象;但不可否认的,库哈斯的造型能力保证了他的最终成功。

对于目前似是而非、浮躁狂热、抄袭成风的中国建筑界,库哈斯的探索也许不乏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为理论家的库哈斯写过很多著作。重要的包括以下几部:

1.《癫狂的纽约----一部曼哈顿的回溯性的宣言( Delirious NY )》(1978)。这部书是库氏运用社会学研究建筑问题的开端。

2.《小、中、大、超大(SMLXL)》(1995)。这部书是库氏及同事运用现象学的种种知识思考建筑概念的纪录。

3.《大跃进(Great Leap Foward)》(2002)。这部书是库氏在成为哈佛建筑和都市研究院的教授后研究建筑和都市状况的研究成果,他是以“城市项目”为单位的。包括对中国珠江三角洲五座城市的研究。

4.《哈佛购物指南(The Harvard Design School Guide to Shopping)》(2002)。这部书研究了购物和零售消费在城市中所起的作用。

这些成为我们分析库哈斯设计哲学的文本来源。

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包括雷姆·库哈斯的"解构建筑七人展"。1995年库哈斯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年度回顾展的主题,展览的题目是“雷姆·库哈斯和公共建筑空间”。

2000年5月,雷姆·库哈斯被授予第25届普里策建筑奖。

二、社会角色和专业视角的反思----雷姆·库哈斯的建筑理论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库哈斯的理论划分为城市理论和建筑创作理论,分别进行叙述。

1 城市理论

看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如何认识库哈斯的理论呢?这里拟从库哈斯的叙述方式与理论根基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理解。

《颠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 1978年)是库氏在大都会建筑学领域撰写的奇幻"建筑

小说",也是了解库哈斯城市理论的最重要的文献。这部集论文、方案、作品于一体而编织的美学文本,对当代大都市密集性文化现实进行超现实主义的批评。所谓超现实,就是脱离了普遍的理论论述结构。一般的理论模式都为:是什么(问题的本体论)----为什么(问题的研究方法论)----怎么办(问题的现实意义及解决方案)。从库哈斯的有关著作来看,她只注重了第一步骤的渲染和铺陈,偶尔涉及到第二点的研究方法论,而绝少提及第三点。这种似乎从记者生涯中养成的恣意文风形成了库哈斯的研究习惯。

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建筑师的收入与建筑作品及建设速度之间的关系----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图二)几乎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新事物,都库哈斯被纳入了对建筑学的反思之中。这种反思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的基础,所指者何并不唯一,分析视角时常变化,难免有极大的眩目感和跳跃性。

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以保持一种先进性。从宏观来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这种末世论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

比如,库哈斯的普通城市(Generic City)的思想。他认为今天城市变化的真正力量在于资本流动,而非职业设计。城市是晚期资本主义文明产生的无尽重复的结构模块,设计只能以此现实为前提思考并成形。在这个意义上,库哈斯颠覆了传统"场所"的概念。

又如,库哈斯对网络生活的理解:“……在数十年,也许近百年来,我们建筑学遭遇了到了极其强大的竞争……我们在真实世界难以想象的社区正在虚拟空间中蓬勃发展。我们试图在大地上维持的区域和界限正在以无从察觉的方式合并、转型、进入一个更直接、更迷人和更灵活的领域--电子领域。”

从现今的建筑学潮流上看,在建筑界普遍对现代建筑进行了反思,全球的思想界普遍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以后,渐渐的温和化了。库哈斯是身处在这个潮流之外,他的方法是让现代化更加现代化。面对资本聚集成的摩天楼,文脉是多么的无力;面对新事物的时髦和方便,人性本身也在不断变化。正如高尔基的一句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库哈斯没有回头寻找古典的寄托,没有从人性中寻找建筑的最终归宿;他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对时代前端的筹划之中----至少他是这样认为。他的建筑在形式上依然没有违背现代建筑的造型原则,但在功能上却策划着一场又一场的颠覆----这正是库氏自我对建筑新潮形式的解释。

2 建筑创作理论

库哈斯不爱谈创作理论,尤其不爱谈形式。在他看来,它的形式完全源于他的逻辑--尽管别人不这样看。

总结他的创作理论对我们理解他是有益的,可以让我们明白形式的生成。经过我们总结,可以说有以下几点:

1 对建筑概念的反思。据库哈斯的解释,其建筑创作都遵循着从新的抽象概念到形式创作的方式。这或许是库哈斯城市研究的衍生品。

a 人的活动方式--------来自社会的影响;

b 建筑创作方式的变革。

相关内容将在本文三部分论述。

2 新奇的荷兰式的形式。这一点给予他的惊人的创造力有关,又与他受过的造型训练、感受

的文化传统有关。毋庸多论。

3 建筑手法上,库哈斯早期受荷兰风格派的影响,对穿插的墙面很感兴趣。而后又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爱用体块的组合,并积极利用建筑的必然元素(常为楼梯),创造出有时髦的感染力的空间(图六)。在室内喜用超现实主义的画作对墙面进行装饰(图五)。在大体块的处理上,常用玻璃幕墙(图四),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墙面常为倾斜一定角度或折现状的(图四)。

4 反文脉----可以看见,库哈斯完全沉浸在现代化的海洋中,根本没有对昨日的丝毫流恋。它的理论是前进、再前进,对新事物始终保持者不熄的热情、不衰的兴趣;他想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端。这也是正是他建筑创作的基础之一。

3.固有的矛盾性

库的理论之所以令人费解,有人称之为理论与建筑设计时间的“巨大断层”,还由于库哈斯的理论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包括:

a理论的侧重点与普遍性之间的矛盾-----缺乏普遍性的矛盾;

b理论与建筑作品之间缺乏逻辑可重复性的矛盾----缺乏必然性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建筑学在整体统一和个人创作之间,创作思维向前的跳跃进程中的必然矛盾,谁也无法消解和避免。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任何理论家都不可能盖世英雄般的用自己的理论去统一建筑界。同时,任何一种理论也无法替代建筑师实践中的创造火花与直觉,像数学一样充满着可重复的严谨逻辑推理。在集理论家与建筑师于一身的库哈斯身上,这些表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正是在库哈斯身上又一次将他们清晰的暴露了出来。

报纸媒体的影响力

报纸媒体的影响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中国市场逐渐趋向成熟的二十一世纪,我们的企业仅靠借助市场外力作用销售产品将越来越难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取胜,要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企业必须在产品的内在竞争力上狠下功夫。一要凝聚企业的核心业务,打造企业的核心产品;二要紧密跟踪目标顾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使产品和消费需求零距离;三要坚持科技创新、科技领先,保持产品旺盛的生命力;四要提高顾客让渡价值,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 当前国内报业市场,报纸“影响力”已成为耳熟能详的词汇,并已潜移默化地成为专业人士衡量报纸生存状态的标准。但稍加留意即会发现,受众甚至广大报人本身对“影响力”的定义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于到底什么是报纸的影响力,什么决定影响力,衡量报纸媒体的影响力具体有哪些标准等依然存在许多的观点与争论。在有的报社,由于条块分工的不同,报纸广告经营遇到困难,直接原因就会归咎于报纸影响力的下降,至于什么导致报纸影响力下降,则是新闻、广告、发行几方面各有微词,发行认为是报纸质量出了问题,新闻会认为发行工作没做上去,广告同样会将影响力下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于发行的不到位。事实是怎样的呢?笔者试图通过本文从报纸本身的角度细致探讨有关报纸媒体影响力的话题。 一、何为报纸媒体的影响力? 关于报纸的影响力,最早的观点是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一文中的描述:“报纸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这是对报纸影响力最原始、最根本性的定义。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国内报业市场的发展,业内对报纸影响力的关注与研究也不断成熟。2005年1月,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陆小华撰文指出:“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是指通过信息选择、处理、提供及分析、判断、见识等手段,影响新闻舆论的倾向、力度及构成……从而实现影响人们的认识与行为的能力。”是为目前国内对报纸媒体影响力较为权威的描述。可见,报纸的“影响力”实际上是指报纸以一种自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其本质是一种控制力,即报纸对受众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决策等方面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判断一张报纸影响力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发行量、主动阅读率、传阅率。发行量通常由发行量稽核机构来认证。主动阅读率是指主动购买、订阅报纸的读者人数在整体读报人群中的比重。传阅率指的是印刷媒体平均每期被传阅的次数。而具体到我国媒介生存环境和媒介市场的实际情况,以上三个标准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反映报纸的影响力。比如发行量,国内目前并没有成熟规范的发行量稽核机构与制度,许多发行数据均是部分媒体的夸大其辞,其间水分不少;发行量是核定主动阅读率与传阅率的基数,发行量一旦不准确,主动阅读率与传阅率自然也难以求实。笔者以为,看一张报纸的影响力除了看三个发行指标外,还要看它的广告经营收入,知名度与美誉度等多种综合指标,从更理性的角度讲,实质可概括为两点:一是读者对于报纸的行为忠诚度,这包括读者阅读或者主动购买报纸的频率和订阅的稳定性;二是读者对于报纸的情感忠诚度,即人们对于报纸的心理依赖程度、满意和满足程度、报纸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分量即“口碑”好的程度等等。当然,这中间的读者

美国西雅图的城市交通

篓”玉雾2留翟 美国西雅图的城市交通 上海市/2-,同事业研究所吴载行 西雅图是美国西海岸的~座中等城市,人口将近六十万。它多次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最佳居住城市。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波音飞机公司、著名的计算机微软公司都坐落在这座城市,这里也是著名的星巴克咖啡的故乡。 西雅图的地貌属小丘陵地带,城市道路有相当部分呈坡度状。很少有人把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而把自行车作为运动工具的大有人在。人们的出行工具主要是私家汽车和依靠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包括轻轨、汽车、电车、有轨电车、单轨电车和出租汽车。单轨电车是西雅图1962年承办世博会时在市中心观光购物的交通车,这一环保车辆沿袭至今。在西雅图每个家庭拥有2—3辆小汽车是非常普遍的。将小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美国,政府部门还是很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道路、设施建设,州内各个公共交通运营公司的经营由政府出资,用于城市公共建设的资金来源于州内纳税人的税收。在新建轻轨、高速公路等公共交通项目前,州政府必须昕取纳税人代表的意见,只有纳税人代表的多数同意,才能进行项目建设。因此,政府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了纳税人的利益。 西雅图的交通状况虽然不像上海那样整天车水马龙,但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也相当拥堵。西雅图的人口居住区域,基本上分布在离市中心以外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住宅区,有的甚至更远。市中心主要是商业中心、商务办公楼、酒店,很少有住宅。市中心以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和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为主,不鼓励私人小汽车进入市中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市中心轻轨的地下通道内,轻轨、电车、公共汽车共驶一条道,并设有共用车站,见图l。在同一个站台上,轻轨车进站后(左图),41路公共汽车正在进站停靠(右图),在信号系统指挥下互不干扰。这样在确保中心城区有公共交通可乘的同时,又减少了地面交通的拥挤。在公共汽、电车进入的轻轨地下通道口设有安全进入的信号标志,保证公共汽、电车能安全地驶入轻轨通道。公共汽车在进入轻轨通道时,汽车动力源从汽油切换到电动力,保证了地下通道内废气的零排放,降低了建造地下通道时排除废气设施的成本。 图l地下共用车站 西雅图城区以外高速公路的覆盖面很广,主要有州内高速公路和通往外州的高速公路。一般在上下班时段高速公路上的交通非常繁忙;而且 2010年第24卷第3期由于上班时城区外围的车往城区里跑,下班时城区里的车往城区外跑,相当一部分公共汽车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因此车辆单边拥堵的情况非常 49万方数据

SPSS探索性因子分析报告地过程

现要对远程学习者对教育技术资源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解,设计一个李克特量表,如下图所示: 问题题项从未使用很少使用有时使用经常使用总是使用 1 2 3 4 5 a1 电脑 a2 录音磁带 a3 录像带 a4 网上资料 a5 校园网或因特网 a6 电子邮件 a7 电子讨论网 a8 CAI课件 a9 视频会议 a10 视听会议 一.因子分析的定义 在现实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所反映事物、现象从多个角度进行观测。因此研究者往往设计出多个观测变量,从多个变量收集大量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多变量大样本虽然会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但却增加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许多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导致了信息的重叠现象,从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 因子分析是将现实生活中众多相关、重叠的信息进行合并和综合,将原始的多个变量和指标变成较少的几个综合变量和综合指标,以利于分析判定。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析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而各综合指标之间彼此是不相关的,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成为因子。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反应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

二.数学模型 i m im i i i i U F F F F Z +++++=αααα · · · 332211 i Z 为第i 个变量的标准化分数;(标准分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 那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的。) m F 为共同因子; m 为所有变量共同因子的数目; i U 为变量i Z 的唯一因素; im α为因子负荷。(也叫因子载荷,统计意义就是第i 个变量与第m 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它反映了第i 个变量在 第m 个公共因子上的相对重要性也就是第m 个共同因子对第i 个变量的解释程度。) 因子分析的理想情况,在于个别因子负荷im α不是很大就是很小,这样每个变量才能与较少的共同因子产生密切关联,如果想要以最少的共同因素数来解释变量间的关系程度,则i U 彼此间不能有关联存在。 所谓的因子负荷就是因子结构中原始变量与因子分析时抽取出共同因子的相关,即在各个因子变量不相关的情况下,因子负荷im α就是第i 个原有变量和第m 个因子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也就是i Z 在第m 个共同因子变量上的相对重要性,因此,im α绝对值越大则公共因子和原有变量关系越强。在因子分析中有两个重要指针:一为“共同性”,二为“特征值”。 所为共同性,也称变量共同度或者公共方差,就是每个变量在每个共同因子的负荷量的平方总和(一横列中所有因子负荷的的平方和),也就是个别变量可以被共同因子解释的变异量百分比,这个值是个别变量与共同因子间多元相关的平方。从共同性的大小可以判断这个原始变量与共同因子间的关系程度。如果大部分变量的共同度都高于0.8,则说明提取出的共同因子已经基本反映了各原始变量80%以上的信息,仅有较少的信息丢失,因子分析效果较好。而各变量的唯一因素就是1减掉该变量共同性的值,就是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变量所能解释的部分。 所谓特征值,是每个变量在某一共同因子的因子负荷的平方总和(一直行所有因子负荷的平方和),在因子分析的的共同因子抽取中,特征值最大的共同因子会最先被抽取,其次是次大者,最后抽取的共同因子的特征值会最

图书馆空间的革命——库哈斯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1)

图书馆空间的革命 The Revolution of Library Space ——库哈斯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解析 The analysis of Seattle Central Library by Rem Koolhaas 高阳1 GAO YANG 摘要: 本文以图解的方式对库哈斯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功能、空间及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究其思想及功能体块的组织所引发的图书馆形式和空间的革命,同时指出其对当代图书馆的设计的指导性意义。 ABSTRACT : Based on the diagram ,this paper analyzes design concept 、function 、space 、form of the Seattle Central Library designed by Rem Koolhaas ,and explores the revolution of form and space of library that are caused by his thinking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function blocks, meanwhile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temporary library design. 关键词: 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功能体块 形式 空间革命 KEYWORDS : Seattle Central Library Function blocks Form Space Revolution 1. 库哈斯及其图书馆理论 1.1库哈斯介绍 如图01。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1944年 生于荷兰鹿特丹,作为当今建筑界先锋派的建筑 师之一,他拥有着狂飙式的革新性思想,希望通 过建筑来连接各种复杂关系,加剧新旧事件的碰撞、融合,使建筑本身某种程度上成为城市的中心,以此表达人的各种思想、解决社会问题,。 1975年,库哈斯成立OMA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表明了他将以建筑作为介入社会的窗口,并决定 用“大都会建筑”作为响应大都会的方式;90年代后半叶成立了AMO 2,致力于对虚拟建筑的研究。2000年获得普利策奖。 1.2库哈斯的图书馆理论 正是通过对大都会的响应和图书馆形制的深入反思, 库哈斯才得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其空间布局策略,实现了对传统图书馆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通过设计实现都市建筑空间与媒体虚拟空间的首次结盟。 1 高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6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生(220060054) 联系方式: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进香河路35号 荟萃楼302室 邮编:210096 2 AMO :起源于哈佛,成形于 OMA ,拥有OMA 在建造方面的“硬性技术”和哈佛在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软性技术”,将之结合成为没有钢筋混凝土的、非物质的“虚拟建筑”──组织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建筑”,使用平面设计、媒体技术等一切手段,图解式的建造,有针对性地分析具体场所的数据。 图01 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图片来源:吴锦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摄

媒介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媒介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当今世界,媒介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美国媒介素养学者W·James Potter在他的《媒介素养》一书中打了个比方:媒介传播效果对人 类的影响就像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气候的影响无时不在,且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产生的影响有时使人颤抖,有时使人浑身湿褥,有时还会使人灼热无比。 媒介的影响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媒介影响力主要是指媒介影响目标市场消费导向或目标人群消费行为的能力。广义的媒介影响力则是指媒介对一定范围内主流社会(影响面)的人群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思想或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媒介的影响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影响面的基础上的。 如果说影响力指的是媒介产生影响的深度或力度,那么,媒介的影响面就是指媒介发生影响的广度或范围。不同的媒介对社会环境影响的大小和力度是大不相同的。对于媒介来说,其成功的标志就是对社会环境具有有效的影响力。影响面越广,影响力越大,就意味着其越成功。 就我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而言,目前我们主要受着大众媒介中报纸、电视、因特网和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手机的影响。其中电视和因特网等电子媒介中又包含了其他形式的大众传播媒介,如影视剧、戏曲和其他传播形式。正是由于这些媒介和传播形式自身所具有的特质和文化,它们才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拥有广大的影响面,从而形成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媒介影响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影响,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不仅能让人们了解信息,消除不确定性的因素;它也能让人们形成一定的舆论,从而影响事态的发展;它还能指导人们的行动,引领时尚。 拿新闻媒介来说,它们每天传播着国际或者国内的时事、各种会议通过的各种政策措施、各地发生的重要事件。表面上它们只是担任着一个信息中介的功能,实际上在它们传播的过程中,它们在不停地将自己所在的立场、所持的态度灌输给它们的受众,从而形成它们稳定的受众群。这是一种表现在意识形态的文化影响。 在行动方面的影响譬如衣着和语言,这是两个最易受媒介影响的方面。电视上明星或主持人穿了个新款服装,生活中马上就会有人效仿。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哪个电视剧中出现了几句经典对白,很多人就会跟风般地去引用。还记得周星驰的“无厘头语言”曾风行一时,现在也被大学生们广泛应用。 说到对语言的影响,最有力的应该是现在人们见得最多、也听得最多的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是移动与互联网联姻诞生的高科技产品,它承载了时尚文化的流行元素。它集中了多种媒体的优势,表达自由随意、传播信息迅捷、互动性更强、信息必读率高。流行文化是短信的本质,短信往往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插上高科技的翅膀的“民间语文”,谐音、夸张、比喻、拟人、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既准确生动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又反映了我们民族特有的睿智与幽默。同时,短信在注重“眼球文化”的时代,以敏锐的时代触觉和新潮前卫的表现方式,借鉴吸收了流行文化的精

美国西雅图市政广场

Auftraggeber:Triad Civic Center LLC Architekten:Foster + Partners Expertise:Freiraumplanung, Wasserdesign und Regenwasser-Management Design:2007 - 2009 Ausführung:2009 - 2011 Fl?che:6400 m2Der Seattle Civic Square ist das Endstück des Seattle Civic Center Master Plans. Eimal fertig gestellt, wird der Komplex mit dem Turm und dem vorgelager-ten ?ffentlichen Platz eine Vielzahl an Nutzungsm?glichkeiten für Einzel-handel, Business und Anwohner bieten. Sowohl der Turm als auch der flexible Freiraum sind so gestaltet, dass eine gro?e Anzahl an Aktivit?ten, von Gro?events bis hin zum individuellen Ak-tivit?ten, beherbergt werden k?nnen. Das Rückrat der Gestaltung und das zentrale Kunstelement des Platzes wird durch die Wasserkaskade gebildet, welche die Natur der Umgebung widerspiegelt. Indem das Wasser die steilen Stufen des Platzes hinab flie?t, repr?sentiert es die Bewegung des Wassers von den umliegenden Bergen zum Puget Sound. Das gesammelte Regenwasser des Daches und der umgebenden Belags-fl?chen wird die Wasserelemente versorgen und gleichzeitig ein Teil des nachhaltigen Regenwassermanagements sein. Seattle Civic Square Seattle, Washington USA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案例分析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分析 项目名称: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日期:完成于2004年5月23日 设计师:库哈斯 面积:38.300 m2(包括办公、阅读、存书、会议室、停车场等空间) 建筑造价: $111.9 million 遵照了美国LEED 节能环保条例,在材料的循环使用上具有绝对的指导意 造价低时竞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库哈斯认为图书馆已经从一个单一的借阅空间传化为了人们社会活动的中心,担当着一个文化传播的角色,不同年龄、背景的人都可以在其中进行交流,而借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功能,还有更多的其他事件可以在这个空间中发生。他认为要建造一座符合下列几点特定的时空条件图书馆: (1)网络使得传统的以收藏图书为主的图书馆模式发生了改变,交流无限制,那么图书馆所有的空间也应该有交流的特质 (2)灵活的布置要求使得图书馆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大空间 (3)图书馆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建筑上反应为多功能、多内涵的社会中心 (4)兼顾到各种信息获取方式的平等,就要化解书本的影响 (5)基地的有限性决定了图书馆的各层次竖直布置 库哈斯把当代图书馆的复杂功能和内部活动进行整合压缩,重组成九个功能区,并提出了“5+4”的体块组合方式,形成了五个尺度不同的实体与他们之间形成的四个虚体,这种操作方式使五个相对私密的功能体块间自然形成了活跃的公共空间。左边五个实体从上向下依次是办公、螺旋书库、采编、仓库及设备停车。中心阅览作为单独的一部分,悬浮于建筑的上部,下面的开敞空间为演出、交流、文化活动等公共性更强的功能。

各个功能体块间主要以电梯和自动扶梯项链,不同的人流被分送到相应的体块内,可以最快速的完成自己的借书过程。整个建筑虽然规模宏大,但流线清晰合理,使用高效。 建筑与基地的关系 建筑底层对道路进行了退让,形成了一定的虚空,并反射街道上人们的活动,增加了行人行走的趣味性,同时反射周边林立的高层、天空的景象,使整个建筑销融于环境。 根据基地现有的高差,在其不同标高层设置不同人员的出入口。主要人流出入口设在北面的第五大街上,有三层进入,并就进设置单独的残疾人入口;在南面的第四大街设有少儿图书及外文入口,避免了大量人流对于少儿的干扰 结构构造 整个图书馆结构体系清晰明确,分为垂直支撑结构、水平承重结构、维护结构。 为满足大空间的需要,结构上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中央的主要的垂直交通——楼梯、电梯和四周的柱网形成一个稳定而又清晰的垂直支撑体。 错动的水平楼板形成了具有不同透明性的丰富多彩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流。 维护结构分为外表皮和内表皮,双层玻璃内夹钢板网的表皮可以调节室内的小气候,柔和光线,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自然光。内表皮采用金属网,有一种朦胧的效果,可以起到划分功能,遮挡视线的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7880689.html,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的思考 作者:袁鑫 来源:《采写编》2016年第05期 内容提要:主流媒体是国家舆论引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受到了挑战与冲击,其权威地位面临着严峻考验,对同一事件的报道,由于主流媒体的审核制度严格,且发布时间固定,不如自媒体发布消息及时,导致受众无法第一时间通过传统主流媒体获得消息,主流媒体的受众正在逐渐流失。主流媒体必须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的舆论影响力,确保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与冲击,指出了媒体融合下主流媒体的优势,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对策建议 一、引言 当今社会中,各种新兴媒体如雨后顺笋般发展起来,新媒体平台以其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吸引了广大网民的注意力,在这种形势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责任也就愈发重大。正确的舆论引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主流媒体必须勇于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提升自身舆论影响力之道。 二、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与冲击 (一)不实言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新媒体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群的认可,其在舆论生成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在新媒体提供的社交平台中,以自媒体为代表,人们可以自由发表言论,由于使用者众多,很容易产生不同的意见与观点,不同观念之间形成对立。同时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与自由化特点,很多使用者在发表言论时并没有经过认真考虑[2],例如在过去几年间发生的示 威游行、打砸商店汽车等事件,与一些极端言论的煽动有很大关系。极端言论本来只属于很少一部分人的情绪宣泄,但这种情绪的迅速传播会造成严重危害与后果。主流媒体必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采取有力措施,担负起把事件向正确方向引导的责任。 (二)舆论领袖。在新媒体中,舆论主体能够对现实的舆论环境产生制约作用,在新媒体这一大背景下,传统的媒体言论地位正在被移动网络等新兴媒体取代,一些新的领军人物正在发展起来,他们普遍具有受教育程度高、阅历丰富、反应迅速、观点鲜明等特点。这些领军人物在各新媒体平台中发表的言论甚多,内容往往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群,能够产生很大的舆论引导作用。例如前段时间网络上热议的“地铁蹲”现象,能够在短时

试论报纸媒体的影响力

试论报纸媒体的影响力 周志懿周耀华 当前国内报业市场,报纸“影响力”已成为耳熟能详的词汇,并已潜移默化地成为专业人士衡量报纸生存状态的标准。但稍加留意即会发现,受众甚至广大报人本身对“影响力”的定义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于到底什么是报纸的影响力,什么决定影响力,衡量报纸媒体的影响力具体有哪些标准等依然存在许多的观点与争论。在有的报社,由于条块分工的不同,报纸广告经营遇到困难,直接原因就会归咎于报纸影响力的下降,至于什么导致报纸影响力下降,则是新闻、广告、发行几方面各有微词,发行认为是报纸质量出了问题,新闻会认为发行工作没做上去,广告同样会将影响力下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于发行的不到位。事实是怎样的呢?笔者试图通过本文从报纸本身的角度细致探讨有关报纸媒体影响力的话题。 一、何为报纸媒体的影响力? 关于报纸的影响力,最早的观点是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一文中的描述:“报纸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这是对报纸影响力最原始、最根本性的定义。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国内报业市场的发展,业内对报纸影响力的关注与研究也不断成熟。2005年1月,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陆小华撰文指出:“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是指通过信息选择、处理、提供及分析、判断、见识等手段,影响新闻舆论的倾向、力度及构成……从而实现影响人们的认识与行为的能力。”是为目前国内对报纸媒体影响力较为权威的描述。可见,报纸的“影响力”实际上是指报纸以一种自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其本质是一种控制力,即报纸对受众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决策等方面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判断一张报纸影响力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发行量、主动阅读率、传阅率。发行量通常由发行量稽核机构来认证。主动阅读率是指主动购买、订阅报纸的读者人数在整体读报人群中的比重。传阅率指的是印刷媒体平均每期被传阅的次数。而具体到我国媒介生存环境和媒介市场的实际情况,以上三个标准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反映报纸的影响力。比如发行量,国内目前并没有成熟规范的发行量稽核机构与制度,许多发行数据均是部分媒体的夸大其辞,其间水分不少;发行量是核定主动阅读率与传阅率的基数,发行量一旦不准确,主动阅读率与传阅率自然也难以求实。笔者以为,看一张报纸的影响力除了看三个发行指标外,还要看它的广告经营收入,知名度与美誉度等多种综合指标,从更理性的角度讲,实质可概括为两点:一是读者对于报纸的行为忠诚度,这包括读者阅读或者主动购买报纸的频率和订阅的稳定性;二是读者对于报纸的情感忠诚度,即人们对于报纸的心理依赖程度、满意和满足程度、报纸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分量即“口碑”好的程度等等。当然,这中间的读者也包括报纸的广告客户,以上两项指标也将直接左右着广告客户对报纸的投放频率与占总投入中的比重等等。 二、产品决定影响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以为,报纸的影响力根本上是由报纸产品本身决定

媒体影响力的提升方式

3.校园学生媒体影响力提升途径 3.1以媒体运营效力为核心的提升途径 3.1.1媒体传播内容强调思想深度与接受广度 首先,要树立公信,坚决抵制虚假、夸大报道,坚持客观反应事实的新闻准则。内容是媒体运营的基础设施,在媒体形式多种多样的大数据时代下,媒体应坚持客观公正的事实报道,并且传播的内容有遵循一定的新闻价值。对于校园学生媒体,处于思想丰富的校园环境下,更要注重媒体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充分发挥正确导航青年学生思想的媒体职能。 其次,媒体要明确自身定位,锁定目标受众。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层出不穷,在信息爆炸时代中,媒体要根据内容进行分众。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受众制作不同的媒体产品与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容的思想深度,锁定目标受众,使其成为本媒体的忠实“读者”。 3.1.2媒体传播形式强调多样性与融合 信息时代的今天媒体传播的形式越发丰富,单一的传播形式已不在满足人们的需求,行业内媒体普遍采用多种传播方式并用的方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信息传播最广化,影响最大化。校媒亦要如此虽然各媒体载体不同但均可运用多种形式来扩大影响,同时充分利用其它媒体资源做好相互融合,纸质媒体可以同期发布电子版、网页版,在sns社交网站建立公众平台,手机终端,

招贴等。新媒体热点内容可以转载纸媒评论,再由电视媒体拍摄成片。各类形式相互交融。 3.1.3媒体传播时机强调时效与时点 面对一个事件分不同的时间点报道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力均不相同。滞后报道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时效性最低但效力不一定最低,迅速及时报道时效性最高但效力不一定正确。对事件的把握,内容和形式均有所了解后放在合适的时间节点发布可以更好地起到扩大影响力及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反之事态则向不可控方向发展。所以时效与时点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报道事件的问题合理分配时间节点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3.2以青年学生媒介需求为核心的提升途径 3.2.1纸质媒体提升途径 纸质媒体被成为与新媒体相向的传统媒体。现今,新媒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传统媒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何借新媒体之势,从传统之路寻找新的运营方式,才是提升传统媒体影响力的关键。 首先,纸质媒体要更加注重报道内容的深度性,强调延伸报道。要让深度内容成为纸质媒体的优势,在强调新闻时效性的同时,从新闻点不同角度切入,深度解读新闻背后的故事,将客观的新闻事实转变为感性的故事叙事,注重深度内容的可读性,突出纸质媒体的品质。并且,善用图片、图表、标识等便于理解的

图书馆几大功能部分分为

高校图书馆设计调研 ——功能部分的分区与联系 ppt分四大部分: 1. 功能分区 2. 交通流线 3. 平面布局 4. 案例分析 1.功能分区 图书馆几大功能部分分为: 主要功能用房,包括:书刊借阅区、基本书库及学生自修室; 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包括:门厅,目录检索及出纳厅、寄存处、读者休息室、展览厅或陈列厅、报告厅及对外服务用房等; 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配套用房 (请在PPT中加入动画色块方式表示该关系图。读者区和基藏区一种颜色,为主要功能用房;入口和公共活动区用一种颜色表示,为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办公和研究区用一种颜色,为行政……;技术设备区为配套用房) 各主要空间关于功能,空间,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主要功能用房之书刊借阅区 功能:是图书馆功能的重要组成之一,融阅、藏、借、管于一体,为读者提供可选择的、舒适的阅览环境,它应是读者最容易、最方便的到达之地。 空间需要的一个开敞的空间,并且该空间是最活跃的、易变的,要能满足开架的需要,并能提供不同特点的空间环境供读者选择。 环境:本区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环境。同时室内宜采取吸声、隔声措施,以减少噪声干扰。 技术:宜采用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的“三统一”结构设计,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文献资源进行灵活的摆放或调整。 藏书区: 包括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储备书库、和特藏书库。 应布置紧凑,合理利用空间。 它与阅览区要分隔又要有联系。要求有自己单独出入口,中小型图书馆可与管理人员出入口合一,大型图书馆宜设置专门的图书出入口,让运书车方便通达。 应具备长期保存图书资料的良好条件,考虑防火,防晒,防潮,防虫,防紫外线,保温,隔热,通风等因素。 学生自修室: 充分利用自然光,宜适当装设遮光和调光设施。同时注意避免炫光。 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之门厅及附属空间

美国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

美国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 目录[隐藏] 美国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简介 美国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介绍 美国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概况 美国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建筑 美国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展区 [编辑本段] 美国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简介 名称: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 举办时间:1962年4月21日至10月21日 主题:太空时代的人类 会场面积:30公顷 参观人次:9,609,969 [编辑本段] 美国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介绍 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展示了人类借助宇宙飞船进行的环地球飞行的航天壮举,预言人类将在21世纪向火星迈进,进而征服整个外太空,会徽图形是一个被称为“太空之针”的阳性象征物,内置地球图形与“21世纪”的字样,设计具有超现实风格。以太空、地球、"THE 21 CENTURY"为主体的标志,暗示美国展望国家在进入2000年以后的生活、社会及科技进步。对未来的描述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冷战时期举国上下积极参与经济总动员的决心和表现。正如大会所预言,21世纪的人类已经有意向火星迈进,征服整个太空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这个颇具超现实风格的艺术造型作为1962年世博会的官方标志不仅给那次EXPO 带去了高达4百万美元的单项收入,它的改近版也受到当时大会邮政局的重用,并加以推广。 [编辑本段] 美国1962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概况 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20世纪60年代起,人类充满了对太空的向往。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休斯顿建成了载人航天器中心,用于设计阿波罗飞船等。“太空时代的人类”理所当然成为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的主题。

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Ξ 孙晓军ΞΞ 周宗奎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 摘 要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教育与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本文全面介绍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其发生的机制及基本过程,对其在教育、心理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应用中样本容量和观测变量数目不够、因子求解方法的误用、因子数目的确定标准及因子旋转中存在的问题、因子值缺乏重复验证性、研究结果呈现形式不规范、过于依赖SPSS 、缺乏主动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关键词:探索性因子分析 因子旋转 因子值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因子)来表示基本的数据结构的方法[1]。1904年,查尔斯?斯皮尔曼(Charles Spearman )在研究智力时首次采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因子分析方法运用于实践[2]。随后,因子分析的理论和数学基础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特别是5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各种统计软件的出现,因子分析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现在,因子分析已成为教育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研究的应用中,研究者并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这一方法,导致最后的研究结果缺乏可信度。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生原理、步骤的详细探讨,结合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心理领域中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运用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包括样本大小、因子数目、观测变量数目、因 子旋转等等。 1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探索性因子分析模型(见图1)的一般表达形式为: X 1=w 11F 1+w 21F 2+……w n1F n +w 1U 1+e 1 其中,X n 表示观测变量,F M 代表因子分析中最基本的公因子(Common factor ),它们是各个观测变量所共有的因子,解释了变量之间的相关;U n 代表特殊因子(Unique factor ),它是每个观测变量所特有的因子,相当于多元回归分析中的残差项,表示该变量不能被公因子所解释的部分;w M 代表因子负载(Factor loading ),它是每个变量在各公因子上的负载,相当于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回归系数;而e n 则代表了每一观测变量的随机误差。 图1 探索性因子分析模型(来源:郭志刚,1999)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过程实质就是寻求F 1、F 2、......F m 等少数几个公因子以构建因子结构来最大限度地表示所有变量的信息[3]。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假设就是所 有的特殊因子间及特殊因子与公因子间是彼此独立、不相关的。 ΞΞΞ通讯作者:孙晓军,男。E 2mail :sxj -ccnu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7880689.html,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号30270473。1440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6):1440-1442

试论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及社会责任

试论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及社会责任 (辛荣钰) 内容摘要:网络媒体正以传播的快捷性、及时性、全球性、互动性等优势锐不可挡地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多方位地产生巨大影响。影响力越大,社会责任也就越大。因此,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时代要求我们,努力将其打造成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Abstract:Internet media are quick to spread, timeliness, global, interactive and other advantages of strong and unstoppable against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life of a great impact on multi-faceted manner. The greater influence, the great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the network media in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rocess should assume correspon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we are in an effort to fight spread of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result in the forefront of providing an effective platform for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eople's spiritual lives of a vast space. 关键词:网络媒体影响力社会责任 Keywords:network,Influence,public responsibility 人们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被称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视频图像传播的电视分别称为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并与传统大众媒体并存的新兴媒体--国际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的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突破了大众传统传播的模式框架。 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Internet)。自此,“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 计算机网络、移动终端、数字大屏幕等都是看得见的网络媒体形态,受众在网

SPSS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过程

一.因子分析的定义 在现实研究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所反映事物、现象从多个角度进行观测。因此研究者往往设计出多个观测变量,从多个变量收集大量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多变量大样本虽然会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但却增加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许多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导致了信息的重叠现象,从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 因子分析是将现实生活中众多相关、重叠的信息进行合并和综合,将原始的多个变量和指标变成较少的几个综合变量和综合指标,以利于分析判定。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析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而各综合指标之间彼此是不相关的,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成为因子。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反应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 二.数学模型 i m im i i i i U F F F F Z +++++=αααα · · · 332211 i Z 为第i 个变量的标准化分数; (标准分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的。) m F 为共同因子; m 为所有变量共同因子的数目;

i U 为变量i Z 的唯一因素; im α为因子负荷。 (也叫因子载荷,统计意义就是第i 个变量与第m 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它反映了第i 个变量在第m 个公共因子上的相对重要性也就是第m 个共同因子对第i 个变量的解释程度。) 因子分析的理想情况,在于个别因子负荷im α不是很大就是很小,这样每个变量才能与较少的共同因子产生密切关联,如果想要以最少的共同因素数来解释变量间的关系程度,则i U 彼此间不能有关联存在。 所谓的因子负荷就是因子结构中原始变量与因子分析时抽取出共同因子的相关,即在各个因子变量不相关的情况下,因子负荷im α就是第i 个原有变量和第m 个因子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也就是i Z 在第m 个共同因子变量上的相对重要性,因此,im α绝对值越大则公共因子和原有变量关系越强。在因子分析中有两个重要指针:一为“共同性”,二为“特征值”。 所为共同性,也称变量共同度或者公共方差,就是每个变量在每个共同因子的负荷量的平方总和(一横列中所有因子负荷的的平方和),也就是个别变量可以被共同因子解释的变异量百分比,这个值是个别变量与共同因子间多元相关的平方。从共同性的大小可以判断这个原始变量与共同因子间的关系程度。如果大部分变量的共同度都高于,则说明提取出的共同因子已经基本反映了各原始变量80%以上的信息,仅有较少的信息丢失,因子分析效果较好。而各变量的唯一因素就是1减掉该变量共同性的值,就是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变量所能解释的部分。 所谓特征值,是每个变量在某一共同因子的因子负荷的平方总和(一直行所有因子负荷的平方和),在因子分析的的共同因子抽取中,特征值最大的共同因子会最先被抽取,其次是次大者,最后抽取的共同因子的特征值会最小,通常会接近于0。将每个共同因子的特征值除以总题数,为此共同因子可以解释的变异量,因子分析的目的之一,即在因素结构的简单化,希望以最少的共同因子能对总变异量做最大的解释,因而抽取的因素越少越好,但抽取的因子的累积变异量越大越好。 三.SPSS 中实现过程 (一)录入数据 (二)因子分析 1.在菜单栏中依次单击“分析”|“降维”|“因子分析”选项卡,打开如图所示“因子分析”对话框。从原变量量表中选择需要进行因子分析的变量,然后单击箭头按钮将选中的变量选入“变量”列表中。“变量列表”的变量为要进行因子分析的的目标变量,变量在区间或比率级别应该是定量变量。分类数据(如:性别等)不适合因子分析。 2.“描述按钮”:主要设定对原始变量的基本描述并对原始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西雅图图书馆

项目档案: 建筑设计:OMA/LMN 主要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地址:华盛顿州西雅图第四大街1000号 完工时间:2004 获奖情况:《时代》杂志(Time)2004年最佳建筑奖、2005年美国建筑师学会的杰出建筑设计奖(AIA Honor Awards)、美国图书馆协会杰出图书馆建筑奖等 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 总建筑面积:33700平方米 项目简介: 曾经的西雅图图书馆和大多数的市立图书馆一样,陈旧、单调、以藏书为中心,而且大量访客都是来打发时间的中年人。它们的门可罗雀要归因于电子书刊的风行,但现在,电子技术不再是这栋图书馆的直接威胁,相反,它巧妙地借力打力,把电子阅读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开创了图书馆的全新格局。 在接到这个任务的那一刻,雷姆·库哈斯就已经意识到了它的难度。为了响应重复利用的理念,西雅图图书馆的新馆地点选在了原址上,但设计风格却变得更具时代感。 从远处看过去,这就像一位耸立在市中心的钢铁巨人。超大的凹斜采光玻璃顶篷能为室内提供斑驳的自然光影,双层镀膜玻璃的透光性也非常出色。它周身散发着变化多端的力量感,在这里,既有用于网络资源浏览的多媒体中心—第五层,也有传统图书馆的布置—第十层。网纹布置的玻璃/钢铁构架也如梦似幻,甚至还有一个地下公共停车场。 西雅图人为它赋予了一个神圣的称谓:全民图书馆(Libraries for All)。实际上,它确实配得上这一荣誉。新馆长Deborah Jacobs在主持这一项目时广开言路,积极采纳市民和投资方的意见。换言之,市民不需要为基金会里的1.964亿美元贷款埋单,就能参与建设自己的图书馆,而且不必担心有人指责自己“指手划脚”,这实在是件很鼓舞人心的事。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栋11层高的建筑并非纯粹的图书馆。因为除了145万余份书籍资料外,它还提供了开放性多媒体应用,在传统图书馆中这几乎是无可能出现的。在第五层,这里有超过400台计算机供读者下载资讯和网络文献,而贯穿多层的螺旋式升降通道也是一大亮点,这也难怪它会获评“最具活力的建筑”这一殊荣。 西雅图图书馆并没有狭小的阅读室,每一个阅读地都是尽可能开放的。高高的天顶,温暖的日光,没有隔墙,连少儿乐园也不例外。一层设置了Faye G.Allen儿童学习中心,并用粉红、黄色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设计师还为他们设计了一款名为“泡芙”的儿童座椅,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很快爱上这里。 室内的安静气氛和窗外的绿化契合得相当融洽,而雨水采集、循环灌溉系统也进一步增添了它的可持续性。需要特别点出的是,它还有很多隐藏的惊喜,如果你善于搜寻,可以在三层找到星巴克咖啡厅和小说杂志阅读区域,用以调节心情再合适不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